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遁庵先生全书卷之三 第 x 页
遁庵先生全书卷之三
诸解
三样易解
一曰天易。二曰竹易。三曰人易。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天易也。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竹易也。存乎其人。存乎德行。人易也。有圣贤者能行。易之道。申而明之。默而成之。则易不在天不在竹而在人矣。
诸解
三样易解
一曰天易。二曰竹易。三曰人易。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天易也。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竹易也。存乎其人。存乎德行。人易也。有圣贤者能行。易之道。申而明之。默而成之。则易不在天不在竹而在人矣。
遁庵先生全书卷之三 第 25H 页
七样易解
有天地自然之易。
朱子曰。卦之未画也。有自然之易。
邵子曰。画前元有易。
愚按。太极生两仪。两仪。阴阳也。阴阳。即是易也。此天地之后。人物之前。元有易也。何待画卦而后始有易哉。此无画之易也。河图之类是也。
赞曰。天地之始。万物未生。五气顺布。四时流行。无寸之尺。无星之衡。是谓天易。荡荡难名。
有伏羲画卦之易。
朱子曰。圣人。因观天地自然之法。象而画。
邵子曰。太极既分。两仪立矣。四象生矣。八卦相错。
愚按。伏羲之时。民心昧然。不知吉凶。故圣人作易。教之卜筮。吉则行之。凶则避之。此开物成务之道也。但
有天地自然之易。
朱子曰。卦之未画也。有自然之易。
邵子曰。画前元有易。
愚按。太极生两仪。两仪。阴阳也。阴阳。即是易也。此天地之后。人物之前。元有易也。何待画卦而后始有易哉。此无画之易也。河图之类是也。
赞曰。天地之始。万物未生。五气顺布。四时流行。无寸之尺。无星之衡。是谓天易。荡荡难名。
有伏羲画卦之易。
朱子曰。圣人。因观天地自然之法。象而画。
邵子曰。太极既分。两仪立矣。四象生矣。八卦相错。
愚按。伏羲之时。民心昧然。不知吉凶。故圣人作易。教之卜筮。吉则行之。凶则避之。此开物成务之道也。但
遁庵先生全书卷之三 第 25L 页
有占无文。只此八卦。该尽天下万物之理。圣人即卦体之全而立卦名如此。学者先看卦名义。六十四卦。皆有卦名。
赞曰。奇偶既陈。两仪粲然。天地日月。风雷山川。八卦成列。形分体全。随时变易。万物备焉。
有文王卦辞之易。
朱子曰。文王观卦体之象而为之彖辞。
邵子曰。至哉。文王之作易也。其得天地之用乎。
愚按。自文三而上。只有此六画。而未有文字可传。到文王。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此为后世观象未知者而作也。
赞曰。系辞卦下。其名曰彖。彖以情告。象以象观。智者见之。思过其半。君子学易。从道不叛。
有周公爻辞之易。
朱子曰。周公观卦爻之变。为之辞而吉凶之象益著。
愚按。周公就一卦六爻之上而为之爻辞。以断一爻之吉凶。
赞曰。系辞爻下。是曰爻辞。潜见飞跃。变而随时。吉凶悔吝。宜与不宜。凡百君子。敬以慎之。
有孔子彖象系辞说卦文言之易。
赞曰。奇偶既陈。两仪粲然。天地日月。风雷山川。八卦成列。形分体全。随时变易。万物备焉。
有文王卦辞之易。
朱子曰。文王观卦体之象而为之彖辞。
邵子曰。至哉。文王之作易也。其得天地之用乎。
愚按。自文三而上。只有此六画。而未有文字可传。到文王。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此为后世观象未知者而作也。
赞曰。系辞卦下。其名曰彖。彖以情告。象以象观。智者见之。思过其半。君子学易。从道不叛。
有周公爻辞之易。
朱子曰。周公观卦爻之变。为之辞而吉凶之象益著。
愚按。周公就一卦六爻之上而为之爻辞。以断一爻之吉凶。
赞曰。系辞爻下。是曰爻辞。潜见飞跃。变而随时。吉凶悔吝。宜与不宜。凡百君子。敬以慎之。
有孔子彖象系辞说卦文言之易。
遁庵先生全书卷之三 第 26H 页
朱子曰。夫子乃作彖象十翼之篇。专用义理。发挥经言。又曰。到得夫子。方始纯以理言。虽未必是羲文本意。而事上说理。亦是如此。
愚按。羲文周公。专为卜筮而作。故不及乎理。到得夫子。纯以理推言经义。发挥通论。如论先圣作易之由。则见于包羲氏仰观俯察及易有太极及河图洛书数章。且夫卦爻之刚柔。象数之变化。三极之道。幽明之故。鬼神之情状。皆搜抉无隐。若徒有上下经。而无系辞传。则象数之学不明。理义之微不著。易亦竟无以致用于万世。而适乎仁义中正之归矣。夫子虽述。其功倍于作者。学者不可不知也。
赞曰。大哉。孔子晚而喜易。韦篇断绝。漆书剥落。发挥经言。乃作十翼。致用万世。与天无极。
有程子从孔子言理之易。
尹氏曰。程子平生用意。惟在易传。未先生之学者。观此足矣。
朱子曰。伊川先生晚年所见甚实。更无一句悬空说底语。今观易传可见。何尝有一句不着实。
愚按。程先生易传序曰。予生千载之后。悼斯道之堙晦。将俾后人沿流而求源。此传所以作也。又曰。予所
