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同春堂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x 页
同春堂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杂著
乙亥正月初三日历书题辞
余年今已三十。学不长德不进。而疾病日痼。旧习未刮。有时思之。惕然奋发。而一时意气。易得消散。心术之间。隐微之际。尤悔日积。李先生所谓昨日所为。今日难改。朝悔其行。暮已复然者。真余之谓也。此盖气质浮弱。工夫不笃而然也。从今以往。庶几改之。书此以为师。朝起有感而书。(李先生即栗谷文成公)
杂著
乙亥正月初三日历书题辞
余年今已三十。学不长德不进。而疾病日痼。旧习未刮。有时思之。惕然奋发。而一时意气。易得消散。心术之间。隐微之际。尤悔日积。李先生所谓昨日所为。今日难改。朝悔其行。暮已复然者。真余之谓也。此盖气质浮弱。工夫不笃而然也。从今以往。庶几改之。书此以为师。朝起有感而书。(李先生即栗谷文成公)
同春堂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9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6A/ITKC_MO_0366A_A107_097H.gif)
你之从我游。殆三年于此。意甚勤也。顾余积病沈痼。精力消剥。自救不给。既未能表率。又不得严课。夷考汝言动犹夫前也。学业犹夫前也。容止犹夫前也。未有以慰人之意。刮人之目。此岂汝父母夺恩示义。千里津送之意耶。莫非余为师无状。不善教导之罪也。尚何言哉。汝之资质。本非不可为善者。惟其童心未祛。污习甚痼。长者之前。稍似修饬。出门之后。便作异人。读书既不勤。制行又不雅。戏言戏动。殆于流荡丑慢。每为侪流所贱。而尚不知回心易虑。惕然奋励。此岂独余之罪耶。今其归也。将何颜拜汝父母。又何颜
同春堂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9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6A/ITKC_MO_0366A_A107_097L.gif)
遁岩书院刱建通文(代院儒作○壬申)
右文为裒聚财力。以建沙溪先生祠宇者。盖天之生贤。世不常有。故其生也荣。其死也哀。虽地隔千里。世后千载。犹必尸而祝之。以伸其景慕之怀。而况梁木才摧。徽音未沫。游居讲道之乡。杖屦优游之地。仪形謦欬。彷佛如昨。则其所以想像瞻慕者。又岂隔千里
同春堂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9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6A/ITKC_MO_0366A_A107_098H.gif)
同春堂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9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6A/ITKC_MO_0366A_A107_098L.gif)
一乡以宋生(时升)孝行呈方伯文(代乡人作○壬申)
伏以褒贤旌善。乃有国之先务也。一有出天之孝。高世之行。湮晦泯没。使后之人不得为矜式焉。则此固君子之所憾。而其责宜必有任之者矣。县内南故士人宋时升。非有师友见闻之益。而爱亲之诚。得于天性。迨其父疾病将死。断指以进。得延旬日之命。及遭丧。不克葬殆一岁。自夏至冬。长伏露次。手足为之冻裂。啜饘粥以终制。厥后母丧。哀毁益笃。只以粟米作粥而饮。盐酱菜果。绝不入口。其时患痘疾几死。而未尝一日废祭曰。一息尚存。忍付馈奠于他人乎。如是数月。竟得生全。邻里感叹。咸以为诚孝所致。三年之间。不曾启齿而笑。严截内外之防。足迹不及中门。其儿患痘而死。亦不入见。有时上墓。终日号哭。真元既毁。两眼先病。家人悯之。少以稻米杂之粟粥。冀或补其元气。则终其日不下一饮。家人不敢更进。遂致两目全盲。仍成癈疾人矣。家贫屡空。朝夕称贷。而至于祭祀。则虽朔望参礼。情文毕备。虽起动须人。奠灌必亲。终其身不怠。大略如斯。疏节难悉。兹所谓出天之
同春堂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9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6A/ITKC_MO_0366A_A107_099H.gif)
