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记言卷之六十二○续集
记言卷之六十二○续集 第 x 页
记言卷之六十二○续集
 叙述[五]
  
记言卷之六十二○续集 第 424H 页
春秋灾异序
 天人一气。人之咎作于下。而咎象见于上。天之与人无间。古之圣人克谨天戒。人事脩而咎象自去。太戊之桑谷。武丁之雉雊是也。故春秋。凡有灾必书。所以戒人君。不可忽天之戒也。天道之降灾。圣人之特书。其教一也。周典宗伯属官。视祲掌十煇之法。以观妖祥。辨吉凶。亦畏天戒也。列书春秋灾异。亦推本十煇之法。间附往古妖孽之徵。凡九十六章。苟时君因此警戒寅畏。思所以感天之道。则有补于治道。岂其微哉。昔。齐有彗星。齐侯使禳之。晏子曰。无益也。若之何禳之。天之有彗以除秽也。君无秽德。又何禳焉。若德之秽。禳之何益。君无违德。方国将至。何患于彗。若德回乱。民将流亡。祝史之为无补也。公悦乃止。善乎。君子之言。信而有徵。可为世主之龟鉴。 上之七年孟秋上旬处暑前日庚申。眉叟。序。
春秋灾异一
记言卷之六十二○续集 第 424L 页
春秋鲁隐公三年春王二月。日有食之。日者。众阳之宗。人君之表。而有食之灾。咎象也。经所书者。或妾妇乘其夫。或臣子背君父。或政权在臣下。或夷狄侵中国。皆阳微阴盛之證也。
九年三月癸酉。大雨震电。庚辰。大雨雪。震电者。阳精之发。雨雪者。阴气之凝。周三月。夏正月也。大震电。阳失节也。大雨雪。阴气纵也。公子翚之谗兆矣。钟巫之难萌矣。
桓公元年秋。大水。大水者。阴逆而与冤气并也。桓公行逆德。而致阴沴宜矣。
三年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言日。言朔。食正朔也。言朔。不言日。食既朔也。言日。不言朔。食晦日也。不言日。不言朔。夜食也。日始出而亏。阳未复也。荆楚僭号。郑拒王师之应也。
十年冬十月朔。日有食之。(注曰。是年冬。薛高渠弥弑昭公忽。而立子亹。十年。齐杀子亹。郑祭仲立昭公弟子仪。)
十四年春正月。无冰。在仲冬之月。燠而无冰。则政治纵弛。不明之应也。
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恒星。列星也。前此者。五国连衡。旅拒王命。后
记言卷之六十二○续集 第 425H 页
此者。齐桓,晋文更霸中国。政归盟主。土室遂虚。法度废绝。威信凌迟之象著矣。汉成帝永始中。亦有星陨之异。而五侯擅权。莽居摄。汉之宗支扫荡几尽矣。天之示人显矣。
十有七年冬。多麋。
十有八年秋。有蜮。陆佃曰。蜮。阴物也。麋。亦阴物也。是时。庄公上不能防闲其母。下不能正其身。正阳消而阴慝长矣。此恶气之应也。
二十有五年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礼诸侯旅见。天子入门。不得终礼者四。而其一日食。古者固以是为大变。人君恐惧修省。以答天意而不敢忽也。夏书曰。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瞽奏鼓。啬夫驰。庶人走。周官鼓人。救日月。则诏王鼓。大仆凡军旅,田役。赞王鼓。救日月亦如之。诸侯用币于社。伐鼓于朝。退而自责。皆恐惧修省。以答天意而不敢忽也。(鼓用牲于社。失礼也。)
