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九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九 第 x 页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九
 墓表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九 第 290H 页
大司成尹先生墓表
尹八松煌诸子尝以其先祖国子公墓表见属。余未暇作。其后书六七至。未尝不以为言曰。本朝文治莫盛于己卯。上则搢绅以尧舜君民为任。下则章甫之士以讲服程朱为务。于斯时也。简于搢绅之中而为之章甫之师。不问可知其人也。俄而蔑贞祸作。众贤鱼肉。先祖亦以废斥。久后只叙京兆以没。吾后昆等窃念东汉之末。大学诸生三万馀人。郭有道为之冠。而仙舟之载。亦非他人。然有道终不与李杜骈首于砧铁。既无求免之心。则奚必以得免者为可少哉。惜其微言格论不少槩见。岂淫祸之馀。为众所讳。而深夜发箧。独少刘草堂哉。然有其实者殾必报。圭庵宋先生实为其徒。而蔚然为乙巳领袖。李文纯先生寻其绪论以语学者。而李文成先生尚论当时。必以归功。是可谓志之不倦者矣。如以为匪人之世。秩禄犹存云尔。则仕于京,桧之时。而龟山,文定顾不得为儒贤哉。况京兆之劣容。孰与西掖秘府之显荣乎。迹其事。其金慕斋,李阴崖之俦匹。而不得并享其崇报者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九 第 290L 页
独何欤。不佞谨拱而复曰。子之言宜也。且皆可徵而不诬矣。所可恨者。以文纯之缜密。亲承旨诀。而所论格致之说。是大学第一义。而未能详尽于答问之际。使后人者未能卒开其关键。岂非斯文之所恨哉。然窃寻其语脉。则似得夫晦翁之遗旨。而文成之论默与之契焉。岂公独诣之见欤。抑或有师承者欤。间尝惟念圭庵之所成就如此。则公之所以为师者可见矣。岂公以直道教人。而自为则少贬乎。李文纯既以尹先生公诵于前。而李文成以赵文正并美于后。则其推许之隆。又可见矣。犹曰莫为之后则未也。此数者足以为公之重矣。何必多乎哉。又按公家乘。公十六而孤。能自得师。束脩于朱溪君深源之门。精通经术。笃志力行。既成进士。(缺)必居上游。登第未久。编配朔宁。 中庙反正。首专师席。自直讲以至大司成。凡十数年不离太学。虽他迁。诸生踵门帖帖而请益。公亦以为己任。不少倦也。其启发奖进之效。盖不可周知矣。虽谓之到今而受赐。非过言也。藐余末学。无所知识。第以圭庵之从孙。获闻其绪馀。而又尝讲论乎二李先生之书矣。敢述其议论之末。略叙公始终而俾镌诸表阴。后之人将以文纯之所称称之曰。大司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九 第 291H 页
成尹先生墓其可矣。时 崇祯壬寅八月日。
屏庵具公墓表
