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记言别集卷之十七
记言别集卷之十七 第 x 页
记言别集卷之十七
 丘墓文
  
记言别集卷之十七 第 154H 页
赠左赞成金公神道碑铭
公讳俊龙。字秀夫。姓金氏。本新罗苗裔也。高丽时。有吏部尚书巨公。赐食邑原州。封原城伯。子孙遂为原州人。原州之金始此。其世多达人显者。入本 朝。有元度公赅。五世。有节度使末孙。与朴节度英齐名为友。当时。有擢用台省之议。己卯诸人败而不果。于公为高祖。曾祖讳安祐。少有名誉。早世不成。追 赠左赞成。祖讳瑛。以典设司别坐。追 赠吏曹参判。父讳斗南。 昭敬时名人。以治行高第贵。八十九以大年。至同中枢。母贞夫人金海金氏。潭阳都护府使讳希弼之女也。公魁伟。自为儿戏。已不与凡儿等。见者皆期以远大。万历三十六年我 昭敬王四十一年。公二十三。以武科发身。为宣 传官。又以观武才壮元。升训鍊主簿。为法圣水军万户。二十八。为马梁佥节制使。以能升折冲。为仁同都护府使。二年。改荣川郡守。兼助防将。及光海废而四方无纪。 上分遣绣衣。察诸郡,县不法。
记言别集卷之十七 第 154L 页
公特以治理。 赐表里。其明年。迁北道兵马虞候。冬。移会宁都护府使。又以多绩。 赐表里以赏之。仁同,会宁。皆有政清碑。百姓追思不已。天启八年我 仁庙六年公四十三为西海节度使。寻递。冬。为中和都护府使。一年。为岭南节度使。三年。以折冲。擢拜北道节度使。公出入北关。前后十年。威名已著。军吏士大悦。三年。贞夫人卒。公已五十。居庐三年。哭泣几灭性。既除丧。为畿辅右防御使。仍为湖南节度使。其冬。虏大举攻我。入我境三日。先驱已薄 国都。 上急出幸南汉。大兵继至。南汉受围。虏势盛强。召兵日急。公即起营下亲兵。行收郡县兵勤王。远斥候。整戎卒。师行有律。虏游骑四出。亦观望而已。不敢逼。至稷山。湖西兵在竹山。虏攻之甚急。体察从事朴遾欲先救竹山。公言勤王之急。不从也。受 命十三日。至龙仁光教山。据险而阵。诸勤王之师皆已败没。湖南兵独专。薄南汉以为声势。出劲兵。击破虏游骑。斩馘甚多。虏患之。合蒙古孔耿兵数万。乘晓雾直前。欲一击破之。势若风雨。公杖剑誓众。立矢石之所。以示必死。士皆
记言别集卷之十七 第 155H 页
殊死战。虏且进且却。终日力斗。虏以轻骑。潜踰后岭。先据上峰。矢下如雨。公急出勇士数百。争登曰。此正忠臣报国之秋也。薄战士皆一当百虏有被甲执旗。立马峰上建大旗。令众。众皆合聚。公指之曰。彼不杀。贼不退。督战益力。众炮俱发。执旗令众者与诸酋长左右立。中丸一时。死者数人。而虏众死者相枕藉。不可计数。我兵死者仅数十。虏大溃下山。处处积尸烧之。虏中皆哭声。夜几二更矣。阅军中。炮丸已尽。军食乏。朝日虏必大至。不可当。欲移阵休士卒。乃列炬为疑兵。潜师夜行。至朝虏果大至。则空垒。亦畏伏不敢追。虏败将死者白羊高罗。虏之贵将。以善斗功高。先汗以女妻之。重于虏者也。我兵中路夜惊。军乱大号曰。为主将既力战胜之。卒有变。徒死无益。皆散去。公与麾下骑士数百。至水原。患无兵。欲南下更收兵为后计。监司李时昉畏胡不赴乱。心内惭忌节度之有功。反辞以闻。从事遾既心怒不从己言。亦毁于 上。公当得罪。大臣李圣求,崔鸣吉极言战捷状曰。功多实无罪。以故时昉窜。公得免。既事平。公常为御营中
记言别集卷之十七 第 155L 页
军。家居数年。以病不出。客来问者。皆忧其不起。而李公溟素善。私谓其子曰。某也。岂助攻中国者也。其疾固也。时林庆业,柳琳。皆被驱从椵岛锦州之役矣。崇祯十二年。我 仁庙十八年。为金海都护府使。一年。为岭南节度使。再任也。军中事。复修前时约束而已。明年。疾甚。上疏乞解印绶。舆疾行十许里。客死馆次。年五十七。时有大星陨于南方。议政金瑬,元斗杓在朝堂。闻讣。至惊曰。天也。南方星陨。果然失一良将。 上特令一路送丧。有司致赙如仪。 赐祭文。称其功业。倚如长城云。公生于万历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卒于崇祯十五年十一月五日。其十二月十二日。葬阳川县南山族葬。公沈毅多大略。谦恭爱士。能得人之死力。自二千石。以至连帅。御军数十年。严约束。信赏罚。绳墨必谨。不媚权贵。不循私枉。以官为家。归则居无室庐。居处服食。朴如列士时。及殁而归。家贫。凡丧事依人以办。人莫不贤之。光教之捷。万口多之。而公曰。当此之时。主辱矣。将兵之臣。不死城下罪也。他尚何说哉。其心以为。不幸遭值倾覆。乘舆下城。为
记言别集卷之十七 第 156H 页
