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童土先生文集附录
童土先生文集附录 第 x 页
童土先生文集附录
 [行状]
  
童土先生文集附录 第 74H 页
司宪府掌令童土先生尹公行状[尹拯]
先生讳舜举。字鲁直。姓尹氏。坡平人。高丽太师讳莘达之后。高祖讳先智。兵马节度使。曾祖讳暾。 赠左承旨。祖讳昌世。 赠吏曹参判。参判公长子讳燧。竹山府使。次子讳煌。大司谏。先生即大谏公之仲子。而为府使公后。盖先生之祖母庆夫人。号女中君子。明达有鉴识。谓先生笃敬孝谨。可奉先祀。命府使公子之。妣淑人星州李氏。其考曰府尹玄培。所生妣昌宁成氏。牛溪先生之女也。先生以 万历丙申六月丁未。生于尼山之得尹村舍。自幼便有高识远志。少学于舅氏沧浪翁。甫弱冠。德艺蔚然。间游沙溪金文元公之门。同游之士。未有及者。丁巳。丁府使公忧。执制甚固。非时见。不入中门。比毕丧。羸毁骨立。遂为终身之疾。昏朝末。大谏公废处乡里。先生与从弟龙西公。弃科读书。以古人相期。待 仁祖即位。始治公车业。声名大振。先生雅嗜为古文词。不肯屑屑于科场程式。以投有司耳目。由是屡选。而卒不遇。时论称屈。 崇祯癸酉。中司马两试。旋除内侍教官。恶其与宦竖相狎也。弃不仕。丁丑。国家有城下之盟。大谏公以斥
童土先生文集附录 第 74L 页
和被 谴。叔父弼善公殉节于江都。先生与龙西公。愤痛家国非常之变。捲归田园。绝迹城市。有时浮游海山。为避地终焉之计。盖大谏公首抗正义。自丁卯以来。所守一说。以尊周攘夷。自强御侮之策。恳叩反复。至于几入虎口而不悔。先生主张家学。讲诵谠议。激昂感伤。慨然有蹈海之志。我先君。即先生之季弟也。每言吾诸弟之粗有树立者。本自先生倡之也。己卯。遭大谏公丧。又丁李淑人忧。服阕。仍居墓下。乙酉。拜大君师传。人谓先生必不降志。而先生则入京供职。盖变故以后。志节之士。多不仕退处林下。一时皆高仰之。名论竞起。先生已有韬光自晦之意。而成夫人年高家贫。遂就禄仕之涂。故其言曰。 君命不可不恭赴。不可傲以为高也。已分不可不量处。不可强以为名也。吾义可行。小官有所不羞也。过情可耻。指目不容无避也。辞尊富而处卑贫。素其位而尚其事。士各有志。此或一道也。入城寓城南旧第。萧然却扫。不与名利相接。为师传三年。麟坪甚敬重之。戊子。迁尚衣主簿。历刑曹佐郎。出为安阴县监。奉成夫人以行。未几。成夫人卒于官舍。以丧归。制除。又居墓下。壬辰。除宜宁县监。县即岭邑之利窟也。山田所收细布
童土先生文集附录 第 75H 页
甚多。前后为邑者。皆以入已焉。先生一无所私。尽付之乡中有司。以助民役。宜民诵其清德。为之立石追思。至今不衰云。故秋江处士南孝温。即县人。而退溪李先生。亦尝有来寓故事。先生以为秋江之节。可与金悦卿相伯仲。不可不表显于后。而退溪苟有旧迹。为士者。亦不容泯没也。遂依晦翁南康遗矩。择地建两祠。妥侑如礼。而躬率邑子。行饮射养老之礼于其中。士俗为之兴起。乙未。弃归乡庐。丙申。复宗簿主簿。升工曹正郎。又出为金沟县令。先是。大谏公之守灵光郡也。有姜员外沆。号睡隐。文章节行甚高。而见摈于世。大谏公深礼之。且遣诸子问业焉。先生时才成童。承命往学诗。睡隐遇以知己。至是。取睡隐遗稿。手自编摩。捐俸入梓。又撰其行状。以传于世。而又取其所谓巾车录者。改定名曰看羊。以明其志节。其后有以是事。入告于 筵中者。而睡隐遂蒙 褒赠之恩。南中人士。莫不感叹。己亥。见递。庚子。又由工曹正郎。为宁越郡守。郡有 鲁山上王之墓。号鲁陵。先生为裒野史诸记。为实纪一通。并叙六臣以下诸人。名之曰鲁陵志。墓下。旧有一僧舍。中废。先生募工重新之。仍其地名。号以旨德之庵。自为志跋及庵记。以见微
