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法服篇此有六部(此有六部)¶ 第 556a 页
法苑珠林卷第三十五
西明寺沙门释道世撰
* 法服篇第三十
* 然灯篇第三十一
* 法服篇此有六部(此有六部)
* 述意部
* 功能部
* 会名部
* 济难部
* 感
法服篇此有六部(此有六部)¶ 第 556b 页 T53-0556.png
* 报部
* 违损部
** 述意部第一
夫袈裟为福田之服。如敬佛塔。泥洹僧为儭
身之衣尊之如法。衣名销瘦。取能销瘦烦恼。
铠名忍辱。取能降伏众魔。亦喻莲华。不为
污泥所染。亦名幢相不为邪众所倾。亦名田
文之相。不为见者生恶。亦名救龙之服。不为
金鸟所食。亦名降邪之衣。不为外道所坏。亦
名不正之色。不为俗染所贪是以教有内外
之别。人有道俗之异。在家则依乎外教。服
先王之法服。顺先王之法言。上有敬亲事君
之礼。下有妻子官荣之变。此则恭孝之躅理
叶儒律。出家则依乎内教。服诸佛之法服。
行诸佛之法行。上舍君亲爱敬之重。下割妻
子官荣之好。以礼诵之善自资父母。行道之
福以报国恩之重。既许不以毁形易服为过。
岂宜责以敬亲事君之礼。是故。𩮜发之辰。
天魔闻而遥怖。染衣之日。帝释见而远欢
戏女聊被无漏遂满。醉人暂剪恶缘即舍。龙
子赖而息惊。象王见而止怯。故知三领法衣
蔽身俭用。三种坏色伏我爱情。既仿稻田。
自成应供之德。远同先佛。寔遵和敬之道。出
尘反俗所贵如斯者乎。
** 功能部第二
如华严经云。著袈裟者舍离三毒也。又大
悲经云。但使性是沙门。污沙门行自称沙
门。形似沙门被著袈裟。于弥勒佛乃至楼
至佛所得入涅槃无有遗错。又悲华经云。释
迦牟尼佛。昔于过去宝藏佛所发菩提心。愿
* 违损部
** 述意部第一
夫袈裟为福田之服。如敬佛塔。泥洹僧为儭
身之衣尊之如法。衣名销瘦。取能销瘦烦恼。
铠名忍辱。取能降伏众魔。亦喻莲华。不为
污泥所染。亦名幢相不为邪众所倾。亦名田
文之相。不为见者生恶。亦名救龙之服。不为
金鸟所食。亦名降邪之衣。不为外道所坏。亦
名不正之色。不为俗染所贪是以教有内外
之别。人有道俗之异。在家则依乎外教。服
先王之法服。顺先王之法言。上有敬亲事君
之礼。下有妻子官荣之变。此则恭孝之躅理
叶儒律。出家则依乎内教。服诸佛之法服。
行诸佛之法行。上舍君亲爱敬之重。下割妻
子官荣之好。以礼诵之善自资父母。行道之
福以报国恩之重。既许不以毁形易服为过。
岂宜责以敬亲事君之礼。是故。𩮜发之辰。
天魔闻而遥怖。染衣之日。帝释见而远欢
戏女聊被无漏遂满。醉人暂剪恶缘即舍。龙
子赖而息惊。象王见而止怯。故知三领法衣
蔽身俭用。三种坏色伏我爱情。既仿稻田。
自成应供之德。远同先佛。寔遵和敬之道。出
尘反俗所贵如斯者乎。
** 功能部第二
如华严经云。著袈裟者舍离三毒也。又大
悲经云。但使性是沙门。污沙门行自称沙
门。形似沙门被著袈裟。于弥勒佛乃至楼
至佛所得入涅槃无有遗错。又悲华经云。释
迦牟尼佛。昔于过去宝藏佛所发菩提心。愿
法服篇此有六部(此有六部)¶ 第 556c 页 T53-0556.png
我成佛时。令我袈裟有五功德。一者我成佛
已。若有众生入我法中出家著袈裟者。或犯
重禁。或犯邪见。若于三宝轻毁不信。集诸重
罪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若于念中生
恭敬心尊重佛法僧。如是众生乃至一人必
与授记。于三乘中得不退转。二者我成佛已。
天龙鬼神人及非人。若能于此著袈裟者。恭
敬供养尊重赞叹。其人若得见此袈裟少分。
即得不退于三乘中。三者若有众生为饥渴
所逼。若贫穷鬼神下贱诸人。乃至饿鬼畜生。
若得袈裟少分乃至四寸。其人即得饮食充
足。随其所愿疾得成就。四者若有众生共相
违反。起贼想展转斗诤。若诸天龙八部人
及非人共斗诤时。念此袈裟。寻生悲心。柔软
之心。无怨贼心。寂灭之心。调伏善心。五者有
人若在兵甲斗讼断事之中。持此袈裟少分
至此辈中。为自护故。供养恭敬尊重袈裟。是
诸人等无能侵毁触娆轻弄。常得胜他过此
诸难。若我袈裟不能成就如是五事圣功德
者。则为欺诳十方世界现在诸佛。于未来世
不成菩提作佛。又正法念经云。若有众生持
戒信心清净。知僧福田。为法衣故。施一果直
为作衣价。心常爱乐而生随喜。命终生林戏
天。自在游戏随意所至。若生人中神德自在。
若有众生心有净信。为比丘僧染治袈裟法
服。命终生彩地天。与诸天女五欲自娱。饮食
甘露无有醉乱。从天命终得受人身。人所爱
敬。
** 会名部第三
已。若有众生入我法中出家著袈裟者。或犯
重禁。或犯邪见。若于三宝轻毁不信。集诸重
罪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若于念中生
恭敬心尊重佛法僧。如是众生乃至一人必
与授记。于三乘中得不退转。二者我成佛已。
天龙鬼神人及非人。若能于此著袈裟者。恭
敬供养尊重赞叹。其人若得见此袈裟少分。
即得不退于三乘中。三者若有众生为饥渴
所逼。若贫穷鬼神下贱诸人。乃至饿鬼畜生。
若得袈裟少分乃至四寸。其人即得饮食充
足。随其所愿疾得成就。四者若有众生共相
违反。起贼想展转斗诤。若诸天龙八部人
及非人共斗诤时。念此袈裟。寻生悲心。柔软
之心。无怨贼心。寂灭之心。调伏善心。五者有
人若在兵甲斗讼断事之中。持此袈裟少分
至此辈中。为自护故。供养恭敬尊重袈裟。是
诸人等无能侵毁触娆轻弄。常得胜他过此
诸难。若我袈裟不能成就如是五事圣功德
者。则为欺诳十方世界现在诸佛。于未来世
不成菩提作佛。又正法念经云。若有众生持
戒信心清净。知僧福田。为法衣故。施一果直
为作衣价。心常爱乐而生随喜。命终生林戏
天。自在游戏随意所至。若生人中神德自在。
若有众生心有净信。为比丘僧染治袈裟法
服。命终生彩地天。与诸天女五欲自娱。饮食
甘露无有醉乱。从天命终得受人身。人所爱
敬。
** 会名部第三
法服篇此有六部(此有六部)¶ 第 557a 页 T53-0557.png
如大方等陀罗尼经云。佛言。若趣向道场。应
如比丘法修诸净行。具于三衣杨枝澡水食
器坐具。行者如是应畜。至于道场如比丘法。
佛告阿难。衣有三种。一出家衣者。作于三世
诸佛法式。二俗服者。令我弟子趣道场时当
著一服。常随逐身寸尺不离。若离此衣即得
障道罪。第三衣者。具于俗服。将至道场。常
用坐起。其名如是。汝当受持。
又萨婆多论问曰。佛常𩮜发不。答曰不尔。
佛发常如𩮜发。后一七日复问曰。佛初得
道时著袈裟不。答曰无有。白衣得佛者。要有
三十二相。出家著法衣威仪具足。舍离烦恼。
而复一切种智入其身内。袈裟者。秦言染衣
也。结爱等亦名染也。著此服者在兽不畏。是
故猎师假服令兽远见。
又舍利弗问经云。摩诃僧祇部。勤学众经宣
讲真义。以处本居中应著黄衣。昙无屈多迦
部。通达理味开导利益。表发殊胜应著赤色
衣。萨婆多部。博通敏达以导法化。应著皂
衣。迦叶维部。精勤勇猛摄护众生。应著木兰
衣。弥沙塞部。禅思入微究畅幽密。应著青衣。
是故罗旬踰比丘分卫不能得食。后以五种
律衣更互著之。便大得食。何以故。是其前世
执性多嫉。见沙门来急闭户云。大人不在。
见他布施欢喜摄念。发心愿作沙门。是故今
身虽得出家穷弊如此。我法出家纯服弊帛
及死人衣。因罗旬踰故受种种衣也。又三千
威仪云。有四事到他国不著袈裟无罪。一无
塔寺。二无比丘僧。三有盗贼。四国君不乐
法服篇此有六部(此有六部)¶ 第 557b 页 T53-0557.png
道。
** 济难部第四
如僧祇律云。昔佛在世时。尊者达尼迦闇取
官材罪在不舍。时瓶沙王信敬三宝。见达
尼迦身著袈裟。虽取官材释然不问。比丘
见已而白佛言。此达尼迦宿殖何业。为瓶
沙王原恕乃尔。佛告比丘。乃往过去。尔时有
一金翅鸟王。其身极大。两翅相去六千馀里。
常入海中取龙食之。诸龙常法畏金翅鸟。常
求袈裟著宫门上。鸟见袈裟生恭敬心。便不
复前行食彼诸龙。鸟食龙时。以翅博海水
擗龙现而取食之。时有一龙为鸟所逐。即
取袈裟戴著顶上。寻岸而走。时金翅鸟化
作婆罗门。追逐龙后种种骂言。汝今何不放
此袈裟。龙畏死故急捉不舍。尔时海边有一
仙人。龙时恐怖投趣仙人。鸟见仙人不敢复
前。仙人即出为鸟说法。教鸟向龙共相忏悔
已各去。佛告比丘。昔仙人者今我身是。金
翅鸟者瓶沙王是。尔时龙者达尼迦是。昔蒙
袈裟得免鸟食。今复蒙我袈裟因缘得脱王
难。出家修道获阿罗汉。是故当知。袈裟威力
不可思议。
又海龙王经云。尔时有龙王。而白世尊曰。于
此海中无数种龙。有四种金翅鸟。常食斯龙
及龙妻子。愿佛拥护常得安隐。于是世尊脱
身皂衣。告海龙王。汝取是衣分与诸龙。皆令
周遍。有值一缕者。金翅鸟王不能犯触。持禁
戒者所愿必得。尔时诸龙各怀惊惧。各心念
言。是佛皂衣甚为小少。安得周遍大海诸龙。
** 济难部第四
如僧祇律云。昔佛在世时。尊者达尼迦闇取
官材罪在不舍。时瓶沙王信敬三宝。见达
尼迦身著袈裟。虽取官材释然不问。比丘
见已而白佛言。此达尼迦宿殖何业。为瓶
沙王原恕乃尔。佛告比丘。乃往过去。尔时有
一金翅鸟王。其身极大。两翅相去六千馀里。
常入海中取龙食之。诸龙常法畏金翅鸟。常
求袈裟著宫门上。鸟见袈裟生恭敬心。便不
复前行食彼诸龙。鸟食龙时。以翅博海水
擗龙现而取食之。时有一龙为鸟所逐。即
取袈裟戴著顶上。寻岸而走。时金翅鸟化
作婆罗门。追逐龙后种种骂言。汝今何不放
此袈裟。龙畏死故急捉不舍。尔时海边有一
仙人。龙时恐怖投趣仙人。鸟见仙人不敢复
前。仙人即出为鸟说法。教鸟向龙共相忏悔
已各去。佛告比丘。昔仙人者今我身是。金
翅鸟者瓶沙王是。尔时龙者达尼迦是。昔蒙
袈裟得免鸟食。今复蒙我袈裟因缘得脱王
难。出家修道获阿罗汉。是故当知。袈裟威力
不可思议。
又海龙王经云。尔时有龙王。而白世尊曰。于
此海中无数种龙。有四种金翅鸟。常食斯龙
及龙妻子。愿佛拥护常得安隐。于是世尊脱
身皂衣。告海龙王。汝取是衣分与诸龙。皆令
周遍。有值一缕者。金翅鸟王不能犯触。持禁
戒者所愿必得。尔时诸龙各怀惊惧。各心念
言。是佛皂衣甚为小少。安得周遍大海诸龙。
法服篇此有六部(此有六部)¶ 第 557c 页 T53-0557.png
时佛则知龙心所疑。告龙王言。假使三千大
千世界所有人民。各分如来皂衣终不减尽。
譬如虚空。随其所欲则自然生。时龙即取佛
衣。而分作无鞅数百千万段。各各分与。随
其所乏。广狭大小自然给与。其衣如故给不
知尽。当敬此衣。如敬世尊。如敬塔寺。佛言。
观如来衣者即脱龙身。于是贤劫中皆得无
著当般泥洹。尔时四金翅鸟王各与千眷属
俱白佛言。今日吾等自归三宝。悔过前犯奉
持禁戒。从今日始常以无畏施一切龙。拥护
正法到于灭尽。不违佛教。佛告四金翅鸟王。
汝等先于金仁佛时。为四比丘。名曰欣乐大
