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宋子大全卷七十七
宋子大全卷七十七 第 x 页
宋子大全卷七十七
 书
  
宋子大全卷七十七 第 513H 页
答金远明(益廉○戊戌)
雨中得拜惠札。慰感十分。日月荏苒。解携在即。行者虽劳。尚有历览夷夏。饮月支扫大漠之气矣。留者汩没一隅。左谤右诋。旧怒新伺。若何以堪支耶。太仆事。非不知并请。而此则有用之物。安知他日不以此立于燕山之上耶。旧工说。此岂怒我者耶。试更取而细看也。此本无旧好。宁有新乐耶。若干知旧。误相揣度。至于反眼相视。则此亦任之而已。每思退归者。宁有所顾藉。而向人作乞怜容也。士夫有一毫苟且意思。则宁有可观者耶。只愿渡江之日。浩然无所愧而已。如何如何。千万病草不宣。
与金远明(戊戌十一月四日)
北风燕路。敢弛恋悒。不得班荆掺执。尤切陨结。首山,柴市。必得佳句。幸系雁以示。腥囊膻橐。快洗鸭水而来。亦一事也。○敢赋匪风以送行。其卒章尤致意。千万幸甚。
答金远明(己亥三月)
溪亭太凉。卒卒辞归。迄有馀情。玆惠早蹄。忻慰何极。
宋子大全卷七十七 第 513L 页
论赏之命。实协舆情。而间或屑有辞。人心真不如我心也。以僚位不齐。尚未回启。似涉屯膏。悚悚。第此事不可以辞而免。正犹不可以求而得。左右只可静俟而已。若或向人多费语句。则恐以辞为求也。慎之慎之。可贺之示。诚然诚然。昨遇许宰于筹司。又若(若恐略)闻一二矣。只俟面悉。不宣。
答金远明(己亥三月晦日)
书至慰沃。今日变异。式日斯生。忧心如醉。莫知所届也。北路阴雨之备。尤当缜密。而人之往莅者。如就死地。如是而可以得力乎。曾见权令处事。极不放过。庶可绸缪。而七年病三年艾。尚可及乎。俟谏职之递。一来从容如何。千万惫甚。只此。
与金远明
去夜以公事。谒三大臣。第好贤极言贵疏之为正。今早诣政席。席上皆言谏官有风采。政官殊有颜色。愚默料世道若非前日比。隐然有喜心也。递免必不可望。惟愿益加勉厉。田昼谓邹志完曰。士之所当为者。当不止此。一有所挫而自沮。固非所议于吾友。而一有所立而自足。正好相戒于吾党也。疏本不下。始谓慰安大臣之意也。承示。乃知其未也。鄙生顷有肿候。
宋子大全卷七十七 第 514H 页
殊以为虑。千万不具。
与金远明(己亥六月二十八日)
出郭少尘事。此人情所喜。既为閒汉。何故犹自缰靮。使此胜区。岩为大隐。溪为万里耶。他人尚可来问。执事亦且问而知之耶。都宪可谓有回天之功矣。凡有善事。在人在己。似无间矣。露处之谕。不敢知也。朴思庵壮元及第。复为奸党之魁。尝作诗自詑。此汉虽不能兼收得其一。犹足为荣耀。只是居吾下者。太尊重太光鲜。 英庙朝擢英科。犹不能髣髴。此何敢安耶。然欲让与别人。则人必不受。姑欲僭居而盗有之耳。新邻甚芳。为执事深喜。相见时幸须謦欬。使毋学旧主人之攻晦翁则善矣。病少间歇。则欲于朔祭入哭耳。只此。○骊尹曾于其室。大言中庸岂朱子尽知。而吾独不知耶云云。而此尹颇中其毒。故漫及之。然勿举于人。至佳。
与金远明
今日此路。诚难矣。远明之败。指日以俟矣。末终又不善败而败于苟同。尤可叹也。曾闻无本菩萨之说否。正谓远明今日事也。不讱言之云。何必深(缺)。可默料也。此罪名甚不轻。杜门杜口。引衾覆面而卧。时阅朱
宋子大全卷七十七 第 514L 页
子大全一两板。此则时人之赐多矣。远明似不能无介然者。人心若是不同耶。不急君父之疾者。朝夕当行遣。将不欲相送而径先下乡耶。何其薄耶。然默观左右形势。虽靡得公。犹难着足。下乡似不可迟迟。无吾以也。病思昏昏。此皆是梦中梦之言。须勿着实看。须作梦中看如何。只此。
答金远明(己亥九月十三日)
今朝喜鹊查查。幸得迂相书。意谓所报只此。尊札继至。未知查查者竟为谁也。仍审静况佳胜。又甚喜也。尚恨医事不早。尊去迟迟。而此间人断书断。始在今日也。尊虽不善败。尚愈于不败而颠顿偪侧也。何恨何恨。考亭书。愿熟复玩味也。然误读如我。则不如不读之愈也。此汉一生寡合。皆此书之故也。然庸医杀人。岂素问铜人之不善也。在学者之善不善而已。一梦长往之示。亦觉其多事而迷途也。不向清溪白石。则宜向要路亨衢。何故苦来此病边谤丛也。自劾之章。朝夕当上矣。迂相苦止之。故不遂也。昨贤胤委访。亦无一言而罢。至今耿耿耳。贱疾苦无所减。而比来又得指疼。盖缘计日而作也。好笑好笑。只此。
答金远明(庚子四月二十一日)
宋子大全卷七十七 第 515H 页
不书迂丫字久矣。彼去世者已矣。于在者。宜不若是。而病冗且无便。坐负此心。寻常愧恧。玆于贤甥行。获拜垂帖。恍奉谈晤。慰何可言。信后侍馀诸况如何。趁此投閒。断往休来。潜玩书籍。则前日之事。尽为玉成之地矣。今日所望于左右者。只此而已。窃闻左右对人。不无分疏之语。既于义理似未安。而虽以利害言之。亦岂为得乎。千万精思也。带方似不比左右单孑。而亦不得免。何必介然于怀耶。朱子语类。有记刘元城事一段。甚可观。幸一熟读如何。贤甥甚可爱。但主人卤莽。无以副其远来之意。既甚愧怍。而比日风色甚劲。旧日相知。无不反眼。自有礼讼。尤恐相染。而独此生逐臭不去。真所谓每对之未尝不自笑其愚。而笑彼之愚。又甚于吾也。呵呵。时气向热。只祝侍奉吉庆。
