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宋子大全卷五十二
宋子大全卷五十二 第 x 页
宋子大全卷五十二
 书
  
宋子大全卷五十二 第 541H 页
与金起之(寿兴○癸巳四月十四日)
曾拜一书。恃眷献愚。方虞僭越。不意贬损高明。示以虚受之盛心。推是以往。将天下之善皆归之。不胜钦仰之至。即日侍奉外。保鍊珍卫。丑劣奉母粗遣菽水。士之常也。不至为困衡。而惟是内省多疚。君子之弃。常用惕恧。杨州李上舍。恨与违奉。第虽逢迎。其所答。当不越于师友之论矣。然曾与洛下一二知友。有所反复。盖谓老先生。宜侑于道峰。仙源先生。专享于别庙。此议或可或否。而拙者方以訾謷缩伏。自叹斯言之嚅嗫也。第未知此道理竟如何。道理所在。想不避嫌。故因来谕之及。敢问理到之极致耳。然其否者。又有数说。或谓如此。则不能专尊。或谓如此。则必起闹端。未知如何。幸密示可否也。老先生诗若简札。曾付宋光栻。使之褫呈。最是庚寅春反复数札。似不宜无传。苦索不得。谨当极力搜阅。以必得为期耳。
答金起之(甲午八月二十四日)
忽忽复已深秋。病冗阙于修问。褫中远辱笔札。其为感幸。不待言矣。老先生祥日奄过。梁木之痛。于是转
宋子大全卷五十二 第 541L 页
新。大令监。外除后体履支胜否。并切忧想。禫日内外旬何居。贱劣顽然学不进。虽或收之桑榆。粗窥一斑。奈如耄及之何。窃闻时论一变。老先生平生之所自任。正不能无望于后人耳。时序向晚。伏惟加爱。
答金起之(戊戌九月十一日)
日者之临。迄玆藏戢。玆拜惠札。不翅濯羾也。市南举朝交庆。未知渠上来。能副物情否耳。此不须论。而 圣德天覆。不胜钦仰。碎力何有于其间哉。只是其日说话。有些误触大臣事。大臣不安。将欲上劄。故不免自罪乞归。方治文字。午间当入矣。从此归路渐开。真是喜欲狂也。只此。
答金起之(庚子五月二十八日)
含恸不死。忍见初四日复临。迹阻陪班。摧陨倍切。此时远蒙书存。深荷眷缛。此苦无馀事。病卧而已。嗥矢之示。曾已耳战。然晦翁虽有有眼不识人之悔。伊川实有情厚不敢疑之训。周旋乎二者之间。殆亦庶几乎。荷爱与之勤。倾倒至此。他人见之。必以为言是而时非矣。只冀吾友之见谅耳。只此不宣。
答金起之(壬子五月十二日)
病倒蝇窝。意绪无聊。忽拜台翰。心神醒然。殆若羾寒
宋子大全卷五十二 第 542H 页
门也。别纸之谕。殊甚骇讶。人之为言。乃如是耶。此汉果有所闻。则亟当窃附于晦翁箴李诚父之义。有所禀质。其已久矣。只叔世人言。例鲜其真。以松江之雅望清操。何所歉而有所扳附。而乃入于青阳之弹文。此事只在自树立之如何耳。外至者何关焉。亭堂扁额。足见用力之深矣。安得相从于轩窗阡陌之间。以自警益耶。所须小记。便忙未及副。留俟后日耳。大抵吾侪后生所依者。只老先生门墙及慎老而已。两家狼狈。即吾侪同败之日也。岂有同其派流而善恶异同之(同之下恐脱理)哉。若执事天伦及南宫诸公。思此事体之至大。倚阁利害。而惟义理是明。则吾可小大。共受其荣矣。此是日夜所心祷者也。 圣候久未复常。忧煎何极。贱臣如获递职。极愿一伸起居之忱而不可得。只自陨结而已。时气已热。只祝加重。○沃之民士。曾闻其守以逋负将不免免去。相与尽力输纳。故不令而事集。其为仁爱可知。而即闻其郡品官李杙称名人。迫于征税。有沟渎之惨。不忍闻不忍言。以沃守之仁爱。犹不能保其民。可知民生之急。而馀外亦可知矣。岂有哀痛之 教才下。而乃有此等事播闻于下也。伏望执事一以缩节为心。凡有徵敛一切。以宽缓为惠
宋子大全卷五十二 第 542L 页
民之道。则 圣上如伤之德。庶不为虚誇之归矣。荷相与之深。倾倒至此。想有以恕谅之也。每诵唐室之危。原于判度支。裴延龄之语。未尝不悚然心恐也。
与金起之
吾侪生死所依者。只老先生门墙。而门墙之守。专在台伯仲季而已。此门墙不守。则实瓶罄而罍耻矣。比来游言颇行。心窃忧之。略及于某人对话之时。此非偶然妄发也。执事若见朱子大全第二十八卷与李诚父书。则可知区区之诚有在也。似亦朱夫子为今日准备此说也。今者伏见别纸之谕。极令人慰喜。古人云。臣言之不验。国家之福。真今日鄙心所存也。然仍愿毋恃已往之全无。而痛戒将来之或有。如何如何。朱夫子尝曰。闻天下之士有声名节行为时论所归者。则切切然以不得见其人为叹。闻其进为时用。则私以为喜。及夫要其所就而观之。则始终大节真可景仰者。盖无几人。而言论风旨。卒无可称。功名事业。卒无可纪者往往而有。以此喟然自叹。知天下所谓声名节行者。亦未足以定天下之人。而天下之事。未知其果将何寄也。夫子此说。每讽咏而有味也。今敢奉诵于执事。幸恕其狂僭。不惟以自存乎心。而亦
宋子大全卷五十二 第 543H 页
以语大学士台监也。爱慕之深。不觉其倾倒耳。
答金起之(壬子十一月十五日)
天时阳长。慕用增深。忽此承书。仍有多少示谕。既纾鄙怀。又深不鄙之感也。此自丧威以来。大病屡作。去死不远。惟以瞑目之前。得改职名为幸耳。所托文字。家仲之病。自夏间顿剧。奔走汤剂。以至襄葬。则忧遑哀苦。未暇于笔砚矣。今猥见所自为者。则意圆文鬯。事该理到。岂夙夜鞅掌之间不废书册之劬。存养之功耶。甚可敬服。虽竭驽以践宿诺。而田地都被先占。了无一辞之可措。故只缀俚俗陈腐者于其后。以效古人转语体。幸赐一览如何。惠历。将以为阴晴之记。山中不无事业矣。甚谢甚谢。馀不能一一。○原记所谓先祖下疑脱考之一字。若只称先祖。则是始祖以下高祖以上诸位之通称也。山间毛颖绝乏。尝记六一公借文房于人而曰不厌多也。多不敢望。而适可是望耳。
  别纸
年分变通。当初令下。吏辈莫不畏忌。皆图避免。故皆谓将有大益矣。及其踏验也。人有诚伪。亦有勤怠。故或未有异于前时矣。以耳目所及。则柳持平所管十
宋子大全卷五十二 第 543L 页
馀邑。吏畏民悦。而邑宰亦皆称善。古所谓无有不得人而自行之法者。真格言也。惟抽栍处尺量时。则虽大猾之吏。亦泚额云。此则不无所益矣。
国用之哀痛。监司守令之相见者。无有不言。而只以比年木花不成。守令见民之赤脱波咤。不忍加以刑杖桎梏。而宁受京司之责于己。其势诚然矣。顷者尹文学之居沃也。食不下咽。一意抚摩。故其去也。至于磨崖而颂德。而春间民闻京司催督之令。至于自缢。此则曾以闻于执事矣。以此一事。可知民生之㞃矣。土地之徭。犹可支吾。最是奴婢之贡甚难。一家之内。或有夫妻子女五六人供纳者矣。此则虽中人之产。决不能堪当矣。今日事。只有自朝廷一以兵乱自处。上供亦只如宋高南渡时。(南渡后御膳。早晚共一羊。器不过数品。屋宇虽陋。不增葺。妃嫔才二三人。)则不惟可以格天心解民愠。亦可以苟支经用矣。而今日士大夫以犴狴为衾枕。豕叱为茶饭。其敢以此而入告哉。浩叹浩叹。
