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放生篇(此有二部)¶
放生篇(此有二部)¶ 第 780b 页

法苑珠林卷第六十五

西明寺沙门释道世撰


* 放生篇第七十五
* 救厄篇第七十六

* 放生篇(此有二部)

** 述意部第一

盖閒。元元杂类莫不贪生。蠢蠢迷徒咸知
畏死。所以失林穷虎。乃委命于庐中。铩翮惊
禽。遂投身于案侧。至如杨生养雀。宁有意
于玉环。孔氏放龟。本无情于金印。而冥期弗
爽雅报斯臻。故知因果业行皎然如日。且大
悲之化。救苦为端。弘誓之心。济生为本。但五
部名族。皆以列鼎相誇。三市逸仁。莫不鼓
刀成务。群生何罪。枉见刑残。含识无愆。横
逢俎醢致使怨魂不断苦报相酬。今劝仁者。
同修慈行。所有危怖并存放舍。纵彼飞沈随
其饮啄。当使紫鳞赪尾并相望于江湖。锦
臆翠毛等。逍遥于云汉。或听三归而寤道。
何异瞽龙。闻四谛而生天。更同鹦鸟。共立长
寿之基。同招常命之果也。

** 引證部第二

如梵网经云。若佛子。以慈心故令放生业。
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
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
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一切
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故常行
放生。生生受生。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
放生篇(此有二部)¶ 第 780c 页 T53-0780.png
救护解其苦难。常教化讲说菩萨戒救度众
生。若父母兄弟死亡之日。请法师讲菩萨戒
经律。追福资其亡者。得见诸佛生人天上。若
不尔者。犯轻垢罪。

又僧祇律云。一切道俗七众等。并须漉水饮
用。若漉得水已使能见掌中。细文者审悉看
之。看时如大象载竹车回顷。知无应用。使可
信者教漉。不可信者自漉得虫。还送本取水
来处安之。若来处远近有池。池井七日不消
者。以虫著中。若知水有虫。不得持器绳借人。
若池江水有虫。得唱云此水有虫。若问者。答
云。长者自看。若知友同师者。语言。此中有
虫。当漉水用。

又十诵律有二比丘。未曾见佛。从北远道共
往舍卫奉见世尊。道中渴乏值有虫水。破戒
者言。可共饮之。持戒者言。水中有虫何可得
饮。破戒者言。我若不饮必当渴死。不得见佛。
便饮而去。持戒者慎护戒故不饮。遂渴乏死。
即生三十三天身得具足。先到佛所头面礼
足。佛为说法得法眼净。受三归毕还归天上。
时饮水者后到佛所。佛为四众说法。即披衣
示金色身。汝痴人欲看我肉身。何为不如持
戒者。先见我法身智慧之身。佛言。从今已去。
比丘若行二十里外。无漉水囊犯罪。若自无
同意伴有者听去。

又有征行军人。有比丘尼教化行人。人皆弓
头安漉囊。持用滤水。官人闻奏国王。王闻瞋
之。皆欲杀却。汝小虫尚畏不杀。况见贼肯害
之。行人向王分疏云。小虫若于国有害。臣皆
放生篇(此有二部)¶ 第 781a 页 T53-0781.png
杀却。既无有怨何故不听滤饮。王闻放之。由
行人慈善根力。及贼皆来投化。

又正法念经云。经宿之水。若不细观恐生细
虫。若不漉治不饮不用。是名细持不杀戒。

又智度论云。过去世时人民多病黄白痿瘁。
菩萨尔时身为赤鱼。自以为其肉施诸病人
以救其疾。又昔菩萨作一飞鸟。在林中住。
见有一人入于深水。非人行处。为水神所羂
著不可解。若能至香山取一药草。著其羂上。
绳即烂坏。人得脱去。菩萨宿世作如是等无
量本生。多有所济名本生经。

又十诵律云。佛言。过去世时近雪山下有鹿
王。名曰威德。作五百鹿王。时有猎师安谷施
羂。鹿王前行右脚堕毛羂中。鹿王心念。若我
现相则诸鹿不敢食谷。须啖谷尽尔乃现脚
相。时诸鹿皆去。唯一女鹿住。便说偈言。

「 大王当知
 是罗师来
 愿勤方便
 出是羂去」


尔时鹿王以偈答言。

「 我勤方便
 力势已尽
 毛羂转急
 不能得出」


女鹿见猎师到已。向说偈言。

「 汝以利刀
 先杀我身
 然后愿放
 鹿王令去」


猎师闻之。生怜悯心。以偈答言。

「 我终不杀汝
 亦不杀鹿王
 放汝及鹿王
 随意之所去」


猎师即时解放鹿王。佛言。昔鹿王者。今我身
是。五百鹿者。五百比丘是。时有雁王。猎者得
放生篇(此有二部)¶ 第 781b 页 T53-0781.png
之。有同伴雁欲代舍命。还说偈相报。猎师见
悯二雁并放。后求宝报恩。大意同前。