先祖妣柳氏墓所定行岁祭通文
惟我先祖妣柳氏墓。托在周岸县宽洞。香火之绝。今
同春堂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9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6A/ITKC_MO_0366A_A107_099L.gif)
高祖考妣曾祖考妣墓所置田立石事。诸外孙处通文。(己卯)
惟我先祖宣务郎府君神主虽祧。墓祭则礼不可阙。而墓田未备。若而孱孙。逐节轮行。殊非久远之图。且承仕郎府君墓若前妣完山李氏墓碣文。皆已撰成。而两墓各在异地。立石尤为不易。且承仕府君墓田。亦未曾备。易世之后。必有难处之端。兹欲趁此中熟之。岁鸠聚财谷。经纪屡年。以图四大事。凡我宅相佥尊。亲属虽竭。亦非路人之比。或有闻风而出义者。敢并布告。惟愿随力以助成此美事。岂胜幸甚。
同春堂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10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6A/ITKC_MO_0366A_A107_100H.gif)
右文为。盖惟江都之变。舍生取义。能以一身扶植民彝。羽翼斯文者。指可多屈。而其中若太常李公时稷,太仆宋公时荣。尤炳炳焉。惟我怀德。实太常公所居之地。亦太仆公之桑乡也。乡人。生而讲其行义。殁而服其忠节。无以寓其追慕之诚。则相与议建妥灵之所于崇贤祠之傍。工已告讫。将于五月初三日。肇荐肸蚃。是举也。实系斯文。实关风教。凡我同志之君子。必有乐闻而兴起者。兹敢遍吁。盍亦相率而至。共成礼仪。噫。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尚能相感。况于并世之士乎。况于旧要之人乎。凡诸君子庶几勉旃。
注山诸宗处通文(甲申)
右通文为。持平先祖考妣两位墓祭。一依宽洞板桥例。岁一设行事。已为完定。而主祭宗人宋演祚甫移居他所。呈单请改。兹依家礼诸位迭掌之文。欲令佥位迭掌墓田。次第轮行。从明年乙酉为始。每十月初十日。依礼设行。而祭物不须丰备。唯务精简。每位脯醢各一器。果四色。盘床饼面饭羹各一器。汤三色。炙三献各二串通六串。虽有无过此式。山神祭亦一例行之。毋有减杀。祭罢。只以馂馀饮福而已。毋或更添
同春堂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10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6A/ITKC_MO_0366A_A107_100L.gif)
沙溪先生墓道树碑时通文(乙酉)
沙溪老先生殁十有四年。而追慕之在人心者。如一日焉。岂所谓莫知其所以然而不能自已者耶。先生墓道之刻。尚阙焉。此诚斯文之欠事。多士之所嗟。今者先生嗣胤承旨公。分寸拮据。已始其役。而财力绵薄。万不逮一。势将中道而止。噫。此实吾党之责。而既不能倡之于前。又不能继之于后。则其于追慕之义。何如哉。兹愿与诸君子共图之。倘蒙协谋并力以相之。庶几斯役得以就完。而吾党之责。亦可以少塞矣。惟诸君子垂谅焉。
清州书院泉谷宋公追享通文(代牧伯作)
右通文为。故东莱府伯宋公精忠大节。赫赫在人耳目。今将以斯文公议。醊享于本州。有定院祠者。盖壬辰之难。实是气数之大变。 国家升平百年。文武恬嬉。民无死长之志。士昧授命之义。 国之不亡。仅一发耳。公以眇然一个守臣。当贼初冲。首先抗义。视死如归。自是厥后首尾数十年。成仁取义。以表正人纪。扶树 国脉者。固不可一二数。而实公为之倡也。然
同春堂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10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6A/ITKC_MO_0366A_A107_101H.gif)
同春堂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10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6A/ITKC_MO_0366A_A107_101L.gif)
诸子孙以先祖妣柳氏贞烈呈地主文(癸巳)
