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柏谷先祖集附录
柏谷先祖集附录 第 x 页
柏谷先祖集附录
 附录
  
柏谷先祖集附录 第 226H 页
嘉善大夫,同知中枢府事安丰君金公墓碣铭(并序)[李玄锡]
公姓金。讳得臣。字子公。号柏谷。安东人。安兴君讳致之子也。以万历。甲辰十月十八日生。其生也。安兴君梦见老子。故幼名梦聃。幼而鲁。十岁始就学。十九。史略首章仅二十六字。而三日不能口读。安兴公犹且勤诲之曰。是儿命直文曜。长必大以文鸣于世也。公亦谆谨不好弄。读书不怠九年学略解其蒙。时作联语辄警拔。翌岁。安兴公宰东莱。行戒之曰。若勉读书。毋妄交游。公遂闭户日孜孜讲诵。期而觐。进所制诗。安兴公喜曰。文已发轫矣。力攻之远就也。公始闻奖赏语。喜甚而舞。乙丑。丁安兴君忧。服阕。而其文益肆。先辈屈膝。华闻丕振。诗甚高洁清疏。调新而格奇。泽堂李公植,北渚金公瑬。竞许骚坛第一。当华使时见推。以白衣制述官官。即权石洲(名韠。进士。)旧也。龙湖汉江等作。至荷 宸褒。世以为荣。平生读古书极勤苦。负笈山寺二十年。有不读。读必数万遍。于伯夷传则至数十万。仍名小斋曰。亿万。独其科举文。与俗尚诡。屡进屡以屈。安兴君命。限六十应举。壬午。中司马。壬寅。登文科。由成均学谕。升典籍。既直公馆。出语人曰。昨吾冒风。寒冷透骨。既直庐煖。如火欲汗。此造化也。人而久擅造化权不祥。我将归矣。识者谓足
柏谷先祖集附录 第 226L 页
以警世云。遂归槐壤。筑舍于开香山先茔侧。扁曰醉默。诗酒自娱。除拜不就。或强起。一谢成均之直讲,司艺,宪府掌令,兵,工,礼曹员外,济用,司仆,掌乐,军资,宗簿,司导寺正,槐院判校,江原都事,丰基,洪川,旌善等宰。是公履历而又预知制教选。其得邑也。 朝议以公骚人。阔于事沮之。公少尝荫补参奉。以大夫人在。故勉赴官。俄弃之。辛酉。用世勋升通政。癸亥。以优老典。阶嘉善。袭封安丰君。甲子秋。患泄痢。且病疽。八月廿九。捐馆。寿八十一。始公善相人。多奇验。自谓相有兵死法。惟修饬傥可免。病早草。昏逑忽曰。吾颊有刃痕否。适会家人。先备殓襚衣衾。有恶少辈夜持兵入劫取之。公已冥然。刃过颊而不省。仍遂属纩。其前知多类此。讣 闻。赐祭赙如仪。葬在清安县左龟山壬坐之原。从先兆也。公相貌奇古。天禀清高。如方外士。于世味汩如也。家居屡空。晏如也。无一点尘俗态。尝言吾不欺心不欺人。言必副约必践。不作皱眉事。不走权贵门。是一生心迹也。又勉学者无以才不犹人自画也。莫鲁于我。终亦有成。在勉强而已。若不具不广。当致精于一一而成。胜于传而无成者。此皆公祈自得也。公质行尤笃。有庶母性悖。公待以至诚。竟底感化。乡先生朽浅黄公宗海。甚重公而贤之。久堂朴尚书长远。少学于安兴公。与交至欢。一日值公初度。
柏谷先祖集附录 第 227H 页
却酒食涕泣曰。吾思久堂。心忽然若失。意者其殆乎及讣至。果以其日逝。公之著述甚富。多散佚于丙子乱。见存仅千篇。酷好山水。游如金刚山,白马江及湖西四郡等地。杖屦迨遍。诗具在可以观焉。且嗜草圣。酣醉无聊。必挥洒而遣兴焉。未尝示人。故世无知者。公系出新罗。有高丽上洛伯方庆。为十四代祖。高祖讳锡。进士, 赠领议政。悯己卯士祸。隐不仕。曾祖讳忠甲。持平, 赠左赞成。祖讳时晦。文[科]富平府使, 赠典翰。考安兴公后。其季上洛府院君。寔讳时敏。死节于晋。战功殊伟。录宣武勋。 赠领议政。安兴公号南峰。卒官岭南伯。以公推▦恩。赠亚铨。妣泗川睦氏。吏曹参判詹之女。公配金氏。籍庆州。考声发。掌令, 赠都丞旨。冲庵先生(讳净)四世孙也。举三男二女。男长天柱。 赠吏判。娶 赠吏参柳成厦女。生四男。可教别提。可训。可行县监。可声。一婿朴沔。次天挺。娶广宁君李继道女。生五男。可远。可近参奉。可迪。可虔监察。可尚。一婿崔烶。次天揆。娶李承渊女。长适判决事崔渲。有子起昌。婿典籍权惺。次适郡守李重辉。有子濂。内外孙曾合数十人。铭曰。
无怀葛天之民。老杜孟郊之诗。行心八十年兮如一日。读书亿万数兮。奇之又奇。四尺之坟兮。千古之名。九原难作兮。噫。
  
柏谷先祖集附录 第 227L 页
通政大夫行兵曹参议知制教李玄锡撰(号游斋官判书)
  九寸侄通训大夫行司仆寺主簿金凤至书
行状草[金行中]
