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五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x 页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五
 行状(五首)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236H 页
推忠奋义平难。忠勤贞亮。竭诚效节。协策扈圣功臣。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领议政兼领 经筵,弘文馆,艺文馆,春秋馆,观象监事。 世子师。鳌城府院君李公行状。
公讳恒福。字子常。其先庆州人。远祖文忠公齐贤。能文章德业。为高丽名相。世称益斋先生。考曰梦亮。事 中,仁,明三宗。官至参赞。娶崔夫人。以嘉靖丙辰十月庚子。生公。生而不乳者二日。不啼者三日。家人忧之。参赞公使瞽史筮之。贺曰无忧也。是当贵极人爵。稍长。岐嶷俊伟。有识度迥异凡儿。参赞公奇之曰。此儿必大吾门。八岁。始授书。聪悟绝人。参赞公命以剑琴作骈句。公应声曰。剑有丈夫气。琴藏千古音。闻者知其将大成。九岁而孤。哀毁如成人。食素终三年。十二三时。已负气好义。有疏财济物之志。尝著新襦。邻儿有衣弊者见而欲之。公即解而与之。又尝脱所著屦以与人。跣而归。崔夫人欲试其意。阳怒呵之。公对曰。人有欲者。不忍不与。崔夫人叹曰。此异事也。甫成童。雄健喜勇。善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236L 页
少年之戏角抵蹴鞠。崔夫人闻而切责。公痛折节力学。十六。而崔夫人卒。居丧几灭性。服除。游学宫学益成。声誉蔼蔚。二十五。擢庚辰文科。权知承文院副正字。明年。选入艺文馆为检阅。 宣祖将讲通鉴纲目。 命大学士预简材臣可备顾问者。栗谷李文成公举五人以进。公实与焉。 赐内藏纲目一帙。且 命勿烦以吏文汉语试射等诸冗艺。寻 赐长暇读书。选入玉堂为正字。甲申。升著作。论大司谏李泼朋比当递。以此大忤当路。遂引疾三告。宣祖下教曰。李某不可离玉堂。其令断来章。寻升博士。乙酉春。移授艺文馆奉教。序升成均馆典籍。拜司谏院正言。以荐拜吏曹佐郎知制 教。铨郎世号热官。而公处之萧然如寒士。有二朝士在馆职。阴规入铨。宾客多为游说。公素恶其为人。邈然如不闻也者。寻递为修撰。丙戌。又拜正言。丁亥。升校理。戊子。复入吏曹为正郎。己丑。递为礼曹正郎。郑汝立谋反事发。 上亲临鞫囚。公以问事郎入侍。明敏称旨。 宣祖每名呼公曰。使李某传说。同寮拱手不敢望。每大臣议谳。公周旋其间。务从平反。所全活甚多。庚寅。升应教。历议政府检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237H 页
详,舍人。升典翰。尝侍讲筵。 宣祖特召公前道问事时事。而亟称高才高才。拜直提学。未几。升通政大夫承政院同副承旨。庭试文臣。公居魁。 赐厩马。辛卯春。递为户曹参议。精核要会。节缩冗费。才阅月。库藏充牣。判书尹公斗寿大器之叹曰。文翰士乃能办钱谷。真通才也。策治逆勋。 赐公推忠奋义平难功臣之号。会士祸起。郑相公澈为祸首。三司文致。将诋以不道以上。郑公俟谴江上。时祸机甚急。门生亲旧。怵迫不敢问。公独历访。从容移日。人皆为公危之。未几。公为承旨。台谏请以郑澈罪案。榜示朝堂。劾公缓于奉行。罢职。寻复拜承旨。时名流之忤时议者。一切目以党人。次第贬谪殆尽。有台官挟前憾。将寘公窜黜中。大司宪李公元翼力救之。公赖以免。序进都承旨。壬辰四月。倭奴大举入寇。申砬败报至。中外震骇。 上已定西狩。策命左相柳成龙为留都大将。公谓同寮曰。左相留此无能为。今将赴愬 上国。辞命必须其手。请改命。 上许之。贼报日急。公自断殉国。每公退。处外舍阖内门。禁无以家事关我。与兄姊相诀。侧室泣请一面。亦不得。是月晦。 大驾将发。百寮未集。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237L 页
天雨夜黑。 中殿独与女侍十数人。步出仁和门。公执烛前导。 车驾夜渡临津。明日。 上召从行诸宰。以鞭叩地问曰。事至此。策将安出。诸宰未对。公首言我国兵力。不足以御贼。唯有西赴乞援 天朝耳。 上曰善。到松都。特升吏曹参判鳌城君。命护二王子先诣平壤。既而 车驾亦至。下教曰。李某久在近侍。志虑贞亮。宜升擢委以重任。寻特授刑曹判书兼五卫都总管。拜大司宪。与李公德馨入对请亟奏请援兵。大臣初与公异。公力争。议乃定。分遣三调度管军兴。卒成再造功者。公之谋也。拜兵曹判书兼弘文馆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同知成均馆事 世子左副宾客。临津不守。贼进逼浿江。李公德馨请乘船邀见贼将玄苏调信。以图缓兵。即不从。将取二贼头。公谓二贼甚微。杀之不足以损贼。徒先负不义名。非计也。事遂已。 上集诸从臣议所幸。或言咸兴僻远。多兵粮可守。公与李公德馨。屡争以为咸兴隔远 上国。不可幸。宜幸宁边。 上从之。公与李公。各请自赴辽东求救。 上不能决。有言本兵不可远去者。 上然其言。 命李公往。公解骖与之。洒涕而别。贼兵渐进。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238H 页
官军相继溃。 上召诸臣议曰。事急矣。予当内附。第父子同渡鸭江。则国无主矣。世子可留奉 庙社主。诸卿谁肯从予西渡者。群臣未及应。公泣对曰。臣身健无父母。愿以死从 殿下。驾次博川。急报至。 上命促驾发。夜已二鼓矣。天雨路涩。侍卫者不满数十人。公谓官属曰。前卫甚疏。吾属不可在 驾后。遂策马先导。 驾到义州。城中居民。皆惊散。公请修葺廨舍。以示久驻意。吏民果稍稍还集。公又建言湖岭三路。不知 行在所驻。宜急遣使宣谕。令起兵勤王。 上从其言。遣尹承勋由海路往湖南。自是 朝命始通。诸道勤王之师稍稍起矣。巡察使李元翼虑禁旅单弱。请分战士入卫。公却之曰。战卒用以破贼。请别抄民丁补禁卫。先是辽左讹言谓我导倭入寇。兵部尚书石星。遣指挥黄应旸来觇。应旸初颇疑我。请见倭书。公在都日。已虑及此。自赍辛卯倭酋嫚书以来。及是以示应旸。应旸疑大释。至拊膺大恸。归具以实报。东援之议遂决。 天将祖承训,史儒。将兵七千先至。公曰。祖将躁而无谋。军必败。进兵平壤。果大败。儒死。承勋仅以身免归。反诬我助倭寇。公请遣大臣赴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238L 页