愚按。羲文周公。专为卜筮而作。故不及乎理。到得夫子。纯以理推言经义。发挥通论。如论先圣作易之由。则见于包羲氏仰观俯察及易有太极及河图洛书数章。且夫卦爻之刚柔。象数之变化。三极之道。幽明之故。鬼神之情状。皆搜抉无隐。若徒有上下经。而无系辞传。则象数之学不明。理义之微不著。易亦竟无以致用于万世。而适乎仁义中正之归矣。夫子虽述。其功倍于作者。学者不可不知也。
赞曰。大哉。孔子晚而喜易。韦篇断绝。漆书剥落。发挥经言。乃作十翼。致用万世。与天无极。
有程子从孔子言理之易。
尹氏曰。程子平生用意。惟在易传。未先生之学者。观此足矣。
朱子曰。伊川先生晚年所见甚实。更无一句悬空说底语。今观易传可见。何尝有一句不着实。
愚按。程先生易传序曰。予生千载之后。悼斯道之堙晦。将俾后人沿流而求源。此传所以作也。又曰。予所
遁庵先生全书卷之三 第 26L 页
传者辞也。由辞以得其意。则在乎人焉。呜呼。先生生乎千载之下。继孔子言理之易。而有功于万世学者也。
赞曰。允矣君子。展也大成。专从孔圣。以演周经。沿流求源。象得理明。自成一书。道义和平。
有朱子从伏羲言本义之易。
胡氏曰。观本义之为书也。图书位定而天地自然之易明。先后天卦分而羲文之易辨。二篇十翼。不相混杂而经始为之复古。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两言以蔽之曰。象占而观玩。不涉虚文。至于扶阳抑阴。进君子退小人。发于坤初六之爻者。不过数语。而天之经地之义人之纪易之要。直包括无遗恨。此本义之易不可少于天下也。
愚按。当初圣人作易。教民占筮。以开天下之愚。以定天下之志。以成天下之事。如此而已。其后文王周公。因而系之卦辞爻辞。以明吉凶。及孔子。专以理发挥经言。如乾卦辞元亨利贞四字。以天之四德言之而参以人事。则仁义礼智道德性命之至理。无乎不在。此孔子之易纯乎理者也。人徒知孔子之易。而不复知羲文周公之易。故朱夫子特从伏羲作易占筮之本羲
赞曰。允矣君子。展也大成。专从孔圣。以演周经。沿流求源。象得理明。自成一书。道义和平。
有朱子从伏羲言本义之易。
胡氏曰。观本义之为书也。图书位定而天地自然之易明。先后天卦分而羲文之易辨。二篇十翼。不相混杂而经始为之复古。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两言以蔽之曰。象占而观玩。不涉虚文。至于扶阳抑阴。进君子退小人。发于坤初六之爻者。不过数语。而天之经地之义人之纪易之要。直包括无遗恨。此本义之易不可少于天下也。
愚按。当初圣人作易。教民占筮。以开天下之愚。以定天下之志。以成天下之事。如此而已。其后文王周公。因而系之卦辞爻辞。以明吉凶。及孔子。专以理发挥经言。如乾卦辞元亨利贞四字。以天之四德言之而参以人事。则仁义礼智道德性命之至理。无乎不在。此孔子之易纯乎理者也。人徒知孔子之易。而不复知羲文周公之易。故朱夫子特从伏羲作易占筮之本羲
遁庵先生全书卷之三 第 27H 页
以明之。此所以本义之易不可少于天下也。非程传则孔子之易。隐矣。非本义则伏羲文王周公之易。亦隐矣。
赞曰。有占无文。包羲心画。朱子本义。阐明前式。定著经传。追复古易。
三画卦
八卦之名。乾兑离震巽坎艮坤也。
朱子曰。伏羲即卦体之全而立个名如比(一作此)。
八卦之象。天地水火雷风山泽也。
朱子曰。一卦自有一卦之象。象谓有个形似也。
愚按。易者。象天地而言也。是故天为乾象。地为坤象。水为坎象。火为离象。雷为震象。风为巽象。山为艮象。泽为兑象。此八卦八物之象也。
八卦之德。健顺险丽动入止说也。
愚按。乾健坤顺坎险离丽震动巽入艮止兑说。此八卦本然自有之德。散入六十四卦之中。皆以此例观之。
六画卦解
卦体者。六十四卦上下体也。
愚按。六画卦则八纯卦外。上下体。皆有各异。如屯卦
赞曰。有占无文。包羲心画。朱子本义。阐明前式。定著经传。追复古易。
三画卦
八卦之名。乾兑离震巽坎艮坤也。
朱子曰。伏羲即卦体之全而立个名如比(一作此)。
八卦之象。天地水火雷风山泽也。
朱子曰。一卦自有一卦之象。象谓有个形似也。
愚按。易者。象天地而言也。是故天为乾象。地为坤象。水为坎象。火为离象。雷为震象。风为巽象。山为艮象。泽为兑象。此八卦八物之象也。
八卦之德。健顺险丽动入止说也。
愚按。乾健坤顺坎险离丽震动巽入艮止兑说。此八卦本然自有之德。散入六十四卦之中。皆以此例观之。
六画卦解
卦体者。六十四卦上下体也。
愚按。六画卦则八纯卦外。上下体。皆有各异。如屯卦
遁庵先生全书卷之三 第 27L 页
震下坎上之类是也。诸卦仿此。
卦材者。六十四卦上下材也。
愚按。材者。刚柔之谓。如九五则谓之刚材。六五则谓之柔材是也。
彖者。大荒之兽。其牙最利。故文王取以譬之。以断一卦之言凶也。
象者。亦大荒之兽。其胆随时色变。春青夏赤秋白冬黑。则自有变动之象。故孔子取以譬之。以像一卦全体之象。大象是也。又像六爻之象。小象是也。
爻者。效也。效天下之动也。爻是两个交叉。只是交变之义也。
变者。以变易而言也。以卦爻而言。则潜见飞跃之类是也。以蓍策而言。则如蓍三变得九。则刚变而化柔。蓍三变得六。则柔变而化刚也。
化者。只恁地消缩去无痕迹。故曰化。以一岁言。则春始变而冬终化也。以一物言。则变者物之初生。化者物之终死也。天地之中。阴阳变化无穷。而万物得因之以生。生在卦爻之中。九六变化无穷。而人始得因其变。以占吉凶。
吉者。得之象也。凶者。失之象也。凡人事得其宜则吉。失
卦材者。六十四卦上下材也。
愚按。材者。刚柔之谓。如九五则谓之刚材。六五则谓之柔材是也。
