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谦斋先生文集卷之七 (自动笺注)
謙齋先生文集卷之七
 祭文
  
南冥曺先生(丙戌)
伏以生在莊嶽。
莫非齊。
景仰山斗
不可梯。
所愧羊質
莫可提撕
夙嬰沈痼
茅塞山蹊
善不矻矻
起未鳴鷄
優游度日
典多未稽。
卅載光陰
過隙盜驪
未行素志
使船嫌谿。
百年強半
初心日睽。
舊痾愈劇。
欲勵轉迷。
叨任籩豆
若憑天倪
祗謁祠廟
如承耳提
幸其默佑
庶登自低。
謹告
河滄洲(憕○甲子)
嗚呼
天地萬物父母
福善禍淫
是乃天道
而人之無可奈何者。
必歸諸天數。
數不可必
天則可必也。
昔晉之鄧攸
遭亂棄兒
以全弟子
卒以無嗣
時人以爲天道無知
則不然之。
何也。
仁者而後
取必於天。
父子天親
不可相棄。
棄則忍。
則不仁。
仁者天地萬物一體
一獸一枝
其時
非仁也。
一分忍心
則喪一分仁心
便與天不相關矣。
先王制禮
兄弟子之喪猶子
猶子不可棄。
己子何忍棄也。
不獲已
則寧騈首就死
天屬不忍棄也。
棄天屬。
自絶於天。
責報於天。
之無後。
而謂天道無知
乎。
如我公則不然
天資近仁
從師友。
私淑頭流之學。
學有淵源
於理於數。
靡不尋究
詬僕之聲。
鮮出於口。
忤物之心。
不萌於中。
聰明強記
老而不衰至於人間今古奇異之跡。
支離博雜之說。
百工技藝之事。
一或遺而了然心目
豈必一一致力爲哉。
蓋才高志強。
自然如此
純明懿行
尤著於孝友
亡如存。
視弟猶己。
加以斯文間事
殫誠盡己。
不翅家事也。
其處兄弟妻孥間也。
片言之際。
輕重自別。
至爲手足衣服之喩。
則漢天子昭烈帝矣。
其終也。
知與不知
上下聞者。
皆曰善人死矣。
唐宰相權載之矣。
坦率任眞
設防畛。
而自有實德不可及
或有口談天理
身爲不善
繩趨尺步
陰蹠陽堯。
而循名蔑實。
自認爲儒者。
豈能髣髴藩籬哉。
平生性行
率皆此類。
仁民愛物
乃其志也。
容或一毫近於忍。
自絶於天者乎。
然而生無子。
從子爲子。
甚所奇愛
而十二而夭。
又子其弟。
年今十三。
日望成立
而與相室
兩月之間。
相繼長逝
則天報施
何其薄歟。
然後庶可天道無知
未免一人之私。
天地大也
司馬子長之傳伯夷
無用議其失。
而於程夫子之罪子長
竊惑焉。
雖然
天地間有理有數
不可必者數也。
可必
天。
堯舜而有朱,均。
以周公而有管,蔡。
今也道德不如聖人
而能以化一門
皆爲良子弟。
人稱河氏醇謹之風
而又使一弟多子
旣進一子以爲嗣。
不能見保。
不以爲痛惜
又進一子
以爲嗣。
終無怨悔
以就賢弟之名。
而或嗣子立揚。
光前啓後
河氏之門。
滋益昌大
人以忠孝爲河氏箕裘之業。
則其亦所謂道者非耶。
然則無子者。
不可必之數也。
食報者。
可必之天也。
於此子長疏宕
而程夫子之不我欺也。
不可以一人之私。
天地之大。
天道無知
無時可言也。
弘度未冠從之遊。
旣以中表之親。
又辱姻婭之後
不余薄劣
而或以爲可敎。
寸善必稱。
微過必責。
雖於稠人之中。
必進以語之。
年齒遼遠
必引與共臥以燕息
余雖才譾無所得
而其視余則無隱也。
秋八月
赴弔內喪
哭泣之餘。
髭髮雖衰。
精神不亂
見其送人海濱
經理蜃灰成事
指示兩三條。
無不周詳
私自語曰。
此老雖於衰境失配
當享遐齡
而孰謂有今日耶。
相去稍遠。
聞訃後人
飯含不親
不憑棺。
辜負此生
無地自容
一酌薄奠
萬端愁衷。
嗚呼哀哉
祭朴龍湖(文楧○乙丑)
嗚呼
聰察剛果
所受於稟賦也。
卑讓肫肫
所得師友也。
如許才德
固當有用於世。
玉佩長裾
不利趨走
所謂秪繫其逢。
不繫巧愚者。
非耶。
蓋自晩年來。
見世之循名蔑實。
趨利避害
適足自喪也。
一意自牧
惟其取舍則明矣。
試觀平生
爲長西溪
悉心敦事。
雖遭不逞作災
至於再三
而愈篤焉。
以爲己任
死而後已
致身沒而事克就緖
揭虔妥靈
庶乎賢之也。
生事死葬。
祭之以禮
前後終制
柴毀甚至
幾於滅性
則於報生。
能竭其力。
可謂云爾已矣
不出家而是亦爲政
終有可移之實。
從仕而能致其身。
亦可知已。
立其大者如是
則信乎朋友細事
不足道也。
以余所見
幾何不及古人所稱也歟
人或爲是之者
固自有偏見。
公何有。
觀世之人。
隱德之後必有大顯者。
今見幹蠱有人
華聞彌大。
安知公之年又不贏
惟後之成者耶。
五十不稱夭。
從古所傳。
自我相惜之情言之。
一夢不如也。
弘度以後生獲拜。
又緣辱居姻戚之後
不余譾薄
開心相與
一或隱。
迨其疾革
暝目而臥。
猶與相見
談論平日
以爲氣雖憊而精爽不亂
或可以扶持之。
孰謂竟以斯疾不起也耶
相去稍遠。
奔訃最後
不憑
棺。
窆不臨穴
凄風一奠。
其晩也。
其晩也。
罪負一生
無地自容
嗚呼哀哉
李上舍(惟說)
嗚呼
蓋聞曰天道福善禍淫
又曰積善餘慶。
積惡餘殃
不知公之爲善人耶。
惡人耶。
自其先大夫
學行稱於師友間。
宜其食報
至于公身。
髫齔不煩提諭。
開月益。
見知先生長老
趨向已正。
於理於數。
靡不參聞。
財利嗜欲澹如也。
一切世好泊如也。
此其才學也。
若乃雖就科試
不以詭遇爲心。
終身不悔
學貴爲己。
仕擬庇民
平日觀書
輒於視民如傷四字
三致意焉。
不爲世用
不試於人。
志則大矣
及夫閑思。
雜念無所容於中。
惟知酷好書籍
夜以繼日
矻矻窮年
自始學至疾病
未嘗一日去手
如或去手
而心未曾不念
嘗謂學者曰。
默坐時。
汝輩以余爲無所用心耶。
未始如此
此其篤志也。
至於人所憚爲而勇爲。
其所競馳而不窺。
夷險不渝
終始一致
迨其季年
舊遊喪逝
所悲哀。
加以去年孟春旁死魄。
仲氏歿之後
食不下咽
秪進米飮
自春而夏而秋始疾。
季冬病篤
今年正月十一日。
以至易簀
嗚呼
公其死於友愛矣。
其諸異乎人之死也歟
烏有惡人而至
於是哉。
公之果不爲惡人歟。
然而失怙恃。
鞠於伯氏
辛勤長成
中年兵燹
流離困苦
歸來桑梓
糟糠不厭
年豐冬暖
亦窘寒飢
旣又喪室焉。
足以射科而才得司馬
有一胤子
文亦早成
不墜家業
幹蠱有望
又從以見背焉。
靡室靡家。
漂泊村舍
無所蓋障
淸貧到骨。
無以爲葬。
幾何不爲至惡之報歟。
公之或不爲善人耶。
此愚之所以不知也歟
若曰有善之行。
受惡之報。
所聞古人者非耶。
