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记言别集卷之十八
记言别集卷之十八 第 x 页
记言别集卷之十八
 丘墓文
  
记言别集卷之十八 第 173H 页
吉昌府院君权公墓志铭
公讳悏。字思省。姓权氏。高丽太师幸之后也。皇曾祖考旭。司䆃寺副正 赠承政院左承旨。皇祖考振。典牲署参奉 赠户曹参判。皇考常有至行。 宣祖世以缮工监正。特加通政。又以寿耇进同中枢。后推 恩追爵领议政,东兴府院君。妣安定罗氏。御侮将军云杰之女也。追封贞敬夫人。皇明 世宗皇帝嘉靖三十二年五月廿四日公生。生有异质。才艺早成。二十四。擢庭试第一人。其明年我 昭敬十年。登谒圣乙科及第。选槐院。俄迁艺文馆检阅。辛卯。在谏院。论己丑冤狱。左相澈江界安置。壬辰之乱。 上西狩。公为执义。争之曰。不可。礼。国君死社稷。大夫死众。 上虽不从。感其言。 赐佩剑以赏之。明年。 帝遣提督李如松。率南北官兵四万。克复西京。公以御史。管输海西,京畿等道刍粟。时澈复三南都体察使。即启 上。以公为从事。彼既深恨于公。以为一朝释憾。身留江华。而遣公南
记言别集卷之十八 第 173L 页
路。治兵事。贼方据京城。南方道不通。人皆曰。此迫人于死地。必死无生还。公曰。主辱矣。人臣义不辞死。无畏色。时提督败折于高阳。与贼连和。诸路始通。公以御史巡抚湖南。大夫人殁而归。贼仍居南边。声言再举。丁酉。果益兵临我。人心大惧。中外扰乱。 上选于群臣。公以应教。特差告急正使。如京师。亦无副介而专任之。公受 命。即行三十日。薄京师。既上奏。日愬兵部军门。以国弱贼强。危迫存亡之急。言辄泣下。军门索地图。仍回我城池,器械,兵甲,积储与贼兵屯据要害。公诵地志。作舆地图。具列贼路与我残破状。开示纤悉。举无遗策。军门大悦。以为贤才。而以至军吏士立左右者。亦莫不变色叹息云云。即覆奏。奉 圣旨。发南北水陆官兵及山东粟。公曰。事已急矣。调兵远馈。道里窎绝。必不相及。乞先发辽,广粟及南兵已在永平者出救。请贸筋角,硝黄以还。于是发南北精兵。至者一万二千。又大兵继之。合十四万人。冬。贼薄畿甸。天兵击却之。贼仍屯兵海上。筑垒相望六百里。大兵皆南下。明年。以户曹参议。出为黄海道观察使。
记言别集卷之十八 第 174H 页
时海右新刳于兵。庶事板荡。方师旅未定。车骑过者日相接于道。需应万端。公身勤苦。不失将士心。又抚存不怠。庚子。出为罗州。当大乱初定。为治以弛力宽民为务。三年。入政院。至右承旨。二年。改刑曹参议。明年。复为户曹。时议定宣武功臣位次。公在原从。 上曰。丁酉却贼救乱。某功力居多。不宜在原从。 命录元功三等。 赐效忠仗义宣武功臣号。秩嘉善大夫。封吉昌君。明年。以大司宪。特加资宪。为全罗道观察使兼甄城尹。政刑平而黜陟严。金相国瑬。尝为属邑以法逐去。亦不以愠。而以称曰。廉直无私。有古廉使风云。丁未。入为礼曹判书。戊申。 上登遐。公掌丧礼诏相。光海既新立。郑仁弘用事。易置先王公卿诸近臣。公罢礼曹。己酉。以监修 太庙。升正宪。申寅。享新旧功臣。加崇政。进一品。二年。奉使如京师。还。又二年正月廿七日。卒于正寝。春秋六十六。讣闻。 赐赙吊如仪。追爵议政府领议政,吉昌府院君。有司治葬事。至成葬。坟墓在富平之水天。公少受学于顺川都正琯。得闻修己之方。先府君每以慎交游勤己奉公为
记言别集卷之十八 第 174L 页
训。故公行己必正。交际必慎。行其谊。不顾其利害。立朝四十馀年。一以怠官旷职为戒。庄重少言语。居处必严。兄弟三人。皆至贵显。比肩于朝。门户盛大。恒退让无满色。一以居简守礼为家令。父母已老。每退朝。必侍侧。终日事之。犹恐不得尽于欢心。及其居丧。丧事必诚必信。亦犹恐不得尽于礼也。己丑。先公之丧。公在玉堂。侍 经筵日久。 上令有司恤其丧。 恩礼甚厚。莫不曰荣。后官益盛。年至耆艾。必致爱如事存。其有水土佳味。亦非荐不食。一事不敢忘孝也。没身不衰。有一妹。寡居无子。必同馆而爨。一如父母之视之也。兄知枢公年高。事之如事父。凡甘旨之养。衣服温凉。亦无不顺适。每受禄俸。必颁诸亲戚之贫者。不以有无问于家。敦厚有容。谦约下士。未尝言人之过。而喜扬人之善。戊申以来。闭门自守。言不及时事。方疾革。闻废 太妃之议决。犹扶而起。仰天太息流涕曰。人之道灭矣。与兄参判公相对。慨然无与言。取纸笔书数语以相示而已。时诸谏者皆得罪。及光海相孝纯率百官庭请。参判公叹曰。言之徒无益。谢不
记言别集卷之十八 第 175H 页
出。因坐废。公平生喜读易。善于知人。尝在翰苑。有僚友欲以郑汝立拟荐者。公曰。此人非吉人。终不许。当时。其人名誉日盛。举世多趋之。唯公及执义李敬中。不取也。及己丑事作。诸荐引者皆得罪。公知遇 宣祖甚倚任之。叙其履历。艺文馆检阅,承政院注书,成均馆典籍直讲司艺,户曹佐郎,刑曹礼曹兵曹佐郎正郎,侍讲院司书文学弼善,司谏院正言献纳司宪府持平掌令执义,弘文馆副修撰修撰副校理校理应教知制 教。自丁酉使还。政院至右承旨,刑曹参议,户曹参议参判,汉城府右尹,宪府大司宪,礼曹判书,都总府都总管补。外者二。通津,罗州。任方面者二。黄海,全罗等道观察使。夫人崔氏。籍全州。司谏院献纳克成之孙。工曹正郎沫之女也。夫人平生无疾言遽色。虽婢仆下贱。未尝以骂詈加之。事舅姑。家已贵盛。必躬执烹饪以养。封贞敬夫人。嘉靖三十年十一月三日生。万历四十八年十一月十九日卒。享年七十。生七男二女。男丰德郡守信中,义禁府都事必中,延日县监景中,司宪府监察正中,翊卫司司御谨中,