与金远明(庚子七月小晦)
古人有为食橘之谋。目今早稻已香。未知閒兴与食橘者如何。自我观之。则为谋可谓奇矣。未知果尔否。此块坐溪斋。水声琤琮。如斯而已。今番场屋二万之诬。极矣。师门后昆。次第残破。此实吾辈之罪也。晦翁云乡里虽穷寂。却无閒是非。乡里亦有古今之异耶。
宋子大全卷七十七 第 515L 页
愧叹愧叹。千万不能一一。都在黄生之口耳。黄生遽尔告归。不胜解携之情也。
答金远明
早书深荷。贱疾如半死虫。只以气未绝。故言且动矣。此时未得效寸诚于 君父。而反致 君父之轸念。不如死之久矣。奈何奈何。此非有疾痛处。只是畏寒特甚。闭户垂簇。犹欲拥炉。盖气虚而然耳。今日纷纷。不须言。惟喜 圣上之准请而已。贵说之中与不中。揆冢之有功无功。皆可置之也。此汉乞退。诚迫于疾病。且畏囚人家子弟之言。不得已而为之。干左右何事。左右不曾来见。书亦问死生外。无他说。无乃悯我之形迹。独言于溪舍以为可去。而鬼神窃听传说于人耶。然我则终不得闻耳。以多谤之左右。寡助之此汉类抄之。亦一异事也。然在此荣极。疏末之举论。何可深怒。呵呵。只此。
答金远明(庚子十二月十日)
来书不问奚自。慰豁甚矣。自迂兄逝。非左右自有书。则无得閒消息矣。想此于彼中。亦然矣。但有必欲知者。左右自颠踬以来。看得几卷书册。断得几处往还。于此若不得力。则天之玉成之意。都不负荷矣。如何
宋子大全卷七十七 第 516H 页
如何。相爱之深。不觉此言之自然脱口也。此半人半鬼。非俗非僧。然杜门吃粥。与人无相干涉。不为全无所益矣。惟是 圣恩益隆。报答无路。只愿自守其身。不辱 圣上知奖之意而已。来书多未晓破。盖未见迂兄书已久。故语意来历已茫然而莫觉矣。亦足以酿涕矣。千万只祝珍重自爱。只此。
答金远明(辛丑四月十七日)
未见迂斋久。今见梦迂书。请为迂语以答迂人。可乎。迂斋常言退不言进。常言去不言留。今承勿久留三字。恍如九泉之作。不禁感泪之酿也。此兄每言勿与大同。然此道则此法甚便。故不以为然矣。今承弊端如许。不待十年而其言验矣。然凶岁作郡。不可大烹。姑静以抚循。待稍稔。变其可变者。似宜矣。兵水皆长官。以诚开陈。不听则亦悠然勿露痕迹。似好矣。鄙生已默定于心。晦前历哭贵梦里人于宿草。晦日入肃参朔班。初四自阙下东出。直向所向处。盖见郑守梦东游录。则闰四月也。与今五月所争。恐无多也。虽秋或明春。难与月岳仙人并骖青鹤。则不如早擅胜赏也。惠贶。正于毗卢万瀑之间开排。以作千里外颜面也。但欠吟云啸岩之声。则益不堪相思耳。闻某爷启
宋子大全卷七十七 第 516L 页
移三水人。果与栗翁请放三窜同符耶。未知迂兄在则其劝止何居耶。万万不一一。
与金远明
病且死。且谓志文挑祸。无与往来传言语。然左右之创残。知之如见火。尽言无隐。人臣之大节等。不得保全。无宁尽吾之所当为者。而听人之处我。无愧而有辞。故曾于前书。略供微情。左右明不能照。勇不能决。今则已在人弦上。亦不能自由矣。练光事。流闻甚丑。然亦何可尽信耶。市言不可晓。然似有曲折。当以鄙意问之耳。此中无杂人。儿子终默不泄。来纸不敢闻命。只此。
答金远明(壬寅正月十六日)
天脱羁絷。何为乎方寸百忧。湖上一室。罪尤所萃。弱蒲寒菰。皆欲谢去。何为乎高意先到此耶。宜乎作丫溪一孤根也。好笑好笑。所幸。当此风波驾山之日。左右以散地超然。若隔世人。信乎倚伏之有密移也。惟是光阴荏苒。迂相再期已迫。追慕怆恸。更无所及。远想左右同此苦怀也。千万只望及此暇时。勉力于古书。以厚其根本。以需时用也。不宣。
答金远明(壬寅六月十二日)
宋子大全卷七十七 第 517H 页
此间书问素稀。或有之而以崖海事相痛者绝罕。来书如上首阳开襟而纳清风矣。此生奈何目击此事耶。天意久已如此。我 圣考安得不遽失嵩寿耶。思之更一陨痛也。或谓左右将复华贯。未知惹得何等事。招得何等口耶。吾则坐在僻乡一边。今后勿谓吾收司也。呵呵。来月事得成。岂不幸甚。然此亦谤囮。吾不欲以一轴退纸。换却厌闻之落榜举子嗔也。子彬竟不起。师门后事。尤觉冷落。痛伤何极。想同此怀耳。
答金远明
续奉问书。何慰如之。赤心。不待教而知之矣。归字。可谓郢书燕说矣。此则问其术而反以此见谕耶。且如果然负累。则益当亲近长者。以去其累也。今为此说者。必以为此长者虽亲近而不足以去累也。其人可谓知我者哉。呵呵。昨劄。 圣批益勤。当从此遂归耶。抑复留观势耶。如下说则当从何处下手耶。私意如山。俗论淊(一作滔)天。非程朱以上人。则恐不得窥其左足也。如何如何。
答金远明(壬寅十二月十六日)
