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六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六 第 x 页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六
 墓志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六 第 239H 页
百源申公墓志
崇祯乙卯正月二十二日。百源申公讳硕蕃字仲衍。年八十而卒。其长子烆先死。二子爟,焵。女婿朴商逸与门生知旧。葬之于尚州治东百源山乙向之先兆。公自幼喜书。出入游戏。不舍书册。手有所执。必排作字形。见者奇之。十三岁。就教官学书。尝值等辈群斗于道傍。观者堵立。公端拱敛避。若无见焉。长老已知其器度非常也。十五。出为宗人后。左右承奉。克尽孝敬之道。及至丁忧。事多有至难者。公循理处变。少无近利之心。人皆以为难及也。既从郑文肃公经世,李苍石埈游。二公以温良博雅称之。愚伏尝曰。欲与君对讨国朝故事也。公博极群书。文艺早成。而早知科举外有用心处。殊无进取心。 崇祯癸酉。始升上舍。自丁丑以后。益无意于当世。朝廷始拟金吾郎。连除大君师傅,童蒙教官诸职。皆不就。以别荐升为刑工曹佐郎。及为祥云道察访。则公曰。此近金刚山。平生所愿游。遂赴任。遍观山海而即归。已而以侍讲院进善兼成均馆司业下 召命。上疏辞。复以军职下别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六 第 239L 页
谕。使出入 经筵。又辞递。未几又以进善 召。仍宣赐书册衣资食物。及再为司宪府掌令。则公年七十九矣。公叹曰。吾年已至矣。然 主上新服厥命。不可偃蹇请免。遂力疾就道。至岭底上疏陈情而归。其十二月十二日。即 崇陵下玄宫日也。晓起露处望哭。遂感疾而卒。远近相吊曰。儒学丧矣。筵臣金锡胄启请 赠吏曹参议以褒美之。公平山人。始祖壮节公崇谦。丽祖朝有大名。本朝。槩官至议政。谥文僖。其子自绳大司成。曾祖裕为名进士。祖应麟皆早世不仕。考谨宣务郎。生长汉师盘松坊。诸名宰皆推为长者。先娶边氏。继妣李氏生公。公配郑氏。文翼公光弼玄孙。县监崇衍女。先公没而祔葬焉。公重厚舒迟。宽恕有容。望之知其有德君子也。口呐呐如不能言。而其中甚辨辨。晰义理。无毫发差误。故受公之教者。守经信古。醇谨雅饬也。公常称朱子之言曰。财犹腻也。近则污人。圣贤之言。终身诵之可也。有素相往来者。公一朝绝而不相通问。未几。其人身陷大逆。愚伏问君何以早见而预待之也。公不以识微自多曰。乡曲贱踪与权门自尔相疏也。宁有先知之智乎。愚伏叹曰。人之为言。不当如是耶。可谓忠信也。公常置白黑物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六 第 240H 页
数百枚。常若计数者然。人问之而亦不语。岂古人白黑豆之遗法欤。其内省默察之功。可谓密矣。居常深厚渊静。若无可否。而好善疾恶。出于天得。当甲寅冬。鑴,积用事。人有以邸报相示者。公叹曰。古人有不忍读党锢传者。奸党伪学之祸。今已作矣。亟呼纸笔告诀亲旧而勉以立脚于阴阳消长之际。自此闭口不言时事。盖公虽敛退丘园。而其不能忘世也如此。余与公有里闬之旧。既湖岭隔越。会合稀阔。其会合时谈说理致。相忘其所趣矣。尝与同登离岳水晶峰。慨念时事。悠然有南岳之兴。遂咏朗吟飞下祝融峰之句矣。未几。余栫棘海上。而公遽云亡。世无知我者矣。目今邪说横流。朱子不足法。大义为虚张之论。塞路稽天。而九原不可作。聊书所感以识公之墓云。
徵士持平林公墓志铭(并序)
徵士东里林公讳㙔。字平仲。罗州会津人也。少时以亲命就场屋得解。辄不赴省试。 仁祖初。被荐除尚衣院别坐,景阳道察访,翊卫司侍直。尝暂到景阳。即弃归。馀皆不就。 孝宗朝奋发大志。大起遗逸之士。超授公刑曹佐郎。自是连拜禁府都事,翊卫司司御,司宪府监察,工曹正郎。公又曰。凡人去就。不可不量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六 第 240L 页
时度力。终不应命。州之士人与旁邑章甫。欲推为山长。公亦牢拒。皆揖而退。可谓介于石确乎不拔者欤。显宗朝。特拜司宪府持平。 召命至门而公没焉。世人观于始终超然不累于世。谓其有清逸之操。而其处家居乡至性醇行。人或未能详也。公生未晬。考承旨公卒而葬。家族避寇湖西。五岁而始还乡里。及州境。公辄问父墓安在。仍泫然不已。母夫人每疚茕悲伤。则又侍傍哀泣。稍长。事母夫人。极其诚孝。常务悦其心曰。事亲者除穿窬外蔑不可从。每日娱侍左右。虽夜未能辄去。母夫人命之退然后退然。犹帖耳于户外。知寝息之安然后乃归私室。尝忽心动体汗。惊寤走及母夫人寝所。则疾已剧不可为。赖公急投药得已。人曰。一气感通。自然之理。然人欲蔽隔。则亦顽然罔觉矣。公可谓贤远于人矣。后又尝矢以验疾势差剧。母夫人思食背节物。既不可得。而濒于属纩。公呼天泣祷。得延十数日。亦得是物以进。母夫人曰。味佳哉。后数日乃终。公执制踰礼。既没丧。比御而不入者又三年。人又曰。圣人以献子为加于人一等。今公又加于献子矣。祭祀极其严敬。年过六十。犹以筋力为礼。每值淫潦。则泣念坟土曰。水或无乃渗漏耶。寝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六 第 241H 页