王考姓金。讳得臣。字子公。号柏谷。安东人也。鼻祖讳阏智。新罗时追封文王。十六代祖讳傅敬顺王。十四代祖讳方庆。封上洛伯。谥忠烈公。十三代祖讳恂登第。三重大匡判三司事上洛君。谥文英公十二代祖讳永旽登第议政府参议政上洛君。十一代祖讳缜。重大匡判慈惠院使上洛伯。十代祖讳益达。登第。密直司左副代言宝文阁直提学。知工曹司事。九代祖讳顾。入我 朝登第。通政左司谏。兼世子右辅德。辅德生讳孟廉。司宪府监察。监察生讳哲句。登第。典农主簿。主簿生讳寿亨。登第。掌隶院司议。 赠通礼院左通礼。通礼生讳彦默。从仕郎。 赠承政院左承旨。承旨生讳锡。成均进士。 赠领议政。曾祖讳忠甲。文科持平。 赠左赞成上洛君。祖讳时晦。文科富平都护府使。 赠弘文馆典翰有弟讳时敏武科策宣武勋封上洛府院君。谥忠武公。 赠领议政。于王考为养祖也。考讳致。号南峰。文科庆尚道观察使。 赠吏曹参判兼五卫都总府副总管。封安兴君。以王考承袭封君推恩故也。妣泗川睦氏赠贞夫人。青坡处士玄轩公讳世秤之孙。吏曹参判讳詹
柏谷先祖集附录 第 228H 页
之女也。以为历甲辰十月十八日。生王考。曾王母有孕。曾王父梦。得一青衣童。抱置膝上。傍人问此何儿耶。曾王父答曰。此乃老聃也。梦觉而俄生。因名曰梦聃。及长。作诗曰。前身柱下史。盖感应是梦而作也。年才舞象。重经痘疾性伤质鲁。十岁。始受曾史于曾王父。而天皇一章学三日。不成口读。三考之外舅梅溪公(睦参判叙钦)来见谓曰。已之。曾王父曰。是儿质鲁虽如此。然命直文曜。他日可以文呜于世。十五。虽勤受业。文理未违。而间成联句。则其调格出世俗态。且留意于书法。草圣尤奇。三十后弃之。末年。人或强求。则必乖酣书之。癸亥春。曾王父出宰东莱。出城之日。戒王考曰。勿浪游。王考自闻戒后。闭门勤读。不懈于铅椠之功。甲子春。来觐于东莱府。曾王父曰。汝所读几何。所作有几首。王考献以曾所制科诗五六首。览毕乃曰。汝今则成儒。此后在汝力行之如何耳。王考退入内柬轩。喜且蹈舞。乙丑。丁外艰。丁卯服关。其秋。梅溪公作宰林川。往拜之。则梅溪公曰。汝之文辞。至于何境耶。吾欲试尔才。月夜轺床于莲亭前。招诸子弟呼韵曰。汝曹各赋短律。王考即应声而对曰。星斗阑干月满天。石池秋光锁寒烟。黄花依旧樽仍在。千载陶君若个边。梅溪公大加称赞曰。有是父有是子。其郡有文人知诗者。梅溪公亲子弟所制诗及王考所
柏谷先祖集附录 第 228L 页
赋诗并出示之曰。君可以考之。其人曰。诸作皆可考。此一律。是谁之作也。非吾等所可考也。异日必以诗大鸣于世矣。自兹以后。大肆力于文墨。发愤忘食。讽读不休。殆二十年。尤工于诗。体格必遵乎老社。虽只宇片言。皆祖述古语而作之。非自已创出而用之。贽见泽堂李尚书植。泽堂曰。闻名久矣。今见诗与文。可为当今之第一。由是文名大振。梅溪公见泽堂曰。当今诗文。谁为第一。答曰。令公之甥侄金某之诗。为当时第一云。壬午司马。益勤咿唔之业。班,马,韩,柳,欧,苏,战国策,庸学,南华经及杜律,唐律等诗。读至数万。而伯夷传则亿读。故名其小斋曰亿万斋。平生述作。积成卷轴。失于丙子乱。馀存堇千篇。一时传诵于缙绅章甫之间。至若龙湖绝。流撤 宸聪。汉江一律。亦登 睿览。韦士之诗。违于禁中。古罕有者。王考常曰。吾诗胜于此者多矣。而此诗尤得称焉。诗句之得名。其亦有数耶。是未可知也。 仁庙朝。以白衣充制述官。未及赴而大明亡。寝是行。乙酉。拜 肃宁殿参奉。而王考素志兄在于荫官。不欲就之。梅溪公曰。汝家贫亲老。不能备朝夕之供。奚以不仕耶。再三强迫。不得已屈意肃谢。而未几辞弃。摆脱家事。负笈孜孜以穷年者。亦二十馀年。丁酉。丁内艰。己亥服除。其后屡举不中。人以诗能穷人目之。壬寅。登文科。以年老拜国
柏谷先祖集附录 第 229H 页
子学谕。升拜典籍。肃谢。拜成均直讲。兵工曹佐郎,江原道都事司宪府掌令者再。济用监正者再。司仆军资宗簿寺等正,礼基郡守。皆不就。洪川县监旌善郡守。皆以台臣宰巨能文清疏。不合长民之才沮之。不赴。拜礼曹佐郎司导寺正成均司艺承文院判校掌乐院正兼知制教。未几下乡。王考与世抹榝。无意于仕宦。不欲与人浮沈也。释褐之初。结舍于槐壤先陇之侧。名其堂曰醉默。诗酒自娱。遗外声利。以为终老之计。王考与朴尚书久堂(长远)为莫逆交。人谓异姓天伦。久堂留守开城时。地远便疏。不闻消息者累月。十月十八日。乃王考晬日。一家子姓略备酒肴以进。王考推而不御曰。昨梦不吉。余心戚戚。想久堂捐馆矣。越五日。凶音黑至。考其日子则十月十八也。辛酉。以世勋升资通政。癸亥。以年满八耋袭封安丰君。一家设庆宴。酒半。王考谓曰。吾因以得之。终至成功。志愿毕矣。延此遐寿。秩吞优走。世袭勋封。▦分极矣。甲子七月。遘毒痢委顿床褥。气息奄奄。而用药多方。旋得差道。大肿忽发于左股上。药不见效。八月三十日。(碑文曰二十九日。行状曰三十日。宗家忌记曰三十日。至今行祀以三十日矣。)属纩于醉默堂。监司以讣 闻。特命 赐赙赐祭。别赙加▦。盖盛典也。冬十一月二十九日。葬于清安县左龟山壬坐之原。曾王父墓外砌下也。王考性度高洁。无一点尘埃