两书及历日。欣谢欣谢。所示彼中事。尤荷不已。第古人有言。虏中。臣虽不知。本朝事则知之熟矣。只恃彼
宋子大全卷七十七 第 517L 页
之不能存而拱手以俟之者。恐末也。如何如何。所询某人酬酢。果有之矣。不待彼问而此先请云。某才蒙叙复。复以言大触时讳。决难支保。而且有老亲。姑从求外之请。则全安之策。无过是矣。渠甚以为然。其时辞气。则绝无与我不同之意矣。吾友无乃过疑耶。窃闻渠以一二事。见外于年少清流。然实是清流中人。岂有相病之意耶。幸平心以处之如何。且如不得便养之计。则切愿多往郊庄。毋置身于睢盱偪侧之地。幸甚幸甚。万万都付默会。不宣。
答金远明
来示缕缕。深荷盛意。贱疾已痼。非滋味可效。然此甚小节之小者。左右以我为太执滞者耶。每见朝报。知左右为国任怨。深虑日后之患。然人臣之道。自尽其忠而已。何可首鼠耶。明日处置后须来访也。岂无所言耶。昨日 传教。果令人增气。然此身以病退与死。必居一于是矣。真是雪里冻死。他人吃馎饦矣。只此。
答金远明(癸卯四月二十五日)
老去情怀。无日不相思。日者奉拜远书。恍承谈晤。极慰哀苦之心。第不敢奉答者。每有一事。世不以为公自公我自我。如其善也。自我得之不廉。其不善也。自
宋子大全卷七十七 第 518H 页
我移之不仁。不廉不仁。俱非可愿。故欲自此相疏。善不善。不欲相蒙耳。不谓于巡令褫。复有所示。甚矣相疏之难也。好笑好笑。此自丧祸以来。精神筋力。似争十来年。白昼对人。常思昏睡。自料非久视之物也。别纸。止于如此。大是过望矣。既以贰宗卑主出题。而应制者不深释题意。只与雷同。是无必为居魁之意。其心可谓不急于进取矣。然尝闻段太尉语于白(白恐郭)帅军门曰。吾戴吾头以来。今日自处之道。只如此而已。何至相忧若是耶。辨诬文字。昔年吉甫取去。此间无之。奈何。今来吉甫了书。亦莫是徵此否。当即传之耳。○草行。悔其不能挽住也。懋以此深责。甘受甘受。
答金远明(甲辰三月二日)
示札深慰。所谕谨悉。犯而不校之训。粗闻之矣。岂可与它有若相角者然也。只是其悖理伤化之说。 圣意似不以不然者。此则更欲略略謦欬于 明主之前。以冀 圣心之晓然。而恐有糜粉之祸。是以次且耳。徐所谓无所逃之说。反覆熟看。终未见其不(不恐所)指彼中。高见以为如何。人虽失性。岂至于此耶。幸以所见明示也。鄙所引朱子说。果失勘订。以子为孙耳。第其以弱国。而俾伸臣子私义之意则一也。然早晚当为
宋子大全卷七十七 第 518L 页
自列之事耳。金疏尚未见。可郁。幸从速觅送也。
答金远明(丙午八月)
慎哀至。亦拜远书。何慰何慰。慎老文字。承前示。即足以纳矣。今已关听否。小文字。尤难好。须与往复也。两亚可喜。然伺讷去而为之。彼必不厌。是用未安。况为其下乎。何不力辞。既不得辞。则须尽吾之职。以无负吾 君任使之意。且毋使士类失望。至可至可。自少受小学于老先生。其中有汲黯之说曰。纵爱身。奈辱朝廷何。又记颜氏言曰。事君者。守职无侵。见危授命。不忘诚谏。以利社稷。然是犹后世之论。至记圣人之训则曰。勿欺也而犯之。其语尤约而意愈切矣。窃念吾友为人仇疾。为人蹴迫者。甚矣亦久矣。然士类终始擸掇者。是何也。以随事献言。而所言不非。一时虽甚苦之。而终必见伸者也。若遽舍旧图新。则恐成邯郸之学也。况今地位与前绝异耶。且记昔年秋。吾友摘送后园山果于稷洞。而自誇吃人之所不吃也。此犹见誇。况复食橘。则必誇于百世之人矣。好笑。所有文字。幸示及也。窃欲附骥耳。
答金远明(戊申正月二十四日)
惠书荷荷。人世啾喧。置之不复入耳。惟敛迹乡村。日
宋子大全卷七十七 第 519H 页
与李幼能相对看书。此正是实事。此正是乐事。今日之望。只此而已。如不能办此。则吾不知所以为远明谋矣。此大病略已。未知造物者当如何处之耳。只此。
答金远明(戊申九月十六日)
阻面犹在乡时。所谓行其庭不见其人也。今见贵督。仍奉手书。何慰如之。第闻黄生之疾甚苦。极虑极虑。此诸病并作。欲于静地调摄。入城时未卜耳。从祀云云。彼言虽过。然自此以后。相激则益甚。今日参停论说。似难矣。然相见则当说及也。丰公本自好今日。则何待见而知也。沂志成于春。则非甲为而乙为者。第未知渠肯出来否。安家事。妄作甚矣。须不待三月而即改衰为缌。以待月满而除之可也。其长子之无服则无疑。而诸子则有不敢质言者矣。然其父既服庶母服。则其子何得由轻而更重乎。此是大关节。更问于知礼者行之。如何。馀力疾不宣。
答金远明
前书病未报。其末端云。岂指权,洪复职事耶。二人自是好人。岂可以一时之事而永塞耶。况权是 先朝眷遇之人。而于今 上有师傅旧恩。以事体似不当使之长饿空谷。洪是立节卓然者。久废田野。其能
宋子大全卷七十七 第 519L 页
