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白轩先生集卷之二十四○文稿 第 x 页
白轩先生集卷之二十四○文稿
疏劄
疏劄
白轩先生集卷之二十四○文稿 第 121H 页
辞领中枢府事疏(戊戌)
伏以臣伏闻今月初三日政。 特下恩批。复以臣为领中枢府事。臣于屏伏之中梦寐之外。荷此 宠命。且感且悚。罔知攸出。夫原任大臣之为西枢例也。臣不得例之者。以彼之耽耽也。 圣眷曰笃。不遗旧臣。乃有此命。徒以岁月之已久也。而彼之耽耽。今岂异昔。臣曾于榻前。得半京半乡之请。优游散地。沐浴恩波。素俸反浮于常禄。锡赉继及于张罗。衔感次骨。惭惧日积。惭者惭其食焉而嬉也。惧者惧其无以报效也。不图今日复叨旧班。不惟臣之惭益惭。臣之惧益惧。抑臣之所窃忧者。区区焉惟贻辱是忧。不专在于为私也。其事烦其说长。臣不敢一二而略之。伏乞 圣明察臣言外之危悃。纳臣由中之祈恳。亟收恩命。以便公私。不胜幸甚。臣无任兢惶屏营之至。
论卜 陵劄(己亥五月)
伏以臣子至情。无处可伸。今日之事。孰有重于卜 陵乎。事重则非人人所敢轻议。而人人皆敢轻议。以至委巷庶人之辈。无不以为言。此岂皆知水原之必
伏以臣伏闻今月初三日政。 特下恩批。复以臣为领中枢府事。臣于屏伏之中梦寐之外。荷此 宠命。且感且悚。罔知攸出。夫原任大臣之为西枢例也。臣不得例之者。以彼之耽耽也。 圣眷曰笃。不遗旧臣。乃有此命。徒以岁月之已久也。而彼之耽耽。今岂异昔。臣曾于榻前。得半京半乡之请。优游散地。沐浴恩波。素俸反浮于常禄。锡赉继及于张罗。衔感次骨。惭惧日积。惭者惭其食焉而嬉也。惧者惧其无以报效也。不图今日复叨旧班。不惟臣之惭益惭。臣之惧益惧。抑臣之所窃忧者。区区焉惟贻辱是忧。不专在于为私也。其事烦其说长。臣不敢一二而略之。伏乞 圣明察臣言外之危悃。纳臣由中之祈恳。亟收恩命。以便公私。不胜幸甚。臣无任兢惶屏营之至。
论卜 陵劄(己亥五月)
伏以臣子至情。无处可伸。今日之事。孰有重于卜 陵乎。事重则非人人所敢轻议。而人人皆敢轻议。以至委巷庶人之辈。无不以为言。此岂皆知水原之必
白轩先生集卷之二十四○文稿 第 121L 页
不可。亦岂大事不欲成而群情如此。此实不可忽焉者也。如臣愚昧初未得与闻于末议。向者入侍之时。适会言及 山陵。敢以素怀陈达于咫尺。而言不敢尽意。首以择吉为善。继陈水原庐舍之多兵众之重。昏朝时所为。亦窃略达。以备省念者。意非浅浅。而尔后未得可处。水原斯卜。臣不敢轻议者。不欲纷纷。徒伤事体。嘿然度日。至于今日。臣不敢不言。臣今不言则不忠。虽欲闭口得乎。当初朝著之间。惟任相士之言。无它是非之争起。则事或易完。民志庶定矣。今乃不然。忧国之言。不容泯默。卿士大小。合为一辞。小民何知。日切默祷。而麾却群议。终用其地。则嗷嗷众怨。举将归谁。夫 山陵为重。民弊有不可顾云者。言则似矣。而未知其二也。此事岂但止于为弊而已乎。语之深者。不敢载之于书。惟在默会而深省焉耳。且只以安奉之道言之。犯五患之戒。忽众怨之丛。而必用不必用之地。决非忠臣智士所以为国家深长思也。况其地如彼斲削而伤破。则未能为全完之吉壤乎。以尽孝之道。则莫善于继述。 大行大王之所以视民如伤。汲汲然拯济于水火之中者。发于至诚。今者撤许多之庐舍。坏大众之根本。必非 先王之所愿
白轩先生集卷之二十四○文稿 第 122H 页
也。经曰。生有益于人者。死不害于人。是以欲择不耕不食之地而葬焉者。仁人君子之心也。为其身尚如此。则为其亲宜复如何。惟我 大行大王德泽洽于万民。其有益于人者孰大焉。今虽在天。降监于玆。不欲害于人者。亦昭昭然无可疑矣。以 殿下之至孝。瞻对羹墙而追想 先志。则当不待臣言而惕然改图矣。然舍此而无复他所。则此言亦不宜轻发矣。洪济洞自古所称之地。而远之而不用。取其次于水原者为稍近也。今以李尚真等所称诸言言之。稍近之处。可合之地不可谓之全无。若使前后看审之人。平其心舍其己。公其议竭其诚。为君父为国家而深虑长计。地理人理。俱得其宜。则天理亦顺。 先陵旁近上游相望之处。岂无可卜之所乎。祈天永命。在此一举。伏愿 圣明断然而行之。择优而用之。毋责得于一日之内。毋牵挠于众口之不齐。用洪范从二人之法而决之。克襄大事。 宗社幸甚。臣民幸甚。臣仰念哀疚之中。缘此众言。尤增罔极之怀。而未死老臣。中夜不寐。反覆思惟。为日已多。前此而言则失于径遽。后此而言则失于迟误。今臣此言。万不获已。臣诚不胜忧郁惶闷恳祝之至。
白轩先生集卷之二十四○文稿 第 122L 页
请从权制第二劄
伏以臣昨于病伏之中。家侄右承旨正英退自入侍。得闻其言。则 天颜玉音。视前甚变。小堂之内。遮障以席。房突温热而户不得暂开。咳嗽亦频。 圣候虽曰少愈。其见于颜色声音者如此。形于居处者如此。此可谓少愈而无可忧者乎。又伏闻 教以姑观四五日。在前积伤者。姑不暇言。以近日言之。 违豫已久。盖向者夜间进药。證候甚重而为日之多。亦可想矣。又从而今日明日延拖。至于数日之迟。则就令标證幸或少歇。而源委之渐可忧者。庸有既乎。臣于罔极之初。谓吏判宋浚吉曰。自 上春秋未盛。荣卫未完。最可畏者。寒暑易感。今日第一急务。惟在于保护圣躬。非但浚吉之意同也。孰不以为然。故臣常隐忧不敢少弛于心。如春日之履薄冰。闻有感候。惊惧自倍。及闻昨日之言。尤不胜其万万倍焉。夜不能寝。坐以达曙。盖非以私智过虑有所测知。而忧闷之切至至于此也。丧中之疾。延以时日。从轻至重。始于虚寒。渐成郁热者。臣尝惯见。故如伤虎之人怖惧倍切。况至尊平素居养。绝异于匹土。前后毒疟。累月哀戚伤损。羸毁已极。而继以 證患之苦至于今日之久乎。
