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七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七 第 x 页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七
 墓志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七 第 257H 页
光山府夫人卢氏墓志铭(并序)
光山卢氏始自大护军恕。历二世右议政嵩益大显。又五世而汉文为牧使。是生讳垍。是为夫人考。阶将仕郎。娶清州韩氏。其考镛不仕。夫人以 嘉靖丁巳八月廿八日生。年十九。入延安金氏门。为懿悯公配。以 仁穆大妃恩。懿悯公封府院君。故夫人亦为光山府夫人。 万历癸丑。遭诬告狱。金氏族夷。事俱在懿悯公碑志。遂锢夫人于京城内明礼坊。丙辰。又徙耽罗岛栫棘之时。 大妃幽辱西宫。或传已不讳。夫人每夜露香诉冤于天。侍婢卖酒以奉养。岛民争以财来沽。诿曰。 大妃母酒美。闻者莫不饮泣。夫人过海之八年 天启癸亥。即我 仁祖大王之元年也。大妃复位东朝。始知夫人在海岛尚无恙。亟遣礼官承旨。以安舆迎而归。史氏详著于策书。夫人食懿悯公禄。 崇祯十年丁丑九月十四日。卒于长孙任所鸿山县之衙舍。其十二月二十日。祔葬懿悯公墓。子孙具于大刻。天锡官止仓守。君锡佥正。弘锡终郡守。沈榗翊赞。白弘一翊卫。金光灿同知。崔克良县监。仓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七 第 257L 页
守男潪,湀。五女婿徐文海,黄琎,罗良佐,崔寔,李世云。佥正男淰,濂,,澯,溵,洙。三女婿李宣岳,李载岳,李定坤。郡守男浩,澋,濎。三女婿朴守俭,安䌖,吴翰周。沈翊赞男若洙,若泗。金同知男寿增府使。寿兴,寿恒皆议政。崔县监男县监应梦,应昌。李后渊继子挺岳府使。白翊卫男以正,以明。永安尉男万容大司谏。万衡校理。万熙,万恢皆荫仕。内外曾玄今二百馀人。夫人有至性纯行。懿悯公家素清贫。夫人经理得宜。志物丧祭。无有不尽。以父母无子。奉其神主于家。祭祀以诚。其祖以上主者。或不能备。则亦代行焉。虽曰无于礼。君子于程子母侯氏有取焉。夫人有姊早寡。奉养于家。事之如母。嫁娶其子女。尽心经纪。凡周恤急难。无间戚疏。及门户尊贵。益自谦畏。积德行仁。有加于前。其中间祸败。实系国家运气。然自壬寅以至癸丑。自癸亥以至丁丑前后二十七年之间。享有天禄。极其隆厚。而子孙蕃衍。材器贤德。十望四五。虽其倚伏洄泬。自然之理。而亦岂夫人德善之徵欤。世之怠于自修。谓天难恃者。可以鉴矣。其家传云。癸亥三月十三日。有异鸟集于栫棘之屋。其后若干日又来止。而庆闻是日适至。噫。其神告之矣。是非自天申之而能有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七 第 258H 页
是耶。余于金氏有通家好。今佥正故使潪来有请。铭曰。
始终福善。天道靡忒。中值平陂。匪孽自作。 穆陵巍巍。于千万亿。公及夫人。事与无极。
贞明公主墓志
我 宣庙三十五年。 上曰。内治不可久旷。于是我仁穆大妃金氏克膺 圣简。越明年癸卯。诞大主。又四年。诞大君㼁。 宣庙上宾。奸臣怂臾嗣王。既杀大君。赐 妃考懿悯公讳悌男死。因幽闭 大妃。朝仪尽废。主时年才十馀岁。左右侍奉。育穷育恐。竭其诚孝。 大妃常欲自尽而曰。吾为汝不忍也。 天启癸亥三月十三日。 仁祖大王与忠义诸臣。诣 西宫奉 大妃。还法宫进大号。以 命废光海。主时二十一岁。 上以 慈教。极选诸名族。时洪公讳柱元字建中。在诸子弟中独秀出。其祖故慕堂大司宪履祥。其考参判霙。而月沙李文忠公廷龟其外祖也。 宣庙朝。主已赐号贞明。其十二月十一日。昏礼成焉。赐洪公尉号永安。甲第在安国坊。主既出閤。犹不忍离违 大妃。大妃有命然后黾勉出就閤。时 大妃虽尊享一国之养。而顾念家祸。心常不乐。惟主是怜之。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七 第 258L 页
仁庙亦曲承旨意。凡其宫室服用。极其丰享。主克自抑畏。性又不喜侈靡。常曰。 先王俭德。余犹及见之矣。凡有赐与。念诸翁主贫约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也。凡族党之穷乏者。勿问亲疏京乡。必皆诚心矜恤。于孤嫠有加焉。故六亲皆曰。于我有德也。其荐洪氏祭祀。亲执蘋蘩。礼仪克齐。不敢以贵而丝毫怠忽。故洪氏族党。至有感泣者。手执女红。无异于厄穷时。诸子弟科第连仍。顾家人曰。余惧盛满也。永安自号无何。无何公爱人下士。户屦常满。主倾心款遇。不以疏贱而有间也。持盈保隆之道外内备矣。长子判书万容。次校理万衡。皆登第历扬清显。万熙佥正。万恢正郎。女适郡守曹殿周。判书男重箕,重范,重衍,重福,重畴。婿李大成,沈龟瑞,李师亮。校理男重摸,重楷。佥正男重锡,重益。婿赵正伦,郑希先,崔昌宪,宋尧卿。正郎男重圣。五女。长次适李㙫,尹漴。内外曾玄总五十馀。多有文行焉。今 上丁巳。命赐重宴曰。 宣祖大王本支只有贞明公主一人。而年今七十五岁。不可无优异之典。癸亥。领议政金寿恒白 上曰。 仁庙反正。大主奉 大妃还御法宫。正在 天启癸亥三月。而今适周甲矣。此异于常年。似当别有庆问。 上喜闻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七 第 259H 页
