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遁庵先生全书行状
遁庵先生全书行状 第 x 页
遁庵先生全书行状
 [行状]
  
遁庵先生全书行状 第 67H 页
遁庵先生行状[李橝]
先生姓鲜于。讳浃。字仲润。自号遁庵。殷太师箕子之后也。箕子封于朝鲜。而支子仲食采于于。其后世因以鲜于为氏。太原为贯。高丽时。有中书注书靖。竹州府尹硕。少府尹迪。及至我朝。有中领别将景。副正熯。建功将军江。江于先生为五代祖也。高祖讳琛。曾祖讳鸾。皆为教授。祖讳春。为主簿。考讳寔。为崇仁殿监。世居泰川。至崇仁公。始徙平壤。平壤人上书。请以公为箕子后。朝议从之。号箕子祠曰崇仁殿。命公为殿监。以奉其祀而世承其官。妣庆州李氏。御侮将军亿寿之女也。以万历戊子十月十二日。生先生于泰川县之南里。先生禀质。精明端洁。儿时动止非常。口无过言。知虔奉父命。敬对兄长。乡党称以圣儿。七岁。始学书。偶随崇仁公至川上。或指川水而命赋诗。先生即口号以应曰。川水日夜流不息。尝学殷史。至成汤记。必起拜而敬之。尝饮酒醉仆。触器伤肤。其后遂不复饮。虽以父命少饮。平生未尝及乱。崇仁公之徙平壤也。先生年且十岁。去乱未久。家无仆传。而能徒步从行数百馀里。尝读书于箕子殿斋。忽体倦思睡。梦见箕子。召至几案前。自书五言诗一篇。使先生读之。
遁庵先生全书行状 第 67L 页
毕曰。汝且持赠方伯。及觉能历历心记写出。以进方伯。其诗曰。上古玄鳦孙。生而生不辰。金销周火起。巨迹日月新。来斯教狐党。何人作真人。昔微神农氏。牛羊岂可驯。世荒人无识。恩忘已德负。尺坟残城外。孤祠对寒牖。今对群雁行。何数仲尼后。方伯大惊异之。即 启请修太师祠墓。是时。先生年甫十二。闻者奇之。稍长。悯家贫无以养其亲。自渔钓以供之。因废学业。或劝令读书则曰。亲年已至喜惧。吾欲爱日以养。今不供子职。后悔何及。吾读书之日。犹且未晚也。每戒其子姓兄弟曰。吾属圣人之后。有异凡民。必敦行孝弟。忠谨长上。而后不忝所生尔。其宗党长老皆曰。童子何知。其言如此。吾辈敢不自勖。遂相戒不为不义事。己酉。先生年二十二。始就乡先生金公台佐。学大学,中庸。而必熟读深解。而后及他书。越明年。始受孟子,论语。既受四子。熟复三年。而后读诗,书,易。其读书传也。至期三百注。金先生亦不能解。遂归而闭门潜心。究极数十日。无不通透。又受春秋。能通大义。时金先生门下徒弟英才甚多。金先生独称先生曰。此人他日必成大儒。有非吾门下诸生所可及者也。乙卯。丁崇仁公忧。殡敛葬祭。一遵朱文公家礼。庐墓三年。
遁庵先生全书行状 第 68H 页
其哭泣哀戚。常如袒括之日。己未。丁内艰。其居丧庐墓。一如前丧。金先生死。又心丧三年。先生夫人曰。家长既服心丧。则饮食之节。吾何敢异。遂从而素食三年。此虽无于礼之礼。然识者于是乎知先生之德有以行于家也。先生家贫。赘居其妇翁家三十年。常恨与伯氏异居。而家庙稍远。每朔望必往参。而且十日必一往瞻礼。与伯氏相对言笑。怡怡终夕而归。忌日则必前期数日而往。沐浴斋戒。亲省具馔涤器以祭之。金先生忌日。亦必装香具奠。亲往其家以祭之。既老犹不倦也。其毕父丧也。即携心经,近思录,性理大全等书。上龙山寺。沈潜讲究。殆且半年。于是始知有为己之学。常以息存不懈四字。揭诸壁上。而且日诵程叔子四勿箴三四遍。以资警省焉。其毕母丧也。且游清凉山书院。与诸生讲大学。益无意于举子之业。人或劝之曰。以子之才。专意治经为文。则可一举而得高第。吃着有馀。何乃徒自苦学如此忍耐寒饿。先生笑曰。贫富有命。不容力取。曩吾为亲黾勉就举。而业已为之不能。无侥倖苟且之念。人而侥倖苟且。则何所不至。乙丑春。读孔子登泰山小天下章。忽悠然发兴。携两童丱。徒步行至金刚山。遂穷探岭海形胜。逦