又智度论云。王闻鹿言。即从坐起而说偈言。

「 我实是畜兽
 名曰人头鹿
 汝虽是鹿身
 名为鹿头人
 以理而言之
 非以形为人
 若能有慈悲
 虽兽实是人
 我从今日始
 不食一切肉
 我以无畏施
 且可安汝意」


又善见律云。目连为阿育王演本生经云。大
王往昔有一鹧鸪鸟。为人笼系。在地愁怖。
便大鸣唤。同类云集为人所杀。鹧鸪问道人
云。我有罪不。道人答云。汝鸣声时有杀心不。
鹧鸪鸟言。我鸣命伴来无杀心也。道人即答。
若无杀心汝无罪也。而说偈言。

「 不同业而触
 不同心而起
 善人摄心住
 罪不横加汝」


又僧祇律云。佛告诸比丘。过去世时香山中
有仙人住处。去山不远有一池水。时水中有
一鳖。出池水食。食已向日张口而眠。时香山
中有诸猕猴。入池饮水。已上岸见此鳖张口
而眠。时猕猴便作淫法。即以身生内鳖口中。
鳖觉合口。藏六甲裹。如所说偈言。

「 愚痴人执相
 犹如鳖所齧
 失守摩罗捉
 非斧则不离」


时鳖急捉猕猴却行欲入水。猕猴急怖便
作是念。若我入水必死无疑。然苦痛力弱任
鳖回转。流离牵曳遇值崄处。鳖时仰卧。是时
猕猴两手抱鳖。作是念言。谁当为我脱此苦
放生篇(此有二部)¶ 第 781c 页 T53-0781.png
难。猕猴曾知仙人住处。彼当救我。便抱此鳖
向彼处去。仙人遥见便作是念。咄哉异事。念
是猕猴为作何等欲戏弄。猕猴故言。婆罗门
是何等宝物满钵持来。得何等信而来向我。
尔时猕猴即说偈言。

「 我愚痴猕猴
 无辜触恼他
 救厄者贤士
 命急在不久
 今日婆罗门
 若不救我者
 须臾断身生
 困厄还山林」


尔时仙人以偈答言。

「 我令汝得脱
 还于山林中
 恐汝猕猴法
 故态还复生
 尔时彼仙人
 为说往昔事
 鳖汝宿命时
 曾号字迦叶
 猕猴过去世
 号字憍陈如
 已作淫欲行
 今可断因缘
 迦叶放憍陈
 令还山林去」


鳖闻是语便放猴去。

颂曰。

「 普亲皆眷属
 隔世即相欺
 但求现在乐
 不知来苦资
 牵我入三涂
 楚痛受万危
 自非慈放舍
 何得命延时」


*** 感应缘(略引一验)

唐魏郡马嘉运。以贞观六年正月。居家日晚。
出大门忽见两人。各捉马一匹。先在门外树
下立。嘉运问是何人。答云。东海公使迎马生
耳。嘉运素有学识知名州里。每台使及四方
贵客多请见之。及见闻名弗复怪也。谓使者
放生篇(此有二部)¶ 第 782a 页 T53-0782.png
曰。吾无马。使者曰。进马。以此迎马生。嘉运
即于树下上马而去。其身倒卧于树下也。俄
至一官曹将入大门。有男女数十人。门外如
讼者。有一妇人先与运相识。是同郡张公瑾
妾。姓元氏。手执一纸文书迎谓嘉运曰。马生
尚相识不。昔张总管交游。每数相见。总管无
状非理杀我。我诉天曹。于今三年。为王天主
救护公瑾。故常见抑。今乃得申。官已追之。不
久将至。疑我独见枉害。马生那亦来耶。嘉运
先知元氏被杀。及见方自知死。使者引入门。
门者曰。公眠未可谒。宜可就霍司刑处坐。嘉
运见司刑。乃益州行台郎中霍璋也。见嘉运
延坐曰。此府记室官阙。东海公闻君才学欲
屈为此官耳。嘉运曰。贫守妻子。不愿为官。得
免幸甚。璋曰。若不能作自陈无学。吾当有相
识可举令作。俄有人来云。公眠已起。引嘉运
入。见一人在厅事坐。肥短黑色。呼嘉运前谓
曰。闻君才学。欲屈为记室耳。能为之乎。嘉运
拜谢曰。幸甚。但鄙夫田野。颇以经业教授后
生。不足以当记室之任耳。公曰。识霍璋不。答
曰识之。因使召璋。问以嘉运才术。璋曰。平生
知其经学。不见作文章。公曰。谁有文章者。嘉
运曰。有陈子良者解文章。公曰。放马生归。即
命追于子良。嘉运辞去。璋与之别。倩君语我
家狗。吾临终语汝。卖我所乘作浮图。汝那卖
马自费。速如我教造浮图。所云我家狗者。谓
其长子。嘉运因问。向见张公瑾妾。所言天主
者为谁。璋曰。公瑾乡。人王五戒者。死为天主。常救公瑾故得至今。今似不免矣。言毕而
放生篇(此有二部)¶ 第 782b 页 T53-0782.png
别。遣使者送嘉运。至一小涩道指令。由此
路归。嘉运具言之。其年七月绵州人姓陈名
子良暴死。经宿而苏。自言见东海公。欲用为
记室。辞不识文字。别有吴人陈子良卒。公瑾
亦亡。但二人亡后。嘉运尝与人同行于路。忽
若见官府者。嘉运色忧。怖唯趋走。顷之乃
定。同侣问之。答曰。而见东海公使人云。欲往
益州追人仍说。陈子良极诉君。霍司刑为君
被诮让。君几不免。赖君赎生之福。故得免也。
初嘉运在蜀之日。将抉池取鱼。嘉运时为人
讲书得绢数十匹。因买池鱼赎生。谓此也。至
贞观中车驾在九城宫闻之。使中书侍郎岑
文本就问其事。文本录以奏云尔。嘉运后为
国子博士卒官(右此一验出冥报记)

