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宋子大全卷七十一 第 x 页
宋子大全卷七十一
书
与李择之(选○壬辰十二月六日)
老先生道德学问。宜为百世师宗。而门人弟子无足以承其绪馀者。内外子姓可望者。惟吾贤契若而人已。晦翁尝以画狮与黄辂云。愿似他一吼。百兽脑裂也。老先生在世。则画狮之托。想不在他人。而今恨已矣。然亦不妨为活画也。愿益勉旃。仆荷相爱之勤。妄言及此。尤增惭悚。岁行将尽。惟冀承侍新颜。益尽诚孝。不具。
答李择之(壬辰十二月二十三日)
前二书。并以一幅裁谢。其中有一二不宜示人者。今书无见领语。恐作乔沈也。然亦见。契义之深厚矣。吾年已半世矣。多见今人一书稽谢。辄止不复也。以此益见雅量老成也。信后侍奉学况俱胜。此中孤负可惜光阴。强咏邵子娱老吟。只觉硬吻而声益苦。以此知古人娱老者勉力于壮岁。以副天分然后怡然而顺。安焉而无愧也。惠历深谢千万。家兄行作。临别意恶。走草不一。只祝新禧倍万。
答李择之(壬辰)
书
与李择之(选○壬辰十二月六日)
老先生道德学问。宜为百世师宗。而门人弟子无足以承其绪馀者。内外子姓可望者。惟吾贤契若而人已。晦翁尝以画狮与黄辂云。愿似他一吼。百兽脑裂也。老先生在世。则画狮之托。想不在他人。而今恨已矣。然亦不妨为活画也。愿益勉旃。仆荷相爱之勤。妄言及此。尤增惭悚。岁行将尽。惟冀承侍新颜。益尽诚孝。不具。
答李择之(壬辰十二月二十三日)
前二书。并以一幅裁谢。其中有一二不宜示人者。今书无见领语。恐作乔沈也。然亦见。契义之深厚矣。吾年已半世矣。多见今人一书稽谢。辄止不复也。以此益见雅量老成也。信后侍奉学况俱胜。此中孤负可惜光阴。强咏邵子娱老吟。只觉硬吻而声益苦。以此知古人娱老者勉力于壮岁。以副天分然后怡然而顺。安焉而无愧也。惠历深谢千万。家兄行作。临别意恶。走草不一。只祝新禧倍万。
答李择之(壬辰)
宋子大全卷七十一 第 378L 页
违阻俯仰三载。寻常知旧。尚欲相闻。矧创巨忧苦。清羸获全。慰喜真切。而起居之礼。乃为贤契所先。赧汗何可胜。第以前书三褫乃至。后者亦迟日月。此复懒废。裁谢不时。虽明哲雅量。不深谴过。而自讼则久矣。冬寒猝急。缅想侍学俱宜。仆凡百不及人。惟书史之外。酷爱山水。曾与二三人。约游枫岳。清缘亦非其分。中路改辙。而至烦雅念。赆仪绸缪。彼中仙子。莫且嘻嘻乎。今年四十六矣。颜眸齿发。与年相称。前者乍出吃尽。无限生受。真皆梦已。后者或非梦乎。置之勿复道也。
答李择之(癸巳三月十四日)
恋思春来尤切。家弟归。得远书。喜知侍学之安胜。信后想益珍健。此中新寓中奉老粗遣。菽水其常。固已任之。只是山村僻静。或时终日看书。真个分外清境也。山里无书册。程朱使事处。考解无凭。有时愤闷而起。自恨前日不得从事于迁固之波澜也。别纸须与反复。程伯子所谓必有益者。真不我欺也。若然则不恨千里之阻面也。不一。
别纸
程子曰。汉成帝梦上帝败我濯龙渊打不过。汉成以
答李择之(癸巳三月十四日)
恋思春来尤切。家弟归。得远书。喜知侍学之安胜。信后想益珍健。此中新寓中奉老粗遣。菽水其常。固已任之。只是山村僻静。或时终日看书。真个分外清境也。山里无书册。程朱使事处。考解无凭。有时愤闷而起。自恨前日不得从事于迁固之波澜也。别纸须与反复。程伯子所谓必有益者。真不我欺也。若然则不恨千里之阻面也。不一。
别纸
程子曰。汉成帝梦上帝败我濯龙渊打不过。汉成以
宋子大全卷七十一 第 379H 页
下十一字。是何等语。似出汉书本纪。此原书幸考示。或问于博极之人而录示也。直不疑偿金事。义理如何。欲闻高论之如何耳。
邯郸之论。石老尝谓渠为小人。所谓夫子之云。不亦宜乎者也。晦翁尝言正如百千蚊蜹。鼓发狂闹。岂谓今日亲见之耶。杨儒适出不相逢。然既见士友而去。想传此间论议矣。鄙意亦不出此。而如求一等义。则道峰之配是也。而求以利害。则亦未十全。如何如何。
答李择之(癸巳七月一日)
连纸书。自何来传。欣然披复。几至纸弊。盖以义理相讲。今世绝不多也。信后侍奉珍未。方在何处。尊大庭之逐。实关运气。岂章子厚之所为耶。抑无乃吾友孝思弸中。对人不觉有言。或累于大庭雅量耶。计必无之。而相爱之深。自尔过虑也。道峰享议。虽发得早。义理。天下公物。不妨公诵也。卢相之配于圃,退。桐溪之配于一蠹。人则无岐。而今独虩虩顾虑者。抑所以知石老者浅耶。然施为欲作千匀(匀从金)弩者。邵尧夫岂欺我哉。彼虽无言。此当以有言商处何伤。至于伯仲之论。不胜纷然。其欲舍伯取仲者。似涉太苛。而其曰仲之所为。伯未必不为云。则亦似太快。盖此事。当论其所
邯郸之论。石老尝谓渠为小人。所谓夫子之云。不亦宜乎者也。晦翁尝言正如百千蚊蜹。鼓发狂闹。岂谓今日亲见之耶。杨儒适出不相逢。然既见士友而去。想传此间论议矣。鄙意亦不出此。而如求一等义。则道峰之配是也。而求以利害。则亦未十全。如何如何。
答李择之(癸巳七月一日)
连纸书。自何来传。欣然披复。几至纸弊。盖以义理相讲。今世绝不多也。信后侍奉珍未。方在何处。尊大庭之逐。实关运气。岂章子厚之所为耶。抑无乃吾友孝思弸中。对人不觉有言。或累于大庭雅量耶。计必无之。而相爱之深。自尔过虑也。道峰享议。虽发得早。义理。天下公物。不妨公诵也。卢相之配于圃,退。桐溪之配于一蠹。人则无岐。而今独虩虩顾虑者。抑所以知石老者浅耶。然施为欲作千匀(匀从金)弩者。邵尧夫岂欺我哉。彼虽无言。此当以有言商处何伤。至于伯仲之论。不胜纷然。其欲舍伯取仲者。似涉太苛。而其曰仲之所为。伯未必不为云。则亦似太快。盖此事。当论其所
宋子大全卷七十一 第 379L 页
已然。而不当逆其所将然。尧舜当孔子之时。则必当为孔子所为之事。然执此而曰。孔子不贤于尧舜。则岂可也哉。人之所难。无大于死。然使华夷见贯日之诚。天地知凌霜之节。俾我三百年礼义之邦。有辞于天下后世者。伊谁之功。则必欲取舍者。虽甚零零。而太无分别者。亦非至当之论矣。今若曰。其心果无优劣。而所就则不无大小。然低昂则可矣。而去取则未可云尔。则似为称停之说矣。未知如何。至如所谓静庵不安于八十首相之右云者。则其识见之卑陋。甚矣。颜子。三十岁一布衣也。何故敢安于曾为齐相之邹老之上耶。可发一大笑也。所谕刘丞相。当作苏丞相。恐失照勘也。不疑事。近日适有相似者。故欲质其是非。来书所引朱子说。明白痛快。可为好异求名之戒也。继此有新得。切乞相示以破聋瞽也。无缘奉际。不胜怅然。只此。
答李择之(丙申五月二十六日)
日者。远拜手书。恭审侍欢吉庆。周礼笔簇并受。尤感。即日。诸履均善。孤哀既经襄葬。练事又过。区区情礼。更无所伸。益自陨绝而已。病生草土。日夕昏倒。种种苦恼。每愿速死也。周礼。坐卧翻阅。只是心力昏短。不
答李择之(丙申五月二十六日)
日者。远拜手书。恭审侍欢吉庆。周礼笔簇并受。尤感。即日。诸履均善。孤哀既经襄葬。练事又过。区区情礼。更无所伸。益自陨绝而已。病生草土。日夕昏倒。种种苦恼。每愿速死也。周礼。坐卧翻阅。只是心力昏短。不
宋子大全卷七十一 第 380H 页
能寻绎。所谓运用天机者。未由觑见。自悼奈何。比因岭人(缺)白沙藁。有前后本之异。而所谓后本。多后人窜改者云。信否。前本。以柳相称栗谷为李文靖真圣人之语。为失对云。然否。此语亦载此老所撰栗谷碑文。而傍有手笔之评。其意与前本所载大相反。不胜怪骇。可从本家。考示此条否。此条当在壬辰日录中矣。○白沙以柳语为失对者。抑栗谷也。碑文评意。则以为若载此语。则是栗谷反借重于柳相。故欲去之云云。此则甚推栗谷也。碑本。出自老先生。方在鄙处。手笔如昨。何其前后异语也。此事亦禀质尊庭以示也。因尊表妹家。得考其藁如何。若暂借送则尤善矣。
答李择之(壬寅六月二十一日)
昔者复书。趁时披奉。志签。鄙意有相符者。或有未然者。比以丧威。奔遑悲苦。兼且病暑挥汗。未及笔研之念。以是因循此久。第恋思则切矣。即玆炎郁。侍馀诸况如何。公择疣症。一向平复耶。时近书册否。此以病昏不得思索于经书。早晚閒阅纲目。每到危亡交急处。忽若身在其时。目见其事者。凛然粟身而且青也。何时得奉从容。豁此怀耶。天下事。只有痛哭而已。尚何言。尚何言。志签。伫俟稍凉奉报耳。○切有欲相问
答李择之(壬寅六月二十一日)
昔者复书。趁时披奉。志签。鄙意有相符者。或有未然者。比以丧威。奔遑悲苦。兼且病暑挥汗。未及笔研之念。以是因循此久。第恋思则切矣。即玆炎郁。侍馀诸况如何。公择疣症。一向平复耶。时近书册否。此以病昏不得思索于经书。早晚閒阅纲目。每到危亡交急处。忽若身在其时。目见其事者。凛然粟身而且青也。何时得奉从容。豁此怀耶。天下事。只有痛哭而已。尚何言。尚何言。志签。伫俟稍凉奉报耳。○切有欲相问
宋子大全卷七十一 第 380L 页
者。而烦甚不敢。第看大易系小子丈夫之象如何。
与李择之(壬寅十月二十一日)
相闻甚疏。其势则然矣。第切瞻恋。初寒甚紧。侍奉如何。主簿仕况珍未。芝川志。久欲修还。而病劣未能。今来江上。稍得静隙。始得为之。谨此封纳。前月。沧丈来就申生家。携被空谷。道语故旧。不觉涕潸也。前日鄙书中事。不欲深言。故假易象以比类。欲左右之自占矣。其后来书。谕以未能晓破。自愧靳辞太过。以致左右之勤思。今以口授儿子。见时如无属垣。试叩之。所询疑礼。皆甚精切。前时礼家。或多放过于此。窃喜左右之绵蕝及此也。比以人家文字。殊甚汩没。稍间奉报也。公择项肿。今已尽平否。看书一事。正不可忘也。馀岁晏多爱。
别纸
志文。甚虑浮沈。为人所得。故原本不上。修以别纸。大抵此文。沧丈外。虽一家人。不可轻示也。记昔戊戌冬。偶及李判书时发碑文。先大监谕以平适之功。不当归之玉城。鸡林最有力。此事赵某实知之。愚实瞿然。亟以书报李君美兄弟。刊换其一款矣。昨闻沧丈语。则有不然者。心实愕然。累日而不弛也。幸从容于此
与李择之(壬寅十月二十一日)
相闻甚疏。其势则然矣。第切瞻恋。初寒甚紧。侍奉如何。主簿仕况珍未。芝川志。久欲修还。而病劣未能。今来江上。稍得静隙。始得为之。谨此封纳。前月。沧丈来就申生家。携被空谷。道语故旧。不觉涕潸也。前日鄙书中事。不欲深言。故假易象以比类。欲左右之自占矣。其后来书。谕以未能晓破。自愧靳辞太过。以致左右之勤思。今以口授儿子。见时如无属垣。试叩之。所询疑礼。皆甚精切。前时礼家。或多放过于此。窃喜左右之绵蕝及此也。比以人家文字。殊甚汩没。稍间奉报也。公择项肿。今已尽平否。看书一事。正不可忘也。馀岁晏多爱。
别纸
志文。甚虑浮沈。为人所得。故原本不上。修以别纸。大抵此文。沧丈外。虽一家人。不可轻示也。记昔戊戌冬。偶及李判书时发碑文。先大监谕以平适之功。不当归之玉城。鸡林最有力。此事赵某实知之。愚实瞿然。亟以书报李君美兄弟。刊换其一款矣。昨闻沧丈语。则有不然者。心实愕然。累日而不弛也。幸从容于此
宋子大全卷七十一 第 381H 页
丈。更以见示。如何如何。
答李择之
祔祭。是礼之重者。而前见亲知家支子丧。未有行之者。故顷当祸变。顿不致意。考见备要则曰。若丧主非宗子。而与继祖之宗异居。则宗子为告于祖而设虚位。用纸榜以祭云。然则今阙而不行。大违礼意。殷礼既无所考据。欲依五礼仪说。行之于祥后一日。未知如何。外曾祖尝答先人问曰。卒哭后祔祭。差过不行。则大祥后择日而设曾祖考及考位。祭之为可。寒冈答人问。亦曰卒哭之明日或差过。则当于大祥之明日行祔事。而朱子答陆子寿书曰。既彻之后。未祔之前。尚有一夕。其无所归也。祥祭之日。彻去几筵。(或迁稍近庙处)直俟明日奉主祔庙然后彻之。则犹为亡于礼者之礼。以此观之。似当于祥祭之夕。仍行夕上食。以待明日祔迁。而后方始彻得几筵。又曰。当令继曾祖之宗子。用纸榜行祔事于亡者之祖考。宗子若远在。则以宗子之名。代行无妨。又于继祖之庙。略行告辞之祭。恐或得之。今若祥后行祔礼。则当据依于此。祥日不彻几筵。或迁神主于稍近庙处。或就旧处移安。而夕时
