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乐全堂集卷之七 第 x 页
乐全堂集卷之七
记
记
乐全堂集卷之七 第 260H 页
坎止亭记
坎止亭者。在歌弦山铜峰之麓。山载舆地志中。记其形胜为三辅最云。其山之肢。迤逦于西北。郁为佳城者。吾家之先丘也。蜿蜒于东南。峙为陵谷者。釜谷之松杉也。隆然而起于中央者。为铜峰之麓。而地实跨有一洞。历览无际。村落盘其腹。阡亩划其跗。江海前经。原隰旁达。天磨,华岳。散殊隐现者。星罗而棋布焉。余即山之麓。夷阜崇墉。井井有址。遂架小榭而无甍桷之修矣。以甲寅之夏。奉亲闱安宅之。因请名之。命以是名焉。小子以樽酒簋缶。觞于坎止之亭。扬觯而言曰。夫维心亨。行有尚者。处坎之道。而时用之义大矣。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止。各止其所止也。至若遇祸灾。曷可道哉。天幸得脱于文罔。而又得此居室之有成。则父子喣喣然相悦。辄喻以流行坎止之义。安于所遇而不慆。乐夫天命而不违。易曰习坎。以常德。又曰。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非名吾亭之义乎。小子于是而意寓盖极深矣。刚中而陷柔。久而遂通者。离明之象也。研几而契神。开物而尽性
坎止亭者。在歌弦山铜峰之麓。山载舆地志中。记其形胜为三辅最云。其山之肢。迤逦于西北。郁为佳城者。吾家之先丘也。蜿蜒于东南。峙为陵谷者。釜谷之松杉也。隆然而起于中央者。为铜峰之麓。而地实跨有一洞。历览无际。村落盘其腹。阡亩划其跗。江海前经。原隰旁达。天磨,华岳。散殊隐现者。星罗而棋布焉。余即山之麓。夷阜崇墉。井井有址。遂架小榭而无甍桷之修矣。以甲寅之夏。奉亲闱安宅之。因请名之。命以是名焉。小子以樽酒簋缶。觞于坎止之亭。扬觯而言曰。夫维心亨。行有尚者。处坎之道。而时用之义大矣。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止。各止其所止也。至若遇祸灾。曷可道哉。天幸得脱于文罔。而又得此居室之有成。则父子喣喣然相悦。辄喻以流行坎止之义。安于所遇而不慆。乐夫天命而不违。易曰习坎。以常德。又曰。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非名吾亭之义乎。小子于是而意寓盖极深矣。刚中而陷柔。久而遂通者。离明之象也。研几而契神。开物而尽性
乐全堂集卷之七 第 260L 页
者。见道义之门也。阅四时成功之序。足以寓我之感者多矣。风月会其神。芳菲助其和。松篁比其操。江潮志其信。禽鸟之音。为我韵胜也。山泽之气。为我骋怪也。居斯亭而会其神。则研几而契神者何限。而开物尽性之道具矣。信乎维心之亨。行必有尚也夫。遂为之记。揭之在壁云尔。
涣庵记
退休堂之下双池之上。崖崩壤朽。邪不可畦。泥不可砌。实散地也。登于堂临于池者。莫不病焉。余乃沼一沟。杀其上流。直注池中。势若建瓴。汰者流洑者决。则于是拾石堤之。夷崇封圮。即池上旋马之地。复筑三阶。以别尊卑。崩者端朽者净。而一洞之胜。争效其尤。遂架株葺茅。其大盈丈。受命于大人。名之曰涣庵。客询何义。涣之义。散也。崩者地力之散也。朽者土性之散也。水流而不得其道。或汰或洑。旁于池与堂而观者病之。益著其散地也。余当其地之散。而思所以聚之。则沼沟筑堤。既砌既屋。揽池亭之清丽。萃江山之茂美。使观者哙然改睹。斯非济涣之道耶。客曰。易之所谓涣有丘。匪夷所思者乎。余谢曰。是恶乎敢。是恶乎敢。退诠其语。为涣庵记。系之以铭曰。
涣庵记
退休堂之下双池之上。崖崩壤朽。邪不可畦。泥不可砌。实散地也。登于堂临于池者。莫不病焉。余乃沼一沟。杀其上流。直注池中。势若建瓴。汰者流洑者决。则于是拾石堤之。夷崇封圮。即池上旋马之地。复筑三阶。以别尊卑。崩者端朽者净。而一洞之胜。争效其尤。遂架株葺茅。其大盈丈。受命于大人。名之曰涣庵。客询何义。涣之义。散也。崩者地力之散也。朽者土性之散也。水流而不得其道。或汰或洑。旁于池与堂而观者病之。益著其散地也。余当其地之散。而思所以聚之。则沼沟筑堤。既砌既屋。揽池亭之清丽。萃江山之茂美。使观者哙然改睹。斯非济涣之道耶。客曰。易之所谓涣有丘。匪夷所思者乎。余谢曰。是恶乎敢。是恶乎敢。退诠其语。为涣庵记。系之以铭曰。
乐全堂集卷之七 第 261H 页
涣而风水。聚而山丘。涣乎其萃。匪夷斯周。我求于是。以遨以游。
双树亭记
恭惟 主上即位之二年。贼臣适,明琏等杀使称兵反。连陷州郡。官军左次。初衄于黄凤。再挫于猪滩。关城失守。临湍师溃。于是都下大駴。 上乃定南狩计。二月壬辰。奉 庙社主出驻振威县。而贼入京师。拥兴安瑅为乱。元帅张晚督诸将迫城。大战克贼。贼犹挟瑅逸。捷书虽奏。而俘馘未达。车驾以丁卯入公州。湖南勤 王之师毕集。咸奋愤鼓勇。军容盛张。翌日上带剑乘马。幸山城。御双树亭。进领议政臣李元翼,右议政臣申钦,兵曹判书臣金瑬于前。辨方数雉。考崇庳秩夷难。又召巡察使臣李命俊。咨以守城之策。俄而适,明琏头传诣行在。都体察使元翼,兵曹判书瑬。露布闻献馘。礼成。上以戎服亲告 宗庙。诞告八方。肆宥封内。仍召巡察使李命俊,牧使宋兴周。躬劳备至。并锡秩。阅湖中文武士。取若干人。凡所以奖砺者靡不举。而用是月壬寅班师焉。巡察使与牧使治石于双树亭下。徼翊圣纪之曰。乘舆播越。下邑是仗。玉趾俨然临于荒丘。命俊等窃乘时会。获沾恩泽。荣
双树亭记
恭惟 主上即位之二年。贼臣适,明琏等杀使称兵反。连陷州郡。官军左次。初衄于黄凤。再挫于猪滩。关城失守。临湍师溃。于是都下大駴。 上乃定南狩计。二月壬辰。奉 庙社主出驻振威县。而贼入京师。拥兴安瑅为乱。元帅张晚督诸将迫城。大战克贼。贼犹挟瑅逸。捷书虽奏。而俘馘未达。车驾以丁卯入公州。湖南勤 王之师毕集。咸奋愤鼓勇。军容盛张。翌日上带剑乘马。幸山城。御双树亭。进领议政臣李元翼,右议政臣申钦,兵曹判书臣金瑬于前。辨方数雉。考崇庳秩夷难。又召巡察使臣李命俊。咨以守城之策。俄而适,明琏头传诣行在。都体察使元翼,兵曹判书瑬。露布闻献馘。礼成。上以戎服亲告 宗庙。诞告八方。肆宥封内。仍召巡察使李命俊,牧使宋兴周。躬劳备至。并锡秩。阅湖中文武士。取若干人。凡所以奖砺者靡不举。而用是月壬寅班师焉。巡察使与牧使治石于双树亭下。徼翊圣纪之曰。乘舆播越。下邑是仗。玉趾俨然临于荒丘。命俊等窃乘时会。获沾恩泽。荣
乐全堂集卷之七 第 261L 页
煇今古。侈诩邦域者。盍图不朽。嘻噫。在昔载绩。扬功自贤。当时论著夸大。竖树丰隆者何限。独可称述。廑廑数代。周宣征戎而铭鼓。唐宗攘狄而勒石。夫猃狁之猾夏。颉利之渝盟。犹为细故。此关得失。而无关于存亡之数也。惟适,明琏俱以戎首。驱防虏之师。肆射天之凶。乱逆之变。罗丽以还所希觏。而国史所绝书者。则与周唐之事。不可槩。而王灵敷鬯。将士勠力。收功于旬月之间。膏磔既极。神人称庆。扫清匡复之勋。又非周唐所可槩也。二公之图不朽者。恶可已哉。公山即湖甸一都会也。车岭绾毂其东北。而锦水为带。双树之亭。尤据形胜。域中变作则为保障。而实用武之国也。唐总管薛仁贵讨平百济。耀武于兹土云。万历壬寅年间。宗伯西坰柳公根。出为都巡察使。始筑此城。规设颇备。癸亥巡察使申鉴重新其制。蓄积缮修。是役也今牧使宋公以属吏尸之。不择寒暑燥湿。僝工寔遄。未踰岁而为驻跸之所。至劳临观。致无竞之烈。为孚吉之地。宋公亦受委殚忠。卒膺上赏。兹非天地定数。而适自然之符者欤。城之东南。旧有井而水浅。驾至之后。井水自溢。城下江滩。亦无雨而涨。人谓之祥。尤可异焉。
乐全堂集卷之七 第 262H 页
宗亲府重修记
