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南坡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南坡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x 页
南坡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书
  
南坡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47H 页
答龙洲赵判枢日章(絅)(辛丑)
朱夏政当流金。伏问此时。匀体动定如何。顷者得见邸报。则以应 旨一封。大触时讳。今其论愈出而愈益峻。世道至此。诚可骇叹。然此在大君子何损焉。彼张皇作气势。呶呶不已者。亦可怜闷也已。 天日在上。可保无他。伏愿若时珍啬。起居万福。以副慕用之诚。不胜幸甚。小生家祸甚酷。丧室未几。女婿及外孙女又相继短折。痛惨酸苦。尚复何喻。曾在春间。伏蒙远惠匀札。俯赐慰问。区区下情。哀感良深。就达先祖显刻文字。伏想已成定本。幸乞付送今便如何。不腆左录。悚汗呈似。
答眉叟许相国文父(穆)(己未)
下乡之后。伏承六月廿三日。七月六日两度寄惠手翰。奉读数四。深感閤下不遗之盛意也。仍伏审园林秋凉。匀体动止神相万安。慰耸无已。先祖神道篆额。伏蒙写送。足以光耀泉途。感结于中。无以仰喻。明公既狼狈去 朝。而某亦不容于世。奉身归田。向者下示记梦。似是为之兆眹者耶。顷日一疏。盖所以竭其
南坡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47L 页
愚忠。或冀 天心之一悟。而反自陷于阴邪党比之科。震惶缩伏。尚复何言。惟冀溪山静寂。道体起居对时康福。
与某人书。别录。
外曾祖 赠谥事。实是不世 恩宠。而以谥状撰出未易之故。致令盛典经年迁就。诚可慨恨。曾于 宣庙朝。外曾祖在馆职。以退溪先生 赠谥事首发于筵中。而 宣庙以无谥状而不可径先 赠谥为教。其时东冈金先生亦在馆职。遂上劄。其大槩言。李某道德。自 上所详知。且其子李寯既有家状。门人赵穆又有言行录。是足以考据。不必更为谥状。然后乃可议谥也云云。于是 宣祖大王特赐俞允。遂不更撰进谥状而 赠谥。此 先朝已行之规也。今外曾祖行状。则出于寒冈郑先生。而碑铭则愚伏郑先生所撰也。皆是儒贤信笔。则恐不必更撰谥状。然后乃有所考据也。当此之际。若有 经幄重臣将此旧例。启达于筵席。则自 上必有允许之 命。未知台监以为如何。当初 赠谥之请。出于台监首发。倘台监终始其事而俾不失时。则实士林之幸也。且正卿之赠。出自 圣断。天恩罔极。爵秩高下。固不可论。而南
南坡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48H 页
中士论。颇以为未足。且闻眉叟大爷亦以为欠典。至欲以崇品 启达云云。此出于商山士友出入眉叟门庭者之所传也。亦未知台监之意以为如何耶。倘不以为不可。则伏望并赐留念。如何如何。凡有所怀。不敢有隐于台监。敢此缕缕。不惮烦渎。俟罪俟罪。金东冈请谥之劄。载在文集中。可考而知也。
答李钟城国宾(观徵)(庚戌)
伏承惠翰。半年之间。再获情字。山河数千里之外。此岂易得者哉。今而后益知令相厚之至。见爱之深也。细读来书。穷边绝塞寒苦况味。森然如在眼中。令人悽黯。更切倾向之怀。惟愿宽裕以处心。坚忍以定性。务尽职守。益勤抚摩。而公馀无事之时。只将圣贤经传。深究意味。反复䌷绎。求其所未至。益其所不能。则德慧术智之生。未必不在于此。而异时卓然能自树立。做得大事业者。安知其不由于今日吃苦之得力耶。惟令勉旃无怠。德门不幸。吉应令公大病才苏之馀。旋复以别症奄忽乘化。痛惜痛惜。抱才不克大施。而天又啬其年寿。斯岂但一家人之私恸耶。朴上舍赆又以奇疾。芳年短折。惨怛惨怛。想令远外闻讣。一倍摧恸。闻褧令除潼关。其已到任耶。一家之亲。得相
南坡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48L 页
会于绝域。此令差可慰怀处也。老仆女息之逝。忽已经岁。每念其青年不意殒命。满室幼稚失恃呱呱之惨。辄复怛然痛心。心事忽忽。少有舒泰之时。然脩短有命。仆亦馀年无几。亦何至终以此致伤损耶。蒙令曲垂慰喻。情意恳至。良深怆感。遐僻之邑。事务稀少。且有山水佳胜。为吏为隐。亦自不恶。而但七十之年。自是休退之时。而家乡绝远。一子分离。此岂暮境人事之可堪者耶。况苍颜白发。满镜衰飒。每当束带折腰之际。未尝不愧生于中。颜变于外。近欲趁秋凉。为投劾引归之计。而旱水之极。岁将大杀。因此或不无作戏之事。是可虑也。万万非一书可既。唯祝万安。
答郑罗州子皮(之虎)(辛卯)
自秋徂冬。消息阻绝。千里恋思。与日俱深。即兹惠札忽枉。凭审天寒。政履珍相。区区慰喜。不啻面谈。再三披玩。纸为之毛也。弟病骸依昔。三秋夙夜之馀。适得感冒。控疏解职。而居闲数月。一味静便。第以离索为苦。伯图今又作韩山去。踽踽此怀。曷有其已。惠馈明珠及药清。正及病口思尝之际。极荷故人情味。无以为谢。馀祈兄若序增重。万万呵冻不宣。
答赵应教(威凤)(庚戌)
南坡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49H 页
穷岁凝寒。特地作虐。伏问此时。哀候动静何如。前日患候。将息之久。已就平复否。岁月驰迈。先大监初期既过。祥日又复不远。伏惟孝思崩陨。益复罔极。区区远情。傃恋增深。曾在春初。伏蒙哀复札。自后阙然。更不获嗣音。良由丧祸之馀精神都丧。遂至全然隳废人事。老谬不敏。愧悚何言。向者书中示喻之事。是何等重大。而陋劣如此。可以仰承乎。不敢当不敢当。当世老于文学。而为众人所推重者。有眉叟钜公在。而先大监平日所许与者。亦无过此老者。遗事之嘱。岂宜他求。至如陋劣者。决不敢冒昧承当。如或可能则义所不敢辞也。伏乞哀谅。某白首吏役。初无久志。而荏苒两载。尚尔儒滞。值兹恶岁。无策济饥。徒切闷叹而已。小纸薄物。冀补祭需。汗颜呈似。
与安方伯(缜)(任高城时壬子)
杪秋风霜。巡遍道内。台体盖亦劳止。伏未审此时。匀候动定如何。区区下情。驰慕倍品。下官。七十之年。衰败已极。加以疾病沈痼。医药无路。屡次呈状。冀得生还旧土。而使道牢拒不许。闷郁之至。将发狂疾。宦途羁绊之难脱。一至此乎。且念身病之外。又有一事最为切迫。下官平生命途奇险。有女子四人。而不幸长
南坡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49L 页
