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记言别集卷之十五 第 x 页
记言别集卷之十五
记行
记行
记言别集卷之十五 第 128H 页
泛海录
十六年九月。余游海上。辛亥。宿于三千旧镇。乘早潮入海。海上月高数丈矣。海中舟人。西指露梁。其南岸有忠悯祠。前有南海大战碑。又北岸有万历中皇明征倭将士题名。盖水兵都督陈璘。尝驻兵于此云。
晓泊昌善岛。于是曙气始白东方。一星二星渐稀。而晓望皆渔火盐烟。岛有两岸。东曰兴善。西曰昌善。山木多松椒。太仆置监。牧畜马于此。岛中土沃多穰。于田畔皆树栅。令毋害禾谷。遇马群。多骍骊文骝。而入山者多骏云。或曰。有神马。往往云雾间时见云。夕复登舟。泊南海之梯岩。其人以舟为室。善没海取蚝。鹑衣而极贫。此裸虫志所谓蜒蛮。其性变谲。
明朝过榧子堂西。距南海县二十里。海岸山木皆榧。其上有神祠。有右老传。新罗世有王子入海岛。死而为神。至今海中多祀之。作迎享神词。(词见拾遗。)
十六年九月。余游海上。辛亥。宿于三千旧镇。乘早潮入海。海上月高数丈矣。海中舟人。西指露梁。其南岸有忠悯祠。前有南海大战碑。又北岸有万历中皇明征倭将士题名。盖水兵都督陈璘。尝驻兵于此云。
晓泊昌善岛。于是曙气始白东方。一星二星渐稀。而晓望皆渔火盐烟。岛有两岸。东曰兴善。西曰昌善。山木多松椒。太仆置监。牧畜马于此。岛中土沃多穰。于田畔皆树栅。令毋害禾谷。遇马群。多骍骊文骝。而入山者多骏云。或曰。有神马。往往云雾间时见云。夕复登舟。泊南海之梯岩。其人以舟为室。善没海取蚝。鹑衣而极贫。此裸虫志所谓蜒蛮。其性变谲。
明朝过榧子堂西。距南海县二十里。海岸山木皆榧。其上有神祠。有右老传。新罗世有王子入海岛。死而为神。至今海中多祀之。作迎享神词。(词见拾遗。)
记言别集卷之十五 第 128L 页
微雨。至锦山。环山周以石筑。旧远不知其年。而古时盖畜马于此。其傍有曲浦权管旧垒。于山下赏橘。
薄晚晴。山中入深松。水清石白。间有石壁潭水。沿溪深入无路。过石梁从阴崖石径。至颠海中。九月霜。不杀草木叶不凋。上有烟台。其下刻石。由虹门上锦山六字。又刻嘉靖壬辰。前翰林学士周世鹏景游,李鹰翰之,尚州浦权管金九成同登。其他石剥。落不可见。烟台北层石上平。可梯而登最高。常有烟霞。命曰霞石台。绝顶西有古祠。南海之人。事圣祖神师。而有巫祝主之。
黔魅(岛名)以西海岸。沮洳水浊。以东为碧海。烟霞(岛名)以外。浊气不及其外。为温海与天无垠。天极于苍苍。水极则黑。此天与海之辨也。海中多洲岛。间有烟台,戍垒。如巨济,闲山,蛇梁,赤梁,黔魅,娜罗。其外外洋。烟霞蓐芝。在外洋。蛮夷所泊。东南望日本。西则耽罗而海远常多暗。一岁再三见。见则大雨。其南则海外诸蛮夷。测其方。如羽民,沙菙,瓜蛙,琉球,麻罗奴。外夷志。皆在海中。天下之东南。作南海中感怀诗二首。(诗见拾遗。)
薄晚晴。山中入深松。水清石白。间有石壁潭水。沿溪深入无路。过石梁从阴崖石径。至颠海中。九月霜。不杀草木叶不凋。上有烟台。其下刻石。由虹门上锦山六字。又刻嘉靖壬辰。前翰林学士周世鹏景游,李鹰翰之,尚州浦权管金九成同登。其他石剥。落不可见。烟台北层石上平。可梯而登最高。常有烟霞。命曰霞石台。绝顶西有古祠。南海之人。事圣祖神师。而有巫祝主之。