广宁辨诬。又请遣使上奏。催发大兵。十二月。提督李如松率五万兵东渡。公见行师有纪律。白 上曰。师必有功。但幕下郑同知,赵知县二人用事。异日沮大计者。必是夫也。癸巳正月。提督进击平壤贼克之。追贼至碧蹄。遇覆不利。提督气挫。遂为和议所挠。郑,赵实主其谋。公言果验矣。京城贼既退。公力请回 銮。十月。 车驾还京。十一月。行人司宪奉 敕来。公为远接使往迎之。会 皇敕令王世子。同户兵官前往全庆视师。以公长司马。遂解傧任。陪世子以行。甲午春。湖西贼宋儒真反。分朝诸臣。欲奉世子还朝以避贼。公上劄駮其非计。世子从之。贼亦寻平。世子在洪州。欲移驻保宁之水营。使公往审之。公还诡对以为不可驻。或疑之。公曰。永保亭胜槩冠湖中。恐少主居之。启异日侈荡心。识者服其远识。乙未。拜吏曹判书兼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知义禁府事。丙申。 皇朝遣使册封日本酋。副使杨邦亨。请得公为接伴使。 上许之。公既辞朝。乞解东铨文衡。拜议政府右参赞。杨使敬重公甚至。常曰东方有此人物。何可以外国轻之。既入倭营。正使李宗城谬闻贼将加无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239H 页
道。脱身夜跳。远近大震。杨使急令公驰白于朝。公疾驰二昼夜到京。则李使已至。贼亦终不动焉。初公见李使。谓人曰。绮纨子徒事文墨。必辱命。已而果然。人谓公知人。冬杨使还。公送至境。丁酉。复判兵曹。 皇朝再举征倭。杨御史镐经理军务。檄召户兵工三曹官来候境上。公往迓于九连城。应对悉中机宜。以病递。寻复长西铨。公自壬辰来。凡五判兵曹。属大贼充斥。天兵水陆辏集。凡事关军旅者。靡不归之于本(兵公)。随宜措处。沛然有馀地。恒蓄羡布万匹。以备急时之用。杨经理服公才猷。每遇事之难者。必曰须李尚书。戊戌秋。 皇朝赞画丁应泰诬劾杨经理。国家为经略上奏保留。应泰因此嗛我国切齿。上本搆诬。词极憯深。 宣祖震惊。将遣大臣陈辨。意在领相柳成龙。柳公不以时请行。 宣祖怒。柳公以劾去。遂拜公议政府右议政。进爵府院君。为陈奏使。公再上劄力辞。愿假衔充使。 上曰。欲求辨诬。而先欺 君可乎。公不得已拜 命。兼程赴都。既进奏。遍诣阁部。呈文痛辨。阁部诸公。既敬公仪表。又见文辞明剀。益称叹。竞以茶酒延款曰。国耻自雪无忧也。 天子遂命革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239L 页
应泰职。因 降敕慰谕。明年。公竣事还。 宣祖大悦。特赐田僮。论者以应泰故。归罪接伴使白惟咸下狱。三省会鞫。公为委官上谳。白其冤状。 宣祖原之。朝议攻柳相益力。以甲午主和故。公上章自劾以为曾赞和议。不敢倖免。遂引疾免。久之。 宣祖教曰。与人同事。终乃反覆者。李某之罪人也。庚子。拜都体察使兼都元帅。宣抚湖岭诸路。请宽湖南力役。又上安民防海十六策。 上多用其说。南土顺赖。夏拜领议政召还。 懿仁王后上升。公从丧诣 山陵。宫人失火。延烧 灵幄殿。变出仓卒。人皆惶惑失措。公从容指挥救灭火已。招礼官使速行慰安祭。遂奉 梓宫襄事如仪。皆且行且驰启。竟以是日反虞。闻者服公能处变也。屡乞释负。上不许。敦谕甚切。公乃起视事。 上命荐学行士。公以金长生,申应矩,李基卨应 旨。尝入对论治道曰。上能开诚心布公道。下能破朋党励廉耻。今日急务。无出此者。 上称善。建州夷酋。贻书请通好。公议曰。此酋受爵 天朝。本国义无私交。且必为后日忧。请谢绝其使。至壬寅春。时事大变。三司论成牛溪浑。将追加之罪。公草劄以为浑负儒林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240H 页
重名。不可罪。会有人承柄臣指。上疏击公谓公党郑相澈。公遂引告。劄不果上。竟以是免相。既就闲。杜门谢客。遍读经传及濂洛诸书。课程甚严。雅性喜山水。少日多游中兴洞壑。至是每值佳辰。辄从一二子侄。匹马往游吟啸。竟夕而还。 宣祖素重公。虽去位。恩礼犹不衰。甲辰元日。白虹贯日。公应求言 旨。上劄极论阙失。有曰推诚当自纳谏始。秉公当自用人始。人服其剀切。策扈从功。公为元勋。 赐忠勤贞亮竭诚效节协策扈圣功臣之号。盗杀宰臣柳熙绪。贼不得。捕盗大将边良杰。穷治其狱坐谪。熙绪子亦杖流。首相李公德馨疏论忤旨。遂罢相。公代李公复相累辞。有曰良杰之贬。臣心实伤之。特未及言耳。德馨即已言之臣。臣即未言之德馨。罪虽未彰。何忍匿情。章八上。乃许。丙午。对马岛夷义智遣使请和。柳永庆当国。建议使执送壬辰犯陵贼。义智诈取二死囚来献。皆年稚。在壬辰未离髫龀者。永庆欲自功。将献 庙肆赦。公请戮之境上。以示倭使。朝廷竟用永庆议。有金稽者上疏请追尊德兴大院君。盖永庆风之也。 上下其事。希望之徒。争相傅会。公议曰。此事在上行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240L 页
之者。哀,安,桓,灵。在下非之者。周,张,程,朱。群议乃定。事得寝。初 宣祖无嫡嗣。光海在储位久。多失德。会 宣祖久寝疾。倾危乐祸者。煽鼓躗言。而郑仁弘之疏入矣。人心疑惑。中外遑遑。无何。 宣祖升遐。翌日。光海袭位。时临海君年最长地逼。素多过失。家聚无赖苍头。光海积疑忌。命集兵卫阙。宫门昼不开者踰月。有言官诣公议。公曰。 王子在丧次。反状未著。何据置辟。居数日。三司密启临海谋不轨。流之乔桐。公预忧有他。力陈全安之义。首相李公元翼,都宪郑公逑所论与公合。论者哗然谓之护逆。遂为搢绅祸阶。因山既得卜。奇自献挟左道鼓异议。公上劄辨其妄。遂从初卜。昌原府使郑经世上疏论外戚柄政之非。光海怒谓语涉 先朝。将下之理。公再启力救。经世得免。只削职。四月。拜左相兼都体察使。为总护使。 穆陵既毕。三司请诛临海。公执前议不变。郑仁弘上劄攻主全恩者。公再上劄辞。不许。辛亥夏。仁弘上疏诋文元,文纯二先正。不宜与文庙祀。太学诸生。上书讼辨。削仁弘儒籍。持平朴汝梁。仁弘徒也。讦启之。光海怒。令覈倡议者禁锢。诸生闻命。捲堂而去。公再上劄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241H 页