答李择之
祔祭。是礼之重者。而前见亲知家支子丧。未有行之者。故顷当祸变。顿不致意。考见备要则曰。若丧主非宗子。而与继祖之宗异居。则宗子为告于祖而设虚位。用纸榜以祭云。然则今阙而不行。大违礼意。殷礼既无所考据。欲依五礼仪说。行之于祥后一日。未知如何。外曾祖尝答先人问曰。卒哭后祔祭。差过不行。则大祥后择日而设曾祖考及考位。祭之为可。寒冈答人问。亦曰卒哭之明日或差过。则当于大祥之明日行祔事。而朱子答陆子寿书曰。既彻之后。未祔之前。尚有一夕。其无所归也。祥祭之日。彻去几筵。(或迁稍近庙处)直俟明日奉主祔庙然后彻之。则犹为亡于礼者之礼。以此观之。似当于祥祭之夕。仍行夕上食。以待明日祔迁。而后方始彻得几筵。又曰。当令继曾祖之宗子。用纸榜行祔事于亡者之祖考。宗子若远在。则以宗子之名。代行无妨。又于继祖之庙。略行告辞之祭。恐或得之。今若祥后行祔礼。则当据依于此。祥日不彻几筵。或迁神主于稍近庙处。或就旧处移安。而夕时
宋子大全卷七十一 第 381L 页
仍上食。宗子以酒果。就庙中曾祖龛前。告以明日以某来祔之意。翌日又以纸榜。设位于孤家中堂祭之。而宗子方持伯父承重服。则渠不敢入庙。当使其弟摄行耶。祝辞则孤与宗孙中谁当主之。奉主就位时。亦当有告辞。当行节目。伏乞明教。窃念祔祭。元是古庙昭穆之礼。而后世庙制。同堂一室。以西为上之后。犹且见录于书仪家礼者。不过为存羊之意也。然朱子亦曰。今不立昭穆。而祔于曾祖考者。无情理也。若支子而当立别庙者。则似尤无情理也。未有先儒之勘破。则犹不可不行耶。
既祥之后。择日行之。恐似拖长。恐寒冈之说为长。祥日彻去几筵。迁于稍近庙处。朱子之说虽如此。然此可行之于宗子。而若哀家则祠堂只有先夫人神主。而乃以权安于旁侧。亦似未安。不若仍安于旧处。明日祔祭毕。然后奉入祠堂之为稳也。夕时上食。恐亦未安。盖丧期。既以大祥为断。岂可以权置故处之故而复设当止之祭耶。
更思之。既练而祔。既有孔子善殷之说。若于练后祥前。择一日行祔祭。而大祥入庙。自如祥仪则似好。盖朱子之以殷礼为不可行者。以不行于卒哭之后。而
既祥之后。择日行之。恐似拖长。恐寒冈之说为长。祥日彻去几筵。迁于稍近庙处。朱子之说虽如此。然此可行之于宗子。而若哀家则祠堂只有先夫人神主。而乃以权安于旁侧。亦似未安。不若仍安于旧处。明日祔祭毕。然后奉入祠堂之为稳也。夕时上食。恐亦未安。盖丧期。既以大祥为断。岂可以权置故处之故而复设当止之祭耶。
更思之。既练而祔。既有孔子善殷之说。若于练后祥前。择一日行祔祭。而大祥入庙。自如祥仪则似好。盖朱子之以殷礼为不可行者。以不行于卒哭之后。而
宋子大全卷七十一 第 382H 页
必待练后为不可也。今既蹉过。已踰于练后。与其行于祥后而有多少难便之节。不若且从殷礼之为有据而又无窒碍径庭之事也。草兄之意亦如此。未知如何。
宗子虽方持服。然既以衰服行佥枢丈祔祭于祠堂。则佥枢与先大监所争几何。以情理求之。恐无不可行之义。而但无明文。不敢质言耳。
不祔于祢而祔于祖。无论宗子与支子。既有朱子定论。则何敢置异议于其间耶。
大祥冠服。家礼则冠用黪色。服用黪布。妇人则以鹅黄青碧为衣履。五礼仪则白笠白衣白靴。而妇人纯用素衣履。备要。以为宜仿杂记疏说。祥祭著微吉之服。祭讫反微凶之服。禫祭著吉服。祭讫著微吉之服。以至吉祭后复常。似合礼意云。若据此则其微吉微凶。当以何衣冠辨别乎。所谓鹅黄青碧。是何色也。龟峰曰。宜用黪色笠与黪团领承祭。以从家礼黪幞头与衫之意。而既祭之变服。则虽家礼所无。换却白衣白笠。以从王制。自是王制虽非微凶。似难议为云。此如何。贫家备具两色衣冠。亦甚不易。无宁从时王之制为可欤。前日见行从
宗子虽方持服。然既以衰服行佥枢丈祔祭于祠堂。则佥枢与先大监所争几何。以情理求之。恐无不可行之义。而但无明文。不敢质言耳。
不祔于祢而祔于祖。无论宗子与支子。既有朱子定论。则何敢置异议于其间耶。
大祥冠服。家礼则冠用黪色。服用黪布。妇人则以鹅黄青碧为衣履。五礼仪则白笠白衣白靴。而妇人纯用素衣履。备要。以为宜仿杂记疏说。祥祭著微吉之服。祭讫反微凶之服。禫祭著吉服。祭讫著微吉之服。以至吉祭后复常。似合礼意云。若据此则其微吉微凶。当以何衣冠辨别乎。所谓鹅黄青碧。是何色也。龟峰曰。宜用黪色笠与黪团领承祭。以从家礼黪幞头与衫之意。而既祭之变服。则虽家礼所无。换却白衣白笠。以从王制。自是王制虽非微凶。似难议为云。此如何。贫家备具两色衣冠。亦甚不易。无宁从时王之制为可欤。前日见行从
宋子大全卷七十一 第 382L 页
何礼。伏乞指教。
杂记所谓微凶微吉者。按通解续祥禫变服条注。祥祭。服朝服缟冠。既祭。服素缟麻衣。禫祭。服玄冠朝服。既祭。服纤冠素端黄裳。然此难准以我国服制。若以国俗服色言之。则祥祭用玉色。祥后改著白衣。禫祭。服黑色衣。禫后改著玉色衣。则似合于杂记之说。然家礼。只用黪色而无改易之文。只当从之。所谓黪色。恐是我国玉色灰色之类也。鹅黄。是儿鹅色。盖白而微黄者也。青碧。朱子以青为东方正色。以金之白。克木之青。合青而成碧。据此则二者之色。隐约可见矣。大抵祥禫之服。一从家礼为当。而国俗之用素。猝难变革。故鄙家亦用纯素色矣。
大祥后网巾用白黑。诸说不同。未有一定之论。外曾祖所教白黑騣杂造云者。亦似异常。未知将何从违。前日见行何说耶。
网巾。家礼之所不言。未知如何而可也。然老先生之欲用白黑騣杂织者。欲依家礼之黪色也。然此亦异常。鄙家曾从寒冈说。用淡皂布。盖此亦黪类也。
祥后行祔祭。毕则神主即当奉入庙中。与先妣同卓。(时无家庙。故先妣神主。只安卓上矣。)前一日。就先妣卓前。亦当以
杂记所谓微凶微吉者。按通解续祥禫变服条注。祥祭。服朝服缟冠。既祭。服素缟麻衣。禫祭。服玄冠朝服。既祭。服纤冠素端黄裳。然此难准以我国服制。若以国俗服色言之。则祥祭用玉色。祥后改著白衣。禫祭。服黑色衣。禫后改著玉色衣。则似合于杂记之说。然家礼。只用黪色而无改易之文。只当从之。所谓黪色。恐是我国玉色灰色之类也。鹅黄。是儿鹅色。盖白而微黄者也。青碧。朱子以青为东方正色。以金之白。克木之青。合青而成碧。据此则二者之色。隐约可见矣。大抵祥禫之服。一从家礼为当。而国俗之用素。猝难变革。故鄙家亦用纯素色矣。
大祥后网巾用白黑。诸说不同。未有一定之论。外曾祖所教白黑騣杂造云者。亦似异常。未知将何从违。前日见行何说耶。
网巾。家礼之所不言。未知如何而可也。然老先生之欲用白黑騣杂织者。欲依家礼之黪色也。然此亦异常。鄙家曾从寒冈说。用淡皂布。盖此亦黪类也。
祥后行祔祭。毕则神主即当奉入庙中。与先妣同卓。(时无家庙。故先妣神主。只安卓上矣。)前一日。就先妣卓前。亦当以
宋子大全卷七十一 第 383H 页
酒果。告以明日入庙之由。而此乃大祥日也。当以祥祭时服入庙耶。抑别有微吉之可服者耶。以祔祭退行祥之明日。故此又退在祥日。未知当如此否。其祝辞。家礼则大祥已届。礼当祔于曾祖云云。而此则当与先妣同卓。祔字似不用。当何措语耶。
祔字之义。果如来示。大祥已届下云。礼当入庙。将以显妣祔焉云云。则如何。服色则大祥前。既用衰服告之。则大祥后当用禫服矣。来示所谓家礼。恐失照勘耳。
妇人祥服。古礼用鹅黄青碧为衣履。国制丘仪。纯用素衣履。今当从男子所用之礼。而若用国制。则妇人冠。亦同男子之笠用白欤。
妇人祥后服。当从男子。男子用黪色。则亦用鹅黄青碧。男子用素。则亦当用素矣。
禫祭服色。亦有古今之异。而其除旧著吉。当同小大祥时变易之节耶。退溪答金肃夫,郑道可。两说有不同。愿闻前日经行节目焉。
退溪虽有两说。当以家礼为正。故鄙家只如大小祥之节耳。
丧大记吉祭而复寝陈注。禫祭后值吉祭同月。则
祔字之义。果如来示。大祥已届下云。礼当入庙。将以显妣祔焉云云。则如何。服色则大祥前。既用衰服告之。则大祥后当用禫服矣。来示所谓家礼。恐失照勘耳。
妇人祥服。古礼用鹅黄青碧为衣履。国制丘仪。纯用素衣履。今当从男子所用之礼。而若用国制。则妇人冠。亦同男子之笠用白欤。
妇人祥后服。当从男子。男子用黪色。则亦用鹅黄青碧。男子用素。则亦当用素矣。
禫祭服色。亦有古今之异。而其除旧著吉。当同小大祥时变易之节耶。退溪答金肃夫,郑道可。两说有不同。愿闻前日经行节目焉。
退溪虽有两说。当以家礼为正。故鄙家只如大小祥之节耳。
丧大记吉祭而复寝陈注。禫祭后值吉祭同月。则
宋子大全卷七十一 第 383L 页
吉祭毕而复寝。若禫祭不值当吉祭之月。则踰月而吉祭云。士虞记注。熊氏曰。不当祭月则待踰月也云。未知当祭之月。是四仲时祭之月耶。然则选家禫事。在于四月。是不当祭之月也。吉祭当踰月。行于五月矣。且无递迁之节。只有考妣合椟之礼。先妣改题告辞。出主时告辞。合祭时祝文。何以措语。备要注云。若禫月行祭。则考妣异版云。此乃祝文各版之谓耶。若踰月而行。则不为各版否。注又云。若父先亡母丧而禫月行祭。考妣异位。则于妣位云丧制有期。追远无及。于考位云某罪逆不灭。岁及免丧云云。若母先亡而父丧。则不为异位而祝文亦不异版否。出主告辞。注云若父先亡母丧。则今既免丧。有事于显某代祖考祖妣。以某封某氏祔食云云。若母先亡父丧。则其告辞当如何。昏昧不能领略其旨意。并此仰禀。○改题告辞。则云敢昭告于显妣某封某氏。玆以先考某官府君丧期已尽。礼当迁主入庙。今将改题。不胜悲怆。○出主告辞。则云孝子某今有事于显考某官府君,显妣某封某氏。以某亲某氏祔食。敢请神主出就正寝。○合祭祝文。则于考位云。某罪逆不灭。岁及免
宋子大全卷七十一 第 384H 页
丧。今以吉辰。式遵典礼。将配以先妣某封某氏。时维仲夏。追远感时。昊天罔极云云。于妣位云。丧制有期。追远无及。今以吉辰。式遵典礼。将配于先考云云。或当如此否。
士虞记注。不当祭月则待踰月也。所谓祭月。四仲当行时祭之月也。哀家禫事。在于孟月。则是不当祭之月也。当踰月而行于五月矣。先夫人改题出主告辞及合祭祝文。似当如来示矣。备要所谓祝文异版同版云者。盖以士虞记曰中月而禫。是月也。吉祭则犹未配。其意盖谓踰月而吉祭者。是正礼也。今此禫月。适值四仲当祭之月。则孝子之心。又不忍于虚过。遂行吉祭。而第非当祭之月而径行之。故又不以考妣配为一位而祭之。其意盖曰是行于不当祭之月。则亦不当配云。夫既不配。则当别为两位。既为两位。则祝辞亦当异版矣。若是踰月而行之。则考妣当配。为一位而祭之。故祝辞亦当同版也。其说详见问解吉祭条。可考也。
朝家庀葬时。造给韩魏公两窗椟。故奉安神主。既用坐式。复置椟中。外家亦如此云。程朱之礼。虽未见两用之文。藏之谨密。恐无害义。未知如何。问解
士虞记注。不当祭月则待踰月也。所谓祭月。四仲当行时祭之月也。哀家禫事。在于孟月。则是不当祭之月也。当踰月而行于五月矣。先夫人改题出主告辞及合祭祝文。似当如来示矣。备要所谓祝文异版同版云者。盖以士虞记曰中月而禫。是月也。吉祭则犹未配。其意盖谓踰月而吉祭者。是正礼也。今此禫月。适值四仲当祭之月。则孝子之心。又不忍于虚过。遂行吉祭。而第非当祭之月而径行之。故又不以考妣配为一位而祭之。其意盖曰是行于不当祭之月。则亦不当配云。夫既不配。则当别为两位。既为两位。则祝辞亦当异版矣。若是踰月而行之。则考妣当配。为一位而祭之。故祝辞亦当同版也。其说详见问解吉祭条。可考也。
朝家庀葬时。造给韩魏公两窗椟。故奉安神主。既用坐式。复置椟中。外家亦如此云。程朱之礼。虽未见两用之文。藏之谨密。恐无害义。未知如何。问解
宋子大全卷七十一 第 384L 页
云。朱子之意。以为坐式。只容一主。夫妇俱入祠堂。乃如司马公之制。此见何书。坐式。是司马公之制。而此云坐式。只容一主。夫妇俱入祠堂。乃如司马公之制何欤。考妣神主。虽各安坐式。奉以同入椟中。则亦是合椟否。合祭祝文中。式遵典礼。将配于先考之文。不论合椟与否。同入一龛。则似当用之。未知如何。