柏谷先祖集附录 第 229L 页
态。任真天然。无所缘饰。内志贞固。所守坚确。不喜粉华。俭约是务。襟怀坦夷。不以利欲动其心也。与人言。以不欺为本。与朋友交。以取信为先。平生雅好山水。游历靡遗。关东金刚扶馀白马等处。遍观讽咏以畅其怀。尤爱葩串泉石之秀丽。至于十往来不倦。而其讽咏诸作。载在文集中。家本清贫。四壁空立。而家人不堪其苦。王考处之晏然。略不介意。粝饭蔬食。唯自甘心焉。常曰。虽细微之事。预则立。不预则不立。明日之事。今日熟讲深究而行之。故事务少无差谬矣。配庆州金氏 赠贞夫人。司宪府掌令 赠承政院都承旨声发之女。文简公冲庵先生净之四代孙也。生三男二女。长曰天柱。娶学生柳成厦女。生四男一女。长曰可教。司瓮院参奉。生二男一女。皆幼。次可训出继。生一女幼。次可行生一男二女皆幼。次可声生二女皆幼。次女适文科通政崔渲。生一男一女。男曰起昌。生一男一女。归进士权𢜫。生一男一女。次男天挺出继于王考之堂兄县监得宗。娶生员李继道女。生五男一女。长曰可远。生一男。次可近。生一男三女。次可迪。生二女皆幼。次归士人崔烶。生一男二女皆幼。次可虔次可尚皆未娶。次女适郡守李重辉。生一男。曰濂。生一女。次男天揆娶学生李承渊女。生三男一女。男可居生一女。次皆幼。长男及两女皆先王考殁。
柏谷先祖集附录 第 230H 页
(此是公孙行中所搆而无名讳。不知出于谁手。然草本不在他。而独吾家有之。则为石村公所撰也无疑焉。)
致祭文[李光迪]
 
 国王遣礼曹佐郎赵弘璧。 谕祭于嘉善大夫安丰君金得臣曰。
 粤在壬辰。海寇跳梁。惟是乃祖。保障晋阳。饮血登陴。身陨名扬。厥有忠绩。纪于太常。亦惟乃父。曾臬南疆。周爰死职。 王事靡遑。卿乃无忝。世济休芳。冲襟保真。绮语抽肠。年暮阐科。皓首冯唐。属予惩毖。记功益蘉。申盟带砺。宠完肆彰。屣脱世臼。绊解名缰。鲐背黄发。八帙犹强。予用优老。增秩盛扬。俾袭勋封。于祖有光。古有念旧。笏比甘棠。矧存典形。曰笃不忘。夜劫可愕。朝露奚旸。九原难作。汝怀之伤。兹遣礼官。聿循悯章。惟灵不昧。庶歆酹觞。(知制教李光迪制进。)
祭文[再从弟得与]
齿德文章。人莫能▦。清节廉俭。世难兼行。今见众美。萃乎我兄。百家经传。咀嚼含英。班马韩柳。尤极致精。读过万亿。吉今谁京。诗祖老杜。文追马卿。早魁槐黄。长驱墨兵。播万口诵。动四海声。决科莲桂。大器晚成。历职前后。讵展鹏程。浮云轩冕。不贵显荣。红尘脱屣。养闲江城。韬光晦彩。一心无营。晚计香山。谢世君平。鲍叔知仲。久堂其明。贺监禫曰。
柏谷先祖集附录 第 230L 页
泽老文衡。骚坛建帜。名将东溟。一代争推。双鸟大鸣。取友以信。开心倾情。天然去饰。泊如澄清。冰玉襟怀。白而且贞。世莫我知。与物无争。晚而丧耦。运屯不亨。三世封君。荣冠簪缨。秩在金貂。寿冀咸彭。谁料今秋。一疾遽婴。我在清风。来谒江亭。昔疾稍愈。神明扶倾。庶几春回。尚希旧形。才经旬馀。竟至冥冥。幽明痛结。星陨长庚。呜呼哀哉。斯世难迎。昔我先君。共居桃汀。志气相合。敦睦情萦。逮我大故。怜我孤煢。常常招见。提撕至诚。为惜禹阴。劝以舌耕。匡山处处。负笈同檠。随业随问。几多同星。为附骥蝇。期迁木鹦。今其已矣。谁复惺惺。言其情义。岂论轻重。呜呼哉哀。斯世难更。公有不朽。宇宙大名。身有三达。事光汗青。诸孙侁侁。兰茁谢庭。馀庆绵绵。传至万龄。哀讣彻 宸。上为震惊。优赙优礼。赐祭英灵。双龙釰合。于彼旧苗。音容永隔。梦已奂楹。藐○余后辈。稽疑谁评。山颓马仰。独立伶仃。一恸哀文。荐此情觥。言岂有穷。哭不可停。呜呼哀哉。斯世难聆。
祭文[三从侄麟至]
惟灵吾宗之秀。艺林之英。行谊文章。世其家辞。外朴而质。内辨而文。持璞示人。观者石云。云谁以卞。尚书维朴。存胶漆义。警雨云俗。中身擢桂。何有词名。浮沈郎僚。讵怡心情。一日诗酒。千古江山。左图右书。枕藉其间。亭高醉默。地接松
柏谷先祖集附录 第 231H 页
楸。优哉游哉。乐哉斯丘。眉端自豁。俗愁焉上。超然羿彀。迥脱尘网。人爵宁丰。天爵则尊。绿林无赖。风雨江城。涉诗虽有。三毡难护。俾公病惊。天意曷故。藐余小子。承诲自早。岁年春秋。先陇省扫。历拜升堂。喜存典形。恩承敦睦。福祝康宁。岂意今者。遽失依归。恸切私门。悼震 宸闱。○槐山寂寞。槐水潺湲。萧条江榭。冷落风烟。永閟之辰。先考讳日。虽能执绋。不克临穴。樽酒盘鸡。一恸长辞。山哀野思。雨泣风悲。