国朝人物之盛。莫如 靖陵己卯。而北门之祸之惨。又国朝之所未有。惟其甚盛。故其惨也亦甚焉。时沈贞等潜入 阙庭。先具刽子器物。以密启受 密旨。瞬息俄顷之间。群贤当骈首受戮矣。当其时疾雷。谁及掩耳也。然必须先递诸贤职名。然后其事乃行。屏庵具公讳寿福字伯凝。自天曹直所受其 命。公不肯曰。暮夜仓卒。真伪何辨。贞等喝吓胁促。公奋然曰。此等胡大罪。虽亲承 上命。犹当死执。遂解掷通符而出。贞等大怒。时兵曹判书李公长坤为贞等所欺。既对乃悟。请召领相。郑光弼文翼承 命亟入。公遇之涕泣言。且曰相公勉之。贞等迎谓文翼以事。而怒气如火。文翼谬亦诃公。贞等稍解。文翼因曰。年少之人。未谙事体。且 天威方震。公等少宽之。公以故得免。只收告身。而静庵诸贤。亦减死杖配。然亦未几加罪而士类尽矣。公流落南中。有金公泰岩高士也。与金冲庵净友善。往造而请与同居。公以为冲庵之友则贤也。自尚州即徙报恩之九屏山下。金公割宅里以处之。公杜门端居。寻温旧学。士子自远而至。公辄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九 第 291L 页
退让惭丁。而其诚意愤悱者则时或启发焉。所居前临迥野。中有孤峰。高可数仞。而碧流环之。冲庵先生尝游而乐之。公每遇兴辄往。野老争席。吟咏忘归。以成真率之趣。人或语以时事。则喟然长叹而已。 中庙癸巳。李相浚庆与公弟寿聃同在玉堂。伸救己卯党人。遂除公求礼县监。公黾勉赴任。乙未九月廿六日。卒于官。年五十五。归葬九屏山下。公幼而力学。趣向甚正。一时诸贤无不推重。其曰外似和缓。中实刚毅者。冲庵之所称。固守绳墨。真切要约者。韩松斋忠之所论。而惟静庵先生所谓质直纯正。夷险一致者。尤可谓尽矣。当 中庙宵旰求治之日。协同诸贤。竭诚殚节。期回三古。而骇机闯发。中道而税。岂独士类之不幸而已。世皆以当时士祸少纾于文翼。此实迹也。然匪公初头力折奸谋。则众贤已伏斧质。而文翼无所施其忠勇矣。其时气涌如山。贲育莫能夺。非所养之厚所守之确。乌能如此哉。至其暮年静閒之中。其所得益复不浅。而皆泯没而无传。吁可惜也。公绫城人。始祖存裕。高丽上将军。世有公卿。为东方大姓。执义纲十八入台阁。事我 太宗大王。是公曾祖。祖信忠以兵曹参议。尝从幸 光庙。命给僧马匹。公立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九 第 292H 页
争之。 上怒夺给公所骑。公蹎仆徒步。因以病卒。考颐生员。 赠参判。妣德水李氏。县监宜荣女。 弘治辛亥。公生焉。公娶丹山都正穗女。性淑哲。执公丧哀戚甚。虽夜不脱衰麻。一未尝颒栉。事闻。 命旌其闾。与公同葬。男斌生员。忭文科奉常正。四女婿赵允诚,李懋,朴贤能,闵伯男。正生光源奉事。次坤源正郎。奉事生栽,棨,欇。棨司议。欇 赠承旨。司议生凤瑞。文科监司。正郎生橃,元吉,橚。橚佥正。生凰翊,凤徵,凤阳,凤章,凤文。凤章为 昭显世子婿。承旨无子。为其后者。公弟副学寿聃之玄孙凤羽也。今立此表。内外嫡庶多不能尽录。铭曰。
屏山之墓。片石在前。何必多铭。惟己卯贤。
荜斋朴公墓表
国朝贤士之祸。莫惨于己卯。谨按安氏录云。朴光佑字国耳。祸作入 阙门被伤。裂衣幅裹头。坐于政府外廊。都中坊里约徒之欲上劄伸冤。求其文者。簇立于前。李参判澯,金参知鲁皆年妙善书。使两公把笔临纸。公左酬右言。文词涌出。金李犹未及书。一时所制十馀道。辞意恳切。后登乙酉科。常散官。乙巳。以司谏杖殒。丁未。籍没家产。今 上庚午。复官爵给财产。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九 第 292L 页
