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四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x 页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四
 碑铭(八首)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220H 页
龙骨城故府使李公碑(以下续稿)
故府使李公讳希建。延安人也。以武举进。天启甲子春。始来莅任。居一月。李适反。公将兵。从元帅张公击贼。贼平策勋。 赐振武功臣号。公为人廉直忠悫。武勇绝人。其为治。威惠并行而果于趋事。剧易无所择。尝谓此府当贼冲。为关塞要害。而邑治无城堑可守。龙骨山形势险绝。若筑垒峙粮。缓急入守。则余玠钓鱼之功。可坐办也。乃请于朝。以是岁夏五月。始赋功。公身负木石。为吏卒倡。众徒齐奋。不督而劝。六阅月而告讫。及丁卯春。虏大举入寇陷义州。凌汉安州相继失守。公谓贼已深入。城不可守。将挺身赴难以自效。行至云岩。遇贼格斗。中流矢卒。时龙骨无守将。叛人张士俊。以城应贼。府中士民。相率倡义。诛士俊。推郡人郑凤寿为将。入城保守。无何贼大至。城中人悉力死斗。杀贼无算。贼屡进屡却。悉取死尸焚之而遁去。自是不敢复犯。当是时。虏兵乘胜势甚盛。名城巨镇。望风摧败。而龙骨以孤城弱卒。独能却贼立功。使关西一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220L 页
面隐然倚重。及虏之卷而归也。两西被俘男妇数千口逃归者。皆入城得活。论者以是益归功于是城云。久之。龙川人相与谋曰。人知是城之成。本出于公。而不知能使吾属效死不去。力战而胜贼者。皆公之遗烈也。不然。城池之壮固。兵力之盛彊。固有什倍于此城者。而皆不能守何哉。我公之功德。百世不可忘也。遂冶金伐石。图所以不朽者。而请文于维。维谓李公烈丈夫也。其身虽没。其所建立成就。卓卓如此。山石可泐。公之名不可泯也。继自今为李公之遗民者。其各励忠力。益思所以报国杀敌。捍卫疆土者。则庶几不负李公之馀泽。呜呼。可不勉欤。
青云君沈公神道碑铭(并序)
青云公卒既葬。以显刻之铭。属诸维。维礼辞而心诺之。无何。遘疾几不全。久之幸少间。而公之墓草已再宿矣。公之二季以状来曰。石已谨具。惟文成是须。敢固以请。呜呼。维与公同年生。少时仅一再识面。及癸亥同事。获与之周旋。于是始知公之才猷气槩实有过人者。既而同立 本朝。孰瞯公心事。乃知忠朴敢言。益有不可及者。及公没而细闻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221H 页
其生平。则知其内行之备尤出于人。盖维于公。交之弥久而知之渐深。有既没而后悉者。今已矣。维固不忍铭公墓。即不铭而负存没之托。亦何忍也。公讳命世。字德用。沈氏望青松。丽之季。有青城伯德符始大显。入 我朝。有讳温,讳浍。比二世位领议政。封府院君。又三世而至忠惠公连源。亦拜领议政。是为公高祖。生讳钢。以国舅封青陵府院君。生讳义谦。官大司宪。为 明,宣间名臣。生讳㤿。官终玉果县监。以公勋贵。 赠领议政青川府院君。为世父郡守仁谦后。娶绫城具氏。左赞成 赠领议政绫安府院君文懿公思孟之女。以万历丁亥。生公。文懿公实诞 仁献王后。故公于 今上为从母昆弟。公自儿时。英伟不群。从故黄文敏公学。文敏亟称其远器。及长。长身美风仪。倜傥好谊。有古节侠风。癸丑。酷遘家祸。自是弃举子业。湛浮客游。光海既幽闭 太妃。昏乱益甚。 今上与诸元勋密定大计。公亦与焉。及癸亥三月。将举大义。公悉以所收募付裨将。会于西郊。而身自迎驾入城。其周旋密勿。赞襄谟画之功。视诸人特多。历拜工刑二曹佐郎正郎司仆寺佥正。策勋 赐奋忠赞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221L 页
谟立纪明伦靖 社功臣号。特超通政大夫兼五卫将。寻进阶嘉善。封青云君。兼副总管。李适反。 上幸公山。公以云剑扈从。 驾次水原夜已深。 上忽不豫。廷臣未及知。公达曙侍左右。忠劳最笃。贼平还都。升嘉义阶,工曹参判。兼扈卫将。将册 世子嫔。尹氏女中选。而其从兄某作逆死。其父当随坐而免。公侍 经筵进 启曰。配德储君。当择令族。家犯恶逆者。不宜厕其选。 上无以夺公议。遂停嘉礼。然公亦以是得罪谪忠州。大臣台谏争之不能得。明年放还。丁卯胡寇至。 命叙复勋封。兼扈卫将。 驾自江都还。兼内瞻(一作赡)寺提调。出为原州牧使。居数月。治理流闻。会被疾免归。初 穆陵既成。堪舆家多言于葬法为绝地。祠官又言每值潦雨。 陵上石甃缝隙。辄有涌水。公常闻而忧之。至是上疏请依 英陵故事。改卜吉兆。事下朝无异议。及启 旧陵。乃无水。论者谓公妄议山陵。攻之甚力。 上察公无它。竟不许。公陈疏自劾。又优答之。公自原州时已病咳。阅三岁寝加而神明不损。每闻朝家有阙失。辄愤咤弥日。尝曰。吾病矣。胸中无复滞虑。唯忧国一念。不能自遣。岂此亦一障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222H 页