女死于产。第三女又死于产。惨痛摧割。尚何言哉。以此一家之内每当产事。则心神悸惧。靡有一息宁时。此其情事岂不戚哉。今者安东率来女息产期不远。前月晦间。既已先送于安城。若不及今归去。以为救护之地。徒以上司不许为解。而贪官恋廪。迟回不去。恝视于死生之际。则其于人理何如哉。况孕妇月未满而产者往往有之。则今兹归见之行。不容少缓。此其情事岂非切迫之甚者乎。愿使道之垂察焉。下官从前多在乡曲。虽于使道门庭。不得朝夕继见。而亦尝于骑省。忝居僚末。古人于交承同僚之分。情义甚厚。故韩愈之诗曰。吾尝同僚情可胜。夫同僚之间情分之重。于此槩可见矣。伏愿使道毋以下官之无状。而特念僚分之重。且矜其情事之切迫。早赐处置。以便公私。千万幸甚。仍念使道必虑下官递归。则新旧交递之际。还上督捧。不无稽缓之弊也。此又不然。本郡还上各谷。移送北关之馀。馀在不满二千石。而将以今二十日开仓。下官虽去。而乡所自当督捧。计不出开月。所捧之数必不下太半。而新官之来。亦必在于开月之内。则如此些少谷物。有何难捧之患乎。伏愿使道勿为过虑。亟将下官老病难冒之状。 启闻
南坡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50H 页
处置。催促新官趁速赴任。则其于还上毕捧。必无难事。伏愿使道并赐垂察。不胜幸甚。冒烦支离。悚仄无已。
答安方伯书
前日公事吏回。伏承惠复台翰。伏审天寒。巡体神相万安。区区之怀。仰慰无已。第下官缺望之怀。终有所不能自抑者。盖下官自六月至于九月。凡四个月中。呈辞状者三。呈由状者一。而使道终始坚拒。并与请由而不许。台意所在。殊未敢知也。下官以己酉九月赴任。至于今日。居官四载。已极支离。一宜去也。年纪衰败。力不能任郡事。二宜去也。疾患连绵。症根甚痼。若不及时医治。则一蹉便堕鬼关。三宜去也。此外情事之切迫。虽不敢烦于文状中。而使道亦既洞察之矣。今乃曾不少谅。漠然无意于采施。何其少推恕之道也。此实下官之所不敢知也。 朝廷大小官僚。朝除暮迁。而然且有疾病事故。则或陈疏而乞递。或呈单而请急。虽以 君父之至尊至严。不得不俯徇其请。而 赐告给暇者滔滔皆是。况此七十老病之身。四载居官之久。而谅其情势。 启闻黜退。有何大段不可之事乎。必欲束缚而留之。维絷而拘之。强加驱
南坡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50L 页
策若牛马然。卒使至于颠顿狼狈而莫之恤焉。则下官虽无状。决不敢甘心俛首而受此于使道也。知音之少。自古所叹。况于今之世乎。只恨下官平生行己无状。曾不少见知于使道也。夫矢在弦上。不得不发。若下官者。今已在弦上矣。一发之外。更无馀事。况今灾伤被捉。漏卜十卜之外。又加四卜四束。惟此一事。已在应罢之中。何可自知应罢。而晏然不去。坐待该曹之处置乎。谨已俶装就途。不能复俟尊命。惶悚之至。无地容措。
答郑进士子脩(时羽)(壬辰)
寂寞之滨。忽承情札。苏慰之至。岂异奉面。第审体中不佳。症患似非轻歇。若是草土积伤之所发。则其根必不浅。奉虑之至。不能自已。罪弟堇保顽喘。而判官重患寒疾。已至累日。尚未得汗。呻痛甚苦。不思食不安寐。而今又闻晚儿之报。添以忧念。闷挠如何。行人临发。草草修答。惟冀穷冱珍重慎摄。以副远望。
答郑子脩书(庚戌)
家儿入来。伏奉兄手札。就悉寒天。兄体中粗安。良慰慕用之忱。第满纸疚怀之辞。曾是弟之所自经过者。读来惨然。更切摧肝。葬事其已无事过行耶。当此岁
南坡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51H 页
荒。何以营过。区区远情。徒深奉虑。赙木二疋。略略呈似。望传送丧家。补用于朝夕祭需如何。比来冻冱特甚。不审兄启居亦复何如。今年衰恶。前所未有。闻兄家秋穫亦甚不稔。来春自救之策。将安出耶。八路同歉。虽高世之智。亦将无所出谋。奈何奈何。弟归计未成。尚此冒居。前头赈政。无粟可为。恐将以此获大戾。私闷奈何。兄之气力。近来何如。弟落此岭外。已是两载。丧祸之馀。益以衰薾。亡弟三年。女息初期。忽焉已过。心绪忽忽。益不自聊。而相亲厚如吾兄者。又隔在千里之外。合并未有前期。兄知弟之心事当如何也。悠悠别怀。只有瞻怅而已。兵相令公平安否。顷日狂人之诬言。实是人妖之大者。可骇亦可笑也。闻孤侄每蒙兵相令公顾恤备至。不胜感叹之至。每欲一书以候。而迄兹阙然。愧恨恒深。
答郑子脩书(辛亥)
便来。伏承兄复札。从审兄疚怀之中体履粗安。慰豁良深。即此岁新。伏惟兄阖候丕膺福庆。遥贺不能已。今年凶歉。古所未闻。前后每得亲故书。人无不以饥死为忧。天乎天乎。此何时哉。只叹生之不辰而已。承有来访探胜之意。不任欣企之至。然千里畏途。不辞
南坡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51L 页
险远。此岂易事。或恐兄之志太锐而不无中间退速之患。如何如何。兄果能翩然着鞭。不负佳约。则三月望前。此是春山正好之时耳。惟冀践言。
与郑子脩书
前于便中。付上一札。值兄往在忠营。未得见答简。良深缺怅。伏惟暮春。兄启居对时珍相。瞻慰不已。弟仅支衰病。而一境之内。民皆饿馑。当此春穷。口食种子皆乏。坐啸寒斋。计无所出。而夜虎出没。前头被噬之患。安保其必无耶。自叹而已。前日命驾之约。其果无魔障否。但恐兄尘缘重而仙分薄。虽有意而终不能遂耳。家儿今始出去。而开月初当复入来。兄果能与之作伴而来。则何幸何幸。
答郑子脩书(辛亥)
便归。伏奉兄六月十九日惠复手翰。从审溽暑中兄阖候支安。披慰之至。何异接颜容而承清诲耶。第陈蔡之患甚急。而无以自救。此虽一国之人所共不免者。而区区为吾兄驰虑。不啻饥渴之切己也。近日来庚热正甚。未知此时兄启处眠食亦复何如。圻土粟稷之早者。今月望念间则可以摘食。兄家其能种得否。向往一念。不能自已。弟仅遣犹夫畴曩。而饥饿之
南坡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52H 页
民。逐日呼诉盈庭。不忍立而视死。分得若干官储。升升散给。储已竭而新谷尚远。毕竟阖境将绝之命。无以迓续。惨哉惨哉。去月念四。火贼入于金刚山新溪草庵。杀伤人命甚多。此实前古未有之变。天时人事。可为于悒。欲以秋初为归计。而势难责出夫马于饥民。更拟于秋后作行矣。今闻圻土农事又甚鲁莽。而贼患亦甚可虞。兹未知所以为计矣。今承兄入山之示。如得闲旷乐土。与兄携手而往。则岂非大幸。但患山中殆无空地。难得可居之地耳。洪川冶匠所言之处。未知果如兄所传闻者耶。今令豚儿出去时投宿于冶匠家。详细探问。如其过路不远之地。则使之历见其可居与否耳。见鹏举甥书。则亦有入山入海之语。果得旷土。得与吾兄及李甥辈一家人作为一村。则无涔寂之苦。有团圆之乐矣。此岂易得之事耶。第恐兄眷顾旧居。有重迁之意耳。
答郑子脩书(癸丑)
向者便回。伏奉兄札。就审大暑中兄起居珍相。披慰不可言。况又承两律清诗。如获拱壁。讽咏珍玩。不能暂释手也。忽已夏尽。秋炎犹苦。为问此时眠食亦复何如。慕用之忱。日倍悠悠。弟衰疾堇遣。而方伯又以
南坡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52L 页