记言别集卷之十八 第 175L 页
户曹佐郎审中,进士伟中。二婿。吏曹佐郎柳𢢜,刑曹参议李时焕。郡守三男一女。男大任,大鸣,大式。大任。尚翁主。为吉城尉。婿朴尚彬。都事六男五女。男大德,大淳,大淑,大胄,大夏,大华。五婿。崔琎,李庆会正郎。尹惟谨佐郎。李昌炫,池汝宽。县监二男二女。男大复,大壮。二婿。县令柳重炯,李德升。司御四男三女。男观察使大运,县监大胤,大远,大述。大胤为仲父监察正中后。三婿。司谏李厚,李时继,宋㺹。佐郎二男三女。男大敏,大益。三婿。宋道凝,李𥯔,卢思敏。进士一男三女。男公山县监大载。三婿。李坛,崔东老,李命麟。皆生员。至曾玄之世。凡二百馀人。天之报施。必于厚德者。信如是也。公之贤能功业。列其大者。方国家大乱。能劳身竭力。跋涉四千里。动 天子威灵。出兵伐贼。 社稷不亡。功既高矣。亦不自言。上擢置元功之列。及光海政乱。摈斥且十数年。亦未尝戚戚于色辞。进不隐贤。退无怨尤。周传所谓忠义以济宽乐善终者。公有焉。铭曰。
笃于仁。纯且忠。勤 王室。致匪躬。际昌辰。崇且亨。勒功彝鼎。百代之名。又其天道之报。子孙之
记言别集卷之十八 第 176H 页
绳绳。
赠吏曹判书权公墓碣铭
原任判户曹权公。居太夫人忧。将树碣于先公之墓。以先训世德。问铭于阳川许穆。必诚必慎一以溢词为戒。亦古之君子论撰以礼者也。穆虽孤陋。受托甚重。安敢以辞让为事。谨叙之曰。公讳谨中。字汝精。姓权氏。其先本永嘉人。高丽太师幸之后也。高祖讳旭。司䆃寺副正 赠承政院左承旨。曾祖讳振。典牲署参奉 赠户曹参判。祖讳常。以善行特闻。同知中枢 赠议政府领议政,东兴府院君。父讳悏。 宣祖功臣。爵至礼曹判书,封吉昌君 赠议政府领议政,吉昌府院君。母贞敬夫人崔氏。籍全州。工曹正郎沫之女也。 皇明万历十四年四月四日公生。自髫龀时。屹然如巨人者。长则能力学不倦。累选公车不成。退而自修。亦不喜人之知也。 仁祖十四年。以选初授缮工监役。顷年。公有季弟进士公殁。哀其贤而无命。其哭泣之戚。送死之节。与夫抚教幼孤。皆足以动人者。嫂家有显者。初识公于哭位。心贤之。啧啧以为古人之行也。后
记言别集卷之十八 第 176L 页
掌铨选。首荐之。有是除。喜曰。吾今而乃官此人云。后例升义盈主簿。迁司宪监察。出为怀仁。怀仁。峡中小县。公至而必先德惠。务节约。居二年。以政最闻。会有按使来。而以姻亲之私。例递。为东宫卫率。转翊赞司御。后以掌乐主簿。又出扶馀。将之县。殁于成欢驿。 孝宗元年二月七日。年六十五。其四月。葬富平之水吞先兆之次。以宣武宁国原从。 赠吏曹参判。后以子贵。 赠吏曹判书。公敦厚谨饬。口不言人之过。平生无疾言遽色。称厚德长者。笃于孝友。居父母之丧。被衰麻守墓。以终三年。忌日必先戒。十日不食肉。以及其日。怀仁时。仲氏年老。寓居傍邑。每欢省。必有酒羞。凡饮食衣之适。多人之兄弟之所观感者。乐忠爱与人。必推其馀。以及宗族邻里之贫者。谦约自守。所莅尚廉平。毋求名。毋喜交。以勤己奉公。自饬励。亦以教子弟如此。善乎。此东兴公训子孙者然也自先祖公行己必正交际必慎。廉退守礼。事君尽节。为世名巨。公亦可谓能守家训。世称笃行者也。贞夫人李氏。 世宗诸王子潭阳君璖之后。而执义敬中之孙。
记言别集卷之十八 第 177H 页
司评幼浑之女也。夫人少于公二岁。恭敬克顺。喜愠不见。事舅姑。必尽欢心。称贤妇人之德。长男大运。贵至上卿。门户盛大。夫人必以满溢为戒。大司谏时。以论事。忤时议见斥。夫人怡然无闵色曰。亦何愧于心。汝官至此已足矣。八十四。子孙满前。以寿终。 上之十二年六月十二日。其八月。祔葬同原。有四男三女。男大运,大胤,大远,大述。大运即判户曹者也。大胤龙仁县令。婿三人。李后(一作垕),李时继,宋㺹。厚司谏。大运再娶而生二男三女。男玮,圭。三婿。申肠,许堪,李云徵。圭后娶出也。大胤生四男三女。男瑗,瑍,㻐,碝。瑗生员。瑍承文院著作。三婿。李度常,李宽,朴始茂。大述再娶而生三女。婿尹汉美。二女幼。后娶出也。厚生四男四女。男箕锡,箕叙,箕封,箕龄。四婿。尹致绩,边先载,金光远,辛万雄。致绩艺文待教。时继生一男一女。男东鸣。婿金大任。㺹生一男一女。男世益。婿尹兴绩。其铭曰。
善之积。来誉之长。天之报。宜以炽而昌。
赠持平权公墓碣铭
公讳伟中。字君彦。姓权氏。本福州人。福州之权。
记言别集卷之十八 第 177L 页
皆祖太师幸。子孙贵大。称名家大姓今八百年。大父常。同中枢。追封领议政,东兴府院君。皇考悏。我 宣祖功臣。封吉昌君。为礼曹判书。追封领议政,吉昌府院君。妣贞敬夫人崔氏。籍全州。正郎沫之女也。公颖悟夙成。好读太史公。为文有气力。又以笔法称。二十。成进士。平生非其义不为。不近声色。不言货利。与人敦厚乐易。见不善则必言。勉以无过。人愈敬惮之。或有失则私相戒曰。慎毋令权上舍知之。初选国子之年。光海方闭 大妃于西宫。用事者争言当废。令新榜诸生。亦上疏言之。公一出应榜而已。绝迹庠舍。公所与游。皆一时名誉。或相徵逐饮醉为乐。公曰。士处浊世。修己自守善矣。何用乃尔。客有饮醉过公而乱者。公切责之。客素善酒。惭自反。每醉则不见公。里中有显者。闻公行谊。因同里子求相见。公谢不见。其洁身自重如此。公兄弟之列。年最少。事诸兄忠爱克敬。务尽欢心。有长姊寡居。公一以事母者事之。终身不衰。居父母之丧。勺水不入口。未葬。食粥。既卒哭。食疏食。练而食菜果。兄弟庐于墓下。哭朝夕上冢。风雨不废
