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受斋篇第八十九(此有二部)¶ 第 954a 页
法苑珠林卷第九十一
西明寺沙门释道世撰
* 受斋篇第八十九
* 破斋篇第九十
* 赏罚篇第九十一
* 受斋篇第八十九(此有二部)
** 述意部第一
夫正法所以流布。贵在尊经。福田所以增长。
功由斋戒。故舍一餐之供。福绍馀粮。施一
钱之资。果超天报。所以福田可重。财累可
轻。共树无遮之会。等招无限之福也。
** 引證部第二
如旧杂譬喻经云。昔有四姓请佛饭。时有一
人卖牛湩。大姓留止饭。教持斋受戒听经
已乃归。妇言。我朝相待未饭。便强令夫饭
坏其斋意。虽尔七生天上七生世间。师曰。一
日持斋有六十万岁馀粮。复有五福。一曰少
病。二曰身安隐。三曰少淫意。四曰少睡卧。
五曰得生天上。常识宿命所行事也。
又波斯匿王欲赏末利夫人香璎。唤出宫视。
夫人于斋日著素服而出。在六万夫人中。明
如日月。倍好如常。王意悚然。加敬问曰。
有何道德炳然有异。夫人白王。自念少福禀
斯女形。情态垢秽。日夜命促。惧坠三涂。是
以月月奉佛法斋。割爱从道。世世蒙福。愿
以香璎奉施世尊。
又中阿含经云。尔时鹿子母毗舍祛。平旦沐
受斋篇第八十九(此有二部)¶ 第 954b 页 T53-0954.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s0002/buddhist/T53-0954.png)
首作礼。白世尊曰。我今持斋善。世尊问曰。
居士妇今持何等斋耶。斋有三种。云何为
三。一者放牛儿斋。二者尼揵斋。三者圣八
支斋。云何名放牛儿斋者。若放牛儿。朝放
泽中。晡收还村。彼还村时。作如是念。我今
日在此处放牛。明日当在彼处放牛。我今日
在此处饮牛。明日当在彼处饮牛。我牛今日
在此处宿止。明日当在彼处宿止。如是有人。
若持斋时。作是思惟。我今日食如此之食。明
日当食如彼食也。我今日饮如此之饮。明日
当饮如彼饮也。我今日含消如此含消。明
当含消如彼含消。其人于此昼夜乐著欲过。
是名放牛儿斋。若如是持斋。不获大利。不
得大果。无大功德。不得广布。云何名尼揵
斋耶。若出家尼揵者。彼劝人曰。汝于东方
过百由延外。有众生者。拥护彼故。弃舍刀
仗。如是南西北方亦尔。或脱衣裸形。我无
父母妻子。劝进虚妄之言。将为真谛。或执
苦行自饿诸邪法等。是名尼揵斋也。若如是
持斋者。亦不获大利。不得大果。无大功德。
不得广布。云何名为圣八支斋。多闻圣弟子。
若持斋时作是思惟。阿罗诃真人。尽形寿。离
杀断杀弃舍刀仗。有惭有愧。有慈悲心。饶
益一切。乃至蜫虫。于杀净心。乃至尽形寿。
离非时食断非时食。一食不夜食乐于时食。
我以此支于阿罗诃等同无异。是故说斋。彼
住此圣八支斋已。于上当复忆念如来无所
著等十号。出世净法。舍离秽污恶不善法。
受斋篇第八十九(此有二部)¶ 第 954c 页 T53-0954.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s0002/buddhist/T53-0954.png)
身坏命终得生六欲天。远得四沙门果。
又僧祇律云。佛住舍卫城。南方有邑名大
林。时有商人。驱八头牛到北方俱多国。有
一商人共在泽中放牛。时有离车捕龙食之。
捕得一龙女。女受布萨法无有害心。然离车
穿鼻牵行。商人见之。即起慈心。问离车言。
汝牵此龙欲作何等。答言。我欲杀啖。商人言。
勿杀。我与汝一牛贸取。捕者不肯。乃至八
牛。方言。此肉多美。今为汝故。我当放之。时
商人放龙女去已。念言。此是恶人。恐复追
逐更遣捕取。放别池中随逐看之。龙变为
人。语商人言。天施我命。今欲报恩。可共入
宫。当报天恩。商人答言。龙性率暴。瞋恚
无常。或能杀我。答不尔前人系我。我力能
杀彼人。但以受布萨法。都无杀心。何况天
今施我寿命。而当加害。若不去者。小住此
中。我先摒挡。即便入去。后入宫内见龙门
边。二龙系在一处。商人问言。汝为何事被
系。答言。此龙女半月中三日受斋法。我兄
弟守护此龙女。为不坚固。为离车所捕。以
是被系。唯愿天慈语令放我。龙女摒挡已即
呼入宫。坐宝床上。龙女白言。龙中有食能
尽寿消者。有二十年消者。有七年消者。有
阎浮提人食者。未知天今欲食何食。答言。欲
须阎浮提食。即持种种饮食与之。商人问龙
女言。此龙何故被系。龙女言。此有过。我欲
杀之。商人言。汝莫杀。不尔。要当杀之。商人
言。汝放彼者我当食耳。白言。不得直尔放之。
受斋篇第八十九(此有二部)¶ 第 955a 页 T53-0955.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s0002/buddhist/T53-0955.png)
物庄严宫殿。商人便问言。汝有如是庄严用
受布萨何为。答言。我龙法有五事苦。何等
为五。谓生时眠时淫时瞋时死时。一日之中
三过皮肉落地。热沙𤐰身。复问汝欲求何
等。答言。人道中生。为畜生中苦不知法故。
欲就如来出家。龙女即与八饼金。语言。此
金足汝父母眷属终身用之不尽。语言。汝合
眼。即以神变持著本国。以八饼金持与父
母。此是龙金。截已更生。尽寿用之。不可尽
时(思念仁慈不得不行暂救龙女思报弥重况持大斋受福宁小)。
又菩萨受斋经云。某自归佛。自归法。自归
比丘僧。
某身所行恶。口所言恶。意所念恶。今已除
弃。某若干日若干夜。受菩萨斋。自归菩萨。
佛告须菩提。菩萨斋日有十戒。第一菩萨斋