迁陵之事改其前诺。俾以过后递去。而十月则官籴收捧方始。斯岂守宰递易之时乎。此不过徒为迁延之辞耳。可痛可痛。闻圻土旱荒特甚。若终不得递则弟亦有取来家口之意。而今见李选之疏。不但攻斥张疏而已。并举前日触讳之人。凶言邪论。罔有纪极。虽不举弟之姓名。而是可忍以在官。重招识者之嗤笑耶。方以此复送辞状。未知方伯所答如何也。张,申,李三疏誊送。兄见之则可知憸人之情状矣。彪侄出去。而路远卜重。不得付呈一鱼。达此空简。岂非俗所谓白虹贯日者耶。㰤㰤。
与郑子脩书(癸丑)
亢旱之极。秋霖又苦。不审此时。兄启处气味何如。倾傃之怀。与日悠悠。彼中穑事。入秋何如。向承兄示。以为差愈于庚辛之岁。然则明春之饥。亦不至太甚耶。近日连借邻邑朝报观之。则天灾时变。怪奇层出。未知前头又有何事。只切不辰之叹也。弟之归计。毕竟蹉跎。七十老病之身。不能长在旅宦中。不得不出此挈家之计。苟且支离。缅想栗里高风。未尝不颜忸怩心不宁也。况与兄会面之期益复渺然。怅黯之思。殆不可堪也。惟冀秋凉珍重自爱。以副区区之望。
答郑子脩书(丙辰)
恋傃方深。忽于金员外行中。伏承兄十七日惠复手札。从审霾炎。兄启居气味佳安。披慰之至。如接芝眉。女孙所患。今得差愈可喜。而似闻又患乳肿云。水铁酒是最良药。连用为佳。弟堇遣而逐日仕进于 实录厅。间间出入 经筵。时复开坐本曹。筋力无以支堪。闷苦不可言。时事艰危溢目。而以弟之衰老无能。断无铢寸裨益之路。只切愧惧而已。
南坡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53H 页
答韩执义仲澄(垽)(甲辰)
曾在春间。凡承两度惠翰。郑重之意。勤厚之辞。令人感荷无已。世所僇人而背驰者。而尊何独惓惓至此也。尊可谓与世异其好恶者矣。伏惟初炎。尊启居清裕珍胜。区区之怀。瞻溯良深。仆堇保衰病。而私家不幸。亡孙之妇在公山。去三月初。又以疾至于丧逝。人家祸患之酷。复有如此者耶。自叹老物险衅至此。荐见惨痛事也。舍弟远在绝塞。已作经年之别。归期杳然。暮境心事之忽忽。如何可堪。前月中得见渠书则身得免恙。是则幸也。而千里关河。音信亦难数得。尤用惘惘。家奴以徭役事上京。草此奉候。
与韩仲澄书(己酉)
南坡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53L 页
向者。仆入洛而尊下江乡。相违之巧。若有物使之然者。世间人事之不可期。有如是耶。天时渐寒。不审此时。尊静中起处何如。慕用之忱。一味悬悬。长水仲氏。赴任之后其得平善耶。以仆事推之。年老之人。只宜在家优闲自适为得矣。至于作吏陈力之事。非衰败者所可堪。仆到官才数月。已有欲归之意。僻邑虽曰无事。犹未免有所劳心接应。其与自放于林泉者。其闲忙苦乐。不啻天渊。深悔当初不仔细思量。而率易强颜于世也。自叹自叹。
答韩仲澄书(庚戌)
邑吏之还。伏奉尊札。从审春寒。尊启处珍相。良用慰豁。满纸诲喻。无非出于相爱之至意。仆虽愚陋。岂不知感。当初仆之东来。固是出于谬妄。到今已至六个月。苦事不少。虽簿牒无多。而只逐日束带坐衙。已觉神疲身惫。终不如居闲自在之时。且精力愦耗。前后忘失。临民应务。无小裨益。如此而尚可尸于官乎。古人所以七十告休者。良以此也。欲于夏初。决意归田。而恐或有意外魔梗之事。此为可虑耳。
与韩仲澄书
音书久断。不审初寒。尊静中启居气味何如。秋科榜
南坡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54H 页
目。时未得见。贤胤诸君其得中之否。悬溯之思。不堪悠悠。老仆堇支。而今秋归计。又未得成。尚此濡滞。其不为高人所嗤耶。今岁衰恶阴雨之害。至今未止。农事鲁莽。前所未有。而闻 朝家以岭东独为丰稔。将无蠲赋之意。而将来荒政。未知所措。私闷如何。盖此邑衙禄十馀石之外。本无民结所捧。在前专以鱼产所捧。为补用之资矣。今则海产竭乏。渔户之不事农作者。时在饥饿中。商贾入来者。皆空手而归。不但农事大无。至于渔采亦如此。虽官中应纳。亦难督捧。更将何物以赈饥民。势将立视其死而已。痛叹奈何。尊一生安静自守。近来闲中所得。想必有深造处耶。仆年既老大。志气日益摧颓。而自作吏来。虽云僻邑少事。逐日坐衙。不无酬应之事。愦愦以度时月。全然抛却文字。心地日觉茅塞。自断终为暴弃之人。秖有愧叹而已。近日洛中有何事。幸须槩示焉。
与韩仲澄书(辛亥)
缅惟新年。尊静中启居珍相万福。区区远情。慰贺良深。正月初邑便之还。伏承去腊廿四日惠复情札。披慰之至。如拨云雾。仆衰病日甚。堇得支遣。而前月念间。以衙中不安。出避闾家。闷苦之状。何可容喻。饥馑
南坡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54L 页
之极。疠疫又炽。境内人民之得痛者。或三四日五六日。辄至物故。相继不绝。天乎必欲尽刘我生灵耶。痛叹痛叹。得见愁州令公书。绝塞经年。身得安稳。喜慰不可言。裁送答书。幸付之的便中。勿令浮沈如何。得见 朝报则新榜风波。愈往愈激。噫甚哉。何吹毛之至此也。在去冬。欲及亡女练日上去。已受由巡营。而适值严冱特酷。恐有中途触伤颠仆之患。遂不敢作行。痛恨之怀。益复难堪。承有膝下夭促之惨。不胜惊叹。然以尊之恺悌。神明所劳。前头必有芝玉繁衍之庆。何至遽有此绝嗣之叹耶。幸理遣勿过伤痛如何。
答韩仲澄书
顷于邑便之回。伏奉尊惠复情札。披慰之至。如对清仪。第承阻饥之患急于目前。无以自救者。不任驰虑之至。今兹饥馑之患。举国皆然。人无不以必死自分者。天乎此何为哉。为贫之仕。古人亦有为之者。以其无害于义理也。而尊平生笃于自守。曾不少降其志。以至今日。箪瓢告罄。殆无以自聊赖者。其在相爱之情。闷叹为如何哉。老仆远守海邑。邑虽残薄。欲分五斗之捧。小周一时之急。而山河夐隔。无路遂此。忱悃痛咄之深。只切驰虑而已。风旱之馀。两麦不成。饥民
南坡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55H 页
命脉。专在于麦秋。而麦既如此。更复何望。孑遗生灵。决将从此而尽矣。可为痛哭者此也。亦复奈何。
答韩仲澄书(辛亥)
归便中敬奉初八日惠复手字。从审与仲氏相会。虽在厄穷之中。其团栾之乐。足以相慰。区区良用披浣。闻城中染患大炽。殆无乾净地乾净家。既在烈焰之中。安保无及己之患耶。四面皆是遘疠死亡之家。则乌在其避出云乎哉。悠悠奉虑。不能自已。得南门外女息书。亦以染患。尽出其婢仆。上厅之毕竟无事。亦何可必也。焦念之心。一刻不弭。人生不辰。何至此哉。痛叹痛叹。前书有所云云者。盖出于相爱之至情耳。非敢强尊以嗟来之食也。今承峻辞凛然。益可见坚确不移之操也。然满纸艰苦之语。缕缕非一。岂尊工夫犹有所未至。而不能怡然泰然而处之者耶。呵呵。老仆堇支衰骸。今虽停赈。两麦病黄。民无可食。计不过开月望念。阖境殆将尽为捐瘠。而粟稷之田。蝗又滋生。天之何为而至此极。只号天乎而已。欲归未归。三载于兹。以民事观之。初秋归计。似难如意。杜工部所谓永为高人嗤者。非仆之谓耶。可叹可叹。
与韩佥正(塈),执义(垽)昆季书。(辛亥)
南坡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55L 页