记言别集卷之十八 第 178H 页
三年。先同枢公。以至行发闻。先相公。忠贤笃行。著于简册。公其至性善行。贤乎。盖有自也。公娶申氏女。妇家惟一女无他子。翁修义公。视之如子。公亦事之如事父。翁有风痹病。公必亲供药物。积年月。无惰色。殁而葬。亦必尽于礼而无憾也。妇家乏祀。亦无宗族子后继者。而公有子修义公。意欲托后于外孙。公不受也。虽疏远。必置后。欲无至于绝祀也。公殁而不果。公生于万历二十六年四月三十日。殁于崇祯二年六月三十日。年三十二。以功臣子。录原从。追爵司宪府持平。恭人高灵申氏。我 世祖名相叔舟之后。而修义副尉宗泗之女也。有至性。甚得妇道。及公之殁也。悲不欲独生。以方娠。忍不自决。既儿生。托乳于姆。将自决。以母夫人故。抑志顺变。然既除丧。犹居处服食。一如居丧者。六年哭之。几丧明。公殁时。男大载才十年。教之如严父之教子也。后大载及其子瑎。皆以文学显。女三人。其婿李坛,崔东老,李命麟。皆国子生员。申氏少于公二年。六十七殁。丁未二月十七日。公之墓。在富平水吞。乃祔葬。其铭曰。
记言别集卷之十八 第 178L 页
孝悌之门。问其世而信其行。积仁累善。早夭而无命。天道之报。宜其有子孙之庆。
赠右议政吉兴君权公墓碣铭
永嘉权氏。其先本新罗苗裔也。新罗末世。自太师幸。得姓为权氏。大于高丽。九世。有枢密副使守平。其后。有史馆修撰韪,佥议中赞㫜,领都佥议溥,佥议政丞煦,代言重贵。又六世。有同知中枢常。以善行显。馀教庄子孙。称厚德之世者也。中枢公后。有吉昌君悏。亦 宣祖世名臣。吉昌君娶全州崔氏。献纳克成之孙。正郎沫之女也。恭敬笃厚。以妇德闻。生七男。公最长。公讳信中。字君执。万历三年四月某甲子生。三十一。选司马试。其年。以选为掌苑别提。明年。移义禁都事。仍升太仆主簿。改秋官佐郎。又明年。为江西县令。后再入太仆。秋官为主簿佐郎。后年。以汉城判官。为昌平县令。五年。升金堤郡守。三年。吉昌君卒。二年。贞敬夫人卒。既卒丧。为砺山郡守。寻移丹阳。爪满为掌隶司评。一年。以秋官正郎。为丰德郡守。适有修 齐陵之事。赏其劳。升通政。以疾谢归。三年而殁。崇祯六年六月二十日。享
记言别集卷之十八 第 179H 页
年五十九。葬水吞族葬南向之原。以子贵。 赠左赞成。袭封吉兴君。后以宣武原从。加 赠右议政。公晢而颀。正色寡言。严重有威仪。其事父母。处昆弟。居丧之节。友爱之笃。虽其家训世德。亦天性然也。有季弟死而卜葬不吉。公之长男吉城君。尝为公卜寿藏于族葬之地。公曰。安有为未死者。有兄弟死而无葬者也。遂以葬。人贤之。公以长德巨人。终不大用而屈于郡邑。为官不称德。人多惜之。所莅以廉谨称。而有惠政碑。赠贞敬夫人李氏。 世宗别子广平大君玙之七世孙。而司评廷弼之女。有妇德。与公同年生。三十七殁。先公二十四年。八月廿七日。初葬于通津中枢公墓侧。葬公之明年正月。改葬于公墓之左。生三男一女。男大任,大鸣,大式。大任尚贞善翁主。为吉城尉。仍袭封为吉城君。婿朴尚彬。大任生瑱。敦宁奉事。大鸣生瑀。大式生玹。婿李赫。朴尚彬无子。有所后子曰希仁。瑱生以经,守经。婿二人。承旨吴始寿,生员洪万朝。瑀生致经。玹生顺经。又一男三女。幼。吴始寿生尚游。婿李景鸿。又一男一女。幼。洪万朝二男一女。幼。其
记言别集卷之十八 第 179L 页
铭曰。
孝友不怠。仁也。俨恪克惠。贤也。呜呼。寿不称其仁。官不称其贤。
吉城君权公墓碣铭
公讳大任。字弘辅。姓权氏。其先永嘉人。永嘉之权。自太师幸得姓来八百年。世多达官贵人。号为大族。曾太父常。以善行特闻。爵至同中枢。后赠领议政,东兴府院君。大父悏。以功业贵为名臣。官至礼曹判书。封吉昌君。 赠领议政吉昌府院君。父信中。连守郡邑。 赠左赞成。袭封吉兴君。后加 赠右议政。母李氏 赠贞敬夫人。世宗别子广平大君玙之七世孙。而司评廷弼之女也。万历二十三年十一月廿四日公生。生而秀而美。聪敏善学。甫十年。才艺夙成。尚贞善翁主。为吉城尉。 上宠爱之殊甚。公尤长于笔法。 上称善不已。赏赐无数。累进。阶至通宪。 纯孝大王二年。李适叛。 上狩公山。公从 上。升奉宪。十三年。封吉城君。吉兴君卒。而既卒丧。以元功嫡孙袭封者也。明年冬。清人入京城。又从 上于南汉。进崇德。再为都总管。后三年。奉
记言别集卷之十八 第 180H 页
使沈阳。时国家新去乱。悉捐橐中装。赎还旄倪之未返者。人心德之。二十三年十月廿六日。公卒。春秋五十一。公在疾。 上特以仪宾尊属。医药属路。讣闻。 上为之罢朝巷市。赐吊赙如仪。命有司庇葬事。礼也。以宣武原从。追加绥禄大夫。为正一品。公仁亲笃厚。善于父母昆弟。以及宗族。父母既殁。有二弟一妹。公均其臧获。必择其善饶而厚给之。犹恐其不如父母之视之也。其一弟年最少。公甚爱育之。其衣食服养。一视己而无缺。性恬静俭约。自处如儒士。善与人忠爱。好文雅。一时荐绅文学。多慕与之游者。平生不为奢纵逸乐。雅饬惟谨。士大夫愈贤之。国制。主家有赐奴赐田。而公不肯唯受曰。吾受恩已厚。复以此烦有司。不知足也。主 昭敬大王女。而静嫔闵氏出也。嫔 康靖大王婿骊川尉子芳之孙。江华都护府使士俊之女也。嫔贤而好礼节。主恭敬谨饬。克顺妇德。盖素所教训然也。主生于万历二十二年四月一日。卒于四十二年八月一日。主长于公一年。春秋二十一。葬于富平之水吞。至是乃合葬焉。有一男曰瑱。敦宁