彖者。大荒之兽。其牙最利。故文王取以譬之。以断一卦之言凶也。
象者。亦大荒之兽。其胆随时色变。春青夏赤秋白冬黑。则自有变动之象。故孔子取以譬之。以像一卦全体之象。大象是也。又像六爻之象。小象是也。
爻者。效也。效天下之动也。爻是两个交叉。只是交变之义也。
变者。以变易而言也。以卦爻而言。则潜见飞跃之类是也。以蓍策而言。则如蓍三变得九。则刚变而化柔。蓍三变得六。则柔变而化刚也。
化者。只恁地消缩去无痕迹。故曰化。以一岁言。则春始变而冬终化也。以一物言。则变者物之初生。化者物之终死也。天地之中。阴阳变化无穷。而万物得因之以生。生在卦爻之中。九六变化无穷。而人始得因其变。以占吉凶。
吉者。得之象也。凶者。失之象也。凡人事得其宜则吉。失
遁庵先生全书卷之三 第 28H 页
其宜则凶。故易曰利贞吉。是故君子敬慎则吉也。
悔者。自凶而趋吉也。吝者。自吉而向凶也。此言凡人悔之。则将趋于善。故吉也。吝之则将至于恶。故凶也。皆言其渐。
观象玩辞者。君子未涉于事之时。观卦之象而玩其辞。以探其隐赜之理。此君子之学易也。
观变玩占者。君子既占之后。观其刚柔之变而玩其辞之所占。吉则行。凶则止。以求不悖于道。一动一静。不违天理。则俯仰无愧。心逸日休。德进业长。用无不利。此君子之用易也。
易道。本与天地齐准。所以能弥纶之。弥。如弥缝联合之意。纶。选择条理之意。弥之则是合万为一。浑然无次。纶之则一实万分。粲然有伦。如一复包裹众物而不遗一个了。其中之物井井不乱者也。
朱子曰六位。二四则四贵而二贱。五三。则五贵而三贱。上初。则上贵而初贱。
又曰。卦有大小。看来只是好底卦。便是大。不好底卦。便是小。如复如泰如大有之类。尽是好底卦。如睽如困如小过之类。尽是不好底卦。
张氏曰。天地之化。阴阳之气也。万物。阴阳之形也。昼夜。
悔者。自凶而趋吉也。吝者。自吉而向凶也。此言凡人悔之。则将趋于善。故吉也。吝之则将至于恶。故凶也。皆言其渐。
观象玩辞者。君子未涉于事之时。观卦之象而玩其辞。以探其隐赜之理。此君子之学易也。
观变玩占者。君子既占之后。观其刚柔之变而玩其辞之所占。吉则行。凶则止。以求不悖于道。一动一静。不违天理。则俯仰无愧。心逸日休。德进业长。用无不利。此君子之用易也。
易道。本与天地齐准。所以能弥纶之。弥。如弥缝联合之意。纶。选择条理之意。弥之则是合万为一。浑然无次。纶之则一实万分。粲然有伦。如一复包裹众物而不遗一个了。其中之物井井不乱者也。
朱子曰六位。二四则四贵而二贱。五三。则五贵而三贱。上初。则上贵而初贱。
又曰。卦有大小。看来只是好底卦。便是大。不好底卦。便是小。如复如泰如大有之类。尽是好底卦。如睽如困如小过之类。尽是不好底卦。
张氏曰。天地之化。阴阳之气也。万物。阴阳之形也。昼夜。
遁庵先生全书卷之三 第 28L 页
阴阳之理也。此三者。不外乎阴阳。惟易则能阴能阳。故无体。神则阴阳不测。故无方。
杨氏曰。神者。妙万物而为言。易者。生生之谓。
遁庵先生全书卷之三
诸说(附)
河图说
太昊伏羲氏继天而王。德合上下。天示以鸟兽之文。地示以龙马之文。夫龙马者。天地之精。其为形也。马身而龙鳞。故谓之龙马。高八尺五寸。颧骼有翼。蹈水不没。负图出于孟河之中。其为图也。自一至十五。十五点之在马背者。其旋毛之圈。有如星象。故谓之图。其文一六共宗而居北。二七为朋而居南。三八同道而居东。四九为友而居西。五十相守而居中。一三五七九。此阳数也。二四六八十。此阴数也。一者。太阳之位。九者。太阳之数。一合九而为十也。四者。太阴之位。六者。太阴之数。四合六而为十也。九六。连于左为十五。二老。互藏其宅也。三者。少阳之位。七者。少阳之数。三合七而为十也。二者。少阴之位。八者。少阴之数。二合八而为十也。七八。连于左为十五。二少。互藏其宅也。又一二三四五者。五生数也。六七八九十者。五成数也。以五生数统五成数。而同处其方。则此所谓生成同方者也。一六为水。二七为火。三八
杨氏曰。神者。妙万物而为言。易者。生生之谓。
遁庵先生全书卷之三
诸说(附)
河图说
太昊伏羲氏继天而王。德合上下。天示以鸟兽之文。地示以龙马之文。夫龙马者。天地之精。其为形也。马身而龙鳞。故谓之龙马。高八尺五寸。颧骼有翼。蹈水不没。负图出于孟河之中。其为图也。自一至十五。十五点之在马背者。其旋毛之圈。有如星象。故谓之图。其文一六共宗而居北。二七为朋而居南。三八同道而居东。四九为友而居西。五十相守而居中。一三五七九。此阳数也。二四六八十。此阴数也。一者。太阳之位。九者。太阳之数。一合九而为十也。四者。太阴之位。六者。太阴之数。四合六而为十也。九六。连于左为十五。二老。互藏其宅也。三者。少阳之位。七者。少阳之数。三合七而为十也。二者。少阴之位。八者。少阴之数。二合八而为十也。七八。连于左为十五。二少。互藏其宅也。又一二三四五者。五生数也。六七八九十者。五成数也。以五生数统五成数。而同处其方。则此所谓生成同方者也。一六为水。二七为火。三八
遁庵先生全书卷之三 第 29H 页