极言仁弘挟私诋先贤。多士同愤。不可罪。继而言者益众。光海强从之。先是举人任叔英对策。讥斥宫禁。考官取之。既上名。光海命削之。公谏不从。至是入对。历陈二先正无可议。任叔英不可削科。光海意解。命复叔英科。公既积忤仁弘。仁弘必欲中伤公。其徒投章毁公者。前后数十百人。公求去甚力。自公开体府。光海亦重公德望。颇委任公。凡西北差遣。悉以委公。公每辞不得命。群小用是惎公愈甚。仁弘又嗾人上疏言体府兵权太重宜罢。公又乞免。词甚危迫。章凡二十上。犹不许。壬子。金直哉狱起。诗人权韠坐诗语。逮系当考讯。公离席泣谏。光海不听。韠竟杖死。公痛恨不已。术士李懿信。倡妖说请迁都交河。光海颇惑其说。公痛斥之。癸丑。策卫圣翼社亨难三勋。非公志也。无何。死囚朴应犀受奸人指上变事延兴府院君金悌男。阖门被诛。公以微累出郭待罪。光海宣召诣鞫厅。时永昌大君甫八岁。三司指为逆魁。交章请诛之。政府独不肯廷请。群小炰炰不已。祸且不测。有二宰臣夜造公。以祸福诱胁。公不为动。子侄辈涕泣言愿为百口地。公毅然奋髯曰。我受 先朝厚恩。位台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241L 页
鼎。今老且死。岂忍挠志负君。自隳名义。吾志决矣。勿复言。两司日侵相臣。公犹持前议。掌令郑造,尹讱等。希旨倡言 大妃失母道当废。公谓李相德馨曰。吾属得死所矣。此辈齮龁人。动以讨逆为辞。又诬引春秋。以惑上听。夫臣而废君之母。此非真逆乎。子无雠母。非春秋大义乎。吾当引经据义进一疏。痛破邪说。李相欣然曰。公试具草。是日。公归第。不脱朝衣。坐外堂。瞠视不语。子弟入请教。公长吁曰。三纲灭矣。能为国乎。我义不忍坐视。当舍死尽言。期舁尸归耳。大司宪崔有源素敬公。公勖之以义。有源用公言。遂斥造,讱。造讱,之说不得行。公之力也。公草疏示李相。李相称善。会公以误荐郑浃遭劾去。疏不果上。公既被劾。一僮控马出东郭。侨居于江干。至秋。移寓芦原村舍。斗屋蓬户。疏粝不给。处之晏如也。唯潜心读书。暇则杖屦。倘佯山溪间以自遣。尝微服跨驴。往游清平山。遇者不知其为公也。长男星男。为贼奴所诬系狱。家人欲以贿免。公痛止之。仁弘忌公愈甚。风两司请削黜。光海寝其章。丙辰。筑小屋于忘忧里。自芦原移居焉。至明年冬。废母之议又起。尔瞻,筠等。嗾无赖子投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242H 页
疏。罪状 慈殿。语绝悖逆。光海下其章。令百僚议。时公已感末疾。忽大雷震。公愕然曰。天其告戒之矣。顷之。枢府郎来收议。公扶起奋笔草议。略曰。不审谁为 殿下画此计者。虞舜不幸顽父嚚母。常欲杀舜。浚井涂廪。危亦极矣。号泣怨慕。而不见其不是。诚以父虽不慈。子不可以不孝。故春秋之义。子无雠母。况为伋也妻者。是为白也母。诚孝之重。夫焉有间。今当以孝治国家。一邦之内。将有渐化之望。此言奚为至于紸纩哉。为今之道。体舜之德。克谐以孝。烝烝以乂。回怒为慈。愚臣之望也。议至。朝野闻者。为之发竖。或有泣下者。邸吏录公议至。手战不能下笔。三司请绝边围篱安置。久之。只命远窜。禁府议配所。凡六易地。始定配于北青。戊午正月。始就途。公自料必不归。命家人悉以衣衾敛具自随。又戒诸子曰。事国无状。获此罪谴。我即死。无以朝衣敛。只用深衣大带。既到配。旧风复发寝剧。至五月。公梦 宣祖临轩。柳相成龙,金相命元,李相德馨并侍。李相请宣召公。公既寤叹曰。吾其不久于世乎。居数日。疾遂革。是月十三日卒。得年六十三。邻邑士民。闻讣会哭者。不记其数。咸兴前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242L 页
正郎韩仁禄等。定平士人张应时等。永兴士人朱士龙等。安边士人张应井等。各操文致祭。岭南士人郑杺等。千里伻人致赙。皆公素未尝识者也。诸孤奉丧归。用是岁八月四日。窆公于抱川先兆。北青及抱川人士至为公建祠。国家禁之而不能止。公议之在人心。其可诬哉。公天资甚高。轩豁有大度。身长不踰中人。而仪貌魁伟。风神凝远。其清白孝友。盖得之天性。敦睦收族。有古人家法。少时豪爽。尝悦一官妓。忽自念情有所偏。必害于身心。遂痛绝之。自后绝不近声色。壬辰之变。执靮苃舍。周旋先后。竭知尽瘁。中兴谋猷。大抵出于公者居多。立朝三十九年。为冢宰者一。司马者五。议政者四。元帅者一。体察者二。出入将相。馀二十年。其规画建白。奕奕在人耳目者。不可一二数。功存 社稷。泽及生民。清如冰玉。重如乔岳。国家之柱石。士流之冠冕。至丁巳一疏。扶伦纪树正气。磊磊轩天地。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公始释褐。尝谒栗谷李文成公。文成公知其国器。谓曰我有归志。子其访我于石潭。时文成公方秉铨向用。公嫌于形迹。不能数叩函丈。未几。文成公下世。公终身以为恨。晚而嗜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243H 页
学。不规规于章句度数而独契本原。尝著涵养铭。词意超诣。有自得之趣。又著耻辱书床养夜戒昼警夕五箴以自省焉。为文章有奇气。迈放俊捷。不蹈蹊径。笔迹豪宕有法。少解丹青。有妙致。既而辍不复为。所著诗文集若干卷。朝 天唱酬录一卷。奏议二卷。启辞二卷。类编礼经要语曰四礼训蒙者若干卷。参合左氏内外传曰鲁史零言者十五卷。藏于家。公既没。光海亦为惊悼。命复官爵。及今上即阼。命有司致祭。呜呼。天若假公以年。使得际遭今日。其光辅中兴功烈。岂可量哉。公别号弼云。晚称白沙。既谴居野外。又称东冈。配曰贞敬夫人权氏。子男二人。曰星男,井男。侧室子。曰奎男,箕男。维窃念公德业之懿。履历之详。国史所载。万口所传。非可以虚辞揄扬也。谨撮其著者。论撰如右。以俟知言君子之采择焉。
议政府领议政权公行状
公讳辙。字某。权本姓金。新罗氏之裔。有曰幸者。以古昌郡归丽祖。丽祖嘉其功。以为炳几达权。赐姓权氏。邑之古昌。古昌后为安东府。权氏遂为安东人。丽有名相溥。至文忠公近。以文学名世。事我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243L 页
