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宋子大全卷五十六
宋子大全卷五十六 第 x 页
宋子大全卷五十六
 书
  
宋子大全卷五十六 第 44H 页
答金久之(甲子四月二十五日)
因山成事。次第了毕。号慕罔极。诚如来谕。奈何奈何。前后手毕。玆并承拜。又别纸所谕。皆是盛德之言。极令人感佩也。时事之谕。虽极忧恼于心。不敢容喙者久矣。盖以疵贱之身。又在乡里。何故不自扪舌。招拳惹踢也。所可叹者。朱先生言乡里虽穷寂。却无閒是非。甚可乐也。今之乡里。其是非纷纭。甚于城韨。岂乡里亦有古今之异耶。又圣人云。年四十而见恶于人。其终也已。今此汉几于两四十。而见恶益甚于前。此不翅其终也而已。奈何奈何。李氏妇幽志。谨依来教。添删以还。跋语亦依命写呈。乖崖。所不知人。幸蒙一顾之恩。而渠无福命。卒于落魄。咄叹何极。贱疾别无指摘处。而食饮专废。气力澌苶。此非久于世者。任之而已。曾以月廪事。上疏乞免。而并以恳于右揆。盖晦翁故事也。不敢并烦于百揆丛委之中矣。右揆倘或说及。幸勿惮出手之劳。俾速出场。千万至幸。
  别纸
别纸谨悉。于此有以见恤贱迹牖迷道之盛心也。此
宋子大全卷五十六 第 44L 页
汉早从师友。有意于古人为己之学。以为惟此实功。不过穷理克己二者而已。穷理而辨其是非。克己而纯乎义理。则可庶几焉。然行之不力。于此二者。都无毫发近似者。盖不能穷理明心。则以利为理者多矣。不能克己复礼。则忘理徇欲者多矣。至于利害急衮处。都忘天理而全徇人欲者。亦有之矣。以此常自怜悼。以为非但侮圣言。亦所以负先师矣。每中夜以思。愧汗沾衣。曾见尹君与和叔书。其所以直斥本源隐微处。正中此汉实病矣。若或因此警惕。而有一分桑榆之效。则彼之为赐。实大矣。实欲诚心摧谢。如病儿之服药而谢良医。而闻其以父兄之故而有怨毒之心。故不敢也。然每自隐度。则纯是人欲而无一毫天理之公。今者所谓义利双行王霸并用者。亦不免于过与而太恕矣。然而登徒子怵孟尝之谋。实出于象床之得。而孟尝尚以为止文之过。私得宝于外者疾入谏。司马公称之以为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彼以怨毒之心。扬我之不善。虽非公心。而我若因此而有省。则无非有益于我。故自有此事。常戒诸孙。以为是吾药石云。惟一事有自愧自讼者。家中末弟性急。全不知裁。尝有人来传尹弟以此邑宰解归。斥愚以恶言
宋子大全卷五十六 第 45H 页
者。弟即矢口。亦向乃翁有恶言。愚大责以为韩安国尚耻相毁曰。此贾竖女子之事。其后窃闻和叔以所闻报尹。则尹之兄弟。痛惨如初丧云。想是此弟之言。愚之不能教弟之罪。虽万被诃责。固所甘心。惟其所谓木川事。是其忿怒之最者。然亦有曲折。打愚李云举尝自言吾迫于木儒之劝。许为其县院长矣。愚心窃疑之。谓曰。木儒尝向尹吉甫有不好语。今君与其人相从。未知如何云。其后打愚门下人。通文于尹家门人。欲治木人之为恶言者。则其门人答以事在久远。不如置之云云。据此则渠辈亦不谓原无此事。而复乃大言吾所做出。愚尝笑谓此事有无。姑置勿论。而吾之欲使打愚勿与木人相从者。是果为斥吉甫者乎。其诸子何所恶于此而怨入骨髓耶。诚不可晓也。闻郑永春治闻尹说而怒曰。吾居天安许。久惯闻木事有年矣。渠何敢谓某丈做出也。夫做出言语。礼有其律。愚虽学力灭裂。不至如此之无状也。然未尝一言分疏。渠之以为自当者。盖出于此也。若其碣文。则愚尝承仲氏之问而以实情相报矣。愚每以为吉甫于后世。不能无口语。愚自料人微。其言不足以为公案。故欲借重于和叔。此乃衔憾之大者。彼知愚之
宋子大全卷五十六 第 45L 页