人臣灭身不为愧。破虏不为多。虽受任不辞。慨然不以功业自居。以守死善道为心。此忠臣义也。公平生。居则孝于事亲。友于兄弟。出则忠于事君。与人交而信。此先大夫以行谊立名。公能守而不失如此。盖其贤有自云。夫人林氏。籍淳昌。军资监主簿讳继之女也。能多识前言往行。一以无过自饬厉。门无苞苴女谒。皆夫人之贤也。公殁十六年。而 孝宗九年十二月十八日。夫人七十六殁。后年二月二十七日祔葬南山。有四男一女。男敬文,汉文,仁文,炫文。婿郑相。敬文。司宰监佥正。年八十。寿爵佥知中枢府事。生三男。春章,振远,亨远。有一女。婿参奉李蕴。振远生梦协。亨远有二女。婿申弼卿,李益休。汉文。海西节度使。生硕。义禁府都事。有二女。婿李震晟,尹首孙。硕生梦啇,梦良。梦啇。生员。梦良。训鍊院正。有二女。婿安后宣,严䌖。䌖。进士。仁文。司仆寺判官。追爵吏曹判书。生德远。刑曹判书。生梦阳。司谏院正言。有二女。婿柳宪章,韩宗范。宪章。进士。炫文。兵曹正郎。男弘远。婿尹楷。皆进士。弘远生梦瑞。有一女。婿成任。郑相。通德郎。生重熙,重
记言别集卷之十七 第 156L 页
胤。皆进士。有一女。婿郑奎齐。李震晟一男。尹首孙二男。弘远又一男一女。郑重熙二男。郑重胤一男一女。皆未长。庶出子女六人。三子。乃文,全文,会文。三女。郡守朴廷翔,监司元万石,监牧李益常妾。内外嫡庶子孙。至曾玄之世。并未长者百有馀人。其铭曰。
矫矫虎臣。公侯干城。忠义之积。万夫之望。百代之名。
茂城府院君尹公神道碑铭
公讳泂。字而远。姓尹氏。别自号曰退村。其先本茂松县人。高丽名臣尹泽之后。而我治平相子云之五世孙也。曾祖监察化溟。 赠吏曹判书。祖校尉深。 赠左赞成。父别坐彦清。 赠领议政,松陵府院君。皆以公贵故。得推恩三世。母全州李氏。别提瓒之女。 赠贞敬夫人。公少受学于濯溪全致远先生。名誉早著。 昭敬九年。擢进士第一名。十九年。登大科。初授槐院权知副正字。寻补艺文检阅。三年。为谏院正言。转礼曹正郎。己丑。差行台贺圣节。仍请宗系事。 帝许之而降敕。特颁降会典。既复命。 上重其功。赏
记言别集卷之十七 第 157H 页
奉使者。公例升司赡寺佥正。庚寅。拜司宪府持平。先是。有郑汝立上变事。遂为己丑之祸。方策功。公论推官等滥受功爵忤时议。当得罪。赖成文简公浑力言。坐罢乃止。而不复显用也。秋。大赏会典事。 赐输忠翼谟修纪光国功臣号。特叙为盟府都事。累转刑曹正郎。寻罢。后用事者败。公叙为成均司艺。改宗簿寺正兼春坊弼善。复为正言兼司书。时东方大乱。 上西狩。公从世子至成川。大朝论诸从官以世子。轻入贼途。公亦上疏自劾。癸巳。以司成从 上。还至永柔。乱稍定。道始通。乞归见父。许之。至湖西。冬。 车驾还京。拜军器正。俄出为南阳。大臣白 上。兵器事重。选择才能。无逾此人者。请留之。甲午。以大故去。既卒丧。复入谏院。为献纳兼编修官,知制教。改宗簿正兼春坊辅德。后再为掌令。丁酉以司谏。升同副承旨。从吴副总惟忠。出东路。惟忠南将。好儒雅。礼接士大夫。与公心相善。公撰吴副总东征碑。己亥。以刑曹参议。移左副承旨。秋特升从二品。将全给留兵圻邑(折色)事。如京师。还。封茂城君。庚子。以右尹。为工曹参判兼同知义
记言别集卷之十七 第 157L 页
禁五卫副总管。仍为经理万世德接伴副使。其年。有 裕陵之恤。守陵三年。以善于丧礼。擢至正二品。连为工,户曹判书兼史局。甲辰。兼都总管。乙巳。又兼知义禁。冬。特加崇政。为判中枢。己酉。行京畿观察使。庚戌。为判义禁。其年。举人任叔英直言对策。忤旨。当削科。公以考官。上疏自谢。仍极言不可削。又有大臣力持之。事得解。辛亥。以乱中从 上劳。又加辅国。为茂城府院君。后三年甲寅六月二日。公卒。公生于嘉靖二十八年八月二十七日。至卒之年。为六十六岁。讣闻。为之罢朝巷市二日。致吊赙如仪。追爵领议政。其八月某日。以礼葬于金浦县北。筮宅不利。某年月日。改葬杨州金台山下先垄之傍。公自居家孝友。仁及九族。至封功富贵。事亲无私。货一物。不告不敢私。母夫人病疽几危殆。公吮疽得痊。凡奉养服勤。不以贵故使人。宗族有幼孤。为之抚育而嫁娶之。资其生业。不问亲疏。性宽厚裕如。人不见喜怒。好廉谨。耻循己干人以自饬。见义不顾利害。己丑大狱之后。人人仄目畏忌。戒一言得祸。而公当言责。论劾功爵无义。殆
记言别集卷之十七 第 158H 页
古之遗直。方朋党之际。多抑厄。贵而不扬。然厚德令名。以富贵终。特 上知许之深也。及光海政乱。以元功贵臣。义不可去。又不去无可为。慨然独叹。日与宗族故人。饮醉自遣。以全晚节云。前夫人。一善金氏。生一男。曰仁演。以门子。为忠勋府都事。后夫人昌宁成氏。无子。仁演初娶高灵金氏。再娶德水张氏。皆无子。以族弟佑汤之子松胄为后。丁丑江都之败。成夫人与子妇张氏。皆自决死之。正月二十六日也。金夫人既同穴而葬。成夫人墓。在后。松胄三子。惟一,惟中,惟新。其铭曰。
慈惠周爱。仁也。敬事不愆。寅也。秉直不挠。忠也。令善自终。恭也。
鳌原君金公神道碑铭
穆衰老。母党尊属。皆不在世。惟鳌原君。于先妣为内兄弟。年高无恙。穆以先妣之思。亲事之。不敢忘也。今鳌原君殁。几且二十年。当时。侍子弟之列者皆亡。穆独后死。在世且无馀日。今鳌原君长孙弘振。历述公终始事。请刻石墓道。穆虽甚惛耄。安敢不勉。谨叙列其事。公讳守廉。字志
