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东州先生文集卷之二
东州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x 页
东州先生文集卷之二
 序
  
东州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73H 页
银台禊屏序
同官之义。列于诗篇传记。自三代已重之。凡立乎本朝。联宦比职接武而周旋者。皆谓之同官。而有兄弟之谊焉。况我银台。同官六员。偕处严近。寅入而申出。入则交膝比肩。款洽竟晷。出则雁行差池。形影追随。无一日相舍者。历岁踰时。其亲密之隆。契好之殷。较以闲曹谩局之暂遇而辄散。不啻倍之矣。第以人事乖违。睽合难常。转眄之顷。或有离席之叹。则相与图为小屏。列书姓名。为他日记忆之地者。固存厚之雅道。而不容得已者也。然自玄谷以下五公。以才以德。俱见重当世。而若序其燕毛。则不佞以最无能冒据长首。为院中最少。而犹齿发萧薾。行且杖于家矣。迫于朝政。压贤长者久。恒恧缩不宁于中怀。顾诚愚且病。朝夕乞退。诸公之淹迹凤池。亦六月息耳。俟秋气澄霁。各以闲身具幅巾藜杖。逍遥放旷乎山水之涯。肴盘酒榼。相聚陶写。时展是屏。摩挲彷像。追思今日之会。则未必无依依存想之感云尔。
溟州行录序
天下事。惟寓境与作诗不可苟。寓境者与目谋。作诗
东州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73L 页
者与心谋。境接乎目而诗出于心。以我之内而交物之外。融神会精。合契而寄致焉者。其可苟而已乎。忽然遇者失之暂。成乎遽者病乎率。自谢内史临海诸作。大阐玄邈之风。嗣是以还。盖绝响矣。今陶斋尹公以少宗伯。奉审 真殿于溟州。往返二旬。所得诗几成一集。盖道途所经关东西。实我国名山川也。巨浸漫涆而稽天也。大岭峻极而蔽日也。泓峥萧瑟之趣。灵真窟宅之奇。一发之有韵之言。而皆极其宏放閒淡之致。其于向所谓心目相谋。内外交寄之道。两相和入。而率与暂非所虑也。意者东隅云物呈秀于几案之间。而空外诸山将不待抚琴而俱响矣。第公夺于王事。至洛山而返驾。䢘城以北山川草木。不沾于残膏剩馥。而枫崖猿鹤。其必有山阿招隐之怨矣。若余者薄游关外。济胜之屐又不及于洛山以东。虽有寂寥篇什。诚不足以望大雅希音矣。倘论其观览之几何。则公与我各半也。姑取吾两人之诗。汇为一帙。净室焚香。骤而读之。则山海之游。始可谓两全其有而交济其胜。公其许我乎否。
黄监军傧接诸臣禊屏序
崇祯九年秋。 天子以我国终始秉义不回。闭关折
东州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74H 页
虏谋。 特赐敕谕以宠嘉之。登莱监军豫章黄公孙茂光膺 简委。渡海东来。时惟我 圣上进臣敏求。若曰。汝其往。敬接 王人。其亟勿迟。于是敏求祗服上命。星夜疾驰。幕佐金君益熙,李君行进实从之。七日而至安州。巡察使洪公令耇先一日至。迎慰使尹公墀,问礼官金公庆馀亦相继至。节度使柳公琳以兼牧使视州事。其馆谷供亿之需。取资于管饷使李公袨。既卒事。敏求与同使诸臣会于州之门楼。中坐而言曰。惟 天子既嘉我 圣上奉上以忠。敌忾以义。至遣监军重臣。颁 命于海外。其褒隆宠绥之典。可谓盛矣。我 圣上惟 皇恩之渥与  朝命之重也。接遇 王人之际。率由旧章。迓劳币帛。不以兵丧杀礼。其 勤至矣。而诸臣之供事执役者。亦惟我 圣上意是承。奔走恪共。罔敢不祗栗。虽以敏求之不佞。承乏周旋傧相。粗免获罪于中朝大人君子。不其幸欤。第惟关西一路。自被兵至今十年。民力未及苏息。征徭日以益烦。兴发不时。牛顿马踣。邑里萧条。墙壁是依。登百祥楼以望。晴川江外剪为区脱之场。靡复有向时繁丽之观。而嘉博之郊。莽苍无垠。铁瓮古城。堞垒萦云而已。令人对境兴怀。怆悢有秣陵凋敝
东州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74L 页
之恨。循念今昔。已潸然沾襟矣。虽然。 天子方御长策。规恢远略。我 圣上叶赞威灵。奋焉思灭。此朝食者足以振厉尪羸。弘我庙胜。巡察洪公,节度柳公俱以文武之选。受委方面。锁钥于西门。管饷公之握算转馈。又是耿中丞其人。则塞上之民。庶几无烽举燧燔之警。而尹公金公暨金李两从事。皆富有年力。为时器用。相与内外宣猷。宁朝干方。共懋安攘之图。此邦之去乱就亨。苏残补敝。悉复其太平文物之盛。将指日以俟。则不佞与有幸焉。于是相与作为绘事。列书姓名以纪胜会。以无坠往规。且以见异时兴坏之端云。
西厓柳先生文集序
不佞幼。则习申文贞公。公语古今人相业名世显耀者。辄叹曰。余尝以郎吏事西厓柳相国。柳相国岂不异乎人哉。当壬癸之云扰。自我邦赴愬于 天子之庭。丐以分天下之力。而延呼吸垂绝之势。则脩辞也不得不切而哀。于东征军门幕府以下专威持重。而责德于我者。又不得不逊而尽。以至达宣上下。萃聚感通之机。靡不用辞。讵亶陆敬舆奉天诏令之导主意服人心之难已也。柳相国日坐政事堂。招郎吏捉
东州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75H 页
管疾呼累数十纸。未尝更藁窜字。即无论郎吏腕痛。他宰相俱袖手耸观。草创润色。唯柳相国兼之有裕。柳相国真异人哉。不佞归而质诸家大夫。则又曰。以经术辅事业。以忠贞济艰难。若公不亦焯然茂著哉。不佞于是有托寄九京之愿。三十年著不忘于中。而不佞少而后。不及望见公垂缨端笏于百僚之上。临大事处至难。刃迎缕解。沛然若脱丸走坂。已不可得矣。顾公之所立言垂后金石敝而不朽者。不与之并亡。斯亦幸已。今者公之胤子陜川守袗裒遗文以成书。而属不佞为序。不佞乃受而终幸焉。文而至此。可不谓达乎。操觚之士孰不刻刿心肝。以蕲合乎作者之轨度。而一不免阂于理窒于用者滔滔是也。公之文以六艺经传为本。发乎性理之原。资乎日用之实。卒泽之精义。纯和粹如也。谓云汉天章耶。布缕纻絮寒可衣也。谓金玉宝贝耶。菽粟粱稷饥可食也。江河之决。一泻千里而本源不竭。风雨之集。顷刻滂濞而沟浍皆盈。出于己者无穷。而及乎物者普洽。如是而已矣。嗟乎甚矣。天之欲保护扶持人国家也。将有卒然倾覆之患发于盈成中否之后。必为之笃生哲毗。畀之以之才之德。黼黻之文。使弥纶天步。迓续邦命
东州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75L 页
焉。始公承 宣祖不世之遇。从容黄阁。与道进退。世莫不以真儒归之。及至执徐兵起。 庙社流离。而公之用益显矣。捍圉于草莽之辰。奔 命于戎马之际。国家谓不可一日无公。内外南北。唯重之所在。天所以降任于公。为宗国中兴不拔之基者章章明甚。而公以体道经国之文。措诸事务。左右逢源。酬酢万变。悉以经术补其资。建天地质鬼神而无所疑悖。以底斡旋两仪。厝国于磐石之安。而我 宣祖用儒之效。度越前古。德业昭于时。声实延于后。至于今谈先王之道而第其功烈者。得以关游辞者纷纭之口。而士类为之吐气。呜呼盛哉。世尝谓文章与事业二致。时平则尚儒雅。世乱则进介胄。此直拘学尚辞之士云尔。孰知夫片辞一言。所以得民志而寝敌谋者在是。孰知夫敷扬明允。所以启牖 天衷而徼惠拯济者在是。而又孰知夫吁谟密勿。文墨以代口舌。孤诚以回日月。只手以捍狂澜。决之几席之上。行之方隅之远。若烛照数计而周知。而国家重恢之业焜煌燀赫。遇倾否而弥光。即方册具在。讵不然耶。虽然。不佞读公书。至戊戌以后。窃有概君子之道屈信有时也。公既以正道直行彰其巧施。已不胜谗贼之群咻巧诋。
东州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76H 页