实情如此。则必加矜悯而不至于怒矣。去岁外孙权以铤。归自彼家。是其妻兄之子也。来传尹说。以为汝外家见捉于李家甚矣。汝外家将落千仞坑堑矣。所谓李家。即锦山李参判也。以铤因又曰。今闻尹叔之言于祖父。更无馀地矣。愚谓若如此。则当引义告绝。宁复以书辞往复也。汝言似过矣。厥后寂然无事矣。今所与和叔书如此。权孙之言。果不虚矣。第于其中。引同春以为證左者。其实有不然者。愚与同春公私言论。不相入者甚多矣。同春每病愚执滞而无中和之意矣。至其临终。语其诸孙与门人曰。某如山岳云。愚极其惭愧。以为此兄之明。何故如此。故于祭文。极称其不敢当矣。然同春密以都是机关四字。私语于尹。以悦其听。而其后所言。乃如此相反。则未知同春其忍如此否乎。此非敢自为分疏。或虑他人有疑于同春。故略此说及。不知者必以我为自为分疏也。大抵学之为道。惟心术隐微处。最难自知。今彼直斥而极言之。虽老且死。不及用力。然卫武公行年九十。而犹自箴警于其侧。今日所用力而勉慕者。只在于此而已。惟望执事。亦勿以老耄而舍我。时惠箴规。使之朝闻而夕死。千万至祝。窃瞯来意。若将以此汉与之
宋子大全卷五十六 第 46H 页
相校为虑者然。夫犯而不校之训。闻之熟矣。且彼谓祸福。不止于渠之一身。是将以我为嫁祸士流也。似此手势。岂此老悖昏聩者之所能相校者哉。此则必无所虞矣。
与金久之(乙丑七月十二日)
窃伏闻释负就閒。其在进退之道。可谓从容。而世道则益无所恃矣。潜伏林庐。一喜一忧也。惟旱虐此酷。公私罔极。上天至仁。不知何故。疾威如此。无路仰诉也。窃有所禀。天生栗翁。而命道不丰。至于后事。有难言者。其事略具于仲氏匀座书中。盖考订经史而不敢臆断也。幸望更加参量。俾亟有定。如何如何。自馀只祝倍加保重。以慰瞻仰。不备。
答金久之(乙丑七月晦日)
前书不律。老昏忘谢。方拟拜书。以讼不敏矣。玆于褫中。伏承廿三日下书。慰感之私。诚不能自已。桑林感应。捷于影响。天人之理毫发不爽者。真可验矣。宋帝醴宫事。虽出于勉强。而亦致却辇之喜。况我 圣上至诚虔竭。天神其不听应乎。中外抃祝。喜塞两间。 圣上岂知人情至此乎。惜乎朝臣不能仰体 圣意。徒以睢盱颜色。以伤和气也。 圣上下体大臣诚意。
宋子大全卷五十六 第 46L 页
既许丐閒之请。正宜以此暇时节。读书穷理。以须复庸。天意非偶然矣。以故不并馀人以为缺然也。栗谷后事。示意郑重。从此纷纷者可息矣。何幸何幸。记昔孝庙朝。以退溪奉祀人幼稚。请令支子诚哲代之。 上即许以参奉。升出六品。仍除守令矣。今闻綖也年已长而其为人甚可云。此可依前例以为之所耶。惶恐敢达。伏望财处焉。所欲言者。不能把笔。口呼倩人。不能究宣。
  别纸
尼书之谕。谨此备悉矣。其徒在湖南者。张皇以为地名尼字。自然冥会于圣乡。有对举者曰。栗翁前后遭著二尼。其一盖谓汤介也。彼此浮薄如此。世道极可叹也。今日此一字。可谓亦难言矣。百端诪张。必欲实其真有之谕。诚然诚然。其存心如此。将何所不至哉。洪宪所举二字之诬。不惟于先生诗序中所谓措大非俗儒等文字。可见林石川诗集。又不翅十分明白矣。洪乃不顾而必讨。喜浮谈善戏谑。赵丈之言。恍惚变幻。若出而实入之。使人不敢容喙。渠必自谓为谋甚密。然破绽百出。终何敢掩覆也。设使老先生真有此事。而金文元先生。果若公诵。则此与證父攘羊何
宋子大全卷五十六 第 47H 页
异。而洪宪乃称其有学识。直不成义理。而欲以此上欺君父。不但为斯文之罪人而已也。将来之祸。洪水猛兽之谕。实到之正见也。不胜钦仰也。
申象村书院云云。今始闻之。初未尝有来言者。虽欲沮之。得乎。愚尝于溪谷文字中。与月沙并举此老而独名之。非敢为高下也。盖月沙则其上文已名之故也。有人为传其子孙憾恨之言。愚笑谓不见全篇而然也。岂料复有此意外之谤乎。文元先生之不快于象村。全未闻知。以见于文字者见之。则只见其爱重之深矣。当其赎银时。虑其同于诸宰之放过。及其赦还也。又以不及伊川髭发规之。其推许之意。可知。设使一时有些少不快之意。至于今而此汉乃或云云。则何异于以瑟声而不敬子路乎。且象村尝于松江诗集序。首斥山海曰孽臣窃柄。其下极道小人构陷之状。此序之作。在于 万历己未之岁。而其言如此。则实未见其讼松老不力也。大抵尹与锦李。雄唱雌和。白地做出危言。以为某于某人之先有某言。使同忿嫉听者。不察而信之矣。申氏子孙。其独免乎。可怕可怕。文字酬应之诲。钦仰精义之见。而又感谋忠之盛意也。自有近事以来。绝无来请者矣。惟赵光甫家
宋子大全卷五十六 第 47L 页
