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台溪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台溪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x 页
台溪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年谱
  
台溪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167H 页
台溪先生年谱
 皇明神宗万历二十五年( 宣祖大王三十年)丁酉闰七月十五日甲辰(卯时。)先生生于晋州加贵谷里第。(先生先世自司直公。世居州西尼丘山下馀沙村。至苦轩公。移卜于州东开庆。而木翁公晚年。以诸子仕宦于京。就居汉师敦义门外。大谏公又迁于湖南井邑之辰山。至副司直公。复还于晋。居州北新塘里。至先考处士公。移加贵谷而先生生。)九月。处士公挈家避倭寇。转到湖西之怀德。(先生生未再周月。而倭寇再猘。处士公与邻族。避乱至宜宁地。贼猝至。一行皆伏野草中。贼所至放火。适先生牢睡。火亦寻灭得免。是夜匿山中。迟明贼搜山隳突。有儿者恐其啼。先生适失音以免。至草溪夜坠水。漂数十步拯之。无所伤。一行咸异之。转至怀德。住自同村守文家。)
二十六年戊戌(先生二岁)
二十七年己亥(先生三岁)
二十八年庚子(先生四岁◑先生自学语。器度不凡。或因戏嬉。打破主人家事。守文不以为意曰。此子他日必为大人。吾老不及见云。◑先生后因友人之为湖西都事。使之存恤其家。)秋。处士公挈家南还。卜居于州北省台洞。
二十九年辛丑(先生五岁◑家庭于壁上。书字百馀试教之。翌朝问之。应辨不差。其聪颖如此。)
三十年壬寅(先生六岁)
台溪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167L 页
三十一年癸卯(先生七岁。)始受十九史。(时朴锦洲炡以御史至。家先生挟册迎拜。朴公爱之。试讲其所读。至周武王后稷十六世孙。先生问曰。后稷尧时人。历夏殷凡几世几年。而武王之去后稷。若是其近何也。朴公不能答。啧啧称奇。)
三十二年甲辰(先生八岁◑先生尝患鳖店。医用艾灸。先生啼号。医曰。长而立朝。傥有患难。当立不可夺之节。岂特灸灼而已耶。先生便垂泪。取扇自摇。人益奇之。)
三十三年乙巳(先生九岁)
三十四年丙午(先生十岁)
三十五年丁未(先生十一岁)
三十六年戊申(先生十二岁。)就学于慕松斋河公。(仁尚◑河公居州北丹池洞。先生从学焉。研究理趣。特出侪辈。及归。同学赋诗相赠。先生先就曰。我有丈夫泪。何曾洒别离。阳关不须唱。聚散各有时。◑按行状。十岁就学于河公。而今考祭文。粤在戊申而我怄衣云云。故姑附于此。)
三十七年(光海君元年)己酉(先生十三岁。)从宁无成河公(应图)受庸学。(河公。是先生先祖木翁公之弟。正郎公启宗之后。而文贞公南冥曹先生门人也。时居德川洞。先生往学焉。申伊溪价以书贺河公曰。闻河秀才近得亲灸于门。兄得英才而教育之。)秋。归自德川洞。仍读庸学。(宁无成公与先生书曰。近闻着工于庸学而晓达诚敬之义。深慰。愿一来以叙别怀。兼论蕴奥之旨。)
三十八年庚戌(先生十四岁。)二月。哭宁无成河公。◑往丹丘。受春秋诗传于梅轩李公(㲄)
台溪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168H 页
三十九年辛亥(先生十五岁。)在丹丘。(时有同学子因辨难。怒破先生新皮靴。先生恬然不以为意。李公闻而诘之。先生曰。无是事。人服其器量。)
四十年壬子。(先生十六岁。)秋。自丹丘辞归(先生之归也。李公有赠别序。略曰。子才禀超迈。气宇不凡。敦诗书说礼乐。谈圣希天。责重道远。岂啻千匀之弩万里之翼哉。其期许之远如此。)是岁行冠礼。
四十一年癸丑(先生十七岁)夏。同河谦斋(弘度)入德川书院。校正南冥先生文集(先生与谦斋居常追随。以道义相推重。讲磨论确甚多。)
四十二年甲寅(先生十八岁◑生与二弟湕,溭。讲业不辍。早起盥栉。定省无违。退而读书。夜分乃寝。○先生尝爱酒。饮或至醉。家庭闻而诫之。自是不复近。小成后始命酒。然终身不过饮。)
四十三年乙卯(先生十九岁)
四十四年丙辰(先生二十岁。)二月。与河谦斋,李渔隐(时馩),李而发(培根)肄业于德川。