时骎骎向安矣。公之迹已不安于朝廷。而安于丰山洛水田垄之间。向之群咻巧诋者。真若乘公而胜之矣。然迨公去而言者稍伏。公殁而伏益甚。反不胜于妇孺走卒之公言今二十八年矣。而是集出。使其人多口而媢嫉者平心而读之。果有不反理自穷而称体道经国之文也者哉。若其道德辉光之盛。妙契力践之实。张,李二公之跋尽之矣。奚容不佞赘焉。
五峰李公文集序
当 宣庙朝。国家承乂安之后。学士大夫舍诗书无他业。则业以操觚呻佔毕。童习而白纷。孰不欲踔厉高蹈。以自奋一世。功见业著。声施于春秋而咸寂寥湮沈。人骨之与俱朽。道屈于当年。风隤于百代。彼其得之天者有限。而不可强以至焉故耶。若五峰李公。岂不诚杰然特达哉。公始释褐。即被 宣庙不世之遇。亟以奇才 称之。每当课试。公名辄居冠首。 锡赉稠叠。及壬辰兵起。公涕泣与老母诀。从卫至龙湾。贼捣虚内躏。傅平壤而不止。民不见兵革且数百年。魄慑于金鼓。时虽有廉,白,信,布之勇为之将。固无以振其积败之气。而使奋以抗白刃难也。公密侍帷幄。代草丝纶。用黼黻之文。宣 哀痛之旨。不惟骄将悍
东州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76L 页
卒闻之感激泣下。如兴元故事。即尪羸癃疾系虏馀喘。以至妇孺赤童。莫不竖发嚼龈。凛凛有向敌意思。与之俱毙。裂裳揭竿。自号为义兵特起者。所在云合。与中朝大兵协势齐筴。迄歼巨寇。而中朝将官自总督以下大小幕府左提右挈。操 皇命之重。而责拯济之德。以轻重我恩怨我者奚止十数。我国方喘喘胁息。仰其喉下气。不得不卑辞以承之。又不得不量义以裁之也。则阴阳从违之际。至难者固存也。公于词命往复。剂适机宜。不激不随。人人得其驩然无忤。斯又非陆敬舆所遭。而维匡财辅。倾否亨屯。以光赞中兴之烈。果谁功也。世之以儒者选耎寡用。无所关于成败之数。而欲进以介胄者。亦悔其易言之也。 宣庙尝谓公词锋不下于战锋。盖灼知忱恂。而所称忠孝贯日月者。又以见 圣主知臣之明矣。腥秽既除。天步不愆。 庙社重光。群公跄跄。国家视载报功之典。于是懋矣。公由春官尚书两官大学士。封君延陵。开府视三公。名彝景钟。丹青煌煌。世所谓功见业著。声施于春秋者。诚如是矣。公资禀甚高。七岁解属文。发语惊人。出游场屋。每举屈其侪流。无敢亢者。然既早贵。又值抢攘多故。以事业著庸。未尝大肆力于
东州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77H 页
铅椠。然而为文章。不肯袭前人轨辙。作新杼柚。自成一家。致用而收功实于当世。立言而传不朽于无穷。岂非得之天者全而人不可强以至焉者欤。公殁三年。公之犹子洪州牧使李君景义梓公遗文若干卷。属不佞使之文。夫不佞安所程公文哉。今公集出。而所造高下浅深。即世之具眼笃论者在。奚容不佞沾沾称道哉。姑书旧所闻家长老者叙之。
副总兵程龙皇华集序
昔赵孟聘于郑。请郑之七子者皆赋。以观其志。且以徵其善恶存亡不爽。左史氏传载其美。以为善于使事而瞯于观诗者。不佞尝怪夫晋大国也。用诗书择帅。孟于三百之业。非不彬然素习。而乃徒请赋于小邦之卿士。而无所自赋以见大国之盛。抑何寥寥也。今总兵程公选于 天子之庭。忼慨张胆。冒重险如涉夷庚。自处宾馆以来。其所擘画规为。动合机宜。真足以立功立事。毋负大司马推毂委重之勤。而又其廉白洁修。冰檗自励。大有许海岳风致。小邦搢绅之徒。既慕其清规懿范。举皆有隰桑卒章之感。而念无以自效其款诚。则各为歌诗。辑成大卷。以信莫助之爱焉。于是公乃出其途次所得吟咏诗章总如干篇
东州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77L 页
以示之。水陆行役之殷。山川谣俗之殊。形容胪列。指掌暸眼。而至于持危定倾拯济涂炭之虑。隐然于词旨。又非啸咏风月者比。殷勤诗人之风哉。夫以东人之赋。无所待请于公。而公之所自赋。如是其盛美。则古今人同不同。未可遽论也。公妙年投笔。诚有封狼居胥意。破浪东来。击楫成誓。烈烈丈夫之雄。及见雍容尊俎。驰骤韵语。又何舂舂大雅也。乃知奉公忧国。雅歌投壶。初未尝有二致耳。不佞因是而有所感焉。公之职不以联属国为任乎。属国之于 中朝。其分则天经而地纬也。其恩则生死而肉骨也。君臣上下日夜之所讲明。心肝之所铭镂。戴天履土。质鬼神而无愧。仰阅乾象。众星拱北。俯瞻地纪。万流必东。区区一念有如是者。倘赖公不弃疏逖。采周诗翰屏之义。咨询原隰。以为使归之献。毋使駉駜泮閟之辞独擅天子之宠命。则若公真可谓善于使事而瞯于观诗者矣。不佞窃从楹庑。望见公威仪文采之盛。实有觌德之慕。敢以一言叙之。
西湖词翰帖序(甲申以后)
丁亥夏。东州山人蒙 恩将还洛下。邻居成生尚甫为设酒具舟楫。出浦作一日欢。时坡川金老,洗马李
东州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78H 页
君与之偕。听蝉翁自鸡头里驾艓子来会。是日也风恬波静。薄云障日。遥野群山气象澄豁。观览之美。令人应接不暇。棹夫曹讴。渔师献腥。琴歌箫管入耳而不烦。深杯浅酌荐酬交错。张帆击汰。至令公岩而返。赏心乐事靡不毕具。而睽离之际。感槩随之。山人以素笺八幅。请蝉翁挥翰。翁故倦游艺。兼有酒所。落落不肯。山人乃戏作绝句一篇以挑之。翁跃然下笔。彼此相勉。遂卒成八章。其诗诚急就无可观。顾翁书手和笔从。奇变无方。超然出于蹊径之外。胜事名迹。足以嗣美于兰亭。嗟乎。吾侪以暮途畸穷之人。流落湖堧。与数三亲懿。暇日自放。得谐浮泛之乐。实不减赤壁之游。独八篇不及二赋为可恨也。邹湛谓羊叔子曰。明公当与此山并传。身名湮没。乃湛等然耳。夫湛未知何人。唯以此言特闻。垂流名胜。不必在大事业。千百世遇一知音。会境而赏识。斯亦足矣。遂以八幅归金老。馀人各作小帖以藏之。庶几异日存想云。
读书堂禊屏后序
国朝用文为治。崇奖之方既尽矣。择词臣之富有年力者 赐读书暇。无官府无职司。无早暮之务。就东湖胜地。作堂以居之。月课其所业。时试以 御题。丰
东州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78L 页
其廪养酒醪之奉。别其 宣赐顾问之数。盖极一代学士之荣。而华问名世之彦。亦辈出于其伦。不幸壬癸兵荒之后。未遑斯文者十有六年。万历戊申。始举废典。值时政昏。百为坏乱。自御事庶司以下罔非权壬之私人。况如士林之学。又何可言。至癸亥。 圣哲丕作。以储畜人材为先务。尤重文事。时则学士大夫抱经籍深藏远引。磨厉以待用者皆会于朝。于是就择十人。以充 赐暇之选。不佞敏求实缪据其首。其次任公叔英茂叔,李公植汝固,李公明汉天章,郑公百昌德馀,张公维持国,吴公䎘肃羽,赵公翼飞卿,金公世濂道源,郑公弘溟子容。咸魁然一时之杰。而不佞敏求与汝固,天章,德馀四人既阶通政。 特命仍带。于是十人者俛焉脩业。仰副 上需待之勤。退则作为禊事。交相劝勉。申以同僚之好。列书职官姓名字号乡望年甲于屏叠。庶几垂流永久。义甚厚也。厥后升沈殊遇。寿命异齐。位序参差。年龄脆促。转眄荣落。遽成阅世之感。则任公茂叔以癸亥岁。吴公肃羽以甲戌岁。郑公德馀以乙亥岁。张公持国以丁丑岁。李公天章以乙酉岁。金公道源以丙戌岁。李公汝固以丁亥岁。次第凋谢。算其年纪。又多不免称夭。则曹
东州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79H 页
子桓存亡之痛。居然可见。岂以数公长才宏识。得气之清者为优。狭路短局。受福之全者或寡也欤。自始至今二十五年。馀存者唯不佞敏求与飞卿,子容三人。而衰朽离索。会合冥茫。危途末运。朝暮待期。观人之处此世。生死四苦果何如矣。偶于飞卿所见向时禊屏。恍如隔世事。因书感怀。兼纪艺苑之盛。茂叔号疏庵。丙子生。西河人。汝固号泽堂。甲申生。德水人。天章号白洲。乙未生。延安人。德馀号玄谷。戊子生。晋阳人。持国号溪谷。丁亥生。德水人。肃羽号天坡。壬辰生。海州人。飞卿号浦渚。己卯生。汉阳人。道源号东溟。癸巳生。善山人。子容号畸庵。壬午生。迎日人。