欣乐上胜上友。是四比丘违犯戒法。贪于供
养不护身口意。作恶众多。供养金仁佛亦不
可计。以是之故不堕地狱。堕此禽兽。前后杀
生不可称计。佛现神足令识宿命。所作罪
福普悉念之。我等宁没身命不敢犯恶。佛为
说经授其决言。弥勒佛时在第一会皆当得
度。
** 感报部第五
如百缘经云。佛在世时。迦毗罗卫城中有一
长者。名曰瞿沙。其妇生女端正殊妙。有白
氎衣裹身而生。因为立字。名曰白净。年渐
长大衣亦随长。鲜白净洁不烦浣染。众人见
之竞共求索。白父母言。我今不贪世俗荣华。
愿乐出家。父母爱念不能违逆。寻将佛所求
索入道。佛告善来。比丘尼头发自落。身上白
衣化为袈裟。成比丘尼。精勤修习。得阿罗汉
果。阿难见已。请问因缘。佛告阿难。此贤劫中
千世界所有人民。各分如来皂衣终不减尽。
譬如虚空。随其所欲则自然生。时龙即取佛
衣。而分作无鞅数百千万段。各各分与。随
其所乏。广狭大小自然给与。其衣如故给不
知尽。当敬此衣。如敬世尊。如敬塔寺。佛言。
观如来衣者即脱龙身。于是贤劫中皆得无
著当般泥洹。尔时四金翅鸟王各与千眷属
俱白佛言。今日吾等自归三宝。悔过前犯奉
持禁戒。从今日始常以无畏施一切龙。拥护
正法到于灭尽。不违佛教。佛告四金翅鸟王。
汝等先于金仁佛时。为四比丘。名曰欣乐大
欣乐上胜上友。是四比丘违犯戒法。贪于供
养不护身口意。作恶众多。供养金仁佛亦不
可计。以是之故不堕地狱。堕此禽兽。前后杀
生不可称计。佛现神足令识宿命。所作罪
福普悉念之。我等宁没身命不敢犯恶。佛为
说经授其决言。弥勒佛时在第一会皆当得
度。
** 感报部第五
如百缘经云。佛在世时。迦毗罗卫城中有一
长者。名曰瞿沙。其妇生女端正殊妙。有白
氎衣裹身而生。因为立字。名曰白净。年渐
长大衣亦随长。鲜白净洁不烦浣染。众人见
之竞共求索。白父母言。我今不贪世俗荣华。
愿乐出家。父母爱念不能违逆。寻将佛所求
索入道。佛告善来。比丘尼头发自落。身上白
衣化为袈裟。成比丘尼。精勤修习。得阿罗汉
果。阿难见已。请问因缘。佛告阿难。此贤劫中
法服篇此有六部(此有六部)¶ 第 558a 页 T53-0558.png
有佛出世。号曰迦叶。将诸比丘游行聚落教
化众生。时有女人见佛及僧心怀欢喜。持一
张氎布施佛僧。发愿而去。缘是功德天上人
中。常有净衣裹身而生。乃至今者遭值于
我出家得道。比丘闻已欢喜奉行。
又百缘经云。佛在世时。波罗柰国有梵摩达
王。其妇生女身被袈裟。端正殊妙世所希有。
因为立字名伽尸孙陀利。年渐长大衣亦随
大。禀性贤善慈仁孝顺。将诸侍卫出城游
戏。渐次往到鹿野苑中。见佛相好心怀喜
悦。前礼佛足却坐一面。佛为说法。心开意解
得须陀洹果。复求出家。佛告善来。比丘尼
头发自落法服著身。成比丘尼。精勤修习得
阿罗汉果。诸天世人所见敬仰。时诸比丘见
是事已。请问因缘。佛告比丘。乃往过去无
量世时。有佛出世。号加那牟尼。将诸比丘游
行教化。时有王女值行见佛心怀喜悦。前礼
佛足。请佛及僧。三月受请四事供养已。复以
妙衣各施一领。缘是功德天上人中尊荣豪
贵。常有袈裟随身而生。佛告比丘。欲知王女
者。今孙陀利比丘尼是。比丘闻已欢喜奉
行。
又百缘经云。佛在世时。波斯匿王夫人。生
一男儿。端正殊妙世所希有。身被袈裟。生
已能语。问父王言。如来世尊今者在不。大德
迦叶舍利弗大目揵连。如是遍问悉为在不。
父王答曰。皆悉都在。唯愿大王为我设供。
请佛及僧寻敕为请。佛入宫已。见其太子而
问之曰。汝自忆念迦叶佛时是三藏比丘不。
化众生。时有女人见佛及僧心怀欢喜。持一
张氎布施佛僧。发愿而去。缘是功德天上人
中。常有净衣裹身而生。乃至今者遭值于
我出家得道。比丘闻已欢喜奉行。
又百缘经云。佛在世时。波罗柰国有梵摩达
王。其妇生女身被袈裟。端正殊妙世所希有。
因为立字名伽尸孙陀利。年渐长大衣亦随
大。禀性贤善慈仁孝顺。将诸侍卫出城游
戏。渐次往到鹿野苑中。见佛相好心怀喜
悦。前礼佛足却坐一面。佛为说法。心开意解
得须陀洹果。复求出家。佛告善来。比丘尼
头发自落法服著身。成比丘尼。精勤修习得
阿罗汉果。诸天世人所见敬仰。时诸比丘见
是事已。请问因缘。佛告比丘。乃往过去无
量世时。有佛出世。号加那牟尼。将诸比丘游
行教化。时有王女值行见佛心怀喜悦。前礼
佛足。请佛及僧。三月受请四事供养已。复以
妙衣各施一领。缘是功德天上人中尊荣豪
贵。常有袈裟随身而生。佛告比丘。欲知王女
者。今孙陀利比丘尼是。比丘闻已欢喜奉
行。
又百缘经云。佛在世时。波斯匿王夫人。生
一男儿。端正殊妙世所希有。身被袈裟。生
已能语。问父王言。如来世尊今者在不。大德
迦叶舍利弗大目揵连。如是遍问悉为在不。
父王答曰。皆悉都在。唯愿大王为我设供。
请佛及僧寻敕为请。佛入宫已。见其太子而
问之曰。汝自忆念迦叶佛时是三藏比丘不。
法服篇此有六部(此有六部)¶ 第 558b 页 T53-0558.png
答言。实是。处此胞胎为安隐不。蒙佛遗恩
得存性命得过日耳。时王夫人见此太子佛
世尊共相问答。喜不自胜。而白佛言。今此太
子宿殖何福。生便能语。乃能与佛感有问
答。唯愿世尊敷演解说。尔时世尊。即便为
王说偈言。
「 宿造诸善缘
百劫而不朽
善业因缘故
今获如是报」
此贤劫中有佛出世。号曰迦叶。将诸比丘游
行教化到迦翅王国。时王太子。名曰善生。见
佛世尊深生信敬。归白大王求索入道。王不
听许言。我唯一子当继王位养育民众。终不
听汝出家入道。时王太子闻已愁瘁。断谷
不食已经六日。恐命不全。敕彼太子共作要
誓。汝今若能读诵三藏经书通利。听汝出
家。然后见我。时太子闻已。心怀喜悦寻即
出家。诵习三藏尽令通利。王大欢喜。即语比
丘。我今库藏所有财物。随汝取用终不吝惜
于是王子比丘闻已。取财设百味食请迦叶
佛及二万比丘。供养既已。一一比丘各施
三衣六物。缘是功德不堕恶世。天上人中常
有袈裟裹身而生。乃至今者遭值于我。故有
袈裟出家得道。比丘闻已欢喜奉行。
** 违损部第六
如贤愚经云。昔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此阎
浮提有大国王。名曰提毗。总领八万四千小
国。时世无佛有辟支佛在山林中。福度众
生禽兽亦附。时有师子。名曰坚誓。躯体金
色食果啖草。不害群生。有一猎师。𩮜除须
得存性命得过日耳。时王夫人见此太子佛
世尊共相问答。喜不自胜。而白佛言。今此太
子宿殖何福。生便能语。乃能与佛感有问
答。唯愿世尊敷演解说。尔时世尊。即便为
王说偈言。
「 宿造诸善缘
百劫而不朽
善业因缘故
今获如是报」
此贤劫中有佛出世。号曰迦叶。将诸比丘游
行教化到迦翅王国。时王太子。名曰善生。见
佛世尊深生信敬。归白大王求索入道。王不
听许言。我唯一子当继王位养育民众。终不
听汝出家入道。时王太子闻已愁瘁。断谷
不食已经六日。恐命不全。敕彼太子共作要
誓。汝今若能读诵三藏经书通利。听汝出
家。然后见我。时太子闻已。心怀喜悦寻即
出家。诵习三藏尽令通利。王大欢喜。即语比
丘。我今库藏所有财物。随汝取用终不吝惜
于是王子比丘闻已。取财设百味食请迦叶
佛及二万比丘。供养既已。一一比丘各施
三衣六物。缘是功德不堕恶世。天上人中常
有袈裟裹身而生。乃至今者遭值于我。故有
袈裟出家得道。比丘闻已欢喜奉行。
** 违损部第六
如贤愚经云。昔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此阎
浮提有大国王。名曰提毗。总领八万四千小
国。时世无佛有辟支佛在山林中。福度众
生禽兽亦附。时有师子。名曰坚誓。躯体金
色食果啖草。不害群生。有一猎师。𩮜除须
法服篇此有六部(此有六部)¶ 第 558c 页 T53-0558.png
发。身著袈裟。内佩弓箭行见师子。而心念
言。可杀取皮以用上王。足得脱贫。值师子
睡。猎师便以毒箭射伤。师子惊觉即往欲害。
见著袈裟便自念言。著袈裟人不久在世必
得解脱。所以然者。此袈裟乃是三世圣人标
相。我若害之则起恶心。向三世诸贤圣人。念
已息害。毒箭入体。命在不久。即说偈言。
耶啰啰 婆奢沙莎呵
说此语时。天地大动无云而雨。诸天观见雨
华供养。死已剥皮持以奉王。求索赏募。王见
念言。经书有云。若有禽兽金色身者。必是菩
萨。我今云何与物赏之。若与赏者同彼无异。
王即问言。师子死时有何瑞应。猎师答言。口
说八字。雨华动地无云而雨。王闻语已。悲喜
交集。即召诸臣。令解是义无能解者。时山林
中有一仙人。名曰奢摩。善解字义。王即请来
为王解说。耶啰啰者。谓𩮜头著袈裟者。当
于生死疾得解脱。婆奢沙者。谓𩮜头著染衣
者。皆是三世贤圣之相。近于涅槃。莎诃者。
谓𩮜头著染衣者。当为一切诸天世人所见
敬仰。仙人解竟。王大欢喜。即召八万四千
小王。悉集共作七宝高车载师子皮。烧香散
华尽心供养。打金作棺。盛师子皮以用起塔。
尔时人民因是善心。命终之后悉得生天。佛
告阿难。尔时师子由发善心向染衣人。十亿
万劫作转轮王。给足众生。广殖福业。致得
成佛。时师子者今我身是。时王提毗。由因供
养师子皮故。十万亿劫天上人中尊贵第一。
修诸善本。今弥勒是。时仙人者。今舍利弗
言。可杀取皮以用上王。足得脱贫。值师子
睡。猎师便以毒箭射伤。师子惊觉即往欲害。
见著袈裟便自念言。著袈裟人不久在世必
得解脱。所以然者。此袈裟乃是三世圣人标
相。我若害之则起恶心。向三世诸贤圣人。念
已息害。毒箭入体。命在不久。即说偈言。
耶啰啰 婆奢沙莎呵
说此语时。天地大动无云而雨。诸天观见雨
华供养。死已剥皮持以奉王。求索赏募。王见
念言。经书有云。若有禽兽金色身者。必是菩
萨。我今云何与物赏之。若与赏者同彼无异。
王即问言。师子死时有何瑞应。猎师答言。口
说八字。雨华动地无云而雨。王闻语已。悲喜
交集。即召诸臣。令解是义无能解者。时山林
中有一仙人。名曰奢摩。善解字义。王即请来
为王解说。耶啰啰者。谓𩮜头著袈裟者。当
于生死疾得解脱。婆奢沙者。谓𩮜头著染衣
者。皆是三世贤圣之相。近于涅槃。莎诃者。
谓𩮜头著染衣者。当为一切诸天世人所见
敬仰。仙人解竟。王大欢喜。即召八万四千
小王。悉集共作七宝高车载师子皮。烧香散
华尽心供养。打金作棺。盛师子皮以用起塔。
尔时人民因是善心。命终之后悉得生天。佛
告阿难。尔时师子由发善心向染衣人。十亿
万劫作转轮王。给足众生。广殖福业。致得
成佛。时师子者今我身是。时王提毗。由因供
养师子皮故。十万亿劫天上人中尊贵第一。
修诸善本。今弥勒是。时仙人者。今舍利弗
法服篇此有六部(此有六部)¶ 第 559a 页 T53-0559.png
是。时猎师者今提婆达多是。以是义故。若
有众生有恶心向诸沙门著袈裟者。当知是
人则起恶心。向于三世诸佛贤圣。以起恶故
获无量罪。若有众生能发信心。敬于出家著
袈裟人获无量福。
又大集月藏经云。佛言。我昔为于一切众生。
