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宋子大全卷一百九十三
宋子大全卷一百九十三 第 x 页
宋子大全卷一百九十三
 墓表
  
宋子大全卷一百九十三 第 351H 页
高丽典书朴公墓表
我 世宗朝名臣朴彭年号醉琴。或曰非也。醉琴罹丹书家以覆。然人必称曰醉琴。醉琴有墓在公州儒城县大别里遁颐洞。则人又尚而识之曰。此醉琴之曾祖。余一不知何以得此也。朴氏出平阳县。高丽有平阳君兰凤。平阳今为顺天府。朴氏固班班可谱。然子孙徵其墓而其祀不绝。自遁颐公始。公讳元象。官至典书。其字行履历。皆不可详。惟时序则自醉琴溯之。当在胜国之末也。考叔贞官大提。母闵氏。代言时之女。公娶南阳洪氏。其考彦猷亦大官封南阳君。有四男。郡事首生,府使长生,义盈库使安生,判官易生。孙曰根,枢,楫,仲林,荣林。曾孙则醉琴为长。正言引年,正字耆年,博士大年,得琴,成琴。其兄弟子侄。坐醉琴祸死殆尽。 世祖旋命公州东学寺僧徒设饭以食之。其名并家僮皆载寺籍。其遗㽕仅有存者。至公六世。生员应臣,监牧暹议置墓田。每岁十月。依家礼一祭之。至今十馀世。则稍颇蕃衍。世振,世辉等与崇古,崇章就文等。合谋树石墓前以表之。公之事实。虽不
宋子大全卷一百九十三 第 351L 页
可知。然莫为之源。曷有其流哉。公固以醉琴而显。亦岂公所积之报耶。尝闻露梁之南有墓。题曰朴氏。与俞氏成氏者相比。世传醉琴与同死臣皆瘗于此。 仁祖尝幸金浦。有一士人立于其前。谓治道官曰。此忠臣墓地。不可夷而为道。治道官遂不敢刬削云。呜呼。其传疑者犹且敬之如此。况其祖先耶。况其所尝香火者耶。古人曰。爱其人。爱其屋上乌。后之人以此义推焉可也。 崇祯乙巳十二月日。恩津宋时烈述。
三司左尹郭公墓表阴记
此高丽中正大夫三司左尹郭公讳绥元墓也。旧有小表。止书官称姓名。而其下数十步有石焉。刻曰 宣德三年三司左尹郭绥元之墓在卯方。守子及第珣。以此溯而计之。入我朝三十七年。仍以前朝职名终焉。可谓伟然大节矣。珣无后。县令圭之子孙今在怀德。有曰连城。栗谷李先生长兄参奉璿其婿也。生员琦子垠登第历扬清显。出为潭阳府使。特 旨为承旨。未及赴 召而卒。家乘所记如此云。其子孙多在沃川郡。其详具载承旨墓碣焉。
菊堂朴公墓表
永同之治西高塘里有墓。曰故昌平县令朴公讳兴
宋子大全卷一百九十三 第 352H 页
生衣履之藏也。子孙多在其傍侧。岁脩祀事。至于挹清公讳嗣宗。则以学行闻于朝。教于宗族乡闾者。无非文行之实。故公子孙变蹶张为诗书之薮。由俊升而游太学者。项背相望。岂公遗泽之所洎欤。按状曰。公字敬夫。号菊堂。早以文为业。十三中进士。十七中生员。盖国初科举。与今异制也。屡占大科解额。竟不第。所与游金议政训,徐舍人皞及与从弟兰溪朴先生堧来往切磋。又尝抠衣于金桑村自粹之门。桑村称之以英敏。牧隐李先生亦甚许之。始为骊兴,春川二教授。训诲详明。议论醇正。远近章甫多闻风而至。永乐癸卯。除昌平县令。宽简以莅民。清严以律己。以明慎狱讼。监司成公抑,赵公启生咸以道内难断者归之公。邻并若权公践,闵公审言皆服其明信。以为不可及。翌年遭丧。解归于永。与弟监察兴居居丧尽礼。又筑室于山水间。相与湛乐焉。徐舍人扁以二乐。年七十三而终。配忠州梁氏。知州事肃之女。后继以载宁康氏。其考三司左尹熙也。三子察访仁蕃梁出也。仁挺,仁硕康出也。仁硕 赠参判。仁蕃无嗣。今永朴之蕃衍者。皆其二弟之裔。公密阳人。始出新罗王赫居世。考检汉城尹天贵。祖成均直讲 赠赞成时