童土先生文集附录 第 75L 页
意。乙巳。以司宪府掌令 召。盖先生少负重望。及至齿德俱尊之后。犹浮沈散冗。低徊郡县。公议为之郁叹。至是。始有是 命。先生即乘舟赴都。将具疏辞谢。适我先君。亦除台职。遂以公格。引避而递。盖欲泯其去就之迹。不以自异于众也。丙午。历社稷署令翊卫司翊卫。丁未。升军资监正。戊申。历礼宾寺,尚衣院二正。以是年十二月三十日。终于城南寓舍。寿七十三。先生少时。以毁致疾。四十五十而寖强。年踰七十。聪明筋力。不觉甚异于盛年。人皆以大耋期之。及是无疾而终。先生少时尝言。得圣人之寿足矣。呜呼。岂亦有以前知者欤。明年三月己酉。葬于尼山先茔之下辛向之原。先生天分绝高。淡约冲素。视世之夸靡饕餐者。若或浼焉。少好学于书。无所不读。一以绳墨自律。中年以病。稍弛外面工夫。然早自有得于昭旷之原。故所以自信者弥固。而自待者弥重。于荣辱毁誉得失屈伸。处之泊如也。其为政于家也。恩爱笃厚。伦理整肃。友于兄弟。慈于子侄。以及九族。无不周洽。分衣辍餐。诚意蔼然。皆出于至性。而不待勉强。其待人接物也。其和如春。其淡如水。不以煦煦为仁。悻悻为义。善者嘉而进之。不能者矜而教之。惟便佞无实。秉
童土先生文集附录 第 76H 页
心回邪者。则斥绝之无少假借。且深厌俗流。不能与之俯仰。平居脱略尘冗。不以一事经心。惟手不释卷。既老而不倦。殆若古人所谓食与俱咽。寝与俱梦者焉。爱好名教。讲修礼法。然必先其大者而后其节目。取范氏义庄吕氏宗法之规。设为宗约。以为一家之制仿蓝田乡约石潭社仓之法立为洞约以为一同之式。尼乡旧有辅仁堂。所以为聚教村秀。群居讲业者。而中废为芜草矣。先生倡率章甫。修明礼仪。以正一境之风习。常喟然有三代之遐思焉。其在郡县。清净无为。诚心爱民。事简而治。令简而行。刑简而明。吏民无不感悦而亲戴之。常曰。公事非难了。惟不扰之以私而已。亲旧之贫乏者。倾俸以周之。莫不斟酌亲疏而轻重其施。然必先其无告。常曰。人惟自取之故。不能及人也。是以受禄之日。立尽无馀。家中空空如也。文章本源经传。下洎洛闽诸书。无不咀嚼酣饫。而文之以漆园太史。故辞古而理实。笔法始学听松。得其古健之气。变而为钟王。一点画。不放过。必以古法。尝曰。此心画也。譬则王道也。如吴兴以下。杂霸诡遇之流耳。草圣则取张颠怀素。而至其运意行笔。疾如风雨。如造化鬼神之不可捉摸者。则盖其自得也。沧
童土先生文集附录 第 76L 页
江赵公涑。与先生为莫逆交。每谓先生。笔可以铭钟鼎。文可以焕黼黻。道可以范世俗。所著文集若干卷。藏于家。淑人咸平李氏。观察使九畹公春元之女。性行淑洁。不喜商财产。为鄙俗事。敬慎烝尝。配德无违。虏变避兵也。初出城。见贼骑之向南汉者。即于怀中。探砒礵吞之。一行苍黄取水救之。良久乃苏。其断决之烈如此。因此得心热之疾。终身冬不能看絮衣。以乙未八月八日。卒。与先生为同原而异坟焉。三男长曰晢。弘文馆副修撰。有忠孝才诚。公私期望甚远。不幸早卒。次曰搢。魁文科。吏曹佐郎。季曰支。明秀可爱。甫冠而夭。侧室子三。指,措,撍。女一。皆幼。修撰生一女四男。女适士人权相夏。男曰道教,德教,智教,仁教。佐郎二女。幼。呜呼。先生潜德懿行。固不止此。而平生未尝求知于人。人亦鲜测其所存。惟与龙西公及我先君。为昆弟间知己。今先君及龙西公。既相继下世。而不肖诸孤俱无所知识。无以得其操心行已之大致。仅就耳目之所逮及者。略加撰次。以为家状。以俟夫秉笔君子之采择焉。癸丑三月日。从子拯。谨述。