记言别集卷之十七 第 158L 页
浑。姓金氏。糸出新罗。当丽亡。有讳稠。佐我 太祖有功。封鸡林君。于公为七世祖。曾祖讳千龄。成宗世方君子显用。为弘文馆直提学。祖讳万钧。事 中宗为大司宪。皇考讳命元。相 宣祖。封庆林府院君。谥忠翼。妣贞敬夫人韩氏。领议政讳效元之孙也。皇明万历二年二月丙辰。公生。公有二兄。皆早夭。公最少。忠翼公甚爱之。公能恭谨。亦未尝有子弟之过。二十三。以门子。初授重林道察访。后三年。复除青州道察访。四年。升通礼院引仪兼汉城府参军。寻为阳德县监。其年。忠翼公卒。既三年。为忠勋府都事。俄拜高阳郡守。居郡一年。贞敬夫人卒。后为鸿山县监。时柳希发以王后兄。方贵用。为女求婚。公不答。以故卒阴中之罢。西宫闭时。公私叹曰。三纲绝矣。屏迹田里且十年。 仁祖世召用。名臣之世。公为汉城府庶尹。出为益山郡守。后为安城。不赴。累除中枢府经历,司赡寺副正,宗亲府典签,内赡寺济用监正。后复为典签。不就。时公已六十四岁。以南汉之狩。老病不得从 上。尝自言因不出。绝意仕宦。闲居十六年。 上之二十四
记言别集卷之十七 第 159H 页
年。会盟新旧功臣。公例升折冲将军佥知中枢府事。七十八殁。辛卯正月十三日。以 恩例追爵议政府领议政,鳌原君。夫人成氏。籍昌宁。成均生员恂之女。主中馈。一门称贤。六十年癸巳十一月九日。夫人殁。享年八十二。生一男一女。男南重。礼曹判书。婿沈东龟。弘文馆应教。南重初娶敦宁府都正闵有庆女。生二女。婿二人。罗星斗。海州牧使。徐正履。韩山郡守。后娶宗室砺原正世宪女。生三男一女。男弘振。户曹佐郎。一振,必振。太学生。婿一人。郑载岳。领议政太和之子也。又有庶出子女六人。沈东龟生四男。敞,攸,辙,儆。攸。司宪府持平。辙。义禁府都事。公寿益尊。子孙益盛。常与人谨饬益谦。人亦尊事之甚敬。每节序相庆。宗族毕集。长幼咸序。各举觞上寿。莫不曰福禄之盛。当世罕比。公尝叹息曰。吾家群从姊妹昆弟甚盛。今吾后死。而骨肉亲爱。尽为陈迹。或泣下。视诸侄犹子亲戚归心。铭曰。
温而安。约而能谷。寿考维祺。以介景福。今 上八年夏日长至。姨侄阳川许穆。谨撰。
芝山先生墓碣铭
记言别集卷之十七 第 159L 页
公姓曹氏。讳好益。字士友。其先本昌宁人。江左世族。后世徙居江右之昌原。曾祖司饔院正致虞。祖礼曹正郎孝渊。父 赠左参赞允慎。母仁同张氏。延福君末孙之孙也。明嘉靖二十四年我 荣靖王元年十月庚戌。公生。八岁。始就学。聪明力学。长者不及。十六。从表叔学士周博。请受皇极经世书,朱子诸书。博以为太早不许。时以读书修行已著闻矣。二十三。初见陶山李先生。得闻为学大方。二十七八时。连有父母丧。既三年。 仁顺王后薨。祥而未禫。时方籍兵。都事崔滉掌其事。行至府。以名勒令。检括闲丁。公以居丧未禫。不敢出。滉怒以为慢令。论以豪强之律。卒有徙边之事。配西界之江东。道里二千里。公曰。命也。夷然无怨色。居谪十七年。常读书。凡有馈遗。非其义则不受。尚礼让。远近争师之。于是立学规。聚弟子。行乡饮酒之礼。乡人始知礼俗之教。滉尝侍 经筵白 上曰。某以无罪得罪。臣不察。臣实有罪。请治臣罪。召用贤良。诸生亦上疏伸理。及国有倭寇。京城不守而 上西狩。柳相国成龙力言公无罪状。 上特释之。召
记言别集卷之十七 第 160H 页
除官。至则 上曰。尔在关西。关西之人信而敬之。召募义兵。以兵付江滩守将。时江滩已不守。上去平壤。柳相国见公曰。召募事重。力为之。国不亡在此。公行收兵。先得五百人。与士卒同甘苦。临敌善谋。能得人之死力。往来祥原,中和门。伐贼。功力居多。柳相国闻之叹曰。某以儒士。不习弓马。而徒以忠义激励士卒。贤也。起兵后以掌隶司评。迁秋官正郎。寻升折冲上护军。明年。从天兵。助攻平壤贼。入北关。追蹑清正兵。至杨州。 上赐赏物曰。自中和伐贼。克平壤。又转斗千里。斩获甚多。予甚嘉悦。益加戮力。后年为星州。与元帅不相能。即弃官归江东。乱中仍住关西旧谪居。公已五十。 上闻之。遂有安州之命。一年。以治理赐表里。后为成川,定州。皆谢病归。贼中。南方士大夫冢墓。尽为寇所拔。公之先葬亦在此中。在道上始闻之。见星而行。一如奔丧。既改葬。寓居永川。明年。体相李公元翼。初置沿海屯田。召公以屯田事。专属于公。大乱之后。边邑空虚。大召流民。务耕种。三年。边事既完。公六十馀。卜居永川之芝山。从山水之乐。与诸生讲
记言别集卷之十七 第 160L 页
