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台溪先生文集跋
台溪先生文集跋 第 x 页
台溪先生文集跋
 [跋]
  
台溪先生文集跋 第 196H 页
台溪先生文集跋[李瀷]
在古硕德大夫屹屹大节。拄天地贯日月。垂耀不磨者。岂不以就义如渴。不知辱之为可避。死之为可恶。苟使吝情于利害得丧之间。乌能办是哉。是以君子论人。观其心术所存。不系小大成败。心既较然。虽一言一事之微。而时到事会。决大疑取大业。若驾轻驷就熟路。可以灼然见矣。故抚象齿者。知其大于豨。阚虎尾者。知其非狐狸之小。何必待睹形而后得哉。如台溪河公殆庶几乎。姑举其数段。丙子之燹。集义旅赴国难。中道父忧而奔还。方其时。岭之左右节度相继败陷。岂不念草草残兵弃骨于南汉城下。然而为之者。不以死生为心也。及贼臣金自点怙元勋势焰。恣意行凶。公再抗章索言罪恶。其不齑而粉幸尔。时宫闱有变。事有至难。李应蓍一言投荒。朝野噤嘿。公又疏论甚力。此不以荣辱为心也。比如神龙藏在尺水。吐云兴雨而德施未普也。至运徙溟海。风霆薄天。蛟鳄远迹。不崇朝而遍雨天下。处地不侔也。公之所就。即尺水之类。非溟海作用也。故善忖人者。必微显阐幽。只从方寸上推去。许多言议。略之亦宜矣。吾闻
台溪先生文集跋 第 196L 页
河氏。晋之大姓。晋故南冥曹先生之乡。曹先生有壁立万仞气象。遗韵未沫。其俗大抵尚节义立名教。持己刻厉。遇事敢行。不独台翁一人。世之谈士大夫高风峻节。必曰晋之河。异时不幸国事。有进于是者。其必赖焉。此又原始而要其终也。今公之玄孙大观氏寄示遗稿附录。求一语。敬题卷端。(后学骊州李瀷撰)
台溪先生文集跋[李野淳]
晋国山河美且奇。岭南人杰半于兹。此先生之诗也。晋山河钟得人杰。又岂非于先生而更验者与。先生未释褐。已负宰相之器公辅之望。及立朝。尊周攘夷。忧国匡君。彰善诛奸者。其大义。其正气。其峻节。尽不世之杰也。封章出。见称于人口者。非鹗争。乃凤鸣也。莫不为国贺。为一世贺。且为先生贺。若将大有展拓。而终不奈。时随世变。事与心违矣。托以贞疾。确守难进易退之义。以御史中丞而止。或以所抱之沈屈为叹。然浮云富贵。介石贞吉。集贤山下脩竹黄花之里。风益高。镜益明。名益完。如千金白璧之乍现而旋复韬敛。而其光益远。沈屈然后又见先生矣。
台溪先生文集跋 第 197H 页
独恨无有 启达于 筵席者。于今几二百年。阙一褒嘉树风之典。其何以兴起后来人杰乎。先生尝为神明舍主人。烛其操舍存亡之判。为圣为狂。凡厥树立。从涵养劘砻中来者。若秖以岭杰泛称。而不求其本之立已如此。则是得其半而失其半。乌足为知先生乎。文集已锓行于世矣。续有掇辑。附以编年及挽诔之属。将并寿其传。来孙鋈。以其从父兄鑅之意。跋涉五百里之远。谬命于野淳。谨拜受而略加乌焉。丁乙之役。至若卷端之溷则僭矣。犹且不辞者。顾属此衰颓。愿见晋山河不得。则其八目照耀者。文章德业载于是。又奚啻山河之美且奇者耶。遂幸区区名姓之托。而不计非分之笔为可愧也。余于是遥寓山仰之思。而又窃重有感焉。先生又有诗曰。古今惟一理。理外更无理。勿信理外言。勿言理外事。是其平日独得而自信焉者。异乎人口舌之誊。丁宁立言。非哦咏间偶发也。隐然有忧患后世。障川回澜之力。足以补世教矣。安得起九原而风一岭乎哉。人亡而诗不亡者耶。呜呼欷矣。(后学真城李野淳谨跋)