僖公十四年秋八月辛卯。沙鹿崩。沙鹿。晋地也。卜偃曰。期年必有大咎。国几亡。
十有六年春王正月戊申朔。陨石于宋五。是月。六鹢退飞过宋都。陨石自空。凝结而陨也。退飞。
记言卷之六十二○续集 第 425L 页
有逆气驱而飞也。宋襄公以亡国之馀。欲图伯业。五石陨。六鹢退飞。后五年。有盂之执。又明年。有泓之败。
二十有九年秋。大雨雹。正蒙曰。阴气凝聚。阳在内者不得出。则奋击为雷霆。阳在外者不得入。则周旋不舍而为风。和而散则为霜雪雨露。不和而散则为戾气曀霾。雹者。戾气也。阴胁阳。臣侵君之象也。时僖公即位日久。季氏世权公子。遂专权。政在大夫。萌于此矣。
三十有三年。陨霜不杀草。李梅实。天失其道。草木干犯之。而况君乎。以天道言四时失其序。则其施必悖。以君道言。五刑失其用。则其权必丧。文公九年九月癸酉。地震。
十有四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孛者。恶气所生。闇乱不明之貌也。入于北斗者。环域天之三辰。纲纪星也。宋先代之后。齐晋。天子方伯。彗星。除旧布新也。后三年。宋弑昭公。齐弑懿公。晋弑灵公。三君皆违道失德。死于乱。
宣公六年夏四月。秋八月。螽传谓螽为谷灾。虐取于民之应也。
记言卷之六十二○续集 第 426H 页
七年。公会齐侯。伐莱。秋。公至自伐莱。大旱。征役怨咨。感动天变。旱乾作矣。
十有五年。秋螽。冬蝝。生饥。
十有六年冬。大有年。宣公弑立。逆理乱伦。水旱螽蝝饥馑之变。相继而作。独于是冬。乃大有年。记异也。(秦公子钺曰。钺闻国无道而年谷和熟。天赞之也。鲜不五稔。)
成公五年夏。梁山崩。晋侯以传召伯宗。伯宗辟重。曰辟传。重人曰待我。不如捷之速也。问其所。曰绛人也。问绛事焉。曰梁山崩。将召伯宗谋之。问将若之何。曰。山有朽壤而崩。可若何。国主山川。故山崩川竭。君为之不举。降服乘缦。彻乐。出次。祝币,史辞。以礼焉。其如此而已。虽伯宗。若之何。伯宗请见之。不可。遂以告而从之。自是之后。六十年间。弑君十四。亡国三十二。其应亦憯矣。七年春王正月。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鼷鼠又食其角。乃免牛。许翰曰。小害大。下贼上。食而又食。三桓子孙相继之象也。
十有六年春王正月。雨木冰。何休曰。木者。少阳。幼君大臣之象。冰者。凝阴兵之类也。冰胁木者。君臣将执于兵之徵。未几有沙随苕丘之事。
记言卷之六十二○续集 第 426L 页
哀公十有二(一作三)年冬十有一月。有星孛于东方。时吴人僭乱。冯陵上国。日敝于兵。暴骨如莽。戾气所感。固将壅吴而降之罚也。故氛祲所指。在东方。假手越人。吴国遂灭。
昭公十有七年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祝史请所用币。昭子曰。日有食之。天子不举。伐鼓于社。诸侯用币于社。伐鼓于朝。礼也。平子御之曰。止也。唯正月朔。慝未作。日有食之。于是乎有伐鼓用币。礼也。其馀则否。太史曰。在此月也。日过分而未至。三辰有灾。(日月相侵。又犯星宿。故三辰皆有灾。)于是乎百官降物。君不举。辟移时。乐奏鼓。祝用币。史用辞。故夏书曰。辰不集于房。瞽奏鼓。啬夫驰。庶人走。此月朔之谓也。当夏四月。是谓孟夏。平子不从。昭子退曰。夫子将有异志。不君君矣。