也耶。壬申四月二日。疾革。遂以后事属诸弟。家人环泣。公止之曰。死生常理。何悲泣为。卒年四十六。将敛发笥。唯有二襦。亲友共襚之。乃克敛。观者于是益服公廉俭云。讣闻。 赠赙吊祭如礼。用是岁某月日。有司备物。葬于原州剑坛里某向之原。夫人完山李氏。正郎幼清之女。生一男一女。皆夭。以季弟熙世男格为后。才数岁。公资性疏亮易直。笃于行谊。仲氏死于癸丑之狱。伯氏亦坐谪。一门死丧相继。公收恤孤茕。经纪家事。能尽其心力。先夫人没于南中。公哀毁踰礼。以溢糜终丧。绫昌之幽死也。亲戚怵迫莫敢问。公为躬莅敛窆。 章陵感其义。常为泣下。轻财好施。急人之阨难。能脱人于祸而不自以为德。中兴以来。自以亲居肺腑。上际圣明。益发舒自奋。遇事侃侃言议。讥刺不避权贵。国有大事。人所不敢言者。公辄尽言之。终不以祸福毁誉挠其志。故不相悦者。滋欲齮龁之。而知之者。没世之后。益追思悼惜焉。呜呼。是可铭也已。铭曰。
沈自青城。世载高勋。任姒之门。亦有名臣。堂堂都宪。禄不配名。良孙继之。识通器闳。癸亥之事。人纪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222L 页
再正。公扶日毂。八区镜净。策勋疏封。有光先烈。岂无元功。公戚且密。事有难言。万口嗫嚅。公奋直词。殉国忘躯。言则用矣。身覆罹愆。亦奚病焉。知我者天。巧夫所避。君子是循。唯其自信。始屈终伸。胡不寿考。辅我王国。作诗孔哀。爰刻山石。
沙溪金先生神道碑铭(并序)
金氏望光山者。本出新罗氏。罗之季。有王子兴光。知国将乱。出遁于光。子孙因籍焉。当高丽时。金氏八世。相继为平章事。故名其居曰平章洞。入我朝。世有显人。有讳国光。官左议政。策勋封府院君。生讳克忸。大司谏。先生之高祖也。曾祖宗胤。珍山郡守。 赠兵曹参议。祖讳镐。知礼县监。 赠左赞成。考讳继辉。博学有大才。人以公辅期之。官终大司宪。 赠吏曹判书。配平山申氏。右参赞瑛之女。以嘉靖戊申。生先生。幼而庄重。不妄语。不戏狎。初从龟峰宋翼弼。受四子近思录诸书。心悦而服习焉。大宪公喜曰。吾儿已知为学。吾无忧矣。及长。师栗谷李文成公。备闻道义之要。栗谷甚重之。大宪公按关西。关西素称繁华。游客日以声色宴乐为事。先生每以省觐至。随众周旋。外若不为崖异。而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223H 页
操履贞固。未尝一近媟谑。人以为难。万历戊寅。 朝廷选学行士。有以沈潜圣经。笃信古训。荐先生者。除 昌陵参奉。久之。大宪公如 京师。先生将随行。吏曹以祠官不可旷职。换授敦宁府参奉。是行也往返数千万里。所以扶侍服勤。诚孝恳至。又以才行卓异被选。有升叙之 命。无何。遭大宪公忧。庐墓尽制。拜 顺陵参奉。以病去。俄升平市署奉事。用前 命也。寻去职。累授活人司圃二署别提,司饔院奉事。皆以病辞。拜童蒙教官。例升通礼院引仪。出监定山县。明年壬辰。倭寇至。 大驾西狩。戎事旁午。民不堪命。先生接应抚摩。各得其宜。以故事举而民安之。方伯褒 闻。称以悃愊无伪。为政不烦。秩满解归。拜户曹正郎。 天兵南征。调度粮饷于湖南。事竣还朝。寻以事罢。寓居于海西。时新经大乱。士不遑学业。先生日与门生子弟。讲诵不辍。屡除丹阳郡守军资监佥正户曹正郎,杨根郡守,翊卫司翊卫。皆不拜。未几。又授军资佥正。僶俛出谢。拜安城郡守。 朝廷设局校正周易口诀。先生被 召入拜宗亲府典簿。有病不果供职。及郑仁弘用事。时事大变。先生不乐在京。遂归连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223L 页
