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六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x 页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六
 行状(二首)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257H 页
左议政月沙李公行状(以下续稿)
公讳廷龟。字圣徵。号月沙。延安之李。系出唐中郎将李茂。从苏定方平百济。留仕新罗。赐籍于延安。子孙遂为延安人。高祖石亨。三元及第。策勋封延城府院君。谥曰文康。曾祖浑。司宪府掌令。 赠吏曹判书。祖顺长。不仕。以老寿升嘉善阶。 赠领议政。考𡹘。以文章名一时。累举不第。官终三登县令。赠领议政。妣 赠贞敬夫人光州金氏。公以嘉靖甲子。生于城南青坡寓舍。其生之日。有虎当昼来伏户外。人皆惊走。公既生而虎亦去。闻者异之。自学语。已知文字。言动不凡。奇自献与公同闬。公七岁时。奇尝解锦带以与公。公不受。或问其意。公曰。奇带岂可受也。八岁。赋诗有警语。稍长。博学强记。尝读昌黎南山诗。次其韵。既而又用其韵成七言。观者称以神童。十一岁。丁金夫人忧。执丧如成人。十四岁。魁泮宫升补之选。名声大起。中乙酉进士。庚寅。文科选。隶承文院。荐入翰林。方洪汝谆用事。谓公在太学。尝撰疏请留成牛溪。论削其荐。壬辰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257L 页
倭难。 宣祖西狩。公间道赴 行在。到成川。拜侍讲院说书。癸巳。从光海迎 大驾于定州。拜艺文馆检阅。 上曰。讲官重于史官。其还授说书。宋经略应昌移咨 行朝。令选送文学士。以备讲学。公与黄公慎同被选。经略素主陆氏学。当讲大学。不许袭用程朱说。公辨析同异。著说数十篇。经略称善。巡按御史至。宴于统军亭。提督以下诸将。皆不得与。经略与御史。独请公及黄公。慰奖甚勤。临罢。以书勖之曰。东国兴衰在世子。世子贤否在公等。寻升司书。经略还。公自义州归。拜兵曹佐郎,成均馆典籍。华使司宪来。李公德馨为远接使。辟公为从事。以病不就。拜吏曹佐郎。华使之还也。远接使又辟公从事。备局以公方管槐院文书。 启留之。远接使寻又再辟。政院又以公善华语。 启留之。公之才谞。为时所急如此。寻闻三登公疾笃。上疏往省。道闻讣。坠马几绝。雪上徒步行数舍。甲午春。奉丧归葬。丙申服除。当路者。忌公复入铨。左迁礼曹正郎。差冬至使书状官。累除兵曹正郎,成均馆直讲。皆以病未赴。丁酉。病少愈始造朝。拜兵曹正郎。兼承文院校理汉学教授。杨经理镐到平壤。问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258H 页
我国军兵城池粮仗之数。责令三曹判书来对状。朝廷忧之。 命公往对。麻提督之南征也。接伴使屡辟从事。皆惮避。最后及公。即日就途。未几。槐院启请召还。自是凡大小文书。多出公手。尝撰杨经理帖。 宣庙问曰。此作甚好。谁所为也。拜成均馆司艺兼侍讲院弼善。公尝直春坊。梁按察猝至阙下。 宣庙苍黄出接。 御前通官未及到。政院请召公入侍。应对甚称 旨。按察亦喜曰。春坊学士。乃能解华语耶。 宣庙谓承旨曰。不料李廷龟多才至此也。自此益蒙 知眷。 命授三品准职。超七阶为掌乐院正。兼带如故。戊戌。拜司宪府执义。擢拜承政院同副承旨兼承文院副提调。关王庙成。 天将请 上同往奠。驾已办。始 命撰祭文。有司请召知制教。 上以命公。立就以进。 上大悦 命赐锦。递为兵曹参知。方 天将满城。咨揭往复。日夕旁午。公左右酬应。率多口占立草。或有非公所当撰。而往往特以属公。文成。辄见褒美 赐锦。或 命别写一本以入。大臣 启请兼备边司副提调。无何。有丁应泰之诬。 宣庙避殿辍朝。籍稿俟命。中外为之震动。将遣使辨诬。 命择词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258L 页
