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目录
目录 第 x 页
阳坡遗稿卷之一
 诗
   好游戏不读书。一日叔父在王父侧。命以狂童为题。(府君即书之。王父府君览而笑曰。可以为政丞。○辛亥)
   上外王考(戊辰)
   失题联句
   宋玉悲秋(月课○己巳)
   渊明采菊(月课○己巳)
   斑姬纨扇(月课○己巳)
   山阴回棹(月课○己巳)
   东阁观梅(月课○己巳)
   早春(月课○己巳)
   映雪读书(月课○己巳)
   红桃(月课○己巳)
   落叶(月课○己巳)
   次韩退之赐百官樱桃韵(月课○己巳)
   次东坡煎茶韵(月课○己巳)
   画鹰(月课○己巳)
   落花时节又逢君(月课○己巳)
   松柏本孤直(月课○己巳)
   白兽樽铭(月课○己巳)
   敬次使相忆降仙楼韵(从事官时)
   次大瓠示韵(己卯)
   奉呈两学士
   前韵
   失题
   失题
   失题(三首)
   录呈朴参判案下
   又用前韵
   失题(二首)
   次人示韵
   失题(二首)
   又用前韵。呈大尹案下。(二首)
   失题
   次人韵
   失题
   失题
   失题
   失题
   前韵
   呈迟川相公
   次迟川怀仙词韵
   昭显世子挽(乙酉户判时)
   闵判书(圣徽)(戊子○二首)
   仁祖大王长陵挽(己丑左相时)
   次白轩相公韵(甲午)
   戏题。示儿辈。(甲午李正言尚真疏后)
   题老妓一生简尾
   侍者以酒熟来告。戏吟。
   次宋参奉(德基)
   寄宋参奉(子都)
   赠仲师
   别江原监司金益熙
   次家儿应制韵
   南郊亭舍。次家儿韵。
   次白轩 赐几杖宴韵
   蓬海君(震远)(丁酉)
   麟坪大君挽(戊戌)
   麟坪大君夫人挽(戊戌)
   孝宗大王宁陵挽(己亥)
   沈领相(之源)(二首○壬寅)
   赴燕之行到安州。兵使金体乾进宴床于舟中。平壤判官后仙(从弟采和)同参作别。口号以赠。(壬寅)
   独坐嘉平馆。待副使(许积)书状。(李东溟)
   留玉河馆。九月已过。有怀偶吟。
   李府尹(时术)拟律奏文批下之日。赋五言四韵。军官先来之便。书送于李正字(世长)
   次南知申(龙翼)韵。赠别舍弟(万和)湖南伯。(二首○甲辰)
   李济州(𢣐)
   御营大将具(文治)母夫人挽
   李都事(承文)
   丰宁夫人挽
   李判书(时发)夫人挽
   申清州(洬)
   李府尹(敏树)
   李玄风(穫)
   金领敦宁夫人挽
   失题挽(二首)
   李竹泉(德泂)
   姜府尹(大遂)(二首)
   郑判书(世规)
   全昌君柳(廷亮)
   徐承旨(祥履)
   清宁君韩(德及)
   柳利川(景绍)(二首)
   朴公州(炳)(二首)
   失题挽
   失题挽(三首)
   失题挽(二首)
   崔迟川(鸣吉)(二首)
   吴都事(以奎)
   申参判(翊全)
   李副学(端相)(己酉)
   次南知申(龙翼)寿席韵(庚戌)
   朴久堂(长远)(辛亥○二首)
   李判书(显英)
   尹参判(墀)
   许利川(僩)
   金知事(湜)
   南庆山(锡)
   崔清安(后定)
   尹判书(晖)夫人挽
   张新丰 迁葬挽
   徐政丞  挽
   洪同知(霙)
   金参判(光炫)
   无题挽
   具监司(凤瑞)(甲申)
   金大宪(德諴)大人挽
   李留守(景宪)李判书(景曾)大夫人挽