宗亲府旧在景福之东。燬于壬辰之乱。三十年之久。不克重刱。诸宗人病之。惟我 圣上拨乱而反之正。彝伦复叙。修睦益敦。 特起义昌君珖,龟川君睟于罟辟之中。复其爵禄。兼绾府事。于是鸠材集工。谋营府廨于故址。而不以其费烦将作度支设施。悉用方便。不阅月功告讫。以丙寅六月癸未。义昌,龟川坐堂皇。课其椽属。翊圣亦以公事进。二君揖翊圣属。以重修记。翊圣实有感于兴废。周览之馀。得其宅势位置之高。轩如也廓如也。结搆之壮。翼如也窿如也。临观之胜。森如也洒如也。燕寝庭户。宎如也。耽如也。城市阛阓。赫赫如也。泱泱如也。镇望苑薮。岩岩如也。林林如也。祖宗定鼎。划地分署。诚可谓不紊矣。府廨之燬三十年之久。视府事者历几人。而至二君始议兴废。讵非有待而然也耶。惟屏惟翰。所以深根固本者至矣。我国家叙昭穆之亲。自大君君以至正守令监章服等威。异于朝绅。位著自别。至贵倨也。本府体统。优于三事。置僚属曰典签曰典簿。俱仿古制。朝廷之礼遇盖极尊矣。据尊怙宠。不思履谦之道。往往干纪犯分。绝书于属籍者多矣。此诸宗人所疾恶。而亦可监
宗亲府旧在景福之东。燬于壬辰之乱。三十年之久。不克重刱。诸宗人病之。惟我 圣上拨乱而反之正。彝伦复叙。修睦益敦。 特起义昌君珖,龟川君睟于罟辟之中。复其爵禄。兼绾府事。于是鸠材集工。谋营府廨于故址。而不以其费烦将作度支设施。悉用方便。不阅月功告讫。以丙寅六月癸未。义昌,龟川坐堂皇。课其椽属。翊圣亦以公事进。二君揖翊圣属。以重修记。翊圣实有感于兴废。周览之馀。得其宅势位置之高。轩如也廓如也。结搆之壮。翼如也窿如也。临观之胜。森如也洒如也。燕寝庭户。宎如也。耽如也。城市阛阓。赫赫如也。泱泱如也。镇望苑薮。岩岩如也。林林如也。祖宗定鼎。划地分署。诚可谓不紊矣。府廨之燬三十年之久。视府事者历几人。而至二君始议兴废。讵非有待而然也耶。惟屏惟翰。所以深根固本者至矣。我国家叙昭穆之亲。自大君君以至正守令监章服等威。异于朝绅。位著自别。至贵倨也。本府体统。优于三事。置僚属曰典签曰典簿。俱仿古制。朝廷之礼遇盖极尊矣。据尊怙宠。不思履谦之道。往往干纪犯分。绝书于属籍者多矣。此诸宗人所疾恶。而亦可监
乐全堂集卷之七 第 262L 页
也。若二君者。抗节昏朝。播徽盛际。受肺腑之托。任宗盟之重。勖率诸宗人。昭展雍穆。申之以礼义。维国家盘石之安。庶亡负诗书所称。则岂亶以规规兴废之绩。垂名后世也哉。翊圣谨以是谂于二君。揭诸堂奥云尔。
退思斋记
潜窝公解司马。养病于巴陵。病瘠日甚。翊圣匹马侯之。村阎僻小。蓬藋满径。茇舍数椽。面阳而户者。即所谓潜窝。公处其中。素丌秸席。陋甚矣。其下弊茅茨。编草为门。殆不蔽风雨。则公之夫人与诸子若妇居之。自潜窝不十步而东。有小茅茨二间。盖公归而新搆。将为燕息之所。云翊圣入而拜公。公羸悴不良起居。稍倦于谈。谈及国事。亹亹忼慨有起色。乃指新搆而谓翊圣曰。吾虽告退。不能忘吾 君。用夫子退思补过之言。扁吾斋而自警焉。尔为我记之。翊圣拜受教。退而登其斋。斋比窝尤隘且陋。壁牖苟完。无高明爽豁之观。滋牢骚阒寂之想。公朝暮于斯。忧民瘼而思补君者益切矣。夫子之言事君非一。而记于曾氏之书为详。结之曰上下能相亲也。臣虽忠。君不纳则不能相亲矣。此言臣道而并言君道也。太史迁以是赞
退思斋记
潜窝公解司马。养病于巴陵。病瘠日甚。翊圣匹马侯之。村阎僻小。蓬藋满径。茇舍数椽。面阳而户者。即所谓潜窝。公处其中。素丌秸席。陋甚矣。其下弊茅茨。编草为门。殆不蔽风雨。则公之夫人与诸子若妇居之。自潜窝不十步而东。有小茅茨二间。盖公归而新搆。将为燕息之所。云翊圣入而拜公。公羸悴不良起居。稍倦于谈。谈及国事。亹亹忼慨有起色。乃指新搆而谓翊圣曰。吾虽告退。不能忘吾 君。用夫子退思补过之言。扁吾斋而自警焉。尔为我记之。翊圣拜受教。退而登其斋。斋比窝尤隘且陋。壁牖苟完。无高明爽豁之观。滋牢骚阒寂之想。公朝暮于斯。忧民瘼而思补君者益切矣。夫子之言事君非一。而记于曾氏之书为详。结之曰上下能相亲也。臣虽忠。君不纳则不能相亲矣。此言臣道而并言君道也。太史迁以是赞
乐全堂集卷之七 第 263H 页
齐相晏婴。公又以是名其斋。喻寓深矣。公生平官历。亡论外内剧易。思尽其职。理难陂夷。思竭其蕴。世之知与不知。以骨鲠目之。及九条之疏入。而人咸懔懔。俄而 上批嘉尚。立出二宫人。寻陟公寘谏地。为世美谭。在易为泰。在书为弗咈。胡止上下能相亲己也。公既告退。病瘠日甚。妻子之冻馁。居室之隘陋。不足以婴公之怀。而忧国忠君之一念。拳拳不已。揭退思之号。以厉其操。翊圣于是观君臣矣。臣进忠言。而君不纳则臣享其美。臣犯君颜。而君斥之则臣胥引去。世之不治。恒坐于此。而公能言而听纳如响。公犯颜而如不及。君臣一德。交修并享。其亦盛矣。然公不自满。不弛其谔谔之度。噫。公于夫子之言。深有所见也。将顺其美。美有可顺。退思补过。过则可补。繇是而以至于无可补而有可顺。则君德为至。而臣之责尽矣。此伊周之所能为者。彼齐国之婴。恶足以当之。史迁为失言。而又失于人矣。公身虽退。公言日进。 君德纯而治道立。则公方怡然于斋中。以垄上之乐。不易于圭组。而翊圣从大夫后。与有荣焉。噫。公之自任。其亦大矣。
近民轩记
近民轩记
乐全堂集卷之七 第 263L 页
专于喣咻则诵其良。果于剸割则称其能。二者虽有优劣。大较治体也。今之为吏者。斤斤奉 朝廷约束。号皆精白自励。而拙者似良。猾者似能。 改玉十年。民生未苏。国势不张。职此之故也。湖南之赋十倍他省。而民嚚吏狡。古称难治。砺之为郡。绾毂其口。受饩四方。鲜不败事去。否亦廑伺上司指结土豪心。苟焉而已。赵侯大亨氏。为砺才期而政成。有喣咻之风。而厥有赫赫声矣。赵侯诚良吏。而岂又能吏也耶。既良且能。汉之武宣之际。盖已难之矣。侯即郡治。疏污而沼。临沼而亭。扁以近民。走书于数百里外。谒余题其额而纪其实。余遂释其然疑。而乐道之曰。若侯可谓识治体而善其用者耶。夫良之不能为能。不惟器之浅深才之利钝。其势弗相入也。凡人之情。宽则慢而忘。急则伏而怨。孺孩莫不亲其慈母。而忘其德啼号笑骂。慢也。仆妾莫不严其长上。而劳形惫身。伏也。严之可使伏而不能使无怨。无怨民斯近矣。此先民之识治体者之所先务也。不敢知侯之近民者用何道耶。喣咻之与赫赫。势不相入。而侯能并用而不悖。为德于民。殆其庶乎耻且格矣。奚亶近民而已。然余知侯之志。方期以耻格之训。而姑先试近民之政。老则
乐全堂集卷之七 第 264H 页
优之。幼则抚之。孝悌者近乎侯矣。愞者激之。顽者策之。鄙薄者近乎侯矣。劳而逸之。倦而休之。病者近乎侯矣。贫焉赈之。富焉分之。羸者近乎侯矣。是数者率而近于侯。则龙蛇化为赤子。呻吟变为讴谣。侯日无事。乌纱道服。啸咏于荷沼竹坞之间。民不知其为太守而且神明之矣。侯之近民。其在于向所谓二者之外耶。侯名昌远。大亨其字。汉阳人。曾宰稷有异政。超授正职。屈而借砺。可见 朝廷视湖重也。
永保亭重修记
湖西之近海郡县。谓之内浦。内浦一带。山势澶漫。委为裔落。而独乌栖山奇拔驰骤。势若渴龙赴海。于其所止。昴然举头。千寻苍壁。突入水中。自成城堑。周遭数里。因其天险。萦以粉堞。刱为丽谯者。水军节度使之营也。安眠圆山孤峦诸岛。捍蔽如屏障。比众结已寺浦洪阳新邑诸山。环拱如簪笏。海潮从岛屿间奔涌而入。与上流通。汇为万顷之湖。据城之高。压湖之广。冠以飞阁者。永保亭也。湖心双岛。对峙如画。泛浮于烟波杳霭之中。若丸若弹。龙马有时而出。喷雪腾空。若眩若幻。登斯亭者。飘飘然有凌云之想。殆非埃壒之境也。以是亭之名闻于国中。征倭之役。天朝舟
永保亭重修记
湖西之近海郡县。谓之内浦。内浦一带。山势澶漫。委为裔落。而独乌栖山奇拔驰骤。势若渴龙赴海。于其所止。昴然举头。千寻苍壁。突入水中。自成城堑。周遭数里。因其天险。萦以粉堞。刱为丽谯者。水军节度使之营也。安眠圆山孤峦诸岛。捍蔽如屏障。比众结已寺浦洪阳新邑诸山。环拱如簪笏。海潮从岛屿间奔涌而入。与上流通。汇为万顷之湖。据城之高。压湖之广。冠以飞阁者。永保亭也。湖心双岛。对峙如画。泛浮于烟波杳霭之中。若丸若弹。龙马有时而出。喷雪腾空。若眩若幻。登斯亭者。飘飘然有凌云之想。殆非埃壒之境也。以是亭之名闻于国中。征倭之役。天朝舟