日不得著脂粉华香。
第二菩萨斋日不得歌舞捶鼓伎乐装饰。
第三菩萨斋日不得卧高床上。
第四菩萨斋日过中已后不得复食。
第五菩萨斋日不得持刀金银珍宝。
第六菩萨斋日不得乘车牛马。
第七菩萨斋日不得捶儿子奴婢畜生。
第八菩萨斋日皆持是斋从分檀布施得福。
菩萨斋日去卧时。于佛前叉手言。今日一切
十方其有持斋戒者行六度者。某皆助安无
量劝助欢喜福施。十方一切人非人等所在
勤苦厄难之处。皆令得福解脱忧苦。出生为
人安隐富乐无极。
受斋篇第八十九(此有二部)¶ 第 955b 页 T53-0955.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s0002/buddhist/T53-0955.png)
第九菩萨斋日不得饮食尽器中。
第十菩萨斋日不得与女人相形笑共坐席。
女人亦尔。是为十戒不得犯。不得教人犯。亦
不得劝勉人犯。
菩萨解斋法言。
南无佛。南无法。南无比丘僧。某若干日若干
夜持菩萨斋。从分檀布施当得六波罗蜜。如
诸菩萨六万菩萨法。斋日夜一分禅一分读
经一分卧。是为菩萨斋日法。
从正月十四日受十七日解。
从四月八日受十五日解。
从七月一日受十六日解。
从九月十四日受十六日解。
述曰。既受斋已。若欲解斋要待明相出时始
得食粥。不尔破斋。何名明相。如萨婆多论
云。明相有三种色。若日照阎浮提树。则有
黑色。若照树叶。则有青色。若过树叶。则有
白色。于三色中白色为正。始得解斋食其粥
也。
颂曰。
「 令月建清斋
佳辰召无疆
四部依时集
七众会升堂
萧条清梵举
哀婉动宫商
香气腾空上
乘风散遐方
叹德研冲邃
词辩畅玄芳
涤烦呈妙句
临时折婉章
缁素相依托
财法发神光
福田今夕满
恩惠建存亡」
*** 感应缘(略引四验)
受斋篇第八十九(此有二部)¶ 第 955c 页 T53-0955.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s0002/buddhist/T53-0955.png)
* 东晋沙门法显
* 宋沙门僧伽达多
* 宋居士郭铨
* 高齐沙门宝公
东晋徐州吴寺。太子思惟像者昔晋沙门法
显。励节西天历游圣迹。往投一寺。大小
逢迎。显时遇疾。主人上座亲事经理。敕沙
弥为客僧觅本乡斋食。倏忽往还。脚有疮血。
云往彭城吴苍鹰家求食。为犬所䶝。显怪
其旋转之间而游数万里外。方寤寺僧。并
非常人也。后随船还国。故往彭城追访得
吴苍鹰。具状问之。答有是事。便指馀血涂
门之处。显曰。此罗汉圣人血也。当时见为
觅食耳。如何遂损也。鹰闻惭悚。即舍宅为
寺。自往杨都求诸经像。正济江中。船遂倾
侧。忽有双骨各长一丈。随波腾漾。奄入船
中。即得安流升岸。以事奏闻。乃龙齿也。鹰
求像未获。溯江西上。暂怠林间。遇见婆罗
门僧持此像行曰。欲往徐州与吴苍鹰供养。
鹰曰。必如来言弟子是也。便付像将还至京。
诏令摸取十躯。皆足下施铭。而人莫辩新
旧。任鹰探取。像又降梦。示其本相。恰取还
得。本像东还徐州。每放异光。元魏孝文请
入北台。至高齐后主遣使者常彪之迎还邺
下。齐灭周废为僧藏之。大隋开教还重光显。
今在相州大慈寺(右此一验见晋史杂录)。
宋京师道林寺。有沙门僧伽达多僧伽罗多
等。并博通经论。偏以禅思为业。以元嘉之
初。来游宋境。达多常在山中坐禅。日时将
受斋篇第八十九(此有二部)¶ 第 956a 页 T53-0956.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s0002/buddhist/T53-0956.png)
多思惟。昔猕猴奉蜜。佛亦受而食之。今飞鸟
授食。何为不可。于是受进食之(右此一验见梁高僧传)。
宋顺阳郭铨字仲衡。晋益州刺史。亡后三十
馀载。元嘉八年忽见形。诣女婿南阳刘凝之
家。车卫甚盛。谓凝之曰。仆有谪事。可见为
作三十僧会。当得免也。言终不见。刘谓是
魍魉。不以在意。后铨又与女梦言。吾有谪
罚。已告汝婿令为设会。不能见矜耶。女
晨起见铨从户过怒言。竟不能救。今便就
罪。女号踊留之。问当何处设斋。答云。可归
吾舍。忽然复没。凝之即狼狈供办。会毕有
人。称铨信与凝相闻言。感君厚惠事始获
宥。言已失去。于是而绝(右一验出冥祥记录)。
高齐初沙门宝公者。崇山高栖士也。旦从
林虑向白鹿山。因迷失道。日将隅中。忽闻
钟声寻响而进。岩岫重阻登陟而趣。乃见一
寺独据深林。三门正南赫奕辉焕。前至门所。
看额云灵隐。之寺门外五六犬。其大。如
牛。白毛黑喙。或踊或卧。以眼眄宝。宝怖将
返。须臾胡僧外来宝唤不应。亦不回顾。直
入门内。犬亦随入。良久宝见无人。渐入次
门。屋宇四周。房门并闭。进至讲堂。唯见床
榻高座俨然。宝入西南隅床上坐。久之忽
闻栋间有声。仰视见开孔如井大。比丘前后
从孔飞下。遂至五六十人。依位坐讫。自相
借问。今日斋时何处食来。或言豫章成都长
安陇右葪北岭南五天竺等。无处不至。动即
千万馀里。末后一僧从空而下。诸人竞问。
受斋篇第八十九(此有二部)¶ 第 956b 页 T53-0956.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s0002/buddhist/T53-0956.png)
师讲会。各各竖义。大有后生聪俊难问。词
旨锋起殊为可观。不觉遂晚而至。宝本事
鉴为和尚。既闻此语。望得参话。希展上流。
整衣将起。答诸僧曰。鉴是实和尚。诸僧直
视忽隐寺所。独坐磐石查木之下。向之寺
