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二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x 页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二
 墓碣(十六首)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183H 页
嘉善大夫行弘文馆副提学兼 经筵参赞官郑公墓碣铭(并序)
光海将废 大妃。会百寮廷议。桁杨罟擭。以待异议者。于时卿士大夫。人人惴慄。多傅会顺旨。即素号刚直。亦嗫嚅不敢尽言。持正不挠。辞意凛然者。廑廑三数人。郑公弘翼其一也。议上。光海大恚。窜公于珍岛。旋移钟城。才到配。又移光阳。一岁中凡三易配。而皆南北极远恶地。往返道路。几六七千里。光阳又滨南海。瘴毒所聚。公素羸。遂中水土疾。愦瞀沈屯。在谪六岁。为天启癸亥。 今上践阼。首以承政院同副承旨召公。迁成均馆大司成。而公疾益痼。不可为矣。寻进秩嘉善。历司谏院大司谏,同知中枢弘文馆副提学。皆不拜。竟以丙寅正月十五日。卒于第。年五十六。是岁三月某日。葬于广州某地。公字翼之。其先东莱人。少颖敏力学。善属文。中己丑司马。丁酉文科。选入艺文馆。例升礼曹佐郎。历拜司谏院正言京几都事。出为镜城判官。以病不赴。屡迁刑曹佐郎兵曹正郎。李相元翼为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183L 页
体察使。辟公为从事官。巡饬咸镜,平安等道。又以暗行御史。廉察黄海道。岁壬寅。又拜正言侍讲院文学司宪府持平。会郑仁弘诬诋成牛溪。修郤之徒。跃然群起。肆其齮龁。公独持正论。大忤时宰。遂递为典籍。寻黜为端川采银官。未几。连遭内外艰。庐居墓侧。毁甚几灭性。服除。拜典籍鱼川察访。自戊申以后。屡拜正言文学弼善弘文馆修撰校理,成均馆司艺掌乐司饔二院正。兼实录都厅。或承命为灾伤敬差官,搜检御史京试官等任。壬子。升通政阶。拜成川府使。踰年。解官归。自是优游散班。以冬至使。赴京师还。屡为分院承旨。至丁巳冬。废母之议起。而公得罪去矣。公之考曰思慎。司赡寺正。赠吏曹参判。祖麟寿。赠左承旨。曾祖守厚。汉城参军。妣顺兴安氏。司直混之女。公初娶进士李浑女。生一子。早夭。继娶宁安君崔山立之女。有一女。适士人睦敦善。维识公晚。尝一再往还。见公酒后喜谈谑。真态津津眉睫间。而知公者称公廉介绝人。生平端确自守。未尝随人轩轾。自壬寅树立。人已服其雅操。及丁巳之事。卒能表正大义。扶植彝伦。可谓伟矣。年不称德。用不究才。身没。而无三尺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184H 页
之孤以奉烝尝。天之报施。果安在哉。既葬之六载。将树墓石。公之中表安君节。从维乞铭。其词曰。
士当平世。大言激昂。临变故际。诚伪乃彰。雪霜贸贸。独也松柏。于惟郑公。古之遗直。特立颓波。不偏不随。康回凭怒。大抉坤维。万夫哫訾。怵彼疾威。公奋厥义。凛然直词。我脰可折。我志靡夺。人纪不隳。百代树烈。于惟郑公。在古谁亢。胡不永年。辅世格王。睾如之丘。正气所藏。有石一片。我铭不亡。
通政大夫分承政院承旨 赠嘉善大夫吏曹参判梁公墓碣铭(并序)
维少从前辈长者游。闻称友道之善。必曰梁赵梁赵。盖梁名应洛。赵名廷虎。俱以文行显儒林云。及维稍省事。幸习于赵公。而梁公仅一再识面。梁公用大魁进。负一世重望。顾不能巧宦。屡诎于外。年四十八卒。官平山县监。时赵公方斩然在忧。既踰祥。以黪素之服。来造维请曰。故友梁公墓草宿矣。其名实之懿。宜有显刻。敢以不朽累吾子。夫梁公。维固稔其贤矣。况赵公有命。其敢以辞。梁公少而有俊才工文词。书法遒丽。十九。中庚寅进士。月汀尹先生根寿称之。倭寇之难。奉母夫人。与赵公俱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184L 页
避地于岭西。作苦食力。以其暇治文史。岁丙午。擢文科第一名。拜成均馆典籍。迁户礼二曹佐郎。以书状官朝 京师。持宪峻洁。一行肃然。使者雅善梁公。闵其寒。饷一羊裘。梁公不能却。比还过鸭水。即解以与人。为兵曹郎积三年。会岁大饥。赈恤使者。举公为从事。漕转外郡谷。减价平粜。以济饥民。贵势家因缘射利。以关节相属者。一皆绝之。由是嫉公者滋多。左迁平安道都事。俄复入为兵曹正郎。出守熙川郡。郡产貂皮人参。号称脂膏。墨吏因肆渔夺。民以大困。梁公至。则冰檗自将。苦体约养。惟以利安元元。繇赋之可免者免之。不可免者。捐官帑以佐其急。益出赢储市人参。输之度支。请以代他贡赋。岁率为常。民大便之。政成最一道。事闻褒锡。寻升通政阶。去郡。民追思之。勒石颂德。自是优游散班。及西鄙军兴。 朝廷以平山直兵冲邑。有山城当守。乃荐梁公。自分承政院承旨。出为县监。其治如故操。统理军民。将迎宾旅。因以劳勚。致疾寖剧。竟卒于官次。己未岁除日也。弟应溟奉丧归葬于衿川县先兆之次某向之原。久之。 上闻梁公平山治状。 命赠嘉善大夫吏曹参判。梁公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185H 页