修诸苦行起大悲心。舍身头目耳鼻舌等。各
如毗福罗山。及舍象马国城妻子。经于三
千阿僧祇劫。悲悯一切苦恼众生。及谤正
法毁呰贤圣。无惭无愧不善众生。及于一切
净佛国土所弃众生。为如是等诸众生故。发
愿在于五浊恶世成无上道。为救三涂苦恼
众生。安置善道及涅槃乐。若有众生。于我法
中为我出家。𩮜除须发被著袈裟。虽不受戒
及受毁犯。若有护持供养是人。得大果报。
何况供养具持戒者。若未来世。国王大臣及
断事者。于我弟子及著袈裟骂辱打缚。或驱
使及夺财物资生之具。是人则坏三世诸佛
真实报身。则挑一切天人眼目。则隐一切诸
佛正法。令诸天人堕于地狱。时憍陈如及
梵天王。而白佛言。若有为佛𩮜除须发。被
著袈裟不受禁戒。受已毁犯。若王大臣及断
事者。骂辱打缚得几许罪。佛告梵王。我今
为汝且略说之。若人出于万亿佛血得罪多
不。梵王答佛。若人但出一佛身血。其罪尚多
无量无边。何况具出万亿佛血。终无有能
广说彼人罪业果报。佛告梵王。若有恼乱骂
辱打缚为我𩮜发被著袈裟不受禁戒受而犯
者。得罪多被出万亿佛血。何以故。是人为
有众生有恶心向诸沙门著袈裟者。当知是
人则起恶心。向于三世诸佛贤圣。以起恶故
获无量罪。若有众生能发信心。敬于出家著
袈裟人获无量福。
又大集月藏经云。佛言。我昔为于一切众生。
修诸苦行起大悲心。舍身头目耳鼻舌等。各
如毗福罗山。及舍象马国城妻子。经于三
千阿僧祇劫。悲悯一切苦恼众生。及谤正
法毁呰贤圣。无惭无愧不善众生。及于一切
净佛国土所弃众生。为如是等诸众生故。发
愿在于五浊恶世成无上道。为救三涂苦恼
众生。安置善道及涅槃乐。若有众生。于我法
中为我出家。𩮜除须发被著袈裟。虽不受戒
及受毁犯。若有护持供养是人。得大果报。
何况供养具持戒者。若未来世。国王大臣及
断事者。于我弟子及著袈裟骂辱打缚。或驱
使及夺财物资生之具。是人则坏三世诸佛
真实报身。则挑一切天人眼目。则隐一切诸
佛正法。令诸天人堕于地狱。时憍陈如及
梵天王。而白佛言。若有为佛𩮜除须发。被
著袈裟不受禁戒。受已毁犯。若王大臣及断
事者。骂辱打缚得几许罪。佛告梵王。我今
为汝且略说之。若人出于万亿佛血得罪多
不。梵王答佛。若人但出一佛身血。其罪尚多
无量无边。何况具出万亿佛血。终无有能
广说彼人罪业果报。佛告梵王。若有恼乱骂
辱打缚为我𩮜发被著袈裟不受禁戒受而犯
者。得罪多被出万亿佛血。何以故。是人为
法服篇此有六部(此有六部)¶ 第 559b 页 T53-0559.png
我出家𩮜发被著袈裟。虽不受戒或受毁犯。
是人犹能为诸天人示涅槃道。是人便已于
三宝中心得敬信。胜于一切九十五道。其人
必能速入涅槃。胜于一切在家俗人。是故
天人应当供养。若有国王见出家人作大罪
业。止得如法摈。出国土及在寺外。不得鞭
打及以骂辱。一切不应如其身罪。若故打骂。
是人便已退失解脱。及离一切人天善道。必
定归趣阿鼻地狱。何况鞭打为佛出家具持
戒者。颂曰。
「 外洁内明
同资净土
戒品无亏
法服庠序
既仿田文
亦救龙苦
威仪可观
恩沾法雨」
*** 感应缘(略引五验)
* 西域志云有佛袈裟验
* 魏明帝有火浣布袈裟验
* 宋沙门释僧妙有袈裟验
* 唐沙门释慧光有袈裟验
* 唐沙门道宣感通袈裟之验
西域志云。娑罗双树林边别有一床。是释
迦佛素像在上。右胁而卧。身长二丈二尺四
寸。以金色袈裟覆上。今犹现在数放神光。
又王舍城东北是耆阇崛山有佛袈裟石。佛
在世时。将就池浴脱衣于此。有鹫鸟衔袈
裟升飞。既而坠地化成此石。纵横叶文今现
分明。其南有佛观田命弟子难陀制造袈裟
处。并数有瑞光现。大唐使人王玄策等。前
后三回。往彼见者非一。
魏文帝时。不信南方有火浣布。帝云。火功尚
能铄石销金。何为不烧其布。文帝既崩至太
是人犹能为诸天人示涅槃道。是人便已于
三宝中心得敬信。胜于一切九十五道。其人
必能速入涅槃。胜于一切在家俗人。是故
天人应当供养。若有国王见出家人作大罪
业。止得如法摈。出国土及在寺外。不得鞭
打及以骂辱。一切不应如其身罪。若故打骂。
是人便已退失解脱。及离一切人天善道。必
定归趣阿鼻地狱。何况鞭打为佛出家具持
戒者。颂曰。
「 外洁内明
同资净土
戒品无亏
法服庠序
既仿田文
亦救龙苦
威仪可观
恩沾法雨」
*** 感应缘(略引五验)
* 西域志云有佛袈裟验
* 魏明帝有火浣布袈裟验
* 宋沙门释僧妙有袈裟验
* 唐沙门释慧光有袈裟验
* 唐沙门道宣感通袈裟之验
西域志云。娑罗双树林边别有一床。是释
迦佛素像在上。右胁而卧。身长二丈二尺四
寸。以金色袈裟覆上。今犹现在数放神光。
又王舍城东北是耆阇崛山有佛袈裟石。佛
在世时。将就池浴脱衣于此。有鹫鸟衔袈
裟升飞。既而坠地化成此石。纵横叶文今现
分明。其南有佛观田命弟子难陀制造袈裟
处。并数有瑞光现。大唐使人王玄策等。前
后三回。往彼见者非一。
魏文帝时。不信南方有火浣布。帝云。火功尚
能铄石销金。何为不烧其布。文帝既崩至太
法服篇此有六部(此有六部)¶ 第 559c 页 T53-0559.png
子明帝时。西国有献火浣布袈裟。明帝初
依父语不信。以火试之久烧不坏。始知有徵
言不虚也。文帝前已著史籍上。有不信火浣
布之文者。并私改有之。
宋沙门僧妙者。上党人也。家姓冯氏。居于江
陵上明村。妙至大明年初。游乞零陵。因居郡
治龙华精舍。贩货蓄聚。米至数千斛。大明八
年卒龙华寺。灾焚荡尽。妙临终以财物付弟
子法宗。令造讲堂僧房。法宗立堂毕。颇陀
延曰。未时建房。至泰始三年正月。被疾甚笃。
时有道猛比丘。随泉陵令高阳许静慧在县。
县即郡治之邑也。猛往省宗疾。入寺数步见
一沙门著桃华布裙单黄小被。行且骂云。小
子法宗违处分。不立僧房。费散财物。云云。
既回见道猛如惊羞状。以被蒙头入法宗房。
猛常往来此寺未尝见此沙门。不欲干突之。
先造法超道人说所闻见。超疑猛或诈妄。捡
问形状音气。猛具言之。超曰。即法宗之师。
亡来数载共叹怅之。其夕即灵语使急召法
宗。法宗既至。数骂甚严。犹以僧房为言。声
音气调不异平生法宗稽首谢之既毕。问和
尚今生何处。善恶云何。妙曰。生处复粗可
耳。但应受小谪。二年外乃可得免。兼有小
抑横欲诉所司。为无袈裟不能得行。可急为
制也。法宗曰。袈裟可办。未审和尚云何得之。
妙曰。汝可请僧设供以袈裟为嚫。我即得
也。法宗如言饭僧嚫衣。道猛时在会。又见
僧妙倚于堂户之外拱立听经。饭嚫毕。猛
即见袈裟已在妙身。仍进堂中欲依僧次就
依父语不信。以火试之久烧不坏。始知有徵
言不虚也。文帝前已著史籍上。有不信火浣
布之文者。并私改有之。
宋沙门僧妙者。上党人也。家姓冯氏。居于江
陵上明村。妙至大明年初。游乞零陵。因居郡
治龙华精舍。贩货蓄聚。米至数千斛。大明八
年卒龙华寺。灾焚荡尽。妙临终以财物付弟
子法宗。令造讲堂僧房。法宗立堂毕。颇陀
延曰。未时建房。至泰始三年正月。被疾甚笃。
时有道猛比丘。随泉陵令高阳许静慧在县。
县即郡治之邑也。猛往省宗疾。入寺数步见
一沙门著桃华布裙单黄小被。行且骂云。小
子法宗违处分。不立僧房。费散财物。云云。
既回见道猛如惊羞状。以被蒙头入法宗房。
猛常往来此寺未尝见此沙门。不欲干突之。
先造法超道人说所闻见。超疑猛或诈妄。捡
问形状音气。猛具言之。超曰。即法宗之师。
亡来数载共叹怅之。其夕即灵语使急召法
宗。法宗既至。数骂甚严。犹以僧房为言。声
音气调不异平生法宗稽首谢之既毕。问和
尚今生何处。善恶云何。妙曰。生处复粗可
耳。但应受小谪。二年外乃可得免。兼有小
抑横欲诉所司。为无袈裟不能得行。可急为
制也。法宗曰。袈裟可办。未审和尚云何得之。
妙曰。汝可请僧设供以袈裟为嚫。我即得
也。法宗如言饭僧嚫衣。道猛时在会。又见
僧妙倚于堂户之外拱立听经。饭嚫毕。猛
即见袈裟已在妙身。仍进堂中欲依僧次就
法服篇此有六部(此有六部)¶ 第 560a 页 T53-0560.png
坐。问猛年腊。猛云。吾忘其年。是索勇虏临
江岁之二月也。妙云。与吾同腊。见大一月耳。
乃坐猛下。猛即空一坐位。妙端默听。至座散
乃不复见。时一堂道俗百馀人。零陵太守泰
山羊阐亦预法集。自猛与妙讲论往反。众但
闻猛独言耳。所以咸知验。实者猛与妙不相
识。说其形色举动年腊少宿莫不符同。法宗
始病厄困殆命。至灵语曰。枕疾即愈。灵语
所著盖是弱僮。而声气音用听者莫辩其殊。
故并信异之。初阐不甚奉法。因是大兴敬
寤连建福集。即其年设讲于此寺。持斋布
施。
大唐贞观五年。梁州安养寺慧光法师弟子。
母氏家贫内无小衣。来入子房取故袈裟。作
之而著。与诸邻母同聚言笑。忽觉脚热。渐
上至腰。须臾雷震霹雳。掷邻母百步之外。土
泥两耳。闷绝经日方得醒寤。所用衣母遂
被震死火烧燋蜷。题其背曰。由用法衣不如
法也。其子收殡之。又再震出。乃露骸林下。
方终销散。是知受持法服福利三归之龙。信
不虚矣。近有山居僧在深岩宿。以衣障前。感
异神来。形极可畏。申臂内探欲取宿者。畏
触袈裟碍不得入。遂得免脱(右此二验出唐高僧传)。
西明寺道宣律师。乾封二年仲春二月住持。
感应因缘具在第十卷初。时有四天王臣子。
白宣律师曰。如来临涅槃三月未至前。命
文殊师利。汝往戒坛所呜钟。召四方菩萨
并及比丘天龙八部等。使集祇桓。文殊依
命告集已。世尊告文殊大众言。我初踰城入
江岁之二月也。妙云。与吾同腊。见大一月耳。
乃坐猛下。猛即空一坐位。妙端默听。至座散
乃不复见。时一堂道俗百馀人。零陵太守泰
山羊阐亦预法集。自猛与妙讲论往反。众但
闻猛独言耳。所以咸知验。实者猛与妙不相
识。说其形色举动年腊少宿莫不符同。法宗
始病厄困殆命。至灵语曰。枕疾即愈。灵语
所著盖是弱僮。而声气音用听者莫辩其殊。
故并信异之。初阐不甚奉法。因是大兴敬
寤连建福集。即其年设讲于此寺。持斋布
施。
大唐贞观五年。梁州安养寺慧光法师弟子。
母氏家贫内无小衣。来入子房取故袈裟。作
之而著。与诸邻母同聚言笑。忽觉脚热。渐
上至腰。须臾雷震霹雳。掷邻母百步之外。土
泥两耳。闷绝经日方得醒寤。所用衣母遂
被震死火烧燋蜷。题其背曰。由用法衣不如
法也。其子收殡之。又再震出。乃露骸林下。
方终销散。是知受持法服福利三归之龙。信
不虚矣。近有山居僧在深岩宿。以衣障前。感
异神来。形极可畏。申臂内探欲取宿者。畏
触袈裟碍不得入。遂得免脱(右此二验出唐高僧传)。
西明寺道宣律师。乾封二年仲春二月住持。
感应因缘具在第十卷初。时有四天王臣子。
白宣律师曰。如来临涅槃三月未至前。命
文殊师利。汝往戒坛所呜钟。召四方菩萨
并及比丘天龙八部等。使集祇桓。文殊依
命告集已。世尊告文殊大众言。我初踰城入
法服篇此有六部(此有六部)¶ 第 560b 页 T53-0560.png
山学道。以无价宝衣贸得鹿裘著。有树神现
身。手执僧伽梨。告我言。悉达太子。汝今修
道定得正觉。过去迦叶涅槃时。将此布僧