司馬子長之傳伯夷
有謂天之報施善人
何其薄歟。
夫子譏之。
而愚於此無所用議子長之失。
未免一人之私。
天地大也
雖然
我公在世
菽水猶歡。
不願人之膏梁。
曲肱
不羨人之金紫
眞得古人讀書至樂之訓。
所以害吾樂者。
一無所嬰其心。
以至合散消息之理。
不爲動。
乃曰。
死生常理
秪有早晩耳。
與人談笑自如
夜長逝。
乘化歸盡
樂夫天命
其視人失脚名途。
徒取人爵祿。
弱喪而不知歸
問亦福不盈眥
禍溢於世。
相去萬萬也。
益信子長疏宕而程夫子之不我欺也。
於是乎公果爲善人。
而余所聞者不謬也。
精爽不亡。
幾感吾誠。
一酌長辭
百年深情
祭成浮査(汝信甲戌)
公元1628年
嗚呼
月牙高兮神老健
菁川深兮氣渾全
鍾毓有自兮。
不有命於上玄
交斯與以及人兮。
充腹於河之堧。
余小子云鄕井之末學兮。
恭弔公之靈筵
生世之及盛兮。
天眷東而誕賢。
萬牛寸地兮。
久拋心田
明日月於吾家兮。
望興喪於文宣
泗濱有人兮。
河間伊川
業初受於其門兮。
若絳出於茜然。
不能變化兮。
出自谷而善遷。
歲戊辰之玄冬兮。
纔純公遊鄠之年。
從試棠陰兮。
十人中於幷肩
雄詞蕭寺兮。
敢當戈鋋
浮屠桀黠兮。
吾道而主禪。
成書入梓兮。
擬壽傳其遺編
火其書而成灰兮。
塑像半千
盍就正夫有道兮。
春風山天
狂狷其有取兮。
吾何爾於不觸。
唯其字可鉅而活兮。
用印儒書之諸篇。
於是心服德言兮。
等程門之惜錢。
有來其自遠兮。
闕里之於子騫
二賢高堂兮。
安可其高堅。
百年一日兮。
奉明訓以銘傳。
榮幸於是行兮。
失墜周旋
終身慕以悅服兮。
春秋於登籩。
戴記之鈔拾兮。
講習專專
靑紫拾芥兮。
文辭其如泉。
字慕魯公龍蛇兮。
踵媺石崖之磨鐫。
一點而竟退兮。
玉幾泣於荊巓。
甲子四歲
兮。
一握雙蔕蓮。
豈無政以施家兮。
得一善而拳拳
親於孝兮友于
於焉愼旃
固自盡於當大兮。
誰知有光於天淵
文爲聖學一體兮。
頗窮沂而洄沿
擧吾有以敎誨兮。
亦足暢乎幽悁
英材之得育兮。
何須管絃
不事於督約兮。
能警惰而覺眠。
須要近仁兮。
皎厲便儇
自初受以及成兮。
幾多人之陶甄
忘形魚鳥兮。
名利之徒煎。
酷好遊於名山兮。
萬壑風煙
錦囊所得兮。
人咸誦其佳聯。
詩酒仙釋兮。
丹崖桂樹蹁蹮
托跡自娛兮。
詎有志於求仙
得我樂國兮。
何必要求貂蟬
五男摠承文敎兮。
不煩於扑鞭。
竟不贏以歸成兮。
豈賦授之奇偏。
小子獲叨杖屨兮。
念吾先以加憐。
不遺顓蒙兮。
見必窮其歡姸。
雜戲謔以調誨兮。
知有聞之必先
聰明老而不衰兮。
鉛槧乾乾
年彌高而彌篤兮。
瑣屑其羅穿。
一夢襲于休祥兮。
過期長延
云胡一夕風烈兮。
秀林枏楩
山河精氣兮。
老星返舊躔。
一境東西兮。
匪攸居之邈綿
沈痾難進兮。
未及於寢前。
靈輴之卽遠兮。
淚不灑於新阡
厲疾之方遘兮。
廿性命之幾捐。
欠一言於薤歌
兮。
自此而有焉。
靈忽臨於夢想兮。
冥思之猶鮮。
吁其晩於一奠兮。
焉足贖夫多愆。
不昧其有存兮。
下大荒而翩翩
嗚呼哀哉
代孫君祭人
朝言嘻嘻
夕言怡怡
倏然乘化
帝鄕得歸。
貪生畫終。
豈非大惑
生行以役。
死藏以息。
固然爾。
我何子悲。
有少之婦。
孩之兒。
不念耶。
何忍棄之。
古貌古心
無慮無作
貧賤不憂
飢寒亦樂。
造化錫汝。
德厚命薄
從古迄今
天地不慝。
險狠必禍。
良善必福。
君不得壽
天固余斯。
君斂無衣
解衣以衣。
君兒無食。
推食以食。
嫠婦孤兒
孰扶孰持。
或有餓死
責在朋知
計與諸舊
米活之。
知我君者。
非我其誰。
敬薦菲素
矢心以辭。
祭成尙夫(辛巳)
嗚呼
成兄而至斯耶。
愚嘗聞禍福天道經訓
及見子長之傳伯夷
顏蹠壽夭致疑
而程夫子斥之甚嚴焉。
釋然也。
今公稟純剛正直之氣。
聰明賦與之重。
文藻甚富。
可稱倚馬
倍於甲科而早拋擧業
遂有求道之志。
至於擺脫勢利
色貨之關。
易如反手
其視耳目之翫奉身之具。
不翅草芥
以至夭壽不貳
孝友之行。
可質神明
夷險一節
砥柱頹波
博學
之工。
則以四書五經爲本。
而參諸宋家諸儒之書。
任道之勇。
則嘗以爲東方殷師明疇之後
烏川鄭先生倡之麗季。
建本朝。
醇儒繼起
極於曺夫子
門下諸賢。
能着衛道之功。
未能任傳道之責。
深懼一脈於斯也。
今旣無人
得不自任也。
故常顏子自博而約。
欲罷不能而竭其才。
及其不容人力之地。
四面皆黑。
無路可入。
曰人若涉其境界
死亦樂云爾
如是稟賦高志操之遠。
天下萬物無以尙之。
雖其操未充而歿。
可謂善人
而一不幸而與世相違。
再不幸而遘疾沈痼
不幸而終不以大耋也。
不能一日於寬閑之野。
從容一室
潛心道義
優游涵泳
以致翫索之功也。
篤疾
故十餘年來。
或絶而復甦者數。
嘔吐不止者積月。
避疾奔走南北東西
不知其幾處。
雖曰素位而行。
以社民人爲學之說。
爲賊人之子
未及成德之人。
豈能篤疾死生之際而進就乎。
以是終。
年才五十。
不克大有爲也。
又無子以傳業也。
嗚呼惜哉。
嗚呼
如公之才之行。
爲善人。
而有乖於時
窮餓空乏
平生之志。
百無一成
十年篤疾
死生以之。
於此而已
僅得免夭。
則天道果何如耶。
於是或自不免以一人之私。
天地之大
公元1613年
也。
無用子長之失矣。
雖然
此則未定之天也。
其定。
豈不能勝耶。
今見季氏詢之君。
立心制行
雖或過於中庸
悌行之懿。
勇邁前古
承公之志。
不讓大孝之繼先。
用志不分
鬼神當避。
天將遂其願乎。
此君又以第一繼公後。
然則公之世絶而不絶
公之身死而不死
此其天之定也。
然後益信子長疏宕而程夫子之不我欺也。
又何疑於天道哉。
弘度癸丑冬
始見於稠廣中。
後聞風愈服。
仰德愈醉。
而或萍水之會。
自認如鷄。
仰止如鶴。
自成秦晉之好
分義彌篤。
視我猶同氣
視我母猶其親。
肝肺相映
無所隱伏
誘掖引進甚大。
蹇步莫前。
猶謂當相期入門由階直覩堂奧
不幸爲世所忌。
相從日淺
自嬰疾。
日望有喜
沈痼又覆。
快痊無期
日在戊寅秋
降割于我母。
忽終堂。
時聞訃。
失聲大痛。
仲冬
冒寒來弔。
盛備致奠。
雖在罔極中。
感激不已
心語以爲服闋
當躬進爲謝。
而孰謂公遽隕於其前耶。
方在憂中。
視兄喪如行路
今於祥期。
又在沈痼
一酌長辭
又未手焉。
生不如死無知之愈也。