悬傃之极。伏奉前月望日惠复情札。从审其时佥启居珍胜。披慰之至。如奉面诲。书后忽已经月。不审穷秋。尊履启处何如。季氏内相患候馀症。其已就平复否。区区恋仰之怀。不可言。钟城远书。来到于数月之后。真是抵万金者也。答札修呈。幸因便付送如何。新谷既生。外间庚癸之急。时得少缓。而洛中米价亦得稍添否。每念尊不免屡空之叹。而无以相周。徒切愧恨而已。似闻倭情不顺。岭南颇骚屑。庙谟之所以处之者果何如也。仆以圻土荒甚。且虞杀越之患。归意为之中辍矣。近得借见邸报。则南中守宰之以年限启闻者数人。不敢泯默冒居。方呈辞状。以俟 朝家处置耳。仲尊得迁水部。事务差闲。无供仕之劳。此可为慰。首揆底事引入。而其已出仕否。洛奇示及。幸甚。
与韩佥正,执义昆季书。(壬子)
书问之阻。未有若比间者。不审苦寒。佥尊履何如。倾傃之怀。不任悠悠。老生不幸前月遭同生姊丧。摧痛悲悼。尚复何言。四载遐荒。极其支离。累次控辞。方伯牢不听许。因漏卜应罢之事。在九月晦间。决归圻庄。旋以不当径去。被吏曹催促还任。千里往返。触冒祁寒。大致身病添剧。独卧郡斋。委顿度日。岂知白首之
南坡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56H 页
年。羁此一宦。潦倒颠顿。乃至于此乎。痛叹痛叹。近间朝端。有何风色。亦须布及如何。
与韩仲澄书(甲寅)
国运不幸。 慈圣奄忽陟遐。臣民之痛如何。况自 上违豫之中。 罹此巨创罔极。臣民之忧。又曷有其极。三春已尽。音阻此甚。不审兹辰。颐摄静履何如。前者奉书。知有胤氏所患症情不轻。惊虑不已。即今其已得痊可否。老仆七十之年。六载又满。而尚此鸱蹲。未得鹄举。今则山 陵之前。虽欲弃归。亦所不敢。此间潦倒苦闷之状。奚可尽言。似闻中原兵作。华戎胜负。未知何如。而南报亦有不告。洛下至有骚屑云。落此海隅。漠然未得其槩。幸示破如何。卧閤年来。全癈行步。浑身沈重。艰于起动。虽是老病常事。亦甚苦矣。岭伯前修送答书。因便即传。幸甚。
答韩仲澄书
便还。谨奉今月十一日惠复情札。就审初炎。尊启居佳安。披慰之至。何异对面稳讨。第贤胤所患。尚在沈痼。深用奉虑。佥正仲氏。下乡之后。虽有巡营往来之便。而老病颓惰。几抛书札问讯之事。且其所寓地。去营下又是一日程。以此久不嗣音。漠然若相绝者然。
南坡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56L 页
今承尊示。谛得疾患之中屡空之极。将无以自存者。忧虑之馀。实切愧叹。时事多虞。早晚奔波之患。安保其无。向者洪川欲卜之地。已为他人所占。仲氏旧居借住之便。诚如来示。而瓜期只在初秋。素乏财力。拙于营为。白地侨寓。诚难为计。惟当归去圻土旧居。死生休咎。一付之彼苍而已。奈何奈何。 国哀惟新。 上候方在弥留之中。而 大王大妃殿, 中殿俱失康豫。国家之忧。曷有其极。顾瞻朝端。无一人屹作中流砥柱。身佩 国家安危者。未知世事毕竟税驾于何地耶。痛叹痛叹。
与韩仲澄书(乙卯)
音绝此甚。未知春寒。尊静中摄况何如。抱病穷乡。虽时有入洛便。未遑付一书以候。可叹。老仆经年沈痼。尚未苏快。而家运不幸。月初又哭老姊。病里惨怀。无以自遣。时于郡中借见朝报。时事纷纭。妖异层叠。 国家之事。未知税驾于何地。许参判 圣眷隆厚。自此进退。势难自由。当今之事。莫急于辅导 君德。引进人才。勿论东西。惟贤是用。以济时艰之为善也。尊既分厚。想有以勖之耶。仆数日前。又特奉不敢当之恩旨。惶感震悚。无地容措。分义所在。不敢一向退伏。
南坡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57H 页
俟日气稍和。为自力上去之计。而自惟老病昏谬。终无少补于明时。而徒取识者之嗤点耳。许参判寓在何洞。今修送答书。幸即传之如何。
答韩仲澄书(丁巳)
伏承尊札。凭审山中尊启居闲静佳迪。披慰不浅。辞疏已 批下。而 圣旨勤恳备至。未知尊将何以为计也。此后虽复有陈疏之举。自 上必无许递之理。到此地头。情势益难。虽使良平画策。亦不知所以运其筹矣。尊本以世禄之家。无不仕之义。而舍平正坦易之途。寻僻隐诡怪之地。一向逃遁。坐违 君父之恩命。百尔思之。了无一可。虽使亲知为尊忠谋。其路无由。今为尊计。莫如回车复路。来肃 恩命。以承 圣上不世之殊遇。虽不能成致 君泽民之业。亦可殚补阙拾遗之愿。勿以时世之不可为。而为私便身图之计。惟以见危授命。鞠躬尽悴为义为佳。此外更无他道理。未知如何。方赴史局。卒卒只此。
答韩仲澄书(己未)
伏承二十二日惠札。凭审老炎。闲中起处佳安。披慰万万。老生妄进瞽言。以致 天怒震叠。无毫益于被谪诸人。古人所谓数斯辱者非耶。方在杜省缩伏之
南坡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57L 页
中。宁有快适之事耶。藿食之言出位固罪。而当言者不曾言。反使言出于藿食之口。至于投畀有北。岂非圣世之大累耶。连岁大旱。生民将尽。奚但百口之私忧耶。固穷而死。自是本分。亦复奈何。
与韩仲澄书
一向以疾不出。而仆亦久不得往候。良可叹也。闻又将有遁入乡山之计云。未知此何意思耶。尊以世禄之家。固无不仕之义。以即今必不得免之形势。乃欲为高飞远走之计。前日之下乡。已非妥当。而今复下乡则岂不为屑屑之甚耶。君子动止。不当如是。岂不为识者之所惜耶。幸勿急遽作行。暂停以俟老仆之一见如何。愚者一得。亦或可采。幸勿落落。如何。
答韩仲澄书
再昨。自史局暮归。得见尊札。仍悉秋凉。尊静中起处珍相。披慰不自已。顷者鄙疏。因史局事。略陈所怀而已。有何可称道者。而书中所示。不翅太过。老夫有过。则凡在亲厚。直当责之而已。嘲笑至此。非所望于尊也。太学士既以此陈疏。多有未稳之意。权司谏亦引避。反成一场闹扰。只可一笑。
答韩仲澄书
南坡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58H 页
伏承惠札。凭审近日启居佳迪。仰慰良深。鄙生之投疏呈单。盖出于不获已。岂无端为之哉。大臣既有啧言于公坐之中。则在下者何敢恬然自安。而无自劾之举乎。初疏草本。大臣见之。极有不平之意。即欲陈劄。而人有止之者。始乃姑停。若其入来。则必有自辨之劄。未劄之前。何敢晏然出以行公乎。疏后呈单。盖为此也。老谬无状。潦倒如此。极可愧恧。尊既不肯杜。仆亦不能进。往来之言。只凭书札。不尽其意。可叹。
与韩仲澄书
夜来尊候何如。老仆五疏而犹未得请。一两日后复欲上章。而辞竭意穷。未知何以为说而得递耶。幸有以指示之。眉相以罪魁事上劄。而缓论如此。此老之意。殊未可晓也。可叹。
答韩仲澄书
即奉手字。将之以藜杖。足以扶持老病躯。免颠躜之危。厚意何可量也。至于扶国之危之诲。自顾无状。不敢当不敢当。明朝自公归路。敢不历入承晤。
答韩仲澄书
承此惠札。慰不可言。所谓崔宰荐李武弁事。曾所未闻。近来言语之浮讹有如此者。极可怪骇。贤者遁世
南坡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58L 页
高卧。不出门庭。而犹未免刺口。论及世事何也。岂犹有不能果于忘世之心耶。亦可尚也。夕间。当携被进去。为稳吐之计。