学不倦。为善山南原。皆不出。诸生称之曰芝山先生。及我 昭敬王薨。当大葬。至都下。从郊外哭班。既葬归。后年八月丙寅卒。年六十五。葬郡南松青西向为封。公敦厚好礼。自居家孝悌。推至于事君教民。尤致谨于祭祀事神之礼。谦让自卑。好德无穷。博识多通。如天文,地理,数家,兵法,揲蓍。无所不博。常读易。得数观理。通消长变易之义。自兵革来。人心未定。常以南方为忧。公曰。不然。此后忧在北方。未知国事终何如耳。有所著心经质疑,考误家礼考證,诸书质疑,周易释解,易象推说。总十馀卷。又诗文杂著二卷。南方学者上疏请加褒赠。儒臣郑经世。亦白 上。追爵吏曹参判。永川,成川。皆立祠以祀之。公初娶金海许氏。在关西时。没而无子。坟墓在江东。后娶居昌慎氏。有贤行。后公五十九。年九十五没。祔葬一垄。又无子。以公兄子以需为后。生輐。輐又无子。今为后者。輐从祖兄弟之子寿昌。輐有外子孙。其长婿李翊世。无子。次婿朴廷健。子启焕。兄弟三人。婿一人。卢世益。又次婿。李元祐。子一人。未长。有婿郑重履。公有孙妇郑氏。千里
记言别集卷之十七 第 161H 页
乞铭。今七十八岁。以老死为言。亦可谓妇人之贤者也。其铭曰。
厄而不怨。贵而不喜。成德之美。志通崇礼。直而不伐。好德之节。
赠左承旨卢公墓表
公讳克慎。字无悔。别号厚斋。姓卢氏。本光山人。光山之卢。始显于高丽。至国初。相嵩。谥曰敬平。其世益大。三世祖敬长。敦宁府参奉 赠吏曹判书。祖珝。广兴仓守 赠议政府左赞成。父鸿。活人署别提 赠议政府领议政。母贞敬夫人李氏。大司宪自华之女。公实稣斋卢相国守慎之弟也。相国。 文定时窜珍岛。十九年。量移槐州之明年。公四十三。初筮仕。前后领邑四。恩津,衿川,阳城,金浦。官止敦宁府佥正。五十八。持太夫人丧。因患风痹病。十八年而殁。公生于嘉靖三年九月十二日。殁于万历二十六年五月廿六日。为七十五。葬化宁。后有 恩例追爵。承政院左承旨兼 经筵参赞官。淑夫人德山李氏。清州牧使增荣之女。七十一。光公四年殁。生二男三女。长男大河。利川都护府使。次大海。荣川
记言别集卷之十七 第 161L 页
郡守。为伯父稣斋相国后。长女适左议政沈喜寿。次适郡守金潦。次适都事金命贤。子孙将数百人。公敦厚好善。居家事父兄。有至性善行。今其子孙之多。人以为厚德之报云。
司宪府监察卢公墓碣铭
公讳景命。字正甫。姓卢氏。光州人。高丽监门卫大护军恕。致仕左右卫大护军亶。监察持平俊卿。本朝右议政嵩。为四世。而又三世有同知中枢德基。五世有领议政守慎。后学所称稣斋先生是也。公为三世孙。祖讳大海。荣川郡守。父讳道亨。醴泉郡守 赠吏曹参判。母海州崔氏。左赞成滉之女。公生七岁。父殁。公遭丧。七岁不食肉。里中至今称之。从姊兄沈公大孚学焉。名行著闻。公兄弟三人。伯硕命。早世。仲峻命。既以文学进。公最少。三十一。母殁。兄弟二人啜粥居庐。居丧之节。人愈益贤之。公累举不利。年已四十。不复应举。家居自守。友于兄弟。训诲诸子。以为乐。仲氏长于公十三年。其事之之礼。多人之所不及者。称至行。 仁祖十四年南汉败后。仲氏在两司。论江都之陷。罪状主行大臣。仍不容于
记言别集卷之十七 第 162H 页
朝者十五六年。连补外。 孝宗三年。复出为安边。二年而殁于官。公哀戚哭泣。居服舍期年。不入私室。 显宗初年。 命收用前贤之后。公五十一。始仕。为缮工监役。再转司宪监察。其年。为奉化县监。守法廉平。邑称治。有邑豪不得恣所欲。诉绣衣罢。公为邑四年。归田里二年。公五十九殁。公慈仁恭敬。笃于行谊。邻里化之。里中有薄妻者。待其妻多不道。自见公教家有礼。惭自悔。不复以不道加诸其妻。奉化时。东方大饥。公发粟赈之。必先孤寡尤无告者。有一寒乞儿无所归者。收而衣食之。及归。择邑中良善而属之。邑中称之以卢呼焉。有死而贫无以葬者。必具棺以埋之。公尝立别藏于故里。以资宗家祀事。令传至远子孙毋替也。淑人庆州金氏。己卯名人文简公净之后。而掌令声发之女也。其居家教家。皆有礼法。一门称其贤。后公十年七十二而殁。有四男。思兼,思敏,思齐,思孝。思敏。 宁陵参奉。淑人寡居。哭之十年。年七十二。疾病迨奄奄。至属纩。思兼,思齐。刳指流血。得苏苏。后淑人殁。思敏居哀。不胜丧而死。 上之六年。有后之
记言别集卷之十七 第 162L 页
丧。思兼免丧才一年。除 陵寝郎。不出。又有二女。其二婿。宗室花昌君沇,国子进士韩世让。墓铭曰。
呜呼。孝且慈。至行之世。至行之积。至行之遗。
许博士碑阴记
公讳𡩁。字宗之。姓许氏。本阳川人。大王父浣。有隐德茂行。不显于世。王父晔。庆尚道观察使。父篈。弘文馆典翰。母宗室李氏仓守遇宾之女。万历十一年癸未十二月二十六日公生。三十四年丙午秋榜生员。四十三年乙卯谒圣及第第四人。忤时议。至明年。乃初授成欢道察访。及戊午狱起。一门当祸。公谪泗川。泗川。南海穷处。去京师千里。母夫人年高。不忍离。从谪所四年殁。其二年。 仁祖既反正。大释诸囚。公遂得释。因客于星州。既卒丧。除成均馆博士。时公疾已剧。谢命即归。其年。复除比道兵马评事。未赴殁。乙丑正月十九日。年四十三。初葬于仁同巢鹤山下。后三十六年庚子。返葬原州芦薮王母金夫人墓西丑向之原。公雅洁疏荡。喜笑语。不幸其家败沦。谪海隅。无聊日饮醉自遣。大夫人殁数
记言别集卷之十七 第 163H 页