臣数人各撰奏本。既进。独用公所撰。公于应泰所诬。随语辨释甚晰。而至称祖宗一段。乃曰小邦海外荒僻。自三国以来。礼仪名号。慕效中国。多有侔拟。至先臣 康献王。一切釐正。而独其称号。自新罗,高丽。有此谬误。盖以国中臣民。袭旧承讹。相沿而不知改。此实无知妄作。以此受罪。万死无所辞。若谓之僭。非其情也。柳相成龙。见奏稿以为此大事也。今遽首实。恐有不测之祸。不如阙而不举。廷议不能决。久之。 上手教曰。君臣犹父子。安有可讳事。以此受罪。予固甘心。于是群议乃定。李相恒福为陈奏上使。请以申公钦为书状。 上曰。今之善为词命者。莫如李某。其文章写出肺肝。酝籍典重。为人亦有计算。升品为副使可也。明日。拜嘉善大夫工曹参判。充陈奏副使。公上疏辞。 不许。明年春。至京师。既 上奏。遍诣各衙门。具文呈辨。凡三十六通。皆公笔也。奏下廷臣杂议。诸公读奏至所陈庙号语。大称叹曰。老实老实。告君无隐。朝鲜真礼义邦也。廷臣覆议。有曰朝鲜国王奏。明白洞快。读之令人涕涔涔欲下。议入。 天子命丁应泰回籍听勘。仍令该部移咨慰谕。复命。 宣庙引见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259H 页
嘉奖。特 命加阶赐奴婢田结。兼备边司有司堂上。朝议将剿野人。令西北路抄兵。公上劄言其非计。 上曰。予固知卿有才。而不谓料敌胜负。其智若是。又能描写时势。极陈人所恶闻之言。亦人所难能也。予自诧有人矣。遂从之。拜户曹参判。寻特授艺文馆提学。 上尝接见杨经理。 命公入侍。他日又入侍。 上曰。前命李某入侍。盖虑经理有问事。或难对也。寻常接见时。不必为例。仍 赐公锦。其倚重公类此。庚子。兼同知义禁府事。户判缺。上命庙堂勿计资秩择拟。遂擢拜公资宪大夫户曹判书。公屡恳辞得递。会 懿仁王后上升。大臣启曰。国有大忧。非李某。无以长度支。复拜公户判。公不敢辞。即兼国葬都监提调。时国储荡然。殓殡所须罗段等物。其数甚多。皆取足于市。公随宜措处。事办而民不病。又设方禁令。吏胥辈不得侵牟市井。市民大便之。兼知经筵事。移拜礼曹判书。 大行王后发引至因山。翌日将下。是夜灵幄殿火。梓宫幸得奉移。而万众欢哗大乱。公令曰。诸执役人等。各持其物。以避火胥后令。否者有重辟。火既灭。公按簿点阅。无所遗失。乃遣郎官驰 启。遂告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259L 页
于世子及总护使。总护使喜曰。得公为礼判。复何忧哉。乃先行慰安祭。用初卜吉时。下玄宫如仪。公又言曰。今日不幸遭大变。而册宝诸器物。幸无损污。请令三司六卿诸官。一一审视然后掩㼅。皆曰然。由是既事退。而人无异议。公之力也。辛丑。兼世子右宾客。尝入侍朝讲。大司谏金公尚容进对。多触犯忌讳。 上震怒。左右莫敢言。公进言为调解之。 上稍霁威曰。予无是事。然当申戒宫中也。以病递。未几。复拜礼曹。会设校正厅。撰定经书谚解。公为堂上。辞递知义禁。寻兼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知成均馆事。 诏使顾天峻,崔廷楗将至。公为远接使。辞朝日。 宣庙解所御貂帽以赐之。幕僚选辟。皆一时之望。会郑仁弘使其徒诬𧥮成牛溪。诸臣持正议者。相继谴罢。公亦不自安。引疾乞解。壬寅三月。递为平壤迎慰使。还朝。力辞文衡及宾客经筵。次第得递。寻复兼宾客及总管校正厅堂上。又拜礼判。更定 孝敬殿祭礼。又请致祭郑梦周墓。只称高丽侍中郑公而不名。 宣庙初难之。公力请。乃从之。又请为鲁山,燕山立后。议格不行。病递。处西枢。甲辰正月。因天变应 旨上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260H 页
