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松崖先生文集卷之五
松崖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x 页
松崖先生文集卷之五
 附录[一]
  
松崖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78H 页
松崖先生年谱
丙申皇明神宗显皇帝万历二十四年(宣祖昭敬大王二十九年)
 十二月壬辰。(十九日)先生生于怀德县白达村。始先生在娠。母宋夫人梦白鹤入室。父赞成公喜曰。当得异儿。及先生生而赞成公已殁矣。时夫人方在本第。外王父松潭公。悲喜不自胜。宗族乡党皆曰。赞成公文学才器。不得其寿。宋夫人至行懿德。早失所天。此理之所可不谌者。乃有此异常儿庶几硕果之报。金氏必昌大矣。
丁酉二十五年。先生二岁。
戊戌二十六年。先生三岁。
己亥二十七年。先生四岁。
庚子二十八年。先生五岁。
 庄重颖悟。如老成人。见者莫不器之。
辛丑二十九年。先生六岁。
壬寅三十年。先生七岁。
癸卯三十一年。先生八岁。
始受学于宋夫人。
 
松崖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78L 页
宋夫人方严端重。教养有法。而哀其孤茕。不欲早就学业。及是。先生请学不已。夫人奇之。亲自口授。虽未尝呵督。而孜孜不废。宋夫人性本爱好书册。至老弥勤。每朝。整拭几案。涉猎经史。罔或少倦。故先生自幼擩染。竟至成就云。○遂庵权公尚夏尝曰。宋夫人至德纯行。求古罕伦。而闺门事隐。世无知者。深可恨也。松老身任大义。为世名臣。古人之称荥公贤德者。必本于申国。有以也夫。
甲辰三十二年。先生九岁。
乙巳三十三年。先生十岁。
丙午三十四年。先生十一岁。
 先时。赞成公以四子六经。托于夫人。以为传家物。先生既就学。尽以其书授之。先生感发自励。思所以继述先业焉。
丁未三十五年。先生十二岁。
戊申三十六年。先生十三岁。
己酉三十七年。(光海元年)先生十四岁。
庚戌三十八年。先生十五岁。
聘延安李氏。
 延平府院君忠定公贵之女。松潭公时年七十馀。
松崖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79H 页
筋力康健。亲率以行。李公见先生。期以远到。大加称赏。凡于军国大事。必招邀而咨询之。
始卜居于松村。
 先生旧宅。在于南原。而家遭多难。鞠于外氏。冠婚既成。松潭公分以小墅而处之。
辛亥三十九年。先生十六岁。
秋。魁生员初试。
 先生笃于内行。馀事学文。而聪明英特。才艺夙就虽功令各体。亦莫不极其精丽。时主司以四书疑义为问。先生一举获捷。众皆难之。○笔法敏速如神。崇朝尽写孟子七篇。字画端正。
壬子四十年。先生十七岁。
癸丑四十一年。先生十八岁。
受业于沙溪金先生之门。
 金先生以栗谷李文成嫡传。为理学之宗。先生源源往拜溪上。难疑答问。屡日靡懈。金先生器遇之。◐先生就学。未知的在何年。而盖是弱冠以前事。故书于此。
甲寅四十二年。先生十九岁。
乙卯四十三年。先生二十岁。
松崖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79L 页
春。魁进士初试。
丙辰四十四年。先生二十一岁。
丁巳四十五年。先生二十二岁。
戊午四十六年。先生二十三岁。
己未四十七年。先生二十四岁。
庚申四十八年。先生二十五岁。
沙溪先生来访。
 时宋同春(浚吉)冠。沙溪,慎斋为宾赞而历临。
辛酉熹宗哲皇帝天启元年。先生二十六岁。
壬戌二年。先生二十七岁。
男震粹生。
 先生见其骨相匪凡。谓家人曰。此儿必树家声。命小字曰英俊。○同春尝贻书于骊阳闵公维重曰。金某识量才谞。可堪度支。其见诩于父师如此。
癸亥三年。(仁祖宪文大王元年)先生二十八岁。
春。入京。往拜李忠定公。即辞还乡。
 光海稔恶。 宗社几于沦亡。李公有拨乱之志。与胤子延阳时白议曰。金郎刚毅正直。可与议大事。亟使门下人安生邀先生。先生即往赴之。李公闻屦声。欣然问曰。金郎来乎。时夜初更。未及点灯。先
松崖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80H 页
生曰。暗室不可入。请明烛。烛明始入。李公曰。今日伦纪已斁。 宗祊将覆。吾辈以世禄之臣。义不可坐视。于君意何如。先生肃然正色曰。岂不名正而言顺。然无伊尹之志则不可。且外甥一人。何足有无于其间。遂拜而出。坐者愕眙。延阳兄弟杖剑出户。与安生附耳语。李公急呼而入。亲执三人手。使不得离侧。因啧啧叹曰。难矣哉。此人今虽不听吾言。以若慎重。必不漏泄。汝等第观其行止。明朝探之。则先生果已凌晨出城矣。
甲子四年。先生二十九岁。
始仕。为司畜别坐。
 先生自少无意于进取。而亲老家贫。不得已而就之。
春。贼适举兵犯 阙。扈 驾于公州。
乙丑五年。先生三十岁。
参靖 社振武勋原从一等。
奉宋夫人入京。
丙寅六年。先生三十一岁。
春。升司饔院直长。
冬。哭外王父松潭宋公丧。
松崖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80L 页
宋夫人连以癠忧。截指烧骨。和药以进。得延数十岁。及丧。哀毁几绝乃苏。先生以遗孤。偏被松潭公眷庇爱重。痛霣深切。
丁卯七年。先生三十二岁。