四十五年丁巳(先生二十一岁)秋。游临渊台。(台在州东菁川江下流。故参奉云塘李公琰所卜筑。而与守愚崔先生永庆尝游息之所也。台下有书室。台后绝顶有淫祠。巫觋往来不绝。先生与同志数十。游览至此曰。先辈遗躅之地。岂使淫巫污蔑。遂撤而焚之。)
四十六年戊午(先生二十二岁。)与河谦斋游德川书院。仍入德山寺读书。
台溪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168L 页
四十七年己未(先生二十三岁。)聘夫人郑氏。(副謢军霖龙女。)
四十八年庚申(先生二十四岁。)与赵凤冈(㻩),李梅堂(城)及季弟溭。肄业于浮查成公(汝信)溪亭。(成公南冥先生门人也。年德俱卲。奖进后生。先生与赵李诸公从学焉。赵公先生外兄也。◑后先生和浮查公之子錞诗曰。浮查昔日幸登门。函丈从容听至论。)夏。与河谦斋,郑秋潭(頠)会于德川。
熹宗天启元年辛酉(先生二十五岁)
二年壬戌(先生二十六岁。)八月。与赵凤冈,河谦斋游德山。
三年( 仁祖大王元年)癸亥(先生二十七岁。)春。俱中生进乡解。◑秋。中明经科乡解。◑十二月己丑。长子海宇生。
四年甲子(先生二十八岁。)春。从成浮查,赵凤冈。会讲于州东青谷寺。◑秋。中增广司马。(居赵锡馨榜三等第二十五人)
五年乙丑(先生二十九岁)
六年丙寅(先生三十岁。)二月。入泮宫。◑葬外王母夫人郑氏。(先生外王母郑氏。年老无子。来依先生。先生奉养不怠。至是卒。当附葬于外王父奉事尹公墓左。而有一乡丈居其下沮之。先生至诚晓譬。卒致感悟而许之。)秋。往留青谷寺。◑八月。呈书方伯。推还馀沙
台溪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169H 页
村旧基。(馀沙是先生先世世居之地。当壬燹。为他人横占。至是先生呈书方伯。准价推还。)与姜寒沙(大遂)访许沧洲(燉)于万竹溪钓矶。(沧洲子埙。后为先生女婿。)
七年丁卯(先生三十一岁。)春。闻北警有诗。(时姜弘立诱金人入寇至平山。大驾幸江都。吴相允谦,崔参判鸣吉。与胡差刘海定和议。先生闻之。感愤有诗曰。盟成白马乾坤整。槐府春閒画枕高。又曰。恢复壮图 朝议在。书生何事自伤情。)
毅宗崇祯元年戊辰(先生三十二岁。)春。中别试乡解。◑四月己未。仲子海容生。
二年己巳(生生三十三岁。)往游青谷寺。◑冬。追叙李梅轩赠别序后。
三年庚午(先生三十四岁。)秋。中汉城别科初试。
四年辛未(先生三十五岁。)夏。与赵监司(希逸),朴无闷(絪),许沧洲会德川。商议院事。◑秋。与权宁海(潗),李判官(尚馦),朴丹城(衍)游召南江。◑十一月。哭梅轩李公。(有祭文及挽词。)
五年壬申(先生三十六岁。)又中别科初试。入泮宫。(是时先生出入泮宫。士友皆慕与之交。而赵晚閒寿益,闵参议应协,郑晚洲昌胄,睦参判性善昕夕从游。益加敬爱。时 天使来到泮宫。见先生。出语人曰。河某真宰相器也。)十一月。哭浮查成公。
六年癸酉(先生三十七岁。)春。中馆试。又中增广汉城
台溪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169L 页
试。◑四月。登甲科第三人。◑是月。例授务功郎司宰监直长。◑五月。升宣务郎。(特命也。)七月乞暇下乡省亲。◑十月还 朝。(先生以亲老不肯就职。处士公命之行。)是月。又拜司宰监直长。◑冬。神明舍记成。(略曰。世之人。孰不知有是舍。而知而求之者鲜矣。吾党小子。盍归而求之云。)应 教制进天说辨。(是时。 上下教近臣。咨访理学之旨。先生应其选制进。其略曰。夫天地一元气也。阴阳一天地也。天地之外。非别有元气。阴阳之外。非别有天地。而子厚言曰。上而玄谓天。寒而暑谓阴阳。浑然而中处谓元气。臣未知上而玄。非元气之所积乎。寒而暑。非元气之往来乎。苟无元气。天不为天。地不为地。而阴阳寒暑。亦不得其正矣。古之圣人犹曰。皇天眷顾。天命不僭。天命殛之。天祐下民。天道福善祸淫。子厚不务行其训。傅会庄老虚无之论。以天为冥冥。其无稽甚矣。子厚又曰。子而信子之仁义。以游其内。是外天而求仁义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则仁义之道。非出于天乎。不信天而信仁义。臣未之见云云。)
七年甲戌(先生三十八岁。)正月。以宣务郎兼春秋馆记事官。差光海实录纂修厅誊录官。( 上即位之初。 命纂修光海实录。以诏使之来北虏之警中止。至癸酉。复设于南宫。总裁都厅若诸郎官差定。凡百馀人。而尹相国昉,李判书廷龟诸公。皆与选。先生亦应是 命。)五月。题名录成。(纂修役讫。录同役诸公。名曰题名录。)是月丁亥。季子海宽生。◑赴同道会于掌苑署。(时金参判荣祖使中朝还。同道儒绅之在洛者。共会于苑署。作同道会帖。总三十五人。修撰姜公大遂序之。)