   尹判书(义立)
   赵判书(翼)大人赵佥知挽
   南佥知(启夏)
   无题挽
   南安城(溟翼)
   黄兵使大人黄青阳挽
   郭司艺(龙伯)
   林生员(蓂)
   成永平(信耇)
   姜康津(瑜)母夫人挽
   许秀才(稹)
   闵杨根  挽
   题扇送(礼卿)赴原州
   奉别全昌君台丈(丙戌○九月)
   送别李士深(丁亥十二月)
   尹判书  挽
   申平城 挽
   无题挽(庚辰)
   申平城夫人挽
   无题挽
   无题挽
   沈监司(润甫)(丙戌五月)
   鸡林府院君夫人挽
   卞参判(三近)
   汉原府院君挽
   许秀才(获)
   金判书(世濂)
   李统制(显达)
   李司谏(道长)
   卢益(弘器)
   无题挽
   李右相(行远)
   延川君夫人挽
   沈佥正(闼)
   成翊卫(汝拨)
   黄兵使(溭)
   止庵李参(行进)
   沈政丞(▣▣)
阳坡遗稿卷之二
 诗
   送洪元老赴安东
   尹直长挽
   送姜公献赴全罗都事
   柳判官挽
   奉赠任灵光
   次全德久示韵
   县斋与子都相呼韵
   四月之初。放遣箕儿。泣辞出门。令人怅然。此白香山所谓病与乐天相伴住。春随樊子一时归者也。仍用白句。为首尾体二律。
   偶题
   舟中次子都韵
   归路次子都韵
   舟中示子都
   又用前韵酬子都
   醉次子都韵
   问士谦寓寺
   又次士谦和示
   公暇上石泉庵又示谦兄
   恋中得士谦书
   舟中忆士谦
   次
   送舍弟从士谦栖山寺
   自誇
   山寺访士谦。次东岳赠僧韵。
   又次鱼字韵。示士谦。
   追次东岳前日赠诗
   山僧天悟来赠小诗。以鸣光庭三字为韵。分韵为三绝句。书以示之。
   谩题
   次士谦韵
   又次
   又次
   又示谦兄
   偶吟示士谦
   驯鹭
   有感
   有忧
   戏题进退格。示士谦。
   闻赵舍人除拜钟城
   送马迎士谦。饮酒赋诗。
   次士谦韵
   又次
   戏子都寓寺。称病潜还其妇家。
   县斋。披阅白乐天集。仍次卷中韵。
   苦被泮村老妪需索无厌
   宋进士文字中。以其妻之红颜。为白足对耦。看来可笑。诗以戏之。
   次白乐天闲卧韵
   次白乐天集中韵
   追次双溪令兄赠诗
   次白乐天闲适韵
   咏怀
   闲兴
   闻边警
   寄子都
   一夕。闻李承旨出补公州。
   偶题
   雨中卧吟
   答柳祗承书
   晚起
   次德基韵
   又次
   咏怀
   晚眺
   有怀佳友
   县斋
   闲适
   闻沈润甫陈疏
   思解职
   自得
   忧时
   闻副元帅出塞
   即事
   雨后
   出到浦口
   三宿阳川馆(辛酉冬至。陪 家君巡行。己巳。以翰林承 命往返江都。辛未夏。自通津向京。因暮入宿。)
   来到洛中旧居
   独坐
   不欲还官
   赠女伴
   静中读书。山僧来访。
   舟中
   欲归
   喜闻贼退罢兵。仍叹御戒无备。
   走笔寓兴
   自嘲
   雨中寄子都(子都新得美妻。出入不能自由。故末句及之。)
   把酒忆士谦
   独坐有怀
   雨后暮色
   无题
   自信
   次白乐天偶吟韵
   次唐诗项王庙韵
   得匣镜自照有感
   七夕雨中
   次白乐天对酒五绝韵
   寄海南金倅
   夜吟六言
   秋夜怀旧游
   忆归
   晓来偶吟
   自笑
   晓卧
   夕坐