上林赋。文徵明书。仇十洲画后序。
右司马相如上林赋。文太史徵明书。仇十洲实父画。旧为王司寇元美藏。中属边帅德符所。董学士其昌。已不知所由流传。而称为东南之美云。至壬午关外之变。又遭放佚。为吾甥申君仲悦所得。自太史嘉靖丙辰年。书距今九十二年。十洲画计当在其前矣。经阅几人鉴定。更历几种变故。不为兵燹所燬戎羯所取。卒归之文献之邦翰墨之家。意者六丁真官阴呵默护。今完于劫烬之馀。以付其人欤。不然。岂智数可
东州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79L 页
及。势力可致哉。视靖康时御府图书数十万卷悉辇输以北。沦于沙漠。沈而为粪土。荡而为灰尘。幸不幸何如也。抑吾所感则有之。武帝之雄材大略。蓄六世之愤。因是而约束期门羽林之伦。驰逐于终南鄠杜五六百里之间。以厉武节。因是而遴摧陷霆击之将。连岁发十馀万骑。燔龙城而躏幽都。当时苦其供给转输之费。后世訾其穷兵黩武之失。至儗于亡秦。自儒者守成之论则然矣。殊不知匈奴函凶悍之性。狃荐胜之强。不一大治以折其气。则桀心益肆。不一大劳以规永佚。则中国不尊。故深惟长虑。睹利害之源。宁招谤议于一时。而莫之顾恤。算较失得。计至晢也。方虏势之张。举中国之全。挞伐日加。而穿攻侵盗。必得当乃已。岂末嗣衰微之治可得以责其称藩蒲伏于长安邸哉。盖帝之武功垂业于方来者如此。而延至东京。专尚守文。犹不敢生心内窥者几数百年。岂非长策馀烈有以致之欤。不如是。五胡乱华。神州陆沈。吾知其不出于怀悯之远。而当在于元成之近矣。何者。创业有为之君。必躬莅武事。继世庸辟。则宴安是耽。唐太宗讲武内殿。亲御弓矢。则四夷袭冠裳。宋徽宗笃好艺文。武略不竞。则金孽污诸夏。嗟乎。武帝
东州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80H 页
之上林羽猎。亦何可少哉。
金氏先世事迹序
我国之金。皆祖味邹王。新罗三姓传国九百馀年。而金氏王者独多。故子孙散处域内。各以郡望著籍。其丽半一国。逮至末代。敬顺王举国内附高丽。实如钱氏之纳土于有宋。敬顺王之后上洛公方庆。是总虎符。屡提戎旅。外调强虏。旁清岛氛。不嗜杀不侥功。世以比曹彬云。敬顺王子孙在丽代最显。圭组鼎舄。而其出上洛公者尤为安东大族。自丽季迄我朝。世逾远而不匮益昌。至今都盛位践华贯。扬列中外者又几半朝序。夫以敬顺王之灼见天命。不待兵争力屈。免一方生灵之涂炭。犹钱王之全济东南。上洛公当国步危捏之际。出身以纾难靖寇息民。卒受厚报。即曹武惠其人。则后裔之赫世载烈。克昌祚彻。固其宜矣。今者判决事孝建采摭先世事迹。辑成一书。上编专录金氏三十七王本纪。下编据其显考以上世派直传。极于睹记所及。历官行最无不具载。而旁亲之著于史传家乘者。间亦附见。判决公用意之勤。吁其至矣。昔范宣子语穆叔举其先陶唐氏以下讫唐杜氏一何该洽。盖尔时世家谱牒尚存于太史故耳。至
东州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80L 页
晋当阳侯预。称经癖钜儒。自京兆君外无所表见其先代。则判决公之发扬先懿。追孝于无穷。真足以警颓俗而敦薄夫。彼弁髦其先。无少顾怀于生民之诗者。抑何心哉。惕若斋九容。即上洛公之玄孙。而为不佞自出之先。文章行义见重士林。奉使上国。不获返命。世皆悲之。今当据例附见。则不佞慕近及远。窃不胜渭阳如存之感。于判决公之命。辄不辞而叙其一二云。
素閒堂序
人生处世百年内。计较享用得失。唯閒为最胜。自夫人之极盛而言之。彼其得志行乎中国。利泽及乎物。声实垂于时。天下后世称诵之。愈久不衰如伊尹,周公。非不欢然愉快。宜若无所慕于外者。而彼其人方且以一夫不获为己任。恭己下士。至不暇食与沐焉。则身与心不已劳且勤乎。彼闻有遗荣独立之徒栖迟岩岫。自放于万物之表。专以閒为悦者。必将寓赏乎若士之高致。而叹其身之不如也。是以。巢父,许由,善卷,务光之伦。往往著见于载籍。其道又曷可少哉。然而是人者裘褐不完。箪壶不充。居恒有寂寞穷苦之患。则山林钟鼎。虽各有天性之殊。而亦不为得閒
东州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81H 页
之全也。且夫閒在内不在外。心苟不閒。云壑而市廛也。心苟閒矣。簪缨而荷制也。故枯槁之士久困于居约。富豪之人不遑乎暇豫。虽有终身之逸。片时之适。其閒俱非其素也。必其处富厚而遗物累。居华屋而结遐想。逍遥散诞。与道为徒。被文绣而不知其为文绣。饫粱肉而不知其为粱肉。无早暮尽瘁之责。无长往孤介之诮。然后方可谓素于閒矣。夫素者。据乎此不贰乎彼。主乎一不趋乎二。有定位无出入之谓素。故伯伦之酒。以酒为素。叔夜之琴。以琴为素。荣启之行歌。安石之携妓。羲之之于书。子云之于玄。莫不以其所乐为素。而终始不改。若全昌公之以素閒名堂。其亦素于閒者欤。全昌公生而富贵。至老白首。素富贵久矣。而绝去态色。独性爱閒。筑第于南山东麓。有专壑之美。治丙舍一区。夏凉冬温。自朝请 二宫外。未尝不在其中。日弹丝理曲。凭几而听之。兴至辄命酒飞觞。取洽而止。兴居以时。疲倦则卧。耳目之所睹接。思虑之所营为。无适而非閒。游心于淡。合气于漠。休休乎泛泛乎。不知老之将至。苏长公所谓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若住七十年。便是百四十。是其方已。见世之名其居者。或以山水。或以慕尚。山水未可
东州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81L 页
以遽往。慕尚未可以遽谐。而率不免夸诩之归者滔滔皆是。唯公取閒为名。不以其自外至者为乐。閒固在我。我欲閒。斯得閒矣。公之道不既简而易足乎。夫閒者人人之所自有也。不以富贵而独专。不以贫贱而不得。虽以仆之蹇踬无事于时。所保者閒身耳。兼有角巾拄杖粗充閒具。幸蹈履稍康。摄閒身携閒具以跻华堂。放浪乎理曲飞觞之次。与公共一日之閒。先以一言引之。
易安堂序
麻浦之山。自东而西流。见水乃止。若卧兽然。其高者为脊。而中者为胁为腰膂。下者为股为脚为足。民之居聚什伍。布濩而杂处者。盖栉比而鳞接也。其豪则为游赏也。置亭榭必据其高。庶人之逐利者。利在喧卑。则咸庐其下。而吾友许君惟善之堂。直其中当胁腰膂之间。惟善之言曰。居高有颠坠之虞。处下有垫没之厄。吾之堂岂不已安乎哉。夫高者众之所瞻。鬼之所瞰也。居赫赫之地。鲜不危覆。高位安可居也。其下则䵷蚓之区。纤夫之所趋。裸体沾足。日汩汩泥涂。下流不可处也。自吾之舍是堂。见高下之罹患者多矣。其居高者既权贵要人也。其始显隆宽敞。宴游娱
东州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82H 页
乐。笙歌沸耳。宾客日夜不绝。数岁而过之。则废而为墟。或已属之他人。非无功而享禄。流连以丧其生者欤。欲大而不返。淫侈而不节。获戾于天与人。其子孙不能有欤。吾尝开户而视之。长干之会。阛阓之冲。其人如狂。奔走不暇。凡盐米鱼蛤鲍鲚柴槁竹木百物之可食可货。无不规便射利以赢其生。而斗争之不息。系拘之不期。病于敲扑。死于犴狱。不然则风涛滔溺。漂流而失其尸者十常七八。而其庐则江潮之所齧。夏潦之所败。集众而筑之。每岁而更之。其亦劳矣。今我之居于斯老于斯。诚以求安而已。无显隆宽敞之乐。而丧身获戾之患不及乎吾身。无规便射利之饶。而斗争风涛之虑不乱乎吾心。吾之堂岂不已安乎哉。且夫人之营室。将役我耶。安我耶。均是人性。岂与人异求哉。徒以智昧乎止足。情骛乎苟美。居日以广。欲日以长。棼棼扰扰。逐物以往。心既不安。且何以安其身乎。求安不得而不安者先至。得安甚易而求安也至难。宁不悲哉。唯我则不然。为堂廑三楹。内燠而外凉。则吾体安矣。庭列树石。隐几而见江湖。则吾视听安矣。朝晡鱼饭。冬夏衫褐。政刑之不闻。荣辱之不预。晏起早寝。于于焉随化动息。则吾之心安焉。吾