黔魅(岛名)以西海岸。沮洳水浊。以东为碧海。烟霞(岛名)以外。浊气不及其外。为温海与天无垠。天极于苍苍。水极则黑。此天与海之辨也。海中多洲岛。间有烟台,戍垒。如巨济,闲山,蛇梁,赤梁,黔魅,娜罗。其外外洋。烟霞蓐芝。在外洋。蛮夷所泊。东南望日本。西则耽罗而海远常多暗。一岁再三见。见则大雨。其南则海外诸蛮夷。测其方。如羽民,沙菙,瓜蛙,琉球,麻罗奴。外夷志。皆在海中。天下之东南。作南海中感怀诗二首。(诗见拾遗。)
记言别集卷之十五 第 129H 页
绝顶南石壁下。憩菩提佛宇。其前又石壁。石壁上。观石浮图。其下。蛟龙窟在石壁间。又其傍少下。声音窟。吾入其中。击石鼓。响满谷。有同游子仪。好狂气舞于石下。又其前石壁下。穿出石窦。乃下海曰虹门。菩提下石峰间。称山气积处。世传 太祖微时。从无学祭山灵云。欲往观。子仪不从。神祠南石峰最奇。曰舍身岩。或曰九井峰。上有九井。无兽蹄鸟迹。山出海上。多怪石奇岩。吾南游至此极矣。山在南海中。去京都千馀里。海中多虫蛇怪气。山出蔘,苓。夜宿圣祖祠。晓起观星辰。乍有云曀。在东南。俄而海阴大风。朝从九井下憩其阴。有浮屠熙克。赠我踯躅杖。作古诗一首酬之。(诗见拾遗。)
朝雨。下山乙卯出海。宿百泉寺。同游叔挺,子仪,云程,少年生金南老。叔挺。出海归海庄。
戊戌舟行记
九年六月三日。余入京。前日赵克善德裕丈死而未殓矣。嗟乎。此丈顷年以老辞官。人皆以为善也。今其亡矣。上舍生金寿蕃秀而其父大司成。贞夫人未没丧而相继亡。蕃持丧四年。哀毁
朝雨。下山乙卯出海。宿百泉寺。同游叔挺,子仪,云程,少年生金南老。叔挺。出海归海庄。
戊戌舟行记
九年六月三日。余入京。前日赵克善德裕丈死而未殓矣。嗟乎。此丈顷年以老辞官。人皆以为善也。今其亡矣。上舍生金寿蕃秀而其父大司成。贞夫人未没丧而相继亡。蕃持丧四年。哀毁
记言别集卷之十五 第 129L 页
而死。呜呼命耶。时以海囚赦还。及打围讲定事。两司争论。而余入京。即辞递言责。且无他事。故无所论列。玉堂小吏来言召对事。辞疾冒雨出城。初十日也。
乘舟瓮店前浦。翃,𦐰从之。𦐰后过土亭来。土亭者。土亭丈人所筑者也。丈人有高行异才。傲物自戏者也。
棹下西江。待潮退。子陵沽酒来见。相对甚欢。既别去。至蚕岭下。雨中观仙游峰。过杨花渡。至幸州山城下。上有癸巳胜捷碑。宿于舟中。闻早潮起。船则潮水正满。俄而乘潮落。下孔岩。至巴陵浦口。近海江水始浊。有咸气。过凫岛。其南岸 章陵。章陵下金浦郡也。舟人西指深岳与凤城相对。此海口也。其外祖江。祖江者。二江之会。入海亦曰三岐河。其北岸。交河之乌岛城。西南望江华。直西为德水之蟹岩。至此下碇。待午潮。潮落时。观渔父乘舟横江张网。又海子蓬首裸身。持舟机。其网乘潮上下。有海鸱数十。争鱼乱飞。与人相忘。人见鱼而忘鸟。故鸟亦忘人。
祖江东北为炭浦。其上为洛河。当燕山甲子之
乘舟瓮店前浦。翃,𦐰从之。𦐰后过土亭来。土亭者。土亭丈人所筑者也。丈人有高行异才。傲物自戏者也。