   秋江月夜
   漕船败于境内。户曹请推。欲捲归京中。以俟罢职。父老愿留之。
   夜坐闻远笛
   有书责余无信
   风雨夜无寐
   西人抵书。不为拆见。
   士民欲遮道留我
   夜吟
   暮景
   去官而归。道中戏吟。
阳坡遗稿卷之三
 诗
   黄定平挽
   权参判挽(代)
   尹执义挽(代)
   郑经历孝宗挽
   大妃殿春帖(代作)
   送李东野左贬康津
   大殿春帖(代作)
   奉呈固城倅崔汝明案下
   闵都正挽(代)
   尹果川挽(代)
   李副正之薰挽
   李佥知楷挽
   送徐秀夫北评使之行
   次朴尚之韵
   又步前韵。奉呈尚之。
   奉和尚之又示(二律)
   又答尚之
   西小门外郑生员挽
   送冬至使李参议善行
   次尚之韵
   又次
   又次
   又次尚之韵
   又次
   又次
   送冬至书状李佐郎庆相
   李瑞山室内挽
   李监司大谏母夫人挽
   南阳君夫人挽
   朴锦州挽(锦州君炡)
   李平山挽
   座上口占。赠金利城。
   秋夜。偶次东坡韵。
   闵典籍愚挽
   仁穆王后挽词(代)
   箧中。披得朴大观书。(大观。锦洲君炡字。)
   秋夜读书
   言志
   李丰德母夫人挽
   壬申十月二十二日。夜梦与月沙相公赋诗。余得一绝。(月沙亦有诗。而不能记忆。)
   郑府尹之罕挽
   延平府院君挽
   东平君挽
   李清安培挽
   成安东俊耇挽
   偶题
   宋判官希建挽
   又代舍弟作
   邻舍金昌宁贻书叹相阻。诗以答之。
   金司谏令公家饯席。口占以应沈永川源之临别之求。
   翌朝。又呈源之。
   送朴庆州(弘美)
   吴参判挽
   尹正郎慈堂挽
   六月八日。送柳阳智于门外。归路偶吟。
   偶题
   黄永同慈堂挽
   尹秀才妻挽(代○尹妻。是故郑参判岦之女。)
   郑判书(经世)
   沈判书(諿)大夫人挽(代)
   金铁原(矱)(代)
   金察访挽(代)
   夜饮示友
   夜坐闲话。令小弟呼韵。
   夜饮醉归。令小弟呼韵。
   金佐郎光灿妻挽
阳坡遗稿卷之四
 诗
   赠程副总
   因馆阁启请重制。以朴参判𥶇名。书赠程副总。
   代舍弟赠程副总
   喜逢宋子都来自通津。令小弟呼韵。(五首。)
   夜坐呼韵。宋子都亦在坐中。
   改呼他韵
   对画屏呼韵
   小弟出自场屋。夜话呼韵。
   雨中宋子都来访。令小弟呼韵。
   又用前韵。示知和,万和两弟。
   又用前韵。酬子都诗。
   呼韵
   又用前韵。示子都。
   又用前韵。答礼卿。
   夜坐。与诸弟言及边戍事。仍令呼韵。
   又用前韵。吟即事。
   赠送李洪川僩
   奉赠朴尚之
   戏答尚之问饷求诗
   酒席。题扇赠赵习读典。
   村舍偶吟
   归路到江上口占
   戏赠邻友
   具主簿蓥素有世分。而未及相面。得见余诗。遂次其韵。因人投示。余又答之。
   次山人道俊卷中韵
   题冯副总竹石轴。应制。
   具主簿蓥挽(二首○代舍弟作)
   送舍弟圣能赴江原佐幕。席上醉赠。
   村舍偶吟
   闲静中有客来访。俗语良苦。
   余在童稚时读书山堂。次山人义和卷中韵题诗曰。万寿庵中物外人。白云红树好相亲。尘踪偶对高僧话。黄菊阶边度令辰。时即戊午重阳日也。甲戌秋夕。辞递献纳。来在村舍。和上人袖余旧诗来示之。字画磨破。遂改书以给。又用前韵。
   村兴
   追记离平壤戏作
   思退
   成和顺(汝拨)室内挽