年。公竟客死星州。人莫不悼其穷而哀其命。嗟乎。公虽不言。知许氏必败。早得处变之方。以故大祸不及焉。淑人全义李氏。醴泉郡守忠可之女。公殁后三十年甲午四月二十四日。淑人六十七殁。合葬于芦薮。有二女一男。其二婿。连原道察访李道章,士人金耀立。男徵。进士。
司仆主簿金公墓碣
公讳慎吉。字某。本光州人。始祖某。新罗国君之子。国衰逃遁。至光山隐于民伍。其子孙仕高丽。十世为平章乡。人号其里曰平章洞云。平章之六世。有谦光。事我 世祖。位至左赞成。于公为五世祖。高祖某。 昌陵参奉。曾祖某。缮工监佥正。祖某。父某。皆早世。母新平李氏。汉城府参军某之女。公三十七。以门地。为集庆殿参奉。累转宗庙署奉事。中兴二年。李适败死。赏扈从诸臣。公升司仆寺主簿。同僚有不悦者。适有力于时。卒中之。其后闷亲老家贫。欲乞官以养亲。其故旧交游。多在显位。庶几冀其推挽。顾其所亲不与其所旧。遂弃去。流落大泽之西以没。鸣(一作呜)呼。公有孝友行。其先府君病。绝断指。流血以灌口。既
记言别集卷之十七 第 163L 页
孤。事母有至诚。抚育诸弟。乡里皆以为善行。公以万历十一年癸未六月十四日生。以崇祯九年丙子五月廿五日没。年五十四。初葬于龙仁县柳谷。后二十七年。改葬金岭。光金累世之葬在此。妻文化柳氏。佥知中枢讳希成之女。有淑哲懿行。公事亲孝。友爱行于兄弟。亦称妇人之贤。公没二十七年九月二十日。柳氏没。七十二。合葬金岭。有二男。长重荣。 孝宗召用名誉。再为教官。不就。次阜荣。以武科。为长连县监。重荣生兴鼎。女三人。长适士人李鏔。二女幼。阜荣生二女。皆幼。
权安山墓表
公讳得庆。字善吉。姓权氏。其先本永嘉人。高丽太师幸之后。而我 世祖功臣花川君瑊之五世孙也。花川君生监察曼衡。监察生太学生鋿。太学生生稷山县监大钧。县监生监察鸾。于公为皇考。县监为后于族父礼曹正郎仁杏。正郎花川君之兄弟之孙也。妣坡平尹氏。掌苑涑之女也。 孝肃皇帝嘉靖四十四年二月廿三日。公生。二十四。选国子试。我 宣祖三十二年。初
记言别集卷之十七 第 164H 页
筮仕。为掌苑署别提。二年。转军资监直长。明年。迁内赡寺主簿。寻改刑曹佐郎。其年。为平壤府判官。以治理特闻。 上赐表里以赏之。五年。不乐归。后年。为交河。后二年。为工曹佐郎。寻升正郎。连为德川,金山。有遗爱。德川郡。有治绩碑。 仁祖三年。为安山。后三年。有虏变。 上出幸江都。既与虏约成。输货币。人皆以计避之。公受 命即行。亦无难色。为郡六年而归。公时六十六岁。老于衿阳别墅。闲暇自娱。丁丑三月八日。淑人李氏殁。其七月十六日。公殁。公与淑人。同年生。皆七十三。合葬于砥平县治南西向原。公仪状俊迈出众人。善草隶。公居家。夫妇敬。相待如宾。子弟侍立户外。不命之入。不敢入。吾闻敬。德之聚。能敬。必有德。公不大用于世。以其教于家者。知其子孙必兴。淑人。我 太宗别子孝宁大君补之后。掌苑应生之女也。生一男二女。男晑。女长适佥知中枢唐原君洪有焕。次适晋州判官尹左辟。晑三男。尚规,尚矩,尚准。尚规。义禁府都事。尚矩。安边都护府使。尚准。长寝斋郎。婿四人。士人金启声,折冲将军尹昌亨,士人赵涺,佐
记言别集卷之十七 第 164L 页
郎申圭。内外子孙甚众。其铭曰。
式式其敬。皤皤耇造。官不称德。宜其有子孙之报。
权副正墓表
公讳紞。字▣▣。姓权氏。高丽太师幸之后。而我太祖名臣文忠公近之八世孙也。曾大父轵。察访 赠左赞成。大父悰。郡守 赠吏曹判书。父晛。参奉 赠左赞成。以长男缙贵故。有三世封爵。母贞敬夫人李氏。义禁府都事希参之女。公少有仁孝性。事父母。必以父母心为心。当兵革之世。奔窜道路。公未成童。能服勤奉养。有动人者。见者多叹息贤之。转客湖右。阖家疠疫。公强起。供给不绝。母夫人泣持曰。儿以病。能供子职耶。时先府君殁。颜色哭泣。有不忍见者。万历末。初筮仕。为缮工监役。累转司宪监察,汉城判官,掌隶司议。皆以持法多之。寻改军器佥正。为大臣所拔擢。升副正。将迁至大官。时迁官者。非私径不得。公以简洁不果迁。 仁祖元年。为旌善郡守。不幸遭家难。即谢归。绝意仕宦。常痛恨伯氏判书公抑厄于世。卒为孽臣所贼害。足迹不
记言别集卷之十七 第 165H 页
出门三十年。大夫人八十八殁。公亦六十二。啜粥守冢哭三年。七十六殁。 孝宗五年十一月廿三日。葬抱川族葬。以靖社原从。追爵承政院左承旨。夫人广陵安氏。安东府判官溱之女也。夫人有妇德贤行。事姑夫人克顺。庭无间言四十年。公殁。夫人已八十。犹躬执馈奠。三年不懈。谨饬有礼。祭祀必洁诚。教家必贵义而贱货。视子孙仁爱必均。睦宗族。疏远不遗。长男佾连为县邑。夫人戒之曰。临民必推恕。毋令老母惭愧于受养。内外不严者。苞苴之径。尤不可不慎。公殁后十二年六月二十四日。夫人殁。寿九十。卜葬于抱川族山未向之原。乃合葬焉。铭曰。
呜呼。德善之厚。是训是承。宜其有寿福之报。可以劝。可以兴。
权处士碣铭
公讳宗吉。字伯休。姓权氏。其先本福州人。福州之权。皆祖太师幸。为大姓。高祖希孟。曾祖应挺。皆贵至观察使。祖守。沙斤驿察访。父庆男。嘉山郡守。母李氏。籍咸平。赞成瓘之女也。公以名家之世。世甚敦厚。悦人之善。耻人之不善。其居家
