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记言卷之三十四○外篇
记言卷之三十四○外篇 第 x 页
记言卷之三十四○外篇
 东事[三]
  
记言卷之三十四○外篇 第 195H 页
高句丽世家上
高句丽始祖朱蒙。姓高氏。初扶馀国君。得优渤女。感日影而娠。生朱蒙。以为无人道而生。弃之。马牛避不践。以为神。遂牧之。生七年。能执射。号曰朱蒙。朱蒙者。善射之名。国君有子七人。忌其才能。谋欲杀之。朱蒙乃与乌伊,摩离,陜父三人。亡至卒本扶馀。能聚众立国。国号高句丽。当汉建昭二年。降松壤(一作让)。灭荇人北沃沮始大。汉鸿嘉二年。朱蒙卒。号东明圣王。
子类利立。用扶芬奴。降鲜卑为属国。薛支言于类利曰。国内,尉那岩险阻。地宜五谷。多麋鹿。可居。遂徙居。太子解明不肯从。好勇力。有黄龙国君遗太子弓。太子以慢礼辱己。折而弃之。使者惭。类利怒以为挑乱败国之子。赐剑曰以此死。太子曰。父命不可逃也。遂之砺津原自杀。类利悔之。立祠原上。追思不已。
王莽时。发句丽兵。以伐胡。类利不肯出兵迫之。类利出塞侵辽。击杀太守田谭。莽怒遣严尤。击
记言卷之三十四○外篇 第 195L 页
之类利降封下句丽侯。扶馀国君带素。责让类利曰。我先王与先君东明王义至厚。而诱我信臣。亡逃立国。国小兵弱。以小事大。以弱服强。礼之顺也。王不循此道。欲长保社稷。难矣。类利谢曰。寡人僻在海隅。不闻礼义。今大王有教。敢不唯命。王子无恤幼。闻之。以为失对。自请见使者谢曰。我先君东明王。神灵受命。大王谮诸父王。辱我先君。令之牧马。我先君见几出国。今大王不悔前愆。恃强国蔑我耶。请使者还报。既使还。扶馀发兵攻之。遣王子无恤以拒之。无恤纵兵击杀尽之。天凤五年。类利卒。号琉璃明王。太子无恤立。
百济饥。东北落亡入句丽者千馀家。立始祖东明王祠。
王攻扶馀。有怪由者。自言比(一作北)溟人长九尺请从。与馀兵战。其国君马蹶。怪由直前斩其王。馀兵犹力斗。围之数重。有大雾七日。无恤潜师遁去。既还国。深自责。吊死问孤。国人大悦。怪由死。葬于北溟之南。以时祭之。
有仇都,逸苟,焚永。为部长。所为多黩货。百姓怨
记言卷之三十四○外篇 第 196H 页
之。废为庶人。以㝅素代之。㝅素作太室居之。使三人者。坐之堂下。三人者惭自悔。卒为善人。王曰。㝅素贤。能服人改行。以为沸流部长。赐姓太室氏。
用王子好童计。袭取乐浪。因以灭之。好童重于王。太子之母忌之。谮之曰。好童无礼。王疑之。好童曰。不可自说彰母之恶。遂自杀。建武二十年。帝遣兵攻取乐浪地萨水以北。属汉。无恤卒。号大武神王。太子解忧幼。国人立其弟解邑朱。五年卒。号闵中王。太子解忧立。不仁。射杀谏者。恣所欲。国人叛之。其臣杜鲁弑之。而立琉璃孙宫。才七岁。母太后听政。葬解忧于慕本原。因以为号。王既长。伐东沃沮。取其地为邑。又侵掠辽东六县。王立六十六年。与獩貊袭汉玄菟。幽州刺史冯焕,玄菟太守姚光,辽东太守蔡讽。伐句丽。王遣王弟遂成。拒之。遂成出奇兵。击玄菟,辽东。陷其城。烧其邑。获首虏二千馀人。又与鲜卑。攻辽东。王以遂成领军国事。以沛者穆度娄为左辅。福章为右辅。穆度娄知遂成阴有谋。称疾。
丸都地震。王梦。有豹断虎之尾。卜之曰。王之族
记言卷之三十四○外篇 第 196L 页