   李同知惟侃挽
   崔完城之叔父挽
   黄生员潝挽
   曹陜川(鸾瑞)
   吴监司(䎘)(二首)
   朴管饷使(簉)(二首)
   闻友人游宴江亭。有怀。
   甲戌四月念四日。在平壤。登浮碧楼有诗。乙亥是日。适来寓万寿庵。有怀旧游。
   乙亥夏。余以应教入直。金献纳星老自台厅来访对坐。尹参判君玉在总府。望见投诗。戏次其韵。(君玉。尹副学墀字。)
   又次
   又次
   又次
   又次(闻三儿到直庐。故下章及之。)
   李判官(仁健)妻挽
   沈判书大夫人挽
   朴正郎(日省)慈堂挽
   柳掌令景缉,柳阳智景绍慈堂挽。
   堂弟至和妻挽
   次万和示韵
   郑别坐(俊衍)
   仁烈王后挽章
   又(二首○代)
   又(二首○代)
   金监役(胤宗)
   朴生员炫挽
   朴丹阳(应善)(代)
   李正郎(海昌)慈堂挽
   郑锦南君挽
   送沈子美赴茂长
   病暑
   闻莺
   听蝉
   金生员世亨挽
阳坡遗稿卷之五
 诗(湖西作)
   在洪州。次李原州重吉所示韵。(二首。)
   次洪州牧李子方所示韵
   次李子方讽亚使韵
   离洪阳。用前韵寄李子方。
   次李子方九日有感韵
   答人劝留房妓
   戏次宋进士德基韵
   宋进士以余不留房妓为嫌。复用前韵解之。
   复用前韵戏之
   戏次宋子都韵
   偶吟
   戏作
   光山府夫人挽
   次舍弟万和韵
   次舍弟万和韵
   又次舍弟韵
   次舍弟韵(二首)
   次舍弟韵
   郑判府事挽
   李原州挽
   次宋进士韵(三首)
   次清安板上韵(二首)
   到忠州。次宋进士韵。
   次牙山板上韵(二首)
   李秀才天器到营下。以不副所望抵书告归。诗以答之。
   复用右韵。劝留宋子都。
   次林校理载叔清州书怀韵(载叔。林判书坛字。)
   次表弟李生戏作韵
   复用前韵(四首)
   戏题示子都(二首)
   夜坐偶吟
   送宋子都(二首)
   复用前韵。兼示柳阳智。(四首。)
   题扇赠别林生员。(二首。)
   次文义板上韵书怀。(二首。○王世子曾赐紫绦带。方绕腰。故下篇云。)
   公州小轩。次壁上东岳韵。
   次成欢韩督邮韵
   又次韩督邮韵
   稷山李省吾。书报三月三日为亲设酌之意。诗以答。
   又用前韵。谢省吾见和。
   次东岳韵题山人自隐卷
   三月十三日在洪州。次主牧李子方韵。(四首。)
   又次子方再叠韵
   次子方三叠韵
   次子方四叠韵
   次子方三绝韵
   次子方韵
   次子方闻鹃韵
   用镇川板上韵示金延安
   又用前韵。答金延安。(二首。)
   次姜公献所示韵
   姜公献又用前韵书送二律。不敢不答。
   次林载叔到尼山示韵
   在忠州。得见林载叔过公山留示绝句。谨次其韵。
   忠州壁上次东岳韵(二首)
   醉赠忠州儿妓俊香。使之呈彻主牧尹君玉案下。(儿年十二)
   复用前韵戏题
   清牧申君辅令公。已决拔绂之计。适又值余解归。昨夜既设小酌。今日将复设饯。谨以拙句止之。
   申君辅初以足病辞官。竟因卜妾被谤解归。诗以戏之。
   伏奉有 旨以承旨徵召
阳坡遗稿卷之六
 诗
   留安岳。书奉主守李君瑞。
   行中译官知事朴璇与写字官李生员之翰。唱和诗篇。来示于余。余亦次韵。(七首。)
   次李之翰绝句韵(二首)
   在公厅。闻洪高敞万初辞朝出城。率尔书送。
   闻闵寅甫还向沈阳。题扇以赠。(余兼带春坊。前后八年。且有 王世子恩赐紫带。)