而从之。越翌年甲子。又奉以隆典。前后尊崇。今古罕有焉。又翌年乙丑八月。遂捐帘栊。祔葬于祖江巳向之原。始讣闻。 上教曰。贞明公主以 宣庙天潢。大耋之年。岿然独存。遽尔长逝。惊悼之怀。曷可云喻。 大王大妃以下襚礼优异。隐卒崇终。可谓无憾矣。呜呼。易有益流福好之象。而诗曰。曷不肃雍。王姬之车。又曰。乐只君子。福履绥之。主以妇人尊贵。谦恭仁厚。享有五福。终始六十馀年。 四圣尊奉。靡有遗隆。或有危机。德音不瑕。周家麟趾之化。亦可以徵矣。余于懿悯公世谊深厚。癸亥冬。望见无何公出门。市人指以为天仙乘白龙云游。盖知 当宁所以慰悦 慈意之一端。既而萧然若寒士。以此益知壸彝之可收也。今判书与重箕诸君。俾篆幽石云。
淑夫人韩氏墓志铭(并序)
淑夫人韩氏。参奉讳𧩦之女。松溪李公讳麟奇之妇。赠承旨讳明老之妻。参奉公有至行。事亲终日侍侧。非亲命则未尝暂离。居丧哀戚甚。几至灭性。见者泣叹。配权氏。安东大姓护军𧬈之女。妇德甚备。六亲称焉。夫人既受教于贤父母。性又温良静默。于女红无不精尽。松溪公贤其子而求对。遂与参奉公议。考古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七 第 259L 页
礼以聘之。夫人既归。承顺舅姑意。有命之。奉行如不及。不待再言。事君子敬畏。御婢使。不加箠挞。谕以义理。房户之间。寂若无人。于货利不甚留意。家人有不可于意者。只和柔以待。使其自悔。承旨公与清阴金先生友善。一时胜流无不与游。夫人纺绩取羡。以奉宾客之供。愈久而无厌色。公殁。夫人任情哀毁。欲自裁下从者数矣。自是足不踰阃。语不穿户。家无甔石。而馈奠之奉无缺也。子文柱仕为郡县。夫人谓曰。汝何才德以取此。 国恩罔极。惟奉职不懈而已。且临民之道。慈祥则政拙而爱及于物。严猛则事举而弊遗于民。然则与其举也宁拙。又使门无停客曰。毋使亲旧有怨恨不满者。戊戌九月廿日卒。享年八十。越三月。从公葬异穴。一男即文柱。参靖 社从勋。例 赠公承旨。而夫人受真诰。五女婿。长左尹赵潝。次察访李重馨。次蓬洲守炯佶。次黄映。次金大恒。文柱娶忠臣朴荣臣女。生四男五女。男诩,翿,䎙,翮。诩宣传官。䎙兵使。女适监司黄俊耇,县监沈若溟,县监李鼎基,进士赵奎祥,别坐黄信龟。左尹二男伯耘,仲耘皆县监。内外曾玄百有馀人。盖尝闻李氏上祖青海伯之兰事我 太祖有功。佐命诸人。以除圃隐郑公谕伯。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七 第 260H 页
伯不忍。故遂属赵英圭。今英圭其后不振。伯之嗣世益蕃昌。而夫人又以贤德助其善庆。李氏之祉。尚未艾也。铭曰。
夫人受教。于厥贤父。其教维何。孝思孔裕。既观其孝。以事舅姑。舅姑曰是。诚以事吾。以承其夫。夫曰妇只。克勤于家。以相我事。子曰母兮。教我以义。可谓备矣。宜福是委。我铭其墓。以告无止。
贞夫人延安李氏墓志铭(并序)
贞夫人李氏。府院君光庭,贞敬夫人许氏之女。 赠议政骊兴闵公机,贞敬夫人洪氏之冢妇。观察使光勋之妻。而司马壮元蓍重公瑞,大司谏鼎重大受,弘文校理维重持叔之母也。其封以夫爵。夫人为李氏女。父母爱其贤且孝。夙夜之度。翼翼乎无违。曰女也有士行。必择其所宜归。年二十。归闵氏。舅姑曰。吾贤吾子。久相其可与齐者。佳哉妇也。能诚以为养。严以承祭。而宾客之奉。无不宜也。丙子之祸。国家倾覆。舅姑又曰。贤哉。能挈其幼。崎岖千里。以寻我于岭海之陬。以保我骨肉也。时议政公守官鸡林。观察公自江都护王孙。冒贼锋走免。是时簪缨之族。非鱼肉即俘辱。惟闵氏能无失义而为全家也。诸子既成立。蓍重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七 第 260L 页
曰不以爱怠我。俾我兄弟至于有就者吾母也。吾父子兄弟洎吾姊妹之婿科第联翩。取仕通显。莫荣于妻。莫尊于母。而吾母不色喜。吾二弟欲辞荣求志。尝不受常禄。则曰。取舍当义。饥饿何伤也。故吾二弟能閒燕于外。师友经书。不汲汲于进取。先是吾祖考殁。吾母囊箧。先有月日之制。故吾父羁困之中。不烦于人而无憾也。吾家世故清寒。吾母尝亲绩以济贫。乱后生理益薄。而吾母能安而处。故吾父能无得失心。出而爱其刺。入则见吾母。怡怡而乐也。吾诸舅亦尝言之曰。不以出纳细故忧我父母也。外成而诚不衰者。亦惟尔母也。蓍重又曰。吾母之丧其亲也。哭泣必血。衣袖烂浥。居常时物已荐于吾庙。而未遽入口。问之则曰。吾先或未之享也。父母存。尝而后进。既殁则荐而后食礼也。孺子志之。吾母之笃于孝又如此。则吾母之行。皆可书而传也。其女之嫁者曰。吾之媚于舅姑。而娣姒以欢者。吾母之教然也。其婢御亦曰。吾主夫人仁而礼。故吾属虽贱也。父母死。必使麻其衣蠲其食以自尽也。及六亲之疑者咨焉曰。夫人师也。饥者食焉曰。夫人母也。夫人既殁。哭者必哀。思者必涕。而状其事者称之曰。夫人聪明绝人。温惠子谅。性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七 第 261H 页
又刚断。果于终善。绝无闺梱拘挛之习。呜呼。此其所以为吾公瑞等之母也欤。福者百顺之名也。夫人既全有之。世之结缡以送女。举觞而祝其母者。咸愿得如夫人之世。而君子曰。未也。源之羡者。其川必丰。以夫人之德。则闵氏之昌。犹未艾也。夫人籍延安。有二李。或曰。俱祖唐中郎将从平百济留仕新罗者茂。曾祖讳庆宗郡守。祖讳澍正言。以府院公贵。 赠大官。夫人以 万历甲午九月五日生。 崇祯癸巳八月二十三日卒。诸子始葬扶安县。后公殁而窆于忠州天登山大阳之东。再迁夫人墓自木川喜乐里。己亥十二月二十三日。从卫人礼。同椁以祔焉。男五人。其二十岁三岁而夭。女四人。承旨李延年,正字洪万衡,士人郑普衍其婿。而其最长者十四许嫁而夭。状又言诸子女有过。夫人必呵责曰。子之不类。以母掩其过而父不知也。触伤支体则曰。吾平生未尝有所妄伤。汝若慎毖。宁有是乎。甚矣。夫人之言似程母也。为其子受其教者。于道宜知其所向也。铭曰。
嗟嗟夫人。父母顺而尊章喜者。德之裕也。膺夫之荣而食子之禄者。报之厚也。向用全而寿差少多者。清于气而局于数也。铭其墓而略于辞者。诵义者多而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七 第 261L 页