记言别集卷之十八 第 180L 页
奉事。瑱生二男二女。男以经,守经。婿二人。承旨吴始寿,生员洪万朝。以经生四男一女。皆幼。吴始寿生二男二女。长男尚游。婿一人。李景鸿。馀幼。洪万朝生二男一女。皆幼。又有庶出子二人。琳,琏。铭曰。
尊而能让。贵而能下。仁爱笃善。戒慎不惰。中枢三世。吉昌之孙。贤善有自。忠孝之门。
赠吏曹参判权公墓志铭
公讳伟中。字君彦。姓权氏。本永嘉人。永嘉之权。实祖大师幸。事在丽史。高祖讳旭。司䆃副正 赠承政院左承旨。曾祖讳振。典牲参奉 赠户曹参判。祖讳常同知中枢 赠领议政,东兴府院君。父讳悏。礼曹判书,吉昌君 赠领议政,吉昌府院君。母贞敬夫人全州崔氏。工曹正郎沫之女。万历二十六年四月三十日公生。自中枢公。以至行著显。而吉昌君当世大乱。能以一言。动 天子威灵。大发兵以救乱。谓之忠孝之世。而公仁孝嗜善峻正。口不言声色货利。不见遽喜遽怒。与人无戏狎。使为善者慕之。不善者耻之。笃好太史公。为文尚气格。不专为举业程式。
记言别集卷之十八 第 181H 页
又善楷书。二十。选司马试。时光海闭 太后于西宫。佞臣主废母后之议以逢之。令新榜诸生。亦上疏言之。有非议者一一巾之。公一出应榜而已。纪迹庠舍。一时耻之者多。无意于世。或饮醉放迹以相尚。公曰。士处浊世。韬晦自守善矣。何用乃尔。自修益力。妇党有显者。前时废不用。与公相友善。中兴后其人始贵用。公绝不与交驩来往。其人素知公介洁。愈益贤之。里中权贵人。闻公行谊。因同里子求相见。公谢不见。尝寓居莲城。筑小堂。日闭门读书。乡邻敬惮者。每戒饬过愆曰。毋令权上舍知之。居父母之丧。守墓三年。初丧食粥。既葬疏食水饮。练而食菜果。处兄弟忠爱无间。有长姊早寡。无所依。事之如事母。终其身不衰。笃行如此。崇祯二年六月三十日公殁。年三十二。其八月。葬富平之水吞。以功臣子。录原从。追爵司宪府持平。后男大载。官至亚卿。推 恩赠嘉善大夫吏曹参判兼同知义禁府事,五卫都总府副总管。配高灵申氏。 赠贞夫人。 世祖名相叔舟之八世孙。修义副尉宗泗之女。而郡守金德谨之外孙也。修义公慕
记言别集卷之十八 第 181L 页
公之贤。既以女妻之。甚重爱之。公亦敬事之。殊尽心焉。修义公惟一女无他子。而亦无宗族子后继者。意欲托后于女家。公曰。然则嗣绝矣。虽疏远。必寘后。令无至于绝世也。修义公殁而公又殁。事不果。夫人贤有令仪。能尽妇之道。甚得舅姑欢心。及公之丧也。誓必下从。以方娠。忍不即决。既儿生。托乳于姆。以必死自分。勺水不入口。母金夫人泣而言之。少顺变。然为之六年。不除衰哭之。几丧明。公殁时。男大载始十年。二女皆幼。而一女。在娠而生者也。夫人教育有方。大载能读书立行。以文学进。方为大司宪。三婿。李坛。 健元陵参奉。崔东老。户曹佐郎。李命麟。济用监奉事。内外孙男女十馀人。长孙瑎。又登第为大司谏。次璞生员。大载尝为公山。夫人常以爱民慎刑戒之。闻者谓之贤母云。夫人少于公三岁。生于万历辛丑正月二十七日。殁于丁未二月十七日。寿六十七。同年四月葬。与公同茔而异墓。铭曰。
惟孝友敦且纯。不发于其身。以裕其后人。
丹崖李参判碑铭
记言别集卷之十八 第 182H 页
公讳敬中。字公直。别号丹崖。姓李氏。我 世宗诸王子桂阳君璔之四世孙也。三世祖江阳君潚。为世父潭阳君璖之后。而生喜安君辑。喜安君生锦川君瑊。于公为皇考。妣瑞城金氏。监察允章之女也。锦川君长男诚中。官最贵。追封二世。爵位锦川君。力学为行。一以古人为法。与处士李仲虎,张伦为布衣交。称贤公子。 肃皇帝嘉靖二十一年五月庚申公生。端重好经术。少孤。事母有至性。我 昭敬元年。升太学。三年。登明经及第。选槐院。以博士兼太常。又特选。入玉堂。时柳希春为副提学。李珥为直提学。吴健为典翰。金宇颙为修撰。洪迪为著作。公为正字。一时为之语曰。玉堂贤人聚。明年乙亥。 懿圣大妃之葬。玉堂请从百官。哭于宫庭。葬有望哭之礼。自此始也。时有奴杀主者无罪。大司谏许瞱论委官朴淳按狱失当。宪府亦论之。正言赵瑗以为轻论大臣。两司皆引避。大司宪金继辉曰。晔。死人族党。其所言不公。副提学珥欲右瑗而递两司。公曰。不可。治狱之体当如此。以为私其所亲。非所言也。珥从之。然东西朋党之事起。朝
记言别集卷之十八 第 182L 页
廷大乖。丙子。以博士。升修撰。丁丑转校理。时 恭懿大妃薨。大臣定行期年之制。玉堂论以继体之重。请行三年。 上从之。戊寅。为司谏院正言。论削李梁官爵。有珍岛郡守李铢者。赂米三尹。(尹斗寿,尹根寿,尹睍。)事发觉。宪府论之。三尹罢。栲问铢。辞引者皆服。独市人主藏者终不言。大司谏澈以为铢事无实。其主藏者得释。三尹叙用。公启上曰。赂者受刑。而安有受赂者晏然也。于是党议益激。大司谏珥上疏。言郑澈,金继辉,韩修事以为东人攻击太甚。请保合士类云。公曰。叔献之疏。不出于乙亥。而出于今日。乙亥之人。独不太甚乎。然每以矫激为忧。庚辰。由礼曹佐郎。移吏曹。兼记事官。辛巳。郑汝立以多学拔擢。公曰。此人显用。他日必为士林羞。时议反以为忌疾。公递吏曹。李泼令其弟洁往视之。还曰。见公直兄弟。伯无愠色。季愠有语。公直喜怒不可见也。其八月。太夫人殁。公居丧毁戚。既三年。因羸瘁病。除副校理。移掌令。皆不就。甲申。为校理。升应教。俄改执义。前年。以争论见斥者卢守慎,柳成龙,金诚一,李元翼,金宇颙,金孝元,姜绪等。或指