有宿约。而久未能副。今年又与其群从力请之。此老不独其忠孝大节。又以栗老之故。至于去相。大为斯文之重。不可不表章。故今夏副去矣。俄有一种议论。以为浦老之攻斥朱子。与鑴无异。而今某乃攻鑴而赞浦。甚为不公。愚大家皇恐。亟以书问诸光甫。其所答。极有议论矣。盖此事少时。微有所闻。而不至如今闻之可骇。而兼且同春为之状而诵其言曰。朱子。孔子后一人也。自以为可。幸无罪故。终不辞之矣。无乃因此而复有大纷纭乎。殊用忧念也。且既求而复悔者。其表表者则尹是也。其馀想不可胜数。然此则彼此无难处者。至于既用而旋悔者。将如何处之。窃闻贤甥中。亦不无此事云。不知渠将如何处之也。教示伏望。
窃谓谓文元先生为党论者。诚为(缺)斥之辞。然自东坡诋伊川为奸邪以后。则伊川门人。安得无言乎。然则文元先生不得不为党矣。且朱子以范太史辨理伊川于数年之后为非。今此汉则诚为莫大之罪人矣。
答金久之(乙丑十月十八日)
九月十日所遣书。中路迟滞。昨才承拜矣。今玆恸戚。
宋子大全卷五十六 第 48H 页
虽得承颜。只有哽咽而泪湿而已。况于书札则益难形言。惟自摧心叩谢而已。仍伏审匀体动止崇迪。伏慰无任。窃瞯 圣上庇倚之意。戚矣。其载臭而呼伯也。第今事势。更无下手处。虽执事之竭力尽忠。未必保其救得一分。亦无奉身以退之义。伏未知将何以为计。朱先生言每读史。至危急存亡之处。设若身处此时。则不知将何以处之。未尝不胆寒而身粟也。虽在异世。犹且如此。况今着身于其地耶。朱先生又谓羸病之人。爇其丹田气海。则气血萃于本根而耳目手足利矣。此盖收聚人才之意也。未知今日所当收聚者安在。此甚可忧者也。妄论及此。皇悚皇悚。所谕李綖。方持所后丧云云。未能晓解。岂綖尝出为人后耶。然既有 君命。势当即除其所服而后于厚莳矣。盖礼有出为人后者。即降其私亲服之文。今则其所后。当为私亲。例矣。贱疾方苦。所欲言者。不能十一。仍且倩笔。不胜皇悚之至。
答金久之
癸丑迁 陵时。猥膺志文改写之 命。歇泊于司酝洞贱息家矣。仲氏大爷偷隙下临。偶及成璜之谕。私窃以为此是泛论。异于温公之给事。故略诵蓬莱郑
宋子大全卷五十六 第 48L 页
老。期待诸抱语。盖指今枢也。玆盖狂妄僭率之致。亦自疑焉。俄而祸作。果然误礼之外。加以遥执朝权之目。至今思之。浑身皆青也。不料玆今閤下盛德。见人之才覆其车而复导之。使蹈其辙也。恐惧惶陨。殆不能喘息也。既而思之。此大事也。当此危急存亡之秋。所系不细。而格人元龟。罔敢知吉。故不得不临事而惧。谋及庶人。閤下之心。可谓戚矣。此而相孤。真是忍人。而又窃惟朱子尝自言不能如伊川不答温公以有悔吝。虽曰悔吝。而此或一道也。出言行事。得如朱子。亦可以止矣。玆敢辄破惩毖之戒。惟閤下哀而恕之。而亦自哀所遭之不辰。幸甚。盖尝从寒碧丈。伏闻老先生训辞。以为郑某自是相门子弟。故居其位不失事体。今日岩下牛口。何处得来。毋令使业箕裘者当之。除目之下。虽不沸梦卜之颂。而亦不骇听闻。不亦善乎。且以其先矩言之。则瞻,弘之时。所树立伟然。其后不计死生祸福。牢定守经之义。几死荒裔而不顾。又其后独承大人先生至痛在心之 圣谟。则其渊源不草草矣。今欲以私嫌而废公议。窃恐有所不能也。况有浦延旧例。则尤不当有所避也。愚见如此。不敢有隐。幸一览而勿泄也。不惟于此汉怒目切齿
宋子大全卷五十六 第 49H 页
之丛集。窃惧于盛德。亦不无疵玷也。
顷蒙峡台之盛问也。终守伊川给事之戒则可矣。而妄效晦父吴兴益州之义。此是今日大拍头也。所差不止毫釐。则其谬何翅千里哉。晦翁所谓不密失身者。正谓是也。
答金久之(丙寅正月十九日)
曩时忧辱。虽蓬茅之贱。犹且欲哭而不可。矧伊逼来眼前。当着手头。其何以耐过。区区慕用。靡日不勤。岁序更始。 圣上无疾。燮理之宜。正在今日。日夕瞻仰。实非虚语。忽于府掾来。承拜崇翰。恭审并纳休祐。福履神绥。赞颂之馀。实深感佩。惟玆疵贱。老而不死。空污明时。寿域茫然。惭愧深负鼓缶之德言也。窃惟 眷倚愈隆。责任愈埤。窃不审如何便章可以慰斯世颙望。并切私忧过计。有似丧心者然尔。雾沴愆祥。伏祝倍加保重。以副具瞻之望。
答金久之(丙寅七月九日)
病伏深谷。久为山鬼欺侮。忽于此际。承拜匀翰之戾止。恭审动止万祥。命应百顺。既慰且感。不容名喻。国势削弱。危辱此极。虽在草莽。尚且泪淫。矧伊当着如閤下。作如何忧愤。窃观丽史。胡元之所以困殢者。由
宋子大全卷五十六 第 49L 页