   海嵩尉翁主挽(二首)
   李佥知震雄挽
   病中。送尹而远赴舒川任所。
   卢正言峻命母夫人挽
   李监司君敏挽(二首)
   伏次 父主下示之韵
   伏次 父主再示韵
   父主出寓郊舍。三儿子将进谒。伏次 父主三示韵以送之。
   伏次 父主下示韵
   伏次 父主再示韵
   伏次 父主三示韵
   伏次 父主下示韵(二首)
   小弟庭对不利。诗以示之。
   又用前韵答小弟(二首)
   朴进士<img src='https://c.cnkgraph.com/KMDB/NEWCHAR/KC03661_24.GIF'>挽
   朴进士天球挽
   金参判槃挽
阳坡遗稿卷之七
 疏劄
   辞忠清监司启(戊寅六月十九日)
   忠清监司递归时。自中路归觐。替纳密符疏。(戊寅七月二十一日)
   辞平安监司疏(壬午二月)
   辞户判升擢疏(甲申十月)
   辞资宪大夫户曹判书兼同知成均馆事疏(乙酉十月初三日)
   辞户判疏(乙酉九月十九日)
   辞户判疏(乙酉九月二十六日)
   辞内局提调疏(丁亥四月)
   遣医看病后。乞递本兼诸职疏(丁亥腊月十一日入启。十三日 批下。)
   辞行大司宪初度呈辞(戊子闺三月十四日)
   辞行大司宪呈辞[再度](戊子闰三月十五日)
   辞行大司宪呈辞[三度](戊子闰三月十六日)
   辞吏判再度呈辞(戊子十月二十一日)
   辞吏判呈辞[三度](戊子十月二十三日)
   三告后。辞吏判 经筵疏。(戊子十月二十四日夕入 启)
   辞吏判呈辞(戊子)
   遣医看病后。辞吏判呈辞。(戊子)
   遣医看病后。辞吏判呈辞。[再度](戊子十二月二十一日)
   因郑倜事引咎劄
   大拜后初疏(己丑正月十六日)
   大拜后[再疏](己丑正月十七日)
   辞起复疏(庚寅三月初三日)
   辞起[再疏](三月初四日)
   辞起[三疏](庚寅三月初五日)
   辞起[四疏](三月初八日)
   辞起[五疏](三月初十日)
   辞领议政呈辞(壬辰二月初八日入 启)
   辞领议政呈辞[再度](壬辰二月初十日)
   遣承旨敦谕后翌朝疏(壬辰二月十一日)
   辞领议政呈辞[三度](壬辰二月十二日)
   辞领议政呈辞[四度](壬辰二月十四日)
   辞领议政呈辞[五度](壬辰二月十六日)
   辞领议政呈辞[六度](壬辰二月十八日)
   敦谕后疏(壬辰二月十九日)
   请寝右承旨朴长远远配之 命劄
   四度呈告后。乞先递内局提调疏。(癸巳三月二十七日)
   辞职疏(癸巳六月初十日)
   荐智勇之士劄(癸巳七月三十日)
   辞职疏(癸巳十一月二十一日)
   因正言李尚真避辞再辞疏(甲午二月十四日)
   辞复拜领相疏(丙申六月十五日)
   初度呈辞(丙申六月十七日)
   再度[呈辞](丙申六月十九日)
   三度[呈辞](丙申六月二十一日)
   四度[呈辞](丙申六月二十三日)
   五度[呈辞](丙申六月二十五日)
   五度后辞疏(丙申六月二十六日)
   辞扫坟时给马浇奠床备给之 命疏
   请卜相劄(庚子四月初八日)
   辞都提调劄(庚子七月十九日)
   辞都提调[再劄](庚子七月十九日)
   辞 祔庙都监都提调疏(辛丑三月十七日)
   辞 祔庙都监都提调疏[再劄](辛丑三月十八日)
   辞 祔庙都监都提调疏[三疏](辛丑三月二十日)
   敦谕后辞疏(辛丑四月初五日)
   敦谕后辞疏[再疏](辛丑四月初九日)
   敦谕后劄
   敦谕后劄[再劄]
   七度呈辞。 遣承旨敦谕后疏。