厌于公议耶。且左右前后所主。诚是大义所在。然今日之攻左右者。不攻其大义。而只攻其馀事。不可准以柳硕辈之律矣。如何如何。今来别纸。谨悉。鄙性狷简。不惯于相往来相问讯。只以情意不替为善行。虽有所闻于人者。岂有惑志耶。千万不然也。短毁贵宗。未知是何人耶。于他处则容或有之。而于愚处则断断无是也。仲初去时。有因人相戒之语。心每感之。其他则未有闻也。此友去后。即陈不可不旋即收叙之意。 圣意亦印可之。非久。似当有特命耳。相臣以湾为报恩之说。绝未之闻。只顷者。渠问欲以某人应湾荐。而闻为宰时有人言云。曾闻否。愚答以未闻云。如斯而已。随闻见示如此。诸金无所短可知。既无所短。则人不敢短之。况敢间之耶。呵呵。只此。
答金远明
彼此将契。忻幸忻幸。但洪宇远之言。直陈己见而已。何至于荷戈。虽有些不好意。亦何可以此一事而尽蔽其前日之好处耶。且季明之阻慎。岂专在于看山而已。愚意季明不欲全闭其前程。姑托于看山。而其意则实有在也。如何如何。且大北子孙云云。亦不可执一论也。渠辈若率德改行。则当用罚不及嗣之典
宋子大全卷七十七 第 520H 页
矣。只若平平。则谁敢齿之于士夫之列乎。乡曲无便养之示。不胜戚然也。然虽不免仍坐城里。而断出入慎言语。此二段则不可不坚守也。古人有策骥者。故敢上赘言也。只此。
与金远明(戊申十一月二十五日)
只拜 春宫。亦蔓辞也。只急于解职而云云也。及此上来。则相亲之人。有以诚心相问者。问而不答。非待故旧之道也。如洪宇远之清直。以一言訾我而废之。于诸公之道似偏。此则愚尝及于所亲者也。其奏 榻前说话。何尝不以 圣学圣心为大本急务耶。然徒言 圣心圣学。而不言心与学之著见于外者。只以数行古书陈说。则得不近于骋空言者耶。胡不观于朱子封事耶。生于其心害于其事。此孟子之至论。而朱子以事之得失。溯其心之邪正者。其说甚详矣。且驸马家云云。左右可谓得一而遗千矣。论继述而只此而已。则不亦太枯涸乎。无乃驸马家特恶其轧已而腾怨谤耶。一宰臣家。非愚之说。其时发于台谏之口。而愚意以为似失先后之序。故奏云其子之家。当先毁之。然其子之家。亦非所先。故必言内司。内司之私。亦根于 圣心之隐微。故曰以此观之。则 圣
宋子大全卷七十七 第 520L 页
心之蔽。可知云云矣。今来示一切相反。何其听之大误耶。愚之所学。只一部朱子大全而已。其敢舍所学而经营于他术耶。必不然也。西路城池。谓他日可恃云者。何其缓漫耶。愚则以为事在目前也。其毁之者。固为全身免祸之计。而修之者。诚可敬服。才于新阃。密言 先朝无迹而修治之教。而不谙事之人。使不得行。奈何奈何。废母人之子孙。愚何尝容护耶。以季明为直言之士。则其不以彼类为可通清。可见也。以左右之明悟而不知。何也。前日所谓未解云者。如所谓冬人云云。似指新酋。而其下承接之辞。便不相应。故云云尔。大抵此身。朝夕渡汉者。上下皆使暂留。而必欲去左右。则谁复挽住而尚处城里。被人疑忌耶。诚愿一并起发。以全晚节耳。乞身之疏。启已三日。而恩批未下。未知将有何 旨也。所欲言者甚多。而适有灯前客。不能万一耳。○愚于 榻前。进言曰。卧薪尝胆。虽非三代经传之训。然朱子缕缕言之。此必是道理当如此也。且今日必以茅茨土阶大布大帛为先。然后事可为也。来示丹楹之意。与此恐无异也。如何如何。
答金远明(己酉)
宋子大全卷七十七 第 521H 页
示谕续至。慰喜无已。人不敬畏。是自家不足敬畏而然。关他何事。坐政事堂。号令百僚。自有其人。谁敢越樽龃龉。迂阔之谈。到处生疮。归之一字。安得不出于口耶。只言归不归。殊甚可愧。故今日则略变前规。先以递职为请矣。今日百弊之不去。皆士夫之私意不去而然也。然非自 上先去私意。则虽朝夕论之而无益。故每论修身齐家之道。而迂阔不见用。奈何奈何。汉城事。闻于闻处。初不知延及于阿。而终至于此全不关左右矣。韩某之疏。是渠本色。不足云云。
与金远明
古人云。知言之人。默焉而其意已传。仆之所望者如此。今乃怪我无答。是高明为不知言。而吾为不知人矣。好笑好笑。今日事。无多说话。只疾病难强。若使此身死于辇下。则不知诸君何地埋此臭骨。史氏又以何笔污之简册耶。此皆不足道也。何其独忧此不当忧者。以愚见之。诸君恐不暇忧人矣。只杨州一长谷。是远明安身立命之所。未知能办一去字耶。此言似戏。而实有深意。幸谅之。毋徒说人去就事也。书不能尽之。
答金远明(庚戌三月)
宋子大全卷七十七 第 521L 页
玉音自金马来。甚慰甚幸。所谕谨悉雅意。然何处有至陋至鄙之人。借此汉为重乎。如果有之。则光耀甚矣。远明何忧焉。记昔洪判官有崱屴之疏。迂斋笑谓世上知有此李某。其为荣幸大矣。今日聊复诵之。此中南北涯皆空。古人贺怨之外。添一个忧字也。
答金远明(辛亥九月八日)
前月益有闻。病中不觉起坐。亟以书复相问慰矣。玆者苧友褫到前月廿四日书。读未终行。不觉泪涔涔也。鄙怀已具前书。今不复云云矣。只是贱疾差剧无常。苦苦奈何。下询疑礼。凡丧。父在父为主。则不得别为子立庙。而姑祔于亡人之祖龛矣。此则无间于亡人之有后无后也。且人死则其魂气。与祖考合。故葬后必设祔祭。以渐为之兆。此则虽支子之当别立庙者。亦复如是矣。今日尊家祔祭。宁复疑乎。