为人恬靖寡欲。有孝友行。其廉白绝人。盖天性然也。与人交。久而无甘坏。其与赵公友。即古所称管鲍范张无以过也。性喜懒散任真。居平若不以事物经心。至当官奉法及饬身立操。断断乎其不可夺也。君子曰。以梁公之贤。使尽展其志业。则成就利益。何可量也。乃明则阨于时。幽则阨于命。其年与位。仅止于是。卒之日。无数金之赀。以业其孥。无三尺之孤。以奉其烝尝。天之不可必也。如是夫。梁公字深源。其先南原人。六世祖诚之。以文章事 成庙。策佐理功臣。官至冢宰大提学。曾祖某某官。祖某某官。考某某官。妣鱼氏。左赞成季瑄之女。先后娶。皆李氏女。皆无子女。铭曰。
炰炰之有后。饕餮之富厚。阘茸之贵且寿。是遵何德。而公卒以无禄。令闻令望。殁而弥光。吁嗟梁公。瞑目于地中。
处士金公墓碣铭(并序)
昭敬王时。 上盖上儒甚。士多兴于善。以砥行立名者。有鸡林金公。年最少而最贤。实有至性驯行。居无何卒。卒后三十有馀年。其子元亮始壮。乃克伐石树表于先人之墓。请文于德水张维曰。吾父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185L 页
自髫龀时有异质。未冠孤。以善居丧称。奉母夫人。能色养定省告面。左右服勤之节。未尝违于礼也。谨于奉先。烹割涤溉。未尝不躬涖之也。朔望之荐。必有酒食。未尝以贫故废也。事三姊。恪矣而能欢。闺门之内。不设惰容。取友必端。不以善谑相狎侮。轻财好施予。振人之急难。未尝问有无也。世人重科名。即稍解挟书者。辄以声律帖括为事。吾父才不为后人。顾不事举子业。日取邹鲁濂洛诸书。攻而绎之。务穷其旨而致之于实履。盖庶几乎其有得矣。而遽没矣。又曰。吾父之没。盖以不胜丧云。始吾父素羸。前丧以毁病。幸而愈。及长。力学攻苦。益以羸。岁戊子。居母夫人丧。毁有加。虽菜羹不以入口。病益笃。至明年三月。竟不起。得年仅二十六。夫毁而不当至死也。吾父知之矣。即有毁过几死者矣。亦未必皆死也。而吾父竟死矣。是命也夫。命也夫。吾父讳汴。字某。盖新罗氏之裔也。故贯鸡林。丽之季。有官版图判书者曰将有。自是世有显人。吾父之曾祖曰碧。隐居不仕。祖曰天宇。弘文馆应教。父曰可宾。司宪府监察。母曰铁城李氏。礼曹参判泽之女。吾母曰绫城具氏。名族也。父曰县监英俊。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186H 页
吾父之葬。在广州治之南。其原向某。不肖元亮。孑然无昆弟。娶李氏女。有一男一女。愿以是铭吾父可乎。维曰。不佞尝有闻于君子矣。自道之衰也。天地淑气漓矣。故士而贤者鲜。贤而遐禄者尤鲜。求之古。颜,冉其著者也。子之先君子。童而好修。弱而有立。乃未壮而夭。迹其不幸。殆有甚于颜,冉。所谓善福而仁寿者。乃若是刺谬。悲夫。虽然。天之定。必复其常。世其未坠之业。以收其未食之报者。其在嗣人矣。其在嗣人矣。是为铭。铭曰。
传有之。苗而不秀。秀而不实。又曰。吾见其进。未见其止。若金公者。不幸类之矣。命不与德谋。年不为志留。未死者心。长夜匪幽。我发其光。用表于宰如之丘。
有明朝鲜国赠司宪府持平郑公墓碣铭(并序)
光海既杀永昌。幽 大妃于西宫。其猜郤犹未逞。贼臣尔瞻辈。从而怂恿之。使其党郑造,尹讱,李伟卿等。倡言 大妃母道已绝当废。旧相完平府院君李元翼上书切谏。尔瞻嗾其党劾之。祸且不测。太学生郑君泽雷奋曰。 宣庙养士四十年。正为今日。即彝伦斁而贤相不免于死者。吾属何用生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186L 页
为。遂抗疏极言 大妃不可废。造,讱,伟卿可诛。元翼不可罪。光海大怒。尔瞻又嗾其党劾之。窜于岭南之南海县。县在海中绝岛。犹朱崖云。郑君既谪海外。有母曰姜淑人。无它子姓。思郑君不置。乃从之谪所。地既远恶。多氛雾瘴厉。姜淑人遂以病寖剧。郑君号泣龥天。斫指和药以进。居岁馀。姜淑人竟不起。郑君毁甚几绝。及丧归。郑君累絷不得随。益伤恸呼绝。饘粥罕以入口。两目丧明。骨立不自持。遂没于谪庐。乃己未六月二十日也。妻郑氏与诸孤。奉榇过海。归扶馀之庄舍。以是岁某月日。葬于县东某山。越五岁为天启癸亥。 今上既奉 大妃复位。诸贼皆伏诛。悉褒录言事得罪者。乃赠郑君司宪府持平。遣使致祭。呜呼。死者而有知也。至此视可瞑矣。郑君字休吉。其先河东人也。七代祖麟趾。历事 太宗 世宗至 成宗。为六朝元臣。官至领议政。谥文成公。曾祖某。祖某。父得说。以武举官泗川县监。壬辰之难。力斗倭寇以死。赠训鍊院正。娶晋州姜氏成均学谕宗庆之女。以乙酉某月日。生郑君。幼颖爽过人。八岁而孤。姜淑人教之甚肃。稍长。词藻精敏。声名大起。年二十八。举进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187H 页
士第一名。为人风仪端粹。耿介有志操。事亲以孝称。所与交皆闻人。乙卯之祸。以布衣客京师。非有言责。不可已者。特激于忠愤。出位危言。以触奇祸。子母俱没于绝域。说者谓其气节。足配陈少阳。而事之难言。殆过之。君之配郑氏。贯东莱。子长曰千世。幼有至性。甫十一岁。以不胜丧夭。存者尚有三男子。君之没也。郑氏居丧。不释衰麻之服。终丧。不辍朝晡之荐。悉粥簪珥。治石庀工。将树墓道之刻。而乞文于维。且曰。先夫病且革。无他语。惟字呼持国。至绝乃已。意者以身后累公乎。呜呼。维何忍辞。何忍辞。铭曰。