东州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82L 页
以是终吾身。庶几合乎陶徵士易安之义。故吾以名吾堂。东州山人击节而叹。拊楹而歌之曰。
已乎已乎。高堂百楹。曷可营兮。彼域之涂泥。曷可以栖兮。适而宽。处士之安兮。朴而不陋。君子之有兮。卉木罗生兮。川泽娱情。寝息有常兮。既寿以康。跻君堂兮举君觞。庶几悦豫兮。聊卒岁以偕臧。
鹤峰金公文集序
自古贤人君子立身终始。有幸不幸存焉。若其幸不幸但系于其人之得失。而无所损益于当时与后世者。即无论已。使其人失之于前而当时以为不幸。得之于后而后世以为幸。若此者岂非关世道消长与士林衰盛。幸不幸在乎人。不在乎己也欤。鹤峰金公以瑰杰之资。生礼法之乡。早游大贤之门。得路甚正。先生之期待于公。后学之望慕于公。盖不浅且鲜矣。公自以致位通显。縻系宦业。不克大肆力于学。没齿以为恨。惟谭道者亦叹其不幸焉。然自退陶先生之书大行于世。公所以叩质卫翼之勤。先生所以奖诱托付之重者。表著最盛。度越于馀人。公既没。就庐江书院。从配于先生。为南州儒士所依归。感发作兴。殆不可一二数。则庸非斯道之幸欤。公直道姱节。行行
东州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83H 页
劲正。其所献替。无非格君正事。而一不得意于算贼。敲撼四发。上撄 主怒。银台,玉署遽凿凶门。积勚行间。竟以一死殉国。可谓不幸矣。然起书生猝当锋镝。徒以血诚感奋。纠合创残。蔽遮江右。使贼不敢窥湖南左足。而公又躬调糜药。拯济沟壑。拔水火而登衽席。至于今南土遗氓得父子相保复业。庸非斯民之幸欤。公始以文学致身。英华茂实播誉词苑。 上挈文柄未知所畀。廷议举公为首。而汉阴相竟得之。平日所著诗文台阁奏议。一切本性情而资治乱者。兵燹之际。湮灭都尽。可谓不幸矣。然海槎录三编及遗草数卷。偶脱于回禄。犹得以槩睹其全。孰谓折俎一脔。非大飨之馀珍哉。实斯文之幸也。嗟呼。公幸者三。不幸者亦三。不幸乎己而幸乎人。不幸乎当时而幸乎后世。公于幸不幸。何哉。亦天而已矣。不佞邈然后生。少尝闻大方遗风。恒有执鞭之愿而顾不可得。今以一言片辞窃附于不朽之业。是则不佞之幸也已。
一松沈相国文集序
国朝专以右文陶至治。前后作者咸奋厉为不朽业。继起名家荦荦相望。而论其世。则必称 宣祖朝为最盛。洪惟我 宣祖大王尤向用儒术。讫临御四十
东州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83L 页
年间。宗臣钜公以文学致庸。雍容盛位。贲饰乎一世者彬彬辈出。至壬辰兵兴。国家多故矣。干戈浩穰。域内云扰。维匡夹济。宜必资力能之佐。而时则汉阴李相国,白沙李相国暨一松沈相国。皆繇两馆大学士。晋当鼎轴。灼有彰施。盖 圣人之所以扶世道转化枢。辉发其鸿猷。不在彼而在此矣。沈相国自始登朝。已负艺苑重望。历玉署。 赐读书暇。华问蔼郁。及汉阴,白沙两相国相继释文柄。诸公之掉鞅斯文。辟堂奥以待次者不止一二。而至当执牛耳莅盟词坛。则无敢跨公先鸣。可谓盛矣。公之文以辞达为宗。以事核为尚。醲赡而不俚。隐恻而不怨。菽粟裘褐。适于饥寒而已。嘻笑怒骂。合乎性情而已。世以公诗冲和款曲。无一字矫厉。儗诸白太傅乃媱言媟语入人肌骨。公则无是也。嗟乎。文章之道各极其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固为诗人之风。吁谟定命。远猷辰告。又何可少哉。公既膺大拜。正色于百僚之上。其所敷奏剀切次骨。要以格正为务。直士之所不敢尽言。 明主之所不必尽容。公则明白指陈。謇謇无已。谭者文以比魏玄成,陆敬舆其人。则公之所树立。奚亶沾沾为佔毕一艺而止哉。世有升降。遭罹溷浊。偃蹇堙阨。卒坎
东州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84H 页
壈以没。果令天假公数月。获睹中兴之际。礼乐丹青之化当益有所可观。而不可得焉。呜呼惜哉。不佞幼受知于公。长而哭公于寝。至是二十八年。而公之孙儒行属不佞序公文。则不佞已老矣。何能为役。顾公盛年述作甚多。放佚于兵火。今所掇拾甚少。又皆衰境所得。故所录省于所不录。所存诎于所不存。后之览者即其少而见其多。从其衰而得其盛。庶几可以举公之全也已。
闵同枢而靖盆梅诗帖序
鸣者必以口。蝉以无口鸣。而鸣莫响于蝉。行者必以足。风以无足行。而行莫疾于风。其必有出于机而入于机。遗其形泯其色而可以神解者耳。闵君而靖尝位于朝。历华要典方州。声绩藉甚。不幸中年患目眚不见物。屏绝世事。凝神明以守一。犹性嗜梅。有盆梅诗三篇。取其香不取其花。而靖之言曰。五色之诱吾目久矣。黑白青黄日接乎前。而视之官弊矣。自吾之废吾外。而吾之内始专。相界已空。好尚弥笃。炙在案。吾未尝睹也。而欲炙之心生。臭在傍。吾未尝睹也。而恶臭之心生。吾何事吾目哉。梅吾嗜也。方吾之嗒然漠然。万象俱昧。而梅之香亹亹逼人。触吾鼻而感吾
东州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84L 页
中。子非我。安知我之不以鼻观乎。夫梅。人之嗜也以花。而靖之嗜也以香。人之观以目观观。而靖之观以鼻观观。其犹有风蝉之道乎。其出入于机。不假形与色而可以神解者乎。梅始见于诗书者以实。至梁陈。乃以花见赏。遂为植物上品。间虽有举其香者。亦据花而言耳。今而靖独专取于香。香其晚遇乎哉。然实可以诸酸乱。花可以绘画乱。唯香也真而无假。近袭而远闻。可薰而不可亵。而靖其有取于斯乎。盆梅诗出。览而和者数十人。联为大卷。因属余为序。
咸镜道观察使郑公别章帖序
上即位之己丑年冬十二月。朝廷虞咸镜一路北接山戎。俗悍事严。非文武荩臣。莫可使伸威畅化以绥靖荒敝。佥举户曹判书郑公为观察使兼都巡察使。授节与钺。全付阃以外。既陛辞。过谓余。先祖议政公受知 宣庙。己卯岁。由承宣擢拜北道兵马节度使。至癸未。以都巡察使戡定逆胡尼汤介之乱。仍观察本道。其为节度也。有朝绅送行诗数十篇。经壬辰以来兵火非一。幸不失在箧笥。不肖规实生于议政公按节之岁。今六十七年。以老而忝按本道。职号兼官悉依其旧。崇牙文驷光炽已极。惧越分坠绪。惟夙夜
东州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85H 页
兢兢焉。诸大夫又不鄙余。为别语以侈行色者。粗有若干篇。将合成一卷。求示子若孙。以彰 累圣宠命。且为私门荣。敢藉手君子。请以序其事者。余敬谢不敏。因曰。夫人自祖子孙而下。显者几何。不显者几何。始显而中衰。沦没无闻者又几何。官内自三事六官至群司小吏。外自观察州牧至令长邮丞。高者百数。卑者千数。其为祖孰不欲垂休传业以世其后。为孙者孰不欲趾美绍烈以复厥先。然而祖与孙相继为庶正下士者或鲜焉。况大夫以上官稍隆而禄稍丰者哉。况观察使权位俱盛。壤地千馀里。生杀予夺。皆决于指顾。 君上之所倚属。万民之所瞻仰。其可人得而为世官哉。议政公用宏材长德。树勋于方隅。仁民之泽。覃及后裔。笃生魁骏。以为国家之用。俾关北遗黎再赋缁衣之好。天于郑氏之胙。抑可谓巧于施报矣。惟观察公恪恭朝夕。嗣事不怠。弛 圣上北顾之忧。政成归朝。亟秉鸿枢。一如议政公之相我 先王。以保有大名。无使召康公祖孙专美于姬家。则前后送行之什。当与甘棠,江汉之篇次列于声诗。余将倾耳。而俟太史之采也。
三体集序