与金重卿书(壬子)
前日归便。修上一札。其已入照未。时当仲夏。不审兹辰。兄静里启居气味何如。罄乏之患。计必益急。其何以堪遣耶。区区远情。徒切驰溯。彼间穑事。其有佳兆否。此中麦已病黄。虫又损菽。民生可哀。天意难测。痛叹痛叹。近闻首台为时贤所斥。罢相归忠。同舟遇风。胡越尚能为左右手。而时事至此。仰屋而已。
与兵相某人书。别纸。(任高城时)
外方穷民之所疾苦。莫甚于京中月利之弊。盖外方军木上纳之际。若遭点退而督令改备。则必出月利于京人。其利逐月以长。每物主下来。计月徵捧其利。则穷民或卖田土牛马。或卖釜鼎器物。以充给其直。而凋残之民。倾家破产。无以为生。而以至逃散者比比有之。其为隐痛。为如何哉。本郡骑兵价布。今方上送。而近年以来。木花连值大无。虽木花兴产之地。正木之可合军布者。益以稀贵。况此本郡木花元不产出之地乎。大饥之极。今年农事又甚鲁莽。沟壑垂死
南坡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59H 页
之民。虽逢秋堇得回生。而生理尚未完复。当此之时。督徵军木。以至侵及邻族。剥肌刻骨。无所不至。然后艰得捧上上送。而罄室已空。田里愁叹之声。于斯极矣。若复于上纳之际。又有点退出月利改备之事。则穷民之所以疾首蹙頞者。又当如何哉。窃念今兹大饥馑。实古今之所未有。而疠疫炽行。至今未已。一境之内人民死亡之数。指不可胜屈。生民之厄会。未有甚于此时也。 朝家纵不能有所蠲免。以为安保之地。亦何忍点退改备。以重其愁怨之气。而斲其乐生之心哉。明公既长本兵。今此小事。特在一变通之间。而其为惠于外方军民。则为不少矣。苟得采施则其欢忻感德。奚但弊邑一境之民哉。目击民隐。不胜怛然于中。敢此缕缕。惟执事少垂察焉。如或终不免点退。则亦望还授色吏下送。使得自此改备上纳。而勿令残民复罹月利之害。幸甚。
与城主某人书(甲辰)
伏问炎程行役之后。政候启居如何。区区不胜慕用之诚。民仅保衰病。而举族方在绝火中。自五马上京。无处告急。几不免于道殍。虽闻山城米将有分给之举。而目前陈患。实为切迫。幸有以惠救之如何。似闻
南坡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59L 页
还上留库尚近百石。大同留置米其数不少。计夏间似无尽数支用之事。留其半而出其半。以贷饥饿之民。似无不可矣。今者麦秋尚远。一境之民。莫不仰活于左右。拯济之举。恐不宜少缓。古人有矫制发仓者。苟便于民。小小之事。岂用拘碍而持疑耶。非独一己之私。闷一境民情所望如此。敢此仰渎。悚汗良深。
答赵奉化(昌门)(己丑)
昨日。传闻贵县有虎行之变。谓为虚语。然犹疑讶未已。即因来便。伏承惠问。始审昨所闻不虚。不胜惊叹。且见舍侄书。御史之所执为咎者。即是千万无据之事云。不知何许不悦之辈。做出此无形不近说话。搆成虚诬之变耶。在左右虽内省不疚。而当此 新化严明之时。被此疵累之横加。其为不幸如何。痛叹。即欲驰进奉唁。以叙远别之怀。而官事所拘。不得如意。尤切愧负。兹敢专伻。以书替面。
寄冕儿书(癸丑)
重立无事出去耶。秋阴不开。此时家中诸况何似。悬念不已。吾堇得依遣。而三次辞状。方伯终不许。深欲弃官而去。或恐复有去冬之事。独居已过半载。苦事莫堪。不得已今送人马。可陪汝母入来也。然长路险
南坡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0H 页
恶而秋霖未霁。何以作行。到圆通。须由杆城路以来。六十坡岭之外。皆坦途耳。在路切勿犯马打人以取辱也。入宿所。须禁男主人。勿令出入。止宿傍近之处为可。行路不可无壮奴。亿奴带来为可。学儿似难独骑一马。单儿则令女奴辈抱骑。学儿则置在大驾轿可也。发行以初九日为之。而前一日。以祠宇陪来之意告辞。仍行茶礼为可。祭物送之耳。吾平生所制疏草杂咏在休纸册及乱草中者。尽数觅来。人马如有馀。郑斗翼率来为可。吾砚家中杂休纸亦为取来。利川则以 新陵石物曳运事。僧军络绎。不可由此以来。发行日投宿于竹山邑内。翌日宿骊州邑内以来为可。到洪川。须先送一健步。商度到此日子以报也。吾当出往半程。陪来祠堂。预具茶礼祭物以待之耳。家马两匹入来。马若有裕。贱立亦为与来为可。白纸二束送去。用于腰舆奉安时也。祖父主文集眉叟所制序文。其已上于集中耶。辞状题辞及方伯答书送之。来时还为持来为可。
答冕儿书(乙卯)
䒞来见汝书。知家中诸况无事。慰不可言。家眷之行。定于开月初三。而路由水原。则当止宿于何处耶。慎
南坡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0L 页
择宿所。而入京之日。亦勿侵晨太早发。以防盗患为可。闻汝母上来时将用双驾马云。人马来去粮资系是巨弊。决不可也。今送独轿。乘此以来极可。药材中可用者取来。而远志入于将来所服之药。切勿忘也。兔丝子新产者。曾以诸处广求之意语汝矣。其不忘之耶。豆田中兔丝勿锄去。令奴辈收聚其子为佳。吾玉簪小冠取来亦可。近日正言李寿庆于 筵中。指斥领左相及闵皞如之卜相。金敦美之除都宪。两相皆引入请递。都宪再避而递。闵亦呈辞不出。金相才窜之后。自中风波遽复大起。时事如此。痛叹痛叹。
寄克侄书(壬子)
自五月便归之后。无缘得闻声息。悬想之怀。如何可言。秋序已凉。不知此时侍奉诸况何似。执中淋患。今已得差否。驰念不能已。夏秋以来。何以支过。麦穷其免窭急之患耶。闻南中农事甚茂。君家之稼。亦有丰稔之望耶。吾堇保如昔。而今秋已决归计。再送辞状。而时未得请。今复控辞。而添入滥率一款自劾。必有启罢之举矣。因金台老。得闻南中有好山。已令台老图买。其地其山如果图得。而果是吉地。则欲移家南土。以为他日入地便近之计。欲与君等相议。而远不
南坡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1H 页
可得。可叹。
寄晚侄书(壬戌)
汝未及自南中归。而奴辈来到。不得汝书。心甚郁郁。风寒远路。无事还家否。旧圹中水患之有无及新圹土色之如何。在此数千里之外。无路得闻。汝须作书。详迁厝时事本末。送于䒞儿处。如有咸兴及明川便。即以付送。则可以来达矣。学儿尚住安城。不还扶馀耶。如在安城。汝须同住于草堂。与之读书。切勿使浪游。待明春二三月。与其兄䒞同为入来为可。
南坡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殿策
  
[名器(乙酉别试殿)]
王若曰。名器云云。(乙酉别试殿)
臣对。臣幸得遭 圣明之朝。处不讳之时。究心 国家之理乱。慨念时政之得失。常欲明言善议。渴意不让。小补治化之万一。此臣之所大愿也。今我 主上殿下励精图治。多历年所。建官惟贤。位事惟能。而尚虑夫官方之多滥。任用之乖宜。特举名器之轻重。诞降十行之 清问。咫尺 威颜。清光穆穆。刍荛狂瞽。咸得毕达。而无壅蔽之患。此又臣之所大幸也。臣请昧死渴愚。臣伏读 圣策。曰。官爵国之名器止名器欤。庄诵再三。陨越千万。臣窃念国之名器。在于官爵。