冬有星孛于大辰。大辰心也。心为明堂。天子之象。其前星太子。后星庶子。孛星加心象。天子适庶将分争也。后五年。景王崩。王室乱。刘子,单子立王猛。尹氏召伯立子朝。历数载而后定。
左传曰。冬有星孛于大辰。西反汉。申须曰。彗。所以除旧布新也。天事恒象。今除于火。火出。必布
记言卷之六十二○续集 第 427H 页
焉。诸侯其有火(《춘추좌씨전》에 의거하여 대본의 ‘灾’ 위에 ‘火’ 1자를 보충하여 번역하였다.)灾乎。
梓慎曰。往年。吾见之。是其徵也。火出而见。今兹火出而章。必火入而伏。其居火也久矣。其与不然乎。火出。于夏为三月。于商为四月。于周为五月。夏数得天。若火作。其四国当之。在宋卫陈郑乎。宋大辰之虚也。陈太皞之虚也。郑祝融之虚也。皆火房也。星孛及汉。汉水祥也。卫颛顼之虚也。故为帝丘。其星为大水。水。火之牡也。其以丙子若壬午。作乎。水火。所以合也。若火入而伏。必以壬午。不过其见之月。郑裨灶言于子产曰。宋卫陈郑将同日火。若我用瓘斝王瓒。郑必不火。子产不与。(天灾。流行非禳所息。故不与。)
十八年夏五月。火。始昏见。丙子风。梓慎曰。是谓融风。(东北曰融风。)火之始也。七日。其火作乎。戊寅风甚。壬午大甚。宋卫陈郑皆火。梓慎登大庭氏之库以望之曰。宋,卫,陈,郑也。数日。皆来告火。(鲁库在大庭氏之虚。高显故登而望焉。)
裨灶曰。不用吾言。郑又将火。郑人请用之。子产不可。遂不与。亦不复火。
里析告子产曰。将有大祥。民震动。国几亡。吾身
记言卷之六十二○续集 第 427L 页
泯焉。不良及也。国迁其可乎。子产曰。虽可。吾不足以定迁矣。及火。里析死矣。未葬。子产使舆三十人。迁其柩。火作。子产辞주-D003公子,公孙于东门。使司寇。出新客。禁旧客。勿出于宫。使子宽,子上。巡群屏摄。(屏摄。祭祀之位也。)至于大宫。(郑祖庙。)使公孙登。徙大龟。使祝史주-D004祏于周庙。(祏庙主石函。)告于先君。(以火灾告而求救。)使府人库人。各儆其事。商成公。儆司宫。出旧宫人。寘诸火所不及。司马,司寇列居火道。行火所焮。城下之人。伍列登城。
明日。使野司寇。各保其徵。郊人(闻灾故戒保徵役之人。)助祝史。除于国北。禳火于玄冥回禄。祈于四鄘。书焚室。而宽其征。与之材。三日哭。国不市。使行人告于诸侯。宋,卫皆如是。陈不救火。许不吊灾。君子是以知陈许之先亡也。(二国不义。所以知其先亡也。)
二十有三年八月丁酉。南宫极震苌弘。谓刘文公曰君其勉之先君之力可济也。周之亡也。其三川震(泾,渭,洛。地震。川动岸崩。)今西王之大臣。亦震。天弃之矣。东王必大克。(子朝在王城。西敬王居。狄泉在王城东。)
二十有四年夏五月乙未朔。日有食之。叔孙昭子曰。旱也。日过分。(五月建辰日。已过春分之节。)而阳犹不克。
记言卷之六十二○续集 第 428H 页
克。必甚。能无旱乎。
二十有五年夏。有鸲鹆来巢。(此鸟穴居。不在鲁境。故曰来巢。)书。所无也。师已曰。异哉。吾闻文武之世。(武史记作成。)童谣有之曰。鸲之鹆之。公出辱也。鸲鹆之羽。公在外野。往馈之马。鸲鹆跦跦。公在乾侯。徵褰与襦。鸲鹆之巢。远哉遥遥。稠父丧劳。宋父以骄。鸲鹆鸲鹆。往歌来哭。童谣有是。今鸲鹆来巢。其将及乎。胡传曰。有巢者。去穴而巢。阴居阳位。臣逐君之象。