为木。四九为金。五十为土。则此所谓阴阳生五行之序也。中五点为行母。外五十点为行子。而五者之中。三者。参天之数也。二者。两地之数也。故合二与三而为数之祖。积五奇而为二十五。积五偶而为三十。合是二者而为五十五。此河图之全数也。论其积实。则偶赢而奇乏。言其运行。则左旋相生。而相克亦寓于相生之中。此造化之所以为无穷之妙也。○天地生成之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而一三五七九。此天数也。二四六八十。此地数也。阳数居左兼阴。故自一进至七而为少阳。至九为老阳。阴数居右不得兼阳。故自十退至八而为少阴。至六为老阴。九者。积一三五者也。六者。积二四者也。以河图十玉中宫数言之。得九为老阳。则馀六为老阴。得七为少阳。则馀八为少阴。无所往而不合。是其造化之妙也。大槩阳大阴小。阳饶阴乏。阳刚阴柔。阳进阴退。阳全阴半。皆参天两地而倚数至千万亿之无穷。不过一阴一阳一奇一偶以两其五行而已。
洛书说
大禹治洪水。有大龟负文而出于洛中。夫龟者。天地之精。甲虫之长。出于其类。而寓道呈瑞。故谓之神龟。其为书也。自一至九。四十五点之在龟背者。其拆文如字尽。
洛书说
大禹治洪水。有大龟负文而出于洛中。夫龟者。天地之精。甲虫之长。出于其类。而寓道呈瑞。故谓之神龟。其为书也。自一至九。四十五点之在龟背者。其拆文如字尽。
遁庵先生全书卷之三 第 29L 页
故谓之书。一白点居北近尾。九紫点居南近头。三碧点居背之左。七赤点居背之右。五黄点居背之中。二黑点在于右肩。四绿点在于左肩。六白点在于右足。八白点在于左足。凡九而七色焉。一三五七九。天数也。二四六八。地数也。阳者。居乎正方。阴者。居乎偏方。正者为君而侧者为臣也。以五奇数统四偶数而各居其方。尊者为主而卑者为客也。奇数二十五。偶数二十。合是二者而为四十五点。此洛书之全数也。论其积实。则奇赢而偶乏。言其运行。则右转相克。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复克水。固也。然对待之位。则东南方四九金。生西北方一六水。东北方三八木。生西南方二七火。相生者。已寓于相克之中。此造化之所以生。生而不息者也。
羲禹则图书作易范说
天地之间。至微者理也。至著者象也。而体用一源。显微无间。故道非器不形。器非道不立。阴阳五行。乃气也。而所以阴阳五行者则理也。河图洛书。固非二体。八卦九章。亦非二致。理一分殊。合以观之。斯可矣。圣人之则河图也。虚其中者。太极也。奇数二十。偶数二十者。两仪也。一二三四六七八九者。四象也。分四方之合。以为乾坤离坎补四偶之空。以为震巽艮兑者。八卦也。圣人之则
羲禹则图书作易范说
天地之间。至微者理也。至著者象也。而体用一源。显微无间。故道非器不形。器非道不立。阴阳五行。乃气也。而所以阴阳五行者则理也。河图洛书。固非二体。八卦九章。亦非二致。理一分殊。合以观之。斯可矣。圣人之则河图也。虚其中者。太极也。奇数二十。偶数二十者。两仪也。一二三四六七八九者。四象也。分四方之合。以为乾坤离坎补四偶之空。以为震巽艮兑者。八卦也。圣人之则
遁庵先生全书卷之三 第 30H 页
洛书也。总其实者。五行也。一为五行。二为五事。三为八政。四为五纪。五为皇极。六为三德。七为稽疑。八为庶徵。九为福极者。九畴也。乾为天故奇奇而奇。连三而居南。南者。上也。象天之尊也。坤为地故偶偶而偶。断六而居北。北者。下也。象地之卑也。离为火。故奇偶而奇。虚中而居东。东者。太阳之门。象日之出也。坎为水。故偶奇而偶。中满而居西。西者。太阴之门。象月之出也。震为木。故奇偶而偶。下连而居乎东北。巽为风。故偶奇而奇。下绝而居乎西南。艮为山。故偶偶而奇。上连而居乎西北。兑为泽。故奇奇而偶。上绝而居乎东南。乾者。父道也夫道也君道也。坤者。母道也妻道也臣道也。故天地以上下直对。离者。中女也。在地为火。在天为日。坎者。中男也。在地为水。在天为月。日月。以东西横对。震者。长男也。在地为木。在天为雷。巽者。长女也。在地为阴木。在天为风。雷风以隅斜对。艮者。少男。故为山。兑者。少女。故为泽。山泽以角斜对。生成以天地。动散以雷风。昼夜以日月。流峙以山泽。此八卦之所以为八卦也。五行。水火木金土也。五事。貌言视听思也。八政。食货祀司空司徒司寇宾师也。五纪。岁月日星辰历数也。皇极。皇建其有极也。三德。正直刚克柔克也。稽疑。建立卜筮。曰贞曰悔也。庶徵。雨旸晹燠
遁庵先生全书卷之三 第 30L 页
寒风休徵咎徵也。五福。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也。六极。凶短折疾忧恶弱也。洛书。九数而五居中。洪范。九畴而皇极居五。人君顺五行敬五事。以修其身。厚八政协五纪。以齐其政。此皇极之所以立也。又权之以三德。审之以卜筮。验其休咎于天。考其祸福于人。此皇极之所以行也。此九畴之所以为九畴也。河图洛书。相为经纬。八卦九畴。迭为表里。卦者。阴阳之象也。畴者。五行之数也。六十四卦。包乎八卦之中。九类子目。囿乎五行之内矣。盖河图。天地未画之易也。洛书。天地未陈之范也。图书虽出。而圣人未生。则方圆之器。特一未窍之混沌耳。未画之易。未陈之范。在天之天也。已画之易。已陈之范。在人之天也。在天之天。天地自然之象也。在人之天。圣人开示之法也。易之无极。范之有极。皆至极之义。标准之名。无形之极。为理之原。有形之极。为民之则。前圣后圣。其揆一也。河图洛书。其理同也。何者。易乃伏羲之先得乎图而无所待于书。范则大禹之独得乎书而不必追考于图。而历纪之数。并地之法。若合符节。非天下之至圣。孰能与于此。先儒曰。易。源于图而八卦以画。范。原于书而九畴以陈。又曰。图为易。书为范。易以象。范以数。岂欺我哉。
遁庵先生全书卷之三 第 31H 页
