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台溪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x 页
台溪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年谱
年谱
台溪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16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51A/ITKC_MO_0351A_A101_167H.gif)
皇明神宗万历二十五年( 宣祖大王三十年)丁酉闰七月十五日甲辰(卯时。)先生生于晋州加贵谷里第。(先生先世自司直公。世居州西尼丘山下馀沙村。至苦轩公。移卜于州东开庆。而木翁公晚年。以诸子仕宦于京。就居汉师敦义门外。大谏公又迁于湖南井邑之辰山。至副司直公。复还于晋。居州北新塘里。至先考处士公。移加贵谷而先生生。)九月。处士公挈家避倭寇。转到湖西之怀德。(先生生未再周月。而倭寇再猘。处士公与邻族。避乱至宜宁地。贼猝至。一行皆伏野草中。贼所至放火。适先生牢睡。火亦寻灭得免。是夜匿山中。迟明贼搜山隳突。有儿者恐其啼。先生适失音以免。至草溪夜坠水。漂数十步拯之。无所伤。一行咸异之。转至怀德。住自同村守文家。)
二十六年戊戌(先生二岁)
二十七年己亥(先生三岁)
二十八年庚子(先生四岁◑先生自学语。器度不凡。或因戏嬉。打破主人家事。守文不以为意曰。此子他日必为大人。吾老不及见云。◑先生后因友人之为湖西都事。使之存恤其家。)秋。处士公挈家南还。卜居于州北省台洞。
二十九年辛丑(先生五岁◑家庭于壁上。书字百馀试教之。翌朝问之。应辨不差。其聪颖如此。)
三十年壬寅(先生六岁)
台溪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16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51A/ITKC_MO_0351A_A101_167L.gif)
三十二年甲辰(先生八岁◑先生尝患鳖店。医用艾灸。先生啼号。医曰。长而立朝。傥有患难。当立不可夺之节。岂特灸灼而已耶。先生便垂泪。取扇自摇。人益奇之。)
三十三年乙巳(先生九岁)
三十四年丙午(先生十岁)
三十五年丁未(先生十一岁)
三十六年戊申(先生十二岁。)就学于慕松斋河公。(仁尚◑河公居州北丹池洞。先生从学焉。研究理趣。特出侪辈。及归。同学赋诗相赠。先生先就曰。我有丈夫泪。何曾洒别离。阳关不须唱。聚散各有时。◑按行状。十岁就学于河公。而今考祭文。粤在戊申而我怄衣云云。故姑附于此。)
三十七年(光海君元年)己酉(先生十三岁。)从宁无成河公(应图)受庸学。(河公。是先生先祖木翁公之弟。正郎公启宗之后。而文贞公南冥曹先生门人也。时居德川洞。先生往学焉。申伊溪价以书贺河公曰。闻河秀才近得亲灸于门。兄得英才而教育之。)秋。归自德川洞。仍读庸学。(宁无成公与先生书曰。近闻着工于庸学而晓达诚敬之义。深慰。愿一来以叙别怀。兼论蕴奥之旨。)
三十八年庚戌(先生十四岁。)二月。哭宁无成河公。◑往丹丘。受春秋诗传于梅轩李公(㲄)。
台溪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16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51A/ITKC_MO_0351A_A101_168H.gif)
四十年壬子。(先生十六岁。)秋。自丹丘辞归(先生之归也。李公有赠别序。略曰。子才禀超迈。气宇不凡。敦诗书说礼乐。谈圣希天。责重道远。岂啻千匀之弩万里之翼哉。其期许之远如此。)是岁行冠礼。
四十一年癸丑(先生十七岁)夏。同河谦斋(弘度)入德川书院。校正南冥先生文集(先生与谦斋居常追随。以道义相推重。讲磨论确甚多。)