童土先生文集附录
 [墓志铭]
  
司宪府掌令 赠吏曹参判童土先生尹公墓志铭[崔锡鼎]
童土先生文集附录 第 77H 页
我 显宗九年戊申十二月晦。童土尹先生卒。寿七十三。其明年春。葬于尼山先茔下辛向之原。从治命也。后 赠吏曹参判兼成均馆祭酒, 世子侍讲院赞善。公讳舜举。字鲁直。坡平人。以大谏讳煌仲子。为伯父竹山府使讳燧之后。所生妣成夫人。即牛溪先生之女也。公幼有高识远志。少学于舅氏沧浪翁。学诗于姜睡隐沆。问礼于金沙溪文元公。光海政乱。弃科读书。以古人自期。 仁祖践阼。始治博士业。雅嗜古文辞。不事场屋程度。癸酉。中司马两试。初除内侍教官。不就。自丁丑讲和。不复赴举。乙酉。拜大君师傅。有韬光目晦意。强起应命。迁尚衣主簿刑曹佐郎。出为安阴,宜宁二县。又除宗簿主簿工曹正郎。为金沟县令。又由水曹。为宁越郡守。公夙负重望。齿德俱卲。犹低徊郡邑。公议为之称屈。遂拜司宪府掌令。入京肃谢。仍辞递。盖不欲傲以为高。强以为名。泯其去就之迹也。历仕社稷令,翊卫司翊卫,军资礼宾尚衣诸司正。位不称德。世共惜之。公天分甚高。胸次无一点尘累。望之。使人鄙吝自消。少笃志于问学。一以绳尺自律。中年。稍弛外面工夫。而有得于昭旷之原。故和而能庄。介而能宽。其于荣辱毁誉。一无入于其心。视
童土先生文集附录 第 77L 页
世之夸毗饕利禄者。若或浼焉。孝友有至性。前后居丧尽礼。与龙西,石湖,鲁西诸公。同居湛乐。怡怡之中。兼有切偲之美。待亲戚恩义笃至。由亲及疏。靡不周洽。与人接物。嘉其善而矜其短。惟便佞回邪者。斥远不少假其为治清静无为爱民出于至诚吏民亲之如父母。常曰。公事非难了。惟不扰之以私而已。洁廉之操。如冰寒檗苦。好尚义烈。在宜宁。立南秋江祠。在金沟。刊行姜睡隐看羊录。在宁越。述鲁陵志。仍叙六臣诸人。阐幽发潜。扶伦较节。其微意可见也。今 上朝追复 端宗位号。命弘文馆。取鲁陵志而 赐览。实有朝暮之遇焉。居乡讲修礼法。取范文正,吕氏旧法。设宗约。仿蓝田,石潭遗规。为洞约。为文章。本原六经。文之以左,马,庄,骚。故辞古而旨简。为楷草。学听松而一变。取右军怀素为法。其瑰奇苍健。殆类神化所至。世之以笔妙自名者。瞠焉推服。沧江赵公涑。尝言鲁直。笔可铭钟鼎。文可焕黼黻。道可范世俗。公没之初。诸公诔挽。盛有称道。渊乎懿乎。其内之诚。简兮淡兮。其外之贞。道则柳下。志在渊明。石湖之辞也。坡山三世之业。实得赵文正渊源之学。而沧浪之后。未有能继之者。先生以孟氏之渊明。为了翁之西山。年甫
童土先生文集附录 第 78H 页
弱冠。德艺已成。其志尚之大。执守之严。造诣之超。文德之懿。同游之士。盖未有及。审取舍。严邪正。克诚无伪为真诀。矜持志节为末务。鲁西之辞也。孝之纯矣。孺慕而终身。友之至矣。偲切而怡訚。浼视荣禄。甘此寒贫。中抱苦心。外任天真。高松倚壁。瘦鹤翔云。李公敏迪之辞也。看尽英豪世间人。始信先生得天全。先生古貌复古心。苦节虽贞道不穷。李公敏叙之辞也。皎皎沧江操。卓卓乌川风。夫公最中和。崇兰秀芳丛。温然仁爱姿。慷慨怀孤忠。落笔多古意。对床无今容。玄石朴公之辞也。其曰。清而不隘。贞不绝俗。儒雅世推。孝友天得。