东州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85L 页
平世重文学。士之以诗书佔毕之业。父子兄弟继起。传世有声。岂不难哉。眉山三苏氏炳烺与纬曜争鲜。卓乎尚矣。以我国右文之盛。奋乎家塾。相继铄儒科者或鲜焉。况于踵武联序。嗣响于词坛。由父而子。难兄与弟。箕裘趾美。锦标齐徽。讵亶私门之光耀已哉。青莲韩公举 中庙朝甲辰科。是生二子。伯陶谷公举 宣庙朝庚辰科。季苔巷公举癸未科。咸用艺业攻诗文。著称一时。亦彬彬翰墨之家矣。青莲公 赐暇读书。亟蒙内府之锡。当 明庙中年。而 宣庙尝谓言者曰。韩某兄弟文才可惜。其前后奖谕之数。辉映士林。苏长公奇才之叹。独及一人。视此为寥寥矣。三公平日所著述至夥。阅世多故。放佚殆尽。识者惜之。今者陶谷公之胤知枢公明勖。以大耋之龄。收录巾衍中稿本。合为一编。名曰三体集。要不佞一言叙之。盖苔巷公于先子。为同年进士。不佞雅习于陶谷公。而知枢公与不佞同年及第。谊不敢以辞。窃尝观青莲公诗。固菁华玄著。至其草疏。分别赵静庵事始末。白见冤状。有味乎言之也。若陶谷公之持律矜深。苔巷公之清古自厉。虽阔狭异裁。燥湿殊操。而以雅以南。俱各称一家之言。遐方异味。不害为饤饾之珍
东州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86H 页
品。必欲论定其所至。则有 二圣褒扬之旨昭在耳目。奚容窾启喋喋关说哉。
郑玄谷诗集序
玄谷郑公德馀没踰岁。国被兵。所著诗文无虑千馀篇。荡佚于锋焰。其孤善兴摭拾散亡。经十数年。得诗四百馀首杂著若干首。将以入梓。属序于余。观其意若有不豫者。盖为其少也。嗟乎。凡物之贵珍。以其美不以多寡。海外殊邦珠玉之玩。大不过盈握。而天下之人奔走而求之。以得一寓目为幸。至于被服食物。无不皆然。况于诗文之精者乎。韩子称樊宗师著述至多。古未尝有也。而其后乃湮灭不传。孟襄阳绝调逸响。以独得为宗。只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一联。当与天壤俱敝。果安在多寡哉。玄谷郑公少积学为文。自结发。操毫遣辞。便已精致谨严。不作流宕语。弱龄登第。蜚声翰苑。睥睨上下。一往无前。遂掇祸于群壬。屏居杨江上游。自放于耕钓。时则疏庵任茂叔,泽堂李汝固。俱以词坛逸彦。见忤于时议。投閒敛迹。卜筑于一舍之内。落落如晨星之并曜。每遇良辰令节。拿舟策卫。相聚倡詶。一时文酒之胜。足以荫映千古。则三士之日起矣。 圣人既作。龙摅豹变。湖堂之选。
东州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86L 页
傧幕之需。舆望所属。莫与之京。以至玉署,银台。飞腾迁擢。绾金章而殿邦畿。公之以文学致用既如是。而遗文之在世者。必传于后无疑。则公之终始荣名。不可谓不遇者矣。公长余一岁。通家幼相善。方年少气迈。两不相让。到今观之。其为文祭韩久庵及序乐民楼。警拔帖妥。绝去尘腐态色。假令作者白首佔毕。乌能易以至是哉。于是益叹公艺业夙就。有不可及矣。公有文且有子。能斤斤述事不怠。图垂不朽。以无负执手之托。传所谓既殁而其言立。庶其在此乎。
益损堂序
有益于己。人谓之得以为喜。有损于己。人谓之失以为悲。世乃奔走经营于益损之域。扰扰焉求益而得损。兹非大惑欤。圣人者作易。损上益下谓之益。损下益上谓之损。岂非以损己以益人者。始损而终益。损人以益己者。宜益而反损。天道亏盈。人情益寡。必然之理也。日中则下昃。水流而归壑。操政术者乌可以专欲自封。不深惟絜矩之义以明益损之理哉。然而物欲昏昏。争敚棼棼。贪官污吏日陷于刑辟。而民日益以困。可不哀欤。吾甥权君跻治谷山郡二年。用政最▒(一作擢)。拜瑞兴府。府孔道也。绾毂慈悲,洞仙两岭之会。
东州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87H 页
轮蹄冠盖日夜所旁午。仓庾岁耗。既无以▒(一作赈)施穷饿。则妇子相率负戴。唯有徙耳。君始剸心抚摩。早暮不暇食。为饘粥亲救其饥。而又为之设方略。懋迁取赢。不期年。得谷以石计者一千百有馀。立屋以储之。春而粜。为损上耶。藏富于下户。秋而籴。为益上耶。民视为寄藏。损之而非损。益之而非益。物我交益。公私无损。田畴辟于野。老稚佚于庐。泽加于下。恩归于上。损益之道。既尽其施矣。又以其羡为堂三楹。以馆宾旅。以时偃息。则郊野山川之胜。兼足以益神虑而损烦想。遂名之曰益损堂。仍推父老之意。作歌以系之曰。
损之又损。太守之德。不损以益。我民之福。公藏挃挃。佐我春耦。秋而纳稼。官为我守。我民报公。食有祝而祭有祷。受禄穰穰。损而益者太守耶。
听雨堂序
人之治居室者。必为堂以寓其形。必为池堂前以寄其赏。必种莲池中以娱其观。盖目取其花。鼻取其香。而又以其叶为碧筒。以取其味。以养其口。目与口鼻皆为役于莲。而独耳无所借资焉。坡平尹生以益就乐善坊先入敝庐。因旧池而规拓之。盛植以莲。至春
东州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87L 页
夏间。绿荷覆沼。大者如盖。小者如盘。纵横不见水。尹生甚乐是。构堂三楹其上。日夜处其中。扁之曰听雨。夫尹生之舍目与口鼻。而专以耳取适者意何居。莲之有花也香也与碧筒之味也。唯取其适于目与口鼻而止耳。方五六月之交。天热以旱。大地乾枯。五种不入土。农夫废锄而望空。主人宿酲未消。唇吻燥渴思饮。南亩之忧又惕焉婴怀。忽闻雨声飒然自南而至。始则萧萧骚骚。万叶俱鸣。云风既调。落势荐密。近而与檐溜并响。远而与更漏交滴。宫徵之相和。或清而或浊。珠玑之相错。或大而或细。犁然而吾梦觉。泠然而吾醉醒。云和之瑟耶。可以畅吾神。南风之琴耶。可以阜吾财。使吾今日而不听是。明日而不听是。至于十日而不听是焉。则虽有花与香。将不得以悦吾目与鼻。况乎为碧筒以悦吾口哉。于是洗盏更酌。不知手舞而足蹈。他乡故人。不足以喻其欢也。虚空跫音。不足以喻其喜也。东州老人听其说而乐之。作而为听雨之歌。歌曰。
今日不雨。明日不雨。池之渴矣。夫焉有荷藕。夏日无荷。秋日无禾。瓶之罄矣。我焉得婆娑。三籁调刀。无以发吾性。八音繁会。无以易吾听。取中夜之至乐。名吾
东州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88H 页
堂以志喜。愿霶霈达于四境。庶以满农夫之耳。
许氏五子司马序
国家既立学校。风厉学士之路至广也。内自京城四学。外达州县乡校。士之以儒业隶籍者约五六万以上。三年一大比。京外解额八百有馀。悉聚礼部覆试。取生员,进士各一百名。升之太学上舍。胪传陛见。 宣牌赐酝。一与大科等。国有庆则间设别举。视大比之规。其兴学需材作成之道尽矣。说者以王制司马论进士之贤者以告于王。遂谓生员,进士为司马。为士而得选为司马。亦荣矣。夫以五六万之多。而预乎八百人之额。较八百人之艺。而进乎二百名之列。其选为益精而其才为益难矣。是故。一同之邑。百室之聚。参解额者不过二三而已。中覆试者。历数榜得一人焉则幸矣。吾里中许君𡧰。有丈夫子八人。其五子岷,峃,丞,岛,嵤俱力学不倦。长第取司马如拾芥。而许君年始望七。膺私门之庆而拜 君命之及。抚芝兰之秀而感嘉美之会。肆筵速宾。大宴乐以张之。秋讫冬初。实惟其时。云幕高褰。屏帏四罗。琴羽毕陈。鼓篴啁轰。优倡奏伎。合乐献笑。其五子者左右扶携。齐舞而迭蹈。都人士女驾肩而企抃。咸曰休哉。余惟念阳
东州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88L 页