能自不朽也。
贞敬夫人金氏墓志铭(并序)
故完南府院君谥忠贞公迂斋李相国讳厚源夫人金氏。吏曹参判 赠议政讳槃之女。文元公沙溪先生讳长生之孙。大司宪讳继辉之曾孙。其先寔出新罗金姓王。夫人年十七。归忠贞公。为 赠议政完山府院君讳郁之介妇。其系出于 太祖康献大王别子抚安君芳蕃。抚安即 神德王后之第一子。抚安祀绝。 世宗大王以子广平大君后焉。昔诗人称美女德。必先言其族贵。盖族贵则礼备。礼备则行全。窃稽今古族氏。孰与夫人为埒也。夫人生长礼法之家。耳擩目染。无非德善。性又英慧。其承教也。敏而笃焉。大宪公有弟公辉任仁川府。参判夫人安东金氏实生夫人于仁川府衙。仁川公与其配禹氏钟爱之甚。仍养育之。禹氏亦名门而有内范焉。夫人既行。其姑即长溪府院君黄公廷彧之女。而完山公之叔父峒隐先生讳义健尚无恙。夫人承事诸尊属。礼敬备至。峒隐公每曰贤妇。岁 天启癸亥。 仁祖大王反正。忠贞公策勋登朝。夫人年方廿四。益有临谷意。及公历官中外。秩至亚卿。疏封启号。爵位弥显。货赂不近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七 第 262H 页
于门墙。子女不言其多寡。善始令终。卒为名宗臣者。夫人祇饬之助与有多焉。母夫人早世。夫人事继妣徐氏甚孝。为其贫也。奉献络绎。禹夫人有所后子。而念夫人不已。特与以臧获。则不能无口语。夫人即辞谢无所取。文元公喜而称赏之。并及于承化之地。盖其洁净之操。自其处约时而然也。然理家极有条理。忠贞公自仕后。益不问有无。家事宜益旁落。而自其谷斛缣箱盐豉醯酱之内屑。墙垣厩槽之外干。无不经纪。以至咄嗟之办。坐人皆叹以赏。忠贞公尝语诸子曰。吾之得保拙约。无累于心者。汝母是赖焉。公中身已有休退志。尝叹曰。安得角巾就閒。左右图书。以送馀年乎。夫人闻辄欣然勉之曰。正吾意也。清凉界中。樵水之资。吾其办也。无以溷公为也。其识量如是。故其弟判书公益熙聪明英发。眼无胜人。而每有所疑。多就夫人咨决焉。父夫二党极夥。夫人事姒如事姑。其馀则亦接之以礼。饮之以和。又不掩诸子过。其语吻合于程母侯夫人也。其急人之困。无所爱惜。而于巫祝左道之事。则一切屏去之。莅育婢使。克庄以惠。虽不覆其罪。而亦不恶言骂詈焉。夫人未尝学为文字。而自能通晓。然亦内而不出。至诸子学书于师。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七 第 262L 页
或称吾母之言如是。然后人始知其有学也。盖夫人之德如是。故公甚敬重之。夫人益自谨慎。每有知旧书札。公不在则不敢先拆。公出而不归。则虽深夜必明烛正坐。未尝先就寝席焉。噫。使夫人寿命克多。以及公为卿为相。则其德行必益可象。其事为必益可法。而天乃啬焉。可胜痛哉。噫。古之称妇人者。必先其族氏之贵。如汾蹶路行。则夫人固有之矣。如夫人世德之贤。汾蹶路行。未必有之矣。夫人没于 崇祯庚寅三月初三日。始葬李氏先兆。后与公合祔于衿川治西一直三石山负乾之原。夫人追有貤赠。故墓表题以贞敬。长男周县令。次运甚有俊才。冠有期。夫人制巾服以俟而径夭焉。次选登第。尝显仕于朝。今为三陟府使。女婿金锡胄为兵曹判书。县令生山辉。府使生三子。幼未名。金介臣,尹道明县令婿。洪禹宁府使婿也。府使尝以墓志请于慎斋金文敬公集及同春宋公浚吉。慎斋于参判公兄也。同春其中表弟也。其于夫人知之当益详。称之当益盛。而皆未及撰次焉。今府使以余猥尝获叨先友之列。遂以属之余。忠贞公谓余同事文元公先生。尝弟畜之。故余视夫人真若兄嫂。则夫人事迹。虽见于余文。人或不甚以为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七 第 263H 页
不宜也。其繁而不杀者。一一皆可书。而又知府使之状无溢也。铭曰。
余读古史。女士多矣。未若夫人。识明行懿。宜福是膺。克持以绥。犹不满德。识者所疑。衿阳之西。大人兆宅。从如鲁祔。维世千亿。
赠贞敬夫人郑氏墓志
同春先生宋公有贤配。曰晋州郑氏。其考愚伏文肃公讳经世。妣真宝李氏。退溪李文纯公傍亲也。李氏怀孕。梦见梅花香色清洁。而以 万历甲辰八月廿七日。夫人生焉。文肃名以某。六岁。母夫人偶独居而疾剧。夫人号泣而祷于天。盖其诚孝之性于天者然也。同春之考荣川公贤爱同春。而又惟宗祀之重。将议亲。就询于文元公金先生。先生历指诸名公家。而荣川公皆未能可于意。 仁祖初服。文肃公首被 徵至京。长于 筵席。文肃亦为夫人择对于诸名家而难其人。有言同春于文肃者。于是两家皆不行媒妁而议以克定。及昏。文肃乞暇。 上为给昏需。荣数也。夫人既行。金先生即同春表从叔也。谓荣川公曰。胜于尔子矣。盖贤之甚而不觉言之出于口也。夫人以不及事姑为深恨。于其祭祀。必致诚悫焉。荣川公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七 第 263L 页
尝有巾栉之侍。自夫人归。即谢遣。一以家事任之。荣川公族贵而大。门户深邃。夫人上承下抚。无不得宜。六亲皆称之。于子女极其慈爱。而教迪之道则未尝少懈也。同春少善病。仍为骨髓之祟。沈绵床褥馀数十年。夫人竭诚奉侍。凡所以便于心身者。无所不用其极。亦以此忧悴成疾。辗转沈痼。遂以 崇祯乙未七月廿日终焉。始葬公州之鸣滩里。越十八年壬子。同春公没。后五年丙辰。迁奉其葬。与夫人合窆于怀德兴龙里。夫人禀质清淑。德性仁厚。略通书史。识见明悟。 孝庙御极。同春首膺 召命。上下倚重。夫人不悦曰。异日恐召祸衅也。俄而虏喝大至。祸且不测。而夫人亦不慑曰天也。末年尝叹曰。国事多艰。我为妇人。死而得君子葬我幸矣。及疾革。同春泣视之。则曰。今而后庶得吾愿也。死生有数。复何所恨。盖夫人之贤。不可胜书。而见同春家道兴而礼法行。则可以知夫人内治之成矣。以夫人内治之成。而同春修齐之功。亦可验矣。同春官至正卿。夫人追封贞夫人。后同春 赠领议政。夫人视其秩加贞敬。今 上朝。谪及泉壤。其葬礼皆从穷同之例。余与同春晚又同居。熟知夫人德善之美。夫人没后。正郎尝谓余曰。吾母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七 第 264H 页