棹下西江。待潮退。子陵沽酒来见。相对甚欢。既别去。至蚕岭下。雨中观仙游峰。过杨花渡。至幸州山城下。上有癸巳胜捷碑。宿于舟中。闻早潮起。船则潮水正满。俄而乘潮落。下孔岩。至巴陵浦口。近海江水始浊。有咸气。过凫岛。其南岸 章陵。章陵下金浦郡也。舟人西指深岳与凤城相对。此海口也。其外祖江。祖江者。二江之会。入海亦曰三岐河。其北岸。交河之乌岛城。西南望江华。直西为德水之蟹岩。至此下碇。待午潮。潮落时。观渔父乘舟横江张网。又海子蓬首裸身。持舟机。其网乘潮上下。有海鸱数十。争鱼乱飞。与人相忘。人见鱼而忘鸟。故鸟亦忘人。
祖江东北为炭浦。其上为洛河。当燕山甲子之
记言别集卷之十五 第 130H 页
祸。虚庵逃世匿迹于此云。至帆浦。水味始淡。浊气渐清。至临津滩下。为清江遇。顺风举帆。
自临津上。江岸始有石壁。往往有深树茂林。如花石亭李文成别业。寒碧亭,沧浪亭。皆成氏旧业。江上人云。
北岸为积云,师心丈人旧居。其后有师心墓。斯人好谦厚。自守严。言必谨。行必果。古人所谓实见实蹈。吾见于斯人。嗟乎。斯人亡。今不得复见。入峡口。江壁崭绝。水渌净。日暮山气益深。至石岐江村佳处。前有古渡。其上库硠北壁下。八月收潦水落。海子以舟为家。来集于此。鬻鱼盐互。市为利。
上有四贤庙。𦐰先归。暮泊舟岩。郭结城旧庄云。朝日将舟行。主人送酒食。居丧。故令其少婿来见。甚款。又金绫州追来江上。停舟相见。筑小亭曰晚翠亭云。问其浦。口紫涯。其北岸曰铜浦。上有渔村。自古相传。此高丽林椿江上庄云。
日晚举帆。上瓠芦滩。此瓠芦河也。其上六溪。又有古垒。前滩极险。沙弥川入于此。上流有古城。隔江相对。因石壁为固。江上父老相传。古万户
自临津上。江岸始有石壁。往往有深树茂林。如花石亭李文成别业。寒碧亭,沧浪亭。皆成氏旧业。江上人云。
北岸为积云,师心丈人旧居。其后有师心墓。斯人好谦厚。自守严。言必谨。行必果。古人所谓实见实蹈。吾见于斯人。嗟乎。斯人亡。今不得复见。入峡口。江壁崭绝。水渌净。日暮山气益深。至石岐江村佳处。前有古渡。其上库硠北壁下。八月收潦水落。海子以舟为家。来集于此。鬻鱼盐互。市为利。
上有四贤庙。𦐰先归。暮泊舟岩。郭结城旧庄云。朝日将舟行。主人送酒食。居丧。故令其少婿来见。甚款。又金绫州追来江上。停舟相见。筑小亭曰晚翠亭云。问其浦。口紫涯。其北岸曰铜浦。上有渔村。自古相传。此高丽林椿江上庄云。
日晚举帆。上瓠芦滩。此瓠芦河也。其上六溪。又有古垒。前滩极险。沙弥川入于此。上流有古城。隔江相对。因石壁为固。江上父老相传。古万户
记言别集卷之十五 第 130L 页
垒云。此未可知。丽时数被兵于契丹。此战场也。至今有古迹如此耶。其上 重城。今积城县。亦曰此新罗,句丽两国之境云。
江上绀岳。有薛仁贵庙。今为淫祠。过鸬鹚岩。至席浦江山观下流。尤佳。其上仰岩最奇绝。有石峰有高壁。有重渊有古钟。沈于此。邦有乱则鸣。物旧而神者耶。自席浦至此南岸。皆白砾。断阜皆苍岩。北有丽王庙。谓之崇义殿。江水极深。江上人云。前有龙。见则旱。东有阿弥寺。