川许氏。自文敬公倡道学名世。草堂公服礼成宗。岳麓公益阐厥声。以逮于许君。许君早袭庭训。饬躬不坠。尝一擢贤科。而为不悦者巧诋。遂阏其成命。时则白沙相掌制举。亟言其纤毫无累。至以身为质。白沙公长德钜人。言于人宜无不信。而竟不能得。以所中者深也。识者至今以为恨。夫以许君之贤。负屈称四十馀年莫能白。儒冠终老。殆天未可必也。今五子者科目成名。荐发令闻。以芬华门户。兼及邻里。天定之胜人。亦可必矣。王晋公曰。吾虽不得。儿子二郎必做。得丧伸屈之理盖然也。夫以钱与人。不以时收息则其后取也必博。种谷于田。今年不稔则来岁之收必倍。许氏之钱与田。将博取而倍收也。隆昌显奕之报。奚但五子司马而止哉。请挈左契以待其验。
东阳尉申公文集序
不佞与东阳尉乐全申公交最早。盖申文贞公于先大夫文简公。少长相慕用至驩。两家子又生岁相邻。故遇合自髫龀时已然。既文贞公暨先大夫用文章辟堂奥。迭主夏盟。两家子俱治笔研。嗣脩其家业。然不佞从博士家为经生。童习而白纷。卒不能踰阶级而越之。廑廑取科名而止。唯东阳公幼通籍禁掖。袭
东州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89H 页
绮纨为豪举。而于艺苑阃域。一超便诣。虽非有铢寸积累之素。而无所不如古人。一取韩,柳,欧,苏氏及盛明诸家之轨度绳尺以为己有。尤长于长短议论之文。扬厉俊伟。叙致赡举。法无不备。理无不赅。丰而不支。典而不拘。放言而不流。近言而不俚。肠肥而脑满。气盛而貌泽。江河之源一泻千里。而其色苍然。清庙之乐九变以成。而其音绎如。徒观其节制之师韅靷鞅靽。张三军以武临之。彼其背酅之卒。诚不足以一当旗鼓。周旋于鞭弭之次。敝甲凋兵。顾何能为役。其于韵语。虽尝自以为未至。而冲融旷远。不假雕镂剽袭。性情所发。悉自元气中流出。又非抹月批风。组织以为工。挦扯以为生活者所可追寻其蹊径。吁谟定命。高掩于杨柳依依。曷可少哉。自魏晋以来。天家以尚主为高选。风流器业代有其人。而独其文华之誉。寂寥无闻。岂非以汤沐脂膏之奉富厚自养。未暇以斯文不朽措意故欤。以今概昔。可谓千古独盛矣。今公集将行。其诸子委不佞就加刊定。且序其卷首。则犹临沧海窥巨浪。𢥠然自丧其所守。逡巡却走。不啻三舍之远。固不可强而至焉。公又工于六书八法。备极王,赵之趣。亦可见公材全而能博矣。昔苏长公尝
东州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89L 页
与驸马王晋卿交。谓其诗画之妙不足以尽晋卿之美。不佞于东阳公亦云。
东莱郑氏族谱序
自世教衰而宗法坏。九族不亲。民不兴于行。则亲未尽而视若路人者有矣。殊不知自一人观之。举皆其子孙。其殷勤顾育之义。乌可不惕然深念哉。盖太史公序列古昔仁人君子泽厚而族大者立为世家。然至三季之衰。多不能举其世。以曹氏而或祖虞舜。或祖振铎。朱氏而或祖颛顼。或祖丹朱。此何从为别哉。逮其益衰。尤舛紊不明。崔,卢,郑,李之世。尚患混淆。无他。谱失之弊也。其上世既有仁人君子积德蓄厚以垂焘于后人。其后世又必有承休袭庆。惟世德之不易。不替益脩。犹农夫之既耕而又耘。起而为大族。传而为世家。责报收功于所不知何人。此又谱牒之不可以不作也。惟郑氏始发于东莱。在胜国初。已名为大家。到今七百馀年。名公魁人相望于史籍。盛德烈闻遗赢不匮。殆其仁人积德以垂焘。后世承休而益脩。而太史公序列为世家。唯郑氏可以当之。郑氏旧无族谱。 宣庙中。相国林塘公创为五代以下世谱。旋毁于兵。后七十年。郑公良弼为尹庆州。过辞今相
东州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90H 页
国郑公。庆州公即忠贞公曾孙。而今相国于林塘公亦曾孙。乃以谱牒事委庆州公经纪。诸房之分散者。支宗之别异者。无不旁搜而普咨。裒集之纂录之。釐为上下二卷。世系宗派瞭然视掌。仍锓梓以广其传。不踰月。工告断手。夫以数十代之久。千百人之众。咸本于一人。而推原始初。溯流而知源。一体所分。戚戚有骨肉咸和之懿。无间亲疏。使后之继今者踵是为续谱。世愈远而愈不忘焉。则庆州公敦本脩睦之意。可谓勤矣。抑不佞有所闻矣。郑氏上世有讳文道。老休家居。每闻邑宰开衙吹角。辄下庭伏谒。盖其恭如是。及其丧。行葬到华池山。有雪消虎踞之异。就以葬焉。不佞屡道于莱郡。土人犹指其山及屋基以为种德之报云。谱既成。庆州公遣其胤进士华齐。要不佞序其卷首。盖不佞之先。为许之自出。而许又郑氏之外裔。则其以一言相斯役。亦非僭越也。
私淑书堂序
孟子曰。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者也。君子之生后圣人。未得亲炙其盛德。亦斯人之不幸也。然其人必慕圣人为笃至。私淑艾以希圣。以及乎践形之域。则亲炙之与私淑。初未必有间矣。三千之徒莫
东州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90L 页
不亲炙圣人。独颜,曾二子得其传焉。而孟子生乎百年之后。接其传而为亚圣。则私淑之功亦可谓至矣。我国家重文教。内设太学与四学。外逯郡县。莫不有乡校以祀孔子。而隶其籍者皆得称圣人之徒。然而穷乡下邑。或未免椎鲁朴鄙。未有能磨淬作兴。有闻于时。汩然以终身。则式谷之术。无自而施焉。其或由布衣奋起取公卿。化当今开后世。下乃用游艺成业。度越辈流者。多出于家塾党庠。不可一二数。此其故何也。在其人私淑之如何耳。余既悲后生之安于暴弃。而重嘉豪杰之自励于私淑。以鸣士林之盛也。天安之顿仪县。僻在湖右。土狭而壤沃。土狭故材薄。壤沃故足生。偷惰啙窳。沈埋以没世。夫人同得是理。同有是心。此岂才之罪哉。今其邑子数辈。相与发愤振厉。求所以居业进脩。合谋齐筴。规营不毛之田。建立精舍。以为藏脩游息之所。既成而苟完矣。邑宰成君能赏其志。助其不及。割邻近招提一区。令僧徒属为经纪。免二户丁役。供其薪水。凡居处资用之具。粗足而仅备。于是邑民之颖秀与傍县翘楚。咸乐是举。群趋竞赴。俛焉以会文丽泽为务。月征日迈。蕲至乎光明伟著。白鹿,武夷之盛。将复见于偏壤。诸生之志可
东州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91H 页
谓勤矣。而异日成就。大小殆未可量也。人无古今。道无高下。有为者亦若是。诸生勉乎哉。圣人既不可得见。而私淑之妙。昭不可诬。诸生勉乎哉。洪生睹从余游久。博学丰材。实始倡为斯役。来请堂名。以私淑应之。因为之说以贻之。
大隐庵序
大隐庵在明礼坊水下洞。枕桥临溪。前对南山。正直国祀中麓。始国家定鼎汉阳。有金公孟献。上洛公方庆五代惕若斋九容之子。以直提学在徙中。撤松都屋材。结构于兹。传佥正自让,郡守礼生,节度使胤宗,进士震纪。至吾外王父都事公大涉。家再传为吾有。内屋经先君中缮。名之曰大隐庵。客堂则吾所创置。今归外孙申弼华。夫人营立室庐。孰不欲传之子孙久远。然而下自公卿庶人。所以固其基扃墙壁。辛勤以成就者。不易世而改坏者有矣。遇不肖子孙。鬻之为酒食费者有矣。不幸数遭丧乱焚劫。又罕有以得全。见嗣守先业若斯之难也。此屋虽甚矮陋浅隘。不足备吉凶之所。而传三姓二百六十馀年。不燬于兵燹。不属于他人。中外相承。葆有旧物。吁亦幸矣。乃略叙其颠末以遗弼华。俾知吾所自出与屋之相传有
东州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91L 页
源有委。庶几深惟永念。以无替张老之颂辞也。旧有尹校理继善重修序文。篇末有曰。若余者学海跛鳖。文苑栖螟。空谷流年。已穷鼯鼠之五技。上林落照。未借鹪鹩之一枝。先君览之怃然曰。恐是人不究于寿命。果以翌年年二十八终。今其文散佚不存。故偶及之云。
吏胥脩契序