食不能安焉。事伯兄友爱笃至。伯氏远宦日久。则辄悲思涕泣。亦能箴规而和气蔼如也。训诲子弟不费辞说。而随事正义。赈恤穷族。不计有无。岁恶。家人欲趋时增置田宅。则曰。纵不能遍施饿殍。忍因而自利耶。奴仆市物过直。则亦责而还之。常杜门自守。未尝入城府。守宰或有相遗。辞受有节。亲旧贵显未。尝辄通问讯。盖公美善不可胜记。其所谓行满人口者欤。以故虽异趣工诃之人。亦不敢以一疵加焉。然其承师问道。有以得于心而体于身。则人又不能知也。公早从文元公金先生学。先生爱重之。所以教之者。无非为己谨独之实功。公潜心服膺。默有所契。尝曰。学问之道无他。只敬义而已。而二者之中。持敬尤难。一息间断。此心便不存矣。若于外面。苟免显然尤悔而已。则无甚难也。又曰。静坐存心开卷默看。以此两端循环不已。意味自别。又曰。古人云千万人中。常知有己。今独居一室。犹不知有自己。可知存心为难事。于此可见公用功之不疏矣。常推尊栗谷先生。以为于道之全体。犁然自得。无有其比。至论出处之义。则曰。量己度时。终始无玷。无如退溪先生。论者以为知言云。盖公有于己者如此。而常沈晦退让。不欲轻以语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六 第 241L 页
人。故人但见其德气之异于人。而其所得之本末深浅。人或不能尽知也。始祖庇事高丽忠烈王。为上将军。其勋绩书在史氏。曾祖鹏。本朝承政院左承旨。 赠参判。尝以大学生。讼静庵先生。有重名。祖复承文院正字。 赠判书。考悏宣教郎。 赠左承旨。妣朴氏。持平光玉之女。公娶参奉吴彦彪女。男之儒参奉。二女适朴世楷,梁华南。参奉六男滫,溟,澈,沃,湜,澥。朴世楷男泰宇,泰衡,泰恒。余于公为同门友。余性偏驳粗浅。每服公沈潜醇厚。常欲师法其万一而不可得也。今见公侄孙泳德涵状文。举实刊浮。其言质而可徵。益叹公非今世士也。传曰。世乱思君子不改其度。其谓公欤。公生于 万历丁酉。没于 崇祯戊申。墓在州境三乡里之君山洞。铭曰。
潭溪室名。有敬义云。恭惟文元。寔由是门。公从而问。于玆有闻。每警于心。其心则存。以方其外。整而不棼。有欲知公。请质斯言。
赠察访梁君墓志
南原梁氏著自丽初。有郎中能让实为始祖。我朝诚之。 成庙时以佐理功臣。封南原君。谥文襄。盖历事五朝。官为议政府赞成。兼两馆大提学。追 赠其考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六 第 242H 页
九畴赞成。其祖硕隆参判。子瓒承旨。其子淑牧使。其子允信监察。其子思近司勇。是生君之考諟。世居京城。遭乱落南。侨居沃川郡之东亭村。娶安东金峻女。以 万历丙申生君。讳应洙。字源叔。君居家有孝友行。乡里荐于方伯。褒典未及。而以 崇祯戊寅没。配李氏郭氏同祔焉。李氏生一女。适县监李惟谦。郭氏生男以松,以柏,以栻,以樟。女适金亨烒。以松尝谓余曰。吾父自幼得一食。必以进父母。丧亲哭泣。吊者悦焉。嫁娶诸弟妹。极力营办。待宗族居乡里。未尝有怨恶者。愿乞一言以镌埋石。余诺而未果。而以松死焉。甚有徐君之感。略据其状而叙之如此云。以松有男熙载,熙世,熙周,熙缉。以柏男熙绩。三女幼。以栻侧出熙叙,熙重。以樟男熙道,熙遇。李惟谦男赖,𩒮,赖,类。金亨烒一男一女幼。墓在沃之化仁江上。
平昌郡守李公墓志
德水李氏为东方胜族。至播于中朝搢绅。然以学问道德为百世师宗。惟栗谷先生为然。先生有弟。曰玉山瑀。其子曰司议景节。公其司议公之长子也。名𥠋。字子建。妣光州金氏。参议颖男女。司议公避兵醴泉地。以 万历丁酉六月十一日生公。少善病。父兄任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六 第 242L 页
其弛置不课书。公能自从事。弱冠。悉通经书。然目见时事大变。不肯随众进取。惟以养亲读书为务。 仁祖癸未。以才行荐授童蒙教官。例升别坐。转司宪府监察。除河阳县监。先是邑居残败。县官至寄寓民家。公构瓦屋百许间。凡所以除害兴利。皆尽心力。居四年以事罢。邑人泣诉按使而不得留。则为立石以颂之。其后出监义兴,宜宁两县。最后守平昌郡。间为别坐,主簿,监察,仪宾,都事等职。其三邑治绩。一如河阳时。平昌时益修学政。峡民丕变。秩满。子弟请归京辇。公曰。白首乾没非所堪也。遂归乡闾。莳花种树。逍遥自适者五年。而 崇祯辛亥三月二十八日卒。前一日谓曰。吾其归尽乎。尝闻术人言然矣。公既丧考妣。推其孝以及弟妹。多有人所不及者。在官时。庶弟𥠾代以干蛊。每岁恶则必贻书曰。家储必施诸亲族。有馀则又分之僮仆邻里。或劝以乘时益置田宅。则曰。自为身谋而忍使彼饥饿乎。归自河阳。亟焚家仆敛散文书。而杖其仆。有凶人伪称栗谷先生庶子。历谒州县。州县以为先生之子则必可人也。善遇之。其人因冒占人臧获甚多。公为言于官。捕置之法。则有奴婢数百馀仍称实自李氏来愿属公。公不许。寻其根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六 第 243H 页
