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记言卷之十九○中篇
记言卷之十九○中篇 第 x 页
记言卷之十九○中篇
 丘墓[三]
  
记言卷之十九○中篇 第 97H 页
李持平阴记
公讳弘业。字时立。姓李氏。本庆州人。高丽门下侍中齐贤之后也。三世祖鼋。既名显矣。死于燕山甲子史祸。 中宗元年。追爵承政院都承旨。大父洙。珍山郡守。父恺胤。义盈库令。母盈德郑氏。副司直允义之女也。公万历七年。丙科及第。初选承文院。升博士。丙戌。由兵曹佐郎。出为高敞县监。辛卯。入为司宪府持平。忤时议。贬镜城都护判官。其年有倭寇。国大乱。北路既陷。二王子皆被执。列郡争缚长吏以降贼。公亦为贼所得。闭之幽室。而妻李氏。子妇尹氏。皆自杀。其十月。北方早寒。南寇不耐风雪。又闻辽左兵来救。乃大惧。为媾书。逼令王子大臣皆署。以公尝为近臣。令遣公行在所约和。公拒之曰。不可以此书往。贼怒。待王子益急。诸从官皆面诺曰。可行矣。善为之。阴私语以送之。公乃行。谒世子于成川。为大臣所拘持。以为赍贼书辱国。送行在所。当论死。公从狱中。三上疏。言王子困迫状。扼腕
记言卷之十九○中篇 第 97L 页
忍不自决。臣来时。王子诸臣。私谓臣曰。贼书固不足说。幸而得达行在所。则 上必引见。具陈贼势。图出王子。机会难得。私相勉之。臣罪万死。上意哀之。柳相国成龙。亦曰。当恕。减死流吉州。公感叹思愁。日吟哦自遣。号逋世翁。四年。以恩除囚籍。因寓居居山驿一年。客死居山。年五十八。一(一作三)年归葬分石山下。男以健。为司宪府监察。女二人。二婿奉化县监赵廷纯,士人蔡承吉。孙彦茂。以善行闻。为松罗察访。孙子婿三人。洪溭,丁好悌,尹相。好悌。进士。外孙蔡氏有一子。应先。又庶出孙二人。彦茂之子三人。泰来,泰阳,泰万。泰来亦善士。不幸早夭。公在龙湾狱。历叙平生作述怀赋以自悼。公长于词赋。累官累斥。卒遭穷抑。以没其身。命也。
朴平山碣
公讳震英。字实哉。姓朴氏。其先本密阳人。后世徙江右之咸安。遂为贯籍。三世祖榴。为务安县监。 恭僖世。以大年。秩从二品。大父宗秀。赠汉城府右尹。父旿。赠刑曹判书。母李氏赠贞夫人。籍庆州。赠兵曹参判景成之女也。公才识异等。
记言卷之十九○中篇 第 98H 页
豪举有气槩。亦不肯屑屑为名。壬辰之乱。与郡守柳崇仁募兵伐贼。义兵将郭再祐。召公欲留之。公谢曰。既与人约为死生。背之不可。郭公心贤之。不复言留。时当大乱。慨然以骑射发身。时二十六。其年有父忧。以列士起复。从元帅幕府。虽在戎间。私则居处有礼。府中贤之。己亥。为龙宫县监。自此十数年间。无荐引者。官不过诸府判官。癸丑。为庆兴都护府使。时藩胡数叛。边邑人口虏获甚众。公悉以货赎归。及菰。巡察使权缙。召拜中军。仍上其功能。升折冲将军。己未。为顺川郡守兼右营将。前年辽左陷败。辽民渡江者。杂于民间。其强者攻劫以取足。为民患日多。公为约束。官恤其饿者。而其不从约束者不假。然后主客相安。人心大悦。赞画使李时发巡行至郡阅兵。有军中士欲售其才能。立发炮堕飞鸟。一军大喜。当赏。公曰。不可。军中听于将。无令发炮。有军法。无军赏。赞使称谢。不果赏。关西御史一人。因耻过。不快于公。既复命。言不法。欲黜之。谏官金时让曰。臣知此人。素以廉直见嫉。功多而官卑。人心惜之。其人惭。无以言。以治理仍