四十二年甲寅(先生十八岁◑生与二弟湕,溭。讲业不辍。早起盥栉。定省无违。退而读书。夜分乃寝。○先生尝爱酒。饮或至醉。家庭闻而诫之。自是不复近。小成后始命酒。然终身不过饮。)
四十三年乙卯(先生十九岁)
四十四年丙辰(先生二十岁。)二月。与河谦斋,李渔隐(时馩),李而发(培根)肄业于德川。
四十五年丁巳(先生二十一岁)秋。游临渊台。(台在州东菁川江下流。故参奉云塘李公琰所卜筑。而与守愚崔先生永庆尝游息之所也。台下有书室。台后绝顶有淫祠。巫觋往来不绝。先生与同志数十。游览至此曰。先辈遗躅之地。岂使淫巫污蔑。遂撤而焚之。)
四十六年戊午(先生二十二岁。)与河谦斋游德川书院。仍入德山寺读书。
台溪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16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51A/ITKC_MO_0351A_A101_168L.gif)
四十八年庚申(先生二十四岁。)与赵凤冈(㻩),李梅堂(城)及季弟溭。肄业于浮查成公(汝信)溪亭。(成公南冥先生门人也。年德俱卲。奖进后生。先生与赵李诸公从学焉。赵公先生外兄也。◑后先生和浮查公之子錞诗曰。浮查昔日幸登门。函丈从容听至论。)夏。与河谦斋,郑秋潭(頠)会于德川。
熹宗天启元年辛酉(先生二十五岁)
二年壬戌(先生二十六岁。)八月。与赵凤冈,河谦斋游德山。
三年( 仁祖大王元年)癸亥(先生二十七岁。)春。俱中生进乡解。◑秋。中明经科乡解。◑十二月己丑。长子海宇生。
四年甲子(先生二十八岁。)春。从成浮查,赵凤冈。会讲于州东青谷寺。◑秋。中增广司马。(居赵锡馨榜三等第二十五人)
五年乙丑(先生二十九岁)
六年丙寅(先生三十岁。)二月。入泮宫。◑葬外王母夫人郑氏。(先生外王母郑氏。年老无子。来依先生。先生奉养不怠。至是卒。当附葬于外王父奉事尹公墓左。而有一乡丈居其下沮之。先生至诚晓譬。卒致感悟而许之。)秋。往留青谷寺。◑八月。呈书方伯。推还馀沙
台溪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16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51A/ITKC_MO_0351A_A101_169H.gif)
七年丁卯(先生三十一岁。)春。闻北警有诗。(时姜弘立诱金人入寇至平山。大驾幸江都。吴相允谦,崔参判鸣吉。与胡差刘海定和议。先生闻之。感愤有诗曰。盟成白马乾坤整。槐府春閒画枕高。又曰。恢复壮图 朝议在。书生何事自伤情。)
毅宗崇祯元年戊辰(先生三十二岁。)春。中别试乡解。◑四月己未。仲子海容生。
二年己巳(生生三十三岁。)往游青谷寺。◑冬。追叙李梅轩赠别序后。
三年庚午(先生三十四岁。)秋。中汉城别科初试。
四年辛未(先生三十五岁。)夏。与赵监司(希逸),朴无闷(絪),许沧洲会德川。商议院事。◑秋。与权宁海(潗),李判官(尚馦),朴丹城(衍)游召南江。◑十一月。哭梅轩李公。(有祭文及挽词。)
五年壬申(先生三十六岁。)又中别科初试。入泮宫。(是时先生出入泮宫。士友皆慕与之交。而赵晚閒寿益,闵参议应协,郑晚洲昌胄,睦参判性善昕夕从游。益加敬爱。时 天使来到泮宫。见先生。出语人曰。河某真宰相器也。)十一月。哭浮查成公。
六年癸酉(先生三十七岁。)春。中馆试。又中增广汉城
台溪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16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51A/ITKC_MO_0351A_A101_169L.gif)
七年甲戌(先生三十八岁。)正月。以宣务郎兼春秋馆记事官。差光海实录纂修厅誊录官。( 上即位之初。 命纂修光海实录。以诏使之来北虏之警中止。至癸酉。复设于南宫。总裁都厅若诸郎官差定。凡百馀人。而尹相国昉,李判书廷龟诸公。皆与选。先生亦应是 命。)五月。题名录成。(纂修役讫。录同役诸公。名曰题名录。)是月丁亥。季子海宽生。◑赴同道会于掌苑署。(时金参判荣祖使中朝还。同道儒绅之在洛者。共会于苑署。作同道会帖。总三十五人。修撰姜公大遂序之。)七