伏以臣昨于病伏之中。家侄右承旨正英退自入侍。得闻其言。则 天颜玉音。视前甚变。小堂之内。遮障以席。房突温热而户不得暂开。咳嗽亦频。 圣候虽曰少愈。其见于颜色声音者如此。形于居处者如此。此可谓少愈而无可忧者乎。又伏闻 教以姑观四五日。在前积伤者。姑不暇言。以近日言之。 违豫已久。盖向者夜间进药。證候甚重而为日之多。亦可想矣。又从而今日明日延拖。至于数日之迟。则就令标證幸或少歇。而源委之渐可忧者。庸有既乎。臣于罔极之初。谓吏判宋浚吉曰。自 上春秋未盛。荣卫未完。最可畏者。寒暑易感。今日第一急务。惟在于保护圣躬。非但浚吉之意同也。孰不以为然。故臣常隐忧不敢少弛于心。如春日之履薄冰。闻有感候。惊惧自倍。及闻昨日之言。尤不胜其万万倍焉。夜不能寝。坐以达曙。盖非以私智过虑有所测知。而忧闷之切至至于此也。丧中之疾。延以时日。从轻至重。始于虚寒。渐成郁热者。臣尝惯见。故如伤虎之人怖惧倍切。况至尊平素居养。绝异于匹土。前后毒疟。累月哀戚伤损。羸毁已极。而继以 證患之苦至于今日之久乎。
白轩先生集卷之二十四○文稿 第 123H 页
此臣之所以虽闻 少差。而不敢弛抑有倍焉。大臣百僚三司奔走号吁而不知止者。同出于此也。引礼之言。固知饫闻而厌苦矣。然人臣事君。以礼以道。告君当以此。引君当以此。此皆圣贤之所以训戒后世而可法可遵者也。礼经居丧之节。极其谨矣。而有疾则必变饮食之意。重言复语。而犹虑后之人有所疑难。乃以孔子曰表章之。其戒贤孝君子之或致病伤者至且密矣。朱子据圣训纪善行。为小学嘉言。言居丧之礼。尽其纤微。而其曰。大祥之前。皆未可饮酒食肉。若有疾暂须食饮。疾止亦当复初。恐成疾者。可以肉汁及脯醢或肉少许。助其滋味。不可恣食珍羞盛馔。其酌定垂戒者。亦深切矣。有疾者固不可言。恐或成疾者。亦必训以滋味之助。则今 圣上之證候。可谓有疾乎。可谓恐成疾者乎。廷臣之所劝者。可谓礼乎。可谓非礼乎。权而得中。即礼也。夫岂非礼。而孔子,朱子教人而成书以诏万世乎。匹夫居丧。尚不可忽其疾。况于至尊乎。噫今国日事大可忧者非一端。而又岂有大于 圣躬之不宁乎。 圣上之受付托者。 宗社为重。而又岂有重于 两大妃乎。 两大妃俱有宿患。而 王大妃殿病源尤重。 圣躬不宁。则
白轩先生集卷之二十四○文稿 第 123L 页
两殿能得以宁乎。 两殿不宁。则其为 宗社之忧。复如何哉。虽无疾之丧人。长者劝之以粱肉。则不得不暂为勉从者。礼经之训也。今 两殿为之忧之。而劝之强抑而从之。则孝顺孰大焉。 两殿劝之而违而不从。则不亦背于礼而伤于孝乎。一时之从不从姑舍之。如或转而重贻 两殿之忧。有不可追悔。则其何以为之。言念及此。气短心寒。夫孝思之至。视于无形。听于无声。以 殿下之诚孝。依俙于视听之际。则 先王忧念之色。伤叹之声。必不违于咫尺也。 圣上之不忍于从权者。为 先王而哀痛也。何其不忍于圣心之哀痛。而尚独忍于 先王之忧念也。呜呼。 先王之灵陟降庭止。以 圣上之至诚。思至于此。则其何忍违 两殿之恳劝。而拂一国之舆情哉。且以 祖宗朝故事言之。从权之请。多在于初丧之时。如有不安节之候。则亦不待公除而请之。到今始请。已云晚矣。惟我 世宗, 成宗非特为东方之圣人。实超出千古之百王。而勉从于初丧者。非孝思之不足。惟其如此。乃所以全帝王之大孝也。今往何法。非 圣祖乎。礼经圣贤之垂训如彼。 列圣祖宗之可法如此。 先王之念。不可不体。 两殿之志。不可
白轩先生集卷之二十四○文稿 第 124H 页
不顺。伏乞 圣明勉回至意。亟从权制。以幸 宗社。以幸臣民。臣不胜涕泣祈祝之至。
请西北民赈饥蠲役劄
伏以秋序几尽。 因山奄迫。攀号之外。念不遑他。且玉候幸而少愈。而尚在静摄之中。如非紧切之务。不宜有所冒渎。而不幸今年。各谷又失登熟。民事孔急。则苟有忧国之心。何可越视而默然而已乎。姑以最急者言之。江原一道之中。岭东殊甚。岭东之中。襄杆尤甚。北路亦然。而六镇尤甚。惨不忍言。言及于此。自不觉其涕零。朝廷方讲赈恤之策。岭东则先送千石之米。本道都事看审之状来到。道臣所陈减役之事。亦已启下。当次第施设矣。北道可蠲之役。亦为行会。监司方为出巡云。臣虽有欲达之怀。姑有所待。迟回累日矣。只念关岭阻脩。往复易滞。严寒渐迫。饥冻转逼。流者居者。无所聊赖。几何其不尽于沟壑之中也。虽以目今火急出令。如救焚拯溺。恐无及于枯鱼之肆也。春和议赈。以其犹有卒岁之资也。燃眉之急迫在目前。则何忍立视其死。姑待后日乎。臣于己丑之冬。忝在相职。北路告饥。伊时南北道仓谷其数尚多。故使之次次转输。岭东西不至如今日。故定都会于
请西北民赈饥蠲役劄
伏以秋序几尽。 因山奄迫。攀号之外。念不遑他。且玉候幸而少愈。而尚在静摄之中。如非紧切之务。不宜有所冒渎。而不幸今年。各谷又失登熟。民事孔急。则苟有忧国之心。何可越视而默然而已乎。姑以最急者言之。江原一道之中。岭东殊甚。岭东之中。襄杆尤甚。北路亦然。而六镇尤甚。惨不忍言。言及于此。自不觉其涕零。朝廷方讲赈恤之策。岭东则先送千石之米。本道都事看审之状来到。道臣所陈减役之事。亦已启下。当次第施设矣。北道可蠲之役。亦为行会。监司方为出巡云。臣虽有欲达之怀。姑有所待。迟回累日矣。只念关岭阻脩。往复易滞。严寒渐迫。饥冻转逼。流者居者。无所聊赖。几何其不尽于沟壑之中也。虽以目今火急出令。如救焚拯溺。恐无及于枯鱼之肆也。春和议赈。以其犹有卒岁之资也。燃眉之急迫在目前。则何忍立视其死。姑待后日乎。臣于己丑之冬。忝在相职。北路告饥。伊时南北道仓谷其数尚多。故使之次次转输。岭东西不至如今日。故定都会于
白轩先生集卷之二十四○文稿 第 124L 页