伏以民等。曾将先祖妣柳氏节行。冒呈县庭。幸得转闻。兹奉下帖该曹。以前状疏略。更使详细陈闻者。民等当初惧涉烦猥。只陈其槩。殊用歉恨。今承申问。喜得情愿。其敢不覼缕。谨按。柳氏即故丽朝高兴伯浚之女。而司宪执端宋明谊之子进士克己之妻也。年二十二洪武壬申岁。丧其所天。只有一孤儿。既服阕。父母怜其早寡。欲夺志柳氏以死自誓。守义益坚。父母犹不谅。乃负其孤儿。脱身徒步。自松京至怀德。五
同春堂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10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6A/ITKC_MO_0366A_A107_102H.gif)
同春堂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10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6A/ITKC_MO_0366A_A107_102L.gif)
崇贤院儒呈方伯文(代作○癸巳)
伏以吾乡故有郑文翼公,冲庵金先生,圭庵宋先生合享之庙。而岁久颓废。顷年。报官驿闻。改作祠宇。而追享沙溪金先生。江都节死李太常宋太仆。亦以别祠享焉。惟是讲堂斋舍之未改者。日益毁圮。而所谓讲堂。梁折栋挠。尤难支过。生等大惧讲授无所。礼容
同春堂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10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6A/ITKC_MO_0366A_A107_103H.gif)
宪府通谕各部榜(戊戌都宪时)
夫纲常风教。 国家之所赖以维持。而法府之所常申饬者也。即今世道益下。人心益偷。子弟或不能事父兄。幼少或不能事长老。间或有伤风败俗骇闻惊心者。诸部亦不能一一报知于法府。使之趁加惩治。以致习熟耳目。恬不为怪。我 圣上崇化导俗之意。亶岂然哉。从今以后。或有罪犯纲常风教者。各部勿视寻常。划即报知于本府。以为处置之地。亦须先将
同春堂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10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6A/ITKC_MO_0366A_A107_103L.gif)
赠李生(遇辉)说(庚戌)
迂斋李相公爱余甚。常弟畜之。仍得纳拜于其伯氏佥枢丈。且与佥枢之胤掌令君游。佥枢丈。真孔子所谓善人者。非末路衰世所可得也。余常敬慕之。不幸掌令君早逝。相公继又捐馆。佥枢丈独享大耋。殆九旬而终。后数年。余之第三孙炳远委禽于掌令君家。掌令君子姓蕃衍。袍笏盈门。福善之理可徵。而其季
同春堂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10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6A/ITKC_MO_0366A_A107_104H.gif)
同春堂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记
养正斋小记
庚戌春。余承 召赴朝。赵斋郎云老以婚姻之故。邀余馆置其家。所谓听涧堂者。即其先王父竹阴丈攸芋。菊松书籍。曾经丈者之手。令人为之兴感也。云老就堂之北园。搆一小斋。绝萧洒。北对大隐。南临城市。东接三清。西望枫溪。而最是大隐形胜。专输于此。幽夐静僻。甲于城里诸名区。余甚爱之。未数日。余谢病归。归来耿耿不能忘。不知此生其果再往其斋。与云老把酒吟诗。细讨岳麓清趣也否。噫。是岁秋仲上浣。春翁识。
新宁县环碧亭重修记(辛亥)
万历辛亥间。先君子出宰花山县。余年方六七岁。随往焉。时未省事。而尚记其客馆之西偏有小亭。披篁架岩。水㶁㶁循除鸣。幽闲萧洒。殆非人境。即所谓环
同春堂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10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6A/ITKC_MO_0366A_A107_104L.gif)
同春堂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10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6A/ITKC_MO_0366A_A107_105H.gif)