记言别集卷之十七 第 165L 页
教子孙与人交皆然。与我同里闬。长于我十二年。我兄事之。当光海之末。见政乱。入横川之苍峰。不复应举求名。耕稼以自给。六十九殁。葬县北十五里怀真之洞。孺人郑氏。致仕左赞成守荣之孙。杨州牧使爚之女。孺人少于公二年。公殁后九年。七十六殁。祔葬同原。生五男四女。男𥡪,穆,稑,穑,稷。𥡪生员。穆以才能闻。官止户曹正郎。婿尹镈,朴成胤,金声,李弘弼。弘弼以武科得仕。以营将出湖南。𥡪生圣行,圣中。婿李天培,柳晔,金夏贞。稑生圣时。婿赵章胤,任宇祯。稷生圣舆,圣辅。婿李斗龄。又未长者二男三女。穆,穑。无子。穆以圣中为后。穑以圣辅为后。尹镈生渼,漪,湑,庆胄,济。漪黄涧县监。婿申拭。朴成胤生之相,之彬。之相进士。婿韩世臣,李昌美,沈周翼,李汝楫,南宫至。世臣 靖陵参奉。金声生命𧶘,命锡,命择。婿安汝泰,朴庆来。庆来进士。李弘弼生元佐,舜佐。尹衡啇。又一女未嫁。铭曰。
厚畜于其身。以永其后人。
权正郎墓志
君讳穆。字泰如。姓权氏。其先福州人。曾大父守。
记言别集卷之十七 第 166H 页
沙斤道察访。大父庆男。嘉山郡守。父宗吉。通德郎。母八溪郑氏。杨州牧使 赠左赞成爚之女。郡守之弟平壤府判官裕男。生成均生员克吉。嗣绝。以君为后。 皇明万历四十二年甲寅。君生。崇祯十二年。选国子进士。我 仁祖末。始筮仕。为冰库别检。其年。有 大丧。赏因山之役。以监役。升为活人署别提。明年庚寅。转刑曹佐郎。俄改户曹佐郎。辛卯。通德郎殁。既除丧。复为户曹佐郎。一年。为咸兴府判官。有官籴积逋累千斛。君务积储逋租充满。悉烧其券。又长于剖决。百姓归心。戊戌。君以疾归。其父老刻名铸铜曰。无以报侯之德。其年。所后母金氏殁。庚子。复为户曹。寻升正郎。凡前后三入户曹。及为泰仁。本曹以为经费之司。财赋所出。非此人不可。 启上特留之。其十一月。本生母郑氏殁。明年癸卯正月君殁。年五十。嗟乎。十年之间。哭泣居忧者七年月日。礼。五十不致毁。有疾者饮酒食肉。以毁而死为戒。然既创钜痛深。卒至于不胜丧而死者。使人大戚。嗟乎。命也。其四月。葬于杨州之道峰山下权氏族葬。君又无嗣。其为后者。兄𥡪
记言别集卷之十七 第 166L 页
之子圣中也。嗟呼。君与我同里子。君虽少于我十九年。知君莫如我。君自少时。沈厚有气力。耻与流俗人自比。长而益力。爱人好士。善谈论。交结一时名胜。及仕于朝。致名誉。莫不曰贤。出为郡邑。又遗爱在民。如咸父老。闻君之亡。食不肉。如悲亲戚。诚非得人之深者。其能此乎。君确而肫。平生重意气。轻财好施。慕义强仁。与人大淳。七十三岁老人孔岩许穆。著。
崔别提碣铭
公讳基鐴。字子勤。姓崔氏。本江陵人。高丽世。有三重大匡必达。是为始祖。中世。有宗正卿汉柱。宗正卿四世。有集贤殿提学致云。五世。有大司宪应贤。江陵皆有乡贤之祠。大司宪于公为四世祖。三世祖户曹参判世节。大父文昭殿参奉寿囐。考宣教郎景祥。为伯父宁越郡守寿嶒后。有才誉。早殁。妣草溪郑氏。右赞成八溪君宗荣之女。亦早殁。 显皇帝万历元年癸酉七月十一日公生。公既早失父母。育于外家。外祖八溪君家。敦厚有礼。公又力学砺行。行已有方。操守坚严。一时士多畏惮之者。光海四年。选博士弟
记言别集卷之十七 第 167H 页
子。与其弟基銆。同在泮宫。其明年。有永昌狱起。太学斋生河仁浚者。承郑造等迁 大妃之论。驱大学诸生上疏。言废 大妃事。公慨然曰。人之道灭矣。兄弟二人遂去太学。皆被禁锢。自是废举子业。屏迹丘园。 仁祖丁卯。除瓦署别提。不就。居家有法。以教子弟。弟基銆。后登第。不乐仕宦。累官주-D001止国子司艺。公洁身五十年。以寿终。仁祖二十三年乙酉九月九日。年七十三。初葬于原州之古毛谷。宅兆不利。再迁而卜锄谷东麓吉。乃葬夫人元氏。高丽国子进上耘谷先生天锡之七世孙。而副司直应霖之女也。慈惠仁恕。虽婢仆下贱。亦未尝斥言其过。恒言以为善教子孙。恩信周尽。亲戚归心。夫人生于隆庆庚午三月十六日。殁于 仁祖二十六年戊子十二月十四日。寿七十九。合葬于锄谷申向原。生四男三女。男文澳,文活,文泼,文湜。文澳灵岩郡守。文活咸阳郡守。文湜今为黄海道观察使。皆以科第进。文泼生员。婿三人。金克重,洪泰承,朴昌胤。皆士人。文澳婿三人。许炯,闵之镐,沈檽。之镐进士。文活生东望,东老,东益。东老生员。今为
记言别集卷之十七 第 167L 页
司饔参奉。为文澳后。婿三人。权灏,宋廷轼,沈橚。又庶出男东楠。文泼生东相。婿三人。尚来周,朴灏,任斗登。灏进士。又有庶出男东梁,东楹。女二人。一人嫁李庭植。一人幼。文湜生东准。进士。婿八人。金大成,李秀汉,权瑎,曹夏亨,李藩,李养源,李一台,宗室林原君杓。瑎持平。夏亨进士。金克重生暿,𣆀。婿三人。闵埙,李恪,元震亮。洪泰承生瑞畴。婿六人。朴自懋,朴文桓,李命夏,权好经,李再,李瑞益。命夏进士。朴昌胤生之桢。婿四人。李文胄,权斗元,成寿昌,李之亮。内外子孙三世四世百馀人。铭曰。