答金远明(乙卯五月十二日)
曾谕以狗辈以金帛购得书札。始谓何至于此。今两验之。未知下状之几度而落于彼中者有几耳。彼辈此事尚忍为之。则何事不可忍为。徐宗泰所传送者。全没于中间。而终不得郑缵辉所传送者。郑知其浮沈。而亟以书追讨于受书者之主。则数日前其主来
宋子大全卷七十七 第 522H 页
传其奴之言曰。自京受书。宿梁门驿。时有人追到。悉拆简封云云。其奴始盖牢讳。杖足数十。然后始乃略服。而终不尽吐其实。末如之何云矣。其中只有皮封而空其中者。是则李持平秀彦书也。贵书则犹在。未知只录取以去耶。凡百有不可知者也。贵书。乃三月四日出者也。亦有寒心者。亦有捧腹者。宜乎彼之必欲购之也。朱子与人书曰。来书有坼动之迹。乃知远书之不可多谈也。朱子时亦然。则今日又何说。虽然。朱子又尝曰。少时见赵忠简,李参政在海上。门人知旧问讯不绝。胡澹庵日与知识唱和往来。无所不道。秦桧亦不能尽捕而杀之。盖自有天也。由前则可戒。由后则不必因噎而废食。未知日后将何从耶。极好笑。千万只此。
答金远明(丙辰十月十一日)
雌吠云云。谓已付之浮云矣。复此谕及。岂处谤之道犹未熟而然耶。闻山海之孙之疏。以一队人物。为赤眉绿林之徒云。以此比彼。则何翅秋毫之于泰山耶。然吾侪之散之山谷之人。何尝介意于凶言耶。且美女宝玉。非六州王之所知。而益见散宜之忠爱。设使真有此事。何害于义。而至若万秽之涂肤耶。且此汉
宋子大全卷七十七 第 522L 页
常自谓孽自已作。空污良善。实未知何人使我至此也。厚薄云云。尤是无理之说也。日者。沃川儒生祖述老先生论议而受祸甚重。老先生论议。即尊尚程夫子法门也。受祸六人。皆有老亲。故有人议其不量轻重者。昨答其书。以为安知六人之老亲。不如孟博之母乎。其中郭橹。一家之亲也。得见其母书。则以为其父在时。惟善是好。吾子今日之祸。岂不足以慰九原之心乎。尊何以读书之人。反不如一妇人见识耶云云。未知渠以为如何也。大抵今人论议多如此。不独贵宗而已也。至如亲疏之云。尤不胜捧腹也。此汉自谓影外无亲。既无其亲。宁有其疏之可言者耶。去冬。有京里一后生来言欲长者死者。此边人甚于彼辈。盖欲执此而攻彼之意也。愚笑答以为死者须如静圭。然后可执而攻其杀者。如我蝼蚁。何曾有无而可为执言之资耶。仍又曰。古语云千人所指。无病自毙。今彼此俱欲其死。而至今不死。宜瘴毒之怒而侵恐也。今承亲疏之示。苟或有一个半个亲爱之人。欲其生也。则其一后生之言。可谓太过矣。然又有一好语。闻时辈相谓曰。靡某则吾辈不得有今日矣。当为某作生祠矣。然则亦不无亲爱之者。以此而言。则来谕
宋子大全卷七十七 第 523H 页
之云。亦不至孟浪耶。聊陈所闻。以博閒中之一粲。
答金远明
今日。是戊午二月三日也。始得见丁巳腊月三日书。来谕所谓邈如隔世者。真无虚语也。陟崿临流。真韦盛山消息。极令人驰想也。朱书碧山。此果有之。而病伏尘窝。书不能读。山不能对。此二者亦不及于高明矣。然读书玩意而实得真腴。对山吟诗而不犯时讳。则尤有味也。齿添而发不白。菜食而肌不消。未知有何道而然。无乃去时历入净安寺。得闻朱先生,蔡西山参同遗诀于老宿耶。如我者。朝暮病死。不然则虎食之矣。虽欲为刘安之鸡犬。得乎。去夏吊书。尚未之见。式例之外。或有说话。而复入于尹购。则不可说也。前诗。蒙此解示。益觉隽永。更为讽咏。不觉牙颊生津也。铁瓮。近得京少书问。报以不食马肝。未为不知味也。从此更不提起则善矣。馀力疾不宣。
答金远明(庚申九月八日)
家有事故。昨自山中出来。获承手书。慰写不容言。此何足云喻。病时呻吟。差时汩没。书册工夫。几至全废。虽使不废。为益本少。况其如此耶。客位咨目。盖欲践行。而亦或有时破戒。自叹气质浮轻。难以持久也。窃
宋子大全卷七十七 第 523L 页
闻有职牒之命。出于 睿旨。不知贱臣何以得此于圣明。恩愈加。皇陨愈深也。大抵吾侪今日。只合杜门念罪而已。此外复有何事。窃愿吾人亦须惩毖。以毕天年养亲之愿。如何如何。不一。
答金远明
久入山谷。为扫尘之役。忽于便中。得奉今月一日惠书。甚慰恋思。春间承蹄后。旋即力疾答矣。今来示如此。极用惊讶也。初期之谕。悲苦益新。渠辈已自冥漠。不知人世事。而只人世上人。自不能忘耳。除丧。当以亡月计之矣。已有先儒定论。此何疑焉。所托。自去年大病后。血气耗尽。无日不呻吟。京外所恳。一切倚阁。然何忍于来托暂忘耶。伫俟凉生病苏矣。曾以此意。倩南宫以达也。枢机之慎。每蒙深戒。铭感何极。只今番春云。已拨其机。则亦不敢袖手傍观。略破明戒。愧谢愧谢。疏萧之云。令人捧腹。然曾记唐子方诗曰。圣宋非狂楚。清淮异汩罗。所恃者此耳。然从今虽欲不学连山将无事。在无事前。不欲不学。而自不得不学耳。远书不欲多谈。只此。
答金远明