传称颖封人爱其母。施及其君。若郑君者。亦欲以一言。尽君臣之义。全母子之伦。既不保其亲。又以荼其身。事有大谬。天乎人乎。材阏于无禄。志诎于不辰。其不死者。亘百世而弥新。
有明朝鲜国通政大夫承政院左副承旨知制 教兼 经筵参赞官春秋馆修撰官金公墓碣铭(并序)
维之先君子弱冠。中己卯进士第四名。是榜也号称得人。一甲五人。无非隽望士。而第二名为金公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187L 页
弘微。公生东南。自是声华动京师。越七年。擢大科。历扬台省馆阁。卒官江陵大都护府使。卒后二十四年。公之子珩。将伐石树碣于公之墓。以李承旨埈所为状。来请铭。维窃念公与先君子。既有同榜兄弟之义。维虽晚出。不及识公。乃李氏之状足徵也。其何说之辞。谨按公字昌远。自号省克。家世尚州人。六代祖尚直。官集贤殿副提学。曾祖礼康。建功将军。祖允俭。将仕郎。考范。以经术行谊重于乡。称后溪先生。布衣被徵。授玉果县监。妣昌宁曹氏。亦著姓也。公生而颖异。自髫龀时。举止不类凡儿。读书晓大义。记性绝人。即千言大篇。一读辄成诵。稍长。从西厓柳相公学。学日益进。未冠。举于乡。以温公念中论冠多士。词义精美。操觚之徒。争传诵焉。既登第。权知承文院副正字。选入弘文馆。为正字,著作。寻迁艺文馆检阅。未几。复著作。遂升副修撰。时长公弘敏。亦以雅望在馆职。兄弟并处 经幄。士林荣之。己丑。拜吏曹佐郎。无何。逆狱起。公坐微累落职。家食者数岁。壬辰难作。始蒙 恩叙职。除庆尚左道都事。明年。遭内艰。服除。拜校理。复入吏曹为正郎。会 宣祖方讲周易。 命选经术士。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188H 页
以充讲官。公应选。遂拜校理兼侍讲院文学。寻升应教。兼进弼善。公之在 经筵也。善于讲说。援引古义。辨析精切。往往举经史成文。连诵十数行。 上为娓娓倾听。亟称其博学。其受知如此。屡迁司谏院司谏,成均馆司成。丁酉。升拜通政大夫承政院同副承旨。稍迁至左副。久之。拜刑曹参议,司谏院大司谏吏曹参议。兼带备边司,承文院副提调。至戊戌秋。朝著骤变。公意不乐。引疾解官。自后授大司谏承旨。皆不拜。求外得青松府使。辛丑春。以疾弃官归。寻除骊州牧使。不赴。甲辰。授江陵。力疾赴官。明年秋。岭东西大水。人民荡析。漂尸满原野。公已有微疾。至是自力按行。吊死赈饥。因劳𠫷病益笃。以十月某日。卒于官。得年四十九。夫人奉榇归。用明年二月某日。葬于梅湖山某向之原。公生长文献乡。质美而嗜学。既早闻贤父兄训迪。又得师友之益。德器和雅。蔼然有质文君子之风。故事上而人 主称之。立朝而以名义终焉。夫人丰山柳氏。原州牧使 赠吏曹参判云龙之女。为妇为母。悉有法则。后公二十年而终。祔葬于公之兆。男二人。曰珌,曰珩。女子三人。适某某某。铭曰。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188L 页
东南之美。不惟竹箭。炳灵所钟。生此英彦。行无颇僻。言无粗谚。譬彼玙璠。清庙是荐。煌煌讲筵。右经左传。公矢厥谟。出入贯穿。王心亹亹。说绎无倦。一麾不复。溘然露电。梅湖之垄。有石一片。我作此诗。镵之其面。
故刑曹佐郎活溪李公墓碣铭(并序)
湖南有隐君子。曰活溪李公。笃学力行。不求知于人。四方之士。稍稍闻而知之。其没也。乡之父老子弟相与谋曰。李先生至行醇德。仪式乡里。古所称乡先生者。非谓是耶。遂相与尸而祝之。既其子以恂。又图所以树于墓者。介小司徒李公。以家状请铭于维。按状。公讳大㕀。字景引。系出鸡林。新罗大臣谒平之后。丽相益斋文忠公之十代孙也。曾祖鼋。有文章节行。官礼曹佐郎。祖郡守洙。父生员悰胤。有文而蚤世。母昌原丁氏。公生颖秀异常。少孤。育于外家。能自奋励为学。于书盖无所不窥。而专用心于内。以躬行实践为务。其事丁夫人。告面定省。悉遵法则。家虽贫。时节必具酒食。容色声气。极其和婉。务以承欢养志。居丧戚甚。而礼亦称。庐于墓侧。未尝见齿者。三年如一日。平居晨起。必展拜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189H 页
祠堂。祭祀必诚必敬。忌日如处丧。盖事亡如存。追远如近。终其身不怠焉。治家有法。不严而整。处约食贫。疏粝或不给。而恒晏如也。国有难。辄抱前后告身。北望痛哭。遇 国忌如私忌。至老不废。敦睦于亲旧。各随疏戚。致其恩意。周穷济乏。急人之困。不问家之有亡。尝值岁大饥。客有过公留数日。比其归。倾瓶粟以资之。家人告无以举火。公笑曰。居者虽乏。自不至馁死。奈何令客作路莩。其为义。先人后己。多类此。年三十一。中上舍选。久之。牛溪成先生在吏部。闻公名。除司饔院参奉。公强起应 命。旋以母病去。自后屡拜参奉别坐察访主簿。至刑曹佐郎。皆不赴。既殁而有正郎之 命。盖始仕而出。为亲屈也。亲殁。绝意仕宦。所居有水竹之胜。即屋后筑草庐。杂植松竹花药。前临小溪。濯缨而乐之。名之曰活溪。学者以此称为活溪先生。一夕。曳杖溪上。消摇瞻眺。悄然若有感焉。是夕。寝于外。翌日。翛然而逝。乃己酉三月三日也。公既老。语及脩短。辄曰。人生七十古来稀。及卒适七十。人颇异之。以是岁某月日。葬于松林之西麓。南州人士识与不识。无不咨嗟相吊。会葬者。哭之皆哀。村氓之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189L 页