离淟涊以洁其身。守穷约以裕其后人。
李典签墓碣铭
公讳守约。字而省。姓李氏。 太宗贤王孙秀泉君贞恩之五世孙也。王父讳元翼。相 宣祖。有功德。谥文忠。父讳义传。以治郡高第。累升后。袭封完善君。母贞夫人顺兴安氏。通仕郎讳宏之女也。公少读书。专于应主司之文。蹭蹬不得意。选止国子生员。官不过仓守。命也。事父母有至性。能承意顺适。唯恐一事不得尽于欢心。性俭
记言别集卷之十七 第 168H 页
率无华。简交游。非良善不许好。硬直平生。以辱己媚人为耻。郑公经世,李公埈。见而悦之。退而语人曰。善乎。相国之教在子孙如此。次其履历。仁祖二年。生员初仕。在元年。缮工监役,掌苑署再为别提。掌乐院主簿,掌隶院司评,刑曹佐郎,工曹佐郎正郎,掌乐院司宰监佥正,宗亲府典签。又三为殿中。再为仓守。典签时。侍轮对。 上问职事。公对之甚悉。 上从容问治郡县几。对曰。臣为郡县五。 上心善之。在列者私相语曰。斯人者习于事者也。奏事可观。明年。由仓守。出为高城。为郡县六。延丰,抱川,阳川,龙潭,淳昌,高城。延丰,龙潭。最有声绩。延丰有遗爱碑。公从仕四十年。好廉简。常以怠官旷职为戒曰。世受国恩。思以服勤报 上云。临殁。净扫室堂。妇人毋得在侧。遂绝。君子以为正终。公 宣祖二十三年庚寅三月十八日生。 上之九年戊申二月十六日殁。年七十九。其四月廿八日葬于衿阳秀泉君墓后。李氏衿阳之葬六世。公前娶白氏。生四女。其婿李后勉,成楚老,权以经,韩相五。相五进士。后娶徐氏。监察弼华之女。生四男。曾贤,
记言别集卷之十七 第 168L 页
师贤,象贤,景贤。曾贤县监。又女一人。其婿沈之泳。铭曰。
贤善不夸。忠也。直理无华。悫也。忠而悫。良善之翼翼。
镇川宋氏墓表
士人李象贤妻宋氏。籍镇川。县监兴诗女。而司谏崔尚重之外孙也。十九。归李氏。淑洁有古贤妇人之行。为家严而主恩。事舅姑。必承意顺适。宗族邻里仁厚大信。莫不曰贤。其舅吾妻兄李典签守约也。其长子无嗣。属其所后儿曰。择儿。必先择母。其贤行信于家。亦如此。宋氏崇祯七年七月丁亥生。 上之九年十二月庚寅殁。年三十五。葬云阴李氏族葬。生二男一女。大儿前四年夭。其一男一女。皆幼稚儿。既葬。其夫以书乞铭曰。贤。前年葬亲于云阴。因居冢庐。有僮仆传室妇小简书曰。得死梦。不出今年当死。仍为诀语。其十二月。果死。妻死而其言其行事。可以与人言。少言语。未尝遽喜遽怒。好俭约。贫而不苟。不留细故。不失于亲戚。有二姊早夭。常涕泣抚其儿。贤。偏急不能容人。勉之曰。容能恕。忍能
记言别集卷之十七 第 169H 页
强。恕则无愠。强则不动。横逆之来。自返而不善。改而无愠。自返而善。守而不动。横逆。妄耳。我何与较。贤心受其言。今其死矣。死而不没其善。为化者相报之义。此也。不亦善乎。一言而善。百行可信。况其行又有动人者乎。不可以不识也。铭曰。
呜呼。家人女正。夭而无命。
李典签墓志
公姓李氏。讳守约。字而省。我 太宗贤王孙秀泉君讳贞恩之五世孙。 宣祖中兴相文忠公讳元翼之孙。完善君讳义传之长男也。母贞夫人顺兴安氏。通仕郎讳宏之女也。万历十八年三月十八日公生。文忠公甚爱之。十年始学书。博读经史。十七。选国子初试。虽不利。皆曰能。光海时。文忠公谏而得罪。公时二十六。因废举。将十年。 仁祖既反正。文忠公复入为相。公初筮仕。为缮工监役。明年。为掌苑署别提。其年。选国子试二等第九人。生员。后累转司宪府监察,掌乐院主簿,掌隶院司评。戊辰。为延丰县监。延丰本废县。当复邑。初置官公。盖选择遗之也。果以
记言别集卷之十七 第 169L 页
治理名。既归。其人至刻石追思不已。癸酉。复为监察。一年。迁工曹佐郎。乙亥。升正郎。丙子。为阳川县令。冬。有虏变急。 上幸南汉。完善君从 上于围城之中。 上既下城。完善君适岭南。公即解官从之。己卯。有宰相白 上。拜刑曹佐郎。俄出为龙潭县令。乙酉。为抱川县监。以疾即归。丁亥。完善君卒。甲子。李适叛。时功臣等大惧。以内变动 上意。尽杀故相奇自献等三十七人。实谋不及三公矣。金相国谥状曰。当诛杀三公。亦预其事。公居完善君忧。从草土上疏卞之。 上即下太常釐正之。 孝宗元年。为淳昌郡守。一年。忤上司罢。明年。配享文忠公 仁祖庙庭。特除公掌苑别提。秋。升宗亲府典签。尝侍轮对。具奏当府弊事。 上悉令变更之。仍从容问治郡县几。对曰。臣尝为郡县五。 上心善之。既罢。在列者皆曰。斯人者。习于事者也。奏事可观。癸巳移广兴仓守寻出为高城郡守一年又不悦于上司罢。公自此益无意仕宦。治园林以自遣。凡五年。戊戌。为司宰监佥正。公虽不乐。当官必尽职。不敢怠。常曰。世受 国恩。庶官虽微。思以
记言别集卷之十七 第 170H 页