答金起之(癸丑正月二十九日)
玉润来。复承手札。欣泻无已。况蒙垂示斋记。盥手庄读。警发深矣。惜乎不得早闻此等至论。以铭盘盂而朝夕寓目也。亭记后说。承命已久。丧病未暇泚笔。玆
宋子大全卷五十二 第 544H 页
因赐督。副急以呈。续貂之讥。固所甘心。第赐斤教。幸甚。玉润依然亡友典刑。俯仰今昔。为之潸然也。其所索文字。牵率仅成。所谓尚忍铭吾友者。年衰易感。触事滋睫。奈何奈何。前惠笔墨。每于几案间。便觉剩馥袭人。摧谢摧谢。馀倩草不宣。
答金起之(癸丑五月十日)
逖闻明命。方切赞贺。盖非以此时执事遽兴久大功业。实能有以上格 君心。以基久大之功业也。只缘山居踪迹。不宜辄致庆问。故稽缓至今矣。忽于便中。承此下书。益以见谦光之盛。不以刍荛而鄙之。推此以行。何往不济。愈不胜钦仰之至也。老先生抱道不试。然其心未尝不眷眷于 宗国也。门人弟子。既不足以少承厥志。而家有贤承。足继盛业。学者之望。盖非他人之比也。季氏台监。才入政府。以每事绳纠。不能当 圣心。竟至狼狈苍黄。士林之觖望。如何可言。幸而执事继之。足慰舆情矣。第观 圣上升擢。不取其所可畏。而必取其所可爱。不求其能攻吾阙。而必求其能适吾意。自古人言之。则今日之蒙被眷遇。适足以使人惭皇而却顾矣。今日从容启沃。日使 圣心开悟者。其责不在于执事耶。此所以赞贺不能已
宋子大全卷五十二 第 544L 页
者也。未知执事以为如何。千万悚仄。不宣。
答金起之(癸丑六月十二日)
暑迫霾侵。偃仆如死人。忽于此际。有人褫到前月晦书并二度别纸。披悉示谕。百般沈痛。顿觉一时销散。此何等慰豁。只是我 宁考攒宫。奉和有日。抱弓孤臣。怆慌倍增。傥知 廞卫之戒。敢不忍死趋赴。以尽当日之馀恸乎。第疾病如许。未知造物者肯留得此身。俾伸斯情否耳。今夏得雨虽晚。犹能救活枯乾。不至大无否。深卧岩石间。农谈亦不得闻。深为民生忧念也。酷热流金。只祝鼎裀为时加重。不宣。
  
别纸
新陵。卜于自昔盛称之吉地。其为庆幸。何可胜说。况闻此地。地家以为圣人之藏。今我 圣考与 圣祖精爽密迩。垂佑于无穷。则今日 旧陵事。安知有默相于冥冥者耶。所虑。或有不逞辈闯发异议。魔戏此盛美耳。 旧陵之卜。实非贱臣之所与。而其时海尹。既露于疏章。以为贱臣之罪。而今日所闻。亦甚惊陨。故敢陈于史官书启中矣。今承示谕。追悔莫及。水原不但己亥诸公踵鄙论力争。白沙相公。尝已禁切矣。只沙相以计止之。不犯手势。故无有痕迹。而人不能
宋子大全卷五十二 第 545H 页
深知耳。责躬降旨之请。真得古人补衮之体矣。不胜钦仰。宋朝诸贤。谓今日尚可为聊。以此奉诵于执事者矣。
答金起之(癸丑七月二十日)
南宫郎复至。因拜下状。伏审馀暑尽瘁之馀。起居珍毖。慰幸且感。 志文。划即制进。而别有曲折。详在贰幅。财察如何。今此草本启下议定之际。自有日子迁就。姑欲于念后发程矣。第日热如此。恐不得催程。势须于中路休止。以俟石体治滑。井间画定。然后始可戾京矣。槩念八月内写染。则九月内刻事。岂不恢恢耶。幸量日期。阔促下示。如何如何。馀不能一一。
  别纸
今玆 迁葬一疑。附入于原志。则不惟原文之结构者其体破碎。且客不当以抗主。则所附事实。恐其促狭。不能该悉通贯。故原志则不敢动。而别为一段文字以上。以为别刻原文下方之地。盖此体。非创于今日。朱子大全颇有之矣。第伏未知台意及朝议如何。幸乞疾速下示也。
答金起之(癸丑七月三十日)
行到竹山。专一书有所禀矣。昨来骊邑。获承下书。备
宋子大全卷五十二 第 545L 页
悉示谕矣。 志文当改处。在家时详于户判书。使之转达矣。今见户判。始知其书沈滞也。翁主已见于原志。则当著下嫁于斯文。而既已无嗣而夭故没之。诸公主于 圣考为孙行。孙行。古志。虽男不必著。故亦不著。然此二款。追为撺入。亦无妨矣。惟前书所禀。惟执事是恃耳。如有所教。则不患无便矣。此汉当与少辈留驻甓寺矣。只此。
答金起之(癸丑八月)
前月廿八书。昨已拜答。玆又承廿九日所下复。缕缕见教之意。纤悉无馀。此虽顽甚。宁不知感。第惟今日之来。只为自伸微忱于 缅礼。而忽遭此狼狈。逃遁之外。更无他策矣。然 圣上俯谅贱臣踪迹。许递职名。则仍进而效薄技。实符初心。故方待疏 批于 新陵之侧矣。如或上下厮挨。时日渐迟。则写 志之役。亟付之他人可矣。如此则必无忧于事之未及矣。所谕既入云云。亦恐有窄路转身之难也。昔东莱先生告朱子者。亦如今日来教。朱子既入之后。东莱又以为既入之后。不可不黾勉。则朱子以书责之于东莱之弟曰。未知德人亦有此苏,张之谋否乎。今承来命。抑恐终作盘谷书以苏,张谋也。好笑。大槩职名亟
宋子大全卷五十二 第 546H 页
递。则都无许多事也。只此不宣。
答金起之(癸丑八月五日)
意绪无聊。聊发戏谈。不恭甚矣。方俟谴诃之至。伏承俯赐宠答。赦其狂僭。下情欣幸。无容尽喻。时事灾蹇。圣上又遭纺砖之戚。窃伏闻 圣怀过于伤痛。此则惟在执事进劄宽譬。期之以勉抑至情而已。时烈始欲效李彭年之末技。终成此粥饭僧之契活。真所谓进退可笑者耳。惟是疏批未易下。久带此职名。一日不啻如三月矣。末由面剖。只切蕴结。○所示毕斋诗。极令人讽咏不已也。偶记圃隐诗九月高风愁客子。百年豪气误书生。此亦真景也。
与金起之(癸丑九月五日)
闻已还朝。而此身在此山外。不得逢拜。何叹如之。朱子为人写文字而告其人。使之须得善工识字体者。僭那取正。照应修减。朱子尚然。则况于幺么拙笔耶。须令董役诸人。依朱子说为之如何。贱臣劄子。未蒙批下。伏想 天意以为未安也。然贱臣踪迹。益以张启为不安。且令郭疏上来。则狼狈苍黄。有不可言。故先为引去。伏想 圣明未能下烛。故如是矣。不宣。
答金起之(癸丑九月八日)
宋子大全卷五十二 第 546L 页
复书甚荷。执事不可如此汉打乖妄作。只得一意向前担当而已。但大事之日。不可缺一。此则须恳请备位。与之共事也。时烈昨自山西转向东郊。今宿曹溪萧寺。所历石路。虽随处牵衣。而溪山之胜。不暇于酬应。真不虚为此行也。只恨数十里胜绝处。一未见水榭山亭可以登眺。可知今世士夫清致不如中华也。孤危之踪。每蒙费力扶护。诚不知所报。此后逃遁东归之后。亦望终始留意。俾不至大为公议之罪人。如何如何。千万不能一一。
答金起之(癸丑九月十四日)
昨书荷荷。清是醉乡中人。言之善恶。固当不挂耳边。而闻其举措。起于起处。故如闵家事。不得不详陈曲折。不知者必以为与彼分疏。大伤事体也。近事不觉身青。盛之玉堂而下之牢狴。此曾闻见之所及耶。执事何不以去就争之。而纳 圣主于大有过之地耶。公私忧切。不敢不有此烦溷。伏望谅察。
与金起之(癸丑九月二十日)
今事不欲详知。此汉不待今日。而归计久已决矣。惟执事亭名已好。 复土翌日。谢归亭中。则可以塞士流之望矣。尝观己丑治狱时。 宣庙至以专辄递松