台溪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17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51A/ITKC_MO_0351A_A101_170H.gif)
八年乙亥(先生三十九岁。)春。乞暇省亲。◑十二月。哭慕松斋河公。(有祭文。)
九年丙子(先生四十岁。)访赵龙洲(絅)于娥林。(娥林。先生妻乡也。时赵文简公寓于兹土。先生与之追随。讲究道义。至先生仲女及笄。赵公请妻其甥侄姜齐泰。)十二月。闻北虏入寇。起义旅西赴。(时北虏大举东抢。都元帅金自点镇井方山城。据险自守。不即上 闻。虏骑已逼郊甸。 大驾入南汉。举国骚动。乡人起义兵。推先生为将。先生以处士公有寒疾。徊徨闷泣。辞不忍就。处士公曰。老人冬日伤寒例也。国有大难。 君父蒙尘。誓死赴义。乌可缓乎。先生遂与副将孙上舍锡胤。整军而西。)
十年丁丑(先生四十一岁。)正月。丁处士公忧而还。(先生进兵至尚州。翌晓。忽悲泣不食。谓孙公曰。心动如此。亲病必㞃矣。吾当留待。君其领军先发。孙公不忍独行。拜留二日。讣果至。)三月。葬处士公于州北广济山下久遁潭壬坐之原。(先生自奔丧以来。哀痛踰礼。柴毁成疾。乡里亦为之感泣。)
十一年戊寅(先生四十二岁)
台溪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17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51A/ITKC_MO_0351A_A101_170L.gif)
十三年庚辰(先生四十四岁。)四月。西行访宋尤斋(时烈)于黄涧冷泉。(时宋文正公移寓于冷泉。先生历访之。纪行诗。有县南山水冷泉胜。宋君此焉新基辟。宋君莲徬壮元郎。姓名屡被公府辟。一架书室静无尘。易卦河图挂四壁之句。)五月。入都拜承议郎成均典籍。◑六月朔。入国子馆。祇谒圣庙。会诸生讲学。◑承 命禜雨于辰岩。(时兵革之馀。天久旱。先生以奠祀官。兼掌大祝。)七月。送韩钓隐(梦参)赴任自如。(有赠别诗。)八月。元孙自虏阵还。与同僚出迎于沙岘。◑送崔师傅(东㠍)入沈阳。(有送别诗。)九月。升朝奉大夫礼曹佐郎。◑送张听天(应一)南还。(有赠别诗◑张公。旅轩先生嗣子。与先生讲磨道义。推诩甚重。)十二月。拜兵曹佐郎。◑游南汉山城。(有次东阳尉申公翊圣韵。)送清阴金相国(尚宪)入沈阳。(是时龙骨大到义州。闻清阴金文正公上疏斥和。拘执以去。先生赠诗。有曰傥用当时策宁为此日行。)
十四年辛巳(先生四十五岁。)正月。赴玉堂会。(与黄校理㦿,睦修撰性善诸公。有唱酬诗。)二月。乞暇省亲。◑四月还 朝。(时国家与北虏业已讲和。而使介络绎。徵求无厌。且世子及王子久处质馆。虏情叵测。先
台溪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17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51A/ITKC_MO_0351A_A101_171H.gif)
十五年壬午(先生四十六岁。)正月。拜司谏院正言。◑二月。访李察访(德耇)于终南山下。(先生与李公小少同学。及还 朝。闻李公亦在京。往见与语曰。蒙 圣上拔擢。忝冒匪据。而目今国事艰危权凶擅命。明当早朝。抗言直斥。君不可不知也。)是月。上疏言时弊。不报。(时国运中否。朝纲日紊。先生目击艰虞。若痌在身。至拜正言。陈疏极论。其略曰。二百年衣冠。至 殿下而变为左衽。十三代陵寝。至 殿下而污于腥尘。此正戒惧愤发。刻心殚虑。迓续天命之秋也。顾乃萎苶颓塌。牵补姑息。苟安为幸。臣窃痛焉。古之人君。或内修政事。或筑台迎士。曷尝有视为当然之势。付之无可奈何。不敢展一施措出一号令。坐待寝微寝灭之期。如今日者哉。纪纲陵夷。兵备荡坏。人心涣散而不可收拾。刑赏舛错而不可劝徵。此所以委靡不振。至于危亡而不救者也。申景琥以副将为惮。