事行。敢以为托。余不辞而言曰。君之见托宜也。今者同春与正郎皆不可见。而嗣孙炳文等申以先志。俯仰今昔。不胜怆涕。而观正郎所为状文。则皆余之所尝服习者。遂据以论述如此。若其子孙则具于同春之志。故此不复云尔。
孺人尹氏墓志铭(并序)
朴生世振泣而谓余曰。墓不可无志。而况吾母之行。多可书者。请先生赐之铭。余哀其意。诺而未就。四年之间。人事变嬗。余亦以孤露馀生。触事哽怆。而生复理前语。则遂不忍终辞而为之叙曰。坡平之尹谱自高丽大师莘达者。累公累卿。遂为吾东大姓。有讳元弼。 赠参判。讳绘天安郡守。讳承贤刑曹正郎。是孺人曾祖若祖若考。而参奉李世讷其外祖考也。 万历甲辰闰九月十九日。孺人生于京城之西小门外里第。幼端重聪敏。正郎公授诸子学。孺人从傍窃听。辄能成诵。文义自通。正郎公奇之。因敩以书。既稍长。则曰。此宜男子事。遂专意女功以相父母。父母曰孝女也。尝见族人有贫不能存者。即倾箧实以与之。无几微见于色。见者服其仁。年廿四。归于朴士薰名尚兰。朴顺天名族。醉琴轩彭年其旁祖也。夙丧二亲。家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七 第 264L 页
事寥落。孺人从容拮据。以复其旧。奉祭祀以礼。接邻里以和。又严婢仆之别。使不得相乱。先舅寡妹贫穷子幼。无以自立。孺人事之如姑。终始不懈。人以为难。崇祯庚寅五月二十二日卒。其十一月甲子。窆于怀德县南雪朗里坤向之原。朴之葬也。生五男三女。男长即世振。次世章,世奎,世辉,世徵。女皆未行。世振等俱有文行。天将以是报孺人孝敬也欤。铭曰。
孺人之系出坡平。谱牒仍存世簪缨。惠而有礼妇道贞。母有多子福履成。何以诏后有我铭。
孺人姜氏墓志
高生晦从余游有年矣。一日以其所生妣姜孺人状授余曰。愿得一言以志幽堂。余敬受而读之。状凡累千言。其行皆可书。而撮其大槩。则自少学列女传诸书。以身行之。将避乱而行。不以珍宝自随。以远盗害。姑老而养。爱敬备至。常以颜色承藉其意。奉姒氏寡者如姑。姒无子只有女。女又乳儿而死。孺人取其儿育之家。一如己出。家业素饶。而处之以贫曰。吾见人家。以财而失兄弟心者多。不祥孰大焉。至析著时。则又曰。契券不可不明以起后日争端也。其馀事君子教子孙。御婢使理家政。井井有条。其不合于古书者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七 第 265H 页
鲜矣。仍又考其氏族。则其先籍晋州。丽朝。有君宝封凤山府院君。本朝。有世应有隐德醇行。其子进士瑞以孝旌闾。南冥曹先生植识其行于墓石。其子寿男文第。以郎署殉节于壬辰倭乱。 赠承旨。是孺人祖考。考司评𨓯以居官清谨称。妣郭氏。 赠参判䞭之女。世称忠义之门。孺人年十九。归于济州高氏。为县监尚志之介妇。教官省久之妻。以庚戌四月十三日。得年六十二而没。临没谓教官公曰。死生聚散命也。又谓诸子曰。子妇金以悖德自绝于夫家。我死勿与更丧也。四男映,皖,晙,晦。以第二举出为伯父后。生一男三女。皖侧出一男。晙二男。教官公未出而仕。有开以后时者。孺人曰。亲既不在。蔬粝亦足以自养。况外至者无可求之理乎。夫好荣贵。在妇人尤甚矣。孺人其度越千百辈乎。将葬。有以其地讼者。孺人梦家人而曰。讼已辨晰矣。遂以其年八月九日窆焉。呜呼。其精爽亦有异于人者矣。以某年月日。改葬于果川治北牛眠山丙向之原。噫。孺人真女士也。今世无刘宗正。孰能载之册书。以示于今与后也耶。
宜人沈氏墓志
宜人青松沈氏。县监宋公国士之配。掌令讳希进之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七 第 265L 页
冢妇。幼学奎临,奎瞻,奎运之母也。奎临等谒铭于余曰。吾母二十。归于家大人。王父掌令公爱其容仪庄靓。言语简重。未几王父谪守海邑。曰风土甚恶。是妇也能善养我矣。遂与之行。至于政事间得失。亦有时咨问焉。我王母郑夫人积年沈痼。坐卧须人。能左右扶持。顺适其意。虽厕牏之役。少无厌苦色。我王父有季女有疾病。亦至诚救疗。王父益佳之。未几王母先没。王父继之。其哭泣之哀。馈奠之诚。六亲称之。夫党子侄虽年少。未尝名呼而尔汝焉。待邻族一以和敬。婢仆畏威衔恩。未尝怨咨。家大人在官。人或有请托。则一切挥斥曰。恐累夫子。盖吾母善行。不可殚记。而有可徵者存焉。王父鳏居日。或劝以卜姓。王父以问同春先生。先生对曰。叔家冢妇之贤。足以安养馀年。或者之言恐不然。王父曰。君言正符我意。观于此。可知其大槩也。又曰吾母开国功臣青城伯德符之后。参赞光彦之玄孙。参奉铉之曾孙。监察宗范之孙。考讳倬。妣朴氏。阴城人有宁女也。余曰。余以邻族。熟知宜人之行矣。又与乃舅沈承旨子章相好也。余尝见宜人甚类子章也。子章先我而逝。余铭其墓而哀之。今又铭宜人。呜呼。叔世运气不佳。无论男女。好人之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七 第 266H 页
无禄也宜哉。宜人凡生三子三女。女婿尹采,柳宗兴李缉也。宜人生于 万历癸丑。没于 崇祯壬子腊月十三日。明年癸丑三月日。葬于公州沙寒里掌令公兆后。是为铭。
淑人宋氏墓志