春。虏兵入寇。扈 驾于江都。
夏。升掌乐院主簿。
秋。除扶馀县监。奉宋夫人之任所。
 为政。严明简重。刚柔并济。厚生革瘼省徭薄赋。吏民便之。
戊辰毅宗烈皇帝崇祯元年。先生三十三岁。
特蒙品服之赐。
 因绣衣褒闻。有是典也。
己巳二年。先生三十四岁。
庚午三年。先生三十五岁。
冬。解官归家。
 莅任四载。政成人和。仓库充溢。有一猾吏。蠹害良善。便成巨弊。先生发奸欲治之。吏百方舞术。期欲递官。至于变及家庙。先生竟按治其罪。遂决去。民皆遑遑如失父母。遮道愿留。既归。立石颂其惠。慎斋亦尝莅玆邑。二碑并立于一处。
松崖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81H 页
辛未四年。先生三十六岁。
哭沙溪先生。
 服加麻三月。有祭文。金先生殁。先生以所事。事慎斋先生。
壬申五年。先生三十七岁。
春。除 世子翊卫司翊卫。
中文科第三等。
秋。拜礼曹正郎。
 李忠定公方秉铨。以亲嫌不调。至是始拜。
送子震粹。受学于同春,尤庵。
 
尤庵自沃川就居于同春之邻。先生所居。莽苍相望。遂使子就学。后同春居公州之五道山下忧乐斋。先生又送子受业。时四友堂宋公知州事。亦遣其子监察奎光。与同受业。而与先生书曰。粹侄与家儿。联椠于道斋。赍粮自邑备送。是则折腰斗粟也。不妨矣云。
癸酉六年。先生三十八岁。
春。拜司宪府持平。
请寝 仁庆宫及大君第宅营缮之 命。有 严旨引避递。
 
松崖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81L 页
先生启以为丁卯以后。边圉日警。人心危惧。当此时。君臣上下。宜以薪胆相励。防边讨贼之外。凡诸不紧之务。请一切蠲罢。言甚剀切。 上以新进沽名为教。先生自不安即递。
拜成均馆直讲。
哭外舅李忠定公。
 有祭文。
拜 世子侍讲院司书。不就。
秋。差湖西京试官。病递。
拜司谏院正言。以僚议不合。疏递。
 
上将亲祭 孝思殿。同僚以 上疾才愈欲谏止。先生以为亲祭之 命。出于久废之馀。为臣子者。所当将顺 圣孝之不暇。再三往复。终不归一。遂递。
差纂修记事官。
冬。拜正言。启斥郑百朋诽谤之罪。即辞递。
 副提学郑百朋。挟私憾。诟辱谏官。先生痛斥之。物议称快。
甲戌七年。先生三十九岁。
春。拜司书纂修兼春秋。 命校进书册。辞不 允。
松崖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82H 页
入侍 书筵。进讲。
 辅德申敏一。弼善郑百亨。说书郑维城同参。讲说轶不传。
夏。移正言辞递。
拜司书。
移知制教。
陪 世子。参 天使享礼。有绢帛茶烛之 赐。
 天使奉册封诰命出来。
秋。升文学。
陪 世子。饯 天使于西郊。
 
先生奉 东宫书帖。诣南别宫。 天使见先生岸宇轩昂。威仪整肃。为之动容起敬。◑先生每登朝班。如鹤立鸡。时人比之张曲江风度。
移献纳。以不论俞伯曾事。引避递。
除司书病递。
拜直讲不就。
移持平。因司谏赵絅避辞。引嫌递。
冬。拜司书。
自 中宫。特赐红纻蓝绢各一疋。
 因 春宫学问进益。有异数也。
松崖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82L 页
移持平。
拜献纳。
乞暇还乡。
乙亥八年。先生四十岁。
春。承 召还朝。辞递。
又拜献纳。因台 启夜深有 严旨。辞递。
拜司书
移献纳。因罗万甲疏斥言官。引避递。
夏。拜文学病递。
移献纳。
拜吏曹正郎兼司书。
秋。除弘文馆校理。
移献纳。引避递。
拜吏曹正郎兼校理。辞递。
又拜校理。
移吏曹正郎。
丙子九年。先生四十一岁。
春。病递。
拜献纳。
移弘文馆修撰。
松崖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83H 页
秋。出使于黄监军孙茂。
冬。北虏猝至。奉宋夫人。扈 驾于南汉。
 先生闻变将赴。属子震粹奉宋夫人及夫人。蹑 驾后追至。震粹时年十五。经理艰险之中。左右扶护。得免颠沛之患。日未暮。入南汉。见者莫不称叹。
丁丑十年。先生四十二岁。
春。拜献纳。
移吏曹正郎。兼督战御史。
 时虏势猖獗。孤城朝暮且陷。先生与尹学士集。启请加罪崔鸣吉。先生忠愤慷慨。厉气巡城。身执桴鼓。为士卒倡。暴露风雪。凡四十馀日。手足皲裂。形容憔悴。而意气弥增。无疲倦之色。夜不解衣。昼不凭几。未尝出军门一步地。傍人请少憩。先生奋然作色曰。孤城遇敌。势如千斤之压鸟卵。危亡之祸。迫在呼吸。义当君臣戮力。图存社稷。否则有死而已。遂折箭为誓。义气烈烈。人莫敢仰视。一夜虏犯西城。城中为之震荡。先生巡视营垒。神气安閒。如无事时。兵皆整肃如故。无敢违法者。○宋夫人谓孙震粹曰。汝父忠节。必不苟活。若死。我亦当死。
松崖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83L 页
使婢掘坎丈馀而待之曰。我死便埋。和事既成。先生以为背城一战。肝脑涂地。是吾之愿也。而乃有主和卖国之徒。敢生挟虏胁君之计。至于纲常斁绝。义理晦盲。则国何以为国乎。既不为国一死。则断当忍痛含冤。以待复雠之几(一作机)。遂决长往之计焉。
扈 驾还朝。
请递吏曹正郎。蒙 允。
又拜吏曹正郎。不就。
奉宋夫人南归。