又按家状。公年二十五。中己卯生员。与兄光佐同取乙酉明经科。连斥为幕职。丁母丧。庐墓三年拜哭。不避雨雪。乙巳为司谏。士祸复起。犯颜争论。下狱供辞。有求仁得仁又何怨尤语。时十月五日也。年五十一临绝。托友人以三子。使为学而勿入科场。葬于坡州先茔丁坐之原。公尚州人。其上世沙伐国主也。高丽赞成事侣封商山府院君。自是世有达官。本朝。吏曹判书良生,监察濡,寺正贞地,生员璘。是公高曾祖考也。妣张氏。同知有诚女。其先浙江人。有舜龙东来。受籍于德水县。张氏德性纯笃。为诸子筑书室。禁切閒出入。使诸子终有所成就也。公配朴氏籍密阳。其考义龄也。三男受,容,宜。后朝廷授受以司圃署。司圃不肯仕。容骑牛读书。游都市中以自浼。盖遵遗意也。三子皆无子。公伯氏孙长裕为司圃后。长裕亦无嗣。嗣其后者。其兄景裕之子辕而有七男。曰而文,而焕,而昌,而烨,而章,而彬,而亮。女婿郑晋三也。内外男女甚蕃。其显者而焕女婿持平李伯麟。容之外曾孙正郎姜汝载及其子正言硕昌也。宜侧出定生,殷生。殷生二子霖,霙也。今来请墓文者。而焕及而文之男榥也。安录所谓今上庚午。即 宣庙三年。栗谷先生伸雪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九 第 293H 页
乙巳诸贤时也。状中所谓乙巳士祸。 文定垂帘时也。所谓丁未籍没。郑彦悫壁书告变时也。余窃惟公以高才美质。发轫正路。早为静庵先生所赏。自期许甚不浅也。始不幸而遭衮,贞之祸。再不幸而被衡,芑,朋,磁之螫。竟殒其身。痛矣痛矣。虽然。前与静庵诸贤同其流。后与晦斋,圭庵同其波。芳名无止。荣及后昆。不可谓不遇。为善者可以劝矣。时 崇祯强圉单阏坤之上浣。德殷宋时烈述。
副提学具公墓表
具氏出绫州。上祖存裕为丽朝上将军。仍为大姓。本朝。信忠为兵曹参议。 光庙出幸。命给僧以马。公争之。 上怒夺公所骑以与之。公徒行仆地而病。仍卒焉。是生生员颐。娶德水李氏。生公。讳寿聃。字天老。幼颖悟绝人。早知为己之学。定省之暇。危坐终日。探赜悟理。静庵赵先生一日与金冲庵先生联辔往访。讲讨移晷而还。时公年十四矣。公因师事静庵。己卯春。中司马。冬祸作。公兄屏庵寿福与焉。公悲愤慷慨。杜门不出者十年。戊子。始登科。公既少负重名。虽当斩伐之馀。群小亦不敢靳其选。出入三司。且读书湖堂。癸巳。与李相浚庆同对。极言己卯非辜。其废锢者请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九 第 293L 页
叙复。大奸金安老启窜公龙川。然 上心亦悟。罪罟稍弛。丁酉。安老败。公宥还。尝以台谏。论劾李芑奸凶。明庙戊申。拜大司宪。时士祸甚于己卯。宋圭庵先生为之首。公将出谢。夜构一疏。极论奸臣构捏状。有陈复昌者。屏庵门人也。公先言其阴慝。而屏庵未能绝也。及是瞯公疏。夜奔告李芑。芑即启于 帘中。黜公为忠清监司。芑大骂曰。汝必无生还之理。未上。窜江界府。旋移甲山。己酉七月赐死。 上旋承仁圣教。即收前命。使者至则其二十二日。公已死矣。年五十。返葬于杨州丰壤君场里。当乙巳初。公以副提学。伸救党人甚至。然芑等策勋时。公混被赏典。公尝耻之。 宣庙初。栗谷先生主议削芑等伪勋。公亦清脱焉。公天分甚高。学力甚迈。每鸡鸣而起。盥栉精明。闭户看书。寂若无人。惟时有莲子缨击案声闻外而已。一日手支其额。据几良久。家人怪问之。公曰。吾遘疠今七日而方热退耳。其定力坚固如此。盖公以精粹方严之资。有学问培养之功。及其薰炙大贤。研究体认。则其日新之功。有不可御者矣。以故出而当世。推贤折奸。经席启沃。先务格君。阴阳之争。踬而复起。虽至九死而不悔。兄弟联芳。大生耿光。岂不盛哉。公娶金氏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九 第 294H 页