太祖 太宗。官至赞成。文忠之子曰踶。亦官赞成。于公为高祖。曾祖摩。涟川县监。 赠判书。祖侨。杨根郡守。 赠赞成。考绩。江华府使。 赠领议政。妣顺兴安氏。公以弘治癸亥生。儿时气貌异常人。知其为远器也。及长力学。戊子。中生员进士。甲午。擢文科。拜成均馆学谕。选入翰林。修秘史。不曲笔。为金安老所恶。寘之下考。中庙使人问曰。权翰林何事见贬。同列以权辞对。安老败。复入翰苑。迁承政院注书。 中庙甚器之。每文义有疑。辄使问之。尝御后苑。 命题试近臣。公𠫷于记注。篇未成。 上特命趣进。其受知如此。拜弘文馆著作。升博士。兼侍讲院说书。寻升修撰。迁兵曹佐郎。遂入吏曹为佐郎。以事左迁兵曹。升正郎。屡迁礼曹刑曹正郎,弘文馆校理成均馆典籍直讲。为司宪府持平,司谏院献纳者各再。兼侍讲院文学。以疾递。为典设司守。 仁庙在东宫。闻公病。遣内侍问疾。 赐以药物。自是在散官者数稔。疾愈。拜议政府检详。升舍人。兼侍讲院弼善。寻迁军器寺副正。讲官仍旧。甲辰。 中庙升遐。公为国葬都监郎厅。同职坐事。公亦连逮夺职。岁馀。复叙拜缮工监副正。 仁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244H 页
庙升遐。又为山陵都监都厅。升掌乐院正。以谢 恩使书状官。朝京师还。而出入散班者久之。时尹元衡秉国。陈复昌为其瓜牙。公尝于酒席斥复昌。复昌嗛之。欲中伤公无不至。竟未果焉。庚戌。自承文院判校。升承政院同副承旨。积三岁。至都承旨。病免。寻拜兵曹参知。甲寅。又以谢 恩使。赴京师还。拜户曹参议。会岭南大饥。 明擢公升秩。为庆尚道观察使。期满还朝。又拜都承旨入对。 上谓曰。岭南百万生灵。微卿其尽沟壑乎。仍赐煖帽。未几。 御笔擢拜刑曹判书。时湖南新创倭寇。朝廷以海徼为重。乃推公观察全罗道。兼都巡察使。一道大治。岁旱祷雨辄应。倭船抵扶安。剿捕献馘。徵还。复拜刑曹判书。戊午。 诏使来册世子。公为远接使。比还伴送至境。傧相无违礼焉。拜兵曹判书。 上谒 光陵。公为布营使。部勒严整。士无离次。升议政府右赞成。李梁以冢宰败。 上用人望举公代之。兼 经筵事。及尹元衡之黜也。公又有力焉。丙寅。御批特拜公为议政府右议政。隆庆纪元。公进贺 登极。将行。 明庙引见公为劳苦之。且曰。 新天子践阼。必有大进退。凡 先朝旧人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244L 页
起废收召者。卿其详访以来。公退语人曰。 上教及此。殆悔端之萌乎。有能藉是以讼乙巳无辜。伸柱雪诬。此其机也。未还。而 明庙大行。 宣祖入绍大统。公复命入对。首陈正君心严宫禁之说。 上为倾听嘉纳焉。升左议政。时百官煖帽。制甚不典。公建请悉从华制。论者美之。 仁庙移祔于文昭殿。公领其事。居五岁。升领议政。明年。公已七十。上章乞致仕。 上命赐几杖。公恳辞。 上曰。卿德量足以镇人。才智足以谋国。当今贤相无过于卿。有几有杖。所以倚扶。卿宜勿辞。公乞免不已。踰年乃许。拜领中枢府事。月馀。复拜领议政。公固辞。 上不许曰。老成大臣。国之蓍龟。而予所仰成也。久之。恳辞得允。甲戌。复拜领议政。以病辞。 上遣承旨。挟御医视疾。公辞益力。章八上。乃许。至丙子。又拜领议政。公又力辞曰。年迈病甚。且四领政府。非所堪。终不许。公尝入见。 上命小黄门挟掖之。又以公不良于行。至有肩舆入阙之议。事虽不行。其眷遇至矣。屡以老病求退。皆不允。 御批有股肱元辅。赤心为国。大旱霖雨。济川舟楫等语。戊寅夏。感疾。会有天变。遂上章自劾。疾益甚。 上遣御医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245H 页
视之。一夕趣令正席。强起倚人而坐。欲草遗疏。气乏不成文。失声号曰。吾不复见 圣主矣。 上方御经筵。闻公病革。即命辍讲。遣承旨问所欲言。已不能言矣。享年七十有六。讣闻。 上震悼。辍朝市三日。承旨临吊。礼官致慰。再 赐谕祭。赗赙有加。有司备物具礼。用是年某月日。葬于杨州之洪福山。公资性忠醇严毅。自幼有公辅器度。急世之务。靡不讲究。立朝四十五年。历事 四朝。四领台鼎。而人不敢议其疵。忧劳国事。或明灯达曙。每以安民备边为重。有从四方来者。必问民物衰盛边防得失。平生不喜奢靡。不通人问遗。其为相也。议大政断大事。必稽古典。择善而从之。遵守成宪。不事纷更。尤致谨于刑法。尝曰。先人每见戒曰口不道杀字。故我屡执刑柄。久处相位。而不敢轻用人命。论囚。必求其生道。初金安老用事。而公忤安老。陈复昌张甚。而公又忤复昌。及李梁败。而公代掌铨。尹元衡黜。而公旋入相。君子以是知公之见重于士论也。公笃于内行。奉先甚谨。宗子贫不能修庙。公以家财营之。文忠公祠宇颓废。公为修葺之。每月朔。集诸孙参奠。抚养宗族。恩意周遍。贫不能嫁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245L 页
娶者。为嫁娶之。公卒之岁。政府庭中大槐树为风雨所折。公曰。我其死矣。谓诸子曰。吾不才。致位上相。无功德可纪。我死无所事碑。惟于墓表。书某官姓名足矣。寝疾近一月。无一语及家。惟谆谆说国事。至属纩乃已。年德兼尊。福禄俱备。人论近代贤相。以功名终。无玷缺者。公必居甲乙焉。夫人昌宁曹氏。有子男四人。曰恒。广兴仓守。曰恺。户曹佐郎。曰恂。某官。曰慄。以文科进。历内外官。壬辰之难。为都元帅。破倭寇立大功。为中兴第一名将。声闻华夷。策宣武元勋。 赠某官。维晚生。窃从前辈名公。颇闻公德业梗槩。谨状如右。敢请所以易其名者。
赞成李公行状
公讳直彦。字君美。系出 国姓。孝宁大君补五世孙也。高祖讳𡩁。嘉德大夫瑞原君。谥夷安公。曾祖讳薰。明善大夫。行高林正。 赠正义大夫高林君。祖讳璿孙。彰善大夫。漆山正。 赠承宪大夫漆山君。考讳泂。御侮将军副护军。 赠崇政大夫议政府左赞成。妣贞敬夫人东莱郑氏。公生于嘉靖乙巳。幼颖敏不凡。见者知其远器。稍长力学。通经史善词赋。为侪流所称。丁外忧。庐于墓下。食粥不食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246H 页
食。日三上冢。虽祈寒盛暑。未尝废。癸酉。中司马试。丙子。擢文科第二名。例升成均馆典籍。历工曹户曹佐郎司宪府监察。出为鱼川道察访,宁边府判官,三和县令。公之治邑也。以严明莅下。以廉白约已。月廪之外。毫毛无所近。惟奉养大夫人。要以尽其欢愉。癸未。遭内艰去职。执礼一如前丧。毁甚几不全。服除。又入户曹。升正郎。擢拜司宪府持平。秉直不挠。递为成均馆直讲。迁礼曹佐郎正郎,成均馆司艺司成。丙戌。又出为平山府使。己丑免归。历校书馆校理,尚衣司仆二正。又拜江陵府使。不赴。拜司宪府掌令。递正司宰监。辛卯。为平安道灾伤敬差官。还朝。坐微故罢职。壬辰。叙复为军器寺佥正。 大驾西狩。公为统御使幕佐。不得随 驾。久之。徒步入朝龙湾 行在。 宣庙闻公至。 下教曰。尔来自何所。喜极兼用感怆。因令条进所闻见对入。 上引见。公备陈沿路事情。兼献恢复之策。上嘉纳赐酒。拜司艺。寻为司谏院献纳。湖南守宰。有饷夏扇者。公具陈自劾。同列或以为过。公曰。此何时也。而可通问遗。滥觞当防。不尔。至于横流矣。举朝为之竦然敬惮。拜掌令。赴辽东军门请饷。时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246L 页