脚而归之本主。本主感之。要以一半与公。公辞谢不受。又有世传奴婢百许口有人送言曰。此吾家旧籍也。公不复诘问曰。彼实士夫。岂讆言欺我乎。见人不善。常谆谆诲谕而不以言于人。故人无贤愚。皆谓公为善人。令人沈氏。应教光世女。秋浦黄公慎外孙。性聪敏。秋浦教诸子。令人从傍听之。辄不忘。秋浦奇爱之。教以书。十岁。通贯史略,小学,内训,诗传等书。诗思亦绝人。应教公尝适固城。令人有诗曰。玉砌霜风起。纱窗月影寒。忽闻归雁响。千里忆南关。秋浦卒。令人服心丧期年。以报养育之恩。其所以事舅姑处兄弟御婢仆。各尽其诚。尝曰。食牛之力而反食其肉。不祥也。终身不以入口。此暗合于程子之训矣。生于 万历庚子。以 崇祯丙申正月四日没。公卒。迁其墓而祔葬于军威县华山之原。子五人。长东野生男增华。女适成虎英。次东溟文科。尝为侍从。次东维武科。生男鼎华。出为东溟后。女为宋夏圭妻。次东柱有一男而夭。季东鲁。其三子皆幼。盖闻公四十馀。病痘几殊。有人拜天为公祈命。公之以善感人。此亦可见。亦可谓李氏良子弟也。
军器寺佥正沈公墓志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六 第 243L 页
青松沈氏为东方大姓。文林郎洪孚其始祖也。墓在青松府东五里。至今祭祀不绝。本朝。德符封青城伯。其六代孙光彦官判书。号钝庵。是生镐。进士。 赠大司宪。号逸斋。史称西湖处士。是生宗敏。官郡守。 赠判书。是生讳𠋈。官郡守。是公高曾祖及考也。妣郑氏。左赞成谥忠翼公昆寿之女。公生于 万历己酉。癸亥 反正。 仁穆大妃自西宫还御景德宫。公随长者瞻拜于路左。丁卯。 仁庙播迁。公陪父兄入行朝。诸公嘉公侍奉之诚。至欲除官。公力辞得已。辛未癸酉。连丧考妣。甲戌。伯兄陋庵公之泽不胜丧。公随诸兄经营葬埋。庐于父母墓下。尝昏黑。将上墓夕哭。有虎导前。人皆异之。 崇祯戊子。除 长陵参奉。辛卯。孝庙行拜陵礼。有所问对。赐以帽布。 上又嘉所植松柏茂盛。特命升职。遂以瓦署别提。移义禁府都事。递复拜。复以事递。为翊卫司翊赞。乙未八月。出宰顺安。居五年病递。邑人立石颂之。又以通礼院引仪。为盈德县令。御史南九万褒启。癸卯。坐事徒配延曙驿。适 显庙幸 长陵。见路下颂公碑。顾谓近侍曰。此人尚在谪籍耶。即命放释。公之受知于 孝显两庙非偶然也。叙拜司畜别提。出令文化县。未几病免。又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六 第 244H 页
历司仆寺判官,载宁郡守,中枢府经历,利川府使。终为军器佥正。而没于壬子十月二十八日。公讳之淹。字子范。自幼聪敏超凡。历十馀官。皆有能名。葬在丰壤乾川洞申坐寅向之原。配权氏。其考县监𧧌。其祖佐郎得己也。生六男三女。长男主簿槚。次楫,格,樯,,梴。长女适尹坛。次适监役李缙长。季适判书李翊。槚娶县监金守俭女。生三子三女。廷谦,廷泰,廷益。女并幼。楫娶县监金万重女。生一子廷奭。格娶参奉成一童女。生一女幼。樯娶李三才女。生一子廷烈。娶安堣女。生二子廷杰。梴娶郑圭女。生一子廷周。女皆幼。时 崇祯昭阳大渊献仲秋日。恩津宋时烈撰。
公州牧使李公墓志
崇祯庚戌。国内大饥。道殣相枕。 主上发赈无所爱。为吏者或怠或疲。民益走死。时开宁县监李公时显士荣能尽心竭力。又措置有方。流丐家归。旁邑效之。其施日广。余闻而叹息曰。此文忠公亲孙。宜保其民以忠于 上也。然虽有诚心。苟无才智。焉能如此。 上闻其政。超授星州牧使。余又叹息曰。 圣上之能用人以保民也如是矣。文忠公讳恒福。世所称白沙先生者也。其德业俱在 宣庙朝国史。其子府使讳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六 第 244L 页
星男。严重宏豁。娶判官金季男女。 天启壬戌生公。幼雄伟不群。稍长劬书攻艺。年几四十而无成。同春宋公浚吉掌铨选。用大家子孙。除公司饔院参奉。平迁至直长。与朴公世采诸贤。同荐升主太仆寺簿。寺傍大川。马时漂死。公浚渠以走潦。又筑长堤为永久利。出监鸿山县。有贫不能嫁者。官为具资。使无失时。民有与大家讼。前后官皆牵制不能决。其大家与公有通家好。公不为顾。即决之。又有名官介恃干以非理。公执不可。后其人以漕使来。以前事诱怵。公责斥之。即解绂归。监司闵公维重惜其去。挽不能得。则叹曰。足下之处心行事。令人愧服。后其人竟遭台参。公直益著焉。宣惠厅择勤廉吏。举公为郎。公束吏胥平斗斛。诸邑之输纳者颂之。其自开宁赴星也。开之髫白。弥山满野。扳援涕泣曰。微公则吾皆为饿鬼矣。然公常以为稂莠不去。嘉谷受害。故啸聚之徒。闻风远迹焉。星有义人李士龙选赴虏阵。与天兵敌。不忍相杀。虏以兵诱怵。终不肯。遂杀而徇之。名闻 上国。而朝家不敢公施褒典。公复其家役。又给官田。使奉祭祀岁。存其寡妻。而又治石。将表其墓。未及而递。识者恨之。营属吏卒横甚。官不敢何问。公皆械杻请刑。监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六 第 245H 页
司愧谢。政成。道臣以治行第一状启曰。才长治剧。诚切爱民。宽猛相济。处事得宜。奸吏束手。豪右缩颈。蠲役除害。民蒙实惠。论者谓视实犹歉。 上特命加通政阶。先是 上追褒开宁之绩。有曰既救邑民。波及邻境。仍有晋锡。 上之知公盖旧矣。州人李元祯在朝鸱张。其弟元祉故盗蹠民间。颐使邑宰。公尝数之。元祉入庭下咆哮。公叱吏驱出门外。见者吐舌。后元祯以母丧归葬。公与之有旧而吊不以时。又其子以侍从归省。吹角过官门。公饬其从者。以惭闾里。值 国恤。元祯于哭班。要见公自解。公不肯。又遣其子不得入。元祯奋臂曰。岂有侍从而见阻于官门耶。元祯遂使监司及直指求公过不得。则其潜伺密议无不至。公乃投牒径归。行李萧然。观者叹服。公遂为所搆就吏。 上察其诬赦之。公之为州。择文武才能。任之以事。而考其勤怠。故领挈裘顺。不劳而治。或曰。公之为治。一州之人。各尽其心。公何力焉。公遂归先垄下。益无当世念。会公州有沿革事。难其人。遂拜公为牧。陛辞。 上引见。承旨有多而久之之意。公益进前敷奏。出语人曰。始蒙晋接。犹恨其未罄也。州屡经非人。瓜烂衣弊。蛆虱纷然。公至数月。而洗梳殆尽。有幕职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六 第 245L 页