经年断书。不被他累。亦意彼中如此。何乃破戒之遽
宋子大全卷七十七 第 524H 页
耶。既惊而亦不能不喜。是诚何心哉。今玆奉使人。宛然其先型。对之不觉暗涕也。毕使想与从容。可知此间事也。第有为吾人忧者。张佚之鬼。倘梦吓曰。尔何使我不能专美古今云尔。则将何说以谢耶。此则不说与奉使人。故略及之耳。
答金远明(壬戌二月六日)
前后来书。长弟披拜矣。只缘未有的便。且知不以无答相讶。亦知恕此衰懒。尚此阙然矣。今于寿洞。有小册子当送者。故呼灯展纸而又忘言矣。前书。以侍奉之适见谕。今日所祝。岂外于是。孤露馀生。羡且泣也。复有所望。郊居无事。可以观书。日味古训。忘世途之驰逐。绝心源之芥恨。以自娱以没吾世为期。则斯不负九原之师友矣。此汉素不喜柔悦于人。有此云云。而自谓今日相爱者。无愈于我也。近有所作。无惜寄示也。欲验所造之如何耳。不一。
答柳悠久(尚运○壬子十二月十八日)
溪边临贲。尚觉草树含荣。又于昨日。蒙赐手帖。鄙情实深感幸。同春兄竟不起疾。以书来吊者。皆以斯世为恸。所谓无然后知存之日者。不虚矣。时日渐多。音容向晦。端居遐想。泪落沾衣。痛矣痛矣。先王考文字。
宋子大全卷七十七 第 524L 页
神思衰落。兼且乘忙。副急不朽之传。安得如此。取舍之极。惟拱以俟命矣。此疾病危苦。自是次第事。何怪焉。馀病倩不宣。
与柳悠久(丁巳八月二十三日)
昔岁尊先府君城主违养之日。虽以待刑之踪。情义所在。不能自閟。仅成慰状。褫付殿中宗人。冀以转达矣。尔后未蒙俯答。殿中其时已病。未久竟逝。而家无丈夫。想见埋没而然矣。忽玆社洞便。来传三月十一日惠书。惊慰愧侧。不知所喻。惟此罪戾。讫玆含生。罔非 圣主宽仁。他尚何言。年已望八。虽微烁蒸世。岂有不死人哉。承曾有垂札。而此不得奉受。亦是造物往复之理。堪付一笑耳。珍药。感荷深矣。得见三谪生书。皆颂仁恩不已。为之钦仰德义也。渠辈事。煞有颠末。大槩文元先生以郭诗著书排斥程夫子。故请去祠享。其后同春,闵台申之于 孝庙朝。竟得撤去。前年渠辈不量时势。固守正论。以罹世患。今虽危祸。而窃谓程夫子之道。不复遭章蔡。则终必见伸也。每以此慰藉渠辈矣。岂令监好恶亦在于此。而不特闷其穷饿而已耶。殆难与俗人道。而惟令监可以此言进。故敢此冒浼。幸勿为外人言也。
宋子大全卷七十七 第 525H 页
答柳悠久(癸亥五月十四日)
伏蒙远遣耑使。垂谕丁宁。私心感戢。何可尽喻。第当初疏本。迫于太忙。未能详悉。诸贤之不安。势则然矣。执事之意既如此。则当日入侍诸贤。想无异同。谨以别纸。略布情实。以为消融和平之地。未知高意以为如何。大抵当初致仕仍留。自非道理。辗转生闹。卒至于今事。愧悔甚矣。古所谓归亦何乐者。政为此汉准备也。药糖。珍荷多矣。馀病倩不宣。
  别纸
比三四年来。无日不在承 召中。何曾有顷刻安意时也。以此冒昧上来。将欲极陈情势。蒙许休致而归。安意以死矣。不料 圣心靳许。未即蒙 恩。而淹延月馀。屡蒙赐对。既对之后。中心所怀。不能自閟。或发于口达。或形于殿劄。其中所言。岂中理致。最是裁省贡物。申救光南。偏废一番人。即其受言之大者。盖贡物一事。妄以为节用爱人。用之者舒。此实圣人之训。庶人屋壁。孽妾缘履。寔贾谊所叹。而况今 庙享御供。皆从减省。则偏厚于吏胥。使纵其奢滥。似非道理。故自昔年。未尝不以此为言矣。不料此辈怨讟。云兴火郁。雄唱雌和。使人丧措。盖此辈内连宫掖。外结士
宋子大全卷七十七 第 525L 页
夫。鲁褒所谓贱贵活死。本朝所谓掀天动地者。斯实语也。前月初。有前郡守李时衡来谓曰。公不速去。则必生大变矣。其所谓变者。似如武元衡,裴度之事也。余笑谓曰。夫胥吏之被省者。则怨我固也。以其所省。移惠穷民。悦之者顾不多耶。渠曰。穷民之受惠者。亦怨之矣。余责之曰。何乃为此理外之言也。既已怨谤益兴。不可沮遏。故玄石极以为忧。既陈 榻前。又于宾厅。谓愚及领台以不便之说。而其终亦曰。受惠之穷民。亦怨之矣。愚始信时衡之言不妄。而大变之(缺)至也。仍记曩在己酉春。与今左相。为变通贡物之计。积也既咆哱于 榻前。又诱徐载迩。上疏弹渠曰。见此不善之事。而领相不为禁抑。可谓不忠。愚遂退去矣。又记昔在己亥春。 孝宗大王令贱臣与郑户判,李延城。同主此事。已至设局。而胥辈不敢一言矣。己酉之事。去己亥远甚。而今日去己酉又远。倘微玄石之甚忧而请止。则大变之不生。宁可保乎。余以乞退之身。鼓此怨谤。以及于朝廷。义所不安。故归意甚决矣。至于光南之事。则其敢以私情。龃龉于台论。只以为若如鞫厅大臣 榻前之启。则光南只可坐以轻易之失。而实无与翊戴无几之罪矣。然窃听于窃言
宋子大全卷七十七 第 526H 页