宇一无所见。唯睹岩谷。禽鸟翅集諠乱切心。
出以问尚统法师。尚曰。此寺名赵时佛图
澄法师所造。年岁久远贤圣居之。非凡所住。
或沈或隐。迁徙无定。今山行者。犹闻钟声
(见侯君素旌异记录)。
* 破斋篇第九十(此有二部)
** 述意部第一
惟无常苦空之悲。念生老病死之患。长夜悲
倒悬之苦。漂沦哀陷坠之溺。思之痛伤。亦
深可惧也。良由福田轻薄信施难消。斋戒无
固。事等坏瓶。易毁难持。又同霜露。我人转
盛。著逾胶漆。不惧累劫之殃。但忧一身之
命。所以饱食长眠。何异豚犬。破斋夜食。鬼
道无殊。是故施主失应时之福。众僧损良田
之种也。
** 引證部第二
如舍利弗问经云。舍利弗白佛言。有诸檀越
造僧伽蓝。厚置资给供来往僧。有似出家
僧。非时就典食僧索食。而食与者食者得何
等罪。其本檀越得何等福。佛言。非时食者。
是破戒人。是犯盗人。非时与者。亦破戒人。
亦犯盗人。盗檀越物。是不与取。非施主意。
施主无福。以失物故。犹有发心置立之善。
受斋篇第八十九(此有二部)¶ 第 956c 页 T53-0956.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s0002/buddhist/T53-0956.png)
有时受。至非时食。复得福不。佛言。时食净
者是即福田。是即出家。是即僧伽。是即天
人良友。是即天人导师。其不净者。犹为破
戒。是大劫盗。是即饿鬼。为罪窟宅。非时索
者。以时非时辄与。是与食者。即名退道。是
名恶魔。是名三恶道。是名破器。是癞病
人。坏善果故。偷乞自活。是故诸婆罗门不
非时食。外道梵志亦不邪命食。况我弟子知
法行法而当尔耶。凡如此者。非我弟子。是
盗我法利著无法人。是名盗食非法之人。盗
与盗受。一团一撮片盐片酢。皆死堕燋肠地
狱吞热铁丸。从地狱出生猪狗中食诸不净。
又生恶鸟。人怪其声。后生饿鬼。还伽蓝中。
处其圊内啖食秽污。百千万岁。更生人中
贫穷下贱。人所弃恶。不可言说。人不信用。
不如盗一人物其罪尚轻。割夺多人故。良福
田故。断绝出世道故。
又揵陀国王经云。佛在世时。时有国王。号
名揵陀。奉事婆罗门。婆罗门居在山中。多
种果树。时有据樵人毁其果树。婆罗门见之。
便将诣王所言。是人无状残败我果树。王
当治杀。王敬事婆罗门。不敢违之。即为杀
之。自后未久有牛食人稻。其主遂捶折其
一角。血流备面。痛不可忍。牛复到王所白
言。我实无状食此人少稻。今折我角。稻主
亦追到王所。王晓鸟兽语。王语牛言。我当
为汝杀之。牛即报言。今虽杀此人亦不能令
我不痛。但当约敕后莫如之。王便感念言。
受斋篇第八十九(此有二部)¶ 第 957a 页 T53-0957.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s0002/buddhist/T53-0957.png)
牛。今事此道复不免生死。何用此道。便到佛
所。五体投地。为佛作礼。愿受五戒十善。佛
言。布施持戒现世得福。忍辱精进一心智慧。
其福无量。后生天上。王即欢喜得须陀洹。
阿难白佛言。此王与牛本何因缘。佛言。乃昔
拘那含牟尼佛时。王与牛为兄弟作优婆塞。
供持斋戒一日一夜。王守法精进不敢懈怠。
寿终升天。天上寿尽下为国王。牛时犯斋夜
食。后受其罪。罪毕复作牛五百世。尚有宿识
故来开寤王意。牛后七日寿终上生天上。佛
言。四辈弟子受持斋戒不可犯也。
又法句喻经云。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精舍中。为天人龙鬼说法。东方有国名郁
多罗波提。有婆罗门等五百人。相率欲诣恒
水岸边。有三祠神池。沐浴垢秽。裸形求仙。
如尼揵法。道由大泽。迷不得过。中道乏粮。
遥望见一大树。如有神气。想有人居。驰趣
树下。了无所见。婆罗门等举声大哭。饥渴
委厄穷死斯泽。树神现身问诸梵志。道士那
来。今欲何行。同声答曰。欲诣神池澡浴望仙。
今日饥渴幸哀矜济。树神举手。百味饮食从
手流溢。给众饮食皆得饱满。其馀饮食足供
道粮。临当别去。诣神请问。本行何德致此
巍巍。神答梵志。吾本所居在舍卫国。时国
大臣。名曰须达。饭佛众僧于市市酪。无
提酪者。倩我提之。往到精舍使我斟酌。讫行
澡水俨然听法。一切欢喜称善无量。时我奉
斋暮还不餐。妇怪问我。不审何恨。答曰。
受斋篇第八十九(此有二部)¶ 第 957b 页 T53-0957.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s0002/buddhist/T53-0957.png)
斋名八关。其妇瞋恚忿然言曰。瞿昙乱俗。奚
足采纳。君不毁食则祸从此衅。踧迫不
已便共俱食。时我尔夜年寿算尽终于夜半。
神来生此。为此愚妇破我斋法。不率其业
来生斯泽。作此树神。提酪之福手出饮食。若
终斋法应生天上。封受自然。即为梵志。而作
颂曰。
「 祠祀种祸根
日夜长枝条
唐苦败身本
法斋度世仙」
又百缘经云。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于
其初夜有五百天子。赍持香华光明赫奕。照
祇桓林。来诣佛所。礼已却坐。佛为说法得
须陀洹果。绕佛三匝还诣天宫。于其晨朝。阿
难请问诸天来缘。佛告阿难。乃往过去迦叶
佛时。有二婆罗门。随从国王来诣佛所。礼拜
问讯。时彼从中有一优婆塞。劝二婆罗门共
受斋法。一求生天。二求人王受已俱还诸
婆罗门聚会之处。诸婆罗门言。汝等饥渴可
共饮食。殷勤数劝不免其意。求生天者即便