盛寒露宿。译者以羊被进。公却之曰。 君父越在草莽。臣子何心取煖。癸巳春。为黄海道调度御史。竣还。历迁至司谏。随 驾回至永柔。复为御史。 宣谕岭南还。又为司谏。甲午大饥。又以救荒御史。行忠清庆尚二道。殚心赈给。多所救活。还复拜司谏。上劄谕时事八条。仍陈斥和复雠之义。士论伟之。时宰嗛故相郑澈。追加之罪。两司持论甚锐。公与正言朴东善,李时发,执义申钦。极言澈冤状。用是大忤时议。久置散秩。出为两南调度御史。兼管巡按暗行灾伤等事。丙申。除海州牧使。以奉使未还递。寻拜仁川府使。明年。移授水原。仁川民乞留。遂 命仍旧。戊戌。递为通礼院通礼。会天兵大举南征。朝廷患军兴不继。以公为岭南调度使。公承命疾驰。夙夜拮据。蜚挽不乏。天将亟称其劳。及兵罢。而列邑有馀粟。 上嘉之。进通政阶佥知中枢府事。庚子。以陈奏使。朝京师请粮。尽诚敷奏。所请得准。及还。倾其橐馀。贸弓角数百对以进。 上赐厩马一匹。拜户曹参议。辛丑。迁承政院同副承旨。转至左副。参鞫逆狱毕。以劳升嘉善大夫副护军。兼同知义禁府事。 上命选廉谨吏。通朝仅四人。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247H 页
而公与焉。遂升嘉义阶。兼都总府副总管。壬寅。出牧骊州。未几。移拜庆州府尹。治为一道最。御史褒闻。 赐表里。观察使褒 闻。 赐厩马。居三岁。御史又褒 闻。 上命进秩资宪大夫。寻升拜本道观察使兼兵马水军节度使。乙巳递归。同知中枢升知事。迁汉城府判尹。常兼同知春秋馆,义禁府都总管。光海初。为司宪府大司宪。会临海狱起。公不欲与其事。竟辞递。庚戌。以谢 恩使如京师。值上元灯夕。士女填咽。副使以下。皆出门纵观。公独留馆。翛然清坐。中朝人服公端操。壬子。拜开城府留守。无何免归。自戊申以来。公为都宪知枢者四。为判尹知敦宁者再。判工刑二曹参赞政府者各一。而春秋义禁总管则往往兼带焉。癸丑之变。权臣希旨起大狱。国舅金悌男。阖门罹酷害。祸且及慈殿。名卿善流。被株累贬窜殆尽。公杜门不出。忧伤忼慷。自此长在散班。至戊午废 母之论起。光海始令廷臣各献议可否。人谓即一语违忤。奇祸立至。公持正议不挠。既而大臣率百官。日伏阙请废 大妃。馆学诸生。下至闾巷徒隶。皆令驱胁陈请。无敢违者。士夫之以疾家居者。亦怵虐焰。力疾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247L 页
随列不敢后。公称病笃。终不一与焉。事且不测。待罪郭外者凡五年。遂就郊居。扁其室曰拙庵。端居终日。研究性理。写先儒箴铭诸格言。揭之屋壁。昕夕讽诵。又自著续心箴,人说,省身箴以观省焉。人或闵其贫而致馈。辄却之。癸亥三月。 今上奉 大妃复位。凶徒悉伏诛。收召守正旧臣。公起家为知枢兼都总管。俄拜右参赞转左。甲子春。筵臣吴允谦 启曰。李某今年八十。清白一节。世罕其比。先朝所选廉吏四人。今存者。只某与李元翼也。 上命录用其子弟。承旨李廷馦 启曰。光海营建宫阙。士大夫多令家僮应役取雇直。独李某不肯曰。营建谬举也。余纵不能谏止。忍复助成其役乎。禁不令应役。 上曰。凡人少时清苦。到老或衰。终始不渝。此实甚难。且年高可尚。 命超授崇政大夫议政府右赞成。公辞不获。乃谢 恩。 上赐酒加劳。居三月。病免判枢府。移判敦宁府。明年岁朝。上命赐段絮米肉。公上劄谢。 上教曰。卿今八帙。清操弥坚。予敬叹如古人。微物何足谢。 启运宫之丧。 上过毁将成疾。公上疏请调护 圣躬。秋上章乞骸骨。不许。至冬。 下教曰。老老尊贤。国之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248H 页
先务。年踰八十。位跻一品。兼有清操者。其令有司岁时赐衣资食物。以示优异之意。公与李相元翼。受赐如上年而有加。明年。奴贼入寇。 上幸江都。虏使来请和。朝廷姑许之。公上疏极言其非。请进兵夹击。辞甚激烈。夏拜知枢。戊辰四月。遘疾卒于第。得年八十四。病且革。神思不乱。无一语及家事。讣闻。 上辍朝二日。遣官吊祭如仪。官庀葬事。是岁某月日。葬于衿川县先兆之次。公为人刚方端亮。辅以恭谨。孝友出于天性。其事亲也。奉养丧祭。情礼俱尽。忌日如处丧。至没身不懈。与昆弟友爱无间。一味之珍。得必共之。事孀嫂甚谨。抚诸侄如子。内外亲戚接遇。各尽诚意。廉直敢言。勤于职事。不择夷险。忠 君忧国之心。白首不渝。国有大事。必杖而造朝。有可言者。辄为尽言。最恶关节。人不敢干以私。天资强记嗜经学。至老玩绎不辍。居平动止有法则。坐未尝背北曰。人臣虽燕处。不可背阙。被服如寒士。居第仅蔽风雨。处之泊如也。一马病毙。出辄借诸邻。有人饷以良马。即还之。族人馈金圈。亦不受。其严于辞受如此。公初名时彦。后有所避。改今讳。自号秋泉居士。娶进士禹思谦之女。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248L 页
生三男。皆夭。侧室子曰在。公立朝五十三年。历官内外。守职奉法。砥砺廉隅。有敦笃醇懿之行。有贞介绝俗之操。临危守正。确乎不拔。有古直臣风。克享遐福。为世大老。清名雅望。终始无玷。若公非所谓一代完人者耶。谨摭历官行实如右。以请易名之典。谨状。
赠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领议政兼领经筵,弘文馆,艺文馆,春秋馆,观象监事。 世子师。行正宪大夫。吏曹判书兼知春秋馆事。同知经筵成均馆事。弘文馆提学李公行状。
公讳睟光。字润卿。号芝峰。系出国姓。 太宗恭定大王有子。曰𰨅。封敬宁君。谥齐简公。生牟阳君稙。是为公之高祖。牟阳生仙槎君承孙。仙槎生河东君𥙿。河东生讳希俭。始以科第进。卒官兵曹判书。赠领议政。娶贞敬夫人柳氏。以嘉靖癸亥生公。始公在娠。柳夫人屡有异梦。既生。颖秀绝凡儿。幼而不喜弄。五岁就学。开口辄有奇语。十三。通四书二经。十六。举初试。才名蔼蔚。十七。遭判书公忧。过毁成疾。服阕。益自奋攻苦力学。文词益进。栗谷李文成公亟称之。壬午。中进士选。乙酉。擢文科。权知承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249H 页