同春堂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题跋
王来旧馆。书李士尚壁间诗后。(辛未)
回瞻壁上二人名。淡水交心是弟兄。去路同行来路未。青山万叠独归情。
右亡友李上舍士尚之作也。往在孟夏之初。余访愚伏郑老于商颜。士尚以亲癠问药于龙城。遂约日联辔行。甚乐也。行到三山之王来里秣马。士尚忽喟然而曰。长程并马。在浮世亦不易也。盍识之。乃索笔题名于馆舍之壁间。暨还。士尚先而余后。士尚回到前馆。作一绝大书于旧所题名之下。即此绝也。后十月而余又作商颜行。复投前馆。摩挲旧题。笔迹宛然。而
同春堂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10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6A/ITKC_MO_0366A_A107_105L.gif)
朱文酌海跋(癸巳)
右朱文酌海十六卷八册。即愚伏郑先生所选定者也。盖朱夫子大全集。如地负海涵。靡所不有。学者未易窥其涯涘。退溪李先生就其书疏中。为节要十册。诚初学之指南。无以尚之。独其自封事至碑状诸文字。咸不在选。读者歉焉。先生平日酷好朱文。常以为如日星焉河海焉。理义文章。灿然备具。千古以来。未尝有此。馀以文名家者。殆类徘矣。沈潜玩味。不翅如刍豢之悦口。至于疾病垂绝万缘俱忘之际。语及此文。则心神如爽辄举数三行。极论其归趣而后已焉。先生之于此文。可谓得之于天矣。间尝手自订选。取其尤关于大体而切于受用者。编为是帙。其删节之间。各有权衡。与李先生所选节要者。实相舆卫。其书疏一册。所以补节要之见遗者也。博学之士。固自有
同春堂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10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6A/ITKC_MO_0366A_A107_106H.gif)
书高霁峰诗后
手抚丹山五色姿。最怜头角称家儿。风毛异日昂霄汉。莫道狂生不己知。(霁峰自题赠同福胤某云)
隆庆丁卯间。我王考护军府君。出宰玉果县。先君子以童子侍往。霁峰高先生一见而异之。赠以此诗。盖有知己之托。非偶尔也。后九十馀年。高氏子弟得于遗稿中。书示不肖。俯仰之间。人事之变迁。世故之多端。有不可胜言者。孤露馀生。把玩庄诵。为之感涕交迸。其曰同福。即玉果之误也。甲午十月初五日夜。与子婿辈。偶检家中故纸。书以识之。
写进 春宫先贤格言屏幅跋
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周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子。)阳气发处。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朱子。)世间有三件事。可
同春堂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10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6A/ITKC_MO_0366A_A107_106L.gif)
同春堂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10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6A/ITKC_MO_0366A_A107_107H.gif)
同春堂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10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6A/ITKC_MO_0366A_A107_107L.gif)
同春堂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10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6A/ITKC_MO_0366A_A107_108H.gif)