二十年春王二月己丑。日南至。梓慎望氛曰。今兹宋有乱国。几亡。三年而后弭。蔡有大丧。叔孙昭子曰。然则戴桓也。汰侈无礼已甚。乱所生也。传曰。妖由人兴。(是岁朔旦冬至。当言正月己丑朔日。南至。史失闰。闰更在二月后。故经因史而书正月。传更具于二月。记南至日。以正历也。)
八年春。石言于晋魏榆。晋侯问于师广(一作旷)曰。石何故言。对曰。石不能言。或冯焉。不然。民听滥也。抑臣又闻之。曰。作事不时。怨讟动于民。则有非言之物而言。今宫室崇侈。民力彫尽。怨讟并作。莫保其性。石言不亦宜乎。于是晋侯方筑虎祈之宫。叔向曰。子野之言。君子哉。君子之言。信而有
记言卷之六十二○续集 第 428L 页
徵。故怨远于其身。小人之言。僭而无徵。故怨咎及之。是宫也成。诸侯必叛。君必有咎。夫子知之矣。(十年。晋侯彪卒。)
庄公三十二年秋七月。有神降于莘。惠王问诸内史过曰。是何故也。对曰。国之将兴。明神降之。观其德也。将亡。神又降之。观其恶也。故有得神以兴。亦有以亡。虞夏商周。皆有之。王曰。若之何。对曰。以其物享焉。其至之日。亦其物也。(若以甲乙日至。祭先脾。玉用苍服尚青。以比类祭之也。)王从之。内史过往。闻虢请命。反曰。虢必亡矣。虐而听于神。神居莘六月。虢公使祝应宗区史嚣享焉。神赐之土田。史嚣曰。虢其亡乎。吾闻之。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依人而行。虢多凉德。其何土之能得。
周官十煇二
周礼春官之属视祲。掌十煇之法。以观妖祥。辨吉凶。
一曰祲。二曰象。三曰鑴。四曰监。五曰闇。六曰瞢。七曰弥。八曰叙。九曰隮。十曰想。
郑司农曰。祲。阴阳之气相侵也。象。如赤乌也。鑴。
记言卷之六十二○续集 第 429H 页
日傍气四面相向如煇也。监。云气临日也。闇。日月食也。瞢。日月瞢瞢无光也。弥。白虹弥天也。叙。云有次叙。如山在日上也。隮。升气也。想。煇光也。郑玄曰。鑴。日傍气刺日也。监。冠珥也。弥。气贯日也。隮。虹也。想。杂气有形想也。
志曰。祲。阴阳之气。浸淫相侵。或曰。抱,珥,背,璚之属。如虹而短也。象。云气如赤乌。夹日而飞之类。鑴。日傍气刺日。形如鑴也。闇。日月食。或曰。光脱也。日月无光曰薄。亏毁曰食。韦昭曰。气往迫之为薄。弥。白虹弥天而贯日也。白虹贯日。近臣为乱。不则诸侯有反者。叙。气如山在日上也。或曰。冠,珥,背,璚。重叠在日傍。(气在日上。为冠为戴。在日下为履。在旁直对为珥。珥形黑点也。在旁如半环向日为抱。向外为背。)
隮。晕气。或曰虹也。想。气五色有形想也。青饥。赤兵。白丧。黑忧。黄熟。
庆云。若云非云。若烟非烟。郁郁纷纷。其状轮囷。亦曰。景云。太平之应也。(想也。)
昌光。赤如龙状。圣人起。帝受终则见。(象也。)
归邪。如星非星。如云非云。见则有归国者。(想也。)
  妖气
记言卷之六十二○续集 第 429L 页
牂云。如狗长尾。赤色。为君乱。为兵乱。(象也)
凡连阴十日。昼不见日。夜不见月。乱风无雨。曰蒙。臣下有谋。雾气若昼若夜者。亦然。洪范五行传曰。皇之不极。厥罚常阴。时则下有伐上者。刘向曰。王者失中。臣下蔽君明。则久阴不雨。
有云气。赤黄四塞。终夜照地者。大臣纵恣。白虹百殃之本。众乱之基。雾。众邪之气。阴来冒阳。
凡白虹雾。奸臣谋君。擅权立威。昼雾夜明。臣志得申。夜雾白虹见。臣有忧。昼雾白虹见。君有忧。虹头尾至地。流血之象。