* 救厄篇第七十六(此有五部)


* 述意部
* 菩萨部
* 流水部
* 商主部
* 兽王部

** 述意部第一

夫慈悲弘力之施。祈福纾患之请。诚至可感。
列圣同然。而观世大士独见裒闻。是以投火。
有必糜之躯。海漂无或生之命。但瞬息之顷
言念归向。则洪海可竭。烈火飞凉。或临刀项
上白刃不伤。或坠堕深坑全身无损。或枷禁
桎梏散诞形躯。如是得力。备鉴难尽。若恳
诚克己必感灵徵。若浮漫惰情艰危叵救也。

** 菩萨部第二

如僧伽罗刹经云。时有菩萨在山。慈心端坐
思惟不动。鸟孵顶上觉鸟在顶。惧卵坠落
身不移摇。检坐而行彼处不动。及鸟生翅。但
放生篇(此有二部)¶ 第 782c 页 T53-0782.png
未能飞。终不舍去。

又弥勒所问本愿经云。佛言。阿难。我本求道
时勤苦无数。过去世时有王太子。号曰宝华。
端正姝好。从园观出道见一人。身患病癞。见
问病人。以何等药疗卿病。病者答曰。得王
身髓血等以涂我身。其病乃愈。太子闻已。即
自破身骨髓血等以与病者。至心施与意无
悔恨。其王太子者。即我身是。四大海水尚可
斗量。我身骨髓血等不可称数。求正觉故。

又大集经云。尔时旷野菩萨现为鬼身。散脂
菩萨现为鹿身。慧炬菩萨现猕猴身。离爱菩
萨现羖羊身。尽漏菩萨现鹅王身。如是五百
诸菩萨等。各各现受种种诸身。其身悉出大
香光明。一一菩萨手执灯明。为供养十方诸
佛。从七佛已来与如是佛同为眷属。受持五
戒发菩提心。为欲调伏一切众生令发菩提
故受此身。

又杂宝藏经云。昔者有一罗汉道人。畜一沙
弥。知此沙弥却后七日必当命终。与假归家。
至七日头。敕使还来。沙弥辞师。即便归去。于
其道中见众蚁子。随水漂流命将欲绝。生慈
悲心。自脱袈裟盛土堰水。而取蚁子置高燥
处。遂悉得活。至七日头还归师所。师甚怪之。
寻即入定。以天眼观知其更无馀福得尔。以
救蚁子因缘之故。七日不死得延命长(又治故塔亦得
延命。又治补伽蓝墙壁泥孔亦得延命)。