麻田前岸江壁上。有古垒。今其上为丛祠。其前浦曰堂浦。大水则津路所通。水深滩浅。又阻风下帆。曳舟溯流。过乌江。水势既折。风自顺。复举帆上壶口峡。滩石极险。此摩嵯北麓。山深水急。永平之水。至此合流。谓之上浦。其东陶哥湄。多白砾平沙。过壶口则栗滩。栗滩上。马滩。滩上岩壁间。有潭水积焉。深险不可游。过马滩则岐滩。过岐滩则榆渊。渊上榆滩。榆滩二三里。至鸺鹠滩。其上为澄波渡。又其上鬼滩。去熊渊文石七八里。文石者。熊渊阴崖石上。有文如草书者。奇不可辨。前有一邑宰。以石碎
江上绀岳。有薛仁贵庙。今为淫祠。过鸬鹚岩。至席浦江山观下流。尤佳。其上仰岩最奇绝。有石峰有高壁。有重渊有古钟。沈于此。邦有乱则鸣。物旧而神者耶。自席浦至此南岸。皆白砾。断阜皆苍岩。北有丽王庙。谓之崇义殿。江水极深。江上人云。前有龙。见则旱。东有阿弥寺。
麻田前岸江壁上。有古垒。今其上为丛祠。其前浦曰堂浦。大水则津路所通。水深滩浅。又阻风下帆。曳舟溯流。过乌江。水势既折。风自顺。复举帆上壶口峡。滩石极险。此摩嵯北麓。山深水急。永平之水。至此合流。谓之上浦。其东陶哥湄。多白砾平沙。过壶口则栗滩。栗滩上。马滩。滩上岩壁间。有潭水积焉。深险不可游。过马滩则岐滩。过岐滩则榆渊。渊上榆滩。榆滩二三里。至鸺鹠滩。其上为澄波渡。又其上鬼滩。去熊渊文石七八里。文石者。熊渊阴崖石上。有文如草书者。奇不可辨。前有一邑宰。以石碎
记言别集卷之十五 第 131H 页
之。石文深入不改。凡江上古事可记者多。而无所可问。自澄波渡下舡归。眉叟。书。
三陟记行
庚子冬。吾出为三陟。受 命三日。辞朝行。止涟西留。治行数日。与乡里老少话别于玉溪。十月十三日也。前夕。权右尹致书。请其先大夫墓表。仍书之曰。阳川许穆。谨书。以表尊慕古德之心云。
十四日。宿平康南麒麟窟傍有黄氏溪亭。称溪上之胜。
十五日。朝大雾。过金化县。雨雪登马岘。仍风雪大雷。夕冒雨。宿狼川境横川村。此不及山阳驿数里。山高谷深。觉峡中风气。
十六日。苦风寒。朝日过狼川县。晚渡大利津。暮入方川驿。
十七日。早出。至杨口县北含春驿。自狼川至此沿流七十馀里。挟江往往嵁岩松林间。有白砾平芜。遇沙岸则有郊原。有犬吠烟村。
自方川十里。曰西思罗江上村也。淮阳,杨口,狼川之境也。淮阳之水至此合流。过此水始浅。多
三陟记行
庚子冬。吾出为三陟。受 命三日。辞朝行。止涟西留。治行数日。与乡里老少话别于玉溪。十月十三日也。前夕。权右尹致书。请其先大夫墓表。仍书之曰。阳川许穆。谨书。以表尊慕古德之心云。
十四日。宿平康南麒麟窟傍有黄氏溪亭。称溪上之胜。
十五日。朝大雾。过金化县。雨雪登马岘。仍风雪大雷。夕冒雨。宿狼川境横川村。此不及山阳驿数里。山高谷深。觉峡中风气。
十六日。苦风寒。朝日过狼川县。晚渡大利津。暮入方川驿。
十七日。早出。至杨口县北含春驿。自狼川至此沿流七十馀里。挟江往往嵁岩松林间。有白砾平芜。遇沙岸则有郊原。有犬吠烟村。
自方川十里。曰西思罗江上村也。淮阳,杨口,狼川之境也。淮阳之水至此合流。过此水始浅。多
记言别集卷之十五 第 131L 页
石可涉。又其上数里。方川之水合流。
自含春驿行二十馀里。上开胸岭。山深路险。踰岭山中。多土少石。山为童。山高地可以烧菑。下地可以芒种。有白屋依山谷者五六。岭间开地少。出日常晏。是日常曛。山谷冱阴。登岭。始望远岫平川落日。岭得开胸之名。以此耶。岭下长峡。皆高岩巨石。川谷盘回。行三十里。石梁十二。出富林驿弥首坡。寒溪之水。合流过之。寒溪之山。岭傍大山。在枫岳,五台间。山最深。人迹罕到。踰三岘三十里。至岚校。此獜蹄东境之驿。川波远。原野广。富林岚校。最峡中佳处。东行六十里。登弥首坡。此枫岳南麓。多秀石。登临。东海无穷。踰岭则䢘城。