骑过墓者必下。人谓忠信之能服人也如是。公娶完山李氏。 赠承旨浑之女。生一男四女。男即以恂。业儒能世其家。四女皆归士族。以恂无子。子同宗之子𩼋。公之学。其源盖出于静庵赵文正公。文正之门人。有曰桧山丁焕及其弟熿。实为乙巳名臣。其徒有丁焰氏者。号晚轩。于公为外党。公少而从游。颇闻静庵之学。至其操履充养。多所独得云。明,宣之际。我东文明极矣。诸老先生。接武勃兴。大阐洛闽之教。彬彬乎质有其文。以公资性之美。得周旋于诸先生。则其德业之崇广。声闻之隆振。殆有不可量者。然观其所树立。岂所谓隐居求志者非耶。是足以铭矣。其铭曰。
惟古有训。学以为己。为己伊何。诚之则是。辅以问学。质文具美。末学剪剪。出口入耳。烨然春华。本实以毁。圣(取先)进。宁野无史。我求于今。爰得李氏。肫肫其性。断断其志。学不文采。本乎实履。行不诡奇。自孝悌始。闇然而章。何襮何里。童而俛焉。讫于没齿。仪刑乡里。式谷蒙士。是亦为政。奚其膴仕。松林之麓。其原逦迤。有坟四尺。德人藏只。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190H 页
有明朝鲜国司宪府监察 赠嘉善大夫礼曹参判宋公墓碣铭(并序)
粤昔壬辰倭寇之难。为东莱守臣而抗贼死义者。曰宋公象贤。先是宋公之出东莱也。倭衅已成。朝暮且有变。而东莱当贼初冲。人皆危之。时东莱公之父监察公。尚在已老矣。独毅然曰。不辞难。臣职也。死将焉避。东莱公竟赴官以死。君子谓东莱公诚烈士。乃其义方之训有自来云。居三岁。监察公亦卒。后用东莱公原从勋例。 赠嘉善大夫礼曹参判兼同知 经筵义禁府事弘文馆提学艺文馆提学同知春秋馆成均馆事世子左副宾客。越三十有六载。次子象仁。为南原府使。始树碣于墓。请维铭之。按公讳兴复。字武先。宋氏出砺山。鼻祖淑文。仕高丽为政堂文学。九传而至讳益孙。策靖难功臣。封砺山君。公之高祖也。曾祖曰瑚。社稷署令。祖曰承殷。考曰琠。皆不仕。妣安东全氏。部将瑗之女。以嘉靖丁亥。生公。少孤。鞠于祖母朴氏。力学攻文词。屡魁解额。所与交皆名人。中壬子司马试。自是屡举辄不第。晚为亲老筮仕。为平陵道察访。屡迁宗簿寺主簿阳智龙安平康三县监,司宪府监察。岁庚寅。由松禾县监。擢文科。时公年六十四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190L 页
岁。全夫人已踰八十。而东莱公雅望重一世。方为御史中丞。一时称以为异事。明年。弃官归。无何。丁全夫人忧。又明年。倭难作。公持服避兵。寓居于湖南之古阜郡。劳毁成疾。竟不起。得年六十八。葬于郡东泉谷之山艮向之原。从先兆也。配曰 赠贞夫人安东金氏。高丽名臣方庆之后。考曰忠义卫承硕。夫人善内治。妇道甚备。年七十一。后公三岁而卒。祔于公之墓。生二男二女。男长即东莱公。次南原公。亦以文科进。历官台阁。坐言事贬今官。女婿学谕张彦悟,生员韩孝祥。东莱公有二男一女。男仁及。文科礼曹正郎。孝及。进士。南原公有二女。学谕有二子。大生,克生。生员有三子。必震,必恒,必升。内外曾孙男女若干人。公少数奇。久困公车。既老而获一第。竟未显以没。而东莱公能树立大节。卓然有闻于天下后世。至今人称东莱公之懿者。必归美于庭训。岂所谓有子考无咎者耶。是可以铭。铭曰。
禔身以德。教子以忠。子服父教。殉国以躬。人谁无子。亦孰无死。子死而义。是谓有子。赫赫家声。垂之云仍。后必食报。吾铭可徵。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191H 页
李文圭墓碣铭(并序)
李氏有良子。曰文圭。年三十一而夭。其父知府公。以书币及状。属维请铭其墓之树石。维受其书还其币而按其状。生字理胜。生于万历庚子。幼有异质。踔厉不群。稍长。折节蹈矩矱。从愚伏郑公学礼。郑公亟称之。以紫阳书一部授之曰。熟此当有得也。自是潜心不怠。为文词。亦夙成可观。每就艺苑。辄居前列。尝一举领三试。竟不赴会试曰。恐累我进学之志。知府公嘉其意。亦不强也。尝欲为补荫职。生辞曰。为子求官。古人所不为。况自揣才识。未可以服官政。请待学成。轻财喜施。于一切外慕泊如也。西鄙有难。出谷百斛。以佐县官。性笃于孝爱。时节必治具燕乐。以奉亲欢。近居有西涧之胜。知府公乐之。欲置精舍。生即为立屋。以顺适其意。为亲年已老。欲豫蓄寿器。不远数百里。履霜雪入岩阻。竟买得名材而返。营治勤剧。悉出于手。知旧有助其费者。辄却之。与人交。能群而善规。精敏于艺。少从琴师听琴。旬月而悉通诸曲。既成。恐流于玩物。遂辍不为。岁庚午。随知府公来三陟。会府境疮疹炽行。知府公命还乡避之。生不肯曰。二亲老矣。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191L 页
不忍远离。无何染疹。以十月六日殁。呜呼惜哉。天之生是美质而遽夺之。若不欲其有成也。何哉。或曰。气化之漓也久矣。禀得清淑者。多不能厚且完。英秀之材。往往夭阏。呜呼。殆其然哉。生之先。兴阳人。后徙尚州。七世祖垠。官大司宪。知府公名埈。文学重于世。今为三陟府使。配绫城具氏。别坐忠胤之女。吏曹参判凤龄之孙。知府公之考曰守仁。 赠左承旨。祖曰琢。不仕。生娶晋州河沃女。有二男一女。皆幼。用是岁某月日。归葬于某地。铭曰。
