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宋子大全卷一百六十七
宋子大全卷一百六十七 第 x 页
宋子大全卷一百六十七
 碑
  
宋子大全卷一百六十七 第 517H 页
黄海监司苏公神道碑铭(并序)
晋州苏氏。为东方右族。而自阳谷益有名。阳谷之兄曰佥使世恭。公其曾孙也。公生于 万历壬辰。丁巳。取司马试。 崇祯乙亥。阐大科。卒官义州府尹,黄海监司。参宁国勋。 赠其考察访讳万善兵曹判书。祖进士讳建左承旨。妣柳氏贞夫人。配宋氏真诰视柳妣。公以孝事亲。亲癠。割指进血。晨昏惟谨。瀡滫必亲。丧制一遵文公家礼。既第。不洎是悲。无荣进意。始补成均馆。人称其屈而公逌然也。历十馀官。始入司宪府为持平。出守殷山。移牧定州。殷,定之民。数前后有德惠者。必曰苏公苏公。邻邑守宰。亦畏惮不敢为非。故廉问使书启。有曰人谓清北御史云。义州时病剧。治绩未兴。而递拜庆州。病免。自潭阳迁济州。金公益熙与元公斗杓,李公时白。称于 筵席。后李公厚源悯水土病。启递之。仍白曰。苏某一生清慎矣。自是凡拜大州郡。公名未尝不在其中。如大丘,绫州,光州,安东,锦山皆病辞。 显宗初。略到金堤。以眚就吏而罢。公取司马时。废 母之论方急。宗人之居近者。附托
宋子大全卷一百六十七 第 517L 页
凶论。鼓发远近。而公不相接。及其出身清时。进涂已辟。而顾乃低徊郡邑。末又永谢世纷。閒居田里以没其世。可谓贤远于人矣。讳东道。字子由。年八十。没于崇祯辛亥。墓在世居之益山炭谷。余先君子与公同年进士。废 母时立大节。公每诚心敬服。余兄弟皆与公有习池好。尝颂公善居室。余尝纳拜于座。亭舍临溪。书卷靓好。不觉心神洒然。又夫人。叔祖希建女也。余之服习公非一日也。所后子后山故来请铭。阳谷世让其讳。 中,仁间名臣也。铭曰。
惟公初载。乡党称孝。本既立矣。忠岂难效。众皆冒荣。而不后食。公辞台省。 上哀孤独。历试郡邑。惠泽春融。群公上闻。声誉日隆。匪公思存。去就田中。身安溪舍。眼慵名场。世则知公。公自敛藏。贪者可廉。风猷克臧。终閟斯丘。其存者长。我撮其略。揭此铭章。
江原监司闵公神道碑铭(并序)
观察使闵公在公卿间。最以贤行名。不喜交游。不近声色。不问家有无。常沈默寡言。泊然于利害得丧之间。御家众。覆盖其过失。内外雍和无勃溪。养亲。不专于口体而惟其志。抚养寡姊妹。尽其优恤。内仁宗族。外亲贤髦。其于奉先追远。尤致其诚。自 宣庙朝。朝
宋子大全卷一百六十七 第 518H 页
绅相贰。动相彼此。然公人不相猜而皆相爱。论当世仁厚长者。皆曰闵公闵公云尔。公以 崇祯己亥七月十七日没。哭者皆哀尽焉。以其十一月二十二日。引于家出堩。送者皆出涕。其十二月二十三日。窆于忠州之大阳洞负癸之原。临之者皆曰。善人善人。何处得来。公丰貌秀色。气宇浑然。未离乳。见长者折楮为厕筹。呼而止之曰。此其造纸者。毋以为也。少时善病。父母不欲程业。而能自知为学。弱冠取解额。尝与从弟随父府尹公之官。官有妓。从弟不谨恭叔戒。亦欲以微导公。公斥责之。又设防禁以闲之。其从弟甚服。公年芳。欲寡而亦能爱人以德。每说人如此云。年二十二。中进士。时 母后幽在扃鐍中。公冒往谢恩。同榜感而从之者数十辈。 仁祖初。选补别检。升参军。后 上谒先圣取士。公居第一。时府尹公以承旨在 上前。拆号以进。一时荣之。历四十七官。丙子冬。自府尹公任所。以掌令 召入。先是建虏以蒙古来。要议僭号事。主和者既纳其书。又遣使报之。公自劾曰。朝廷不用臣等言。卒遣和使。请去职。已而虏骑猝至。公以 宗庙令。奉 庙主入江都。见主将非其人。守备疏虞。公以为忧。谍报虏荡舟而至。公曰。事急矣。
宋子大全卷一百六十七 第 518L 页
人或笑其怯。俄而虏果渡江。公急谓分朝相臣曰。亟宜奉 庙以下浮海。以图万全。不听。公率僚属。复力争者再。相臣怒曰。吾将斩汝。以镇人心。公退曰天也。走至武库。则器械无可用者。公曰。无可为也。遂取火药置前曰。以此自焚足矣。俄有椎破城门者。公急呼曰谁与。椎者应曰。王孙出矣。宋公国泽谓公曰。王家骨肉只有此耳。吾辈当以死保之。公然之。遂以西奔渡海入乔桐。又移舣邻岛。公呼岛人喻之。岛人始有不善状。皆泣听命。争来宿卫之。乱已。自诣理请伏逃走之罪。 上命勿问。赏加通政阶。拜户曹参议。相臣以为闵某弃 庙主护王孙。今反宠秩之。恐后世以殿下为轻祖宗而重子孙也。遂反汗已。 上曰。闵某有功而无罪。其收用如故。公自经乱以来。栖迟乡里。辄辞除拜。时相恶士大夫不仕。皆授恶地不就。则仍配其地。公继金公庆馀。为金郊道察访。盖欲其困殢于虏使也。数月递归。右叙皆辞。求为星州牧。直指使奏公清白慈祥。为一道最。有褒典。弃官归养于岭左。遭府尹公忧。毁羸疽发。几殆者两岁。丧毕。仍复旧践。或辞或谢 恩而递。为大夫人丐养。为南原府使。待吏民以诚。府素号难治。而无不爱信。居三年。入为校