宋子大全卷一百九十三 第 352L 页
庸。永同之朴。盖远有其绪矣。余叔父习静宋公邦祚之配郑氏。即挹清之外孙。而其子 赠参赞忠显公与挹清,兰溪。并享于乡祀焉。余亦娶于公之外裔。仍与诸朴相厚。今公七代孙生员承禧,八代孙生员万亨,及第益茂,九代孙生员浚哲托余为铭云。
松亭金先生墓表
先生出处义意师承渊源世则远。有所不敢知者矣。圣朝拔之西鄙荒僻之中。以为国子蛾述之长前后四十馀年。不离国子。其学问之功。作成之效。槩可知矣。故史称某精于经书。教诲不倦。名士多出其门云。又野史云。金东峰时习诣先生。受语,孟,诗,书,春秋。然则先生之所受虽不足详。而其所授则实我东之吴泰伯也。真可谓于光有耀者欤。 万历癸巳。 宣祖大王行幸本县。 命修其丘墓。礼官致祭。先是县令朴庆先,监司尹公斗寿因县士之请。以建书院。未及妥侑。遭值寇乱而被燹。其后尹公之子旰亟述前事。又值虏变而废。 崇祯甲寅。赵侯根复亨黜为县令。亟就墓前。为文以祭。既又建石以表。而以书谒文于余。余诺而未果。未几士祸大作。侯罢而窜而殁焉。噫。岂独斯丘之不幸哉。今者县士郭以完以侯遗意来
宋子大全卷一百九十三 第 353H 页
请。顾余何忍终辞哉。赵侯与余尝读朱子书。熟讲南康刘屯田墓。故当时谂于县士者。皆是说也。遂仿其制而作亭作门。又近岁监司柳公尚运,李公世华,县令韩侯志远前后致力。将新其院祠而请额焉。诸贤崇报之意。无有遗憾矣。史又言先生与金文长公钩,金文长公末并称为三金。而先生独阙易名之典。岂有所以而然耶。史又称先生尝观风上国。上国学士见先生所作。极加称赏。称以先生。其文章亦可知耳。盖自殷师。以至本朝数千载。泽斩教夷。又以驰马试剑为事。而先生能崛起其间。能以经术导率。使皆知方。其功可谓盛矣。赵侯识明学正。而发挥先生者如此其至。则亦可以知先生矣。盖尝拟之于古人。其阳司业,施博士之类乎。故撮韩柳二公文而书于石曰。呜呼斯文。遗爱罔极。高四尺者。先生墓耶。
监察 赠左赞成李公墓表
坡州之斗文里。曰监察李公申氏祔葬墓者。栗谷先生之皇考妣也。有志文焉。听松处士成公守琛作也。有云公悃愊无华。不与物竞。休休乐善。有古人风。噫。尽之矣。申氏平山大姓。己卯名贤命和之女。资禀绝异。习礼明诗。至其书画之类。亦臻其妙。得之者如宝
宋子大全卷一百九十三 第 353L 页
拱璧焉。公得此贤配。克生大贤。语云黄流不注于瓦器。意者公之潜德。不止于听松所称欤。公讳元秀。字德亨。以荫入官。止司宪府监察。 嘉靖辛酉五月十四日甲子。周而卒。以先生贵。 赠赞成。申氏亦 赠贞敬夫人。其系出俱在先生墓表。男长璿参奉。次璠。栗谷先生其第三。而季曰瑀。亦有名于世。女婿直长赵大男,佥使尹涉,士人洪天祐。参奉生景震,景恒。皆参奉。女适别坐赵德容。璠生景升,景井。栗谷先生侧出教官景临,景鼎。女为金文敬公集侧室。瑀生景节官司议。 赠承旨。女适郑维城,权尚正,权察访也。稶景震出。耘典簿景恒出。翊府使景升出。䎘,翃,翔,䎙,翮景井出。郡守𥠋,穚,稛,景节出。内外曾玄甚蕃。而郡守之子东溟文科侍从。东溟与京外儒绅议曰。栗谷先生之葬。在公墓之后。先生承洛建之渊源。阐东鲁之统绪。将与天壤无穷。则公之名亦与之无穷。然衣履之藏。不可以不识。遂立石于其前。
丹阳郡守闵公墓表