宋子大全卷五十二 第 547H 页
翁。松翁盖不敢有所操纵。而及其事过之后。则专以归之松翁。故松翁至今为一番人口实。今我 主上虽无日后推委之事。而良史之笔。亦可畏也。大抵今日士类之所宗仰者。只陶溪两门而已。而常以南宫之涉于戚畹为欠矣。今日则其洗濯如江汉矣。亦望执事之一跃跃出。使宗仰者有光。如何如何。盘台之见败。甚满人意。今日事。殊可念。然东西南北。无入而不自得则可矣。馀不能一一。
与金起之(癸丑十月二十七日)
窃伏闻赐对时使承旨读过贱臣留疏而有 严教云。信否。以或人所录示观之。则执事所对。恐亦有未安者。当初内外 梓宫。光鲜如新。且 神穴极其乾净。此则十目所视。何可讳也。如是而竟至迁动。则人之痛悔者。理势然矣。故人之私窃相语者。孰不云云耶。况贱臣疏中。未尝以人有言为辞。而只曰诸臣恐惧于罔极之人言。而仍为改封之议。终不敢出云云。则未有如 圣教所谕者。大抵 陵上未尽者虽多。而自与 神穴不相干。何害于除去 陵上而改封乎。当初以疏本仰质者。实有深意。而今所对果如此。则不能使愚昧无疑矣。第欲知当日 圣教与所对。
宋子大全卷五十二 第 547L 页
果如何。敢此烦禀。如或一毫有相外之意。则不须如此耳。并谅之。
答金起之(甲寅正月四日)
别纸。惶恐惶恐。昔司马公问给事中于伊川。伊川不言。司马云。出于正叔。入于光耳。何伤。伊川终不言曰。若泛论人才则可也。况此罪戾之踪。跼蹐度日。尤何敢冒犯古训耶。窃伏见翼秀赏资之教。是实激于贱臣者。益复兢兢也。盖当初贱臣之意。以为今日事。既俑于一种之私意。以至于此。此路一开之后。虑有邀功报怨之辈接足而起。使我 列圣神灵。不得安于所安之地。故不得不为虑远之图耳。且 旧陵罅隙渗漏之变。不过地面事。而 玄宫则一毫无可疑处。且地气如蒸。是地家所谓聚气处也。今乃无故迁动。而如贱臣终无一言。则是自为身谋。而忘 先王之罪大矣。故为自讼之言而已。其时 圣上不为亲临。则其有失得。皆无所与矣。不知 圣上何故以为指斥乘舆而天怒此极耶。贱臣之疏。则以地面圹内。分别甚明。而 圣上则以地面多变。为贱臣罪案。而执事为我分疏者。不曾辨析于此。则贱臣之罪。无由得白矣。一种之人。识其如此。故又造伪言。以为 神穴
宋子大全卷五十二 第 548H 页
之内。变故尤多。至曰外 梓宫下。有水三钵云。岁久月深。则谁辨此说之为伪耶。此甚可畏者。区区不喜自辨。而只感执事之相忧。敢发此言。幸有以谅之也。至于赏典之施及。尤非意虑所到。故敢循例露章。而讫无指挥。伏想 圣上以为渠安敢冒罪陈疏云矣。尤增皇惑也。
答金起之(甲寅正月二十五日)
伏承十七日惠书并别纸。欣荷之私。不可名喻。第因人略闻执事悼殇太甚。或不知一身所系者甚重。诚不觉泪下渗渗。而亦讶执事之不能理遣也。朱子与陈汪诸贤书。每说上为两宫自爱。两宫。指太上及时君也。今执事所上为者。不但当时之两宫而已。则何可自轻如此耶。幸采荛言。千万泣祝。所入文字。自陈实状而已。岂敢望 天意之感回耶。窃闻公子疏。有指斥语。惊怕无已。其疏本。可蒙投示否。不宣。
答金起之(甲寅二月十日)
两度别纸并手书。一时承拜。感荷何极。顷者自此奉答一书。极知罪无所逃。今蒙印可。自幸所言之不至大悖。然不韪之犯。则终安得免乎。至今背汗沾洽也。执事忧国之诚。下问之勤。至于如此。此汉如有见识
宋子大全卷五十二 第 548L 页
谋猷。则曷敢不竭尽底蕴。以补万一。亦何不伴食廊庙。以赞小物之勤乎。只以自顾空疏。了无寸长。兼且衅孽丛身。居常跼蹐。不可复授人以好题目。题目一播。则其累及于执事者。亦宜不少。故只愿缄口敛踪。抱木石而死耳。珍剂谨悉。馀祝为时加重。以慰具瞻。
与金起之(甲寅二月二十九日)
痛哭再拜言。臣民无禄。 王大妃奄弃。 圣上之孝。恸哭陨塞。罔知所喻。伏未审 圣上体候受服后如何。病伏遐土。未即赴慰。且未能入临。臣子情义。扫地无馀。北望哀号。五内如贯也。区区此心。无路自伸。敢陈于执事之前。伏想有以谅之也。○窃伏闻廿四日初鸡发丧。而廿八日临夕。枢府下人始到于怀德。其迟缓。极可痛。又病汉。廿七日离清州向怀德。廿八午后。到怀仁境。始因一家人私书闻 讣。路上苍黄之状。何可尽言。己亥年五月四日午间 升遐。五日午间。 讣至于此县云。今日事。何其缓忽至此耶。此亦世变也。枢府下人。终不可赦。幸令严治。而所答书。严督下送。至仰。恃眷敢此皇恐。○曾因辞免 恩典。略陈 山陵时事情矣。尚未蒙 批。则即今陈疏。以露未即奔临之意。既有所不敢。且闻公子疏中论斥。同
宋子大全卷五十二 第 549H 页
之于徐抃。而郭世楗方出没辇毂之下。将俟隙投疏。又闻赵絅外孙李后平。呈疏于春川而见退。然亦不但已。兼且闵查未了。朴进善方在秋曹下。此身即诸罪祇俟中人也。则偃然陈疏。又有妨碍。未知如何则可也。幸乞商教。如何如何。
与金起之(甲寅三月八日)
前书呈彻否。贱疾未苏。事体亦碍。故始难于赴临矣。李云举,金正平诸人。力劝以当行成服即发。猝遇风雨于旷野。行具龃龉。浑身沾湿。寒疾大作。前冬诸症。一切并发。不得已投入竹山山寺。调治三日。日益沈痼。势将为道殣矣。冒昧投疏。陈此实状。未知 圣明恕谅否。又闻礼曹三堂上。以 大王大妃服制下吏云。此似与己亥服制。互相关涉矣。虽未详曲折。而不胜皇恐之至也。凡干事情。幸望垂示如何。季爷行李。已复否。彼中事。随闻槩谕。至仰至仰。且相当药材见投为望。如熟芐,芎,芍,山茱,桂皮。是鄙病例入也。千万手战不成字。只此。
答金起之
才作书。已付疏便矣。枢隶即刻追至。投传初一夕下书。下情喜荷。曷有其极。 圣慈曾未闻患候之如何。
宋子大全卷五十二 第 549L 页
今始详闻。尤极哀殒。至于以 圣躬仰托。尤不胜失声痛哭。而继之以血。而亦可见 两殿慈孝之至极。此实王化之本也。国祚之灵长。可卜于无穷也。 志文之差。以文字形容 盛德之万一。以伸臣子崇奉之心。此实情愿所在。而只以人与文俱不相称。兼且老病沈困。神思衰落。是尤不敢当。而不悦者之侵辱日增。以此踪迹。何敢滓秽于颂美之篇章乎。以是皇缩不安也。会下 山陵。诚恐有不敢者。然哭拜 廞卫于路左。则求诸情义。当有不能已者。去年尝语郑礼卿诸人。以为虽无礼式。宁过于厚。今何敢自食其言耶。今番所用铁物。去年所馀想多。不必加定于外方耶。工曹徵漆之令午至。而毋纳之令夕来。朝家号令。丛脞如此。外方眩于奉行。而其强者则笑侮之矣。该掌胡不慎审于分付耶。
  别纸
今以京大同仍革之问。小民纷然骇恐。而下吏及豪强。抑勒小民。情愿多以愿罢为言。极可痛也。盖京大同。前各邑皆有私大同。下吏乡所辈任意花消。又豪强之为养户者。(豪强收合小民结卜。其名曰养户。而徵敛无艺。故小民甚怨。而无所控告。自京大同以后。小民各自知其当纳米布之数。故甚便之。)滥徵于小民。极其狼藉。