浅入深。至于吐蕃揭阳而极。是皆本国人怂恿而然矣。今日大小中外。安保其一皆忠顺耶。此甚可怕者。而亦没奈何。今日上策。惟速死入地。而亦不得任意。楼下空吟老柏。亦何益哉。相去辽邈。承晤无期。只祝倍加保重。以慰具瞻。
  别纸
日者。猥承 清问。妄有所对。盖齐鲁之亲亲尚功。各有其弊。而尚功之弊。尤大矣。且本朝所谓功者。虽不敢议。而惭德多矣。惟平难靖社。能免矣。夫其所谓惭德。又带得大罪。如赵英圭之邀击圃隐。以触 太祖大王之惊怒。 中庙朝诸人。胁迫 君父。使不保琴瑟钟鼓之乐。而卒致己卯斩伐之祸。得免于斧钺之诛。幸矣。推类以尽其馀。则凡此类之嫡长。世受庥荫。亦云过矣。况其支庶乎。鄙议中首举文王时。而并著朱子修德之注者。盖有深意矣。本朝诸人。则不惟不能修德而已也。议中虽不敢名言。而意则独至矣。未知能赐 睿察否。孟子以好恶二字。论性情之德。好恶得正。然后可以修齐治平矣。然以今日事宜言之。则莫如修复五卫之制。使君民有联属之势。使奸细无隐没之弊。亦可免众怨之朋兴。而又为兴废起坠
宋子大全卷五十六 第 50H 页
之渐矣。名正实利。无大于此矣。胡此之不为而崎岖于末流耶。当时极欲以此为献。而急于明好恶昭等威。故不暇他及尔。惟閤下深思之。虽已有 成命。而改图之无难矣。以今国势观之。则其所变通。窃恐终归于虚套也。
答金久之(丙寅八月)
伏蒙不鄙。复赐教答。皇愧之馀。感幸甚矣。峡公之谕。真所谓也得得。此公世皆以为用处不足。然诚之至者。其用随之。此不足为其病也。馆育遗孽。图翻成案。鑴积伸章将上等诸谕。诚不胜骨惊。岂料人心之至此耶。自海外出来时。得闻黑水伏法。谓贱孙在行者曰。士祸将益大于今日矣。曰。何谓也。曰。此贼伸辨时。祸必滔天。而其伸辨。必起于尼矣。愕曰。岂有是理。曰。虽不自己手里为之。而密为之张本矣。曰。恐是过虑也。及有近事然后。渠始信其不诬。乃祖偶于此事。幸较三十里矣。然此不难知也。其父平日于黑水。不翅若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其子之心。以为黑水为君子。然后其父乃为君子也。今日如此。无惑也。其源一发。馀波怀襄。此孟朱二夫子所以大开口大张胆。以斥邪说而不顾也。夫二夫子。处匹夫之势。而犹且如此。
宋子大全卷五十六 第 50L 页
况在君相之位者耶。今日世道之责。正不能无望于匀慈也。
与金久之(丙寅十月二十日)
殷忧至此。伏惟出舍入告。体履瘁止。区区慕用。盖不自克也。病伏深谷。不得以时书候动止。罪讼之私。何时可已。每于书史中。见有危亡之势。辄谓当时国人。尚如何耐可也。岂谓今者身践斯境也。惟祝益竭忠虑。以死为期。则上天鉴临。庶或悔祸矣。不胜忧虞之至。敢此仰吐。兼伸候仪。
  别纸
窃有所控重峰先生诸撰述。神道则老先生文而同春笔也。金浦遗墟。则月沙撰也。锦山阵所。则月汀述也。并南窗笔。而其阴记则余叔父习静公文笔也。叔父晦迹。 宣庙末年。不欲以文笔自见。没其姓名。后此数十年。则将埋没于泥鸿矣。老先生于叔父。交义甚笃。观于余先人及叔父墓文。可知矣。今者愿得执事数行文字。略记姓名于阴记下。方以示永久。此不过半饷事耳。且赵先生少事李,成两先生。其诸老先生。皆有撰述。则此间尤不可无执事文字。故敢此公诵。幸望垂谅焉。
宋子大全卷五十六 第 51H 页
窃闻李仁倜蒙执事陈达。将以衣冠。迎其先谥。此岂独渠之感幸也。其人亦不寻常。窃意其缓急。或可得力也。
答金久之(丙寅十二月三日)
伏承下书。示谕谆复。下情藏戢。不知所喻。今者百孔千疮。危亡之势。十八九已迫矣。虽使忠武侯当之。亦无如之何矣。然以私则愿执事之敛退者。曷有极哉。而顾念仕危邦者。无可去之义。而又惟敛退之后。复不当可忧耶。只得鞠躬尽瘁。扶持得一个半个。以卒吾义而已。此外恐无他道理也。内外嚆矢之示。诚如尊命。林白湖悌。尝携一乡生。冒入济川亭诸名士之会。指乡生而谓曰。诸尊笑我耶。此则视我。尤可笑也。今执事犹足为白湖。而此乡生。不亦可笑之尤可笑者耶。习静叔父小说。猥蒙肯可。浑宗感德。何可量哉。碑本二件。其已登彻耶。历日。珍荷无已。自馀只祝倍加保重。以慰上下之望。不备。
  别纸