吾东闵氏出自骊兴。而其显者皆本于门下平章事文景公令谟。至其玄孙文仁公渍。以艺学著名。公其十世孙也。曾祖永慕顺天府使。祖宗元永柔县令。考
宋子大全卷一百九十三 第 354H 页
子芳 成庙朝尚主为骊川尉。 正德五年庚午生公。讳希说。字良弼。 嘉靖辛卯。以荫补官。为江东,狼川,闻庆三县监。通礼院引仪,南原判官。终守丹阳郡。则 隆庆壬申也。 万历元年癸酉正月二十三日卒。葬于富平鹊洞负艮之原。 赠吏曹参判。配完山李氏。 世宗大王之后。其考司果义蕃也。长男弘俊仓守。次毅俊,次士俊府使,次廷俊县监,季诚俊。四女婿监察沈锦,判中枢李辂,知中枢许潜,郡守徐諿也。内外孙十九人。曾孙六十八人。玄孙二百馀人。至今五六世。则多不可胜记。府使生静嫔。有小星之德而膺螽斯之庆。其馀诸派亦多名公巨卿。其最显者府院君李光庭,左议政沈之源,领议政洪命夏也。而我慈圣殿下, 中殿殿下皆外裔也。其家状详于世系除拜。而其言行不可考也。然以其子孙之昌大。则公必有隐德阴功厚积于身。故其发于后者如此。此可以知公而为为善者劝也。今玄孙而周告于今左议政闵公鼎重,国舅骊阳府院君维重暨朗善君俣,朗原君侃曰。今去丹阳公殁百有馀年。而墓前无表。诸公皆是此祖弥甥。盍相与图之。遂相与请铭于余。余曰。公出自天潢。而又为王家毓庆。此多又文王以宁。
宋子大全卷一百九十三 第 354L 页
益著于所不知人。尤不可使无传。遂书其事如此云。
龟城府使赵公墓表
林川赵氏为故家大族。始自高丽嘉林伯天赫。七传而本朝。嵩珍成均生员。是生讳瑶。通礼门奉礼郎。是生讳元卿。成均馆司艺。其子曰翊。承文院参校。娶大司宪闵晖女。生公。公讳应忱。字季亨。公兄弟四人。皆以文第显。公独悦孙吴法。始盖以门荫入仕。竟从武科发身。即除宣传官。历典价川,平山,丰川,南阳。最后为龟城府使。年七十一。而卒于 万历乙酉二月五日。墓在坡州惠任岘北数唤丑坐原。公所至皆以忠信为主。将递。民必齐声愿留。以故秩满而不能去。初娶全义李氏。其考世霖。继以全州柳濂女。凡有四男二女。曰璋,曰璜李氏出。曰珹,曰珰。女为郡守金畏天,司谏金尧立妻者柳氏出。璋 赠左通礼。璜一女适监察韩稹。珹男仁贤,仁辅。仁贤出后通礼。实主公祀。赠承旨。珰男仁吉,仁熙。公后承至今五六世。而惟承旨子孙蕃衍而有文行。其玄孙世焕早登文科。为监司。 赠其考讳硕吏曹参判。退之有言孰丰其川。不羡其源。吾于公亦云。今去公世几百年。其履历功令俱不可详。而不有积累阴功有孚有徵。则其发于子
宋子大全卷一百九十三 第 355H 页
孙者。能如是哉。监司与余善。余多铭赵氏墓。公实委趾于后。而余乃推本于公云。
忠清兵使尹公墓表
坡平尹氏自高丽大师。士大夫不绝。国朝尤盛。有以武艺发身。官至兵马使者。曰先智字汝晦。公少读经史不肯竟。年二十六。登武科。历官二十五。内则由宣传官历刑户曹正郎,司仆寺判官,副正,尚衣正。擢授承政院承旨。自同副至左副,同知中枢府。外则长渊县监,永川郡守,花岛佥使,定州牧使,安东府使。于京畿为水使。岭南为防御使,左右水使。而为右兵使者再。湖西为水使再。为兵使以卒。高祖希齐参议。曾祖培掌令。祖师殷县监。考倬左尹兼成均事。以经学。己卯盛际。见推诸贤间。妣清州韩氏。县令士信女。公既名父子。性且谨廉。以故所至俱有声绩。尹元衡张甚。公与有连袂。绝不通问。元衡衔之。多所挫抑。然公清操素著。故卒未有以伤之也。公再娶皆平山申氏女。三男曦,暾,昱。女婿李挺臣而映,昭,晙,煦,昈及女三人侧出也。曰忠世,孝世,贞世,安世,昌世,弼世,辅世,洪圣民,姜先庆,李复亨,闵庆麒,李东馨,李淹,金松元,许恒孙男若婿也。庶出庆世,奉世,命世,应天,命天,从天,弘