宋子大全卷一百六十七 第 519H 页
理司谏。己丑。 上册今 上为世孙。公应选赞礼。因加通政。又为养为安边府使。节省浮费。以设义仓。民甚赖之。还入喉司。正言李万雄劾人忤旨。 上屡下严教。公以为人主喜怒不宜失中。陈启不已。同僚以夜深请止。公曰。君有过失。当力争。以必得为期。 上意亦解。后其被劾者。相遇致辞。公不为应。人谓其已甚。公曰。某不吉人也。移兵曹参议。尽拨私冗花消物。以归公用。出为江原道观察使。疏举宿弊。虽忤朝旨不顾也。申严戎政。蠲省民役。未几坐事罢。叙为承旨。复入兵曹。为参知,参议。内艰服除。为兵工二曹参议。己亥五月。 孝宗大王升遐。公诣阙哭泣尽哀。仍感疾。谓家人曰。死生命也。时 山陵未定。论议交争。公无一言及私。独问 山陵定否。正坐恬然而逝。公讳光勋。字仲集。春秋六十五。公历事 两朝。其所履历。多在春坊,玉堂,谏院,宪府及银台。在郎署。李忠定贵长本兵。白其能。请久任勿迁。公屡参从勋。追 赠考府尹公机为领议政。妣南阳洪氏受贞敬诰。府尹公恬静自守。甚有清操。公一遵其法。罔或少渝。又爱妹婿赵公锡胤。小大相咨。赵公 仁祖朝名臣也。公之趾美友仁之善深矣。公外若和易而中实坚贞。在台
宋子大全卷一百六十七 第 519L 页
仁祖崇奉私庙。公协诸僚争论。又论其 徽号过隆。上怒甚问谁主此论。对曰。罪实在臣。不可他问。时坐庙议废斥者甚多。公独先收用。 上盖思其风采也。星州时。朝家调兵北去。清阴先生争不能得。卒有李士龙知非义举。却𩝝设有违言。或欲治之。公优奖曰。义人也。嗟叹慰遣之。士龙至虏军。竟殉大义。天兵揭明其姓名。后公庀葬恤孤甚厚。长子蓍重魁司马。仲鼎重魁文科。季维重亦登第。公戒之曰。处心必主谦退。接物必务和顺。侪流亦勿嘲戏。胥隶亦以诚信。辞好爵以推贤。临大事断于义。勿问生熟。善人是取。勿问彼此。正论是与。此皆素于躬而启于后者也。仲子擢授东莱。又戒曰。毋以远方一物累我。季子黜官镜城。与之别曰。远离不足念也。公在田野时。日与邻并杯酒忘形。赏花钓鱼。优游以自乐。晚岁常带閒职。又曰。犹不如无。辄移疾自便。四礼皆用古仪。常欲制深衣。病革曰。亟成之。卒以敛焉。以仲子贵。始 赠吏曹参判。后加今 赠。公骊兴人。其谱曰。丽氏朝有称道始见族姓书。官奉御。自是爵冕燀赫。我朝有讳龟孙。师事金文敬公宏弼。最有名。自是四世而至府尹公。皆详著府尹公墓碑。夫人李氏。延安人。府院君光庭
宋子大全卷一百六十七 第 520H 页
女。先殁而祔焉。妇德甚备。别有幽志。男女皆三人。蓍重后复魁文科。今庆尚道观察使。鼎重户曹判书。维重平安道观察使。承旨李延年,校理洪万衡,士人郑普衍其婿也。孙生员镇夏,镇周,镇明,镇鲁及李寅炳,李沆妻。长房出。进士镇长及李寅烒妻。次房出。镇厚,镇远及李晚昌妻。季房出。李承旨女婿县监韩后相。洪校理男进士重模,重楷。而曰郑荐及李徵夏妻者。季婿出也。诸未行女不载。余与公诸子游。习其事而慕其德久矣。公亦不以无似有所毛皮。及公之殁。余重为衰世而屡出涕焉。遂序其事而为之铭。铭曰。
䜣䜣之容。坦坦之性。甘白之质。孝友之政。方世不幸。分离乖隔。言有异同。人有南北。公秉平和。罔时怨谪。宗沦戚单。人若秦瘠。公叹曰玆。我祖离属。视疏若迩。竭者坌集。吏民强梁。人以刑驱。公笑曰人。匪獍匪猴。不暴以恩。悍者韦鞣。人亦有言。絮以包铁。不专于柔。允矣维执。当公进士。 圣慈幽囚。公往拜蹈。曰 母匪雠。眇绵独复。祉竟离畴。后值倒行。有不伥鬼。公奖其成。事谁与伟。凡公懿美。我沿而溯。恂恂大尹。冰檗清操。公以为父。其德克肖。蔼蔼三英。鸾鹄停峙。公以为子。克世其美。岂弟君子。神尔戬谷。胡不百年。俾位
宋子大全卷一百六十七 第 520L 页
称德。大阳之洞。江水在南。东有先兆。冈岫相临。嗣子来卜。顺其孝心。寔安斯丘。终古如今。
平安监司具公神道碑铭(并序)
仁祖大王朝。有洛洲公者。监司讳凤瑞。字景辉。具公之自号也。公生于长湍之洛河。长于京城。学诗于权石洲韠。时至报恩先垄下。读书于俗离山中。诗语惊人。间以嘲谐。则人必传诵。以故益为风流所宗。人有相语。有不知公者。则必颜低而声涩焉。年二十三。以四书疑义。占生员第二名。人嗟愕曰。其不以所能诗魁进士也。时盖昏乱之极。而公道不行故然也。时有权臣门客。为本道都事。慕公名盛。驺从访公于山寺。公闻即辍榻归。遇于道。一揖而过。其人惭忿而亦不能加害焉。又尝为重峰赵先生。力抵时辈之侮弄者。士林传诵其文。以为隽永。 仁祖反正。士类汇进。馆学尤盛。庠舍不能容。而公独秀出为之冠焉。 上问士于大司成郑公晔。郑公以公对。李适叛。 上幸公州。设科取士。公不就曰。吾以布衣跋涉从难。今因以获第。是为利也。非义也。 上闻之益嘉之。时吴楸滩允谦掌铨。公在其甥馆。有所荐进。吴公赖其补益。然忌之者已多矣。登甲子文科。由槐院。即被史荐为翰