饮食。以破斋故不果所愿。其后命终生于龙
中。其不食者得作国王。以其先身共受斋
故。生彼国王园池水中。时守园人日日常送
种种果蓏奉上献王。于池水中得一美果。色
香甚好。作是念言。我惟出入常为门监所
见前却。我持此果当用与之。作是念已。寻
即持与。门监得已复作是念。我惟出入复
为黄门所见前却。当用与之。作是念已寻即
持与。黄门得已复作是念。夫人为我常向大
受斋篇第八十九(此有二部)¶ 第 957c 页 T53-0957.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s0002/buddhist/T53-0957.png)
即便持与。夫人得已复上大王。王得果已即
便食之。觉甚香美。即问夫人。汝今何处得
是果来。夫人即时如实对曰。我从黄门得是
果来。如是展转推到园子。王即召呼。吾园之
中有是美果。何不见送乃与他人。园子于
是本末自陈。王不听言而告之曰。自今以后
常送此果。若不送者吾当杀汝。园子还归入
其园中。号咷洟泣不能自制。此果无种何
由可得。时彼龙王闻是哭声。化作人形来
问之言。汝今何以啼哭乃尔。园子具答所由。
龙闻是语还入水中。取好美果著金槃上。持
与园子。因复告言。汝持此果奉上献王。并
说吾意云。我及国王昔佛在世。本是亲友。
俱作梵志共受八斋。各求所愿。汝戒完具
得作国王。吾戒不全生在龙中。我今还欲奉
修斋法求舍此身。愿王为我求八关斋文。送
来与我。若其相违吾覆汝国用作大海。园子
于是纳受果槃。奉献王已。因复说龙所嘱之
语。王闻是已甚用不乐。所以然者。当尔之
时乃至无有佛法之名。况复得有八关斋文。
若其不获恐见危害。思念此理无由可办。时
彼国王有一大臣。最可敬重。而告之言。龙
从我索八关斋文。仰卿得之。大臣答曰。今世
无法。云何可得。王复告言。汝若不获。吾必
杀卿。大臣闻已。却退至家。颜色异常。甚用
愁恼。时臣有父。年在耆旧。每从外来。见子
颜色改易异常。寻即问言。即向父说委曲
情理。父答子言。吾家堂柱。我见有光。汝为
受斋篇第八十九(此有二部)¶ 第 958a 页 T53-0958.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s0002/buddhist/T53-0958.png)
二是八关斋文。大臣得已甚用欢喜。著金槃
上奉献与王王得之喜不自胜。送与龙王。龙
王得已甚用欢庆。赍持珍宝赠遗与王。各还
所止。共五百龙子勤加奉修八关斋法。其后
命终生忉利天来供养我。是彼光耳。佛告阿
难。欲知彼时五百龙子奉修斋法者。今五百
天子是。佛说是缘时。有得四沙门果者。有
发无上菩提心者。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又遗教法律云。若出家人乘车马一日除五
百日斋。一岁三百六十日乘。计除却十八万
日斋。舍利弗问佛。何故比丘乘骑除五百日
斋者。佛言。比丘是知禁律人。他见生谤。
令他得罪。除老病暂乘不犯(问曰。何故不论俗人。答曰。出家清虚恕
悯众生故他人怪白衣秽浊常造罪人杀戮寻常何论轻罪故人见不怪也)。
颂曰。
「 贪心未尝满
福善未曾忧
专求美饮食
饱[軗/口]无耻羞
昏尘全未拭
心垢岂能除
破斋常夜食
辜负施难詶
天长命自短
业催闇中游
漂浪四暴海
难逢六度舟
小恶犹不改
大善何能修
类同园池龙
焉得齐高流」
*** 感应缘(略引三验)
* 晋孙稚
* 齐王氏
* 唐李思一
晋孙稚字法晖。齐国般阳县人也。父祚晋
太中大夫。稚幼而奉法。年十八以咸康元年
八月病亡。祚后移居武昌。至三年四月八日。
受斋篇第八十九(此有二部)¶ 第 958b 页 T53-0958.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s0002/buddhist/T53-0958.png)
见。稚亦在人众之中。随侍像行。见父母。拜
跪问讯随共还家。祚先病稚云。无他祸崇。不
自将护所致耳。五月当差。言毕辞去。其年
七月十五日。复归跪拜问讯。悉如生时。说
其外祖父为太山府君。见稚说稚母字曰。汝
是某甲儿耶。未应便来。那得至此。稚答。伯
父将来欲以代谪有教推问欲鞭罚之。稚救
解得原。稚兄容字思渊。时在其侧。稚谓曰。
虽离故形在优乐处。但读书无他作愿。兄勿
复忧也。但勤精进系念修善。福自随人矣。
我二年学成当生国王家。同辈有五百人。今
在福堂。学成皆当上生第六天上。我本亦应
上生。但以解救先人因缘缠缚故。独生王家
耳。到五年七月七日复归说。邾城当有寇难。
事例甚多。悉皆如言。家人秘之。故无传者。
又云。先人多有罪谪。宜为作福。我今受身人
中。不须复营。但救先人也。愿父兄勤为功
德作福。食时务使鲜洁。一一如法者受上福。
次者次福。若不能然徒费设耳。当使平等
心无彼我。其福乃多。祚时有婢。稚未还时。
忽病殆死。通身皆痛。稚云。此婢欲叛。我前
与鞭。不复得去耳。稚问婢云。前实欲叛与
人为期。日垂至而便住。云云。
齐王氏名四娘。永明三年病死。下尸在地。为
庄饰者觉其心煖。故未殡殓。经二宿肌体稍
温气息渐还。俄而能言。自说有二人录其将
去至一大门。有一沙门踞胡床坐。见之甚惊。
问何故来。乃骂此二人云。汝误录人来各鞭
受斋篇第八十九(此有二部)¶ 第 958c 页 T53-0958.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s0002/buddhist/T53-0958.png)