服勤报上云。 上之元年。改掌乐院佥正。后年复移仓守。一年。以老递。时公已七十三。数年因沈绵病。戊申二月十六日殁。公疾革。命净扫室堂。令诸子不离侧。妇人毋得近前。徐淑人请永诀。公不应。恬然而逝。善乎。此君子所谓正终者也。年七十九。其四月二十九日。以礼葬于秀泉君墓后。从治命也。公事亲有至性。好俭素。不喜外饰。慕善如嗜欲。见不善若浼己。临事不苟。平生以辱己媚人为耻。李公埈称之曰。某有先相国之风。郑公经世。亦曰。可谓贤相国之孙也。乐观书。有记述闲中杂录十卷。公再娶而生四男五女。前娶白氏。籍隋城。公少年得沈绵病。几危死者十年。白氏日夜祈天祷命。积至诚救之。疾得痊。一门称贤。三十六殁。生四女。其婿李后勉,成楚老,权以经,韩相五。相五进士。役娶扶馀徐氏。监察弼华之女也。生四男一女。男曾贤,师贤,象贤,景贤。曾贤县监。婿沈之泳。铭曰。
质而无华。俭而不奢。不媚世而苟容。不辱己而为恭。可以言。可以劝。可以闻。
赠参判金公墓铭
记言别集卷之十七 第 170L 页
公本江左闻韶人。姓金氏。高丽时。太子詹事龙庇。新罗敬顺王之苗裔。而于公为十二世。明嘉靖三十六年十一月四日。公生于安东府一直县龟尾里。公讳涌。字道源。曾祖 赠承政院左承旨礼范。祖成均生员 赠吏曹判书琎。父自如道察访守一。母汉阳赵氏。司果孝芬之女也。公少读书修行。以才学著名。二十七。父殁。三十四。登科目。补承文权知正字。寻迁艺文检阅。冬。在直。发痘甚重。无生气。 上令中官踵问之。且谓曰。虽病。厚赋者不夭。疾果瘳。归家未返。有倭寇急。 上西幸。是 昭敬王二十五年。而公三十六。贼连陷三京。道不通。公募乡兵。会诸义兵拒守。至明年秋。始得达 行在所。复入翰苑。称良史。时 帝已发辽左兵来救。连胜之。至高阳以轻骑。遇贼大败。提督遁免。遂与连和。令军中禁勿交兵。冬。 上还京。公以奉教。升成均典籍。移骑省佐郎。未几。以正言兼春坊司书。升献纳。改副修撰兼 经筵检讨官。寻以持平。为吏曹佐郎。升正郎。于是重于时。赵学士正立语人曰。自吾筮仕来。秉心清直。惟见郑景任,金道源两
记言别集卷之十七 第 171H 页
人云。未久。以司谏移司成。为执义兼春坊辅德。时 昭敬王三十一年。而公四十二。贼留屯海上。声言再举。而 帝又发南北官兵十馀万征倭。左相李公元翼为诸道都体察使。公为从事。每与计事。称强佐。方大兵至。而兵食甚急。公以校理。出为督运御史。时柳公成龙以上相。受命危乱之际。以死自任。而 上亦倚任之甚重。小人乘瑕隙。日夜沮毁百计。令憾怒 上心。柳公去位。而在朝良善一一斥去。公亦被斥。不容于朝。或置散。或补外。为善山,醴泉,尚州,洪州。方师旅之际。中外板荡。治道大坏。公所至。一以保民兴学善俗为务。亦不得久于官。久不过一年二年。居洪州一年。太夫人年高。以亲老谢归。其明年。太夫人殁。公已五十四。居丧之节。不以衰老少变。既除丧。为太常正。以编修官。参修 昭敬王实录。当群小秉政。是非大乖。公正色一一正之。领相奇自献叹息曰。明知 先王时事。无善于此人者。富平有疑狱。久不决。有本道启 闻。朝廷特择人遣之。公受 命往。听所造阅实。情伪立辨。人心大悦。莫不曰有人有人云。以太常
记言别集卷之十七 第 171L 页
正。例升通政。居西班▣年。为骊州。公已六十。方世道大乱。公益无意世事。衙罢。游骊上萧散而已。公有长子死。而辞以归葬。因去归。乘舟上北江。行李萧然。州父老吏士送之江上。相与嗟叹政洁。良久乃散归。公归田里四年而殁。庚申十月十九日。年六十四。公平生寡言笑。仪状秀雅。口不言人臧否朝政得失。乐观书。不以事物经心。亲亲善善。可见行己处心之正。戒子弟。常言说读圣贤无实践。空言无益。吾少年志学。中间枉过半生。年老虽欲悔过。亦莫追。吾平生服膺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八言。亦勉之。性澹然无他嗜好。以山水自娱。自号云川。当乱世。与俗易良。韬晦以终。临殁。屏妇人曰。礼。男子不绝于妇人之手。不言家事。恬然而化。可谓君子之善终。后年正月甲申。葬临河申谷。淑夫人李氏。军器寺佥正寯之女。而陶山李文纯公之孙也。夫人素称妇德。事舅姑有礼。一门称其贤。又仁于媵妾。笃于宗族。皆曰。大贤之世。家教有自。夫人与公同年生。公殁。夫人哀戚。哭泣三年。而六十七殁。十月九日也。葬林塘。有五男是柱,是楗,是桢,是
记言别集卷之十七 第 172H 页
棱,是相。是柱。己酉国子壮元。登大科。为骑曹员外。是桢。亦同榜生员。不幸短命。先公死者四人。是柱四十三。公骊州时死而归葬者也。是楗二十一。是桢三十四。是相二十八。是棱公殁时四十四。不胜丧。亦未练而死。公殁之后二十年己卯。长孙熙改卜宅兆。合葬于临河枝洞。又后十三年辛卯 孝庙初政。以壬辰募乡兵拒守事有白 上者。公特追爵吏曹参判。夫人为贞夫人今来问铭者。金员外之孙。方为 孝陵斋郎金泰基也。其墓铭曰。
呜呼。君子之邦。君子之教。君子之人。鲁无君子。斯焉取斯。信有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