宋子大全卷一百九十三 第 355L 页
世,冠世,光世及女七人也。曾孙爓,焕,炯,炳,燮,灼,燧,煌,烇,熻,熺,赫,炡,煽,燂。婿则金悈,南大源,辛成立,安斗明,安斗文,朴谌,宋熙祚,姜胤祖,崔克良。而烨,炜,烠,熽,熏,焜,烜,烿,烶,煓,炘,炫,煴,煁,燖则其庶也。女若干人。诸房下今各四五世或六七世。殆将数十百人。而名公贤士前后相望。何其盛欤。公由武资。擢居喉舌。侪流莫敢望焉。出为三道军帅。不可谓不显。而视德犹未。故以其馀贻其后。愈久益昌。俾令闻长世。其视禄丰位跻。历短名湮者。何如也。公以 弘治辛酉生。其卒在隆庆戊辰十月十六日。墓在长湍清平院。先夫人同原异室。后夫人别葬。铭曰。
牛虎之力而用以自守。故权贵莫能夺也。雕隼之击而敛以退让。故有君子之节也。德隆而位细。故条叶愈远而愈达也。惟墓石我篆其阴。后百世而可质也。
赠领议政平洲府院君申公墓表
平洲君申公殁九十六年。而墓无表。佗人墓虽无表尚可。其公墓而终可使无徵耶。公讳华国。字德夫。高丽大师壮节公崇谦之后。本朝左议政文僖公槩之玄孙。文僖生观察使自准。观察生典签末平。典签有子曰鋿。吏曹判书。谥文节。己卯诸贤相与推重焉。娶
宋子大全卷一百九十三 第 356H 页
宗室富林君湜女。 正德丁丑二月廿二日生公。 万历戊寅五月初十日。公终焉。公名父子。气宇轩豁。心志坚贞。笃学力行。克世家声。又文章粹然。侪辈莫望焉。尝就场屋。取丙午生员。仍复不屑也。配尹氏。佥正怀贞女。有淑德焉。与公同葬衿川三圣山负辰之原。长男磼文科。策 扈圣勋。封平川府院君。礏监役。砬,硈皆武科。砬平北关寇乱。官至判尹。后死事。季兵使。监役尝上章讼栗谷,牛溪两先生。 宣庙褒之。并美判尹公北功。女适赞成具思孟。次佥知安景濂。次柳瀹。公之子姓至今有五世六世者。总四百馀人。而章陵仁献王后。即具赞成女也。实诞我 仁祖大王。仁祖靖社时。公孙景𧜖,景裕,景𧛑。曾孙埈。赞成男宏。孙仁垕,仁塈。外孙沈命世,洪振道,振文等。陈力赞谟。咸启封号。噫其盛矣。其馀簪组不能尽记。程夫子尝谓灵芝醴泉。亦不无本源。虽玆兴运自天启之。而其毓庆储祥。以助鸿休者。实公所积之善。与有大焉者矣。而公墓可使无徵于后焉哉。公尝除别检而不就。仍遗戒勿以题于庙主。故今表亦只题追典封赠云。时 崇祯纪元四十六年之癸丑九月日。恩津宋时烈述。
宋子大全卷一百九十三 第 356L 页
香湖崔公墓表
有与栗谷文成公生同乡里。闻道于退溪文纯公。觌德于牛溪文简公。生为贤士。殁而祭社者。曰故香湖崔公讳云遇字时中也。公生于 嘉靖壬辰。年廿一。以生员游大学。以荐入仕。历十官多不就。就亦不久淹。终为横城县监。卒于 万历乙巳。盖公既生长于君子乡。早有求道志。往谒退溪于陶山。得闻古道。则爵禄不入于心。又登炙于坡山。则牛溪甚推许焉。公往来讲磨。益知有用心处。退溪与人书。勉公以韬晦。避人指目。栗谷与书曰。学者不致力于穷格。则无以见实理之本。某以是告于浩原。今又以闻于左右。浩原,牛溪字也。又曰。如兄宽裕浑厚。外无甚异。人谁指笑。而退溪谆谆于韬晦。惟左右识之。牛溪亦以读书持养责励焉。公之渊源所自可见矣。尝为 宣陵参奉。以职事上疏。请于 列圣陵下各立表石。以为千万世无穷之虑。又因言 神德王后废陵。不可不迁祔于 健元陵。盖己卯诸贤只复 昭陵而不及于贞陵。识者恨之。故公沥血言之。其后我 显宗大王聿追来孝。树表于 宁陵。又复修 贞陵。以慰神人之心。公之见识忠诚。悉行于圣世矣。古人云求忠必