宋子大全卷五十二 第 550H 页
自京大同以后。便失其利。常言其不便矣。今闻朝家有此令。相与鼓动浮言。犹恐其不罢。此实朝家之所当知也。○虏衅已有其端。昔鲁公墨衰从戎。君子曰。金革之事。无变也。谓虽有丧。无变于常时也。今虽哀遽之时。亦须密勿谋猷。为其所当为者而已。何可专委于无可奈何而不为之所乎。 圣考使贱臣者。私语武弁。以密修器械城池。此岂非今日执事之责乎。(圣考尝曰。为边帅者。于城郭不必骤加葺理。今日整一石。明日整一石。亦须多积石头甃甓于城内民家。以为临急应用之具。则善矣。而一无能解予意者。常用闷闷云矣。)
答金起之(甲寅三月十七日)
还家伏枕。默想 圣上深墨之容。涕不胜抆。忽于褫中。伏承十一日惠书并别纸。缕缕示谕之意。极令人慰感也。 新陵及吉日。并已食墨。何幸如之。贱疾一向弥留。盖以未完之气血。轻试于长道风雨。以致如此。其不能商量。例如是矣。自悼奈何。北来消息。人皆鼓动。而我无所恃。正完颜亮死。而金兵遁归后。朱子之忧。有深于前者也。可闷可叹。药料甚荷。此外所须。依命录上。力疾不宣。
  别纸
大受之进。诚怯也。而此汉之退。亦非怯乎。去冬。有人
宋子大全卷五十二 第 550L 页
数此汉十二罪。因国舅孀戚而纳之国舅。赖国舅之侄而其事遂沮云。麋鹿在山。命悬庖厨者。正谓此耳。○大同若罢。则小民实有所难支者。而豪强之渔利。当益甚于前矣。今蒙下示。幸甚。○服制。张台殊有力矣。第未知善道,世哲更不起否。伤弓之鸟。不必曲木。见直丝亦惊耳。○去年。若改用 梓宫。而无豫备之件。则今日狼狈。当益甚矣。去年事。真若神佑者然矣。○昨见春兄诸孙书。讥诋某人之进。如来意。而因有戏语云。若能扫荡丑虏。以明大义。则其进有辞矣。愚戏答云果如此。则乃祖诸人。当有所得题目矣。不胜大噱也。
答金起之(甲寅四月二日)
四昨史官归。只以小纸。仰申卑恳。简慢甚矣。方切皇恐矣。即拜前月廿七日惠书并别纸。欣荷之私。无以尽喻。 志文之谕。前书略陈矣。大抵病躯之不可勉策则审矣。若不如去年之为。则只得亟付他人。然后可无公私狼狈之虞矣。药料。皆切于风渐之症。感幸无已也。曾见洪议政于温阳。以兵判亲𩝝辇陪云。 慈圣语 上以为辇陪之劳苦甚矣。须减我水剌而饱之云。故如是别𩝝矣。今玆所示。正一样至意。凡在
宋子大全卷五十二 第 551H 页
臣民。安得不感泣耶。馀力疾不宣。
  别纸
窃闻 英陵迁奉时。以水路发引。若考誊录而不虚。则是已有 祖宗所行之规。不是尝试侥倖之比也。然万一大水滔天。则非但陆不可通。水亦不敢乘。鄙意莫如进定发引日期。使其间日期甚宽。则可以观势前却。可无狼狈之患矣。
某疏辞意。虽似未稳。而昔宋帝有豕叱奴诟之失。朱子闻之。通宵不寐。至于出涕。则今日之可忧。有不可言者。己丑年。浦相用朱子山陵状意。请勿用于 长陵。 圣考下大臣会议。李领事不敢以朱子说为不可用。只论浦相说与朱子不同而防启。其时议者。以为浦相之无隐。 圣考及李领事。各得事体云矣。服除后。进见服色。虽以来示言之。有二层之异同。白袍乌帽黑角带。是本朝仪也。紫衫皂角带。朱子说也。然朱子则是不得已而谓如此者。犹愈于纯用吉服云尔。今之行礼者。不能进求尽善尽美之道。退从朱子不得已之说。恐亦率尔。愚意本朝仪。虽或不能尽合古义。然不害于从厚之义也。然此岂此汉开口于此事之时耶。虽邻里灶婢所问。稍涉礼文。则令人皇恐
宋子大全卷五十二 第 551L 页
四顾矣。只感下问之勤。敢此略呈。即丙幸幸。
答金起之(甲寅五月二十日)
对时陈奏。仰认为谋之忠矣。感德良深。无以为喻。第君臣夫妇。以义合者也。既曰夫妇之间。父不能得之于其子。则矧乎执事处人臣之势。而乃欲束缊乞火。窃恐徒勤而无益也。万一 圣上以党比疑执事。则执事经济之业。或恐因此而乖舛也。幸乞从今斟酌如何。且伏念 圣上今日所以处臣者。虽未知于道理如何。而于贱臣则极其稳便。盖此汉馀日不多。又有未究书册许多般。近就溪上构一小屋。将朝夕于其间。玩索讽咏。以没此生。若复如前之 收召询咨。以山间半作朝市。则非徒厚招人讥。亦于所事不专矣。近日事。窃意造物者实有意思于其间耳。且念诸老先生于 国恤。固不必往赴。而况于今日。则与 大王丧。不能无间。在外之臣。未见其必赴。然贱臣之义。则既于 圣考。猥蒙度越千古之恩遇。而 圣慈亦不以众人见待。虽疏 批未下。何忍不赴于道左攀号之间哉。至于赴阙谢恩。则虽 批下之后。亦有所不敢者。 圣上终不以国舅之斥臣为非。而攻国舅者。狼狈苍黄。朴和叔以贱臣并案之人。方待罪秋
宋子大全卷五十二 第 552H 页
部。又郭李于东南。响应而起。含沙以伺。必欲其逞。又闻有人列录贱臣者罪状。密投于国舅之家。而适有先见者遏之云。其势将不但已也。如此而可以冒赴于阙下耶。鄙见如此。幸有以矜教之也。
今日两大拜。虽不如古之梦卜。其在今日。当拔其今日人中尤者。舆望之协。恐其宜也。坚悍云云。盛料可谓得矣。曾于司马时试问。以为今日则免矣。他日大拜则将奈何云。则亦掉头曰终不为耳。然今日天下事如此。我国若甘心于束手待亡则已。若有脩武之举。则渠安敢终守其坚悍耶。只在 圣上任之如何耳。
与金起之
前复视至否。来问之及。以义之不可而不敢报。今晓读朱子大全。其与陈丞相书。有曰忠愤所激。至于陨涕。忽自叹以为夫子虽处閒散。而其为国之诚。至于如此。况执事之诚。如此恳至。其不鄙卑贱又如此。而吾乃了然一无所对。其没人情于国事与故旧。甚矣。正古人所谓自处于薄者。亟回初心。而亦恐无及于事也。然鄙意终不可不吐也。髯之不厌士论。曾在辇下时惯闻之。然末世是非无真。何足取信。只有一事。
宋子大全卷五十二 第 552L 页
古之相臣。堕带于帝庭。不顾而出。帝使宦者追给之。其意盖曰。带堕而顾。则失其容仪也。其在百僚之上。一顾犹不敢轻矣。况跛躄扶曳。使人视骇而心鄙耶。今之鹖冠子。其视昔时城川二公。则不翅霄壤矣。况国家危疑之际。可以得力。而又可以弹压庶僚矣。其所询一人。恐非上所云之伦也。只庸庸碌碌耳。鄙意若如代执事前任者。同升最好。未知如何也。此纸一阅即火之。千万企祝。○上策莫如力争于 上前。湔雪罪籍。而得受礼则大善。而或恐事体未易耳。
与金起之(甲寅六月十四日)
本朝自是无兵之国。况此朝暮待变之日。其罢已练之卒乎。去年柳来谓曰。别队将满万数。将仍亟召募。以为从速了当之计乎。将徐徐充定耶。愚答以民甚苦之。姑待年丰民息似可矣。今日则顿异于去年。须亟了满万之数。使入于团练。似宜矣。大抵今日讹言。已不可胜数。虽日招兵买马。其讹言亦不得有加。虽不招兵买马。亦无可息之理。何可畏此而不为其所当为者耶。最水军为良民怨入骨髓之役。而其在山郡者。万无得力之理。盖事急。则其在山郡者。未及赴防。而常时雇立者。皆是浮游之徒。岂肯临乱而不逃