宋子大全卷一百六十七 第 521H 页
林。或移注书。尝入侍言事。 上不悦教曰。翰林但主载笔记事而已。公不为慑。丙寅丁内忧。致客罄朝绅。丧复常。复旧践。升为弘文馆修撰。迁司谏院正言。论削癸亥勋籍之滥。丁外艰。丧具甚恔。戚称其物。辛未。由修撰为吏曹郎。兼三字衔。朴公知诫主追奉私亲议。 上心倾向。铨长欲拟之。持平公争执不得。则投笔而出。因此递职。复入吏曹升正郎。间为体府元帅两从事。赐暇湖堂。迁弘文馆应教。升通政。为工曹参议。改承政院承旨,兵曹参议。有台劾。出为舒川郡守。公律己如冰檗。爱民如婴孩。又敏于事为。废坠悉举。人谓文艺固其所长。不料吏事之至此也。遂移罗州。俾试盘错。公益展其才。虽物众地大。坐啸轩阁。傲然整暇。而政清刑省。一境晏然。朝廷益欲试之。戊寅。升为本道观察使。湖南幅员既大。事端万变。而公谈笑指挥。无有底滞。岁值凶歉。赈活有方。一路之民。俱免捐瘠。劝课农业。修举学政。黜陟之际。不惮大吏。瓜满。南民请留而不得。既入再为承旨。一为兵曹参议。公皆不就。低徊乡里以自适。适岭南大饥。公以承旨出按。岭民相庆。公为政一如湖南。而惠爱又加。秩满当去。辄以民愿而留。以故三载不离岭南。时清人以兵
宋子大全卷一百六十七 第 521L 页
压境。喝以三事小大震慄。公夷然抗言曰。丙子之乱。岭南初不被兵。元无被掳逃还之人。戊午辽东之败。辽民之溃散者。只居两西。此二者无关本道。惟若干向化。本是彼种。今当拨还。然其子孙系是我民。理不当与。时少咈虏意者。皆将立死。人甚为公危之。事竟得已。时清阴金先生闻而叹美。后见公而亟称之。递还。以户曹参议。特差筹司提调。与闻军国重事。盖异数也。自丙丁兵祸。 上与一二臣密通 皇朝。以伸私义。 皇朝亦令军门有所往复。虏人觉之。使一将拥大兵。挟我 王世子。来住境上。胁致宰枢。究问其事。事机叵测。朝廷以为此时西任。非公不可。于是故递方伯而特升公以代之。公单车疾驰。直到虏营。随事弥纶。咸得其宜。其得免者。李白江敬舆,李白轩景奭,李泽堂植,李判书显英,东阳尉申翊圣也。 上每见公驰启。辄加嘉奖曰。今日诸臣。唯此一人而已。时贼臣李烓持国阴事告虏以十二条。至有愿为大国臣。歌舞太平等言。以是祸机尤急。虏主谓烓言虽直。有忘君负国之罪。其令本国处断。公即执烓而驰启以闻。 上以为胜国时奸人。入元行谗。以快恩雠。未乃君不得保其位。今治烓不严。则祸将不测。其用逆
宋子大全卷一百六十七 第 522H 页
律族诛之。时烓党协同行赂于虏。图以脱烓。莅刑官亦故为迟徊。公亟引烓斩之曰。此贼人得而诛之。何必待刑官来也。居数日。虏果赦烓。而烓则死矣。国人称快。清阴先生亦为烓所诉。后语公曰。烓若得志于虏。则国无税驾之地矣。公可谓功在 社稷也。我人命寿用事于虏。折辱上下。其从弟在道内。恃其威势而横甚。公又枭示。命寿谓人曰。吾往来本国。惟具公令人自詟。旧有管饷货物。久为西民之病。公处之得宜。民蒙其惠。且创通船路。以便贸迁。遂为永久之利。盖自公在西。国无虏衅。而民乐其业。然公劳瘁成疾。竟以甲申正月三十日终焉。得年四十九。西民男女老少无不奔走悲号。如丧考妣焉。 上嗟悼不已。隐卒之典。迥出寻常。其后临朝叹曰。国家不幸。具某亡矣。贼臣自点疾公久矣。进曰。某实无可称之绩。 殿下何追思之深也。 上曰。予实知某。卿其休矣。公天资颖悟。器度清远。与物平坦。不设畦畛。于书常不再读。为文长于四六。人之期之者。只是蜚英摛藻。黼黻王猷而已。及其为州县方面。则劙剧剸烦。刃投馀地。常以庇民尊主为心。所至吏民。畏之如神明而不敢欺。爱之如父母而不忍去。昔欧阳公不谈文章而喜
宋子大全卷一百六十七 第 522L 页
论政事。公岂慕欧阳者耶。岭南时。奸人有金天龙者。诬讼不售而去。数月后。有全大音投呈之状。公曰。此必金天龙也。诘之果然。盖天龙姑以是瞒公。而将复加点画。还以为金天龙也。公痛绳以法。人服其发奸之如神也。在官一毫不以私用。答人书疏。必剸其纸尾而劣容其辞。凡百类是。故官物充牣。至不可较数。又以遍爱同仁为务。故吏民儒武咸服其恩。去后各立石以颂之。至论其家行。则与二妹析著。必倍优其数曰。吾则幸窃禄位。虽无此。亦可以为生矣。待庶母及其子女。殚其恩义。观此数者。其他可知也。夫人吴氏生于法门。妇德克备。生子辄不育。后公十一年。年六十而没。祔葬于长湍洛河面南之原。其所后子尔昌。生一女而夭。今主祀者曰尔性也。女为李尚揆妻。丁丑虏变。全节旌闾。次二女适县令李稹,县监李集成。其适李羲龙者。侧出也。公之叔父𣠞无子。公事之尽诚。又取同宗子凤羽为之后。而婚宦舍业。俾奉其祀。此则朱子所以谕宋公者也。亦可谓贤矣。今凤羽造余丐公铭。铭曰。