椟坐式之制。老先生所答申知事者见于问解。而心常疑之。恨未及禀质也。盖家礼图所谓坐式者。对盖式而言也。坐者。其底之坐主者也。盖者。自上韬坐者也。所谓式者。犹云制也。本非名也。犹曰坐之制盖之制云尔。合坐与盖则是椟也。非坐与椟为两物也。故坐盖图右。题以椟字。此可知也。其下两窗图上。又别以椟字为题。是坐盖者椟也。两窗者亦椟也。何以有上下之别也。其制异故也。家礼治葬章所谓夫妇俱入祠堂。乃如司马氏之制云者。指其上条所载司马公府君夫人共为一椟之说也。其所谓制者。非谓椟制而言也。盖坐盖之式。岂不容二位三位。两窗之制。亦何妨于止容一位也。今问解所答申公问。谓朱子之意。以为坐式且容一主。夫妇俱入祠堂。乃如司马
椟坐式之制。老先生所答申知事者见于问解。而心常疑之。恨未及禀质也。盖家礼图所谓坐式者。对盖式而言也。坐者。其底之坐主者也。盖者。自上韬坐者也。所谓式者。犹云制也。本非名也。犹曰坐之制盖之制云尔。合坐与盖则是椟也。非坐与椟为两物也。故坐盖图右。题以椟字。此可知也。其下两窗图上。又别以椟字为题。是坐盖者椟也。两窗者亦椟也。何以有上下之别也。其制异故也。家礼治葬章所谓夫妇俱入祠堂。乃如司马氏之制云者。指其上条所载司马公府君夫人共为一椟之说也。其所谓制者。非谓椟制而言也。盖坐盖之式。岂不容二位三位。两窗之制。亦何妨于止容一位也。今问解所答申公问。谓朱子之意。以为坐式且容一主。夫妇俱入祠堂。乃如司马
宋子大全卷七十一 第 385H 页
公之制云。其上既云坐式司马公家庙所用云。而其下所云。则似以坐式为非司马之制。上下自相径庭。且所谓朱子之意云者。似不如是。窃恐当时偶失照勘也。盖坐式之式字。必非其名。非以为名者也。且所谓坐式者。非可以单言者。特以对盖而言者也。而南氏雍。误以坐式名之。而后世因袭如此。非但失司马之本意。亦非卷首图之本意矣。但卷首图。既以坐盖为椟。于两窗。亦只下椟字。无有主客之辨。故见者于盖式。只见有盖式字。而不察其上以椟字大书。以为题目。而于两窗之上。乃察其椟字之题。遂独以此为椟。若使作图者于其两窗之上。题曰两窗椟云尔。则其上所谓坐盖者。正是椟。而此亦为别制之椟矣。如是则主客分晓而上下相足矣。若如鄙见。而坐盖果是椟。则两用马韩之制者。是入于椟而又入于椟也。似非司马及朱子之意也。如何如何。
妇人神主。家礼。虽无书贯之文。既书第几。则贯比行第尤重。而人家亦多书之者。书之似益详尽。而不害于义。未知如何。
妇人神主。家礼。无书贯之文。不书为当矣。第家礼第几之规。我国不能行。既不书第几。则书贯或不至甚
妇人神主。家礼。虽无书贯之文。既书第几。则贯比行第尤重。而人家亦多书之者。书之似益详尽。而不害于义。未知如何。
妇人神主。家礼。无书贯之文。不书为当矣。第家礼第几之规。我国不能行。既不书第几。则书贯或不至甚
宋子大全卷七十一 第 385L 页
悖乎。且念国俗。金与金李与李为夫妻者甚众。不书其贯。则尤为无别。书之无乃宜乎。
或问妻丧题主于退陶。则答曰。朱先生当以亡室书之云。而某意亡字似切迫。非不死其人之意。以故字书之。恐无妨云。选前头当改题妻主。欲依此书之何如。
亡室之书。既有朱子之训。何敢违也。退溪说。似不敢从。
朱子论前后妻配祭。以为两娶三娶。皆当并祔合祭。而合椟与否。则无定论。丧服小记云。妇祔于祖姑。祖姑有三人。则祔于亲者。据此则古者前后妻。虽祔一庙。其位则似不同一处也。横渠论配祭曰。譬之人情。一室中岂容有二妻。若一椟中。则岂非尤未安乎。选有两妻。故预欲讲定。愿承指教。
前后妻。朱子既以为当并祔合祭。则何可有不合椟之疑也。祖姑有三人祔于亲者。指祔祭而言也。非谓祔庙也。虽合椟。岂不可奉出而祭之乎。
人家祖先神主考妣中。或于葬时未及立主。每以纸榜行祀事。甚未安。如欲追后立主合椟。则当以何时耶。或择日告辞而行之耶。或因忌祭时祭而
或问妻丧题主于退陶。则答曰。朱先生当以亡室书之云。而某意亡字似切迫。非不死其人之意。以故字书之。恐无妨云。选前头当改题妻主。欲依此书之何如。
亡室之书。既有朱子之训。何敢违也。退溪说。似不敢从。
朱子论前后妻配祭。以为两娶三娶。皆当并祔合祭。而合椟与否。则无定论。丧服小记云。妇祔于祖姑。祖姑有三人。则祔于亲者。据此则古者前后妻。虽祔一庙。其位则似不同一处也。横渠论配祭曰。譬之人情。一室中岂容有二妻。若一椟中。则岂非尤未安乎。选有两妻。故预欲讲定。愿承指教。
前后妻。朱子既以为当并祔合祭。则何可有不合椟之疑也。祖姑有三人祔于亲者。指祔祭而言也。非谓祔庙也。虽合椟。岂不可奉出而祭之乎。
人家祖先神主考妣中。或于葬时未及立主。每以纸榜行祀事。甚未安。如欲追后立主合椟。则当以何时耶。或择日告辞而行之耶。或因忌祭时祭而
宋子大全卷七十一 第 386H 页
行之耶。告辞只告于新主而不及于合椟之旧主耶。并乞指教。
葬时神主未及造。则追后合椟。不可少缓。当俟主成。即当设祭以告而祔之。何待于忌祭时祭也。告时亦当以追祔之意。告于旧主矣。
家礼。祭有省牲之节。而进馔无设牲之文。丘氏仪节曰。有牲则又于卓前置一卓。以盛牲云。家礼之有省牲之节而无设牲之文者。何欤。祭馔鱼肉。东贤多以为非生物。朱子固以燕器代笾豆。常馔代俎肉。然事神恐不可专以生人之道也。郊特牲腥肆爓腍注曰。或进腥体。或荐解剔。或进汤沈。或荐煮熟。是盖兼以神道人道事。而古人祭所以立尸人用腥体者。无非将此生气去接他。则家礼。鱼肉既不明言烹熟。又安保必非其生乎。温公书仪。许用脍腥。而朱子语类曰用生物。祭者。皆是假此生气为灵。又曰。时祭忌祭。用浮屠诵经。是使其先不血食也。程子遗书论交神明之意曰。其飨全用古事。恐神不享。据此则朱子亦似用生。而程子许以参用。则可知也。栗谷,龟峰,颐庵。皆用生物。而近世先辈之论。亦曰降神最大。必有鱼肉腥膻之物。有
葬时神主未及造。则追后合椟。不可少缓。当俟主成。即当设祭以告而祔之。何待于忌祭时祭也。告时亦当以追祔之意。告于旧主矣。
家礼。祭有省牲之节。而进馔无设牲之文。丘氏仪节曰。有牲则又于卓前置一卓。以盛牲云。家礼之有省牲之节而无设牲之文者。何欤。祭馔鱼肉。东贤多以为非生物。朱子固以燕器代笾豆。常馔代俎肉。然事神恐不可专以生人之道也。郊特牲腥肆爓腍注曰。或进腥体。或荐解剔。或进汤沈。或荐煮熟。是盖兼以神道人道事。而古人祭所以立尸人用腥体者。无非将此生气去接他。则家礼。鱼肉既不明言烹熟。又安保必非其生乎。温公书仪。许用脍腥。而朱子语类曰用生物。祭者。皆是假此生气为灵。又曰。时祭忌祭。用浮屠诵经。是使其先不血食也。程子遗书论交神明之意曰。其飨全用古事。恐神不享。据此则朱子亦似用生。而程子许以参用。则可知也。栗谷,龟峰,颐庵。皆用生物。而近世先辈之论。亦曰降神最大。必有鱼肉腥膻之物。有
宋子大全卷七十一 第 386L 页
歆降之理。未知此说如何。参用生熟。果合礼意。而不违于朱子之论耶。如用生则鱼肉各一楪。如栗谷之说。鸡鹅鸭为牲。如丘氏之仪。何者为是。雉鸡鱼鲜。截作数段或全体。亦何者为当。并盛设一楪。以为牲豆。则亦如何。用以为牲。则盛于何器。设于何时。当于设蔬果酒馔之时耶。
家礼初祖祭。有腥熟兼设之文。至于时祭以下。则不用腥。岂初祖则是上世之人。故兼用古今之馔。而近祖则纯用俗馔耶。然程朱所论生物生气等训。既如此则全不用腥。不安于心。故鄙家则用鱼脍肉脍。盖是常馔而有生气者故也。其器亦用燕器。盖不敢异于家礼也。其设之时与处。则依初祖祭进馔时。设于蔬菜之行矣。要诀鱼肉之设。未知经据于何书。故不敢从。如有程朱明训。则遵用此仪似长矣。家礼虽有省牲之节。而既杀之后。熟而荐之。恐不可以有省牲之文而疑于用生荐俎也。
祭馔。蠲洁为贵。不在多品。而人家或多杂陈。似非礼意也。既设脯醢。复用佐饭及醯。此则各自为味。而不至于叠否。若用其一。则将去取何物。祭用脯醢者。是何意。而用醋楪盐楪者。亦是何意。不外于
家礼初祖祭。有腥熟兼设之文。至于时祭以下。则不用腥。岂初祖则是上世之人。故兼用古今之馔。而近祖则纯用俗馔耶。然程朱所论生物生气等训。既如此则全不用腥。不安于心。故鄙家则用鱼脍肉脍。盖是常馔而有生气者故也。其器亦用燕器。盖不敢异于家礼也。其设之时与处。则依初祖祭进馔时。设于蔬菜之行矣。要诀鱼肉之设。未知经据于何书。故不敢从。如有程朱明训。则遵用此仪似长矣。家礼虽有省牲之节。而既杀之后。熟而荐之。恐不可以有省牲之文而疑于用生荐俎也。
祭馔。蠲洁为贵。不在多品。而人家或多杂陈。似非礼意也。既设脯醢。复用佐饭及醯。此则各自为味。而不至于叠否。若用其一。则将去取何物。祭用脯醢者。是何意。而用醋楪盐楪者。亦是何意。不外于
宋子大全卷七十一 第 387H 页
饮食酸咸之道欤。抑别有义意否。退溪先生曰。凡饮食之类。古今有殊。不能必其尽同。以今所宜言之。盐不必楪设。各就其器而用之云。此说如何。用切肉楪及乾水正果黑白肝南。一如常时宴床之规。亦或无害否。温公书仪。共不过十五品。家礼则又简于书仪。如此杂陈。非但有踰于礼。亦患难备。要之简省为得。未知如何。先生宗家祭祀之礼。必有一定之式。伏乞下示。俾得依仿也。
祭贵蠲洁。杂陈非礼云者。来示不可易矣。家礼。只言脯醢。要诀。虽有佐饭之文。即以脯为注。是一物也。所谓醢。即鱼肉之浸盐者。国俗既用此。又用食醢。则非家礼之意矣。若用其一。则当去食醢无疑矣。祭用脯醢者。是古人必用之馔矣。盐楪醋楪之专设。恐是古礼如是。各于鱼肉。设盐于其器者。似亵。恐是国俗。而先正未及改正也。老先生尝言如我食性。嗜醋特甚。尝欲别设一器耳。切肉以下诸品之中。所谓切肉。恐属于脯也。正果。恐是果之类也。恐皆不须别设也。温公书仪。共不过十五品云。而家礼则多至二十馀品。来示所谓家礼又简于书仪者。恐欠勘订也。但家礼有蔬菜脯醢各三品之文。蔬菜三品则易解。而至于
祭贵蠲洁。杂陈非礼云者。来示不可易矣。家礼。只言脯醢。要诀。虽有佐饭之文。即以脯为注。是一物也。所谓醢。即鱼肉之浸盐者。国俗既用此。又用食醢。则非家礼之意矣。若用其一。则当去食醢无疑矣。祭用脯醢者。是古人必用之馔矣。盐楪醋楪之专设。恐是古礼如是。各于鱼肉。设盐于其器者。似亵。恐是国俗。而先正未及改正也。老先生尝言如我食性。嗜醋特甚。尝欲别设一器耳。切肉以下诸品之中。所谓切肉。恐属于脯也。正果。恐是果之类也。恐皆不须别设也。温公书仪。共不过十五品云。而家礼则多至二十馀品。来示所谓家礼又简于书仪者。恐欠勘订也。但家礼有蔬菜脯醢各三品之文。蔬菜三品则易解。而至于
宋子大全卷七十一 第 387L 页
脯醢。则未知脯三品醢亦三品耶。抑脯醢合为三品耶。若如前说。则脯以乾脩乾鱼及腊等为三品。醢以鱼醢食醢肉臡等为三品矣。而若如后说。则未知脯用二品而醢用一品耶。此便难处也。鄙家则贫甚。随得用之。本无定式矣。虽有所得多品者。以鄙家考妣各设。难得如许大卓故也。大抵一位品数。不减于家礼也。
与李择之(癸卯六月二十七日)
久矣。相闻之阻也。病也形迹也。想宜见谅也。即日。侍馀诸况如何。表阴旧本。依订以送。亦略有改处。未知视旧如何耳。某人别纸。曾以见示耶。此将何以报答耶。幸详细密示也。厄哉厄哉。只此。
答李择之
苧翰书笔。良谢良谢。文赝。骇甚骇甚。然何幸其事猥同于寒泉也。其时有人伪印图。榜列晦翁及刘平甫名衔。劝缘题疏。有一后生。亲见印本。此汉平生妄慕晦翁。而一毫不能学。故天诱文家。俾为此事。以为当日之优孟耶。可发一大笑也。
答李择之(甲辰十一月一日)
自被洪学士论。而洪亦被论。踪迹益不安。朝贵一点
与李择之(癸卯六月二十七日)
久矣。相闻之阻也。病也形迹也。想宜见谅也。即日。侍馀诸况如何。表阴旧本。依订以送。亦略有改处。未知视旧如何耳。某人别纸。曾以见示耶。此将何以报答耶。幸详细密示也。厄哉厄哉。只此。