 先生将还乡。往见崔相曰。我 皇朝字小之仁。如天广大。至壬辰倭乱。 神宗皇帝。再造藩邦。恩至深矣。彼建虏。背盟构衅。来胁我邦。君臣上下。所当奉辞伐罪。以伸大义。而令公不此之为。终始主和。使三百年冠带之国。一朝沦为夷狄之域。则其何以有辞于天下后世。虽欲为一时偷安之计。独不念万世难容之罪乎。诸公若无复雠之志。则吾不可复立于朝。崔微笑曰。高士去就。任意而已。何可谋人。盖讥玩之也。◑先生既还乡。杜门屏迹。养亲观书。与诸贤讲磨道义。乐而忘忧。乡学章甫。屡请束脩。辄逊谢。不肯以师道自处也。
松崖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84H 页
哭竹窗李公。(时稷)
 李公殉节于江都。有祭文挽词。
夏。拜副应教司成,司谏。皆不就。
秋。除执义司成。皆不就。
差沈阳书状官。病递。
 时相恶异己。嘱铨官注拟。欲其拜虏也。
戊寅十一年。先生四十三岁。
春。除金郊察访。亲老辞递。以不仕律。配本驿。
 金郊当沈阳道。迎送虏使。故有是除。庙堂又刱不仕律以待之。
夏。奉宋夫人。赴平山谪所。
 端居静养。沈潜坟典。玩心于昭旷之域。西关新经兵火。生事尤极艰窭。而泊然无戚颜。严于辞受之际。一切断以义理。近邑守宰之闻先生风者。虽欲馈遗而不敢焉。同春书问略曰。尝闻诸士友之言。其论当世高风清节。必以老兄为之弁。令人未尝不歆叹。又曰。英甫书来。欲举兄蓝舆而末由也云。此亦衰世之志。可悲也已。
己卯十二年。先生四十四岁。
因邦庆赦还。
 
松崖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84L 页
关河风雪。备经艰楚。而容貌髭发。无减平昔。尤庵以为有伊川定力。再三称叹。
筑松崖堂。
 先生慨念国家羞辱。有考槃永矢之志。以松崖二字扁其楣。以为松有后凋之节。崖有壁立之象。聊自取义而观省焉。尤庵演而为记。记曰。鸡足之麓西驰。为白达村之松崖。月城金由善父筑室而居之。由善父之言曰。松者。卉之类而有岁寒后凋之节。崖者。岸之属而有壁立千仞之象。虽雪霜交下。风霆震叠。而其所性则无改也。诚物之可尚者。故吾以名吾室。子盍为余记之。使之朝夕寓目而有以自励耶也。余曰。松崖之说。子其自知之已明矣。由善父粤自髫龀之年。克体慈闱之念。读书为士。已有所立。长登高第。羽仪于朝。玉堂薇垣乌台 胄筵。无不历扬。既而。丙丁之后。不乐于仕。归袖翛然。则清官要职。又朝夕而至于荆门之下。而由善父若无睹也。介于石而愈坚矣。朝廷继严不仕之律。使之御魅于关海之上。而由善父不动一发。如赴乐地。既归。视其气貌于昔年无改也。其所谓不为威惕。不为利疚者非耶。然则松崖之说。不惟知
松崖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85H 页
之。而又已无愧于其义矣。若是而尚可以赘吾说乎。虽然。无已则有一焉。君子之道。不尚其一偏。而惟以全体为至。故记曰。大备盛德也。释回增美。如松柏之有心。不改柯易叶。故物无不怀仁。晦庵夫子亟称于曾子曰。落脚下手。壁立万仞。朱夫子又自谓曰。使某壁立万仞。岂不为吾道之光。至于形容仁体则曰。苍崖无古今。夫圣贤之道。大小大事。而其所以取譬者。不过如是。何哉。盖人禀天地之心以为心。而或至于不仁者。利诱之也。欲汩之也。利欲之害。甚于风霜。而此心之灵。易累于物。故丧其本体而为改柯易叶之木矣。释回则利欲不容。增美则善端无穷。而仁可得矣。是不亦松柏之不变于风霜。而以保阳春之润者乎。夫然后盛德大备。可得以言。而曾,朱之道。亦不外是矣。盖尝闻曾子之言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又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至于易箦之际。死生变于前。而真心见前。卓然而不可乱。故求仁得仁。受圣人之嫡传。以及于朱子。则二夫子之所以壁立于千百世者。为如何哉。今由善父勿以一节自足。必以全体为心。日从事于
松崖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85L 页
释回增美之训。而仰溯乎曾朱之心。则古人之大备盛德。将不在由善父而谁归耶。若是而称曰。松崖松崖云。则岂非取名廉而责实大乎。若余者。当此风头。立脚不住。病懒虽甚。尚能闻风而兴起。不觉误有平日之壮心也。若夫见其苍然屹然之气像。而发其吟风弄月吾与点之趣。则倘能为由善父相观于异日而有得也。并以亲笔。书记与额而寄之。先生逍遥其间。优间(一作閒)自适。而若闻君德过失。朝廷疵累。则辄忧形于色。食息靡安。至于言及天下事。尤感慨愤惋。如不欲生。或中宵不寐。仰天太息。或良辰美景。便衣独往。超然有物外之意。南望神州。兴言出涕。继之以吟哦矣。
与同春诸公。会于飞来庵。
 庵在松村之东。颇有泉石之胜。与两宋常联榻讲磨于此。
会尹宣举于宋村。
 宣举。八松公煌子也。当孽虏僭号。上疏请斩虏使。及江都之变。与士友权公顺长,金公益兼约死。又令其妻先死而终乃苟免。乱已。惭愤自废。尤庵不念其旧。相友善。时适来访宋村。尤庵书要先生夜
松崖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86H 页
话。先生沈吟良久曰。吉甫虽有初年声望。顾其江都失节。决不可欢如平昔。英甫何如是缱绻也。乃往会。
庚辰十三年。先生四十五岁。
慎斋先生来访。
辛巳十四年。先生四十六岁。
春。叙拜副应教宗簿寺正。皆不就。
壬午十五年。先生四十七岁。