则因郑译得递。李敏树以义州尹为危。则又因郑译获罢。此国网之荡然而曾无所畏忌也。李敬舆等三臣忠爱。青史无愧。老母寡妻无所依归。郑蕴忠直。在古犹罕。 恩赙未闻。金自点身为元帅。使 君父窘于去豳。国势阽于颠危。罪通于天。万死莫赎。薄示窜罚。反加宠用。义士沮气。人心愤惋。 殿下眇然孤立。谁与为国。臣窃见 殿下之国。危于累卵。急于焚宇。祸败之至。迫在朝夕云云。疏入。留中不下。◑时金自点势焰方炽。人皆为先生危之。而河谦斋与先生书曰。公一任言责。论事甚切。不独使李枯胆落。虽言不得施用。亦足洗素餐钳口之偷风。可谓不负所学云云。)递付宣略将军龙骧卫副司果。
台溪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17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51A/ITKC_MO_0351A_A101_171L.gif)
十六年癸未(先生四十七岁。)二月。拜兵曹佐郎。◑四月。又拜司谏院正言。有 旨召。皆以疾辞。不赴。◑九月。与赵凤冈,尹参奉(承庆),成川斋(錞)诸公。游驭风亭。(亭在菁川下流。其下又有三仙岛,伴鸥亭,临渊台诸形胜。时赵尹诸公。邀先生共游。成公作游仙篇以记之。有曰。晚向鼎台村。贤山翠一发。山下住三河。荆枝联棣萼。萱堂奉慈颜。竭力供子职。孝为百行源。移忠亦謇谔。志与世相违。归来任浪迹。)是月。郑晚洲以敬差官来访。◑十月。与姜寒沙,河谦斋会于孤山亭。◑十一月。拜朝散大夫司宪府持平。有 旨召。◑十二月。赴 召。(先生在宪府时。失马鞍。从者举可疑者请治之。先生曰。勿问也。我之所失小。而彼之蒙恶名大。岂可为也。未几。窃鞍者还之故处。)
十七年甲申(先生四十八岁。)正月。上疏言事。(疏略曰。赏罚黜陟。 殿下大柄。进退与夺。 殿下大权。而迩年以来。大柄大权。不在于 殿下。而或出奴虏之手。今日春宫之回辕。 殿下以为庆乎。今日边警之稍缓 殿下以为幸乎施措之际。未闻耸动之举。政令之间。犹存宴安之习。弥缝牵补。苟延时日。脱有非常之变。仓卒之祸。出于虑外。 殿下之位。亦曰殆哉。奚暇忧我子孙之不保哉。古语曰。人不涉难。智不明。 殿下之涉难。非一再矣。一涉于公州。再涉于江都。三涉于南汉。丙子以后七年。无非涉
台溪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17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51A/ITKC_MO_0351A_A101_172H.gif)
台溪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17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51A/ITKC_MO_0351A_A101_172L.gif)
乙酉(先生四十九岁。)正月。还朝拜 命。(先生以数月之间。再承 恩命。在家呈辞。于义未安。遂赴 朝。)二月。升中直大夫。◑三月。又升中训大夫。拜司谏院献纳。避嫌请递。(先是铨官注选乖宜。先生在宪府时。与同僚合启请推。合启者皆被斥。时先生在呈告中。以同事独免为不安。避嫌请递。仍及筵臣闵应亨,俞伯曾言事获罪。尚末蒙叙。大司谏洪镐以论还收朴承宗籍没事。重被罪罚之失。 上皆不许。)是月。 王世子自沈阳还。(时虏人遣世子归国。先生感泣有诗曰。病里初闻鹤驭还。喜心翻倒涕潸潸。三冬雨雪孤城里。万里风霜四载间。薄伐或知天意助。卑辞难化虏情顽。却思周汉中兴策。赖任贤能闭玉关。又有诗曰。 圣主几劳携铁杖。廷臣方议固金汤。天边鹤驭回双阙。消息闻来喜欲狂。)送成修撰(以性)之燕京。(时 王世子自沈馆还。朝廷送使以谢之。成公以书状官。陪麟坪大君赴燕京。先生与同僚出饯慕华馆。临别赠诗。有曰慕华旧馆今犹在。须到西门掩面行。)与府僚论 启请选荐兵曹郎。又独 启请防各司贡木滥徵之