无育。再娶赵先生弟荣祖女。生一男曰英俊。孝性绝异。公临命时。年十二三。夺药以覆之。公使闭之深屋。又折壁欲挺出。顶额手指剥脱无完肤。闻者酸鼻。后朝廷录授县监。长女适参军尹威。次适崔耆寿。侧室女为朴大悦妻。县监生诚源。四女婿县令赵存善,金汴,正郎金汝纯,沈愰也。诚源子枋。枋有志操。立慬昏朝。其子凤鸣,凤羽。凤羽出后屏庵曾孙欇。内外曾玄甚繁。而外出赵庆起,金元亮最显。公自江界赴甲山时。道憩成川溪上。见有圃菜漂下。遂沿流而上。遇一隐者。其架上只有周易一帙。公讲问易道。岂公于进退存亡吉凶消长之变。自谓有所未究欤。论语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抑公于二者。因时为业。并行而不悖者欤。盖当时风习。以笃学质行为尚。故随人高下而各有所就。不淫于藻绘浮誇。与后之名为学问而其实不然者异矣。若夫当时从政之殆。则诸君子已知之矣。噫。铭曰。
静庵访攻皮。听中庸灾及之说。副学遇箍筒。讲殷周忧患之作。彼二贤要不失乎其正。匪明哲之不足。惟彼悬鹑百结者。何必讽乎庆元之微服。
长吟亭罗公墓表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九 第 294L 页
国东门之外四十里丰壤县朔丹里某向之墓者。故长吟亭罗公讳湜字某衣履之藏也。呜呼。今去 嘉靖丙午百有三十年。而过其前者。必彷徨踌躇。涕咨而不忍去者。是何故而然耶。呜呼。当时士祸之惨。可忍言哉。搢绅之稍知善恶之辨者。皆斧质与桁杨矣。况公早游静庵赵先生门下。闻性理之说。所与交皆一时士流。则群小辈固已侧目矣。而孤舟早泊之咏。又挑祸机。辗转贝锦。遂至于及。盖如著絮之人。行乎荆棘里。终不得免。噫。诗发于性情。故大小雅尚有讥刺。先王但当省德谨令。惟谢疵是务。故志通政修。而后世莫及矣。当公时。 明庙幼冲。奸凶堵立。公安得不死哉。且夫忠顺堂乙巳 召对。公之弟副提学淑与李晦斋彦迪并行而入。晦斋谓曰。今日死生决矣。吾与子俱有九十老亲。当若之何。副学曰。身既许国。何可顾他。吾则已受教于母矣。其母赵大宪益贞女也。晦斋怃然叹曰。有是哉母氏也。副学公入则极言奸凶欺诬状。遂被远谪。公于是时。诗虽无作。其得免乎。遂并隶谪籍。翌年丙午。同日有后 命。公以十一月三日。终于谪庐。副学公地差远。故后公者三日。而西距公几步者其墓也。盖惟当时奸凶等谗 上曰。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九 第 295H 页