殆有谋绝王之后。遂成出猎谓左右曰。王老而我且老矣。愿诸君为我计之。左右曰。唯命。有一人谏曰。王贤明。国人无叛心。王子不逊。祸且及矣。王知王子敬顺。当揖让而有位。遂成不悦。左右曰。妄言。不杀谋泄。遂成遂杀谏者。右辅福章言于王曰。遂成将叛。不诛乱作。王不听。遂让于遂成。王立九十四年。称太祖。
遂成立。年七十六。杀太祖元子莫勤。其弟莫德。恐祸及自缢死。太祖百十九卒。明临答夫弑遂成。左辅烟支留迎立王弟伯固。年七十七。伯固避入山中不出。至是立之。伯固立。号遂成为次大王。遂成子邹安逃匿山中。诣阙请罪。封邑为让国君。熹平元年。玄菟太守耿临攻句丽。王问计于群臣。沛者答夫曰。兵众者。宜战。兵少者。宜守。我深沟高垒。勿与战。汉兵远斗千里。馈粮不能持久。不过旬月。其势必归。我以精兵薄之。蔑不胜矣。从其计。汉兵攻之不克。食尽而归。答夫率轻骑追击。大破之。
光和二年。国相答夫死。年百十三。伯固卒。号新大王。太子男武立。外戚贵臣比于畀留,左可虑
记言卷之三十四○外篇 第 197H 页
执国命。国人内叛。王欲诛之。二人遂举兵叛。王伐而诛之。乃下令自责。徵晏留任国政。晏留荐乙巴素以礼聘之。拜为相。巴素明政教。慎赏罚。民人以安。内外无事。王以荐贤。受上赏。拜晏留大使者。
立赈贷法。问鳏寡孤独废疾贫者。自三月至七月。发粟贷民。冬则收之。以为恒式。时当东汉之末世。天下大乱。汉人来附者众。建安二年。男武卒。其妻于氏。秘不发丧。夜私见王之弟发岐曰。王死而无子。当立汝为君。发岐不答。责其无礼。乃去。矫遗命。立发岐弟延优。
延优立。纳前王之妻。发岐奔辽东。乞兵于公孙度。讨延优不克。自刎乃死。汉平州民千馀家来。魏太和元年。延优卒。葬山上陵。是为山上王。太子忧位居立。
吴主孙权遣使求和。王斩其使。传首于魏。魏幽州刺史毌丘俭。合玄菟兵伐句丽。王自将步骑二万。战于沸流上。败之。再战于梁貊。又败之。王有骄志。以五千骑击之大败。收馀兵奔鸭绿原。俭陷丸都。王出走。遂屠其城。初。王数侵辽东。有
记言卷之三十四○外篇 第 197L 页
臣得来谏。王不听。叹曰。终见北地荆棘生焉。因不食死。俭闻之。禁军中。有犯得来冢者斩。悉还其妻子虏者。王奔南沃沮。赖密友,纽由二臣力。退魏兵。得复国。以丸都残破。徙都平壤。
魏正始九年。忧位居卒。号东川王。王宽仁爱人。及卒。国人如悲亲戚。有自杀以殉者。太子然弗立。王之妻贯那艳而妒。王杀之。魏攻边邑。王以精兵五千。战于梁貊。大破之。斩首八千。晋泰始六年。然弗卒。号中川王。太子药卢立。
肃慎氏来伐边邑。王遣其弟达贾。拔檀卢。徙其民六百户于扶馀南。降部落七。皆为附庸。有二弟逸友,素勃不逊。诱而杀之。元康二年。药卢卒。号西川王。太子相夫立。猜忌达贾。无罪而杀之。国人流涕。又杀其弟咄固。咄固子乙弗匿于民伍贩盐。三年。燕慕容廆来伐急。王出奔新城。北部小兄高奴子击破廆众。加奴子爵大兄。患慕容氏兵强。攻伐无已。拜奴子北部太守。以备廆。八年。国大饥。民相食。相夫大发国人。治宫室。助利谏相夫曰。国相欲为百姓死乎。助利与群臣。谋废相夫。闭之外室。相夫自杀。迎立咄固子乙
记言卷之三十四○外篇 第 198H 页
弗。葬相夫于烽山。号曰烽上王。