封事。请修军政以饬武备。振纪纲以尊国体。结人心以召和气。开言路以集群策。恢公道以广人才。修实德以应天谴。朝廷请册封世子。以公为奏请使。既还。台官承柄臣旨。摭微事论弹。 上终不允。乙巳。求外拜京畿观察使。纂集厅之设也。尹公根寿,李公好闵 启曰。李某不可不参此选。请破格为堂上。 许之。公之治圻也。以厉风教修废坠为先务。建圃隐书院于龙仁。事闻。 赐额曰忠烈。重新崇义殿。请以其裔孙王鹍为殿监。修治水原,竹山二山城。储峙粮械。为缓急备。明年。秩满递为知枢。兼知实录春秋义禁府事。会有无名子。书泮宫庑壁。暴当路隐恶。权臣遂起大狱。死者甚众。赖公救解。颇得全活。尝于三省会中。用滑稽语戏之。权臣益怒。 宣庙寻广询理官。公极言冤状。遂尽释之。日本人求和。缚送死囚。妄称壬辰犯 陵贼。柳永庆将告 庙陈贺。公上劄论其不可。辞递禁府总管。丁未。兼知春秋馆事。复拜户曹判书。戊申二月。 宣祖升遐。公例兼国葬都监提调。公前后再长户曹。皆遭大丧。治具无阙。人以是益服公通才。移拜兵曹判书。光海初袭位。过自危疑。发兵卫宫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260L 页
城。久而不罢。将士暴露甚苦。人莫敢言。公为启罢之。乱后军功输粟人等。国家无甚酬报。而勒令轮回上番。谓之一朔禁军。人皆称冤。公又启请罢遣第。令有事则赴防而已。内三厅参下官。积滞不迁。请加设训鍊主簿。以广升迁。兼世子右宾客同知经筵成均馆事。又兼宣惠厅堂上,内医院提调。撰进 宣祖行状。加正宪阶。大行发引时。所用军丁六千馀名。例当徵发诸道。公启请以五部坊民调用之。遂为定式。华使熊化至。公为馆伴。熊公得公诗。称赏不已。书示译官曰。字字唐人魄。每日请公。以便服入宴。言语书牍。必称先生。临别。恋恋出涕。因请公序皇华集。太监刘用继至。户判金公睟为馆伴。大臣启请以公兼之。刘使在途诛求无艺。将无以应之。或谓宜括民间所贮。且发仓贸金以待之。公独进言曰。方今旱灾极酷。民将填壑。庙堂宜先讲究荒政。接待诏使。不足深忧也。人或不以为然。既而度支见银未告竭。而刘使亦饱去矣。公又请停济州乾鳆之加贸者。岛民大苏而用亦不乏。又兼两馆大提学。 天使时。调发外方人丁。服役都监者累千名。马亦以百数。大为民弊。公在司马。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261H 页
建请量宜收布。以雇募。内外皆以为便。而羡布尚有三千馀匹。遂用此重建兵曹。以病告递为知枢。兼带仍故。冬请暇上冢。还启陈畿民饥困状。且曰。移粟贷民。本以救饥。而民未尝沾实惠。徒为吏胥渔夺之资。明年责偿。病民益甚。唯当尽蠲赋役。以宽其力。则民虽采食草木。亦可自活。请以赈恤米谷。代充宣惠厅用度。尽减畿民今秋来春应纳收米。民之受赐大矣。从之。兼实录厅堂上。复拜礼曹判书。启请中外所报孝子节妇。悉行旌表。又请鲁山君及夫人坟墓所在。更加封植。增置守冢人户。别建祠宇。每年降香。以时祭祀。自兵燹后。京中只建中西二学。公又请悉复四学如旧制。庚戌。 宣祖跻祔。公请依故事加上 懿仁王后徽号。又言祔庙后。例有耆老儒生歌谣。此系弥文。况馀哀未尽。不必尽行。光海不悦。命只行献轴。停结䌽等事。又言该曹典故文籍。经乱荡尽。每遇变禯。无可考据。请就各朝实录中。分吉凶军宾嘉凡仪注节目可据事例。抄为一书。以便考阅。皆从之。光海将追尊私亲。命儒臣博考古典。儒臣引 皇朝孝宗追尊纪太后。奉以别庙事以启。事下礼官。公言考仲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261L 页