倚势豪横。有所嫌恚。公即移疾归。监司以民情大沸。赈政且急。启请催还。大臣亦以筵白之。公曰。 朝命虽严。羞耻难冒。监司知不可强。遂启罢之。 上不许。特命还赴。赈事讫。即称病不视事。遂递。时时论大变。有不谄附者。祸衅立至。公既归。杜门却扫。子弟不许出户庭曰。此岂士夫交游时耶。戊午十一月廿五日卒。临绝。意思安閒。谓家人曰。吾无怛化意。如是者再。公于孝友天得也。亲疾。尝粪以验。露祷请代。见者感叹。伯氏尝色不悦。公自制夏楚泣请焉。伯氏亦感泣曰。有弟如此。吾无忧矣。行己不苟。其凛然自守处人。有不可犯者。临事一刀两段。所亲或规其圭角太露。推以教子弟。要以追慕古昔。务自树立为先。接人以诚。不以喣濡之色。急人之窘。甚于己私。智虑绝人。临机善应。星州时。 山陵都监责定铁物。数多而期促。吏惧不办得罪。公寂然若无意者。期益迫。吏益竭蹙。公遂致狱囚忧死者二人于庭曰。汝输铁若而吾当贳汝。囚欢应曰。幸甚。时二囚子姓族党。林立于门外。争致其锄锸斧铚之属。须臾而事集。每衙罢处内。必挑灯散帙。夜分乃寐。其浇灌如此。故公前后为官。皆以律己厚民劝俗养兵为要。盖公懒于从宦而勤于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六 第 246H 页
述先。薄于奉己而厚于恤族。疏于理家而密于莅官。求之古人。不合者鲜矣。配申氏。壮节公崇谦之后。生员惕其考也。一男世龟进士。三女适朴成美,申瓛,南鹤鸣。葬在鸿山县凤凰山竹节洞坐子之原。庆州之李始自新罗沙梁大人谒平。世为衣冠族。高丽时。益斋齐贤最显。其季父世墓亦以文章。为艺文馆大提学。寔公十一代祖也。高祖礼臣不仕。曾祖梦亮参赞。文忠公尝有四礼训蒙。公又于祭礼。尝考据精博。为仪节一统。要以变俗复古为主。可行于久远无疑。文忠公可谓有孙矣。余于公慕爱特甚。而竟失一面。今进士求余铭以埋幽坎。遂不辞而据状采摭。以偿夙昔之心云。
义禁府都事李公墓志铭(并序)
丙子丧乱之后。余舟过西湖。岸上有飘然独立如遗世者。入而纳拜。始知其为都事李公也。所处翳以萧苇。左右置小罂短瓿。以藏米豆盐豉。其旅琐之状。令人有不堪之心。而公即悠然若自得者。余固已敬之。其后去乱稍久。投簪者渐寻仕路。为仕(下仕恐士)者渐入场屋。既而则经营驰骛。无异平世。而公即栖迟湖海间。卒就龙仁先垄之下。以癸巳闰七月四日终焉。余又知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六 第 246L 页
公之所守大异于人也。于后之数年。公胤子承旨公以余平日有承颜之旧。托以幽堂之铭。余受其状而读之。又叹前日浅之为知公也。谨按公延安大姓也。早孤奉母夫人。治举子业。中进士游大学。时未几。彝伦斁塞。大学生多凶党。鼓发废 母之议。公不欲闻。即揖诸生归。所亲勉之曰。科场近。独不可为亲暂留耶。公曰。吾有母故不忍留也。遂挈眷集。自京师归处墓下。足迹终废朝时。未尝至城市。癸亥 反正时。公持大夫人服。秋制除。大学推为斋任。时方治凶党之名在儒籍者。公以为胁从者其罪可略也。遂以言于大司成郑公晔曰。废朝十年。和气索然。今代虐以宽。与物更始。不亦可乎。郑公服其言。丁卯。避乱岭南。与愚伏郑公经世所居不远。愚伏熟闻公言行。及长选部。即除公为活人别坐。移义禁府都事。以事递。后为南别殿监造官。贼臣自点为提调。公见自点诟詈郎僚如仆隶。即解朝衣。便服还家。自点怒甚。搆以不近语。公遂大归乡里。丙子。将避兵。公仲氏病在床褥。公曰。吾何忍独去。宁见重获家人。遂尽其业产买牛马。以负仲氏公然后乃去。杖策随之。人服其笃爱。落南十八年。备尝伧荒。而未尝以困㞃变其所守。常戒子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六 第 247H 页
弟曰。吾一生与物无竞。故能终夜安寝。人有以廉价卖田庐者。则又戒曰。此必是讼不得售者。且其直廉。争者必多。慎勿生意于其间。且利之一字。吾尝绝于言议。汝曹所知也。又尝曰。科举者士子出身之初头。有些不正。则虽得可耻。故公于众趋之途。却立退步。义形于言色。又谨于奉先。当祭虽盛寒。必自澡浴。故家众化之。亦致其谨洁。金文敬公集自少恬静自守。不与人交。大学推举学行人。公违众以荐。其以凉热为取舍者。甚愧服焉。然于文敬公。公终若与之无情者。公讳时程。字仲和。上祖茂。以唐中郎将。从苏定方平百济。留仕新罗。赐籍于延。历高丽簪缨不绝。六代祖文康公石亨。事我 惠庄大王为名臣。曾祖巙登第早有名。以赵静庵门徒。己卯祸作。辄挫抑不大显。洪相国圣民实铭其墓。祖廷秀荫仕。卒官郡守。妣 成庙别子益阳君怀之女。 成庙有锡赉。辄辞曰。恐累夫家。 上益奇爱之。考赟屡典县邑。栗谷先生尝选为刑曹郎。妣全义李氏。 赠赞成彦佑之女。配李氏。遂安人。其考亨长仕为县监。四男长天基即承旨。次益基县监。次世基,昌基。一女适郑时元。其岁九月。以公治命。窆于先兆文秀山。盖圃隐郑先生始葬于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六 第 247L 页