有才有志。学而得师。若可以成。中道其萎。中道其萎。天不可知。百世之下。徵此铭诗。
承政院左承旨黄公墓碣铭(并序)
故承旨黄公墓在交河县某乡某向之原。既葬之七年。子参奉孝浚。始克树圭首之石。德水张维为之文曰。公讳某。字某。其先长水人。国朝名相翼成公喜七世孙也。曾祖讳蟾。 赠兵曹判书。祖讳允峻。宗簿寺正。 赠都承旨。考讳博。掌隶院判决事。赠左赞成。妣龙仁李氏。 赠贞敬夫人。 赠参判宗蕤之女。公生于嘉靖丁未。中庚午司马。丙戌文科。选隶承文院。自权知副正字。序迁至著作。荐拜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192H 页
承政院注书。升刑曹佐郎。壬辰之难。关西方伯宋言慎。辟公为从事。仍赴分朝。拜兵曹佐郎。升正郎。出为镜城府判官。秩满。入为司宪府持平。历拜掌令,执义成均馆直讲司艺司成司谏院司谏。而常兼侍讲院弼善。升拜通政大夫承政院同副承旨。累迁至左副。又为判决事户曹参议。于外则使襄阳都护府。守凤山,丹阳郡。其为凤山也。以疾不克赴。光海初。乱兆渐见。而公亦已老矣。益无仕宦意。处散班不受禄者。近十年。至戊午秋。遂谢病归公山别业。优游田野。邈然与世相忘。丙寅九月某日。以大耋终。维之先兄经历君。为公之婿。故维少而屡获见于公。公为人质悫简淡。恬于势利。有前辈长厚之风。至其晚节。卒能见几早退。不获世之滋垢。故君子称之。夫人郑氏。考曰麟德。永同县监。 赠兵曹参议。一男。即孝浚。女长适义禁府经历张纶。即维之宗兄。早卒无后。次适掌隶院司议李真聃。孝浚生二男某某。李真聃有二男二女。皆幼。铭曰。
婞直者。貌立而内随。皎厉者。始洁而终缁。儇媚者。天杀而人宜。若公质厖。不为文亏。壮守不以耄移。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192L 页
神所劳而人莫疵。既寿且康而全归之。吾请以是诗之。
嘉善大夫行佥知中枢府事五卫将金公墓碣铭(并序)
明,宣朝有名臣。曰大宪金公继辉。有弟曰殷辉。少以才敏称。与长公埒名。既而屡厄于公车。遂弃博士业。就荫仕。历内外官。在内则为活人司圃二署别提水运判官通礼院引仪司宪府监察,宗簿寺主簿,户工二曹佐郎,翊卫司翊卫,刑户二曹正郎,宗亲府典簿通礼院相礼。于外则监交河令临陂县。守清道,中和,丹阳,温阳,清风,加平,天安七郡。牧广州。晚以老寿。进秩嘉善拜佥枢。年七十一而卒。公资性敏达开爽。眼力绝人。看书能十行俱下。尤长于智虑。出谋料事。悬断若神。其才谞器局。人皆推服以为不可及。始为户曹郎。吏呈会计簿。公一阅遽诘曰。某物赢若干。某物欠若干。吏初不服。及细算。乃悉如所言。自是吏胥。詟服称神明。不敢欺。其令临陂也。倭寇犯鹿岛。公率兵赴难。始监司徵兵。无运饷之令。列邑皆缺兵食。独公所领。不乏军兴。群山仓多储谷。公虑有他变。请监司亟遣兵守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193H 页
之。寻有 朝命如公策。以是人益服公长虑。壬辰难起。公方家食。闻 大驾西狩。遂追赴 行在。不能及。会光海承 命驻伊川。公诣东朝。陈便宜数策。请亲接士民。以收人心。光海用其言。群情胥悦。光海御东轩。 庙社主权安于正厅。而柳自新以嫔父处西轩。公论其无礼。拟之于王凤借殿。自新错愕避舍。朝纲稍肃。无何。公以事出。是夜。贼锋猝逼。光海苍黄移驻。公闻变驰还。则已失所在。路塞不得进。遂归湖中旧居。召集义旅。体察使郑公澈。素奇公才略。见公喜甚。即辟公为从事。癸巳。建牙湖南。管领官义诸军。北上勤 王。军于水原之秃城。会郑公被谤去。公亦几中奇祸。朝廷改定贡案。用荐入户曹。公自度积忤时议。言必不用。遂辞不就。自是浮湛乡里。除职辄不拜。或乍就旋去。久之。国家将行号牌法。公忧之上疏。陈其不便。因斥时宰之容悦聚敛者。言甚劲切。辛亥某月日。以疾终。明年某月日。葬于连山县牛头里先兆之次。公字景晦。系出光山。光山之金。世称甲族。高祖国光。左议政光山府院君。曾祖克忸。大司谏。祖宗胤。郡守。考镐。县监。 赠赞成。妣全义李氏。赞成之兄庶尹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193L 页
锡无嗣。以公为之子。公生而颖异。少从秋峦郑之云游。闻为学之方。笃于行谊。闺门之内。人无间言。栗谷李文成公雅重之。常曰。可与共国事者。金某其人也。及掌铨议。欲推毂公置台职。未几。文成公卒。遂不果。郑贼汝立。方盗时名。公恶其为人。屡指斥情状。友人宋翼弼。为仇家所嫉。阖门遘祸。无所归。公舍养之馀十年。人以为难。公之配曰淑夫人崔氏。节度使守仁之女。贤有妇道。先公卒。葬与公同原。无子。子弟之子善生。女长适观察使姜灿。次适郡守宋尔昌。侧室子曰伯生。生员。命生,甲生。女适宋胤昌。善生有子。曰梁,桨。女适尹材。姜灿有二子。远期早夭。硕期官副提学。宋尔昌有子。俊吉进士。伯生有子。曰檗,曰𪳣,曰𣠞。馀幼。内外孙男女甚众。而姜硕期有女。今为 王世子嫔。公没之二十年。始树墓碣。沙溪先生以状命维为之铭。先生即大宪公之胤而公之犹子也。其言信而可徵。维故不敢辞。遂叙而铭之。其词曰。