江陵。用马尚运谷矣。今则北路已无可为。本道仓庾必不如前。亦难移运。愚意募得有计虑。已见成效者。捐出常平之谷在岭南者五千馀石。统营之谷散在本道者六七千石。使之雇得马尚。运入六镇近处。交易之事。一以委之。亦令北路监兵使及大郡邑官吏。各出其营库所储布参皮物鱼藿等物。贩买之际。主客俱低其价。专以赈民为主。而间或有有价之民。亦任私贸。其中朝夕饥乏者则先发仓谷。细度缓急。随时济活。似不可已。且饥者易冻。冻者易死。北人以麻为农作。而此物亦大无。不幸甚矣。木花及木绵。虽已入送。不可不别为加送。宜以数万斤木花拨例增数。去核作驮。且取该曹所藏落幅及他可用休纸与无回状启等纸。无论小大厚薄。一并入送。令监兵使察武士军卒之尤寒者而先给。鳏寡孤独及官私民人之最为残薄者。并使蒙惠。毋得专归于眼前之所见则幸矣。多般致恤之道。必须尽为讲求。常平赈谷之外。又以银货六七百两。送于北兵营。兵使与二三边倅会坐试射。等第其中数而赏之。虽未入格。武士校生中。有弓箭甲冑之可用者及有战马者。一一分等给之。俾得贸谷。则赈饥之中。可寓劝励之意。此亦似
白轩先生集卷之二十四○文稿 第 125H 页
当行之而无所持难也。臣曾于乙酉大拜之初。庙堂见属以荒政。臣与判尹臣李时昉。故副提学臣赵锡胤。粗为料理。用赈京外。以其馀物。启达而设厅。常平之号。盖始于此。常平本为救饥。虽尽竭而活民宜无所吝。况此转赈之举。一以救急。一以存本。既散而还聚者乎。统营之谷。为缓急也。前后所用。亦已多矣。而有民然后有兵。有兵然后食粟。为民取用。多少何论。况用之于今。偿之于后。则犹寄物于人而还取之耳。即与分粜而改色无异。何惮而不为乎。不发民夫。不费舟楫。而涉窎远之风涛。致近万粟米于重关复岭之外。活穷荒之赤子。则其有助于国家赈恤之政。不为浅鲜矣。臣思量已熟。计无便于此者。伏愿询诸庙堂。使之招问其可办者而亟行焉。救民莫如移粟。而蠲役为赈民之先务。尝闻北民之所最苦者。内需之贡纳也。曾在己丑。 大行大王特轸北民之饥。内需贡物。尽行蠲减。北民至今颂祝。今 殿下即位之初。值此荒歉甚于己丑。凡所蠲役。如 大行大王之为。则继述之道。莫善于此。北民之爱戴感祝。宜复如何。此岂待道臣之条陈而后行之哉。伏愿特赐 乾断。先降明旨。使边氓闻之。如死者之回生也。北边罪人
白轩先生集卷之二十四○文稿 第 125L 页
之移配。乃是移民之意也。臣尝欲达未及矣。 圣教已降。闻者孰不感叹。第未知有司奉行。将至于易地而已乎。若尔则抑恐惠泽之未广也。呜呼。祸孰酷于 天崩。而国恤之后。变异连仍。旱水风之灾。八路同然。切迫之害。边氓偏受。百谷不熟。大命近止。至于西北。七月之霜雪。八月之雷震。连日之雨雹。深处之冰片。此实莫大之灾。可畏可愕。可胜言哉。臣不敢知有底恶谴。有底冤痛。有底隐伏之祸。而谴告之示若此耶。投畀有北之徒。初既赊贷。而羁拘绝塞。屡经严寒。其艰苦万状。况元非死罪。而赦命之下。有杂犯死罪咸宥之文。而其终也。蒙宥者不多。无实甚矣。今者移配之中。岂无情迹之可恕者哉。 世宗大王下教罪重情轻者。特令原宥。大哉圣人之言也。言其罪则固重。而究其情则有或轻者。特有司者未及审察焉耳。若于罪重者岁久者。审克之议谳之。或放释。或量移。或移配。并与西边编配者。一体处之。则冤郁之气庶可伸矣。内需之贡西民。亦以为重。内司各寺奴婢身贡。限今年半减。咸从等十六邑被灾之处。量减赋役。以示 圣上轸恤之意。则非但王政之所当行。亦新服之化。所以固结人心之一大端也。噫西北荒僻之
白轩先生集卷之二十四○文稿 第 126H 页
域。不沾王化。蚩蠢之氓。或不知朝廷之为尊重。事极寒心。臣于 大行朝。有所陈达西北兵使及边头大吏。请以文官交差者。意有在焉。目今顾恤。诚不可少忽也。臣尝读朱子壬午封事。深有感于心焉。其疏曰。陛下始初清明。行谊未过。而天戒赫然若此之甚。其必有说矣。臣愚窃以为此乃天心仁爱陛下之厚。不待政过行失。而先致其警戒之意。以启圣心。使盛德大美始终纯全。无可非间。如商中宗,周宣王因灾异而修德。以致中兴也。盖宋孝宗之初。旱蝗之灾。环数千里。故应诏之疏如此。今玆稠叠之变。不翅旱蝗之灾。又当 殿下初政清明行谊未过之时。天戒之赫然至此。岂非启发修德之一大几也。臣愚窃以为大加警惕。亟图修省。推恩施仁。如不及然。自贻哲命。以基万世无疆之休。惟在于今日也。凡一政一事。一号一令。动求诸道。戒在应文。必以下顺民心上答天意为志。勉勉不已。则不亦为 宗社臣民之福哉。臣性本迂拙。家居不省其有无。尺寸之长。无所经心。而目击时艰。民将填壑。仰念 哀疚之中。兼切忧闵之怀。中宵耿耿。不容自已。敢进瞽说。亦效野人食芹炙背之献也。若乃端本致治之大要。略达于前日之劄。不
白轩先生集卷之二十四○文稿 第 126L 页
敢辄复缕陈。救东北之急。为今日第一务。戒西边之变。亦不为次。故敢并举而冒渎焉。臣亦知其愚而不能止。讥笑之来。有不暇顾。噫臣衰朽甚矣。馀年几何。每有所怀。不敢不达。臣常自怜而窃复自悼也。臣无任兢惶激切之至。
大行大王行状撰进后辞鞍具马劄
伏以臣昏耄之甚。又辞益拙。摹天画日。无可以阐扬其万一。投进以来。心尝惶陨。即者伏睹 赏命之降。异数殊锡。不啻繁缨上驷之赐。面红先发。神魂惊散。不能自定。罔知攸措。伏愿 圣明察臣衷曲。还寝盛典。以安微分。俾免僭踰之诮。不胜幸甚。取 进止。
谢 赐貂皮疏
伏以即日。本府吏自政院奉传 赐给貂皮贰令。臣不胜惊竦感激。臣曾在己丑冬。猥蒙 先朝赐与此物。顶戴 鸿私十一年于玆。今又获被 殊渥。正与前符。龙光溢目。鲛泪先零。且感且悲。神魂未定。 大恩压己。寒威退舍。铭肝镂肺。惟思陨首。 异数稠叠。省躬踰分。荣反为惧。跼影靡宁。瞻天望云。无任衔感次骨惶惕祗慄之至。
论春秋馆相避劄(庚子)
大行大王行状撰进后辞鞍具马劄
伏以臣昏耄之甚。又辞益拙。摹天画日。无可以阐扬其万一。投进以来。心尝惶陨。即者伏睹 赏命之降。异数殊锡。不啻繁缨上驷之赐。面红先发。神魂惊散。不能自定。罔知攸措。伏愿 圣明察臣衷曲。还寝盛典。以安微分。俾免僭踰之诮。不胜幸甚。取 进止。