宋子大全卷一百九十三 第 357H 页
于孝。推是以观。则公之事亲之孝。因可知矣。故生而爱日。不肯宦游。虽以亲命略就。而旋即归养。殁而丧尽其戚。祭尽其严。至于戒子以圣贤为法。为书以戒宗族者。罔非孝义之道也。宜其乡人化服俎豆于祠也。尝以时务献于栗谷当路时。栗谷恨不能得其挟助。然则公于世事。留意深矣。亦可谓仁人矣。公世为江华望族。六代祖文汉为高丽忠肃王驸马。知国将亡。遁于江陵。子孙因居焉。高祖允行直长。曾祖自沾登第以侍从卒。官郡守。祖世楗县监。是生教授澹,进士浩。教授公娶晋州姜氏生公。而进士公子之。自幼有不忍心。见群儿捕鱼。辄潜舍之。有行僧见之。抱置石上。拜而去。十四。其仲父演党于乙巳奸凶。公累以书谏之。可见其高明而夙成矣。公配江陵金氏。士人昌寿女。古溟州郡王周元之后。二男长景璿。次景瓒。一女适崔复庆。景瓒子坚彻,仁彻,智彻。智彻为景璿后。其子顺庆。女适持平金世行。仁彻子顺成,顺道。顺道出继坚彻。内外孙多不能尽录。公位未甚显。其所抱负不见于世。而观其求道之心甚笃。而诸老先生期许之重。则不但为一乡之善士矣。惟丘山书院。实公所创。而直犯圣讳。人或疑之。然退溪先生以诗美
宋子大全卷一百九十三 第 357L 页
之。斯可以无惑矣。今顺庆男海雄介于今左议政闵公鼎重来求墓铭。余既慕其遗风。而窃念公服习于栗谷。而余先师金文元先生实栗谷之适传。故议政公不鄙而命我耶。遂不敢辞焉。铭曰。
闻道于陶。觌德于坡。鲁无君子。斯取斯耶。
赠正郎闵公墓表
余多铭闵氏墓。呜呼。其世远矣哉。圭组联仍以序。而公独无一官以书其墓。使其不如古今人则可矣。而知公之有隐德者。盖莫不惑焉。盖公天资厚善。有孝友性。人与处无不欢爱。居乡以长者见推。尝为贡举业不成。閒居静养。惟子弟是训。尝在湖西。土贼梦鹤执棘矜剖官仓。以诱饥民之走死者。远近坌集。公拘禁邻并。使不得从乱。且谕以逆顺。使与己跟捕。贼平。其投入者。薙狝无噍。遗肉喂狗鼠。而其听公者故按堵如故。朝廷抚绥有加。公之及人者。亦不少矣。配李氏亦仁淑聪明。幼听人读书。虽大篇一经耳。辄上口成诵焉。噫。公之德善。既沈晦不见。而湖西事。只身后五品秩而已。李氏才识。亦足为良转运。而只以寒士妻终焉。其长子进士构早卒。其季子根有文而不第以殁。一女适人无育。天以是安施也耶。独惟仲子机
宋子大全卷一百九十三 第 358H 页
出为伯父后。阐科名。以清谨显。官至府尹。而其子光勋擢壮元及第。官观察使。其孙蓍重,鼎重,维重并籍文谱。扬历清俊之选。而根之子光熽。亦以文艺出身。方为时用。其二兄光煋,光尹皆通朝籍。二弟光燧,光烒读书为士。公之后盖振振乎昌矣。天之报施善人。不于其躬而于其后者。盖于公益信。而公之非不如古今人者。于是乎斯可徵矣。公讳汝俊。字英伯。年六十一。卒于 万历己亥五月十八日。李氏三十三。而卒于乙亥三月三日。其氏出世德。具载公之祖赞成公碑。故不复著焉。光尹为进士公子。实主公祀。毅重,诚重,明重,尔重,最重其出也。李氏 太宗大王之后。世宗大王母弟补五代孙。其考忠义卫敬宗云尔。时崇祯戊申六月日。
军资监正李公墓表