乐全堂集卷之七 第 264L 页
师来泊亭前。其将领多江南人。皆以为形胜胜于岳阳。然则亦可谓天下之胜也。余于庚辰秋。乞 恩休沐。留憩斯亭。日夕徘徊。心甚乐之。亦不能无慨然者矣。不变者天险也。易毁者人功也。海山之奇观如新。甍桷之丹雘已故。雨檐雾栋。又将倾而圮也。兴废而重新之者。必有其人也。其明年夏。湖西水阃驰使者修辞。谒余以永保亭重修记。余进其使者问之。曰。亭之建久矣。弘治甲子。咸川君李公良来莅此镇。辍废馆而亭之。始揭扁焉。莲轩李公宜茂为之记。七十年而为万历甲戌。李公昕因其旧而修之。于今六十有八年矣。柱椽之朽者易之。栏槛之坏者改之。瓦缝砖铺门扉庋阁。罔不整饰。㯀题板刻。灿然增彩。余问其费。曰皆出于节帅之损俸。未尝烦一卒力也。余乃莞尔曰。余固知兴废而重新之者有其人也。余曾入湖西界。稔闻水阃之为治。自律甚庄。不畏强御。体统之所当持者持之如法。军政之所当申者申之如令。入其营。楼船截海。懔若对垒。褊裨交艺。技穷穿杨。凡隶于镇者。莫不趋令。乐为之用。余已识其为治能知后先轻重。亭之不治。非不能也。夫为将之道。体统立军令肃。器利而士勇。然后事多暇。暇则亭榭可治也。宾
乐全堂集卷之七 第 265H 页
旅可馆也。此周书之所以谨著也。其为治也。岂不井井有条哉。足徵其政之成也。治之如是。则天险可保也。人和可保也。亭观之乐亦可保也。后之为治者。如帅之治。则可以永保其乐于无穷矣。节帅名震益。骊兴人。丙子之乱。以宣传官奉符徵勤王兵于湖西。冒万死超长围。入南汉城中。复赍檄出城。遍谕元帅诸军。复命不踰时。时余总禁旅。侍 上左右。见 上奖其忠勇。进秩 赐绯。未数年。自郡守躐跻节镇。不世之遇也。知帅事之终始者。宜莫如余。而余尝登斯亭。以兴废重新之责。有所期望焉。则叙列颠末。不敢以不文辞。是为记。
近水堂记
阳川许相甫卜筑于杨根郡之二水头。(村名)诛茅为堂。问名于淮叟。叟以近水名之。相甫曰。廷奭之堂。虽隘且陋。负龙门抱斗峡。牛川,云吉环拥左右。四时成序。云物变态。凡可取以为号。侈吾堂者。不为少矣。必以近水揭之者。何义欤。叟莞尔曰。龙门,斗峡。距相甫之堂几许。曰十许里也。云吉,牛川。又几许。曰亦如之。江水距相甫之堂几许。曰不十步而近。曰然则舍远而取近。不亦宜乎。且也四时不得已而推移者也。云物
近水堂记
阳川许相甫卜筑于杨根郡之二水头。(村名)诛茅为堂。问名于淮叟。叟以近水名之。相甫曰。廷奭之堂。虽隘且陋。负龙门抱斗峡。牛川,云吉环拥左右。四时成序。云物变态。凡可取以为号。侈吾堂者。不为少矣。必以近水揭之者。何义欤。叟莞尔曰。龙门,斗峡。距相甫之堂几许。曰十许里也。云吉,牛川。又几许。曰亦如之。江水距相甫之堂几许。曰不十步而近。曰然则舍远而取近。不亦宜乎。且也四时不得已而推移者也。云物
乐全堂集卷之七 第 265L 页
乘嘘气而卷舒者也。不得已而推移。故天地不能挽其机。乘嘘气而舒卷。故天地不能定其形。天地之所不能挽不能定者。相甫恶得取以名其堂乎。夫斯水也。发源于五台,开骨。千里分流。襟合于龙门之下。相甫之堂。幸据其上。无论其形势。其裕相甫之日用夥矣。汲于斯以沾百口。钓于斯以供瀡滫。沐于斯濯于斯游于斯济于斯。然此外也。非内也。春波潋滟。足以养其和。夏潦盛长。足以泄其郁。高秋得月。足以澄其神。穷冬界冰。足以取其洁。顺序感会。四时之情可见。而诸山云物。吞吐于二水之间。为镜中之相。相中之色。若是近水之号。果不足以揭相甫之堂也耶。相甫方处此堂。澡身浴德。自有观水之术。秪叙近水之义以为记。
居昌金大司成祠堂记
居昌人刱专祠。祀故大司成金先生。而徵文于平山申翊圣。翊圣曰。生而为德于乡邦。则其士祭之。死而寄惠于治封。则其民祭之。忠臣节士放废寓居。土人怀其谊则祭之。非此族。不祠。居昌非先生之乡也。又非治封与寓居。恶乎其祠之也。曰敝邑即先生致命之所也。忠魂英爽。陟降无方。宜何所不至。安知菀而
居昌金大司成祠堂记
居昌人刱专祠。祀故大司成金先生。而徵文于平山申翊圣。翊圣曰。生而为德于乡邦。则其士祭之。死而寄惠于治封。则其民祭之。忠臣节士放废寓居。土人怀其谊则祭之。非此族。不祠。居昌非先生之乡也。又非治封与寓居。恶乎其祠之也。曰敝邑即先生致命之所也。忠魂英爽。陟降无方。宜何所不至。安知菀而
乐全堂集卷之七 第 266H 页
不伸者。不在于斯也。邑人之过废院荒墟者。咨嗟兴慨。久而不替。所谓不施哀而哀。不施敬而敬。其遗风馀烈。感发人之心有如是者。遂谋所以揭虔妥灵。俾后人矜式而尸祝之。岂曰非其族也。翊圣蹶然而作。服其思之永而训之笃也。先王之法。祀神有秩。然有义起而合于礼。则君子许之。屈平怀沙。楚人食之。伍员抉眼。胥山有庙。皆以竭忠尽节。不遇于主而死之。人心哀之。哀之极则敬生。敬之至则尊而奉之。俾宇而享。况先生抱枉被射。奔迸失图。既不能叫阊阖而泄孤愤。又不能窜迹俟时。以报主恩。则废院一席地。与湘流胥涛。均之为志士陨泪之处。宜乎居昌人有是举也。夫以义起者。思之永也。合于礼者。训之笃也。由恩而出。私也。恩尽则止。由义而出。公也。义无时而尽。百年之后。兴起于斯文。岂非至公也哉。先生而有知。必乐于斯丘而宁于斯宇也。噫。士生于世。竭忠尽节。不幸不遇则已矣。夫孰与己卯诸贤。幸遭昌期。际遇之隆。诚千载一时。而潜机飙发于半夜之间。窃柄修却。草薙善类如北门之事者乎。是以诸君子深知祸机之发。不发于上而发于群凶。故虽在拘囚收捕之中。不虞其躬而虞其社稷。见于先生衣带中疏。其
乐全堂集卷之七 第 266L 页
忠爱之诚就义之实。可质神明矣。于乎戚矣。祸作二十七年。而 仁庙始推因心之孝。复官给籍。又二十三年。而 宣考当宁。大行褒诛之典。又七十六年而建专祠而祀之。首尾一百二十有四年。而翊圣论撰先生事。仍以谂之曰。先生尝以学诲人矣。士之参先生祠。彷像瞻依。其心怵惕。以为俨然于师席而临之。如聆警咳如承提奖。脩于身齐于家立于朝。志先生之志。行先生之道。明勖励。相以绍先生不竟之业。则先生为不亡矣。而居昌人真能兴起于先生之风矣。先生讳湜。字老泉。当燕山昏秽之后。首倡理性之学。学者宗之。初以荐授宪职。魁贤良科超秩。官止大司成。至今称之曰金大司成云。其系历履行。书之国史。载之党籍。致命时事。居昌人能言之。
横城客馆重建记
田野辟衢术除。植戟门拓宾馆。槐柳交荫。鸡犬相闻。问其政则理。郛夷器缺。邑屋萧条。蓬藋载路。羊猪外来。问其政即不理。此云其凡。或有袖手伴食而能于怀保。或外售艺能而内实空疏。故不能无眩于名实。而至于刱新复旧。关兴废盛衰。斯可以徵其绩矣。余尝客游岭之东西。再过横城。邑治在万山中。壤地硗
横城客馆重建记
田野辟衢术除。植戟门拓宾馆。槐柳交荫。鸡犬相闻。问其政则理。郛夷器缺。邑屋萧条。蓬藋载路。羊猪外来。问其政即不理。此云其凡。或有袖手伴食而能于怀保。或外售艺能而内实空疏。故不能无眩于名实。而至于刱新复旧。关兴废盛衰。斯可以徵其绩矣。余尝客游岭之东西。再过横城。邑治在万山中。壤地硗
乐全堂集卷之七 第 267H 页
确。民物彫鲜。廨宇为墟。禾黍生之。官居茇舍。与编户亡辨。自壬辰兵后五十年来。岂无一二良。能其邑力必不之以经营尔。则横城廨宇终无重刱之日矣。姜侯再明。一日过余而曰。敝邑客舍久燬。不佞扫溉旧址。辨方奠位。马山为镇。西川经之。拱揖得势。境落清幽。三楹之堂。左右翼室。廊庑门垣。悉遵故制。子其书之。俾后之观。余闻是说。愧前见之局也。横之壤地不加腴。民物不加稠。而潭渠之落。一朝焕然。则兴废之理。果在于人而不在物也。噫。五十年间宰横者几许。而得再明能复旧观。为官得人。诚不易矣。再明亦有何异能。闻古人为政。爱民节用而已。用此道涖宣城。秩满报最。更予一期。旌以苏孱之责。畀兹县且六载矣。夫民爱则安。用节则裕。财裕而民安。则政多暇而事易成。又能用周官之法。荒岁兴作。兼寓赈政。饩饿隶资贫髡。役以遄完。民自不知。施措之际。多见其才谞也。再明少庸。厥绩止是。如其大用。胡可量也。余今老矣。不复得为山海之游。而横之田野衢术堂室门垣。森然在吾目中矣。遂为之记。以复再明。再明名文星。始兴人。