祭文[李鸿器]
▦辰象德。体河岳灵。文夺苏李。学企朱程。名通桂籍。爵禄非心。投迹江湖。诗书自任。不求闻达。外物何累。世德峻烈。人爵自至。功光祖宗。业垂后昆。年迫耄期。身且达尊。子孙罗烈。馀庆可必。五福兼备。举世无匹。不肖贱弟。乐有贤兄。闻所不闻。几岁趋庭。方病且老。久阙深源。期待春和。更蹑龙门。如何一朝。厌世乘云。楼成天上。尸解人间。何嗟及矣。老泪如雨。今当远日。丹旌带露。兹将一杯。永诀痛哭。灵其知耶。庶几来格。
祭文[金万刚]
欲撰先生之遗业。则尽竹纸倾海水。而虽宏辞巨笔。不能摸写其万一也。欲言先生之终命。则穷天地亘万世。而凡仁人君子。孰不痛割其心曲也。泰山其颓矣。梁木其折矣。
柏谷先祖集附录 第 231L 页
小子于何考德。懒夫将何以立。白玉楼前。赤虬之驾莫追。紫气关外。青牛之骑已邈。奎星晦于躔次。素尘埋于书籍。▦我简牍。一一如昨。时时展读。泪下沾臆。言不可终。情不可极。聊将薄奠。一痛永诀。
祭文[黄鹄立]
顷搆五言。往体挽歌二百八十字。饷公不昧之灵。言吾艳溯之志。灵其知也耶。又以未尽之意。诔公之事实。胪吾之感怀可乎。世人徒知公之淫于文词。而不知公之有所操执也。内志贞固不少挻。托契朋友不信。则兹匪公之所操者确欤。公贵骨也。世业岂云蹶然。而不屑好货。甘于蔬食。虽逆旅之养。不▦于此。兹。公之非安命者欤。公之志在文翰。骋骛乎书林。翱翔乎艺苑。半世匡山。铁杵成针。及其发迹。顺受其正不要华途。倦鸟知还。收众人之所弃。华象人之所收。兹非公之进退有馀裕者欤。公肆力于文墨。不娴于吏事。而譬之于世上猾吏卤获。则不翅如天渊。而终不许士元百里之命。又不借上林一枝之栖。世自弃君平。君平之弃世。亦云宜乎人之处斯世难矣。公则义而不明。摆脱于相维。不为皇甫规之所耻。自保郭有道之身名。则向所谓内志贞固者非欤。人之完福亦难矣。公席帽离身。▦寻斯享。云仍众于眼前。 恩封及于桥梓。则何谓厥嘏
柏谷先祖集附录 第 232H 页
如茨。而哉生不虞。末疾添革。终不之救焉。天耶命耶。终老▦墅。计何未成耶。呜呼。暮云残雪。脍炙人口。秋山白雨。流入睿赏。而声名播于海东。诗卷留于天地。则公之志虽未宣于一时。公之文庶不朽于来世矣。吾于公瓜葛久矣。论其情则五十年交也。言其族则七寸亲也。青灯山馆。对床论文。一白战荆围。连铺共苦。公投遵辖。我登蕃榻。蓬麻所益。▦正于三乎。▦日问痘。悯我将死也。再巡吹嘘。怜我途穷也。尤所感激者。公于我先子。论学讲礼。诗挽而不失实。文祭而不虚美。又述行状。则两家情谊之重。大率类此。于戏。百里冰程。扶病来哭。一篇哀辞。吐露肝膈。非君举之哭乎柏谷。岂柏谷之知乎君举哉。不昧者存。其庶昭临。
祭文[赵硕运]
呜呼。由百世之后。等百世之上。心德之全。孰有如先生者。文章之盛。孰有如先生者。呜呼。许先生之文章者。泽堂李相公也。知先生之心德者。久堂朴相公也。仰先生之文章。钦先生之心德者。后尘之诸生也。先达之人。以实而推许。后进之士。以实而钦仰。则先生之文章与心德。盖以先生之前。未有如先生者。先生之后。未有如先生者也。先生以清德寡欲自志。八十年在世之间。事之不直者不为。人之不可者不取。终始不贰。为世所重。先生以学业之深造为
柏谷先祖集附录 第 232L 页
期。八十年在世之间。诸子之语。百家之书。无不读之。而千数不止。则或至于万。万数不止。则或至于亿。纯一心德全▦得者先生。古今文章大成者先生。呜呼。先生之志惟如此。而不在于富贵。故早年承家。烧其货殖之券。晚年登第。即帛脱名利之场。三命分忧。再召言责。皆不就仕。无主江山。是先生所。无边风月。是先生乐。外物纷哗。不兴于心。而惟以醉默自警。静里闲适不忘于怀。而惟以吟咏言志。先生之卓落高蹈。不啻若鸿翔凤举。而览于古之君子万万。天胡不憖。奄见易箦。醉默堂前。寒月凄凄。钓鱼矶上。悲风瑟瑟。已焉哉。小子后生。于何以考德。于何以问业。先生年踰八帙。仁者之寿。位至腰金。大老之爵。心无失道。君子之德也。德其一。齿其一。爵其一也。天下达尊。先生并享。则先生之文章。反为先生之小技。而独恨夫先生之德。不幸不试于当世也。昔我先君怀宝混世。非先生则莫能知之。而不肖无状。出入门下。感激先生之称许先君者。三十馀年。服膺先生之奖进不佞者。亦三十馀年。则先生之于不佞。恩义如何。闻先生之丧。义当即日匍匐。终未能凭哭。岂不为平生之恨。呜呼。今当永诀。奠兹菲薄。万事长痛。天地苍然。