乙弗立。以三万兵。攻玄菟。虏八千人。移之平壤。大兴二年。慕容廆又遣兵伐之。乙弗求盟。乃还。咸和六年。乙弗卒。号美川王。太子斯由立。改名钊。咸康八年。还居丸都。其年。燕王皝。自将劲兵四万。攻陷丸都。王出走。燕发前王乙弗之冢。载其尸。虏王母及妻男女五万。烧其宫室。夷其城郭而归。王献珍宝奇物。称臣于燕。燕乃还前王之尸。犹留其母为质。
永和十一年。燕还王母。封王为乐浪公。
咸安元年。以王屡侵百济。其王亲率师攻平壤。王力战拒之。为济兵所射杀。号故国原王。太子丘夫立。二年。秦符坚送佛经,佛像。佛法始行。其年。立太学。教子弟。遣将攻百济北边。陷水谷。将大举以报。年饥乃止。
太元元年。入贡于晋。太元九年。丘夫卒。号小兽林。无嗣。母弟伊连立。
出兵四万。攻陷玄菟,辽东。虏获万馀。慕容农击之。复二郡。十七年。立国社。修宗庙。下令崇佛求福。伊连卒。号故国壤。太子谈德立。
记言卷之三十四○外篇 第 198L 页
王亲帅众四万。攻取百济边邑十城。又击关弥克之。筑七城。百济将真武来侵。王击破之。杀八千人。燕王盛自将三万兵。伐拔新城,南苏。拓地七百里。徙其民五千户。
义熙九年。谈德卒。号广开土。太子巨琏立。是为长寿王。
高句丽世家下
长寿王立。遣使如晋。献赭白马。晋封王为乐浪郡公高句丽王。王立十二年。大有年。大享群臣。燕王冯弘患魏数侵燕。燕国日削。遣使来附。王遣兵数万。迎燕王弘。至辽东。王劳之曰。龙城冯君。爰适野次。士马劳苦。弘惭怒。称制让之。王处之平郭。寻徙之北丰。弘其心素慢侮句丽。其所为一如在国时。无让于主。国王怒。悉收其侍人从者。取其太子仁。为质。弘怨之。私遣使如宋。求迎。宋发兵迎之。王遣将杀弘。其支属十馀人。皆杀之。王自将伐百济。杀其王馀庆。王立七十九年。薨。太孙罗云立。是为文咨王。魏闻王薨。素委貌深衣。哭于东郊。谥曰康。
扶馀降。
记言卷之三十四○外篇 第 199H 页
王薨。太子安藏王兴安立。薨。弟安原王宝延立。薨。太子阳原王平成立。薨。太子平原王阳成立。移都长安城。隋开皇九年。灭陈。王惧。治兵为拒守计。隋玺书责之。王已薨。太子元立。封元为辽东郡王。赐车服。是为婴阳王。王连靺鞨兵万馀。攻辽大败之。隋主怒。削王爵。发水陆兵三十万。伐句丽。不利还师。王亦上表谢。
命太学博士李文真。修国史。隋召王入朝。不从。新罗患句丽连年攻伐。遣使乞师于隋。大业七年。隋主自将伐句丽。众百十三万。号二百万。八年。大军至辽上。丽兵阻水拒守。以浮梁渡兵。大战于东岸克之。围辽东城。攻之不下将军来护儿帅江淮兵浮海。入自浿水遇丽兵大破之直至平壤。为伏兵所击破。大军遂溃。护儿仅免走还。王遣乙支文德伪降。觇其军士卒皆饥色。文德每战每北。将军宇文述一日七战七克。军士饥疲。城坚守不得拔。还至浐水。军半渡。丽兵击其后。大破之。及至辽东。馀众二千七百。隋主还惭无功。九年。复伐句丽。四月。隋主渡辽督诸军。攻辽东。丽兵拒战二十馀日。不克。会杨玄感叛。
记言卷之三十四○外篇 第 199L 页
乃引军还。十年。复议伐句丽。复徵天下兵。三月。至临渝祃轩辕。斩叛者。衅鼓。时天下已乱。召兵多不至。丽王亦遣使谢。乃罢兵。徵王入朝。不从。唐武德元年。王薨。弟建武立。是为荣留王。王遣使入贡于唐。帝以亡隋战士多陷于句丽。隋虏获丽人。追括遣归。令句丽隋战士在国者悉还。还者万馀人。贞观五年。唐遣使葬亡隋战士。
句丽筑长城。自扶馀东南至海上千馀里。十六年而成。