隐屏书院重修记
隐屏书院重修记
乐全堂集卷之七 第 267L 页
海州衿绅之士。以介谓翊圣曰。栗谷李先生尝筑精舍于隐屏之下。先生没而乡人遂奉先生而祀之。永为后学矜式之地。不幸颓落于壬辰兵燹。重修于万历甲辰。方伯州牧徼先相国记而刻之且四十年矣。四十年间。又不免上雨旁风。倾圮䵝昧。乡人出力而新之。庶复旧观。愿得一言以志之。将先君子所撰记文而属之。翊圣谢不敏。拜跽而受。揽涕而作。当先君子之属辞为记。翊圣实奉笔研于座右。先君子慨然兴感。尤痛恨于先生之言不见用于当时。驯致倾覆之祸。备书本末。以风厉当世。奖进乡人之意至矣。今而诸君之见属。必以先人之故。而圣诚亡肖。其何敢绍先人之业而有所述哉。第惟先生际遇昌期。任经济之责。而论事不讳。知有君父。不知有其身。知有国家之安危。而不知有其身之祸福。是以多忤阨于时议。不能展布其所蕴焉。则恒存引退之意。精舍之筑。为一时藏修之所。后因一方士子之愿。禀 旨赐额。始称绍贤书院。载之祀典。于是举一国而尊奉之。先生之道。久而愈章。行之弥广矣。噫。诸君之请书重修之迹者。盖欲述尊先生之意也。然尊先生之道。岂独在于俎豆香火之事而已哉。欲尊其道。当求其学。自
乐全堂集卷之七 第 268H 页
其大者而言之。论理气之说。发前贤之所未发。启牖群蒙。以其小者而言之。烛乱萌于数十载之前。如指诸掌。读其书而想其人。虽在百代之下。可以兴起。况于乡邦之间。遗风馀烈如昨日者乎。先君子之慨然兴感者不偶然也。如能瞻其庙貌。起肃敬之心。考其言行。激偷懦之志。精思熟讲。反之于心。明乎尊王黜伯。贵华贱夷。奋然挺拔。知有君父。不知有其身。知有国家之安危。而不知有其身之祸福如先生。然后方可谓不负先生之学。而能尊先生之道矣。愿以是言质诸海州衿绅士。
游金刚内外山诸记
余以风痹。乞休沐于高城之汤泉。其路必自断发岭。历金刚内外山。出狗砧方抵浴所。实兹山之新溪洞也。沐浴以遵海而西。踰大岭税驾于北原。浮舟达汉。展扫先丘而归。往返千有馀里。无论溟岳。其间湖台洞府仙释玄踪。殆非人境。而天吼五台雉岳蟾骊。亦域中大山川。盖壮游也。既返。知旧问行间所得。袪箧得如千篇。率多出而酣呻倦喟。殊不足存。而念远游踪迹。或赖是而不泯。秪可充家帚云尔。(此文即溟岳录小引。今移录于此。)
游金刚内外山诸记
余以风痹。乞休沐于高城之汤泉。其路必自断发岭。历金刚内外山。出狗砧方抵浴所。实兹山之新溪洞也。沐浴以遵海而西。踰大岭税驾于北原。浮舟达汉。展扫先丘而归。往返千有馀里。无论溟岳。其间湖台洞府仙释玄踪。殆非人境。而天吼五台雉岳蟾骊。亦域中大山川。盖壮游也。既返。知旧问行间所得。袪箧得如千篇。率多出而酣呻倦喟。殊不足存。而念远游踪迹。或赖是而不泯。秪可充家帚云尔。(此文即溟岳录小引。今移录于此。)
乐全堂集卷之七 第 268L 页
断发岭为内山门户。岭上有双桧。憩其下。可见山之全体。诸峰之色。大氐淡白如冒雪经霰。观者洒然有出尘之想。旧传新罗王子登此岭。望金刚。遂断发为僧。岭以此名云。自岭伛偻下。东行十里许。有大川。川边即新院。今废淮阳界也。踰铁耳岭数十里。或平野或束峡。凡五度川。至长仁寺旧基。寺燬而塔存。又沿溪行六七里。而长林丛郁。皆杉松桧枫之属。中穿小径。又度二川。激于乱石。声甚壮。度水不十步而为长安寺。旧有大雄殿。经火方重刱。只立二柱。四圣殿及诸寮存焉。殿即二层阁。中有金佛一躯十六罗汉及无尽灯。炉钵诸器甚多。皆古雅。灯即元顺帝皇后所荐福。而制作精巧。外门左右。安四天王塑像奇诡。寺在内山为最巨。而寺之镇即拜岾。拜岾之后为无住岾为放光台为开心台为熊虎峰为永郎岾为毗卢峰。自拜岾几四五十里。毗卢。实内外山之宗。峰下发源之水。西南行与群流合而为万瀑洞。又与灵源洞之水合。而西流于长安寺前。出山入于西海。毗卢之肢为九井峰为日出月出峰为雁门岾为内水岾为天登峰为弥勒峰为白马峰为十王峰为地藏峰。毗卢之高。不知其几千仞。初无径路。山石崩颓叠积。人
乐全堂集卷之七 第 269H 页
由石罅间登绝顶。其西南则石面如城。其西则盘陀。无杂木。侧柏海松皆矮短铺地。其东则崭绝不可俯视。盖其地势。不但为此山之最。亦一国之脊也。四望无敌。诸峰如培塿。可谓天下之壮观也。其内面洞壑奇绝。众香诸峰之精神。咸萃于此。世称白玉芙蓉者也。其南有毗卢庵。挟涧而下十馀里。有圆寂庵。无僧荒废。又下十馀里。有妙吉祥。亦无僧。而川石清豁。其西有绝壁。刻弥勒大像。是谓弥勒台。毗卢之中条为众香城。石势周遭如城之雉堞。其色如白金。人不可凌。其下有中白云庵。势极高峻。攀萝而上。台下有长瀑。休粮僧居之。其下为佛智庵。其下为罽宾窟。自窟稍北上。为下白云庵。隔一小岭为万灰。北转而为迦叶洞。川清丽。又踰一岭西南行。有兜率庵。其下五里许有摩诃衍。华言大乘也。庵之南即冗望峰。峰傍有一石。俨若坐僧曰石昙无竭。丽僧懒翁尝住此庵常参拜。至今僧人不敢践其地。石筑为台。有草生之。僧辈以为明堂草庵。右有小岩环拱者七。名曰联珠。亦曰天筑台。有一木叶如杉者曰桂树。自台数十步即大路。路上有石佛曰波沦。前置小鼎。过者必舍米小许。伽叶之南。萃以为大小香卢峰。其南有狮子庵。庵
乐全堂集卷之七 第 269L 页
傍有石狮子。其下水石甚奇。有火龙潭船潭龟潭真珠潭碧霞潭。永郎岾之西南有须弥台。南度一岭。为船岩。其下有石窟。僧徒结庵而居之。窟下有三级水帘。熊虎峰之下有真佛庵。庵之东有石如立佛。以是得名。 光庙愿刹也。其下有清凉台。甚峭绝。自此行四五里度二溪。西转而为能仁庵。庵之南有小台。前有内圆通。后有小殿。安昙无竭塑像。开心台之东麓有天德庵。庭前起五层石塔。青莲子自休重刱。后有罗汉殿。众香冗望望高香炉日出月出诸峰。拱揖如画。僧彦机居之。机亦名僧云。西南为普贤岾。逦迤而南。为放光台。台下为正阳寺。沙门之内有六。角无梁阁。前后有牖。左右四壁。写诸佛及天王法神凡四十位。元时画师摹得吴道子笔传之。不特运毫施绘之妙。人物排序。咸坟起如真。阁中安石佛。药师像云。阁前竖石塔长明灯法堂宏敞。后起一殿。藏懒翁影真。北阶上有懒翁浮屠。门外真歇台畔。有桂一条。左有歇锡楼。万二千峰俨列如班拱。郑松江所谓庐山真面目都在此者。为不虚矣。此山中第一观也。寺之南有天一台。比正阳尤高爽。稍东为三藏庵。地势清幽。结构精妙。僧义莹居之。莹即西山之上足弟子。今年
乐全堂集卷之七 第 270H 页
八十五岁。肫嘿似有道者然。其下数十步有奇奇庵。亦净土也。自庵二里许。表训寺大刹也。法堂曰般若殿。有金佛立彩云中者昙无竭像云。般若后起一堂。立佛长丈馀。 光庙时所塑也。东有玉刻罗汉。西有石刻罗汉各十六躯。俱精巧。东上室曰邀月。西上室曰洗心。东僧堂曰寂照。西僧堂曰静庐。南有小楼悬大钟。寺中藏懒翁舍利珠青色者。盛于水精小皿。纳之金盒。副以银龛。匣之以铜钵。䌽袱百袭裹之。有袈裟三领。其一绮。其二似纱绡。而其端有蒙山和尚袈裟字。而制度宽阔。非如恒人所著也。铜叵罗可容五六升者。举之甚轻。不知何方物也。拂子以赤玛琉为柄。亦可珍也。有绡本金画佛帧。其下有小引。即德兴大院君夫人为大院荐冥福。而并及诸王孙祈算。书宣庙幼冲时御讳云。自表训西南行数里有神琳寺。寺前有九层青石塔。皇统四年怀正师所题记。华严祖师栖身之地云。寺之右麓。将建西山大师传法碑。置一大石而未刻。僧彦机,双仡主之。距一里许有青莲庵。前有鸭脚树。景致亚于正阳。冗望峰起伏走西南为宫舍峰。峰下有石似禽。名之曰石鹰。西下四五里有石窟。名曰普德。中有瓷佛一躯及罗汉。依悬厓