子之宫。归成风之襚。皆见讥春秋。而汉唐以下。追尊之举。违圣人礼制。皆不足法。况 懿仁王后无子。取殿下为嗣。则于私亲。当有降杀之节。 皇朝孝宗追尊生母。别祀于奉慈殿。此正时王之制。似当据以为议。唯其位号上并母后。则必贻贰尊之嫌。本朝 母妃生时称妃。既没称后。后之与妃。等级稍别。今宜追尊为妃。别庙享祀。光海曰。祔庙如难轻议。徐俟后日。今上以后号。建别庙进册宝。备仪封陵。公再启请议大臣。领相李公德馨议曰。该曹议是。光海曰。别庙享之。已有差别。只上妃号。甚为欠缺。后号之上。断不可已。更为讲定。公三启。犹执前议。光海不听。公遂辞职。亦不许。四启。又力言不可。光海曰。后世虽有峻议。予自当之。其谁曰大臣有司莫有言者。宜急议上。翌日朝讲。公入侍。又极言之。光海终不听。奉慈殿祭礼。命悉依 太庙。公又启言别庙祭礼。当用时膳。不可用 太庙牲牢。凡八启。乃许之。光海欲亲祭私庙。公启曰。神主未及改题。而先行亲祭。事甚不便。请俟别庙奉安后行之。光海初不许。三启。乃从之。儒生疏请以五贤臣从祀文庙。久不允。公于筵中。力申其请。事乃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262H 页
克举。士论多之。进阶崇政大夫。拜吏曹判书。辛亥。郑仁弘上劄𧥮文元,文纯两先正。太学诸生。削仁弘名青衿录中。光海大怒。命倡议儒生。削籍禁锢。太学生闻命。捲堂而去。公诣阙陈启。光海为寝削锢之命。唯罢掌务官。递大司成。公又上疏争之。请同被罪谴。不许。公之在铨也。拔淹滞抑私倖。光海既不悦。而郎官欲以匪人拟铨望。公持不肯。益为时辈所忌。遂力辞得递。为知枢。复拜礼判。请立崇仁殿于平壤。以祀箕子。以其后鲜于寔为殿监。主其祀。如崇义殿事例。光海从之。命公撰文勒碑。术士李懿信上疏请迁都交河。事下礼曹。公覆启駮之。辞甚正。光海大怒。然事竟不行。癸丑狱起。公亦被诬逮置对讫。光海慰遣之。公既出。上疏自劾。章六上。光海优答不许。狱既成。命公制进告 庙文。有自图富贵稚弟何知之语。光海命改之。又命添入咀咒事。公又有出于乱招之语。又命改乱字。延兴既赐死。朝廷议 大妃服丧与否。公曰。父子大伦。天地常经。 大妃安得不服丧。大臣遂用此议。进素服素膳。翌日。公以内局提调。诣阙谓副提调郑公晔曰。今日安可无慰问 慈殿之礼。遂诣 大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262L 页
妃殿问起居。尔瞻辈以公前撰告 庙文词意不韪。及 大妃服丧内局问安等事为罪案。论启请罢。光海不许。只递礼判。寻又尽递兼带。至乙卯。又递知枢经筵。差辨诬陈奏上使。拜刑曹判书。两司论启请罢。光海终不许。公屡辞乃得递。又拜户曹判书。公恳辞。不许。启请省浮费停土木。皆不省。丙辰。差冠服奏请使赴京师。丁巳八月。复命。拜判中枢。进阶辅国。公在燕时。得疾几殆。及还。遂称病笃。杜门谢客。自癸丑后。群凶谋废 大妃。郑造,尹讱首发其议。幽之西宫。锢塞门户。危辱万状。前岁尝大旱。用故事闭南门。公与郑公晔。同诣西宫。谢西枢新命。见宫门牢锁。草没中庭。二公相对掩泣曰。不用闭开门。第开闭门。则天乃雨。尔瞻闻其语。将起大狱。或解之曰。此诙谐语。不必究。尔瞻怒曰。诙谐亦泣耶。然因是事亦得已。时危机日急。公知祸作不久。扶病访鳌城李公于东郊。与之诀别。有斜阳数行泪。立马 穆陵村之句。闻者悲之。凶徒相继投疏。请废 大妃。光海下其疏。令廷臣议。公以病不赴。光海令在家献议。公草议将进。会有无赖子疏𧥮公以不赴庭议。请先诛窜。公遂自陈儒疏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263H 页
方请诛窜。席藁俟鈇钺。不敢献议。戊午春。相孝纯率百僚伏閤请废 母。公称病不与。两司合启请远窜。公出江上待命。事久不决。己未冬。 皇朝疑我有监护之议。光海忧之。将遣使自辨。下教曰。辨诬必须华国手。李某可差陈奏上使。遂起家为判中枢。公屡疏恳辞。不许。引见锡赉。慰谕甚备。庚申夏。至京师。使事得竣。会 神宗皇帝崩。公呈文礼部。乞参百官入临之列。阁部诸官。嘉其意许之。工部制给衰服。有不中度者。公又呈文请改。遂随班行成服礼。又诣文华殿。参劝进 皇太子。又参进香祭。 新皇帝登极。参贺班。皆非外国使臣所当得也。公在燕京。左谕德汪煇。因人请见公家集。公辞不获。录示朝天纪行诗百馀篇。汪公大喜。自为序。付书肆欹劂。及公使还。权奸嗾台官劾公。曾为西宫不参庭请。又奉使京师。刊布私书。播国阴事。请拿鞫。光海峻却之。促公奉敕而来。辛酉。拜工曹判书。又兼艺文馆提学。是时朴承宗与尔瞻交恶。欲籍公重名。以倾尔瞻。尔瞻益怒。又嗾两司以前西宫事劾公。请绝岛安置。启入留中。监军御史梁之垣来。备局言傧接之才。无踰李某者。方被重劾。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263L 页