谢 赐貂皮疏
伏以即日。本府吏自政院奉传 赐给貂皮贰令。臣不胜惊竦感激。臣曾在己丑冬。猥蒙 先朝赐与此物。顶戴 鸿私十一年于玆。今又获被 殊渥。正与前符。龙光溢目。鲛泪先零。且感且悲。神魂未定。 大恩压己。寒威退舍。铭肝镂肺。惟思陨首。 异数稠叠。省躬踰分。荣反为惧。跼影靡宁。瞻天望云。无任衔感次骨惶惕祗慄之至。
论春秋馆相避劄(庚子)
白轩先生集卷之二十四○文稿 第 127H 页
伏以天地默佑。日月重明。实是 宗社之大庆。臣民之极幸。喜抃之至。难可以言语形容也。旱既太甚。望云方切。沛然之雨。应祷而下。苍生其苏乎。此亦无非 盛德至诚。有以格上穹而致和气也。朝野之胥悦。复如何也。臣于此际。窃有所怀。嫌其不在位而缄默不陈。则非必达之义。敢复妄发。伏愿 圣明省察焉。臣伏闻春秋馆因都承旨所启史官之事。援引前例。请递堂上而用其在下者。此出于不得已。而臣之愚意窃以为此事甚不当也。所谓旧例。亦有父子间类今日之事者耶。虽或有之。不宜再误。若以泛然相避者而例之。则大不然也。朝廷处事。动宜有伦。况 新政之初。建极为大。三纲九法。务必修明。而犹惧其未也。父子之伦如何。尊卑之序如何。以用在下之子。递其父堂上之职可乎。俞棨是命胤之父也。其职即经幄之长也。以子之故。乃递其父。伦序紊矣。翰苑虽重。经幄反轻。事体舛矣。递下之法。姑不暇论。明伦之道。岂容如是。王政国法。大关瞻听。如或忽父子之伦。则馀无足记。何取乎史。臣有愚见。倘可以备 四聪之听乎。向者翰林两小臣之所为。诚甚可恶。 圣上痛惩其习。罢推之宜矣。囚系之宜矣。而年少后辈。不识
白轩先生集卷之二十四○文稿 第 127L 页
事体。妄触 天宪。抑非心上过。乃是事上之过。先儒所谓心上过大。事上过小者也。圣人亦不曰赦小过乎。从华盖之下。入圜土之中。过了数昼夜。 王法既行矣。亦可以惩矣。仍令优逸则适足以遂其愿。当此好雨之时。益布休和之气。恢山薮之包容。宽谴罚之常典。刮垢涤瑕。解泽旁流。枯草复荣。仍旧自新。则是乃体天施仁。与物同春。风霆无竟日之怒。甘澍有知时之喜。雪霜雷雨。无非教也。彝伦攸叙。政体不苟。可以耸一代之听。为后世之则。具众美而无一失矣。其于立经陈纪之道。或不无少补焉。然臣愚妄之言。何敢自谓之一得乎。 圣明如以为可。更询诸大臣而行之。不胜幸甚。(答曰。省劄具悉卿恳。卿辞实 合于义。当依劄辞施行焉。)
论五家统号牌乡约三件事劄
伏以备局副提调俞棨承 上命来。询五家统号牌乡约三件事便否。盖工曹参议李惟泰封事之请。在于五家统乡约。而号牌即备局诸臣之所建白。以五家统亦必骚然。宁行号牌也。此系时务之大者。以臣老耄迷闇。何敢与于谈当世之列乎。然而少时粗有所讲究者。请陈其槩。昔在 太宗朝国势堂堂之时。既作号牌。甫及三年而还寝。此非纪纲之未立。岂所
论五家统号牌乡约三件事劄
伏以备局副提调俞棨承 上命来。询五家统号牌乡约三件事便否。盖工曹参议李惟泰封事之请。在于五家统乡约。而号牌即备局诸臣之所建白。以五家统亦必骚然。宁行号牌也。此系时务之大者。以臣老耄迷闇。何敢与于谈当世之列乎。然而少时粗有所讲究者。请陈其槩。昔在 太宗朝国势堂堂之时。既作号牌。甫及三年而还寝。此非纪纲之未立。岂所
白轩先生集卷之二十四○文稿 第 128H 页
谓知时识势之大方者欤。向于 仁祖朝议行号牌。臣忝为献纳。入侍经筵。敢陈先教后法之意。得蒙 嘉纳。而事已垂成。莫之及已。时故相臣李元翼在京第。臣欲闻耇造之言。往见问之。则答曰。如絷人之手足。岂有久而不求脱者乎。臣心服其言。后因丁卯之乱。乃罢此法。乱之生。非由此法。而以其民怨之积也。费数年之筹画。杀多少之人命。既成还罢。议者惜之。而就令不罢于伊时。安能保其长久也。盖爽口之物。终必作疾。峻攻之剂。易败真元。保身保民。医病医国。其理一也。故法酷令严。莫如暴秦。而棘矜一呼。海内响臻。事不循古。则难恃如此。至于五家统。非宋世之新法也。乃是三代之遗制。先王之良法。 圣祖行之。大典载之。特以大难之后。不复修明矣。周家版籍之后。历代可考。虽以四海之大。兆民之众。户必录之。口必数之。惟此东方数千里之地。虽有户籍之名。而多逋版籍之外。与夫生齿之数。半漏计帐之中。此事如此。他事可知。识者之慨然久矣。今若设行。则便是 先王之政。大典之法。行之有据。听之无惑。视诸大户籍而加密。虽暂烦扰。不至太甚。或施刑罚。亦不过重。必不如号牌之多用诛杀而后始成也。李惟泰之言。
白轩先生集卷之二十四○文稿 第 128L 页
考据经传。其所论说。非如徒泥于古。采而行之蔑不可矣。臣于己丑。叨忝首相。以五家统可行之意。议诸备局。其时之议。虑或骚屑。臣不敢强也。且于 先朝以俞棨收布之疏献议时。行五家统则不烦收布而法立事济之意。略陈于末端。此时则备局诸议。亦似归一矣。今闻五家统不若号牌。此论本因惟泰之疏而发。而与惟泰之意相盭。殆同乎郢书燕说也。 先王之政不修。儒者之说不行。而行威制之酷法。无乃有欠于深长思者耶。臣于此不敢轻议。若乃乡约。本非不可行之事也。但行之须有渐。不可骤以古制烦文太规规然。先儒有言。教化有国之先务。庸君忽焉。俗吏慢之。此盖痛恨其不行也。臣在相职。议行此法。而惟其一依吕氏之约。则或有不宜于今者之弊。撮其大纲。先加警告。曰不孝不悌。曰少陵长下陵上及有孝悌之行者。令京外纠察荐举。而内则礼曹捡饬。汉城府主管。外则观察使捡饬。守令主管。又令京中各洞外方各邑。申明乡约之法而简其条目。且劝敩小学。以风晓子弟。略定其规。知会中外。前后频数。而鄙俗无识之辈。不惟慢之。又从而笑之。能奉行者绝少。然稍知奉法者。虽武吏亦力之。臣迁居西塞时。窃