世降俗衰。先王睦姻任恤之制亡矣。教之无以服其心。刑之无以化其情久矣。非信本于情。爱根于心。不待教与刑。而子谅亲好有不能自已焉。则民曷由尚德而归厚也。今之吏胥即汉之令史。唐之流外。所治者力笔。局于资地。苟安于下流。顾安知三代导养之政哉。有书佐吏十五人。通庚午以下三甲子生岁相邻者聚以为契。平居则酒食徵会以展其殷勤。丧故则财币救助以尽其匍匐。以至疾病忧喜。莫不相恤如手足。仁足以相欢。义足以相死。使人人同有是心。同有是情。是则是效。相爱相信。不相背以怨。则民焉得不厚。俗焉得不美。彼俱为官僚。俱服王事。而未尝与同堂语。或握手吐然诺。出肺肝相示。而面交背憎。贻刺于谷风之诗者。又士大夫之羞也。
东州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92H 页
太医郑君诗稿序
于曰。有知之者。有好之者。有乐之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自圣贤精义妙道外。博亦道。奕亦道。所得浅深。无道不然。况其诗道之尤工而难喻者哉。太医郑君楠寿少治岐黄家言。所习素问,难经而已。所慕卢扁,越人,和绥,仓公而已。于它术当绝忌旁通。以迁业而夺专也。独君耽诗甚酷。由汉东西。下逮唐宋诸家。靡所不窥。靡所不蒐摭枕藉。至老不倦。可谓知之矣。涉其流以求其源。朝吟而夜讽。咀英掇华。必欲自出机杼。不肯藉古人为生活。可谓好之矣。然而清庙之瑟。一倡而三叹。有遗音矣。诗而至于神化无方。天机动而万象随。无假乎丹青组织之工。而不知手舞足蹈。然后乃可以言乐矣。使郑君勿忘勿长。独运徐引。优游焉寂寞焉。如春蚕之吐丝。如寒蝉之蜕壳。逍遥乎昭旷之原。则方可谓知之精好之笃。而乐之极其至也。观编内言岭南楼有律官诗悬板。叹古今之不同。深致嘅焉。夫三百篇多闾巷讴谣役夫里妇之辞。岂皆邦君卿士之作哉。而列国君臣交相聘遇。从容赋诵于尊俎献酬之际。不废于天子之庭。亶取其比兴所寓发自性情之正耳。是在郑
东州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92L 页
君。郑君勉乎哉。
西畴遗稿序
吾夫子尝有言礼失而求诸野。盖伤之也。自世敝教弛。苟趋于简便。礼之失宜矣。然其时去古未远。先进之风犹在于野人。为可尚也。厥后世益末。三代之英逖矣。礼之在野。已不可言。况其馀力之所学者乎。夫文者道之细也。今之文又岂所谓黼弗经纬之文也。陶冶比兴。适性情而止耳。和调节奏。谐声律而止耳。卑者固不足论。高者亦止如此。然作者代兴。导流而扬波。经累数千年。文道不至遂亡。由汉而唐而宋而明。与世并盛衰。郁郁乎各一代之美哉。不幸近世三精沈晦。儒服道尽。学士束经而不讲。后生屏业而自放。贵位少博通之彦。闾巷多佚游之徒。奚以是脩辞立言措意也哉。此子大夫在上者之羞也。嗟乎。礼之失。求诸野。文之亡。则将安所求乎。余观郑生礼男所为西畴遗稿。始骇然异之。既乃寻其情境。切其声响。一概之词场矩度。虽时有出入去就。譬之脍炙罗前。不可谓不知其味。琴瑟在御。不可谓不知其音。夫郑生处下流。所业者方译也。所喻者宜无它术。乃能知天壤间自有不朽事。收拾举世之所弃以居其业。以
东州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93H 页
求其一艺之工。苟说诗者无以易郑生。其亦犹礼失而求诸野乎。士有不谈王道。樵夫耻之。东国之文。殆庶几乎。读其书。至航海朝京时沿路所述。有味哉有味哉。过督亢而恨燕图之入秦。经潍水而叹淮阴之摧齐。桓公之良荒矣。尊周攘夷。民受其赐。世安有斯人哉。终将为左衽之归乎。抚卷抆涕。尤有感于斯文。
读史随笔序
作史难。读史尤难。作史者必采国史野乘家传逸纪。兼及谣俗謏闻掌故口实凌杂米盐。近者数十年。远乃一二百年。务欲纤悉不遗。则正诡是非。舛伪相蒙。得其实者固已十无五六矣。时移世异。绵历朝代。至于千百年之久。然后始得一良史。如涑水公者出。患其简编繁夥。不得不删烦掇要。裁约以成书。则其所去就。稽之乎太史氏,班氏,范氏以下诸子之记。又不得百之一焉。尚安能泾渭钜细。一合乎当时之断案。而无所遗恨耶。此作史之为难也。读史者其生又晚。耳目无所相接。师说无所相承。百家传记。彼此刺缪。犹讼者之无證。博者之去马。将安所考信哉。寡情者灭裂而不存。多爱者兼收而不举。才弱者买椟而遗珠。识肤者望洋而迷津。道路奔命。以至乎白纷。此读
东州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93L 页
史者之为尤难也。余不佞无用于世。顾以受命于天。饥而食饱而嬉。安居而费日为深耻。日取载籍遗文。上下浸灌。其君臣伦序之可法可戒。权谋功利之或正或谲。政教之系关乎治乱。风俗之殊别乎夷夏。与夫事迹之畴类者。言行之表著者。收罗摭拾。咸取其菁华。而间附以臆说。致嘅乎斯世。亦尚论夷考之道也。惟其家贫无书。又年在桑榆。忧患之所铄。疾病之所耗。精敝而识昏。神疲而记短。乃欲以百五十日之间。网罗前古纪传故实。强其所不足而为其所尤难。蕲以成一家言。多见其不自量也。后之览者。庶几怜其志而恕其愚焉。壬辰九月。东州山人李敏求。书。
送李济州序
惟我国北界山戎。南邻岛夷。忧在北北重。忧在南南重。北重则吉州为门户。南重则济州为障蔽。盖吉州绾毂六镇之口。扼虏咽喉。而时禁其为非。故择帅难其人。济州绝居海上千有馀里。舟行失风。踔不知所往。包匦之贡不登于太官。骊黄上驷不入于内厩。其民困于贪残。积冤无聊。至为人所不可为。蛮酋海寇往来舶交。辟睨而流涎焉。故择帅难其人。是以。朝家每为二邑选长吏。必举廷臣之才且贤者曰。非此人
东州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94H 页
莫可当此任。即人随地以重矣。然二邑地荒而路幽。魑魅之所庐。处罪人以远恶者必于是。而济州为最甚。必其人犯大不韪至大何。不可与同中国。然后迸流于是。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不忍也。即地随人以恶矣。权其重。择人而任之。觏其恶。择罪而处之。是何故也。今者李君子正(一作方)践华贯。历玉堂。出为吉州。既秩满还朝。未几。又出为济州。用之南北。唯重之所在。而日埤独贤。有不可计焉。人情怀安而惮劳。此有大不堪者。而君能任真推分。无几微见于色辞。离坟垄弃妻帑。朝受命夕就道。视冰山火海如涉夷庚。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其忠盛也。岂非明大谊达大体立命君子者哉。嗟乎。南临巨壑。风振海荡。耽津以外。楸子以往。日月冥晦。云涛际天。闭门京口。感年衰而伤远别者。此又何心也。
晚翠吴公文集序
呜呼。年运而往。渐冉人代。俛仰朝暮。尚论其世而已。当 穆陵在宥。风厉学士之路甚广。翘楚之彦。咸豹变而龙跃。咀嚼芬华。得成其佔毕之业。发挥鸿猷。执牛耳莅盟骚坛者。并世而起。时则晚翠吴公讳亿龄字大年。由诸生奋用儒雅。擅名博学脩艺能。始掉鞅
东州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94L 页
于场屋。既通籍严禁。以文行致庸。玉署銮坡。无施而不可。 赐暇视草。受知于 明主。践历华贯。进位八座。兼弘文馆提学。廪廪班三事矣。属时昏曀。九流浑浊。尸谗柄者以公为的。遂深中以微文。屏迹江湖者五年。为戊午岁。竟至凋陨。寿廑六十有七。士林为之短气。未几。 圣上龙兴反正。群枉毕伸。而才淑已瞑目重泉。不及睹清明之世矣。末俗贸贸。人物眇然。先辈风流。一往不复。此郑侨所以流恸于梁摧也。公为文典雅赡举。以六经为本。其左右敷纳之辞。台阁骈偶之体。无莠言无剩语。率不越乎义理之正。诗词亦精致练要。无浮华流荡之气。足为近世名家。独恨其嗣世零替。又患荐更锋焰。所收录至鲜。使后人无所寻逐。可胜叹哉。公三子俱才。俱盛玉堂。不幸俱无禄早世。其季校理公竱号麟洲有至行。操履笃实。喜读庄马书。无子。取族侄挺纬为后。今为观察湖西。摭拾公诗文放佚。仅成一帙。以不佞尝受知于晚翠公。而于校理公生岁相亚。交至驩也。谓不佞去就釐校。付之剞劂。而麟洲遗什若干篇附于下。方不佞羸癃精敝。无能为役。重违观察公孝思之至。勉而为之序。