略敍公志業與天道。
先師子長自解
而尾及相從首末
終之以喪余之慟焉。
嗚呼
公元1638年
祭朴參奉(絪○壬午)
嗚呼
蓋嘗聞先儒上蔡之稱人。
有曰正如大冬嚴雪
百草萎死。
挺然獨秀
使其困阨如此
乃將降大任焉。
侯氏亦曰。
富貴如浮雲者。
當今一人而已
愚嘗竊以爲惟公庶幾焉。
何遽於斯耶。
公稟剛毅正直之氣。
子諒粹美之質。
初年激仰。
斐然可觀
早拋擧業
專習講。
祖述洙泗濂洛也。
承當山海淵源也。
讀者四書五經宋家諸書也。
所扶者天敍天秩三綱五常也。
忠信爲質
敬義爲工。
日復一日
孶孶矻矻
其於古人塗轍門庭階梯路脈
如燭照而數計
方將啓鍵。
直覩堂奧
進而不止
故其樹立者。
透過勢利關。
而於聲色臭味之欲泊如也。
世道衰微
鳳被嚇。
(一作風漓見嚇)禍機在前
處之恬然
人所憚則勇。
衆所競則絶。
接物處事
無非自成就中流出。
志操內篤。
淸通外發
與人居。
久而益切。
笑談諧謔
以親俗子
宜其賢愚無所怨惡
而仁知異見
或多不喜
顧吾所行之何如
自外毀譽欣慼哉。
嘗謂吾東方出處之義。
文貞先生大明
故守其門法
向裏加功
近人知。
無求於時
更見朝政日紊。
綱常不立
尤與世違。
沈晦逃名
復時大變
異流逼人
益嘆不辰之生。
公元1623年
修潔之行。
風雨不已
眼空一時
人鮮合義
揆以繩律
纔許一二。
於此亦可想所見之高所行之危也。
非所挺然獨秀而視富貴如浮雲者乎。
又謂本朝多賢。
近觀師友淵源所及之多。
莫如山海。
不可泯沒無傳
故先年譜
著于卷首
以明出處之義。
次摭行跡
各爲條目一卷
使覽者開卷了然
然後次所及之人。
倣宋淵源錄
一書僅成。
未及論定
又欲依解太極圖說註神明舍圖若銘。
以開後學
又謂東國無倫脊。
觀者病之。
將擬略倣通鑑綱目修整
而俱未之及。
至於斯。
嗚呼惜哉。
愚以無似
未冠聞風慕之
癸亥冬
見於孤山
一見心許問年
戲之曰。
年則吾弟。
德則吾兄云云
愚也幸其見收。
而還自愧蹙慊然
于後居各異鄕
身且沈痼
長爲箕斗
徒仰高山
而率不過數年一會
旋成弦矢
雖蒙警覺
蹇步莫前。
迨于季年
來卜鳳溪
相去一舍
庶可源源以斲頑樸
收桑楡之得。
云胡不大耋而喪余之斯極。
如愚之愚。
且嬰痼疾
與世長辭
所與者惟公曁疆齋成君爾。
成君見奪於往年
依仗於公。
又及此。
連年喪逝
獨存何樂。
所以極喪余之歎也。
方其病革
再往問焉。
精神不亂
知其必不起
而無顧戀
悲哀之狀。
昔人云舍如斯者非耶。
其時
所託于愚。
不敏不敢受也。
未免有憾於長逝。
每念及此
未嘗發背也。
今於制之闋。
略敍挺然獨秀之標。
浮雲富貴之志。
大任而壽不遐之命。
及其稟受氣質之性。
學業進修之程。
所自淵源之正
終之以喪余哀痛愛惜之情也。
向風哭望。
代執奠贄。
靈其不昧
倘鑑誠意
公元1638年
鄭學圃(暄○己丑)
嗚呼
吾道東
勃興南服
不墜於地。
人心目。
況公岐㠜
種於龍德
馬中之驥。
鷄中之鵠。
維時无悶
飮河充腹
合道同。
資忠告。
得自輔仁
何事式穀
早結晩隱。
若浼後黷。
仁智異見
心自有獲。
豈曰文仲
爲人所惑。
彼哉謀食
聚爭徵逐
軒昂避群。
肯與啄
安而能遷。
集賢有麓。
所在
是我疆場
東隣北里
有友有戚。
雷龍下派。
亦堪休沐
爰得菟裘
晉鄙西曲
梅鶴勝區。
山明水綠
棲遲閑雅
見賓齋遫。
僅賴簞瓢
仰事俯育
不戚不咨。
猶歡半菽
孜孜甘旨
左餐右粥
以善爲養
何有榮祿
愼終追遠
庶厚衰叔
誠必審。
勿之悔懊
詩禮至要
庭訓肅穆
君陳家政
猶可範俗。
善將達兼。
身自窮獨
行而餘裕。
且志講讀
時對棐几
心近
經錄。
絃斷瑤琴
欲擬其續。
上念學祖。
下思程督
獨任誠難。
遜與丁囑。
其絶於斯
憂心風纛
樂善好義
所以彌篤。
推其緖餘。
可膺推轂
虎躍龍挐。
深林鉅谷。
垂死如何
逢時沈陸
廟社蒙塵
山河帶辱。
三狐未血。
黃矢徒束。
大踢麤拳。
終老耕築
珠藏輝騰。
無留韞櫝
不屑不潔
志行則足。
取義同人
詎要碌碌
牛刀未試。
靑蠅點玉
濟屯之材。
作龜藏大。
齎志殉身
人百難贖。
湖海失豪。
儒家傾覆
九原歸全
後入卜。
宜達不贏
後應福。
幹蠱無羞。
子有速。
嗚呼
曰余無類
聞風心伏
乙卯有秋
始接蘭馥
晩忝同鄕
見慕尤酷。
或時命駕
訪我茅屋
雖愧峨洋。
敷腴可掬
沈痼年來
不相往復
人事又絶。
月未寄幅。
己卯庚辰
晨星風燭
疆齋已矣
無悶不淑
何意不遺
又摧樑木
跛躄獨存。
非所欲。
縮首蝸舍
又困暑溽
祥期奄屆。
末由匍匐
菲薄遠具。
不成屬。
一酌長辭
衷情欲暴。
享如不成
敢望來假
手雖借奠。
情不代哭
豈但吾私。
爲時愁毒
河台溪(戊戌)
嗚呼
天地大古今久。
萬姓心面異。
而生幷世同鄕
一姓心許同。
又有世分而辱姻婭
其爲至歡
王貢罕國與司馬公,景仁
或有所不如。
丱角
公元1613年
白頭四十年。
結金蘭一日失之。
則此心爲如何哉。
嗚呼
與吾君見。
始於癸丑春
自後鄕學德院若山房藝苑
籩豆奔走
文藝磨礱
藏修游息
無歲不會
及其出處異路。
書簡相遞。
日月積累
而終至庚寅秋
入德門外
千載一時至歡
各仍衰病
阻闊至八九年。
去年與書曰。
少相歡喜
而今八年不見
從此死。
則雖至地下
難忘云。
愚甚悲之。
而將擬採薪少間
強起輿疾
寸寸進見
歸而入地
庶幾無憾矣。
孰謂其書便成永訣耶。
誠知其然
匍匐顚倒
進見握手一訣。
死且不恨矣。
若夫先世松軒,苦軒,木翁敬齋
磊落軒天地。
功名事業
出處大義
忠孝大節
及君折桂探花
春夏秋郞。
霜臺柏府
危言讜論
趾美前業
俱載國乘與在人耳目
不敢贅。
只敍通宇宙偶爾一得至歡
暮年相思相見
阻懷而將飮恨以終也。
嗚呼
所可慰者。
爵位未半
壽考不百。
而委祉以歸。
責報造物也。
嗚呼
申處士(尙溶)太原安氏(丁巳)
公元1617年
萬曆丁巳十一月壬戌朔十二日癸酉
處士申君。
以其配太原安氏之喪。
晉陽歸葬淳昌。
路出天嶺
晉陽河弘度謹具酒果疏趾
遂以文祭之曰。
嗚呼
吾何
一日之間。
遽訣尊靈而兼別吾申君耶。
申君乃吾所畏嚴師友也。
至誠孝友
自丱洎弁。
事親無違
不敢有其身。
不於妻子而有衰。
竭其力能
盡性分內
事生旣事之以禮
死亦葬祭之以禮
有或過而無不及。
俯就之而不跂。
至於血泣終制
哀毀踰禮