白轩先生集卷之二十四○文稿 第 129H 页
闻之定州有不孝者。不母其母。及闻令下。能迎其母而养之。边邑中童蒙。往往有开悟于孝弟(一作悌)之道者。京中西小门内市廛间。有兄弟不和。常与相阋者。闻令而知戢。东大门外。宗室恭城令之子武人。素来不孝。而洞人畏其性恶。不敢明言。闻纠察之法。始乃发告而伏法云。行之悠久。则丕变虽未易。不犹愈于不教而自恣乎。及臣去位。此法遂弛。月朔文报。徒为虚具。教条令式。埋没尘埃。守令交承传授已矣。后至之吏。不知何事。诚可痛心。臣生还之后。申达于 先朝。圣教丁宁。特令修明。而未闻中外惕念而奉行。尤可慨也。此特奉行者。为之不诚。诚则必行。今若欲行。只在自 上典于学一于诚。而勉勉不已。以是心而责励有司。有司不敢不勉。影响相应。自京而外。则风动之化。庶可驯致矣。盖欲行乡约。须明教导。教导不外乎乡约。乡约亦在于教导。故臣言如此。然浅见适然。亦何敢以为必合于道也。仍念别为具劄者。意有存焉。朝家作事。最害异议。如或号牌之说行。而臣言播诸朝报。则必为不悦者籍口。故敢以劄陈。且臣欲有所达。而烦渎是惧。不敢辄伸。今适得间矣。玆附于尾。冀垂 财幸。祭祀乃国之大事。与戎并称而礼法寝坠。
白轩先生集卷之二十四○文稿 第 129L 页
人鲜恪谨。 齐,厚陵近松都。凡于祭礼。留守无故则自当行之。有故则择差邻近秩高守令为献官。礼则然矣。而今无古事。留守既不自行。又不能择差守令。守令不往。则乃以松都白徒猥得金玉之资者差送云。不亦可骇之甚乎。向者京畿监司之驰启也。留守则不为举论。只陈守令之择遣。此甚不当。自今以后。 二陵祭礼。留守行之。如有病故。则择遣秩高之守令宜矣。至如方岳海渎之祀。厥典甚尊。古所谓册有天子名者是也。臣闻湖南人士之言。智异山之祭。地方官不肯自诣。使校生代行。祝词称以 国王谨遣臣某。而校生为献官。则当称谨遣臣校生。其为猥杂不敬也大矣。非但地方官之罪。监司者难逭其责。若以官高守令。预定实预差。则宁有此弊。既往不足说。今后若踵此习。则监司守令。加以不敬之罪。而他所祭礼。亦或有如此者。祭礼既讫。各道监司以某官某为献官行祭事。随即启闻。则宿弊痛革。而于敬神之礼。庶乎其可矣。噫求忠臣必于孝子。孝子之事亲也以礼。则其事君也。亦必以礼。朝廷之用人也。先取乎百行之源。则当国家大小事。必为之致诚矣。如其致诚。则岂有慢神祗忽祀事。如彼之甚哉。臣窃以为铨
白轩先生集卷之二十四○文稿 第 130H 页
官之为政也。学识才能。俱宜并收。而勤勤于务用孝行。恐不违于先德行之义也。臣祗承 俯询。并陈蔓语。不胜陨越于下。取 进止。
请蠲役赈饥查按讼狱疏
伏以臣枵然朽质。万念俱灰。而惟是忧国之忱。日夜耿耿。言及时艰。自然流涕。呜呼。灾叠年饥。何至此极。八路苍生老幼填壑之患。迫在朝夕。已极惨然。锄耰棘矜之失所者。又将何归。非但大可哀也。抑复大可惧也。当此之时。徒循常袭旧。区区于小惠末节。而不有以大变通。则其后也悔嗟何及矣。为今日之臣子者。苟不能体国奉公。尽诚戮力于下。独使 至尊忧劳于上。则其罪可胜诛哉。股肱大臣。宁待相勉。此为凡百内外庶僚及藩阃邑宰而言也。如臣者不命犹承。况 求言之恳乎。昨年秋冬。救北之言。失于太早。计亦疏迂。未克见施。及其急也。泛舟之役苍黄。近火远水。能不后时乎。今臣所思。不外乎豫则立之意。早晚登对。或可披露。故不敢以文字。辄复仰慁时对。时相相议救急之事。缕缕之言。亦不出乎散利也,蠲役也,缓刑也,节用也。此皆见于经史。圣贤之明训。三代之遗法。语虽寻常。讲究其道而力行之。则于事必有
请蠲役赈饥查按讼狱疏
伏以臣枵然朽质。万念俱灰。而惟是忧国之忱。日夜耿耿。言及时艰。自然流涕。呜呼。灾叠年饥。何至此极。八路苍生老幼填壑之患。迫在朝夕。已极惨然。锄耰棘矜之失所者。又将何归。非但大可哀也。抑复大可惧也。当此之时。徒循常袭旧。区区于小惠末节。而不有以大变通。则其后也悔嗟何及矣。为今日之臣子者。苟不能体国奉公。尽诚戮力于下。独使 至尊忧劳于上。则其罪可胜诛哉。股肱大臣。宁待相勉。此为凡百内外庶僚及藩阃邑宰而言也。如臣者不命犹承。况 求言之恳乎。昨年秋冬。救北之言。失于太早。计亦疏迂。未克见施。及其急也。泛舟之役苍黄。近火远水。能不后时乎。今臣所思。不外乎豫则立之意。早晚登对。或可披露。故不敢以文字。辄复仰慁时对。时相相议救急之事。缕缕之言。亦不出乎散利也,蠲役也,缓刑也,节用也。此皆见于经史。圣贤之明训。三代之遗法。语虽寻常。讲究其道而力行之。则于事必有
白轩先生集卷之二十四○文稿 第 130L 页
济矣。臣于 仁祖朝。初忝大拜。猥陈劄辞。请以周制荒政十二条及说苑六正六邪,汉书刺史六条。依丽朝故事。令京外大小官司各写一通。付诸厅壁。以为观省之地。得蒙 采施而甚矣。法之难行也。只今政府壁上。带尘尚存。他不见焉一张书。书而付之。不是难事。而尚不行。况望其事之行乎。只此一事。可见国纲之颓废而法令之难行也。今不可以申明乎。此非敢必欲行臣之言也。欲行 先王之令也。行 先王之令。即所以振颓纲也。呜呼。民将散矣。流亡者已相属于路。草窃杀越者。比比有之。此岂细忧。如欲定其心而劝其农。宜自今始。所可先为布告者。即周公荒政十二条中之事及减赋之意也。或曰先令而失信则奈何。不如姑待踏验详悉而处之。此则然矣。而乃常年之事。平日之政也。向所谓循常袭旧者是也。其详则待踏验而可知。至于昭布法令。则不必待此。虽以减赋之事言之。各道之中。甚不甚异焉。一邑之中。东西南北。海川山野。亦各不同。某面某里。或东或西之田畓。固难逆料其等第。至于尤甚者。全减其赋税。其次者半减之。又其次者。减其一二分。籴与贡亦如之。此等蠲减。可豫定而先晓也。盖待踏验而始为之
白轩先生集卷之二十四○文稿 第 131H 页