台溪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170H 页
月。别加宣教郎。◑是月。乞暇省亲。◑九月。还 朝升承训郎。◑十二月。拜成均馆典籍。◑司宰契帖成(先生在司宰监。日与洪佥正有焕,李主簿守纪,李参奉彬修契作帖。李公彬序之。)作六司契帖序。(六司之官共十六员。先生与之修契而序其事。)
八年乙亥(先生三十九岁。)春。乞暇省亲。◑十二月。哭慕松斋河公。(有祭文。)
九年丙子(先生四十岁。)访赵龙洲(絅)于娥林。(娥林。先生妻乡也。时赵文简公寓于兹土。先生与之追随。讲究道义。至先生仲女及笄。赵公请妻其甥侄姜齐泰。)十二月。闻北虏入寇。起义旅西赴。(时北虏大举东抢。都元帅金自点镇井方山城。据险自守。不即上 闻。虏骑已逼郊甸。 大驾入南汉。举国骚动。乡人起义兵。推先生为将。先生以处士公有寒疾。徊徨闷泣。辞不忍就。处士公曰。老人冬日伤寒例也。国有大难。 君父蒙尘。誓死赴义。乌可缓乎。先生遂与副将孙上舍锡胤。整军而西。)
十年丁丑(先生四十一岁。)正月。丁处士公忧而还。(先生进兵至尚州。翌晓。忽悲泣不食。谓孙公曰。心动如此。亲病必㞃矣。吾当留待。君其领军先发。孙公不忍独行。拜留二日。讣果至。)三月。葬处士公于州北广济山下久遁潭壬坐之原。(先生自奔丧以来。哀痛踰礼。柴毁成疾。乡里亦为之感泣。)
十一年戊寅(先生四十二岁)
台溪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170L 页
十二年己卯(先生四十三岁。)三月服阕。(先生以不得终孝。为生平至痛。服阕之后。且以母夫人年老。更无意于仕进。每有 召命。或在家呈辞。或谢 命即还。未尝久旷定省。)
十三年庚辰(先生四十四岁。)四月。西行访宋尤斋(时烈)于黄涧冷泉。(时宋文正公移寓于冷泉。先生历访之。纪行诗。有县南山水冷泉胜。宋君此焉新基辟。宋君莲徬壮元郎。姓名屡被公府辟。一架书室静无尘。易卦河图挂四壁之句。)五月。入都拜承议郎成均典籍。◑六月朔。入国子馆。祇谒圣庙。会诸生讲学。◑承 命禜雨于辰岩。(时兵革之馀。天久旱。先生以奠祀官。兼掌大祝。)七月。送韩钓隐(梦参)赴任自如。(有赠别诗。)八月。元孙自虏阵还。与同僚出迎于沙岘。◑送崔师傅(东㠍)入沈阳。(有送别诗。)九月。升朝奉大夫礼曹佐郎。◑送张听天(应一)南还。(有赠别诗◑张公。旅轩先生嗣子。与先生讲磨道义。推诩甚重。)十二月。拜兵曹佐郎。◑游南汉山城。(有次东阳尉申公翊圣韵。)送清阴金相国(尚宪)入沈阳。(是时龙骨大到义州。闻清阴金文正公上疏斥和。拘执以去。先生赠诗。有曰傥用当时策宁为此日行。)
十四年辛巳(先生四十五岁。)正月。赴玉堂会。(与黄校理㦿,睦修撰性善诸公。有唱酬诗。)二月。乞暇省亲。◑四月还 朝。(时国家与北虏业已讲和。而使介络绎。徵求无厌。且世子及王子久处质馆。虏情叵测。先
台溪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171H 页
生含痛愤激。其次权东溪涛诗。有曰痛哭凭谁说。羞深不敢言。曾闻丽太子。掩泪入胡元。又尝和郑海美之益诗。有曰车舆玉帛关中断。犬马金缯塞外归。 君恩未报身将老。步出城西泪满衣。其见于言志者多如此。)八月。拜兵曹佐郎。
十五年壬午(先生四十六岁。)正月。拜司谏院正言。◑二月。访李察访(德耇)于终南山下。(先生与李公小少同学。及还 朝。闻李公亦在京。往见与语曰。蒙 圣上拔擢。忝冒匪据。而目今国事艰危权凶擅命。明当早朝。抗言直斥。君不可不知也。)是月。上疏言时弊。不报。(时国运中否。朝纲日紊。先生目击艰虞。若痌在身。至拜正言。陈疏极论。其略曰。二百年衣冠。至 殿下而变为左衽。十三代陵寝。至 殿下而污于腥尘。此正戒惧愤发。刻心殚虑。迓续天命之秋也。顾乃萎苶颓塌。牵补姑息。苟安为幸。臣窃痛焉。古之人君。或内修政事。或筑台迎士。曷尝有视为当然之势。付之无可奈何。不敢展一施措出一号令。坐待寝微寝灭之期。如今日者哉。纪纲陵夷。兵备荡坏。人心涣散而不可收拾。刑赏舛错而不可劝徵。此所以委靡不振。至于危亡而不救者也。申景琥以副将为惮。则因郑译得递。李敏树以义州尹为危。则又因郑译获罢。此国网之荡然而曾无所畏忌也。李敬舆等三臣忠爱。青史无愧。老母寡妻无所依归。郑蕴忠直。在古犹罕。 恩赙未闻。金自点身为元帅。使 君父窘于去豳。国势阽于颠危。罪通于天。万死莫赎。薄示窜罚。反加宠用。义士沮气。人心愤惋。 殿下眇然孤立。谁与为国。臣窃见 殿下之国。危于累卵。急于焚宇。祸败之至。迫在朝夕云云。疏入。留中不下。◑时金自点势焰方炽。人皆为先生危之。而河谦斋与先生书曰。公一任言责。论事甚切。不独使李枯胆落。虽言不得施用。亦足洗素餐钳口之偷风。可谓不负所学云云。)递付宣略将军龙骧卫副司果。