台溪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17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51A/ITKC_MO_0351A_A101_173H.gif)
丙戌(先生五十岁。)遣季子受业于许眉叟(穆。◑时许文正公旅寓宜宁之慕义。先生遣季子请业。文正公美其才颖而器伟。指示为学之方。后手篆主一铭,四勿箴及屏铭与之。)
丁亥(先生五十一岁。)五月服阕。(先生前后居丧。哀毁过度。疾病渐痼。服阕之后。尤无仕进之意。)筑精舍于溪上。(先生搆数间精舍于台溪之上。有诗曰。为爱前溪号以台。杖藜徐步去还来。时人岂识合溪胜。二水清澄九曲回。)六月。拜中训大夫司宪府持平。有 旨召。以疾呈本道。不赴。◑和福建人徐胜诗。(是时唐船漂到栗浦。传言北京失守之后。福王监国于南京。年号弘光。丙戌五月。南京又没。武将郑芝凤立 隆武于福建。 隆武。乃 万历第二十四子。封唐王者也。时 隆武所统。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而已。船主参将徐胜。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人。六月。自东浦寨往日本。飘风而至。有诗曰。去国千千里。因成异域人。更深谁共语。惟与病禽亲。病禽即孔雀也。先生闻而有感。仍次其韵曰。海上乘槎客。谁知福建人。来传 隆武信。如见旧相亲。先生自大明亡后。匪风下泉之思。每形诸言志之际。忠愤慷慨。未尝顷刻忘也。)七月。递付御侮将
台溪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17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51A/ITKC_MO_0351A_A101_173L.gif)
台溪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17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51A/ITKC_MO_0351A_A101_174H.gif)
戊子(先生五十二岁。)闰三月。金牧使(素)来访。◑五月。见日晕有诗。(诗曰。阴虹挟日太阳微。仁爱人君此可知。深殿不瑕劳 圣虑。病中惊起涕交颐。)六月。与赵凤冈避暑于集贤山凝石寺。◑是月。牧使金公馈米鱼。又来访山寺。◑秋。以疾仍留寺调药。◑九月。郑牧使(好仁)来访。◑是月。使弟湕及子海宇呈书州牧。推凝石洞祭田未还者。(先生先祖松轩,苦轩,木翁三代影堂。旧在州北集贤山下。文孝公与弟大谏公及诸宗戚。共寘香火之需名曰宝藏库酌定祭仪又为诗记其事。同朝卿相有多和之者。后影堂遭燹。只有遗诗。先生续和其韵。且祭田在凝石洞。多为公私横占。洗马公浑告官推还。为松轩,苦轩两代祭田。又编辑奉先录一部。专属于先生先考处士公。修其岁事。而迄今多未还。先生使子弟呈官尽推。)
己丑(先生五十三岁。)正月。拜奉正大夫行司宪府持平。有 旨召。谕本道监司。令给马起送。呈疾不赴。◑是月。牧使郑公来访。◑二月。游长兴寺。都蔚山(慎修)来访。(有赠别诗。)三月。拜司谏院正言。有 旨召。复陈病上疏。◑是月。就医于泗
台溪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17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51A/ITKC_MO_0351A_A101_174L.gif)
台溪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17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51A/ITKC_MO_0351A_A101_175H.gif)
台溪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17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51A/ITKC_MO_0351A_A101_175L.gif)