幾於滅性
服旣闋。
而病未瘳。
致喪明。
轉成沈痼
四五年來。
幸而復甦
遂有尙友之志。
聞玆土俗化之美。
先正德業之盛。
來卜于晉之西頭流之德川洞
無狀始聞頭流之下有人焉。
遂往從之。
一見之際。
多蒙假與。
是以後。
情深膠漆
義同同腹。
因知尊靈聞敎訓。
有幽閒之德。
配良是宜。
協于尊章
以至僮僕媵侍
皆有條序
無不順適
克效婦能也。
申君之誠孝內篤。
華聞外播
幽香遠。
至達九重
命旌其閭。
閭里增光
寢席之助。
有賴焉。
弘度於申君之第。
往來有曰。
未嘗一笑語一警咳。
益歎申君之得賢如是也。
云胡今日至於斯耶。
由我者吾。
不由我者天。
福善禍淫
虛語也。
所謂命者誠難諶
而神者未可恃者耶。
弘度非但於申君情義無間
抑與申君之胤。
不甚相遠
又喜其人有老成器。
始認湖南元氣孕出純明人。
仍與爲友。
庶將共處斯文之地。
以見大成
美質
遂成兩世交。
尊靈升堂拜之之義。
連姻婭之戚。
至情攸發。
一酌長辭
烏可得已
自是之後
申君之於晉陽
無依賴。
勢將不久
我相識。
若何爲情
前此申君雖曰來晉。
強半在淳。
弘度亦牽事故如雲
未作一月同棲
意謂各相別。
終當久相與處。
以之薰陶氣質
去己之滓。
嗟呼
孰謂余之無賢師友分至此極。
竟未瘳尊靈之有斯疾也耶
嗚呼
斯人一去
巷無居人
旌門空立。
孤照斜陽
山若增其悽。
水若增其感。
時時過之
可堪懷。
嗚呼
尊靈之訣。
乃申君之別也。
是用尤爲慟哭也。
近自抱痾以來
久癈鉛墨
語不成辭
非敢爲文
聊以代言
亡者
鑑此誠意
尙饗
秀士朴公
嗚乎
古今天下
人孰無一死。
死如公者有幾。
早失天只
仍遭世亂。
陷虜僅免。
間關流離中。
惟所怙是依
而還土未廿年。
感風樹。
菽水未歡焉。
年豐而飢。
冬暖而寒。
室家之樂且未耽。
多口之憎。
或時困毒之。
有子有女。
昏娶殊未及焉。
一生勤苦
其誰與比。
天又嗇壽。
竟至於斯
嗚呼
斯世也。
開口笑者幾日。
無甔石之儲以爲葬。
秪足彰賢妹之名。
而世無脫驂之人。
死生終始
未有如公者也。
雖然
人生於世。
不育者有焉。
五歲十歲而夭者有焉。
以至未冠未娶者焉。
其視公之生得以慰親。
親之歿。
盡情事。
蘭玉繁茁以自慰
不贏于躬。
或有成于後人
則奚趐風馬牛相遠也。
雖無富貴福澤以厚吾之生。
以此視彼。
亦足慰焉者非耶。
弘度旣以戚侄。
又居姻婭之後
不可謂不親切
相距稍遠。
又牽事故連仍
不得一問
歿不得一哭
擬作執紼之行。
天又雨。
病未能冒。
臨穴之訣又未焉。
辜負此生
無地自容
一酌長辭
詎盡深衷
嗚乎
秀士權君(得衡)
嗚呼
蓋聞曰積善餘慶。
積惡餘殃
遷史之傳伯夷
深致疑於顏之夭蹠之壽也。
夫子斥之。
以以一人之私。
天地大也
有唐韓子說天
木朽草腐而蝎中螢生飛之語。
柳子曰。
有激而爲是耶。
將畢其說云云
則旣知其激。
非徒不能正之。
又從而發其趣導其歸。
愚嘗怪之矣。
今於君之至於斯也。
不暇分其孰爲得孰爲失。
而謹將君之性行才學事始終而爲之難曰。
往在丁巳春
愚辱居妹壻之地。
時君年才十七。
凡有老蒼器。
喜不色怒不形
量如千頃波。
不淸淆不濁。
以愚所見
田巴不足多也。
愚雖愧東國人倫
可望汝南顏子
時月相從
鄙吝可消。
又見魯論
巧言令色爲非仁。
剛毅木訥近仁
巧言令色
君所屑。
剛毅木訥
可謂云爾
仁之爲德。
余實未知
論其資近。
庶幾焉。
諸天理。
未或不壽也歟
爲學也。
少不近名
進銳退速之失。
不見日月之益。
卒有歲進之效。
雖無涯異絶俗之事。
亦無務爲諧世之擧。
潛心先儒出處言行
圖像贊頌
未嘗三致意焉。
書諸冊子
又於好文字勝己
亦必錄取
暗合紫陽夫子勤謹之敎。
而行於家者。
雖謂之孝悌
亦或無間
爲鄕秀士
人皆稱善。
於其終也。
無長少。
皆曰善人死矣。
使其有壽而爲國俊選。
以造於朝。
爲人所稱。
或者不下於權載之矣。
然而位不一命
年終廿八。
杞梁山頹
延吳慟極。
寂寞身後
朋知心惻。
則天報施何其酷歟。
於是不怪韓子說天
未免一人之私。
天地大也
無用子長之失。
而竊惑於程夫子之言也。
積善積惡
殃慶之各以類應者。
其理何居
雖然
三月不違之仁。
孝未終於親在之日。
先師顏氏所不免也。
天喪之歎。
發於玄聖
碩果不食
道卒未墜。
古人有言曰。
顏之賤夭。
以一
人言誠然
大目之無損。
譬如一家有子三人
一人雖死。
二人尙在
得祿得壽
則由父母觀之。
已多矣。
今君有仲季在。
權氏之福。
尙未艾也。
倘或期以他年家門昌大
人其動念繼絶
則君爲無子而有子矣。
宜達而窒者。
歸成後人
則無福而有福矣。
然後韓子之謂天爲讎仁人者險且怪。
幾於率天下而歸之惡矣。
益信子長疏宕而程夫子我欺也。
殃慶之以其類者。
如今日下種。
明日必生也。
至若君之於愚。
有康癠之恩。
而愚之有負于君者。
所以告于君。
玆不盡言
秪敍天道不僭而人與愚致疑者辨之。
君其知耶。
不知也耶
暫容傴僂
永隔幽明
一酌薄酒
詎盡深情
祭李公(瑩)
天地逆旅
光陰駒隙
人於其中
幾多生殖
幷世爲幸。
同國尤難。
況在同居
一洞之間。
愚之於公。
輩雖後先
同里遊從
餘二十年。
也則亡。
爰及其朞。
凡人之生。
莫不有斯。
而公之逝。
何痛如之。
知無不憐。
孰如我知。
昔在靑陽
負笈從師
畫蛇着足
爲人所嗤。
竟爾無成
其將有後
亦旣無子。
人鮮莫壽。
耄期又不。
一夕奄忽
賦命之薄。
何至斯酷。
舂不隣相。
山崩杞哭。
有所慰處。
公元1616年
螟蚙式穀
九原有知
庶幾瞑目
追惟去年
寇戎來逼。
國脈如線。
莫可收拾
因儒爲義。
將以充兵。
兵難孤立
悉索殘氓
於此里。
職是搜覓
閭左已空。
辱將不測
愚用拙謀
周旋其間
謂汝之德。
許開顏。
念余何功。
惟公之福。
不然其時
身死於辱。
未一㫬。
終以天年
不幸之幸
莫非天。
或於溝壑
老弱其塡。
或於敗衂
充飢烏鳶
似公埋少。
亦足爲多。
靈其知乎。
不知也耶
一酌長辭
雙淚滂沱
外兄梅堂李公(城○戊寅)
公元1617年
嗚呼
惟靈胡遽至於斯耶。
嗚呼
弘度不弔
失所怙。
又鮮宗黨
惟公是依
凡有吉凶
前期來顧
視猶一家
弟亦視同同腹。
過半生。
而自甲戌
移寓巴山
蓋以晉鄕爲亂
弘度與其議而不能止也。
後弟沈痼
一未候于寓處