台溪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171L 页
◑是月南还。(先生以亲老。每欲呈归未果。及是疏久不下。遂决意南还。至铜雀津。有诗曰。狂言无补 圣明朝。匹马江南去路遥。犹爱汉山回首望。五云双阙隔层霄。其未忍便诀之意如此。)
十六年癸未(先生四十七岁。)二月。拜兵曹佐郎。◑四月。又拜司谏院正言。有 旨召。皆以疾辞。不赴。◑九月。与赵凤冈,尹参奉(承庆),成川斋(錞)诸公。游驭风亭。(亭在菁川下流。其下又有三仙岛,伴鸥亭,临渊台诸形胜。时赵尹诸公。邀先生共游。成公作游仙篇以记之。有曰。晚向鼎台村。贤山翠一发。山下住三河。荆枝联棣萼。萱堂奉慈颜。竭力供子职。孝为百行源。移忠亦謇谔。志与世相违。归来任浪迹。)是月。郑晚洲以敬差官来访。◑十月。与姜寒沙,河谦斋会于孤山亭。◑十一月。拜朝散大夫司宪府持平。有 旨召。◑十二月。赴 召。(先生在宪府时。失马鞍。从者举可疑者请治之。先生曰。勿问也。我之所失小。而彼之蒙恶名大。岂可为也。未几。窃鞍者还之故处。)
十七年甲申(先生四十八岁。)正月。上疏言事。(疏略曰。赏罚黜陟。 殿下大柄。进退与夺。 殿下大权。而迩年以来。大柄大权。不在于 殿下。而或出奴虏之手。今日春宫之回辕。 殿下以为庆乎。今日边警之稍缓 殿下以为幸乎施措之际。未闻耸动之举。政令之间。犹存宴安之习。弥缝牵补。苟延时日。脱有非常之变。仓卒之祸。出于虑外。 殿下之位。亦曰殆哉。奚暇忧我子孙之不保哉。古语曰。人不涉难。智不明。 殿下之涉难。非一再矣。一涉于公州。再涉于江都。三涉于南汉。丙子以后七年。无非涉
台溪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172H 页
难之日也。此正 殿下之智。明明又明之秋。而何其智益穷而心益退。不思必至之祸。先为自伐之道哉。又曰。上天孔昭。民清可见。荧惑入南斗。太白昼见。白虹贯日。日蚀地震。石运水涌之变。俱萃于一年之内。而八路人民。荷担而立。或投身海曲。或挈家山谷。臣未知税驾之所也。又曰。南汉抗节之臣。两西忠义之士。迄无纪录之 命。久抱慨恨之心。疏入。 答曰。疏辞予当惕念而自勉。◑先生每以世子在北。国本久虚。不禁忧恋。往往形于篇章。及闻东宫还沈阳。作诗曰。闻道吾 王子。间关返潘阳。孤臣无限恨。玉貌不瑕伤。)是月。以亲病呈告还乡。(先生之归也。朝野皆惜之。宋尤庵致书曰。御史之不是寻常。而遽闻谢归。其奈苍生之望何云云。)三月。上疏乞递职。◑四月。升奉列大夫。又拜司谏院正言。承 召还朝。(时沈器远以逆伏法。先生以国有大变。且有 新命。不当在家控辞。遂不得已还 朝。)六月。递付振威将军行义兴卫副司果。未几。又拜司宪府持平。◑闻 皇京失守。悲愤作诗。(自丁丑以后。正朔不行。先生不腾悲痛。略及于壬午封事。而其送李从事庆相入沈阳诗。有曰。朝廷早讲平戎策。暮岁宁为度塞行。握手不堪心历乱。临岐未敢语分明。又有咏怀诗曰。文武衣冠二百年。谁知今入犬羊天。秦庭未效申包胥。东海还惭鲁仲连。玉帛尽输金府库。风烟非复汉山川。平生袖里龙泉剑。申夜频看感慨缠。至是闻流贼陷 皇都。虏人入关。益不堪悲愤。又作诗曰。万国崩天恸。三韩戴日诚。长吁看北斗。痛哭望西京。宸极豺狼斗。园陵虎豹争。微臣当此日。羞带谏官名。)九月。递付昭威将军行龙骧卫副司直。未几。还乡省亲(先生以家贫亲老。虽意敷城之养。朝议以为不可使此人在外。终不拟铨荐。先生久滞京
台溪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172L 页
洛。益切思亲。有诗述怀曰。初夏辞亲赴洛时。倚门先问返家时。答云岭外分符日。是乃堂前戏䌽时。狄子望云今几月。毛公奉檄复何时。不如归去供甘旨。陪侍慈颜十二时。翌日。呈告归觐。)十一月。升奉正大夫。又拜司谏院正言。有 旨召。呈辞得递。◑跋赵氏忠烈记。(知足堂先生赵公之瑞以侍讲院辅德遭燕山朝甲子惨祸。而夫人郑氏没为城旦。其曾孙㻩摭其实。名曰忠烈记。请先生跋焉。)十二月。拜司宪府持平。有 旨趣召。