下询夭表之意。不觉悲怆之来集也。鄙家亡室与子妇。葬在隋城。事有难知者。故已各备小石。将以来岁运致以树之矣。韦斋与祝夫人。各葬于百里之地。其
宋子大全卷五十六 第 51L 页
各树表无疑矣。今世俗。前妻无子而后妻有子。则前妻不得同葬。已成规例。何等君子出而变此末失耶。执事于李氏妇。哀之也切。故虑之也远。鄙家事则又异于此。此去隋城。不翅宿舂。则弱子孱孙。岂不难于引致耶。以某人家被论之事观之。则妇人之死欲同穴。岂非至情。而形势所拘。不祔者多也。成东洲先生夫人。乃愚高祖之女也。东洲葬之于高祖墓左。而自书其表曰。呜呼。有明朝鲜昌宁成悌元妻宋氏之墓云。而东洲则葬于成氏之兆矣。
晦翁夫子尝言乡里虽穷寂。却无閒是非。甚可乐也。今之乡里。其是非甚于朝廷。而连全尤甚。连则至诬其先德与大贤。以附时论。而年老位高之人。乃喜闻而亲宠之。是何道理。世道至此。言之痛心。苦事苦事。感执事别纸之忧叹。敢发此言。幸勿以示人。恐有焚坑之祸也。
答金久之(丙寅十二月十一日)
青阳逼岁。伏惟匀体动静神相万福。区区赞颂。日者。伏承下覆书。教谕缕缕。诚荷不鄙之盛意。感戢何极。所示内则外则之说。不胜捧腹。虽是谤议。而获媲于盛德。则此何以异于鸱鸦与凤凰同罹虞网耶。又记
宋子大全卷五十六 第 52H 页
林白湖遇一士人于汉江南边。指北岸高会处而谬曰。彼皆吾相亲人。请共往见之。及入坐。坐中或有与林相识者。而其馀相与目笑。林曰。诸尊笑我乎。仍指其士人曰。此则尤可笑也。其士人大惭而走。今日此汉。何以异于其士人之可笑也。今则峡台为伴。稍以分其笑为慰。此可发一大笑也。自馀只祝上为 三宫。下为斯民。茂膺洪休。以慰具瞻。
  别纸
别纸。读来怆然。礼曰合葬非古也。自周公以来。未之有改也。然则合葬。是周公以后事也。然周公以后。别葬者何限。以宋朝则祝夫人葬。与韦斋相去百里也。我朝成东洲。贱生高祖女婿也。东洲自书其墓表曰。呜呼。有明朝鲜昌宁成悌元妻宋氏之墓。其后果未合葬。古人之虑远矣。贱女去年死于此。从术人言。仍葬于此。日后人事有不可知。故姑欲立石而识之。因以寓其哀矣。程子曰。合葬必以元配。然今世。后妻有子而前妻无子。则以后妻合焉。此非礼也。而私胜于礼。末如之何矣。习静叔父文笔。倘蒙终赐表章。因以并著松江祭文。而并以发挥赵先生尊周大义。则尤有光而益不朽矣。皆不过数句文字。切仰切仰。
宋子大全卷五十六 第 52L 页
答金久之
别示。有以见大君子询荛之盛德也。浅陋如贱生。何敢与于忠益之末议哉。惟盛德不敢终孤。略献愚忱焉。今日之事。可谓难矣。孟子谓孔子厄于陈蔡。无上下之交也。曾于金盛大时。时辈恣意陵踏。其后又与砥台。同其狼狈。更无馀地。此等不但无交而已。然则今日更无可进之义矣。然王庶几改之。此孟子不处于薄而忠厚之至也。今自 上屡下悔懊之教。兼且国势危急。未有如今日。以朱子在危邦无可去之义之训观之。则其在历聘之时。犹且如此。而请讨陈恒。在孔子去位之日。圣人为世道计者。无间于有位无位矣。且念藜藿不采。是国家之大益。然则为国计者。孰不愿执御之还入。而其不然者。则为私义计也。私义之得失。亦有关于世道。故曰一夫之去就。关时俗之盛衰。其言有味也。若以明哲保身之道言之。则今日事势。进亦不保。退亦不保。盖退已晚矣。今日去就。只决于天理人欲公私之间而已。想以义精仁熟之深衷而财处之耳。三仁之行不同。而同出于至诚恻怛。故圣人称之。想于平日。讲之熟矣。诚感下问之勤。倾倒至此。伏冀恕谅焉。
宋子大全卷五十六 第 53H 页
答金久之(丁卯四月)
伏蒙俯赐匀翰。副以习静叔父不朽文字。荣感喜竦。殆于涕滋也。圣人之道。无能名焉。而独微子一篇。所感者深。何也。盖同于在陈之叹。则其所遭者然也。今日执事秉造化之匀轴。处滕薛之艰难。百为遮拦。几于束手。则惟有深思远览。培植节义。以扶国脉于万一矣。南渡后。朱子所感者亦深矣。如缁流之死虏者。亦且表章。恐其泯没。其微意可知。今此事虽小。亦不可谓无所关于世教矣。然节义之渐衰。由于道学之不明。扬雄之太玄法言。非无理致。而亦非圣人之学。故贪生投阁。为万世罪人。朱子特书纲目之外。必极论于言议之际者。以其学术不正。而假儒名以害大伦也。日者。执事于文成公受侮之时。既犯众怒。斥其邪说。则其本正矣。今于罗说。又排群咻而沮抑。则其于横流之势。庶可堤坊矣。世道其庶几乎。独有所不敢知者。 圣上之声罪彼辈也。以诟辱贱臣为案。夫贱臣者。自居下流。众恶之归。宜矣。此何罪焉。惟其诬经蔑正。以肆欺罔于天日之下。此岂可赦者也。以执事明道正谊之学。不为都俞于 上前。以牖举朝之昏迷。则是贱子之不能无疑者也。何谓诬经。渠敢引