祭文[赵显锡]
先君石友。匪公伊谁。崇祯庚午。始遌洛师。心志俱同。雷陈
柏谷先祖集附录 第 233H 页
相许。联榻攻诗。必偕赴举。公书试笺。惟己是后。并辔骚坛。腾华艺囿。曷尝久别。两地参寻。柏庄烟月。莲洞园林。岁在辛丑。小子衔恤。路隔京乡。时当暑热。公即奔哭。羸弱奴马。辞意恳恻。恤我诸孤。挽诗两章。写尽哀思。交友之情。罔间终始。不肖兄弟。义当父事。南郭书斋。屡陪杖几。述作甚多。几尽披示。诗将东溟。文如简易。公尝有言。幼甚鲁钝。孜孜读书。盖自龆龀。嗜文成癖。至老不衰。马书列传。尤好伯夷。考其所读。十有二万。本之有得。词气雄浑。见知泽堂。犹贺奖李。价增一顾。名动遐迩。不特吾东。皆推宗匠。华人采诗。首加称赏。文虽大鸣。乃公馀事。信以持身。刚以固志。忠孝之门。家声益播。尚书朴爷。雅少许可。胶漆我公。曰士类最。俗眼未奇。以其韬晦。权门敛迹。玉洁清冰。一心所愿。惟在成名。竟至莲榜。复折桂枝。春官水部。馆职宪同。位虽通显。匪其所好。命驾还乡。田园送老。宅近先陇。情笃永思。好水佳山。吟啸自怡。宝树盈庭。家训切至。齿踰八帙。邵德弥隆。圣朝敬耇。世勋袭封。文声寿福。孰如公盛。鸠杖逍遥。乡党加敬。久稽趋庭。岁月屡徂。山川悠远。音信顿疏。旷世先分。有若都忘。罪恨曷极。徒劳瞻望。虽甚无状。盖亦有由。老母婴疾。沈绵未瘳。夙夜煎忧。西山日薄。比年以来。奔走医药。家又甚贫。了无易事。兹未抽身。鄙怀莫遂。癸亥中秋。西赴
柏谷先祖集附录 第 233L 页
于沔。白袍荆园。方酣蚁战。辛勤访我。乃公贤孙。谓承祖命。来问寒睻。遂呈一札。略叙衷情。前秋石邑。复闻康宁。才及一月。遽承凶报。光牧李公。惨然传道。适值庭举。黾勉赴洛。反至还家。私故又迫。祖墓营迁。弟嫂更定。肆致迁延。时月荏苒。门人金生。安邑拆简。获闻既葬。益切痛恨。孟春己卯。兹行乃启。拜辞先庙。遗意用体。行行策马。险路泥淖。稍近槐乡。弥增酸悼。既造遗居。荒寒篱落。老鹤癯形。今不复观。九流百家。蕴奥谁解。篆刻雕虫。推敲孰政。公身虽逝。名耀来世。诗卷长留。江河不废。士生世间。所贵不朽。九原千秋。柳何恨有。夙余承教。可行终身。今其已矣。脩夜无晨。敛不凭棺。葬未执绋。馀生人世。此恨无绝。呜呼先人。暨我先生。从先乘化。间二十龄。幽明何异。定付神交。敢缀哀辞。长些▦招。怀似羊昙。诔惭任昉。奠觞一恸。淫泪斯迸。
柏谷集序[李瑞雨]
艺文家诵读极博。独颛意于子长之文。一部三十篇伯夷传尤奇也。然苏黄门于伯夷传。尽去子长之文而自为之。彼平生欣慕于子长。顾按釰于隋侯之珠者。岂以其文瑜而旨瑕哉。然黄门不纯乎子长。故亦能不贰于子长。而世之人刺股腐唇。屈首读伯夷至千至万者。畴不曰哜其畿也。然不能自抚出一文。如昌黎之传何蕃者。又何哉。余以
柏谷先祖集附录 第 234H 页
所闻。柏谷金公少鲁。始受曾先史略于其先大夫。天皇一章。三日而不成句读。家人皆曰已之。先大夫曰。是儿命直文曜。必以文名世者。且大才当晚成。公二十。始缀文进大夫。大夫称善曰。勉之。不特取科而已也。公喜甚。退而蹈舞。于是遍观古人书。取人所共读者数百篇。日夜读不休者四十馀年。然后为诗文。纚纚然若自得。遂以取大小科。卒以名于世。及老而息。作读数记。其言曰。读二万者。老子传等八篇。一万八千者。齐策等五篇。百里奚章等三篇。读一万五千。鳄鱼文。一万四千。获麟解等十八篇。读一万三千。独伯夷傅。博大变化。读最多。至一亿一万三千。由是规之。多乎否乎。夫人志挫于自轻。业败于屡迁。名隳于暴得。而公不以少鲁自沮。发愤于读书。其立者欤。读一书。至亿万而不已。其守者欤。铢寸累积。困而后得之。其成者欤。呜呼。幼悟强记之士。不乏于世矣。日诵千言。开口惊人。英华捷给。才甚美哉。顾自负而怠。及长而止。老而无闻于世。其视公何如也。或谓公文不如诗之工。疑公无得于伯夷传。余应之曰。公非无得者。得之不全。由举子之叶之夺之也。其晚遌于科。则亦伯夷传之为祟矣。公既没。其孙可行谓余有雅于公。托余删定公诗文。且请以弁首之文。辞而不获。书此以归之。始公之为诗文。时人莫之许。公贽见于泽风
柏谷先祖集附录 第 234L 页
李公。李公大称赏。延誉荐绅间。公名遂大振云。所谓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也哉者也。(此文机轴。从伯夷传来。)
  岁之记元后丙寅季夏上浣。羽溪李瑞雨叙。(号松谷。官参判。序有二本。一即朴公西溪世堂所撰。一即此序。而臬中或有并刊二序者。家藏集中。不刊此文。故兹录之。)