宋子大全卷五十二 第 553H 页
乎。此当亟加通变。其在山郡者。一切移为陆军。而改定于滨海之民。常时则使之屯田渔采以为生。临急则使之操船御敌。则悦之者众而缓急可用矣。今之议者。皆以为山郡水军不可猝罢。此盖为水使者所赖以为资者。皆剥割山郡之军也。其为水使者。亦非所欲而终不得已。何也。舍此则无以应宰相名官之求索也。此朱子所以每论治兵。而必以正朝廷为言也。执事当此时节。首当众务之萃。当如周公之坐以待朝。武侯之综理微密。然后可以有济。每一念此。不胜引领而驰情矣。今玆不鄙所以下询者至累牍。故敢略陈其愚。幸一览而火之。勿以示人如何。○古人云。蚕而衣耕而食。不持一钱以助王赋。此以唐时田制紊乱而然也。本朝则身役之紊乱尤甚。骑步以下至于公贱。一家出布。或至于十馀疋。而如入作者。非徒不出一钱。乃反坐耗良民之财。今使率出一布。以助国用。不亦宜乎。非但入作。凡游民之不籍于官者甚多。而僧徒亦式繁有徒。若处之有道。渐加羁縻。则不徒可以收布。而亦可以渐充军额矣。或以骚扰为虑。则有不然者。凡事不为则已。为之则虽三代之世。亦不免焉。孔子之时。亦有投之之谣。况此末世耶。
宋子大全卷五十二 第 553L 页
今日事。只如 宣祖之龙湾。 仁祖之南汉。缮兵固边之外。了然无一事间乎其间。又不以一钱尺布。用于不当用之地。则兵可治而财可畜矣。窃闻今番 大丧。只为道路观美之资。所费度支银货至于三千之多。此不但有伤于 圣母慈俭之德。其损于经用也。如何也。可叹可叹。○当南宋危急之时。朱子之所言于时相者。不过收聚人望。以置朝廷而已。其言曰。如羸病之人。针药所不及。而爇其丹田气海。则气血萃于本根。而耳目手足利矣。此在今日。尤不可少缓也。
答金起之(甲寅八月二十一日)
欹枕执书。泪涌如泉。彼苍者天。胡甚不仁。十八夕。略闻 大渐。傍人是非。不暇惮顾。忍死冲夜。才迫江外。哀音逆至。号天叩地。恨不溘然而已。既近终南。则不忍回辔。书禀于左揆台史。然后乃敢入哭于重卫之外。旋出城外。盖不忍以待罪之身。已谓 圣主未有所能而自同于馀人也。自在隋城山里。已有所患。星夜奔驰之后。症情顿剧。不粒已三日矣。朝夕待尽。万事灰心。而自然流涕者。是何心哉。今朝 王世子遣宫官下问。亦不能祇承。只俯伏抆血而已。此间情境。
宋子大全卷五十二 第 554H 页
执事真先获之矣。然执事则已受 恩谴。心迹自安矣。如贱臣者。负犯非执事之比。而尚未勘罪。倘蒙 王世子继述志事。终示刑章。则贱臣实所甘心而瞑目耳。无缘奉叙。徒增哀陨。不宣。
  别纸
曾闻陜孽受玦于 宣祖日臻之时。 升遐之后。便蒙赦还。即以宪长。鞫杀 先朝信任旧宦。其时气色。甚得得。识者已知其不免矣。今日以吾侪不忍之心揆之。虽蒙 嗣圣湔洗之恩。似当低徊前却矣。诸议必欲贱臣入临哀班。共商凡百。实非贱心所在。今日之相悉此心者。惟执事而已。故敢及之耳。
与金起之(甲寅十月十七日)
馀干久不得书。日月愈远。令人伤叹。山谷语云。归来兮逍遥。西江波浪何时平。真可以泣鬼神也。此赵相汝愚见陷于侂胄后晦翁与人书也。岂意今日亲见此境界也。伏见来书无可答而归来逍遥。正今日此汉事。故聊写此以呈耳。不一。
答金起之(乙卯六月十二日)
山谷诗往复后。一向不闻动静。前月在北时。忽拜褫中书。区区欣泻。实无涯量。今玆南徙棘篱。壮于天成
宋子大全卷五十二 第 554L 页
铁岭。虽欲相闻。益不可得矣。瞻望云天。更诵山谷诗。不知何处鬼神复泣耳。只此。
  别纸
圣祖旧陵。果有水患否。矫诬至此。痛矣痛矣。其时状启草本。想皆藏在箱箧。幸可固收。以俟幸会否。
答金起之(乙卯九月十一日)
月初承拜褫中书。惠州真不在天上矣。岭海之间。诚不落莫。而相距尚千许里。只有怅望而已。遥想鸰原之怀。亦堪悒悒耳。此汉自前月初。水土之祟重发。指骨已大。诸症并作。栫棘之苦。亦不几时矣。记文。其为赫蹄也大矣。第冒禁为之。宜其悻直而亡身也。然不可与他人看。李白诗云。不惜他人开。但恐生是非。此言诚有味也。把笔甚艰。不免倩草。皇恐皇恐。不宣。
答金起之(乙卯十二月二十八日)
伏承阳月廿七日惠书。自幸惠州不在天上也。终夜抆泪之谕。谁其信之。只有此汉自谓仰认。而仍不禁沾臆也。所患土疾。无医药可济。则只依程先生治瘿法。决去水泉。以泄胶粘。而亦不奏效。要之得饮古涧清冷者。然后庶有捲雾之望。而此生不可复得矣。命也奈何。先状。自伯丈见投。谨已盥手拜受矣。只缘贱
宋子大全卷五十二 第 555H 页
疾如许。未即构上。罪恨。幄对说。当时 睿意不欲其漏泄。故十袭以藏矣。伯丈谕以当与老先生文字。联为一编。则是尧舜训谟下。附于皋稷诸篇而传世矣。以故不敢终秘而录呈矣。刚勇者。 圣鉴诚不差矣。而今乃用之于不善而已。正如忠于唐佞于隋者。此何足怪。丁酉文字。尔后失其草本。常以为恨也。今蒙俯示。诚不胜喜幸起立也。速图之。千万幸甚。所欲言者。奚啻千万。非但病倩。亦惧为人所购如昨者之为。故只此。
与金起之(丙辰九月十二日)
四月别纸之教。深荷镌诲。今日付托者。若是冷谱寒宗。则只见其可怜而不足责也。惟世族大家先竖降幡。彼乃宠异誇耀。使人歆慕。此甚可恨也。昔朱先生论行礼法。以为须从大家作样子。今日彼辈乃以此义。用之于谲诈笼络之谋。此为可痛。窃闻同甫同堂。亦有吞饵者。不胜嘅然。然不欲名言。而亦不忍隐于同甫。故微发其端矣。今承下教。诚为的当矣。昔庆元乙丙之祸。勉斋极恨侪流之不能自守。言颇直截。朱先生以为如此。则都无好人矣。执事之言。正得先生之旨矣。敢不服膺。
宋子大全卷五十二 第 555L 页
答金起之
承独乐亭竟属他人。极可嗟惜。然中心苟有所持。则何处不可独乐也。第窃闻某人自秃浦。有上谒之言。执事避寓灵芝。岂不得一蒸羊而然耶。且伏念渠若奔走德望。要为革面之计。则岂非善事。若以为拒之将不严而然。则窃惧记室下史毅然之色。或不能逆折之致也。不审然否。言至于此。不觉大笑耳。○窃闻彼辈谋议。以为今日若干人。必在所杀。而遽为此举。则一番人。必增怨痛。团聚其精神。则为一强敌。必须威利诱訹。使为其党然后一举而除去。则不过一孤雏腐鼠云。此其为谋。深且巧矣。如我者。虽不诛除。自是朝夕之人。虽或甘心。彼不过杀僧。而得杀人之名而已。如文谷所抱负何如。责任何如。前道又何如。而乃不免于鱼肉。则其将 宗社何。世道何。一念至此。不觉起立。以故窃为故家诸人不能自立者。深叹且恨也。
答金起之(丁巳二月小晦)
昨者尹君以性归。只答其所传后书而已。似未及登彻矣。今玆同甫便。又来告行。而适数日淫雨侵湿。宿患顿剧。凡所俯询。皆不免倩笔草报。嘅叹之馀。亦甚