栗谷先生有弟。曰瑀字季献。号玉山。尝居岭南之善山。善山人称以四绝。谓其琴书诗画也。其书法尤妙。尝于胡麻子书作龟字。又劈豆为两片。书五言绝句于其一。而不失其结构趯勒之法。 宣祖大王尝加爱赏。以草诀百韵。手题册额而赐之。其他锡赉甚多。然其四绝终不能掩其人。故先生亦不称其才。而称
宋子大全卷一百九十三 第 358L 页
其人曰。使吾弟从事学问。则吾所不及。中生员初试。补 庆基殿参奉。不欲远离先生。不就。其后冰库别坐,司仆寺主簿,比安县监,司宪府监察,尚衣院判官,槐山古阜二郡守。皆其履历。而以军资监正终焉。则万历己酉五月二十七日也。得年六十八。公在郡县。不任刑杖。吏民爱戴。比安人秩满而愿借。故居比安凡七年矣。尝再中庭试。皆以微眚见下。公曰命也。自是不复赴举。丁忧庐墓。亲执涤溉。冬月。手为皴裂出血。庶母尝不慈。而犹悯然出涕。公辄缩手袖间。不令见之。故袖为染赤。先生筑室于海州之石潭。暇日先生必置酒。使公弹琴咏诗。日夕湛乐。兄弟间自谓知己。先生殁。妻子饥寒。朝廷为授县职以养之。公尽心抚育。俾不失所。然未尝自营家业。故常僦屋以居。其所毕命梅鹤亭者。亦其妇家别业也。槐山时值倭变。募丁壮设机捕捉。而以功与吏卒。又侦贼向背。而使民乘便耕种。以故仍以饥馑。而阖境俱全。朝廷录其功。赐宣武从勋。墓在善山舞莱山负壬原。淑人黄氏祔焉。黄氏甚为其考耆老所爱。既行李氏家称之。男景节官司议。二婿郑维城,权尚正。尚正察访。司议生郡守𥠋。次穚,稛。女适李万谦。郑维城生玄升,德升,元
宋子大全卷一百九十三 第 359H 页
升。女适府尹朴守弘,金择善,权兴文,金时闵。权尚正生鏸,銄。女适察访黄立显,沈𢈚,府使金厦梴。郡守男东野,东溟,东维,东柱,东鲁。东溟登科为侍从官。女为李墀妻。内外曾玄甚众。不能尽录。噫。以公之高才伟器。其见称于人者。皆公之一偏而非其至者。然人犹不可及。况其蕴诸中而行诸事者乎。噫。鲁无君子。斯焉取斯。
金城县令尹公墓表
坡平之尹。始自高丽壁上功臣莘达。至讳瓘。以伯开号。谥文肃。国朝。有讳坤。佐命封坡平君。谥昭靖。昭靖曾孙宕牧使。玄孙应奎佥正。是生参判讳仁涵。以清名峻望。为 宣庙朝名臣。公参判公第二子也。幼时不与群儿戏。凛然早成。得一美味。必先以献之父兄。盖天得也。常有蜂入怀而螫焉。参判公方置前课学。公整叠其书。从容起去。解衽脱放之。时仅七岁矣。参判公大奇之。稍长游栗谷,牛溪两先生门。既而时论大变。两先生酷被诬诋。公不乐交游。常闭门自守。丁参判公忧。庐墓以尽丧。伯氏正郎公某继殁。家事零替。遂以尊夫人命就场屋。年三十取进士。四十四。捷文科占第二名。例拜直长。公为进士时。太学欲为牛
宋子大全卷一百九十三 第 359L 页
溪先生伸白。诸生皆畏忌。莫敢先倡。公毅然当之。累疏坚恳。至是遂枳清选。迁主内赡及中部簿。公名家子弟。才行度越。而其困跲如此。然公悠然不以为意。未几辟调度使从事。不就。除金城县令。遂奉尊夫人赴官。尽心抚摩。兼修学政。公暇必静坐看书。已而弃归。翌年壬子三月十三日卒。将卒有以家事问者。公曰。吾有母不得终养。他尚何言哉。公讳弘立。字可守。寿五十。公所守卓然。始通籍。有贵倖慕公声誉。遗以朝衫。公却不肯受。在金城清洁如冰檗。闻境内有山水稍佳。则辄遇兴独往。若遗世出尘者。沙溪金先生适宰邻邑。每匹马相从。暇日同游皆骨。翛然有南岳唱酬之胜。平生所相与。唯金文敬公暨余叔父习静宋公,南溪赵公廷虎数人而已。而申象村钦晚遭 仁祖盛际。每叹公才学之未展也。五月。葬于坡州龙池洞负艮之原。淑人赵氏祔焉。淑人丰壤人。高丽侍中孟之裔。典翰宗敬之孙。司艺廷枢之女。秉心柔而执德贞。六亲称之。年七十。卒于 崇祯辛未正月廿八日。长男惟健进士。有名士友间。有子长卿,飞卿,国卿,直卿。皆进士。长卿荫仕为奉事。飞卿登第为掌令。次男惟敏。女适进士李晚生。飞卿生明遇。进士斋郎。