十六年。泉盖苏文弑王立。其从弟臧。是为宝藏王。帝以盖苏文弑其君专国政。欲发契丹,靺鞨兵伐之。用长孙无忌计。乃止。明年。新罗以百济,句丽共伐其国。乞救于唐。赐玺书令戢兵。盖苏文不奉诏。贡白金却之。帝自将伐句丽。布告天下。诏新罗,百济,奚,契丹共击之。十九年四月。大军皆集玄菟新城。李世绩拔盖牟城。张亮拔卑沙。帝渡辽拔辽东城。降白岩城为岩州。进攻安市城。北部耨萨延寿,惠真。连靺鞨兵十五万。救安市城。大战克之。延寿,惠真降。收靺鞨兵。皆坑之。安市城力战日六七合六十馀日。终不下。筑
记言卷之三十四○外篇 第 200H 页
土山。临城迫之。丽兵出战。夺据土山。帝督诸将。攻之三日。不能克。帝以辽左早寒草枯。士马难久留。诏班师。耀兵城下而归。城主从城上拜。帝赐缣百匹。还军渡辽。暴风雪。士卒多冻死。
日无光三日。东明王塑像泣血三日。
王及盖苏文遣使谢。献二美女。不受。复议伐句丽。明年。遣牛进达,李世绩。伐句丽。世绩破南苏。进达拔石城。又明年。遣薛万彻。伐句丽。
永徽六年。遣程名振,苏定方。伐句丽。
乾封元年。遣李世绩,庞同善,契苾何力。伐句丽。又命刘仁愿。会新罗王。伐句丽。赐罗王大将军旌节。
总章元年。薛仁贵为前锋。连战连胜。遂拔扶馀川中四十馀城皆降。时彗星见于毕,昴。许敬宗曰。句丽灭亡之兆也。
盖苏文死。而其子男生代其父。为莫离支。其弟男建逐之。男生奔国内城。遣其子入唐。为向导世绩。拔大行城。与新罗合兵。伐破鸭绿栅。围平壤月馀。王臧降。句丽亡。自朱蒙氏至臧。二十八世七百五年。
记言卷之三十四○外篇 第 200L 页
分句丽五部百七十六城。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百县。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留薛仁贵。为都护以镇之。世绩以臧及诸王子大对卢。虏获二十馀万人归。
二年。移三万八千三百户于江淮之南及山南京西诸州。
有图谶曰。不及九百。当有八十大将。灭之。高氏有国将八百年。绩年八十。仪凤元年。封臧为朝鲜王。臧至辽东谋叛。召还徙邛州而死。句丽之地。没于新罗。
赞曰。周礼幽州。其山镇曰医巫闾。其下辽东玄菟。句丽朱蒙氏。邑于卒本扶馀。在玄菟之域。雄健桀骜。抚有诸部诸傍国。弱者兼之。乱者灭之。拓地千馀里。传三十君七百馀年。可谓盛矣。其俗杂肃慎,鲜卑,靺鞨。引弓强战。以攻伐兴。以攻伐亡。然其壤界接于禹贡冀州中国之地。而实箕子之国。其民质实。有大国之遗风。
百济世家
沸流,温祚。句丽始祖朱蒙二子也。与太子类利不相能。及类利立。兄弟二人。与乌干多黎。亡至
记言卷之三十四○外篇 第 201H 页
河南。沸流归弥邹忽。温祚归慰礼。温祚有良佐十人。国号十济。沸流死。并有其地。改国号曰百济。与句丽同出扶馀。以扶馀为氏。立始祖东明王祠。其立国当汉鸿嘉三年。与靺鞨相攻伐。用乙音为右辅。治兵事。筑城马首。立栅瓶山。乐浪太守使告曰。城不隳。栅不毁。请一战决之。王谢曰。坚城设险。封疆之固也。执事恃强出兵。小国亦严兵以待。乐浪连靺鞨。袭破瓶山。王遣使马韩。定疆域。北自浿江。南尽熊川。东至走壤。西极大海。筑城阙于汉山。徙慰礼民人以实之。遂徙居焉。立国母祠。制祀坛。