文院副正字。戊子。升正字。冬荐拜艺文馆检阅。公少负俊望。擢第四年。始入史局。论者以为迟。己丑。迁待教。因事罢。寻叙奉教。序升成均馆典籍。迁司宪府监察。庚寅。拜司谏院正言,户兵二曹佐郎。兼知制教。差 圣节使书状官。朝京师还。为黄海都事。明年。以亲病解归。拜礼曹佐郎。迁正言。递为户曹佐郎。庭试高第。 赐虎皮。选入弘文馆。为副修撰。转司宪府持平。冬拜吏曹佐郎。铨曹世称极选。不能无藉援引而致之。而公简靖自守。不事交游。白沙李相公深相敬服曰。绝意名宦而得铨郎者。今世唯有李某耳。寻罢。旋叙为校理。复入吏曹。壬辰又罢。夏四月。倭寇至。中外大震。庆尚防御使赵儆。辟公为从事官。欲藉重以自佐。既而悯公无兄弟。而太夫人老且病。为公设方便。欲令毋行。公谢曰。食君之食。临难而苟免。非人也。遂驰至金山。则李镒之师已溃。诸军相继陷败。事已无可为矣。公在戎幕。屡当锋镝。适有天幸。得无他焉。朝廷初拜公修撰。未几。 宣庙西狩。太夫人避兵北地。防御使兵败。不能军。公独立无所归。匹马从间路奔问行在。八月。谒世子于成川。仍诣行朝。即拜副校理。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249L 页
兼备局郎。九月。上疏乞访老母存没。 宣祖下教曰。咸镜一路。自变后未通朝命。李某可充使以送。于是差宣谕御史。踰岭抵明川。得太夫人所在。时北路叛民。劫执两 王子及从行宰臣。杀将吏以应贼。所在屯据。道路梗寒。公挺身驰入。草檄文晓以逆顺祸福。闻者莫不洒然革心。义旅感奋。列城响应。贼亦不能久留。癸巳正月。复命。屡拜持平,校理,兵曹正郎司谏院献纳。故事台谏不得兼备郎。至是相臣。以变后死节诸人事实。属公纂集。请令仍带以卒事。秋升侍讲院弼善司宪府掌令。兼春秋馆编修官。又升执义。上劄条陈十弊。 上嘉纳之。冬随驾还都。时军国多事。辞命繁委。凡制作之急就者。多出公手。甲午夏。承旨缺。 上命政厅资格未准者。得并拟进。盖意属公也。遂超升通政大夫承政院同副承旨。序迁至左副。递授大护军兼承文院副提调。乙未。拜右承旨兵曹参知。丁太夫人忧。秉礼视前丧。葬祭之具。毕尽情文。制除。拜右承旨成均馆大司成。倭寇再逞。 天将杨元军南原。以公为分户曹参议管餫饷。即日陛辞。 上察公羸甚。命勿遣。 皇极殿灾。以进慰使如京师。戊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250H 页
戌春还朝。又拜右承旨。自是历礼兵二曹参议,左承旨佥知中枢。己亥冬。拜吏曹参议。会时事骤变。西厓柳相公既被逐。并及完平李公。不安于位。公引疾自免。因言朝著之乱。大触时讳。几不免弹劾。递为大司成。庚子夏。拜司谏院大司谏。而李尔瞻为献纳。奋其朋势。蜚谋设巧。撼挠公不已。公不为动。竟辞递。辛丑春。拜弘文馆副提学。考校古经周易以进。 命赐厩马。寻递为大司成。难定且十年。文庙尚未重新。公始请营度之。庙殿讲堂。次第告成。夏迁兵曹参议。济州贼吉云节诛。 上遣御史安抚之。趣命玉堂草教书。诸学士大窘。章久不就。遂属之公。文无滞思。诸学士乃大服。 皇太子册礼成。 诏使将至。以公为都司迎慰使。实文翰极选也。行到平壤。堕马伤递归。壬寅。再为吏曹参议。皆以病免。夏复拜副提学。同诸儒校正周易谚解。书成。 赐厩马。 宣庙将册妃金氏。五礼仪缺庙见一节。公上劄请遵古礼事报闻。冬拜大司谏寻递。癸卯夏。又拜副提学。校正史记纂以进。又 赐厩马。拜吏曹参议。甲辰夏。递为兵曹参议大司成。自丁酉来。公为兵曹者八。为大司成者四矣。公之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250L 页
在铨也。进用士流三人者。皆当路所不悦。至被弹去。而时相有侄子素无赖。欲骤寘之通显。公执不可。会廷臣请上尊号。公意独不肯。以此积忤时议。乞外得安边府使。乙巳春抵任。夏旱。公祷雨即应。府地旧无莲。杨蓬莱士彦为守。凿池种藕。芜废数十年。至是复生。父老称以为异事。秋岭外大水。坏民田庐无算。北边新中虏。徵发旁午。日不暇给。赖公抚摩有方。民得安业。事闻。 特赐表里一袭以褒之。明年。以疾解官归。丁未冬。始叙为洪州牧使。专以清静为治。聚邑诸生于乡校。教课有法。邻邑学生。闻风四集。己酉夏。又以病去。秋叙佥枢。迁兵曹参议。拜都承旨。庚戌夏。宣庙升祔礼成。 特加嘉善阶。为礼曹参判兼承文院提调。秋拜大司谏大司宪。皆辞递授西枢。光海遣使奏请世子冠服。以公为之副。八月。如京师。公凡三聘 上国。冰檗自厉。如书籍香药。丝毫无所近。在燕。与安南,琉球,暹罗使相遇。皆从公丐诗文。安南使得公诗归而传布其国中。赵完璧者。我人也。俘于日本。随贾舶到交趾。交趾人出公诗以示曰。尔知尔国有李芝峰乎。此其作也。完璧后得归国。具道其事。公之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251H 页
文章。见重于殊俗。盖如此。使还。进秩嘉义。历拜大司成大司谏大司宪兵曹参判兼同知春秋馆事。为副提学。术士李懿信。用堪舆家进言曰。汉都气竭山童。交河形胜宜建都。光海入其说。令廷臣集议。人情疑惑。颇有承望傅会者。公率馆僚上劄驳之。反复数百言。词理甚正。事遂寝。光海追崇所生金氏为王后。请册命于 天子。公又上劄。引经义论其非礼。时光海政昏。台阁以言为讳。而公屡进谠言。士论服其持正。再授宪长。皆不拜。无何而癸丑之祸作。李尔瞻嗾死囚上变起大狱。杀永昌大君。夷国舅金悌男。幽 大妃于西宫。将废之。贬逐先朝旧臣几尽。公不欲染迹。自是优游散班。绝口不谈时事。尝拜大司成。辞递。兼同知成均。唯强起一谢而已。至丙辰秋。出为顺天府使。公喜曰。脱身世网。吾其为吏隐乎。玄轩申公。公之莫逆交也。放逐在江外。公就别焉。相视悲吒。竟夕而后去。至官。勤于吏职。以身率物。民皆悦而从化。自学校丘井。以及鱼盐薪刍之微。措处有方。皆可为后法。己未。秩满归。民追思为勒碑颂德。公之归也。屏居于水原田舍。闭户不出。家人罕见其面。前后授大司成,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251L 页