朴生尚一母淑人宋氏。我再从兄师傅时莹长女也。从兄与其配尹氏爱之。异于诸子女。余固意其有以也。兄殁三年而嫁。嫁二十五年而殁。未殁时。余见其容貌不荣。服饰无华。余又意其寒士之妻固当如是。然今俗尚侈。妇人尤甚。苟欲时好之逐。则其为之也将无所不至。而是女也独不然。其贤矣哉。今见朴生状。果如余前日之所料矣。噫。使此女而夫也。则足以振吾门而昌其家。而闺门事秘。亦使其实行不见于世。此尤可痛惜也。其状曰。妣既行入吾家。舅姑见而喜之曰。真法家女也。舅姑有疾。未尝离侧。亲调烹饪。问其所欲而供之。虽斥卖妆奁而无靳也。已而所进多则喜形焉。盖自始及终。晨昏不废。财藏不私。勤于女红。以备舅姑衣服。虽在他处。得异味不先入口。舅姑没。每以不尽其养为恨。家大人疏于产业。至累日不举火。甚矣其贫也。而常有怡怡色。见人富贵。亦未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七 第 266L 页
有叹羡意。家大人兄弟将析著。妣语大人曰。易求者财业。慎无失兄弟心。家大人甚叹服焉。接宾客处娣姒教子女。皆尽其心。闻人疵毁。略不争辨。奴仆亦皆爱戴焉。既病。谓其小女曰。我死必有摄我者。汝须视之如视我也。余谓吾兄之家行。固足以为教。而女也非其质之美。又安能如是哉。吾宗出恩津籍。自高丽判事大原。其上世盖与砺山之宋同源。从兄实我叔父佐郎邦祚之第二子。出后从父典签公熙祚。典签公之考曰县令应光。县令之考即我曾祖奉事讳龟寿。以孝闻。朴生之父。曰今奉事乃昌。祖郡守 赠左参赞讳由宽。尚一有弟。曰尚采。一妹未行。记昔虏乱之后。余沦落屏伏。参赞公率奉事。将逆女于典签公庐。仍过余于深山中。道语故旧。至今三十年。而两家长老无有存者。女也又以盛年而逝。余以白首临死之年。而乃操笔志其墓。呜呼可悲也尔。其殁在 崇祯后甲辰六月二十六日。得年四十一。墓在长湍长西面仇则桥丙坐壬向之原。
宜人宋氏墓志
师傅宋公讳时莹。其第二女入高灵申氏门。为济用正讳湸冢妇。其对曰必相。必相官主簿。故其封为宜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七 第 267H 页
人。宜人在家。父母以温顺称。既行。舅姑爱之。宜人亦孝敬备至。又无妒恚心。惟命道奇巇。多忧少乐。然能任运推分。未尝有怨恨语。以故室中之言不闻于人。年四十八。而终于 崇祯甲寅七月二十七日。葬于申氏兆丑向之原。有一子曰泳。人谓宜人宜享福履而不有于身。其必裕于后矣。其在泳乎。泳生能尽其爱。没能致其哀。师傅公恩津人。考曰典签讳熙祚。习静公讳邦祚。其所生也。师傅公配尹氏。掌令烇之女。申氏族贵而大。其家众岂无愿奸险易之异哉。然皆以宜人为贤。无有异辞。宜无事于铭矣。泳固请曰。虽然必铭之。故略叙如右云。 崇祯纪元庚申月日。从叔领中枢府事宋时烈撰。
淑人洪氏墓志铭(并序)
今丰德府使沈侯益善配南阳洪氏。故云翁讳翼汉之女也。翁建大节立三纲。名震天下。其所生宜其行谊高出等夷也。谨按其状曰。淑人生于 天启丙寅。将降。其母许夫人有异梦。才学语。气识英透。翁为其类己。每称赏曰。吾家女士也。又甚仁慈。六岁。见蚁聚析薪就爇。泣而救之。闻牛哀鸣而不食其肉。至于涕泣。常弊衣缺履。与袭锦绣者立而不耻曰。贫富不同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七 第 267L 页
也。亲疾。废食号泣。暂时不离侧。 崇祯丙子。虏将至。翁为西路倅。丁丑正月。江都陷。许氏立慬而没。而翁拘就虏庭。淑人零丁孤苦。鞠于族人家。织纴自给。常恸念父母。日夜号哭。时翁母李夫人尚在。漂泊单孑。遂取淑人归。淑人事李夫人。极其诚孝。夫人每曰。汝父虽死而犹存焉。仍曰。神明有知。汝必受福也。侯皇考。即相国公讳之源也。闻其贤。取以为子妇。入门而家族交贺相公曰。天其福吾家乎。相公捐馆。哀慕甚至。终三年。家人未尝见其启齿。相国后夫人尹氏每加敬叹。淑人始行。泣谓侯曰。吾父母体魂(魂恐魄)无托。祭祀不通。愿哀而图之。侯怜其意。卒如其言。其后朝廷之褒奖翁节。亦其至诚感人之致也。当其衔恤时。主和人家或有相助者。则即不受曰。此仇家也。盖以翁之受祸由于斥和也。故凡虏中物。一切不相近焉。语及丁丑南汉事。人有回互言。则必正色折之。言者面赤。侯尝为法官。门绝赂遗。盖事侯一主于婉而不欺。常曰。事人之道。有不可者则规戒可矣。不可徒为顺从而已。洪氏为冷谱久矣。淑人经纪建祠堂以立宗。尝谓诸子曰。吾亲之藏尚无石。何以表识于无穷乎。又命鸠集遗文及亲笔。翁尝有西征北行录。使诸子读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七 第 268H 页
而听之。辄簌簌泣下。其诚孝之终始不渝者如此。又于财利不苟取。虽其亲族取臧获以去者。亦不问也。翁无子既立后。事之极其诚意。推以及于侯之兄弟。虽疏远。必匍匐而急其困。盖其嘉言善行。不可选记。岁壬戌。随至丰德府。则去江都莽苍而已。追思丧败时。越瞻怆痛。遂得疾淹延旬朔。渐至不可为。一日忽谓诸子曰。余梦尊舅与先考指示余宅。其形势如此。吾殆其死也。汝等必以斯言择卜可乎。遂处置家事。竟以其十一月。年五十七。而没于其二十三日。诸子讨前梦卜地于坡州分水院先陇侧负丑之原。其事亦奇矣。翁之父曰校尉大成。祖曰县监硙。曾祖曰叙畴监司。淑人凡举三男五女。长廷耆官主簿。次廷老。次廷耇生员。女长适县令李泳。欠适黄夏民,赵泰采,洪禹瑞,李汉章。内外孙二十馀人。淑人懿范无不可书。岂无所受而然也。淑人之未行也。贫弱危脆。浮苴不若。而沈相国慕翁之义。嘉淑人之贤。取为之冢妇。彼婚姻而论势利者。可以颜骍矣。余老且昏。久断笔研之役。今于淑人之志。义不可辞。遂略撮而篆诸幽如此云。铭曰。
懿哉淑人。云翁之女。来妇大家。益有誉处。秉义不渝。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七 第 268L 页
君子犹难。淑人之心。始终如丹。我铭其幽。千岁不刊。
淑人曹氏墓志铭(并序)