不敢请。光海即下教峻责两司。令亟停论。以公为接伴使。公辞不许。遂行。监军待公以殊礼。及西还。欲久留安州。敬公耆艾官尊。移书朝廷。请令公先归。公留宁边候旨。时有孙阁老东来之报。乃以公为孙阁老接伴使。孙不果来。公乃还。时靖 社密谋已定。事颇泄。两司托它事论首事诸人。祸且不测。公为见柳希奋。以雅辞解之。竟得无它。癸亥三月。 今上反正。公闻报审悉。然后入朝昌德宫。 上命公诣庆运宫。奉请 大妃复位。以公为礼曹判书兼知 经筵判义禁府事。尝于筵中。论成浑被诬。请复官。又请褒赠李珥。皆从之。将议私庙典礼。公言 殿下既继 宣祖之统。其于本生封号。自有 先朝故事。唯其属称未有明据。盖 殿下以孙继 祖。而考位阙焉。正统固不可紊。天伦亦不可阙。今若称考而不加皇字。称子而不加孝字。立支子。以主其祀。祀典封号。一依德兴故事。则重宗统报本生之道。似为两尽。首相李公元翼以下。皆以公议为是。 上从之。命选 元子辅养官。公与吴公允谦,郑公瞱(一作晔),郑公经世,金公长生同膺选。大妃下教数光海罪恶。命奏 天子请诛之。李相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264H 页
元翼以问公。公与李公及申公钦。请对陈其不可。大妃意稍解。光海夫人柳氏卒。请遣礼官治丧。用王子礼葬之。曹植书院。尔瞻辈所建也。为人撤毁。祠版狼籍。请令所在禁之。论者是之。 元子年踰十岁。请早行册礼。而先加元服。甲子李适反。临津不守。 上将南狩。公请固守京城。以待勤王之师。群议以为不可。遂决计幸公山。公扈 驾至水原。请下书八路。晓谕逆顺。贼既授首。 上还都。公先奉 庙主入京。乙丑。兼 世子右宾客。 世子加元服。公为之赞。升拜议政府左赞成兼 世子贰师。太监王敏政,胡良辅来颁 诏。公为馆伴。将行号牌。为号牌厅堂上。 启运别宫之丧。公又以判中枢兼礼曹判书。议丧葬节文。每当隆杀之节。必斤斤致谨焉。 圣教严峻。命推考礼官。公惶恐上疏辞职。 上优批不许。姜,王二 诏使之来。公又为馆伴。 诏使送帖。有饱闻声华之语。又拜左赞成。兼礼判如故。丁卯。奴贼入寇。移拜兼兵曹判书。公辞。 上曰。国事至此。非卿不可当此任。扈 驾入江都。和事且成。虏遣刘海来定盟约。公承 命接待。金户判荩国及维为之贰。刘海初言当绝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264L 页
天朝。公据大义痛斥之。海颇以虚辞恐喝。久之。忽拱手曰。素闻朝鲜礼义名。今听诸公语果然。国危如此。而犹守忠信。不肯变节。诚可敬也。遂不复相逼。刘海索岁币马牛甚多。公又力争不许。只许若干土物为犒赏资。海又欲于会盟日。 上亲莅盟坛。公又请以死争之。海亦不复强也。后海归 天朝。每称我国忠义云。公在 行朝。建请诸道置营将。使管束伍操鍊。有事则各领所部赴敌。刘海又来。 上命公往谕海。令亟撤义州留兵。未几。虏兵果撤去。戊辰七月。擢拜议政府右议政。屡辞。皆 优旨不允。公在相位。屡言综覈务实。及明教化正风俗。崇儒术养贤才之道。倭使玄方,智广等来请上京。公上劄言狡夷所言。不可尽许。今宜以特召为名。只令玄方等上来。馀人依例留釜山接待之。尝侍 讲筵。请优礼召致金长生,张显光等。追赠成浑。以示崇奖之意。又言 殿下颇有轻视群下。好作聪明之病。 上嘉纳之。相臣有言罗万甲,金堉专擅朋比。 上命大臣议其罪。公与首相言唯当镇定。不宜遽施罪谴。 上不听。命万甲远窜。金堉下狱。公与首相诣阙待罪。 上即引见。命万甲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265H 页