有負自此也。
去年冬
未免戒心
古人無事
不能行。
晝夜煎熬
相距稍遠。
未效鉛刀一割
竟至促殞。
嗚呼痛哉。
嗚呼
弟等俱以未經疫。
畏之如虎
今年是疾無處無之
閉門蹜頸。
猶恐不免
迄闕奔哭於靈筵下。
長逝之魂。
抱恨冥冥中矣。
環顧過半生相倚。
有同同胞之情。
罪其可容。
弘度上有慈親
亦以公爲重。
無辭以白。
緦功
不加於身。
情不食肉
欲強之。
亦不下咽
東望看雲
日復一日
今其過三月
竊念公之神。
如水在地
無不得至。
況公生於斯長於斯。
先府君亦葬於斯
游子故鄕
當如劉季之如沛。
萬歲魂魄猶思也乎。
玆設草具
物至薄也。
伏惟矜愚戚戚之情懇。
不錄如遺之罪負也。
公平游歷淵源
危言危行
亦有過人者。
非所以盡於今日也。
於乎
制有究而情未極
山水嗚咽矣。
嗚呼哀哉
孫上舍(之順)
嗚呼
嘗讀魯論
則孝出則弟。
行有餘力。
則以學文
以爲作人如斯
斯可矣。
夫知猶目也。
行猶足也。
其所見。
所造有淺深
此乃徹上下之道。
所以聖人語也。
君幼子弟之過。
長有鄕曲之譽
先喪妣以奉嚴君
不娶而養。
內之蠱。
衣柔膳甘。
使人見之。
內外完備然。
又以宗家胤胄
承其不造
克復基業
續聞成宗
祠廟翬飛
奉先惟克
入斯孝也。
年未志學
凡事速成
鄕人油油如也。
往來吉凶間。
交遊斯文地。
頗爲長老所稱。
未聞有涉犯上作亂之事。
出斯弟也。
宗族先。
朋友交。
如切如磋
以詩以酒。
或以德言
雜以笑談
未嘗不得見於君子
亦可謂泛愛親仁
公元1616年
者也。
居家庭間
早自先修其職。
不專爲文
成人之後
自刻厲。
闇致已百之功。
專心不過也。
遂及族兄弟連年雁塔
榮于鄕邦
光于祖宗
使假以年。
于大
進而未已者。
此其爲餘力學文也。
如愚之愚。
宜於世。
有好善之心。
雖於曠世之久。
相感
況生幷世乎。
千里之遠。
神交
況居相望乎。
邂逅相遇
莫逆也。
累世交乎。
以此相從餘三十年。
擬以啖蔗
庶逢佳境
而君遽我先。
如此懷何。
況君與四女一男一弟一從子俱逝。
如是慘禍
罕有也。
此係時運與門運。
可以常理道也。
遐遠聞知
不堪其慘。
矧伊忝在交明之後乎。
然君卒以疫。
畏忌退避
無以立懦。
其於喪事
不如行路之無情。
有時東望
徒隕淚懸河而已
愚亦自去年來。
獲戾于天。
方在大故
朝夕將死。
而聞訃如昨。
祥朞奄及。
情雖深切
欒欒中人不暇他及。
如之何
夫以僭有好善之心。
作人如斯可者
累世數十相從
視其死忽如行路
而祥朞且迫。
不獲已菲薄
代人以奠。
或有不知者曰。
棘人何事於外。
悠悠蒼天
何人哉。
泣血之中。
有淚如湅。
代手一酌
詎盡深衷
嗚呼
亡子祭文
謙齋病翁
亡子南之甫。
日月不居
奄及十有一朔
雖曰宗子不殤。
未及成人
不可以終制
是時當爲小祥
念相續。
心焉如燬
今以酒食庶羞
陳此祫事
魂其享之。
秀士河君(自澂)
嗚呼
天者誠難測
而理者不可推。
神者誠難明。
而壽者不可知也。
惟君之先。
累世積善
宜達而窒。
歸成于後。
數當于君。
君之誠孝出天。
而卒茫茫無所保佑
至於斯。
難測者非天乎。
聰明之質。
得俊逸之才。
一無所施而至於斯。
不可推者非理乎。
辯博之論。
耿介之行。
宜神所勞。
剛毅之性。
英爽之氣。
宜壽以考。
至於至於斯。
不可不可知
非神與壽者耶。
嗚呼
出天之行。
聰明之質。
英爽之氣。
辯博之論。
不復見其人也。
古人有言
死而不朽
孰謂之夭。
又曰。
敎孤成立
以揚齎志
此言倘可以長逝魂魄冥冥之中也歟
有窮而情不可終。
君其知耶。
不知耶。
嗚呼哀哉
道山書院奉安
箕封瓜割
蠻觸乾坤
無往不復
有啓眞源
本朝龍興
不絶注邍。
藍靑茜絳。
粤若寒暄
門庭小學
作聖之
公元1573年
根。
學醇履篤。
氣和言溫。
天德將成。
一氣之元
恭惟文獻
出同門。
志同道合
考亭南軒
孝源百行
徹天閽。
割鷄花林
懸懸末村。
相邀此地
一席講論
麗澤同心
斷金蘭薰
沂洛及泗。
流蕩無垠
坑灰再熱。
此時昏。
七日而得。
豈曰含冤
百年有半。
亡道存。
不忍荒。
愈久難諼。
爰侐有廟。
繚以崇垣
玆配文簡
元鎭強魂
涓吉妥靈
斯文益尊。
剛鬣之腥。
玄淸其樽。
陟降于獻。
昭晢蒿焄
佑我後學
思皇鳳騫
其始自今
永世彌敦。
鄭桐溪配享
德裕山高
葛川流澈。
降神毓秀。
篤生美質
私淑文貞
遂及先哲
心期聞道
知造明決
學優而仕
霜臺擢列。
善閉邪。
章甫適越。
身任綱常
不可敓。
北譴南謫。
生理足說。
天定勝人
見天日
腥塵大起
天地潰裂
讀書有得
就義猛厲
天意佑忠。
殊而不歿。
結廬深山
世相絶。
忠而全孝
以大昳。
所造益驗。
嚴雪
後學景仰
久而益切。
旣配龍門
又思如渴。
今陪兩賢
同此廟室
永以德配
世世罔缺。
道川文忠宣公(益漸)慰安告文
德高豐功
俎豆鄕土
世遠澤斬。
民風不古
蘖逞其間
暗干神宇
陟降何依。
亡其主。
遠邇震駭
多士心苦。
抑有雲仍
淚隕如雨
樊噲像殘。
尙嚴天怒
況德兼功
可容賊豎
神祗臨質
吭惕往斧。
主斯再成。
其孰敢侮
從新是依
以慰章甫
涓吉奉妥。
永酬施報
公其默佑
以復鄒魯
萬歲千秋
式禮興俯
龍淵祠朴无悶奉安
龍山巘巘
釣瀨溶溶
鍾精毓秀。
自降衷。
夙喪所恃
幼値兇鋒
因隨郞罷
搬挈居東
行間相士(一作土)。
稱異足容
步履端重
由是基工。
數年兵燹
學問無從
年逾志學
文始擊蒙
不煩提諭。
未塞胸。
始任戴冠
文就心雄。
延平豪氣
柳下不恭
自悔悟。
子職是供。
漸就平正
心學專攻
所好乖時。
與天通。
綱頹世變
夷禮箕封。
可恃
揭籬其蓬。
於是時。
嚴雪靑松
遙與桐溪
不期而同
世道一變
名徹九重
酷慕前輩
發揮儒宗
淵源所及
究其始終
柳侯作宰。
壎箎是逢。
五賢餘緖。
講論心融。
文簡來尋。
應若笙鏞
朋來流濕
浸灌磨礱
鄕士夫。
盡禮吉凶
偏善晩隱。
交義益隆。
引接後輩
有所陶鎔
發軔遠邁
未半窮途
澤留鄕曲
難諼遺風
修荒創廟。
繚以垣墉
顧瞻咨嗟
若見其中
涓吉妥靈
靑襟肅雍
自今永世
無墜搆功。
德川書院常享祝
道依中庸
成敬義。
以遯而亨
百世以俟。
西溪書院常享祝
敬義有傳。
進修可師。
開後光前
殷禮是宜。
龍淵祠常享祝
學慕伊洛
不讓師。
愛遺鄕曲
俎豆是宜。
姜殷烈公影堂常享祝