世有雪窖酬唱集者。实千古奇绝也。余尝猥为文以序其事矣。其晦谷女为先生长孙谷云翁淑人。淑人卒。翁手为状。翁从子昌协学士有奠文。其高出彤史所载。而骎淫乎诗人所歌缟衣綦巾鸡鸣昧朝者矣。古称慕富贵。妇性尤甚。淑人于此泊然而止。惜乎不为世之学者而用力于实地也。其克己也。当如红炉上点雪也。虽然。能使翁处僻静。草衣木食。浩浩然忘其忧者。是淑人之助也。世之贪冒利禄者。岂皆其心也。多为妇人所误。故晦翁诗曰。山林儿女竟谁尊。可谓一唱而三叹也。淑人生而颖悟。幼受女训书。既归。有尊而无章。以为大戚。并摄君尽孝于尊。推之于老先生。老先生甚安之。祭祀精诚。有感通之异。岁饥。罄庄粟济人。略如麦舟故事。翁尤善之。随之六官。辄严其扃鐍。内外截然。前十载。翁不乐于世。入春川之深处。采椽脱粟。忻然相对曰。爰得我所。淑人曰诺哉。逮鑴,积伏诛。世道昌明。翁携归京里。诸子蠖伸。 圣上为储嗣选德。翁孙女膺焉。淑人益兢兢焉。当纳女日。宫人来曰。送此何可以陋服。淑人终不变而戒之曰。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七 第 269H 页
敬事 三宫。因举班姬事而继之以嗟惋。岂亦有此意思耶。此非凡识所能窥也。翁尝赴官。淑人于舟中。举陶靖节风飘飘一句。岂欲翁早归耶。尝寤寐春峡旧栖。拟与翁挽鹿车出东郊。以毕素志。而淑人病矣。伊川尝称明道孝女。风格萧洒。趣向高洁。淑人殆庶几焉。然庄重沈晦。其所有高见达识。不使人知也。呜呼。此所以配翁而为老先生嫡妇也欤。其卒在丁卯二月十三日。其降生之周甲也。男昌国主簿。昌直权知。仲男昌肃有俊才早世。女婿洪文度,李秉天,申镇华,俞命禹。皆名族也。主簿长女适进士李贺朝。次即贵人也。翁名寿增。字延之也。铭曰。
生于大家媲法门。彼此谱系不须云。其质既美古道闻。不义富贵视浮云。国也佩符直也第。犹不绝喜丁宁戒。女承樛木益抑畏。小星以饬螽斯愿。胡不百年以永庆闻。名世励俗垂简册。寔伊川意谁任责。
孺人黄氏墓志
洪生可相来自岭表。泣谓余。吾母黄氏亡而制终矣。吾母自幼知女范。不言笑不嬉游。丙子避兵时。其考病甚。举族苍黄。且迫饥死。吾母年九岁。涕泣行乞。以具糜粥。一日贼猝至。其母自刭不殊。贼欲刃之。吾母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七 第 269L 页
以身蔽覆。手拒其刃而号泣乞命。贼感而舍去。乱才定。而父仍不起。家无婢仆。手自袭敛。亦设馈奠。后其母病风不省事。吾母独任家事。调尝药饵。抚育幼稚。年廿岁。归吾父圣休。吾祖司御公治家有法。吾母率礼无违。且移孝以事之。甚得舅姑心。盖无私藏无私器。不命之退。不处私室也。于其小姑。亦无所吝。娣姒虽有言。亦无辨也。又经纪家业。未有阙事。故吾父不知有无。又教不肖辈以书。有过不事掩覆。必使吾父警责。其大者如此。馀不可殚记。又曰。吾母籍昌原。上祖河应新罗政丞。本朝。居正策开国勋。官刑曹判书。曾祖执中经历。祖淀早卒不试。考圣耇不仕。妣王氏胜国之裔。其考部将景裕。其祖礼曹正郎玉也。吾母以 崇祯辛亥。年四十四而没。葬于安东春阳县据理谷。男长即不肖。次允相。女适韩以原。其二幼。余曰。有是哉。其懿范卓行。诚不可使泯没也。宜其来为大家妇。事贤舅姑。承贤夫子而生贤子也。司御公名锡。孝宗朝举遗逸学行。特授六品。又子孙多贤。洪氏之福盖未艾。而人谓黄氏之助与为多焉。余与司御公三世游好甚笃。故志其事如此云。
贞夫人宋氏墓志铭(并序)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七 第 270H 页
洪大宪夫人砺山宋氏年四十九。而没于 崇祯丁巳三月九日。葬在坡州梧里洞。其状曰。夫人颖悟绝伦。凡妇德女红。不烦姆教。及归于大宪公。皇舅曰文懿公讳柱元。皇姑曰 宣庙,大长公主。治家有法度。皇祖舅讳霙。慕堂公讳履祥之子。皇祖姑月沙李文忠讳廷龟之女。内外贵盛。莫与为比。时夫人年十七。上事下御。傍礼族党。无不得宜。大主称之曰。吾家佳妇。今其子进士重箕以余于大主外氏有通家之旧。来谓曰。愿有托也。且曰。吾母寔王祖母所称。吾不敢不用斯言以溷吾子。余曰。亦余旧所闻然也。遂槩以论之。其率婢使勤纺绩。古所谓已贵而能勤。使人不见有富贵容。所谓已富而能俭。四时衣食。必致其庭闱。则又所谓已嫁而孝不衰于父母也。惟其既长而敬不弛于师保。不见于状中。岂偶然而然也。大者如此。馀可略也。独其乙卯以后。夫子与家子皆被禁锢。而夫人不以为意曰。穷通诎伸。自有其时。此则识理之君子。犹或难之。呜呼。夫人其贤矣哉。夫人之考曰时吉官都承旨。祖驲知枢。曾祖承禧掌令。皆文科。妣尹氏。海恩君履之之女。文懿公有四子。其长即大宪公名万容。其将娶也。文懿公与大主深惟家世之贵。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七 第 270L 页
且嘉大宪公之贤。择于诸右族。内外亲皆曰。诸名族固多有之。求女氏贤。宜莫如宋氏云。凡生五男。长即重箕。次重范,重衍,重福,重畴。三女婿李大成,沈龟瑞,李师亮也。内外孙总十馀人。重箕早游大学有俊望。铭曰。
贵主釐降。其车肃雍。谁承德音。有齐敬恭。恨无宗正。以述始终。
赠贞夫人尹氏墓志
李参判选择之状其前夫人尹氏之行曰。夫人聪明婉嫕。八岁。能作书以起居其亲庭。十四。妇道克成。其考判书公讳绛。与我先人迂斋公。不用媒妁而议成。遂以归于我。其执笲入门。周旋仪度。无所差爽。我先人与先妣金夫人喜甚曰。真吾家妇也。六亲皆庆其得贤妇也。既而事舅姑。一如事其父母。事吾亦敬慎无违。然事有不可。必柔辞以规。虽不学习书史。其见识晰于是非之辨。其母郑夫人没。其家欲设巫事以娱神。夫人辞曰。吾母未尝为也。虽自己疾病。亦不听其出入。吾拙于生事。夫人一切整理。无所遗失。至空无时。亦不戚戚为也。 崇祯癸巳。其年二十二。患脚气。既剧而少愈。遂省拜于我先人。仍展谒于先妣及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七 第 271H 页