记言卷之十九○中篇 第 98L 页
任者二年。为海西道防御使。明年。李适叛时。都元帅张晚。军平壤。公往从之。适闻之曰。帅府诸将。惟南以兴,朴震英,柳孝杰数人而已。为间书言除君侧之恶。而封外。书南以兴,柳孝杰,朴实哉云。以兴方为帅府中军。元帅知其为间。以公为别将。倚信之加甚。元帅曰。适所领精兵降倭数万。我兵不满数千。其势不可当。彼诸将士有不从者为谁。公曰。李胤绪不死则必欲有为也。公得胤绪苍头过者一人。谕以大义。欲遗书遣之。即许诺。以此具告元帅。乃为书言义不从贼。既署。顾同列曰。诸君何如。皆相顾不肯。惟以兴,孝杰二人从署。胤绪已决死无他意。见书即与李慎,柳舜懋,李𤣯阴与谋。夜三鼓。皆应炮。各以所领兵溃阵出者三千人。胤绪见元帅。自言在贼中不杀贼。无面目立于世也。遂自刎以死。贼间出慈山。直趋黄州。元帅乃始出兵。前骑遇贼。溃于新桥。公发愤骂曰。败军者当斩。不可贷也。及贼入京。 上已南狩。元帅后令诸将。欲从西湖渡兵而南。南以兴,郑忠信等不从其令。促兵已先据鞍岭。大军继之。公与申景瑗。军东郊。适
记言卷之十九○中篇 第 99H 页
战败。为其下所杀。及论功赏。公升一资而已。不预行封。而公口不言功。公为平山都护府使兼海西防御使。其年。罢归乡里。因不出。前时谏官金时让。为岭南按使。巡行海上。访公于田舍曰。何为不仕。公谢曰。以无能。受恩已厚。又何求也。时让为之叹息而去。每閒暇无事。喜鼓琴。亦不弹世俗之乐。观书手不释卷。自丙子大乱后。忼慨不乐。日饮醉自遣。时抚剑太息。夜则仰观星文而已。 仁祖十九年。七十三。卒于匡庐山下。葬于同郡仇音谷。追爵崇政大夫判敦宁府事兼判义禁府事五卫都总府都总管。公平生尚节俭。好施予。睦宗族。严嫡庶。疾病。戒诸子曰。谨守礼法。毋坠家训。无他语。寻卒。贞敬夫人鱼氏。籍咸从。赠汉城府右尹应海之女。生二男。世龙,亨龙。庶出男五人。庾龙,任龙,起龙,子龙,见龙。庾龙。栗浦权管。任龙。积城县监。女六人。二人直长尹泰之,节度使南斗柄妾。四人嫁为南斗格,权复庆,金鼎耇,郭智立妻。铭曰。
忠不见功。廉不见容。顺受其正。穷亦不愠。污浊之戒。良善之劝。
记言卷之十九○中篇 第 99L 页
静嫔闵氏墓志
静嫔闵氏。系出骊兴。高丽名臣门下平章令谟之后也。曾大父讳子芳。尚 康靖大王女敬淑翁主。为骊川尉。大父讳希说。丹阳郡守赠吏曹参判。父讳士俊。江华都护府使。母孟夫人。籍新昌。国初相思诚之六世孙也。隆庆元年九月二十九日嫔生。 宣祖即位之十三年。册淑仪。始十四。历昭仪贵人。升嫔。为最贵。侍 至尊三十年。恭敬畏慎。无一私恩干泽之事。 上心敬之。每燕见。必冠。 懿仁王后。亦礼遇殊甚。当兵革之世。从 上西幸。备尝艰难。及 上登遐。持丧过节。退居私第。积疾十九年。 仁穆太妃甚尊礼之。每以手札。问起居。谦下有礼。一以内训自律。好俭约。常以溢尤为戒。不御锦绣珠翠。私奉养孟夫人。至诚不怠。抚恤宗族。疏远不遗。 仁祖世连有大狱。长男仁城君连狱辞。事在郑文简公宽狱疏。 上赦处原州。嫔常泣思。及疾革。少男仁兴君上疏。乞母子相见。 上感其言。宽释之。未至而嫔卒。天启六年十一月二日。春秋六十。 上为之吊赙特厚。令中贵人。抵丧葬之
记言卷之十九○中篇 第 100H 页