之谈。则以为光南有难言之事。故如是重劾云。愚以为若果如是而不为明言以请其罪。则似非事君勿欺之道也。愚也诚有此心。故或形于妄发之间。此亦不慎枢机之过也。见怒于时议。不亦宜乎。然愚每以为光南从前多谤之人。非不知从众口攻之。则身安而名美。然顾何忍为此哉。且念夺宗大事也。然伊川门人为端彦有所回互。而侯师圣诸人。不甚见非于朱子。朱子只曰。不见是如何云。设使光南真有大罪而愚敢救之。亦何至难容于世哉。第当朝议方张之日而有此妄言。则理宜狼狈。至于偏废一番人。则虽使愚妄有此意思。宁有气力可以办此也。且曾闻洪世亨,丁时翰,柳千之八九诸人。既是名家子弟而甚有名称。故每亦发于屋下之私谈矣。诸公既不见用。而乃以偏废之谤。归之于此身。何也。大抵用人罪人。本不可以色目有所轻重。审矣。朱子尝曰。元祐诸人。徒知异己者之非君子。而不知同己者之未必非小人。(如徐君石,李子三参议立节于曩时。黄台老能拒涟川之笼络。又有恬退之节。前东伯之清慎。皆被贬抑。前太学士既曰无行私之迹而不容于世。如李寅宾显然行私之科。则顾置而不论。如崔世庆之暗昧难明。不少财量。此类非一。则虽谓之徒知异己者之非君子可也。如洪宇远之罪犯。不敢明言。李袤之指许多诸人以为赤眉青犊。则其诬告甚矣。曩者量移之时。台启略略塞责。而旋即停止。其论玄石之启
宋子大全卷七十七 第 526L 页
则曰。台体不可以一启即止。至论不颁哀痛教之守令。则顾乃一启而止。此类非一二。则虽谓不知同己者之未必非小人可也。然自曩日所谓罪魁者言之。则不为无嫌。故吾家少辈。或有言及者。则一皆责之。使不得在京。而愚也气质轻浅。时不免自为妄发。家内少辈。必笑之矣。)此外小小过失。不可胜记。而卒至致仕而不归之谤。则虽有子贡之辩。难以自解矣。以故朋友之相爱者。虽不如时衡生变之言。无不以不去相规者矣。韩忠献请去相位。而以责其不去之书。上达而恳请。今日则诸书几于盈箧。而何敢效忠献之为乎。泯默郁塞。犹以针毡之坐。为歇后语也。至于前月十三日。与同甫诸人。会于纸署。有安东老吏权姓人冒雨来见。仍致太白山中一士友言曰。胡不遄归而吃此多少谤言。亦以己意勖之曰。小人之腹。亦不以不去为宜也。余谓同甫诸人曰。诸君之爱我也。不如彼适闻同气之人有疾病。仍作东郡之行矣。其间一月之内。毋或更入之书。非止一二。然既于承旨史官之归。皆以还朝附启。今何忍旋即欺负乎。兼且难安之说虽多。而皆是私相传说者而已。则不可以此上闻矣。及至近郊。适闻有今事。心自愧悔。且闻李友云举狼狈而归。则忽记小人不同其退之古语。自以为平生所期。虽不足言。而亦不至如此之污也。遂露短章。终不敢冒入。然其永归之
宋子大全卷七十七 第 527H 页
意。则非决于今日矣。特今事适值于彷徨前却之际而然矣。今见执事复有避辞。又令人惶恐不安也。然而不能无憾焉者。苟有相爱之心者。则无不以亟去为言。而惟执事不然。乃反以不更幡然见责。此岂君子爱人以德之义耶。抑或相爱之心。不及于安东之一吏耶。此又平日无状。不见信爱之致。深自愧恨而已。于执事。不敢有隐。倾倒至此。切勿以示人。以起纷纷。益增谤议于不肖之身。千万千万。枝辞蔓语。已将得罪于庄默之君子。而窃有所蕴结于心者。今于执事不言。则终无可言之日。故请露其梗槩也。昔国舅之为红袖之疏也。鑴,穆汲汲请对。乞用反坐之律。夫红袖死罪而果尔反坐。则清风死矣。清风方待命于金吾。其于 慈圣之心。何如哉。其将以至尊自处而不为之所耶。瞽瞍杀人。舜窃负而逃。则虽使 慈圣为舜之所为。可也。况垂帘而为之分疏乎。可见 诚孝之至。处变之善。而宇远等乃敢侵斥于 上前。此犹可以诿之于偶然妄发。而至于 慈圣下哀痛之批。至有闭口不食之教。则妇人孺子。无不呜咽而不忍读。而宇远等乃无一人出而待罪者。则其心顾诚何如也。鑴也乃以照管之说。诿之于干母之蛊之义。
宋子大全卷七十七 第 527L 页
虽甚诬罔。然犹有自明之意矣。宇远贰过之说。则终若自谓正当者然。可胜痛哉。然而今之论宇远之罪者。徒知敢为侵斥之为罪。而不知 慈圣之无过可贰。则义理不明而渠不心服矣。大抵今日罪人固多。然熙与大运。犹可宽。而宇远则决不可恕。而当其量移之时。台启仅仅塞责而旋即停止。是似以为 慈圣实有过。而宇远言之。无甚大罪云。此则义理不明于世而然也。然昔日则言之可矣。而今日则言之极有嫌。只愿执事之知之。故略及之。切勿以示人也。
答赵光甫(持谦○丙辰正月)
瘴疠窟色。惠札递至。喜出望外。恍然如梦也。属因同春徒弟书。略有所闻。君子所存。正义而已。利害何足计也。贱疾日恶。只成朝暮人。得见师友于地下足矣。他不得言耳。续音未易。新春保重。○十颖珍荷。足以问故山菖蒲也。
答赵光甫(辛酉)
昔者蒙赐挽语。仍有问书。挽语。说尽老父所欲言而未能者。文章发天机则有之矣。至于卑微情曲。亦入于毫端造化耶。吟咏叹服。盖至今而不释也。书辞郑重。有非丑拙所敢承者。无任悚恧也。窃闻视篆岭东。
宋子大全卷七十七 第 528H 页
昔静庵老先生。欲得僻邑。读书进业而终不能焉。今日乃能静庵之所不能者。岂非天意有在耶。伏愿勉旃无怠。以幸世道。此块坐深山。朝夕待尽。死是常理。而只以无闻自悼耳。坐无的便。讫稽修复。今因孙儿入京。略此附申。并望谅察。