乙酉(先生四十九岁。)正月。还朝拜 命。(先生以数月之间。再承 恩命。在家呈辞。于义未安。遂赴 朝。)二月。升中直大夫。◑三月。又升中训大夫。拜司谏院献纳。避嫌请递。(先是铨官注选乖宜。先生在宪府时。与同僚合启请推。合启者皆被斥。时先生在呈告中。以同事独免为不安。避嫌请递。仍及筵臣闵应亨,俞伯曾言事获罪。尚末蒙叙。大司谏洪镐以论还收朴承宗籍没事。重被罪罚之失。 上皆不许。)是月。 王世子自沈阳还。(时虏人遣世子归国。先生感泣有诗曰。病里初闻鹤驭还。喜心翻倒涕潸潸。三冬雨雪孤城里。万里风霜四载间。薄伐或知天意助。卑辞难化虏情顽。却思周汉中兴策。赖任贤能闭玉关。又有诗曰。 圣主几劳携铁杖。廷臣方议固金汤。天边鹤驭回双阙。消息闻来喜欲狂。)送成修撰(以性)之燕京。(时 王世子自沈馆还。朝廷送使以谢之。成公以书状官。陪麟坪大君赴燕京。先生与同僚出饯慕华馆。临别赠诗。有曰慕华旧馆今犹在。须到西门掩面行。)与府僚论 启请选荐兵曹郎。又独 启请防各司贡木滥徵之
台溪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173H 页
弊。◑同庚契帖成。(先生与尹无谷绛,郑东溟斗卿,李止庵行进诸公。修同庚座目。以月日时为先后。吉凶相助。春秋讲信。各有条目。合四十员。)以疾递付建功将军忠武卫司直。寻迁忠佐卫副司果。○闻母夫人患报。促装南还。◑是月。丁母夫人尹氏忧。◑五月。祔葬先夫人于处士公墓左。(后 肃庙辛巳。移祔两位于州北省台洞松山村后冈酉坐之原。)
丙戌(先生五十岁。)遣季子受业于许眉叟(穆。◑时许文正公旅寓宜宁之慕义。先生遣季子请业。文正公美其才颖而器伟。指示为学之方。后手篆主一铭,四勿箴及屏铭与之。)
丁亥(先生五十一岁。)五月服阕。(先生前后居丧。哀毁过度。疾病渐痼。服阕之后。尤无仕进之意。)筑精舍于溪上。(先生搆数间精舍于台溪之上。有诗曰。为爱前溪号以台。杖藜徐步去还来。时人岂识合溪胜。二水清澄九曲回。)六月。拜中训大夫司宪府持平。有 旨召。以疾呈本道。不赴。◑和福建人徐胜诗。(是时唐船漂到栗浦。传言北京失守之后。福王监国于南京。年号弘光。丙戌五月。南京又没。武将郑芝凤立 隆武于福建。 隆武。乃 万历第二十四子。封唐王者也。时 隆武所统。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而已。船主参将徐胜。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人。六月。自东浦寨往日本。飘风而至。有诗曰。去国千千里。因成异域人。更深谁共语。惟与病禽亲。病禽即孔雀也。先生闻而有感。仍次其韵曰。海上乘槎客。谁知福建人。来传 隆武信。如见旧相亲。先生自大明亡后。匪风下泉之思。每形诸言志之际。忠愤慷慨。未尝顷刻忘也。)七月。递付御侮将
台溪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173L 页
军行龙骧卫副司直。◑八月。就医于宜宁。(是时先生湿痹沈绵。兼患目疾。知旧皆以先生病势有系时运。为之忧悯。谦斋书有曰。惟愿更加修饬。益卲成德。使人称之曰。斯人之福。即东民之福。)韩钓隐来访客馆。(有赠别诗。)九月。升通训大夫。又拜司宪府持平。有 旨召。以疾上疏辞。仍及时事。(先是昭显世子已率。元孙尚幼。而姜嫔狱事起。 上震怒赐死。流其三子于济州。李公敬舆,洪公茂绩,李公应蓍争之。皆远窜。沈公𢋡亦以论易储事。忤 旨远贬。先生欲一言而未及。至是因辞疏极论。其略曰。畴咨好问。尧舜之所以为尧舜也。拜昌弗咈。禹汤之所以为禹汤也。古语云。诸侯有争臣五人。不失其国。君之有赖于谏静。臣之有补于国家。夫岂浅浅哉。臣于病伏中。闻李敬舆等三臣。言事得罪。受玦南荒。李应蓍一上封章。远谪北关。不料清明之世。有此欠事。 殿下以此四臣谓有难赦之罪。则国人皆称暧昧。谓有言事之失。则献言者无可罪之律。何不详审于此。而自贻 圣德之累乎。今年水旱。实前古未有之变。加以地怪人妖叠见层出。而无一人以愿察其影之语。牵裾补牍。回悟 圣聪者。此由风波之后。直气沮丧。摧折之极。人皆胁息。有位者。皆以四臣为戒。缄口结舌。越视秦瘠。 殿下之势。可谓孤矣。又曰。 殿下遭时不天。适丁乱离。问寝久寂。视膳无人。当此之时。独处深宫。怀抱何如。及其鹤驾东还。遽尔卒逝。而小慰此心者。诸孙在耳。臣意以为当寘之宫中。抱之膝上。抚之育之。倍于平昔。而乃反远徙绝岛。弃之如遗。有若犯大罪。 殿下亲孙。异于凡人。设或身为不轨。自陷刑戮。犹当宥之。况云云之事。童子何知。若以为连坐有律。法不可屈。则我 列圣丁宁之教。昭载铁券。名参动籍。则荫及子孙。功减一等。我 殿下德兼三五。功光 祖宗。纵以其母之罪而坐之。独小可以 殿下之荫而减之乎。饥寒疾痛。必呼父母。