以享天地神祗五帝之神。王宫鸿雁集。日者曰。当有远人至。南沃沮来。立熊川栅。马韩国君。责让温祚曰。王初济河而南。无尺寸地。我割百里地以与王。待大王不为不厚。及国完民聚。不见报德。反侵犯我疆域。此何义也。温祚惭而毁之。明年。宫井溢。有马生牛。一体两头。卜之曰。国以昌大。并有邻国。温祚大悦。与群臣谋曰。马韩削弱。百姓离心。兼弱攻昧。霸王之大权。时不可失也。佯出猎。袭破马韩。尽有其地。惟圆山,锦岘不下。仍伐之。二城下。马韩
记言卷之三十四○外篇 第 201L 页
亡。
大旱。东北诸部落饥。亡入句丽。浿带之间。空无民居。乙音死。解娄代之。解娄年九十馀。有神知不老。温祚立四十六年卒。子多娄立。东部屹于与靺鞨。大战于马首下。斩首虏甚多。赏良马十。粟五百。下令国南州,县。始作溉田。靺鞨陷马首。烧其城。多娄卒。子己娄立。卒。子盖娄立。卒。子肖古立。潜师袭破新罗西鄙二城。虏获千人。新罗大发兵伐之。百济惧。还虏获乞和。后百济与罗兵。战于蛙山。大破之。肖古卒。子仇首立。靺鞨围赤岘。仇首亲率劲骑。击破之。仇首卒。子沙伴幼不慧。国人立肖古母弟古尔。
置佐平六官。曰内臣。掌宣纳。曰内头。掌库藏。曰内法。掌礼仪。曰卫士。掌宿卫。曰朝廷。掌狱刑。曰兵官。掌兵事。又置达率恩率德率捍率奈率,将德,施德固德季德对德文督武督,佐军,振威,克虞十六品。佐平五率。服紫。五德。服绯。二督,佐军,振武克虞。服青。国君紫袍大袖。青锦裤,素革带,乌革履。
立赃法。赃禁锢。官人受财及盗。徵三倍。
记言卷之三十四○外篇 第 202H 页
古尔卒。子责稽立。貊人来侵伐。责稽亲率兵拒之。为所杀。长子汾西立。又为乐浪刺客所刺杀。子幼。国人以仇首子比流久在民间。宽仁爱人。共立之。问民疾苦。赐穷人无所告者谷人三石。卒。汾西长子契王立。卒。比流子近肖古立。
句丽来侵。大败而归。近肖古帅精兵三万。攻平壤。射杀其王钊。秃山民三百奔新罗。初置博士。近肖古卒。太子近仇首立。卒。子枕流立。遣使如晋。有胡僧摩罗难陀至自晋。佛法始行。枕流卒。太子阿莘幼。其弟辰斯立。
大发丁壮。设关防。自青木岭北距八坤城西。至于海。大猎狗原七日。治宫室。多聚异草木奇禽。又大猎狗原。卒于狗原。枕流太子阿莘立。
遣左将真武。伐句丽。战于浿水上。大败。死者八千人欲雪浿水之耻大举者再而皆不利还军明年。又大徵发。百姓怨之。多奔新罗。阿莘卒。太子腆支。质于倭。次子训解摄政。以待太子归。少子碟礼杀其兄自立。腆支至。国人杀碟礼。而立腆支。卒。子久尔辛立。卒。子毗有立。卒。子馀庆立。是为盖卤王。
记言卷之三十四○外篇 第 202L 页
发东北部丁壮。筑沙口城。王欲伐句丽。乞兵于魏。魏不许。王怒遂绝魏。
句丽募浮屠觉琳。伪得罪来。以博奕见王。说以治城池。高宫室。大园囿。作石椁。更先王之葬。国内空。百姓离散。句丽王亲率三万兵来伐之。直趋王都急。王以数十骑遁去。为怨民所执缚。丽王杀之。子文周立。迁都熊津。
耽罗贡方物。耽罗或曰耽毛罗。南海中小国。佐平解仇擅权。王不能制。王出猎。解仇令盗弑之。太子三斤立。
德率真老讨解仇诛之。三斤卒。文周弟昆支子牟大立。是为东城王。
魏遣兵伐百济。大败。百济大饥。盗贼多起。流民入新罗者六百家。入句丽者二千。起临流阁谏者皆不报。王出猎。芍加使人杀之。子斯摩立。是为武宁王。