岭下东南行二十里。则元岩。自元岩从海上南行六十里。降仙。自降仙二十里。襄阳。又二十里。祥云。祥云南二十里。洞山。不及洛山寺十里。过襄阳时。与姜京叔酌话。京叔曰。人之才。有能有不能。不能者当去。其言甚善。京叔前秋。当言责。以言事。出襄阳。
自元岩过洞山,连谷,连仓,大昌,沙洞,史东,安仁,
自含春驿行二十馀里。上开胸岭。山深路险。踰岭山中。多土少石。山为童。山高地可以烧菑。下地可以芒种。有白屋依山谷者五六。岭间开地少。出日常晏。是日常曛。山谷冱阴。登岭。始望远岫平川落日。岭得开胸之名。以此耶。岭下长峡。皆高岩巨石。川谷盘回。行三十里。石梁十二。出富林驿弥首坡。寒溪之水。合流过之。寒溪之山。岭傍大山。在枫岳,五台间。山最深。人迹罕到。踰三岘三十里。至岚校。此獜蹄东境之驿。川波远。原野广。富林岚校。最峡中佳处。东行六十里。登弥首坡。此枫岳南麓。多秀石。登临。东海无穷。踰岭则䢘城。
岭下东南行二十里。则元岩。自元岩从海上南行六十里。降仙。自降仙二十里。襄阳。又二十里。祥云。祥云南二十里。洞山。不及洛山寺十里。过襄阳时。与姜京叔酌话。京叔曰。人之才。有能有不能。不能者当去。其言甚善。京叔前秋。当言责。以言事。出襄阳。
自元岩过洞山,连谷,连仓,大昌,沙洞,史东,安仁,
记言别集卷之十五 第 132H 页
乐丰。踰火飞岭。羽溪,平陵数百馀里。丙子丁丑间。避乱行历之地。追思奔窜荆棘。一日得一食则生。不得则死。道路艰难。历历在目。今二十五六年。相从亲戚皆亡。至此良为长叹。
自涟西至岚校四百二十里。自岚校至平陵,三陟境三百里。
甲辰记行
人日庚午。大雨雪。仍大雾。壬申。又大雪。丙子。又雪。月半。戊寅。又大雪。在横山。朗善公子使还遗我衡山神禹碑。其书甚奇。与鸟迹古文。又不同。稗史云。夏后氏作形似篆是耶。比之石鼓文。尤苍古难知。圣人之迹。至今三千七百有馀年。碑没于世久矣。嘉靖中。出于衡山岳麓地中。南礼部,湛若水志之。甲申。又大雪。丙戌。又雪。丁亥。又大雪。后四日辛卯。鱼登哭闵寅甫葬。至桧岩挂猿寮宿。壬辰。晓雪。后终日晦迷。此夕访龙洲公荪岭闲居。公示以北叟消冰花自得窝诸作。二月乙未。过永平白云溪。阴壑积雪袤丈。苦风寒。水泽腹坚如严冬。乙巳晓大雷雨。山中丈雪流江。水溢冰裂。戊申。又大风雨。三日。仍阴曀。不见
自涟西至岚校四百二十里。自岚校至平陵,三陟境三百里。
甲辰记行
人日庚午。大雨雪。仍大雾。壬申。又大雪。丙子。又雪。月半。戊寅。又大雪。在横山。朗善公子使还遗我衡山神禹碑。其书甚奇。与鸟迹古文。又不同。稗史云。夏后氏作形似篆是耶。比之石鼓文。尤苍古难知。圣人之迹。至今三千七百有馀年。碑没于世久矣。嘉靖中。出于衡山岳麓地中。南礼部,湛若水志之。甲申。又大雪。丙戌。又雪。丁亥。又大雪。后四日辛卯。鱼登哭闵寅甫葬。至桧岩挂猿寮宿。壬辰。晓雪。后终日晦迷。此夕访龙洲公荪岭闲居。公示以北叟消冰花自得窝诸作。二月乙未。过永平白云溪。阴壑积雪袤丈。苦风寒。水泽腹坚如严冬。乙巳晓大雷雨。山中丈雪流江。水溢冰裂。戊申。又大风雨。三日。仍阴曀。不见