天地四方昏蒙。若下尘。十日五日以上。或一月一时。雨不沾衣而有土。名曰霾。天地霾。君臣乖。雾冒也。阴阳之气。乱而为雾。
黄雾四塞。蔽贤绝道。
虹蜺。或曰螮蝀。气之交。映日而光。故朝西暮东。阴气所为也。阳气下而阴气应。则为云而雨。阴气升而阳不应则为虹。
日与雨交。倏然成质。乃不当交而交。天地之淫气也。虹见则雨止。雨气薄故。日光射散雨气。
虹䨥出色。盛者为虹。暗者为蜺。阴阳交会之气
记言卷之六十二○续集 第 430H 页
也。虹为雄蜺为雌。
虹蜺。日旁气也。斗之乱精为妖气。主惑心。主内淫。주-D001臣下谋上。太(一作天)子诎后妃颛妻。不一。
雹。阴胁阳。冬之愆阳。夏之伏阴。阴包阳而雹。雹阴阳相搏之气。沴气也。政令烦苛。变法无常。主兵。臣下谋上。蝗虫伤谷。
人君恶闻其过。抑贤用邪则雹。谗杀无罪则雹。雷。阴阳薄动生物者也。阴气凝聚。阳在内而不得出。则奋击而为雷霆。雷二月出地百八十日。而八月入地百八十日。入地则孕毓根核。保藏蛰虫。避极阴之害。出地则长养华实。发扬隐伏。宣盛阳之德。入能除害。出能兴利。人君之象。
雷者。阳声。出非其时。臣窃君柄之象。雷不发声。宽政之应也。
无云而雷。谓之鼓妖。刘向曰。雷霆付于云。犹君付于臣。无云而雷。君不恤下。下人将反之象也。霹雳。雷之急激者也。气之击搏。自有火生。气之坠则为石。星陨为石。亦然。
京房易传曰。雷雨霹雳丘陵者。逆先人令。为火杀人者。人君用谗言杀正人。又曰。震及贵臣门
记言卷之六十二○续集 第 430L 页
及屋者。不出三年佞臣诛。
阴阳。以回薄成雷。以申泄为电。雷出天气。电出地气。电阳光。阳微则光不见。(雷从回电从申。)
雨。水从云而下也。阴阳和则雨泽均。十日一雨。一年三十六雨。为灵雨。阳德衰则常雨。
雪。为五谷之精。大雪。丰年之兆。水下。遇寒而凝者为雪。
管子曰。臣乘君威。则阴侵阳盛。冬无冰无雪。
京房易传曰。夏雪。戒臣为乱。
风。万物以风动。以风化。五日一风。风不鸣条。一年七十二风。为和风。
易巽为风。重巽以申命。其及物也。象人君诰命。有时扬沙折木。怒也。其占。大臣专恣。众逆同志。君道暗昧。施事皆害。故常风。
云。山川之气也。地气上而为云。天气下而为雨。阴阳聚而为云。有五色。为庆云。为矞云。
露。阴之液。霜之始也。和气为露。阳气胜则散而雨露。
甘露降。耆老得敬。则松柏受之。尊贤容众。则竹苇受之。甘露者주-D003泽也。其凝如脂。其美如饴。一名
记言卷之六十二○续集 第 431H 页
天酒。
霜。凝露也。阴气胜则凝。王者政令苛则夏霜。诛罚不行则冬霜。不杀草。
纯阳。用事之月。不宜有霜。阳微为阴所乘。则霜为之降。京房易传曰。兴兵妄诛。兹谓亡法。厥灾霜。夏杀五谷。冬杀麦。诛不原情。兹谓不仁。其霜夏。先大雷风。冬先雨。乃陨霜有芒角。圣贤遇害。其霜附木不下地。佞人依刑。兹谓私贼。其霜在草根土隙间。不教而诛。兹谓虐。其霜反在草下。霰。盛阴。雨雪凝滞而冰寒。阳气薄之。不相入则散而为霰。
阳散阴为霰。
天将大雨雪。必温。주-D004上下遇温气而搏为霰。久而寒胜则大雪。
天地 日月 星辰三
  天地
天变色曰易常。天裂。阳不足。主臣强。兵起国亡。天鸣有声。君忧。皆乱国之所由生也。地阴盛反常则震。其占。为臣强。为后妃专制。为夷狄侵中国。为小人道长。为寇至。为叛贼。地裂为臣下分离。地陷为天子亡。