知道路。请人示津。沙门即命一人送之。行
少地见其先死。奴子倚高楼上。惊问四娘。
那忽至此。欲见新妇不。答不知处。唤奴自
送。奴云不得奉送。四娘但去。前路应相值
也。投一马鞭与之曰。谨执此鞭自知路。可
行数里。便见新妇。即四娘之嫂也。正被苦
谪四体碜缚。如装鹅鸭法悬于路侧。相见悲
号。新妇自说。生时作罪今胎此楚毒。欲屈
手搏颊求乞哀助。而手被挛格不得至颊。又
闻左右受苦之声。而不睹形。四娘问此为
何声。答曰。此是无行众僧。破斋犯戒。获此苦
报。呼噭声也。于是沿路而归。须臾至家。见
其尸骸意甚憎恶。不复愿还。不觉有人排其
踣著。乃得就身而稍苏活。其人今休然尚存
(右二验出冥祥记)。
唐陇西李思一。今居相州之滏阳县。贞观二
十年正月已死。经日而苏。语在冥报记。至
永徽三年五月又死。经一宿而苏。说云以年
命未尽。蒙王放归。于王前见相州滏阳县
法观寺僧辩圭。又见会福寺僧弘亮及慧宝
三人。并在王前。辩答见冥官云。慧宝死
时未至宜修功德。辩圭弘亮今岁必死。辩圭
等是年果相继卒。后寺僧令一巫者就弘亮
等旧房召二僧问之。辩圭曰。我为破斋今受
大苦。兼语诸弟子等曰。为我作斋救拔苦
难。弟子辈即为营斋。巫者又云。辩圭已得
免罪。弘亮云。我为破斋兼妄持人长短。今
被拔舌痛苦。不能多言。相州智力寺僧慧永
受斋篇第八十九(此有二部)¶ 第 959a 页 T53-0959.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s0002/buddhist/T53-0959.png)
* 赏罚篇第九十一(此有二部)
** 述意部第一+(引證部)夹注【宋】【元】【宫】一一
夫好生恶死。含识之所同欣。喜利怒害。仁
智之所不免。是以居终蹈义。或惬于情。枉
性伤和。每切馀恨。史迁曰。死有轻于鸿毛。
庄周曰。生则重于天下。故生死违性则怨
酷冥道。赏罚乖序。则哀声气结。影响于耳
目。寤寐于精爽无往不复。吁可畏哀。庶权
豪之地。览明镜而绌威。利欲之情。启元龟
而克念。无辜者。获腰领之全。履福者。同劫
石之寿也。
** 引證部第二
如百喻经云。昔有二人。共种甘蔗。而作誓
言。种好者赏。其不好者当重罚之。时二人
中。一者念言。甘蔗极甜。若压取汁。还灌甘
蔗。树必得胜。既取汁溉。冀望滋味。反败种
子。所有甘蔗一切都失。世人亦尔。欲求善
福。恃己豪贵。倚形挟势。迫胁下民。𣣋夺
财物。用作福善。不知将来反获其殃。如压
甘蔗彼此都失。
阿育王经云。昔阿育王妇莲华夫人产一子。
面貌端正(依付法藏名曰法增)目似驹那罗眼。因字驹那
罗。王甚爱敬。长为娶妇字真金鬘。后共王
至鸡头摩寺上座所。上座夜奢知必失眼。常
为说法。眼无常相。王大夫人帝失罗叉。见眼
端正染心逼之。子闻掩耳不顺其志。夫人瞋
恚常求其短。欲挑其眼。后时北方乾陀罗国。
城名得叉尸罗。人民叛逆。王遣镇之。后时王
受斋篇第八十九(此有二部)¶ 第 959b 页 T53-0959.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s0002/buddhist/T53-0959.png)
治。敕唤驹那欲绍王位。帝失罗叉闻已念言。
彼若为王我无活理。即作方便而白王言。我
能治王。即敕国内似王病者。皆敕将来。我
为治之。时有一男有如此病。妇为问医。语
将来为汝治之。既至医所。即送与夫人。夫
人杀之。破腹见虫。上去粪随下行亦尔。与
种种药不能令死。后乃与蒜虫便即死。以
因缘劝王食蒜。王食虫死。逐粪道出。王
病得差。语夫人言。欲得何愿。答言。欲得七
日作王。王即听之。既得王已。诈作王书。语
得叉人云。驹那罗有大罪过。急挑眼出。作
书已竟向王眠睡偷王齿印。王梦惊觉语夫
人言。梦见二鹫欲挑我子驹那罗眼。言已还
眠。复梦觉语夫人言。梦见驹那罗头发甚长
在地而坐。夫人安慰王复还眠。眠已夫人得
印印书。遣使赍去。王复梦见牙齿堕落。晓
召相师。占梦吉凶。师言。此梦必是王子失眼
之相。王闻合掌归命四方护佛道神信法僧
者。愿护我子。书至彼国。驹那得书即信其
语。雇旃陀罗使挑其眼无肯挑者。但缘业熟。
自然有人面有八丑。来求挑眼。王语丑人。
先挑一眼著我手中。举刀向眼。一切人民称
怨大唤。怪哉苦哉。啼哭懊恼不能自胜。又付
法藏传云。求一恶人令出右眼。置掌观之。
便念耶舍本所劝诫。而作是言。说眼无常。
犹如幻化。昔时奇妙。今观何爱。当舍危朽
之法。专求最胜清净慧眼。作是观时得须陀
洹。更出一眼重深思察。厌恶情至得斯陀含。
受斋篇第八十九(此有二部)¶ 第 959c 页 T53-0959.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s0002/buddhist/T53-0959.png)
见已闷绝良久乃苏。时驹那罗以偈晓之曰。
「 昔吾为恶业
今日自还受
一切世间苦
恩爱会别离
汝当谛思惟
何应大啼哭」
又阿育王经云。时驹那罗王答妇。我等自造
今日受之。恩爱会离何用啼哭。为使人驱
出。夫妇相将弹琴歌乞以自存活。展转而行。
归还本国。欲入王宫。门人约之。即至门外
象厩中宿。向晓弹琴。自宣苦事。王闻琴声。
情切忆子。即遣人唤。既至王所。王见眼盲
形容瘦恶衣裳弊坏。都欲不识见少形相。
寻即问言。汝是我子驹那罗不。答言。我是。
王闻其语。闷绝躄地水洒乃苏抱著膝上。手
摩抆眼啼泣而言。汝眼本似驹那罗。故遂为
字。今悉无有。以何为名。谁挑汝眼。使汝辛