伽梨大衣付嘱于我。令善守护待至仁者出
世。令我付悉达。我于于时欲受大衣。地便
大动。树神告言。今为汝开衣示福田相。树
神既开我见福田相。即入金刚三昧定。地
又大动。树神又言。汝今犹是俗人。未合被
此法衣。当置于顶上恭敬供养。令汝求佛道
不为魔娆。我依树神。即以头顶戴之。我初
戴时大地震动。不胜我身。彼地神坚牢从金
刚际踊出金刚山。随我所行处处承我。始
得安住。我时六年苦行身体既羸。衣犹顶上
不敢辞疲。唯有梵王数来见我。深起大悲悯
我劳苦。将我伽梨上至梵天。地又大动日
月无光。地神又告梵言。汝可持衣还安顶上。
梵王依教。大地乃安。日月还明。太子又告梵
王。汝知僧伽梨在我顶上意不。答言不知。太
子言。此为未来诸恶比丘比丘尼等。不敬我
解脱法服故。以衣在顶上住。为摧伏天魔
外道故。我入河浴。受二牧女乳糜时。被著
此大衣即得第三禅乐。众苦皆尽。我坐菩提
树初转法轮。尔时树神将塔来奉上我。令
我脱此服安置塔中。我自成佛来于今五十
载。敬重此大衣守护自濯。常使金刚神擎
持宝塔。未尝置地。每转法轮便被此服。自
成道来被著五十度。我欲涅槃须有付嘱。
佛告文殊及诸比丘天龙八部等。此是迦叶
佛粗布僧伽梨有大威德。我以佛眼观诸天
身。手执僧伽梨。告我言。悉达太子。汝今修
道定得正觉。过去迦叶涅槃时。将此布僧
伽梨大衣付嘱于我。令善守护待至仁者出
世。令我付悉达。我于于时欲受大衣。地便
大动。树神告言。今为汝开衣示福田相。树
神既开我见福田相。即入金刚三昧定。地
又大动。树神又言。汝今犹是俗人。未合被
此法衣。当置于顶上恭敬供养。令汝求佛道
不为魔娆。我依树神。即以头顶戴之。我初
戴时大地震动。不胜我身。彼地神坚牢从金
刚际踊出金刚山。随我所行处处承我。始
得安住。我时六年苦行身体既羸。衣犹顶上
不敢辞疲。唯有梵王数来见我。深起大悲悯
我劳苦。将我伽梨上至梵天。地又大动日
月无光。地神又告梵言。汝可持衣还安顶上。
梵王依教。大地乃安。日月还明。太子又告梵
王。汝知僧伽梨在我顶上意不。答言不知。太
子言。此为未来诸恶比丘比丘尼等。不敬我
解脱法服故。以衣在顶上住。为摧伏天魔
外道故。我入河浴。受二牧女乳糜时。被著
此大衣即得第三禅乐。众苦皆尽。我坐菩提
树初转法轮。尔时树神将塔来奉上我。令
我脱此服安置塔中。我自成佛来于今五十
载。敬重此大衣守护自濯。常使金刚神擎
持宝塔。未尝置地。每转法轮便被此服。自
成道来被著五十度。我欲涅槃须有付嘱。
佛告文殊及诸比丘天龙八部等。此是迦叶
佛粗布僧伽梨有大威德。我以佛眼观诸天
法服篇此有六部(此有六部)¶ 第 560c 页 T53-0560.png
龙鬼神及十地菩萨等。未能动此大衣如毛
发许。既不能动唯有如来擎此衣塔。三匝
绕戒坛。从南面西阶升于戒坛上。从西面
北转至于北面上立。世尊掷衣塔上空中。衣
塔放光遍照百亿国土。一切苦趣蒙光皆除。
犹如天树妙乐国土。如来发声普告诸佛。我
欲涅槃。有古迦叶佛粗布僧伽梨。付我住持
末法众生。诸来十方佛等。愿各舍一衣共持
末法。十方诸佛闻是语已。即各脱僧伽梨以
施牟尼佛。世尊受已魔王又白佛言。伏愿哀
悯听。我欲施黄金珠宝用作盛衣塔。愿见听
许。世尊许已。便以神力于一念顷众塔皆成。
成已。世尊自将大衣一一内宝塔中。魔众白
佛。不知此塔付嘱何人安置何处。于是如
来临欲涅槃。即告罗云。汝命阿难来。阿难来
已。世尊放光遍照大千。百亿释迦俱集祇
桓。诸佛集已。世尊即从坐起升于戒坛。又
告阿难。汝往震旦国。于清凉山窟。命文殊
师利。我欲付嘱迦叶僧伽梨。诸来释迦佛。
即与文殊。于一弹指顷来至戒坛。佛告文殊
及诸来大众。我今涅槃。欲付汝迦叶佛衣塔
持我遗法。我入涅槃后。将迦叶衣塔置我戒
坛北经于十二年。又告四天王。汝将天乐
常供养衣塔。
佛告文殊。有恶比丘共相斗诤灭我正法。北
天竺国有恶王治。信受小乘诽谤大乘。小
乘学者更相扇惑。恶魔所羂。所以杀害大乘
三藏学者。佛告文殊。以是因缘听住戒坛
北十二年中。恶王治世正法灭时。汝当以
发许。既不能动唯有如来擎此衣塔。三匝
绕戒坛。从南面西阶升于戒坛上。从西面
北转至于北面上立。世尊掷衣塔上空中。衣
塔放光遍照百亿国土。一切苦趣蒙光皆除。
犹如天树妙乐国土。如来发声普告诸佛。我
欲涅槃。有古迦叶佛粗布僧伽梨。付我住持
末法众生。诸来十方佛等。愿各舍一衣共持
末法。十方诸佛闻是语已。即各脱僧伽梨以
施牟尼佛。世尊受已魔王又白佛言。伏愿哀
悯听。我欲施黄金珠宝用作盛衣塔。愿见听
许。世尊许已。便以神力于一念顷众塔皆成。
成已。世尊自将大衣一一内宝塔中。魔众白
佛。不知此塔付嘱何人安置何处。于是如
来临欲涅槃。即告罗云。汝命阿难来。阿难来
已。世尊放光遍照大千。百亿释迦俱集祇
桓。诸佛集已。世尊即从坐起升于戒坛。又
告阿难。汝往震旦国。于清凉山窟。命文殊
师利。我欲付嘱迦叶僧伽梨。诸来释迦佛。
即与文殊。于一弹指顷来至戒坛。佛告文殊
及诸来大众。我今涅槃。欲付汝迦叶佛衣塔
持我遗法。我入涅槃后。将迦叶衣塔置我戒
坛北经于十二年。又告四天王。汝将天乐
常供养衣塔。
佛告文殊。有恶比丘共相斗诤灭我正法。北
天竺国有恶王治。信受小乘诽谤大乘。小
乘学者更相扇惑。恶魔所羂。所以杀害大乘
三藏学者。佛告文殊。以是因缘听住戒坛
北十二年中。恶王治世正法灭时。汝当以
法服篇此有六部(此有六部)¶ 第 561a 页 T53-0561.png
神力擎持衣塔游行彼国。所有大乘教收内
塔中。彼持戒比丘为王杀者。各有僧伽梨如
法受持者。汝亦收取内我衣塔中。彼持戒
比丘命未尽者。汝当以神力接取安须弥顶
上。尔时魔王白佛言。我于未来世护持正法。
至彼恶王出除灭大乘时。我从须弥顶下大
石山。厌彼恶王并恶比丘。犹如微尘。我有千
子并大威力。下生阎浮提为彼诸国。各造万
僧伽蓝。满阎浮提及三天下。为灭忧虑护
持正法。佛告文殊。汝持我衣钵之塔。周遍
阎浮及三天下。乃至大千世界。处处安置。镇
我遗法。有阿育王塔。亦劝令造遍三千土。
又佛告文殊师利。汝以神力往祇桓中堂西
宝楼上。取我珠玉函将示大众。我初踰城离
父王宫。四十里到彼丛林。身小疲怠。权时止
息。时彼树神现身告我言。汝今修道定得金
色身。为三界大师。迦叶佛涅槃时。付嘱我珠
函并绢僧伽梨。令我转付嘱汝。我语神言。汝
绢僧伽梨非我所用。我闻先老所言。诸佛出
世不著蚕衣。我今修道如何害生。以付我著。
汝今是魔故来相恼。树神告言。汝大智人何
辄粗言。诸佛慈悲实不著蚕衣。此丝化出非
是害生。汝今受此珠函。开中有字。我即开
函具见诸奇特事。有大毗尼及修多罗藏。迦
叶遗教并在此中。并见僧伽梨彼佛手迹
遗书。付嘱树神令付与我。迦叶佛书云。我初
成道时大梵天王施我彼丝。是化出之非是
缲茧。梵天王施经丝。坚牢地神王施纬丝。由
彼二施主共成一法衣。由是义故。今持施我。
塔中。彼持戒比丘为王杀者。各有僧伽梨如
法受持者。汝亦收取内我衣塔中。彼持戒
比丘命未尽者。汝当以神力接取安须弥顶
上。尔时魔王白佛言。我于未来世护持正法。
至彼恶王出除灭大乘时。我从须弥顶下大
石山。厌彼恶王并恶比丘。犹如微尘。我有千
子并大威力。下生阎浮提为彼诸国。各造万
僧伽蓝。满阎浮提及三天下。为灭忧虑护
持正法。佛告文殊。汝持我衣钵之塔。周遍
阎浮及三天下。乃至大千世界。处处安置。镇
我遗法。有阿育王塔。亦劝令造遍三千土。
又佛告文殊师利。汝以神力往祇桓中堂西
宝楼上。取我珠玉函将示大众。我初踰城离
父王宫。四十里到彼丛林。身小疲怠。权时止
息。时彼树神现身告我言。汝今修道定得金
色身。为三界大师。迦叶佛涅槃时。付嘱我珠
函并绢僧伽梨。令我转付嘱汝。我语神言。汝
绢僧伽梨非我所用。我闻先老所言。诸佛出
世不著蚕衣。我今修道如何害生。以付我著。
汝今是魔故来相恼。树神告言。汝大智人何
辄粗言。诸佛慈悲实不著蚕衣。此丝化出非
是害生。汝今受此珠函。开中有字。我即开
函具见诸奇特事。有大毗尼及修多罗藏。迦
叶遗教并在此中。并见僧伽梨彼佛手迹
遗书。付嘱树神令付与我。迦叶佛书云。我初
成道时大梵天王施我彼丝。是化出之非是
缲茧。梵天王施经丝。坚牢地神王施纬丝。由
彼二施主共成一法衣。由是义故。今持施我。
法服篇此有六部(此有六部)¶ 第 561b 页 T53-0561.png
我自成道已来常披此衣未曾损失。今付悉
达。若得成佛。取我僧伽梨安置祇桓中。若
转毗尼时当为我著。今留此衣。汝涅槃后一
百年。初有无智比丘分毗尼藏遂为五部。从
百年后分汝修多罗。当为无量部。诤论由兴
令法速灭。由彼愚僧不闲三藏。闻开著缯衣
即为杀蚕。汝若成道后。彼丝自出诸国。非
是杀蚕。故我将付树神。今转付汝。此函中并
是我遗教。亦将付汝住持遗法。我既读书已。
地即六种震动珠函自开又放大光。树神又
告我言。可将此衣函置汝左肩上。常起恭敬
勿安馀处。珠函在肩能摧诸魔及伏外道。令
速成佛。我自受函来。常在肩上。乃至受乳糜。
菩提树下坐时。帝释来至我所从肩上取函。
开取僧伽梨令我披著。又取迦叶佛粗布僧
伽梨安于绢衣上。梵王将帝释复施布大衣。
我依前纳受。既披三重衣。二是迦叶佛衣。一
是我许。大梵天王来告我言。我见过去诸佛。
亦披三大衣地所不能胜。世尊宜可去二大
衣。还安本处。著我所施衣。大地方得安住。
我遂依王言。大地乃安住尔。
又释迦佛初成道时乃至涅槃。唯服粗布僧
伽梨及白氎三衣。未曾著蚕衣缯帛。何为
恶比丘等谤黩我云。毗尼教中开许著之。初
成道时爱道比丘尼。手执金缕袈裟。持施与
我。我不敢受。令持施僧。况我三界大师服著
蚕衣。我于三藏教中虽听用缯䌽供养佛法
僧。然本非是蚕口出丝绵。我此阎浮洲及以
大洲之外。有千八百大国。并有缯帛丝绵。
达。若得成佛。取我僧伽梨安置祇桓中。若
转毗尼时当为我著。今留此衣。汝涅槃后一
百年。初有无智比丘分毗尼藏遂为五部。从
百年后分汝修多罗。当为无量部。诤论由兴
令法速灭。由彼愚僧不闲三藏。闻开著缯衣
即为杀蚕。汝若成道后。彼丝自出诸国。非
是杀蚕。故我将付树神。今转付汝。此函中并
是我遗教。亦将付汝住持遗法。我既读书已。
地即六种震动珠函自开又放大光。树神又
告我言。可将此衣函置汝左肩上。常起恭敬
勿安馀处。珠函在肩能摧诸魔及伏外道。令
速成佛。我自受函来。常在肩上。乃至受乳糜。
菩提树下坐时。帝释来至我所从肩上取函。
开取僧伽梨令我披著。又取迦叶佛粗布僧
伽梨安于绢衣上。梵王将帝释复施布大衣。
我依前纳受。既披三重衣。二是迦叶佛衣。一
是我许。大梵天王来告我言。我见过去诸佛。
亦披三大衣地所不能胜。世尊宜可去二大
衣。还安本处。著我所施衣。大地方得安住。
我遂依王言。大地乃安住尔。
又释迦佛初成道时乃至涅槃。唯服粗布僧
伽梨及白氎三衣。未曾著蚕衣缯帛。何为
恶比丘等谤黩我云。毗尼教中开许著之。初
成道时爱道比丘尼。手执金缕袈裟。持施与