乐全堂集卷之七 第 270L 页
建三层阁。以铜柱撑之。长几十丈。以铁索纠结于岩石间。风动则阁亦动。其下为万瀑之上流。汇为不测之渊。俯视𢥠然禘魄。阁上表刹志记。字画已缺。而高丽上柱国江阳伯姓名及德宁宫主王氏等字。又壁间板刻云高句丽安原王时。普德和尚栖息之所。后阁有玉佛三躯。阶上植薝葍香数丛。芳气袭人。铜柱之下即激湍喧轰如雷。而为潭者黑龙渊。其下盘石有臼如盆。世传世尊洗手处。名曰洗巾迁。石滑著足甚难。穿石系藤。攀缘而行。其下为青龙渊为万瀑洞。石上镌蓬莱枫岳元和洞天八大字。杨士彦书也。上有金刚台。有鹤巢。不来者数年云。岩峦竞秀。洞天明媚。殆非人境也。石上所刻名字不可胜记。沿溪下数里渡溪水。有巨岩。一面镵三佛像甚伟。懒翁所刻。一面有五十三佛。高丽人金同者舍施刻石。其下鸣渊即万瀑之下流。而水势盖驶。声甚厉。冗望峰一肢为望高台。陡绝欹危。垂铁锁三处。面势不甚宽豁。其南有上云庵。今废。其西北有大小松萝庵。皆净界也。南踰一岭有显佛庵。庵西有台。亚于望高。其下云趾三日安养等庵。皆幽绝。天登峰下有百塔。盖石窟之前。石势层出如缝塔也。自百塔屈曲而下。为地藏峰。其
乐全堂集卷之七 第 271H 页
下有灵源庵。山势极高。而洞壑幽邃。前对十王峰使者峰。奇怪异状。百塔洞之水与白马峰之水合流。为十王百川洞。奇岩绝壁。挟涧而下。往往为帘为潭。自灵源五里许。有宫殿遗址。新罗太子逃隐处。其下有城。以石为门。多古人题名。其傍有立石如障子。石下有潭。潭边有台。僧辈名立石曰明镜台。以城门为地狱门。以潭为黄泉江。以台为业镜台。用冥府语以惑众云。自妙吉祥。沿溪东行数里许渡小桥。桥边盘石。刻许李台三字。自此沿溪而上二十里为水岾。水岾即外山。高城界也。
外山亦以毗卢为宗。而凡有六洞。水岾也。弥勒峰也。万景台也。日出峰也。月出峰也。九井峰也。九龙渊也。水岾之外皆土山而多木。径亦平。北行十馀里。有隐身庵。颇精洒。庵前有隐身台。峻岌与九井峰相埒。东临沧海。西北见十二瀑布。甚奇绝。北有栗寺外兜率。自隐身东南十馀里。有上见性下见性等庵。又行数里。地势颇衍广。安三浮屠。西山大师及青莲堂自休,普云和尚等舍利藏也。不数百步而榆岾寺。寺即外山之巨刹也。俗传罗代五十三佛到海上。高城守卢椿建此寺以安之。高丽闵渍所记如此。入本朝 光
外山亦以毗卢为宗。而凡有六洞。水岾也。弥勒峰也。万景台也。日出峰也。月出峰也。九井峰也。九龙渊也。水岾之外皆土山而多木。径亦平。北行十馀里。有隐身庵。颇精洒。庵前有隐身台。峻岌与九井峰相埒。东临沧海。西北见十二瀑布。甚奇绝。北有栗寺外兜率。自隐身东南十馀里。有上见性下见性等庵。又行数里。地势颇衍广。安三浮屠。西山大师及青莲堂自休,普云和尚等舍利藏也。不数百步而榆岾寺。寺即外山之巨刹也。俗传罗代五十三佛到海上。高城守卢椿建此寺以安之。高丽闵渍所记如此。入本朝 光
乐全堂集卷之七 第 271L 页
庙建刱甚宏观。大钟记郑麟趾制。郑兰宗书。孝宁大君辅及议政等官领其役。其后娄燬于火。僧圣俊应祥改建。而殿宇侈大。甲于山中。法堂曰能仁宝殿。明户科给事中商周祚书。庭前有青石塔。上设黄金合尖。殿中刻木为山。山多洞冗。每洞安佛像凡五十三躯。左有应真殿。安罗汉。右有海藏殿。藏诸佛乘及 大妃御书及贞明公主手写佛经甚夥。僧堂为宴嘿。禅堂为寂照。应真之左有御室。安 宣庙位牌。其下有冥府殿。安十王。其下为大德堂。卢偆像居北。海藏之下有骨僧堂。达摩像在中。其下为金堂。安昙无竭。其下左右有众寮。能仁之前门曰真如。次泛钟楼次回转门。左右各安天王二躯。制作极诡异。次解脱门。榜曰大寿圣报德寺六字。将安文殊普贤两菩萨像云。门外山影楼。跨大川杰构。清豁可憩。能仁之东有乌啄井。流传此地无井泉。斋厨日用。难于汲引。忽有群乌集寺之东北隅。噪而啄地。灵泉涌出。故有是名云。寺之左有兴瑞庵。南渡涧一里许。有白莲庵。道僧法坚居之。其傍有种莲庵。自榆岾北行渡涧。有曹溪庵。庵南有水石可观。水之成潭者曰船潭。与内山之火龙潭相似。缘厓行十馀里上复岭。为万景台。眼界
乐全堂集卷之七 第 272H 页
甚阔。比隐身尤壮。直压高城邑居。沧溟无际。其下南洞有上内院中内院下内院。东有灵隐庵。一名紫月。庵之右数百步有云水庵。僧应祥居之。名衲也。祖殿挂达摩,西山,青莲,松云,浮水之帧。以纱笼之。上灵台中灵台下灵台皆废。上灵之左有畜邃窟九龙冗。自水岾南行十里许有大藏庵。旧有鹤巢。北上九井峰。峰上有九石臼如井。水常满。峰以是名。九井峰雄爽峭拔。亚于毗卢。自九井峰西下开心台。有十二瀑布。登隐身观者是也。其东麓为柏巅。亦名刹也。其下有寂灭南庵云栖窟诸庵。其下为欢喜岭。通钵渊。石上有杨士彦蓬莱岛三字。又刻诗三首。此水戏处也。九井峰之水为声闻百川洞。又有松林窟圆通寺三井庵安心庵。其景致皆清幽。毗卢九井两峰之水合流为九龙渊。洞川幽绝。径路断续。攀崖援木而行者数十里。绝壁有石臼。九层。【水】帘奇壮。其中有神物。能作云雨。人不能近。其下为新溪洞。水石绝胜。峰峦亦秀。丽状如人鬼禽兽。下有动石庵新溪寺今废。杨蓬莱尝结屋。有基存焉。人有穷源至九龙渊下流者。洞门有岩。削立千仞如塞墙。水从石缝间流出。故名之曰塞墙。人不可通。日出月出峰之下为雁门岾。其东有
乐全堂集卷之七 第 272L 页
上院。弥勒峰之下有养真窟香炉庵。外山之水自水岾合群流。走榆岾寺前山影楼下。盘洄东南间为百川桥。入于海。自榆岾东南行数十里为狗岾。此出山门户。岾上有卢偆井。此金刚山之大较也。金刚山名于天下。余将东游。遇曾见金刚者。言人人殊。而大氐多夸。有一布衣。以为名不副实。余既入山。亦以布衣之说为然。尽观内山。入毗卢洞。仰观众香诸峰。方知布衣之见为可疑。既登毗卢绝顶。益知其人非知山者。而人之言非夸也。大槩内山崭绝奇峭。洞府清绝非人境。而外山磅礴雄大。包络内山。关锁秘固。于是而造物之情见矣。(右记外山)
游金刚小记(并七十八则)
出城日雨甚。到关王庙。天章兄弟与建中邀饮。天章索我扇。题赠一绝。我左相自 光陵奉审还。持国亦会。见余扇头诗。易一字而去。
建中追余普济院。雨中张伞披草而坐。举白以侑之。发行中美笺书一绝。清楚可咏。足称佳公子。
自钟岩雨下如注。夜墨如漆。仆夫迷失路。但向山峒间行。山溪险恶。狂流没膝。弱驴不能前。令人心怖。俄萤火自林莽中闪闪。倏成千万点如灯山火树。见之
游金刚小记(并七十八则)
出城日雨甚。到关王庙。天章兄弟与建中邀饮。天章索我扇。题赠一绝。我左相自 光陵奉审还。持国亦会。见余扇头诗。易一字而去。
建中追余普济院。雨中张伞披草而坐。举白以侑之。发行中美笺书一绝。清楚可咏。足称佳公子。
自钟岩雨下如注。夜墨如漆。仆夫迷失路。但向山峒间行。山溪险恶。狂流没膝。弱驴不能前。令人心怖。俄萤火自林莽中闪闪。倏成千万点如灯山火树。见之
乐全堂集卷之七 第 273H 页
奇绝。行十许里。遥闻鸡犬声。即道峰书院洞口也。夜已过半。此平生第一行难。而亦自不俗。
夜宿讲堂。朝出枕流楼。楼下溪水。得雨暴长。声甚壮。至不辨人语。道峰苍翠。落檐楹间。石势磊磊。真所谓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晚邀院生徐氏亨履,弘履。尹氏文举,宣举。赵氏寿益。皆旧要也。发行壶饮。至醺然已。和鹤谷洪冢宰赠诸生诗以留之云。
关雨留书院三日。将发义昌匹马驰到。开酌于楼上。酒酣携出咏归门。临流坐石上。令篴奴吹铁篴三两阕。厓谷皆应。遽起揖别。不到仙山。兴已悠然。
行倦便临长川。藉茅而坐。令童仆张网。网银鳞。亟烹之佐酒。