宋子大全卷五十六 第 53L 页
伤勇之训。隐然以疵权,金之死。朱子尝注伤勇曰。如子路之死于卫。夫权,金果同于助子拒父而死者乎。何谓蔑正。以其贪生莝豆之人。敢以同于白日争光之节义。则其悖理伤化。抑又甚焉。若贱子之尝表著其人者有以焉。当丑虏僭号之日。中外愕眙。不敢吐气。而独倡儒生。请斩慢使。又朝廷争请报使之时。又进斥和之疏。而大乱之后。义理晦塞。利欲滔天。柳硕,李道长之议方张。而独能废科不仕。此虽出于羞恶之天理。而其所树立则可嘉矣。古人成人之美。善善之长。何可已也。然非指江都事而言也。善恶之不相蒙。自是春秋义也。然执此为罪。则不敢辞也。大抵其不顾义理。肆其气势。真贼鑴之来历。而攘臂唾手。自为先锋。亦世楗,慎徵之已事也。然若无传授渊源。则今日渠辈无所受用矣。其肆忿于文元公先生。而怒人之敢报无道。自起打颊之气象。所以起今日之弊也。所谓毫釐之差。千里之谬。所谓其父杀人报仇。其子行劫者也。然渠辈尚犹曰鑴有罪云。则虽是阳挤之说。亦岂非执事之功乎。噫。今日国势。无事可为矣。犹有闲卫朱子之道。而斥去诐淫。以附孔朱所感之微意。则庶扶世道之万一矣。正不能不以此。冀望于
宋子大全卷五十六 第 54H 页
大君子座下也。所欲言者。固不止此。而疾病甚苦。口呼亦且间断。不能一一。伏惟默会恕谅。○香笔大糖。珍荷。其姜封。题以闽字。此一字。益令人开眼也。
答金久之(丁卯五月十七日)
前承褫中下书。旋修复帖。以授儿子行。其中多少妄言。必有不槩于盛德洪量者矣。方此踧蹜。恭俟教责矣。玆于枢录行。荐蒙手毕之赐。蹙伏畏约之中。顿忘时人诛钺之丛也。万人欲杀之辱。都下于一君子半眄之重。此说信矣。别纸所教。前书亦已别报矣。朱子尝以为大德隆勋。不待言而知者不名。然于周程诸子。先生亦或有名之者。此亦不可一槩论也。前报如有未当。不妨更教也。惟原志保护字。荐叠于数十字之内。其在下者。改以收视何如。今来原纸完纳。
与金久之
先师遗稿。久为巾衍之藏矣。忽蒙 圣上取徵。见入御览之中。崇儒右文之化。复见于今矣。窃不胜钦仰之至。窃伏惟念。对扬 圣休。非执事之文。其谁敢庶几焉。又朱夫子将易箦。亟命季子郎中。收拾遗文。当时门人弟子如此之盛。而惟敬之独受此命者。必有以也。玆事之得力。见于通解跋文者。不可诬矣。今永
宋子大全卷五十六 第 54L 页
重二台。未能逮事。而其于收拾订定之功。竭其诚力。卒至有成。亦不可谓不贤于敬之矣。玆亦不可不见于执事之文。而非执事如此委折。难可屑屑禀知也。今执事虽以谦德自处。而终不可辞。在此无状。亦不敢舍而之他矣。故敢此申恳。伏乞执事俯量焉。
与金久之(丁卯五月)
惟玆暑雨。缅惟台候动止神相。区区瞻慰。不能自已。窃有所恳。鄙宗先世。粤自丽末。居于怀德。其所居。遂有宋村之名。而上祖有官判院事。宋村与判院见于朱子大全者。适与冥会。其事甚奇。故欲凭大雅诸君子。以侈其事。于此岂可无执事之琼琚乎。况执事寔判院弥甥。故尤欲得一言之贲。朱先生原韵。录在别纸。如步而赓之则尤好矣。幸望勿挥如何。
 判院五代孙。实双清堂府君也。堂在宋村中央。景致恰是朱先生五句六句。而府君清隐风流。耸动今古。堂之题咏。多颂隐逸清致。朱先生所谓左思招隐者。亦相符焉。倘或为诗料。故漫以呈浼。
  数日前。与判院丈有宋村之约。雪中有怀。奉呈判院,通判二丈。
 云垂天阔岁将阑。一室翛然独掩关。拥褐不知风
宋子大全卷五十六 第 55H 页
折木。开轩惟见雪漫山。玄空杳霭低迷外。碧树珑璁掩映间。吟罢左思招隐句。扁舟无路过长湾。(右朱先生诗)
与金久之(丁卯十月二十五日)
跋疐孙肤。德音不瑕。士林益举手相庆矣。冰霜警节。伏惟郊舍静便。燕申超胜。私窃赞贺也。惟嫠不恤纬。自是可笑。而亦不能自已。岂或天理之未泯者耶。只祝安土乐天。不舍周卿士睿圣之功而已。不宣。