宋子大全卷五十二 第 556H 页
皇恐。寄示诸作。讽咏累回。间有不胜掩涕者。彼以恩遇之重轻而有所厚薄者。果何心哉。牵强病怀。廑廑和上。不足以尘览也。朗州。久不闻消息。恋恨亡已。
  别纸
士友来见者。或云无异平昔。或云损伤不忍见。惟自家之知真实矣。虽使置在华阳洞里。捧饮寒溪。望八之年。犹难保鹤骨眼碧如昔人矣。况瘴烟三年。日吸汝瘿之浊流乎。惟委命二字。为丈浑之寸胶耳。○沃川士人。果蒙庇护。则渠辈之荣幸。何可胜言。第闻凶墉辈。又将上疏。毕薙霜后馀草。益可寒心。○受持二台。如何出场。岂不为 圣德深喜。而渠之狼狈则诚如所谕。极念极念。闻其伯不起。伤痛伤痛。○铁瓮事。蒙此俯询。非不欲略陈一二。而第不但其说甚长。且有所不忍索言者。故不果浼听。盖自有此事。只有悯恻伤叹而已。人间事无所不有。奈何奈何。
与金起之(丁巳六月十一日)
时烈白。私家不幸。室人奄忽丧逝。远地闻讣。悲悼不自堪。伏惟暑雨蒸郁。起居超胜。神佑岂弟。区区颂慕。盖不自已。伏以前日頫赐书牍观之。知迩来用功于语类诸书深矣。见今不住寻玩耶。恨未得面承绪馀
宋子大全卷五十二 第 556L 页
也。去春两度复帖。俱蒙登彻耶。寒暄外。颇有说话。虽非干时事。亦不愿他人见之也。今有一书仰谢伯丈存慰。且有所纳。幸因的便呈上如何。同甫久不相闻。恋思无已。馀病伏倩草。不宣。
答金起之(丁巳十月二十三日)
岁晏郊坰瞻仰。非虚语也。寻常书问。尚令寒谷生煖。况玆累纸垂示。无非圣贤训辞。义理精微。虽非贱陋所敢闻。然其所以牖昏警惰者深矣。区区喜幸。何可量也。诸纸一一奉报。以俟订教。后便无惜批回。
  别纸
庆元间。既曰伪党。变为逆党。仍有乞斩者。则其祸之酷。与今无异。然其罚至于罢逐而止。而朱先生犹一切谢却文字之请。则其时义所在。理当然也。第于其时。犹为陈廉夫作铭。则盖与其父丞相公。分义甚厚。故不得终辞耳。今时烈于先尊丈。虽未及扫门。然获幸于执事如此。则为子而作之。何异于为父而作。而其事面则又有间矣。终何说以辞。只是数旬之间。新症甚苦。吟呻痛楚。㱡㱡度日。忍死作气。强副仓守丈文字。则更无馀力矣。此事若非朝夕就工者。则稍俟病间。亦不为晚。故来状姑留之。幸因便更教如何。
宋子大全卷五十二 第 557H 页
辅氏议论好谈时务两条。谨悉示谕之意矣。第所谓好谈时务者。若谓之无本末先后之序则可矣。至比于猪觜之关。则无乃太深耶。彼所谓猪觜者。专以嘲戏人物为事。而见歼于小人。则特轻佻浮薄之流耳。何足言也。
所谕于诚正等题目讽咏一饷者。其所警发愚昧者至矣。岂高明实有是耶。所引延平气质染习变化之语。甚令人兴起善端。有一跃跃出之意矣。从前读过此等文字。非不多矣。而气质驳杂。终不能淘汰。今将依旧老死矣。可叹可叹。至其所引李初平事。则执事年龄。岂如是之摧颓也。初平若在执事之年。则濂翁必勉以博约工夫矣。必不止使听其言而已。
龟山语录所谓浑然天成者。以人之德性言之则当矣。而用之于处世之道。则非但语不相着。其用意实与汉世所谓胡广之中庸者一般矣。孰谓程门之学一传而已失其真也。朱先生尝读龟山书而曰。直令人皇恐。若无先生如是剖破。则后人为其所误者。将不胜其多矣。
所谕薛文清语有可疑者。可谓精当而不可易矣。其以知一理知一事。对举而互言之者。已有理事两物
宋子大全卷五十二 第 557L 页
之病。而其曰知一理行一理者。尤有所可疑者。夫有是理则有是事。谓之行其事则可矣。而理是无形底物。着行字不得矣。其意若曰行其事乃所以行其理。则其意稍或可通。而亦未免有语病矣。执事之评。不可以有加矣。但所引理一分殊合天地万物为言者。略似太费力矣。
读书二字。已见于鲁论。而圣人亦有读易绝韦之文。则自古圣贤未有不读书者矣。然若是气病而不能。则只有看来看去。使心目为一而理与心为一。则不期于见功而自有其功矣。曾闻栗谷先生。不曾出声诵读。而惟以沈潜讽咏为事云。想于此得力尤多矣。示谕吕进伯语实晚学者之三字符。极令人兴起也。沃川谪士。承已嘱其阴护。渠辈必能得力矣。感幸无已。渠辈尊尚程子。而至于竟罹奇祸。为此祸者必有殃矣。其谪南北者六人。皆有临年老亲。而其碧潼者。其亲病危剧云。尤为悯然尔。
所还书牍。谨悉矣。其中 温幸等语。诚触忌讳。而然皆本于朱先生与时宰书中语意。而亦尝以此达于宸聪。以请展谒 宗庙。而 圣考喜闻施行矣。今日以此为罪。则亦所甘心也。但此书既还于此。则后虽
宋子大全卷五十二 第 558H 页
现出。彼岂以为真本哉。然则不如火之之为愈也。未知如何。商教之。
高文虎小说所记。真是奇事。老先生书院西偏。有故二相李名圭墓。而其表文。实其妻李氏之所作也。古今妇人能文。时有如此者。岂亦禀气之不啬而然耶。但曹志无岁月。未知何世人。是可惜也。以其文为得于老庄之学者。诚是诚是。
答金起之(戊午正月二十九日)
腊初书。此晦承拜。不无少趣之谕。极令人歆尚警策。伏想日有新功。人有不知而有自知者矣。待刑陋况。不足尘听也。先铭。猥此依命。殊觉廑廑。此何足粗副孝思之万一也。毋循世俗之嫌疑。俯加取舍之权衡。是望。痔漏方剧。未免复倩。不胜皇悚之至。
  别纸
书牍。以渠购得之心观之。则其变幻搆诬之术。当益层加。故有前书之禀矣。今承示谕。深长缜密之虑。殊非贱虑所及。谨当依教。然仍在于此。似违常规。还归原箧以待之。事体正当。执事若以为然。则谨当袭还。商教之。
尹表之谕。极荷规警。鄙性狷急。少无受善之量。故平
宋子大全卷五十二 第 558L 页
生朋友。鄙其如此。无能以矫揉相加者。以此日用言行。无非尤悔之积。何幸垂死之日。乃蒙忠告之赐至此之盛也。区区感幸。盖不自胜。所询源委。不敢不尽实状。以求更教也。当初文字之粗成。旋思此是斯文论议。事体不轻。而自视则欿然矣。意谓和叔是当今士友执耳。而方今所立如此。则前头成就。有不可量也。玆有借重之意于其收杀处。略用古人归宿状者之体矣。不料后生辈妄相忖度。辞舌纷纭。不惟有害于作者。其累于所为作者之身。亦不少矣。一则曰有所见而不欲担当。一则曰旧有嫌怒而因此修复。夫诚不欲自当。则辞而不当。有何不可。而乃为此屈曲苟且之举也。况以不欲自当之事自脱。而使人当之者。非甚不仁者不为也。平生行己。虽不足言。而乃若所存。则必不至如此也。至于平日嫌怒之说。尤不满一笑。愚于此友。以地则乔木衡茅也。以人则鸾凤麇麚也。而犹且猥蒙以观善见处。谓之感恩则有之。有何积嫌深怒。生时含忍不言。乃于死后因其孝子至诚之托。反以为逞憾之地也。当初自谦自慊之实。反为自欺自污之归。彼本家子弟则未必然。而其他门下。则闻甚呶呶矣。尝窃自解以为朱先生尝作东莱
宋子大全卷五十二 第 559H 页