山田舍。起拜益山郡守。居三岁罢归。光海初。除翊卫不就。寻拜淮阳府使。议者谓地当北关要路。宜用武人。换授铁原府。癸丑狱起。先生有庶弟某某。被告考掠死。寻戮尸。论以大逆。先生阖门当缘坐。亲戚忧怖。或谋所以纾祸者。先生逌然曰。祸福命也。非人力所能倖免。会有法官言据律不宜缘坐。大臣议亦同。事遂已。初光海亲鞫囚。问上变人曰。金某亦与知否。其人对曰。金某贤者。某等有谋。犹恐其闻知也。及郑浃诬服。光海问如前。浃所对亦然。以故先生获免。既而还乡。屏居杜门。不通外人。唯潜玩经训以自适。 今上初践阼。 下教曰。金长生予在潜邸。熟闻其名。即授司宪府掌令。先生上疏辞以老病。因贻书诸元勋。极言辅导 君德。安民缓刑。收人才恢公道之术。因戒诸公。亦宜清慎自厉。毋踵靖国三将之误。诸元勋得书叹服。遂以闻于 上。先生辞疏入。 上下旨温谕。许令乘马舆来。寻又 下教促之。先生力疾赴 朝。又上章乞免。 不许。 上将亲祭于私庙。廷臣议祝辞称谓。礼曹判书李公廷龟,副提学郑公经世。与诸大臣群议以为 上以亲孙继祖统。与旁支为人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224H 页
后者不同。既不考 宣庙。则于私亲。无二考之嫌。当称考自称子。先生上疏言帝王之礼。莫严于继统。虽兄继弟叔继侄。皆有父子之义。春秋传论闵,僖犹父子。汉宣帝继昭帝。而尊史皇孙为皇考。先儒讥之。 殿下既承 宣祖之后。不当复考私亲。宜仿程子说。称叔侄为是。时朝议已定。先生之说不得行。他日先生入侍。 上慰谕甚备。先生拜谢。因出怀中奏劄。论帝王学问之道。 上嘉纳之。寻递为司宰监佥正。 筵臣建请特设成均司业。以处先生。使训迪多士。且 命辅养元子。先生恳辞不获。每参讲席。文义之外。随事规劝。元子深敬重焉。先生每进见。辄引疾乞退。 上强留之。后申请不已。 上曰。好往还。勿为久留。 陛辞日。宣酝慰遣之。 元子面语丁宁愿勿久留。先生既还乡。上疏谢 恩。兼陈民瘼。 上又慰纳之。李适反。 上幸公山。先生迎驾道左。贼平还都。 上谓曰。从此入京。教导元子可乎。先生不敢辞。历尚衣院正。拜司宪府执义。三辞不 许。因请暇还乡。上万言疏。条陈十三事。升通政大夫工曹参议。时宪府囚治内奴。事涉 慈殿。 上下严旨政院封还。 上又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224L 页
命推考政院。先生因辞职疏。陈其事言此虽小失。终必至于以私灭公。 上优答之。寻赴召谢 恩。筵臣言金长生既来。宜令出入经幄。且使侍讲 元子。辅益必多。 上从之。乃改称讲学官。册立 王世子。 命升嘉善阶。拜同知中枢府事。寻又请暇归。屡疏乞解职。终 不允。 启运别宫之丧。先生诣京进 慰。留旬日。请告径归。政院 启请留之。 命下而先生已去矣。先是宁越郡守朴知诫上疏论大礼。其说与先生相反。一转而为追尊之论。先生心非之。作书与朝中知旧。痛加辨斥。而元勋有主朴氏说者。劄中谬称先生亦改旧见。先生又上章自辨。胡寇逼圻辅。 上幸江都。 世子分朝南下。有 旨以先生为号召使。先生力疾承 命。召募兵粮。身诣分朝上谒。一夕有讹言贼已过临津。分朝诸臣。苍黄欲奉 东宫。移驻岭南。先生力言其非计。又请对备陈利害。 世子然之。俄而讹言亦自定。先生即自分朝驰赴江都。时和议已定。贼且退矣。 上引见慰奖。先生因 启曰。贼势稍缓。臣老病垂死。乞骸骨归。又言讲和固出于权宜。斥和之议。亦未可非。今言者或以此被谴。恐自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225H 页
今国家有事。人无肯尽言也。先生还自江都。解职闲居。拜刑曹参判。再辞不赴。久之。 上思先生谓侍臣曰。金长生,张显光。皆是宿德。不肯来京。来亦即归。此由予诚薄礼简之致。即 下教令以马舆来。先生疏辞。 上赐手批曰。卿以国之大老。德行超伦。今若来在京中。非但为士夫矜式。必有启沃之益。予方侧席以待。卿勿更辞。时先生年已八十有三矣。自念景迫桑榆。精力耗尽。连章乞骸益力。会有优老之典。例升嘉义阶。明年辛未八月三日。以疾卒。讣闻。 上震悼。遣官致祭赙有加。 世子辍讲进素膳。谓讲官曰。昔余蒙学捍格。金公教诲之恩。何可忘也。亦遣宫官致祭。 上又命本道给役夫以营墓。门徒持服者。数十百人。比葬。远近来会者。几千人。是岁十月十九日。葬于镇岑县西新卜之原。先生讳长生。字希元。学者称沙溪先生。天资敦厚和粹。自然近道。而向学甚早。又得亲炙于大贤。其立心也专而确。用力也密而笃。玩索践履。交致其功。自弱冠至耄耋之年。无少懈焉。故德器浑成。睟面盎背。四方之士。无问识不识。其论成德君子。必以先生为称首焉。幼丧先妣。王父赞成公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225L 页