绫城之具。始自存裕。其后氏族。益大以右。本朝寿福。值神武祸。直斥奸凶。仍遭抑挫。其弟寿聃。亦以正死。
宋子大全卷一百六十七 第 523H 页
由玆具氏。冠冕士类。弟为副学。兄官吏郎。吏郎之子。忭正太常。是生光源。官至奉事。郡守讳棨。奉事之子。配得宗支。其考曰耆。郡守坦经(经一作径)。宜有胤庆。公应嘉祯。以梦而名。聪明秀发。刃淬颖脱。士被容接。便生光荣。当其壮年。盛际是丁。薄游泮宫。名彻 宸听。俯就科名。翼展鹏程。艺苑词掖。鸾坡凤池。平步徐趋。俊乂争追。逮试外庸。馀地刃投。一开封府。可添于欧。岁值凶札。日活万夫。黎童白叟。章甫缁群。襜帷所届。烂其如云。其在西阃。贼臣卖国。大贤楚囚。 天威震激。渠籍外权。显戮将逭。公应其机。乱领亟断。 上心嘉赏。倚毗益隆。盐梅有契。朝夕登庸。公遽告终。其用莫究。 宸悼斯极。隐崇克备。循始讫终。眷遇无竞。曷以知公。仁庙神圣。
吏曹判书尹公神道碑铭(并序)
余少也。游学汉师。寓于参议尹公讳民献傍舍。知其为淳谨长者也。既又见有趋庭者。气象克肖。从长者问之则名绛。字子骏。又问其命之之义。则曰参议公梦神马飞腾。其色大赤而生焉。故因以为名字云。未几。见其阐大科设庆席。其色不甚喜。余虽未解事。亦知其气厚而量宏也。其后 崇祯戊戌。余膺 召入
宋子大全卷一百六十七 第 523L 页
京。翌年己亥。 孝宗大王弃群臣。公以宗伯掌邦礼。相与周旋。以讫于 因山。后三年辛丑。余在东郊。公以冢宰出来相见。为言 主少国危。相与歔欷。又后七年丁未。余闻公讣。以诗挽之。其后庚申。公女婿李留守选。状公行以授曰。公诸子愿得一言以贲墓隧。因誉诸子之贤。呜呼。四十馀年之间。公儒生而士。士而大夫。大夫而至于贰公之秩。其间世道凡几番污隆。而公始终如一。至其晚节。则又叔世之所罕见。余以文字末技。多铭国朝贤公卿名大夫。而独于公而辞可无愧矣。谨按坡平尹氏。始自高丽大师莘达。本朝仍为后妃家。公一派又连世尚主。高祖燮为铃平尉。其所后子之諴。 赠参判。祖俨佐郎。盖数世稍不振。而参议公人亦谓其位歉于德也。配延安金氏。监正缵先女。公登第。由槐院入艺文馆。自检阅至奉教。自后历三十馀官。而癸未。升通政。为承政院承旨。其前所历。多在两司,春坊,中书。而最久于玉堂也。其间以便养再守外县。有仁惠颂。虏变。从留都大将。事已。误事帅臣。以形势几逭军律。公直论不挠。卒致于法。以绣衣廉察畿辅。执义时。尝劾同僚之诬正士者。自通政以后。则多在喉司。而吏曹参议,大司谏。皆其所
宋子大全卷一百六十七 第 524H 页
历也。暂出为忠原县监。则 上以为有老亲也。赐药物慰宠之。又以赏勚升嘉善。屡为吏曹参判,大司宪,都承旨,大司谏凡十馀官。而自刑曹参判转资宪。仍判本曹。周流吏礼工政府三四宰。兼带如 经筵,金吾诸职。则自嘉善以来因仍者也。己亥 大丧。号陨欲终(终恐绝)曰。天夺我 圣君矣。服既成。 显宗大王将即位。哭踊不忍升御座曰。何忍以今日遽即此位。愿俟他日。公以礼判。执笏以进曰。国不可一日无君。 邸下固辞如此。神人何依焉。曰。何忍迫人如此。又进曰。以冕服即位而恤宅宗。自周而然矣。因涕泣如雨。在位莫不抆泪。兼差 殡葬两都监。公以为国家兴废。虽不由于堪舆之术。 君父衣冠之藏。不可不极择。亲率台史。遍历近远。苟有所见。则不顾人言。率意直前。阳坡郑相公太和于前席屡为目整之。于私处兄呼而规之数矣。盖公夫人于郑相姊也。公终不已焉。以劳升崇政。判金吾事。而仍下行资宪机要。盖以原品他无可任之职故也。又隮崇禄公。自以为吾年将至矣。位已崇矣。历事 三朝。出入八十馀官。而无所补益。惟奉身休退。粗可以自酬吾志也。遂归安山之旧舍。自后五年之间。 除命频仍。至有 下书特召
宋子大全卷一百六十七 第 524L 页
而皆不至。 上屡幸温泉。而亦不出拜路左。日与田夫野老相邀争席焉。公生在 万历丁酉。又适七丁而没于其八月四日。越十月十八日。葬于郡西逶迤山负甲之原。讣至。士类莫不悼惜。赵公复阳白公风义卓然。宜有追 命以励颓俗。 上从之。郑夫人。己卯宗臣文翼公五世孙。知事广成女。夫人英明淑哲。有三弟皆登第。二为议政。一为亚卿。其父母尝曰。吾四子第其贤则如其伦焉。夫人没。公议再娶。阳坡公为诸子忧之。继媲柳氏。士人杙之女也。慈而和顺。抚诸子。曲有恩意。诸子不觉其异颜焉。公殁毁戚甚。丧甫毕而没。公男趾美,趾善,趾完。女适李留守者。前夫人出。趾庆,趾仁继媲出也。三男一婿。皆登文第。长以持平先卒。次某官。次某官。叔季皆端良有文。士友称之。侧出男趾禧。二女为具文汉,朴廷轼妻。孙男寔,定,寀,宰,最,寭。宰以某官第二男。为持平后。实主公祀。曰实。持平侧出男也。孙女婿李世贞,闵镇远,朴镡,李宜振也。始余与宗人宋国铨兄弟同里而居。自幼稔闻公事行。盖于公为姨兄弟也。其米盐细碎有告者。公必与酬酢。如亲弟兄。因以闻公与妹婿蔡湖洲裕后相好如同气。蔡公善谑。常曰。尹某惟知饮食之味而