公元1617年
念我宗支
非本曷追。
陽生之始。
象而祭之。
復庵重建時祀后土文(癸酉)
地分方丈之脈。
神其南岳之裔。
方丈天下名山
南岳海東之尊神也。
天王一支
龍飛鳳舞而萃于此
德川餘派。
雲吞夢吐而經其左。
士林峙于西。
玉峯朝于南。
鼎蓋鎭于北。
牛山立于艮。
自玉峯越昆山而盤于泗濱枕海者曰臥龍
至於地理家所謂五星變轉之法。
日月捍門之云者
莫不畢備也。
惟我河氏。
本州大姓
自先四世卜居于此
向背乖方
簪笏中淪。
子孫如線。
而室燬丁酉兵燹
福地荒廢
作爲尋常丘墟餘三十年者。
良有以也。
今其胤胄某某等。
根基之空棄。
成敗所以
因舊改築。
重新精舍者。
蓋以古人有復遷舊宅
家道中興
仍舊改措。
避凶趨吉
大來瑞慶
奚啻古人復遷中興而止哉。
將見諸山之捍衛
巨川縈廻
地理之諸吉蓄靈擁休者。
此焉發迹
無往不復天運
興州於已替。
復使海東將相半是州人者。
皆出於此也。
眞儒輩出
士林之所宗。
白駒空谷
有其人之如玉。
朝家台鼎
論道經邦
牛山斧斤
善養良心
起臥龍而作霖雨
歲無大旱
德川而窮眞源
禮有三千。
其間亦有龍德大人
處而樂堯舜之道。
出而廻唐虞之世。
世世家門昌大
福祿綿遠
天下後世美譚
遂令人傑地靈之說。
不虛歸功於神。
神其嫡統南岳
地宜正脈方丈
而神之爲靈也昭昭
豈不猗歟盛哉
謙齋先生文集卷之七
 疏
  
謝恩兼陳君道九事(壬寅)
伏以臣去八月二十日
秪受右副承旨書狀
倣古賜帛之規。
道臣優給米菽。
以示朝廷嘉奬之意爾。
領受事有旨。
不勝戰慄惶惑
無地容措山野寒微
至愚極陋
少多病。
跧伏窮巷
與無見識
猥以蛣蜣之轉。
冒忝蘇合之名。
自欺欺人
終至欺天。
粤自先朝屢被恩命
點汚名器
不但淸修者所
羞。
於臣自量之義。
實有所瑟縮兢惶者。
且以老病俱深。
未能祗謝於黃琮咫尺之地
有若隱遯不仕者然。
臣之逋慢之罪。
至此尤甚
屛伏衡茅
日竢嚴譴
不意今者執事之臣。
誤達於紸纊之下。
命賜米菽。
降旨下諭。
瓦缶之器。
濫承黃流之澤。
愧懼滋深。
揆諸古人
有仕而不受祿者。
白衣勸講不言祿者。
今臣前無陳力之勞。
後有逋慢之罪。
坐受殊恩
極知未安。
聖意以臣年老
倣古賜帛之規。
於此無言以辭。
僶俛拜受
竊伏念昔齊桓公麥丘老人而飯之。
老人曰。
願賜一國之飢者。
方今凶荒連歲
餓殍盈路
臣之受賜非止一飯之德
不得與此飢者共之。
實有愧於齊國老人
允願聖上修德明政而均惠於一國
以嘗仰屋而竊歎者。
冒死條陳之。
殿下嘗試之。
竊惟今日之事。
不可以毛擧
而事有本末之序。
臣特先其本而後其末。
譬之經冬之木靡不摺拉
而猶能更華於陽春者。
以其本根生氣
條達枝葉也。
伏願殿下聖學以立大本
今日本根生氣
而其達於枝葉者。
則節嗜慾保身體。
振紀綱以糾百職
道術大一統
興學校以養人材。
崇儉德以贍財用
守宰以牧疲民
贓法以懲貪猾
將帥以嚴武衛八者是也
所謂聖學以立大本者。
臣聞萬事萬化之本。
在於人主一心
此心之明暗邪正
治亂興亡繫焉。
苟非講學有以開明其心。
則事之是非
言之邪正
人之賢否
無以辨焉。
雖有聰明睿智之姿。
黑白混淆
擧措迷方
無以萬事而運獨化之權。
是以自古聖帝明王
未有不學而能至治
堯舜允執厥中
成湯聖敬日躋
文王緝煕敬止
莫非務學以立本也。
文貞公曺植曰。
爲治之道。
要在人主明善誠身
明善誠身
以敬爲主
敬者大學徹頭徹尾者也。
臣伏殿下天姿明粹
如水未波。
卽此振厲大志
加功學問
汗馬方寸之間
收功萬牛之地。
明盡天德王道之學。
則獨不得古先哲王幷䡄乎。
本之大學
以立規模
以周冢宰篇。
以正聖王所以維持涵養之方。
質之以經書
極其精微之蘊。
而因程朱之言。
範驅而先導
上達門路階梯
固已廓然矣。
參之以宋儒眞德秀大學衍義
及我朝文元公李彥迪九經衍義
文純公李滉聖學十圖。
文成公李珥聖學輯要
延訪之時。
一意講究
燕閑之暇。
凝神澄省
古今明師宿儒
俱萃於左右
導揚
義理之趣。
於是聖心無所虛假
而主敬之功自密。
克治之效日新
本地圓淨
鏡臨萬象
以此應事接物
自然赴節中理
推以化人
一矩於大廈。
而上四方均齊方正
所謂不可毛擧之事。
自然循序條理矣。
嗚乎
此唯學問功用
何嘗求之於高遠
殿下躬修而心得之。
何不務此而立本。
今日寒木生氣也哉
所謂嗜慾保身體者。
臣聞古人有以嗜慾伐性之斧
蓋血榮氣
必所運。
定則眞元不耗。
百體堅強
情熾則節宣乖方
衆疾交作
然則嗜慾之害。
非惟伐性而已
竝使血氣致傷
若推其極。
所以極口腹之所養
窮心志之所悅者。
流毒生民貽禍無窮
是以大禹女色旨酒菲飮食。
武王鮑魚
太公止之。
宋仁宗思食燒羊而旋命却之。
莫非深於慮禍而節其嗜慾也。
臣竊以遠地傳聞
數年以來
玉候違豫
罕御經席。
臣之私憂過慮
不得無及於斯
未敢知殿下於衽席有所不知戒乎。
飮饍有所不知節乎。
有一於此
足以傷和
末流之弊。
亦可深慮也。
飮食男女
天理所有
人情所不能無者。
天理人欲
同行異情
順理而節之。
固非所憂。
任情而縱之。
則害不可言
 殿下上奉廟社之靈。
下係萬民之命。
國家安危
只在殿下一身
殿下於此得無惕然大警於心乎。
古語有之。
嗜慾
養生之大。
聞諸上醫
萬方保養
皆虛事。
只有操心要規
臣爲殿下誦之。
伏願殿下鑑古聖王所以之者
以爲醫方
可以養其眞元
百姓擧有庶幾無疾之喜矣。
然此乃克治中一事。
則固亦在殿下之務學也。
所謂振紀綱以糾百職者。
臣聞四海之廣兆民之衆。
摠攝整齊之。
使之各循其理。
莫敢不從一人之所命者。
以其有紀綱之張於上也。
夫網之有
絲之有紀。
不煩而自張。
所以一以統萬。
大以摠小。
臂攣脂。
屈伸從心者也。
令行禁止
政擧治張。
不待褒誅而百職自理矣。
方今體統陵夷
經制壞亂
發號施令
了無奉行之實。
立法糾政。
而徒貽簿書之煩。
忠邪雜進。
刑賞不分
守法奉公者。
反有獨立之懼。
違道循情者。
亦無干紀之咎。
全身苟祿
以私滅公。
於是衆慾橫流
無所堤。
廉恥道喪
無所維。
令典賣情之市
官府罔利之龍。
漢臣崔寔所謂御委其轡。
馬紿其銜。
四牡橫犇
皇路險傾者。
今日之謂也。
至於胥徒之屬。
何許蟣蝨
而因得售奸於刀筆之間。
竊簿盜財
細事
弄法索貨。
轉成大慝
間或糾擿
輒懷陰中