记言别集卷之十五 第 132L 页
日。又大风。三日留皋梁。述河图八卦之变。作占瓦老人易序。上下二篇。作衡山神禹碑序。寄荪岭。五年三月朔朝癸亥。
三月。自横山归省家庙。有祀事仍留。客曰。疠疫之邻。皆曰。烧香设食。鬼神之招。此何也。时村邻大疫。余曰。诗曰奏格无言。时靡有争。祀享之报。臭味之感诚也。岂如巫祝击鼓而聚神者也。况鬼神不歆非类乎。客曰。主公不畏疠。何也。曰。气数有盈虚。今吾耗老而精气不死。
甲寅记行
十五年仲夏壬辰。出都门。宿于大兴佛宇。在银阙东北石麓小洞。 上叔父獜坪大君曹溪别业。大兴下临石溪。有溪堂。堂前有重石矼。其最高者曰飞虹之桥。过虹桥。有石亭。缥缈尤佳。桥上瀑布甚远。望之若水落九天之上。刻曰九天银瀑。瀑布傍。刻松溪别业。石矼上下。又有苍壁寒潭二大刻。山外望旷野平川。为绝景。客相从者数人。完山李云泰大来,汉阳赵瑊国宝,广陵李聃命耳老。又从我者。从子䎁。字子如者也。八十老人眉叟。题。
三月。自横山归省家庙。有祀事仍留。客曰。疠疫之邻。皆曰。烧香设食。鬼神之招。此何也。时村邻大疫。余曰。诗曰奏格无言。时靡有争。祀享之报。臭味之感诚也。岂如巫祝击鼓而聚神者也。况鬼神不歆非类乎。客曰。主公不畏疠。何也。曰。气数有盈虚。今吾耗老而精气不死。
甲寅记行
十五年仲夏壬辰。出都门。宿于大兴佛宇。在银阙东北石麓小洞。 上叔父獜坪大君曹溪别业。大兴下临石溪。有溪堂。堂前有重石矼。其最高者曰飞虹之桥。过虹桥。有石亭。缥缈尤佳。桥上瀑布甚远。望之若水落九天之上。刻曰九天银瀑。瀑布傍。刻松溪别业。石矼上下。又有苍壁寒潭二大刻。山外望旷野平川。为绝景。客相从者数人。完山李云泰大来,汉阳赵瑊国宝,广陵李聃命耳老。又从我者。从子䎁。字子如者也。八十老人眉叟。题。
记言别集卷之十五 第 133H 页
自四月不雨旱乾。至今五十馀日。川源涸。禾苗枯。出曹溪三十里回龙寺。前宵始雨。溪石间闻水声。雨中幽鸟相号。溪瀑下。水清石白。可游其上。回龙寺。山水佳寺。寺旧远。佛殿正门傍。有石槽。刻弘治十四年。出曹溪。李学录先返。赵君送至回龙。话别。甲午。宿寒山。朝雨。过磨嵯峡口。大来宿我于楠溪草庐。明日雨中。还至家。作大葬柩行累百言。
戊午记行
四年四月十七日。衿阳拜李文忠公墓。仍游冠岳。自西紫霞须摩题过佛性。登灵珠台。灵珠台者。我 光圣礼佛处也。为冠岳绝顶。望海潮。极燕齐之海。其下东紫霞下金水窟洞赤。访李监正。昔者。文忠公以老谢归衿阳。时相国八十四。至今五十年。老人辞右相。出西湖至衿阳。拜相国墓。老人亦八十四。感而书之。
廿二日。洪君徵,郑子皮约,尹希仲。持酒送我。
廿四日。上归田园劄。劄曰。臣蒙荷殊遇宠擢异等。感激 恩私。为 殿下死无所辞。臣年入九十。精力耗死。老悖至此。不可冒居朝班。初欲临
戊午记行
四年四月十七日。衿阳拜李文忠公墓。仍游冠岳。自西紫霞须摩题过佛性。登灵珠台。灵珠台者。我 光圣礼佛处也。为冠岳绝顶。望海潮。极燕齐之海。其下东紫霞下金水窟洞赤。访李监正。昔者。文忠公以老谢归衿阳。时相国八十四。至今五十年。老人辞右相。出西湖至衿阳。拜相国墓。老人亦八十四。感而书之。