沧洲金公(益熙)来访。
 先生与沧洲。情义甚密。源源相从。而皆不可尽记。时沧洲以诗留别曰。莫怪临分泪自垂。此时非复别离时。风尘岐路迷南北。何处人间更后期。
癸未十六年。先生四十八岁。
闻月塘姜相公(硕期)讣。设位哭之。
秋。拜副应教。不就。
甲申十七年。先生四十九岁。
六月。闻 皇帝讣。举哀。
拜执义。
因贼臣器远之变。入京陈慰。仍请为旧君服。即日辞归。
 先生以为我国服事 皇明三百年矣。 皇帝陟
松崖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86L 页
方。岂可无服。况礼为旧君服。可据而行也。遂启。政院格不奏。
往拜清阴金先生。(尚宪)
 金先生自沈阳五载始还。卓然为大义宗主。先生自前时已屡致候问。而至是益加倾慕。往拜于石室村舍。
冬。拜宁海府使,锦山郡守。皆不就。
乙酉十八年。先生五十岁。
与尤庵及草庐李泰之。(惟泰)会于同春堂。
 夕。尤庵归。
春。拜辅德。不就。
夏。闻 昭显世子薨。入京陈慰。即日南归。
 先生以久陪 书筵。恩礼非常。故即为奔问。
秋。拜执义。不就。
冬。拜辅德。不就。
 时 孝庙新升储位。自 上极选名硕之士。以辅导 春宫也。
丙戌十九年。先生五十一岁。
与草庐。会于同春堂。三日讲学。
春。拜执义。不就。
松崖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87H 页
与尤庵诸公。会于飞来庵。
丁亥二十年。先生五十二岁。
石湖尹公(文举)来访。
 尹公慕先生道义。乐与之交。来议卜邻而未果。沧洲,石湖,市南。皆与先生志同道合。故世称先生及市石二公曰。湖西三学士。并称沧洲则曰。四儒臣云。
戊子二十一年。先生五十三岁。
春。拜副应教。不就。
特拜通政大夫承政院同副承旨。上疏辞不 许。再疏辞不 许。三疏辞。 严批许递。
 批曰。此人所为。殊无人臣礼。彼无意上来。姑先递职。
秋。市南俞公(棨)来访。仍与同春诸公。会于飞来庵。
己丑二十二年。先生五十四岁。
慎斋先生来访。
五月。闻 仁祖大王 升遐。入临。即日还乡。
除司谏院大司谏 特召。上疏辞。 优批不许。
 时 孝宗大王嗣服。愤发大志。首聘清阴诸贤及先生。先生以为 睿志卓然。将大有为。遂疏论
松崖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87L 页
庙号及市南忤 旨事。因陈六条。一曰亲其亲以仁其民。二曰严宫禁以正家法。三曰远戚畹以清仕路。四曰崇道学以寿国脉。五曰立大志以为内修之本。六曰收人才以为外攘之实。 批曰。省疏具悉。知尔辞不上来。缺然之怀。可胜云喻。孤以不才无学。忝叨重位。凛乎若临深屦薄之志。何尝少弛。第疵政想已多矣。须念先朝旧恩。从速上来。及时补过纠缪。庶保艰大之业。不亦善乎。须副予至意。且极言过失。兼陈六条。尤可见先朝之恩泽矣。不有深诚。何肯向人主说逆耳之言乎。 上方以议谥事。震怒。先生抗言人皆危之。而特蒙 优批。可见倚毗之重矣。○副学吕尔徵。以议谥事上劄。言金某之论。其义愈正。而阙然不报。愿亟下其疏。使之广议。 上下教切责之。自是更无敢以议谥事为言矣。
七月。入京肃谢。
 尤庵诵明道送吕申公诗不是寻常御史行之句以送之。又曰。数日间欲过仁里。只是处士之庐。无人焉。不能无介然也。
同慎斋先生。入侍 熙政堂。
 
松崖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88H 页
上特召先生及慎斋入侍。 上喜曰。欲见卿等久矣卿等不忘先朝之恩。今者来见。欣幸可喻。国无所宝。惟以卿等为宝。须补予不逮。仍问治道。先生曰。帝王为治之道。固非一端。当今之务。无急于明大义。愿 殿下毋忘薪胆之义。益恢河海之量。懋实德而期实效焉。 上嘉纳。
移拜大司成。上疏辞。不 许。
 批曰。入京才数日。遽尔递职。予甚嗟惜。今又引疾辞免至此。殊非予之所望。速为调理出仕。
再疏辞。不 许。
 
批曰。省疏具悉至恳。予之待人之诚。不见信于人。今又引母病请归。难以强留。且多腼然之怀。去就与否。当令该曹议处。
吏曹请令带职归省。即日拜辞。 命给马。仍 赐药物。遂南归。
吏曹启曰。今此大司成金某。以林下宿德。荐蒙礼遇之勤。方授师儒之长。出谢未久。有此陈疏。其在圣朝待贤之道。诚甚叹恨。而顾其亲病甚重。情理切迫。 孝理之下。亦难强拒。依亲病给暇例。许令省觐往还何如启。 上引见。谕以速来之意。先生
松崖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88L 页
进曰。臣幸逢千载之会。岂不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臣有八十老母。病且垂死。实不忍远离从仕。上曰。情势如此。待春和将母而来。仍 命给马。且赐药物。
八月。移拜大司谏。
 尤庵书劝赴 召。略曰。乌台之 命。又到衡门。此时行止。当有斟酌。无适莫义之与比。固所望于高明也。又曰。来到西山。与泰兄对讨。旬后当令散去耳。兄行卜在何间。泰兄已定还朝之计。奉佐下风。当益有力。为兄深贺。若得同行。庶可从容讲究。第示行期。则此兄亦当进退而从之。或与明兄同去为计耳。有为之几。间不容发。惟愿著实担荷。毋使志士有恨也。且早晚看书。以义理浇灌。无或放过。至祝。佥兄共挽世道。弟虽老死岩壑。与有荣矣。
九月。还朝。