伏羲先天方圆图定位说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太极者。理也。两仪者。阴阳也。四象者。太阳少阴少阳太阴也。八卦者。乾兑离震巽坎艮坤也。六十四卦者。八贞卦。各生八悔卦。八八六十四矣。六十四卦之中。阳爻百九十二。阴爻百九十二。凡三百八十四爻。自一太极。以至三百八十四者。一本之万殊也。此由体而达于用也。自三百八十四。以至一太极者。万殊之一本也。此由用而归于体也。圆图则乾八卦居南。坤八卦居北。离八卦居东。坎八卦居西。震八卦居东北。巽八卦居西南。艮八卦居西北。兑八卦居东南。然则位乾坤以子午。位坎离以卯酉。位雷风以寅申。位山泽以巳亥。八卦圆布于八方。便成圆图。圆图者。象天也。方图则乾八卦居北。坤八卦居南。兑离震巽坎艮六八卦。各以次第方布而居中。便成方图。方图者。象地也。是以圆于外者。动而为天。方于中者。静而为地也。图左三十二卦属阳。图右三十二卦属阴。一阳起于复。至离兑而为二阳。至乾而为三阳。一阴始于姤。至坎艮而为二阴。至坤而为三阴。所谓阳生于子。著于东而盛于南。阴生于午。显于西而大于北也。左边一画阳为奇。右边一画阴为偶。奇偶交错。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太极者。理也。两仪者。阴阳也。四象者。太阳少阴少阳太阴也。八卦者。乾兑离震巽坎艮坤也。六十四卦者。八贞卦。各生八悔卦。八八六十四矣。六十四卦之中。阳爻百九十二。阴爻百九十二。凡三百八十四爻。自一太极。以至三百八十四者。一本之万殊也。此由体而达于用也。自三百八十四。以至一太极者。万殊之一本也。此由用而归于体也。圆图则乾八卦居南。坤八卦居北。离八卦居东。坎八卦居西。震八卦居东北。巽八卦居西南。艮八卦居西北。兑八卦居东南。然则位乾坤以子午。位坎离以卯酉。位雷风以寅申。位山泽以巳亥。八卦圆布于八方。便成圆图。圆图者。象天也。方图则乾八卦居北。坤八卦居南。兑离震巽坎艮六八卦。各以次第方布而居中。便成方图。方图者。象地也。是以圆于外者。动而为天。方于中者。静而为地也。图左三十二卦属阳。图右三十二卦属阴。一阳起于复。至离兑而为二阳。至乾而为三阳。一阴始于姤。至坎艮而为二阴。至坤而为三阴。所谓阳生于子。著于东而盛于南。阴生于午。显于西而大于北也。左边一画阳为奇。右边一画阴为偶。奇偶交错。
遁庵先生全书卷之三 第 31L 页
刚柔成文。阴含阳于无极之前。阳分阴于有象之后。阴含阳。故母孕长男。阳分阴。故父生长女。震者。长之始。雷以动之也。巽者。消之始。风以散之也。以运行言之。大而一元。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一会。一万八百年。小而一岁。三百六十日。一月三十日。一日十二时。只是这一圈子。一元有一元之运。一会有一会之运。一岁有一岁之运。一月有一月之运。一日有一日之运。天地之始终。人物之死生。古今之世变。皆不出乎此。又曰。一顺一逆。流行中有对待也。有逆无顺。定位中有对待也。故天地定位。圆图之从中起也。雷风动散。方图之从中起也。圆方之起处。皆在于中。何也。先天之学。心法故本于河图。中宫五与十所寄之位故也。其机混然而无间。其分灿然而有别。此天地自然之法象如此。而略假圣人手画出来耳。非圣人心思智力之所能为也。览者详焉。○圆图。左边三十二卦属阳。右边三十二卦属阴。故左边自复至乾。一百一十有二阳。而其中又有八十阴。右边自姤至坤。一百一十有二阴。而其中又有八十阳。凡阳爻一百九十二。凡阴爻一百九十二。合则三百八十四爻。自震一阳离兑二阳。至乾三阳。为阳。在阳中顺行。自巽一阴坎艮二阴。至坤三阴。为阴。在阴中顺行。乾无阴。兑离一
遁庵先生全书卷之三 第 32H 页
阴。震二阴。为阴。在阳中逆行。坤无阳。艮坎一阳。巽二阳。为阳。在阴中逆行。凡阳在阳中。阴在阴中。皆顺行。阳在阴中。阴在阳中。皆逆行。在天者。卦气所以运。在地者。卦画所以成。一顺一逆之妙。直对横对之理。按图则可见矣。
易与天地准说
大哉。天地之道。覆载万物而有馀。生成万物而无穷。上焉而日月星辰风霆霜雪雨露。下焉而人物鸟兽鱼鳖山川草木。无非教也。然则本一阴阳也。而即所谓未画之易也。至哉。乾坤之道。包括万象而有馀。阖辟万象而无穷。大而弥纶天地而不使过差。小而曲成万物而无有遗阙。亦无非教也。然则夫易。本一阴阳也。而即所谓已画之天地也。天地与易之道。可一言而尽也。不过曰诚而已。何者。伏羲仰观俯察。画一奇以象阳。画一偶以象阴。备三奇以拟之于天曰乾。备三偶以拟之于地曰坤。于是乾坤为天地。坎离为水火。震巽为雷风。艮兑为山泽。乾坤之策。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数。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肆以易道大成。与天地齐整。若合符节。天地。阴阳实体之天地也。乾坤。阴阳拟象之天地也。无易之前。圣人举天地间事理以明易。有易之后。
易与天地准说