苦樵瘁乃尔。速疾语我。我今见汝形体樵瘁。譬如猛火烧我身心都悉坏尽。子语王言。
愿莫忧恼。我自造业不可怨他。得父王书齿
印敕挑。王立誓言。若我敕挑当自截舌。若
与齿印当拔我齿。若我眼见自挑其眼。王后
推察知是罗刹作书遣挑。王呼骂曰。不吉恶
物何地载汝。汝于今者不自陷没。汝实我怨。
诈怀亲附。种种骂讫。积胡胶火而烧杀之。
又付法藏传云。时驹那。罗王子起大悲心。而
白父言。今若加报于彼。必当累劫共为怨害。
譬如因声即有响应。亦如婴儿未识义理骂辱
父母无谦敬心。而此父母岂于其儿起瞋恨
耶。一切众生亦复如是。常为烦恼之所覆蔽。
受斋篇第八十九(此有二部)¶ 第 960a 页 T53-0960.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s0002/buddhist/T53-0960.png)
心毒盛不受其语。大积薪油而焚杀之。
又阿育王经云。尔时诸比丘见而问尊者优
波鞠多。有何因缘。尊者答曰。驹那罗往昔
波罗柰国作一猎师。于山窟中得五百鹿。若
都杀者。肉则臭烂。挑其眼出。日食一鹿。从
是已来。五百身中常被挑眼。又于过去拘
楼孙佛入涅槃后。时有国王。名曰端严。为
起石塔。七宝庄严。王死之后有一恶王。名
曰不信。坏塔取宝。唯留土木。驹那尔时为长
者子。还以七宝修治此塔。复造大像共佛
齐等。发誓愿言。使我来世如似此佛得胜
解脱。缘本造塔生尊贵家。由昔作像常得端
正。以发愿故今获道迹。
又依王玄策西国行记云。其王心知继室奸
宄。饮气而怒。捶加刑继室所。是时辅佐并
流配雪山东北碛卤不毛之地。摩诃菩提寺
圣僧名宴沙。大阿罗汉。王闻高德。携盲子
具白前事。垂哀眼明。僧受王请。普告国众。
吾明辰说深法。人持器来。以盛洟泪。是日
道俗竞驰远赴。闻说十二因缘时众悲伤泣
血而已。收泪总置金槃。师立誓曰。向所说
法其理若当。愿以众泪洗王子目令得复明。
理若不当盲目如故。于是将泪洗眼遂平复。
时王及子不胜喜庆。时众咸悦皆称善哉。圣
力乃尔。王子即是拘那罗王。于今塔犹存
焉。
又佛本行经云。尔时世尊乞食时至。著衣持
钵独自而行。欲乞于食。渐渐到彼大兵将村。
受斋篇第八十九(此有二部)¶ 第 960b 页 T53-0960.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s0002/buddhist/T53-0960.png)
便进入于其门内。铺座而坐。尔时兵将大婆
罗门。有于二女。一名难陀。二名波罗。时
彼二女出向佛边。到佛所已顶礼佛足。却住
一面。佛为说法得须陀洹果。乞受三归五戒
已。即取佛钵将好香美饮食。满盛钵中以用
奉佛。尔时世尊受彼食已。从村而出。尔时
提婆大婆罗门。从他转闻彼大沙门来至于
此。闻已即作思念。我昔曾请彼大沙门许施
饮食。我今贫煎。当作何计。妻报夫提婆言。
乞听可说。未审尔不。我忆往昔年少之时。
兵将大婆罗门。曾弄于我。欲求世事。我时
不听。彼暂指触。而今圣夫将我与彼行于世
事。从其随索多少钱物。得以而为彼大沙门
作食布施。尔时提婆报其妻言。此事不然。我
婆罗门理不合作如是之事。其提婆即诣兵
将所白言。善哉善哉。唯愿借贷我五百钱。若
我能偿此事善哉。脱不能偿。我之夫妇二人
详共入汝家语汝作力。尔时兵将即与提婆
钱足五百。而语之言。汝今将去随意所用。
其事若讫更不得转从他借贷持以偿我。如
汝所要身自出力觅钱与我。尔时提婆从兵
将边。依法受取五百钱已。至自己家付与其
妻。备办饮食。即诣林中。而往佛边。欲请
如来。善哉大德沙门瞿昙。唯愿受我明日
饭食。是时世尊默然受请。辞佛而去。至自
己家。城内一切巷陌皆卖熟食。尔时提婆
即于彼夜严备多种甘美饮食。其夜悉办如
是诸味。过夜天明家内洒扫铺床座讫。即至
受斋篇第八十九(此有二部)¶ 第 960c 页 T53-0960.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s0002/buddhist/T53-0960.png)
世尊既至食时。著衣持钵渐渐而行。至提
婆家随铺而坐。夫妇自手擎持多种微妙清
净众味饮食。立于佛前以奉世尊。唯愿如
来自恣而食。是时提婆奉佛食讫。别于佛边
铺座而坐。坐已世尊即为提婆如应说法。令
欢喜已。从座而起随意而去。尔时提婆送佛
而出。其提婆妻从他借衣著。见佛出还即便
解衣。置于一处。而扫除地。时有一贼。忽尔
来偷其衣将去。时妻为失衣故心大愁恼。提
婆送佛还家见妇迷乱。即便问言。何故如是
烦恼。妻报夫言。当知所借衣。不知谁偷。忽
然失去。是时提婆闻此语已。心地迷闷不知
所为。作如是言。我以从他贷五百钱。用为
供具。汝今从他借衣而著。忽复失去。我家
贫短以何备偿。当作何计。尔时提婆求欲自
死。即便往至尸陀林中。上大树上欲自扑地。
而不能堕。即复大愁。然彼贼人执其衣裳至
尸陀林。忽尔还来。在于提婆所上树下。掘
地埋之。以土覆上。于上大便放讫而去。时
彼提婆在于树上。遥见此事。贼去以后从
树而下。掘取其衣。还将向舍。时提婆妻扫
除舍内处处分除。其屋。角忽然自陷。低
头观睹。地下见有一赤铜瓶。其中有金。乃
至略说。见第二瓶第三第四悉皆是瓶。更复
观看其下。更见一赤铜瓮。亦满中金。彼见金
已即大惊噭。指示夫言。圣夫圣夫。速来速
来。我已得之。尔时提婆闻妇声已。作是思惟。
此妇可怜。何故失心。如是诳语。云我已得