 时。草庐先至京。书劝尤庵入京。以为二老同心。百事可做。不可遽失此时。而明甫掌宪。方且趑趄。松崖之行。亦何迟迟云。
率同僚。劾戚臣金自点专权误国之罪。
 同春,尤庵方在京。先生往见曰。士君子大节。进与
松崖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89H 页
退而已。可以退而不退。是苟进。可以进而不进。是苟退。于此既苟。则馀无足观。方今吾侪被不世之遇。自料才力不可有为。则决意退去。无负 圣恩可也。第见 主上欲明大义。方数千里。皆引领而望之。今之时。诚不可失。如有吾等去。而 上志亦随而解。以坏大有为之机。则岂不为志士千古之恨也哉。方今辅导 圣德。固为急务。而若不除君侧之恶。不可也。戚臣金自点。擅弄国柄。浊乱朝廷。一时士大夫如申冕辈。奴事虱附。廉耻都丧。必先澄汰此曹。然后四维张而庶事理。外攘之策。方可议也。二公曰诺。遂 启请自点远窜。
请李时万等削夺官爵。申冕等罢职。
 时。李时万,李以存,李之恒,李海昌,严鼎耇,黄㦿等。与申冕谄附自点。见弃清议。李行进李时楷等。出入勋宰之门。多有人言。分轻重请罪。冕等方据要路。气势熏炙。众皆恇怯。莫敢齐声。先生抗言不挠。大司宪金南重。不从而递。持平任重始。同参 启。既而立异。为申冕,黄㦿分疏。先生又斥二人。言甚痛快。
承 严批。引嫌乞罢。不许。
 
松崖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89L 页
上以自点乃勋旧之臣。不可远窜。 下批极未安。先生引避。以为摧折谏臣。有关兴丧。委曲纤悉。激切恳直。 上颇悔悟。 下教曰。金某等欲为激扬之举。被罪者。元非重律。所当缩首敛迹。改过自新。而乃敢排斥发论之人。朝廷如此。何以为国。不可不严治。以肃朝纲。 特命窜冕,之恒,海昌,㦿,鼎耇等五人。馀皆削罢。
尤庵上章。极陈先生激扬之义。
 疏略曰。金某以草茅之贱。感不世之知遇。扬庭孚号。刚亦不吐。虽其拟律措语之间。不能无过激。然其为正当之论而有益于初服之政。则较然矣。又曰。且有以为金某以草野之人。不合遽为激扬之论。以犯交浅言深之戒。此言亦似矣。而亦非至当之论也。夫金某。以世禄之臣。虽在田野。固有毕义愿忠之志。而 殿下又举而置之言地。固不可视其德犹在野。而使不好之人。当目前到手头矣。 上答曰。近者朝著不靖。予甚痛骇。金某等勿挠于浮言可也。予欲必使此人等。置诸朝廷上。有所忌惮也。
移同副承旨。上疏辞。不 许。
 
松崖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90H 页
批曰。尔辞至此。予愧愈深。
再度陈病。蒙递。
 批曰。谅察至恳。特为允副。尔亦专为调理。以待后日。无负予意。
有衣资帽掩之 赐。上疏辞。不 许。
 时。相臣请草野诸臣赴召者赐御寒之具。有司只举抄选诸贤以启。 上曰。金某旅邸疏冷。宜无异同。何不举论。亦为一体举行。
复拜同副承旨。入侍 经筵。
 讲罢。先生进曰。臣顷忝谏长。以致朝著不靖。臣实惶恐。 上温谕曰。人皆不言。谁与为国。尔须辰告嘉猷。以补予不逮。先生因乞归。时尤庵亦乞归。 上特使之同入便殿。再三勉留曰。当初招致。实非偶然。入京未几。皆思退去。此由寡昧不足与有为也。然而士君子长往山林。其所抱负。何时展布乎。承旨金公益熙进曰。金某,宋时烈。皆有老母在乡。不忍远离从宦。此亦情势当然。昔 宣祖大王。优礼卢守慎。特使将母来京。而命一路护送。一时无不感动。今金某等之母。一依 宣祖朝故事何如。上曰。此言甚善。待春和依为之。先生对曰。 圣教
松崖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90L 页
至此。不胜感泣。然臣等之母。年既衰老。气力绵缀。实难远来。 上曰。母年几何。对曰。七十有五矣。 上曰。筋力虽甚衰谢。安车徐徐行。则必无虑矣。先生曰。如臣进退。何足轻重。而都宪金集。以王佐之才。明于儒术。可以矜式朝廷。 殿下如欲治国家。一集足矣。臣愿实心挽止。毋使贤者遐遁焉。 上曰善。慎斋适又辞归。故先生请留不已。又曰。为今之计。任贤治兵为急务。臣愿分遣御史于诸路。点检列邑军器。虽有不能尽职者。姑缓重律。以责异日实效。且 祖宗朝赃法极严。近来纪纲不振。贪墨莫惩。生民之困悴。极矣。请宜申明旧法。又曰。顷因大臣劄子。有将材荐举之 命。臣以为将材。不可专求于朝廷。古之名将。多出于俘虏及编伍。若于操鍊之时。试其才能。如有绝伦之艺。不顾卑微。施之以不次之用。则良将勇帅。自有其人。此非特将帅为。然国家作成人才之道。固当如是也。又曰。我国兵技之可恃。莫过于炮手。京军则时时鍊习。足以恃力于缓急。乡军则药丸虽多。专不鍊习。名为炮手。而实不知放炮者多矣。卒然有急。必皆慌怯而走。彼库中药丸。虽积如邱陵。适足为藉寇之
松崖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91H 页
粮矣。今若除给其丸。使之鍊习。一如京军。则不出几年。京乡炮手。可作一等精壮矣。 上皆一一采纳。先生又曰。臣以遗腹独子。生不识父颜。禄不及养。恸切终身。丧馀之日已迫。节祀之期又届。如蒙因此递归。则虽糜粉难报矣。 上曰。情理甚切。临时往来。可以行事矣。
以亲病上疏乞归。不 许。
 批曰。节日尚远。临时往来事。既已面谕。今复何如是耶。尔其勿辞。
再疏不 许。命给马赐药物。即日南归。
 