台溪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174H 页
人之至情。诸孙已失父母。年且稚騃。日夜号泣而怨慕者。 殿下之外。更有何人。论其罪则无自犯之罪。考之法则有可宥之法。伏愿亟还诸孙。爱之如初云云。)十月。递付龙骧卫副司直。(时言姜嫔狱事者。辄被斥罢。而独先生获免。可见 天意之眷注也。)
戊子(先生五十二岁。)闰三月。金牧使(素)来访。◑五月。见日晕有诗。(诗曰。阴虹挟日太阳微。仁爱人君此可知。深殿不瑕劳 圣虑。病中惊起涕交颐。)六月。与赵凤冈避暑于集贤山凝石寺。◑是月。牧使金公馈米鱼。又来访山寺。◑秋。以疾仍留寺调药。◑九月。郑牧使(好仁)来访。◑是月。使弟湕及子海宇呈书州牧。推凝石洞祭田未还者。(先生先祖松轩,苦轩,木翁三代影堂。旧在州北集贤山下。文孝公与弟大谏公及诸宗戚。共寘香火之需名曰宝藏库酌定祭仪又为诗记其事。同朝卿相有多和之者。后影堂遭燹。只有遗诗。先生续和其韵。且祭田在凝石洞。多为公私横占。洗马公浑告官推还。为松轩,苦轩两代祭田。又编辑奉先录一部。专属于先生先考处士公。修其岁事。而迄今多未还。先生使子弟呈官尽推。)
己丑(先生五十三岁。)正月。拜奉正大夫行司宪府持平。有 旨召。谕本道监司。令给马起送。呈疾不赴。◑是月。牧使郑公来访。◑二月。游长兴寺。都蔚山(慎修)来访。(有赠别诗。)三月。拜司谏院正言。有 旨召。复陈病上疏。◑是月。就医于泗
台溪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174L 页
川。(是时先生目疾寝剧。因州牧郑公闻泗川倅精于针术。遂就调治。)监司李公(曼)致书馈药物。◑四月。 宣赐小学一部。◑五月。与崔殿中(弘绪)会于青谷寺。(崔公。守愚堂先生子。)牧使郑公来访山寺。◑是月。 仁祖大王升遐。(先生以际遇非常 眷注甚至。北向长号。伤恸几绝。家人以昔疾之添剧为忧。而犹哭泣不辍。)与郑牧使书论 国恤服制。(郑公答书有曰。服制当用斩衰。而以粗布裁团领衣。然兄在军职。公会出入处。以时着服之赴会 葬时。则不可无是服云云。)六月。拜中训大夫侍讲院司书。有 旨召。( 上新即位。册立世子。首召先生。处之 离筵。朝野皆想望。而知旧之在朝者。如柳大宪庆昌,严参判鼎耇诸公。贻书问去就。)是月。舆疾赴 召。(牧使郑公制送白帽。)七月。至湖西之忠州。又迁司宪府持平。(时 大行在殡。先生义当奔哭。方力疾登途。至忠原界。又有宪府之 命。而病势寝剧。赁舟西行。)十三日。渡汉江留郊外调治。(先生病添。不能奔哭。且难 肃谢论及。同僚张提学应一书有曰。奔哭为急。不宜迟延。陈疏退出未为晚。严公鼎耇书有曰。如兄病人。必赖扶掖而行。势难守法。郑参判昌胄亦云。兄之有病。国人所知。扶将行拜。亦固无伤。)十六日。入城诣 殡殿举哀。又诣 仁政殿谢 命。◑再上疏辞职名。递付龙骧卫副司直。◑八月。在城中调病。◑是月。上疏论事。(时 上下教择拟台谏。录用先贤子孙。又 命量移诸孙之在海岛者。先生乃上疏论事。略曰。凡此三言。皆不由启禀。出自 宸衷。臣知此言可以为尧
台溪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175H 页
舜。可以为禹汤。然古人云。发于言非难。行其言为难。行之以尽其实为尤难。以此考之。 殿下虽有言。而行之于事。似未尽其实。台谏风采之所系。公议之所在。前领议政金自点固宠保位。挟功肆威。怂恿谀说。贪鄙纵恣之状。国人之不敢言而敢怒久矣。臣意以为 殿下流放窜殛。当如大舜四罪于帝乃殂落之后。而两司交章。玉堂连劄。阅月踰时。 俞音久閟。李敬舆,洪茂绩,李应蓍,沈𢋡忠谨谠谔。敢言论事。而一触 天威。负罪明时。遐荒受玦。已逾年纪。 殿下知其忠审矣。惜其去素矣。顷因大臣之劄。只下量移之 命。不即全释。台臣谕启。大臣陈劄。而不为快从。 殿下择拟台谏。将欲何用。大贤君子之有关于人国家尚矣。道学赖之而明。彝伦以之而叙。或扶名教于百世。或振风声于一代。此国家之典。所以崇德尚贤。恤及后昆者也。 殿下轸念。首降收用之 教。而未闻有一人名在荐用之中。以庆尚一道言之。先正臣郑汝昌,金宏弼,李彦迪,曹植,郑逑奉祀孙。未沾一命。先贤臣崔永庆,赵穆奉祀子。久在散地。无乃秉铨之人。未及上 闻而然耶。