同春堂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10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6A/ITKC_MO_0366A_A107_108L.gif)
同春堂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10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6A/ITKC_MO_0366A_A107_109H.gif)
题振衣闵公(汝任)题挹灏亭诗后
松桧阴中一径开。为寻高搆暂徘徊。川流直割长郊去。山势平分远岫回。最喜旷闲宜偃息。肯将簪弁赴尘埃。幽居我亦从君卜。拟向滩头起钓台。
右振衣闵公。尝为我先君题挹灏亭者。今逢公曾孙泰重秀才于京邸。相与道旧。为之怆然书赠。时辛丑仲夏小望。恩津宋浚吉识。
同春堂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10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6A/ITKC_MO_0366A_A107_109L.gif)
右延平答问两册三篇。退溪文纯公自述其跋文而手写者。事实俱该。无容更赘。第于兵燹之馀。板本无存。穷乡学子得见者鲜矣。今燕岐知县赵侯持纲。承训于庭。知有此事捐俸入梓。俾广其传。其惠后学大矣。抑余于是。窃有感焉。昔沧洲释菜之举。朱夫子特以先生醊享焉。其所以阐明圣统之适传。开示后人之标准。断为千古不易之定论者。非偶然也。然至今五百年。而独不与圣庑从祀之列。其故何欤。往在成化中。 皇明琴川周木。以是为请。而议未克行。士论歉焉。崇祯癸卯。臣浚吉猥陈疏章。力言先生不可不升祀之意。 圣上令大臣议。大臣以异于 中朝定制难之。呜呼。与 中朝异制之舛。孰若异于朱夫子
同春堂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11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6A/ITKC_MO_0366A_A107_110H.gif)
题任参判(义伯)册子后
今是任兄。曾以此卷见寄。令余挥染。俾作千里面目之资。余衰病甚。诺之未就。而今是兄遽作泉下人。日偶检旧箧。得出此卷。不堪怆然。强拈枯笔。书遗其诸胤。以寓悬剑之怀。悲哉悲哉。(今是。任公别号。)
语录解跋
我 殿下临筵。方讲心经。讨论忘倦。一日 教曰。语录实多未分晓处。玉堂官可取所谓语录解者。详加考校。以便翻阅。兹役也。应教臣南二星实尸之。臣亦猥闻其一二。删其繁芜。订其讹谬。总合前后所录。务在明白简易。去取次序。略有权衡。书成。缮写投进。 上令臣浚吉撰进跋文。臣辞不获 命。臣仍窃伏念。语录云者。即中国之俚语。昔有宋诸贤。训诲后学与书尺往复。率多用之。盖欲人之易晓。而顾我东声音
同春堂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11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6A/ITKC_MO_0366A_A107_110L.gif)
三节遗稿跋(壬子)
右三节遗稿三册。即果斋尹公若其两孙薪谷,林溪昆季所著述者也。尤庵宋相公发挥引重。固已备矣。余无庸复赘。抑余于是有感慨者存。果斋公当升平百年之馀。值 国家隍复之运。从容取义。视死如归。斯亦职耳。当是之时。控于大邦。天心助顺。蒙 皇上宠眷。动天下之兵。以济藩邦。以歼强虏。此实载籍以
同春堂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11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6A/ITKC_MO_0366A_A107_111H.gif)
书柳秀才(俒)行录后
完山柳上舍伟。不远数百里。从余游甚勤。一日。出其季弟俒行录一册。泣而言曰。吾弟实有高才至行。若将以有为而遽短命以死。愿得子一语。以阐其幽郁。
同春堂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11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6A/ITKC_MO_0366A_A107_111L.gif)
同春堂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祝文