夜渡抱川前川。川深不可涉。县人具舆。绝流到县舍。萧然如村巷。进饭山蔬野蔌精楚。真山水客供也。是日逸铁篴。仆夫颇欢。失之必有得之者。又何足云。金水亭。即金铁原矱别墅也。白鹭洲之水到此方大。绝壁插清流如屏障者数里。潭心岩石如牛头。亦名牛头渊。可坐十馀人。中凹自成樽形。杨蓬莱士彦刻两绝。蓬莱曾亦卜居此地。朴思庵淳退居之所在下流。以扁舟往来云。
夜宿讲堂。朝出枕流楼。楼下溪水。得雨暴长。声甚壮。至不辨人语。道峰苍翠。落檐楹间。石势磊磊。真所谓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晚邀院生徐氏亨履,弘履。尹氏文举,宣举。赵氏寿益。皆旧要也。发行壶饮。至醺然已。和鹤谷洪冢宰赠诸生诗以留之云。
关雨留书院三日。将发义昌匹马驰到。开酌于楼上。酒酣携出咏归门。临流坐石上。令篴奴吹铁篴三两阕。厓谷皆应。遽起揖别。不到仙山。兴已悠然。
行倦便临长川。藉茅而坐。令童仆张网。网银鳞。亟烹之佐酒。
夜渡抱川前川。川深不可涉。县人具舆。绝流到县舍。萧然如村巷。进饭山蔬野蔌精楚。真山水客供也。是日逸铁篴。仆夫颇欢。失之必有得之者。又何足云。金水亭。即金铁原矱别墅也。白鹭洲之水到此方大。绝壁插清流如屏障者数里。潭心岩石如牛头。亦名牛头渊。可坐十馀人。中凹自成樽形。杨蓬莱士彦刻两绝。蓬莱曾亦卜居此地。朴思庵淳退居之所在下流。以扁舟往来云。
乐全堂集卷之七 第 273L 页
三釜渊比朴渊尤诡壮。洞壑幽邃。白昼阴曀难久坐。龙蛇窟宅也。
金化宰黄泳。旧要也。县斋颇精洁。夜酌甚洽。醉中见壁上诗。即清阴所题。率易和之。入金城界。山益峻而水益駃。登危磴。俯临百馀丈。下有激湍。群山簇簇如画图中。吾行在最高处。地名官员转云。
金城苞桑阁隘陋。而壁上诗无虑数百篇。主宰请余留题。余戏答云壁间无隙地。改搆当为赋之。
通沟。即入山门户。境界宽阔。而居人甚稀。有行宫遗址及御井。流传 光陵幸五台金刚时。住驾于此云。
断发岭上有双桧。坐憩良久。时日西斜。金刚一面。望之如镕银色。自此世界自别。觉胸次洒然。
长安寺燬于火。唯有外门门。设天王塑像甚壮。寺中所藏佛舍利珠无尽灯。皆元顺帝时物。至今无毁失者。为可异耳。
入灵源洞。山回水转。终日行清幽奇诡。不可名状。行倦便憩。令从者把笔赋咏。咏罢引满。晚到灵源寺。寺对自马诸峰。迥出半空。金壁烂然。二僧休粮面壁。颇有道气。
自灵源还到现佛庵西台。与佛顶台争高。台上有坡
金化宰黄泳。旧要也。县斋颇精洁。夜酌甚洽。醉中见壁上诗。即清阴所题。率易和之。入金城界。山益峻而水益駃。登危磴。俯临百馀丈。下有激湍。群山簇簇如画图中。吾行在最高处。地名官员转云。
金城苞桑阁隘陋。而壁上诗无虑数百篇。主宰请余留题。余戏答云壁间无隙地。改搆当为赋之。
通沟。即入山门户。境界宽阔。而居人甚稀。有行宫遗址及御井。流传 光陵幸五台金刚时。住驾于此云。
断发岭上有双桧。坐憩良久。时日西斜。金刚一面。望之如镕银色。自此世界自别。觉胸次洒然。
长安寺燬于火。唯有外门门。设天王塑像甚壮。寺中所藏佛舍利珠无尽灯。皆元顺帝时物。至今无毁失者。为可异耳。
入灵源洞。山回水转。终日行清幽奇诡。不可名状。行倦便憩。令从者把笔赋咏。咏罢引满。晚到灵源寺。寺对自马诸峰。迥出半空。金壁烂然。二僧休粮面壁。颇有道气。
自灵源还到现佛庵西台。与佛顶台争高。台上有坡
乐全堂集卷之七 第 274H 页
仙字。吴肃羽刻也。陟磴路十许里。脚下云冉冉起。俯视长安,正阳诸刹不可辨。到大松萝。雨作不果登佛顶台。只望铁锁悬空耳。
万瀑洞为山中第一地。杨蓬莱大字。懒翁刻佛。普德窟铜柱。正阳六角殿。奇观也。六角殿中壁上画。世传安可度塔得天登寺中吴道子遗迹传写。而传采处皆坟起。可谓巧夺入神。僧言乙巳大水。岩壑颇幻。余题一律于石上。
机公居天德庵。幽绝精洒。见其丈室。一尘不染。供石耳饼山果松蕈。以新茗下之。焚香憩息。晚以僧羿。投摩诃衍。晓入毗卢洞。极幽邃。行十许里方抵峰下。其间清流激湍。奇岩怪石。可玩可爱。可惧可愕。不可名状。登最上顶。藤香寿蔓。铺如毡席。却望诸山如丘垤。无敢与毗卢抗者。方知此山为特尊也。白云自九龙渊冉冉而生。须臾遮尽海上。而云气在峰下如平顶。慢云背青天无纤翳。双虹横跨日月峰如采桥。真奇观也。
义莹长老年九十。须眉皓白。聪明不爽。纯嘿寡言。居三庄寺。唯一休粮僧奉侍。莹是西山静师高弟。称道僧。山门宗师之云。
万瀑洞为山中第一地。杨蓬莱大字。懒翁刻佛。普德窟铜柱。正阳六角殿。奇观也。六角殿中壁上画。世传安可度塔得天登寺中吴道子遗迹传写。而传采处皆坟起。可谓巧夺入神。僧言乙巳大水。岩壑颇幻。余题一律于石上。
机公居天德庵。幽绝精洒。见其丈室。一尘不染。供石耳饼山果松蕈。以新茗下之。焚香憩息。晚以僧羿。投摩诃衍。晓入毗卢洞。极幽邃。行十许里方抵峰下。其间清流激湍。奇岩怪石。可玩可爱。可惧可愕。不可名状。登最上顶。藤香寿蔓。铺如毡席。却望诸山如丘垤。无敢与毗卢抗者。方知此山为特尊也。白云自九龙渊冉冉而生。须臾遮尽海上。而云气在峰下如平顶。慢云背青天无纤翳。双虹横跨日月峰如采桥。真奇观也。
义莹长老年九十。须眉皓白。聪明不爽。纯嘿寡言。居三庄寺。唯一休粮僧奉侍。莹是西山静师高弟。称道僧。山门宗师之云。
乐全堂集卷之七 第 274L 页
恒传登毗卢峰吹篴。或歌呼作剧。九龙渊必生云气掩之。是日儿炅挈篴奴及一僧先陟。令吹篴。俄而云果从渊中起。瞬息遮尽万里沧溟。可异焉。
妙吉祥。即山中名庵。无僧废弃。藤萝穿壁。草木芜没。摩诃衍亦无僧。为余行点火。而亦将废矣。然清绝殆非人境。朴守庵曾于此闻天乐云
李许台即溪边石。故大谏李公命俊以临瀛守入山。爱其临流特立。憩于此。所与游者姓许。遂刻之云。大谏号潜窝。即余家舅也。清节峻望。可与此山争高。已作古人。为之掩涕。
内山有僧彦机。颇涉内典。外山应祥亦为教宗。余入山。机公来迓于长安。送之摩诃衍。祥公伴宿于榆砧。俱秉烛谈禅。可谓空门之胜友。
水岾。内外山界也。外山僧徒持篮舆来。替内山僧告辞。仍乞诗。无虑数十辈。赋诗清事。应副作一役事。有为而为之。便作苦。
自水岾醉过隐身庵。庵中唯有一僧。名曰普珠。携之登隐身台。出半天临大海。而九井峰十二瀑布。蜿蜿如斗龙争珠。昨夜雨过。落势尤壮。此内外山第一壮观也。
妙吉祥。即山中名庵。无僧废弃。藤萝穿壁。草木芜没。摩诃衍亦无僧。为余行点火。而亦将废矣。然清绝殆非人境。朴守庵曾于此闻天乐云
李许台即溪边石。故大谏李公命俊以临瀛守入山。爱其临流特立。憩于此。所与游者姓许。遂刻之云。大谏号潜窝。即余家舅也。清节峻望。可与此山争高。已作古人。为之掩涕。
内山有僧彦机。颇涉内典。外山应祥亦为教宗。余入山。机公来迓于长安。送之摩诃衍。祥公伴宿于榆砧。俱秉烛谈禅。可谓空门之胜友。
水岾。内外山界也。外山僧徒持篮舆来。替内山僧告辞。仍乞诗。无虑数十辈。赋诗清事。应副作一役事。有为而为之。便作苦。
自水岾醉过隐身庵。庵中唯有一僧。名曰普珠。携之登隐身台。出半天临大海。而九井峰十二瀑布。蜿蜿如斗龙争珠。昨夜雨过。落势尤壮。此内外山第一壮观也。
乐全堂集卷之七 第 275H 页
域中诸宗师。为休静立碑于金刚山。治石高一丈有半。月沙相国撰文。乞余书之。
白莲庵法坚长老年八十。病卧蒲团。与之言。清峻豪爽。极有快处。恨不得从容耽讨耳。
万景台。即外山之最高峰。东临沧海。海天一色。指点三山十洲。飘然有乘云之意。荀中郎登北固望海。谓秦汉之君。必褰裳濡足。若令荀公临此地。当作如何观也。
榆岾。巨刹也。结构宏丽。山影楼跨大溪。尤为胜绝。化龙潭亦奇绝。乌啄井为古迹。寺中藏 光庙御押教书,元时制敕。
山影楼跨大溪杰构。朱栏画桷。映带上下。秋色政佳。锦石缬彩。令篴奴度曲发行。壶以浇之。
外山之水。大于山影楼。萦回数十里。诸峒溪涧合流于百川桥。境落昭旷。石势奇诡。踏山者到此洗心。旧有桥亭宏丽。今已毁矣。
卢偆为榆寺所尊者。见于地志。怪诞不可信。而狗岾上有卢偆井。行人必喢之。丽朝宰相闵渍所著山水记。尤妄诞不可信也。