廿二日。洪君徵,郑子皮约,尹希仲。持酒送我。
廿四日。上归田园劄。劄曰。臣蒙荷殊遇宠擢异等。感激 恩私。为 殿下死无所辞。臣年入九十。精力耗死。老悖至此。不可冒居朝班。初欲临
记言别集卷之十五 第 133L 页
行。趋诣殿陛之下。曕望 天颜。永诀入地。以为无憾也。既衰败无馀。耄病又剧。无复人事。舁疾还乡。一念狗马之恋。情亦戚矣。臣无任悚惧。死罪死罪。自西湖出里馀。
上因政院启。遣承旨郑维岳勉留。谢以不得。承命之意。至城东门外。京畿观察使权大载,前大司谏权瑎,济用监正李硕宽送别关王庙。左议政权公,郑参判之虎,权参知修有送别书至。长兴府使裴尚珩,禁府都事韩斗相来。相见于西湖上。仍送我。至此道峰。题名。
许穆眉叟老人。今年八十四。以老辞判中枢。归涟上。乘夕至道峰。与诸公叙话。昨日早辞城市。暮入山中。满壑溪响松风。令人怀抱爽然。朝日观万丈岩。仍题名。
左承旨郑维岳以勉留传 谕来。京畿观察使权大载承 命追来。杨州牧使李东老州官馈享来。老人归路。下溪石上。大书观水二字。永言二字误书。不去。 上之四年孟夏廿五日。
浚源殿参奉李浣,前吏曹佐郎权瑍,进士徐福一,儒生李涵,前大司谏权瑎,社稷参奉李麟徵,
上因政院启。遣承旨郑维岳勉留。谢以不得。承命之意。至城东门外。京畿观察使权大载,前大司谏权瑎,济用监正李硕宽送别关王庙。左议政权公,郑参判之虎,权参知修有送别书至。长兴府使裴尚珩,禁府都事韩斗相来。相见于西湖上。仍送我。至此道峰。题名。
许穆眉叟老人。今年八十四。以老辞判中枢。归涟上。乘夕至道峰。与诸公叙话。昨日早辞城市。暮入山中。满壑溪响松风。令人怀抱爽然。朝日观万丈岩。仍题名。
左承旨郑维岳以勉留传 谕来。京畿观察使权大载承 命追来。杨州牧使李东老州官馈享来。老人归路。下溪石上。大书观水二字。永言二字误书。不去。 上之四年孟夏廿五日。
浚源殿参奉李浣,前吏曹佐郎权瑍,进士徐福一,儒生李涵,前大司谏权瑎,社稷参奉李麟徵,
记言别集卷之十五 第 134H 页
儒生赵瑊,权甲万,权圣中,海运判官沈拨,生员韩塾,新榜及第李文兴,进士李泽,儒生沈得震,洪塾。从老人来者。从子翀,䎁。䎁 恭陵参奉。又外孙郑重履,金承旨送行书至。前夕。翰林安如岳奉 谕旨来。为留行事也。
夕至杨州北三十里夏居。明日早出。有青松观瀑之约。而以承旨在后。不敢漫游。不果至楠溪李大来家止宿。史官李蓍晚以传 谕追来。 因承旨状启。遣史官传 谕。下本道给马护送。继给米馔。以 示至意。政院书吏告目如此。又上劄谢归田里。劄曰。远遣近侍。既有偕来之 命。又复 宣谕勤切。臣老悖昏耄。负 殿下至此。罪戾益大。惶恐陨越。死罪死罪。欲还则筋力耗尽。决不可供职。欲去则 上教严重。且迟且回。在道上已四日。气力委顿。疾病又剧。何幸 圣人有宽许之 宠命。得安意舁返乡闾。无非天地爱育之仁。无物不被感激陨涕。不知所云。明日承旨,史官皆还。御医郑斗俊奉 命来。此夕老人还至家。廿七日也。
明日。史官权德邵奉 批答来。批答有曰。须体