取而育之。及赞成夫人之没。先生方在海西。忽觉悲情内集。涕流不禁。居数日讣至。壬辰之难。长子檃在他所。遇贼见害。先生辄觉终日悲楚。人以为至诚先知之验。尤笃于师友恩义。宋龟峰遘酷祸。脱身避仇无所归。先生舍养之唯谨。松江郑相公既得罪。党祸益深。生平知旧。亦或雷同𧥮排。以傅时议。独先生辨白其心迹。虽訾謷四至。不顾也。先生之学。本出于栗谷。推而上之。以根极于考亭。其于近代儒先所论理气先后四端七情等说。同异得失。一皆以栗谷之说折衷之。而辨析精微。多所自得。先生于礼学。用功最深。考證精博。人有变礼疑文。必就正焉。及论国家典礼。独排众说。以至上咈 主意。下与诸公抵捂。虽以维之愚。亦尝屡献其所疑。而先生确守初见。终不少改云。平生不事著述。每读书所得。辄有劄录。有经书辨疑八卷,近思录释疑一卷,疑礼问解八卷,书疏杂录若干篇,添注家礼集览三卷藏于家。丧礼备要一卷。行于世。夫人昌宁曹氏。佥枢大乾之女。贤有妇道。先先生四十五年而卒。得年三十有六。初葬于连山县先茔之兆。及先生之葬而迁祔焉。生三男三女。长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226H 页
檃。即壬辰遇害者。次集。司宪府持平。次槃。弘文馆典翰。女长适监察徐景霱。次夭。次适郡守韩德及。侧室有六男子。曰荣。生员。曰檠夭。曰杲,曰矩,曰规,曰棐。女子二人。持平有侧室子。曰益炯,曰益炼。女子二人。典翰有六男。曰益烈。别提。曰益熙。艺文馆检阅。曰益兼。学生。馀幼。女子四人。徐景霱有二女。韩德及有三男四女。其馀内外孙曾。不尽记。铭曰。弘毅致远。木讷近仁。圣训炳然。四科之列。曾鲁不与。卒得孔传。于惟先生。质重气醇。确乎静专。早师真儒。潜心服膺。矩方规圆。世之学者。凭虚骛远。华色外宣。先生异是。寸积铢累。知所后先。黄中通理。美畅四支。浑然德全。晚际 圣明。礼隆秩跻。都俞厦旃。 国有大老。既寿且康。渥颜华颠。士林瞻卬。若山有岱。魁衡在天。日昃之离。梁木忽摧。哀荣备焉。宰如者丘。刻铭丰碑。用视万年。
赠吏曹参判柳公墓碑铭(并序)
呜呼。此故贞士柳公晦甫降魄之藏也。公不幸生昏乱时。见嫉于权奸。陷身桎梏。而能抗言不挠。卒陨其生。至今谭其事者。莫不愤咽抆涕。呜呼伤哉。公讳灿。晦甫其字也。幼有至性。六岁。丧先妣。哭泣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226L 页
如成人。壬辰之难。公侍大父于清风任所。公之考监察公。在他所避兵。一夕梦监察公为贼所窘。觉即悲泣食素。夜辄焚香祷天。无何凶问至。考其日。果与梦符。公乃请于大父。欲从军复雠。大父悯其弱。强止之。遂因毁成疾。时当乱离颠沛。而丧祭之节。必遵礼制。与一兄三姝。友爱深至。比析赀。独廉取。从祖姑死于瘟疫。亲戚莫敢视。公奔丧百馀里。躬自敛殡。人以为难。公少读书。习举子业。屡举不利。人或劝从荫仕。则曰。吾不欲为斗食吏。蹩躠权贵门下也。自癸丑变后。慨然曰。三纲绝矣。遂不复应举。筑室先墓下。莳花竹蓄书史。时与乡邻过从。以饮博自适。然公素耿介疾恶。既屏居。愈益激昂。方韩缵男张甚。为其子请婚。公不应。徐谓人曰。吾女忍与某子为妇哉。缵男闻而衔之。至丙辰夏。海州狱起。牧使崔公沂。公之妇翁也。群奸指为罪首。文致论大辟。时缵男以刑房承旨主其狱。请并逮公。许筠欲籍公为左。潜以书訹公曰。置对如此。可转祸为福。公自知必不免。且不忍负崔公。对狱悉暴奸人锻鍊状。又发筠书。奸党大骇。固请考问。竟死狱中。公临死自为书。处置后事甚悉。勉其子以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227H 页
忠孝正直为心。解衣与同系赵生溭诀别。神气不乱。字画如平日。公生于万历丁丑。至是年仅四十。越八年癸亥。 今上反正。群奸伏诛。昭雪诬枉。赠公司宪府持平。寻以其子原从功。再 赠至吏曹参判。柳氏本出文化。其后有徙晋州。遂以晋州为望。五世祖顺汀。以靖国元勋。官至领议政。封菁川府院君。配享 中宗庙庭。曾祖师弼。温阳郡守。祖浚。军资监正。考重光。司宪府监察。妣罗州丁氏。典签允祚之女。公平生尚名义重然诺。亲旧有急难。省顾调护。出于至诚。人所怵迫。公辄勇为之。卒以是及祸。公初娶崔氏。后娶俞氏。皆贤有妇道。皆先公卒。皆 赠贞夫人。崔夫人有一男一女。男时英。忠勋府都事。女适士人李硕平。俞夫人有一男。时发早夭。侧室子。曰时蕃。时英有二男二女。男曰万全,百全。女长适某。馀幼。公初葬于某地某山。至某年月。改葬于某地某山某向之原。崔夫人祔焉。都事君以显刻见属。维生后公十岁。幸得从公游。及见公之遘酷。而心悲之。遂不辞而为之铭曰。
有豕负涂。浼我玉雪。或衔其弩。狙影以发。嗟惟柳公。罹此不祥。我身可靡。我辞难降。公死不死。凛凛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227L 页
生气。彼狗鼠曹。万磔馀秽。一时之枉。百世之伸。厥有不信。视此刻文。
折冲将军。守忠清道兵马节度使。 赠崇禄大夫。议政府左赞成兼判义禁府事黄公墓碑铭(并序)