减配中道。金堉门外黜送。公又与首相上劄辞职。不许。庚午春。请暇焚黄先墓。 命赐奠床食物。 恩数甚优。刘兴治擅杀岛帅陈继盛。朝廷议举兵击之。公言不禀 朝命。径行诛讨。非外藩体。及入对。又力陈不当击。 上入前说不从。兵既进。兴治已去。或言当剿岛中老弱。公又论其不可。竟罢兵。追崇议起。玉堂进劄忤 旨。上命拿问李行远等。窜赵絅。公上劄极谏。 上皆释之。辛未夏大旱。 上命审冤抑。恤贫乏。甄贤能。以谢天灾。因 命宥玉堂五儒臣。停追崇奏请之举。公因上劄请虚己听言。优待耆宿。疏释罪累。又自陈衰疾。乞免相职。上优答不允。秋有风雷之变。公与首相上劄自劾。请寝拜 陵。 上即命停行。公前后论大礼。或面陈或以启劄。言甚明切。每有谴何横及。公未尝不谏。谏不纳。辄乞去职。壬申。进拜左议政兼 世子傅。 上命有司亟举追崇之礼。公与首相联名上劄屡谏。 皆不从。台官朴东善,权涛论 徽号增减事。 上怒命权涛拿问。朴东善削夺官职。公又上劄谏。六月。 大王大妃升遐。公为总护使。 梓宫至山陵。公有疾不克行事。至冬。引疾呈告。凡二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265L 页
十上。始许递判西枢。甲戌。进文康公所撰大学衍义辑略。因上劄引书中所论崇敬畏,戒逸欲,严内治,察民情四条。以陈戒焉。 上嘉纳 赐毛褥。秋有 元宗祔 庙之命。三司争之强。 上震怒。言官相继坐黜窜者十馀人。公辄上劄谏。皆 不听。乙亥四月。病笃。 上遣内医视疾。药物交途。 王世子亦遣宫官问病。是月二十九日。卒于正寝。讣闻。上震悼辍朝。进素膳三日。近臣致吊。 赐祭赙如礼。 王世子率宫官举哀。进素膳七日。吊赙有加。越八日。亲临哭吊。馆学儒生百七十馀人。相率来吊。呜呼。岂所谓生荣死哀者非耶。公生禀秀异之资。德性和厚。风度清爽。与人语。和气盎然。无纤毫矜持。至当是非去就之际。未尝有所枉屈。郑文肃公晔。论当世人物。辄称公曰。和中有确。世罕其比。尤笃于孝友。壬辰之难。公奉三登公赴行在。至杨州遇贼。匿山谷中。三登公不食数日。公涕泣出山求食。时贼锋充斥。人烟断绝。公仿偟无所之。忽见一老人坐岩上。前置一箪饭。公就拜乞焉。其人举箪与之。公辞其半。其人曰。归作数日供可也。不顾而去。有姊在高阳。不知存没。公往省之。至城山遇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266H 页
贼几死。飞丸三及身。而皆不中伤。唯穿穴衣裤而已。竟省姊而还。京畿监司沈岱。军澄波渡。三登公疲谻。欲留一夕。公见沈无备知必败。立催发行数里。而贼袭沈垒。屠杀殆尽。其阽危幸免如是者甚多。每遇先忌。虽隆寒不废澡浴。至老亦然。朔望之参。虽病必躬。五代祖墓在楼院。香火久不举。公为定祭式。子孙轮行。文康公旧基。未有祠宇。公为重建。以畀主祀者。与寡姊居比舍。未尝一日不见。收恤内外宗族。曲有恩意。赈贫救乏。常如不及。穷乡疏属。归之如家。其忠君忧国。出于至诚。常曰。吾于家事甚阔疏。不以经意。至当国事。虽微细不敢忽。凡有施设料理。夜卧必森罗目前。闻朝家有过举。忧形于色。见有美政盛事。或登对闻 上教当理。出必喜以誇语子弟。当官莅职。常持大体。见人过误。专务覆盖。谳狱必主平反。求其生道。生平不问家有无。未尝营置田园增修垣屋。 王世子临丧还。谓讲官曰。位卿相数十年。居第隘陋如此。其廉俭可贵云。公受知 宣庙。恩遇之隆。迥出今古。中遘否运。虽愠于群小。而操履贞固。誉望益盛。晚际圣明。遂膺大拜。倚毗深重。终始无替。公立朝四十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266L 页