我。我不敢受。令持施僧。况我三界大师服著
蚕衣。我于三藏教中虽听用缯䌽供养佛法
僧。然本非是蚕口出丝绵。我此阎浮洲及以
大洲之外。有千八百大国。并有缯帛丝绵。
法服篇此有六部(此有六部)¶ 第 561c 页 T53-0561.png
皆从女口出之。非是蚕口中出。由不杀害众
生命故。福业所感故。从女口中出。问何以
得知。答曰。若欲须丝作衣时即须然香至桑
树下。便有二化女子。从彼树下出形。如八岁
女。从口中吐丝。彼国人等但设繀车。从女口
中取丝。转至繀车上。取足便止。化女即灭。
我听著缯䌽者。是此女丝及天缯䌽。本非
害生取丝而用。云何谤我害生取丝用邪。
尔时文殊便白佛言。今有少疑欲有所决。未
知许不。佛告文殊。可随汝意。我观大众心
皆有疑。前云。迦叶佛小珠函。唯长三寸三分。
盛彼僧伽梨一衣亦恐不受。何况容受迦叶
佛三藏教迹一切经典邪。佛告文殊大众等。
是诸佛力不可思议。唯佛与佛乃能知之。非
汝等境界之所筹度。世尊又令文殊师利捧
函。世尊起礼。以指触函如开大城门。大众
咸睹。一切众事。珠塔绢衣金银楼观。其数
十万盛诸三藏。复有天乐而常供养。台高
四十里。塔高十由旬。然函无增减。依本三
寸。十方诸来佛等。各赞牟尼。能于恶世广
度众生。各施僧伽梨及一珠函。用助牟尼
尊者住持遗法。佛命文殊令开佛函。其中
各有大衣台观三藏教迹。一如迦叶佛塔。平
等无异。佛告文殊。汝将此塔还至祇桓戒
坛北台内安置。待我涅槃时。自当有付嘱。因
此文殊重问。世尊涅槃后。此函塔等当付何
人何处。世尊对诸大众。今付文殊置戒坛
上。经三年已移置东南角。经三十年住。过是
年已。后移西印度频伽罗山顶光明池南住。
生命故。福业所感故。从女口中出。问何以
得知。答曰。若欲须丝作衣时即须然香至桑
树下。便有二化女子。从彼树下出形。如八岁
女。从口中吐丝。彼国人等但设繀车。从女口
中取丝。转至繀车上。取足便止。化女即灭。
我听著缯䌽者。是此女丝及天缯䌽。本非
害生取丝而用。云何谤我害生取丝用邪。
尔时文殊便白佛言。今有少疑欲有所决。未
知许不。佛告文殊。可随汝意。我观大众心
皆有疑。前云。迦叶佛小珠函。唯长三寸三分。
盛彼僧伽梨一衣亦恐不受。何况容受迦叶
佛三藏教迹一切经典邪。佛告文殊大众等。
是诸佛力不可思议。唯佛与佛乃能知之。非
汝等境界之所筹度。世尊又令文殊师利捧
函。世尊起礼。以指触函如开大城门。大众
咸睹。一切众事。珠塔绢衣金银楼观。其数
十万盛诸三藏。复有天乐而常供养。台高
四十里。塔高十由旬。然函无增减。依本三
寸。十方诸来佛等。各赞牟尼。能于恶世广
度众生。各施僧伽梨及一珠函。用助牟尼
尊者住持遗法。佛命文殊令开佛函。其中
各有大衣台观三藏教迹。一如迦叶佛塔。平
等无异。佛告文殊。汝将此塔还至祇桓戒
坛北台内安置。待我涅槃时。自当有付嘱。因
此文殊重问。世尊涅槃后。此函塔等当付何
人何处。世尊对诸大众。今付文殊置戒坛
上。经三年已移置东南角。经三十年住。过是
年已。后移西印度频伽罗山顶光明池南住。
法服篇此有六部(此有六部)¶ 第 562a 页 T53-0562.png
如来灭度后经四十五年。有一恶王出现于
世。破损佛法逼掠僧尼。不可具述。时有
魔王兵众及四天王等。便下大石压杀恶王。
娑竭龙王陷彼宫殿成大池水。恶王种族无
有遗馀。唯有伽蓝及诸民众。西印度人甚弘
炽盛。寺有十三万。僧有六十万。及菩萨众亦
有无量。经有十三万藏。金缕字经有八万
藏。金银七宝像大者高百尺。小者丈六。合
有一百三十万躯。自馀小者数不可量。此
之经像皆是忉利天王工匠具相造之。以是
因缘故。其衣塔等往彼山住。至像法末时
一千七百年。我此阎浮提及诸四天下多恶
比丘。起造伽蓝不修禅慧亦不读经不识文
字。纵有识者千有一二至彼恶世。令文殊师
利。擎持衣函塔等遍历诸国教化人民令造
衣塔。以神通力普被大千。令彼恶比丘等改
恶修善。习读三藏令法久住。所作既已。还
将衣塔置于本处。至弥勒下时。令文殊师
利将塔付弥勒佛。是为安置处。所以相付嘱
也。
又如来成道后。第二十一年。佛告大目连。
汝往祇桓戒坛北鸣钟召。十方僧如普贤观
音菩萨等。并集我分身百亿释迦佛。各乘
楼观至戒坛所。依教集已。佛告普贤菩萨。
汝往猕猴。池所。我常经行处有破僧伽梨衣。
角有小珠塔。可持将来。普贤依教持至祇
桓。世尊受此塔已。即告大众。我初踰城至
城楼上。城神叹我言。我为此城神。经今十
三劫。见过去诸佛。皆踰城学道。破恩爱网杀
世。破损佛法逼掠僧尼。不可具述。时有
魔王兵众及四天王等。便下大石压杀恶王。
娑竭龙王陷彼宫殿成大池水。恶王种族无
有遗馀。唯有伽蓝及诸民众。西印度人甚弘
炽盛。寺有十三万。僧有六十万。及菩萨众亦
有无量。经有十三万藏。金缕字经有八万
藏。金银七宝像大者高百尺。小者丈六。合
有一百三十万躯。自馀小者数不可量。此
之经像皆是忉利天王工匠具相造之。以是
因缘故。其衣塔等往彼山住。至像法末时
一千七百年。我此阎浮提及诸四天下多恶
比丘。起造伽蓝不修禅慧亦不读经不识文
字。纵有识者千有一二至彼恶世。令文殊师
利。擎持衣函塔等遍历诸国教化人民令造
衣塔。以神通力普被大千。令彼恶比丘等改
恶修善。习读三藏令法久住。所作既已。还
将衣塔置于本处。至弥勒下时。令文殊师
利将塔付弥勒佛。是为安置处。所以相付嘱
也。
又如来成道后。第二十一年。佛告大目连。
汝往祇桓戒坛北鸣钟召。十方僧如普贤观
音菩萨等。并集我分身百亿释迦佛。各乘
楼观至戒坛所。依教集已。佛告普贤菩萨。
汝往猕猴。池所。我常经行处有破僧伽梨衣。
角有小珠塔。可持将来。普贤依教持至祇
桓。世尊受此塔已。即告大众。我初踰城至
城楼上。城神叹我言。我为此城神。经今十
三劫。见过去诸佛。皆踰城学道。破恩爱网杀
法服篇此有六部(此有六部)¶ 第 562b 页 T53-0562.png
烦恼贼。成无上道度脱一切。汝今亦尔。勿
令有退。迦叶佛时付我小珠塔。待悉达踰城
令我付汝。此是拘留孙四牙印之塔。展转相
付乃至娄至佛。太子受已礼拜。塔讫。放大
光明。塔门自开。便见四牙及佛遗教。有金银
台观。其数八万。并盛经律。又有摩尼台观。
上常有灯香供养。并傍有银题字告释迦文
佛。汝初成道时当取一牙印印汝脚。足下千
辐轮现。次取一牙印印汝手掌中。便有万字
现。又取一牙印印汝胸臆上。便有德相现。又
取一牙印印汝顶上。便获大圆光现。我后成
道依此四印。随印现相。皆如前说。印竟内塔
中门自然闭。塔基有铭文。令置袈裟角。自成
道来置于左肩上。又告诸来佛及人天众。各
施一珠塔住待未来。诸佛依言施已。并付普
贤守护。待如来涅槃。送至祇桓中安戒坛
北。至阇维舍利竟。令普贤守护。住二十年已
后付文殊。开塔取此四牙。至正法末时。令
传阎浮诸国佛法住持。乃至一千一百年后。
将此四牙印百亿世界形像。皆有光明生希
有心。后乃至四洲六欲天等流通化益。后
文殊师利将付弥勒佛。
尔时世尊又告大众。我初成道时欲入河洗。
尔时河神现身手执此宝塔。内有黄金函。盛
一安陀会。并一尼师檀。及有一钵袋。迦叶
佛四牙并在函中。此是迦叶佛付我令付世
尊今澡浴竟。请披安陀会。我即受著。地为
六种震动。而安陀会四角放光照千百亿国
土。十方诸梵王寻光来至我所前白我言。此
令有退。迦叶佛时付我小珠塔。待悉达踰城
令我付汝。此是拘留孙四牙印之塔。展转相
付乃至娄至佛。太子受已礼拜。塔讫。放大
光明。塔门自开。便见四牙及佛遗教。有金银
台观。其数八万。并盛经律。又有摩尼台观。
上常有灯香供养。并傍有银题字告释迦文
佛。汝初成道时当取一牙印印汝脚。足下千
辐轮现。次取一牙印印汝手掌中。便有万字
现。又取一牙印印汝胸臆上。便有德相现。又
取一牙印印汝顶上。便获大圆光现。我后成
道依此四印。随印现相。皆如前说。印竟内塔
中门自然闭。塔基有铭文。令置袈裟角。自成
道来置于左肩上。又告诸来佛及人天众。各
施一珠塔住待未来。诸佛依言施已。并付普
贤守护。待如来涅槃。送至祇桓中安戒坛
北。至阇维舍利竟。令普贤守护。住二十年已
后付文殊。开塔取此四牙。至正法末时。令
传阎浮诸国佛法住持。乃至一千一百年后。
将此四牙印百亿世界形像。皆有光明生希
有心。后乃至四洲六欲天等流通化益。后
文殊师利将付弥勒佛。
尔时世尊又告大众。我初成道时欲入河洗。
尔时河神现身手执此宝塔。内有黄金函。盛
一安陀会。并一尼师檀。及有一钵袋。迦叶
佛四牙并在函中。此是迦叶佛付我令付世
尊今澡浴竟。请披安陀会。我即受著。地为
六种震动。而安陀会四角放光照千百亿国
土。十方诸梵王寻光来至我所前白我言。此
法服篇此有六部(此有六部)¶ 第 562c 页 T53-0562.png
白氎五条如拘留孙佛衣。佛涅槃已展转相
付。乃至娄至佛。释迦佛涅槃后付嘱娑竭龙
王。令依此法衣造八万领。仍造塔供养镇后
遗法。而此安陀会四角及条节头。皆安万
字。此衣贤劫中最初而造而此宝塔形同五
寸。而世尊开塔现真珠楼观。其数八万。盛
拘留孙佛所说遗教。又有彼佛三比丘坐禅。
佛命文殊。汝取我法螺至。彼比丘所吹佛兴世曲。文殊依命吹螺。入定比丘即起。问
文殊师利。今有何佛出世。文殊答言。此贤
劫中第四释迦佛出世。彼三比丘俱来礼佛
在一面住。即白佛言。拘留孙佛般涅槃时。付
我安陀会尼师檀及钵袋。令我住此塔中。乃
至娄至佛。令我始入涅槃。迦叶佛又付我四
牙。牟尼佛施我少爪发。并置塔中。世尊涅
槃后从塔中出于此阎浮提乃至大千界。处
处流布衣塔镇后遗法也。
又问。如来成道竟。佛度迦叶兄弟徒众渐多。
于迦兰陀竹园集二部僧。于水池边令二部
众并脱僧伽梨。遣敷尼师檀。比丘在上坐。
令褺僧伽梨置比丘头上。尔时世尊问比丘。
汝解我意不。比丘答不解。我灭度后一千一
百年。多有非法比丘毁灭我正法。有恶国王
杀害比丘。焚烧经像故。如来从座起。自脱
僧伽梨褺置头上。
佛告诸比丘。我此僧伽梨过去未来诸佛。皆
著此衣得至解脱。末世恶比丘不受持三衣。
亦不持戒轻慢法衣。令法速灭。我今与汝合
三千大衣。愿汝受持勿令损失。当用布褐作
付。乃至娄至佛。释迦佛涅槃后付嘱娑竭龙
王。令依此法衣造八万领。仍造塔供养镇后
遗法。而此安陀会四角及条节头。皆安万
字。此衣贤劫中最初而造而此宝塔形同五
寸。而世尊开塔现真珠楼观。其数八万。盛
拘留孙佛所说遗教。又有彼佛三比丘坐禅。
佛命文殊。汝取我法螺至。彼比丘所吹佛兴世曲。文殊依命吹螺。入定比丘即起。问
文殊师利。今有何佛出世。文殊答言。此贤
劫中第四释迦佛出世。彼三比丘俱来礼佛
在一面住。即白佛言。拘留孙佛般涅槃时。付
我安陀会尼师檀及钵袋。令我住此塔中。乃
至娄至佛。令我始入涅槃。迦叶佛又付我四
牙。牟尼佛施我少爪发。并置塔中。世尊涅
槃后从塔中出于此阎浮提乃至大千界。处
处流布衣塔镇后遗法也。
又问。如来成道竟。佛度迦叶兄弟徒众渐多。
于迦兰陀竹园集二部僧。于水池边令二部