记言卷之六十二○续集 第 431L 页
地道安静。越阴专阳则震。震久而动速。阳伏不能出。阴迫不能升。于是有地震。
  日月
日为太阳之精。人君之象。有道之国。日五色有黄煇。
日无光。主兵丧。又臣有阴谋。日并出。诸侯有谋无道。用兵者亡。
日斗。主兵寇。日陨。主失政。日中有黑子。有黑气。乍三乍五。臣废其君。日赤如血。君丧臣叛。日夜出兵起。有大水。日光四散。君闇。蔽日生牙。有贼臣。
昼晦无影。终日不止者。刑急。众叛。有大水。
日中。见飞燕下。有废君。
日有黑子。昼昏。臣欺君。有篡弑之变。
日变色。有兵。无兵则有丧。
日赤无光。君闇臣乱之象。日中乌见。君闇政乱。
国有白衣之会。
日食既。则大臣忧。臣叛兵起。日食见星。则有亡国死君。
日食。阴侵阳。臣掩君之象。
记言卷之六十二○续集 第 432H 页
月为太阴之精。女主之象。列之朝廷,诸侯,大臣之类。
月食。从上始者。君失道。从旁始者。大臣失令。从下始者。将军失法。月食尽则大人忧。又贵人死。月生齿则有叛臣。生足则后族专。臣专则月行失道。大臣用事。兵刑失理。则乍南乍北。女主外戚擅权。则或进或退。
月变色为殃。青饥。赤兵,旱。黄喜。黑水。
月昼明。奸邪并作。女君失行。阴国주-D001强。中国饥。天下谋僭。
两月并出。兵起国乱。水溢。
星入月中。亡国破军。岁星入月。주-D002有逐相犯。兵起。民流。太白犯入。国君死。又有兵。
荧惑入。乱臣相戮。一曰女亲为政。天下乱犯。有大将死。臣叛民饥。辰星入。贼臣谋君。不出三年。必有内恶犯。天下水。填星犯入。有臣弑君。合饥彗入。或犯。兵주-D003期十二年大饥。
王者。日食修德。月食修刑。自昔贤君。遇灾而惧。侧身修行者。此也。
日戴者。形如直。在日上为戴。有青赤气。抱日上。
记言卷之六十二○续集 第 432L 页
小者为冠。小而交于日下。为缨。小而员一二在日下为纽。如小半晕。在日上为负。负者。得地吉。长而斜。倚日旁为戟。员而小。在日左右为珥。黄白者吉。
旁如半环向日为抱。如月初生背日者为背。背气曲而外向为叛象。璚者如带璚。在日四旁。青赤气长而立傍为直。气三角形在日四旁为提。气横在日上下为格。气如半晕在日下为承。承者。臣承君也。
日下有黄气三重若抱曰承福。青白气如履。在日下为履。抱者。顺气也。背者。逆气也。戴者。德也。吉。
有军。日有一珥在西。西军利。在东东军利。南北亦然。无军而珥为拜将。
日旁有一直。敌在旁。从直击者利。日旁有二直三抱。欲自立者不成。日旁抱有五重。顺抱击者利。日一抱一背者。为破败。日抱有两珥。有虹贯日。抱至日者。日重抱有璚者。顺抱击者利。重抱有璚者。或军有叛者。
日重抱左右二珥。有白虹贯抱。顺抱者吉。日抱
记言卷之六十二○续集 第 433H 页
黄白有光。内赤外青。有不战而军前敌有来降者。青黄将有喜。赤将有争兵。白将有丧。黑将死。日重抱内外有璚有两珥。顺抱주-D004者利。而军中不和。
日旁有气圆而周匝。内赤外青。其名日晕。周环匝日无厚薄者。无军在外。天子失御。民多叛。日晕有五色吉。无则主忧。日晕七日内无风雨。兵大作。甲乙忧。丙丁臣不忠。戊巳后族专。庚辛将利。壬癸臣专。半晕大臣有谋。黄吉。黑灾。晕再重丰。青。兵谷贵。赤蝗。三重兵。四重臣叛。五重兵饥。六重兵丧。七重天下亡。