遁庵先生全书行状 第 68L 页
迤南下。往陶山书院。留数月。遍阅其文集及遗书数百馀卷。因谒旅轩张先生于仁同。留数日讲学。秋乃归。是时。先生年三十八矣。遂登龙岳山废寺。弟子从者数十馀人。递供爨炊。先生随其材禀高下。循循教诱。每讲至义理精深处及孝弟忠信等事。必反覆详说。以喻其义。或有评论乡人善恶时政得失者。则辄闭目摇首不答。每于读书之暇。婆娑倘佯于山水之间。超然有舞雩风咏之趣。所至辄聚石筑台而名之。其曰独乐,天成,天渊,静观者。皆其所命也。抠衣请学者。接武坌集。所舍不能容。终日更进迭问。少无倦容。而且读四子六经。旁及周程张朱性理之书。孜孜矻矻。夜以继日。非有疾病祭祀。则不归其家者殆数十年。其所用功。多在易学天地之运化。阴阳之消长。象数之旨綮。图书之蕴奥。无不剖析洞究而造其妙极。西方人士。皆翕然宗之。称以关西夫子。戊辰。除社稷参奉。戊寅。转 禧陵参奉。己卯。迁掌乐主簿。戊子。用大臣荐。拜成均司业。己丑春。又拜司业。皆不起。五月 仁祖升遐。遂奔哭 阙下。因见慎独斋金先生而还。 孝宗当宁。又拜司业。令本道贤送。而先生犹谢病不起。遂上疏论君德之要。其略曰。大学一篇。规模大而节目
遁庵先生全书行状 第 69H 页
备。乃入道之门户。群经之纲领。为帝王者。当日御经筵。引接儒臣进讲。每以贪多躐等为戒。一日只将一二段。循序渐进。熟读精思。研几至理。与心为一。然后可以致其用矣。又曰。尊德性以涵养此心。而后大本立矣。诚能严恭寅畏。常存此心。而不为物欲之所侵乱。则以之观理。将无所往而不通。以之接物。将无所往而不当矣。又曰。心为一身之主。而具仁义礼智之性。发而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情。此所谓心统性情者也。心一也。而原于性命之正者。则为道心。生于形气之私者。则为人心。王者。必居敬笃恭。精以察之。一以守之。使道心常为一身之主。而人心每听命焉。则真知人心道心之分。而不为两样心矣。盖心之为物虚灵神妙其体具于方寸而与天地同其大其用发乎至微。而与天地同其流。是故大极于无际而无不通。细入于无伦而无不贯。方其物之未感也。澄然惺惺。如鉴空而衡平。及其既感也。妍媸高下之应。无不当者。则人心可以合天心而与天为一矣。又曰。天道。以生物为心而于穆不已。地道。以成物为心而填嶷不已。王道。以生成为心而纯亦不已。此三不已者。分虽殊而理则一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王者之道。贞夫大观者也。此三贞者。亦一理而已。是故天地恒久而能生成。日月恒久而能照物。圣人恒久于道而能化成天下。王者可不体天道而纯亦不已乎。又曰。尧舜。天地中和之至。而为百王千圣之祖宗者也。其为道。无显微无内外。先后本末。一以贯之。而其目。不出乎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而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尧舜之心。行尧舜之政。则其为尧舜也何有。疏上。 上答曰。治心穷理之要。
遁庵先生全书行状 第 69L 页