自倭寇搆难。凶锋遍八方。而贼所尽锐急攻。必取乃已者。无如晋州。将士竭力拒战。杀贼过当者。无如晋州。城且陷。名将烈士。捐生效节。与城俱亡者。亦无如晋之多。而节度黄公。称最著云。公当辛卯岁。从通信使赴日本。见贼有必动形。捐橐买宝剑二曰。不久贼来。吾将用此剑矣。未几。为同福县监。每衙罢。辄擐甲驰马。或距跃曲踊以习勇。明年。倭寇至。公从观察使勤王。北上至龙仁。师大溃。公时领兵设伏于水原。独能全所部而归。与诸将守熊峙。贼向全州。公引兵赴之。遇贼于安德院。与战破之以多。升训鍊判官。又守黎岘当贼冲。贼夜袭之。公中丸伤脚。斗益力。贼大衄且退。而公又中丸仆地几绝。贼乘势再进。部下士共击却之。论者谓微是捷。贼必遍蹂湖南矣。主将奏捷略公功。赏止训鍊副正。郑相公澈。体察南服。闻公名。檄公权守益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228H 页
山郡。兼助防将。事闻为真。从节度使宣居怡引兵北屯水原。以斥候在前。遌贼力战。夺其马而来。升折冲。为忠清道助防将。癸巳春。拜本道兵马节度使。京城贼退。公蹑贼至尚州赤岩。与贼战连捷。是岁六月。贼将清正大举将犯晋州。公与倡义使金千镒节度使崔庆会,诸将李宗仁等。会于晋州。公言诸军俱蹙入一城。被围而无外援。则城必危矣。欲自引一军壁城外。表里相应。以分贼势。倡义使难之。公不得已遂同入城。为死守计。居数日。贼大至。决濠填堑。为土山飞楼。竹棚木匮诸械以攻城。炮丸如雨。公与诸将。随机应变。昼夜不少休。射辄洞贯。会大雨城坏。公身担土石。旋复补筑。相持凡九日。大小数十战。贼死者无算。积尸如阜。而是月二十八日。公忽中丸而殒。城中丧气。贼乘胜疾攻。城遂陷。 宣庙嘉公忠烈。遣官 赐祭。 赠议政府左赞成。又 命旌其闾复其家。建祠于州。 赐额曰彰烈。与金千镒,崔庆会等。春秋同享俎豆。公讳进。字明甫。其先长水人。 世宗朝名相翼成公喜五代孙也。翼成生判中枢胡安公致身。胡安生知中枢事孝。知枢生副司直垲。 赠工曹参议。司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228L 页
直无子。子从弟进士愿之子允恭。允恭不仕。 赠左议政。是为公之考。配南阳房氏。奉事应星之女。以嘉靖庚戌。生公。公为人严重尚气节。长身美须髯。形貌甚伟。自幼业弓马。膂力绝人。趫捷如飞。与李宗仁齐名相友善。约同生死。竟如其志云。年二十七。中武举为宣传官。以母忧去。庐墓三年。丧除。为居山道察访。癸未时钱之役。斩获甚多。有友人以罪充军。须得功乃免归。公悉以所获与之。历安原权管。又拜宣传官。迁济用监主簿。出监同福县。初赴晋州也。义兵将郭再祐止公曰。晋州孤城。不可守。且公建忠清节。守晋而死非职也。公曰。业已诺倡义矣。虽死不可食言。郭知公意不可夺。遂执酒相别。闻公死。痛悼不已。呜呼若公。可谓烈丈夫矣。公之死。城犹未陷。李宗仁敛公尸瘗之。贼退。得人指告。乃归葬于南原枫山。公娶晋州苏氏部将忠世之女。贤有妇道。以公 赠官。亦封贞敬夫人。岁赐酒馔。生二男。廷稷,廷说。皆中武科。廷稷安东判官。廷说乔桐县监。二女未嫁而夭。廷稷有一女。廷说有男曰炜。生员。二女适士人朴以赫,进士房元亮。天启丙寅。苏夫人卒。将祔葬于公墓。竁中有水。乃改卜先茔之侧辛向之原。遂迁公柩。就其地而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229H 页
合葬焉。炜将树显刻。介郑君弘溟请维文。维壮公之烈有素矣。乃不辞而铭之。其词曰。
烈烈黄公。既毅且武。引彊命中。有力如虎。忠为干橹。义则其兵。三军可夺。此不可撄。晋阳之事。公非其职。一言已诺。知死必即。冲梯乱舞。飞炮如霰。一围十日。一日十战。公起大呼。罢病亦奋。嚼齿沫血。神咷鬼愤。恶氛压城。丸穿公额。大树既摧。金汤随覆。公死不死。凛然犹生。烈气所泄。虹射霆轰。公神在天。魄藏于土。刻诗山石。以风来许。
输忠贡诚翼谟修纪光国。推忠奋义协策平难功臣。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左议政兼领 经筵事监春秋馆事。杞城府院君。 赠谥忠穆俞公神道碑铭(并序)
光国元勋故相俞忠穆公墓在广州之黔丹山。葬后数十年。公之孙观察使伯曾。以其父三陟公之命。请于维曰。先公勋名在盟府。事业在国乘。墓道之铭。于令所当得。而迄今阙焉。不肖无所逃罪。然亦有待焉尔。愿得直而不华者文。施于显刻。维辞不获。按状而序之曰。公讳泓。字某。生十一岁而孤。能力学自立。中己酉进士。癸丑文科。初隶承文院。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229L 页