与金久之(戊辰正月十八日)
新蓂已落三矣。伏惟閒居养德。独观昭旷之原。恨不得趋诣席末。仰叩真趣也。阑韵伏读九回。有以见理到而格真。弊宗光辉。足以照耀山川矣。何感何幸。谨已背起妆䌙。尊阁于双清堂里矣。别纸谕及。仰荷不鄙。以此垂死贱迹。招惹举世拳踢。流毒于子孙。夫岂所欲哉。诚出于不得已也。国势至此。宁有他意哉。只欲遵朱子大训。把得忍痛含冤。迫不得已八字。略存天下大防而已。此外无馀念也。嫌碍不武之谕。适有的对。昔庆元之祸。沈继祖之为也。或谓沈乃正淳之连袂也。先生笑曰。弥子之妻。与子路之妻兄弟也。何伤哉。然当时正淳。方讲孟子于朱门。而未闻沈之怨
宋子大全卷五十六 第 55L 页
正淳。岂所谓亦有古今之异者耶。好笑。日者伪造桧相语搆捏。幸赖盛德仁明。其计不售。然其手已滑。石守道发冢之祸。安保其终无耶。
与金久之(戊辰二月二十一日)
时气向暖。伏惟閒居颐养。进德修业之功。日益高深。区区慕用。实非虚语也。时烈衰病益侵。无丝毫阳界意思。所谓不如死久矣者。真是先获语也。别纸弊宗诸人。欲绍浅劣。仰承明教。盖以执事亦此妣弥甥也。敢此录呈。仍修起居之礼。伏惟垂谅。
  别纸
窃惟旌闾先祖妣柳氏墓。在怀德治南宽洞里。其府君进士讳克己墓。失其所在。每于时节。独荐香火。子孙之心。不能不怆然悲叹。自古流传。府君墓在其左麓。有表无刻。岁在丙寅。举宗往审之。开深数尺。求寻埋志。而竟不得焉。则真伪已难辨矣。遂相与谋议。将欲设坛于妣墓之西。祭时并荐。以伸情礼。而第念此虽出于不得已。事系变礼。难可擅便。未知此于典礼疑文。允合而可行否。穷乡书籍不备。无以考證。万一于古有之。则得免自我义起之嫌矣。伏乞稽之书籍。参以情礼。明赐可否。不胜幸甚。今日文献之徵。惟在
宋子大全卷五十六 第 56H 页
閤下户庭。故敢此仰禀。以俟尊命之回教焉。
与金久之(戊辰五月四日)
伏惟閒居味道。日有佳趣。区区瞻仰。未敢少弛。仍伏窃念曩时睢盱迫蹙。古所罕有。虽则赤舄几几。德音不瑕。而其视今日静便颐养之乐。则想如病馀思毒药矣。天之所饷之意。诚不偶然矣。伏想深惟天意之所在。日用之间。操而存之日益固。扩而充之日益远。真如晦庵夫子之训。则异日世道兴丧之责。终有所不得辞者矣。第念时事至此。衍仪一怒。诚可怕也。孝慈忠信而亡人之国者。真知言哉。如我衰朽。徒有上蓝之涕而已。今日适值奉 讳。悲慕之怀。一倍前时。然微执事。谁与道此心哉。别纸幸望留意。此系斯文事。故敢以冒浼。馀不宣。
  别纸
东洲成先生,重峰赵先生。尝为报恩县监。县人慕其德化。立祠于邑内溪上而俎豆之。今 上朝。县人以其所处啾喧。闻于朝。移其位牌于金冲庵书院。院在俗离南边。泉石极其潇洒。成大谷亦次于冲庵之下。而宣额曰象贤矣。今既合享成赵二先生。则事体尤重矣。夫冲庵受 命之时。其从容虽不若静庵。而自
宋子大全卷五十六 第 56L 页
是己卯名贤。大谷则退溪称以如玉。东洲则退溪虽目以放成而是学康节之学者。先贤惜其不生于中朝。则亦非偏邦之小儒矣。重峰则文正老先生发挥之无馀蕴矣。凡玆四先生道德行义。非执事。谁敢揄扬褒阐哉。县之章甫。玆备牲系。将立于庙庭。而津遣院儒进士金得沂洎我侄子察访基德。诣门冒请。得沂是乖崖所不知之人也。执事尝以其先世文采。取用其弟得汶。想今闻其至。亦不挥斥矣。仍念四先生事迹。若欲一一详载。则石面虽阔。有难排刻。必须约而尽。然后可以济事。此非执事笔力。则莫能与也。更望并入财量。如何如何。
答金久之(戊辰六月二日)
令侄正字。远来见访。仍承下书。有如亲聆德音。不胜感幸之至。衰病此极。闻见不佳。每自怪造物者留此残骸。复见何等事也。新居文字。正所谓诗成屋未就者。然想像其幽静窈靓之趣。恨不得一晋而陪杖逍遥也。神思衰落。既不能善颂其万一。又不无触讳语。幸一览而火之如何。家有高山九曲歌。寔主人老先生所作。而下有崔东皋数件文字。皆金南窗笔也。其九曲。偶与武夷相符。吾侪后学。不可无赞述文字。故
宋子大全卷五十六 第 57H 页
不佞者猥不自揣。妄依弱者先手例。敬步武夷首韵。欲谒下执事。步一曲韵后。仍请于文雅天伦。而其馀则择其可命者命之。以媲武夷十绝。则庶全一区之胜事矣。若其绘事。则止堂大爷。已任之矣。九曲歌。今附正字行。幸一观览。则可以想见先生意趣及山水胜槩矣。伏枕倩草。不胜惶悚。只此不备。