加据加林叛。王讨之。加出降。斩之。句丽袭取加弗圆山。虏获千馀。王出击。大破之。
梁册王宁东大将军。王薨。子明禯立。是为圣王。迁都泗沘。改国号曰南扶馀。遣使如梁。侯景已
记言卷之三十四○外篇 第 203H 页
灭梁。景囚使者。后景平。使者乃还。王伐新罗。军主武力击杀王。斩佐平四人。士卒死者二万九千六百人。子昌立。是为威德王。
齐册王为车骑大将军带方郡公百济王。薨。子惠王季明立。薨。子法王宣立。下令严佛戒。禁杀生。禁网罟。大作兴王寺。王薨。子武王璋立。穿大池于王宫之南。灌水为海。王游泗沘北浦。名其浦曰大王浦。
隋大业八年。发天下兵百三十万众。伐句丽。王遣使请为向道。严兵境上。实持两端以观望。隋师大败而归。
唐武德七年。百济入贡于唐。唐册王为带方郡公百济王。薨。太子义慈立。
王亲率众伐新罗。取四十馀城。又遣将陷大野。军主品释出降。军乱。品释先杀其妻。自刎而死。百济取其尸而归。留兵守之。又攻新罗。连败于买利。
大野道隡大将殷相死。士卒亡者前后八万馀人。
有众狐入王宫。鬼夜哭。又有鬼入王宫。大号百
记言卷之三十四○外篇 第 203L 页
济亡。忽入地。掘地得龟。其背有文曰。百济月满。新罗月新。有巫释之曰。月满者亏。新者盈。王怒杀其巫。
起望海楼于王宫之南。王都泉井赤。泗沘水赤。西海群鱼死。虾蟆集树上万数。市人相惊走有僵死者。义慈淫乱。佐平成忠谏。义慈怒以为谤己囚之。成忠不食死。临死。上书言忠臣死不忘君。相时占变。兵革已兆。有乱。守上流。毋令敌兵先得险阨。遂死狱中。大野之败。军主品释之妻。新罗国君之女也。既积怒于济。日以灭济为谋。亲乞兵于唐矣。
显庆五年。唐遣苏定方。率水陆兵十三万人。伐百济。敕新罗王为行军总管。以助兵威。新罗以太子法敏,上大等庾信。率精兵五万。与唐兵会于德物。
佐平兴首忤于王。既斥去。王急遣人。问于兴首曰。事急矣。为之奈何。兴首曰。拒塞白马炭岘。以待食尽击之。可破也。左右皆曰。兴首自以非罪。久入牢狱。常怏怏怨望。其言不可信用也。大兵已过白马炭岘。直趋王都。将军阶伯受命。先杀
记言卷之三十四○外篇 第 204H 页
其妻子。率死士出战。罗兵四战四却。阶伯力战死之。义慈叹曰。悔不用成忠之言。与太子孝夜遁去。保熊津。诣定方降。诸城皆下。百济亡。百济自温祚至义慈。三十世凡六百七十八年。新罗王与唐将置酒。大享将士。坐义慈于堂下。使之行酒。百济群臣。皆欲死泣下。定方以义慈及太子孝。诸王子贵臣将士八十八人。百姓万二千八百七人归。
置熊津,马韩,东明,金涟,德安五都督府。使郎将刘仁愿。留镇泗沘城。
义慈死于唐。诏葬孙皓,陈叔宝冢傍。
唐以王子隆。为熊津都督。归国与新罗释憾。新罗王与扶馀隆。盟于熊津。其誓曰。各除宿憾。结好和亲。有背盟侵犯者。神明监之。禋祀磨灭。既歃血。埋牲币。藏其书于祖庙。后唐加隆带方郡王。令返国安辑馀众。隆畏新罗不敢归。寄治句丽死。百济遂绝。
赞曰。百济自温祚。以强战立国。专务富国强兵。虽享国长久传六七百年。然特强暴之国。世无遗风善俗。国君以强战杀死者四君。亦可为有
记言卷之三十四○外篇 第 204L 页
国者之戒。
獩貊
獩貊。本朝鲜古地。南与辰韩接。北与高句丽沃沮接。东极大海。西至乐浪。
汉孝武元朔五年。獩君南闾叛朝鲜。率二十八万人。诣辽东降。以其地为沧海郡。数年罢。建武间。封其渠帅。为县侯。皆岁时朝贡。