批曰。尔其勿辞往来。
行到水原。上疏乞递。 下该曹得递。
 启下该曹。吏曹启目。粘连上疏云云。向前金某受由之行。出于母病。还朝迟速。难以预料。喉舌之地。不可久旷似当递改。而近臣进退。该曹不敢擅便。惟在 上裁启。依回启施行。◑时。自点已窜。其徒怨先生及诸贤。必欲除去。申冕谓自点子鉽曰。吾使李馨长言于郑命寿。使虏尽除山人。则吾辈可安矣。鉽如其言。行谗于虏。虏以兵压境。六使钩问。事将不测。幸赖 圣上斡旋之力。得以无事。然先
松崖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91L 页
生心不自安。遂决归。
庚寅二十三年。(孝宗宣文大王元年)先生五十五岁。
仁祖大王练日。入县庭望哭。
六月。除洪清道观察使。上疏辞。不 许。
 先生闻 命。问去就于诸贤。或言当赴。或言不当赴者。先生曰。吾侪幸逢 圣明大有为之世。曩者不能密勿赞猷。以挑祸机。诚甚悔恨。今 宠眷未已。庶几天意犹有可恃。况藩臬之任。非如内职之不得自由。立纪纲以正风俗。务农桑以安民业。实仓廪以资国用。缮甲兵以鍊武艺。以待吾 王赫怒之日。此吾分内之所当为也。苟无其才则已。如可为之。不可失其机也。然而本源之地。有所未正。则承流宣化。亦无以自尽其诚。遂上疏辞。仍极言圣德之要。以立志也。恤民也。刑赏也。任贤也。正家也。言路也凡六条。屡屡数千言。明白侃直。 批曰。省卿疏辞。忠谠忧爱之言深切。良用刮目。予甚嘉叹。可不体念。卿宜勿辞。速往钦哉。
入京肃谢。 上引见。 特赐弓矢及药物。
 先生进曰。臣以樗散之材。叨藩臬之任。窃恐有负乘之讥。昼夜忧惧。罔知措躬之所矣。 上曰。卿不
松崖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92H 页
能朝夕左右。以补衮职。出膺方伯之职。实非待贤之道。而委卿以此任。实有意焉。卿其谅否。因手赐弓矢。以示付托之重焉。
行焚黄祭于家庙。
 同春题主。
奉宋夫人。赴任公州之营。
 先生受 命已来。感激知遇。夙夜忧勤。罔或少懈。冰蘖自持。绳墨甚严。振作儒化。爬栉民瘼。凡百事务。必躬必亲。尤以军政自励。治舟舰修兵甲。巡行列邑。亲点行伍。试才考艺。自一技以上。必面奖而优赏之。减俸禄充军储。以为阴雨之备。德教流行。号令明肃。一路竦然敬惮。无敢有欺瞒者。
以不书年号。有 严旨。三度自劾乞罢。不 许。
 先生自丁丑以后。凡于大小疏章。不书伪号。 上下教曰。不书年号。非但无益。反启祸端。仍敕于政院矣。至是使臣启闻。彼虏有朝鲜异议等语。 上于筵中。又曰。不书年号。有烦彼听。实为可虑。先生惶悚。上章自劾。盖欲不改素守也。 上优批。
以选女骚扰。备局请推事。上章自劾乞罢。不 许。
 时。虏使百端恐吓。责取良家女。备局密书通报。先
松崖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92L 页
生以为宁受方命之责。决不忍为此。终始不应。俄而。自备局直发关于本道两县。取两女以去。先生晚因该邑所报。始得闻知。初非方伯之所与知者。而申冕时在备局。敢生诬蔑之计。乃曰。湖西选女。大致骚扰。方伯难免其责。至以贻怨国家等说。张皇请推。先生上章自明。
以议谥事。又上疏自劾乞罢。不 许。
 先生方力图递任。会市南以议谥事。转辗被罚。竟至远窜。先生曾于辞疏中。亦论谥法。故又上疏首实。请与俞棨同罚。 上优批。
与市南登拱北楼叙别。
 俞公方向镜城谪所。行过公州。俞公以诗留别曰。依依知恨重。去去觉身浮。万里天涯别。同登拱北楼。
十一月。三度上章辞。 下该曹。吏曹回启。递职还乡。
 既归。先生叹曰。始也感激知遇冒据方面。庶几自策驽钝之质。以励修攘之策。少酬 圣志之万一矣。不幸谤讪丛集。踪迹臲卼。至于狼狈而归。则其于命何。自此无斯世之意。 上亦不敢收用者。以虏中耳目。多列于朝廷故也。
松崖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93H 页
拜慎斋先生于连山。
 时。金潜谷堉。请行大同。与慎翁议不合。潜谷因此乞免。慎翁遂决意去国。四友堂宋公。与先生书有曰。潜谷呈告。慎丈去国。卞庄之徒。可虑云云。故先生不胜慨叹。即往拜而归。
辛卯二十四年。先生五十六岁。
仁祖大王大祥。入县庭望哭。
壬辰二十五年。先生五十七岁。
闻清阴先生讣。设位哭之。
癸巳二十六年。先生五十八岁。
春。除大司谏副提学。皆不就。
四月。有靡宁之候。
 乍歇乍添。气息如缕。而日必冠带谒庙。看书不辍。
尤庵来问疾。
 尤庵方在宋村。逐日来问疾。先生曰。兄以体用之学。当明良之会。何不膺 命。以见阳复之休。而固守东冈。只为独善而已。兄之自为地则善矣。独不念天下事乎。尤庵叹曰。公若病愈。庶可以附骥矣。先生曰。吾且死矣。兔爰之寐。固所愿也。惟兄努力焉。先生沈绵之中。言论风采。动人耳目。尤庵为之
松崖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93L 页
叹服不已。
同春来问疾。
 同春闻疾驰来。先生执手而言曰。吾以无似。幸逢盛际。被河海之恩。蔑丝毫之报。无面目归拜 先王于地下矣。幸有令公及一二硕德在焉。若得同寅协恭。左右夹赞。则国其庶几矣。吾死何恨。豚儿虽不才。亦不至于不可教。吾死之后。视之如子。俾得寡过则幸矣。同春答曰。敢不如教。
五月十一日。病革。