金水亭诗序
东州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95H 页
白鹭洲在洞阴县南十里而远。其水北流。抱县治而下。转长林一牛鸣地。稍西迤。水益大。翠屏开张。为浮云壁。壁有韩石峰书壶中日月醉里乾坤八大字。水汇而为潭。有亭翼然其上。为金水亭。堪舆家以其上地形如牛头。又名牛头亭。其傍曰东台。明沙铺石。可坐百人以上。碧树成幄。夏日销暑。登亭以望。山峦川陆四面朝拱之势。使人应接不暇。野秀而林芳。木茂而阴浓。风霜厉而清瘦。冰雪刻而明洁。四时之景。莫不具备。虽善毁者无以措其喙。自亭西十馀武。有大石峙于水涯。上陷而为洼尊。受酒可七斗。其傍镌杨蓬莱诗曰。绿绮琴伯牙心。一鼓复一吟。钟子是知音。泠泠虚籁起遥岑。江月娟娟江水深。其石下嵌空。群鱼所聚。沿溪北下又三里许。为苍玉屏。故相朴思庵拜鹃窝在焉。盖蓬莱好为山泽游。足迹遍岭东西。而常流连于是亭。思庵锦城人。舍风咏俛仰之胜不论。而惓惓于斯。竟死而葬焉。必有取尔也。夫名区胜地在吴越辽绝之乡。人莫不命棹蜡展愿一往游焉。今去神京三舍之外有此绝境。天作地藏。以饷辇毂游客。岂不异哉。吾舅氏金沙公少而专壑。且以先垄不远。终始为歌哭之所。自余年十一己亥。始省外王母
东州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95L 页
于此。及长而文酒逍遥。无岁而不游。至癸酉。舅氏亡而余亦老。则亭之上再无余迹矣。盖蓬莱,思庵。邈尔先辈。文彩风流髣髴影响而已。虽以余眇末后生希踪于曩辙。而风烛相催。忽焉耄及。人代之感。居然可见。唯其亭宇景物。今古一致。舅氏有孙曰正字奂。嗣守先业。脩治封殖。无废旧观。乃请余为文。而系以诗曰。
天豁郊平眺望宜。金沙亭子涧之涯。洼尊剔字苔文古。云壁鸣舷石势危。丘壑风流如宿昔。山河人代有迁移。台前逝水无情极。不为光阴驻少时。甲辰仲秋。东州山人李敏求书。
东州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96H 页
鞭羊子彦机禅师诗文集序
佛以顿悟悬解入道。则无所待于言也。以三乘普济设教。则非言无以广喻也。然则佛其言乎不言乎。夫以恒河喻性。莲花指心。四十二章。三千大藏。声闻之因解成果。童寿之日翻千偈。皆佛之以开示大众。觉悟群迷。则佛何尝已于言也。夫以释迦之神通为之师。得阿难之觉慧为弟子。亦不得已于言。则况于后世之末流乎。况于非释迦之教非阿难者乎。又乌可以已于言也。自佛法入中国。流而被东土且数千年。豪杰之士微言寓教。代各有人。胜国时有太古和尚者。入霞雾山从石屋。得临济真宗。八传而至西山大师。大畅玄风。遗文具在。又传而得鞭羊子。是为西山嫡嗣。鞭羊子俗姓张氏。法号彦机。在母有异梦。既生有异性。幼祝发于玄宾长老。长證印于西山大师。遍诣诸宿以定其疑。深探大乘以综其学。道既成。开堂宴坐。未尝出山。德业日尊。馨闻日播。登门叩质者屦满户庭。天资简远。终夕静嘿。机锋外敛。神明内映。秀发之气微露眉际。握麈升座。与人无差别。出语清便。时以约言析理。渴者饮河。虚往实归。又推其所弃。作为诗若文。拔去株橛。洗新机杼。有非操觚缚律求名
东州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96L 页
于一艺者所可骤得。而较其长短。亦可见得之天者全也。古人谓惠远德度为长。道林才致为胜。兼斯二者。唯鞭羊子乎。尝住锡于枫岳之天德寺。九龙山之大乘庵。妙香山之天授庵。竟以甲申五月。示寂于西岳内院。算寿廑六十四。计腊为五十三。门徒数百人。谨依其法。脩治后事。靡有遗憾。既收神珠五颗。建石钟于普贤南麓。又具最迹。勒石于东西两岳。既事。其大弟说清负遗书若干卷。南走千馀里牙述湖上。问叙于东州居士。居士与鞭羊子有大因缘。结空门契至深厚也。曰。吾而存乎。而师而亡乎。孰谓而师之过影遗迹。使吾漼然悲而涕乎。且而所负之书。乃鞭羊子之言也。非释迦氏之言也。然而释迦氏而不能已其言也者。鞭羊子而乌能已其言也者。鞭羊子之言行。即释迦氏之言行。而徒之传鞭羊子之言也。亦犹传释迦氏之言也。其必传无疑也。嗟乎。居士在西土。与鞭羊子论腊月晦日事。葛藤颇烦。今鞭羊子已知之矣。顾不及知者依旧。晨鸡暮钟。实有人代之感。并以一言纪之。
奇岩堂法坚禅师诗文集序
自江左以来。桑门之用诗道自名者代不乏人。是何
东州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97H 页
彬彬也。彼其法以寂灭为宗。绝智去务。专内守解外胶。耆欲乐好无所撄于中。乌肯以评云批月。拘拘于声律为事哉。然其人也受于天者全。应乎用者周。精进超悟之暇。推馀力游戏斯文。时或露其机焉。土苴耶垆捶耶。其亦有所感触而不能自已者耶。嗟乎。世教之衰久矣。圣人不作。异端兴行。虽有长材弘畯闳杰之民。耽溺于胜大之说。不能自拔于众趋。而乃其性情之正。实有不可掩者。如使其人沐浴先王之道。与闻乎三百篇之美。其所立岂无卓然殊尤者哉。余于是窃悲其人之不幸也。不唯悲其人之不幸。抑且悼斯世之不幸也。今者山人庆云携其亡师法坚禅师所为诗文若干篇。请余證定。其诗冲雅圆好。少蔬笋气味。设偈答问。率不越乎义理。文又淳厖长厚。旁该子史家言。益见其所涉者博也。虽其体裁出入。不专名家。假采其翘秀。置诸巳公贯休之列。讵至多让焉。盖坚师为西山嫡统。而西山实东方丛林大觉士。尝语其徒曰。是家当为吾门游,夏。其宗风家法绍承如此。而韵语三昧。亦必有所本而然也。虽然。名者实之弃也。诗文之传不传。在坚师奚损益焉。唯云也感其师平昔提拔之勤。不忍于遗墨之泯没。奔走经营。
东州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97L 页
将以寿其传。其亦异于师死而遂背之者矣。吁可尚已。
浮屠戒安所蓄诗卷后序
往 宣庙朝。既自上用文学衡士。士咸力脩艺业以表见当世。彬彬一时之盛。高者进乎唐宋之选。为国家光华而称名公钜卿。其沈而在下者亦多峻拔雄鸣。与乎作者之林。至今尚论其世。则五峰李公,西坰柳公,月沙李公,一松沈公,玄翁申公,简易崔公,东岳李公。俱后先执牛耳莅盟词坛。若南窗金公,石洲权公,五山车公。或以地或以命。未能极其所至。而第五之名不减骠骑则有之。当时能者。舍此十公外更有数公。而大较则然矣。至于书画艺能之士。皆精其业。又非后世所及。故谭翰墨则韩景洪。墨梅则鱼梦龙。翎毛则竹林守公子亦以游艺显名。同时浮屠人戒安遍诣十公。丐得五言律诗。集以为卷。卷首有景▒书四字。竹林竹雀。鱼氏墨梅。抑何盛美也。夫一代操觚以当家者肩相比也。各并时而生。毁誉殊好。去就纷然。必白黑定乎内。而后取舍得其当。若戒安者。盖亦有异焉。十公之名不借于戒安之知。而戒安之知十公。由此卷而始彰。安之意其在斯乎。十公不知戒
东州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98H 页
安。而戒安知十公。戒安不知我。而我乃知戒安。取慕于异术之髡。托寄于旷世之人。神交心许。岂有既哉。戒安死。其徒净阇梨者以卷属余。诗成而净阇梨又死。况四十年间。十公之埌荒矣。风流文彩照映篇什。晴窗展阅。不觉人代之为远。仍书一语以纪卷左。后之览此者。必将有感于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