祢祭祝文
今以季秋。成物之始。适丁显考。降生之辰。感时追慕。昊天罔极。敢以清酌。庶羞祗荐岁事。
曾祖妣端人完山李氏墓告文
维崇祯六年岁次癸酉六月辛酉朔二十日庚辰。曾孙宣务郎童蒙教官浚吉。敢昭告于显曾祖妣端人
同春堂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11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6A/ITKC_MO_0366A_A107_112H.gif)
重修正寝时祭土神文(癸未)
伏以浚吉。积病沈痼。十年于今。违离旧家。又已八祀。业破家散。惭闷俱深。兹涓吉辰。遂谋重葺。就后新地。稍变负抱。先改旧祠。制遵五架。式陈菲荐。敬告其由。惟神顾歆。庶赐庇佑。垂之后裔。永奠厥居。
高祖考宣务郎府君墓竖石告文(癸巳)
维崇祯岁次癸巳正月戊辰朔二日己巳。孝玄孙成均生员承吉等。敢昭告于显高祖考宣务郎府君。显高祖妣宜人完山李氏之墓。恭惟我府君。不幸蚤世。名不登于太史氏。且家乘无徵。府君夫人潜德懿行。生殁岁月。俱无得以考焉。幽明之间。怆恨无穷。顷岁。玄孙浚吉。采拾耆老流传。且记世系子孙。撰成行状一通。乞铭于清阴先生金相国尚宪。勒石镌磨。浚吉书而其子光栻篆。石面大字。则乞笔于慎独先生金公集。又刻子姓暨祭田于石隅。以为久远之图。经纪
同春堂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11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6A/ITKC_MO_0366A_A107_112L.gif)
先祖双清堂府君墓竖石告文(癸巳)
月日干支。六代孙折冲将军前佥知中枢府事希命等。敢昭告于显六代祖考双清堂府君。显六代祖妣安人安东孙氏之墓。惟我祖考高风峻节。足以耸动千古。潜德懿行。足以表范后嗣。秪今数百馀祀。旧堂岿然。双清如昨。子姓绳绳。家声弥大。积善馀庆。其于是乎徵矣。惟是墓道。尚阙显刻。无以表示于今与后。虽云已缓。盖亦有待。向岁诸宗姓合议。使七代孙浚吉。据墓表小记。兼采堂记诸文字。参以家乘所载。故老所传。撰成行状一通。乞铭于清阴先生金相国尚宪。乞笔于慎独先生金尚书集。使浚吉篆之。勒石以镌。且刻子姓近而显者数千于石阴。则亦浚吉笔也。旧表大字。磨漶已甚。别治小石以易之。书以八分。则浚吉之子光栻笔也。内外云仍。齐心协力。经纪累岁。工才告讫。兹于今日。竖大碣于墓西数十步许。小石
同春堂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11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6A/ITKC_MO_0366A_A107_113H.gif)
先祖双清堂府君墓竖石时告土神文(癸巳)
月日干支。宋希命等。敢昭告于土地之神。惟我六代祖考双清堂府君。六代祖妣安人安东孙氏。托体于兹。殆将数百年馀矣。维时保佑。实赖神休。兹者乞铭于清阴金相国尚宪。乞笔于慎独金尚书集。伐石以镌。经纪累岁。工才告讫。且改墓前小表。今将并竖。惟尔有神。尚克阴护于千百年。毋或弊坏。谨用清酌时羞。敬告厥由。
先祖妣柳氏旌闾后墓所告由文(癸巳)
惟我祖妣懿行贞节。卓绝今古。揆之令甲。合有旌褒。因循埋没。盖三百年。几岁孱孙。羞上遗阡。顷尝合谋。以告县庭。申诸方伯。遂闻 朝廷。宗伯论奏。大臣献议。 圣上嘉赏。追典亟赐。稽令诹例。田租又减。 恩崇礼隆。允矣无憾。厥初始议。事在久远。咸惧无徵。未
同春堂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11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6A/ITKC_MO_0366A_A107_113L.gif)
赴 召时家庙告文(丁酉)
数年以来。 恩召绎续。以至今岁。 异渥隆礼。夐越寻常。有非微末贱臣所敢承当。虽藉祖考积庆馀庥。顾念涯分。岂胜惶陨。不获已拟欲赴谢陈情而退。将以今初四启行。唯是时事艰虞。莫保朝暮。才学谫蔑。衰病又甚。将何以副 上下之望。慰远迩之心。所恃恩灵昭顾。必能随事默佑。俾不底大段狼狈。以坠家声。不胜千万之望。兹因朔参。敢告情由。
家庙焚黄时改题告文(庚子)