接物之仁。经世之识。文出先秦。道参太易。高情标举。逸趣耿洁。颜巷箪瓢。原思藜藿。人病其忧。子安其乐。吾先子静修公之辞也。凡此皆实际而无溢词。则公之所存。此可槩见矣。昔。黄山谷称周茂叔。胸襟洒落。如光风霁月。又曰。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锡鼎于公亦云。配咸平李氏。观察使春元之女。性行淑洁。配德无违。丙子避兵也。望贼骑。吞毒药。赖傍人救之方苏。其决烈如此。与公同原而异坟。从 赠贞夫人。举三男。长晢。修撰。茂才端操。不幸早没。次搢。魁科。大司宪。有急流勇退之
童土先生文集附录 第 78L 页
节。季支。未娶而夭。侧室三子一女。指,措,撍。措。生员。婿宋光澳。修撰四男一女。道教。今泰仁县监。德教,智教,仁教。用荐者筮仕。女适牧使权相夏。大宪二男三女。惠教,懋教。女适判官李宜遂,李莹,文科沈埈。内外孙曾总三十馀人。公与锡鼎之本生祖考柳下公为友婿。先人静修公。事之甚谨。公暮年在京禄仕。恒居止于吾家。锡鼎自幼少。奉承诲音。偏蒙奖予。今公孙仁教来请墓志。噫。公之志业事行。既有明斋公所著碑状及龙西公之表记。不佞何敢赘焉。谨摭其碑表所述。以为志。铭曰。
传称君子之道。闇而章大人者不失赤子心。 若童土先生。其殆兼之矣。 余虽晚生。犹及见前辈长德。 自先生之没。高风雅操。嗟不可以复得矣 末俗滔滔冒伪丧真 孰与先生我思古人。辛卯正月。议政府领议政崔锡鼎。撰。
童土先生文集附录
 [祭文]
  
祭文
堂弟宣举。敢昭告于宗兄童土先生之灵曰。呜呼。昔我坡山三世之业。实得赵文正渊源之学。而沧浪之后。未有能继之者。先生以孟氏之渊明。为了翁之西山。早从此事。薰陶擩染。年甫弱冠。德艺已成。咸谓继
童土先生文集附录 第 79H 页
沧浪而成宅相者。其在先生也。既而以先君子之命。请益于金沙溪席间。悉见李文成旨诀之详。其志尚之大。执守之严。造诣之超。文德之懿。同游之士。盖未有及先生者也。奈何心肾不交之疾。深痼于重哀致毁之馀。未免弛张于刻苦工夫。每自有学负初心之叹矣。逮夫强圉之乱。先君子抗正义。斥和被黜。世道日卑。知必为戎。先生感慨激昂。已无当世之志。而屈迹场屋。随他行止。盖有曾子亲老不择之意也。然而自卯至丑。十年之间。讲诵晦庵之微旨。主张南轩之家学。能晰于理欲人鬼之辨。自树于阴阳消长之际。攘夷尊周之谠义。大为一世之标准。终令吾党小子。得不为伥伥之瞽。蠢蠢之虫者。本自先生倡之也。天地反覆。日月晦冥。先生与龙西诸弟。各谋自靖之道。而独以蹈海之心。乃循濡足之涂者。非其即变所守。苟同流俗也。毛令喜奉檄之屈。首阳知饿显之拙。王尊之不拜。陶亮之折腰。夷惠可否之间。直是先生之道也。呜呼。先生用柔而体刚。外易而内坚。正伦理。审取舍。严邪正。辨白黑。斥便佞。取悃愊。爱才矜愚。褒善贬恶。与夺亲疏之分。其介如石。不以亲爱畏敬而辟焉。不以贵贱穷达而异焉。界别之明。人或疑其太偏。
童土先生文集附录 第 79L 页