则时已缓也。先谕之后。徐待踏验详细知会。则事亦有序矣。江都南汉之所恃。非不重也。而到此地头。活民为急。亦宜无靳。已散者勿以准捧为意。未散者且须量宜而赈给。并审其甚不甚而裁处。此亦豫令知之。实合于保民之道也。诸道皆歉。故谓畿甸稍胜。窃详闻之。西畴南亩。往往有秋而无多。大槩苗而不秀。秀而不实者皆是。就其稍熟者。督令充赋。竭地殚入而不足。丧其田粥其畜而应之。则无复馀遗。势必不支。散而之四矣。不待目见。可坐而知之也。王畿根本。理所宜优。与其终不得捧而减之。孰若裁时阔狭。施仁于早也。上关宫禁者。不敢知其详。而在下者。先减百官之禄。而小吏之俸甚薄。在前司正以上减之矣。今亦依此行之。外而留守,监,兵水使,守令等月廪之资。视常时各有所减。奉命使行。并节其厨供之意。严饬各道。又散各司府库之布木。以佐经用。且代民役。发出银货。以为市肆之用。则虽曰荒歉。京中与外方之有米粟者。不无船输而马运。相与交易者矣。申诰中外。俾皆洗心奉行。毋敢悠泛。京中则台谏纠正之。外方则监都事主管之。追遣暗行而廉察之。则似当不敢不恪谨。朝廷之轸念如此。则风声所暨。远迩胥
白轩先生集卷之二十四○文稿 第 131L 页
悦。荷担者庶可以奠居。流散者庶可以归农。刀剑者庶可以遏绝。民心庶可以收拾。景命庶可以迓续矣。不然而拱手缓步。雍容持重。不早为之地。燃眉而后。始起而欲为之。则事将如何。愚臣老妄之浅见如此。若归于过虑。则幸莫大焉。而如或有吾谋不用之叹。则莫谓秦无人。徒虚语耳。所恃者 圣主新嗣。仁明夐超。为政以德。未应至于此也。然惟天无亲。民无常怀。伏愿 圣明兢兢业业。戒存渊冰。益修仁义之政。日惟不足。迩言必察。无自广以狭人。率励群下。济苍黔于饥饿之水火。以基无疆之休焉。呜呼。古人云赏不可僭。刑不可滥。与其滥也宁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非圣人之训乎。及是时修其政刑。又是大贤之言。唐虞之治。惟讼狱是重。称其德者。以讼狱讴歌之归为赞。汉史纪循吏之绩。以缓刑罚理讼狱。务在得人心为美。上下之所尚如此。海内治平。及其残酷。则刻木画地。悲痛之辞兴焉。不惟此也。冤郁之气。上干阴阳。则厥罚降灾。上自三代。下至历朝。君臣相戒。未尝不于此焉丁宁。经史昭昭。不志于治则已。志于治则未见其忽于此而能为国者也。楚狱多滥。有夜起彷徨之忧。东海大旱。由一妇含冤之痛。上而为
白轩先生集卷之二十四○文稿 第 132H 页
君者。其可不敬。下而为臣者。其敢恝然。向者六月以前。皆云八路百谷有大丰之望。六月以后。魃虐孔惨。远近之枯旱同然。旱宜无涝。或被水灾。至于山冢卒崩者有之。蝗虫风雹。无不备焉。松都则震牛而人死。诚甚大怪。亦甚大惧。连年失稔。到今此极。天意难知。而其为大警告则明矣。臣常谓人曰。无乃朝廷政令间有所失而然欤。政令则似无大段可议。外内狱讼。或有不平。致含冤而然欤。心甚闷焉。及闻松都之狱事。似涉过滥。从而访问知。从前相讼之士。又因花潭书院之新变而致此滋蔓也。朝官则拘系于狱傍之家。儒生则桎梏于牢狱。而严刑者十数人。用全家徙边之律者。朝官生进并三人。此国之大刑狱。刑曹回启。参议独为之云。此亦违例。臣甚惊讶。当大旱众灾之惨。审理宜矣。而刑狱之酷至此。意其有所现捉。而未见其状启。臣谓时相曰。此等大狱。时相宜察之。且谓右相元斗杓曰。末世志伊尹之志者几人。匹夫匹妇不得其所。则若已推而纳之沟中者。伊尹之志也。今玆大狱。非特匹夫匹妇。为大臣在所当审。刑曹文书。宜取而观之。元斗杓谓臣曰。何不自取而观之。臣答曰。吾为忧旱而言。陈劄非不可。而前以松都之狱
白轩先生集卷之二十四○文稿 第 132L 页
事。有所陈辨。虽出于公耳。今又上劄。则不知我心者。必谓之偏护。故姑不为之。该曹文书。取见于私家。亦似未妥。又曰。一家有台谏。何不论启。答曰。渠亦有闻见陈启则可矣。虽是子弟。台谏何可指教。又曰。虽见状启。必搆成罪案。何可得知其情伪。答曰。古之明者一见觑破。虽甚成罪。岂无可觉之处乎。盖臣自问事郎。登而为推官委官者非一再。惯阅治狱。狱情最难知。而临之以虚心。则真状伪态。亦有所难逃。虽非明者。偶或觉知矣。自问安班罢出后。元斗杓往坐备局。送示刑部文书。见其状启。则以臣所见。别无现捉之事。而谓之端绪已现者。皆出于疑似也。搆成罪目者。以其不为目睹而谋陷人于死地也。不为目睹同也。而乃曰渠自作变反陷我者。独为宽贷何也。声气勃然。罪则有之。其所欲治者。馆学大门之冲火。书院位版偷出之贼也。而径断之以豪强。一时三人全家徙边。果为豪强。则法典列其罪目。前乎此声其罪而罪之可也。后乎此声其罪而罪之可也。适当此时。治之如不及然者何也。李潝即先正臣徐敬德之外玄孙。其不为作变明矣。与之同宿者。亦似无疑。梁梦锡果与之同宿。则不为辨别而混加酷刑者何也。李埱先
白轩先生集卷之二十四○文稿 第 133H 页
正臣之外曾孙也。答以乡论乡变何以得知者。俱举彼此而言。似非偏指一边而引为明證者何也。逆狱则恐其逃躲。使军人守直例也。今此人士岂至挑出。而使军官守狱门者何也。既使军官守狱。而乃责河巨源之不见老父者何也。院奴之父以次知囚。而见同辈之受刑将死。令其子勿入者。似出于舐犊之情。而遽谓之情迹败露。何操切之甚也。自刎可怪而军官狱吏辈。少无操切恐动之事。而恇怯自决耶。是未可知也。院奴之供辞。称以直告则死于儒生。不告则死于杖下。不告而死。是非间有义烈之气。未知缘何辞意而写出如此。是亦可以详覈处也。近闻讼庭之事。甲乙争辨之际。郎官深坐而不听纷闹之中。下吏书于阶上。视其亲疏而有所增删。按覈而若不使详明之。郎官近前监临。则或不无疏漏加减之患矣。且敷阳之发明以上京也。若以作变之事归诸入斋诸生之意言之。则安知敷阳之上京。不为后日自明之地耶。敷阳虽不在。在府中者尚多。敷阳其作变。必于入斋之时者。尤可怪也。以常情言之。入斋之儒为苦肉之奸计。似乎万万不近矣。前此有一士夫。亲闻南老星之言而来传者。书院作变之翌日。驰往见之。则