月有白晕贯之。下有废君。白虹贯日。主有大兵。月珥背璚晕而珥。六十日兵起。珥青忧。赤兵。白丧。黑亡。黄喜。有背璚。臣纵相残。晕三重。兵起。四重亡。五重女君忧。六重君失政。七重下易上。八重亡。九重兵起亡地。十重。天下更始。
  星辰
归邪星。有两赤彗上向。有盖下连。星见则有归国者。为吉星。
天狗奔星。状如狗。色黄有声。所坠如火光。上锐
记言卷之六十二○续集 第 433L 页
下员。大几数顷。或曰星有毛。旁有短彗。下有狗形。或曰。星见赤白有光。为天狗。或曰。流星有光坠无声。若有足。为天狗。其色白。中黄。如遗火。见则破军杀将。所向之地。有流血失地。兵起其国易政。
星昼见。若与日并出。名曰嫁女。星与日争光。武弱文强。女子为王。在国为丧。在野为兵。又曰。臣奸君闇。大水。又曰。星夺日光。天下有立王。
恒星在位。人君之象不见。天子失政。诸侯横暴。又曰。常星列宿不见。中国诸侯微灭。星斗。天下大乱。
星陨。大星陨。阳失位。灾害之萌。又曰。众星陨。人失其所也。其国易政。天下乱。其下为战场。期三年。国有兵凶。则星陨为鸟兽。天下将亡。则星陨为飞虫。天下大兵。则星陨为金铁。天下有大水。则星陨为土。国有兵。则星陨为草木。兵起国亡。则星陨为沙。星陨为人而言者善恶如其言。又曰。国有大丧。则星陨为龙。
客星。(以分野占吉凶。)
周伯大而黄。主兵丧饥馑。老子明大而白见。则
记言卷之六十二○续集 第 434H 页
兵起。人主有忧。以赦除咎则灾去。王蓬絮。状如粉絮。或曰色青。见则风雨不节。焦旱。五谷不成。蝗。国皇。大而黄白。有芒角。见则兵起。国多变。众庶多疾。愠(一作温)星。白而大。状如风动摇。主兵丧。
飞星。大如缶如瓮。后白前卑后高。此谓顿顽。其所从者多。死亡削邑。或摇头乍上乍下。此谓降石。所下民食不足。或星灭后白者。曲环如车轮。此谓解衔。其国人相斩。为爵禄。自相齧食。或长数丈。星灭后白者。化为云流下。名曰大滑。所下有流血积骨。或缦缦然十馀丈而委曲。名曰天刑。一曰天饰。将军均封彊。
  妖星二十一
妖星。五行乖戾之气。五行掩合。陵犯怒逆。错乱流散。杂变之所生。五行之精散而为妖。形状不同。而殃则一。
凡妖星长大者。灾深期远。短小者。灾浅期近。三尺至五尺。期百日。五尺至一丈。期一年。一丈至三丈。期三年。三丈至五丈。期五年。五丈至十丈。期七年。十丈以上期九年。
一曰。彗星。小则数寸。长则竟天。主扫除。除旧布
记言卷之六十二○续集 第 434L 页
新。其体无光。傅日而为光。故夕见则东指。晨见则西指。在日南北。皆随日光而指。或长或短。光芒所及则为灾。
月之精变为彗。苍则王侯破。天子苦兵。赤则贼起强国恣。黄则女害色。权夺后妃。白则有叛将。二年大兵起。黑则河决。四方盗起。又火灾。
二曰孛星。恶气所生。内无大乱。则外有大兵。天下合谋。闇蔽不明。又曰日之精。变为孛。灾甚于彗。光芒短而四出。除旧布新。又火灾。
三曰天棓。一名觉星。本类星。末锐长四丈。或出东北西方。主奋争。
四曰天枪。其出不过三月国破。殃之所及。旱饥暴疾。
五曰天欃。本类星。末锐。或曰彗出西方长二三丈。或曰有云状如牛。主捕制。
六曰蚩尤旗。类彗而后曲。或曰赤云独见。或曰上黄下白。或曰若植萑而长。或曰如箕。长二丈。末有星。主伐枉逆。主惑乱兵大起。无兵则丧。
七曰天冲。人状苍衣赤头不动。见则臣下谋上。天子亡。
记言卷之六十二○续集 第 435H 页