宋子大全卷一百六十七 第 525H 页
不知世味。盖美其不趋时好也。已又闻迂斋李相公厚源遣其所贤子置公甥馆。又同春宋公浚吉于 孝庙朝赴召而归。为言因迂相而与某邻。因某而熟于蔡。余于公固十得其八九矣。然余心褊而识浅。不无责备之意。及其同泣弓剑。相与周旋。而益知其所未知也。本朝群臣服制。有茅缠之讥。公请依朱子议。以衰绖成服。而别为视事服仕进。事虽不行。而论者韪之。先是石室金文正公,桐溪郑文简公扶树大义。壁立千仞。乃为群小所攻。公于前席。力言邪正之辨。固为群小之所憎。公又甚恶尹善道之凶悖。痛斥无所畏惮。 仁,孝二圣知公忠朴可仗。除拜之际。虽有亲嫌。为破格例以自亲近焉。公尝有下堂忧。 孝庙闻之。医药珍羞。前后便蕃。于此亦可以观君臣矣。至其勇退一节。贲育莫能夺。耸动士夫风声。故 显庙赐祭文云。其进与退。均裨世道。砺廉激懦。繄卿是赖。是可以光耀百世也。惟是 宁陵卜定。实公血诚所在。而群小争为求衅幸祸之地。竟至迁动。昔朱子论山陵吉凶而曰。惊动先灵。亦能挻灾。不一年而国家祸故连仍。朱子之说。于是益验矣。公若有知。想必痛泣于九原也。铭曰。
宋子大全卷一百六十七 第 525L 页
便儇皎厉。世以为贤。公则不喜。一惟天然。纷纭驰逐。老死而止。是人之常。公以为耻。历事 三朝。周流显地。人不忮忌。仁厚之致。然而其中。刚毅自有。显忠辨奸。硬敌琼玖。廉白寒俭。因心则裕。暮年归休。凛然高风。霜后见菊。雪后知松。人亦有言。保晚节难。台乌池凤。自古攸叹。警此颓俗。寔惟公功。迹公之为。究厥始终。实惟伊何。可以形容。绵以裹铁。庶几乎公。
玄洲李公神道碑铭(并序)
本朝文治迥越前古。至于 宣庙而极矣。维时月沙李文忠公大振风猷。天下皆知其名。又其二子趾美并驾。益耀其光。以鸣国家之盛。其季曰昭汉。卒官刑曹参判。 赠左议政。李氏来自中国。世传唐中郎将茂。从苏定方平百济。留仕新罗。仍籍于延安云。国朝樗轩文康公讳石亨。文章伏一世。子曰浑。文科掌令生顺长。副护军。是生文忠公之考讳𡹘。官至县令。公字道章。号玄洲。学语时便晓文字。尝见文忠公读汉书。公在膝上请其义。虽大篇作。背念无所遗。一时称以神童。十五中进士。考官争欲一见。招使前俾书草榜。公挥笔立尽。既归侍。口诵一榜二百人并其父名居住以对。座人皆惊。杨诏使道寅谒先圣庙。赐诸生
宋子大全卷一百六十七 第 526H 页
以物。诸生以谢启推公。公立就绝佳。辛酉。擢庭试第三名。当是时。群暗塞路。犹隶公槐院。 仁祖反正。即日以假注书即真。移翰林。选为弘文馆正字。甲子。从难于南。大臣典戎辟为从事。事平。与同僚劄陈急务。先是废庶人祗戮死无后。公请推仁继绝。不许然因下 德音有恤典。升司谏院正言。进戒曰。修德由于进学。爱民在于节用。迁修撰。请应天以诚。其要在于谨独。 上嘉纳焉。 慈殿奴隶有横甚者。台谏请罪。上下严旨。公进曰。此事有累 慈殿。殿下当起孝敬以谏。不可徒承顺而已。递复拜历正言。升副校理,校理。间有他迁。 上有私丧。欲伸三年。公劄论其不可曰。 殿下虽欲自尽其私情。奈宗统何。又论丧制僭偪之失。 上皆不答。公尤自殚竭。至于一夜三劄。冀回 上意。而严旨屡降。公遂自罢免。 诏使至。特叙以从傧使。仍与湖堂之选。盖踵父与兄也。一时荣之。是行。 诏使极其眷款曰。是父宜有是子。盖 诏使旧闻文忠公甚熟。及至相见。每称老先生。故于公亦云尔。复入玉堂。中重试入侍。请罢内司以示无私之德。丁卯。虏贼入寇 扈驾江都。体察使复辟自从。与同僚论和议之非。略曰天经地义。不可移易。大分正
宋子大全卷一百六十七 第 526L 页
名。亦甚严截。我于中朝。如子事父。今虏欲使我不书天朝年号。为臣子者所不忍闻。诚宜据义斥绝。宁以国毙。使无愧于后世。有辞于天下。强弱不须论也。伏愿 殿下死生以之。自反而缩。则纲常撑拄乎宇宙。精忠彪炳乎日月。义声所暨。士气百倍。而夷虏不足平也。且请诛败退诸将以肃军律。又伏閤益论和议为非。 上令庙堂更议。乱已。为吏曹佐郎。务张公道。以 命试士于湖西。归陈乡邑民瘼甚悉。 皇太子生。颁诏使将至。又隶傧相溪谷张公幕下。 诏使不果来。为献纳。论吏曹用人之失。 严批特递。升应教。公从前例带胄筵职。白 上曰。世子当与宫僚常常引接。讨论讲劘。不可只日课而止。张溪谷忤 旨黜补远州。公争之不得。 穆陵迁葬。董事山陵。以勚升为承旨。公在玉堂,谏院首尾八年。随事纳约。虽被谴责而謇谔尤切。及在喉司。适有 私庙追崇议。廷臣争执。大臣三司相继被谴。至或有下吏之 命。公一皆覆逆。又辄封还 上旨。入则又讽谏切至。尝有不从君命而从其义之言。由是忤 旨递。先是持平朴公知诫力主追崇之议。儒生削其籍。 上命停举。儒生史官不从。 上大怒命拿问史官曰。此辈染于李