与金久之(戊辰八月二十五日)
秋序已深。伏惟閒居养德。日有佳趣。恨不得登炙。以偿慕用之心也。曾为报恩章甫。冒裁绍介书。未及关听。而炎凉倏变。今其一两人俶装告行。玆敢凭申起居之礼耳。贱疾本自沈绵。比伤暑湿。兼有疾忧。顿阽危境。在世之日。此已踰分。私心窃有所耿耿者。程朱书劄疑。惜乎未能梳洗也。窃望执事程课门下诸人。俾有卒业之日。如何。所欲言者。固不止此。而伏枕气短。呼倩不宣。
答金久之(戊辰十一月七日)
哀苦中。每谓此事惟知者知之。玆蒙下书。其所以慰谕者。益令人哽噎泪暗。岂所谓情之所钟。正在我辈者耶。谨收泪以谢勤教之厚也。三山院碑。既蒙盛诺。一邦章甫。聚首相贺矣。窝记。宠奖踰涯。还增愧悚。九
宋子大全卷五十六 第 57L 页
曲诗。终蒙俯示。则谨当写于绘本馀纸矣。惟速是望也。牛翁伸辨之可哀。诚如来谕。朱先生所谓百千蚊蜹。鼓发狂闹者。正为今日准备也。曾闻宪府多官。以贱臣之故。一并斥罢。不胜惭惶。略具小疏。以陈老而不死之罪。盖要以谢宪府多官。又以为既入文字。则全不及近事。又似恝然。故略进 圣学治怒之意。俄闻宪官旋蒙原赦。悔不少止矣。所亲少辈。还送疏本。盖以为刍狗不必陈。而所言今日事。草略如此。不足以动听。而徒激 天怒。晦翁天山之义。可观。斯言不无所见。故仍不强上矣。不料谤议交腾。至谓疏中有某某言。所亲竟以此托他被论。其为怪愕。何可胜言。世道至此。奈何奈何。先师遗稿序文。承已草定。感幸何极。第不无前却之意。窃念文集有序。尚矣。其见于朱子大全者。不胜其多。近世退栗之独阙。诚不可知者矣。窃闻退溪集编摩时。其门下西厓,月川。各自群分。互相訾嗷。以致终无敢主张者云。或是如此。栗谷集则非但阙序。至以卤莽文字。名为年谱。而冠于篇端。大失事面。恐不可以此为式也。原稿今将印进。速蒙投示。则欲亟托湖营而剞劂之矣。
与金久之(戊辰十二月二十二日)
宋子大全卷五十六 第 58H 页
溪上日。斋洞金哀替到。先师遗稿序文。盥手庄诵。几于一唱而三叹矣。先师易箦。已馀五十年。门下诸人如溪谷,畸翁相继沦逝。其馀如时烈者。庸陋浅劣。尤不足以发挥其道学之万一。今玆盛述。不但叙事有法。其规模心法洎其工夫阶级。纤悉无馀。圣贤渊源。后学亦可以因此而寻讨矣。此岂但东南学者之幸哉。闻剞劂处以有待而印上差池。故亟以斋本付之原官。想于非久。自本道妆献矣。第因迁就之屡。怪说潜流。可谓真无所不有也。鄙行中半。不惟疾作。而渐有微闻。岐路彷徨。势成狼狈。奈何奈何。自馀伏枕倩草。不能究宣。
  别纸
别纸教诲。丁宁反复。不翅提耳而面命。感幸不可言。一自老舐至痛之后。疾病顿㞃。自知馀日无多。略迟症势小减。亟抵西原。整理诸墓凡百。转转进步。盖此行究竟。欲溯骊江。永辞于巡卫外。痛哭而归矣。既以所闻渐不佳。极欲改辙。而忽有 恩命逆焉。敢以疾病冒陈难进之状。则史官谓承偕来之教。相守不去。方此彷徨矣。然朱夫子义有难安。则誓不过分水岭一步地。今日亦岂无一步难过之岭乎。此则默定于
宋子大全卷五十六 第 58L 页
胸中者宿矣。庶不迷错。以为识者之羞矣。惟大君子去就黑暗之见。何敢窥其边际。然每以世道为忧。不欲执事者一味金缄也。况今理势。与三宿浩然之时不同。荷蒉之果。恐不可学也。第惟今日所愠者。殆于塞路。此则虽如石守道之自谓。勇过孟子者千万人吾往之说。恐不可出于口也。彼此参商。必有成算而泰然矣。恨不得诣门而一叩焉。
答金久之(戊辰十二月二十一日)
行到葬所。葬事狼狈。方此悲扰。忽拜下赐耑书。备悉缕缕示谕。哀感良深。不能自已。先师集序。自蒙投示。每深欣耸。今又有改字之谕矣。如此则金哀虽安。而自有不安者。两全之理。古亦不易。非不欲效彼请改。而渎扰是惧而不敢耳。承有祇役之 命。祇谒 神仗于路左。以伸对越之诚。仍以仰瞻颜色。实所愿望。而老子命薄。动必罹邮。兼亦累人。故不敢生意矣。今将南去。未泄老舐之悲情。触事如此。奈何奈何。三件珍贶。摧谢不能已。倩草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