白轩先生集卷之二十四○文稿 第 133L 页
后垣毁撤盖瓦。前户折破锁金。极为凶惨。既令修理改钥云云。复有一二人言之亦如此。今见状启。则从容开锁云。此又可怪。亡亦传说之误耶。十目之所曾视。诸生及院奴。必皆知之。其毁折之虚实。不难覈矣。覈得此则馀外可不辨而自明。且臣追闻后来状启中有曰。金泳将被重罪。有一大臣救免。此谓臣也。臣未得其详。不即陈章。今始知其信。然玆敢仰达。臣之不敏甚矣。臣诚惶恐。昔在 先朝。前参奉金泳。亡亲木主被贼偷破。如非众所共知一世无二之仇敌。何忍为此。为此者必无所不至。盖府人林敷阳之子柱商。方服母丧。贪财而娶富人之女。泳等羞与同列。削其名于儒案。未几。惨祸及于亡亲。众口同辞所指非他。又有火馆门之变。门何与焉。而害持论之斋任也灼然矣。多士齐愤。皆以为凶人作变之状。明若观火。且有其党承服之事。诸生等。或上疏请讨。或呈文本府。所谓承服者。曹后彬谋沮呈文。敷阳锦段行赂。俱已现露。李行敬之招。共结同患难之契。又有壮士突击之号等事。并皆承服。其时留守启闻。该曹回启。矇眬作契事。则刑讯即放。行赂者照律定配。泳则以难明之事陷人死地论之。夫为人子遭此罔极之变。欲
白轩先生集卷之二十四○文稿 第 134H 页
复其雠。乃天理之不容己者。指斥结怨之深雠。雠未报而反被重罪。恐非王法之得宜。臣以此意陈劄。且入告于榻前。得蒙原宥。其时文书必在该曹。噫臣虽无状。于此于彼。有何厚薄好恶之意。所言者公。 天鉴孔昭矣。事往岁久。语序似错。而其槩如斯。臣不欲多谈。而臣若不言。 圣明何以知其曲折。玆未免覼缕而漏亦多矣。噫杀一不辜。王者不为。尧舜用法。罪疑惟轻。周公荒政。其一缓刑。此时治狱。尤不可忽。潜虽伏矣。亦孔之灼。凶人逞恶。如见肺肝。而不为目睹。则以疑严治。犹不可为。入斋儒生等。独因一边人之搆告而穷竟屡刑。以死为限。则惟轻缓刑。已不可言。不亦为偏重之甚乎。今日臣心。即前日之臣心。如以知旧则老星最亲。何有于素不识之寒士。而苦费多少之辞乎。区区之诚。惟冀 新服之初。一言一话。一政一令。动惬舆情。大狱重律。罔或差于公明钦恤之下耳。顾臣愚忠。不能自谋。独言人之所不言。憎玆多口。尚谁咎哉。天地鬼神。照临森布。其敢诬乎。唐之裴度。树大功之后。犹被毁谤。上疏于宪宗曰。臣若不退。天下谓臣无耻。臣若不言。天下谓臣负恩。今退既不许。言又不听。臣如烈火烧心。众镝丛体。度犹如此。如
白轩先生集卷之二十四○文稿 第 134L 页
臣又何足道哉。臣虽见侵。自省而已。一哂而已。所窃讶者。坐在众商之渊。所扶植者。贾竖之流。不以为嫌。其心可谓公矣。而其言则不能推己。隐然以狱货疑于人。此又不足辨。惜乎。老星之疑病多也。臣猥荷 仁祖之殊遇。屡纳荛言。抱冤之人。将斩而不斩。前后启覆。罪人当杀而不杀者非一二。其他释囚而赦罪者亦多。惟我 先王知臣无他。特加虚受于臣僚之谴罚。霁雷霆而垂雨露者。亦非一也。此岂臣之微诚。有可以上格。实由 圣德之如天。呜呼其敢忘乎。臣常谓为官而决狱讼者。所见不明而误决。则犹是公罪。如或循情牵势。有所左右而立落之。则身虽得免。殃必及于子孙矣。今此大狱。不宜草草。幸而断自 圣衷。命致京狱。清问之下。宁忧玉石之俱焚。周世宗时。有海州民马遇父及弟。为吏所冤死。屡经覆按。不能自伸。世宗临问。始得其实。人以为神。纲目特书。其亲录囚于内苑。其重刑狱也如此。刑部之臣。克体 圣意。明启爰书。参验两造。备尽淑问。穷阅颠末。彼此情迹。反覆详覈。则阴阳出没之中。庶有呈露之端倪。周主之得实。可复见于今日。伏愿 圣明绝去意必。公听并观。合内外平物我。毋使纤翳敢干于容光之
白轩先生集卷之二十四○文稿 第 135H 页
照。遂令品物照苏于春育之泽。国家幸甚。生民幸甚。垂死老臣。受恩 三朝。见国事之日非。敢复妄发。臣无任激切之至。
因南老星事待罪第二劄
伏以臣老而不死。自速大累。冒陈危悃。俟罪惶缩之中。伏奉 圣批。明旨赫赫。如日之中天。引谕谆谆。若父之诏子。擎诵以还。有泪无从。不惟臣感激而铭骨。观者传说莫不耸听而钦叹。赤心置腹。不翅过也。凡百在位。苟能仰体而自反。则朝著之间。宁有盛气之人哉。臣虽无状。只合策驽。少答洪造。更有何辞。第念朝廷者礼法之所在。爵位者名分之攸系。礼法所以维持。礼法坏则纪纲隳矣。名分所以区别。名分紊则尊卑乱矣。推而言之。则堂陛之颠倒。国家之灭亡。曷或不由于此哉。故直不疑之无辨于私舍则可也。娄师德之不拭在朝端则过矣。然而古来圣贤之行藏。士夫之去就。如遇自外之至。虽不屑屑然辨明。若无是非之别。则亦何区区而苟处。今臣无所肖似。而短发颓龄。猥居周行之右。不幸遭厄。忽有污蔑之言。陈章自罪。盖非得已。而 圣明临照。下教丁宁。固无可退之义。属玆初冬。岁律向遒。朔礼伸哀。臣子之至情。
因南老星事待罪第二劄
伏以臣老而不死。自速大累。冒陈危悃。俟罪惶缩之中。伏奉 圣批。明旨赫赫。如日之中天。引谕谆谆。若父之诏子。擎诵以还。有泪无从。不惟臣感激而铭骨。观者传说莫不耸听而钦叹。赤心置腹。不翅过也。凡百在位。苟能仰体而自反。则朝著之间。宁有盛气之人哉。臣虽无状。只合策驽。少答洪造。更有何辞。第念朝廷者礼法之所在。爵位者名分之攸系。礼法所以维持。礼法坏则纪纲隳矣。名分所以区别。名分紊则尊卑乱矣。推而言之。则堂陛之颠倒。国家之灭亡。曷或不由于此哉。故直不疑之无辨于私舍则可也。娄师德之不拭在朝端则过矣。然而古来圣贤之行藏。士夫之去就。如遇自外之至。虽不屑屑然辨明。若无是非之别。则亦何区区而苟处。今臣无所肖似。而短发颓龄。猥居周行之右。不幸遭厄。忽有污蔑之言。陈章自罪。盖非得已。而 圣明临照。下教丁宁。固无可退之义。属玆初冬。岁律向遒。朔礼伸哀。臣子之至情。