某等以宋麟寿为领袖。其心贰于凤城君。麟寿即圭庵先生也。公诗虽发于不平之鸣。然非副学公。则群凶不必以藉其口。虽有副学公之直言。若无凤城之谗。则 上心必不至疑惑。此与元祐之定策。我朝之虫篆。前后一辙。噫。古今君子何负于天。而必生蛇虺鬼蜮以祸之也。彼朋,龄,磁,芑辈富贵燀赫。累世不绝。而诸君子抱冤泉下。嗣亦多绝。天之报施。其何如哉。虽然。诸君子令名长世。而彼之遗臭。亦与之无穷。此天之所定也欤。副学公有子允平。资性绝人。奸凶劫欲妻焉。允平走哭于墓曰。与其入雠人门。不若死。遂缢焉。呜呼。有赵氏贤。故能有公兄弟。而公兄弟又能有允平。一家风节。盖自有源委也。公有弟曰瀷。其玄孙牧使星斗亦世家风。尝欲立石以表公墓而未果。今其胤良佐,硕佐克述其事。而属笔于余。余圭庵先生之兄之曾孙也。其伤恸之情。无有异同。故遂不辞而为之序如此。而公之氏出世德。具在大碑刻。故此不复著云。
礼曹参判李公墓表
故遁村李先生在丽季有大名。大为圃,牧诸贤所推重。以忤逆旽。畏塞以终。公其五世孙也。讳英贤。字希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九 第 295L 页
圣。少孤。能自课业。战艺词场。必居上游。年十九。中司马。三十一。阐大科。庆宴日。 中庙以为公 太宗大王之外裔。以二十人担送御厨珍羞。一时荣之。即拜翰林。旋入玉堂为正字。盖极选也。及登擢英试。 上命族亲卫前导游街。又令亲王子诸贵属。轮次盛设以娱之。由博士转修撰。如两铨郎,正言,持平,掌令,执义。皆所履历。 明庙乙巳。士林鱼肉。公时为应教。奸凶尹元衡等任公以事。公痛伤无辜骈戮。移疾不出。凶党怒甚。自是低徊冗散者。凡九年。尝奉李夫人丧。归临陂先茔。葬祭尽礼。制毕。犹处墓下不出。人劝之以仕。辄涕应曰。何忍遽去坟土。久后以寺正还朝。始复旧践为校理。每进讲。公音韵清亮。被 上称赏。历直提学,承旨。改吏户兵参议。在吏者最多。又擢授汉城左尹。移贰礼刑工三曹。其在刑曹。议谳明允。无所失入。出按湖西。留守松京。其递归。松京耋艾拦道涕送。尝朝 帝京未毕使。闻 明庙上宾。所以处礼之变者。极其情文。宾门大人深加叹服。终不以朝议夺其情。 隆庆壬申。年六十六。十月辛巳疾卒。高祖之直参议。曾祖礼孙大司谏。祖克坚通礼。考揽 赠参判。李夫人牧使承元女。公娶社稷令申援女。男天庆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九 第 296H 页
早夭。县监金大孝,郡守南宫活,奉事具思谨。其三女婿也。侧出男命百进士。女适判官金元福。县监子文正公尚宪。郡守子柅,构,格,槫,楣。奉事子察访崇。命百四子愭,怦,𢛍,悀。怦,𢛍皆司马。女适金墀。内外孙总若干。墓在广州阴村午向之原。去遁村墓一里而近。一松沈公喜寿尝状公云。公天资仁恕。制行简洁。亲在。俸禄不出私室。历飏清显。皆其自致。当元衡构煽。少忤者家立碎。公终不为骫骳。元衡等虽大恚。顾公无罅可指。故终免其螫。常以杖屦觞咏于西湖之别业。翛然有出尘之想。尝有诗曰。谁知天有眼。一一见人情。善恶几微隐。灾祥感应明。此可以见公之大略也。余遁村先生之弥甥也。命百尝语余。公与余外曾祖考正献公润庆虽单竭最亲。与正献之没。公作诗甚哀云。今怦等以一松之状。介于金文正公少孙今大学士寿恒。求余书其表。谊不可辞。遂略书其槩如此。遁村先生讳集。广州人也。系曰。
遁村五世。公尚类也。所遭元恶。亦同茂也。然公更奋其垂。而遁村终揠挫也。所以邦国有兴败。夫何公之祖孙所关者大也。广陵之原。其山西走。江在北也维祖与孙兮。其丘相望。千秋万世兮。名不涅也。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九 第 296L 页
松江郑公墓表