宋子大全卷一百九十三 第 360H 页
明运,明远。国卿生明达,明道。直卿生明保,明翼,明徵。内外曾玄若干人。余习静公从子也。既有朱陈契。又游掌令父子兄弟间。余故与为铭。铭曰。
大往小来。 宣庙季年。群杜诬贤。不宁孔瘨。孰奋以身。以直其冤。公游国痒。师友渊源。其在于汉。如郭太原。尺疏屡封。以叫天阍。斯文吐气。众邪侧目。敲撼挫揠。终以困㞃。一时之厄。百世之光。凡后之人。视此铭章。
长兴库令 赠参判闵公墓表
此鸣牛里者。汉师东郊外闵氏之葬也。此四尺封者。长兴令 赠参判讳汝健字强伯之所藏也。其左而同穴者。姜议政士尚之女(女下恐脱而)配也。其上四步五尺而位者。郡守思容而考也。又其上五步三尺者。赞成齐仁而祖也。其下三步四尺。则 赠正郎汝俊而弟也。其神道大碑螭首龟趺者。赞成公事实之刻而氏谱世德之所载也。去生年四十八 万历乙酉之仲冬廿八。其卒之日。而七十二。辛亥孟冬之初十。其配之卒日也。由部将历主簿。监德山新宁二县。而稍升库令者。其官秩也。幼而丧母。事父与继母。甘旨无阙。抚爱七弟三妹。昏娶以时。居丧庐墓三年。其行实也。正郎
宋子大全卷一百九十三 第 360L 页
公之第二举府尹机以清白名者。其嗣子也。观察使光勋。若吏曹佐郎蓍重,大司宪兼大司成鼎重,忠清道观察使维重。孙与曾孙也。蔡应教庆先,承旨忠元,判书裕后。其女子子之婿若子若孙而显者也。其三尺表者。府尹公之顾言。而蓍重兄弟之所竖也。其述而书者。蓍重兄弟之游恩津宋时烈,宋浚吉也。其年月日。其卒之八十三年。 崇祯戊申七月日也。
掌苑署别坐韩公墓表
清州韩氏为东方大姓。皆祖高丽太尉兰。自太尉历十九世而至府使琦。取明经第。以不能媚权贵。不大显。公府使之第二子。母南原梁氏。少才名绝等夷。 隆庆元年举进士。 宣庙壬辰。倭奴充斥。 车驾西幸。士民皆奔窜以自保。公奋曰。王室在难。吾虽布衣。何可只为身谋。即杖剑诡行。至龙湾问 上起居。诸公见公辞气激烈。无不叹赏。即除掌苑署别坐。翌年春寇退。公遂拂袖归。诸公惜其去。既不可留。则皆以诗送之。公既归怀德。日与县人。修黉舍纠乡俗。乡人推以为山长。公作亭山水间。图书自娱。金南囱玄成题以月浦。既而公谓人曰。圣人事既不可望。其寿年幸同则亦荣矣。果以七十三而卒。实 万历甲寅七
宋子大全卷一百九十三 第 361H 页
月二十一日也。公居家静默。子弟不敢仰视。侪辈虽喜狎者。亦不敢慢。其子尝以丽服见公。使侍者脱而毁之曰。是身灾也。其严如此。公讳日休。字景逸。祖永年。曾祖泰皆不仕。配坡平尹轮女。生男峻。文科学正。三女适学生郑爩,县监李泰吉,参奉柳大朋。侧室女金珥妾。学正生四男。震英别坐。次命英,得英,士英。内外孙甚多。而典翰李寿仁县监出也。墓在清州治南雄洞。今主太尉旧墟者。公之曾孙益亨也。铭曰。
允矣公之为义。急病让夷。彼巧于趋避者。能不忸怩。且也委命者不惑。自信者不疑。吁嗟乎韩公。可谓庶几于斯。
海狂处士宋公墓表