台溪先生文集跋 第 197L 页
台溪先生文集跋[柳寻春]
不佞少游南州。从士友间。得台溪河先生文集。伏而读之。屡日而不厌。今四十馀年。而尚能记其一二也。一日。先生后孙范运甫以先生续集年谱等编来示不佞。盖续集而裒稡之。年谱而羽翼之。其于先生始终备矣。盥手敬玩。尤岂不景仰歆慕而不能已哉。呜呼。自夫德行文学之殊科。后世之士。以德行称者。未必优于文学。以文学名者。或多歉于德行。斯固不免于偏而有所局也。先生以英粹之姿。加笃实之工。自秀才时。已有远大之期。存之以忠信。守之以靖确。居家孝友之行。立朝刚直之节。乃其得于天而出于性者然也。就以诗文观之。冲澹雅健。明白典实。有非能言之士所能及之。而若夫忠言谠论。朝奏夕陈。亶出于忧爱之诚心而不负乎平日之所学。则以先生而列之德行文学之科。其亦庶几乎兼而有之者矣。不佞于是重有感焉。气数之变天也。转移之机人也。当丙子乱。国家之耻深矣。神人之愤极矣。先生所以密勿于章疏之间。维持乎根本之计者。固已切中时弊。而使
台溪先生文集跋 第 198H 页
尊周攘夷之义隐然并寓于其中。当日 君臣之际。已有响合之势。此固气数转移之所系。而惜乎其志业未就而先生已病矣。故都腥尘。无地可洗。三复遗编。又岂禁志士之泪耶。噫。先生之一言一行。无非德性上流出也。一诗一疏。无非学问中做来也。信乎有德者必有言。而德行文学。乌可岐而贰之哉。诗曰。人之秉彝。好是懿德。是集之行。将见人兴于忠孝而彬彬为君子之儒矣。重违贤孙之请。既为正其讹谬。因附以所感于心者如此云尔。(后学丰山柳寻春谨跋。)
台溪先生文集跋 第 199H 页
台溪年谱跋[郭钟锡]
台溪河先生之文集而有年谱旧也。今因重刊也。删其繁衍。补其疏漏。亦不可已者也。后之求先生者。其观于此而庶乎得先生之万一也。盖自南冥曹夫子之以敬义之传倡道于头流之下。而其渊源所及。莫不遵承心诀。收功于直方。其处也有守。其出也有为。先生则其私淑艾者也。早在舞勺之年。而先进已见许以晓达诚敬。此先生生平德义名节之所本也。是以其立朝也。引君当道。非尧舜不陈。见义必为。威武不能屈。屡致意于尊华攘夷之策。而炳炳乎阳秋之旨。此非随时口办临势偶攫而就者之所可摹拟于影象也。世之论者咸谓先生忠戆爱君。似汲长孺。论事指切。似陆敬舆。不避彊御。似陈仲举。其抗志沥恳。扶植纲常。又当与金清阴,郑桐溪诸贤。为异迹而同科者。则已知者无几矣。若其所本之存省充养。体认明辨之实。则罕有考焉。呜呼。知德者其鲜矣。先生尝以敬怠为昏明之几。操舍为圣狂之判。知万物之皆备于我。而以孝友为实体。以反己为做工之要。虽未及立言垂训以阐明道妙。而其深造独得于心学之
台溪先生文集跋 第 199L 页
密者。往往发露于寻常酬咏之间。自有不可诬矣。斯其真得曹夫子敬义之传。而能有守有为于出处之间者也。其诗之曰。古今惟一理。理外更无理。勿信理外言。勿言理外事。是则又吻然契会于千圣主理之旨。而若有忧于来世之判事理为二而任气以蔑理者。呜呼。此其有大功于吾学。岂直为一言之几乎道者而已耶。夫然矣则年谱之载。乃先生粗也。非先生之奥也。得其奥而观其粗。然后方可以信先生之所言所事一于理而已矣。先生九世胄都护令公方勘洗年谱入之梓。谓余事契厚。屡趣以一言于后。是敢不能终辞。而略书其所感于中者。以复之云。苞山后学郭钟锡谨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