官司黜陟
頗出其手。
大官媕娿
或受其欺詐
小官喘耎
都入於籠絡
撓法亂政
無所拘忌
而任其跳踉
莫能禁制
此非其罪也。
莫不由於百職不擧
百職不擧
莫非紀綱之紊弛也。
紀綱所以張者。
人君光明正大之體。
整之於上。
大臣以剛方正直之操。
持之於下。
然後有以振而無所撓。
一有私意投隙
群枉之門始開。
百邪輻輳
所以犯科作奸者。
所不至。
故沂今日衆弊之源。
則私之一字
九河星宿海
流波旣漫。
滓方激。
固非寸膠之所能正。
伏願殿下立正大之體。
灑濁其源而廓開大公之道。
鼓以雷霆
燭以日月
群枉之門斯閉。
皇綱式張。
庶官乃職矣。
故臣以爲今日頹綱
在於殿下之正心也。
所謂道術大一統者。
聞道大原出於天。
而行於日用彝倫
古今天下之所共由也。
三代以前
此道明如白日而治出于一。
當此之時。
通衢大路會貫於國都
萬方同轍
孔子沒。
而道不能自明於世。
於是冥行墑埴。
散出於旁岐曲徑
流於淸虛而之老莊
自老氏而之刑名則爲申韓
修養爲道家。
寂滅則爲佛氏
莊子
而之放誕則爲晉代風流
晦盲否塞
衆怪迭出者。
莫不由於此道不明也。
異端爲害東方
佛氏當服上刑
始則爲逃賦役淵藪
使民日耗
終則以禍福驚動之。
使民漏巵舍施
王法所當痛絶之。
蕃熾已久。
不可入其人廬其居也。
以爲闡明此道
使如撥雲而覩日。
則人知彼說之爲邪。
舍施祈福之財不耗矣。
況逃賦者特迫於征役
而非必慕其法也。
以此道而行仁。
使之有樂生之業。
誰肯父母妻子之懿而委身苦空也。
故此道苟明。
則必不如唐武宗之勒歸。
佛氏自歸一統矣。
至於士類
則儒言儒服
皆以孔氏爲依而無異歸矣
然於其中
鄕愿亂德之習滋痼。
則是孔子之所闢也。
計功謀利之弊愈甚
則是董氏之所斥也。
慘刻無隱
則或浸淫申韓
放言不忌
則或影響於莊氏。
至於輕蔑禮法
縱酒昏酣者。
晉代之餘流而漸染尤廣。
繩墨之士。
多爲適越之章甫
冠昏喪祭之儀。
或爲蒭狗
律之於孔門
則此在所引乎。
在所闢乎。
若乃記誦詞章之習。
非復涵泳聖涯摛華道德
只是剽獵於口耳。
爲利祿之媒。
浮競之習張甚。
揚雄所謂孔子門墻
鄭衛之音
韓莊之書者也。
今者士
論分門。
是非相角
氷炭同器
勢難兩濟
此又患之大者
而皆由於道術不明
無以一其歸向也。
董仲舒曰。
不在六藝之科孔子術者
皆絶其道。
然後統紀可一。
法度可明
民知所從矣。
嗚呼
百家同出一塗
只在明道率正
明道得其所從。
率正而歸其有極
則更何有他岐亂道乎。
然道之所以明。
豈有他哉
古語曰。
學者心之白日
此又在於殿下務本也。
所謂興學校以養人材者。
臣聞設學養材。
自命而下
三代共之。
所以人倫也。
故其擇學官
必以德行純備者。
儀刑多士
人君躬行於上。
使顒若而化。
所以之者
固必先行而後文華
考其行能進退之。
未嘗浮末之技。
其高下。
所以養有實效
不歸虛文也。
詩稱譽髦斯士
豈無其實而致之。
臨雍拜老。
非不盛。
明帝新民之德。
李躬桓榮
章句之儒。
當時人材
亦止於漢而已
國朝立制
一倣三代敎育之。
至於
崇儒重道。
思皇蔚興
本朝人材
於斯爲盛。
亦豈無所本歟。
於今日。
不任慨然
學校之名徒存。
其實一反於古。
師不擇人
敎非其方。
以是猶可責其成材乎。
頃歲引進儒賢
師表國學
於諸州。
分任敎養官。
蓋將
敦本實而抑浮末
以新一代人材也。
臣病伏山野
未敢知殿所以率之如何
而又未知國學所以之者
果有實效不歸虛文否也。
獨以鄕學見之。
提督之官
人品甚劣。
不厭士望
守令蔑以冷官
而諺數慢如縣丞
相訾謷。
受此任者。
體解無意擧職
若之何爲士之所矜式乎。
其所考者。
只是擧場末技
雖使着力於任。
固無益於養材也。
設官則已。
設官則豈庸此類而備員乎。
養材則已。
養材則豈將虛文收效乎。
當初設立
其意何居
旋以無益而罷之。
又非臣之所知也。
人自無益。
何嘗無益
無益之人。
而謂官之無益。
非見刖而廢屨乎。
伏願殿下國家成憲
遺法
宜先禮命明德尊者
儀表太學
以風于四方
次以分敎鄕學
博選學術風裁者。
尊重其任。
使盡養材之實。
有成效。
則奬用於華貫
不擧其職。
黜退散地
如是則人不薄其官而官得稱其名。
庶有養材之實矣。
作新之化。
非所專責任官
臣亦必曰殿下之立大本也。
所謂崇儉德以贍財用者。
臣聞昔者箕子象箸
而謂天下不足
象箸細費。
人君富貴猶憂其不足
衆庶可以
足乎。
夫生之者衆。
之者寡。
所由贍也。
之者衆。
之者寡。
何以給之。
周王之法。
五十衣帛
七十食肉
豈不欲少者之亦暖飽也。
戒其以有限之財。
應無窮之費也。
爲文章以表貴賤
定器數以限上下
豈嗇下而豐上乎。
混之則啓無窮之患而絶有限之本也。
是以三年一年之食。
卅年得十年之蓄。
藏私㣥。
足於上下
故惟儉者。
足國之大方也。
臣竊觀民窮財盡
此時爲甚
雖曰皮幣之輸水旱之災。
而實尾閭于弊化奢麗之場。
所食不過適口
而盈案以相誇。
所衣不過掩體
華美相競
貧者數月之糧。
無以充一卓之需。
寒者十人之衣。
無以一襲之費。
章服混淆
等威陵夷
輿臺驅役
飫沃羶葷
市門塗澤
披攘綵纈。
奈之何不盡而民不窮也。
晉臣傅玄曰。
奢侈之害。
甚於天災
斯言有稽。
所宜深戒而痛革之者也。
然以言敎者訟。
身敎者從。
徒以法制拘束之。
未見其止。
而適增其擾。
亦何益哉。
漢文帝身衣弋綈而業致富庶。
成廟不新紬衾而運撫豐亨
殿下遠法漢文
體成
聿昭儉德
垂範中外
上好下甚
制節謹度
無復傷財之事矣。
固亦反求於殿下之本也。
所謂守宰以牧疲民者。
臣聞四海
利病
於斯民之休戚
斯民休戚
係於守令之賢否
是則新民之官
任重矣。
苟非其人。
下情無以上達
上澤無以下究
社稷虛厲
雖在豫大之時。
其選猶不可輕。
當難虞之日。
其可忽乎。
目今飢荒連歲
赤子顚連流離頓踣之狀。
臣言之掉心。
亦已達於四聰之下。
更不疏陳
殿下憂勤惻念
特遣近臣
分道賑救
頒示救荒之方。
以濟溝壑之命。
殿下憂民之誠。
若是其切。
流離尙未安集
臣意殿下獨憂於上。
不得在下者分其憂也。
若是殿下發政施仁
誰當奉承而致之民者。
殿下憂民
害民猶在
臣恐殿下之憂。
無時可已也。
且如貢案之不均
又是害民大者
物非其土。
四出轉貿。
獵貨者乘時獲利
窮民益困。
祖宗之法。
猶當變而通之。