众并脱僧伽梨。遣敷尼师檀。比丘在上坐。
令褺僧伽梨置比丘头上。尔时世尊问比丘。
汝解我意不。比丘答不解。我灭度后一千一
百年。多有非法比丘毁灭我正法。有恶国王
杀害比丘。焚烧经像故。如来从座起。自脱
僧伽梨褺置头上。
佛告诸比丘。我此僧伽梨过去未来诸佛。皆
著此衣得至解脱。末世恶比丘不受持三衣。
亦不持戒轻慢法衣。令法速灭。我今与汝合
三千大衣。愿汝受持勿令损失。当用布褐作
法服篇此有六部(此有六部)¶ 第 563a 页 T53-0563.png
此伽梨。不得用缯帛及细软者。并用粗大布
作之。令末世比丘不乐好衣服。世尊发此言
时。地之六种震动。天人叹息皆大欢喜。今
此诸大衣。世尊教敕将付四天王及诸八使
者。令八部鬼神守护此衣。勿令损失。乃至
弥勒下生付嘱彼佛。又付梵王帝释若至六
斋日年三长斋月。扫洒天宫殿。令将僧伽梨
至彼天宫供养。藏七宝匣中。用牛头栴檀沈
水末香。煮取香汁。浣濯伽梨。曝曝令乾
已。后取香屑。安宝匣中用熏僧伽梨。令彼大
衣久住。六斋七日长斋则一月。过此日月后。
还付四天王。是为安置处也。
世尊又告阿难言。往须弥山顶鸣钟。召集四
方一切诸比丘。皆集戒坛所。各各自言。得四
果者合得八百万人。皆令脱七条披著僧伽
梨。以前忧多罗送至世尊前。如来手自受
之。安置覆釜上。世尊自脱七条安置诸衣上。
如来发声。普告大众天人龙神等。我于无量
劫中。舍头目髓脑及内外财宝。方得解脱
衣。證无上菩提教化群生。我涅槃后。诸恶
比丘不信我教。不持禁戒不护解脱衣。无
有威德毁灭正法。诸恶比丘尼不顺教敕。于
金刚道场内行不净行。犹如淫舍。不行八敬
轻慢比丘。速灭我正法。令天人众减诸恶充
满。我今共汝发四弘愿。悯念来世诸恶僧
尼。守护此衣勿令损失。安置塔中住持佛
法。说此语时。地之六种震动天人龙神悲叹
欢喜。声至大千(世尊安多会五条衣。及尼师坛。广起问答。大同僧伽梨。世尊皆从梵
王帝释魔王等索诸宝玉。世尊造塔不盈七日宝塔皆成。展转相付。乃至弥勒下时付彼流通)又世尊
作之。令末世比丘不乐好衣服。世尊发此言
时。地之六种震动。天人叹息皆大欢喜。今
此诸大衣。世尊教敕将付四天王及诸八使
者。令八部鬼神守护此衣。勿令损失。乃至
弥勒下生付嘱彼佛。又付梵王帝释若至六
斋日年三长斋月。扫洒天宫殿。令将僧伽梨
至彼天宫供养。藏七宝匣中。用牛头栴檀沈
水末香。煮取香汁。浣濯伽梨。曝曝令乾
已。后取香屑。安宝匣中用熏僧伽梨。令彼大
衣久住。六斋七日长斋则一月。过此日月后。
还付四天王。是为安置处也。
世尊又告阿难言。往须弥山顶鸣钟。召集四
方一切诸比丘。皆集戒坛所。各各自言。得四
果者合得八百万人。皆令脱七条披著僧伽
梨。以前忧多罗送至世尊前。如来手自受
之。安置覆釜上。世尊自脱七条安置诸衣上。
如来发声。普告大众天人龙神等。我于无量
劫中。舍头目髓脑及内外财宝。方得解脱
衣。證无上菩提教化群生。我涅槃后。诸恶
比丘不信我教。不持禁戒不护解脱衣。无
有威德毁灭正法。诸恶比丘尼不顺教敕。于
金刚道场内行不净行。犹如淫舍。不行八敬
轻慢比丘。速灭我正法。令天人众减诸恶充
满。我今共汝发四弘愿。悯念来世诸恶僧
尼。守护此衣勿令损失。安置塔中住持佛
法。说此语时。地之六种震动天人龙神悲叹
欢喜。声至大千(世尊安多会五条衣。及尼师坛。广起问答。大同僧伽梨。世尊皆从梵
王帝释魔王等索诸宝玉。世尊造塔不盈七日宝塔皆成。展转相付。乃至弥勒下时付彼流通)又世尊
法服篇此有六部(此有六部)¶ 第 563b 页 T53-0563.png
初成道度五拘邻竟。至第七年中。诸声闻弟
子渐渐增多。有一比丘。名真陀罗是阎浮洲
北瞿陀罗国人。因商贾为业。来至中天竺。
遇佛出家命善来度。彼国无有布帛毡毛。一
切国人纯著驳犊皮以为上衣。此真陀罗比
丘。于王舍城见一驳犊皮。从彼俗人索作袈
裟。彼俗讥嫌。有比丘白佛。佛唤呵责。佛
告诸大众。我此阎浮提及馀大千界如瞿陀
罗国。以皮为袈裟。总有二十万国。恐我入涅
槃后。多恶比丘手害生命。取皮为衣。
佛告目连。汝至我父王所。白父王言。我为童
子时。毁前四齿令父王收举遗我。今须留住
末世镇我遗法。目连依命取已来付世尊。佛
告诸来佛及以分身佛。可施一齿及一金刚
塔。告诸鬼神龙王。于一弹指顷各造金刚塔。
盛前四齿。及十方诸来佛及我分身佛。皆
施我齿塔。令娑竭龙王收在大海中供养。
又告文殊师利及观音大士。待我灭度后。汝
以神力分身取我齿塔。擎往彼国至僧伽蓝
中。令塔放光。于光明中出诸布氎。汝为商
客至彼贸易。或施为法衣。汝复变为三藏比
丘。教化彼国比丘勿著皮衣。若如佛教勤行
精进。诸天送衣并施饮食。
又我灭度后。一千四百年后。我此阎浮提及
大千界。多有恶比丘不修禅戒。多造塔寺遍
满天下。虽非皮国多有布氎缯䌽。不以为衣。
手乐杀生取其斑驳色皮以为上服。汝至彼
恶世时。当以神力震动大千。令塔放光触彼
恶人。令生改悔不习恶法也。
子渐渐增多。有一比丘。名真陀罗是阎浮洲
北瞿陀罗国人。因商贾为业。来至中天竺。
遇佛出家命善来度。彼国无有布帛毡毛。一
切国人纯著驳犊皮以为上衣。此真陀罗比
丘。于王舍城见一驳犊皮。从彼俗人索作袈
裟。彼俗讥嫌。有比丘白佛。佛唤呵责。佛
告诸大众。我此阎浮提及馀大千界如瞿陀
罗国。以皮为袈裟。总有二十万国。恐我入涅
槃后。多恶比丘手害生命。取皮为衣。
佛告目连。汝至我父王所。白父王言。我为童
子时。毁前四齿令父王收举遗我。今须留住
末世镇我遗法。目连依命取已来付世尊。佛
告诸来佛及以分身佛。可施一齿及一金刚
塔。告诸鬼神龙王。于一弹指顷各造金刚塔。
盛前四齿。及十方诸来佛及我分身佛。皆
施我齿塔。令娑竭龙王收在大海中供养。
又告文殊师利及观音大士。待我灭度后。汝
以神力分身取我齿塔。擎往彼国至僧伽蓝
中。令塔放光。于光明中出诸布氎。汝为商
客至彼贸易。或施为法衣。汝复变为三藏比
丘。教化彼国比丘勿著皮衣。若如佛教勤行
精进。诸天送衣并施饮食。
又我灭度后。一千四百年后。我此阎浮提及
大千界。多有恶比丘不修禅戒。多造塔寺遍
满天下。虽非皮国多有布氎缯䌽。不以为衣。
手乐杀生取其斑驳色皮以为上服。汝至彼
恶世时。当以神力震动大千。令塔放光触彼
恶人。令生改悔不习恶法也。
法服篇此有六部(此有六部)¶ 第 563c 页 T53-0563.png
* 然灯篇第三十一(此有二部)
** 述意部第一
夫日舒则夜卷。月生则阴灭。灯之破暗。犹慧
之销障。是以虔躬灯王。克成弥陀之尊。致力
续明。遂受定光之号。茅照轻缘。乃获身色
之晖。烛施微因。爰果眼根之净。况乃振此大
智开彼胜光者哉。是以育王临终之日。总造
八万四千之灯。普照八万四千之塔。制穷机
巧体极殊妙。莫不名应法区事动真境。灼铄
电摇馩馧华列。倒影绿水笼光碧树。晔晔
交焰。似朝霞之镂白日。昭昭联晖。若常星
之绣天汉。睇金铺以忘夜。临玉砌而疑晓。
可谓无尽之福常照。盛明之徵恒皎如也。
** 引證部第二
如菩萨本行经云。佛言。我昔无数劫来放舍
身命。于阎浮提作大国王。便持刀授与左右。
敕令剜身作千灯处。出其身肉深如大钱。以
苏油灌中而作千灯。安炷已讫。语婆罗门
言。先说经法然后灸灯。而婆罗门为王。说
偈言。
「 常者皆尽
高者亦堕
合会有离
生者有死」
王闻偈已。欢喜踊跃。今为法故以身为灯。不
求世荣。亦不求二乘之證。持是功德愿求无
上正真之道。发是愿已。即时大千世界六种
震动。身灸千灯。一切诸天帝释梵王轮王等。
皆来慰问。身灸千灯得无痛耶。颇有悔耶。王
答天帝。不以为痛。亦无悔恨。若无悔恨以何
为證。王便誓言。而我千灯用求无上之道。审
法服篇此有六部(此有六部)¶ 第 564a 页 T53-0564.png
当成佛者诸疮即愈。作是语已。身即平复无
有疮瘢。帝释诸天王臣眷属无量庶民。异口
同音悉赞欢喜。皆行十善。
如阿阇世王受决经云。时阿阇世王请佛食
已。佛还祇洹。王与耆婆议曰。佛饭已竟。更
复何宜。耆婆言。唯多然灯。于是王乃敕具百
斛麻油膏。从宫门然至祇洹精舍。时有贫
穷老母。见王作此功德。乃更感激。行乞得两
钱。以至油家买油膏。膏主曰。母人大贫穷
乞得两钱。何不买食以自连继。用此膏为。
母曰。我闻佛生难值百劫一遇。我幸逢佛而
无供养。今日见王作大功德。虽实贫穷欲然
一灯作后世本。于是膏主嘉其至意。与两钱
膏应得二合。特益三合。凡得五合。母则往当
佛前然之。计此不足半夕。乃自誓言。若我
后世得道如佛。膏当通夕光明不消。作礼而
去。王所然灯或灭或尽。母所然灯。光明特朗
殊胜诸灯。通夕不灭。膏又不尽。至明朝旦。
佛告目连。天今已晓可灭诸灯。目连承教以
次灭灯。诸灯皆灭。唯母一灯三灭不尽。便
举袈裟以扇之灯光益明。乃以威神引随岚
风以次吹灯。灯更炽盛上照梵天。傍照三千
世界。悉见其光。佛告目连。止止。此当来佛
之光明功德。非汝威神所灭。此母宿命供养
百八十亿佛。已从前佛受决。务以经法未暇
修檀。故今贫穷无有财宝。却后三十劫当得
作佛。号曰须弥灯光如来至真等正觉。世界
无有日月。人民身中皆有大光。光明相照如
忉利天。母闻欢喜作礼而去。王问耆婆。我
有疮瘢。帝释诸天王臣眷属无量庶民。异口
同音悉赞欢喜。皆行十善。
如阿阇世王受决经云。时阿阇世王请佛食
已。佛还祇洹。王与耆婆议曰。佛饭已竟。更
复何宜。耆婆言。唯多然灯。于是王乃敕具百
斛麻油膏。从宫门然至祇洹精舍。时有贫
穷老母。见王作此功德。乃更感激。行乞得两
钱。以至油家买油膏。膏主曰。母人大贫穷
乞得两钱。何不买食以自连继。用此膏为。
母曰。我闻佛生难值百劫一遇。我幸逢佛而
无供养。今日见王作大功德。虽实贫穷欲然
一灯作后世本。于是膏主嘉其至意。与两钱
膏应得二合。特益三合。凡得五合。母则往当
佛前然之。计此不足半夕。乃自誓言。若我
后世得道如佛。膏当通夕光明不消。作礼而
去。王所然灯或灭或尽。母所然灯。光明特朗
殊胜诸灯。通夕不灭。膏又不尽。至明朝旦。
佛告目连。天今已晓可灭诸灯。目连承教以
次灭灯。诸灯皆灭。唯母一灯三灭不尽。便
举袈裟以扇之灯光益明。乃以威神引随岚
风以次吹灯。灯更炽盛上照梵天。傍照三千
世界。悉见其光。佛告目连。止止。此当来佛
之光明功德。非汝威神所灭。此母宿命供养
百八十亿佛。已从前佛受决。务以经法未暇
修檀。故今贫穷无有财宝。却后三十劫当得
作佛。号曰须弥灯光如来至真等正觉。世界
无有日月。人民身中皆有大光。光明相照如
忉利天。母闻欢喜作礼而去。王问耆婆。我
法服篇此有六部(此有六部)¶ 第 564b 页 T53-0564.png
作功德巍巍如此。佛不与我决。此母一灯便
与授决。耆婆曰。王所作虽多心不专一。不
如此母注心于佛也。于是后时阇王以至诚
心。奉献油华供养佛故。佛便授王决曰。却
后八万劫。劫名喜观。王当为佛。佛号净其。
阇王太子名旃陀和利。时年八岁。见父受决
甚大欢喜。即脱身众宝以散佛上曰。愿净其