事。明年正月十七日。以礼葬杨州之塔谷。生二王子三翁主。仁城君珙,仁兴君瑛。贞仁翁主下嫁唐原尉洪友敬。贞善翁主下嫁吉城君权大任。贞谨翁主下嫁一善尉金克镔。仁城君五男。海平君佶,海安君亿,海原君健,海宁君伋,海阳都正僖。仁兴君二男。朗善君俣,朗原君侃。内外子孙甚多。铭曰。
贞而静。淑而慎。安而信。三宫仪式。是顺是劝是训。
北青判官李公碣
公讳纯馨。字季薰。姓李氏。始祖德源君曙。 世祖诸王子。生莲城君𤁰。莲城君生仁江君梁。仁江君生锦溪君仁寿。公锦溪君次子。而为后于叔父锦平君义寿。少学文章于崔简易。二十七。成进士。光海五年。永昌狱起。搢绅大陷。郑仁弘之徒。有李伟卿者。在太学。首发废母后之议。人心大惧。莫敢有异议者。公慨然曰。伦纪灭矣。与太学诸生三百人上疏。言伦纪事。故相李文忠公谏而得罪。又与进士洪茂绩,郑泽雷等。连上疏极言。太后既闭之西宫。谏者皆得罪。而公禁
记言卷之十九○中篇 第 100L 页
锢且十年。癸亥。 仁祖既反正。事得解。辛未。初筮仕。为义禁府都事。乙亥。登增广及第。以资穷为承文院判校。寻出为北青都护府判官。丙子之乱。南汉受围四十馀日。公传檄郡县。召集义兵。得三千人。将入援。巡察使圣徽。合南北精兵勤王。公军永兴。给馈饷。时清人业已讲解而归。官军遇战于安边大败。前月 上出南汉。已令诸镇罢兵矣。公罢兵之邑。为清兵所追蹑。入穷北仅免。清人既击破巡察军。所过屠杀。列城大溃。皆怨之曰。巡察使之故也。彼心内愧不安。尝不快于公。以为敌人归路至甲山。空无官守。某实任其咎。以闻于朝。公卒以此废。人心益不服。公平生好大节。深厚有雅量。少有公辅之望。不幸穷抑。以没其身。公以非罪坐废。未尝戚戚见于色词。教授生徒以自娱。 仁祖二十六年二月一日。公年六十九殁。后月。葬坡州龙池山下。淑人仁同曹氏。长子云灌。次子云渐。皆无子。少子云济。生二男三女。其一子斗星为云灌后。馀幼。有庶出女一人。婿曰庆宇。铭曰。
荣辱倘来。君子不贰。直道在我。穷亦乐义。
记言卷之十九○中篇 第 101H 页
梁宁边墓铭
公讳应深。字彦容。姓梁氏。本南原大姓。五朝宰相梁诚之六世孙也。曾祖谷山郡守允精。祖司宪监察思讷。以寿考。进折冲将军。父訚早世。追爵户曹参判。母李氏。敦勇校尉思安之女。 太宗子孝宁大君补之六世孙也。公杰魁有大志。学书不成名。去之。三十一。选武举。初授宣传官。以才选兼任筹司郎。一年。为利城县监。后三年春。以都总都事。为明川县监。其年。以县升都护府。递为刑曹佐郎。 宣祖末年。为平壤府判官。后六年。为泰安郡守。方光海政乱。为官者多以贿赂得仕。耻之。耕田自给。不复觅官求仕十年。仁祖五年。奴连陷两西。京城扰乱。 上出幸江都。公杖剑从 上。叙为军器副正。明年。朝廷与奴绝和亲。选将帅。公升折冲将军。为关西兵马虞侯。一年。移宁边大都护。不悦于时宰。罢。公平生好廉洁。为官前后二十年。不以一毫干人。亦不以一毫累己也。十年七月廿九日。公殁。年六十三。其九月。葬坡州之城山梁氏族葬。公严重有威仪。寡言笑。能博达世务。临事裕如。落落不
记言卷之十九○中篇 第 101L 页
肯事权贵。公卒以此穷。閒暇田里。乐临川钓鱼。善草隶。有仁孝善行教行于家。有二弟。应源。以孝闻。应涵。连帅边镇。以清白名。男佾,伣,俨。皆以兄弟善居家称之。俨亦善草隶。淑夫人申氏。籍高灵。宝城郡守汝灌之女。与公同年生。先公二十年四十四殁。公出泰安之年四月十七日也。其葬与公同原而双墓者也。三男一婿。婿慎英弼。佾生益恂,益忱,益恬,益悌,益憬。婿元梓。伣生益三。俨生益泰,益鼎。婿韩德亮。铭曰。