大哉。天地之道。覆载万物而有馀。生成万物而无穷。上焉而日月星辰风霆霜雪雨露。下焉而人物鸟兽鱼鳖山川草木。无非教也。然则本一阴阳也。而即所谓未画之易也。至哉。乾坤之道。包括万象而有馀。阖辟万象而无穷。大而弥纶天地而不使过差。小而曲成万物而无有遗阙。亦无非教也。然则夫易。本一阴阳也。而即所谓已画之天地也。天地与易之道。可一言而尽也。不过曰诚而已。何者。伏羲仰观俯察。画一奇以象阳。画一偶以象阴。备三奇以拟之于天曰乾。备三偶以拟之于地曰坤。于是乾坤为天地。坎离为水火。震巽为雷风。艮兑为山泽。乾坤之策。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数。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肆以易道大成。与天地齐整。若合符节。天地。阴阳实体之天地也。乾坤。阴阳拟象之天地也。无易之前。圣人举天地间事理以明易。有易之后。
遁庵先生全书卷之三 第 32L 页
举易中事理。以明天地间事理。是故孔子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又曰。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呜呼。圣人模写天地之理。以作卦爻之象。整顿阴阳之数。以尽变化之道。是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易。天地之与易。易之与天地。本一阴阳而已。故天未始不为易。易未始不为天也。
法象说
阳气发见而未成形。谓之象。阴气流行而已成形。谓之法。象者。造化之些子显露处。法者。造化之大段详密处。元亨者。诚之通也。利贞者。诚之复也。诚之通者。阳之所以显诸仁也。诚之复者。阴之所以藏诸用也。显诸仁。故乾以君之。藏诸用。故坤以藏之。是以上古圣人。象天之象而谓之乾。法地之法而谓之坤。乾坤。乃天地之法象也。天地。无心之法象也。圣人。有心之法象者也。以有心之法象。则无心之法象。故天能生物而不能成。地能成物而不能生。唯圣人赞化育而能生成。此所谓与天地参者也。学易者。穷理则智崇如天之高。循理则执礼如地之卑。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动容周旋。自中乎礼耳。孔
法象说
阳气发见而未成形。谓之象。阴气流行而已成形。谓之法。象者。造化之些子显露处。法者。造化之大段详密处。元亨者。诚之通也。利贞者。诚之复也。诚之通者。阳之所以显诸仁也。诚之复者。阴之所以藏诸用也。显诸仁。故乾以君之。藏诸用。故坤以藏之。是以上古圣人。象天之象而谓之乾。法地之法而谓之坤。乾坤。乃天地之法象也。天地。无心之法象也。圣人。有心之法象者也。以有心之法象。则无心之法象。故天能生物而不能成。地能成物而不能生。唯圣人赞化育而能生成。此所谓与天地参者也。学易者。穷理则智崇如天之高。循理则执礼如地之卑。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动容周旋。自中乎礼耳。孔
遁庵先生全书卷之三 第 33H 页
子曰。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又曰。崇效天卑法地。
假象说
天地阴阳之理。本无形象可言。而其道则至大而无不包。其用则至神而无不存。微而著。隐而显矣。理定既实。事来尚虚。用应始有。体该本无。其何以见其实体之理乎。是以圣人设卦以尽情。假象以显义。乾以龙为象。龙之为物。灵变不测故也。坤以牝马为象。马之为物。柔顺健行故也。龙。行天之物也。马。行地之物也。各以其类象之也。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理之似也。岂特乾坤为然。诸卦皆仿此。览者详焉。
象数说
太极之理。河图之数。莫非天地自然之法象。岂圣人心思智虑之所得为也哉。然法而则之。开物成务者。实在于吾人。故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拟诸其形容。有以见天下之动。象其物。宜揲蓍而求卦。系辞而命之。以定吉凶。以成大业。非圣人能言之天。其孰能之。使后之君子。居则观象玩辞。动则观变玩占。俯仰无愧。心逸日休。德进业长。吉无不利。此夫子所谓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又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呜呼。至精至变至
假象说
天地阴阳之理。本无形象可言。而其道则至大而无不包。其用则至神而无不存。微而著。隐而显矣。理定既实。事来尚虚。用应始有。体该本无。其何以见其实体之理乎。是以圣人设卦以尽情。假象以显义。乾以龙为象。龙之为物。灵变不测故也。坤以牝马为象。马之为物。柔顺健行故也。龙。行天之物也。马。行地之物也。各以其类象之也。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理之似也。岂特乾坤为然。诸卦皆仿此。览者详焉。
象数说
太极之理。河图之数。莫非天地自然之法象。岂圣人心思智虑之所得为也哉。然法而则之。开物成务者。实在于吾人。故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拟诸其形容。有以见天下之动。象其物。宜揲蓍而求卦。系辞而命之。以定吉凶。以成大业。非圣人能言之天。其孰能之。使后之君子。居则观象玩辞。动则观变玩占。俯仰无愧。心逸日休。德进业长。吉无不利。此夫子所谓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又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呜呼。至精至变至