宋子大全卷一百六十七 第 527H 页
某不从君命之说。公益不敢安。以事自罢。久后为养出为忠原县监。至官五十日。因事弃归。耆艾攀辕遮道。叙为兵曹参知。乙亥四月。文忠公捐馆。公居丧哀戚甚至。丙子。虏骑猝至。公与伯氏奉母夫人。避兵江都。丁丑正月。江都陷败。贼锋将及于大夫人所。公与伯氏以身蔽遮。向虏而泣。虏不忍犯。稍却立。公旋以计自引贼以去。以故大夫人得脱。而金汗令其将保护文忠公家属。故公在贼一日而亦免归。盖自丁卯以后。贼服习文忠名德而然尔。丁大夫人忧。服除拜礼曹参议。求外为晋州牧。入为承旨。公自经变故。不欲更蹈清显。有田园终老之计。而朝廷不相舍。升秩为 世子右副宾客。公保护 世子于质馆。随事规讽。 世子敬惮之。还朝。拜刑曹参判兼备边司堂上。以还朝时下吏犯驲法。配东郊外。乙酉再宥。其四月。微示惫。适伯氏及季女丧逝。公哀伤忒甚。竟以其二十三日。卒于京第。追典克备。公以 万历戊戌九月十五日生焉。聪明英粹。气宇峻洁。温雅内凝。精彩外朗。事亲从兄。婉愉和乐。接人恭庄岂弟。虽面责过失而不道于外。倾倒无隐。诚意蔼然。故一门虽名位燀赫。而人无忌嫉者。周恤贫穷。无间戚疏。事君主于勿
宋子大全卷一百六十七 第 527L 页
欺。先辈长德。皆折行位为莫逆交。公文章典雅精鍊。笔法遒紧。其为诗。思致俊逸。骨格强硬。丙寅佐傧之役。幕中诸公。皆文苑宿望。而见公所作。瞠然皆让一头地。公时年尚未三十矣。呜呼。文忠公既以大雅宿德。声名畅达华夷。伯氏继主盟坛。而公接武艺圃。埙篪迭唱。黼黻王猷。大为昌朝之庄。岂文昌嘉瑞偏萃于公家耶。尝闻故老之言。樗轩公遗址百馀年废池。县令公时忽有莲数朵挺出。此实公家昌运之徵云。诚非虚语也。夫人骊州李氏。赞成尚毅女。嘉柔淑哲。妇德咸宜。在家父母奇爱。既行舅姑亟称。夫人涉猎书史。通达义理。江都之变。自刺不殊。复以带自经以绝。实丁丑正月二十三日也。事闻旌闾。与公合葬于加平郡朝宗县北卯向原。公四子皆文科。殷相判书。弘相正字。有相应教。翊相参议。女长适牧使金寿一。次适县令尹抗。次适士人金文遂。判书男润朝早夭。官止检阅。女为正郎金万重妻。正字男仪朝。二女为金盛达,具东柱妻。应教男泰朝,观朝。馀幼。参议男光朝。馀幼。金牧使三男一女。尹县令一男四女。公在晋州时。见舟师西向有诗曰。棹曲惊心不忍闻。回头脉脉向彤云。归来掩泪看遗集。半是 先朝事大文。当
宋子大全卷一百六十七 第 528H 页
时之事。有不忍言者。而公之志意。此亦可见矣。记昔公尝坐汉城府厅上。临策举子。余自庭中望见公。容貌玉雪。声若笙簧。真是神仙中人。后与公诸子游。今以墓道之文见托。乃不辞而为之叙。以偿畴昔慕用之心云尔。铭曰。
显显文忠。国之耿光。士林宗匠。斯文栋梁。公承厥绪。益耀其章。鄂不韡韡。联枝振芳。昔眉三公。赫赫煌煌。而非正学。得罪紫阳。较之公家。当有雌黄。公初妙年。即奋其翔。人之谓公。吐华词场。当虏胁盟。满庭劻勷。公在经幄。义烈奋张。谠议风发。凛若秋霜。言虽不庸。寔扶纲常。大艰荐臻。澒洞荡攘。以孝自蔑。识者悲伤。彤云一词。意致怆悢。馀祉未艾。胤庆洋洋。我作铭辞。以表幽堂。
京畿监司洪公神道碑铭(并序)
醒庵洪公。余尝接其言貌。知其浑厚庄重。可大受人也。及闻市南俞公棨评论一世人物。谓公如洪钟之音。不可以徵羽论。意谓斯可以一言蔽之矣。及闻公没。甚恨世之不能尽其用也。今因公遗胤获见公状文。益知市南之言不诬也。洪氏自丽朝大师悦。世有大官。本朝敬孙以能诗名。高祖春卿观察使。曾祖逸
宋子大全卷一百六十七 第 528L 页
民县监。祖永弼进士。是生公之考讳命元。实为 宣庙朝名臣。官止京畿观察使。 赠议政府赞成。妣尹氏。佥枢民俊之女。甚有壸彝。有五子。公其长也。讳处厚。字德载。自幼沈毅有度。笑语不苟。先进称以国器。芳年随侍赞成公任所。目不近佳冶。郑大宪赐湖贤其女择对。公在其甥馆。屈首受学。艺学日进。十八成进士。廿三坐一字眚。失谒圣第。 仁庙乙丑去赞成公丧。即除为斋郎。又为洗马,别坐,金吾郎,别检等职。多不就。己巳。捷庭试丙科。选入槐院。尝摄戴史笔。有一二宰臣论事 上前。语多重复。且欠伦脊。公书不住笔。文畅而序。盖他人所不能也。选为艺文馆检阅。遭承重丧既阕。自侍讲院说书。复入翰苑。为待教,奉教。升司书。以嫌辞。历数官兼三字衔。为司谏院正言。举劾不避宗戚。累为宫僚。随事启迪。多所薰陶。时朝夕将入铨郎。公为亲养求外曰。岂可以荣次。易一日之养。遂为康津县监。有内奴豪横杖杀之。因弃归。事将不测。 上特原之。为兵曹佐郎。事有难决。长官辄以委公。公谈笑剖决。长官请勿他迁。故十阅月后。始移正言。时虏人僭帝改国号。主和者请于国书。书其新号。且谓机密事。不可使承旨史官与闻。公奋笔争