南坡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1L 页
所以代天理物者在于是。所以励世磨钝者在于是。名器之于国家。岂不大哉。是以。官惟其贤而不轻授人。则名器斯重而朝廷以尊。爵及恶德而忽于简在。则名器斯轻而倖门以开。为人君者。可不慎哉。呜呼。名器之轻重。由于任人之贤否。而贤否之辨别。秖在于人主之公明。有国家而欲重其名器者。盍于是勖哉。粤在上古。治教休明。内而国都。外而闾巷。有学焉以作人。有校焉以育才。论其才德。举其贤能。以致朝无倖位。俊乂在官。则三代圣主之所以重名器者为如何哉。德之下衰。治入苟简。取士之制。只在于科试。任官之方。或偏于门地。噫。求之雕篆。而立贤之道狭矣。取诸门阀。而用人之规陋矣。宜其名器之益轻而理道之日卑也。伏愿 殿下监于兹而慎厥与焉。臣伏读 圣策。曰。我国家止名器尊重欤。庄诵再三。陨越千万。恭惟我国家 圣神创制。取人之法。无不备具。为文科以罗济济之士。设武举以拔赳赳之人。而至于甄别之际。不专于才艺。任用之时。必先于德行。又有门荫之调。乡里之选。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贤路以此而益广。名器由是而益重。则我圣神创制之美。可谓至矣。独惜乎良法徒存。弊化滋
南坡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2H 页
生。近代以来。铨曹选法。浸失本意。清资显秩。只及于右族。荐贤拔能。反诎于门荫。朝廷之不尊。名器之不重。固难逃于识者之讥矣。式至今日。 圣明临御。以大有为之姿。奋大有为之志。宵勤乎革旧。夕惕乎图新。凡厥疵政。罔不刬去。官惟其人。爵无滥及。其所以慎重名器者。靡不用极。是宜登崇俊良。汤立无方。旌别淑慝。舜任勿贰。 祖宗之治。可复见于今日。而独奈何治无从欲之美。事有逆志之患。薰莸同器。仕路益淆。公道不行。倖门多岐。朝廷官爵。为众所轻。人怀超取之志。世多流竞之风。名器之轻。莫此为甚。臣不敢知厥咎何居。呜呼。以庶孽商胥之贱而冒占科名。则名器之坏。职此之由耶。以微劳募纳之辈而叨受品秩。则名器之坏。职此之由耶。今若去此数者。以革其弊。则果致政事之无失。而名器自此而重耶。宜 殿下之惕然轸念。而不惮 下询于愚臣也。抑臣肤浅。何足以对扬休命。虽然。臣闻宋臣范祖禹告于哲宗曰。陛下欲法尧舜。当法祖宗。善哉言乎。人君诚欲为治。不法祖宗。何以哉。噫。今日铨选之法。即我 祖宗之法也。 祖宗以是法而重名器。以是法而清仕路。 祖宗之有是法而有是治者何道也。 殿下之
南坡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2L 页
所以有是法而无是治者何故也。臣闻 祖宗之行是法也。能尽公明之道。以为任人之本。是以。极其公而偏私无所累焉。极其明而贤邪无不察焉。 祖宗之所以明明在上。穆穆布列。名器自重。治化日隆者。用此道也。臣不敢知 殿下之于官人爵人之方。果能无愧于 祖宗之公明乎。呜呼。以今日之弊。窥 殿下之所存。则臣恐 殿下之于公明。或有所未能也。然则救今日之弊。不可他求。唯在于尽其公明而已。诚愿 殿下继自今。扩其公如天地之无私。尽其明如日月之遍照。以之建官而君子无不登庸。小人无不屏退。以之命爵而有德罔不简在。无功不可倖得。以至班行肃穆。朝著清明。惟名与器截然而不可轻。则人无侥倖之觊。世绝躁竞之习。 殿下之治即祖宗之治。而官方之滥。倖门之开。非所患也。伏愿 殿下懋哉懋哉。臣伏读 圣策。曰。必有能言止览焉。庄诵再三。陨越千万。臣闻重名器之本。固在于尽公明。而尽公明之道。必在于缉熙之学。伏愿 殿下终始典于学。臣谨对。
[诏诰]
王若曰。诏诰云云。
臣对。臣闻孔子有言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宋儒真
南坡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3H 页
德秀释之曰。行先于言则其言有实。未行先言则其言难践。旨哉言乎。在匹夫尚然。矧惟人君治国之大乎。为人君者苟能行其实于未言之先。践其实于既言之后。则其于为国乎何有。今我 主上殿下膺耿命。宅丕后。发号施令。励精为治者。于兹十有馀祀。而尚虑休命之未孚于四方。临轩格士。诞降 清问。咨之以致理之道。大哉 王言。足以兴邦。臣虽不佞。请效愚忠。臣伏读 圣策。曰。人君之有诏诰止不可救欤。奉读再三。陨越千万。臣閒易曰。涣汗其大号。书曰。王言惟作命。诏诰者。人君之大言语也。人君非诏诰。则罔以宣布德音矣。罔以昭示中外矣。百职之众。兆民之殷。天下之大。罔以治之矣。是故。诏诰之臧。则生民以之而休。国家以之而兴。诏诰之不臧。则生民以之而戚。国家以之而废。而古昔明王之所以必以此为慎者也。诏诰之于人君。岂不大哉。虽然。所贵乎诏诰者。以其能行也。徒有诏诰而不行其所以诏诰者。则虽其千万言之多。无有一毫丝之裨矣。必也存其实于未发之前。尽其实于既发之后。而言而可底于行。行而可底于绩矣。为人君者其可不懋其在己之诚。以为诏诰之本哉。臣请稽之于古。粤在唐虞。大德
南坡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3L 页
广运。至治风动。无为而化。不令而行。嵬嵬卓卓。信乎其无容议为。河水为灾。小民荡析。则盘庚之诰。为迁邑也。商都污俗。崇饮丧德。则周武之诰。为戒酒也。噫。忠厚之至。式敷民德。德将之化。咸与维新。则哲王之举。臣何间然。日月逾迈。雄略销磨。而孝武有轮台之诏。风尘澒洞。黄屋飘零。而德宗下奉天之制。噫。末年。迷复。仅免亡秦之袭。穷途噬脐。才得故都之返。则何足为今日道哉。伏愿 殿下取法于殷周。而蕲至于唐虞。毋或以汉唐衰替之德自居焉。臣伏读 圣策。曰。予以否德止其道何由。奉读再三。陨越千万。臣伏睹 殿下以聪明睿智之姿。承 祖宗艰大之业。兢兢乎如履薄冰。慄慄乎若陨深渊。有意图治。将多前功。畴咨乎夙夜。讲究乎廊庙。日降 纶音。布告国中。芝泥丝络。凤尾联翩。十行之所勤恳者。皆是谨灾恤民之盛心也。满纸之所丁宁者。罔非求言选士之至意也。是宜风行水上。四方响应。从欲之治。易于反手。而独奈何言无底绩之美。事有日非之叹。盲风怪雨发作连年。而非常之变不止。饥寒怨咨。流散相继。而事育之产无恒。脂韦成习而朝绝谠直之风。贤路不广而野多才俊之遗。是何以 圣明忧勤之若是。而
南坡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4H 页