遁庵先生全书卷之三 第 33L 页
神者。易之无方也。惟深惟几惟神者。易之妙用也。蓍策卦爻者。易之粗也。道德性命者。易之精也。刚柔相推者。易之变也。吉凶悔吝者。易之动也。八卦六爻者。易之象也。刚爻柔爻者。易之材也。乾坤震巽坎离艮兑者。易之体也。健顺动入陷丽止说者。易之德也。乾为天坤为地。乾称父坤称母之类。易之正象也。乾为玉坤为布。乾为大赤坤为大舆之类。易之别象也。六爻之中。一三五者。易之阳爻也。二四六者。易之阴爻也。六位之中。四五六者。易之贵位也。初二三者。易之贱位也。中四爻者。易之杂物也。下二爻。易之地也。中二爻。易之人也。上二爻。易之天也。流行不息者。易之易也。推迁无常者。易之时也。其所以然之理。则易之道也。学易者。虚心观理。默识心通。与道为体。然后可以谓之知易矣。
二老不动说
圣人始画一画阳。谓之阳仪。次画一画阴。谓之阴仪。分排左右而谓之两仪。仪者匹也。夫妇。配匹之象也。一阳之上加一阳。则谓之老阳。加一阴则谓之少阴。一阴之上。加一阴则谓之老阴。加一阳则谓之少阳。此老少长幼之象也。二老不动者。两仪生四象之时。阳之上加一阳。则阳与阳合也。阴之上加一阴。则阴与阴合也。此不
二老不动说
圣人始画一画阳。谓之阳仪。次画一画阴。谓之阴仪。分排左右而谓之两仪。仪者匹也。夫妇。配匹之象也。一阳之上加一阳。则谓之老阳。加一阴则谓之少阴。一阴之上。加一阴则谓之老阴。加一阳则谓之少阳。此老少长幼之象也。二老不动者。两仪生四象之时。阳之上加一阳。则阳与阳合也。阴之上加一阴。则阴与阴合也。此不
遁庵先生全书卷之三 第 34H 页
交之象也。不交者。不动也。只见阳仪还生阳之象。阴仪还生阴之象矣。二少则交者。阳仪乃生阴之象。阴仪乃生阳之象。则阴生阳阳生阴之象。自此见矣。四象生八卦之时。老阳之上。加一阳则为乾。加一阴则为兑。少阴之上。加一阳则为离。加一阴则为震。少阳之上。加一阳则为巽。加一阴则为坎。老阴之上。加一阳则为艮。加一阴则为坤。此乾坤震巽不动。而兑离坎艮则交者也。
三十六宫说
伏羲八卦三画卦之象。不易者四。反易者二。文王重卦六画卦之象。不易者八。反易者二十八。不易者四。乾坤坎离。反覆只是一卦。反易者二。震反为艮。巽反为兑。只是震巽二卦。反而成四卦。所谓六变而成八者也。不易者八。乾坤坎离颐中孚大过小过也。反易者二十八。上经三十卦中。自屯以下十二卦。反为二十四卦。则馀卦本不变。下经三十四卦中。自咸以下十六卦。反为三十二卦。则馀卦本不变。合上经反易卦十二及下经反易卦十六。则为二十八卦。合不变者八卦。则为三十六宫矣。其不变者八卦外。五十六卦。则其本六十四卦也。盖六十四卦。为三十六宫。则三十六宫。为六十四宫矣。天理流行于三十六宫而万古不息。此天之所以于穆不
三十六宫说
伏羲八卦三画卦之象。不易者四。反易者二。文王重卦六画卦之象。不易者八。反易者二十八。不易者四。乾坤坎离。反覆只是一卦。反易者二。震反为艮。巽反为兑。只是震巽二卦。反而成四卦。所谓六变而成八者也。不易者八。乾坤坎离颐中孚大过小过也。反易者二十八。上经三十卦中。自屯以下十二卦。反为二十四卦。则馀卦本不变。下经三十四卦中。自咸以下十六卦。反为三十二卦。则馀卦本不变。合上经反易卦十二及下经反易卦十六。则为二十八卦。合不变者八卦。则为三十六宫矣。其不变者八卦外。五十六卦。则其本六十四卦也。盖六十四卦。为三十六宫。则三十六宫。为六十四宫矣。天理流行于三十六宫而万古不息。此天之所以于穆不
遁庵先生全书卷之三 第 34L 页
已者也。邵子有诗曰。三十六宫都是春。愚亦曰。六十四宫都是春。
三易说
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观象于天。观法于地。近取于身。远取于物。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于是始作八卦。以象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物之象。以作易则其本一易而已。何以谓之三易。夏曰连山易。商曰归藏易。周曰周易。其曰连山者。夏正建寅。为人统。艮。人位也。人生于寅。故连山易。以纯艮为首。艮为山。山上山下。故名连山。其曰归藏者。商正建丑。为地统。地辟于丑。故归藏易。以纯坤为首。坤为地。万物莫不归而藏于其中。故名归藏。其曰周易者。周正建子。为天统。天开于子。故周易。以纯乾为首。盖或天或地或人。则天地人三才之象也。或子或丑或寅。则子丑寅三统之象也。殷因于夏礼而谓之归藏。周因于殷礼而谓之周易。三代之所损益者。名也。三代之不可易者。易也。呜呼。禹汤文王之易。名虽异而理则同也。虽然。伏羲作易之初。先天之易。首乾终坤。则天尊地卑之象见矣。夏则以艮为首。商则以坤为首。亦不无其义。不若周之以乾为首而得其正且大者也。然禹汤之易。一代之易也。文王之易。万世之易也。又
三易说