白轩先生集卷之二十四○文稿 第 135L 页
而匪直贱患方苦。抑有㥏墨犹存。将进趑趄。未克就列。问安之班。亦莫趋造。含悲茹痛。中夜周章。不胜陨越于下。史局监修。任莫重焉。报效之地。惟在于斯。而省愆屏处。旷职多日。尤极惶恐。伏地待罪。取 进止。
乞递史局第二疏
伏以臣于昨者。冒陈乞递之章。伏承 温批明教。不翅若面命。至遣史官远临荒郊。拜稽奉读。不胜感泣。惶恐继之。臣之疾病。事势难以供职。不敢偃蹇于私舍之状。昨已略达。而方且离次。罪与日积。则屏伏郊端。思所以自处之道。诚非得已。是岂臣之所欲哉。且南老星事。更不欲置喙。而若见其反覆发明之辞。则亦岂无自反之事。惟其未及照勘。则不宜经先发口以伤事体。前疏所谓盖有待焉者是也。中怀不安而未毕其语。尚可以苟然冒处于朝端乎。且臣素有所自定于心者。往在戊戌初夏复拜西枢也。臣以钟鸣漏尽之时。行且犹止。况既止而复行。进退甚苟之意。露章以达。因引易蛊知止足之义。连上三疏。未克得请。行俟秋间。更拟申乞。呜呼。往事尚忍言哉。至今含痛迟回。窃伏思惟臣幸须臾无死。史事告完。三年过尽。则臣之夙愿。斯可遂矣。不谓玆者缘臣愚戆。自速
乞递史局第二疏
伏以臣于昨者。冒陈乞递之章。伏承 温批明教。不翅若面命。至遣史官远临荒郊。拜稽奉读。不胜感泣。惶恐继之。臣之疾病。事势难以供职。不敢偃蹇于私舍之状。昨已略达。而方且离次。罪与日积。则屏伏郊端。思所以自处之道。诚非得已。是岂臣之所欲哉。且南老星事。更不欲置喙。而若见其反覆发明之辞。则亦岂无自反之事。惟其未及照勘。则不宜经先发口以伤事体。前疏所谓盖有待焉者是也。中怀不安而未毕其语。尚可以苟然冒处于朝端乎。且臣素有所自定于心者。往在戊戌初夏复拜西枢也。臣以钟鸣漏尽之时。行且犹止。况既止而复行。进退甚苟之意。露章以达。因引易蛊知止足之义。连上三疏。未克得请。行俟秋间。更拟申乞。呜呼。往事尚忍言哉。至今含痛迟回。窃伏思惟臣幸须臾无死。史事告完。三年过尽。则臣之夙愿。斯可遂矣。不谓玆者缘臣愚戆。自速
白轩先生集卷之二十四○文稿 第 136H 页
丑诋。如使臣早知止足。宁有今日之辱。人臣尽忠之道惟义而已。其身之不由义。即事君无物。今臣得间矣。讫可以止矣。臣之此言。发于向日。则非其时矣。洎乎今也。尚复犹豫。则是无羞恶之心。无羞恶之心者。不曰非人乎。今此控辞。非特义所当尔。亦出于为朝廷存廉耻也。伏乞 圣明特谅危恳。曲察微衷。将臣职名及兼带提调春秋等任。亟赐递免。以重国体。以便公私。不胜幸甚。臣无任屏营战兢之至。
乞递史局[第三疏]
伏以臣赋性迂愚。未能随俗。苟有所怀。不敢不达。至于忧灾。如病已痼。一念纡轸。无时暂弛。缄口不得。自然多泪。随语而流。转喉招拂。群嘲众詈。为世所笑。固知无补于国。有害于身。而目击岌岌之危。何忍泄泄为哉。诗经所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正为臣今日道也。臣常自怜而时复自笑其愚也。以遭遇则无可去之道。以情势则有难冒之义。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之句。何尝不口自沈吟而继之以歔唏长叹也哉。臣虽甚卤莽。粗讲事君之道。窃窥方策之训。参以古之圣贤及后世士夫君子之行藏。如有流言蜚语。则曷尝以内省无怍。而能有安于其
乞递史局[第三疏]
伏以臣赋性迂愚。未能随俗。苟有所怀。不敢不达。至于忧灾。如病已痼。一念纡轸。无时暂弛。缄口不得。自然多泪。随语而流。转喉招拂。群嘲众詈。为世所笑。固知无补于国。有害于身。而目击岌岌之危。何忍泄泄为哉。诗经所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正为臣今日道也。臣常自怜而时复自笑其愚也。以遭遇则无可去之道。以情势则有难冒之义。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之句。何尝不口自沈吟而继之以歔唏长叹也哉。臣虽甚卤莽。粗讲事君之道。窃窥方策之训。参以古之圣贤及后世士夫君子之行藏。如有流言蜚语。则曷尝以内省无怍。而能有安于其
白轩先生集卷之二十四○文稿 第 136L 页
位者哉。亦有反求而自如者。身无爵名而处于私者。则然矣。今臣以 两朝三事之馀喘。随今代原任之后尘。六十有六年且至矣。百僚之右位非卑矣。岂有被人肆辱。众口喧腾。而偃然忘耻。抗颜于朝班之理哉。向承 圣教之初。亦尝随行。是则其缄答未到之时也。臣若处于散地。则虽有如屋之嗔百车之谤。自省而已。何足以动一发哉。如有过失而为白简所弹。则亦不过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矣。今臣所遭之境。异于斯。言虽愚妄。乃其心则忧国忧民。而不料视若私仇。反未免为大诟辱之归。不亦异乎。鬼神在旁。臣心则实无忿懥之意。而为朝廷羞之也。义理晦塞。人不知怪。谩为好语者。以为如彼者之言。奚足介然。噫臣非介然。以国体言之也。况臣老病日催。寒疾转剧。四肢百体。无处不痛。兴居行步。不能自力。紧如史局。而纩日已久。 圣躬亲祭。而莫簉哭位。起居之班。亦未之参。中宵瞻望。魂神靡定。臣罪于是乎益大。伏乞 天地父母。察臣狼狈之迹。纳臣危迫之恳。本职及两处提调兼带春秋等任。 亟赐递改。公私不胜幸甚。臣无任战汗祈恳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