昭显世子不幸早逝。而襁褓诸儿。久在绝地。凡人无罪尚不可。况以 先王为祖。以 殿下为叔父乎。 殿下追念 先王之遗教。特怜犹子之无依。才移近县。旋寘内郡。远近瞻聆。孰不感泣。且咸阳为邑。僻在大山之下。阴云常蔽。风土不好。设或有伤。后悔何及。此皆 殿下行之于事。未尽其实者也。仍极言参判臣郑蕴平生直节。载于国乘。播在人口。不必覼缕。而忧愤成疾。含痛而死。到今 恩赙恤赠之典无闻。岂非昭代之欠事。又曰。心者一身之主。万化之原。操舍而圣狂判焉。存亡而治忽随之。今我 殿下异地艰险之备尝矣。民间疾苦之备知矣。克艰厥位。惟新厥德之念。曷尝少弛于食息之顷哉。然难持者心。易忽者心。恐惧戒慎。念兹在兹。则言为实言。行为实行。从谏而有从谏之实。尊贤而有尊贤之实。爱亲而有爱亲之窦。百度惟贞。万化一新。从欲之治。指日可期云云。 答曰。先贤后裔录用事。
台溪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175L 页
当令该曹处之。◑自是未及收用之人。率蒙褒录。然馀数款事。 上意盖不豫也。是疏之出。朝中知旧皆致书叹赏。金沧洲益熙书曰。闻老兄有昌言。为之钦叹。郑牧使好仁书曰。顷接邸报。至有未安之教。恨兄不思括囊之戒。)九月。调病城中。( 长陵因山既毕。先生以病不能从行。有坡山日落归云断。一阵西风泪满眶之句。)十月。舆病南还。(归时。入路旁一店。有一老妪问知为晋州行次。嘱其妇善供曰。行次与斥自点官员同乡云。)撰梅村郑公(复显)墓碣铭。
(孝宗大王元年)庚寅(先生五十四岁。)正月。监司闵公(应协)馈食物。◑二月。又拜司宪府持平。有 旨召。以病呈辞。( 上励志初政。向用贤俊。先生以台职首被 召命。而病不能赴。宋九庵致书曰。 召旨更下。进退何居。程明道送吕申公一句。敢以血诚奉诵。而第虑二竖子为祟也。)八月。与河谦斋入德川书院。修正儒籍。(儒籍者。录当时及门诸贤及后生之私淑艾者也。至是先生与谦斋修正编辑。藏之院中。)十一月。拜司谏院献纳。有 旨召。病不能赴 朝。上疏乞递。不许。(时虏人在馆。因我修缮城池。大张威喝。且朝论不靖。党议携异。先生因辞疏。遂并论之。略曰。臣于年少之日。非不知死亡之可恶。一身之可爱。而徒恃血气之强。全昧保养之道。食饮不节。惟酒是嗜。语言不慎。时发躁怒。人之言者以为不节食则伤脾。不慎言则伤心。嗜酒则伤性。过怒则伤肝。戒责相踵。臣狃一时之快。不觉元气之暗烁。岁月渐久。百疾交攻。遂至于耳目牢闭。四肢不收。今虽悔之。已无及矣。若使臣早听人言。节食断酒。慎言平心。臣之痛證。宁有如此甚乎。呜呼。以疾喻政。古人先获。推之于国。似可施行。夫君之有国。犹人之有身。朝廷者。国之心腹也。纪纲者。国之元气也。
台溪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176H 页
政令者。国之血脉也。朝廷不正则心腹病矣。纪纲不立则元气苶矣。政令不行则血脉壅矣。今者客使如织。西顾之忧方殷。而分朋立党。惟务倾轧。朝廷可谓正乎。上下陵替。振举之策屡讲。而伤风败俗。奸巧百出。纪纲可谓立乎。士论携贰。调停之 教非一。而侧目仇视。如火益热。政令可谓行乎。书曰。元首明哉。庶事康哉。元首丛挫哉。万事堕哉。然则心腹之病。元气之苶。血脉之壅。顾非元首之责欤。伏闻 殿下罪罚或失于轻重。喜怒有乖于中节。政事之间。不无系着之私。用人之际。亦有偏重之势。道路之传。虽不可尽信。而如其有一毫疑似。则人之为言。亦可畏也。尧舜之道。布在方册。 殿下试使儒臣取而读之。反躬自责。先尽在我之道。以为观感变化之表准。则 殿下之身。即尧舜之身。群臣百姓。其有不顺乎。庶明励翼。朝廷自正。而心腹不至于病。四方风动。纪纲自立。而元气不至于苶。黎民敏德。政令自行。而血脉不至于壅矣。疵政不行。痼弊尽革。况痾疾病。永绝于邦域之内。视听自我之天。必将底豫。而有和风甘雨之应矣。呜呼。治平之世。犹且忧惧。孔艰之日。宁可玩愒。流星雨雹。天变数矣。水患风灾。岁凶荐矣。科外责应。民生瘠矣。朝野皇皇。气象惨矣。心腹之病。元气之苶。血脉之壅。已非寻常之證。而种种疾苦。不一而足。若不随證投药。及时救疗。臣恐大肿旁发。而医扁却走也。疏入。 答曰。疏辞无非格言至论。予甚嘉尚。可不体念。尔其从容调理上来。先生遂力疾赴 召。至丹城病益重。复上疏请递而还。)辛卯(先生五十五岁。)二月。哭俞会甫。(享吉◑时自河东归衬。有挽词。)被选弘文馆录。◑三月。与姜寒沙会于孤山亭。◑作诗示学者。(先生患学者之不务反求。以诗申戒曰。如欲治人自我身。昔人治我不治人。又曰。要在思齐内自省。昭昭圣训岂余欺。)