荐入艺文馆为检阅待教。迁承政院注书。升成均馆典籍。兼知制教。选入玉堂为副修撰。南徼新经倭难。谓公兼通兵略。除庆尚右道评事。累迁修撰,兵曹佐郎司谏院正言司宪府持平,兵工二曹正郎。荐拜吏曹佐郎。左迁京畿都事。入为校理议政府检详舍人司宪府掌令执义。上疏言时事。有曰内旨除官。无异斜封墨敕。恐累 圣明。用是递为司仆寺正。为监试考官。得栗谷李文成公。将冠多士。或嫌其少日学禅。公曰。初学之误。程朱所不免。今既反之正矣。又何咎焉。议遂定。识者韪之。拜应教。复为舍人。 文定王后之丧。为都监都厅。山陵成。以劳升通政阶。俄拜承政院同副承旨。转右副。以亲老乞郡。为春川府使。以治行闻。 赐表里褒之。民有献白雉。请以闻于 朝者。公却之。秩满还朝。春民思之。立石颂其德政。为户曹参议。历拜忠清全罗二道观察使。升嘉善大夫。为会宁府使。入为开城府留守。寻丁大夫人忧。丧除。拜庆尚道观察使。以疾免归。累拜汉城府右尹,户曹刑曹参判。出为咸镜道观察使。未几。 特升资宪大夫汉城府判尹。历工曹判书。拜礼曹判书。兼知义禁府事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230H 页
都总府都总管。朝廷以西事为忧。 特拜公平安道观察使。岁满。入为知枢。丁亥。差谢 恩使。时国家屡辨 宗系之诬。已许昭雪。而会典尚未颁。 上命公力请以来。公至京师。呈文陈乞。礼部以未经 御览难之。公跪请不已。词意危迫。叩头流血。涕泪被面。尚书沈鲤为之感动。即具 奏顺付使臣。 皇敕有曰。陪臣至诚恳请。兹特径赐复命。 宣庙大悦引见。慰奖之甚厚。超陛崇禄大夫。判中枢府事。 锡赉甚丰。 命升其子大述官。初公之奉 敕出关也。主事马维铭以诗贺之。 宣庙见其诗。亲自和韵。因 命馆阁词臣和进。当世称以盛事。又拜礼曹判书。进议政府左赞成。兼判义禁府知 经筵事。郑汝立谋反事发。连逮者多。公尝侍 讲筵。言逆狱多滥。请垂钦恤。以故多得平反。庚寅策勋。 赐光国一等功臣号。又以鞫狱有劳。赐平难二等功臣号。进阶辅国。封杞城府院君。拜行吏曹判书。至辛卯。时事骤变。 上特命递公。明年。倭寇深入。 上将西狩。中外汹汹。公上疏陈大计。请固守京城。同死 社稷。且曰。绳鞋非宫禁所用。白金非御敌之物。方羽檄交急。而辄 命贸易。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230L 页
殿下安得为此亡国事乎。辞甚劲切。 上召公慰谕。俄而申砬败报至。 上遂仓卒西幸。公匹马扈驾至平壤。 上欲渡辽内附。公又上疏陈其不可。进拜议政府右议政。贼兵渐逼。 上命公扈 中殿避兵岭北。俄改 命回赴行在。时贼锋充斥。 中殿恐在路为贼追逼。欲入山避之。公力请启行。中官不肯纳。公直进帐前极谏。 中殿从之。 上将定计内附。 命世子奉 庙社主入江界。以图兴复。朝臣当分属两朝。公曰。今日之义。 庙社为重。愿随世子自效。 上从之。公谓江界僻远。无以号令国中。欲踰岭入东北。号召四方。以扼守要害。会贼兵已入岭北。乃回 驾关西。群议欲权埋 庙社主。公请对力止之。遂奉世子。从间路崎岖冒险。次于伊川。驰书诸道。谕以讨贼大义。时四方未知朝廷所在。无所属心。及是始皆感泣思奋。诸道义兵皆禀命焉。公欲移驻江华。纠合两湖。以图复京城。凡一日三请。而朝议不可。公请往督诸将。世子以公为都体察使。言官又谓公老论递之。京城贼退。 上命公先入京保釐。公至扫除灰烬。存恤疮痍。施措稍稍就绪。而为不悦者论去之。 大驾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231H 页
还朝。公扈 中殿留海州。上劄论时事十馀条。多人所讳言者。甲午冬。进左议政。寻被言免相。十二月二十五日。以疾卒。享年七十一。明年二月某日。归葬于高阳先茔之次。岁壬子。改卜黔丹之麓而移葬焉。公为人宽厚有器度。性笃于孝友。幼年失怙。未能行丧。及长。每遇忌月。辄食素二十七日。以寓追服之意。大夫人属疾。公衣不解带。晨夜必焚香祷天。又尝粪以验安危。及遭丧。哀毁踰礼。庐墓三年。服除。自以非宗子。无以致其追远之诚。为设考妣虚位。出入必告。朔望必奠。遇宗族。极其亲睦。抚诸侄如子焉。其立朝当官。临大事决大议。确然自信。未尝有所骫骳。论辨之际。辞气伟然。 宣庙尝欲与宰臣姓李者结婚。公谏曰。乡望虽殊。同姓之嫌一也。 上为停之。戚里女有毒弑其父者。其家与柄臣连姻。议者颇缓其狱。公独请诛之。辞甚严正。人多快之。而亦有为之仄目者。方李梁用事。公与同僚黄三省言梁騃妄必败。附丽者犹秋蝇聚阳耳。三省泄其语。公将被奇祸。会梁败得已。公嗜读书。家藏书至万卷。为诗文。赡敏立就。谈艺者以为难云。俞氏出杞溪。远祖汝谐。仕高丽。以直道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231L 页