答李择之
苧翰书笔。良谢良谢。文赝。骇甚骇甚。然何幸其事猥同于寒泉也。其时有人伪印图。榜列晦翁及刘平甫名衔。劝缘题疏。有一后生。亲见印本。此汉平生妄慕晦翁。而一毫不能学。故天诱文家。俾为此事。以为当日之优孟耶。可发一大笑也。
答李择之(甲辰十一月一日)
自被洪学士论。而洪亦被论。踪迹益不安。朝贵一点
宋子大全卷七十一 第 388H 页
墨。上准刘元城例。而一切不敢与。今春。心罔神丧。一番妄言。以重罪戾之后。则尤甚其扃鐍矣。中间迫于双头之问。略破其戒。而旋即悔之。至于公择及南宫。则虽或有可报者。而亦不至不可不报。故因循至今。然第也荐也而喜也忧也。则自有油然不能已者矣。昨者。南宫又有书问。则又念当初设限太狭。太狭则不得不少宽。故略有所言。而时当某侄出堩之际。故全无伦序。而并今有报于左右者。未知南宫已如人意否。某侄已矣。其入地。在廿六。力疾往诀。归途疾加。方此拥衾索汗矣。来使忽以一桶缄封者投传。既读来札。继又焚油。跽阅先状。以至鸡戒而已。随事感伤。自是老人之常。况今悲泪。何以胜抆。平生謦欬。恍然再承。未知比事属辞之际。何堪蓼莪之怀耶。所托易名之状。虽极知不堪。而回顾今世。则其于先大监盛德。略涉其流者。恐无如此汉矣。宜公择之以是命之。而此亦自知不能终辞也。敢不唯命。此数年来。陡觉精力衰谢。死是常理。而惜乎无闻之为可怜也。最是朱子大全语类及经传通解。讹舛甚多。吾东文献如退,栗书。亦多可雠者。而世冗常多。常患不专。故已以家事。尽传诸豚儿。自作粥饭僧。已有日矣。昨日归自
宋子大全卷七十一 第 388L 页
锦圹。日理书册。明日欲入报恩俗离山中。为岁前计。岁时如或寒甚。则亦不必出来矣。其前兼有石室年谱。白江大碑之役。然大常之议正急。则亦不无先后之序矣。桶内所入。一一检领耳。别纸亦谨悉。彼时礼官。是一切生面。有何一句剩语。只问告庆后。当有科举否。自谓此问。只寻常人事上话也。昨于锦圹。闻此问亦为人疑怒云。此心昏塞。求其说而终不得也。不临筵云云。是某兄说。岂其对礼官时激于忠恳而不觉发之于口耶。未可知也。子辉久益恸。渠当修史时。以书密请。辛丑夏独对说话。不可无传。幸详录密示也。此答谓无人致意于此。而君独如是。然辛丑则虽曰独对。亦不至全无一人。故不敢深言。至于己亥 圣考时。则其说话终有不可泯灭者。今因辛丑事。比类而追记之。亦史家一例也。如以此为不悖于义。则当悉记两件事追送云。此书才至其大府营下。而遽闻其讣矣。今来示所谓觅来云者。恐本家不忍开视其书。错认而致误高听也。然既言于子辉者。何可秘于今日耶。当于谥状时并呈也。双头才复得书矣。古今天下。宁有却步而有悔者耶。彼务为悖伦之论者。又何足深较也。千万晓灯被催。只此。
宋子大全卷七十一 第 389H 页
与李择之(乙巳三月)
书札之断。不欲无事破戒。故今亦不敢作也。状文。草出已久。而被春兄取勘久不还。今始取纳。如以送到。大常为急。则须先净写以送。而可行删修处。一一标示。则谨当更竭其驽。以为定本耳。年月以辛丑书者。以此踪迹。不可以今日作 乙览文字故也。窃闻曾有人于 筵中。白金持宪事。而竟夺于群议。反勘以不轨之目。然鄙生平日。获闻于先大监者熟矣。故不敢孤负直书所闻。未知如何。如畏群议。删去此数款。则非吾之所敢知也。窃怪吾友必知先志。而默无一言于吾 君也。岂或有有待而然耶。回教是望。家状。姑留以待日后勘订耳。来匣亦留。拟为往来山房之用矣。家状所无而妄添者。幸加详订也。亦以此请于春兄而不见许。可叹。草兄则坐忙。未及示请耳。
与李择之(丙午二月)
己亥五月初六日。领相于閤门外。坐一小庐。使人招余。余即往。领相悉退下人。出一小纸曰。此延阳府院君之所示也。盖谓 王大妃于 大行大王。当为齐衰三年之说也。其言盖取仪礼长子三年条疏。以为长子死。次嫡承重。亦谓之长子。盖谓长子。指今日
书札之断。不欲无事破戒。故今亦不敢作也。状文。草出已久。而被春兄取勘久不还。今始取纳。如以送到。大常为急。则须先净写以送。而可行删修处。一一标示。则谨当更竭其驽。以为定本耳。年月以辛丑书者。以此踪迹。不可以今日作 乙览文字故也。窃闻曾有人于 筵中。白金持宪事。而竟夺于群议。反勘以不轨之目。然鄙生平日。获闻于先大监者熟矣。故不敢孤负直书所闻。未知如何。如畏群议。删去此数款。则非吾之所敢知也。窃怪吾友必知先志。而默无一言于吾 君也。岂或有有待而然耶。回教是望。家状。姑留以待日后勘订耳。来匣亦留。拟为往来山房之用矣。家状所无而妄添者。幸加详订也。亦以此请于春兄而不见许。可叹。草兄则坐忙。未及示请耳。
与李择之(丙午二月)
己亥五月初六日。领相于閤门外。坐一小庐。使人招余。余即往。领相悉退下人。出一小纸曰。此延阳府院君之所示也。盖谓 王大妃于 大行大王。当为齐衰三年之说也。其言盖取仪礼长子三年条疏。以为长子死。次嫡承重。亦谓之长子。盖谓长子。指今日
宋子大全卷七十一 第 389L 页
昭显世子。次嫡。指 大行大王也。余谓领相曰。疏说。果有是说矣。然其下庶子不得为三年条疏。又有四种之说。与此不同。盖均是疏说。则不可取一而舍一矣。领相曰。所谓四种者。何谓也。余曰。所谓四种者。一是正而不体。谓嫡孙承重也。二是体而不正。谓庶子为后也。三是正体不得传重。嫡子废疾。是也。四是传重而非正体。庶孙为后。是也。领相摇首止之曰。使 昭显无后。则正而不体等说。可以明言矣。余今日何敢为此说乎。因又曰。外议既如此。礼疏之说。不敢以破其说。今当奈何。此非小事也。余曰。如不敢据礼疏为言。则有一焉。大明律及国制。无论长子庶子。皆为不杖期。据此为断。则不为无据矣。领相曰。此等说于何书。即为考出乎。余曰。大明律,国制。仓卒不可得。则丧礼备要。今可得乎。领相曰。无难矣。即令下人觅来。余指示其所引大明律,国制不杖期条曰。此是也。领相喜甚曰。今得此證。似无忧矣。因又曰。帝王家。事虽甚微。因为大祸者多矣。今 昭显之子存焉。则正而不体等说。恐为后日无限不好之根本也。盖当初延阳。以骊江之论。通于领相矣。延阳又以余论。报于骊江。则骊江又引内宗皆斩衰之说为證。余又曰。内宗
宋子大全卷七十一 第 390H 页
为大王斩衰者。君臣之义至严。不敢以私戚戚君。故本服缌麻之外亲妇女。皆当服斩矣。今日之议则不然。 大行大王于 大王大妃。有君臣之义。不敢称子而乃称臣矣。 大王大妃。今乃反为臣。服君之服乎。骊江闻此言。又变前说。以为帝王家事体。与私家不同。 大王大妃。当为 孝宗大王服斩衰。如是云云。至于献议。亦用此说矣。
答李择之(丁未十月十七日)
二炳来传惠札。所恨知在去夏之落便宜矣。此亦如是而或甚焉尔。仍审侍奉安胜。慰喜何极。此当时馀症。遇寒顿进。最是喉声几于哑。只恨此病不早。生出许多言语也。秋间。得春兄所示别纸。不觉欹枕孤笑。搏虎虽是好事。今日更下车。则为士者得无笑之乎。继自今幸休其相忧之深也。惟是大雪。人皆饿。独卧空山。殊少袁公之清致。而恐成左树之羁魂也。所托文字。何敢暂忘也。第俟贱疾之少减耳。所询尹哀家变礼。鄙见与春兄无异。但礼经所载以衰抱持之文。朱子亦言其可行。今日既不能行此。则前所云者。恐未免手分现化之归也。悚仄悚仄。尹哀处吊书。烦为传致。开见亦无妨。只此。
答李择之(丁未十月十七日)
二炳来传惠札。所恨知在去夏之落便宜矣。此亦如是而或甚焉尔。仍审侍奉安胜。慰喜何极。此当时馀症。遇寒顿进。最是喉声几于哑。只恨此病不早。生出许多言语也。秋间。得春兄所示别纸。不觉欹枕孤笑。搏虎虽是好事。今日更下车。则为士者得无笑之乎。继自今幸休其相忧之深也。惟是大雪。人皆饿。独卧空山。殊少袁公之清致。而恐成左树之羁魂也。所托文字。何敢暂忘也。第俟贱疾之少减耳。所询尹哀家变礼。鄙见与春兄无异。但礼经所载以衰抱持之文。朱子亦言其可行。今日既不能行此。则前所云者。恐未免手分现化之归也。悚仄悚仄。尹哀处吊书。烦为传致。开见亦无妨。只此。
宋子大全卷七十一 第 390L 页
别纸
泉漳人。自是汉官威仪。虽大统已绝。不害为犹称天复之为可尚也。朱子于纲目特著此。今日不须助割正助闰之论也。 圣考时则正是越豢吴手段。与今日自别。坡公曰其父杀人报仇。其子行劫。此可为戒者耳。
答李择之(丁未十二月四日)
书到自沙。忻慰无已。所问痘儿。四与五孙及曾孙。俱已脱场。私幸私幸。方与长次孙。来止西山绝顶。有似啖荠翁计活。而只精神筋力。渐不如昔时。何敢窥他精诣之万一耶。徒学他辛苦。有何益哉。见蒙说及某人去就。渠自如此。干他人何事。今世少见得不如此者。何足偏责渠之如此耶。虽然。此问此答。恐皆未为得也。岁行将穷。惟侍外仕况增珍。只此。
别纸
谥号改议。他不须说。而朱夫子初以文忠。后乃去忠为文。朱夫子又有驳正张纲之谥。识者伟之之语矣。然金良璥时政院后弊之说。亦不为无见。己丑许疏之谀。戊戌麟忠之承。每思之。未尝不以为不韪也。然则改不改。惟观公私得失之如何耳。文字。惟看所解
泉漳人。自是汉官威仪。虽大统已绝。不害为犹称天复之为可尚也。朱子于纲目特著此。今日不须助割正助闰之论也。 圣考时则正是越豢吴手段。与今日自别。坡公曰其父杀人报仇。其子行劫。此可为戒者耳。
答李择之(丁未十二月四日)
书到自沙。忻慰无已。所问痘儿。四与五孙及曾孙。俱已脱场。私幸私幸。方与长次孙。来止西山绝顶。有似啖荠翁计活。而只精神筋力。渐不如昔时。何敢窥他精诣之万一耶。徒学他辛苦。有何益哉。见蒙说及某人去就。渠自如此。干他人何事。今世少见得不如此者。何足偏责渠之如此耶。虽然。此问此答。恐皆未为得也。岁行将穷。惟侍外仕况增珍。只此。
别纸
谥号改议。他不须说。而朱夫子初以文忠。后乃去忠为文。朱夫子又有驳正张纲之谥。识者伟之之语矣。然金良璥时政院后弊之说。亦不为无见。己丑许疏之谀。戊戌麟忠之承。每思之。未尝不以为不韪也。然则改不改。惟观公私得失之如何耳。文字。惟看所解
宋子大全卷七十一 第 391H 页
之如何。经天纬地。惟圣者当之。道德博闻。亦不可容易用之。至如锡民爵位不耻下问等云者。则亦岂无反以为歉者也。又以宋朝大贤言之。周程邵。皆无文字。至于张子。则其门人私议时。极其盛美。而只曰明诚中而已。则不必以文字为极美之称也明矣。今所拟九议十八解。皆是美称。况其首拟。是诸葛孔明所自许者。则此岂不尤盛也。惟解中能字之误。则似不可不改。然虽改其误。而尚不如危身奉上之为当。则全改其解。无乃为得耶。愚意之妄。则以玉堂副拟为首。而改简字之解曰执德不懈。则似当矣。然泛然观之。则终不如首拟之为美也。如何如何。楸相末节。甚不满人意。一时至以阿顺上意为谤。然何可以一事举平生而弃之。况此相。是坡门高弟。实与秋浦为游。杨而秋既得文。则此独未得。似可冤矣。然年岁已多。改之无乃为难耶。如必欲改之。则有一焉。昔年坡翁时。江都偾事者(今生存)在玉堂。排众议。力主文简。其时楸相甚不平。逢人辄曰。渠安敢如是。然只如是而已。终不为一言。则其为师门致诚之义。终有愧于春兄矣。左右终欲为楸相一言。则须先言楸相之所当言。斯可矣。愚拙多衅。义当守口以死。而于公不忍有隐。
宋子大全卷七十一 第 391L 页
竭其聋瞽。幸一览而即灭之。○忠宪之嫌于百龄。诚然。然前后诸贤。不以晏殊嫌濂溪之元。则今何必云云也。
答李择之(戊申四月一日)
集木之惧。非所贺也。断置之事。非可忧也。只恋头承札。甚可喜耳。尊渭阳事。何其渐至不幸耶。大抵处谤之道。宜逊而不宜瞠也。第未知终出于何。极虑极虑。时事不佑。旱乾至此。赈事无面。公私之忧。曷有其极。颠覆之象。昭如目见。实欲无生耳。
与李择之(戊申五月十日)