狗岾之路。羊肠百盘。到卢偆夫人之祠。始得坦壤。行
白莲庵法坚长老年八十。病卧蒲团。与之言。清峻豪爽。极有快处。恨不得从容耽讨耳。
万景台。即外山之最高峰。东临沧海。海天一色。指点三山十洲。飘然有乘云之意。荀中郎登北固望海。谓秦汉之君。必褰裳濡足。若令荀公临此地。当作如何观也。
榆岾。巨刹也。结构宏丽。山影楼跨大溪。尤为胜绝。化龙潭亦奇绝。乌啄井为古迹。寺中藏 光庙御押教书,元时制敕。
山影楼跨大溪杰构。朱栏画桷。映带上下。秋色政佳。锦石缬彩。令篴奴度曲发行。壶以浇之。
外山之水。大于山影楼。萦回数十里。诸峒溪涧合流于百川桥。境落昭旷。石势奇诡。踏山者到此洗心。旧有桥亭宏丽。今已毁矣。
卢偆为榆寺所尊者。见于地志。怪诞不可信。而狗岾上有卢偆井。行人必喢之。丽朝宰相闵渍所著山水记。尤妄诞不可信也。
狗岾之路。羊肠百盘。到卢偆夫人之祠。始得坦壤。行
乐全堂集卷之七 第 275L 页
数十里。清川白石。颇觉夷旷。民居甚稀。萧条之境。益复清幽。
外山自柏颠诸庵临海者。面势极爽豁。钵渊之水戏。动石之古迹。称胜绝。而新溪一面峰峦水石。处处殊异。杨蓬莱结屋其下。旧址犹存。新溪寺燬去。或云傍近驿奴苦其游客驰驲涉险。火之。数年来。草木荒翳。山门溪径。湮塞不可通。
泛舟于三日浦。摩娑丹书之壁。觞于四仙亭。酒酣。太守李敬仁克甫歌之侑之。不觉欢畅。余亦以一绝书扇头以酬之。
就浴于汤泉。泉即金刚山之外面。 光庙朝沐浴行宫旧址尚在。浴已投养珍驿村舍甚陋。大雨一昼夜。溪水大涨。人迹不通。傍有僧双仡,神歇。能谈禅说因果。据胡床听之忘倦。
高城一境。无论山海湖亭。虽寻常岩石。皆有意态。如禽如兽。或飞或走。南江入海。七星石诸岩罗列海门。如玉笋琼簪。海山亭压之。真是仙区。
三日湖边有梦泉寺旧址。若结构小兰若。其清绝可与吴中北固争甲乙。太守令居士结茅茨。将经营云。丹书在三日湖之西绝壁上。欹仄陷凹。人迹难到。所
外山自柏颠诸庵临海者。面势极爽豁。钵渊之水戏。动石之古迹。称胜绝。而新溪一面峰峦水石。处处殊异。杨蓬莱结屋其下。旧址犹存。新溪寺燬去。或云傍近驿奴苦其游客驰驲涉险。火之。数年来。草木荒翳。山门溪径。湮塞不可通。
泛舟于三日浦。摩娑丹书之壁。觞于四仙亭。酒酣。太守李敬仁克甫歌之侑之。不觉欢畅。余亦以一绝书扇头以酬之。
就浴于汤泉。泉即金刚山之外面。 光庙朝沐浴行宫旧址尚在。浴已投养珍驿村舍甚陋。大雨一昼夜。溪水大涨。人迹不通。傍有僧双仡,神歇。能谈禅说因果。据胡床听之忘倦。
高城一境。无论山海湖亭。虽寻常岩石。皆有意态。如禽如兽。或飞或走。南江入海。七星石诸岩罗列海门。如玉笋琼簪。海山亭压之。真是仙区。
三日湖边有梦泉寺旧址。若结构小兰若。其清绝可与吴中北固争甲乙。太守令居士结茅茨。将经营云。丹书在三日湖之西绝壁上。欹仄陷凹。人迹难到。所
乐全堂集卷之七 第 276H 页
书字法甚古。洪春亭为按廉时。作文刻乌石。剔岩以纳之。其上有埋香碑。字已剥落。犹有可读处。盖记埋香人姓名。
芙蓉湖郑方伯下叔所卜。湖水在金刚之外山下。不但景致奇胜。洞天幽邃。颇有种黍莳粳之地。足为隐者栖遁之所。恨不得税驾焉。
鉴湖方数里。清澈可镜毫发。前对九仙峰。宛是金刚之香炉百塔诸胜。其下杰构参差。左有杨蓬莱旧业。村落隐映林间如画图。右有长松。捍蔽海门。松外沙峰特立干霄。望之如玉。据湖而亭之者。土豪郑沺云。海上固多湖。当以此为第一。
捍城路上见海鸥千群下汀。意甚异之。顾眄间。出曲渚。渔家依岸。妇幼杂坐。有物如丘阜。即细鱼也。鸥群攫之无忌。
东海艓子。刳木为之。可容四五人。以钓巨口鱼为业。日出便张帆而出。瞬息不见。晡时一点从天外来。俄即泊岸。可知其轻快飞。仙台凌波亭。皆海上胜赏。飘飘有遗世独立之意。
永郎之名。纪之丹书。金刚山有永郎岾。高城有永郎湖。捍城又有永郎湖。所谓永郎者。不知何许人。亦不
芙蓉湖郑方伯下叔所卜。湖水在金刚之外山下。不但景致奇胜。洞天幽邃。颇有种黍莳粳之地。足为隐者栖遁之所。恨不得税驾焉。
鉴湖方数里。清澈可镜毫发。前对九仙峰。宛是金刚之香炉百塔诸胜。其下杰构参差。左有杨蓬莱旧业。村落隐映林间如画图。右有长松。捍蔽海门。松外沙峰特立干霄。望之如玉。据湖而亭之者。土豪郑沺云。海上固多湖。当以此为第一。
捍城路上见海鸥千群下汀。意甚异之。顾眄间。出曲渚。渔家依岸。妇幼杂坐。有物如丘阜。即细鱼也。鸥群攫之无忌。
东海艓子。刳木为之。可容四五人。以钓巨口鱼为业。日出便张帆而出。瞬息不见。晡时一点从天外来。俄即泊岸。可知其轻快飞。仙台凌波亭。皆海上胜赏。飘飘有遗世独立之意。
永郎之名。纪之丹书。金刚山有永郎岾。高城有永郎湖。捍城又有永郎湖。所谓永郎者。不知何许人。亦不
乐全堂集卷之七 第 276L 页
知年代。岭东人传之为真仙者流。高城湖幽绝。捍城湖尤清远爽垲。松林岩石。殆非人境。遗遥半日。庶几与永郎遇。
高城之水石奇处。不可殚记。而悬钟状如覆钟。而其中虚缺如蜂窝。可容十馀人。足见造化之巧。
仙游潭自是灵境。余倦倚松根。梦与古衣冠人剧谈仙释事。觉来犹能记其语。异哉。
烈山湖际海。而在关东最钜。望之渺㳽。恨无舟楫以泛之。
鸣沙数百里。或以软舆。或跨小卫。随意行止。初出高城。途中遇会心处。便坐憩。行为迟迟。前路所经。愈往愈胜。不暇应接。埋香浦,牛头台,花津数处为尤奇。九月十三日。到清涧亭。月华与海涛相荡。天无纤翳如白昼。余乃登万景台。枕石而卧。夜久凉露沾衣。清气袭骨。奚奴从台下吹篴。鱼龙皆耸。此夜此月。天下共之。亦无如我得意看。
清涧亭最近海惊涛喧打庭际。声甚壮。梦寐不成。唐人诗云潮声偏惧初来客。实际也。
清涧亭柱间有斜行廿字。即卢稣斋为游客时书也。后人刻之。考其岁月。稣翁廿三岁时书也。
高城之水石奇处。不可殚记。而悬钟状如覆钟。而其中虚缺如蜂窝。可容十馀人。足见造化之巧。
仙游潭自是灵境。余倦倚松根。梦与古衣冠人剧谈仙释事。觉来犹能记其语。异哉。
烈山湖际海。而在关东最钜。望之渺㳽。恨无舟楫以泛之。
鸣沙数百里。或以软舆。或跨小卫。随意行止。初出高城。途中遇会心处。便坐憩。行为迟迟。前路所经。愈往愈胜。不暇应接。埋香浦,牛头台,花津数处为尤奇。九月十三日。到清涧亭。月华与海涛相荡。天无纤翳如白昼。余乃登万景台。枕石而卧。夜久凉露沾衣。清气袭骨。奚奴从台下吹篴。鱼龙皆耸。此夜此月。天下共之。亦无如我得意看。
清涧亭最近海惊涛喧打庭际。声甚壮。梦寐不成。唐人诗云潮声偏惧初来客。实际也。
清涧亭柱间有斜行廿字。即卢稣斋为游客时书也。后人刻之。考其岁月。稣翁廿三岁时书也。
乐全堂集卷之七 第 277H 页
所谓鸣沙者。踏之琅琅有声。关东数百里。盖无不然。海棠花罗生其上。如铺毡如锦障。秋深结子如金樱子。
海上路皆鸣沙。间有岩径。必突出波心为台。无一等闲。平地必有苍松。落落如翠盖状。亘数里。行人多从松下行。盛夏亦有爽气。
天吼山在襄阳。其洞壑峰峦。可与金刚并称。特立盘礴不大耳。名蓝净土。多高僧栖结者云。
余观日出凡三处。留海山亭最久。而多雨只得三次。清涧亭,洛山寺皆清霁。而洛山寺所看尤伟。世称洛山观日出者。亦有由欤。
襄阳使君为余觞于洛山寺之梨花亭。酒半移席于义相台。见数点从天际来。邑人言渔舟且至。俄以白帆泊岸供海珍。遂剧饮。席次小妓咏松江相国关东曲。颇清婉。听之神王。
祥云驿留客堂颇净洒。庭畔乌竹。葱菁可爱。一面际海。长松数十里荫映白沙。关东名区也。驿官供梨五枚。其大如数升瓠。
入江陵界地势颇宽阔。村居丰腴。观澜亭下。苍松沿溪十里。时值深秋。而海上秋色颇迟。红叶正缬可玩。
海上路皆鸣沙。间有岩径。必突出波心为台。无一等闲。平地必有苍松。落落如翠盖状。亘数里。行人多从松下行。盛夏亦有爽气。
天吼山在襄阳。其洞壑峰峦。可与金刚并称。特立盘礴不大耳。名蓝净土。多高僧栖结者云。