而洞然正见。截然其不可欺也。服膺乎谦卑之道。自得于昭旷之源。克诚无伪为真诀。矜持志节为末务。不拘拘于苟难之行。不屑屑于众趋之地。以官盛近谀。为学者之耻。以无佛称尊。为后生之戒。毁誉荣辱。不足以动其素定。操执之确。人或疑其太固。而高处拔俗。卓乎其不可掩也。阔略于事为。而深细于理义。掉弃乎尘冗。而讲修乎礼教。居家则倡明范庄之义。吕乡之约。居官则深得卓政之宽。荀化之厚。罔非古人之馀矩。皆可作法于后裔。缓急之用。人或疑其太疏。而大者先立。秩乎其不可易也。其发于言。则以为君命不可不恭赴。不可傲以为高也。已分不可不量处。不可强以为名也。吾义可行。小官有所不羞也。过情可耻。指目不容无避也。辞尊富而处卑贫。素其位而守其雌。士各有志。此盖一道也。其见于事。则志鲁陵而序诸臣者。所以寓千载之孤忠。刊睡稿而表看羊者。所以树一方之义声。扶伦标节之微意。不须进当世道而后可著也。噫。先生之学之仕。本末一贯。舒卷自在。如我童观。不识大方。始焉瞲然而致讶。末乃觉之而诚服。信非窭夫俗子之所可易窥也。文章本源经书。自少致志于紫阳诸训。而卒以漆园太史。润
童土先生文集附录 第 80H 页
色之。故论博而理到。辞雅而旨深。以汉文体。得宋义趣。不减于沧浪已上者。诚不为过论也。笔法。始学于坡画。尽得其雄健古苍之气。一变为钟,王之真态。至于草圣。非张颠怀素。则不之数也。评书者。以为松堂以后。所未有也。沧江赵希温甫。尝私淑于坡门者。而与先生志同道同。为终始莫逆之交。每谓先生。笔可以铭钟鼎。文可以焕黼黻。道可以范世俗。而自不知于人。人亦不之知。末年乌台之命。廑似有道之举。而亦终不就。士林之叹也。呜呼。先生平生所好。常在于苦淡之境。一丘一壑。素业有馀。而晚得诸子之荣光。再赴九卿之朝列者。非真以城市为可隐也。离亲绝俗。固非所欲。而遂初归闲。暮年大计。要与昆弟筑室于丘墓之下。以为优游康乐之图。观颐之养。乐山之寿。天必饷之。神其祐之。而奄忽观化于籧庐逆旅之中。与横渠,延平。殊道而同归。岂以尼父之龄。自期于平昔者。今果验耶。抑为鲁兆之应。终欠其上寿者。或有徵耶。斯文不幸。有一老不遗之叹。我宗无禄。有梁摧安仰之痛。輤车即返于故丘。日月已及于窀穸。二弟一病。生离死别。前书在案。遗笔揭壁。心事怆惚。涕泪涟洏。几何不从。此际难堪。病子弱孙。庶相保持。收
童土先生文集附录 第 80L 页
拾遗文。以示来许。区区此愿。至痛所极。纸尽辞蹙。情何已已。呜呼痛哉。尚飨。
童土先生文集附录
 [挽章]
  
挽章[朴长远]
坡平家学继箕裘。牛老诸孙宅相优。逸少岂兼儒者事。曼容终是隐居流。星从南极云间陨。名向东文卷上留。小子偏蒙仁戚眷。情乖执绋泪难收。(戚侄高灵朴长远。恸哭。)
挽章[赵复阳]
圣朝徵士盛当年。最是高门棣萼联。行义元从名父得。渊源更道外翁传。真心古貌尘无累。健笔奇文世莫肩。一夕风灯弦永绝。白头挥涕海云边。(友人丰壤赵复阳恸哭)
挽章[李敏叙]
昔余挟筴从先生。年才十五无知识。晴窗暇日咏大雅。少子帖帖听讲说。中间人事几千变。出处远近心长悬。看尽英豪世间人。始信先生得天全。先生古貌复占心。苦节虽贞道不穷。岭外归来间一世。大床无人湖海空。眼前俗子总纷纷。九原可作吾谁从。呜呼。斯世不复见斯人。永怀突兀埋长松。(门下生李敏叙。再拜哭。)
童土先生文集附录 第 81H 页
挽章[朴世采]
生晚犹及古。幸玆二三公。皎皎沧江操。卓卓乌川风。夫公最中和。崇兰秀芳丛。温然仁爱姿。慷慨怀孤忠。落笔多古意。对床无今容。心远地则偏。归期指鲁东。自我罹幽忧。次第抱长恫。深知千载士。独泣万山中。缅想越州志。耿耿有馀衷。临风寄短些。怅望飞旐红。(后学潘南朴世采。再拜哭。)
 
先生下世后七十四年之辛酉季春。以铁字。印出于墓下丙舍。凡印三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