此。文康公夫人。实先生之后。故李氏因位以族焉。公以名家大族。有文有行。而能不随不趋。终以自立。甘于困穷而不悔。视世之附膻吓腐。身荣而名辱者。何如也。是可铭也。铭曰。
彼趋我止。彼饕我啃。我守不渝。我洁如玉。文秀之山。大贤所宅。我实宅相。我从其麓。维固维宁。维岁千百。
校理洪公墓志铭(并序)
崇祯戊申。余寓在东郊。洪学士万衡叔平。以其尊府无何公命来见。始谓公子王孙风度也。及其入门。见其颜状。接其辞气。静如古井。淡如大羹。余不觉其惊异于心曰。何其寒士幽人貌样耶。越三年庚戌正月。君疾甚。无何公病在床。不能视其疾。君强扶而坐。自作书以慰其亲意。书辞笔力。无异平日。乃以其十四日竟卒。无何公疾益笃。口不能言。犹强为文以哭之曰。汝以精明之资。端悫之行。言若不出口。而发必中节。体若不胜衣。而见义能勇。居家处身。澹若寒士。清心寡欲。无所系著。在侧愉翼。未尝违拂。执事恪勤。动适志意。其一篇之中三致意焉者。无非孝敬之实矣。未几。无何公亦没。噫。我知无何公矣。固不肯辟于爱而有溢美之辞。又此其有疾之善言。则君之贤。于是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六 第 248H 页
乎愈可徵矣。既而又得老峰闵公鼎重之状而读之。老峰其姻好而又友也。其知之详而阅之久。宜莫如老峰。则益知君之贤远于人矣。其状曰。君天资温雅。性度慈祥。孝于父母。友于兄弟。仁于宗族。谦恭自牧。恬静自守。常独处一室。耽看书史。间遇亲朋。开怀倾倒。亹亹忘倦。见识明透。言议的确。乖激之论。愤戾之谈。未尝出诸口。其处台阁佐铨衡。务循公议。绝祛偏私。以故舆望归美。侪流信向。论当世人物。指必先屈于君。呜呼。其大者如此。细者从可知矣。君十六。中司马两试。后十四年。登文科隶槐院。前八年。无何公遭巨创居倚庐。君不敢自安其身。常处于外。不与燕乐。以至无何公复常。人以为加于人一等。历艺文馆检阅,待教,奉教。升成均馆典籍。转兵曹佐郎,司谏院正言,司宪府持平,成均馆直讲。别职三字衔,侍讲院文学,司书,弘文馆修撰,校理,兵曹正郎,吏曹佐郎,司谏院献纳。被舍人荐。其世所谓极选者。率再入三入焉。无何公地嫌历险。畏约常存。而犹戒君曰。毋以我故。不言其所当言。然君常不免却顾。疏成而焚藁者多矣。尝有百许人漂到耽罗。自言 皇朝遗民。其衣冠不改。朝廷押解清国。而人莫敢言。独闵公维重力言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六 第 248L 页
其不可。君以为大义不明。何以为国。即草疏。辞意严整。虽有所拘挛不果上。然论者多之。三十四岁。国家设重试试文臣。伯氏万容为壮元。君隔二人书名。一时荣之。而君辄逡巡退逊焉。卒时年三十八。辛亥二月。葬坡州泉岘里。君丰山人。上祖之庆显于丽朝。曾祖履祥官大司宪。号慕堂。以文学行义见称。祖讳霙礼曹参判。无何公讳柱元。尚 宣祖大王大主。封永安尉。月沙李文忠公廷龟其外翁也。君家势地望既如此。其不事豪奢骄傲已难矣。又不乐荣途。常闭门劬书。不为事物所夺。故清粹之气。灿然外见。今以其父与友所称者。参以余所见。只可于古人中求也。配闵氏。观察使光勋女。闵公清寒淡泊。而无何公慕其德。而强请而议成焉。又君以子重模为文元公金先生孙益炅婿。亦取其家法而不嫌其贫也。古人有言曰。不见其土。但见其草木。观其所与。亦可知无何公父子也。君有二子。季曰重楷云。铭曰。
坡州东泉岘里。埋玉树黄壤里。使人情何能已已。
学生朴君墓志
朴君世徵字子久。有至性纯行。自其稚齿。未尝谑浪。无事时。不离亲侧。得美味。不先入口。待人必敬以诚。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六 第 249H 页
长者不程督。而自能劬书。经书子史。无不淹贯而详究其义。不徒为应科计也。时以周易推占来物。鲜有不验者。以及星历算数之流。皆师心而自得。每推步来岁。不爽于历翁。明窗净几。观玩自娱。盖素性安静而然也。 崇祯己未三月。鑴,大运等杀上疏人宋尚敏。时株连及君。 命至。君安然就道。谓友朋曰。死生命也。今日事固荣矣。幸有二稚儿。诸友可善视之。了无怖色。观者叹服。既至。举止雍容。杖下终无一言。以其四月初一日。竟死于狱。有下贱梁宗健义而怜之。收视而周旋裹尸。其兄弟载以归。改敛纳棺而葬之。年四十六。配边氏。二儿名正命,正经。朴本新罗氏。有兰凤封平阳君。平阳今为顺天府。高丽时。有元象工曹典书。本朝。参判彭年。其曾孙也。参判殉节族夷。君之先以其近属。亦坐废不振。曾祖应臣生员。祖近仁。考尚兰。母尹氏。正郎承贤女。君世居怀德城南里。修典书墓。立参判碑。君皆极其诚心。君之葬。在墓之北碑之东。雪朗里之先茔也。噫。杨大年。宋真宗称有性气。而及莱公之逐也。怯于丁谓之召。至于便液俱下。面无人色。东坡自许以铁心石肠。而其被逮也。两足俱软。几不能行。夫死生大矣。其有能到此而不变者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六 第 249L 页
耶。君可谓识之高守之正养之深者欤。君其从容就死者欤。呜呼子久乎。君则何憾。余心如何哉。昔范孟博有言滂死则祸塞。余是何人而久而不死。死了多少人。呜呼。余尚忍铭吾子久也哉。 崇祯己未十月日书。
处士郑君墓志铭(并序)