松江郑相公既没。文元公金先生为实纪。文敬公先生撰行状。公始从金河西先生麟厚学。与奇高峰大升游。长栗谷,牛溪两先生皆友善焉。 嘉靖辛酉。进士。壬戌。擢壮元第。时朝著溷浊。公低回冗散。丙寅始拜献纳。退溪先生称有古谏臣风。戊辰。 宣庙即位。自修撰为吏曹郎。升校理迁持平。斥宰臣绍述衮,贞者。自庚午至乙亥。守考妣制。既除。除检详,舍人,执义,直提学。时党论起。公弃大司谏不仕。栗谷又劝其出而供职。以释彼此疑阻。俄被劾。栗谷疏言其忠清刚介一心忧国。时辈并劾栗谷。出公为江原监司。递入为兵刑曹参议。又南归。郑仁弘劾沈公义谦。延及诸贤。公益不安。 上曰。郑某介洁之人。予尝谓与人寡合。果然矣。特拜全罗监司。壬午。特升礼曹参判。复以咸镜监司。临行。上疏言事。 上曰。奇哉。今将远离。有此忠恳。癸未。还礼曹。旋升判书。栗谷跋疐遁荒。公极言其道学忠孝之实。 上窜逐朋谗之人。以安栗谷。时辈遂论劾公。 上曰。郑某其心正其行方。惟其舌直。故憎于人。若其忠清节义。草木亦知。真所谓鹓班之鹗。殿上之虎。顷日谠言斥邪。予已知其得谤。若罪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九 第 297H 页
郑某。是朱云可斩也。甲申。拜大司宪曰。孤忠自许众不与。独立敢言人所难。公请赦癸未被罪人。 上曰。大宪说极骇。此卿素以刚直忠荩名。故不责。又 批公疏曰。此辈乖乱朝廷。在法罔赦。今反以是为言。使奸邪生心。此言幸而出于卿口。予姑容之。升赞成时。栗谷已没。牛溪退去。独有公及朴思庵淳在。故齮龁益甚。乙酉。相继斥去。盖用郑汝立之谋矣。遂编栗谷牛溪以下诸贤于党籍。而公与思庵为之首。己丑。汝立谋逆事发。公为右议政。鞫狱。以多附生议。责以专辄。以他相代谳。庚寅。策勋封寅城府院君。李山海挟奥援行谗说。辛卯。栫棘于江界。而一时名卿皆被窜逐。壬辰。倭寇至。 上西行。临问军民以御乱之策。父老咸请用公。 上乃召公曰。知卿素有忠孝大节。可急赴行在。公驰谒于平壤。受 命体察南方。复以谗谢病北归。癸巳。奉使如京。临行。请寝苫枕戈以复 先陵之雠。复 命。又有以误事诬公者。公遂退还。以其年十二月十八日。卒于江华。享年五十八。甲午。权愉,金宇颙及仁弘相继诬公。以及牛溪。追削公官爵。至发追刑之论而不售。癸亥反正。文元公先生为白冤状。李公元翼,申公钦诸公。咸请伸雪。遂复官位。今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九 第 297L 页
上甲子。赐谥文清。初葬高阳。后移镇川。公迎日人。远祖均之。高丽平章事。本朝。洪恭简公。高祖渊兵曹判书。曾祖自淑郡守。祖沩参奉。考惟沈判官。妣安氏大司谏彭寿女。夫人柳氏。学生强项女。长子起溟进士。宗溟壮元及第。振溟进士。弘溟大司宪兼大提学。李基稷,崔澳,林桧三女婿也。起溟男县监沄。宗溟男生员溭。县监洙遇贼不屈死。持平沇,掌令瀁,学生㵢。振溟男参奉汉。弘溟侧出男涖县监也。掌令男普演有卓行早夭。溭男庆演有八子。旨有文行。而浩今为翰林。馀不能尽录。文元公尝论公曰。好公者退溪,栗谷,牛溪诸贤也。恶公者仁弘,汝立,山海等也。小子狂简。敢述而申曰。易曰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百世之后。有欲知公者。盍观于此云。
重峰赵先生墓表