前书登照未。尊渭阳已出黄沙否。收杀如何。事之不幸。乃如是耶。前留纸地。今玆染还。暑月酱臡之瓿。方好覆济也。前惠清香。适小斋新成。静对册子时。手烧一二枚。真所谓挹馀馥也。但疾势渐痼。其真如屏山消息何。屏山疾革。有诗云小几清香慰愁绝。极知了了万缘轻。侍者恶而请改之。先生笑曰。此何足讳。今日微吟此句。真有味也。只此。
与李择之
越绝如鳞羽。恋郁恋郁。此病虽甚。而閒适如在野时。可幸。上秩既不许改正。则赠典独没之。似无说。幸于
答李择之(戊申四月一日)
集木之惧。非所贺也。断置之事。非可忧也。只恋头承札。甚可喜耳。尊渭阳事。何其渐至不幸耶。大抵处谤之道。宜逊而不宜瞠也。第未知终出于何。极虑极虑。时事不佑。旱乾至此。赈事无面。公私之忧。曷有其极。颠覆之象。昭如目见。实欲无生耳。
与李择之(戊申五月十日)
前书登照未。尊渭阳已出黄沙否。收杀如何。事之不幸。乃如是耶。前留纸地。今玆染还。暑月酱臡之瓿。方好覆济也。前惠清香。适小斋新成。静对册子时。手烧一二枚。真所谓挹馀馥也。但疾势渐痼。其真如屏山消息何。屏山疾革。有诗云小几清香慰愁绝。极知了了万缘轻。侍者恶而请改之。先生笑曰。此何足讳。今日微吟此句。真有味也。只此。
与李择之
越绝如鳞羽。恋郁恋郁。此病虽甚。而閒适如在野时。可幸。上秩既不许改正。则赠典独没之。似无说。幸于
宋子大全卷七十一 第 392H 页
开政日图之。但先人始以褒典赠执义。不肖历善宪。皆无请。至崇政始欲以焚黄乞归而请之矣。今日之请。虽有晦翁事。而有违于伊川。未知如何。并商处之。
与李择之(戊申十二月十日)
日者猥陈许多。 玉音方经营之际。某兄遽进曰。 先王同心同德之人若去。则人心国势。更不可收拾云云。未知今日所蒙异数。只不欲如某兄所忧耶。抑真欲信任耶。此不能明知。故尚此迟迟。若如前段之说而已。则终于昨者之决退。而于听闻实不好。虽欲讳其迹而不可得也。若然则无宁自此仍为下去之为愈也。未知如何。
与李择之(己酉二月十一日)
去冬宫村日。问广令云。若令某兄而在。则今日当如何教之。广令云。今日之行。犹且以为晚矣。此言。诚是诚是。自宫还归之后。则势不得默默。时以平日所闻于讲论者。发于前席。虽一切见施。犹龃龉无实。况其不然。而又时有径庭者耶。然此则无害。而欲为节用爱民之政。先为下手于御供。则 圣上不以为不可。惟都中倖民怨谤朋兴。要以造言生事为事。士夫之倡而和之者亦甚多。一身利害。固是小事。而忧及
与李择之(戊申十二月十日)
日者猥陈许多。 玉音方经营之际。某兄遽进曰。 先王同心同德之人若去。则人心国势。更不可收拾云云。未知今日所蒙异数。只不欲如某兄所忧耶。抑真欲信任耶。此不能明知。故尚此迟迟。若如前段之说而已。则终于昨者之决退。而于听闻实不好。虽欲讳其迹而不可得也。若然则无宁自此仍为下去之为愈也。未知如何。
与李择之(己酉二月十一日)
去冬宫村日。问广令云。若令某兄而在。则今日当如何教之。广令云。今日之行。犹且以为晚矣。此言。诚是诚是。自宫还归之后。则势不得默默。时以平日所闻于讲论者。发于前席。虽一切见施。犹龃龉无实。况其不然。而又时有径庭者耶。然此则无害。而欲为节用爱民之政。先为下手于御供。则 圣上不以为不可。惟都中倖民怨谤朋兴。要以造言生事为事。士夫之倡而和之者亦甚多。一身利害。固是小事。而忧及
宋子大全卷七十一 第 392L 页
宗社。顾不是大事耶。鄙见如此。故决意退去。而春兄之意则与之相左。未知如何。无与商量。不胜闷郁。谨此仰禀耳。
答李择之(己酉二月十五日)
忧则违之。见几而作。此古训也。今日事。无益于公。有害于私。不去何俟。徐事虽不如无。亦岂大段事耶。然亦可以观世道矣。台启之过。诚然诚然。略辨其不然。正符鄙意。谨当如示。只此。
与李择之(己酉八月十日)
闻将北去。君亲远矣。岂堪眷跼之怀。远行无所赆。只诵尽把精神对北风之句尔。前惠书。久未报。只以知我罪我。勘破如何。抑有所献。阴阳判背之际。小蹉则大坠。江流石不转。愚甚为时人惧也。尹以性兄弟。以其忠孝家。也甚相慕。顷得其书。则正如来疑。有所奉答矣。今玆呈纳。览后还之如何。大碑文字。泚笔已久。而辄不满意。旋即抹去。然匪久当净写以送。第恐未及于行前也。馀不能一一。
答李择之(己酉八月二十一日)
曾有书未彻。问书复至。忻荷忻荷。禁直语刺刺。此韩公嘲时辈而勉远行者也。想其人犹不免刺刺态。故
答李择之(己酉二月十五日)
忧则违之。见几而作。此古训也。今日事。无益于公。有害于私。不去何俟。徐事虽不如无。亦岂大段事耶。然亦可以观世道矣。台启之过。诚然诚然。略辨其不然。正符鄙意。谨当如示。只此。
与李择之(己酉八月十日)
闻将北去。君亲远矣。岂堪眷跼之怀。远行无所赆。只诵尽把精神对北风之句尔。前惠书。久未报。只以知我罪我。勘破如何。抑有所献。阴阳判背之际。小蹉则大坠。江流石不转。愚甚为时人惧也。尹以性兄弟。以其忠孝家。也甚相慕。顷得其书。则正如来疑。有所奉答矣。今玆呈纳。览后还之如何。大碑文字。泚笔已久。而辄不满意。旋即抹去。然匪久当净写以送。第恐未及于行前也。馀不能一一。
答李择之(己酉八月二十一日)
曾有书未彻。问书复至。忻荷忻荷。禁直语刺刺。此韩公嘲时辈而勉远行者也。想其人犹不免刺刺态。故
宋子大全卷七十一 第 393H 页
勉以是语。今愚则不敢为择之道之也。 太庙事。诚如来谕。尝谓择之料事多中。今日事。大异宫村语。乃知神圣人处置。非人之所测度也。先铭不敢忘。前书已及之矣。只此。
答李择之(己酉九月五日)
税后安否。前书久未报。的便难也。金某事。不记己亥如何也。或无乃书在史官耶。幸示及也。鄙意所伤恨者。宁边通判之说。实发于老先生座下云。盖愤世夷险之择也。而此遂成大案之證。则此岂非大冤耶。然此等说话。岂出于此口之时耶。幸一见而灭之。
与李择之(庚戌二月十日)
我在深山。君处绝塞。然驿路连蹄。故再见来书。而苔径无人。宜乎答蹄之难凭也。信后眠食如何。惟以无恙为企也。此去冬。宗侄客死于无人之境。不免亲往敛袭。因患泄利。危死者数矣。今幸少安。而非复曩时筋力矣。奈何奈何。以此意思阑珊。尊先铭。尚未易纸。计于日暖气苏后。始可修删寄去矣。别纸谨悉。尹侍中祠。啜以吴文襄。而因请宣额。此于事宜。无可疑者。金节斋。无论他事。使其不死。则六尺终必无恙。岂不是忠义伟然之人欤。皇甫公同受 顾命。复与同死。
答李择之(己酉九月五日)
税后安否。前书久未报。的便难也。金某事。不记己亥如何也。或无乃书在史官耶。幸示及也。鄙意所伤恨者。宁边通判之说。实发于老先生座下云。盖愤世夷险之择也。而此遂成大案之證。则此岂非大冤耶。然此等说话。岂出于此口之时耶。幸一见而灭之。
与李择之(庚戌二月十日)
我在深山。君处绝塞。然驿路连蹄。故再见来书。而苔径无人。宜乎答蹄之难凭也。信后眠食如何。惟以无恙为企也。此去冬。宗侄客死于无人之境。不免亲往敛袭。因患泄利。危死者数矣。今幸少安。而非复曩时筋力矣。奈何奈何。以此意思阑珊。尊先铭。尚未易纸。计于日暖气苏后。始可修删寄去矣。别纸谨悉。尹侍中祠。啜以吴文襄。而因请宣额。此于事宜。无可疑者。金节斋。无论他事。使其不死。则六尺终必无恙。岂不是忠义伟然之人欤。皇甫公同受 顾命。复与同死。
宋子大全卷七十一 第 393L 页
今日并享。可谓宜矣。其位次则同是平章。而功亦相埒。恐当以年岁先后为定也。如何如何。宋泉谷之不祀。诚是欠典。然今亦未晚矣。金将军节义。有功于东方。岂特节斋之比哉。况边地所尚。尤当在此也。然既为专祀。则何必移安耶。若与小功细节之人为伍。则不若合祀于节斋之下。节斋以功。将军以节。相媲而并辉之为愈也。未知其祠在何许。而专与并亦如何。千万适冗略此。○北路文献无徵。泽堂之记。略备彼中细大。幸须别加搜集。为一册以示如何。
答李择之(壬子九月七日)
行旌渐远。谓不复相闻。忽此书来。如陨自天也。此所苦向歇。而阻食之症日甚。至今凡七八日而不进一粒。盖胃先受伤。本根无可恃者。其危不可言矣。退溪言行录搜上。第编目未善。盖既谓之语录。则当主于记其说话。而今所记。行实过半。则非记言之体矣。且第一卷。既以嘉言为大题目。而列书所论理气等以下。则亦当于第二卷。以粹行为大题目。而列书心法法言等以下矣。今皆不然。且于目录。去嘉言而存粹行。则尤杂乱不齐整。故尝欲釐正。别以退溪言行为书名而未果焉。幸于誊录时。使之添删梳洗。如何如
答李择之(壬子九月七日)
行旌渐远。谓不复相闻。忽此书来。如陨自天也。此所苦向歇。而阻食之症日甚。至今凡七八日而不进一粒。盖胃先受伤。本根无可恃者。其危不可言矣。退溪言行录搜上。第编目未善。盖既谓之语录。则当主于记其说话。而今所记。行实过半。则非记言之体矣。且第一卷。既以嘉言为大题目。而列书所论理气等以下。则亦当于第二卷。以粹行为大题目。而列书心法法言等以下矣。今皆不然。且于目录。去嘉言而存粹行。则尤杂乱不齐整。故尝欲釐正。别以退溪言行为书名而未果焉。幸于誊录时。使之添删梳洗。如何如
宋子大全卷七十一 第 394H 页
何。松江日录。穷搜不得。岂其后孙郑澍尝来取归耶。当探问之矣。郑副学之宜配食一蠹。何待愚言之僭及耶。其时守正立义。当为第一。而其困㞃不悔。又一似刘元城。今玆崇奉。恐百世无异议也。如何如何。
答李择之(癸丑寒食日)
同春亡后。如西伯亦有慰书。而宜有者反不然。则不能不致讶也。数日前。宋炳远始传岁前惠书。甚愧前讶之轻且妄。而亦意愚之见讶。无异愚之昔者也。同春之疾。固意其难医。而尚冀其数年持支矣。今则万事已矣。追念平生。每有枕边之泪而已。今则即远有日。尤觉悼怆之新耳。先表。炳远谓渴求不得。必于丧故仓皇之际。被散逸而然也。当时此兄。以草本见示。可议者甚多。大槩全失表体。妄以己意指告矣。未知其奉送者。是或改定者也。或非也。如有誊本。须更投示也。为行节祀。兼欲临诀燕圹。自山出来才数日馀矣。仍又欲自燕入山。为夏秋计耳。
答李择之(癸丑五月三日)
顷复良荷。浦事非惟力之不赡。亦有一吉之虑而止。亦欲转入深处故耳。 先陵事。日夕忧陨。又日闻今事皆咎贱臣谏用水原之致。今事果由于此。则虽万
答李择之(癸丑寒食日)
同春亡后。如西伯亦有慰书。而宜有者反不然。则不能不致讶也。数日前。宋炳远始传岁前惠书。甚愧前讶之轻且妄。而亦意愚之见讶。无异愚之昔者也。同春之疾。固意其难医。而尚冀其数年持支矣。今则万事已矣。追念平生。每有枕边之泪而已。今则即远有日。尤觉悼怆之新耳。先表。炳远谓渴求不得。必于丧故仓皇之际。被散逸而然也。当时此兄。以草本见示。可议者甚多。大槩全失表体。妄以己意指告矣。未知其奉送者。是或改定者也。或非也。如有誊本。须更投示也。为行节祀。兼欲临诀燕圹。自山出来才数日馀矣。仍又欲自燕入山。为夏秋计耳。
答李择之(癸丑五月三日)
顷复良荷。浦事非惟力之不赡。亦有一吉之虑而止。亦欲转入深处故耳。 先陵事。日夕忧陨。又日闻今事皆咎贱臣谏用水原之致。今事果由于此。则虽万
宋子大全卷七十一 第 394L 页
被刑诛。而实所甘心也。先表。一一勘订。因春兄诸抱呈去。其所从违。后便示及也。自馀远书。不敢多谈。
答李择之(癸丑八月一日)
自闻国有 缅礼。行谋已定。然既入之后。事有不可知者。则 先王陵寝之地。虑或终不可见。故路由黄骊。昨已奉审。见来萧寺。以待疏 批之下矣。路中得见前月十五日惠书。备悉示谕。欣幸欣幸。此所有胃症。今夏忒甚。今玆行役之馀。旅食又不如在家之时。陡觉病日进。此闷不可言耳。三件别纸。披复再三矣。前日鄙书。依示还纳。即今妄计。只有蒙递。则入城泚笔。不然则因留此地。以待 廞卫临堩之日。自尽馀恸于路左而归。此外更无他念也。自馀倩草不宣。
别纸
乙巳武定数段见示。尤得其详矣。其中闵赞成曾见其立异于凶党。至于谪死。意其当初仓卒不能住脚。以致见斥于休庵也。今见此录。则不但当初一事而已。然亦或如大论时郑领相大人诸公之为。则亦或有可恕者。而其末年所树立。足以相赎也耶。栗谷先生尝言观人之道。唯观其末终之如何。此所当法也。愚每叹让宁大君其所行极高。诚无愧于泰伯。而何