驽骀之驷。骥骐之耻。铅刀之利。铁剑之弃。曾谓干城之杰。终焉田里之栖栖者耶。
权景得铭
国子生员权公讳贵中。字景得。其先本永嘉人。始祖高丽太师。事在丽史。曾大父典牲署参奉。赠户曹参判振。大父同知中枢 赠议政府领议政东兴府院君常。在 明,宣之世。以孝特闻。父行承政院都承旨憘。亦近世贤大夫也。母李氏。丰德郡守荣绪之女。中古贤公子朱溪君深源之四世孙也。公以名家之世。才学早著。二十四。选司马试。泮宫士多敬重之者。有事必就问
记言卷之十九○中篇 第 102H 页
之。 仁祖十三年。李珥,成浑从祀文庙之议始起。公与太学诸生上疏。言二人疵累。忤时议去。而无愠色。直而方。确而重。好经术博览。自丙子大乱之后。因不出三十年。名益贤。有掌铨选欲推荐之者。公谢去。卜居临湍。耕牧自给以至老。权氏先墓在临湍者五所。远者过数百年。悉修其墓。收墓田。募人守之。以供墓祀不绝也。其九世祖正献公以下三世之墓。在津东柏木谷。六世祖江界府君墓。在柏木南十里江上坎岩。五世祖佐郎府君墓。在长西彰庆里。公生于万历十七年己丑八月七日。殁于 上之九年戊申正月五日。年八十。娶全州李氏。儒生瀹之女也。与公同年生。有妇德善行。居家理而事舅姑克顺。一门称其贤。三十六殁。天启四年甲子十月七日。后四十五年公殁。迁其葬。合葬于临湍泉谷未向之原。有一男。曰大均。女适参奉南宫𤇜。生三男。塾,坚,擿。塾进士。大均无子。以堂侄子德三为后。有庶出子大平。生德纯,德种。铭曰。
才企而不售。德巨而不发。世之闇耶。天道之回泬耶。
 
记言卷之十九○中篇 第 102L 页
穆顷年书先大夫碑。东溟郑学士撰此碑。无一言一事溢美。先大夫立朝四十年。当时事亦有耳目所及者。论撰贤大夫之美。所张大者非一。而其称述。善而不伐。劳而不施。斥而不愠。数者而已。孝子之欲显其亲于后代者。其诚慎如此。今公生而既不见知于世。又没而无传。朋友之责也。葬而无铭。犹无葬。其孤大均为之出涕谢。叙列其先人事来示余。亦其事实其言质。无泽于其外。一如其先人之所志者。盖其贤有自。表而书之。以扬人之善云。
藤庵处士铭
万历末。穆从先人累官大岭之南。初识公于居陀客馆。公自守严。取与正。乐称君子之风。穆心敬之。其后寒冈郑先生殁。相吊于加麻之列。相阻十馀年。因南中士。求见前贤遗籍。其年有上变事。连累良善。公以缧绁入京。持五先生礼说授之曰。吾死不负矣。既赦还之。数年。穆避乱大岭之外。从长者。益闻所不闻。每过公。以老德事之。顷年。闻公之丧。哭于寝门之外。其葬也。为之
记言卷之十九○中篇 第 103H 页
作哀词。今遗有二孤。既三年丧毕。将表其先人之墓。走人千馀里。问铭于穆。穆以慕德之诚。不让。论撰公善行表著者。书诸石曰。公才识过人。少师事寒冈先生。得闻君子之教。能力学。累选公车。不幸遭先将军非命。不复求举。没名不出。力作以养母。有一弟幼孤。公心愈苦。教训不怠。有过则涕泣而挞之。学日就。名闻南州。此裴尚虎季章也。升太学。无命早夭。公哭之伤心。益不乐人事。从武屹岩泉以至老。别号曰藤庵。或荐其贤。公不肯顾。亦终无推挽者以殁。公平生好善无穷。规人之过。若耻之在己也。其笃行。自亲亲仁爱。推及疏远。一门皆劝。教家严而有恩。所重冠婚丧祭。公讳尚龙。字子章。姓裴氏。星州人。大父司宰监正德文。父岭南水军节度使楔。皆追爵户曹参判。母贞夫人宋氏。籍冶城。忠顺卫源之女。公皇明万历二年我 宣祖七年甲戌生。 孝宗六年乙未殁。年八十一(一作二)。孺人居昌慎氏。司宰监正仁恕之女。温恭笃厚。公事父母。居昆弟姊妹。各尽欢心。亦称妇人之贤。先公二十三年殁。合葬之。墓在今勿法厚理谷。有二男二