其妣郑夫人墓。疾复大作。我先人日来省视。判书公医治无不至。翌年甲午正月二十二日急邀。判书公至则奄然而逝。病时谓曰。愿埋我于母氏之侧也。判书公亲卜负乾之原于衿川三石山而窆焉。辛酉八月。改葬于安山草芝村。某年某月。又迁某地某村某向原。选窃悲寿年不永。而又无嗣续。无以慰其狐伤。愿得一言之重。以志其幽焉。余曰。昔程叔子哀其兄女贤而早夭曰。使之享年。足以名世砺俗。垂光简册。不幸短命。何痛如之。余于夫人亦云尔。夫人系出坡平。祖民献参议。 赠赞成。曾祖俨佐郎。 赠判书。妣郑夫人。知敦宁府事广成之女。择之尝为留后。夫人之 赠。实在其时。择之后娶黄氏女。生男祥辉,瑞辉,庆辉及一女。余惟择之必欲同此幽宫。第观末俗。无知有子者祔无子则否。悖礼甚矣。闻祥辉等甚佳。似无是矣。余尝服习于夫人之考。而又择之待以先友余。故略叙如右。迂斋公讳厚源。即完南相国。忠贞其易名云。
恭人权氏墓志铭(并序)
光山金万年山老状其恭人安东权氏行。语意悽惋。几于梅宛陵哭内诗矣。其子圣重以乞铭于溪山老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七 第 271L 页
夫。而其辞益悲。余曰。君休矣。乃妣以承旨大谏为祖与父。 宣庙禁脔为外翁。而及其外成。乃为乃祖留守公佳妇。所谓女子荣身者。备矣至矣。既言行云为。无不可书。而惟自幼不喜玩好。辄推与别人。其气质不亦洁而净乎。舍宝钗一事。足以愧冯外郎。而党祸初。勖夫子守正壁立。不挠于祸福。其识见不亦高且远乎。足使庆元间不是伪学而入场屋者。羞赧以死也。大者如此。细可略也。噫。是宜配良士而有宁馨也。既而思之。二南风死。壸彝尤坏。一切以奢侈相尚。败乱其家道。且士夫之怀利背义者。多由于妇言之听。其聪明达识。辅佐君子者几人。若使恭人年愈高而德愈成。为世模范。则庶有助于风化。而惜乎其未也。于是乎略书其槩如此云。留守讳宇亨。承旨讳镬。大谏讳堣。达城尉徐景霌其讳也。铭曰。
生己丑死丁巳。一不少幸哉。子委黄土宜彤史。则此志陵谷俟。
孺人郑氏墓志
崇祯辛丑。余哭郑普衍晚昌于堤川之院西。孺人方五岁。从女奴出见。余抚而益悲曰。汝好好长成焉。及为全城李季祥徵夏配。而季祥甚宜之。其姑亦爱之。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七 第 272H 页
盖自晚昌之亡。而其考掌令公瀁继而没。而郑氏家靡所止泊。孺人母闵氏。其考曰参议讳光勋。弃子女已久矣。闵氏率幼稚。惟其兄大受鼎重,持叔维重是依焉。至是尽室以依季祥。余嘉其因不失其亲也。终始十八年。而以丁卯四月十七日。孺人以病不起。男德孚,德载。女婿洪泰猷。季女幼。季祥葬之于杨根之先茔丑坐原。去其考观察使讳万雄之墓百步而近。孺人故寅城府院君左议政松江公讳澈之玄孙。掌令公以清名直道世其家。晚昌清峻卓落。间气人也。世俗尘垢一点不及于衣袖。皭然以没其世。季祥录孺人事行来示余。其早能识字。能读孝经小学内训等书。其所行多从此出。此余之所尝知者。其临绝之语。出于孝心。悲哀怆悢。闻者陨涕焉。季祥五世祖清江公讳济臣。与松江公志同道合。同为 宣庙朝名臣。今孺人于归季祥而相得益章。其来有自云。 崇祯著雍执徐正月日。德殷宋时烈记。
孺人李氏墓志铭(并序)
夫易序家人备矣哉。然世人多无观玩者。而独丰山洪君重楷士式有焉。士式哭其内而甚悲。非悲其燕私无聊。悲礼敬仪度之不复见也。其内曰孺人李氏。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七 第 272L 页
孺人端明夙成。心惠神朗。十四归士式。士式皇祖妣贞明大主喜曰佳妇也。主寔我 宣庙正后诞也。胚胎二南化。而孺人亟得一言之赏。二十九而殁于 崇祯丁卯五月七日。玄石朴公其渭阳也。状而伤痛之甚。士式表叔老峰闵公叹惜女士之亡。此足以塞士式悲而慰新魂也。士式将以其十月。葬之于坡州泉岘里舅墓之侧。而走书深山中。谒幽志以埋之。余以老病辞。且曰大主与二公足以信于百世。余何足赘焉。同春宋公。士式姻好也。其孙炳翼曰。此世不常有。其言其行。托文字表章之。亦岂不有助于世教。固以请。余乃曰然。按状孺人率有诗礼教。生长富贵而能勤能俭。又顺而挚而规警不怠。又已嫁而其孝不衰于父母。此诗教也。常侍尊姑。不命不适私室。克自抑畏。夙夜无愆。大纲既得。庶物从之。此礼教也。诗礼得而易教存矣。以是式章其庶矣乎。又惟硕人之叙。必以宗亲为重。孺人之先。出于唐中郎李茂。曾祖曰忠定公讳贵。与其子忠靖公讳时昉立大勋。为 仁祖朝名臣。忠靖之子恒是为孺人之父。母曰潘南朴先生尚衷之裔也。祖为锦溪君讳东亮。考为掌令讳漪也。士式皇考弘文校理讳万衡。祖讳柱元。号无何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七 第 273H 页
堂。谥文懿。文懿之祖曰慕堂讳履祥。其外祖曰月沙李文忠公讳廷龟也。其一时名臣。申象村文贞公钦以文章德业。并观盛朝。孺人亦其弥甥也。噫妇人荣身。莫与为比也。有子一人才七岁。女即因其生而病者。呜呼。孺人实叔世之一异人也。使其高识卓行。得其寿年。以成全德。则足以名世励俗。垂光简册。而天靳遐龄。噫其惜哉。岂亦时运所关也欤。铭曰。
明诗礼古无多。孺人亡众贤嗟。谁能铭猗欤那。
孺人金氏墓志铭(并序)
文谷相公与夫人罗氏丧其女。哭之甚恸。愈久而愈恸。人曰非溺爱而昧理。非其女之为恸而谁为。丧时其年十六而以已行也。故父母兄弟不殇之。而旌与主书曰孺人。孺人之贤。殆庶乎程孝女。孝女议亲。极天下之贤士而无与当之者。故过时不嫁而终。今孺人以礼以时。为妇为母。差可以慰父母心。而终不能慰焉。父母之心固无穷。而他人亦惜之不已者。以为世衰教弛。壸彝尤坏也。孺人文正公之曾孙。同知公之孙。文谷之女。则古所谓妇人尊贵者。终使德成行备。夙夜匪懈。居然为世仪范。则其为王化之助顾不大欤。孺人清明粹美。表里莹澈。生三岁。见人行执笲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七 第 273L 页