六年。遍历六卿。而九长春官。再秉文衡。礼乐仪章。多所考定。高文大册。事大交邻词命。出于公手者。皆鸿菀可观。其赴京师傧华使者各四。艰危之际。周旋应对。竭虑尽诚。纾国难雪国诬。增国家之光华者。赫赫在人耳目。故虽当昏朝。奸谗齮龁。必欲致之死地。每值国有忧虞。事关中朝者。不得不举公以应之。以故屡废屡起。终得免于奇祸。公于学问。未尝规规于章句讲说。而乐善好德。诚意蔼然。有可以为斯文地者。辄自尽其心力。其见于文字事为者。可考而知也。其文章天才绝人。赡敏畅达。绝无艰辛滞涩之态。 宣庙最悦公文谓一时名能文词者。举出公下。初以辨诬奏见称于中朝。东征诸将见其奏者。每对 上必称好文章。鲁讱者我人也。漂到江浙还。亦言南方士子多传诵者。今岁贺节使臣。还自燕京。亦言玉田有儒生。出示公奏本。宁远寺僧。亦诵公所赠诗。问月沙亡恙否。尝撰杨御史碑。杨得墨本大喜。众中誇示曰。朝鲜李尚书文也。汪学士煇。既得公诗锓行。署丞叶世贤。当奉使滇南。以其板本自随曰。当广布江南。以为乡里荣耀。公尝赴燕。镇江守将丘坦闻公至。出候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267H 页
道左。设䌽棚供张以迎。熊御史化。请公宴于其第。执礼甚恭。其为华人所敬慕如此。所著诗文集二十五卷。又有书筵讲议一卷,大学讲语一卷藏于家。夫人权氏。礼曹判书克智之女。有二男二女。男曰明汉。成均馆大司成。曰昭汉。兵曹参知。公早得重名。业已流闻华夏。国中之人。无问识不识。下至童孺妇女舆台刍牧。每称公。必曰月沙而不名。其文章政术德望之盛。载于国史。诵于万口。非可诬也。谨采摭其表著者。参以家状论述如右云。
资宪大夫。知敦宁府事兼知义禁府事赵公行状。
公讳存性。字守初。汉阳之赵。自高丽已称大族。鼻祖岑。官判中枢院事。其后世有闻人。公之考曰揽。为族父连孙后。连孙之父曰汉川尉无疆。尚 成宗大王女肃惠翁主。公既贵。赠祖连孙吏曹参判,考揽吏曹判书。妣庆州李氏。以嘉靖甲寅某月日。生公。公生而嶷然异凡儿。判书公喜曰。此儿必兴吾门。未晬而孤。才有知。语及子母孤寡。辄悲泣。十二岁。入学。甫成童。才学日就。所与交皆名人。尝受业于牛溪成先生。先生重之。又从朴守庵枝华游。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267L 页
守庵亦亟称之。中癸酉司马。因劬书得疾沈绵者。近十稔。庚寅。擢文科。即荐入艺文馆为检阅。明年。升待教。会柄臣修旧郤。媒祸士类。目以钩党。斥逐殆尽。公亦坐罢。壬辰。倭寇猝至。公以事在关西。闻变由径路驰归。则 大驾已西狩。失太夫人所在。遍求诸山谷而得之。时京都已陷。行在路绝。遂转入湖西。托太夫人于舅氏。癸巳二月。浮海达行在。上疏自陈。 宣庙召对慰谕。遂复旧官。转奉教。寻承 命阅视实录于湖南。未还。升成均馆典籍,礼曹佐郎。拜司谏院正言。复命于永柔 行宫。入对启曰。大贼屯据湖岭。道路不通。而南方月进贡献。迂路涉海。水陆转输之弊。甚于运饷。宜一切罢之。以纾民力。又陈军务数条。 上皆嘉纳采用焉。公又言臣到海西。闻有后宫从人。驱伤民至死者。官吏不敢问。此何时也。而有是事乎。因及宫闱不严。言甚剀切。左右为之变色。寻递为典籍。秋差贺至书状官。兼奏请留兵及发赐硝黄。既至京师。使臣有疾。公独诣兵部。敷对明切。辞气慷慨。尚书石星为之动容问公年纪历官。具以对。叹曰。尔国有人。何忧不破贼。遂具覆。悉准所请。甲午春。奉 敕还。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268H 页