与赵光甫(癸亥)
左揆所达。当时偶然失言。而末流之害。终至于极难收拾。自讼之心。宁有涯涘。第今台省之臣。无非俊彦。若荷恕此昏耄。则其幸可言而不敢几也。至于馆学之纷纭。保合之责只在执事。执事而不能。则末如之何。极可忧也。至于 宗庙改题。则贱臣只陈所见而已。实无固必之意也。来谕所谓 太祖,太宗之后。从而亦称太后者。虽或如此。而未有明据。则难于杜撰矣。第令玉堂诸贤。遍考旧例之可据者。如何。
答赵光甫(癸亥)
去冬违拜。至今恨甚。盖胸中所怀。无与禀质故也。玆于一善褫中。承拜远书。不惟安否之真。别纸之教。大开迷惑。此岂但一介后生之私。实世道之幸也。此衰病日侵。馀日无几。尤悔之积。无时可改。只自惭悼而已。先铭。极知不敢当。而只以托名下方为荣。牵率草
宋子大全卷七十七 第 528L 页
呈。方虞僭越。得罪公眼矣。玆蒙奖许。甚溢涯分。还增愧悚之至。久矣道学之无用于世也。始拟因此。极明衰世之弊矣。意思阑珊。笔力不逮。不能粗满卑怀。咄叹奈何。不宣。
  别纸
别纸谨悉。此事。少时略闻沈承旨光洙为台时举论于启辞云。而莫知曲折矣。今因撰碑。外议又复纷然。不胜忧虑。故日者略及于汝常书中矣。前月末间。洪得禹叔范甫来过为说。尝以此禀于同春。以为此与尹鑴所谓何如。同春大言尹鑴凌侮朱子而自是己说。某爷有疑于心而求质于知者。迥然白黑之不同。自闻斯言也。忧虑颇减矣。今见详细示谕。此心顿觉释然也。朱夫子自言一生工夫多在大学启蒙。而于大学中致力。尤在此章。故与门人问答。不胜其多。而改正此章注语。在于易箦前数日。前后所见。亦有自相异同者。如来示所举先训。实与语类所谓知为善而未能十分为善。知去恶而未能十分去恶者暗合。此虽与章句有详略之不同。而同是朱子之意。则亦何害于取质哉。然外人知此曲折者或寡矣。则今日纷纷。无怪也。至于尹鑴。则自谓吾当掩迹朱子。不独
宋子大全卷七十七 第 529H 页
于中庸扫去章句。自立己说。以为成书。以誇于人。其于诸书注解。节节攻斥。(尝因其姨弟宋奎祯。借见其所读书则皆然矣。)古今天下。宁有如许悖戾者也。且先训。既曰朱子是孔子后一人。则其所以尊尚者。无异于曾,端之称颂孔子矣。宁有一毫与鑴疑似者哉。惟愚不量己力。尽气抵排。并及其扶护之人。辗转翻澜。以至今日。而国事尤不可为矣。静言思之。罪不可赎也。奈何奈何。
答赵光甫(癸亥)
数日游从。曲垂款晤。私幸甚矣。追记在心。玆复承书。尤用铭佩。昨者对时说话。幸因史官。略闻之矣。既仰谋忠诚意。而又知见知之深。平生得此于人者。盖鲜矣。此后如有厮挨难处之事。则终始得力之地。不敢望于他人也。盛什。谨以拙语奉和。而不敢付诸公行。徐俟日后耳。馀祝夙夜之暇。倍万珍卫。
答赵光甫(癸亥)
江湖虽隔。慕用之诚。靡日不勤。忽于此际。承拜问书。荷意甚勤。无任铭佩之私。近事。都由此汉不慎枢机。以起无限闹端。愧悔无及。只合屏退省愆。故不敢冒昧入城。改路东归。私义少安。而欺负 君父之罪。则万死难赎。不料 圣恩宽恕。而承宣冢宰。相属下临。
宋子大全卷七十七 第 529L 页
鄙性狷狭。既不可回。而虚辱 恩命。又是罔赦大何。故将欲决意远去。灭迹于深山穷谷之间。诚感执事诚心相与之意。悉露衷曲。想蒙舒究也。岭东时。尊从氏匹马来会。相与从容者数日。其忠厚诚信。真个是先懿。不胜倾服也。枫岳东西。曾所历览。故今番只得经行。而其在路傍者。则略费游目而已。相去益远。承诲无期。惟冀加重。○别纸。尤感不已。近日讹言。不翅盈车。其中有难信者。亦有不然者。要在精择。而昏迷之性。素短于此。奈何奈何。
答赵光甫
荐蒙抚存。感戢良深。赞颂盛德。实非所堪。而惟以托名下方为荣。不敢固辞。来此之后。已始初头矣。今闻章甫搢绅论议汹汹。靡所止泊。究厥所以。实由此汉。窃拟归伏深山。自罪毕命。故已治一疏。而束装戒行。实如弦上矢矣。今执事之勤诲至此。虽甚冥顽。宁不知感。而终不得承副。还增愧悚。上项文字。税后谨当卒业以禀也。笔墨。谨以拜受矣。
答赵光甫
恋德方深。忽拜耑书。仍受文孝先生三件文字总四册。盥手奉读。不胜高山景行之思。事伟如此。而辞拙
宋子大全卷七十七 第 530H 页
比甚。恐不敢揄扬万一。以是惶缩汗下。深悔奉诺之率尔也。然敢不竭驽以俟取舍之极。此汉保此静蛰。圣恩罔极。将何以报塞。日夕慺慺也。琼韵。忘拙追步。嗫嚅藏缩矣。玆又承命。不敢终讳。谨此录呈。窃惟所控贱迹。始卒尘鉴久矣。当时若得归奏一二。以回 天听。俾得安意舒体。依礼入朝。少伸葵藿之忱矣。今乃大失所图。此后无处告诉。只将跧伏俟罪而已。未知曾子谋忠之训。果如是乎。窃欲奉问而无其路耳。岁行将新。伏祝为时膺休。以副远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