湛卢之利也。而弗剸之而弗劙之。蒲梢之駃也。而弗骤之而弗驰之。天畀之而人弃之。时乎命乎将尤谁。家声大于犹子。馀庆发于外裔。有我文兮镵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194H 页
之贞石。千秋万岁兮无或敝。
工曹正郎崔公墓碣铭(并序○以下续稿)
公讳光弼。字某。崔氏出江陵。高丽三重大匡庆兴府院君必达。其鼻祖也。曾祖讳士谆。礼宾寺参奉。祖讳福庆。 王孙师傅。考讳韺。司宪府监察。妣泗川睦氏。监察諴之女。公幼丧母。既长。力学通经。戊子春。中进士选。是岁第文科。壬辰之难。奉亲避兵于朝宗县。遭监察公丧。就其地权窆焉。时贼锋充斥。所在屠掠。人皆鸟窜苟活。公独守死不去。昼则入山避寇。夜还庐次。居民感其诚孝。得艰食必以进。奉护如其亲戚。服除。历成均馆学谕学录。转议政府司录。由博士升缮工监主簿。累迁成均典籍,刑礼二曹佐郎奉常寺主簿。升工曹正郎。出监礼安县。方 天兵东征。屡为接伴官。 天将甚重之。宫阙役起。公上疏极言土木病民。因及时政得失二十馀条。颇触时讳。未几。为江原道都事。又陈民隐。用事者恶之。嗾言官劾罢。自是不复仕。先是 懿仁王后薨。公丧食至卒哭。及戊申 宣庙上陟。公执方丧之礼。山陵既讫。犹处外寝食素。不预邻人会集。羸毁将成疾。亲旧交劝之。不可夺。竟以十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194L 页
月十三日卒。年五十有六。久之。朝廷知公雅有至行。白 赠通政大夫承政院都承旨。公天性温谨。笃于孝义。平居晨起谒祠堂。出入必参拜。奉先一遵古礼。事继母能色养。每以家贫不能备物。为至恨。而其身之阨穷。非所戚也。喜读书。安分守拙。其于干时趋利。视之若浼。故人颇目为迂拙。坐是连蹇。释褐二十年。未离郎署。而公恬然自适也。娶茂松尹氏。 赠领议政彦清之女。贤而得妇母道。以公 赠封淑夫人。后公二十六年崇祯甲戌卒。寿八十二岁。生三男一女。男长曰嵂。佥知中枢府事。次嶪。归厚署别提。次㠍。进士。女适士人尹义民。嵂无子有一女。嶪有三男二女。男曰基远,寿远,行远。㠍有一女。始公葬于长湍某里先茔之兆。及夫人卒。将祔焉。竁中有水。乃改卜傍近地得某向之原而合葬焉。维少从公受经。公之丧也。维状公名行。将请铭于立言君子。久之文不成。诸孤乃以属维。维不敢辞。铭曰。
呜呼崔公。敦行而力学。入孝而出忠。人皆侈其襮。己独存其衷。便儇之党。眲我悾悾。穷而不悔。奈何乎公。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195H 页
故奉训郎成均馆典籍 赠奉直郎守弘文馆校理知制 教兼 经筵侍读官春秋馆记注官罗公墓碣铭(并序)
乙巳名贤。有世称二罗者。伯以号曰长吟亭湜。仲以官曰副提学淑。为权奸所螫。同时赐死。其季曰瀷。字明源。名德与二兄埒。早卒不及祸。卒后百年。其曾孙参议万甲。以状请于维曰。惟我曾王父。实有清才大名。不幸夭没。而睾如之丘迄无数尺之表。大惧晻昒不称。将无以饬稚昧于久远也。敢徼惠于执事。图所以载显刻者。维曰敬诺。罗氏本出罗州。高丽时有曰天瑞。以功食庇安之安定县。子孙遂以为贯。公之曾祖裕善。梁山郡事。祖继宗。 赠汉城府参军。考世杰。昌陵参奉。 赠司宪府持平。妣丰壤赵氏。大司宪益贞之女。公生而颖异。才学语。便解文字。八岁。能属文。时称奇童。馆课试次韵潘岳西征赋。人皆难之。公时年甚少。为人代笔。金安老见之大称赏。既而知公所为。谓人曰。罗湜,罗淑。乃又有弟耶。盖忌之也。金慕斋安国在湖堂。邀公同舟。联句至百韵。公出语辄奇警。慕斋惊叹曰。才子不可当也。中戊子司马。辛卯文科。选隶承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195L 页
文院。寻荐入翰林。方金安老用事。慕公名欲一见。公终不肯往。安老大恨。有无名子。贴书钟楼。刺安老专权误国状。公闻而书诸策。安老阅秘史偶见之。问公曰。谁所书也。公正色对曰。秉史笔者。谁不可书。安老益怒。当是时。安老张甚。稍忤意。辄中奇祸。公卿以下。皆重足胁息。而公以藐然新进。独能抗其锋焰。论者伟之。俄兼侍讲院说书。安老嗾弹之。都堂会选弘文录。例于名下加圈。时公与安老迕。人知其贤而不敢取。唯有一圈耳。安老犹恚曰。此必孙澍所为。欲并公置之罪。孙亦不附安老者也。会柳相溥自陈圈出于己。以故事得己。例升成均馆典籍。以书状官赴京师。还为积城县监。未几。又以微事。被安老 启罢。丁酉四月某日。遘疾卒。年三十一。葬于杨州治北朔端里某向之原。遗命有棺无椁。葬不用石灰。公常谓自权奸得志。积忿于清议久矣。终必酿祸士林。深以为忧。公没九年。而有乙巳之祸。伯仲二公皆不免。果如公所料云。公天资甚美。笃于孝友。自幼嗜学。与二兄相为师友。讲劘不怠。有遗稿若干卷藏于家。所论著多根据性理。邃如也。胸怀坦然。与人不为表襮。而疾恶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196H 页