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观象于天。观法于地。近取于身。远取于物。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于是始作八卦。以象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物之象。以作易则其本一易而已。何以谓之三易。夏曰连山易。商曰归藏易。周曰周易。其曰连山者。夏正建寅。为人统。艮。人位也。人生于寅。故连山易。以纯艮为首。艮为山。山上山下。故名连山。其曰归藏者。商正建丑。为地统。地辟于丑。故归藏易。以纯坤为首。坤为地。万物莫不归而藏于其中。故名归藏。其曰周易者。周正建子。为天统。天开于子。故周易。以纯乾为首。盖或天或地或人。则天地人三才之象也。或子或丑或寅。则子丑寅三统之象也。殷因于夏礼而谓之归藏。周因于殷礼而谓之周易。三代之所损益者。名也。三代之不可易者。易也。呜呼。禹汤文王之易。名虽异而理则同也。虽然。伏羲作易之初。先天之易。首乾终坤。则天尊地卑之象见矣。夏则以艮为首。商则以坤为首。亦不无其义。不若周之以乾为首而得其正且大者也。然禹汤之易。一代之易也。文王之易。万世之易也。又
遁庵先生全书卷之三 第 35H 页
曰。又有三易。曰天易。曰竹易。曰人易也。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天易也。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竹易也。存乎其人。存乎德行。人易也。圣人能体易道。默而成之。以教万世。则易不在于天。不在于竹。而诚在于吾人矣。
易有三样象说
易之未画也。伏羲氏因观天地自然之法象而画。及其既画也。一卦自有一卦之象。一爻自有一爻之象。象者。形之似也。故伏羲氏。即卦体之全而立名如此。及文王观卦体之象而为之彖辞。以断一卦之吉凶。周公观卦爻之变而为之爻辞。以断一爻之吉凶。吉凶悔吝之象。自此著矣。盖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有本画自有之象。如奇画则象一阳。偶画则象一阴是也。有取诸物之象。如二老六子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之象是也。又有圣人以意取之之象。如载鬼一车。白马翰如。苋陆月几望之类是也。此易之三样象也。
乾坤先后天八卦赞
大哉乾元。其体至圆。状如倚杵。礭然苍然。半包地底。半出地上。一元运机。八气摩荡。太极之子。万物之父。仁覆闵下。资始愈久。长男中男。为木为水。呜呼少男。为山是土。至哉坤元。其体至方。隤然一块。厥色中黄。囿乎天内。
易有三样象说
易之未画也。伏羲氏因观天地自然之法象而画。及其既画也。一卦自有一卦之象。一爻自有一爻之象。象者。形之似也。故伏羲氏。即卦体之全而立名如此。及文王观卦体之象而为之彖辞。以断一卦之吉凶。周公观卦爻之变而为之爻辞。以断一爻之吉凶。吉凶悔吝之象。自此著矣。盖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有本画自有之象。如奇画则象一阳。偶画则象一阴是也。有取诸物之象。如二老六子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之象是也。又有圣人以意取之之象。如载鬼一车。白马翰如。苋陆月几望之类是也。此易之三样象也。
乾坤先后天八卦赞
大哉乾元。其体至圆。状如倚杵。礭然苍然。半包地底。半出地上。一元运机。八气摩荡。太极之子。万物之父。仁覆闵下。资始愈久。长男中男。为木为水。呜呼少男。为山是土。至哉坤元。其体至方。隤然一块。厥色中黄。囿乎天内。
遁庵先生全书卷之三 第 35L 页
既静且柔。承乾施行。有尾无头。老夫之妻。诸阳之母。容载庶物。资生愈厚。长女中女。离明巽入。呜呼少女。兑说是泽。乾坤定位。一上一下。坎离不射。阴右阳左。雷风相薄。自地从天。山泽通气。浸润相连。二老相对。六少横错。四正四角。互相生克。是曰先天。包羲心画。乾居西北。坤退西南。母孕兑女。父生坎男。震长用事。阳木司东。巽文代母。阴木嘘风。离居正南。艮处东北。各主其方。咸有厥职。此谓后天。文王之易。交易为体。变易为用。彼来此往。时静时动。分而言之。经纬表里。合而观之。浑然一理。天地与人。曰惟三才。开而当各。彰往察来。三画既陈。八卦斯设。重三以三。加八以八。拟以作易。寓道之器。奇阳偶阴。下内上外。达外由内。一贞八悔。二短一长。实单虚坼。阳分阴分。从日从月。爻之奇偶。卦之消息。本于蓍揲。见乎功业。公私悔吝。存亡失得。广大悉备。粲然可觌。无形之体。物象之像。系辞命之。示以指掌。刚柔相错。小大有等趣时动变吉凶贞胜。曰是曰非。曰贵曰贱。或低或高。或近或远。因贰济民。刮隐明显。性命之微。变化之妙。彖以情言。象以象告。具乎六位。如目斯睹。是乃人事。是乃天道。嗟尔小子。先正其心。父师神明。有翼其临。自表而里。由大而细。毋慢毋略。毋固毋滞。从容玩味。仰观俯
遁庵先生全书卷之三 第 36H 页
察。与道为体。与理为一。油然而悦。沛然而乐。每旦晨兴。肃容端席。于卦于爻。如听羲文。千载之屈。一朝之伸。敬问周孔。又质程朱。百世今日。遗我宝珠。嗟尔小子。末学腐儒。退见滩舟。功乏锱铢。敢述荒词。勔尔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