八曰国皇。大而赤。类南极老人。或曰。去地三丈。如炬。主内乱。或曰。其下兵起。或曰。内外有兵丧。
九曰昭明。如太白。光芒不行。或曰。大而白无光。乍上乍下。一曰赤彗。分为昭明。昭明灭光。为起霸起德之徵。所起。兵多变。一曰大人。凶兵起。
十曰司危。如太白。有目。或曰。出西方之野。星去地六丈。大而白。或曰。有毛两角。或曰。类太白。数动。赤则有怪争之徵。主用兵。见则主失法。豪杰起。天子失国。臣行主德。
十一曰天谗彗。出西北。状如剑。长四五丈。或曰。如钩。长四丈。或曰。白而小。数动。主杀伐。出则主内乱。主饥主兵。赤地千里。
十二曰五残。一曰五锋。出东方。状类辰。去地六七丈。或曰。苍彗。散为五残。如辰星出角。或曰。星表。有气如晕。有毛。或曰。大而赤。数动。青则主乖亡。为溃败之徵。亦为急兵。有丧不利。冲主诛政在伯。
十三曰六贼。出南方去地六丈。大而赤。动有光。或曰。类彗五残。六贼出。祸合天下。逆侵关枢。其下有兵。
记言卷之六十二○续集 第 435L 页
十四曰狱汉。一曰咸汉。出北方之野。去地六丈。大而赤。数动。中青。或曰。赤表。下有三彗纵横。主逐王。主刺王。见则阴精。横兵起。其下有丧。动则诸侯惊。
十五曰旬始。出北斗旁。如雄鸡怒。有青黑。象伏鳖。或曰怒雌。主争兵。又曰黄彗。分为旬始。主争兵。主乱。主招横。见则臣乱兵起。诸侯虐。期十年。有大人伐群猾。或曰。出则诸侯雄鸣。
十六曰天锋彗。象矛锋。天下纵横则见。
十七曰烛星。如太白。其出也不行。见则不久而灭。或曰。星上有三彗上出。其国城邑乱。有大盗不成。又以五色占。
十八曰蓬星。大如二斗器。色白。一曰王星。如夜火光。多至四五。少则一二。在西南。长数丈。左右出而易处。星见。不出三年。有乱臣戮死。又曰。所出之地。大水,大旱。五谷不收。人相食。
十九曰长庚。如一匹布着天。见则兵起。又曰光芒。有一直。或竟天。或十丈。或三十丈。主兵革。
二十曰四填星。出四隅。去地六丈。或曰。四丈。或曰。星大而赤。去地二丈。常以夜半见。十月而兵
记言卷之六十二○续集 第 436H 页
起。
二十一曰地维藏光。出四隅。或曰大而赤。去地二三丈。如月始出。见则有乱。乱(衍文)者亡。有德者昌。
春秋灾异跋
 天之与人。一也。有人道不修而天人相感。其显如影响。人君代天理物。使万物得所。神人合应。在君德。礼以序之。乐以和之。政以齐之。刑以一之。礼忒则乖。乐淫则犯。政乱则亡。刑失则散。有国之治乱兴亡。系此四者。四海之不保。天命之靡常。可见者。如灾异妖孽。天之示警显矣。老人耄荒无人事。间阅书。表出春秋灾异。周官十煇。付以阴阳五行之妖。为三篇九十六章。于君德畏天敬民之道。不可谓无少补云。春秋昭公十七年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昭子曰。日有食之。天子不举。伐鼓于社。诸侯用币于社。伐鼓于朝。礼也。平子御之曰。止也。唯正月朔。慝未作。而日有食之。于是乎伐鼓用币。礼也。其馀则否。太史曰。日过分而未至三辰。有灾在此月也。平子不从。昭子退曰。夫子安君之灾。不君君矣。于是政在
记言卷之六十二○续集 第 436L 页
三家。鲁乱矣。其后季氏逐其君。昭公走死乾侯。七年秋八月旁死魄乙未。眉叟。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