分兵曹参判同知中枢, 诏使迎慰使。皆不就。光海以公不肯仕。下教切责。辞极峻厉。公上疏自陈病惫不任状。壬戌春。又下教令招赴都。观察使劝驾敦迫甚至。公为一至京即还。癸亥三月。 今上即大位。悉收召旧臣。公拜都承旨兼弘文馆提学。历大司谏吏曹参判。递为工曹参判。明年。李适反。兵逼京城。 上南狩。公舁疾随驾。贼平还都。又拜大司谏。进阶资宪大夫。为议政府右参赞大司宪兼知春秋。 大王大妃进徽号。公撰玉册文。 特加正宪阶。又历左参赞知敦宁府事工曹判书。兼同知 经筵。乙丑冬。又为大司宪。会 上因灾异求言。公以为 上之求治切矣。治效未臻。祸乱相仍无他。诚未至故也。即诚至矣。以实心。行实政致实效。靡不如志。遂上万言劄。条陈十二事。曰勤学正心。敬天恤民。纳谏诤振纪纲。任大臣养贤才。消朋党饰戎备。厚风俗明法制。而要归之于懋实。其言明剀痛切。凿凿中窾。识者谓中兴章疏无出其右者。 上优旨褒答。丁卯春。奴夷大举入寇。列镇皆陷。贼遂长驱深入。议者谓京城不可守。 三殿将幸江都。先命 王世子分朝南下。 上令老病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252H 页
朝臣任便择所往。时公属疾沈绵。而长男圣求名隶分朝。次男敏求方守林川郡。所亲多劝公姑随分朝南去者。公毅然曰。人臣一息尚存。安敢辞难就便。遂扈驾入江都。拜大司宪。大贼甫退。朝家多故。后进气锐。务持覈论。公常以宽平调御之。人称得宜。尝言天下本无事。遵 先王而过者。未之有也。国家屡经丧乱。人心靡定。而不能安静镇抚。颇事纷更。非时措之宜也。号牌之初行也。廷臣多称其便。公独忧之。及籍成而人不乐。继有虏难。竟辍不行。还都。屡转知枢,左右参赞。戊辰七月。拜吏曹判书。先是每冢宰缺。公名必在荐剡。及是乃膺 简命。三辞不获命。出谢而乞免章五上。皆不允。乃叹曰。吾其以职死矣。于是屏请属抑侥倖。清流品振淹滞。尤以选任循良为重。凡散吏之有声绩者。长弟甄叙。官方澄肃。舆论翕然。公尝以疾不赴政堂。僚宰拟公医局提调。欲其便药饵。公以备位铨长。奈何自占便署。再控辞。 上谅其意。 特允之。居无几。暴风疾甚。上命御医就私第视疾。药物取给内局。长男圣求。时观察湖南未得代。不敢归省。上悯之。谕令遄归母俟代。皆异数也。公病日剧。犹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252L 页
以重任未释为深忧。兼带掌乐院提调。有月给驺直。亟戒家人无辄受。二子上疏陈公意乞解职。得递为知枢。竟以十二月二十六日属纩。得年六十有六。讣闻。辍朝。 赐吊赙祭。视常例有加。以二子从勋。 赠议政府领议政。明年二月十一日。葬于杨州长兴里先兆之次。公天性甚高。清明温粹。少孤。能自力学。于书无所不观。晚悉屏去。唯取性理诸书。玩索归趣。尝自述曰。吾自十五。粗闻向方。从事于收放心。而为文字所误。虚度半生。晚而觉悟。洗涤旧习。寻绎圣贤言语。似有所得。至于二氏之说。亦颇识其深浅。明知其不足惑也。以为天下之乐。无足以易此者。而疾病衰懒。不能专精用力。又无师友讲明之助。日暮道远。难望有成。世亦恒以词人墨客目之。每闻此言。辄自羞愧。戊辰元日。作自新箴。有年不再新德则更新之语。观于此。即公之所存。可知矣。和光任真。不事矫饰。貌若不胜衣。言若不出口。而绳检甚严。树立甚确。虽举世汹汹。而未尝少有挠夺也。雅性恬退。不乐荣进。弱龄通籍。遍历华显。每有除命。必逡巡逊避。出于至诚。不获已而后拜命。自数十年。朝家清议渐泯。攀援幽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253H 页
隐。蹊径错出。虽稍有士夫名称者。往往丧失廉隅。为趋利避害地。故相沈公喜寿尝叹曰。保全清节。不为宫掖知名者。唯芝峰有之云。足不蹋贵势之门。身不入偏党之目。常以吕微仲,范淳夫自期。延兴金公。以国舅閒居。与公同闬。尝集诸名胜。固要公。公终不赴。及癸丑祸作。预席者多累及。独公超然自远于文罔之外。人始服其远识。平居整摄衣冠。终日穆然。鄙俚之谈。不出于口。傲惰之容。不设于身。虽疾病困劣。未尝欹倾偃卧。涖事必庄。作字必楷。与寡姊同居。奉养备至。教育甥侄。婚娶得所。接人肫肫和逊。而人自不敢以狎进。家世清俭。取与无所苟。不问产业有亡。于声色纷华。泊然无所好。不薰香不然蜡。不设宴会。不听音乐。食无兼味。坐无完席。一丧十五年不改。床榻萧然。凝尘满室。而处之甚适。人有服美者对公。辄赧然自退。及卒。亲宾会敛。皆曰。不可以文绮溷我公。但用绢素。从雅志也。公为文。本诸经传。典雅有体。不尚诸家险僻语。诗取初盛唐曰。前乎此者。体格不完。后乎此者。卑弱无力。至五言古体。则有汉魏乐府其尽善哉。公所著诗文二十三卷。采薪杂录一卷。读书录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253L 页
解一卷。题辞一卷。秉烛杂记二卷。警语杂编一卷。剩说馀编二卷。芝峰类说二十卷。升平志二卷。所纂录群书五部二十五卷藏于家。玄轩申公尝称公诗。神而化之。简易崔岦亦曰。斯文之䚽。其在是矣。五山车天辂,南窗金玄成。俱极称赏以为格高语妙。句圆意活。优入盛唐阃域。又曰。闲淡温雅。有正人君子气象。笃论之士。必有取尔也。公之配曰某封某氏。有二男一女。男曰圣求,敏求。皆以文科进。为时名臣。内外孙曾男女若干人。维后生蒙昧。幸而及公之晚节而获承绪论。其讲说义理。扬搉文章。精深超诣。脱离科臼。有自得之趣。非记闻腾口者之所能及也。因以槩公之平生。则其恬冲之资。洁贞之操。行义足以范俗。文章足以垂后。立朝四十四年。屡经世变。而出处言行。无少玷类。即善毁者。无所容其喙。若公者。非所谓完人正士文质彬彬之君子者耶。谨据家状。摭其表著者。论撰如右。以请易名之典。谨状。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254H 页
故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兼 世子左宾客。知春秋馆事。 赠忠勤贞亮。效节协策扈 圣功臣。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领议政兼领 经筵,弘文馆,艺文馆,春秋馆,观象监事。世子师。韩兴府院君李公行状。