   十度呈辞 敦谕后疏
   四度呈辞(辛丑闰七月初五日以上三度佚)
   敦谕后初疏(辛丑闰七月初六日)
   敦谕后再疏(辛丑闰七月初七日)
   五度呈辞(辛丑闰七月初八日)
   六度呈辞(辛丑闰七月初十日)
   七度呈辞(辛丑闰七月十二日)
   敦谕后三疏
   八度呈辞(辛丑闰七月十四日)
   九度呈辞(辛丑闰七月十五日)
   [敦谕后]四疏(辛丑闰七月十六日)
   十度呈辞(辛丑闰七月十七日)
   十一度呈辞(辛丑闰七月十八日)
   敦谕后五疏(辛丑闰七月十九日)
   十二度呈辞(辛丑闰七月二十日)
   十三度呈辞(辛丑闰七月二十一日)
   十四度呈辞(辛丑闰七月二十三日)
   十五度呈辞(辛丑闰七月二十七日)
   辞太仆提调疏(辛丑八月二十六日)
   辞职疏(辛丑九月初九日)
   辞职疏(辛丑十月初一日)
   辞职疏(辛丑十一月初六日)
   辞职疏(辛丑十一月初十日)
   辞复拜领议政疏(辛丑十二月十四日。拜相在十三日。)
   辞复拜领议政疏[再疏](辛丑十二月十七日)
   辞复拜领议政疏[三疏](辛丑十二月十九日)
   因献纳李端相避辞。与右议政沈之源联名劄。(丙申)
   辞领相劄(癸卯四月初一日)
   初度呈辞(甲辰二月二十日)
   再度[呈辞](甲辰二月二十三日)
   三度[呈辞](甲辰二月二十四日)
   四度[呈辞](甲辰二月二十六日)
   五度[呈辞](甲辰二月二十八日)
   六度[呈辞](甲辰三月初一日)
   七度[呈辞](甲辰三月初三日)
   敦谕后疏(甲辰三月初五日)
   敦谕后疏[再疏](甲辰三月初七日)
   辞荐度支劄(甲辰十一月二十九日)
   辞职疏(乙巳八月二十三日)
   初度呈辞(乙巳八月二十六日)
   再度[呈辞](乙巳八月二十八日)
   三度[呈辞](乙巳八月三十日)
   四度[呈辞](乙巳九月初二日)
   五度[呈辞](乙巳九月初四日)
   六度[呈辞](乙巳九月初六日)
   七度[呈辞](乙巳九月初八日)
   八度[呈辞]
   敦谕后疏(乙巳九月十一日)
   九度[呈辞](乙巳九月十二日)
   十度[呈辞](乙巳九月十四日)
   十一度[呈辞](乙巳九月十六日)
   敦谕后疏(乙巳九月十七日)
   十二度[呈辞](乙巳九月十九日)
   十三度[呈辞](乙巳九月二十一日)
   十四度[呈辞](乙巳九月二十三日)
   十五度[呈辞](乙巳九月二十五日)
   辞 赐鞍具马疏(乙巳九月二十五日)
   十六度[呈辞](乙巳九月二十七日)
   敦谕后疏(乙巳九月二十八日)
   十七度[呈辞](乙巳十月初一日)
   十八度[呈辞](乙巳十月初三日)
   敦谕后疏(乙巳十月初五日)
   十九度[呈辞](乙巳十月初七日)
   辞职疏(乙巳十月初十日)
   敦谕
   批答(原疏劄佚。年月亦不可考。)
阳坡遗稿卷之八
 疏劄
   因庆尚监司金徽状启引嫌劄(丙午正月二十四日)
   辞职疏(丙午九月十二日)
   辞宗庙都提调劄(丙午九月十四日)
   待罪劄
   敦谕后疏(丙午九月二十八日)
   敦谕后疏[再劄]
   敦谕后疏[三劄]
   敦谕后疏[四劄]
   初度呈辞
   再度[呈辞]
   三度[呈辞]
   四度[呈辞]
   五度[呈辞]
   六度[呈辞]
   七度[呈辞]
   八度[呈辞]
   九度[呈辞]
   十度[呈辞]
   十一度[呈辞]
   十二度[呈辞]
   十三度[呈辞]
   十四度[呈辞]