上命升叙直讲。东宫南驻全庆。公为抚军司郎。尹相斗寿为体察使。请公为从事。委以机务。迁户曹正郎。监税于牙山仓。乙未。用荐为三道海运判官。兵荒之馀。漕运不以时至。军国匮急。公至调度有方。居数月。悉输三载逋滞。国用粗裕。 上嘉之。秩满。特命因任。丁酉秋。以事罢。会 天朝大发山东饷米到我境。西关新中兵。力敝不能输挽。军兴将乏。 上欲遣绣衣督之。大臣有荐公可任者。遂叙授通礼院赞仪为御史。公乘传疾驰。殚心纠督。前后运致四十馀万斛。戊戌。横坐他事下狱。 上察其状。即出之。除奉常寺佥正。不拜。自是家食者二载。辛丑夏。复拜直讲。时清议稍张。铨曹知公才谞。屡拟迩列清选。而除命终不及。论者称诎。迁内资寺正。拜江华府使。居一年。境内大安。府地产川椒。光海在东宫。欲得以施僧。以书抵私人。其人袖书来致意。公正色应曰。储君不宜奉佛。人臣义无私献。子何得袖书来。其人赧然而去。壬寅秋。失权贵意。嗾言官殚罢。公议为之哗然。癸卯。除司艺司成。甲辰。国家大算民田。以公为御史按湖南。湖中数郡。有地瘠而占等高者。民病其税重。公悉釐正之。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268L 页
除杨州牧使。辞不赴。俄拜忠州。上疏请免逃户逋欠。 上从之。乙巳。遭大夫人忧。丁未服阕。拜瑞山郡守。己酉递归。公在郡三岁。缩节繁费。仓庾盈溢。羡谷以千计。或曰。何不以闻。公笑曰。报谷得赏。吾不为也。拜掌乐院正。兼春秋馆编修官。光海初政。颇甄拔淹滞。庚戌夏。公为正言。光海将追尊所生。公论其非礼。忤旨免。公前后在言地。仅十三日。皆以言去。以荐授东莱府使。升通政阶。莱为接倭绾毂地。岭南租赋十输其七。用充其饩牵。吏非以廉明称者。出纳皆失其宜。公乃谋于观察使。悉矫革旧弊。远近称便。其待倭也。威信著明。夷人悦服。辛亥。以病递。久在散班。首相李公德馨器公之才。每欲试之藩阃。尼于时。竟不能用。壬子。光海录监抚时旧劳。进阶嘉善。以贺至上使朝京师。癸丑狱起。公与诸名公卿同逮系。出狱犹被黜。屏居龙湖之上。未几。有废 母之议。公不欲处近郊。遂归湖西旧庄。辛酉宥还。叙护军。壬戌。监军梁之垣奉 敕来。命公迎慰于定州。度支忧漕运不继。谓公曾任运判有效。建请权革判官。以公为海运使。癸亥三月。 今上即阼。公乞解职入朝。不许。寻拜刑曹参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269H 页
判。转户曹。 召还。兼同知义禁府事。鞫逆有劳。升嘉义。冬除开城府留守。不拜。改同知敦宁府事兼副总管。甲子春。李适反。 上将南狩。授公户曹参判为检察使。扈 驾至公山。贼平还都。升资宪大夫知中枢府事。兼知义禁府事。国朝设耆老所。以处文官之年七十秩正卿者。礼数优异。至是公以年至与焉。拜江原道观察使。言者以为老成耆旧。不宜任驱驰。 上不允。公遂之任。蠲弊裕民。黜陟不以私挠。以疾乞免。章三上。乃许。丙寅。拜知敦宁府事。明年。奴贼入寇。 上将幸江都。 王世子分朝南下。以公为分户曹判书。管两湖运饷。时公已有羸疾。自力驰赴。馈餫无乏。贼退。公陪 世子复命。自是疾益甚。家人进药。公辄却之曰。人生七十五。强进瞑眩。冀须臾活。非达人也。病革。神志不乱。戊辰六月某日卒。讣 闻。 上辍朝。遣官吊祭如礼。赐赙有加。是岁某月日。葬于某地。公天资重厚。器度弘伟。立心忠实。不事矫饰。平居简严寡言。闺门之内肃如也。性笃于孝友。自以早孤不逮养。为终身痛。事大夫人。爱敬备至。丧祭必以礼。一姊早没。待姊婿甚谨。抚其后妇子如甥焉。分臧获以与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六 第 269L 页
之。敦睦宗族。赈乏周急如不及。尝曰。朋友有大故。义可绝也。宗族之不善者。怜而教之可也。教子孙。以修饬内行为先。常戒之曰。人知爱亲。则知爱君。尽忠于君。犹尽孝于亲也。与人交。至老无甘坏。不道隐恶。不念旧怨。释褐三十馀年。历内外官。勤于奉公。虽屡经跲疐。终不改其度也。娶李氏。赠贞夫人。有三男子。长某早夭。次昌远。县监。次启远。文科佐郎。维窃念先君子与公同被辛卯士祸。而公之没也。今冢宰金公实据家状。以请太常之谥。其记公履历言行。可谓其详矣。故维因佐郎君之请。别为撰定如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