受斋篇第八十九(此有二部)¶ 第 961a 页 T53-0961.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s0002/buddhist/T53-0961.png)
问其妻言。居家著者。汝何所得。彼妇即便
指示其金。语言圣夫。我得于此也。是时提
婆复语妻言。汝所失衣我亦得也。而彼妇取
衣向所借处还归其主。尔时提婆作是思惟。
我今独自不能淹消。尔多许金。即便携将
五百钱。直还向兵将边。而偿其债。到已语
彼大兵将言。我从仁者贷五百钱。金以还
汝。是时兵将语提婆言。我前语汝不得从
他举钱偿我。唯出自家身力偿我。提婆复言。
我不从他贷取此物。兵将复问。汝从何得。提
婆报言。我从地得此之金藏。彼不承信尔时
提婆即将兵将。到自己家示其金藏。尔时兵
将见一聚炭。语提婆言。汝何诳也。语我是
炭。用作金相。是时提婆复更重语彼兵将言。
此实真金。非是火炭。如是再三过三已。以
手触彼金藏唱示言。此是金非炭。复作誓愿。
如我善业因缘力故得此金者。乞示兵将见。
如此语已炭即为金。兵将见此地藏金已。复
问。汝今供养阿谁。为天为仙。并及善人。而
彼与汝如是愿报。提婆报言。我于今日。家
唯供养是大沙门。奉施饭食。感应藉彼功
德果报当成。兵将报言。此之金藏悉皆是彼
善业因缘故生。此报无人能夺。无人所断。
汝莫作疑。安隐而食。
尔时提婆作如是念。以施大沙门食生大功
德。心生欢喜。踊跃无量。遍满其体。复诣佛
边。重请佛至家饭。佛以后夫妻二人铺座听
受斋篇第八十九(此有二部)¶ 第 961b 页 T53-0961.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s0002/buddhist/T53-0961.png)
得须陀洹果。时诸比丘即咨问言。彼之提婆
及妻等。昔作何业得此果报。复至佛边得诸
圣法。更造何业先贫后富。一旦如是。佛告
比丘。昔迦叶佛所受三归五戒。而不行布施
者。今提婆是。然命终乞愿。愿值于我。以是
因缘今得值我。以不行布施今得贫报。随将
食布施于我得现世报。以是因缘。汝诸比丘
辈等。应常须向佛法僧边生于恭敬希有之
心犹如提婆。身现受福。以悭贪不肯布施。
今受贫贱困苦之患。
颂曰。
「 有义便合
无义便离
离卦非吉
合象成规
有功可赏
无功可治
勿得枉滥
反报无疑」
*** 感应缘(略引一十三验)
* 周杜国之伯常
* 汉时王济左右
* 汉时羽林中郎游殷
* 晋富阳县令王范
* 晋时张骏
* 晋时羊珊
* 晋时孔基
* 晋时庾亮
* 齐时真子融
* 齐时文宣帝高洋
* 梁时刘大夫不得字
* 陈时武帝陈霸先
* 唐王玄策行传西域业称
受斋篇第八十九(此有二部)¶ 第 961c 页 T53-0961.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s0002/buddhist/T53-0961.png)
周杜国之伯名曰常。为周大夫。宣王之妾
曰女鸠。欲通之。杜伯不可。女鸠诉之。宣王
曰。常窃与妾交。宣王信之。囚杜伯于焦。使
薜甫与司工锜杀杜伯其友左儒九谏。而王
不听。左儒死之。杜伯既死。即为人见王曰。
常之罪何哉。王召祝而以杜伯语告之。祝
曰。始杀杜伯谁与王谋之。王曰。司工锜也祝
曰。何不杀锜以谢之。宣王乃杀锜。使祝以
谢之杜伯。杜伯犹为人而至。言其无罪。司
工锜又为人而至曰。臣何罪之有。宣王告皇
甫曰。祝也与我谋而杀人。吾所杀者又皆为
人而见。当奈何乎。皇甫曰杀祝以谢之。宣
王乃杀祝以兼谢焉。又无益也。皆为人而至。
祝亦曰。我焉知之。奈何以此为罪。而杀臣
也。后三年游于圃田。从人满野。日中杜伯
乘白马素衣。司工锜为左。祝为右。朱衣朱
冠。起于道左。执朱弓朱矢射宣王。中心折
脊。伏于弓衣而死。
汉时王济左右。常于闇中就婢取济衣物。婢
欲奸之。其人云不敢。婢言。若不从我。我当
大噭。此人卒不肯。婢遂呼云。某甲欲奸我。
济即令人杀之。此人具自陈诉。济犹不信。故
牵将去。顾谓济曰。枉不可受。要当讼府君
于天。后济乃病。忽见此人语之曰。前具告
实。既不见理。今便应去。济数日卒。
汉时游殷。字幼齐。汉世为羽林中郎将。先
与司隶校尉胡轸有隙。轸遂诬搆杀之。殷死
月馀。轸得病目睛脱。但言伏罪伏罪。游幼
齐将鬼来。于是遂死。
受斋篇第八十九(此有二部)¶ 第 962a 页 T53-0962.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s0002/buddhist/T53-0962.png)
晋富阳县令王范。有妾桃英。殊有姿色。遂
与阁下丁丰史华期二人奸通。范尝出行不
还。帐内都督孙元弼。闻丁丰户中有环佩声。
觇视见桃英与同被而卧。元弼叩户扇叱之。
桃英即起。揽裙理鬓蹑履还内元弼又见华
期带佩桃英麝香。二人惧。元弼告之。乃共
谤。元弼与桃英有私。范不辩察。遂杀元弼。
有陈超者。当时在座。劝成元弼罪。后范代还
超亦出都。看范行至赤亭山下值雷雨。日暮
忽然有人。扶超腋径曳将去入荒泽中。电光
照见一鬼。面甚青黑。眼无瞳子。曰吾孙元
弼也。诉怨皇天。早见申理。连时候汝。乃
今相遇。超叩头流血。鬼曰。王范既为事主。
当先杀之。贾景伯孙文度。在太山玄堂下。共
定死生名录。桃英魂魄亦收在。女青亭者。
是第三地狱名。在黄泉下。专治女鬼。投至
天明失鬼所在。超至杨都诣范。未敢说之。便
见鬼从外来径入范帐。至夜范始眠。忽然大
魇连呼不醒。家人牵青牛临范上。并加桃
人左索。向明小苏。十许日而死。妾亦暴亡。
超亦逃走长干寺。易姓名为何规。后五年三