莫此为大。予当佩服而勿忘也。九月。 大葬发引。又奔哭而归。癸巳秋。又拜司业。 上特下教召之。先生遂赴阙肃谢。留京邸数日。一时贤士大夫多造其门而见之。其子弟。亦往往有执经而考疑者。先生之起应 召命也。意谓布衣被徵。自有故事。当一登 天陛。陈其所学而归。既谢 恩数日。无 召对之命。则遂决意引退。行至中路。自 上始闻。而传于政院。责其不即 启达。而犹悯其老不复召也。先生既归曰。吾衰久矣。不可从仕。当养拙林泉。以终吾年。冬在外城私第。忽感疾。谓其家人曰。吾且死矣。吾年数过六十七。则至七十三。今吾病。吾且死矣。家人曰。今年未及其数。何遽至此。曰。立春已过。吾年今且六十七矣。遗命治丧。葬从礼。葬且必从先人兆次。麾夫人出外。正席端卧而没。十二月二十二日也。西京之人。老少贵贱吊哭者相属于道。其受学者。皆制服而哭之。讣闻。 上令本道致赙。以明年二月日。葬于府西烟台山蛤池洞崇仁公墓侧负艮之原。从其治命也。先生娶咸从金氏学生彦秀之女。生二男不育。以其兄洽次子楫为后。为殿监。有一男曰翼。丁酉。筵臣 启曰。故司业臣某。学业甚笃。见识亦高。关西士子稍知儒业。皆此人
遁庵先生全书行状 第 70H 页
之力也。合有褒赠之典。 赠司宪府执义。乡人即龙岳山下。刱建祠院。以妥其灵。而泰川人。亦以其地为先生桑梓旧乡。立祠以祀之。先生资禀既异。求道甚笃。学于乡人。尽一乡之所学。游于国中。徵一国之文献。然后浩然而归。颓然其顺。所居蓬荜。不蔽风雨。妻子不厌糟糠。人所不堪。而处之裕如也。雅尚淡泊。端坐一室。左右图书。仰思俯读。其有所得。则中心悦豫。发之讽咏。而笔之为书。其有未得。则沈潜玩索。寝食俱忘。夜则倚枕假寐。寤则拥衾起坐。或至达朝。其为学也。必持志而帅其气。穷理而致其知。志之所至。气无不从。理之所在。物无不格。自吾身心性情之间。远而至于天道之运行。山川之流峙。古今治乱之几。天下事物之变。礼乐律吕之书。历家星官之法。无所不通。亦无所不可。而然必反之六经。体之吾身而无杂也。尝谓学者曰。吾少也。不得师友。枉费三十年。工夫未尝一日休息。而吾自乐此。不以为疲。故能卒有得。后学不可效余也。又曰。操心甚难。吾操心三十年。犹有出入时。至年五十方得定。时月之久。亦不走作矣。又曰。经传注解。先儒诸说。非不详矣。至于微辞奥旨。犹有引而不发。吾于其间。往往有心会者。此吾所以不
遁庵先生全书行状 第 70L 页
得不著述。以俟来者也。平生尚友千古。尊慕圣贤。梦寐之间。每有所见。见尧舜周公孔子于一堂。名曰安仁。见颜,曾,思,孟,周,程,张,朱于一堂。名曰利仁。故尝手画作图以志之。附以道统源流。且梦遇神人。必称以忠贞。先生故尝自号忠贞。盖其精诚志虑。专一笃至。有所感发流通于古昔圣贤者也。先生虽古圣人之后。其生也在二千七百祀之后。泽斩而教衰。其与西土凡民异者几希。而能自奋然跃出。慨然求道。能卒有得。立言垂范。而其言盖发洪范之义者居多。其光圣师之馀烈。而破西土之天荒。为如何哉。意者。天之生先生。意非偶然。而太师之灵。亦或有以相之者耶。其始也。西土之人。见先生规趋绳步。争指点而笑之。及其年弥高而德弥邵。人皆尊慕。就问者日益众。其有进学者。则喜形于色。虽有惰学作过者。亦不呵责。而必以温辞喻之。以待其自新。其与乡人处。亦无表襮防畛。或有造而请者。则未尝不往。油油与与于尊俎之间。而实有不可慢者存。故人莫敢侮。而贤愚贵贱。皆得其欢心。士大夫之过西京者。莫不造其庐而礼焉。按节其邦者。亦必怀刺往拜之。其所著文。有心学至要,易学图说,太极辨解诸解诸说,大易理象,礼书,乐
遁庵先生全书行状 第 71H 页
书及图说学方,性理要语,遗文杂著等十数卷。庄于其家。先生既没。其门人相继而逝。未能形容其德美。而有金君遇亨。服先生丧且死。记先生言行若干。其后有金公义烨。崔公尔泰。亦各记所闻。而未及成书。橝西游谒先生祠。阅其遗藁且尽。先生胤子楫。门人金公起洙。金君光昊等。更来请余为行状。余辞以不文而请益固。遂即诸公前后所记。参以所闻。删润叙次。以求谂于当世立言之君子云尔。崇祯后壬子二月 日。全义李橝。谨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