答李择之(癸丑八月一日)
自闻国有 缅礼。行谋已定。然既入之后。事有不可知者。则 先王陵寝之地。虑或终不可见。故路由黄骊。昨已奉审。见来萧寺。以待疏 批之下矣。路中得见前月十五日惠书。备悉示谕。欣幸欣幸。此所有胃症。今夏忒甚。今玆行役之馀。旅食又不如在家之时。陡觉病日进。此闷不可言耳。三件别纸。披复再三矣。前日鄙书。依示还纳。即今妄计。只有蒙递。则入城泚笔。不然则因留此地。以待 廞卫临堩之日。自尽馀恸于路左而归。此外更无他念也。自馀倩草不宣。
别纸
乙巳武定数段见示。尤得其详矣。其中闵赞成曾见其立异于凶党。至于谪死。意其当初仓卒不能住脚。以致见斥于休庵也。今见此录。则不但当初一事而已。然亦或如大论时郑领相大人诸公之为。则亦或有可恕者。而其末年所树立。足以相赎也耶。栗谷先生尝言观人之道。唯观其末终之如何。此所当法也。愚每叹让宁大君其所行极高。诚无愧于泰伯。而何
宋子大全卷七十一 第 395H 页
故末年乃为鲁陵之请耶。此则又不免为杞梓之朽。可惜也尔。○老先生简牍。并蒙录示。幸幸。此于家藏中。虽有显出者。而其全完则未有如此纸者也。仍记昔年侍慎老。修整问解也。一种论议。攻愚伏颇峻。其说景任处。必改以郑字。愚以为未安而不见听矣。今于此纸。亦见以景任见称。可见老先生亲之之意矣。因又记尹友无恙时。请称其舅沧浪公以先生。愚与春兄持之甚力。尹友亦争之不已。末后乃曰。于愚伏亦称之以此。而今乃靳之于沧浪。何耶。春兄颇以为不安而曰。以此不大段事。葛藤渐生。不若勉从之为愈也。其事遂至于归宿矣。盖下此二字于愚伏谥状者。非吾之臆断。盖有所受者。而非之者。不但尹友一人而已。虽甚悚仄。而亦不以为悔矣。未知如何。后便示之。萧寺适甚从容。故因来示辗转说及。并谅之。
答李择之(癸丑八月五日)
才作答蹄。玆又一札。自何来传。内间忧虞。太半底定矣。欣幸何极。此疾病方作。不汗则痛。既汗则虚。诚难财酌耳。驸马之云。此非难处之事。依古礼一吊则可矣。而仍受无实之爵号。不亦虚乎。此事。大抵失于原初矣。预赐其封。径先出入于禁密之地。其亵甚矣。虽
答李择之(癸丑八月五日)
才作答蹄。玆又一札。自何来传。内间忧虞。太半底定矣。欣幸何极。此疾病方作。不汗则痛。既汗则虚。诚难财酌耳。驸马之云。此非难处之事。依古礼一吊则可矣。而仍受无实之爵号。不亦虚乎。此事。大抵失于原初矣。预赐其封。径先出入于禁密之地。其亵甚矣。虽
宋子大全卷七十一 第 395L 页
士庶。不可如是。况帝王家乎。温公制昏礼。女至婿家。即见舅姑。朱子非之。盖未成妇。则不得为舅姑也。况以臣子未成婿。而可径受封爵。出入无防耶。此正朱子所谓大本不正。事事皆病者也。然非外人所敢知者耳。○宋哲宗娶孟后时。诏云团练使孟元孙女。盖天子不娶小国。而后父在。只是小使臣。故不称其父而称其祖。非不欲封在以大号而以其女未成后故也。夫妇之际。其谨严如此。而今日则异矣。
与李择之(癸丑八月)
今日之来。只是召役。则往役之义也。始拟写事既毕。则旋出郊外。以俟 复土之日。而自 宁陵东还也。不意遭此狼狈。若蒙镌改之 命。则当如始计。人之讥议。有不足顾。不然则只得栖身江寺。以为辛苦两月。针毡契活而已。今玆 大内忧虞。诚不可涯涘。而圣躬储宫。既已移御。则忧端少纾。如或有进于此者。则当移京城。如来示之为矣。至于此地不便之说。复亨亦言之矣。然此中只如书生读书山房者然。绝无一毫干扰公私之事。但有远近士子时有来见者。朝夕相守者。惟李季周父子。持心经一册。相与讲论。此正朱子所谓屋下合说底事者。虽有讥讪。于我何关。
与李择之(癸丑八月)
今日之来。只是召役。则往役之义也。始拟写事既毕。则旋出郊外。以俟 复土之日。而自 宁陵东还也。不意遭此狼狈。若蒙镌改之 命。则当如始计。人之讥议。有不足顾。不然则只得栖身江寺。以为辛苦两月。针毡契活而已。今玆 大内忧虞。诚不可涯涘。而圣躬储宫。既已移御。则忧端少纾。如或有进于此者。则当移京城。如来示之为矣。至于此地不便之说。复亨亦言之矣。然此中只如书生读书山房者然。绝无一毫干扰公私之事。但有远近士子时有来见者。朝夕相守者。惟李季周父子。持心经一册。相与讲论。此正朱子所谓屋下合说底事者。虽有讥讪。于我何关。
宋子大全卷七十一 第 396H 页
至于訾毁 新陵之说。非徒不出于我口。亦不萌于心上者也。当初之亟欲奉审者。曾在己亥。贱臣惯闻此地之吉。故极请卜定。而被尹判书力诋。为舍弃之一助矣。今竟归宿于此。其欲亟见者。常情然也。既来见之。则虽以凡眼论之。其邃密雍容气象。悉如朱子所论。故虽不敢腾之颊舌。以窃喜庆。殆于不能寐矣。今此云云。既无闻而传之者。又无上章之事。则自归虚套矣。此则非所虑也。惟是旅食数日。胃症大发。又寺僧买柴。房室无温。此甚难堪。生行死归。大非道理。承 批之后。窃欲一疏陈情。溯流东归。以俟启 陵之日。而复来此则当观数日后症势如何而决定耳。惟承 批未易。此为闷郁耳。凡百须随闻指教。俾不迷方如何。前还退溪言行。依受。此外两件。当俟东归呈纳也。方草慎老志文。此盖城堤辈欲于 陵志燔了后。令里者继之故。如此急急也。然里也难独任。须择之之为之周旋也。
答李择之(癸丑九月十日)
祇伏 陵前。日夕瞻依。然旅怀牢落。归思日切。忽于此际。累牍入眼。仍有数种册子。无非豁眸之资。不觉羁魂之唤醒也。所谕。当一皆承副耳。第闻昨日 榻
答李择之(癸丑九月十日)
祇伏 陵前。日夕瞻依。然旅怀牢落。归思日切。忽于此际。累牍入眼。仍有数种册子。无非豁眸之资。不觉羁魂之唤醒也。所谕。当一皆承副耳。第闻昨日 榻
宋子大全卷七十一 第 396L 页
前说话。有不可不使闻之者。而不以示及。何也。盖于其从子来时。说尽前后事。无乃此时有妄发。触忤其意而使至此耶。在我道理。不可淹留于此。切欲溯流稍东。以俟启期而伏哭于路左。然不可无一言于 圣主矣。无乃冲口而出。以惹一场不靖耶。幸财示可否也。只此。
与李择之(癸丑九月十一日)
昨书悤卒。其蒙登照否。所闻渐可异。最是莫敢矫其非一句。或云表石。或云闵丧。未知谁是。今日治疏。明日封上。因欲稍向上流。以避其锋。而解题未见。可郁。来见者颇言出于其姻家。而从子无关云。尤可骇怖。岂以我为迟徊观望者耶。可笑。凡百须仔细示及也。
与李择之(癸丑十二月五日)
一卧两月。生意殆尽。此岂偶然灾蹇而已。正此时节致有大医之 命。则窃恐诸公为人虑者有未详也。甚悔当初商量于京医耳。某疏。始也传闻张皇。至云将欲以十二罪论列矣。今止于此。似去罗钳而遇汤网矣。或云其阿咸之力。未知然否。然使彼谢肺腑之地。结鸥鹭之盟。吾所以成人之高者大矣。真不虚为一行矣。惠仲。仲秋遇于山寺。决知其不为久长物。前
与李择之(癸丑九月十一日)
昨书悤卒。其蒙登照否。所闻渐可异。最是莫敢矫其非一句。或云表石。或云闵丧。未知谁是。今日治疏。明日封上。因欲稍向上流。以避其锋。而解题未见。可郁。来见者颇言出于其姻家。而从子无关云。尤可骇怖。岂以我为迟徊观望者耶。可笑。凡百须仔细示及也。
与李择之(癸丑十二月五日)
一卧两月。生意殆尽。此岂偶然灾蹇而已。正此时节致有大医之 命。则窃恐诸公为人虑者有未详也。甚悔当初商量于京医耳。某疏。始也传闻张皇。至云将欲以十二罪论列矣。今止于此。似去罗钳而遇汤网矣。或云其阿咸之力。未知然否。然使彼谢肺腑之地。结鸥鹭之盟。吾所以成人之高者大矣。真不虚为一行矣。惠仲。仲秋遇于山寺。决知其不为久长物。前
宋子大全卷七十一 第 397H 页
月才与尹拯说及而忧之。不数日而讣至。恸惜恸惜。○老先生记松江事实一款云。山海谓一长者将杀我云。所谓长者。指牛溪也。所谓杀我云者。指牛溪以为拟汝立于金堤郡守黄海都事之人。不可不论。而拟此两望者。即山海。故山海云然也。吉甫在时。亟以此为失实曰。二望拟时。山海实不在铨。牛溪宁有此言。而山海亦岂如是哉。愚不胜瞿然。而无从考实矣。偶见人家一文字。则一望。果是他人所拟。而一望则实山海之所为也。年岁既久。既忘其文字所从来。而其事实。亦不分明。此一款。幸考可考处以示之如何。
答李择之(甲寅二月四日)
即拜元月十三日惠书。备悉缕缕示谕。足忘沈痾所在也。此虽无痛楚之症。而食饮全废。元非餐霞之人。其能久于世耶。时事纷纷。未有了期。而此汉踪迹。不能不参于其间。每念同春令人起想也。惟是昭阳江上鸥鹭盟寒。则贱心稍安也。湾书答去。须与入褫也。此外只祝趁此暇时。日课文字。以培壅本根。以须时用。力疾不宣。
别纸
乙巳诸书。谨当于今月内如命也。鬼蜮事。似是近故
答李择之(甲寅二月四日)
即拜元月十三日惠书。备悉缕缕示谕。足忘沈痾所在也。此虽无痛楚之症。而食饮全废。元非餐霞之人。其能久于世耶。时事纷纷。未有了期。而此汉踪迹。不能不参于其间。每念同春令人起想也。惟是昭阳江上鸥鹭盟寒。则贱心稍安也。湾书答去。须与入褫也。此外只祝趁此暇时。日课文字。以培壅本根。以须时用。力疾不宣。
别纸
乙巳诸书。谨当于今月内如命也。鬼蜮事。似是近故
宋子大全卷七十一 第 397L 页
李相家人也。其人自搆疏。赴李相葬所。则学士公见而大骂曰。与国舅相比陷人。而可以自解于公议耶。其人即赧然而退云云矣。有一族人。亦与岭李为族。到其家时。郭姓人亦至。李阳若谢绝者然。未知此是其渭阳已败之后耶。鹅孙提起辛卯事。而吾辈不敢说出云者。未晓来意所在。后便幸示之。其疏无由得见。并投之。窃闻东陵公子疏。并诋贱身甚惨云。而亦未得见。亦觅示之。贱疏再上于岁后者。诸意以为 圣上诚心开释。而无一言陈白。则实非道理云云。故敢为略布心肠。则揆公度支。皆谓此当感回天心。未知然否。乡里一侍从。则以为当复激一层。亦未知如何也。恩例之辞。今番亦未得蒙许。则后当请免耶。商示也。
答李择之(甲寅)
别纸备悉。然推本而言。则 圣考误招不必招之人。贱臣谬膺不必膺之命。今之二不必。是一串事。今之可悔。在于前而不在于后也。第江上文字。只是终毕断送。大磨勘事。故所付史官语。只如此而已。虽彼果上十二罪。正不必开吻矣。然今日有二种论议。一则是来谕之说而略有曲折。一则以为自 上既以不
答李择之(甲寅)
别纸备悉。然推本而言。则 圣考误招不必招之人。贱臣谬膺不必膺之命。今之二不必。是一串事。今之可悔。在于前而不在于后也。第江上文字。只是终毕断送。大磨勘事。故所付史官语。只如此而已。虽彼果上十二罪。正不必开吻矣。然今日有二种论议。一则是来谕之说而略有曲折。一则以为自 上既以不
宋子大全卷七十一 第 398H 页
平之发为教。则为臣子者。何敢不为辨白而泯默乎。近者又有一种论议。自辇下来。以为 圣上既开陈说破。无复馀蕴。自下亦当摅尽诚悃。上下洞然。共享和平之福可也。此言最甚新奇。凡玆三说者。未知孰是。而其后二说。则精力如此。虽欲从之。亦末由也已。曾闻鹅孙上章。伸辨其祖若是。只讼比儗非伦。则容或可也。若或从头论辨。与牛溪为敌手。则恐有无限事端。甚可虑也。挑发事机。拱手旁观。在左右则得矣。
与李择之(甲寅三月四日)
慈圣之恸。遐迩同切。此迫于诸人之敦勉。力疾西上。中路病剧。昨才退归。唇舌想必不恕矣。第思择之前书。犹以去年之行。为不必行。况在今日。不能无间。此后去就。又当如何。幸商教之。俾无迷惑如何。揆路书。有后平疏尤不忍闻之语。其疏本。可得见否。旧怒不已。新噬方起。杜门待勘之外。恐无他宜也。
答李择之(甲寅七月二十二日)
今事亦已晚矣。极欲负荆于大閤下石兽前。以谢眼不识人之罪。奈何奈何。自闻有此事。即欲发行。如李世直时。而众议皆言莫如静以俟之。故姑此低徊矣。今以来示及户判所示诸论。划即就道。当于阴竹利
与李择之(甲寅三月四日)