 自病笃凡十馀日。勺水不入口。五官离次。形貌剥落。懔懔若不保晷刻。而意气安静。精清明。言笑酬酢。一如平昔。
草遗诫。付子震粹。
 先生自知必不能起。口呼遗书而属之曰。独依所恃。今遽先归。余怀之恸。何可穷际。须体余至意。凡百奉养。母或失宜。人生于三。事之如一。明甫英甫。汝之师也。凡有大事。必禀而行。毋得罪于乡党州闾。幸甚。
十二日。草遗疏。
 先生谓震粹曰。常愿少须臾无死。冀见大明恢复。
松崖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94H 页
今其死矣。宁不悲哉。时尤庵往沃川未还。先生屡问其还否。若有所面托者而未及焉。因顾谓门下诸人曰。吾死无以报国。欲以一言告君。门人对曰。病革矣。构思成文。恐损神气。若以所欲言者命之。则侍生可以草定。先生不答。即口呼成文。使同春胤子宋光栻书之。大义眷眷于尊周攘夷。进贤退小之意焉。孝庙初服。群贤汇进。朝野想望至治。及是时。慎斋,同春,尤庵。皆在田野。故遗疏有曰。林下自有人。冀 主上克承权舆也。
晡时。考终于松崖堂。
 
疏既成。先生取览。以亲笔改其错误仍倚人。奄奄垂尽。门人请就席而安。先生曰。吾事。吾当自理。少间。命侍者去旧席易以新。才反席。扪须而逝。士林莫不惊恸相吊曰。贤人亡矣。门人及远近诸贤加麻服素者甚众。皆有诔。
同春,尤庵来哭。服素带三月。
 同春详记易箦时事。通讣于慎斋。慎斋曰。君子正终之道。当如是也。同春与尹宣举书曰。由善兄以十二日不起。公私长恸。何可胜言。其临绝精神了了。草遗疏作遗书。正席中堂。谈笑而逝。此实古
松崖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94L 页
人所难者。其亦奇矣。○尤庵答市南书曰。由善兄竟作古人。遗疏尽忠。正席中堂。晏然而逝。正终如此兄者。古今有几人哉。此兄之去。此中极萧索。古人不由西州门者。良以此也。承兄说及。不觉增涕。
上遗疏。 特赐批。
 上览疏。惊恸不已。 批曰。览疏恻然。所陈等事。予庸嘉尚也。遗疏之批。自先生始。◐执义李公箕洪。见遗疏叹曰。读此疏而不流涕者。真无人心也。慷慨之忠。至死不变。眷眷于尊周大义。而临殁告 君之语。如彼卓然。足以明天理而正人心。则扶植世道之功。岂其微也哉。
遣礼官致吊祭。赙赗如仪。
 致祭文。(逸)
赠崇政大夫议政府左赞成兼判义禁府事 世子贰师知 经筵春秋馆成均馆事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五卫都总府都总管。
 以原从勋也。
闰七月。葬于燕岐釜洞亥坐巳向之原。
 同春尤庵来会。诸贤及知旧会者甚众。○葬后。尤庵悲郁不自胜。与市南诸公。为黄山之会。同舟下
松崖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95H 页
锦江。有诗曰。曰落西江上。山阳笛里秋。孤坟看渐远。不忍放归舟。后。尤庵遭时罔极。自苏堤入华阳洞。过松村前川。招先生孙明锡兄弟。至船岩。以小简书赠曰。船岩泛月举杯时。松老春兄醉咏诗。此日晴波吾与尔。不堪相对泪双垂。此宋子大全逸诗也。读锦江,船岩二诗。宋子伤逝之情。愈久愈切可见。
乙未二十八年。
二月。移窆于釜洞艮坐坤向之原。
 同春尤庵有祭文。诸贤又皆来会。
家状成。
 子震粹撰。同春證正。尤庵增润。
乙卯四十八年。(肃宗元孝大王元年)
神道碑铭成。
 尤庵撰。尤庵编配巨济时。先生孙昌锡。为请墓文。以家状进谒。尤庵叹曰。松崖先生墓文。其责在我。何敢一日忘于怀。虽无家状。当以身亲睹记者撰述。而罪衅踪迹。累然海岛。朝夕待命。把笔作文。亦有所不安。迁就未果。恐负幽明。今见状草。益不觉怆涕。因戚然曰。吾有一言藏在心胸。尊大人在
松崖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95L 页
世时。未尝提及。今吾死亡无日。岂可蕴而不发。使亡友潜德。终于泯默无传也。昔年吾承 召入京。往拜延阳李相公。因慰松崖公丧曰。小生与此友志同道合。讲磨有素。今遽失之。非但邦国不幸。实是士林不幸。台监以兄弟之义。悼死哀生。尤当如何。李公泫然流涕曰。松老高洁之操。坚确之节。不可复见。其为痛惜。岂特余一己之私而已。余于此老。别有中心敬服者。今始为令公陈之。遂以癸亥反正时下乡事。细陈一通曰。惜乎此人。何处得来。此吾之与李公酬酢者。其清风峻节。无愧古人。如吾辈。何敢望何敢望。宜有一言以图不朽。而不敢添入于墓文。只可君辈识之。◐先生绝口不言其事。故虽门人子弟。无有知者。始因尤庵。得闻于五十馀年之后矣。
甲申七十八年。
墓志成。
 孙昌锡撰。
己亥九十二年。
又移窆于釜洞负坎之原。
 赞成公兆后。
松崖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96H 页
壬寅九十五年。
奉享于怀德靖节祠。
 祠或称书院。 肃宗甲子建。未赐额。双清堂宋愉。醉琴轩朴彭年。睡翁宋甲祚。松崖金某。四友堂宋国泽。石谷宋尚敏同享焉。○怀德儒生。以尤庵遗意。追配先生云。
戊辰一百二十一年。(英宗显孝大王二十四年)
应教黄景源请易名之 典。