壬辰(先生五十六岁。)七月。拜司宪府掌令。有 旨召。
台溪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176L 页
以疾呈辞不赴。◑九月。拜侍讲院弼善。特 旨召。又呈辞不赴。(先生屡被宠擢。病不得赴 朝。而眷眷忧国爱君之诚心。终始恳恻。尝有吟曰。我非勇退人。平生宦游子。三秋卧病中。万点思君泪。◑是岁。金自点伏诛。人谓先生两疏。有张曲江先见云。)与河谦斋议正南冥先生文集。(先生尝以为南冥先生文集中。不可寘郑仁弘文字。时以洞主入院。谂于多士曰。仁弘跋文中。侵侮退陶先生者。决宜删去。遂与谦斋釐正焉。)是月。李牧使(尚逸)来访。◑哭赵凤冈。
癸巳(先生五十七岁。)八月。除成均馆司艺。不赴。◑撰赵凤冈墓碣铭。
甲午(先生五十八岁。)八月。拜司宪府掌令。有 旨召。辞不赴。
乙未(先生五十九岁。)四月。哭季弟。(季弟字清伯。号溪南处士。早事问学。与先生动辄唱酬。至是卒。先生深惜之。)
丙申(先生六十岁。)闰五月。拜成均馆司成。◑七月。又拜司宪府掌令。有 旨召。辞不赴。◑十二月。升拜司谏院司谏。有 旨促召。
丁酉(先生六十一岁。)正月。以疾疏辞。(疏末有曰。蝼蚁微臣。遭逢 圣明。殊恩浃骨。报答无路。若一线危喘。从此溘然。则永隔 天颜。抱恨泉壤。生负违 命之罪。死为恋 君之鬼。北望流涕。罔知所措云。疏入。 上怜之。温 批以答。下 谕本道。使调理上来。)作先考处士公墓表。◑二月。再疏辞。◑
台溪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177H 页
入德川书院。釐正南冥先生文集。(时先生屏处林园。身任斯文之责。林林谷书有曰。座右必不欲便诀尧舜。而病莫能强。则朝端虽失。乡党得矣。南冥集事。博谋士林。讲究义理。岂不光明正大也。河谦斋书有曰。釐正事甚善。仆身病如右。岂敢措一辞。惟左右善为指挥。卒成大事。)三月。监司南公(翧)馈药物。◑四月。又拜司谏院司谏。有 旨召。呈本道不赴。◑牧使成溪西(以性)来访。◑八月。哭郑秋潭。(有挽词。)十月。哭林林谷。(真怤◑有挽词)十二月。拜司宪府执义。
戊戌(先生六十二岁。)正月。有 旨召。疾甚不能赴。◑是月。郑统使(艗)致书诊问。◑二月十八日。考终于正寝。讣 闻。上特命赐赙。◑四月庚寅。葬于州北省台洞里久遁潭坐亥之原。(士林会者几三百人。显宗大王四年)癸卯。谦斋河先生撰行状。◑眉叟许先生撰碣文。(时芹谷李公观徵为本道监司。闻先生碣文成。为送鸡林石。因请书之。肃宗大王九年)癸亥。文集成。◑判书雪峰姜公(柏年)撰序文。
(肃宗大王二十三年)丁丑十一月。享宗川书院。(先生易箦未久。士林议建祠于先生所居地集贤山下。后以先生与谦斋道义相契。宜合堂同啜。遂以是
台溪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177L 页
月之仲丁。联享焉。◑参奉姜公命世制奉安文。县监郑公岐胤撰春秋常享文。◑ 肃庙戊戌。又以文孝公敬斋河先生演并享。即先生从先祖也。景宗大王三年)癸卯。岭儒疏请 宣赐院额。不克达。(幼学权大益等。陈疏请褒额。略曰。故执义臣河溍。孩提涉难。人称姬弃之亚。年甫弱冠。游于泮宫。华人相之以宰相之器。三十七。登文科。丙子乱。乡人推为义兵将。以父病。挥泪登途。至尚州。晨起悲泣曰。心神烦乱。自然哀泣。岂亲病难为耶。二日而讣至。盖于其父气绝之时。气通心动。自至悲泣也。非出天之诚孝。能若是乎。其在台阁。随事进言。不避猜嫌。请宥还诸 王孙之拘囚济州者。又论金自点败军辱国之罪。贪婪凶猾之状。抗言直斥。不少顾忌。文正公臣许穆铭其墓曰。宽而严。君子之廉。忠而悫。君子之确。徵士臣河弘度状其行而称之曰。志行粹美。识见超卓。讲说磨砻。且游学宫。学日进德日就。有非常人所及者。不幸天夺之速。不得展布其一二。而其尊周攘夷之道。忧国爱君之诚。愤世嫉邪之义。扶忠讨贼之节。亦可以辉映当时。流名后世矣。岂非学术行义之有大过人者乎。溍尝自号台溪。判书臣姜柏年序其文集曰。前后疏章。写出忠赤。而危言谠论。皆人所不敢言者。至于平居中等閒吟咏。自有濂洛间理趣。乡人之设祠揭虔。不但为乡先生之可祭于社而已。窃伏念崇奉儒贤。虽出于士林之尊慕。而必白国家为施褒揭之典。然后扶树教道振作儒化云云。时朝廷有事。未及奏 闻。纯祖大王九年)戊辰正月丙辰。移兆于同麓上壬坐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