宋子大全卷一百六十七 第 529H 页
之曰。我既称其僭号。则是我与其僭也。且君相谋猷。皆出于光明正大。则有何所隐讳。而乃欲闭藏掩匿。必欲行其胸臆乎。虽古之大奸慝所为。亦不过此。因请重究其人。 上震怒。批辞极严。公又引避而无所挠屈。 上愈怒。翌日黜补堤川县监。虏至。公下令士民无得轻动。且选壮勇为备御计。时虏骑充斥。列邑无不奔溃。而堤独晏然。洪公茂绩督运至县。嘉叹不已。洪公又以运饷为忧。公招集人民。以诚开谕。且厚其糇粮。民欢趋之即输累百斛谷于使营。时避乱士夫取食于公者。动以百数。公尽心存恤。全活甚众。有无赖子假胡服劫略者。公收捕斩之。乱已。曩时持论诸臣被罪者十人。公亦在其中。被门黜屏居湖西。未几蒙宥。不敢入京。转入深峡。卜居三山之五台下。后四年。始有叙 命。铨曹注拟。大臣尉荐者数矣。又三年而后。始除兵曹正郎。判书李公时白白 上言。洪某识虑过人。晓达兵家。以故久不他迁。求外得醴泉郡守。未几治绩著闻。考绩常为一道最。 上特赐表里以褒之。有修隙者因事构诬。坐谪清安县。翌年蒙赦。优游乡里者。又七年。诸公为理冤状。始拜弘文馆修撰。至校理。间为侍讲院弼善。出入 两筵。论辨义
宋子大全卷一百六十七 第 529L 页
理。甚得讲官体。历应教,执义。遂升拜义州府尹。民俗皆茅屋。数有火患。公用唐韦丹故事以导民。自是民多瓦屋。而邑绝火忧。公前后为邑。不为姑息近名。而必为久远计者。皆类此。入为承旨。旋拜庆尚监司。民有骨肉讼者。必先治其罪然后听其曲直。俗为一变。岁值凶歉。尽心区画。民无捐瘠。闻大夫人有疾。乞归侍蒙允。以台臣言。未能即归。忧吉。由礼曹参议。出为广州府尹。朝廷追记岭绩。复以为监司。里闾相庆。御史褒其荒政。以故三岁不得递。复入为户曹参议。与长官协议。务塞奸窦。宿弊如洗。由是调度告裕。递复拜。又历数官。出为全罗咸镜两道监司。卒观察畿辅则癸丑四月也。其间周流出入者十馀官。而皆称其职。一为行人。往来燕山。公久有退休计。适值 山陵役。不敢辞畿辅 命。以大臣言。递拜西枢。其八月。年七十五。而卒于其二十八日。讣闻。祭赙如仪。公虽资性宽厚。而大节伟然虽当仓卒。言色愈定。人未尝见其有窘束也。赞成公疾㞃。割指进血。以大夫人茕然在疚。未尝须臾离侧。处弟妹间。恩义深笃。公既内行纯茂。而推以事君。务以忠爱存心。耻于沽直。 经筵讽议。不专守章句之说。诚意感动。累蒙霁威。 孝宗
宋子大全卷一百六十七 第 530H 页
大王知公最深。常引置近密。然棘棘不阿。与人寡合。以故常在用舍间。莅郡奠藩。事出名上。其德惠所及。愈迟而愈久。故民受赐者。或不庸焉。又所在专意于兴学化民。其冰檗之节。畏人之知。类非窭夫俗人之所窥也。盖公在家在邦。不但无怨。小大咸宜。而惟公质厚量宏。济以谦德不效人切切求名。故终无赫赫声。此尤其所以为大而世不能知也。郑夫人贞静庄重。克齐公德。六亲无不称颂。世之富贵骄惰。卒亡其家者。皆夫人之罪人也。先公没二十七日。而享年后公三岁。同葬积城庚龙洞酉坐之原。去先兆五里而近。四男受河,受湸,受涣,受瀗。伯季皆文科。仲叔皆进士。伯官止掌令。与叔皆先没。五女适任渻,韩圣佑,朴斗望,金俊相,李山辉。韩与金皆文科。朴与李皆荫仕。伯房男禹锡。女适尹廷龙。仲房男禹瑞。女适安相一。次未行。叔房男禹圭。二女适黄霨,崔淑。曰禹略,禹沱。其侧出也。季房三男一女。长禹齐。馀皆幼。内外曾玄总六十馀人。公文笔亦绝异。而与公所矜细行。皆为大者所掩焉。其理然矣。余既叙其始末而叹曰。市南真知公哉。如使公叔文子观乎国朝之九原。则必知其所与归矣。其不尽其用。实关时运。岂人力所与哉。
宋子大全卷一百六十七 第 530L 页
铭曰。
颖锐便儇。世所贤兮。身荣位跻。公不然兮。刻励皎洁。喜切切兮。事集名腾。公不屑兮。气厚力完。居之安兮。岳峙而亘。撼之难兮。事亲以诚。耻孝名兮。接人克忠。澹无情兮。出以事君。值群分兮。秉心平正。不吐吞兮。丙子之岁。虏僭帝兮。人皆怯怯。垣衍计兮。公入文字。澹庵义兮。败实和误。义曷故兮。罪则归公。是谓倒兮。严霜七年。心浩然兮。涧有清泚。山有田兮。而我深哀。极忡忡兮。 圣主思公。期栋隆兮。周流冗秩。或近密兮。观风二南。于北臬兮。畿父(父恐辅)之政。愈肃靖兮。近亲近臣。粗气屏兮。薄违讫功。可登庸兮。敛而藏之。此幽宫兮。牲碑虽丰。颂难容兮。公不喜谀。我词公兮。