先生事实。略具于锦山,金浦二碑。最后神道之刻。详且备矣。噫。欲知先生者。观于此可也。然先生之所就。孰为大乎。以为致死之为难。则古今立慬者。奚必先生乎。以为乂嚚之为贵。则王祥,薛包世不乏书矣。盖闻圣人之事。莫大于春秋。而春秋之义。莫大于尊王。当秀吉之请好也。先生独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九 第 298H 页
大明一统。而彼虏僭帝。请斩其使。以奏 帝庭。昔圣人小管仲之器而称其功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今之人所以知夷夏之辨君臣之义者。伊谁之赐哉。先生少读圣贤书。其规模甚大。纲领甚正。其所云为。一出于仁义。则其于管氏。有其功而无其过者也。使圣人复起。则其所称许。或不能无别矣。噫。惟其知此者然后可以知先生矣。然知其如此者。未必知其所以然也。盖先生最好朱子书。如大全语类。世盖望洋而骇。而先生入其中咀嚼其味。一句一字。不敢放过。故先生之道。水临万仞。无复凝滞。论天下至大者。而如说门内事。就天下至难者。而如食息于日夜也。故不读春秋。则不知先生之功。不读朱子书。则不知先生之所以为先生也。今神道之刻。即清阴文正公之文。而其所以发挥引重者。殆无遗馀矣。岂所谓后世之子云,尧夫者非耶。噫。天高地下。日月照临。亘万世而无亏。斯其为重峰赵先生之墓也欤。时 崇祯甲辰五月日。后学恩津宋时烈述并书。
石室金先生墓表
先生讳尚宪。字叔度。号清阴。其氏出世德。俱著大墓诸刻。先生都正公之第四子。 隆庆庚午。母郑夫人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九 第 298L 页
怀孕十二月而生。生三岁。出后伯父三嘉公。少时好学。以小学自律。进士及第。入槐院。历春坊,天曹,玉堂,谏院。入政府为舍人。兼掌词命。中重试。赐暇湖堂。间有它迁。旋复旧践。尝病世之人徇外而眩于名实。雅言为善。不避近名。嫌荐人当自亲。故始由直提学升承旨。郑仁弘诬李退溪。上言痛辨。俄触时讳削官。时伦纪晦塞。先生仍与道消。 仁祖反正。先生方持服。贻书勋宰。论时务及处变之道。李适反。 命起复力辞。丧除。拜吏曹参议,大司谏。戒八渐。又极论弊政递。诏使至。特授都承旨迎接。升嘉善贰本兵。长宪府行副提学。论事不合。退归东郊石室。时椵岛将毛文龙构陷本国。先生差陈奏使朝京。冤讼甚至。 帝褒可之。会虏兵东抢。又毛将飞诬染我。先生沬血辨白。且乞出兵。以议虏后。复 命。进嘉义。时虏媾已成。使且至。上劄请谢却。又请毋资以中国物货。又缴弘立复爵之命。 崇祯元年正月。以谏长参鞫逆。录升资宪。历秋部成均。为参赞兼弘文提学。上劄请讲要道革弊政。又言金差不可许椅坐以启其心。间为都承旨,礼曹判书,大司宪。 太庙灾。因极论追崇非礼。且劾勋贵。有 严旨遂退。荐授咸镜监司辞。还拜宪职。论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九 第 299H 页