郑君普衍年二十四。以 崇祯庚子六月二十四日。弃我而死。呜呼。弃我犹可。何忍弃其父耶。其父晏叔氏与其妻兄闵公瑞昆仲。始瘗堤川闵氏之葬。余尝便道往哭之。壬寅十二月二十一日。其父改葬于奉化之沙川里其妣李氏之前。呜呼。君虽则弃其父而尚能从其母矣。平生笃孝之心。失其一而得其一矣。君字晚昌。天禀甚高。志尚清古。幼时慕严子陵之节。常有飘然出尘之想。尝以亲命执贽来见余。其风神洒然。令人自失。与之语。皆三古上事间。有非人世间语者。余使习四子及近思录等书。虽义理肯綮处。即于言下得之若惊。以故专择其深奥者以相质。若其寻常处。则不待费力而自通焉。尝曰。心有不善而掩护不言。使人不知甚不可也。吾则不然。且人于圣贤。心有所疑。而畏人非议。强以为是。是心与口相欺也。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六 第 250H 页
吾甚耻之。余曰。吾心果无不妄耶。须是圣人然后从心而不踰矩。自贤人以下。则其心未必纯乎天理。故不敢自信。而必学问思辨。以求其理之所在。然后所见不差矣。释氏反是。有心即是佛之教。故先儒曰。圣人本天。释氏本心。此不可不知也。君喜曰。释氏定心之功。有似周,程静敬之妙。而无格致一端事。故不免猖狂自恣。而卒得罪于圣人也。其敏悟如是矣。资又廉洁。人与之物。不肯辄取。苟取之。必问其所从来。有友人以宝刀与之。君即佩而爱之。其人曰。此某汉所造也。君即割鞘带投地曰。子何以污我为哉。盖其汉背亲逃窜者也。性至孝。自三岁时。见饮食之佳者。辄以进于亲。亲或不尝。则辄泣亦不食。稍长则又知敬畏。在傍不敢喧笑。十一岁。失其母。哀慕之声。人不忍闻。十四。娶闵公光勋女于安边任所。归路历拜母坟。痛哭移日。疾大作。久而乃苏。尝别具新洁衣以祭。馀时则不敢服。友爱二弱妹甚至。尝有求田之意。人怪之曰。君曾不以一物经心。而今若是何也。君曰。二妹嫁在京口。吾怜其贫甚。欲资其窘急尔。其寡叔母徐氏有养育恩。君移孝以事之。得一食。必先以进之。与人交。虽甚贱。其行可取。则辄倾心与之忘分。有过失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六 第 250L 页
则必极言戒之。含生之类。虽微不践。见饥寒者。必解衣衣之。辍食食之。穷丧必襚之。道殣必覆之。不计其体之裸。故死之日。无一衣之在者。至于笔研之具。虽尝爱之。人苟请之。则不待终辞而辄与之。待奴仆。慈而有礼。不得使入中门。苟有使令。则必闭房室而后招入。故内外斩斩也。敬信长者。必拜受其规责曰。后不敢如是。常以白绵制深衣以服曰。此朱子所服也。其冠则依程子制。尝以过礼安拜退溪先生祠。适值儒生大会。或言其以此服展谒。非所前闻。君应曰。退溪先生服则深衣。而以幅巾类僧冠。故代着程冠。今以此谒先生。无乃可乎。言者愧沮。君有勇力。射艺绝人。以周易推占。多验来物。或曰。此二者非儒者所急。即去之。善属文。好作大字。幼时较艺群辈。群辈莫敢望焉。自闻 皇朝之破。绝意不复为举业。常思静居深处。数年不出太白山。山谷幽深。有林泉鸟兽之乐。往往乘兴登高。辄朗咏歌。诗声入云天。谓曰平生所乐。只此而已。襟怀旷远。凡世之欣戚利害。一切不概于心。尝闻友人谪北曰。古人之谪。如潮崖州去中国万馀里。我国则不过千里之地。而犹惘惘有离别之色。比如蚁至磨边。以为极远。岂不可怜哉。每曰。吾常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六 第 251H 页
欲博观天下而不可得。欲一登枫岳之颠。以临沧海也。病既革。家人请祷。君不许曰。死生命也。且吾家不喜巫觋。徒乱我家法也。噫。君今其死矣。出群独行之士。不可复见矣。噫。君虽高明而犹味于文字。虽清旷而犹笃于人伦。虽或峻厉而慈爱于物甚深。虽自信之笃而闻过而改甚勇。若假之以年。卒以锻炼成就。则其所至何可量哉。呜呼惜哉。余性本粗浅。人有慕虚名而相与者。及其久而见其实。则无不掉臂而去。惟君相爱深笃。终始不替。每闻人谤余。则怒而不食。既而则曰。彼言何足较乎。岁乙未。挈其家以来。虽恋其亲。至于出涕。而亦以亲意。不敢辄去。故与君离。率不踰月则必合。合必两忘其所之。余每谓子之愚甚于余矣。然以古人相期于千载之下则深矣。君今其死矣。踽踽乎谁复与为俦乎。君迎日人。晏叔氏名瀁。尝为台宪。今守杆城郡。祖讳宗溟。府使。曾祖即松江相国也。君先生二女。其长夭。次生一男。始五岁。将死顾言曰。此儿有知。须使就我师门。又其后则使就尹友拯可也。噫。君终不鄙我矣。余闻其丧。即设位哭。又与所尝游者。会哭而素带三月。然悲痛之心。久益不衰也。尝遣子基泰操文以奠。前晓梦泰而告曰。此先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六 第 251L 页
生之文。子宜自读之。噫。其生也固异于人。故其精爽之不亡者如是矣。噫噫悲夫。晏叔氏曾托以墓铭。余悲不能作。今闻其迁兆。遂掩泪而信笔书之如此云。铭曰。
气之洁而又促。天既毒而又杀。父卜吉师篆石。嗣不绝名不沫。
 君没九年。君考掌令公晏叔卒。余请于君配闵氏。自奉化移君墓。同葬于堤川县南月林里丁向之原。去闵氏先兆五十里而近。盖欲君之弱子依赖于闵氏兄弟左揆国舅诸公。不失香火之荐也。此亦可悲也已。第二女适观察使李万雄子徵夏。子荐长成。娶县监沈若溟女。生男女。李生子女。子曰德孚。后甲子二月日。时烈追记。
司果延君墓志