特甚。人有简贤附势者。虽在亲䁥。不忍正视。以此最为小人所忌。人谓公而在者。祸必烈于二昆矣。宣祖朝策光国勋。谓公与有劳。录原从一等。 赠弘文馆校理。追赠二代如令。公娶宗室高兴守某之女。生一男允忱。文科某官。允忱有一男曰级。侍讲院辅德。 赠领议政。六女。士人朴吉恬,卞希淳,佥正郭圭,士人金惺,观察使李用淳,佥知蔡衡其婿也。级有男万甲。即从维乞铭者。朴吉恬有二男。曰好正,好成。卞希淳有二男二女。男曰调元,谨元。郭圭无子。金惺有一男一女。男曰大观。李用淳有一男一女。男曰时雨。文科某官。蔡衡有三男一女。男曰名俊。参奉。显俊,弘俊。皆进士。万甲有四男。曰星斗。馀幼。女子二人。星斗有一男一女。皆幼。铭曰。后己卯而作。悦其风。先乙巳而没。免于凶。名太盛行太洁。于身不祥。子孙逢吉。
故礼曹正郎金公墓碣铭(并序)
自壬辰倭难。数年兵不解。人士多避地江都。而金公志远。亦自岭南至。石田成重任,石洲权汝章。得公驩甚。遂为莫逆友。余方童年。闻其风而心窃慕焉。稍长省事。幸从诸长者游。因得交金公。见公清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196L 页
淡任真。愈久而愈可敬也。岁己巳。余贬官罗州。而公已先宰务安县。罗与务接壤。公闻余至。驰来会焉。相见欢然。自是数数相就。公素嗜酒。余不饮。每遇公必置酒。公为举白至醉。公时羸病却匕筋。唯以醇醪代饔飧。而清劲不少衰。谈议侃侃可听。明年。余被徵还。公亦解官归乡里。时时寄声相问。今年春。忽得公讣。以诗哭之。有都将冰檗供身世。肯许膻腴染肺肠之语。久之。诸孤因人以碣铭见属。余病矣。久不为人作文字。唯于公不能辞。公讳辏。志远其字也。世居星州。而其先为海平人。始祖萱述。佐丽祖有功。官至侍中。六代祖洙。礼曹判书。封海平君。祖讳璟。文科县监。考讳应衮。不仕。妣安康卢氏。士人弘道之女。公少师寒冈郑先生。笃志力学。郑先生甚重之。倭寇遍岭南。公尽室奔湖南。当流离际。仍遭二亲忧。而行丧能以礼。人以为难。湖南又被兵。遂入江都。中乙巳司马。居江都十馀岁。始归旧乡。自是屡发解。或居首选。名声益振。光海时。星州士子。遭变禁锢。祸且及寒冈。公为乡人。草疏辨明。又尝为疏论仁弘罪恶当诛。语太劲。人为公危之。而公不少动也。 今上即阼。掌铨者闻公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197H 页
贤。屡拟官未除。会 朝廷以星州士久锢可悯。特设恩科。公擢第一。 赐直赴殿试。遂登甲子文科。年已六十一矣。超授成均馆典籍。累迁工曹礼曹佐郎。升正郎。兼春秋馆记注官。寻出为务安县监。政清如水。其治类元鲁山阳道州。皆余所目击也。比解归。囊装萧然。至家则弊庐不芘风雨。亲旧为出力葺治之。累除礼曹正郎, 宗庙署令。皆不就。丙子二月四日。以疾卒。得年七十有三。以是岁五月某日。葬于某地某山午向之原。从先兆也。公为人恬靖寡欲。其廉白绝人。盖天性然也。形貌甚癯。若不能胜其衣。而操履甚确。平居恂恂和易。口未尝言人过。至当利害辨是非。凛然有不可夺者。少嗜书。至老不废呻佔。自号云岩居士。尝手植三松于庭。为之赞以见意焉。旅轩张公显光。以星山志属公。会疾作。文未成而没。惜哉。公娶治城宋氏监察涉之女。生二男五女。男曰夏鼎,殷鼎。女长适主簿吕炯。次四婿。罗尚褧,都慎徽,黄䨵,李杜齐其人也。侧室有子汉鼎。幼。铭曰。
浴之使白者。可黔而黑。澄之使清者。可汩而浊。孰如金公。天然皎洁。知希益贵。我著其实。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197L 页
故通政大夫守全罗道观察使宋公墓碣铭(并序)
公讳象仁。字圣求。姓宋氏。倭之难。为东莱守臣。抗贼伏节而死者。曰象贤其兄也。公为人廉直有至性。亲癠。尝斫指和药以进。居丧过毁。几不全。故知公者。皆高其节行。以为真东莱公弟也。万历辛丑。中上舍选。会牛溪成先生为奸人所诬。公倡同志上疏诵其冤。士论伟之。而丑正者。为之侧目。登乙巳文科。初为成均馆学谕。荐入艺文馆拜检阅。为不悦者所挤。出为咸镜北道评事。还为刑曹佐郎。光海时。罗织狱起。公被逮几不测。赖有救者得免。窜济州。栫之以棘踰十年。至癸亥春。 今上践阼。以成均馆直讲召还。累迁司谏院正言献纳,司宪府持平礼曹正郎。李适反。 命公宣谕关西。卒能竣事而归。历成均馆司艺司成司宪府掌令执义,弘文馆校理司导司仆二寺正。左迁安东府使。邑多豪右。难治甲于岭南。公以清严率物。彊梗者。痛绳以法。居期岁。治理流行。氓无逋租。而猾民竞扇流言。公遂罢归。丁卯胡寇至。 上幸江都。 命公以御史督运于湖西。还又拜执义。戚里有以特批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198H 页