佛所。我作金轮王得供养佛。佛般泥洹我当
承续为佛。佛言。必如汝愿。佛号旃檀。
又贤愚经云。阿难白佛。不审世尊。过去世中
作何善根。致斯无极灯供果报。佛告阿难。
过去二阿僧祇九十一劫。此阎浮提。有大国
王。名波塞奇。大夫人生一太子。身紫金色相
好具足。后渐长大出家成佛。教化人民度者
甚多尔时父王请佛及僧三月供养。有一比
丘字阿梨蜜罗(晋言圣友)于三月中作灯檀越。日
日入城求索苏油灯炷之具。时王女名曰牟
尼。蹬于高楼见此比丘。日行入城经营所
须。心生敬悯。遣人往问何所营理。比丘报
言。我今三月与佛及僧作灯。檀越求乞苏油
灯炷之具。使还报命。王女欢喜。自今已往莫
复行乞。我当给汝灯炷之具。比丘可之。于是
已后常送苏油灯炷之具。圣及比丘诚心
殷著。佛授其记。汝于来世阿僧祇劫。当得
作佛名曰定光(馀经名然灯佛)王女牟尼闻圣及比丘
授记作佛。心自念言。佛灯之物悉是我有。比
丘已记我独不得作是念已往诣佛所自陈所
怀。佛复授记。告牟尼曰。汝于来世二阿僧祇
九十一劫。当得作佛名释迦牟尼。十号具足。
与授决。耆婆曰。王所作虽多心不专一。不
如此母注心于佛也。于是后时阇王以至诚
心。奉献油华供养佛故。佛便授王决曰。却
后八万劫。劫名喜观。王当为佛。佛号净其。
阇王太子名旃陀和利。时年八岁。见父受决
甚大欢喜。即脱身众宝以散佛上曰。愿净其
佛所。我作金轮王得供养佛。佛般泥洹我当
承续为佛。佛言。必如汝愿。佛号旃檀。
又贤愚经云。阿难白佛。不审世尊。过去世中
作何善根。致斯无极灯供果报。佛告阿难。
过去二阿僧祇九十一劫。此阎浮提。有大国
王。名波塞奇。大夫人生一太子。身紫金色相
好具足。后渐长大出家成佛。教化人民度者
甚多尔时父王请佛及僧三月供养。有一比
丘字阿梨蜜罗(晋言圣友)于三月中作灯檀越。日
日入城求索苏油灯炷之具。时王女名曰牟
尼。蹬于高楼见此比丘。日行入城经营所
须。心生敬悯。遣人往问何所营理。比丘报
言。我今三月与佛及僧作灯。檀越求乞苏油
灯炷之具。使还报命。王女欢喜。自今已往莫
复行乞。我当给汝灯炷之具。比丘可之。于是
已后常送苏油灯炷之具。圣及比丘诚心
殷著。佛授其记。汝于来世阿僧祇劫。当得
作佛名曰定光(馀经名然灯佛)王女牟尼闻圣及比丘
授记作佛。心自念言。佛灯之物悉是我有。比
丘已记我独不得作是念已往诣佛所自陈所
怀。佛复授记。告牟尼曰。汝于来世二阿僧祇
九十一劫。当得作佛名释迦牟尼。十号具足。
法服篇此有六部(此有六部)¶ 第 564c 页 T53-0564.png
王女闻记欢喜发心。化成男子。重礼佛足。求
为沙门。佛便听之精修不息。由昔灯明布施。
从是已来无数劫中。天上人间受福自然。身
体殊异超绝馀人。至今成佛。受此灯明之
报。
又施灯功德经云。佛告舍利弗。或有人于佛
塔庙诸形像前而设供养。故奉施灯明。乃至
以少灯炬。或苏油涂然持以奉施。其明唯
照一道一阶。舍利弗。如此福德非是一切声
闻缘觉所能可知。唯佛如来乃能知也。求世
报者。福德尚尔。况以清净深乐心。相续无间
念佛功德。照道一阶福德尚尔。何况全照一
切阶道也。或二三四阶道。或塔身一级二级乃
至多级。一面二面乃至四面。乃至佛形像。舍
利弗。彼所然灯。或时速灭。或风吹灭。或油尽
灭。或炷尽灭。或俱尽灭。如是少时于佛塔庙
奉施灯明。为信佛法僧故。如是少灯奉施福
田。所得果报福德之聚。唯佛能知。少灯尚多
不可算数。况我灭后于佛塔寺。若自作若教
他作。或然一灯二灯乃至多灯。香华缨络宝
幢幡盖。及馀种种胜妙供养。复次若人。于佛
塔庙施灯明已。临命终时得三种明。何等为
三。一者彼人临命终时。先所作福悉皆现前。
忆念善法而不忘失。因此念已心生踊悦。二
者因此便能起念佛心能行布施得欣喜心
无有死苦。三者因此便得念法之心。又舍利
弗。彼人临命终时。更复得见四种光明。何等
为四。一者临终见于日轮圆满踊出。二者见
净月轮圆满踊出。三者见诸天众一处而生。
为沙门。佛便听之精修不息。由昔灯明布施。
从是已来无数劫中。天上人间受福自然。身
体殊异超绝馀人。至今成佛。受此灯明之
报。
又施灯功德经云。佛告舍利弗。或有人于佛
塔庙诸形像前而设供养。故奉施灯明。乃至
以少灯炬。或苏油涂然持以奉施。其明唯
照一道一阶。舍利弗。如此福德非是一切声
闻缘觉所能可知。唯佛如来乃能知也。求世
报者。福德尚尔。况以清净深乐心。相续无间
念佛功德。照道一阶福德尚尔。何况全照一
切阶道也。或二三四阶道。或塔身一级二级乃
至多级。一面二面乃至四面。乃至佛形像。舍
利弗。彼所然灯。或时速灭。或风吹灭。或油尽
灭。或炷尽灭。或俱尽灭。如是少时于佛塔庙
奉施灯明。为信佛法僧故。如是少灯奉施福
田。所得果报福德之聚。唯佛能知。少灯尚多
不可算数。况我灭后于佛塔寺。若自作若教
他作。或然一灯二灯乃至多灯。香华缨络宝
幢幡盖。及馀种种胜妙供养。复次若人。于佛
塔庙施灯明已。临命终时得三种明。何等为
三。一者彼人临命终时。先所作福悉皆现前。
忆念善法而不忘失。因此念已心生踊悦。二
者因此便能起念佛心能行布施得欣喜心
无有死苦。三者因此便得念法之心。又舍利
弗。彼人临命终时。更复得见四种光明。何等
为四。一者临终见于日轮圆满踊出。二者见
净月轮圆满踊出。三者见诸天众一处而生。
法服篇此有六部(此有六部)¶ 第 565a 页 T53-0565.png
四者见于如来应正遍知。坐菩提树垂得菩
提。自见己身尊重如来。合十指掌恭敬而住
又舍利弗。于佛塔庙施灯明已。于临终时。
得见如是四种光明。死已便生三十三天。生
彼天已。于五种事而得清净。一者得清净力。
二者于诸天中得殊胜威德。三者常得清净
念慧。四者常得闻于摄意之声。五者而得眷
属。常护彼意心得欣喜。于彼天宫舍寿命已。
不堕恶趣。生于人中最上种姓信佛法家。其
时世间若无佛者。亦不在轻贱吉凶邪见家
生。由施灯已复得四种可乐之法。何等为四。
一者色力。二者资财。三者大善。四者智慧。
若人住于大乘。于佛塔庙施灯明已。得于
八种可乐胜法。何等为八。一者获胜肉眼。二
者得于胜念无能测量。三者得于胜达分天
眼。四者为于满足修集道故得不缺戒。五者
得智满足證于涅槃。六者先所作善得无难
处。七者所作善业得值诸佛。能为一切众生
之眼。八者以彼善根得转轮王。所得轮宝不
为他障。其身端正。成为帝释。得大威力具足
十眼。或为梵王。善弘梵事得大禅定。舍利
弗。以其回向菩提善根。得是八种所乐胜
法。又舍利弗。若人于如来前。见他施灯信心
清净。合十指掌起随喜心。以此善根得于八
种增上之法。何等为八。一者得增上色。二者
得增上眷属。三者得增上戒。四者于人天中
得增上生。五者得增上信。六者得增上辩。七
者得增上圣道。八者得阿耨菩提。又告舍利
弗。有五种法最为难得。一者得人身难。二
提。自见己身尊重如来。合十指掌恭敬而住
又舍利弗。于佛塔庙施灯明已。于临终时。
得见如是四种光明。死已便生三十三天。生
彼天已。于五种事而得清净。一者得清净力。
二者于诸天中得殊胜威德。三者常得清净
念慧。四者常得闻于摄意之声。五者而得眷
属。常护彼意心得欣喜。于彼天宫舍寿命已。
不堕恶趣。生于人中最上种姓信佛法家。其
时世间若无佛者。亦不在轻贱吉凶邪见家
生。由施灯已复得四种可乐之法。何等为四。
一者色力。二者资财。三者大善。四者智慧。
若人住于大乘。于佛塔庙施灯明已。得于
八种可乐胜法。何等为八。一者获胜肉眼。二
者得于胜念无能测量。三者得于胜达分天
眼。四者为于满足修集道故得不缺戒。五者
得智满足證于涅槃。六者先所作善得无难
处。七者所作善业得值诸佛。能为一切众生
之眼。八者以彼善根得转轮王。所得轮宝不
为他障。其身端正。成为帝释。得大威力具足
十眼。或为梵王。善弘梵事得大禅定。舍利
弗。以其回向菩提善根。得是八种所乐胜
法。又舍利弗。若人于如来前。见他施灯信心
清净。合十指掌起随喜心。以此善根得于八
种增上之法。何等为八。一者得增上色。二者
得增上眷属。三者得增上戒。四者于人天中
得增上生。五者得增上信。六者得增上辩。七
者得增上圣道。八者得阿耨菩提。又告舍利
弗。有五种法最为难得。一者得人身难。二
法服篇此有六部(此有六部)¶ 第 565b 页 T53-0565.png
者于佛正法得信乐难。三者乐于佛法得出
家难。四者具清净戒难。五者得漏尽难。一
切众生于是五法。言为难得。汝等已得(此经一卷
略取要言)。
又灯指经云。昔王舍城五山围绕。于五摩伽
陀最处。其里。诸胜智人修梵行者。咸以此地
庄严殊特心生喜乐。自远而来云集其中。尔
时城中有一长者。其家巨富库藏盈溢。如毗
沙门。然无子嗣。祷祀神祇求乞有子。其妇
不久便觉有娠。满足十月生一男儿。是儿先
世宿殖福因。初生之日。其手一指出大光明
明照十里。父母欢喜。即集亲族及诸相师。施
设大会为儿立字。因其指光。字曰灯指。集
诸会者睹其异相叹未曾有。时此会中有婆
罗门。名曰婆修。博闻多知事无不晓。见儿
奇相非常含笑而言。此儿或是那罗延天帝
释提桓因日之天子诸大德天来现生也。时
儿父母闻是语已。倍增欢喜。七日设大施会。
举国知闻上彻于王。阇王闻已。即敕将来。
长者受教。寻即抱儿诣王宫门。值王宴会通
启不得。其儿指光彻照宫庭赫然大明。照
于王身及以宫观。一切杂物斯皆金色。其光
遍照于王宫内。王即怪问。此光何来忽照吾
宫。将非世尊欲化众生至我门邪。又非大德
诸天释提桓因日天子等下降来邪。王寻遣
人往门外看。使人见已。还入白王。向者大
王所唤小儿。今在门外。此小儿手在乳母肩
上。其指出光明来彻照。故有此光。王敕使
言。速将儿来。王既见已。深异此儿。自捉儿手
家难。四者具清净戒难。五者得漏尽难。一
切众生于是五法。言为难得。汝等已得(此经一卷
略取要言)。
又灯指经云。昔王舍城五山围绕。于五摩伽
陀最处。其里。诸胜智人修梵行者。咸以此地
庄严殊特心生喜乐。自远而来云集其中。尔
时城中有一长者。其家巨富库藏盈溢。如毗
沙门。然无子嗣。祷祀神祇求乞有子。其妇
不久便觉有娠。满足十月生一男儿。是儿先
世宿殖福因。初生之日。其手一指出大光明
明照十里。父母欢喜。即集亲族及诸相师。施
设大会为儿立字。因其指光。字曰灯指。集
诸会者睹其异相叹未曾有。时此会中有婆
罗门。名曰婆修。博闻多知事无不晓。见儿
奇相非常含笑而言。此儿或是那罗延天帝
释提桓因日之天子诸大德天来现生也。时
儿父母闻是语已。倍增欢喜。七日设大施会。
举国知闻上彻于王。阇王闻已。即敕将来。
长者受教。寻即抱儿诣王宫门。值王宴会通
启不得。其儿指光彻照宫庭赫然大明。照
于王身及以宫观。一切杂物斯皆金色。其光
遍照于王宫内。王即怪问。此光何来忽照吾
宫。将非世尊欲化众生至我门邪。又非大德
诸天释提桓因日天子等下降来邪。王寻遣
人往门外看。使人见已。还入白王。向者大
王所唤小儿。今在门外。此小儿手在乳母肩