礼。即效其拜跪。仪度如素成。既数月则自悟其嫌羞。虽命之不复为。食时不食兄弟馀。已知男女之别矣。对长者辞气敬顺。请问父母初度日。不复忘。四岁。同知公捐馆。请布带以带。不服红紫。又能记其平昔颜貌。闻父母哭泣。则即戚然于色。日至倚庐。省父公安否。虽止之不止。见父公色深墨。则还以语人而几涕焉。未几。身发红癍。心秽天癸水不肯服。父遣人勉之。即服之曰。无贻大人忧也。六岁。在外氏家。值忌日。从长者早起。又不肉曰。今日是吾母氏先人亡日也。尝失约指环。家人意指一婢子。则每明其不然。而亦不言其实犯者。后七八年。始言曰。吾为其母与兄之爱我甚。且虑重激母氏怒。故当时隐忍也。自数年前。已能学粉糗抟餈之事。一日小婢奉进馒头于公曰。诸少主共为之。而独此小姐所造善好矣。辄呵叱其婢曰。汝何敢为此言。盖嫌其长短于诸嫂也。八岁。学习女红。洒然通晓。代母氏酬酢书札。无不称意。九岁。有疾。时公奉使燕山。家人虑其为痘。欲因递报于公。则亟止之曰。母恐贻严亲远虑也。翌日而瘳。时母氏宿患沈绵。故代干家务。绰然有裕。母氏喜怒因久疾或失中。则必从容和解。故婢使多免罪罚焉。十岁。公购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七 第 274H 页
得列女传以授之。以为得之之晚。翻以此云。夙夜玩绎焉。十一岁。公远谪湖南之海曲。随母氏同轿往从。母氏时有身。当危险处。从帘隙窥觇而抱持曰。桥也岭也。已过则曰已过矣。跋涉凡十馀日。保护如婴儿。终于安税。其冬。以母氏解㝃。而伧荒中阿母不具也。亲自保护。未几所生子夭札。虑父母伤悼。强为和颜。而退则哀恸绝甚。父母还用慰解。侍母氏疾。至诚竭力。虽古孝子莫及焉。诸兄弟自京迭来觐省。则各随其食性而宜其口腹。其故絮敝袜。无不收拾以归京宅。凡使一家骨肉。忘其迁谪之苦者。皆其力也。戊午十四岁。随公移铁原。公依家礼礼令之文。醮命以归于故忠贞李公厚源之曾孙涉。三年不得见舅姑。而其诚礼则备至矣。铁原在穷峡中。生理窘束。家人卖酒以为资。一日有人触破酒器而计直以归之。即令酒婢还之曰。彼乃眚也。何可受也。不义之财。视之若浼。尝侨寓人家。主妪遗以一大珠。强而后受之。潜置壁间。后竟还之。庚申十二月。解㝃而仍有疾。初四日不起。方其疾革。神气不乱。与良人及同产语。款款如平日而曰。吾以病贻父母忧。其将奈何。每请母氏曰。日气甚寒。乞就温。既而自知不可为。愿与爷娘面诀。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七 第 274L 页
时所生女移置异室。亦请相见。盖虽垂尽之际。而不爽于理致如此。翌年二月。从葬忠贞公茔傍。其女旋亦死。并埋其侧。金氏出安东。东方大族。无出其右。自平壤庶尹讳璠。以至同知公。皆葬杨州陶山。其世系大碑碣具焉。罗氏牧使星斗女。参议万甲之孙。呜呼。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况其才如此。则宜乎其爷娘之恸。愈久而愈甚也。盖其聪明绝伦。凡一经耳目。辄罗列胸次。玲珑历落。不少遗忘。事微细日久远者。随问辄对。诸兄弟时或不信。而左验之则一切不爽。诸兄弟欲授以诗书。则曰。女工未习。姑未遑也。然闻兄弟论文讲理。傍听而意不逆。至古人嘉言善行。则尤喜闻而心存焉。若其是非得失之际。分别商确。明白洞达。虽习于文字者。无以过也。夫如是。故先知逆见。迥出常情。母氏尝哀其妹遗孩无托。欲取育之。议已定。则徐谓曰。母氏自抱宿疾。家且多事。保养他儿非所宜。且襁褓儿未可知。须徐观审处而毋遽请也。母氏从其言。未数月而其孩果死。性至孝。幼时父母所嗜。必私以供进而勿使知也。 国恤。忧念父公羸病食素。密储姜桂。乘便以奉。公尝承 命鞫狱。例夜深乃归。必待其归。安置而退。母氏以其怀孕也。使之就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七 第 275H 页
安私室而终不肯焉。呜呼。父母追念此等事。虽欲不悲得乎。呜呼。孺人实程夫子所谓天地中一异人也。又程太中称侯夫人为良转运使。而夫子所著于家传者。皆圣贤事。今孺人下可几于程女。而若其成就则上可几于程母矣。如遇程夫子。则必能发挥其善。以训于世。以垂于后。而不能然。可慨也已。唯是古今家睽乖必起于妇人。故周夫子于易通特言之。而朱夫子为著柳仲涂争长竞短之诫于小学书。若孺人馒头一事。则虽有程氏家。拱手而起。使泣于后庭者。亦不患于不能和顺矣。呜呼。孰能表出此事。以揭于人家门户哉。孺人始丧。余既为之诔语以哀之。今复以文谷之命。为此竁志。其言行之善。虑或有遗漏。故繁而不杀。呜呼。尚可以慰其爷娘也哉。若然则亦可以慰九原之孝心也。铭曰。
韩子有言。死而不朽。孰谓之夭。凡兹石之所记。无不可为世教。吁嗟乎后之人。毋徒尚其四尺之墓。
孺人安氏墓志
宗少宋奎临妻安氏亡。 崇祯戊午三月日。奎临尊君县监国士葬之于其先考掌令公讳希进之墓下。安氏事舅姑待郎君。孝顺勤谨。无所违忤。盖妇德备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七 第 275L 页
矣。有四女。长适成夏徵。三女未行。安氏生于 崇祯丁丑。殁于戊午正月二十四日。其先盖本于高句(句恐衍)丽功臣广州君邦杰。其祖监察克悌。考龙骧卫副护军谨也。母咸昌人金兰秀女也。奎临伤其贤而无子。来谓曰。倘后世坟土崩坏。愿使人知其私亲与夫党。皆是簪缨故家而还掩之也。余遂书此使埋之。
绫原大君处子英净墓铭
女英净,贞孝子。贞孝生凤不至。英净质謇特异。风仪靓冰玉似。不资姆德自备。识凝远悦书史。贞孝怜相国士。无可对遂逦迤。丁巨创不浆水。丧不胜竟自萎。逝之岁廿减二。兰虽摧馨不已。盖天地储淑气。钟于斯暂来寄。程孝女绝相类。苟所遇不当意。是使已抱羞耻。即未嫁何恨矣。程叔子意如是。我今述为此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