** 流水部第三

如金光明经云。尔时流水长者。于天自在光
王国内。治一切众生患。令得平复。时长者子
放生篇(此有二部)¶ 第 783a 页 T53-0783.png
有妻。名曰水空龙藏。而生二子。一名水空。二
名水藏。时长者子将是二子次第游行。到一
大空泽中。见诸禽兽多食血肉一向驰奔。长
者念言。是诸禽兽何因缘故一向驰走。时长
者子遂便随逐。见有一池其水枯涸。于其池
中多有诸鱼。长者见鱼生大悲心。时有树神
示现半身。作如是言。善哉男子。此鱼可悯。汝
可与水。是故号汝。名为流水。长者问神。此鱼
头数为有几所。树神答言。其数具足足满十
千。尔时流水闻是数已倍生悲心。时此空池
为日所曝。是十千鱼将入死门。是时长者四
方求水了不能得。见有大树寻取枝叶。还到
池上与作荫凉。作荫凉已复更疾走。远至馀
处见一大河。名曰水生。有诸恶人为捕此鱼。
决弃其水不令下过。然其决处悬崄难补。时
长者子速至王所。说其因缘。唯愿大王。借二
十大象令得负水济彼鱼命。尔时大王即敕
大臣。速疾供给。自至厩中随意选取。是时流
水及其二子。将二十大象。从治城人借索皮
囊。至彼上流决处。盛水象负。驰疾至空泽池。
写置池中。水遂瀰满。时长者子于池四边
仿佯而行。是鱼亦随。循岸而行。时长者子
复作是念。是鱼何缘随我而行。必为饥火所
恼从我求食。尔时流水告子。至家启父。家
中可食之物。悉载象上急速来还。尔时二子
如父教敕。至家启祖说如上事。尔时二子收
食载象。还至父所。长者心喜。从子取食散著
池中。与鱼食已令其饱满。复思经中若有众
生临命终时。得闻宝胜如来名号。即生天上。
放生篇(此有二部)¶ 第 783b 页 T53-0783.png
即便入水作如是言。南无过去宝胜如来。十
号名字。复为是鱼解说如是甚深妙法十二
因缘。尔时流水及子还家。复于后时宾客醉
卧。尔时其地卒大震动。时十千鱼同日命终。
即生忉利天。既生天已思念报恩。尔时十千
天子从忉利天下至长者家。时长者子在楼
上睡。是十千天子。以十千真珠天妙璎珞置
其头边。复以十千置其足边。复以十千置右
胁边。复以十千置左胁边。雨曼陀罗华。摩
诃曼陀罗华。积至于膝。种种天乐出妙音声。
阎浮提中有睡眠者。皆悉觉寤。流水长者亦
从睡寤。是十千天子于空游行。于王国内皆
雨天华。复至泽池复雨天华。便从此没还
忉利宫。

** 商主部第四

如大悲经云。佛告阿难。过去之世有大商主。
为采宝故将诸商人入于大海。彼所乘船众
宝悉满。至海中间其船卒坏。时彼商人心怀
怖畏极生忧恼。其中或有得船版者。或有
浮者。有命终者。我于尔时作彼商主。在大海
中。用以浮囊安隐而度。时有五人呼商主言。
大士商主唯愿惠施我等无畏。说是语已。
尔时商主即告之言。诸丈夫勿生。怖畏。我
令汝等从此大海安隐得度。阿难。彼时商主
身带利剑。而作是念。大海之法不居死尸。如
其我今自舍身命。此诸商人必能得度大海
之难。作是念已。即唤商人。置己身上令善捉
持。彼诸商人有骑背者。有抱肩者。有捉髀者。
尔时商主为欲施彼无怖畏故。兴大悲心
放生篇(此有二部)¶ 第 783c 页 T53-0783.png
起大勇猛。即以利剑断己命根。速取命终
于时大海漂其死尸置之岸上。时五商人便
得度海。安隐受乐。平吉无难还阎浮提。阿难。
彼时商主岂异人乎。我身是也。五商人者。今
五比丘是也。是五比丘昔于大海而得度脱。
今复于此生死大海而得度脱。安置无畏涅
槃彼岸。

** 兽王部第五

如大智度论云。乃往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有
大林树多诸禽兽。野火来烧三边俱起。唯有
一边而隔一水。众兽穷逼逃命无地。佛言。
我于尔时为大身多力鹿。以前脚跨一岸。以
后脚跨一岸。令众兽蹈背上而度。皮肉尽
坏。以慈悲力忍之至死。最后一兔来。气力已
竭。自强努力忍令得过。过已脊折堕水而
死。如是久有。非但今也。前得度者今诸弟子
是。最后一兔须跋陀是。佛世世乐行精进。今
犹不息。

又贤愚经云。佛过去久远世时。时世饥俭。如
来因地慈救众生。作大鱼身。长五百由旬。国
人须其肉者。无问人畜皆来取啖。取已还生。
经于十二年施其肉血。

又受生经云。昔者菩萨曾为鳖王。生长大海
化诸同类。子民群众皆修仁德。王自奉行慈
悲救护。悯于众生如母爱子。其海深长边际
难限。而悉周至靡不更历。于时鳖王出于海
外。在边卧息。积有日月其背坚燥。犹如陆
地。贾人远来因止其上。破薪然火炊煮饭食。
系其牛马车乘载石。皆著其上。鳖王欲趣入
放生篇(此有二部)¶ 第 784a 页 T53-0784.png
水。畏堕不仁。适欲强忍痛不可胜。便设权计
入浅水处。除灭火毒不危众贾。众贾恐怖。
谓潮卒涨。悲哀呼嗟。归命诸天。唯见救济。鳖
王心益悯之。因报贾人曰。慎莫恐怖。吾被
火焚故舍入水。欲令痛息。今当相安。终不相
危。众贾闻之知有活望。俱时发声言南无佛。
鳖兴大慈还负众贾。移在岸边。众人得脱靡
不欢喜。遥称鳖王而叹其德。尊为桥梁多所
过度。行为大舟超越三界。设得佛道当复
救脱生死之厄。鳖王报曰。善哉善哉。当如来
言。各自别去。佛言。时鳖王者。我身是也。五
百贾人者。今五百弟子舍利弗等是。