湖南古多魁伟贤俊之士。其不遇而抱负以死。长为志士之痛者。又无如海狂处士者也。处士名济民。字以仁。洪州人。当倭寇创残之馀。痛愤 陵寝之变。上疏数万言。其文汪洋放肆。使人望洋。而其义正。其猷远。盖以忘雠修好为辱。保民养兵为要。而间有奇谋异策出于意表者。又为一册子。名曰卧薪记。请于道臣以进。则道臣格不闻。遂乘舟入海。与世相忘。耕凿训诲。高尚其事。自号曰海狂。盖既殁而女婿权石洲
宋子大全卷一百九十三 第 361L 页
韠自汉师千里来哭。录其平生言行之卓卓者。书在纸上曰。庶几吾舅名不没于后世也。处士生于 嘉靖己酉。负气不羁。九岁。其考凶音远至。徒步即发。足茧气竭。不食者五日。事母夫人至孝。及丧歠粥三年。后读圣贤书。最深于易。从李土亭之菡游。土亭谓曰。有一字万变之理。公潜思不置。后至瑞石山入静。乃悟曰此洛书法。岂朱子所谓肇其变数之用者耶。然他人莫得其详也。公不事生产。乐弛置自便。然甚谨于礼。日必早起谒庙。夫妇必相拜出入迎送。男仆不敢入内庭。与女仆不亲受授。教诸子甚严。虽女子必通小学,孝经,列女传。石洲内子少时气或惰慢。则惕然危坐曰。岂可以暗昧惰行乎。姑母远居。必一月再往省。尝欲斩祀(祀恐祠)木为舟。遍游海岛。村人事祀甚谨。争来止之。公不听。忽役夫多立死者。为文以责之曰。刳木为舟。制自轩辕。死者皆立苏。舟成遂入海。遇风几覆者数。又猛虎群吼而略不怖。尝至一岛。舟败路绝。不食七日。而犹不怛死。忽有船自远而至。而亦无喜色。倭寇至。与梁山龙山璹等谋起义旅。所推者金健斋千镒,赵重峰宪,高霁峰敬命诸贤也。时金忠勇德龄丁忧在家。公中表也。公勉起之。又入济州。求骏马
宋子大全卷一百九十三 第 362H 页
以授之。忠勇既起。贼不敢近。又往见天将杨总兵元。杨疑其为倭谍。将加害。公神气自若。杨固异之矣。关监察纯适在杨营。急告曰。此东国高士宋某也。杨惊起自解缚。引坐问策。公曰。兵家以得地形为策。急宜移阵。杨不听。俄而果败。公疾革。命左右扶起。正衣冠北向长跪而卒。是 万历壬寅二月廿七日也。墓在光州瑞石山绫城洞艮向之原。公之系曰。曾祖麒孙官县监。祖驹司宪府监察。考庭篁文科正字。妣金氏。其考允敬也。公初娶朴氏。讷斋先生祥之孙。监役敏古之女。继媲金氏。务功郎大亨女。男女各四人。柁朴出也。甚有孝友行。倭寇时被执载船。乘机夺倭剑击杀之殆尽。有一倭投海而泅。率众倭以来。遂自投水。二女婿梁愿容,金克纯也。樯,楫,艗及女适石洲及梁孝容者金出也。樯亦奇士。奉父母避倭山谷。贼迫父母所匿。自林薮出走。故为倭所得以免其父母。既入日本。贼将爱之。妆美女三人使自择。终不肯受。后从信使归国。与兄柁俱载石洲所记。柁孙堠为进士。公始以济物济时为心。既知其不能。则于其名。去偏傍为齐。而字曰士役。盖曰士不能得时行志。则宁为编户服田。以供赋役而已。何必献赋求仕哉。此公之平
宋子大全卷一百九十三 第 362L 页
生始卒也。噫。以公之志之才。为世所用。则其事业。必有大可观者。而只恁么死了。天之所以生公者。抑何意欤。然其未达之疏。大义炳然。晦翁所谓天经地义民彝。万世必报者。昭揭宇宙。亦以愧夫南渡委靡之君臣。公亦不可谓虚过百来年者也。昔韩文公以女嫁名人。刻人之墓。公之以意气相感。得石洲为婿。亦足以留名。况其赫赫者。著见于今与后者耶。虽然。微石洲。乌能阐发如此哉。樯之孙奎介于朴真谷尚玄。来请墓石之文云。时 崇祯旃蒙赤奋若孟春。恩津宋时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