其言语法俗。与高句丽同。人性愚悫。少嗜欲。有廉耻之风。同姓不相娶。不宝珠玉。邑落有相犯者。责出生口牛马。有出军调赋。如中国。汉建光元年。幽州刺史冯焕,玄菟太守姚光,辽东太守蔡讽。将兵击杀獩貊渠帅。尽获其兵仗财物。
周时。已有貊貊之居。山深阻阨。为不争之地。貊人不知兴亡易世。亦不知貊立国于何世。绝种于何世。史记不言。
至唐时。靺鞨置庆,盐,穆,贺四州于獩貊古地。
地志。江陵古獩国。寿春古貊国。江陵有獩城。
靺鞨
靺鞨。本粟末靺鞨。高句丽别种。有野勃。三世孙乞乞仲象。与其徒渡辽河。保太白山东。仲象死。
记言卷之三十四○外篇 第 205H 页
子祚荣嗣。骁勇善骑射。聚句丽亡众建国。号曰震。遣使交突厥。地方五千里。户十馀万。胜兵数万。尽得扶馀,沃沮,弁韩,朝鲜之地。开元元年。封渤海郡王。始去靺鞨。称渤海。(粟末靺鞨。又有黑水靺鞨。开元中。置黑水州长史。)
太祚荣卒。子武艺嗣。入寇登州。唐出师。与新罗共击渤海南鄙。天寒大雪。山深阻阨。士卒多死。无功而还。宝应元年。武艺死。子钦茂嗣。徙上京。直旧都三百里忽汗河之东。唐册钦茂为渤海郡王。
仁秀。祚荣弟也。能攻伐北海诸部。遂为强大之国。唐诏加司空渤海王。自祚荣以来。数遣诸生诣太学。得古今法制。其礼乐官府之制。皆从唐。古百济,句丽旧地。为新罗,靺鞨所分。有五京,十五州,六十二县。
以肃慎故地为上京。曰龙泉府。领龙,湖,渤三州。其南中京。曰显德府。领卢,显,铁,汤,荣,兴六州。獩貊故地为东京。曰龙原府。亦曰栅城。领庆,盐,穆,贺四州。沃沮故地为南京。曰南海府。领沃,晴,椒三州。句丽故地为西京。亦曰鸭绿府。领神,桓,丰,
记言卷之三十四○外篇 第 205L 页
正四州。曰长岭府。领珂,何二州。扶馀故地为扶馀府。常屯勍兵。捍契丹。领扶,汕二州。鄚颉府。领鄚,高二州。挹娄故地为定理府。领定,潘二州。安边府。领安,琼二州。卒宾故地为卒宾府。领华,益,建三州。拂涅故地为东平府。领伊,蒙,沱,黑,比五州。铁利故地为铁利府。领广,汾,蒲,海,义,归六州。越喜故地为怀远府。领达,越,怀,纪,富,美,福,邪,芝九州。安远府。领宁,郿,慕,常四州。以郢,铜,涑三州。为独奏州。涑州。以其近涑沫江也。涑沫江者。古粟末水也。
后唐明宗元年。契丹主攻扶馀拔之。遂进兵围忽汗。渤海王諲撰兵败降。契丹改渤海为东丹。册其太子倍为人皇王主之。置諲撰于临潢之西。赐名乌鲁。古渤海世子光显。与其贵臣来奔高丽。赐姓名王继。附之宗籍。令太氏。不绝其祭祀也。
乇罗
乇罗。南海中国。乇罗初无君长。有高乙那,良乙那,夫乙那三人。化生为人。能树艺五种。畜牧成群。三人者分居三都。各为帅长。高乙那十五世。
记言卷之三十四○外篇 第 206H 页
有高厚者。始通新罗。时客星见新罗。国君号厚曰星主。赐国号曰耽罗。后服事百济。百济既灭。有佐平徒冬音律降新罗。高丽神圣王二十年。其国之太子末老者入朝。毅宗时。国除置郡县。其性痴。其俗俭啬。好鬼神。多寿考。知礼让。人死则葬之田间。不事浮屠。出善马,瑸珠,玳瑁,螺贝,富橘,柚,黄柑。山高海恶。渔钓射猎。不用网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