又正法念经云。若有众生见犯法者。应受死
苦。以财赎命。令其得脱。不求恩报。命终生常
欢喜天。从天退还得受人身不遭王难。

若有众生持戒见大火起焚烧众生。以水灭
火救诸众生。命终生行道天受种种乐。

又如度狗子经说。昔有一国。谷米踊贵。人民
饥饿。时有沙门入城分卫。周遍门室无所一
获。次至长者大豪贵门。得粗恶饭适欲出城。
门中逢一射猎屠儿。抱一狗子持归欲杀。见
沙门欢喜前为作礼。沙门咒愿。老寿长生。沙
门知有狗子疑欲杀之。故问其人。今何所赍。
答曰。空行无所获持。沙门又问。吾已见之。何
为藏匿。杀生之罪甚为不善。愿持我食贸此
狗子。令命得济。卿福无量。其人答曰。不能相
与。我故行求。家门共食。卿此小饭何所足乎。
沙门殷勤晓喻请之。其人抵突不肯随言。沙
门又言。设不肯者。可以示我。其人即出以示
放生篇(此有二部)¶ 第 784b 页 T53-0784.png
沙门。沙门举饭以饲狗子。以手摩抆祝愿
泪出。卿罪所致得是犬身。不得自在。见杀食
啖。使汝世世罪灭福生。离狗子身得生为
人。所在遇法三宝自然。狗子得食善心生焉。
踊跃欢喜知自归依。人将还家屠杀共食。狗
子命过即生豪贵大长者家。适生堕地便有
慈心。时彼沙门分卫次到长者门里。分卫时
长者子见彼沙门。忆识本缘便前稽首礼沙
门足。请前供养百味饮食。前白父母言。今我
欲逐此大和尚。奉受经戒为作弟子。父母爱
重不肯听之。我今一门有汝一子。当以续后
家门之主。何因便欲弃家而去。小儿啼泣不
肯饮食。不欲听我便自就死。父母见然便听
令去。随师学道除去须发。被三法衣讽诵佛
经。深解其义便得三昧。立不退转开化一切。
发大道意。佛世难值。经道难闻。能与相值无
不蒙度。畜生尚有得道。岂况于人。宁不获果。
纵复缺犯还生惭愧。白净已来黑垢自灭。

又杂阿含经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过去世
时有一鸟。名曰罗婆。为鹰所捉飞腾虚空。于
空鸣唤言。我不自觉忽遭此难。我坐舍离父
母境界。而游他处故遭此难。如何今日为他
所囚。不得自在。鹰语罗婆汝当何处自有境
界。而得自在。罗婆答言。我于田耕垄中自有
境界。足免诸难。是为我家父母境界。鹰于罗
婆起憍慢言。放汝令去还耕垄中。能得脱不。
于是罗婆得脱鹰爪。还到耕垄大块之下。安
住止处。然复于块上欲与鹰斗。鹰则大怒。彼
是小鸟敢与我斗。瞋恚极盛。峻飞直搏。于是
放生篇(此有二部)¶ 第 784c 页 T53-0784.png
罗婆入于块下。鹰鸟飞势臆冲坚块。碎身即
死。时罗婆鸟深伏块下。仰说偈言。

「 鹰鸟用力来
 罗婆依自块
 乘瞋猛盛力
 致祸碎其身
 我具足通达
 依于自境界
 伏怨心随喜
 自观欣其力
 设汝有凶愚
 百千龙象力
 不如我智慧
 十六分之一
 观我智胜殊
 摧灭于苍鹰」


颂曰。

「 含识皆畏死
 有命惧崄危
 如鱼困池涸
 难逢流水湄
 亲疏皆父母
 何得辄相欺
 慈悲救厄苦
 福报自然随」


*** 感应缘(略引一十五验)


* 秦沙门释道囧
* 晋居士吕竦
* 晋居士徐荣
* 晋居士张崇
* 晋将军王懿
* 晋严猛妇
* 晋周子长
* 宋沙门竺慧庆
* 宋沙门释昙无竭
* 宋沙门释法进
* 周沙门释慧瑱
* 周沙门释僧实
* 陈沙门释慧布
* 唐沙门释智聪
* 唐居士徐善才