慈圣之恸。遐迩同切。此迫于诸人之敦勉。力疾西上。中路病剧。昨才退归。唇舌想必不恕矣。第思择之前书。犹以去年之行。为不必行。况在今日。不能无间。此后去就。又当如何。幸商教之。俾无迷惑如何。揆路书。有后平疏尤不忍闻之语。其疏本。可得见否。旧怒不已。新噬方起。杜门待勘之外。恐无他宜也。
答李择之(甲寅七月二十二日)
今事亦已晚矣。极欲负荆于大閤下石兽前。以谢眼不识人之罪。奈何奈何。自闻有此事。即欲发行。如李世直时。而众议皆言莫如静以俟之。故姑此低徊矣。今以来示及户判所示诸论。划即就道。当于阴竹利
宋子大全卷七十一 第 398L 页
川间。席藁祇伏矣。然行遣之 命已下。则此行。人必笑之矣。闻将有耽罗行。男儿壮观。当副蓬矢之义矣。阴山大海。必入于送行诗也。此汉此时。将不知落在何地。岂望其逢晤也。来纸依还。前来言行录。写签还纳。其馀当俟卒业也。
答李择之(甲寅八月五日)
示谕备悉。当初心极不安。不敢安坐。终有此行。然实无欲露此情。以冀朝家处分之心耳。第滞留于此。实因疾病。而又非旬望可已者。势将仍伏于此。以待事之结局而已。万一不得已而进步。则弓村诚好。不必借占他舍矣。药亦只告兵书可矣。如槽令所为。则非知我心者也。喉舌之谕。此以事体之常言之矣。近事岂可以常规揣度哉。比者朴进善。可惩也。大抵此地。是从前信宿优游之所而兼是寿藏也。去就迟速。无甚挂碍。只主令不亟来不亟问则庶矣。馀不一一。
答李择之(甲寅八月十日)
方此待罪。而遽以 大行为无所能无所知。自同于无罪之臣。未知如何。已以不敢入之意回达矣。
与李择之(甲寅九月十四日)
忍死发行。马载舟卧。即者来抵江头矣。所欲言者。当
答李择之(甲寅八月五日)
示谕备悉。当初心极不安。不敢安坐。终有此行。然实无欲露此情。以冀朝家处分之心耳。第滞留于此。实因疾病。而又非旬望可已者。势将仍伏于此。以待事之结局而已。万一不得已而进步。则弓村诚好。不必借占他舍矣。药亦只告兵书可矣。如槽令所为。则非知我心者也。喉舌之谕。此以事体之常言之矣。近事岂可以常规揣度哉。比者朴进善。可惩也。大抵此地。是从前信宿优游之所而兼是寿藏也。去就迟速。无甚挂碍。只主令不亟来不亟问则庶矣。馀不一一。
答李择之(甲寅八月十日)
方此待罪。而遽以 大行为无所能无所知。自同于无罪之臣。未知如何。已以不敢入之意回达矣。
与李择之(甲寅九月十四日)
忍死发行。马载舟卧。即者来抵江头矣。所欲言者。当
宋子大全卷七十一 第 399H 页
俟面时耳。所问之人。乃黑水也。方其人有盛名之日。得承先大监之教。则不以众人之言为然。且言其徒与其疏章。似有欲令 圣躬临见然后乃出之意。定是妄人。而尔之遽升四品之职。何欤。且尝攻渠之非毁朱子。今欲令 世子学其学耶。前日书。盖指此也。
答李择之(甲寅十月十七日)
清邑人来传初十日惠书。甚慰悬溯之心。所戒括囊。时义然矣。然事至于此。虽欲不如此。得乎。是犹责跛者曰慎勿妄走耳。尉荐一款。当初以为平心看。则是平心语。不平心看。则是不平心语。自家只可平其心而已。看者之平不平。吾何知焉尔矣。有一后生。问长者一生读朱子书。亦有所学乎。答谓无所学。只学其戏谑矣。今因择之括囊之戒而复为一著。可乎。昔庆元党祸之发也。杨子直戒晦翁以微服过宋事。盖欲晦翁之慎默避祸也。俄而。杨也先被其祸。晦翁与人书曰。子直以微服事见教。渠悬鹑百结而不得免焉。亦可笑也。今美叔躄蛰一室已数年。其括囊也至矣。而先我受祸。此何异于杨子直之悬鹑乎。如见美叔。须以此语之而一笑也。只此。
与李择之(甲寅十月二十四日)
答李择之(甲寅十月十七日)
清邑人来传初十日惠书。甚慰悬溯之心。所戒括囊。时义然矣。然事至于此。虽欲不如此。得乎。是犹责跛者曰慎勿妄走耳。尉荐一款。当初以为平心看。则是平心语。不平心看。则是不平心语。自家只可平其心而已。看者之平不平。吾何知焉尔矣。有一后生。问长者一生读朱子书。亦有所学乎。答谓无所学。只学其戏谑矣。今因择之括囊之戒而复为一著。可乎。昔庆元党祸之发也。杨子直戒晦翁以微服过宋事。盖欲晦翁之慎默避祸也。俄而。杨也先被其祸。晦翁与人书曰。子直以微服事见教。渠悬鹑百结而不得免焉。亦可笑也。今美叔躄蛰一室已数年。其括囊也至矣。而先我受祸。此何异于杨子直之悬鹑乎。如见美叔。须以此语之而一笑也。只此。
与李择之(甲寅十月二十四日)
宋子大全卷七十一 第 399L 页
前覆入览否。伊后绝无所闻。未知继郭者何人。而邯郸亦为善神耶。鹿走山林。命悬庖厨。正为今日准备也。乙癸两录。昨才卒业。今日遇便故附还。第朱先生与人书曰。党锢传何必读。行且亲见之。愚于此录。亦云尔。草兄去留何居。少辈书颇有云云。见时幸与商量也。贱疾久未已。若是则季冬路班。亦难冒赴。然知旧来见者。无不敦勉。未知虽为道僵。而犹且强作者是道理耶。幸财教之也。○夜行人。虽朱夫子。亦且挥斥。更无可言矣。只怪岭南推尊退溪甚至。而至于今日。亦无顾忌。何也。退溪论 仁宗王后于 明庙丧。初以嫂叔误定。后改以母子。而至论服制则曰。岂有不止于期年之理乎。此为今日明證。而岭徒视若唾涕。异哉。如见岭人。试问之。
答李择之(甲寅十二月七日)
即奉褫中书。铭佩无已。此自求此心之所安。来在湖界尽处。以俟严诛。既为席藁之人。则一步何可移。只当于十一十三日。望哭于山谷中耳。论罪迟速。本不关事。只戴吾头以待矣。○富贵易求。名节难保。此八字。今日孰能把精神一读耶。
与李择之(乙卯正月十六日)
答李择之(甲寅十二月七日)
即奉褫中书。铭佩无已。此自求此心之所安。来在湖界尽处。以俟严诛。既为席藁之人。则一步何可移。只当于十一十三日。望哭于山谷中耳。论罪迟速。本不关事。只戴吾头以待矣。○富贵易求。名节难保。此八字。今日孰能把精神一读耶。
与李择之(乙卯正月十六日)
宋子大全卷七十一 第 400H 页
金吾郎今朝至镇。一行。今夕当抵竹山。而再明十八。当宿平丘。此乃金吾郎所排定也。曾以告书册矣。朱子大全,语类,家礼,韵会此四件书。须与光城相议。出送于中路。至佳至佳。
与李择之(乙卯正月二十六日)
再昨登铁岭。领略山海。昨又并鲸波而行。虽子长之游。未必踰此。是亦 君恩也。但狞风射屋。终夜猛吼。殊不宜泄症耳。豹裘奉还。卧草不成字。
答李择之(乙卯二月十日)
缄封石氏书。将付章甫生之归矣。忽得陈凤山所传前月廿六日惠书。知将有越海之行。朝夕刀锯之人。不可复得相见矣。平生所欲言者。将不得倾倒矣。惟平生仗忠义。今日任风波者。聊以奉诵耳。石室耽罗录。曾见之否。须依以为样。以备前人之未备者。如何。别纸。或恐终不得相告。仓卒录呈。自馀只祝利涉鲸波。
答李择之(乙卯三月一日)
前书到来太晚。未知行李已发耶。曾于崔德山世庆行。附呈黄稿矣。未见见领语。无乃浮沈耶。此疾势渐剧。去岁闻昭阳背疽。戏谓一番人闻之。必以为忧煎
与李择之(乙卯正月二十六日)
再昨登铁岭。领略山海。昨又并鲸波而行。虽子长之游。未必踰此。是亦 君恩也。但狞风射屋。终夜猛吼。殊不宜泄症耳。豹裘奉还。卧草不成字。
答李择之(乙卯二月十日)
缄封石氏书。将付章甫生之归矣。忽得陈凤山所传前月廿六日惠书。知将有越海之行。朝夕刀锯之人。不可复得相见矣。平生所欲言者。将不得倾倒矣。惟平生仗忠义。今日任风波者。聊以奉诵耳。石室耽罗录。曾见之否。须依以为样。以备前人之未备者。如何。别纸。或恐终不得相告。仓卒录呈。自馀只祝利涉鲸波。
答李择之(乙卯三月一日)
前书到来太晚。未知行李已发耶。曾于崔德山世庆行。附呈黄稿矣。未见见领语。无乃浮沈耶。此疾势渐剧。去岁闻昭阳背疽。戏谓一番人闻之。必以为忧煎
宋子大全卷七十一 第 400L 页
而然也。不谓今日乃在吾边也。然若渝其本色。则亦为安石之罪人矣。此则实不然也。书册。奉告于伯氏书矣。曾见石室大爷耽罗录。所记弊瘼甚详。而其中搥鳆为最。未知今亦然否。汉挐白鹿事。甚奇。到彼更访其真赝而示之如何。朝报疏劄。依示送留。
别纸
前书别纸。几于纸毛而深藏之矣。狗之他事。姑置不论。其攻朱子久矣。而诸公苦不能舍。心窃怪之。今则可谓 榻前定夺矣。和叔书。有曰只恨九原不可作。其言甚有味矣。栗老尝论学术既误。则无一事是当。于今益验之矣。其所猷为。皆被抑却而恬无引去之意。其贪荣冒耻之态。亦不可掩矣。彼人事。何足言哉。坡儒事。种下种子已久。生于今日。亦晚矣。然出于长城金令之儿。则诚是意外矣。
答李择之(乙卯八月十九日)
怀仁李生。不知谁人。前书尚未见矣。数日前花山褫到后出者。知以晦初北去。此后益复杳然矣。以邪攻邪。羸则复合。自其本色。固非外人之所知。惟自谓正者不入则似可。而风吹草动。自昔所叹。亦没奈何耳。别纸谨悉。然坐在此里之后。惟光城一番见问。而亦
别纸
前书别纸。几于纸毛而深藏之矣。狗之他事。姑置不论。其攻朱子久矣。而诸公苦不能舍。心窃怪之。今则可谓 榻前定夺矣。和叔书。有曰只恨九原不可作。其言甚有味矣。栗老尝论学术既误。则无一事是当。于今益验之矣。其所猷为。皆被抑却而恬无引去之意。其贪荣冒耻之态。亦不可掩矣。彼人事。何足言哉。坡儒事。种下种子已久。生于今日。亦晚矣。然出于长城金令之儿。则诚是意外矣。
答李择之(乙卯八月十九日)
怀仁李生。不知谁人。前书尚未见矣。数日前花山褫到后出者。知以晦初北去。此后益复杳然矣。以邪攻邪。羸则复合。自其本色。固非外人之所知。惟自谓正者不入则似可。而风吹草动。自昔所叹。亦没奈何耳。别纸谨悉。然坐在此里之后。惟光城一番见问。而亦
宋子大全卷七十一 第 401H 页
安否字而已。所虑者。过虑矣。只此。
答李择之(乙卯十月十四日)
仲秋。得一士友书。为说鲸波不能杀。故欲借北瘴。愚笑答以为天下远恶。皆不能杀元城。而今事适与清翁相符。此令所得多矣。亟以一书入京褫。则永台报以行已有日。将追送之云矣。今玆朴傔还。承拜惠札。欣写不可言。在北时。见彼中士人受土祟者。极令人骇颜。未知可以抵敌否。此最可慎者。而不可徒付于命也。此初来绝无外挠。看书甚专。自幸庶收桑榆之功矣。忽自八月。指骨突出。咳数而血唾。今则腹痛甚苦。其为水土之症无疑矣。方服汤剂。而未知奏效否也。惠贶依领。只此。
别纸
叔父佐郎公。为缵男等所仇。为高山马丞。溪谷以诗送之曰。惯别亲知作北行。送君仍代赵飞卿。升沈一任炉锤手。莫学骑曹傲吏名。叔父慈惠清操。极为邮人所服。立石于草原等处。在德源时。欲加访问而录作故事。未及而来此。幸望询于故老有能言者。虽细琐者。亦记示。如何如何。○少时谒文元老先生于溪上。见谓昔年见张维。问以汝之侪流中谁是最贤者。
答李择之(乙卯十月十四日)
仲秋。得一士友书。为说鲸波不能杀。故欲借北瘴。愚笑答以为天下远恶。皆不能杀元城。而今事适与清翁相符。此令所得多矣。亟以一书入京褫。则永台报以行已有日。将追送之云矣。今玆朴傔还。承拜惠札。欣写不可言。在北时。见彼中士人受土祟者。极令人骇颜。未知可以抵敌否。此最可慎者。而不可徒付于命也。此初来绝无外挠。看书甚专。自幸庶收桑榆之功矣。忽自八月。指骨突出。咳数而血唾。今则腹痛甚苦。其为水土之症无疑矣。方服汤剂。而未知奏效否也。惠贶依领。只此。
别纸
叔父佐郎公。为缵男等所仇。为高山马丞。溪谷以诗送之曰。惯别亲知作北行。送君仍代赵飞卿。升沈一任炉锤手。莫学骑曹傲吏名。叔父慈惠清操。极为邮人所服。立石于草原等处。在德源时。欲加访问而录作故事。未及而来此。幸望询于故老有能言者。虽细琐者。亦记示。如何如何。○少时谒文元老先生于溪上。见谓昔年见张维。问以汝之侪流中谁是最贤者。
宋子大全卷七十一 第 401L 页