(孝宗大王元年)庚寅(先生五十四岁。)正月。监司闵公(应协)馈食物。◑二月。又拜司宪府持平。有 旨召。以病呈辞。( 上励志初政。向用贤俊。先生以台职首被 召命。而病不能赴。宋九庵致书曰。 召旨更下。进退何居。程明道送吕申公一句。敢以血诚奉诵。而第虑二竖子为祟也。)八月。与河谦斋入德川书院。修正儒籍。(儒籍者。录当时及门诸贤及后生之私淑艾者也。至是先生与谦斋修正编辑。藏之院中。)十一月。拜司谏院献纳。有 旨召。病不能赴 朝。上疏乞递。不许。(时虏人在馆。因我修缮城池。大张威喝。且朝论不靖。党议携异。先生因辞疏。遂并论之。略曰。臣于年少之日。非不知死亡之可恶。一身之可爱。而徒恃血气之强。全昧保养之道。食饮不节。惟酒是嗜。语言不慎。时发躁怒。人之言者以为不节食则伤脾。不慎言则伤心。嗜酒则伤性。过怒则伤肝。戒责相踵。臣狃一时之快。不觉元气之暗烁。岁月渐久。百疾交攻。遂至于耳目牢闭。四肢不收。今虽悔之。已无及矣。若使臣早听人言。节食断酒。慎言平心。臣之痛證。宁有如此甚乎。呜呼。以疾喻政。古人先获。推之于国。似可施行。夫君之有国。犹人之有身。朝廷者。国之心腹也。纪纲者。国之元气也。
台溪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17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51A/ITKC_MO_0351A_A101_176H.gif)
壬辰(先生五十六岁。)七月。拜司宪府掌令。有 旨召。
台溪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17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51A/ITKC_MO_0351A_A101_176L.gif)
癸巳(先生五十七岁。)八月。除成均馆司艺。不赴。◑撰赵凤冈墓碣铭。
甲午(先生五十八岁。)八月。拜司宪府掌令。有 旨召。辞不赴。
乙未(先生五十九岁。)四月。哭季弟。(季弟字清伯。号溪南处士。早事问学。与先生动辄唱酬。至是卒。先生深惜之。)
丙申(先生六十岁。)闰五月。拜成均馆司成。◑七月。又拜司宪府掌令。有 旨召。辞不赴。◑十二月。升拜司谏院司谏。有 旨促召。
丁酉(先生六十一岁。)正月。以疾疏辞。(疏末有曰。蝼蚁微臣。遭逢 圣明。殊恩浃骨。报答无路。若一线危喘。从此溘然。则永隔 天颜。抱恨泉壤。生负违 命之罪。死为恋 君之鬼。北望流涕。罔知所措云。疏入。 上怜之。温 批以答。下 谕本道。使调理上来。)作先考处士公墓表。◑二月。再疏辞。◑
台溪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17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51A/ITKC_MO_0351A_A101_177H.gif)
戊戌(先生六十二岁。)正月。有 旨召。疾甚不能赴。◑是月。郑统使(艗)致书诊问。◑二月十八日。考终于正寝。讣 闻。上特命赐赙。◑四月庚寅。葬于州北省台洞里久遁潭坐亥之原。(士林会者几三百人。显宗大王四年)癸卯。谦斋河先生撰行状。◑眉叟许先生撰碣文。(时芹谷李公观徵为本道监司。闻先生碣文成。为送鸡林石。因请书之。肃宗大王九年)癸亥。文集成。◑判书雪峰姜公(柏年)撰序文。
(肃宗大王二十三年)丁丑十一月。享宗川书院。(先生易箦未久。士林议建祠于先生所居地集贤山下。后以先生与谦斋道义相契。宜合堂同啜。遂以是
台溪先生文集附录卷之一 第 17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51A/ITKC_MO_0351A_A101_177L.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