 启曰。圣人作为谥法者。所以崇德报功。风厉名义也世教既衰。四维荡然。而荐绅无所砥砺。必褒显恬退之士。然后名节可扶也。故儒臣金某。以经学之士。遭遇 孝庙。出入 经幄。蔚有名德。盖将辅翼 圣躬。伸大义于天下。而事有大谬。退守丘园。终身不起。有壁立千仞之节。 孝庙经幄之臣。几尽 赐谥。而独此人未蒙节惠之 典。至今公议无不嗟惜。臣以为宜询大臣 赠谥。亦扶植名义之一端也。 上曰。玉堂所奏。出于公心。日后大臣登对时。承宣提醒可也。○是后。承宣无建白者。故成命久寝。
丙子一百二十九年。
松崖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96L 页
四月。遣礼官致祭。 命录用嗣孙。
 礼曹佐郎李贤汲。怀德县监金允升。燕岐县监林德恒。镇岑县监权掞诸执事兼行。大祝怀德县监。文义县令沈澥预差。
特赠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领议政兼领 经筵弘文馆艺文馆春秋馆观象监事 世子师。
 领议政李天辅奏曰。故副提学金某。自内子以后。以大义自任。所树立卓然。今春与斥和诸臣。有一体致祭之 命。而其文学气节。为世名臣。其在朝家表奖之道。不可循例致祭而止。依同时诸臣之赠职赠谥例。 特降恩典何如。 上曰。依为之。又奏曰。故副提学 赠左赞成金某。即 仁,孝两朝名臣。清名雅望。为一时所推。立朝言议。正直不苟。丁丑讲和后。退居乡里。绝意从宦。若将终身。少与先正臣宋时烈,宋浚吉为道义之交。相观以善。俱任世道之责。及 孝庙初年。 圣志奋然。将大有为。群贤汇进。某亦膺旌招。眷遇隆挚。首以伸大义正朝廷为先务。历任内外。殚竭心膂。将以仰赞圣志。而遽尔不幸矣。其忠忱恳款。尤著于遗疏。一时诸贤。莫不贻书相吊。先正臣权尚夏。尝抵书于
松崖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97H 页
故相臣李颐命。劝其请谥。有曰。金某之平生贞操伟识。可以冠冕搢绅。丙丁以后出处。与二宋先正同调。至于遗疏一篇。可质神明。当依乐静,市南例。特命赠谥。何不一陈于筵席耶云矣。先正定论如此。而尚未蒙壹惠之 典。诚为欠事。近来虽未经正卿。而或以道学。或以节义。 特许易名者。盖多有之。臣意则如金某。依俞棨等例。 特命赠谥。恐有补于树风声之道。故敢达。 上可其奏。先是。遂庵与李相公书曰。松崖事迹。详在老先生所撰神道碑中矣云云。国法。赠职正二品以上身所自致者。则例有易名之典。老先生尝语其子孙曰。如得好机会。吾当建请。适值祸变。事不谐矣。顾今惯识此老者。宜莫如执事。何不一陈于筵席耶。第此仰禀。乐静,市南诸君子。皆位不应谥。而因筵臣之请。有 特命。以此援例如何。
戊寅一百三十一年。
谥状成。
 知守斋领府事文翼公俞拓基撰。◑俞公与先生曾孙德运书曰。节惠状文。猥蒙俯属。在于贱分。非所敢当。只以平日慕德怀义之笃。荣于托名。不敢
松崖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97L 页
终辞。而文短辞拙。未能发挥万一云。
赐谥文贞。
 谥望。文清文贞文简。以文贞蒙 点。谥法。勤学好问曰文。清白守节曰贞。
丁亥一百四十年。
三月。行延谥礼。
 先生外曾孙咨议权震应来。京乡会者千馀人。
丙辰一百六十九年。(正宗庄孝大王二十年)
命纂辑尊周汇编及皇朝陪臣传。藏于史库。
 上祇拜 皇坛。慨念丙丁诸贤。 命兵曹参议李义骏。博采乘牒。凡属尊攘文字。汇成一帙。使前参判李书九润色之。 亲制序文。又 命大提学黄景源。撰皇朝陪臣传。先生事迹梗槩。尽在矣。
命录用子孙。
 上下教曰。丙丁春秋大义。金松崖其主人乎。请为旧君服。此人是已。 特命其子孙承先武者。问名调用。五代孙敬烈。遂除斋郎。
丙子一百八十九年。(纯祖成孝大王十六年)
六月。遣礼官致祭。
 礼曹佐郎代。清风府使李复铉。大祝兼典祀官。青
松崖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98H 页
山县监任照。诸执事。永同县监元锡玄。燕岐县监李百膺。怀仁县监李在谦。都预差。恩津县监柳仁根。◑七代孙尚义。除斋郎。
辛未二百四十四年。(洪庙八年)
文集成。
 旧有文集。先生曾孙鼎运编辑。中罹煨烬。德运收拾公私文字若干。至八代孙鼎源。更加搜采。文集复成。凡四卷。年谱则奭源所辑。成为一卷。○后六十一年壬申。先生后孙哲源正玉及鸡林府院君嗣孙复经。就旧本或加详订。添以新得。合编为六卷。是为文集新本。正玉遂刊行。
附年谱跋(李峿堂象秀撰)
  丙丁春秋大义。金松崖为主人。此我 正宗大王之教也。大圣人之言。炳然如日星。只此足以千古矣。今人或鲜知之者。由大义久晦也。先生以经世之学。与两宋文正公。同道合志。汇征于朝。使天或佑之。则功烈何可量。不获少施而终。惜乎。然私常叹焉者。当 毅宗皇帝崩。先生特请行服而不能从。詟于虏故也。然而其议。则可以建天地而不悖。且南都立。安南,琉球,日本。皆
松崖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198L 页
尝遣使朝贡。况我朝鲜乎。同春先生特请之而不能从。失此二策。我国于尊周。犹不能无憾。且尤庵先生已有封事请之。惜乎未之施也。先生文集。旧无年谱。后孙奭源。始辑成一卷。象秀伏读之。已曰呜呼。春秋大义。今已为弁髦。东方冠儒者。凛凛几不知有先生。况能尊尚而称述之乎。今奭源甫之为此。岂惟追慕之诚。尽其为子孙之职而已哉。殆有感病不能已者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