忤权臣谪死。事在丽史。公之曾祖讳起昌。佥知中枢府事。 赠兵曹判书。祖讳汝霖。礼曹判书。考讳绾。生员不仕。 赠领议政。妣 赠贞敬夫人南氏。即世所称秋江先生孝温之孙。 赠司仆寺正忠世之女也。公凡再娶。前夫人李氏。校理遵仁之女。慈孝有妇道。嘉靖乙丑卒。年四十四。 赠贞敬夫人。后夫人金氏。县令光烈之女。仁惠善抚诸子。闺门之内无间言。李夫人有三男一女。长曰大述。沃川郡守。次曰大建。某官。次曰大进。工曹参议。女适金琢。县监。金夫人有一男一女。男曰大逸。今为三陟府使。女适金集。某官。侧室男曰大造。典牲主簿。女为佥正刘凤瑞妾。大述有四男二女。男曰宪曾,志曾,懿曾,懋曾。女适某某。大建有一男一女。男曰缵曾。女适张云翰。大进有一男一女。男曰哲曾。女适某。大逸有三男二女。男曰伯曾。今为庆尚道观察使。曰某某夭。女适某。大造有一男。曰某。金琢有二男三女。男曰自兼夭。曰自点。靖 社元勋。今为汉城府判尹都元帅。金集无子。内外曾玄。不尽记。铭曰。
俞为著姓。近代弥盛。宗伯之后。公笃厥庆。繄公致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232H 页
身。岂曰无基。孝为行本。公实有之。公有猷为。左右具宜。于中于外。厥绩用熙。宗诬既雪。帝典亟宣。策勋疏爵。孰居公先。艰危作相。匪荣伊悴。彼哉黄口。俾我屡踬。公身虽没。名在旂常。易名忠穆。百世耿光。公多馀庆。子孙振振。勒此铭诗。以告无垠。
资宪大夫。户曹判书兼知义禁府事。五卫都总府都总管俞公神道碑铭(并序)
故判书俞公。历事 中 仁 明 宣四朝。卒于隆庆庚午。其葬也。从子忠穆公泓。为之志。后六十有馀岁。而曾孙参议省曾。将树石墓道。德水张维为之文而铭之。其文曰。公讳绛。字绛之。自童幼。气度不群。及长。人以公辅期之。年二十二。中上舍选。三十二。登第。权知承文副正字。选入翰林。转承政院注书。累迁吏曹郎议政府舍人。其于玉堂谏垣宪台诸职。盖迭居而迭去焉。由直提学。升承政院同副承旨。自是历拜兵曹吏曹参议,司谏院大司谏,司宪府大司宪承政院都承旨,户曹兵曹参判。出为京畿,全罗,庆尚,平安,咸镜等道观察使。其按西北。皆 上所特命也。进阶资宪。为汉城府判尹,工曹刑曹判书。再为户曹判书以卒。年六十一。公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232L 页
之生平历官大略如此。其小官及乍除乍改者。皆不书。公天资重厚。外严而内和。其当官任事。刚毅立断。持论方严。确然若不可拔者。性疾恶。见佞色谄笑者。若将浼己。然常持大体不苛细。能处静而制烦。存朴而屏华。尝曰。吾本无它长。唯立朝三十年。未尝践权戚家门庭。方陈复昌用事。嫉公异己。恒欲倾陷之。公不为动。至作诗以刺之。人以为难。其再长宪府也。会有林百龄议谥事。清流处馆职者。将皆得罪。尹元衡谓公常右乙巳党人。启请并罪之。事且不测。赖 明庙烛其状。公得免焉。然元衡怒不解。 上为出公按岭北。将行。 宠赉以安之。公才猷练敏。兼通武略。乙卯倭变之后。南服多事。廷议共举公按岭南。其在关西也。建议筑义州城屹然。为西塞保障。聚秀民于平壤。为置师以教之。劝课甚备。道内愿学者踵至。文风大振。西士自此多登名科第者。前后再长度支。每以节用省费为务。虽事关宫禁贵戚者。一切裁之以法。有可以利国家而祛民害者。无不白行之。属吏不敢因循旧习。而猾胥之为奸蠹者。稍稍屏戢。不数岁。国储渐裕。论者称其善于职云。呜呼。使公而寿考。其见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233H 页
诸行事者。岂止于是哉。公之先杞溪人也。自罗丽世有显人。曾祖讳解。 赠吏曹参判。祖讳起昌。佥知中枢府事。 赠兵曹判书。考讳汝霖。礼曹判书。谥景安公。妣昌宁成氏。 赠判书聃命之女。元配夫人南氏。主簿崇元之女。生二男。继配李氏无子。皆先公卒。男长曰泳。郡守。次曰涵。进士。泳有二男一女。男曰大衡。郡守。曰大仪。宣务郎。女适生员朴好贤。涵有六男二女。男长曰大俶。监察。曰大脩。文科某官。曰大儆。文科某官。曰大俨。某官。曰大称。某官。曰大佑。某官。女适县令金滋,判中枢沈悦。曾玄以下甚众。详在家谱。公之墓在杨州车踰岭内洞之山负壬向丙。二夫人葬皆同原。其铭曰。
经讥世卿。为非德举。种学趾美。君子所与。盛哉俞氏。父子继荣。宗伯司徒。克世厥声。嶷嶷司徒。劲气闳度。斥邪抗奸。畴为彊御。历试五藩。于何不臧。文翁化蜀。南仲城方。再长地官。利权是斡。剔蠹塞漏。邦计不诎。右之左之。公实宜之。曷不永年。而究厥施。公多孙子。有曾有玄。馀庆所及。克肖克贤。杨山之丘。拱木郁然。作为铭诗。山石是镌。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233L 页