秦沙门释道囧。乡里氏族已载前记。姚秦弘
始十八年师道懿。遣至河南霍山采钟乳。与
同学道朗等四人共行。持炬探究入且三里。
遇一深流横木而过。囧最先济后辈坠木而
死。时火又灭冥然昏闇。囧生念已尽恸哭而
已。犹故一心呼观世音誓愿。若蒙出路供百
人会表报威神。经一宿而见小光烱然。状若
荧火。倏忽之间穴中尽明。于是见路得出岩
放生篇(此有二部)¶ 第 785a 页 T53-0785.png
下。由此信寤弥深。屡睹灵异。元嘉十九年。
临川康王作镇广陵。请囧供养。其年九月于
西斋中作十日观世音斋已。得九日夜四更
尽众僧皆眠。囧起礼拜。还欲坐禅。忽见四壁
有无数沙门。悉半身出。见一佛蠡髻分明了
了。有一长人著平上帻。笺布裤褶毛把长
刀。貌极雄异。捻香授道囧。时不肯受。壁中
沙门语云。囧公可为受香以覆护主人。俄而
霍然无所复见。当尔之时都不见众会诸僧
唯睹所置释迦文行像而已。

晋吕竦字茂高。衮州人也。寓居始丰。其县南
溪流急岸峭。回曲如萦。又多大石。白日行者
犹怀危惧。竦自说。其父当行溪中。去家十
许里。日向暮天。忽风雨晦冥如漆。不复知东
西。自分覆溺。唯归心观世音。且诵且念。须臾
有火光来岸。如人捉炬者。照见溪中了了。遥
得归家。火常在前导。去船十馀步。竦后与郗
嘉宾周旋。郗所传说。

晋徐荣者。琅邪人。当至东阳还经定山。舟
人不惯。误堕洄澓中。游舞涛波垂欲沈没。荣
无复计。唯至心呼观世音。斯须间如有数十
人。齐力引船者。踊出澓中还得平流。沿江还
下日已向暮。天大阴闇风雨甚驶。不知所向
而涛浪转盛。荣诵经不辍口。有顷望见山头
有火光赫然。回柁趣之。径得运浦。举船安
隐。既至亦不复见光。同侣异之。疑非人火。
明旦问浦中人。昨夜山上是何火光。众皆愕
然曰。昨风雨如此。岂如有火理。吾等并不见。
然后了其为神光矣。荣后为稽府督护。谢敷
放生篇(此有二部)¶ 第 785b 页 T53-0785.png
闻其自说如此。时与荣同船者。有沙门支道
蕴。谨笃士也。具见其事。后为傅亮言之。与
荣所说同。

晋张崇。京兆杜陵人也。少奉法。晋太元中苻
坚既败。长安百姓有千馀家。南走归晋。为镇
戍所拘。谓为游寇。杀其男丁。虏其子女。崇与
同等五人手脚杻械。持身出坑埋筑至腰。
各相去二十步。明日将驰马射之以为娱乐。
崇虑望穷尽。唯洁心专念观世音。夜中械忽
自破。上得离身。因是便走遂得免脱。崇既脚
痛。同等路经一寺。乃复称观世音名。至心
礼拜。以一石置前。发誓愿言。今欲过江东
诉乱晋帝理此冤魂救其妻息。若心愿获果
此石当分为二。崇礼拜已石即破焉。崇遂至
京师发白虎樽。具列冤氏。帝乃悉加宥。已
为人所略卖者。皆为编户。智生道人目所亲
见。

晋王懿字仲德。太原人也。守车骑将军世信
奉法。父苗苻坚时为中山太守。为丁零所害。
仲德与兄元德携母南归。登陟峭崄饥疲绝
粮。无复馀计。唯归心三宝。忽见一童子牵青
牛。见懿等饥各乞一饭。因忽不见。时积雨大
水。懿前望浩然不知何处为浅可得揭厉。俄
有一白狼。旋绕其前过水而返。似若引导。
如此者三。于是逐狼而渡水。裁至膝。俄得
陆路。南归晋朝。后自王丘尚书为徐州刺
史。尝欲设斋。宿昔洒扫敷陈香华盛列经
像。忽闻法堂有经呗声。清婉流畅。懿遽往观。
见有五沙门在佛坐前。威容伟异神仪秀出。
放生篇(此有二部)¶ 第 785c 页 T53-0785.png
懿知非凡僧。心甚欢敬。沙门回相瞻眄意若
依然。音旨未交。忽而竦身飞空而去。亲表宾
僚见者甚众。咸悉欣踊倍增信寤(右此四验出冥祥记)

晋时会稽严猛妇。出采薪为虎所害后亡。猛
行至蒿中忽见云。君今日行必遭不善。我当
相免也。既而俱前。忽逢一虎跳梁向猛。妇
举手指麾。状而遮护。须臾有二胡人。荷戟
而过。妇因指之。虎即搏胡。婿得免也(右一验出异苑
录)。