赞。自他人观之。则可谓极其盛矣。而浙中诸弟子。未免有不平之意。岂浙中尊师之意。无有穷极而然耶。抑朱先生。亦有甚么意思而致然耶。朱先生果有甚么意思。则以此小子而有此嫫效者。诚亦不必罪矣。因自抚掌而窃笑也。仍窃自省。当初遣辞之意。诚出于自视欿然之意。而亦不无过为顾虑之意。此正圣人所谓恭而无礼。则葸之病也。彼以为不欲担当者。虽曰情外。而此实有疑似之迹。此则不能无追讼者矣。然如使断罪者。平心而处之。则亦不无公罪私罪之分矣。如何如何。荷谋忠之厚。倾竭至此。幸垂察而更下顶门之针。千万幸甚。
龟山集。终荷投示。则何幸何幸。若得原本。则尤幸也。因窃念论孟或问。皆是辨析程门议论。而别录其本语为一册。名曰集义。于或问则但曰。杨氏说得之。游氏说误矣。盖使后人考阅于集义也。我东有或问而无集义。有同有纲无目之网。其为无用也甚矣。朱先生当日辛勤用力之意。岂亶使然哉。昔年因使行。欲购于燕肆。则谓终不得。可叹耳。今幸有杨集。如又得吕游谢侯诸先生集。则虽无集义。亦可参考。而或问终为有用之书矣。幸望执事遍求于文献之家。其不
宋子大全卷五十二 第 559L 页
得者。又购于燕肆则善矣。若得五集皆具。则采摭类聚。更为精义。亦不甚难矣。更乞执事留意。幸甚。
窃尝记先府君癸亥初。为东道斋郎。请填陵丁逃额于圻伯。圻伯推诿不肯。先府君据理更申。辞甚直截。圻伯怒。题曰。参奉不为侵虐则不逃。先府君即弃官。○此一款。不载于状中。未知何意也。后便示之。
与金起之(戊午四月二十四日)
他不敢及。窃念此纸终不宜在此。还在所在处。早晚尹若告发。当自彼中陈首。以俟 上之处分。是正当道理。亦彼此事君勿欺之义。玆因一家人回纳。而亦不敢明言于渠耳。贱疾益痼。从此书问。亦不可复矣。不能不怅愔也。倩草不宣。
答金起之(戊午六月十二日)
先铭。承在财取中。惭悚无已。其添改处。谨依来教。○尹表。彼自纷纷。只得任他。惟在我者未善。则此不可不思耳。○龟山集。卒蒙投示。则何幸如之。速图之望也。勉斋集。近颇云云。想亦稔闻矣。尝窃自笑。以为纵使此集有十分明證。彼为斯文之贼者。于朱子尚且力攻。自以为功不在禹下。况于勉斋何有焉。然窃愿得见。未知或有周旋之路否。吕游谢侯诸集。果买于
宋子大全卷五十二 第 560H 页
燕市。如来谕之云。则斯文幸甚。切望执事力赐主张。如何如何。
答金起之(戊午至月十六日)
时烈白。私门不幸。长女遽尔夭折。悲念酸苦。不自堪忍。伏蒙尊慈特赐慰问。哀感之至。不任下诚。哀苦之馀。危喘仅仅。而又闻时论益急。山林麋鹿。胡乃命悬庖厨。文谷稍移近地。天日渐迩。兄弟不远。公私幸甚。春兄志文。其慕用者。犹嫌其状德未尽。其不悦者。以为专出于诬笔。今承下教。自信其知罪在此而可信于后世矣。今日事。只有看书阅理。是属己者。今所相勉。岂外于是。所欲言者。病苦委枕。倩草不宣。
答金起之(戊午十二月二十日)
曾因仁同便。承拜慰亡书。即修谢复。以附其便矣。今又承十月十八日惠书。兼有累牍别教。所警于昏惰者。不翅深矣。何幸如之。时烈哭死之哀。久而不已。仍致疾病顿剧。极知馀日无多。奈何奈何。窃瞯多少教意。年未及卫武,蘧瑗。而深有二贤之意矣。他日所就。其可量乎。甚为吾党庆也。荷眷深厚。恃以倾倒。还增悚仄。诸牍妄以己意回禀。早晚因便订教。幸甚。自馀岁遒加重。以幸斯世。
  
宋子大全卷五十二 第 560L 页
别纸
示谕和叔之言。诚不可易之至论也。曩在丙辰。令侄仲和君所忧。正亦如是。每爱其言而嘉其志。甚为门阑庆也。昔桓温对王猛。说关中豪杰未有至者。先贤尝笑其豪杰。只在眼前。而不识何处更得豪杰来。执事于仲和。不翅在我眼前。岂以为至亲而私之耶。好笑。二闵,云路。亦尝自贺其吾党有人矣。程先生尝言老而好学尤可爱。此一番人庶可以当此矣。先生又言志将明斯道于既绝而不惧其难者。盖亦以为知之者广。则用力者众。何难之不易也。今日切磋成就之责。窃恐不在于他人也。易书。当依朱先生说。只以卜筮观之。如潜龙勿用。分象占。以潜龙为象。而筮得此象之人。当勿用于世。是则所谓占也。如是看则有意味有条理而不难读矣。如诸家之说。固荒昧恍惚。不知其为何等说话。至于程传。则朱先生虽称其置水不漏。而亦病其与易不相干。盖不以卜筮看。而又不分象占故也。后学欲读此书。不可不先知此也。幼能先博后约之说。固出于先贤。然其博也。亦有次序。当先其易而后其难。以至于无所不通。然后真可谓博矣。昔陈廉夫欲学易书。朱子以为莫若且读诗书
宋子大全卷五十二 第 561H 页
论孟之属。言近指远而切于学者日用工夫也。此言恐不可违。未知如何。
松江晚年所就。非后学所敢妄议。然以其既高之年。犹能向意于此事。其所用力。不可谓全昧其方。则其效亦岂灭裂哉。沙溪老先生其交道终始不替。不以人言而有所衰怠。其必有以也夫。
申灵川事。沙溪先生遗稿中。多有言及处矣。至于文正老先生。则不必专指灵川。而泛论坡山门下诸公于党祸后。深攻松翁之为未安矣。仍曰党祸后论议。无如重峰,沙溪云。此皆时烈之所亲闻者也。
学术分裂之论。诚可慨叹。其下所论必有学术然后方可为一国一身受用之根柢者。诚至论。虽使宋时诸贤复生。无以易此矣。至于末端所谕与其有驳杂之病。无宁元无学术云者。必有所激而发者而不敢知矣。然以义理言之。则元无学术者。固无足论。而其有学术者。若悟其驳杂而致知力行而不已焉。则终归于纯且正矣。为今之计。莫如语其无学者以必当为学。语其驳杂者以救弊之道矣。今日任此责者。必有其人矣。
答金起之(戊午十二月二十九日)
宋子大全卷五十二 第 561L 页
日者原书外。又有五幅别纸。窃伏叹以为此是古昔不耻下问克勤小物之盛心也。冒竭盲心。还以请教。其封上。盖不八九朝暮也。今复因玉山便。获拜今月初六日所惠书。恭审穷阴。燕申神佑。喜感且颂。东洲之会。湛乐可想。 隆恩无异于全活小臣之盛也。盖今日时辈。以深文峻论。激动 上意。令 上杀之。而自脱杀人之名。至于尹鑴。以我为王莽,禄山。而犹不请诛灭。此其意甚明矣。 圣上聪明。尚今无后命。而于文谷。乃拂众论而内移。此实阳复之渐。攒贺之心。岂是为私耶。所和感春赋。极令人涤魂也。读至白云一句。不觉血泪交颐。此孰使之然哉。噫嘻悲夫。此可与俗人言哉。岁序将换。伏祝为时加爱。以膺多福。
  别纸
 李初平
濂溪事状。既曰初平。日听先生之言。二年果有得。则其见效可知也。后世固难得如濂溪。然虽或有之。而窃恐知而信者为难也。朱先生曰。濂溪在当时。人以为官业过人。有仙风道气。又曰。其知之者。不过以为用意高远。无有知其学者。惟程太中知之。宜其生两程夫子也。然则非但遇濂溪之为难。知濂溪者。亦不
宋子大全卷五十二 第 562H 页
易也。
 阘茸人不变