余观日出凡三处。留海山亭最久。而多雨只得三次。清涧亭,洛山寺皆清霁。而洛山寺所看尤伟。世称洛山观日出者。亦有由欤。
襄阳使君为余觞于洛山寺之梨花亭。酒半移席于义相台。见数点从天际来。邑人言渔舟且至。俄以白帆泊岸供海珍。遂剧饮。席次小妓咏松江相国关东曲。颇清婉。听之神王。
祥云驿留客堂颇净洒。庭畔乌竹。葱菁可爱。一面际海。长松数十里荫映白沙。关东名区也。驿官供梨五枚。其大如数升瓠。
入江陵界地势颇宽阔。村居丰腴。观澜亭下。苍松沿溪十里。时值深秋。而海上秋色颇迟。红叶正缬可玩。
乐全堂集卷之七 第 277L 页
亭台间题诗满壁。皆宦客作。考其岁月。或有五六十年者。而已不识谁何。噫。世间名宦者。无非窃虚声。驰骛一时。身殁而名不称如此。悲哉。
牛头台边靓妆人候之。就视即江陵籍妓玉娘也。盖少日平康旧伴。不见而十馀年。昔日丫鬟小奴。已具衰相。渠亦惊我须发。
渡江门桥望见临湖楼阁。隐映林间。丹雘耸空者。遂驰往款扉。亭空无主。庭畔碧梧脩竹。政可人意。表里湖海。争相献奇。时斜景浸湖。海涛接天杳杳。海上第一区也。
九月十五。登镜浦台。夕霞倒映。湖海如缬锦。俄璧月中天。如锦者翻作水晶世界。扶醉下台。驾小航载妓乐。中流饮谑。夜久凉生。沆瀣淋漓。觉仙游也。
夜半从镜浦投草堂。主人具酒候之。余扶醉以登。秉烛观壁间诗。无虑百篇。余和申企斋一绝。令妓辈作乐。极意欢畅。地势平远。结搆精丽。甲于溟州。
镜浦台。潜窝公所重刱。甚宏敞。只揭崔杨浦一绝及张溪谷记文。而榜额即余笔云。溟州多豪族。第宅宏侈。城东门外皆士大夫居。朱甍画桷。比之如栉。不但卿邑间无此。京华经乱。不得如此。
牛头台边靓妆人候之。就视即江陵籍妓玉娘也。盖少日平康旧伴。不见而十馀年。昔日丫鬟小奴。已具衰相。渠亦惊我须发。
渡江门桥望见临湖楼阁。隐映林间。丹雘耸空者。遂驰往款扉。亭空无主。庭畔碧梧脩竹。政可人意。表里湖海。争相献奇。时斜景浸湖。海涛接天杳杳。海上第一区也。
九月十五。登镜浦台。夕霞倒映。湖海如缬锦。俄璧月中天。如锦者翻作水晶世界。扶醉下台。驾小航载妓乐。中流饮谑。夜久凉生。沆瀣淋漓。觉仙游也。
夜半从镜浦投草堂。主人具酒候之。余扶醉以登。秉烛观壁间诗。无虑百篇。余和申企斋一绝。令妓辈作乐。极意欢畅。地势平远。结搆精丽。甲于溟州。
镜浦台。潜窝公所重刱。甚宏敞。只揭崔杨浦一绝及张溪谷记文。而榜额即余笔云。溟州多豪族。第宅宏侈。城东门外皆士大夫居。朱甍画桷。比之如栉。不但卿邑间无此。京华经乱。不得如此。
乐全堂集卷之七 第 278H 页
寒松亭。旧称仙真所游憩。尚有丹灶丹井。青松白沙。固是净土。而海边如此地者亦不少。
登大岭见邑屋。小如蚁蛭。镜湖如斗。方知登泰山小天下耳。
大岭可谓壮矣。自江陵直抵岭上四十里而远。踰岭出横城界。方为平地。其间邮传皆岭路。百有二十里也。
江陵一境。秋色政佳。灿然如丹青。到横溪。崖谷憀憺。霜降已久。木叶尽脱。相距数十里。而气候顿异。
五台山前野号省坪。有御林台。台即小堆阜也。俗传光庙幸五台时。驻驿于此。取文武士。而武举不试弓马。令骑牛驰下峻坂而不坠者为入格。故江陵有骑牛及第之说。
五台之大。比金刚不翅齐邹。而其峰峦圆肥。水石无奇胜处。唯于同水一小臼。而为汉源者异矣。世传此水殊异。余为一喢甘洌。煮茶尤佳。
上院。即 光庙园刹。宏侈无比。所蓄器血极富。一素屏乃清之手笔。为可珍。月精重门。挂林石川五言律二首。为可咏。
台山即杞梓之渊薮。参天蔽日。其大或数十围。古人
登大岭见邑屋。小如蚁蛭。镜湖如斗。方知登泰山小天下耳。
大岭可谓壮矣。自江陵直抵岭上四十里而远。踰岭出横城界。方为平地。其间邮传皆岭路。百有二十里也。
江陵一境。秋色政佳。灿然如丹青。到横溪。崖谷憀憺。霜降已久。木叶尽脱。相距数十里。而气候顿异。
五台山前野号省坪。有御林台。台即小堆阜也。俗传光庙幸五台时。驻驿于此。取文武士。而武举不试弓马。令骑牛驰下峻坂而不坠者为入格。故江陵有骑牛及第之说。
五台之大。比金刚不翅齐邹。而其峰峦圆肥。水石无奇胜处。唯于同水一小臼。而为汉源者异矣。世传此水殊异。余为一喢甘洌。煮茶尤佳。
上院。即 光庙园刹。宏侈无比。所蓄器血极富。一素屏乃清之手笔。为可珍。月精重门。挂林石川五言律二首。为可咏。
台山即杞梓之渊薮。参天蔽日。其大或数十围。古人
乐全堂集卷之七 第 278L 页
曰观于海。难为水。余亦谓观于五台。难为木也。
月精无谈禅之僧。闻东观音庵有休粮老宿。以计致之。名曰性净。年六十八岁。形骸土木。不出庵已七年。而不语不食者久云。余设方便语质之。遂开目菀尔曰。宰官可与语也。应之如响。
余有爱僧癖。僧亦多款余者。自西山以下诸名释无不见。虽未及见者。盖得其戒行矣。又从金刚阅禅宿之栖定者。未有如性净之知行俱高也。其入定未破如古井。既接为搆。精神涣发。辞锋超迈。虽大疑端。以一句决之。见其志槩。有足以凌驾一世。
余问四教无供案法。自赵州始。今之做工。不法四教。只依赵州面目。如是而可以入道未。净笑曰。措大能识道理么。禅说听莹。假儒为證。孔孟只因弟子问答说破。而宋儒始说出主敬。儒家之主敬。即禅氏供案之意。盖圣远言湮。大道榛芜。人欲灭天。儒释皆当求心。求心之要。在袪欲。故以此为教。或以敬或以无。袪欲定志则一也。人欲净尽。天理自见耳。
过岭岩阻无开眼处。到清心台。颇高爽。台边有井。亦名于同。味极佳。与五台之水无别。
大和驿傍有石窟。门户仅容一人。其中转高大。行数
月精无谈禅之僧。闻东观音庵有休粮老宿。以计致之。名曰性净。年六十八岁。形骸土木。不出庵已七年。而不语不食者久云。余设方便语质之。遂开目菀尔曰。宰官可与语也。应之如响。
余有爱僧癖。僧亦多款余者。自西山以下诸名释无不见。虽未及见者。盖得其戒行矣。又从金刚阅禅宿之栖定者。未有如性净之知行俱高也。其入定未破如古井。既接为搆。精神涣发。辞锋超迈。虽大疑端。以一句决之。见其志槩。有足以凌驾一世。
余问四教无供案法。自赵州始。今之做工。不法四教。只依赵州面目。如是而可以入道未。净笑曰。措大能识道理么。禅说听莹。假儒为證。孔孟只因弟子问答说破。而宋儒始说出主敬。儒家之主敬。即禅氏供案之意。盖圣远言湮。大道榛芜。人欲灭天。儒释皆当求心。求心之要。在袪欲。故以此为教。或以敬或以无。袪欲定志则一也。人欲净尽。天理自见耳。
过岭岩阻无开眼处。到清心台。颇高爽。台边有井。亦名于同。味极佳。与五台之水无别。
大和驿傍有石窟。门户仅容一人。其中转高大。行数
乐全堂集卷之七 第 279H 页
里。不可穷。傍冗无算。持火照之。石缝奇异。不可名状。下有滩声而不见其有水。地中必有流水甚大。石钟乳如饴糖。出门坚如石。异焉。
原横之间。村居萧条。山水亦不甚佳。而遇一激湍怪壁。便停骖吟玩。方知所遭。便足遣兴。
蟾骊一带。无楼台之胜。到清心楼。颇敞豁。龙门山势平远。牧老旧迹。足以慰藉久客之怀。
夜半舟行到龙津。遥见江上火。儿辈候余至也。下舟一弟三儿来拜。心便欣然。千里名山。未断爱根。为之一哂。
行中所带郑礼男。颇识老佛家言。崔奇男能诗能笔。僧戒净不识一丁。而驯狎可弄。三者足资遂游使令。每到妓场。辄令净也伴妓歌舞。遂为方外之戏。
原横之间。村居萧条。山水亦不甚佳。而遇一激湍怪壁。便停骖吟玩。方知所遭。便足遣兴。
蟾骊一带。无楼台之胜。到清心楼。颇敞豁。龙门山势平远。牧老旧迹。足以慰藉久客之怀。
夜半舟行到龙津。遥见江上火。儿辈候余至也。下舟一弟三儿来拜。心便欣然。千里名山。未断爱根。为之一哂。
行中所带郑礼男。颇识老佛家言。崔奇男能诗能笔。僧戒净不识一丁。而驯狎可弄。三者足资遂游使令。每到妓场。辄令净也伴妓歌舞。遂为方外之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