记言别集卷之十八 第 183H 页
为鬼蜮。或为凶邪。或窜或贬或罢者四十三人。许篈窜甲山。宋应溉窜会宁。大司宪澈论加罪之事。公曰。此人者皆善类。又何罪之复加也。澈计沮。又以北道观察使权克礼。私善于罪人。托言厚私行。贻弊郡邑欲论之。公又不可。澈颇不快于公。公退而叹曰。我不惯与小人乘。遂辞不出。澈竟论之。 上怒。权克礼递观察使。时公已病。力出公为庆尚推刷御史。推刷事急民多怨。前任者既得罪。多以计避之者。公受命即行曰。事严不可以言病。出岭南。殁于密阳。八月十四日。年四十三。其年某月。归葬坡平。柳文忠公哭之曰。昭昭者心。莫能昧之。惓惓者忠。莫或偷之。訚訚者正。莫敢挠之。公平生无戏狎。介洁。官位已显。妻子常苦贫。论议正直。当路者虽主私意。亦莫之敢肆己也。方朋党相攻击。公常慨然私叹心忧之。后六年。有己丑事作。郑汝立既败死。上从容问廷臣。有先见者谁也。柳文忠公对曰。臣有友李敬中。尝言其不可用。反被排摈。坎轲而死。 上曰。排摈者谁也。对曰。臣忘之。在史官。上问史官。掌令郑仁弘,持平朴光玉也。命削夺
记言别集卷之十八 第 183L 页
二人官爵。公 特赠吏曹参判。公有素不与三郑之诮。不容于时议也。当时仄目有一郑之目。贞夫人赵氏。籍白川。忠清道兵马虞候彦忠之女也。有至行。自公之殁。三年哭一如初丧。不理发殆六年。及己丑事后当追爵赐祭。夫人乃始沐发斋戒云。教二子必有义方。二子能修行立名。皆夫人之教也。夫人少于公三岁。至 显皇帝万历三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夫人殁。为六十四。祔葬同原。男幼浑。淳昌郡守。幼淳。义禁府都事。婿朴耆俊。黄州判官。幼浑再娶而生三男四女。命徵,命后,命衡。婿权谨中,柳长亨,尹鈜。谨中司御。命徵女一人。适权氏者。前母出也。幼淳生五男一女。男命勖,命弼,命哲,命式,命燮。婿郑浚。命弼丁丑江都之败。其妻卢氏。其一子一女皆死。旌表其闾。命哲我 仁祖十七年生员。贤而早夭。命式其十一年壮元进士。尝为内赡寺直长。内外三世子孙五十馀。方显者权谨中长男左议政大运。其婿司谏李厚也。其铭曰。
确而贞。一代之名。和而直。一代之矜式。
大司宪完原君李公墓志铭
记言别集卷之十八 第 184H 页
完原君李公讳曼。字志曼。我 太宗长王子让宁大君禔之七世孙也。高祖镇安副正永男。曾祖义盈库奉事希年。祖 赠完陵君世良。为后于从祖父保安副正寿男子佥知中枢希孙。父刑曹参议莯。 赠至左参赞完宁君。母尹氏。 宣祖功臣 赠领议政自新之女也。公嗜文学。仁祖五年。选博士弟子。明年。对策。擢为壮元。以秋官郎。兼记事官。八年。以礼仪佐郎。移正言。寻改持平。九年。以直讲。选知制 教。后年。复为持平。因灾异。 上放释仁城君诸子。谏院论执不已。大司谏郑蕴以争论。并请罪。公极言君子小人之分。以为以蕴之直谏。岂复不容于朝也。遂忤时议。递持平。十四年。拜修撰。时方遣使沈中约和。公与诸学士。极言奴不可和。其冬。奴大入寇。有南汉之败。后年。以母忧去。既三年。以校理改献纳。争论柳硕事。递献纳。硕尝论劾金尚宪。久为时论所指斥。今所论非所论。以故公不从。三年。又有父忧。服阕。复为校理。俄改掌令。上累千言。极言政弊。 上称善。擢拜同副承旨。上疏辞之。 上曰。所言正直。特擢用以劝礼义。寻升
记言别集卷之十八 第 184L 页
右副承旨。一年。出为黄海道观察使。海西大饥。请发列郡管饷陈谷以赈之。户曹不可。促令沿海诸郡。输灌京师。其陈腐甚者。责之列邑。公更条陈不便十事。皆不听。公更以便宜。驿闻。罢牛峰,江阴二县。置金川郡。缮治诸城。给诸驿廪田。设铺诸站官。给本取嬴以便用。如此事八条。朝家多不从。明年。升嘉善。封完原君。二十五年。以都承旨。出为关西观察使。时郑命寿来。而恣所欲。慢辱大官。多无状。公持正不挠。彼亦心畏难。多惭愧。有沮色。二十六年。以大司谏。拜礼曹参判。复出为岭南观察使。上积弊伪结无名之税万数。悉罢之。架山。城大而兵少。移傍郡县束伍。专属焉。 孝宗即位之冬。入为兵曹参判。以特进。具陈岭南防边城守便宜。仍言用人。不可徒取名誉。必循名责实。词严义正。 上亦倾心听之。 上所宠用。多以名进者。争群聚骂詈之。以为如此人者。不宜置近列。俄拜大司宪。递为都承旨。 国家既尝修城池。鍊戎卒。此皆丁丑约条所禁。恐清人觉之。适有漂汉船泊。我押送于清。具奏本以我南边倭。指言倭搆衅我边。以为
记言别集卷之十八 第 185H 页
我修城练卒张本。仍以馆倭。奉行倭生衅我者数事。为若我边守报监司。监司报相府者。然摄政反疑我挟倭恐喝。明年。遣使者责问。既查问漂汉事。次问公。公对之一如奏本。加详悉。复问漂汉事。公曰。此统制使启 闻。而前使者归。既押送。边方事重。具告于上国也。于是在列皆称善曰。当其所不为。辨说尤详。大臣称谢不已。谗毁者以为。所对专咎朝廷。为忘君负国。初配洪阳。迁清北之宁边。夏旱。审理冤枉。大臣为言公无罪。且曰。选用才能。如某难得。请疏释。后我使者至燕。使巴将责问。如某以何罪责罚。后年。北使来敕曰。听奸臣言。问结大误。复其原爵。公既释出。特拜海西观察使。连上疏辞之。秋。为江都留守。 上送之曰。卿初非失对。迁谪非罪也。 上既委任以保障之重。公宽民力。鍊戎卒。务积储。治斗舰。请输东莱,两西铜铁。大铸兵械。五年。移湖南观察使。巡行海边。图上古群山地利。仍言便宜方略。未上。 上方倚重武人。怒乡校生丁哲。以牲币轻犯营将。公以祀事重。论以轻法。上愈怒。夺削公官爵。八年。为关西节度使。明年。