谷山延氏。旧为东方显族。丽世有丹瑞大将军。金虏陷咸吉道。从尹瓘击走之。本朝。靖厚公嗣宗佐命 太宗。启号谷山府院君。事俱载 太祖,太宗二陵碑。其孙掌令井渫早岁投绂。讲明道义。扁其亭曰安閒。自是世有簪绅。曾祖彦光不仕。祖俊杰训鍊正。考应福佥枢。事亲尽诚。饥岁活人甚多。乡里称之。娶 赠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六 第 252H 页
参判姜应期女。生君。讳再熙。字重振。重厚有风度。任真无伪。不拘小节。人有假贷。焚券不责偿。济恤贫族。必尽其力。盖其孝友之性。出于天得。凡其群行。皆自此推广。有本者固如是也。生于 万历乙巳。终于 崇祯丁巳。葬于西原梨岘之先兆。始君发愤读书。治举子业。大小发解。屡居上游。已而自弛置。竟亦无成。士友惜之。晚以教授后生为事。平居所娱者。诗酒而已。 仁祖初。李忠定公贵一见奇其才。欲招致门下。而君终不应。配朴氏仁柔和静。族党称有妇道。先君殁。与君同原异穴。男宅老通德郎。寅老捷生进试。有文名。侧出定老,爵老。女三人。长房男最东通德郎。次最绩文科监察。女幼。次房男最华御侮。女适具凤昌。馀皆幼。同春宋公。君之族也。余因同春闻君世德详矣。今监察来谒埋志云。
崔君墓志
闵尚书鼎重,李大提学端夏官北方时。得一俊升。曰崔慎。质直无伪为。状其伯父山斗行以示余。其言行皆孝友而靡他也。其略曰。君五六岁时。学于其父主簿彦英。能通文艺。尝魁乡解。性深于爱亲。不忍暂离其侧。时新之物。不进于其亲。则不自吃焉。在远方时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六 第 252L 页
得美味。则必走人以致之。计其日子。度其可到然后始乃入口。常以承顺颜色为务。与其弟妹相爱笃至。析著时。自取其不善者。一乡称其孝友。无间于父母昆弟之言也。又言君能通家礼丧祭昏娶之节。必欲仿而行之。此其大略也。余曰。君出于遐荒声教不暨。而能因性以致之行。又知朱子之礼必可效。是岂不系于所生之地而系于均赋之天耶。又考其系出。则其先海州人。高丽文宪公冲有大名。其后自添以富雄于乡里。自丰川府。谪徙北边。遂世为会宁人。以丰川为本贯。其子渊,孙得汶,曾孙亿寿俱有武阶。是君高曾及祖也。壬辰倭变。有鞠景仁者执避兵壬子以附贼。彦英与乡里四十人者讨景仁有功。朝廷赏以军器寺主簿。主簿娶通政吴汉伸女。生君。君年三十四。而终于 万历壬子。葬于会宁雍熙里秋耕洞先垄壬坐丙向之原。君娶妻。无良而出之。外妇生二子。君名以孝一,悌一而愿之曰。顾名践实可也。其外妇早寡守节。慎即君之弟山厚子也。尝为尹鑴所搆。桁杨之下。不变其辞。今其状必无诬辞。余故为之书如此云。 崇祯戊午闰三月日。恩津宋时烈述。
司议李公墓志铭(并序)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六 第 253H 页
栗谷李先生有弟曰瑀。号玉山。才艺绝伦。名声藉甚。官止军资正。公其嗣子也。玉山娶孤山黄公耆老女。寓居善山地网障里。公实以 隆庆辛未至月廿日生。讳景节。字吉甫。孩提时已能识字。栗谷先生没时。公年仅十四矣。及教于先生。先生亟许其聪明才识。期以远大之业。丙午。中进士。己酉。玉山殁。先是甲午。黄夫人殁于玉山任所之槐山郡。是时兵荒之馀。不能归葬。即葬郡境。及时启墓合窆于善山。公前后丧。未尝解衣以终三年。既而废主昏虐。彝伦晦塞。人或劝之仕。则公辄掩耳。日与乡人徜徉于山水间以自遣。 仁祖反正。群贤汇征。诸公重公名。将以台职处之。已而除黄山道察访。是时政残之馀。驿路尤凋弊。公尽心抚摩。李公明俊为廉问使。驰状褒启。有表里之 命。驿卒亦立石颂德焉。越二年。以方伯亲嫌递归。又拜重林道察访。例迁济用直长。升礼宾别坐。转监察。出为闻庆县监。瓜满。仍留一年而递。丙子胡变。乡人推为义兵将。将西上勤王。会闻庆缺守。方伯以便宜差摄。庆人举状借寇。时贼兵已至忠州地。县境尝夜惊。方伯以下诸军皆奔突。县人独卫公不去。人以此益知公得人之深也。难已。连除掌苑署别提,掌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六 第 253L 页
隶院司议。皆不赴公。休然有长者风。不事产业。而与人。必樽簋用缶以待之。亲知皆家归之。壬辰乱后。公披荆棘平灌栵。生谷之土颇广。后人多地狭。无良者知公不疑人欺。争言吾旧。公不问券文有无。一皆与之。姊妹并六人。公以奴婢之传自孤山者。与同胞二房。以军资公所遗。均与庶妹四房。而不自为子孙计留也。废朝时。尝一至京师。将赴明经试。偶过族人家。奸党多在座中。自言姓名。仍以得失微试公。公不辞而退叹曰。吾见此辈人。闻此等语。岂非不幸耶。遂不取应径归。过辞沈一松喜寿。一松喜曰。固知君之来归也。冶隐吉先生庙。旧在僻处。荒茀不治。公倡率乡人。移建于金乌山下。以寓敬慕之诚。其于乡人处。无竞无忤。故无不爱慕焉。公善书画。又喜弹琴。每于月夜。朗然独奏。调韵古淡。听之有涧边梅之趣。此亦可见公之胸怀也。尝有从勋。公殁后追 赠左承旨。配光州金氏。亦 赠淑夫人。其考颖男官参议。秉德柔顺。众妾皆爱戴之。有三男一女。长曰𥠋。今为平昌郡守。娶应教沈光世女。有五男一女。长东野。次东溟登文科。次东维生员。次东柱,次东鲁。女适李墀。次曰穚。娶进士朴弘庆女。生一女。适申垶。后娶李桓女。生二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六 第 254H 页