   十五度[呈辞]
   十六度[呈辞]
   十七度[呈辞]
   十八度[呈辞]
   十九度[呈辞]
   辞职疏(丁未闰四月十四日)
   因审理有 召命而病不赴即陈疏(丁未闰四月十七日)
   承 召。诣 阙外陈疏。(丁未闰四月十八日)
   辞兼带及扈卫大将劄(丁未五月十五日)
   五度呈辞(戊申正月十一日)
   六度[呈辞](戊申正月十三日)
   七度[呈辞](戊申正月十六日)
   辞职劄(戊申五月十三日)
   初度[呈辞](戊申五月十六日)
   再度[呈辞](戊申五月十八日)
   三度[呈辞](戊申五月二十日)
   四度[呈辞](戊申五月二十二日)
   五度[呈辞](戊申五月二十四日)
   六度[呈辞](戊申五月二十六日)
   遣内医看病后疏(戊申五月二十八日)
   七度呈辞(戊申五月二十九日)
   八度[呈辞](戊申六月初一日)
   九度[呈辞](戊申六月初三日)
   敦谕后疏(戊申六月初四日)
   十度[呈辞](戊申六月初六日)
   十一度[呈辞](戊申六月初八日)
   十二度[呈辞](戊申六月初十日)
   遣史官传谕后疏(戊申六月十一日)
   十三度[呈辞](戊申六月十二日)
   十四度[呈辞](戊申六月十四日)
   敦谕后疏(戊申六月十五日)
   十五度[呈辞](戊申六月十七日)
   十六度[呈辞](戊申六月十九日)
   十七度[呈辞](戊申六月二十一日)
   十八度[呈辞](戊申六月二十三日)
   十九度[呈辞](戊申六月二十五日)
   再度呈辞(初度佚己酉)
   三度[呈辞]
   四度[呈辞]
   五度[呈辞]
   六度[呈辞]
   七度[呈辞]
   八度[呈辞]
   九度[呈辞]
   十度[呈辞]
   十一度[呈辞]
   十二度[呈辞](己酉正月初二日)
   十三度[呈辞](己酉二月初五日)
   十四度[呈辞](己酉二月初七日)
   敦谕后疏(己酉二月初九日)
   十五度[呈辞](己酉二月十一日)
   十六度[呈辞](己酉二月十三日)
   十七度[呈辞](己酉二月十五日)
   十八度[呈辞](己酉二月十七日)
   十一度后 敦谕(呈辞佚○己酉十一月初五日)
   敦谕后疏(己酉至月初六日)
   十二度[呈辞](己酉十一月初八日)
   敦谕后疏(己酉十一月初十日)
   敦谕后疏(己酉十一月二十五日)
   呈辞(四度○以上佚)
   五度[呈辞]
   六度[呈辞]
   七度[呈辞]
   八度[呈辞]
   九度[呈辞]
   十度[呈辞]
   十一度[呈辞]
   十二度[呈辞]
   十三度[呈辞]
   十四度[呈辞]
   启辞
   密启
阳坡遗稿卷之九
 祭文
   祭姑氏申承旨夫人文(丁丑)
   祭沈领相(之源)
   祭犹子兵曹佐郎(载海)
   祭元原平(斗杓)
   祭野塘金判书(南重)
   祭舍弟礼曹参判(万和)
   师次兔山北岸上。有黄大牛自来于山顶结阵处。元帅将祭山神。令余略搆告辞。即书以呈。
   祭甥侄尹持平趾美文(癸卯)
   祭李右相(行远)(戊子)
 表笺
   拟本朝请勿改登州贡道表(己巳年春三月朔课)
   诞日笺文
   冬至笺文
 跋
   林塘公文集跋(戊寅)
 [家状]
   先考资宪大夫知中枢府事府君家状(手书草本在杨州宅)
阳坡遗稿卷之十
 日记
   [己巳六月]
阳坡遗稿卷之十一
 日记(自己亥五月初四日至二十七日)
   [己亥五月]
阳坡遗稿卷之十二
 西行记
   [使行官员]