今日郑涖。人只以庶孽荫官待之。及闻时人说及松翁。乃拂袖谢归。其视前日士夫自好者。何如也。涖固不俗者。亦有不及于涖而能自守者。太史公曰。怯夫慕义。何处不勉。今日益验之矣。
 龟山见欺陆棠
知人则哲。惟帝其难之。况龟山乎。来教所谓矫情饰貌之难信七字。似未安。此等人。于矫饰时。已为小人。何言其可信与难信欤。贤者观人之道。不过心公而理明而已。孟子曰。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苟非其人。箪食豆羹。见于色。朱子曰。观人。不于其所勉而于其所忽。以今日言之。则其人封纳告身之日。其高何如。而今日则簠簋帷薄。皆不知可嫌。其勉强之不可久而真情之难掩也如此矣。陋拙为其所欺久矣。追悔何及。
 本朝议论胜功名少
所引语类。与本文异。自自汉唐来止功名少。是辅广问也。朱先生答云议论胜。亦自仁庙后而蔓延于熙丰。若是太祖时。虽有议论。不过说当时欲行之事。无
宋子大全卷五十二 第 562L 页
有许多閒言语也。据此则朱先生之意。可知也。仍记丙子后有一名公。谓弊宗宋参议国泽曰。丙子知虏之必来。而欲遣使以缓之。则士论胜。故朝廷亦不得自由。以至于此。此意思。亦如辅氏之说。然当时果用士论。汲汲为自强之策。则万一有撑支之势。虽其不能。亦不失国亡君死之正。而惟其士论不行。故失此二者。而但咎士论。然则议论之所可咎。只在于不为实事而徒为閒言语者也。若既不做实事。而又无议论。则是天理益晦而人伦益斁矣。大哉。 圣考显宗论三学士之言曰。三臣者。皆践其实。不可谓好名也。圣考此言。岂汉高将三杰得天下之可比哉。然则议论之不可少也明矣。
 王氏新经有好处
不但朱先生有所取于介甫之说。程先生于祧庙之论。亦曰终是高于世俗之儒。世俗之儒。盖指司马公也。圣贤之心公。盖如此。又青苗之法。明道先生及朱先生。不以为不善矣。朱先生又曰。介甫不世出之资。其为人如此。则其言之可取者。何可胜数耶。
 禅院清规样
禅院清规样。疑是缁徒教初学规模也。以上项陆子
宋子大全卷五十二 第 563H 页
寿所言观之。则可见矣。
 小立课程
朱先生论读大学法曰。须将大段。分作小段。字字句句。不可容易放过。未通透时。须教通透。已通透后。便要纯熟。此一段了。又换一段看。又曰。昔尹和靖从伊川半年。方得大学西铭看。今人半年要读多少书。先生小立课程之意。如此其精切矣。
 不带性气
性气近于刚决。来谕得之。亦带勇字怒字意。昔杨亿初答契丹书。有云邻壤交欢。真宗注其侧云。朽壤鼠壤粪壤。亿亟求解职。真宗曰。杨亿真有气性。据此则性气之意。可知矣。
 要人知守真实
诚之一字。是圣学之始终也。故论朱子之学曰主诚。下此则勉斋所谓真实心地。温公所谓不妄语。是初学切要处。推以极之。则天道之不贰不息。皆是物也。其不诚实而只要人知者。真小人之用心也。其不可相较而有所取舍也。不翅天渊矣。今来谕以为只要人知得。则无宁守其真实心地之为无弊欤。此岂偶失于遣辞之际耶。
 
宋子大全卷五十二 第 563L 页
体认自在
此论未发之心体而言。盖既曰体认。则是属于已发。故龟山,延平。皆有是语。而朱先生皆尚病之。至于已发时。体认其念虑之邪正而去取之。则此切要工夫也。
 一向绝都无好人
此先生答黄勉斋之言也。意先生病勉斋之一例攻斥。使不得复容于士流。故其言如此矣。然先生于吴伯丰,李诚父诸人。其所以责之者深矣。故尝曰深为世道人物惜也。其操纵宽猛之意。可见矣。
 
元祐撩拨熙丰
如蔡确登车盖亭赋诗。而元祐诸贤。以此罪确。使群小皆怀疑惧而为谋益深。又诸贤自相携贰。以授小人以间隙。此等事。皆为取败之道也。然哲宗意思。本来不喜元祐。元祐虽十分是当。安得不败。哲宗初立。所用卓子不好。宣仁令换之。不肯曰。是爹爹所用。是还用元丰意思。宣仁大痛。常常说与进君子退小人之道。哲宗甚衔之。遂激而一向用小人。(朱子说盖如此)哲宗既悦小人。则虽宣仁尚且衔之。其他又何说。又小人以定策说。微动其听。人君所甚恶者。莫甚于此。元祐
宋子大全卷五十二 第 564H 页
诸贤。安得而不败。今日涟汉。正是如此。国本未定之疏。此今日奇祸之大者也。可怕可怕。(今日告庙之论。正是策勋之意。而人不觑破矣。岭南有柳元之者。其子私告其父庙。以希时人意。可谓巧且深矣。)
 圣人未尝为人所杀
舜之井廪。汤之夏台。文王之羑里。孔子之匡人。皆有杀死之道。然终于得免者。岂天生之德。故天亦扶持之耶。然于其间亦不无人事与焉。如舜之匿孔两笠。散宜生之美女宝玉。孔子之微服。亦其神谋圣智出于自然者。则是所谓人事者。亦皆天理也。
 罪己责躬不可无
朱先生曰。悔字难说。既不可常留在为悔。又不可不悔。若只说不悔。则今番做错且休。明番做错又休。不成说话。问如何是着中底道理。曰。不得不悔。但不可留滞。既做错此事。他时更遇此事。或与此事相类。便须惩戒。不可再做错了。先生此言尽矣。更有何说。
 学者好谈当时务
朱先生曰。学者视天下之事。以为己事之所当然而为之。则虽甲兵钱谷笾豆有司之事。皆为己也。以其可以求知于世而为之。则虽割股庐墓弊车羸马。亦为人耳。善乎。张敬夫之言曰。为己者。无所为而然者
宋子大全卷五十二 第 564L 页
也。此其语意之深切。盖有前贤所未发者。学者以是而日自省焉。则有以察乎善利之间而无毫釐之差矣。以此论之。则学者当知所择矣。
 陵寝之请
小人之言易说。而君子之论难合。此古今之通患。且孝宗虽有志于恢复。而朱先生登对之初。论复雠之义。则不复闻圣语云。盖木马铁杖。其心虽切。而其规模大体。未能明彻。故易惑于近规小利之言。此所以帝王之学。必以穷理为先也。
 朱先生论胡邦衡
朱先生曰。人最不可晓。有人奉身清苦而好色。澹庵黎涡之事。诚是不可晓者也。尝见退溪文集。有自谓数十年坑堑之语。而晚年操存谨独之功。如此其至。则初年小疵。真如太空之寸翳矣。大抵人多是于初年有可观者。而末年放倒者。故朱先生尝曰。天下之士有名声节行为时论所归者。及要其所就而观之。则始终大节真可景仰者。盖无几人。古人又曰。保晚节难。然则与其有始而无终。曷若始虽有疵而末终之可观也。(沙溪先生尝问于栗谷先生曰。晦斋,退溪两先生蓄娼之事同。凤城之事又同。而先生于晦斋。则有不蒲之意。于退溪则不然。敢请其故。栗谷先生曰。观人。当观于成就之后。退溪则皆是初
宋子大全卷五十二 第 565H 页
年之事。晦斋则在于晚年。故吾所论如此云。此真是的当之论也。)
 凡此所论。皆是瞽见又极不当言者时有之。诚感执事倾心下问。不敢有隐。幸勿以示人如何。且其未当者。还以见教。则愿以自牖其暗。千万至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