孝孙浚吉。祗奉 教书。追赠显祖考通政大夫行林川郡守府君。为嘉善大夫吏曹参判兼同知义禁府事五卫都总府副总管。显祖妣令人广州李氏。为贞夫人。显考通训大夫行荣川郡守府君。为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兼知义禁府事五卫都总府都总管。显妣令人光州金氏。为贞夫人。亡室 赠淑夫人晋州郑氏。为贞夫人。敢请神主改题。仍行焚黄之礼。
同春堂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11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6A/ITKC_MO_0366A_A107_114H.gif)
维崇祯岁次庚子五月乙卯朔十九日癸酉。孝孙正宪大夫议政府左参赞兼成均馆祭酒浚吉。敢昭告于显祖考通政大夫行林川郡守 赠嘉善大夫吏曹参判兼同知义禁府事五卫都总府副总管府君,显祖妣 赠贞夫人广州李氏,显考通训大夫行荣川郡守 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兼知义禁府事五卫都总府都总管府君,显妣 赠贞夫人光州金氏,亡室 赠贞夫人晋州郑氏。浚吉曾忝嘉善大夫司宪府大司宪兼成均馆祭酒 世子侍讲院赞善。奉己亥三月日 教书。赠显祖考为通政大夫承政院左承旨兼 经筵参赞官。显祖妣为淑夫人。显考为嘉善大夫吏曹参判兼同知义禁府事五卫都总府副总管。显妣为贞夫人。亡室亦从夫职为贞夫人。后忝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兼成均馆祭酒。奉己亥十一月日 教书。加赠显祖考显考为今官。今日改题焚黄。明日仍荐岁事。承藉先休。际遇 两朝。恩超今古。荣动幽明。唯是音容日远。追养靡从。既幸且悲。摧咽难胜。谨以酒果。用伸虔告谨告。
家庙告文(庚子)
同春堂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11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6A/ITKC_MO_0366A_A107_114L.gif)
先考妣墓破土还封告文
月日干支。孝子浚吉从宦在 朝。谨使子光栻。敢昭告于显考某官府君,显妣某封光州金氏之墓。先妣茔域。觉似倾圮。今已数年。兹欲迁祔于先考之墓。曾以今月廿八日择吉。前月廿一日。已告事破土矣。 圣上以浚吉病孱当寒。不可远行。仍为哀遑之举。 面谕恳恻。必使退期。浚吉亦身有病患。不得强请以归。不获已将俟后年。改为择吉。所破旧土。今姑还补。敢以酒果敬告事由。
先考妣墓改封告文(壬寅)
昔岁先考之葬也。拟迁先妣墓以祔。而既从卜人言。迟以后年。顷岁以来。一冈左边。自上自下。俱有偏倾之势。而先妣茔域。尤有滨危不安之虑。初欲于今日动墓。以遂始愿。经纪已久。而地家诸说。既非一端。亲党群议。亦多异同。重惟奉妥魄灵。岁月滋久。迁动之
同春堂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11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6A/ITKC_MO_0366A_A107_115H.gif)
曾祖考妣墓竖碣告文(癸卯)
恭惟我曾祖考华质高才。敛藏早殁。曾祖妣淑行懿德。垂裕后昆。秪今数百年间。子姓绳绳。孱替虽甚。衣缨不绝。曾孙浚吉奉承先训。猥叨宰列。推 恩得赠府君与夫人。莫非我祖先积善馀庆有以致之。顷岁请撰幽堂之志于慎独斋文敬金公集。已埋于圹南。碣铭则故太学士畸庵郑公弘溟所撰。其书则浚吉拙笔。而其篆额则今太学士金公寿恒所写。碣面大字则玄孙尼山县监光栻所书也。经营累岁。今日始将树立于墓右阶前。随地势也。数三世未遑之事。至是而似无遗憾。伏惟尊灵如在。垂休锡羡。益启后人。以大门户。岂胜幸甚。敢以清酌庶羞。敬告事由。
殇姊墓告文(丙午)
同春堂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11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6A/ITKC_MO_0366A_A107_115L.gif)
祖考妣墓竖石告文(戊申)
浚吉猥叨卿班。得 赠祖考妣如式。敢别具一小石。刻 赠职诸衔。略记事实于其阴。今日开土。随台盖役讫。竖之于兆左阶下。并伸虔告。
先考妣墓竖石告文(戊申)