读数记(此在集中。不须书。而故录之。使惰丛后孙。随处目之。以知先祖勤学。以继其万一之志云耳。)
伯夷传读一亿一万三千番。老子传,分王,霹雳琴,周策,凌虚台记,衣锦章,补亡章读二万番。齐策,鬼神章,木假山记,祭欧阳文,中庸序读一万八千番。送薛存义序,送元秀才序,百里奚章读一万五千番。获麟解,师说,送高闲上人序,蓝田县承厅壁记,送穷文,燕喜亭记,至邓州北寄上襄阳子相公书,应科目时与人书,送区册序,马说,朽者王承福传,送郑尚书序,送董邵南序,后十九日复上书上兵部李侍郎书,送廖道士序,讳辨,张君墓碣铭读一万三千番。龙说读二万番。祭鳄鱼文读一万四千番。合三十六篇。读伯夷传,老子传,分王者。为其博大变化也。读柳文者。为其精密也。读齐策,周策者。为其奇崛也。读凌虚台记,祭欧阳文者。为其意思汩汩也。读鬼神,衣锦章,中庸序及补亡章者。为其理明鬯也。读木假山记者。为其雄浑也。读百里奚章者。为其语约而意深也。读韩文者。为其浩漫而醲郁也。凡此读诸篇之各体。恶可已乎。自甲戌至庚戌。而其间庄子,马
柏谷先祖集附录 第 235H 页
史,班史,庸学。非不多读。而不至于万。则不载读数记尔。若后之子孙观余读数记。则知余之不惰窳读。于庚戌季夏。柏谷老叟。题槐州醉默堂。
书读数记后[昆孙由宪谨识]
  余尝登亿万斋遗址。诵读数记一遍。偏深薛子旧石之感。追惟范家墨帐之工。恍若身在膝下。奉铅椠而承事者矣。昔我 柏谷先祖矻矻穷年。手抄群书。老而读不倦。之百之千。以至于万亿。脉络之伏线处。界画而贯续之。理义之吞枣处。行草而旁注之。敬审笔迹。铁针银丝。如活欲动。宜亦书法之登乎 御屏也。谨按记曰。自某年至某年。曰读某书为某体。曰不满万不载记。尾而诏后曰。子孙观余读数记。则知余之不惰窳于读。设以单亿计之。十千为万。百千为亿。减公百分之一。厥数犹千。子孙若能如此而熟数种书。亦可得今世儒名。敢不追感而遵服遗训哉。
搜录(序见忠武公本录下)
大麓志曰。金得臣字子公。号柏谷。又号龟石山人。致之子也。孜孜勤读。凡于古文。读不至万遍则不止。尤好伯夷传。读至一亿一万八千番。故名其小斋曰亿万斋。
又曰。释褐后台省外任。一不就。常逍遥山水间。诗酒自娱。
柏谷先祖集附录 第 235L 页
于功名上。恬退若浼焉。县东有道东书院。所有撰记文。又有伏龟亭重修记。布衣时有龙湖一绝云。古木寒烟里。秋山白雨边。暮江风浪起。渔子急回船。流入 宸听。 孝庙曰。虽入唐音无愧。且其诗律。亦多传布于中国云。
又曰。黄朽浅(宗海号)草堂前有垂杨。为恶风所折。宗海使金得臣赋诗。得臣时年尚幼。应声对曰。狂风吹折先生柳。无复长枝拂地垂。宗海称赏曰。汝将大鸣于世矣。黄鹄立(朽浅子)挽得臣云。自号之云柏谷翁。能诗脱俗洒清风。西关一驾青牛去。空有盛名天地中。
又曰。柏墅诗曰。醉翁眠忽觉。林外下残晖。下头添今岁雪。身着去年衣。西岳蘼芜长。东园蛱蝶飞。莫是邻僧至。乌龙吠竹扉。又伏龟亭诗曰。断桥平楚夕阳低。正是前山宿鸟栖。倚槛何人三弄笛。梅花落尽古城西。又曰。乱鸦归暮峡。寒鹊立古楂。桥上骑驴客。逢人问酒家。
归谱曰。柏谷金得臣字子公。 显庙朝登科。不仕退卧槐江。勤读成文章。为诗则雕缕肝肾。如落日下平沙。宿禽投远树。归人欲骑驴。更怯前山雨之诗。为泽堂所称赏。文名遂大振。
朝野辑略曰。子公在槐州。闻妻病重。走马来救。中道闻讣。即旋马还槐曰。初往之计。欲救其死。而既死之后。虽往无
柏谷先祖集附录 第 236H 页
益。久堂曰。非子公不能办此。(长此等语。世人钦其坦率放旷。而传之讹误者耶。)
又曰。子公性钝。余与之同泮四十五日。静动语默。无非念诵古文。食堂多士见其默坐。指为诵古文。夜必置册樽下。问之则曰觉而抚摩则心气平稳。李长城汝寿逢于道。问今科几多制作。答云只得策五十表五十云。闻者大噱。长又曰。柏谷清虚无世态。与东溟(郑斗卿别号)无异云。(长)
又曰。柏谷性本坦率。自忠州乘舟夜行。吟曰。苍崖中坼大江开。日夜涛声吼万雷。月上青天如白昼。孤舟一叶汉阳来。以此名重于世。又曰。龟亭断桥平草诗。人称逼唐。(长)
见睫录曰。公遭季母丧。水浆不入口。一家子姓闷。邀久堂饮糜粥。进三器。久堂退而归。公呼曰。此后水浇饭何如。▦曰。监司公每以不得其终为戒。其晚年。为犬所咬以卒云。谨以世系考之。公初无季母。以行状言之。公以痢患下世。以此推之。稗说野语。不可尽信也。