众弊之纷。一至此也。噫。灾异不止。则天之戒深矣。民产无恒。则邦之本蹶矣。谠直绝则阙失无以救矣。才俊遗则天工莫以亮矣。若是而其国之不危者。自古及今。臣未之尝闻也。臣不敢知 殿下之所告谕。未尽其要而然耶。抑不敢知虽有 教旨。而下不奉行而然耶。若以为未尽其要也。则 殿下之所以告谕之者若是其谆谆也。若以为下不奉行也。则未有元首之起而股肱之不喜者也。厥由所在。臣实未敢知也。虽然。 殿下既已问臣。臣何敢终以不知为辞。而不献千虑之得。以备圣人之择哉。臣闻君子之所贵者。在于能行。而不在于能言也。故非言之难。行之难。若徒言其言而不行其言。则是空言而已。虚语而已。世未有空言虚语而能补于事者也。是以。古之圣王。不患其言之不美。而惟患其行之未至也。尽其在我之诚。以为言行之实。有所不言。言之未尝不行也。有所不行。行之未尝不实也。一令之施。鼓舞乎千里之外。一号之发。振作乎四海之内。古之圣王所以有是诏诰而有是治效者。用此道也。今 殿下谨灾恤民之有其旨。而灾异未尝消。民产未尝足。求言选士之有其教。而谠言未尝进。贤才未尝庸者。无他焉。以其
南坡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4L 页
未尽其诚也。是以。徒有谨灾之言。而不行其所以谨灾之实。徒有恤民之言。而不行其所以恤民之实。徒有求言选士之言。而不行其所以求言选士之实。是则 殿下之于谨灾恤民。虽曰谨灾恤民。而其实犹夫未尝谨灾恤民也。 殿下之于求言选士。虽曰求言选士。而其实犹夫未尝求言选士也。未尝谨灾恤民。而欲求灾弭而民保也。未尝求言选士。而欲望忠直之升闻。俊乂之汇征也。是犹倒植而求茂。却步而求前者。天下宁有是欤。臣恐 殿下虽尽剡溪之藤以为纸。秃中山之兔以为笔。隳北山之石以为砚。决东海之波以渍墨。使迁,固,云,渊之辈握其管。欧,苏,韩,柳之徒挥其翰。一日百 下教。一教费万言。家家而喻之。人人而告之。臣见其治理之愈邈而危亡之日至矣。诚愿 殿下继自今扩无妄之德。加不息之功。戒惧而无须臾之虚假。谨独而无毫发之自欺。存于心者无不诚。而发于言者亦无不诚。有诸内者无不诚。而形诸外者亦无不诚。动亦诚也。静亦诚也。立亦诚也。坐亦诚也。此诚既至。则虽不言亦化。而况于言乎。以之谨灾而妖沴者祯祥。以之恤民而怨咨者讴歌。以之求言而仗马化为鸣阳之凤。以之选士而空
南坡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5H 页
谷之驹可使为在朝之龙。尺一之书。数行之旨。可以风驱雷动于八方之大。蹈舞欢忭于万姓之众。圣谟嘉言。洋洋炳炳。可与殷盘周诰并列不朽。而为天下后世之大法矣。岂不美哉。伏愿 殿下勖之哉。臣伏读 圣策。曰。子诸生云云。奉读再三。陨越千万。呜呼。下土愚臣。不识忌讳。狂言瞽语。妄渎 天聪亦已多矣。而复以未尽之意。为 殿下毕其说。臣窃观 圣问中有下不奉行之语。臣以为此非圣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之意也。何者。 殿下之于教旨。既无所以行之之实。则是空言也。臣下虽欲奉行。其如空言何哉。虽然。君臣一体。上下相须。而将顺匡救。格王正君。固是臣子之责任。则使 殿下心劳日拙。终莫能有所为者。未必非今日群臣之罪也。呜呼。今日群臣之负 殿下亦大矣。所食者 殿下之食也。所衣者 殿下之衣也。而其所事者独非 殿下之事也。 殿下之所以归咎于下不奉行者。良不为过矣。噫。今日群臣之负 殿下亦大矣。伏愿 殿下敷求哲人。引以自辅。使之格非心。使之正厥事。则 殿下之德。虽欲不诚。得乎。 殿下之国。虽欲不治。得乎。惟 圣明勿以臣愚贱。而小加意念焉。臣谨对。
南坡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策题
  
南坡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5L 页
[马政]
问。马以健行致远为用。而其恋主似忠。识路似智。盖畜物之尤者也。八骏出而周德衰。走马却而汉道昌。一物之微。有关于治道之兴替欤。卫文之騋牝三千。齐景之有马千驷。亦有得失之可言欤。金台市骏。贤士争趋。燕昭之事可尚。绝域穷兵。汗血群至。汉武之心何快。追锋迫于檀溪。一跃三丈。奇气索于乌江。悲鸣不逝。岂神骏之物效能于将兴。而莫救于将亡欤。理以弊帷者何功。赎以束帛者何意欤。骐骥之有德。而困于盐车者有之。驽骀之不才。而嘶鸣大道者有之。物亦有遇不遇之时欤。古者问国君之富。数马以一对。所以重武备而壮军容也。如周世汧渭之繁息。唐时赤岸之孳乳。其畜养之盛。盖可见矣。我 朝自 祖宗以来。尤重马政。于诸道海岛之中膏腴之地。多设马场。置官监牧。宜其数百年来生息日繁。不让于周唐之富。而未闻有雄骏之才。超逸之足。出为当世之用。何欤。岂有之而世无伯乐之知。秖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者多欤。伊欲驾骅骝而骖乘黄。陪时龙而蹑天衢。遵五帝之大道。追三王之逸轨。则其道何由。诸生负倜傥之奇才。慨国步之多艰。思欲
南坡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6H 页
高骧远骛。以待驾驭之日久矣。愿闻驰骋上下之论。
南坡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论
  
袁盎论
松柏之所以为松柏。而能不同乎蒲柳者。以其不改于岁寒也。君子之所以为君子。而能不同乎小人者。以其不变于祸乱也。岁寒而可改。乌得以为松柏。祸乱而可变。乌得以为君子。亦蒲柳焉而已。小人焉而已。余尝读汉史袁盎传。观袁盎之为人也。其在孝文之世。则荐张释之之贤而用之。引郤慎夫人坐。以明妾主之分。争淮南厉王之迁蜀。止灞陵峻坂之驰下。犯日月之光。触雷霆之威。直辞正色。謇謇谔谔。虽古任史。莫能过之。何其忠且贤也。及其当孝景七国之反谮杀晁错之时。则回邪诬誷。如鬼如蜮。陷害忠良。自图免祸。又何其佞也。噫。此一袁盎也。而或忠而或佞。前贤而后邪。余未知盎之果君子耶。果小人耶。曰。此袁盎之所以为袁盎也。夫何足深怪焉。子不见夫春雨霏微。夏日舒长。千林竞绿。万卉争碧。当此时也。蒲柳之与松柏。固若无以异也。及乎风霜摇落。雪霰阴凝。则向之蔚然而青青者。莫不萧条飒瑟。萎折而黄落。而寒姿毅色偃蹇独秀。苍然而不改者。惟松柏
南坡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6L 页
而已。小人之于世亦然。当政治修明之日。则上之所用。皆是忠良正直之士。而奸邪巧佞。无所得售。是故。饰诈矫情。掩其不善。以要名誉。以图利禄。当是时也。小人之与君子。固若无以异也。及夫苍黄造次之时。祸机当前。势将不测。则弄奸舞诈。欺君父贼忠贤。罔攸不为。前日之所厌然而蔽藏者。阴邪之情。险诐之术。莫不皆露而毕见焉。故非风霜摇落之后。则无以见松柏后凋之姿。非苍黄造次之时。则无以尽小人奸邪之态。此袁盎之所以为袁盎。而固无足可怪者矣。其前日荐贤于君者。岂其真所谓忠耶。前日争君之失者。岂其真所谓直耶。是则盎在孝文之世。则为伪君子。在孝景之时。则为真小人。惟其真小人也。是以能盗君子之名也。虽然。使盎而不遇孝景七国之乱。则未必不终保君子之名也。惟其怵于祸难。而不暇矫饰。以露其真性。取唾骂于千载之下。小人之不遇治而遇乱者。呜呼其亦不幸也已。