昔岁戊辰。请得清阴金文正公文字。刻立于墓前。而石品粗劣。秪今四十馀年。已苔蚀缺漶。殆不辨字画。不获已更求江都新产之石。一依旧文。移写改刻。去故而用新。将立于兆左阶下。今日开土。廿五日清明。将立之。且加盖檐。又别具一小石。刻 赠职诸衔。宋贰相时烈记其后。不肖孤又以八分写之。将立于兆右阶下。唯其役未易就。不免长弟讫事。曾所立望柱石。地窄石多。将欲去之。兹敢并告事由。
先考妣墓竖石后告文(戊申)
大碣及小标安阴产者。今日幸已树立。唯小标盖檐。
同春堂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11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6A/ITKC_MO_0366A_A107_116H.gif)
曾祖妣 赠淑夫人完山李氏墓竖碣告文(戊申)
浚吉病蛰远乡。人事推迁。未得展省。忽忽十年馀矣。今幸承 召赴朝。得蒙 恩暇。来扫封茔。兼以故太学士郑公弘溟所撰文字浚吉手写者。刻诸小碣。竖之墓道之东南。又蒙 圣上优礼。特命备给浇奠床。荣动幽明。感泣亡涯。兹敢备告端由。伏惟恩灵尚赐歆格。
曾祖考妣庙告文(家庙告文同○己酉)
今以五代孙炳远。幸参生员试三等第二十二人。奉承先训。获升 国庠。馀庆所及。不胜感怆。曾孙浚吉。前秋赴 朝。今幸蒙 恩许归。兼率孙儿新 恩而来。敢以酒果。用伸虔告。
祖考妣墓告文(考妣墓告文同○己酉)
浚吉前秋承 召赴朝。衰病转甚。累乞骸骨。适以第三孙炳远幸参生员试三等第二十二人。奉承先训。获升 国庠。馀庆所及。不胜感慕。依例请暇。率归荣坟。蒙荷 圣明许副情愿。 宣酝给马。兼赐浇奠床。以侈幽明。 恩荣罔极。怆感亡涯。敢具事由。用伸虔告。
亡室 赠贞夫人晋州郑氏墓告文(己酉)
今以第三孙炳远。幸参生员试三等第二十二人。余亦前秋赴 朝。今幸蒙 恩许归。兼率新 恩。来荣墓所。念及存没。悲喜惝恍。灵如有知。想同此怀。谨将官奠。备告事由。
亡子正郎墓告文(己酉)
月日干支。老父昭告于亡子正郎之墓。今以第三孙炳远。幸参生员试三等第二十二人。老父前秋赴 朝。今幸蒙 恩许归。兼率新 恩。来荣尔墓。悲喜交至。惝恍亡涯。聊将官奠。一酌以告。
先考妣墓祭祝文(庚戌)
浚吉今岁暮春。承 召赴朝。前月念后。谢病而归。蒙荷 圣上眷遇异常。 特命题给浇奠床。年年荣赐。感动幽明。兹因节祀。用侈 圣恩。无非馀庆所及。昊天罔极。伏惟恩灵。尚赐歆格。
殇姊墓竖表告文
维崇祯岁次庚戌八月乙酉朔某日干支。弟具官浚吉。谨遣孙炳文。昭告于亡姊处子恩津宋氏之墓。惟我姊氏托葬于外氏先茔。日月既久。势难迁近于父母兆侧。人事悲切。异时年代益远。丘垄将平。又谁有
同春堂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11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6A/ITKC_MO_0366A_A107_117H.gif)
石潭书院追配牛溪先生告由文(院以朱夫子主享○辛丑)
海东虽陋。犹幸沐浴夫子之教。得寻洙泗之绪。得免夷裔之归。于戏。受赐其大矣。有若文正赵公,文纯李公,文成李公。迭起于数百年之后。千万里之外。相与讲明夫子之道。以承前绪而牖后学。肆已与从享之列矣。有与李文成生并一时。志同道合者。曰文简公成浑。后生小子。咸谓醊食明宫。在不可已。兹于今日。以文简成公配享于西序第二位。敬荐明禋。式告事由。
长城笔岩书院移建告由文(院享河西金先生)
院宇地势不便。久议移建而未果。今岁夏雨。大被损坏。询谋佥同。因欲移刱于秋山之下重登之村。敢告事由。
金堤龙岩书院奉安告文(院享栗谷,牛溪,沙溪三先生)
曾因士林公论。营建院宇。奉安三先生位版。百年未遑之举。今乃得成。斯文之幸有不可言。第那时正庙。未及成就。而事有忙迫。不得不权安于小斋。多士歉
同春堂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11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66A/ITKC_MO_0366A_A107_117L.gif)
龙岩书院释菜祝文
致泽之业。继开之功。会万归一。日揭吾东。(栗谷)
承家大业。丽泽深功。斯文未丧。百代攸宗。(牛溪)
纯诚之学。授受之真。崇礼敦仁。启佑我人。(沙溪)
安城道基书院释菜祝文(院享沙溪先生)
德盛道尊。仁深礼崇。遗风馀化。惠我群蒙。
新昌书院释菜祝文(院享浦渚赵先生)
仁及于物。孝移为忠。斯文有师。永表吾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