晋周子长。侨居武昌五丈浦东堈头。咸康三
年子长至塞溪浦中愁家。家去五丈数里。合
暮还五丈未达。减一里许。先是空堈忽见四
匝瓦屋当道。门卒便捉子长头。子长曰。我是
佛弟子。何故捉我。吏问曰。若是佛弟子能经
呗不。子长先能诵四天王及鹿子经。便为诵
之三四过。捉故不置。知是鬼便骂之曰。武昌
痴鬼。语汝我是佛弟子。为汝诵经数偈。故不
放人也。捉者便放。不复见屋。鬼故逐之。过家
门前。鬼遮不得入门。亦不得作声。而心将鬼
至寒溪寺中过。子长便擒鬼胸。复骂曰。武昌
痴鬼。今当将汝至寺中和尚前了之。鬼亦擒
子长胸。相拖度五丈塘西行。后诸鬼谓捉者
曰。放为西将牵我入寺中。捉者已放。子长故
复语后者曰。寺中正有道人辈。乃未肯畏之。
后一鬼小语曰。汝近城东看道人面。何以得
败。便共大笑。子长比达家三更尽(右一验出灵鬼志)

宋沙门竺慧庆。广陵人也。经行修明。元嘉
十二年荆杨大水。川陵如一。慧将入庐
山。船至小。而暴风忽起。同旅已得依浦。唯
放生篇(此有二部)¶ 第 786a 页 T53-0786.png
慧庆舫未及得泊。飘飏中江。风疾浪踊静
待沦覆。庆正心端念诵观世音经。洲际之人
望见其舫。迎飙截流。如有数十人牵挽之
者。径到上岸。一舫全济。

宋元嘉初中。有黄龙沙弥昙无竭者。诵观世
音经。净修苦行。与诸徒属二十五人往寻佛
国。备经荒俭贞志弥坚。既达天竺舍卫路。逢
山象一群。竭赍经诵念称名归命。有师子从
林中出。象惊奔走。后有野牛一群鸣吼而来。
将欲加害。竭又如初归命。有大鹫飞来。牛便
惊散。遂得剋免(右此二验出冥祥记)

宋高昌有释法进。或曰道进。姓唐。凉州张掖
人。幼而精苦习读。有超迈之德。为沮渠蒙逊
所重。逊卒于景环为胡寇所破。问进曰。今
欲转掠高昌。为可剋不。进曰必捷。但忧灾饿
耳。回军即定。后三年景环卒。弟安周续立。是
岁荒饿。死者无限。周既事进。进屡从求乞。
以赈贫饿。国蓄稍竭。进不复求。乃净洗浴取
刀盐。至深穷窟饿人所聚之处。次第授以三
归。便挂衣钵著树。投身饿者前云。施汝共食
众虽饥困犹义不忍受。进即自割肉柱鉴以
啖之。两股肉尽心闷不能自割。因语饿人云。
汝取我皮肉犹足数日。若王使来必当将去。
但取藏之。饿者悲悼无能取者。须臾弟子来
至。王人复到。举国奔赴号噭相属。因舆之
还宫。周敕以三百斛麦以施饥者。别发仓廪
以赈贫民。至明晨乃绝。出城北阇维之。烟焰
冲天七日乃歇。尸骸都尽唯舌不烂。即于其
处起塔三层。树碑于右(右此一验出梁高僧传)
放生篇(此有二部)¶ 第 786b 页 T53-0786.png

周上党元开府寺释慧瑱。不知氏族。奉律贞
礭禅忏为业。会周建德六年国灭三宝。瑱抱
持经像隐于深山。遇贼欲劫。初未觉也。忽见
一人形长丈馀。美须颜具奴衣服。乘白马朱
𩦲自山顶来。径至瑱前下马而谓曰。今夜贼
至。师可急避。瑱居悬崖之下。绝无馀道。疑是
山神。乃曰。今佛法毁灭贫道容身无地。故来
依投檀越。今有贼来。正可于此取死。更何逃
窜。神曰。师既远投弟子。弟子亦能护师。正尔
住此遂失所在。当夜忽降大雪。可深丈馀。雪
深道隔。遂免贼难。后晴路开。群贼重来。神遂
告山下。诸村曰。贼欲劫瑱师。汝等急往共救。
乃各严器仗入山拒击。贼便惊散。从此每日
瑱常凭神安业山阜。不测其终。

周京师大追远寺释僧实。俗姓程。侨阳灵武
人也。幼怀雅亮清卓不群。魏孝文大和末年。
从京至雒。因遇勒主三藏。授以禅法。三学
虽通偏以九次调心。故得定水清澄禅林
蓊蔚。于是陶化京华久而逾盛。忽于一日正
午僧寝之时。自上楼鸣钟急。众僧出房怪问
所以。实告僧曰。人各速备香火急赴集堂。僧
既集已又告僧曰。人各用心修理佛事。齐诵
观音以救江南。梁国其寺讲堂欲崩。恐损道
俗宜共救厄。当尔之时杨都讲堂正论法
集。道俗向千充满其中。忽闻西北异种香烟
及空中经声伎乐云屯从堂北门而入直出南
门。合堂惊出。靴履忘著。共逐听声。人既出
尽。堂歘摧倒。大众得全。免斯危难。奏闻梁
主。敕使问周。果如实救。梁主三度奉请。周主
放生篇(此有二部)¶ 第 786c 页 T53-0786.png
不放。梁主遥礼备尽致敬。大送珍宝及树皮
纳三衣机拂什物等。禅师馀物并皆散施。唯
留纳机等。见在禅林寺。僧互掌之。以保定三
年七月十八日卒于大追远寺。春秋八十有
八。朝野惊嗟人天变色。哀恸二国。遗坟现在
苑内。