夕至杨州北三十里夏居。明日早出。有青松观瀑之约。而以承旨在后。不敢漫游。不果至楠溪李大来家止宿。史官李蓍晚以传 谕追来。 因承旨状启。遣史官传 谕。下本道给马护送。继给米馔。以 示至意。政院书吏告目如此。又上劄谢归田里。劄曰。远遣近侍。既有偕来之 命。又复 宣谕勤切。臣老悖昏耄。负 殿下至此。罪戾益大。惶恐陨越。死罪死罪。欲还则筋力耗尽。决不可供职。欲去则 上教严重。且迟且回。在道上已四日。气力委顿。疾病又剧。何幸 圣人有宽许之 宠命。得安意舁返乡闾。无非天地爱育之仁。无物不被感激陨涕。不知所云。明日承旨,史官皆还。御医郑斗俊奉 命来。此夕老人还至家。廿七日也。
明日。史官权德邵奉 批答来。批答有曰。须体
记言别集卷之十五 第 134L 页
至意。从容善摄。毋负秋凉。相对之期。
廿五日召对。玉堂南孟熏白 上曰。判中枢去矣。请示缱眷之意。 上曰。亦予意也。有此谕。左相极言老人去国云云。 上曰。在江上时。有相见之意。予诚薄。不得回其遐心云云。南益熏复进曰。 殿下用其人。不用其言。用其言则虽在外犹可。不用其言。则召之无益也。
太学生上疏请留。 上优答之。廿六日。四学生权圣中等。又上疏指斥金锡胄言外戚用事。 上批严峻。明日锡胄连上疏。言三不幸。怒气不可当。 上优答之。儒生等目之以无状。太学空馆。
儒生尹周美等上疏极言。 上以借名留贤。专攻锡胄。至比王氏。 特命停举四学儒生权圣中,赵瑊,李洎,李𥰸等。尹世纪,朴泰逊数人者停举。成均馆不受云。
左相力言儒生等。不可摧折。以张士气。
上不答。颇有不快意。礼曹判书睦来善曰。儒生之疏。主意不正。言且过激。则无可恕之道
廿五日召对。玉堂南孟熏白 上曰。判中枢去矣。请示缱眷之意。 上曰。亦予意也。有此谕。左相极言老人去国云云。 上曰。在江上时。有相见之意。予诚薄。不得回其遐心云云。南益熏复进曰。 殿下用其人。不用其言。用其言则虽在外犹可。不用其言。则召之无益也。
太学生上疏请留。 上优答之。廿六日。四学生权圣中等。又上疏指斥金锡胄言外戚用事。 上批严峻。明日锡胄连上疏。言三不幸。怒气不可当。 上优答之。儒生等目之以无状。太学空馆。
儒生尹周美等上疏极言。 上以借名留贤。专攻锡胄。至比王氏。 特命停举四学儒生权圣中,赵瑊,李洎,李𥰸等。尹世纪,朴泰逊数人者停举。成均馆不受云。
左相力言儒生等。不可摧折。以张士气。
上不答。颇有不快意。礼曹判书睦来善曰。儒生之疏。主意不正。言且过激。则无可恕之道
记言别集卷之十五 第 135H 页
也。尹周美等停举。以此故也。
老人还乡之后。承旨李沆白 上以老人前年家失火。借屋而居。举李文忠公古事云。
上令本道筑室以赐之。连上劄辞。遗史官李文兴传 谕。史官。道峰题名者也。仍叙话良久。权圣中,赵瑊停举。而史官奉 命而至。数日间。人事有如此者。良为长叹。五月廿二日。眉叟。识。
老人还乡之后。承旨李沆白 上以老人前年家失火。借屋而居。举李文忠公古事云。
上令本道筑室以赐之。连上劄辞。遗史官李文兴传 谕。史官。道峰题名者也。仍叙话良久。权圣中,赵瑊停举。而史官奉 命而至。数日间。人事有如此者。良为长叹。五月廿二日。眉叟。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