升擢。公论执甚力。用是递官为宗簿寺正。又出为南原府使。境内有剧盗横行杀人。官吏不敢何问。公至为治如安东时。而设方略捕治之。盗为屏息。御史以 闻。 上嘉之。命进秩通政。寻以事弃官归。久之。 上思公功效。 特拜全罗道观察使。未几。为脩郤者所中罢归。自后累拜兵曹参知,礼曹参议。皆不就。辛未冬。疾笃。遗命鬻马以葬。不用石灰。闰十一月某日卒。年六十有三。贫无以为敛。待亲旧赗襚。丧乃得举。宋氏望砺山。高丽侍中松礼。其始祖也。公之曾祖某,祖某。皆不仕。考讳复兴。司宪府监察。 赠兵曹参判。妣安东金氏。忠义卫承硕之女。公少以名行著闻。轻财重义。敦恤骨肉。盖有古人风焉。其当官奉职。不畏彊御。内而居台阁。以敢言称。出莅郡邑方岳。风采严劲。不威而肃。有令行禁止之效。然以性刚寡合。故虽当治朝。动多抹摋。不能久安于内。而唯二三君子与公志合者。相得驩甚。终身称石交云。公先娶郑氏。后娶申氏。皆无男子。有二女。郑出也。长适朴休文。生一男曰舜徒。次适李庆先。生三男曰焮,恊,僩。公既无嗣。属后事于外孙恊。公初葬杨州野木里。至壬申十二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198L 页
月。迁于杨根郡西鼎背村坤向之原。以郑夫人祔焉。公有友曰赵公廷虎。观察江原道。慨然曰。圣求之墓四见宿草矣。迄无数尺之表。即百世后。谁知为若人之藏。遂鸠财治石。属其婿李庆先而徵铭于维。维以齿则不敢肩随公。而公尝以忘年见待。今日之役。乌得无言。遂为铭曰。
廉或近刿。而可励世。直不为讦。岳岳是折。轹之可毁。挠之不可骫。鼎背之冈。琢石镂章。尚令来世。知为圣求甫之藏。
通训大夫奉常寺正兼春秋馆编修官许公墓碣铭(并序)
阳川之许。本出首露王。丽氏之兴。有宣文者。佐太祖有功。封之孔岩。自后世有显人。至 本朝。有忠贞公琮。实有将相功业。为世元臣。是生矿。策靖国勋。官全州府尹。 赠礼曹判书。判书生淳。官同知敦宁府事。同知生云。官结城县监。是为公之考。以公原从勋。推恩 赠左承旨。娶永川李氏监察龟祯之女。以嘉靖癸卯生公。生而育于舅家。少颇失学。稍长。始自励读书。中己卯生员,癸未文科。历官奉常寺主簿司宪府监察刑曹佐郎,工户二曹正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199H 页
郎,成均馆直讲军资监正副,军器礼宾奉常寺正。兼春秋馆编修官。出为输城察访,庆尚平安道都事,金堤郡守,南阳,安边,仁川,肃川,竹山五都护府使,定杨二州牧使。光海时。以奉卫 庙社主有劳。策勋升通政阶。为佥知中枢,分承政院承旨。年八十。以疾卒。屡 赠吏曹判书议政府左赞成。公讳昕。字景晦。自其游太学。人以远大期之。栗谷李文成公为群小齮龁。公唱诸生抗疏辨之。大为异议者所惎。及登第。果格公槐院之选。输城在北关孔道。属藩胡反。塞上多事。朝议以为非其人。无以弹压。乃用公为察访。论者或惜其去。将留之。公奋曰。内外孰非王事者。径驰赴任。悉以令式从事。一路肃然。岭南豪右。多胃儒名。辄称先生。其附丽门下者。谓之弟子。避丁役者辐凑焉。会国家举军籍。公为都事。行列邑考试诸生徒。其所谓弟子者。州县置之别籍。将免试。公诘曰。此宁有朝命耶。悉令按试。其不中者。辄傅之尺藉。郑仁弘盗时名。为宜宁县监。骄慠不行迎送礼。公怒罪其主吏。诸豪有名位者。一切不相假借。以此谣诼滋兴。己丑逆变起。中外多讹言。有言逆魁汝立。尝与崔永庆往还。公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199L 页
在岭南。从监司金睟闻其话。入都。偶泄之所亲言官。至请鞫永庆事连。公亦被逮。置对吐实。金睟亦自陈其所从闻。事遂已。然岭人挟前郤。谓公实诬永庆。排根无不至。公自此益困矣。壬辰之难。 宣庙西狩。 驾驻平壤时。公为都事。贼且至。 命公与节度使。分城而守。策应备御。大有方略。寻以都差使员。扈奉 庙社主。周旋艰险。以无震惊陨坠之变。未几。为定州。及 大驾旋轸。州县多以进献媚后宫。独公无所献。内家颇不悦。会有奸民诬诉。遂罢公。自是官不进。浮沈中外。颠踬者数焉。公居官。常抑彊扶弱。不肯随人骫骳。又尝重忤岭南人。故所如者辄不遂。晚节益甚。然终不改其操。既大耋。犹精悍不衰。人皆称异之。公天资朴厚不外饰。容貌伟然动人。光海既幽 大妃。奸臣胁百僚请废之。而公终不与焉。坐是将被谴。亲旧慰唁交至。公怡然无所动。公卒之明年。 今上定内难即大位。悉削光海时诸勋。而公亦在削中。勋阶赠秩。皆被追夺。人谓公之数奇。至身后亦尔云。夫人严氏。副正曙之女。有妇道而早卒。葬于广州治北。其原向壬。及公卒而同窆焉。从治命也。子男曰坪。某官。
溪谷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200H 页
女适士人某。侧室子曰墠,丘,坦。墠中司马试。丘文科某官。内外孙若干人。嗣子坪。将树圭首之石。而请维文。维之先大夫。实同公司马榜。是于义不可辞。乃为之铭。铭曰。
名也位也。人也。寿也夭也。天也。若公宦数穷而得永年。谓非阨于人而媚于天者耶。噫。
学生高公墓表
公讳景斗。字应寿。高氏系出耽罗。始神人高乙那。降于汉挐山。遂为耽罗君长。子孙历仕罗,丽。多显人。入我朝。有讳得宗。官左参赞。于公为高祖。曾祖某。平市令。赠司仆寺正。祖某。副司果。赠承政院左承旨。考某。进士。赠吏曹参判。公家世业儒。笃于行谊。性不喜荣进。屏居坡山之阳。食力自适。乡里称善人。年五十六而终。娶郭氏。承旨宗藩之孙。生三男二女。男曰尚文,尚忠,尚质。孙男女共若干人。高名族。又神人之裔。历世不乏衣冠。而公潜光畎亩。名不出乡党。年又不永。意者其发于后人乎。墓在坡州之泉岘。葬五十年而始有表。以伯氏之娶于高也。属维为之记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