时政六事而归。屡除前职。兼艺文提学。特拜大司成。皆不赴。乃三 旨召还。请养兵选将。又乞惕然警动。以答天戒。丙子。判礼工。兼掌文衡。虏使以蒙人至。欲议僭号事。旋自慑跳去。朝廷议遣使报谢。先生极言其不可。加正宪。论边戍便宜。复由宪长判吏曹。以廉谨加崇政。论事忤 旨去。十二月。虏入寇。 上幸南汉。先生自石室追赴。拜礼判。力陈死守计。诸宰请以世子求成。先生痛斥其议。入对请募士斫营事益急。上谓先生曰。今将何恃。对曰。天道可恃。愿 上坚定毋动。丁丑正月。出城之议定。先生手裂国书。痛哭入对曰。君臣当誓心死守。万一不遂。归见 先王无愧也。退不食六日。又自经。傍人救解。闻虏要得斥和人。以甘心遂复食。请诣虏营。 上谕止问疾。 上出城。自扶哭送。遂出自东门。至安东丰山止焉。四月。录扈从加崇禄。上疏辞。不报。江都之破。伯氏仙源先生殉节。戊寅夏。赴湖西哭之。秋。柳硕,李烓等论以遗君请流窜。只命削官。已复叙。己卯。虏将以我师西犯。先生上书极言其死不可从。虏闻之。遣使拘执以问。先生曰。吾守吾志。以告吾君尔。至沈阳囚之。未几放还义州。既而虏以事逮李烓。烓诬先生冀自脱。虏复以先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九 第 299L 页
生北去。已而解其囚而强令拜谢。先生终不肯。甲申三月。 皇都破。先生作诗恸之。先生在虏五年。天下慕其义。虏亦不敢加害。乙酉春。送先生东还。遂归石室居焉。 世子卒。入临即归。丙戌。拜左议政恳辞。 上敦勉不已。遂入谢。仍力辞以归。先生尝谓人曰。新番告身。不书沈号。庶几知我。何惮一遭往来也。己丑五月。 仁祖礼陟。 宁考嗣位。入赴还出。 上两遣承旨敦谕。遂还朝。即引见。 命以肩舆出入殿陛。因灾异请尽诚修省。拜左议政辞递。 山陵讫。又乞归。上留之甚恳。会虏使至。暂出城外。已而承 命入对。陈知人安民之道。请预储将材。以备缓急。又请留慎斋金公。以辅王室。时先生与慎斋协赞明扬。以基远图。然时事固已掣肘矣。于是求去益力。庚寅二月。始许归。 仁祖练祥皆赴。 上慰送之。先生已无当世志。然至则未尝不恳恳陈戒。 上每警听焉。壬辰六月二十五日。以疾易箦于石室。 上震悼。隐崇甚备。后谥文正。有遗疏。 上览之曰。天不憖遗。丧我元老。八月丁巳。礼葬于石室枕癸之原。官居野处相吊赴哭。又立祠同祀仙源先生。 宁考祔大庙时。与慎斋金文敬公并从享焉。呜呼。我东自箕子数千年而有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九 第 300H 页
郑圃隐。彝伦既叙。至于本朝则尤彬彬也。不幸迫于治乱之数。以致天地翻覆。然天未尝不爱斯人。于是储积胚胎。以生先生。以当一治。故先生其质清而明。其气刚而大。其志高而洁。其行方而直。所学正而精。所养深而厚。卒以明天理正人心。以继箕子,圃隐之统。则天意之所在。其亦昭昭矣哉。盖闻 大明之季。礼义先亡。遂至于陆沈而不救。然则天之所以生先生。不专为我东方也。而日月所照。霜露所坠。固将推之而无不准矣。呜呼盛哉。先生娶星州李义老女。无育。以仲氏子光灿为后。同知中枢。生寿增安岳郡守,寿兴户曹判书,寿恒吏曹判书大提学。女婿李挺岳郡守。洪柱天,李重辉皆县监。宋奎濂校理。李光稷持平。庶出寿徵,寿应,寿称,寿能。孟仲季俱进士。安岳男昌国进士。昌肃,昌直。吏书男昌集,昌协,昌翕,昌业。其二幼未名。户书出为人后。其男名昌烈。内外曾玄总若干。先生在虏中。尝有自铭。今用遗志刻于墓石之阳面。呜呼。虽与天壤俱弊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