燕山朝加定者乎。
文成公李珥嘗在宣廟朝。
極陳其弊。
當時無人力贊。
至今爲害
殿下憂民之心。
所當變通
而亦必守令得人
乃可施惠政也。
伏願殿下審克惟良之選。
賢則雖疏而不遺
否則雖邇而必棄。
旁蹊鑽進者。
無所側迹。
異道希恩者。
不得抵戲
勿以任數苛刻者爲才。
勿以承風應奉者爲賢。
惟用守法淸愼奉公忠實者。
郡縣
劇易凋完而隨才授任
殿下救恤之仁斯行。
而貢案之弊因可祛矣。
干謁盈路
請托多岐
非公取捨難正。
非明則賢愚莫辨。
非不博選
私有所痼。
非不愼簡
而知有所弊。
殿下先須得人衡鑑之司。
俾盡公明之道焉。
且數百州。
卒難應時得人
則亦須先正大綱
方伯得人
守宰之綱擧矣。
顧其盡公明之道而先正大綱者。
莫不在於殿下之正本也。
所謂嚴贓法以懲貪猾者。
臣聞光武贓罪無所貸。
豈非以所盜者。
生民膏血斲喪邦家命脈也。
方今經紀解紐
政多恩貸
墨以敗官
無所懲艾
事無汚潔而得之爲期
惡無大小而貨以藩身。
苞苴橐裝
括盡甔石
服玩膏粱
剜及心頭
噫。
蠢厖黎氓
雖極愚下
亦國之所依。
王者所天也。
乃任其割剝
不曾擧正其罪。
間或糾發
專事覆蓋
不復究治
或獄成而漏網
或流宥而卽敍
何節根之螟則曲施寬仁
邦本所在則漫不爲意乎。
若是法制
可以豪猾手足乎。
人誰處脂膏不潤也。
噫。
今之邦本
百年之木。
條幹依舊
心腹之理。
半已病朽。
卒有風雨
所心寒。
正當培壅封樹不暇
豈可使大蠹群聚而齧之。
斯民殿下之赤
子乎。
赤子困於盜。
慈父所以之者
不遺餘力也。
殿下何以處此也。
殿下之廷。
豈無正直嚴毅足任刺擧之責者哉。
伏願殿下擇任方伯
朱穆之於冀州
使之望風解印
又時遣范滂之倫。
使按澄淸之轡。
如有擧劾
卽致其辟。
無所容庇
宿贓破膽
白劫逬跡。
爲民之害者。
可以逬諸矣。
然擇任而明法
亦在殿下取人以身。
不可以他求者也。
所謂將帥以嚴武衛者。
臣聞將不知兵
以其君與敵也。
不擇將。
以其國與敵也。
臣嘗以此言。
參驗于古。
樂毅騎劫之於燕。
廉頗趙括之於趙。
前後之勢自若
成敗之數立變。
是則備之堅脆。
在於將。
不可徒恃也。
宋臣張齊賢曰。
擇卒不如擇將。
此實後來龜鑑也。
國家經變以後
銳意繕兵
建置簡閱
究極其方。
修鍊戎器
嚴勅部伍
當局設施
固無餘算矣。
然臣竊念昔者秦兵無敵於天下
昭王以內無良將爲憂。
漢文帝調集六郡良家
以不,牧爲恨。
殿下得無秦王之所憂漢之所恨歟。
臣以一隅之見
聞知殿下所當憂而不爲憂。
所當恨而不爲恨也。
何以言之。
今日秉鉞分閫者。
不足以制變
而猶長於營私
不足以御暴。
而尙強於凌弱。
貨財
百種搜羅
完丁實戶
則占爲私軍。
以備賈販
部伍空疏
所不恤。
夙夜規畫
不外輕肥之具。
此等固無望其簡鍊精銳。
結合衆心
以作緩急之用。
能封已自肆。
張皇威虐
厚稔怨怒之毒。
軍丁頑悖不率者。
鄕里或糾之。
則反以重刑威之。
使不敢正視
以假撫恤之名。
養成驕悍之性。
無事之際。
傲然不以長上爲念。
瓦石門者
接踵而起矣。
夫以驕悍之性。
挾怨怒之毒。
平居猶自疾視常懷瓦解之心。
況驅之於死生呼吸之間。
其能北首投命乎。
是則今日將帥
非徒無益於用。
又害其所以用之者
奮擊百萬。
脩劍倚天
殿下誰使制之。
故議者皆以卒伍零孱鍊習未精爲言
而臣之愚意
非所憂也。
惟將得其人。
則不勞而自辦。
殿下亦嘗擇任而不得其人耶。
噫。
禍機伏於冥冥之中
一國之命而屬之將。
存亡決於俯仰之間
而不亟爲之備。
以待不虞
臣誠懍懍
伏願殿下極選良材
以授典戎之任
使盡勵士之方。
虎豹在山之勢張。
武衛不瑕
鎖鑰克嚴。
殿下可以無虞矣。
然有周宣中興之志。
然後方叔召虎之臣。
此亦不可以他求者也。
凡此八條
當今急務
而其本都殿下之心。
易曰。
正其本萬事理。
舜禹危微精一
孔顏克己復禮
前聖相傳心法切要
其所以察人欲之盡。
極天理之全者至矣。
一心正則八者無不正。
一有私欲介之
事事爲文具而終至不可爲矣。
故臣所謂大本者。
時務之最初源頭。
而尤不可不急者。
殿下留意而亟圖之。
先使大本正而時務以次修焉。
抑臣又有所慮者。
人君尊居而爲元首
股肱運用
耳目視聽
後元無虞於上。
又須血氣交貫而不偏滯
然後股肱耳目得不病而爲元首用。
不敢知。
殿下無虞所以運用所以視聽者歟。
血氣無偏滯之病歟。
伏願殿下選掄一二大臣剛明公正能致其身者。
委以股肱之寄。
勿貳勿疑。
使各擧所知汝翼汝爲。
殿下無虞所以運用者。
嗚呼
殿下修身取人
在廷之臣。
誰非腹心之臣也。
否則一瞙(一作膜)之外
難保其無欺負者也。
人君一國耳目耳目
敢諫之鼓。
誹謗之木
所以視聽也。
不止臺諫爲之耳目焉。
伏願殿下明四目四聰
殿下無虞所以視聽者。
大舜好問而察邇言
漢臣魏相白去副封
以防壅蔽
聖君賢相
柯則不遠
殿下以舜爲法
而俾左右魏相
焉。
聞天下國家之勢合則強。
分則弱。
士大夫分門立論
各自爲朋。
此臣所謂血氣偏滯之病。
甚爲重痼
國勢之弱。
未必非此也。
書曰。
無偏無黨
王道蕩蕩
武王曰。
予有臣三千。
惟一心
周室所以強也。
宣廟朝儒金誠一之言曰。
同己者未必君子
異己未必小人
要在得人
同異之說。
未合同人之義。
則公也。
今當各盡公
同寅協贊
如同舟之人。
遇風波。
同心救濟
乃可利涉也。
苟能同心
股肱耳目血氣交貫而不病。
殿下得以利於運用
得以之通於視聽
而唯殿下
血氣總司
前所養本根而達枝葉者。
在於是。
伏惟聖明神焉
誠素事機
又無言責。
而乃喋喋者。
誠以國事至此
不可拘於語默常節
正如大廈將騫。
處於下者
苟知有覆壓之患。
莫不狂奔疾走
以盡撑支之力。
不可以不及袖手坐觀
況臣忝作三朝之士。
又蒙異數之渥。
寸草微誠
欲報三春雨露
擬達螻蟻之誠
學術空疏
未聞大道
今又血氣已衰。
精神益耗。
無倫序。
戇愚觸諱
出位侵官
僭忘狂率
無所逃罪
而且於八九月間
重患濕痺
口不能開
不能運。
久而不差
未能執筆搆思
謝恩
一辭
尙稽數月之後
合萬死。
任瞻天感震懼兢惶俯伏待罪之至。
批曰。
省疏具悉
爾以山野之士。
陳戒懃懇
語意切實
惓惓之誠。
深用嘉歎
不留心焉。
爾其待罪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