嘉善大夫。汉城府右尹兼五卫都总府副总管吕公墓碑铭(并序)
昔先王制礼。折中情文。以为居丧之节。使天下世守之。而恐贤者之或过。至于以毁伤生也。谆谆然以灭性为大戒。自世教衰。而民德寖薄。执亲之丧。或不能及于礼。圣人伤之于宰予之问。既诛以不仁。而又有观过知仁之训焉。所以厉世扶教者。可谓至矣。故右尹吕公年六十二。遭亲丧。哀毁过礼。泣尽而继之以血。未逾年而没。西平韩公志其葬。而盛称其孝。非溢美也。后十有八年。子礼曹参判尔徵。将刻石墓隧。而徵维文。维以疾辞。不可。谨据西平之志。叙而铭焉。其叙曰。公讳𥙿吉。字德夫。春江其号也。咸阳之吕。以高丽大将军林清为鼻祖。世有衣冠。其后有讳称。事我 太宗至大官。谥曰靖平公。曾祖讳世琛。掌乐院佥正。 赠左通礼。祖讳淑。 赠左承旨。考讳顺元。佥知中枢府事。累 赠至领议政。妣 赠贞敬夫人李氏。鸡林大姓。奉常寺正瑛之女。公生于嘉靖戊午。幼颖异。七岁。能诵诗。家近学宫。习闻俎豆之事。尝随父兄。观释莱仪。指礼乐器物。悉能辨其名。诸生异之。万历庚辰。宣祖视学取士。公中文科第三名。 特赐恩荣宴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234H 页
以宠之。权知成均馆学谕。丁先妣忧。服除。迁学谕,学正奉常寺奉事。以迁为承政院注书。为不悦者弹去。由博士升典籍。历司宪府监察,工曹刑曹佐郎。出为金郊道察访黄海道都事。良才道察访。壬辰变后赴 行在。拜户曹正郎。擢为司谏院献纳。公妙年登第。有美才而恬于进取。不喜交游。人希知者。坐此有堂后之踦。至是始入台省。寻为转运使从事官。除中和府使。以餫饷事重。不许赴。拜嘉山郡守。治甚有声。三岁解归。又为检察使从事以出。升尚衣院正。出牧公州。罢归。为军器寺正。辛丑。拜司宪府掌令。自后累迁司䆃寺,军器寺,司饔院,奉常寺正礼宾寺副正。兼春秋馆编修官。于外为杨州,坡州牧使密阳府使。公曾任军器正。善于其职。李相恒福举其能以闻。后 上特命再授。故公莅武库最久云。戊申。 宣庙大行。以殡殿都监都厅有劳。升通政阶。明年。以贺节副使如京师。呈请该部。得于例外增贸军需甚多。既复 命。以功进阶嘉善大夫。辞不许。拜汉城府右尹。坐微事罢。叙居散班。迁同知中枢府事兼都总府副总管。改分兵曹参判。为养乞外。得南阳府使。戊午。谢病归杨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234L 页
江别业。明年。佥枢公以大耋终。公毁甚成疾。犹自力以供窀穸之事。是岁十一月四日卒。讣闻。赐赙吊祭如故事。用某年月日。葬于庄西百馀步卯向之原。公天资温然仁恕。而其中实刚方。尤笃于内行。先夫人寝疾累年。公衣不解带。面有忧色。既丧。终身哀慕。佥枢公既享高寿。公晨夕色养。食时必亲具滫瀡以进。时节盛供具。率子弟称觞上寿。并要同时耆老。以致娱乐。一世无不称艳。卒之以身殉孝。岂所谓孝有终始者非耶。其当官任职。谨法令饬廉隅。虽爱民如子。至事所当为。裁断甚确。未尝有所姑息。少多艺。精于算数。如范数星历。靡不绎思。而不自以为能。乐閒静屏纷华。居平唯杜门看书。或以棋枰遣日。故仕宦四十年。官跻二品而翛然如寒士。公虽不规规于章句之学。而其自检身心。恒务明白切实。绝去外饰。群居独处。不贰其操。病革。谓人曰。吾平生百事无过人者。唯胸中白直。无纤芥隐曲。未有不可对人言者。外舅无适嗣而家饶赀。晚得庶出甚微。意谓不足以托宗祀。欲从国俗属后事于公之子。公心不可。及外舅没。力排群议。卒立庶出以主祀。其弥缝将护。出于至诚。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四 第 235H 页
闻者美之。夫人居昌慎氏。县监俊庆其考也。县监之高祖承善。官领议政。曾祖守英。刑曹判书。夫人年十五。归于公。以仁孝柔顺佐公。致养于舅姑。闺门之内穆如也。公既没。而参判君擢第光显。夫人恒以谦冲畏慎教戒之。后公十六年崇祯甲戌七月某日。以疾卒。享年六十九。某月某日。祔葬于公之墓。同兆异茔。有一子。即参判君。娶西平府院君韩浚谦女。无子。以从弟之子圣齐为之子。其铭曰。遭逢系时。进取有术。时有利钝。犹可力夺。术有巧拙。拙者恒失。观于古今。若出一辙。贤哉吕公。有华有实。其华维何。既艺而达。其实维何。内行之质。有是具美。阍然藏密。惟不能巧。少遂多窒。官非不显。视德则诎。竟以孝殒。天不可诘。韩志阐幽。我铭弥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