记言卷之十九○中篇 第 103L 页
女。男世维,世纪。二婿李惟铨,金是燧。皆士人。公既殁。其遗风馀教。亦在子孙。可观。其铭曰。
呜呼怀宝遁世。不见知而不悔。确而和。忠悫而无侉。乡人畏服。尚有老德。
李幼薰铭
公讳纯馣。字幼薰。我 世祖诸王子德源君曙之四世孙也。大王父莲城君𤁰。王父仁江君梁。父锦溪君仁寿。光海废 太后。率诸公子谏而得罪。 仁祖立。复其官。命禄爵其子孙。母县夫人郑氏。赞成甲孙之四世孙。而司果仁吉之女也。锦溪君四男。公为少子。受业于李英彦先生。先生修身笃行。自事亲从兄。推至于性命之微。其学以躬行心得为要。一时交游之士。皆师事之。公能恪慎克修。二十八。升上庠。四十六。选博士科。当 仁祖二十年。以资穷。例受成均典籍。寻改礼曹佐郎。明年。出为岭南都事。又明年。复入礼曹为正郎。一年。迁司宪持平兼记注官。时掌令李应蓍谏姜氏赐死事。忤 上旨。窜北边。公争之曰。应蓍徒知责难为恭。尽言不讳。不恕其忠。遽施之以重法。逐谏者塞言路。而国治安
记言卷之十九○中篇 第 104H 页
者未之有也。 上怒。公以故连蹇。不复显用也。后为湖南,关西都事。安州,镜城判官,掌乐佥正,沃川郡守。斥落十年殁。年六十。淑人京山李氏。前古名臣李约东之五世孙也。先公十九年殁。合葬于麻田郡治东禾津南向之垄。有二男一女。女适参奉申翰宣。男云泰,云永。又庶出子女二人。男云泶。女洪德奎妻也。铭曰。
直道不回。穷亦不忧。不健羡于高明。不戚嗟于卑湫。归与造物者。长休又何尤。
郑君墓碣
郑君讳洱。字汝深。本迎日县人。高丽密直提学思道之后也。提学二世。仕本朝有贞肃公渊。又二世。有直提学淮。直提学生参军湜。参军生主簿潝。主簿生希渚。希渚生都护府使明海。府使生君。母昌原黄氏。承旨致诚之女也。君为后于族父县令濂。县令于贞肃公为七世孙也。君敦厚谨饬。能不言而躬行。事父母。思以父母心为心。县令公得风痹病。君医药奉养。颜色不怠者十年。及其居丧之节。吊者莫不曰善行。君平生好任恤。善与人。忠恪慎顺。不较横逆。 仁祖六
记言卷之十九○中篇 第 104L 页
年。家有祸。父兄皆死。君连坐流日南四年。其庶母闵其家乏祀。上书乞出继子免连坐。 上特宽释之。既家破而本生母黄夫人七十。必安其寝处。悦其心志。以尽天年。一姊穷寡无所归。亦与之同爨而居。欢爱克顺。丙子之乱。奔窜山谷。客死夫如。年三十一。归葬古长湍先兆之次。妻李氏。宗室平林君祉胤之女也。既嫠孀。哭之曰。险衅与其无死。宁修祀以报。其祭祀之礼。必忠悫敬信。致至诚之道。通载籍。举前古忠臣孝子贞妇善行以教家。敦厚九族。家无文具之礼。巫祝淫祀之事。寿七十。某年月日殁。以先葬其筮不利。改卜凤川上。乃合葬焉。有二男三女。男道泂,道澄。婿金夏圭,高应文,安廷烠。又有庶出子道源。其铭曰。
躬恪顺。孝且惇。刑于家。以裕其后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