记言别集卷之十八 第 185L 页
为观察使。行五家统。定子母法。以岁饥。请贷沿边粟以予民。未几。以谗罢。 上之元年。有湖西之命。岁大饥。至明年春。请蠲今年田租一万。移江都万馀粟,安兴粟二千。给种食以利农。夏。无麦。散积储万馀布。大贸麦以赈之。公博物多通。尤善于方土稼穑之宜。为政以务农为本。三年。为户曹参判。后年。奉使如燕。还为右尹。上疏乞免。以燕行时有潜商事。遣使者查问。公罢归田里。五年七月北二日公卒。年六十。其九月。葬大兴县北鹊洞南向之原。公少以才艺发闻。二十四。以甲科显。方朋傥成风。国事日非。公喟然叹之曰。我宗戚之臣。义不可去。宁奉身自守善也。立朝四十年。或仕或不仕。以居閒置散。为适己也。或当事则必曰。食焉而怠其事。非事君之义也。思竭力以报上。然谗妒问之。至于流离颠沛者多。而其志益坚。盖考其平生。可谓善谋而善成。临大难而不动者也。夫人柳氏。籍文化。佥知中枢希成之女。公事父母能尽子职。夫人善事舅姑。一以公之事父母者事之。于宗族姻娅。亦各尽欢心。后公八年殁。为六十八。合葬之。墓在
记言别集卷之十八 第 186H 页
公旧葬之西巳向之原。子一人增。江原都事。婿二人监役宋光淹,参判闵宗道。铭曰。
才能之斥谗妒成。群枉之兴公正倾。贤邪易施。世阽危又何疑。
赠判书郑公墓碑铭
公姓郑氏。讳之虎。字子皮。别自号雾隐。系出东莱。自高丽左仆射穆。左赞善大夫泽。至 本朝直提学赐翼惠公兰宗。皆贵显一时。为大族。翼惠公。于公为六世。曾祖纯福。社稷令 赠吏曹参判。祖象信。冰库别提 赠领议政。以长男期远丁酉南原之败。为明将杨元傧相。城陷死之。有此封 赠。父凝远。国子进士。以才行发闻。不幸早世。母南阳洪氏。咸兴府判官尧佐之女。公十一。父殁。十八。母殁。幼孤弱。能苦心力学。读书修行。 仁祖十三年。公三十一。补国子进士。明年。初筮仕。为东宫洗马。其年。有南汉之事。 上既还京。试取文武士。以赏从 上劳。公以丙科。直拜成均典籍。累转为正言。论元帅自点负国之罪。自点威权甚盛。人人仄目畏忌。多为公危之。又忤于时宰。以太庙令。为黄州判官。才数月
记言别集卷之十八 第 186L 页
罢。又论以弃官。编配黄州。后为大同察访。以善绩闻。除龙冈县令。大同,龙冈。皆有治绩碑。二十一年。以骑省正郎。移开城经历。二年。改成均司艺。出岭南审覈灾田。既复命。为襄阳。以司艺久任。还司艺。仍升司成。一年。为海州。未一年。罢。二十七年。为礼宾寺正。明年。出罗州。五年。以治行高第。 上嘉之。再赐表里。一赐厩马。既归。百姓追思不已。立遗爱碑。九年。以左通礼。特拜骊州。一年。归以贺至如燕。还为原州。是 显宗二年。而公五十七。寻罢。明年。为定州。二年而罢。居西枢数年。十年。为蔚山。 孝宗知公治行异等。既特有骊州之命。而用事者沮之。未甚显用。而至上之元年。为户工曹参议。入政院至左承旨。未几。 特拜都承旨。寻升嘉善。拜大司谏。公论邦礼既正。此国之大事。礼当告庙。首相积不可。朝议承积。沮抑不果告。公又上疏。条陈时弊。其大者。罢屯田。严科法。慎简选。禁奢侈。省浮费也。为礼曹参判。又上疏。极言诸衙门治兵营作殖货之弊。辞刑曹参判疏。又论政弊。言及大臣。 上怒以为指斥大臣。罢。积素善公。白 上以为误
记言别集卷之十八 第 187H 页
听人言。解 上怒。即复叙。为大司谏。言事益切。上宠答之。常侍左右。 上之三年公七十四卒。大臣白 上。追爵吏曹判书。葬坡州治南广滩之西。公恬静介洁。当朋党之际。不肯循俗苟容。在言责。不避权贵。用事者多不悦。不容于朝者几二十年。操守益坚。不以通塞变其心。谦退自守。与人乐易。喜观书。吟哦自娱。对人未尝言贫。淡如也。自 上初即位。擢至显仕。以数直谏。 上贤之。未尽贵用而公卒。特追爵。至九卿。铭曰。公恬静不宜于俗。与世寡合。然恬静故洁。恬静故直。恬静故贵。恬静故寿。
贞夫人朴氏。籍咸阳。有妇德。仁爱及于亲戚。一门称其贤。典牲署奉事敏之女。夫人年六十三。公六十二。罢定州之三年。夫人卒。葬龙仁。有三男五女。男行一,行百,行万。行一仕止阳智县监。公七十二春官亚卿时死。行百。及公之末年。始入仕。为 健元陵参奉。五婿。洪景埙,尹徵夏,吴始鼎,李保胤,李浚。徵夏怀德县监。浚进士。又有庶出子行千。又一女。幼。内外子孙。二世六十二人。
记言别集卷之十八 第 187L 页
同敦宁韩公墓铭
公讳善一。字克敬。姓韩氏。其先上党人。上党之韩。皆祖太尉兰。子孙昌大。高丽时。有文惠公康,高阳伯谢奇,思肃公渥,政堂文学公义,文敬公脩。入 本朝。有领议政尚敬,观察使惠,西平君继禧。及公之世。伯叔父皆贵大(一作人)。自得姓来。显者十二世。号为甲族。曾大父文川郡守讳汝弼。大父镜城府判官讳孝胤。以子孙贵。皆 赠领议政。判官公贤而不达。有三子皆贤。人皆曰。韩氏复起。长男百谦。以儒学。擢拜侍郎。少男浚谦。亦宣祖名臣。重于时。及中兴世。以 王后父家既盛大而退让。一不以满盈自居。先府君于兄弟之次为仲。讳重谦。早有名誉。二十五。选国子两试。其年殁。母忠义卫李台寿之女。 太宗王子孝宁大君补之后也。公万历二十九年。补国子上舍。后再选 庭试。叔父领敦宁掌试士。力主下第。出谓曰。决科非难。吾特远嫌耳。亦命也。公始仕 宣祖世。为 禧陵浚源殿社稷署参奉,义禁府都事,司仆寺司饔院主簿,刑曹工曹佐郎,军器寺司仆寺佥正内乘。为邑唐津,文化,金