月三日临水酒酣。超云。今当不复畏此鬼也。
低头便见鬼影已在水中。以手搏超。鼻血大
出。可一升许。数日而殂。
晋时张骏据有凉州。忌害镇军将军武威阴
鉴。以其宗族强大而多功也。遂讽其主簿魏
纂。使诬鉴谋反。骏逼鉴自杀。后三年纂病。
见鉴在侧遂死。
晋时羊珊。字懿彭祖。晋世庐陵太守。为人
受斋篇第八十九(此有二部)¶ 第 962b 页 T53-0962.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s0002/buddhist/T53-0962.png)
加刑杀。征西大将军庾亮槛送。具以状闻。
右司奏。珊杀郡将吏及民简良等二百九十
人。徒谪一百馀人。应弃市。依八议请宥。显
宗诏曰。此事古今所未有。此而可忍孰不可
忍。何八议之有。可狱所赐命。珊兄子贲。先
尚南郡公主。自表解婚。诏不许。琅邪孝王
妃山氏珊之甥也。苦以为请。于是司徒王
遵。启珊罪不可容恕宜极重法。山太妃忧
感动疾。陛下罔极之恩。宜蒙生全之宥。于是
下诏曰。山太妃唯此一甥发言摧鲠。乃至
吐血。情虑深重。朕丁荼毒。受太妃抚育之
恩。同于慈亲。若不堪难忍之病。以致顿弊。
朕亦何颜以寄。今便原珊生命。以慰太妃
渭阳之恩。于是除名为民。少时疾病。常
见简良等曰。枉岂可受。今来相取。自申黄
泉。经宿而死。
晋时会稽孔基。勤学有志操。凭结族人孔敝
敝使其二子以基为师。而敝子并凶猥。趣
尚不同。基屡言之于敝。此儿常有忿恚。敝
寻丧亡。服制既除。基以宿旧乃赍羊酒往看
言子。子犹怀宿怨。潜遣奴于路侧杀基。奴
还未至。仍见基来。张目攘袂。厉声言曰。奸
丑小竖人面兽心。吾蒙顾在昔敦戢平生。有
何怨恶候道见害。慢天忘父。人神不容。要
当断汝家种。从此之后数数见形。孔氏无几。
大儿向厕忽便绝倒。骆驿往看已毙于地。次
者寻复病殂。兄弟无后。
晋时庾亮诛陶。后称。咸康五年冬节会。文
受斋篇第八十九(此有二部)¶ 第 962c 页 T53-0962.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s0002/buddhist/T53-0962.png)
云。陶公来。陶公是称父侃也。庾亦起迎。陶
公扶两人。悉是旧怨。传诏左右数十人皆操
伏戈。陶公谓庾曰。老仆举君自代。不图此
恩反戮其孤。故来相问。陶称何罪。身已得
讼于帝矣。庾不得一言。遂寝疾入年一日
死(右此八验出怨魂志)。
齐真子融。齐世尝为井陉开崄阻使。赂货
甚多。为人所糺。齐主欲以行法。意在穷治。
乃付并州城局参军事崔瑗与中书舍人蔡
晖。共考其狱。然子融之事皆在赦前。瑗等
观望上意抑为赦。后子融临刑之际。怨诉
百端。既不见理。乃誓曰若此等平吉。是无
天道。后十五日法。瑗无病暴死。经一年
许。蔡晖卧疾。肤肉烂堕。都尽苦楚。百许
日殂。
齐文宣帝。高洋既死。太子殷嗣位。年号乾
明。文宣同母弟常山王演。本在并州权势甚
重。因文宣山事随梓宫出。邺以地望见疑。仍
留为录尚书事。王遂忿怒。潜生异计。上省
之曰。内外百僚皆来集会。即收缚乾明腹心
尚书令杨遵产等五人。皆为事奏斩之。寻
亦废乾明而自立。是为孝照帝。后在并州。
望气者奏。邺中有天子气。平秦王高归彦劝
杀乾明。遂锁向并州尽之。其年孝照数见
文宣。作诸妖怪。就其索儿。备为[示*厌]禳。终不
能遣而死。
梁江陵陷时有关内人。梁元晖俘获一士大
夫。姓刘。位日新城失其名字。先此人先遭
受斋篇第八十九(此有二部)¶ 第 963a 页 T53-0963.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s0002/buddhist/T53-0963.png)
檐抱。又著连枷值雪。涂不能前进。元晖
逼令弃去。刘君爱惜以死为请。遂强夺取掷
之雪中。杖伯交下驱蹙使去。刘乃步步回
首号噭断绝。辛苦顿弊。加以悲伤数日而
死。死后元晖日日见刘曳手索儿。因此得病。
虽复对之悔谢。来殊不已。元晖载病。到家
而终。
陈武帝陈霸。先既害梁大司马王僧辩。次
讨诸将。义兴太守韦载。黄门郎放第四子
也。为王公固守。陈主频遣攻围不克。后重
征之。诱说载白。王公亲党皆已殄灭。此一
孤城何所希冀。过尔相抵耶。若能见降不
失富贵。载答曰。士感知已本为王公。所以
抗禦大军致成雠敌。今亦承明公尽定江左。
穷城自守必无生路。但锋刃屡交杀伤过甚。
军人忿怒恐不见全。老母在堂弥惧祸及。所
以苟延日月。未能束手耳。必有誓约不敢久
劳神武。陈主乃遣刑白马为誓。载遂开门。陈
主亦示宽信。还杨都后。陈主即位。遣载从
征。以小迟晚。因宿憾斩之。寻于大殿看事。
便见载来。惊起入内。移坐光严殿载又逐入。
顾访左右。皆无所见。因此得病死(右四验出冥祥记)。
唐王玄策行传云。摩伽陀国法。若犯罪者。不
加拷掠。唯以神称之。称人之法。以物与人
轻重相似者。置称一头。人处一头。两头衡平
者。又作一符。亦以别物。等其轻重。即以符
系人项上。以所称别物添前物。若人无罪。即
称物头重。若人有罪则物头轻。据此轻重以
受斋篇第八十九(此有二部)¶ 第 963b 页 T53-0963.png
![](https://c.cnkgraph.com/kanripoimgs/KR6s0002/buddhist/T53-0963.png)
以行其刑。若小罪负债之流等。并锁其两脚
用为罚罪。
法苑珠林卷第九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