久堂集曰。监司公忌祀。家人请其措备。时久堂公为关东伯。公曰。仲久(久堂字)必当备送。姑俟之。官隶忌祀前日昏暮入来。问其由则为潦水所阻云。(又见记闻录)
燕超斋(吴尚濂号)诗曰。柏谷声名在。槐安郡国深。
壬寅三月十五日。▣▣▣▣▣殿笺鲁臧孙辰请告籴于齐。金锡胄榜下丙科第十八人参奉金得臣。
柏谷先祖集附录 第 236L 页
清塘邑志曰。金得臣勤学成章。晚年登第。官至掌令而不仕。退卧槐江。号柏谷。
记闻录(序见忠武公本录下)
郑判事善兴。即玄谷(百昌号)之子也。尝入 侍朝班。频向袖中。卷舒所持便面。 上问袖中有何物。对曰。臣得一扇子。即金得臣以其古木寒烟诗自书者也。臣实爱好。故常常目之。 命上之览毕。仍置案上。 赐以他扇。
公除拜。常不就。及为掌乐正。公曰。吾平生好乐。乃起 肃谢。 上妆一素屏。命书之。公起请所写诗。 上教曰。何用古诗。当以卿之古木寒烟里为句首。次皆以卿诗书之。公不胜惶恐。拜辞再三不得已。奉 命书之。(藏于江都)
公之孙可训(白门处士)出为文肃公(毅斋)玄孙大蕃后。家在都下。公适上京。戒孙可训曰。缙绅祸当大作。闭户谢客。虽亲切。书简慎勿相通。不待朝养。因命驾下乡。白门公养大夫人问曰。吾兄能免耶。公曰。某(游斋李判书名玄锡)则无忧矣。未几。庚申祸起。公言果验。
柏谷先祖集附录 第 237H 页
汉江龙湖等诗。上澈 宸聪。 孝庙有唐音无过之 教。遐乡党塾。或书唐音中。教童稚云。
公尝住洪晚洲锡箕家做业。洪公出他。公独在。见一奴子负鼎而入。公问其故。奴曰。拔来于给债之家云。公收拾册子。直欲径归。洪公归来见之问故。不对。再三固请。对以拔鼎事。洪公曰。此非吾所知。吾有寡妹。私自为之。实非吾过。恳谢不已。公乃止云。
公与朴公久堂为知心之友。闻于天下。入中原史记云。
公三从弟承旨公龟万以新恩来谒。时公再从叔麟蹄公(▦)新没。公不贺登第。而先慰其丧曰。某叔以其文章。坎坷没世。恸惜何言。承旨公曰。某叔文章。岂其然哉。公向壁不与言。承旨公再三谢之。
公与久堂相距三日程。数年前。预约某年月日相访。必如期而至。尝有约。适大风雨日晚。意其未来。其夕果至。其笃实如此。(出久堂集当入搜录)
公往许相公(名积号默斋文肃公外孙)家。时逆坚新生。公见之。劝许公勿举。及长。果致庚申之祸。
公观金刚山而归。拜荷潭公。公问金刚何如。公附耳细语曰。所见不及所闻。
丙乱后。公上京游南山。豪贵子弟方煮花赋诗。见公而易
柏谷先祖集附录 第 237L 页
之曰。客亦能诗乎。公应声曰。兵前草色犹含血。雨后山容未洗羞。诸子落笔云。
李痴仙𥛚为公外从妹婿。(文南床承旨睦长钦女)公日日往见。监司公曰。汝何频往于青坡。对曰。李郎太奇爱不能忘。监司公曰。吾亦往见。见而归语公曰。不及亿縳古同知汝也。(公多痴痕)公门生中李礥(号东郭)最以文章鸣世。以制述官。三入日本。其弟子卜相者四人。
朴公久堂请与公结婚。公曰世人目吾辈以管鲍。不必姻亲云。
公居柏田。尝逍遥阶庭。望野麦青青曰。美哉。使我有此田一顷。岂有忧哉。傍人曰。此坪公家田居多。公笑曰。然则年年何以每患麦穷乎。
久堂公尝曰。柏谷集刊行前。吾集不可开印云矣。后久堂集入梓时。本孙重违先训。堇出公集一卷。
有一宰相慕公华闻。谓久堂公曰。金某来君家。密通于我。久堂公如其言。果来见之。其后公谓久堂曰。吾所不肯。君何必使之相面乎云云。
公尝往一至亲家。自内间窥见公仪形奇古。举止疏散。不合平昔声闻。不觉失笑。声闻于外。公即起归。戒家人云云。雨后清江诗。脍藉一世。唐使见之曰。文章调格。固是高矣。
柏谷先祖集附录 第 238H 页
问答字差欠云云。
公平生韬晦恬退。 除拜一不赴。每以世祸为戒。许相公,睦相公(名来善。号睡翁。)皆为至亲。柳判书(赫然)是平生故人。而公能超然于党祸中。先辈确论。庸是伟之。
公居家遭长霖。有薪桂之忧。方斧柝其寿板之际。久堂公驮薪送之。奴子还告其柝板由。久堂公曰。吾固知如此。▦公平生以世秋为戒。不欲仕宦。语久堂曰。若以吾照望。当绝交云。故官位未至崇显。
露草虫声湿。风枝鸟梦危句。在于韵部群玉。而世以为公诗。先辈文章评曰。此是轻薄子口业。非如柏谷之重厚君子语也。诗话丛林。权云(一作公)石洲荐成汝学于月▦曰。虫声▦▦鸟梦危之成汝学。岂可使空老乎。即除▦学校▦。
泽堂相公(李植)与其叔父东岳。(名安讷)未定文章甲乙。书二诗于一册。待公考之。公谦让不得。因袖册而归。个个东岳诗上。以指摩之。纸毛有痕。其后还进。相公曰。何不考之。因细察曰。是何纸痕如是。公曰。此似是劣者。故表之耳。泽堂大笑云耳。