记言别集卷之十八 第 188H 页
化,军威,韩山,朔宁,沃川,铁原,仁川。四县三郡二府。沃川时。升通政。为佥知中枢,敦宁府都正。 孝宗三年。以大年。进嘉善。为同知敦宁。先府君例 赠吏曹参判。母李氏为贞夫人。 上以公于 太妃。为从祖昆姊妹。待之以尊属之礼。大年爵肃谢日。 上特引见于便殿。命小宦。出入扶之。宠赐之甚厚。恩礼如此。光海初立。作宣惠法以宽民。李文忠公元翼。以公为郎曰。此人雅士。责以吏事。非其任也。后连为郡邑。见光海政乱。即谢去不出。 仁祖既反正。乃复仕。 孝宗四年四月。以同知敦宁卒。公生于万历元年。至卒之年八十一。其六月。葬于骊州高达乡申坐寅向之原。后二十九年。改葬左麓酉坐卯向之原。公少孤。事母李氏恭敬忠养。七十四年而殁。哭泣衣衰。居丧之节。不以老故少懈。有一姊一弟。皆早夭。拊育诸孤。一视己出。仁于九族。尤尽心于贫无依者。自一门之内。以至乡党交友。莫不曰贤。公平生重礼俗。乐观书无他嗜好。恬静寡欲。以至寿考。前夫人龙仁李氏。县监哲容之女。观察使湛之孙也。早卒。墓在德山纸谷李氏
记言别集卷之十八 第 188L 页
族葬。男翼明。官至郡守。后夫人平壤赵氏。经历玹之女。 太祖功臣文忠公浚之后也。无子。▦公十五年丁未。八十七卒。合葬于高达。翼明三男。鼎相。清道郡守。斗相。汉城府判官。柱相。义禁府都事。婿三人。儒生郑以和,生员任厚,府使吴始益。鼎相三男。宗建,宗运,宗迪。宗建司饔院奉事。婿二人。生员金鼎臣,儒生洪万通。斗相五男。宗老,宗大,宗揆,宗彦,宗秀。婿持平吴始万。柱相二男。宗岱。婿儒生朴庆裕。女一人未嫁。 国舅家乏祀。以公之次孙斗相。传其祀。领敦宁贵而好礼。公之世亦世其贤。祭祀不绝也。可谓以德大。以德终。以德继者也。铭曰。
惟大惟终惟继。惟三德之世
权师傅墓碣铭
公讳迹。字圣由。姓权氏。本永嘉人。高丽太师幸之后。而本朝名儒文忠公近之十世孙。吉川君盼之孙。正字儆之子。李文简公睟光之外孙也。公天姿雅洁。操守方正。学必以古人为法。言一时名誉。公为之首。崇祯三年进士。时年二十。后五年有庆。增广取士。四方士多聚于太学。于是
记言别集卷之十八 第 189H 页
成浑,李珥两儒者从祀文庙之议起。时论欲令太学上疏请之。公不从。退而与蔡振后等诸生五十馀人上疏。言二人疵累。时公卿在位者。多二人门徒弟子。忤时议。振后以首疏削名太学。公曰。论事则均也。不可一人专罚。遂不复入太学也。四馆争执是非二疏。儒生禁不得赴举者。至数十人。争论大起。有大臣启 上。令四馆调停之。于是诸被禁者皆得解。而蔡振后,权贵中,朴𥠦三人。目为邪论之首。而终不解。公复率诸生上疏。言不可赴举意。仍陈二人不可从祀状。疏入。政院不上。戊子。以行谊。为大君师傅。不就。用事者怒其通籍。然 上既不直当时事。恐 上意故掩前事。谬其说而诋劾之殊甚。公既见嫉于党人。又见世道益乱。自守益坚。沈潜经术。勤于仪则。百礼必躬行。孝悌以笃人伦。尤致谨于奉先居家之节。行益修而名益贤。四十二殁。疾病。考定深衣制度。遗命以礼殓葬先人之次。有族弟跋。早孤无所依。公视之如亲弟。与之同居数十年。公既殁。跋哭之如丧兄。以深衣殓。三日而殡。三月而葬于仁川之沙岘。其生当万历
记言别集卷之十八 第 189L 页
三十九年九月十八日。其殁当我 孝宗三年九月廿九日。其葬同年十一月廿四日。初。吉川君有长兄睃。亡而乏祀。命次子佐郎倜为后。又无子。以公为后。公娶佐郎朴庆烨女。生二女一男。其二婿。县监郑洙贤,进士睦昌朝。郑洙贤二婿。儒生郑玹,生员李正观男汉柱。次幼男歆。公殁时才九岁。三十二。擢监试第一名。三十五。登大科。为弘文副校理。生三女一男。长女婿儒生金益庆。馀幼。后二十九年四月朔日庚申。改葬于阳城德山里巳向之原。铭曰。
其守直而严。其行洁而廉。其命厄而湮。吁嗟若人。
李进士墓铭
公讳积。字大畜。姓李氏。本韩城人。韩城之李。自文孝公谷,文靖公穑,良景公种善,文烈公季甸,明宪公坡。轩冕相传凡五世。号为大族。明宪公二世。至观察使清。又三世至佥正 赠左承旨廷稷。于公为皇考。母全州李氏。我 宣祖名臣文忠公元翼之女也。公生有美质。及成人。端重有志槩介洁。以廉隅自饬砺。公兄弟二人。长故
记言别集卷之十八 第 190H 页
承文院著作𥡦。早有名誉。将期其大显。不幸短命。公洁身修行。重于侪辈。 仁祖五年。选成均进士。又以荫例授务功郎。前年。虏既与我约成。功臣等主盟于内外。文忠公以年老乞骸骨。 上不许。尊礼益厚。尝燕居。诸子皆侍。有从子仁传曰。方今礼貌末衰。时事日难。人心不保。以此时求去。恐不可乎。公在傍曰。外难已解。四方小安。人皆曰。相国当去。以今日之事。必俟太平而去。则当何时而可去也。其勇决如此。相国欣然笑之曰。后生可畏。丁卯二月。自著作亡后。先府君悲思。积疾五年殁。公居丧毁瘠。卒至于灭性。人皆惜之。公生于万历卅四年六月丁未日。殁于崇祯五年七月九日。年二十七。葬杨根郡葛山。公初娶洗马朴日章女。死。后娶庶尹姜弘绩女。皆无子。以大夫人命。取亡兄子延年为后。大夫人严而有礼。称贤母。公既殁之十九年。延年登第。方为兵曹参知。铭曰。
嗟乎。才识信于人。而可冀其有为也。天则卒夭其身。天之茫茫。其有神耶。其无神耶。