陈摄山栖霞寺沙门惠布。俗姓郝。广陵人。少
怀远操。性度虚梗志行罕俦。为君王所重。或
见诸人乐生西方者。告云。方土乃净非吾愿
也。如今所祈化度众生。如何在莲华中十劫
受乐。未若三涂处苦救济也。年至七十与众
别云。布命更至三五年在。但老困不能行道。
住世何益。常愿生边地无三宝处。为作佛事
去也。幸愿好住。愿自努力。于是绝谷不食。命
将欲断。下敕令医诊之。缩臂不许。沈皇后
欲传香信。又亦不许。临终遗诀曰。

长生不喜。夕死无忧。以生无所生。灭无所灭
故也。未终前大地连动。七日便卒。移尸就林。
山地又动。太史奏云。得道之人星灭矣。时以
当之。初将逝时告众前云。昨夜有二菩萨来
迎。一是生身。一是法身。吾已许之。寻有诸天
又来迎接。以不愿生故不许耳。流光照于侃
禅师户。侃时怪光盛出户观见。二人向布房
中不知是圣人也。但往述之恰然苻合。言已
端坐而化。有见鬼者。望见幡华满寺光明腾
焰。不测其故。入山视之。乃知布公去世也。
以陈祯明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卒于本住。
春秋七十有馀。

唐润州摄山栖霞寺释智聪。未详何许人。昔
放生篇(此有二部)¶ 第 787a 页 T53-0787.png
住杨州白马寺。后度江住杨州安乐寺。大业
既崩。思归无计。隐江荻中诵法华经。七日不
饥。常有虎绕之而已。不食已经数日。聪曰。
吾命须臾卿须可食。虎忽发言曰。造天立地
无有此理。忽有一翁。年可八十。腋下挟船。
翁曰。师欲度江至栖霞住者。可即上船。四
虎一时目中泪出。聪曰。救危扶难正在今日。
可迎四虎。于是利涉往达南岸。船及老人不
知所在。聪领四虎同往栖霞舍利塔西。经行
坐禅誓不寝卧。众徒八十咸不出院。若有凶
事一虎入寺大声告众。由此惊寤。每以常
式。至贞观二十三年四月八日。小食讫往止
观寺。与众辞别还归本房。安坐而卒。异香
充溢丹阳一郭。年九十九矣(右此四验出唐高僧传)

唐武德初中有醴泉县人。姓徐名善才。一生
已来常修斋戒。诵念观世音经。过逾千遍。每
在京师延兴寺玄琬律师所。修营功德。敬造
一切经。至武德二年十一月。因事还家。道逢
胡贼。被捉将去。至豳州南界胡贼凶毒所。捉
得汉数千人。各被反缚。将向洪崖差人次第
杀之。头落悬崖。贤者见前皆杀。定知不免。唯
念观音刹那不辍。次到贤者。初下刀时。自见
下刀。及至斫时。心不觉惺。当杀之时。日始在
申。至于初夜。觉身在深涧树枝上坐去岸三
百馀尺。贤者便自私念。我何故在此。良久
始知今日被杀。何因不死身全在树。便以手
摩项觉项微痛。而无片伤。即知由念观音
得全身命。当时十五日。天时月朗其身无衣。
兼不得食经由数日。极觉饥寒。旦渐下树。循
放生篇(此有二部)¶ 第 787b 页 T53-0787.png
涧东行二里。于其涧内拾得一领羊裘。及得
一量鞋靺。得著免寒。复行一里便得一魁
桃枣。青翠赤白似新摘求。可有升馀得食免
饥。自非观音神力。岂能仲冬得新桃枣。既
免饥寒得充气力。渐上南坡到南岸上。反顾
北看遥见贼营数里。人畜声闹犹未眠卧。贤
者虽到南岸。恐贼来趁望家急行。可行五十
里。知贼渐远身心宁泰。在一树下歇息跏趺
诵念。身劳日久不觉坐至于四更。忽寤开
眼见一青狼伟大。向贤者前蹲坐。将口拄
贤者鼻。贤者见已还闭目。作念云。若实我雠
愿食我身以偿宿殃。各舍怨结共发仁慈。若
是观音愿救弟子令得安泰。作此语已开眼
观视不见遗迹。当知诸佛慈善根力。随缘感
现利益无穷。今时有诵不得力者。良由轻心。
复由过现宿恶相资。所以难感。贤者平安到
家。并将残桃。枣呈示道俗。知实不虚(道年幼自见琬
师说之耳)。
法苑珠林卷第六十五
放生篇(此有二部)¶ 第 789a 页 T53-078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