公儿时方读天皇氏章。厩马逸出。公追捕拾辔。因树而系之曰。真所谓木德王也。(王音与停马之声相类。故云然也。)
久堂公之丧。公往吊。皆谓哀恸异于凡客云矣。及其吊也。便是常例。人皆怪之。久堂公大夫人沈氏曰。(江都死节都正忠烈公誢之女。)
柏谷先祖集附录 第 238L 页
必以吾在之故也。使人追后看之。则公于中路。放声大恸而归云。
木川监试。久堂主试。公犹赴举。以公诗挥场曰。此吾友金某之诗。场中或有胜此诗者乎。多士服其藻鉴与秉公也。公居木川柏田。故号柏谷。晚年筑亭槐江上。扁曰醉默堂。书室名以亿万斋。书册所印图书。则四世文科。(又柏谷溪翁。)
公没后。多士发通。将欲建院。子孙以末弊止之。士论至今惜之。
尤斋宋相尝发北伐之论。欲禀议于公。来谒于江亭。公方读书。起与之叙寒暄以后。即读书不辍。尤斋不得出一言而去云。
李相端夏书曰。公勇退于释褐之初。高风不可攀。洪水之灾。虽得脱免。陈蔡之患。何以处之。此最难事。而公则不以为忧。尤可羡也云。(壬寅六月日)
柏谷先祖集附录 第 239H 页
终南丛志(此册。世传公所撰。而家无本草。且主屹山高半没。云雨后清江兴数条。大有径庭。未可知也。)
鱼无迹行至鸟岭。卸鞍暂憩。秋景政▦。苦吟觅句。有一行客至。书进一诗曰。秋风黄叶落纷纷。主屹山高半没云。二十四桥呜咽水。一年三度客中闻。无迹阁䕉。其人即玄风乡所李孝则也。(又见南峰公下记闻录。而与家庭所闻不同。必非公所录。而疑他人之讹传误录耳。)余先人号南峰。文词便自成家。罕有知者。其送巡检使三入海防诗曰。南徼春来轸圣忧。忽看卿月照遐陬。一身许国三持节。千里筹边几上楼。蔽野旌旗明组练。满船笳鼓拥猑貅。兹行可施男儿志。何用临岐浪自愁。又丙子乱后。再过新安。有一绝曰。胡骑长驱夜渡辽。百年城郭此萧条。可怜苏少门前柳。犹带春风学舞腰。泽堂称凄惋可诵。余先人尝于乙巳年间。梦作近体一首。觉后只记天衬古城衔落日。霞兼孤鹜带长风之句。后谪济州。登曲城而望之。则满眼风景。宛如昔梦所睹。岂非数耶。遂追成全篇。其诗曰。他乡邂逅一樽同。却喜表颜发醉红。天衬古城衔落日。霞兼孤䳱带长风。仙槎渺渺身何往。故国迢迢信不通。万事乘除元有数。向来三败敢云穷。又一联曰。万死一身衰发改。十年三黜壮心坚。泽堂见之极称赏。
洪万宗(字于海)尝谓余曰。使吾读书若尊丈。则岂如今日之碌碌乎。盖恨其不能多读。
柏谷先祖集附录 第 239L 页
落日清江兴。回头问白鸥。答云红蓼月。渔笛数声秋。不知谁作而真徘优之语。鄙俚可笑。白鸥岂有与人酬答之理耶。世罕知诗者。皆称名作。而或以为余作。秪堪捧腹。
 
(终南丛志。既曰公所著。而右诗则明在文集中。白鸥岂有与人酬答之理。亦不成说。疑他人误录于丛志中耶。)
余龙湖诗古木寒烟里一绝。人皆传诵。余作胜此者多。此诗最脍炙。诗亦遇不有遇耶。 孝庙命画追此诗之景。于▦▦拙惯非有声画。而猥被绘画。实旷世之盛事也。
我东文章多读书者。金驲孙读韩文千遍。尹洁孟子千周。卢苏斋论语杜诗二千回。林白湖中庸八百遍。崔简易汉书五千周。项籍传一万回。车沧洲周易五百遍。李东岳杜诗数千周。柳于于庄子柳文千回。东溟郑君平马史数千遍。余性鲁钝。读功倍他人。若马汉韩柳抄读万遍。而其中伯夷传一亿一万八千算。遂名小斋曰亿万。仍作一绝曰。搜罗汉宋唐秦文。口沫读过一万番。最嗜伯夷奇怪体。飘飘逸气欲凌云。去庚戌。八路饥疫。积尸无数。人戏余曰。今年死者与君读数孰多云。
 
(右玄默子洪于海万宗蒐辑诸家诗话。著诗话丛林一帙。终南丛志。即其一也。撮其语关先世者。记其一二焉。)
壶谷诗话(南龙翼所撰)曰。金柏谷龙湖诗。已载于余所选箕雅中。而惟湖西踏尽向秦关。长路行行不暂闲。驴背睡馀开眼见。暮云残雪是何山之诗。语韵益佳。而不入于裒录中。
柏谷先祖集附录 第 240H 页
恨我见闻未及。倒海漉珠。竟遗明月者。正谓此也。(诗话丛林)
 余少时尝闻柏谷暮云残雪之句。未见其全篇。及见柏谷集无此诗。尝问柏谷外孙李泰仁濂。则西溪选是集也。删之矣。今见此。作湖西是我国地。秦关是中国地。溪翁之不选。果以此也。(此书在册之纸头。故兹以录之。而不知出于谁手。)
诗话丛林(梦轩洪万宗所题也著)曰。金柏谷龙山一绝起句曰。古木寒云里。秋山白雨边。壶谷选入此诗于箕雅。而以寒为黄者亦何耶。岂以黄与白为色对而然耶。余与柏谷最相善。故▦闻此诗。其所著诗话及本集中载此诗而亦曰寒云。然则箕雅之误录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