对以汝叔父曰。年岁虽长于小生。然不相挟。定为金石交。此小生亲友中第一也。其后因从弟善生相从。然后信张维之知人也。(叔父于善生丈。为友婿也。)○从兄时赫。为圭庵后。而郑守梦是其从母夫。废朝时。李完平闻从兄是为圭庵后。因守梦邀见之。因曰。汝叔父兼有将才。早晚欲荐以为元帅矣。不幸无年。可惜可惜。○戊戌冬。余在庄义洞李静叔家。李季周乘夜衰服来见曰。先人尝谓不肖有豪杰之气而无豪杰之才者。李玉汝也。有豪杰之才而无豪杰之气者。某(忘其姓名)也。有豪杰之气而兼有豪杰之才者。宋某也。不肖常恨不得承拜矣。今知公是其从子。故敢冒哀来见。而仍有疑礼之禀云云。一时先辈推许如此。而乃为舌人辈所殒。岂不痛哉。今欲收拾遗事。以为家乘。故有此烦耳。○北人。质实可教。须诱掖勿鄙。如何。
答李择之(丙辰四月一日)
恋中见书。饮水救暍。犹为歇后语也。贱疾傍人不觉。而自觉其渐加。诸症中唾血下泄。最苦耳。惠贶依领。弊裘备悉。以此蒙戎。欲得走及奔马之上品。此何异童男女求不死药也。然彼则不返。而此则还归。反复胜耶。好笑好笑。前纸染还。不宣。
答李择之(丙辰四月一日)
恋中见书。饮水救暍。犹为歇后语也。贱疾傍人不觉。而自觉其渐加。诸症中唾血下泄。最苦耳。惠贶依领。弊裘备悉。以此蒙戎。欲得走及奔马之上品。此何异童男女求不死药也。然彼则不返。而此则还归。反复胜耶。好笑好笑。前纸染还。不宣。
宋子大全卷七十一 第 402H 页
别纸
崔生处书角。当依示矣。此君不料其坚确如是也。闻狗亦动容称叹云尔。○狗初名铿。其改以今名。在庚辰辛巳间矣。周礼。以其字为日傍云气刺日者。而今日国言如是。或毋乃自然符应耶。然有其实迹而人言如此。则此理势之当然矣。如或不然。则言者归于诬矣。此可惧矣。第陈桥之说。已发于 榻前。又国言之藉藉。渠必熟闻而犹不知变。则国言之未已者。无怪也。○尹拯于二月来见。留数日而归。尚不无苟且之言。然有曰使吾翁在于今日。则其绝之也必甚云矣。且谓与其妻兄辈相绝愚于其后有书。以为于狗则绝之何其太缓。而于炭则何其太急也。未知渠以为如何也。(炭其妻家也)○龟峰文字。尚未及撰出。盖曾于牛溪杂录中。多见其不满处。未可以浅见率尔论定。故迟迟耳。○季明,正平。相继奄忽。何恸如之。只曾见正平之胤。却可望子孙有如此者。死何足恨也。景能之胤。于书册亦渐契磁铁。可喜。惟是溪上诸人。穷不能存。可念。○去夏过贵府时。乡官诸人。致意极厚。讫不能忘也。又自衙内款接出常时。主宰则不在矣。心窃异之。追后认之。则乃忠义家自来也。此则不可谓
崔生处书角。当依示矣。此君不料其坚确如是也。闻狗亦动容称叹云尔。○狗初名铿。其改以今名。在庚辰辛巳间矣。周礼。以其字为日傍云气刺日者。而今日国言如是。或毋乃自然符应耶。然有其实迹而人言如此。则此理势之当然矣。如或不然。则言者归于诬矣。此可惧矣。第陈桥之说。已发于 榻前。又国言之藉藉。渠必熟闻而犹不知变。则国言之未已者。无怪也。○尹拯于二月来见。留数日而归。尚不无苟且之言。然有曰使吾翁在于今日。则其绝之也必甚云矣。且谓与其妻兄辈相绝愚于其后有书。以为于狗则绝之何其太缓。而于炭则何其太急也。未知渠以为如何也。(炭其妻家也)○龟峰文字。尚未及撰出。盖曾于牛溪杂录中。多见其不满处。未可以浅见率尔论定。故迟迟耳。○季明,正平。相继奄忽。何恸如之。只曾见正平之胤。却可望子孙有如此者。死何足恨也。景能之胤。于书册亦渐契磁铁。可喜。惟是溪上诸人。穷不能存。可念。○去夏过贵府时。乡官诸人。致意极厚。讫不能忘也。又自衙内款接出常时。主宰则不在矣。心窃异之。追后认之。则乃忠义家自来也。此则不可谓
宋子大全卷七十一 第 402L 页
不系于世类也。○韩信斋文字。迄今迟延者。以此公有二姓之累。难于遣辞故耳。未知如何。牧隐据其家乘。则 圣祖待以故旧而不臣。且其谒见而归。到骊江燕滩。饮追赐酒而卒于舟中。此甚可信。故尝据此而述其碑后文矣。其后言者颇言曾受本朝官爵云。未知孰是。幸示破也。且曾闻先教。以信斋为贱拙之祖先云。而未详源派。并详教也。
与李择之(丙辰六月八日)
昔年先大爷按湖西时。以殴打妻母受刑者。乃静叔妹婿郑墉也。墉是缵男之妹子。而凶悖无比。今者乘势作拿。沃川儒生十六人。枷头械手于营门者月馀。而六人竟配关西及熊川,泗川。正论之屈抑。甚于弘,瞻时矣。奈何奈何。闻狗也淫奸之状狼藉云。此或不实。则彼或因此而并讳其实犯矣。元祐诸贤。以口语罪蔡确。则朱先生虽快确之被罪。而亦以元祐为未善矣。令监凡于事理。务尽精审。未知于此所见如何。愿闻之。朱先生于庆元时。不必攻小人。而只斥侪流之失脚。未知今日之附彼者几许。所闻多而虚实相半。愿闻的确之论。朱先生不攻小人者。以为小人为恶。自其本色。无足怪者。惟士流而失身者为可恶。故
与李择之(丙辰六月八日)
昔年先大爷按湖西时。以殴打妻母受刑者。乃静叔妹婿郑墉也。墉是缵男之妹子。而凶悖无比。今者乘势作拿。沃川儒生十六人。枷头械手于营门者月馀。而六人竟配关西及熊川,泗川。正论之屈抑。甚于弘,瞻时矣。奈何奈何。闻狗也淫奸之状狼藉云。此或不实。则彼或因此而并讳其实犯矣。元祐诸贤。以口语罪蔡确。则朱先生虽快确之被罪。而亦以元祐为未善矣。令监凡于事理。务尽精审。未知于此所见如何。愿闻之。朱先生于庆元时。不必攻小人。而只斥侪流之失脚。未知今日之附彼者几许。所闻多而虚实相半。愿闻的确之论。朱先生不攻小人者。以为小人为恶。自其本色。无足怪者。惟士流而失身者为可恶。故
宋子大全卷七十一 第 403H 页
先生一一不放过矣。○韩信斋事实。恭俟问示耳。牧隐事。市南每言终始大节明白。无如此老。同春亦言布衣绦带。揖让于人主之前。虽欲无死。得乎。愚自少联袂于其后承家。见其家乘。而耳熟其诵习之言。而今二友之言又如此。故信笔铺舒。略无斟酌矣。昔者一两年久在骊浦。骊人及山僧辈。皆指其所谓燕滩者而曰。此牧隐饮酒毕命之处也。由是益信前闻之不妄矣。今来示如此。不胜愕然之至。幸一一考订以示。如何如何。尊先大爷每教以易欺者。莫如你也。至今追思。益觉其对症之良剂。只有怆讼而已。○牧老曾诵清州。栗谷先生尝为州牧。故清人将并享于冲圭书院而问于同春。同春依退溪说。(迎凤书院享寒暄,李兆年事。)使安栗谷于东边第一位而以板隔之。而安牧隐以下而西矣。今者牧老之裔袤与犹龙。谋所以改正。其移文曰。栗谷之于牧隐。道德学问。前后一揆。世代官爵。高下自悬。栗谷虽曰大贤。岂出于牧隐之右乎。是必私意横流。是非颠倒而然也。若以此移之于朝廷。则其不至于以非为是乎。其间隔板。必有曲折。其主享配享与否。问于当时主张者。更为牒报云云。盖令之洞丈。素尝不平于同春之议。今日事。未必与袤,龙
宋子大全卷七十一 第 403L 页
同谋。然其州内诸李。无遗入院。将为回报之计云。此辈所报之意。则必有所受。将来是非之交乱。极可虑也。○愚借人书册多矣。既揭于壁。又标于原书。又为一簿以籍之。必无散失之虑。而其可信者。人犹不信。况如此等事乎。一瓻之难。亦已料之矣。然所谓文献。甚切于謏闻。试为访问。而终使入手。则何幸何幸。○某之事。言之丑也。岂指其淫悖之事耶。不料其忘廉丧耻。自处于无状。至此之甚也。记昔少时谈经辨理。与之往复。是诚何事。追思至此。诚不觉愧汗沾衣也。渠行身既如此。则其他又何足说。
答李择之(丙辰六月十六日)
才因临瀛便。略有候书。即奉前月廿五日惠书。备悉累纸示谕。喜豁无已。第清翁壁上语云云。前者奉问甚勤。而今未见答。末免閟郁耳。此痁馀惫劣。尚未回苏。日夕颓卧。所谓半尸者。好著题耳。玆又闻沃川儒生。坚守老先生及同春论议者。竟被远谪。至于六人之多。而彼肆恶者。是废 母馀孽。此又可愕尔。然方伯反以凶徒目沃儒。然则缵男,闵𦸂。顾为正论人耶。极为 圣朝慨然也。惠贶珍荷。景能在时。逐月助以米斗。自其去后。家弟辈亦以丧葬不得相濡矣。今玆
答李择之(丙辰六月十六日)
才因临瀛便。略有候书。即奉前月廿五日惠书。备悉累纸示谕。喜豁无已。第清翁壁上语云云。前者奉问甚勤。而今未见答。末免閟郁耳。此痁馀惫劣。尚未回苏。日夕颓卧。所谓半尸者。好著题耳。玆又闻沃川儒生。坚守老先生及同春论议者。竟被远谪。至于六人之多。而彼肆恶者。是废 母馀孽。此又可愕尔。然方伯反以凶徒目沃儒。然则缵男,闵𦸂。顾为正论人耶。极为 圣朝慨然也。惠贶珍荷。景能在时。逐月助以米斗。自其去后。家弟辈亦以丧葬不得相濡矣。今玆
宋子大全卷七十一 第 404H 页
所得。虽不依元数。而可延十许日矣。横渠所谓口自讨吃者。真不虚耳。栗谷状草。犹是昔年从慎老略加修整者。玆者更为校订还奉。日录亦附跋耳。松江遗稿。未及看过耳。
别纸
牛溪尝求助于松江而曰多则不安。以松,牛之交契。犹且如此。昔贤之谨慎。可知矣。小孙新自季周家归。诵其言。以为士流败后皆穷不能自存焉。此可以有辞。时辈则必不然云矣。○朱先生题跋以应副。多在庆元戊午己未间。是群小乞斩之时也。而直书年月。今亦如此无妨。而或云退溪则当不为云。亦时义然耶。幸商教之。○龟峰事。尝见牛溪别稿。其中有与松江书云。云长供辞曰。臣与李某成某相友。学者并称曰栗谷先生,龟峰先生云云。其下说话甚多而不能尽记。大槩牛溪以畏死而不择言。深病于龟峰也。大抵龟峰之纯(纯恐醇)疵。人孰不知。到今诟詈。喜说前辈之短者。恐非美事也。牛溪所举供辞称先生处截去自己别号一款。可见其苦之之意矣。极令人掩口耳。○慎斋尝言龟峰欲舍长子就方而以就大为嗣。此等处是甚疏脱。未知其何以然也云。○朱先生于党祸时。
别纸
牛溪尝求助于松江而曰多则不安。以松,牛之交契。犹且如此。昔贤之谨慎。可知矣。小孙新自季周家归。诵其言。以为士流败后皆穷不能自存焉。此可以有辞。时辈则必不然云矣。○朱先生题跋以应副。多在庆元戊午己未间。是群小乞斩之时也。而直书年月。今亦如此无妨。而或云退溪则当不为云。亦时义然耶。幸商教之。○龟峰事。尝见牛溪别稿。其中有与松江书云。云长供辞曰。臣与李某成某相友。学者并称曰栗谷先生,龟峰先生云云。其下说话甚多而不能尽记。大槩牛溪以畏死而不择言。深病于龟峰也。大抵龟峰之纯(纯恐醇)疵。人孰不知。到今诟詈。喜说前辈之短者。恐非美事也。牛溪所举供辞称先生处截去自己别号一款。可见其苦之之意矣。极令人掩口耳。○慎斋尝言龟峰欲舍长子就方而以就大为嗣。此等处是甚疏脱。未知其何以然也云。○朱先生于党祸时。
宋子大全卷七十一 第 404L 页
许人碑碣之请。而以年月为拘。谓其人曰。欲托以前日所为则不诚。不可为也。又曰。目下不可使人知有此作。将来亦不可使人见有此书。不若且少忍之。未知碑碣事体。自与题跋不同耶。此中前日所诺者。只以所诺之年书之。新来请之者。则一切谢拒。此则未知如何。
与李择之(丙辰七月五日)
前答几何日而得彻耶。栗老行状。已行勘订耶。更思之。此状既是老先生所撰。则名以家状。似为爽实。亦名行状。则叠有二状。古无其例。谨考朱门文字。有状有谱而又有事实。又考濂溪脚下。则有诗序有志。故朱先生撰事实。以发挥前人之缺少者。今依此二例。目以事实如何。然则其文体。又略有添删处。而亦不大段矣。高意如以为可。则须写旧(旧恐误)一通见投也。此事屡以禀于溪上。而一向因循。至其末年。乃以诸稿见授。而此又不即检理者。欲待蒙识稍开也。今则朝夕就木。故不得不汲汲耳。幸谅之。此苦待凉生而略苏。然根本已枯。外气不相干也。不宣。
与李择之(丙辰七月五日)
前答几何日而得彻耶。栗老行状。已行勘订耶。更思之。此状既是老先生所撰。则名以家状。似为爽实。亦名行状。则叠有二状。古无其例。谨考朱门文字。有状有谱而又有事实。又考濂溪脚下。则有诗序有志。故朱先生撰事实。以发挥前人之缺少者。今依此二例。目以事实如何。然则其文体。又略有添删处。而亦不大段矣。高意如以为可。则须写旧(旧恐误)一通见投也。此事屡以禀于溪上。而一向因循。至其末年。乃以诸稿见授。而此又不即检理者。欲待蒙识稍开也。今则朝夕就木。故不得不汲汲耳。幸谅之。此苦待凉生而略苏。然根本已枯。外气不相干也。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