礼曹判书韩公墓碣铭
记言别集卷之十八 第 190L 页
公讳汝溭。字仲安。姓韩氏。韩氏大于高丽。自始祖太尉兰。其世多名公贵人。号为甲族。前古。有文敬公脩,文烈公尚质。文烈公八世至清川君准。于公为皇考以 宣祖功臣。爵至列卿。母全州崔氏。中枢府都事贞秀之女。万历三年二月十二日公生。公兄弟八人。公最贵。三十二年。补成均生员。初授 裕陵参奉。后六年。以明经登甲科。官显矣。及光海政乱。连补外。载宁时。以癸丑治狱。掌奏。例升通政。寻弃官归。其六月。海州狱起。公亦连累逮系。虽得释。坐废者几十年。时柳希亮以王后弟。方贵用。而交结良善。与公同年生。且同里闬。深相善。患群小颛制。主暗不能去。欲交驩用事者。因遂引用才望。以问公。公曰。徒无益乃止。及 仁祖反正。起公为同副承旨。时尽罢光海诸爵赏。公例降资。递政院。 上特复任之。转左副承旨。明年。李适作乱。公为京畿观察使。贼平。升嘉义。戊辰。以礼曹参判。为同义禁。时有柳孝立事。以治狱。升正二品。其年。崇祯皇帝嗣位。公从列卿如京师。贺 登极。丙子。以左参赞。从 上南汉。移大司宪。 上既还都。以
记言别集卷之十八 第 191H 页
扈从。进崇政。明年。以行礼曹判书卒。崇祯十一年九月十四日。享年六十四。 上罢朝二日。其十月。以礼葬仁川桂谷。公立朝三十年。历官在光海时。其显者。春坊说书文学,两司正言持平,兵曹佐郎,礼曹正郎。补外绫城,载宁。皆有遗爱。及事 仁祖卒大显。政院至左承旨,礼曹参判。出外公州牧使,京畿观察使。复入为刑礼工三曹判书,行大司宪,政府四宰三宰,典禁兵。至都总管。王府至判义禁。卒后以宁社原从。追 赠右议政。公平生不屑屑于细故。风流笃厚。于交友忠。而当事耻以利害易其心。好读书。笔法豪宕。别号十洲。临殁谓子弟曰。吾以无能。爵至通显。又死而侈其礼可乎。葬祭必俭约。毋立碑墓道。令归化者。愧其心。贞敬夫人具氏。正郎坤源之女。生二女一男。长女适士人沈靖。早夭无子。次适司评尹堈。丁丑。江都败家亡。守节死之。男橞。亦早夭。橞子五奎。亦三十一死。外孙男女二人。男前义禁都事尹世章。婿湖南观察使赵龟锡。五奎男塾。女适士人李世茂。公又有庶出子扑。铭曰。
记言别集卷之十八 第 191L 页
虚美溢誉。君子不居。俭而无侉。君子所誇。
上党韩君墓表
韩五奎。字文瑞。其先本上党人。曾祖左参赞清川君准。祖礼曹判书汝溭。父橞。早世。母密阳卞氏。刑曹参判三近之女也。君生十三。父殁。十五时。国有大乱。祖母具夫人。母卞氏。皆没(一作殁)于江都之败。君仅得脱。而后年。判书公又卒。君自未成童至弱冠。持衰者七年。能丧祭有礼。既孤苦。外祖父母皆老。事之必有至诚。性廉介有志。好施予。善与人忠信。持身简洁。心慕古人。事必以古人训戒。自饬砺。所与游。皆一时名誉称善士。不幸无命。三十一死。塾生七岁。将死。托其孤幼者。韩五相,郑东稷二人。东稷为之服缌之绖带。终始经纪其家。五相为再从兄弟。而君死之未久。其父母皆亡。未没丧而死。君娶汉城判官赵国俊之女。长于君一年。君死之前年。夭折。亦称妇人美德。合葬于仁川桂谷韩氏族葬。有一女一男。婿士人李世茂。塾少而能读书谨行。前年。补国子生员。生一男。方未长。呜呼。君以好德而短折。固知天定在后世。惟日勉焉而不懈。德善之
记言别集卷之十八 第 192H 页
报不替。历识已化者行誉。为尔子孙之以劝以戒。
李著作墓铭
公讳𥡦。字大有。姓李氏。其先本韩山人。先正文靖公穑之后。而观察使清之四世孙也。大王父讳公潞。忠佐卫司果。王父讳弘济。龙骧卫部将赠左参赞。考讳廷稷。掌乐院佥正 赠左承旨。母淑夫人李氏。故中兴相文忠公元翼之女也。万历二十八年七月壬寅公生。生六岁。始学书。卓然早成。善草隶。仪观动人。睦公长钦。尝试士于多士中拔识公。以女妻之。年十四十六。升上舍。 仁祖元年。郑公晔掌教国子。四方才学之士。多聚于京师。而皆推公为巨擘。甲子。登 谒圣丙科及第。初选承文院。当荐入翰苑。以文忠公方为首相。诸公嫌。不敢拟荐。累权摄政院注书。时 上克大难。与虏绝和亲。日命文武大臣各言防边策。长技兵食。阨塞要害。出入商确。每至日昃。公长于记述。长短毕举。称良史才。数年间。由权知正字。例升至著作。丁卯之乱。 上出幸江都。公方病。先大夫守临湍。舁疾至临湍。其
记言别集卷之十八 第 192L 页
二月二十六日。殁于涟上。享年二十八。公尝语人曰。吾梦出江干。前有旌书曰。承文著作李公之柩。吾官不显。终著作。命也。至此其言验矣。公仁厚有雅量。笃于孝友。嗜义若不及。嗟乎。将显矣。不幸早殁。有三男一女。长男喜年。己卯进上。历职省郎。累转州郡。今为原州牧使。初娶持平金柱宇女。生二女。长适士人李允协。生一男七女。次适士人权圣中。后娶士人成时弼女。生五男二女。曰景鸿。娶判书吴始寿女。曰尚鸿。娶县监朴尚郁女。曰永鸿。娶承旨禹昌绩女。馀幼。次延年乙酉进士。庚寅文科。官礼曹参判。娶观察使闵光勋女。生一女。适县监韩后相。生三男四女。次玄年。今为殷栗县监。娶观察使李如璜女。生二男三女。曰世鸿。娶察访罗斗三女。曰仪鸿。女适进士尹趾庆。生二男▣女。次适士人沈得泰。生一男。馀幼。婿李泰徵。亦名家子。子孙将昌大矣。铭曰。
苍苍者有定。漠漠者有神。贤而不食其报。以裕其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