全罗监司俞公神道碑铭(并序)
崇祯丙子。建虏僭号。我人罗德宪等适在虏中。参其贺班而归。时俞公榥典叔为正言。请斩德宪等。以明大义。又闻虏书将至。启曰。贼奴悖慢。有甚于金虏之诏谕。堂堂礼义之邦。当一心奋激。使八路改观。三军增气。此其时也。已而庙议以为力弱事急。当遣使缓祸。仍以侦探虏情。公又同同僚启曰。顷者孽虏诟天。肆然僭号。 殿下赫然奋发。断以大义。严辞峻斥。告
宋子大全卷一百六十七 第 531H 页
谕八方。移咨督府。转奏 天朝。当此之时。已离之人心复合。已丧之士气复振。已晦之义理复明。此诚转危为安之一大会也。曾未数月。横议蜂起。托以侦探之名。将送差虏中。付以国书。谁为 殿下画此计者。谋国虽未免权宜。处事不可不明白。当初湾上之书。毕竟无补于国。况今贼逼 皇畿。天下同仇。园陵震污之说。既出于 诏旨。为臣子者。孰不含痛而欲死。圣敕之一褒一勉。监军之或扬或抑。无非望我深也。责我切也。虽不能束甲而趋。以救父母之急。岂忍因监军送谍之说。乃图我自为之地也。又况兵家用间。贵在神密。而差人乘驿偃然传书。则是亦一使臣也。夫孰曰为 天朝地。而孰不曰冀缓我祸乎。噫。正论才行。奖墨未乾。而举措不正。群情疑惑。是不几于下欺吾民。上负 皇朝者乎。 上以为妄论大事。只忧其美名之不远播。又启曰。臣等独持美名。将安归乎。递为典籍。又自兵曹郎。移持平又递。其十二月。虏兵大入。公陪考赞成公。将 扈驾入江都。 上自南门移跸南汉。公即苍黄驰赴。则城已受围矣。不得入。时庙社元孙皆在江都。遂往赴之。则分司差公为湖西巡检使。公即日发行。路遇全罗兵使。见其有逗遛状。
宋子大全卷一百六十七 第 531L 页
洒泣责之曰。 君父何在。敢尔徘徊。遂鸣鼓进兵焉。乱已。朝廷追治言者。以要名误事为罪名。公编配丹阳郡。既蒙放。不欲涉迹于世。乃曰。此地深僻。去人甚远。遂仍居不出。为终焉计。越四年庚辰。以亲意勉应朝命。由礼曹正郎。出佐湖西幕。壬午。再有校理之 命。或辞或谢 恩即还。以亲癠入京就医。甲申。八路大疫。民多死。以校理往岭南。祷祀外神。复 命。陈时事六条。 上嘉纳。自是连为玉堂官。由司谏院献纳。为吏曹正郎。兼侍讲院文学。 世子行册礼。公以都厅劳升通政。为兵刑曹参议。移承政院承旨。陈启以敬天弭灾。崇俭纳谏。频御 经筵。引接臣僚。严宫禁制宦寺等事。多所采纳。为全罗监司,承旨。皆辞递。以工曹参议。丁外艰服阕。历三官出为舒川郡守。有凭依城社者。罔利害民。公绳以严刑。以是罢归。舒人立石追思焉。叙复未几。继妣李夫人殁。公于不毁之年。连遭巨创。乙未四月十八日。以疾终焉。得年五十七。讣闻。赙祭如仪。其六月。葬于杨州车踰岭先兆负坎之原。俞氏出庆州杞溪县。丽祖创业。有义臣以新罗世臣。义不事二君。遂降县吏云。其后子孙益以荣显。至本朝犹然。 中庙改玉。有讳起昌。以武科佥知。不
宋子大全卷一百六十七 第 532H 页
仕而终焉。世称其高。子汝霖,孙绛。皆为判书。曾祖讳泳郡守。祖大仪。宣务郎。考省曾观察使。妣具氏。绫城大族。其考参奉浚也。公聪明颖秀。少从月沙文忠公游。月沙亟称之。废朝时遭家祸。 仁庙反正。始赴举。甲子中司马。游大学为金吾郎。不就。癸酉。以祥云察访。阐大科隶槐院。荐为翰林。例升典籍。出入台阁郎署。而值丙子之变。屏迹深僻。誓将不获世之滋垢。而事有至难黾勉旅进。常在用舍间以没其世。可胜惜哉。公端雅俭约。不喜纷华。自少有名士友间。其事亲之孝。友于之笃。居家之理。事主之义。固有人不能及者。而丙子所树立。可谓遭变事而不失其常。呜呼。不如是。何以不负天畀之重乎。其馀皆可略也。目今世变无穷。人理晦剥。安得起公于九原。与之同归也耶。公前娶柳氏。有妇德。其父县监健也。举一女。适承旨李程。所后子命夔正郎。继娶宋氏。直长时煜女。生子命赉。公殁时始四岁。余世与公比邻。游好甚笃逮公佐幕南来。则同悲世乱。义情尤深。今命赉状公行来请铭。余曰。余文安得不朽人乎。只迂斋李忠贞赠诗蹈海高风世共推一句足矣。命赉曰。虽然必铭之。铭曰。
宋子大全卷一百六十七 第 532L 页
俞氏旧族。起自罗氏。累公累卿。迄今不止。公承厥绪。头角出类。当 仁庙时。俊乂并峙。公相后先。以贲王事。遭时罔极。克正其义。其义既正。曷惮颠踬。谓我误事。遂从吏议。窜伏荒岭。九死无愧。雷霆俄霁。雨露旋施。出入补拾。无损我志。玉树先秋。诗传殄瘁。推此令名。永世无坠。我铭其墓。以勖后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