公讳山甫。字仲举。号鸣谷。高丽侍中韩山伯牧隐先生讳穑之七世孙也。考讳之茂。 赠领议政。娶绫城具氏。生公于保宁田舍。幼有美质。凡言动必以诚实。未尝有毫发虚伪。尝与群儿戏冰上。跌足折齿。群儿惧为父母所谴责。谋所以饰辞者。公曰。叔父常以不欺见教。吾当以实对。叔父者。其季父之菡。世所称土亭先生者也。土亭见公齿折。问其故。公对以实。后土亭闻公所与群儿语者。称叹不已。土亭尝戏指路傍石佛曰。此物亦有父母否。公对曰有之。父天母地。时公甫九岁。土亭大奇之。叹曰此儿当作大人君子。既就学。学业日进。年十七。娶妇于京。将行。土亭戒之曰。须惜寸阴。公奉教唯谨。尝在江榭读书。一夕诸友共拉公登舟。抵奉恩寺。诸友先入寺游赏。日暮还舟。则公在舟中。读书自若。诸友共嘲之。公曰。父兄有戒。不敢违也。公屡魁乡举。后将入场。同业生忽被锢。公恻然曰。我不忍独赴。遂与之同归。人以为难。丁卯。中司马试。戊辰。擢文科。权知承文院副正字。荐入艺文馆为检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254L 页
阅。序升成均馆典籍。由礼曹佐郎。为养乞县。除海美县监。未几。召拜司谏院正言。迁兵曹佐郎。遭外艰。庐于高湾墓侧。哀毁尽礼。制终。拜兵曹正郎。承命为御史。巡按咸镜道还。历拜弘文馆修撰校理,司宪府持平司谏院献纳。为吏曹正郎。时东西党议已成。为铨郎者。各执好恶。睢盱不相下。公独持和平。无偏颇之累。清议重之。丁丑。持养母心丧。庐居舒川。舒僻邑也。乡俗甚陋。自公之至。觌德兴善。为士者颇知慕学饬行云。拜成均馆典籍。屡迁议政府检详舍人司宪府执义司谏院司谏,弘文馆应教典翰。直提学。尝侍夜对。极陈党论日盛。用舍不公之弊。对罢将退。上命坐赐问。以此大为用事者所恶。引疾递为宗簿寺正。自是置散殆一年。会三司诬诋李文成公。 上怒命窜朴谨元,宋应溉,许篈等三人。而公复拜执义。寻升承政院同副承旨。俄递西枢。历成均馆大司成户曹参议,司谏院大司谏。文成公既没。时事大变。金宇颙为副提学入对。毁文成所为。时公以右承旨入侍。盛称文成行谊之高。 上击节嘉叹。宇颙有所言。上辄问公曰。此言何如。公辄尽言不讳。益触时忌。无何。特授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255H 页
大司宪。为忌嫉者所中伤。出为庆尚道观察使。其治以祛积弊恤茕独。养老兴学为务。还而参判礼曹者一。刑曹者三。贰京尹者再。出按黄海道。治理如岭南。士民慕德。立石颂烈。己丑逆变起。召入再为大司谏。庚寅。以贺节使。赴京师还。又长宪府。时逆狱滋蔓。诸与逆魁相识者。多忧惧不自意全。而公持议平恕。随事镇靖。危惧之徒。恃公无恐。旧尝毁公者。至是大惭服。无不称公长者。明年。 特命再授黄海节。会士祸大起。一时名公卿。多被窜逐。论者欲弹公。无毫毛可举。只以怨天尤人劾公。公官罢居闲。唯日读书不辍。所亲或唁公。公笑曰。弹辞谓我怨尤。可谓不知我者。壬辰倭寇深入。公自保宁乡庄赴都。居数日。叙 命下。公晨诣阙。则 大驾已西幸矣。公不复还家。单马追驾扈行。至东坡驿。拜大司谏。寻以吏曹参判。升判书。时贼锋渐逼。 上议渡辽内附。问群臣谁肯从我。公与李公恒福数三人请从。 天朝既发援师。李提督如松驻军辽阳。不肯前。公承 命驰诣军门。请亟济师。辞气恳切。泪随言发。提督欲具酒食待之。公曰。君父在草莽。义不忍当盛礼。遂下庭恸哭。提督感动。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255L 页
即趣师渡江。 天兵既复平壤。进薄京城。与贼相持久。粮且尽。欲退军。 上忧之曰。海西新中兵。公私赤立。括粟飞挽。民必不堪。将奈何。廷议佥曰。李某曾按此道有遗惠。命往必济。遂拜公都检察使。公比抵境。民老幼咸加额曰。李监司至矣。倾储输粟。负戴襁属于道。军饷大集。竣事还。又 命往莅三南。公素为士民所信服。闻其至。人争趋集如海西。大军南征。军兴未尝乏。公之力也。辞递吏书。拜议政府左参赞。陪东宫至全州。回驻洪州。属甲午大饥。亲戚之穷饿者。皆扶携归公。公分俸赈救甚至。辍盘飧以哺之。每食未尝饱。子弟或请加餐自护。公叹曰。此何时也。吃饭幸矣。敢望饱乎。东宫命公管赈饥民。早夜焦劳。亲莅视其糜粥。日昃忘食。以劳惫成疾。东宫遣医视疾。医阳言疾可为也。公曰。吾病已自知之。岂以死生关念。疾亟。命夫人出。语不及家事。但问今日边报何如而已。四月二十四日卒。得年五十六。讣闻。朝野莫不痛惜。 上为辍朝二日。赙祭如礼。以其年某月日。葬于高湾先兆之次。岁甲辰。 上录扈从诸臣勋劳。 赐公忠勤贞亮效节协策扈 圣功臣号。 赠议政府右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256H 页
赞成。后屡赠至领议政。公天资醇粹。器度宽弘。接其容貌。听其辞气。可知其为厚德君子。少从土亭学。语默坐立。一遵其教。土亭有高识。于人少许可。尝称公曰。孝悌忠信。虽出于孔门。可以无愧。又曰。唯大人不失其赤子之心。世人虽有美质。稍长。渐失其本心。唯某也庶几此言。又曰。可以托六尺之孤。毅然有不可夺之节也。其见许如此。平居事亲敬长。丧祭之节。一以小学家礼为准则。谑浪之语。不出于口。惰慢之容。不设于身。外物奉身之具。泊然无所入其心。厅事土床。废而不火。至藉藁以处。而晏然自适。唯急于济物。见人厄穷。犹饥渴之在身。闻人有一善。喜而称道之。或言人过恶。恒若不闻也者。虽僮仆有过。亦不轻加诟骂。尤笃于宗族。抚爱存恤。恩意周遍。故无论疏戚远近。归之如家。戴之如亲。教诸子。未尝以荣进为务。常曰。立身修行。当以古人为法。科第乃外事也。公虽以忠厚存心。至淑慝是非之际。守之甚确。处之不苟。立朝近三十年。在经幄首尾十馀年。孤忠朴直。不顾众咻。未尝以利害得失动其中。至施诸政事。则竭心尽力。要以泽物利人行之。出于至诚。故德惠所孚。人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256L 页
皆感悦。急难之日。多赖其力焉。与李文成公珥,成牛溪浑,赵重峰宪,郑寅城澈,洪益。城圣民相友善。一时善类。皆倚以为重。公于经传及濂洛诸书。靡不精熟。而尤深于易学启蒙。盖得之土亭。又洞晓象纬。当辛卯年间。仰观俯察。深以国事为忧。及倭变之作。其言果验云。夫人德水李氏。有二男。庆倬以魁科进。官至都事。庆俒生员。皆早卒。女婿三人。其次故参赞郑公晔。为时名臣。维晚生。不及识公。而闻前辈绪论。景慕有素。谨据郑参赞所著行录。撰次如右。以请易名之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