盖宽饶论
天下之事。有其机甚微。其形未著。其实有莫大之忧。而其势有不可斥然正以言之者。惟明智忠直之士。为能逆料而深忧之。必为之援引古昔。讽之以人所
南坡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7H 页
不敢言者。以冀其君之自悟也。时君世主苟不能察其所以言之意。则未必不反生疑忌之心。以重其平日触忤之怒。而奸谀迎合之臣。又从而搆织之。指以情外之事。陷之不测之辜。呜呼。若汉之盖次公是已。次公当孝宣帝时。以刚直显名于世。其危言正色。逆颔批鳞。干犯上意者数矣。竟以奏封事。自刭北阙下。余尝按其封事而论之。有曰。以刑馀为周召。以法律为诗书。盖其时也。孝宣以刻核为治。刑法绳下。而宦官弘恭,石显之徒。用事中书。手握枢机。此次公药石之言所以痛中当世之膏肓。其为讥切亦太深矣。此孝宣之所以甚怒。而不能堪者也。至曰。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传子孙。官以传贤圣。则恐非今日之所可称道者也。自夏后氏以天下传之子。而若殷若周若秦。罔不以子孙承继。逮于汉兴。相传高,惠,文,景,武,昭。以至孝宣。其所以家天下者。固不待次公之言也。若夫以天下与人。则非尧舜而得舜禹。不可也。是故。尧舜之后。官天下者未有闻也。设令舜禹复生。传禅之事。非人臣所宜言也。况当其时而无舜禹耶。余未知次公何为发此言哉。此孝宣之所以深疑之。而不能无惑于廷尉欲求禅之诬也。呜呼。自古大奸
南坡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7L 页
巨猾之篡夺人国者。虽国命在其掌握。权势惟其所擅。亦不敢公然出语以求禅授。况以孤立一校尉。而一朝肆然自以为圣。而欲得人之天下于立谈之间哉。噫。天下宁有是耶。余尝反覆求之。以得次公之心。然后知次公之为此言者。乃所以深识当日隐微之忧。而欲为汉家万世之虑也。何以言之。当是时也。孝元为太子。而柔懦暗弱。其于艰大之业。不克负荷也必矣。适其年在冲幼。失德未甚著。而当时之人。鲜有能识之者。此次公所以独睹于人所未睹之地。而为宗社深忧之者也。是故。疏广。贤太傅也。其左右太子。而教导太子者不为不久。则太子之为人。广必熟覵之矣。其所以托于宦成名立而谢病而归者。其微意已自可见。而孝宣亦曰。乱我家者太子也。是太子之不才。孝宣亦知之矣。次公有忧于此。而其所以不敢正言之者。势有所不可也。岂非天下之本至重至大。而父子之间人所难言者乎。是故。特举易传之言。讽以与贤之事。夫尧舜之所以必以天下与贤何哉。以其子之不肖也。苟为不肖。则虽父之于子。固不可以天下私焉。此次公之意盖欲孝宣之以古观今。因彼觉此。法尧舜之公天下。师尧舜之不私其子。审择宗
南坡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8H 页
室之贤。易置储君之位。以安磐石之宗于无穷矣。呜呼。此次公之心所以断断无他。而特其言引而不发。无所的当。是以。骤而观之。未易得其志意之所在。而其诗书周召之说。适足以重触孝宣之忌讳。此孝宣之所以不暇复察于愠怒之中。而执法邪臣。承望旨意。奏以大逆之当。岂不痛甚矣哉。呜呼。次公死而其言莫白。汉室之祸。遂基于孝元之世。驯至于灭亡而不救。可胜叹哉。余故表而出之。以发次公古今未暴之心迹。而且以为人主听言不察者之戒。
赤伏符论
君子之于事。惟理是视而已。理之所当为者。其事必可为也。理之所不当为者。其事必不可为也。理具于事而根于吾心。求诸心而理在矣。揆诸理而事得矣。得失之判。可否之决。秖在于心与理而已。安有舍此而妄信奇怪不经之语。以断天下之大事哉。昔者王莽篡汉。汉祚中绝。光武以帝室之胄。起兵讨莽。兴复汉室。及天下略定。诸将请上尊号。光武不之许。会有彊华者以赤伏符来献。光武遂决意即皇帝位。夫当是时也。高皇之业。坠地久矣。彼更始者虽为新市平林所立。而庸才懦弱。尸居不辟。其臣又皆群盗无赖。
南坡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8L 页
暴横自恣。其亡可翘足而待也。独光武以神武之姿。英才出天。雄略盖世。昆阳之役。以千馀兵。破寻邑百万之众。义声振乎四海。复汉官之威仪。除王莽之苛政。其盛德大功。固为天下之所向服。当是时。主汉祀者。非光武而谁。诸将之所以上请者此也。为光武者但当揆以事理。而断之于心。以徇群下之情。斯可矣。何必赤伏之待哉。夫神明之祚。不可以久旷也。亿兆之望。不可以久孤也。向使光武无赤伏符。则位号之正。其可已乎。夫谶记之作。果出于谁欤。是不过前代术数之士察见后世兴废者之为。而其所以惑世诬民。莫甚于此。是以。世之奸人习见谶记之往往符合。而人莫不惑而信之也。诈造符命。欺诬当世。以成其逆乱者多矣。陈胜之帛书。王莽之石文金策是已。是故。孟通哀章以献伪符命。得显赏于莽。而当时不逞之辈。转相希觊仿效。符命之作。不胜其众。此光武之所亲见也。然则彼赤伏符之真也伪也。亦未可知也。是何光武之信之笃也。噫。若使赤伏之出。在于光武未起之先。则可谓非伪矣。今则不然。语天命则在于光武。言人心则归于光武。光武之帝业。十成八九。将士之推而戴之者正在今日。而赤伏之符适至。则安
南坡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9H 页
知今日之彊华。不是前日之孟通哀章乎。是未可知也。夫莽。篡窃之贼也。其所以造饰虚伪。欺天誷人者。宜无所不至。而光武克复旧物。光御宝位。名正言顺。无可疑惑。而必踵篡贼之遗智。何哉。夫诛讨篡贼。拨之乱而反之正。其施设举措。固当与篡贼相反。而顾乃则之乎哉。且夫承祖宗既绝之统。受天命而为天子。此天下之大事也。夫决天下之大事。惟当以正理求之。纵使赤伏非伪。此特诡秘不经之一语耳。乌足取信乎哉。昔者圣人亦尝重卜筮矣。凡有大疑。必于卜筮焉决之。然尚不敢以之先于人事也。必曰。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夫舍人事而先卜筮。圣人尚以为不可。而况于谶记不经之书乎。甚矣光武之好怪也。不求诸心。不揆诸理。而惟怪之是信。虽然。光武所以笃信之者。盖亦有由然。彼其侧陋之时。固尝闻刘秀当为天子之说。而有以隐然自负于其心也。一朝得赤伏符。而其刘秀发兵火为主之说。适与前所闻者合。此光武所以恍然奇之。而自以为得圣人之秘也。遂乃笃信而酷好之。既以即帝位。又以置三公。自是之后。若会昌之符。河洛之谶。纷然并出。杂然并进。至以措之政事。布之天下。而郑兴以
南坡先生文集卷之十一 第 269L 页
不为被诘。桓谭以非圣将斩。率天下而为伪。终不自觉其非。而群臣亦不敢复有言者。以流后世无穷之害。可胜惜哉。呜呼。光武。世之所谓明智之君。而犹所为若是。异端入人之深而迷人之甚如此。世之人主诚能拒而勿信。绝其端倪。毋使乱贼之徒得以文奸惑众。则其亦庶乎其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