   [崇祯七年甲戌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阳坡遗稿卷之十三
 饮冰录
   [使行官员]
   [己丑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阳坡遗稿卷之十四
 饮冰录
   [使行官员]
   [壬寅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阳坡遗稿卷之十五
 不允批答
   初度(壬辰二月初九日)[闵鼎重]
   四度(壬辰二月十五日)[金始蕃]
   初度(癸巳四月初日)[洪葳]
   再度(癸巳四月初五日)[李端相]
   初度(癸巳十二月十七日)[沈之汉]
   三度(癸巳十二月二十一日)[柳道三]
   初度(丙申六月十八日)
   再度(丙申六月二十日)
   三度(丙申六月二十二日)
   初度(丙申十一月初一日)
   初度(戊戌五月二十六日)
   再度(戊戌五月二十八日)
   三度(戊戌五月三十日)
   初度(庚子正月初四日)[李翊]
   再度(庚子正月初六日)[睦兼善]
   三度(庚子正月初八日)[李庆徽]
   再度(辛丑三月初十日)[安后说]
   三度(辛丑三月十二日)
   初度(辛丑七月三十日)
   再度(辛丑闰七月初二日)
   三度(辛丑闰七月初四日)[洪柱三]
   初度(甲辰二月二十一日)[南二星]
   再度(甲辰二月二十三日)[吴始寿]
   三度(甲辰二月二十五日)[睦来善]
   初度(乙巳八月二十七日)[李程]
   再度(乙巳八月二十九日)
   三度(乙巳九月初一日)[尹鏶]
   初度(丙午九月二十日)[李柙]
   再度(丙午九月二十一日)
   三度(丙午九月二十三日)[洪万容]
   初度(丁未正月二十四日)
   三度(丁未正月二十八日)
   初度(戊申五月十七日)[李柙]
   再度(戊申五月十八日)[李端夏]
   三度(戊申五月二十一日)[李嵇]
   初度(己酉正月初三日)[闵耆重]
   再度(己酉正月初六日)[闵点]
   三度(己酉正月初八日)[洪柱国]
   再度(己酉十月十四日)[南九万]
   初度(庚戌六月初三日)
   再度(庚戌六月初五日)
   三度(庚戌六月初七日)
   初度(丙戌九月初二日)
   再度(庚戌九月初四日)[李楷]
   三度(庚戌九月初六日)
   四度(庚戌九月初八日)
   三度(壬子四月初八日)[柳道三]
   初度(壬子八月三十日)[俞櫶]
   再度(壬子九月初三日)[赵威凤]
   三度(壬子九月初六日)
   三度
 [御札]
   孝宗大王御札。下领议政郑太和。[壬辰二月二十一日]
   [孝宗大王御札(癸巳八月十六日)]
   [孝宗大王御札(乙未二月初十日丁忧时)]
   [孝宗大王御札(丙申正月二十七日丁忧时)]
   [孝宗大王御札(丙申三月十七日丁忧时)]
阳坡遗稿附录
 附录
   配 享教书[金锡胄]
   显宗室配享功臣领议政郑追祔享教书(庚申四月初八日夏享大祭日)[崔锡鼎]
   致祭文[金锡胄]
   [致祭文(庚戌二月十六日园幸时正宗大王亲制文)]
   [致祭文(甲子九月初十日纯宗大王华城幸行时 尹尚圭)]
   [致祭文(癸卯四月二十二日宪宗大王华城幸行时)]
   [致祭文(壬子三月二十一日当宁华城幸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