女。长适洪处亨。次适成虎肃。次曰稛。娶河沃女。生二女。长适成虎雄。次适俞命相。𥠾,穫侧出也。嫡女婿李万谦。而康继华,田继男侧出婿也。东野前娶县监李大圭女。生一女。适成虎英。后娶佥知成汝女。生一男增华。东溟娶都事洪善庆女。东维娶金时颜女。生男鼎华。为东溟后。一女尚幼。东柱娶卢世谦女。生一男尚幼。东鲁娶佥知洪履一女。生一男尚幼。公年七十。以庚辰九月二十九日卒。夫人与公同年生。己卯十一月十六日殁。同葬于善山之飞凤山午向之原。东溟今为江陵府使。来请铭。铭曰。
公世德水。允毅且慈。鲁无君子。斯焉取斯。飞凤之原。衣履所安。其永无践。惟婺玉澜。
监察金公墓志铭(并序)
崇祯辛丑八月初三日。司宪府监察金公东准字而式。考终于湖南完山之凤栖谷。其子声夏与孙男在玑,在中,在精,在镕,在前,在后等及其所尝出入门下者。收考古今礼。葬之于高山县蕴蟾洞巳坐亥向之原。前事声夏以其门人县监崔劲之状。徵余文以揭于墓前。既又以家状若干百言来。以要幽石之志曰。竁虽掩矣。尚可沟其前而藏之矣。余既以师门之旧。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六 第 254L 页
不获辞于前。故复叙其事而记之曰。公以 万历乙亥三月二十日生。九岁。其考生员熙止即世。十六。慈母杨氏又殁。公与一兄二弟育于伯氏。十九。始知读书。淬励不怠。兀然端坐。终日讲习。非客至未尝出门。四十三。中司马试。时昏朝政乱。伦纪斁塞。乡人柳应远驱吓里闬。趋附权奸。其不与者将诬以大逆。人皆胁息。或有挠屈者。公凝然不动曰。有死而已。应远恚甚。百端谋中。而终不能害。全湖之士。赖公而不入于邪者甚众。公少从崔石溪命龙。受业于沙溪先生。先生以宗属。又爱公资美。视之异于诸弟。及 仁祖反正。先生特荐于朝。拜义禁府都事。转汉城府参军,司宪府监察。其在京辇。尝自爱其刺。故要人未尝识其面。丙子。 扈驾南汉城。乱已。径还田里。除官辄不赴。尝暂到祥云驿任察访。既罢归。益无意世事。只与后辈讲说古义。日夕娓娓也。公平居严凝寡言笑。然乡人请与之游。则亦不辞。与之处。虽未善者。亦和易待之。去其乖崖。而亦无自失焉。故公殁。而哭之者皆哀曰。笃厚贤人亡矣。公初讳东起。后以不韪之嫌。改今讳。金氏出自光州。其谱云新罗王子兴光。知国将乱。自窜于光。仍籍焉。其后有台铉。以文章行义显于世。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六 第 255H 页
其子光辙阶大匡。谥文敏。五世至生员龟寿。则公之祖也。配金堤赵氏。士人玉之女。先公殁。至是迁祔于公墓。凡生二男一女。男长即声夏。次声石早夭。在前,在后即其出也。女适士人具厦。余惟世道衰末。至行罕有。今考公状。他事犹可伦焉。至于年近四十。露肌体受扑于伯兄。兄弟无异财。此则求之古人。亦不多得。其位终不能满其德。天将何以为善人之报欤。将有待于后昆也欤。铭曰。
嗟惟公志足以超季越叔。行足以励世警俗。名足以镌金刻石。惟吾文不足以阐扬声迹。
佥枢李公墓志
公讳复一。字子返。少时师事仙源金相国尚容,任疏庵叔英。又与妹婿金持平元亮为畏友。昏朝时杜门敛踪。 仁庙改玉。始与诸名流游学宫。以孝行荐。为顺陵斋郎。以事将罢。 上察其冤。特原之。然公竟自免去。丙丁乱后。生事益寥落。无以为养。诸公复以为昌陵斋郎。序迁至参上职。为燕岐县监。莅民主于仁爱。秩满而递。其后四主诸司簿。或为判官别提。尝为察访。诚心抚摩。逃逋还集者。三百馀人。方伯褒闻于朝。今 上干支。大臣闵鼎重陈达其年数。授通政佥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六 第 255L 页
枢。甲子。 上以 大王大妃庆寿。推恩区宇。公升嘉善阶。而其十二月。年八十二而殁于二十四日。翌年三月。葬于长湍松南里新卜之原。配韩山李氏迁祔而异墓。公系出新平。高丽平章事德明其始祖也。祖文隐郡守。考景恒庶尹。妣(缺)氏某官某之女。男震奎,明奎,光胄,东奎,祯奎,昌奎。光胄,祯奎出为人后。一女适成夏圣。公常爱看小学,自警编,击蒙要诀等书。又手写薛文清读书录要语。以授诸子。居官一以德惠为务。吏民爱戴。有窃取米斛者。不治而加赐。以愧其心。以故一境洽然悦服。及闻遭丧。其士民来哭甚哀曰。窃闻其丁忧。不忍安居也。尝为宣惠郎厅。有偷数百金者。公密招其人。反覆教谕。其人感悟而首实焉。观此数者。足以知公之为人矣。余尝邂逅于逆旅。暂接容仪而得其心矣。其后明奎诚五委来深谷。游从颇久。余每叹以为称家儿也。今其从子泽新来谓曰。祖父之远日已迫矣。请得一言以志其圹。余念诚五之墓草已屡宿矣。不忍以不文辞。以负泉下人。遂略叙如右云。
学生郑公墓志
公讳泽。字德源。迎日人。鼻祖均之。高丽平章事。国朝。
宋子大全卷一百八十六 第 256H 页
渊兵曹判书。墓在交河。七世而有讳琼官牧使。是公之祖也。考讳元老。生员。妣陆氏。公生于 嘉靖丁未。殁于 万历丙午。配柳氏其考范也。公与兄洛同居一里。以养其亲。终不废懿。乡党称之。有二子。长礼弘佥枢。次义弘出为伯父后。女适佥使金纪,察访朴廷琎,司评金迪。侧出男舜弘,文弘,武弘。佥枢男潓,沄,潡,渶。女适金澍。侧出男湍,溵。义弘男济,澛。女适黄霫,李英龙,洪汤民,崔俊三,金沆,柳恕。侧出男溍,濋。佥使男鼎臣,鼎来,鼎兴,鼎吕。察访男县监缵先。司评男世孝。内外曾玄多不能尽记。余外祖母是公之妹。故余与诸郑姻好甚笃。今因公迁窆。略叙如此。时 崇祯丙寅正月日。恩津宋时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