上。其指出光明来彻照。故有此光。王敕使
言。速将儿来。王既见已。深异此儿。自捉儿手
法服篇此有六部(此有六部)¶ 第 565c 页 T53-0565.png
观其儿相。谛瞻睹已而作是言。外道六师称
无因果。真为诳惑。若无因果。云何此儿得
有此光。以此观之。诸外道辈陷诸众生颠
坠恶趣。定知此儿非自在天等自然而有。必
因宿福获斯善报。始知佛语审谛不虚。而不
修福一何怪哉。王言。今犹未审。此指光曜或
因于日而有此明。或因于月而有此明。必欲
验者须待夜半。既至日暮即以小儿。置于象
上在前而行。王将群臣共入园中。而此小
儿指光所照幽闇大明。观视园中鸟兽华果
与昼无异。王观此已。喟然叹曰。佛之所说何
期真妙。我于今日于因于果生大坚信。深鄙
六师愚迷之甚。是故于佛倍生宗仰。于时耆
域即白王言。假令贫穷尚应罄竭而修善业。
况复富饶而不作福。如是语顷天已平晓。还
将灯指入于王宫。王甚欢喜。大赐珍宝放令
还家。灯指渐大。其父长者为求婚所。选择高
门娉以为妇。长者既富礼教先备。闺门雍
穆资产转盛。夫盛有衰合会有离。长者及母
俱时丧亡。譬如日到没处晖光潜翳。如日既
出月光不现。如火为灰炽焰永灭。强健好色
为病所坏。少壮之年为老所侵。所爱之命为
死所夺。父母既终生计渐损。而此灯指少长
富逸不闲家业。恶伴交游恣心放意。耽惑酒
色用钱无度。仓库贮积无人料理。如月盈
昃闇转就损。时彼国法岁一大会集般舟山。
于时灯指服饰严从诣彼会所。时后群贼知
灯指未还。伺其空便往到其家。劫掠钱财一
切尽取。灯指暮归。见已舍内为贼劫掠。唯有
无因果。真为诳惑。若无因果。云何此儿得
有此光。以此观之。诸外道辈陷诸众生颠
坠恶趣。定知此儿非自在天等自然而有。必
因宿福获斯善报。始知佛语审谛不虚。而不
修福一何怪哉。王言。今犹未审。此指光曜或
因于日而有此明。或因于月而有此明。必欲
验者须待夜半。既至日暮即以小儿。置于象
上在前而行。王将群臣共入园中。而此小
儿指光所照幽闇大明。观视园中鸟兽华果
与昼无异。王观此已。喟然叹曰。佛之所说何
期真妙。我于今日于因于果生大坚信。深鄙
六师愚迷之甚。是故于佛倍生宗仰。于时耆
域即白王言。假令贫穷尚应罄竭而修善业。
况复富饶而不作福。如是语顷天已平晓。还
将灯指入于王宫。王甚欢喜。大赐珍宝放令
还家。灯指渐大。其父长者为求婚所。选择高
门娉以为妇。长者既富礼教先备。闺门雍
穆资产转盛。夫盛有衰合会有离。长者及母
俱时丧亡。譬如日到没处晖光潜翳。如日既
出月光不现。如火为灰炽焰永灭。强健好色
为病所坏。少壮之年为老所侵。所爱之命为
死所夺。父母既终生计渐损。而此灯指少长
富逸不闲家业。恶伴交游恣心放意。耽惑酒
色用钱无度。仓库贮积无人料理。如月盈
昃闇转就损。时彼国法岁一大会集般舟山。
于时灯指服饰严从诣彼会所。时后群贼知
灯指未还。伺其空便往到其家。劫掠钱财一
切尽取。灯指暮归。见已舍内为贼劫掠。唯有
法服篇此有六部(此有六部)¶ 第 566a 页 T53-0566.png
木石塼瓦等。见此事已。闷绝躄地。傍人水
洒方得惺寤。忧愁啼哭而作是念。我父昔来
广作方宜。修治家业劬劳积聚。仓库财宝
是父所为。生育我身见有委付。如何至我
不绍父业。浮游懒堕为人欺𣣋。父之馀财
一旦丧失仓库空虚畜产迸散。当于尔时指
光亦灭。其妻厌贱舍弃而走。僮仆逃失亲里
断绝。极亲厚者反如怨雠。贫穷之人如起尸
鬼。一切怖畏能毁盛年。好色气力名闻种
族。门户智慧仁义信行。悉能坏之。我之贫厄
世间少比。正欲舍身不能自殒。当作何方以
自存济。复作是念。世人所鄙不过担尸。此
事虽恶交无供世受苦之业。有人闻语即
雇担尸。灯指取直寻从其言。担负死人到
于冢间。意欲掷弃。于时死人急抱灯指。譬
如小儿抱其父母。急捉不放。尽力挽却不能
得去。死人著脊犹如胡胶。不可得脱。排推不
离。甚大怖畏。作是念言。我于今日。担此死
尸欲何处活。即诣旃陀罗村语言。谁能却我
背上死尸。当重相雇。诸旃陀罗详共尽力。
共挽却之。亦不肯去。馀见之者骂灯指言。狂
人何为担负死尸入人村落。竞以杖石而打
掷之。身体伤破痛惧并至。有人怜悯将其诣
城。既到城门。守门之人逆遮打之。不得近
门。此何痴人。担负死尸欲来入城。自见己
身被诸杖木。身体皆破甚怀懊恼。发声大哭。
由我贫困不择作处。为斯贱业。如何一旦复
值苦毒。宁作馀死不负尸生。且哭且言。时守
门者深生怜悯。放令还家。到自空室。先同乞
洒方得惺寤。忧愁啼哭而作是念。我父昔来
广作方宜。修治家业劬劳积聚。仓库财宝
是父所为。生育我身见有委付。如何至我
不绍父业。浮游懒堕为人欺𣣋。父之馀财
一旦丧失仓库空虚畜产迸散。当于尔时指
光亦灭。其妻厌贱舍弃而走。僮仆逃失亲里
断绝。极亲厚者反如怨雠。贫穷之人如起尸
鬼。一切怖畏能毁盛年。好色气力名闻种
族。门户智慧仁义信行。悉能坏之。我之贫厄
世间少比。正欲舍身不能自殒。当作何方以
自存济。复作是念。世人所鄙不过担尸。此
事虽恶交无供世受苦之业。有人闻语即
雇担尸。灯指取直寻从其言。担负死人到
于冢间。意欲掷弃。于时死人急抱灯指。譬
如小儿抱其父母。急捉不放。尽力挽却不能
得去。死人著脊犹如胡胶。不可得脱。排推不
离。甚大怖畏。作是念言。我于今日。担此死
尸欲何处活。即诣旃陀罗村语言。谁能却我
背上死尸。当重相雇。诸旃陀罗详共尽力。
共挽却之。亦不肯去。馀见之者骂灯指言。狂
人何为担负死尸入人村落。竞以杖石而打
掷之。身体伤破痛惧并至。有人怜悯将其诣
城。既到城门。守门之人逆遮打之。不得近
门。此何痴人。担负死尸欲来入城。自见己
身被诸杖木。身体皆破甚怀懊恼。发声大哭。
由我贫困不择作处。为斯贱业。如何一旦复
值苦毒。宁作馀死不负尸生。且哭且言。时守
门者深生怜悯。放令还家。到自空室。先同乞
法服篇此有六部(此有六部)¶ 第 566b 页 T53-0566.png
索诸贫人等。共住之者。遥见死尸在其背上。
悉皆舍去。既到舍已尸自堕地。灯指于时逾
增惶怖闷绝躄地。久乃得苏。寻见死尸手指
纯是黄金。虽复怖畏见是好金。即前视之。
以刀试割。实是真金。既得金已。心生欢喜。
复前剪头项手足。如是剪已。寻复还生。须
臾之顷。金头手足其积过人。譬如王者失国
还复本位。如盲得眼视照明了。灯指欢喜亦
复如是。库藏珍宝倍胜于前。威德名誉有过
先日。亲里朋友妻子僮仆一切还来。灯指叹
曰。呜呼怪哉。富有大力。能使世人来归亟
疾。呜呼怪哉。贫有大力。能使所亲舍我亟
速。我先贫时素有所亲昵交游道绝。聊无
一人与我语者。今日一切颙颙承事合掌恭
敬。假使生处如天帝释。勇力如罗摩。知见
如天师。若无钱财都无所直。富者不问愚智
皆称好人。实无所知人以为智。亦得勇健诸
善名闻。虽复丑陋老弊。少壮妇女乐至其边。
阿阇世王闻其还富。寻即遣人来取其宝。其
所取者尽是死人。还掷屋中见是真金。灯
指知王欲得此宝。即以金头手足以用上王。
王既得已赍之还宫。于后灯指作是思惟。而
说偈言。
「 五欲极轻动
如电毒蛇虫
荣乐不久停
即生厌患心」
寻以珍宝施与众人。于佛法中出家求道。精
勤修习得阿罗汉。虽获道果而此尸宝常随
逐之。比丘问佛。灯指比丘。以何因缘从生已
来有是指光。以何因缘受此贫困。复以何因
悉皆舍去。既到舍已尸自堕地。灯指于时逾
增惶怖闷绝躄地。久乃得苏。寻见死尸手指
纯是黄金。虽复怖畏见是好金。即前视之。
以刀试割。实是真金。既得金已。心生欢喜。
复前剪头项手足。如是剪已。寻复还生。须
臾之顷。金头手足其积过人。譬如王者失国
还复本位。如盲得眼视照明了。灯指欢喜亦
复如是。库藏珍宝倍胜于前。威德名誉有过
先日。亲里朋友妻子僮仆一切还来。灯指叹
曰。呜呼怪哉。富有大力。能使世人来归亟
疾。呜呼怪哉。贫有大力。能使所亲舍我亟
速。我先贫时素有所亲昵交游道绝。聊无
一人与我语者。今日一切颙颙承事合掌恭
敬。假使生处如天帝释。勇力如罗摩。知见
如天师。若无钱财都无所直。富者不问愚智
皆称好人。实无所知人以为智。亦得勇健诸
善名闻。虽复丑陋老弊。少壮妇女乐至其边。
阿阇世王闻其还富。寻即遣人来取其宝。其
所取者尽是死人。还掷屋中见是真金。灯
指知王欲得此宝。即以金头手足以用上王。
王既得已赍之还宫。于后灯指作是思惟。而
说偈言。
「 五欲极轻动
如电毒蛇虫
荣乐不久停
即生厌患心」
寻以珍宝施与众人。于佛法中出家求道。精
勤修习得阿罗汉。虽获道果而此尸宝常随
逐之。比丘问佛。灯指比丘。以何因缘从生已
来有是指光。以何因缘受此贫困。复以何因
法服篇此有六部(此有六部)¶ 第 566c 页 T53-0566.png
缘有此尸宝常随逐之。佛告比丘至心谛听。
吾当为汝说其宿缘。灯指比丘。乃往古世生
波罗柰国大长者家。为小儿时乘车在外。游
戏晚来门户已闭。大唤开门。无人来应。良久
母来与儿开门。瞋骂母言。举家担死人去耶。
贼来劫耶。何以无人与我开门。以是业缘
死堕地狱。地狱馀报还生人中受斯贫困。光
指因缘尸宝因缘。为汝更说。过去九十一劫
有佛名毗婆尸。彼佛入涅槃后。佛法住世。
灯指尔时为大长者。其家大富。往至塔寺恭
敬礼拜。见有泥像一指破落。寻治此指以金
薄薄之。修治已讫。寻发愿言。我以香华伎
乐供养治像功德因缘。愿生天上人间。常得
尊豪富贵。假令漏失寻还得之。使我于佛法
中出家得道。以治佛指故。得是指光及死尸
宝聚。以恶口故。从地狱出时贫穷果报。以是
因缘少种福业。于形像所得是福报。乃至涅
槃形像尚尔。况复如来法身者乎。
又譬喻经云。昔佛在世时。佛大弟子大目揵
连。乘通往到忉利天上。入帝释园游行观看。
见一天女形貌端正光明照曜与众超绝。目
连见已。即问天女。汝本前身种何福缘。今受
此报奇妙无量。天女答曰。我本前身时作瓶
沙王宫中使人。时王宫中有佛精舍。我时夜
入见佛塔中。暗无光明。我即然灯著精舍中。
由是因缘今受此身光明殊妙。天堂受福快
乐无极。
又譬喻经云。昔佛在世时。诸弟子中德各不
同。如舍利弗智慧第一。大目连神通第一。如
吾当为汝说其宿缘。灯指比丘。乃往古世生
波罗柰国大长者家。为小儿时乘车在外。游
戏晚来门户已闭。大唤开门。无人来应。良久
母来与儿开门。瞋骂母言。举家担死人去耶。
贼来劫耶。何以无人与我开门。以是业缘
死堕地狱。地狱馀报还生人中受斯贫困。光
指因缘尸宝因缘。为汝更说。过去九十一劫
有佛名毗婆尸。彼佛入涅槃后。佛法住世。
灯指尔时为大长者。其家大富。往至塔寺恭
敬礼拜。见有泥像一指破落。寻治此指以金
薄薄之。修治已讫。寻发愿言。我以香华伎
乐供养治像功德因缘。愿生天上人间。常得
尊豪富贵。假令漏失寻还得之。使我于佛法
中出家得道。以治佛指故。得是指光及死尸
宝聚。以恶口故。从地狱出时贫穷果报。以是
因缘少种福业。于形像所得是福报。乃至涅
槃形像尚尔。况复如来法身者乎。
又譬喻经云。昔佛在世时。佛大弟子大目揵
连。乘通往到忉利天上。入帝释园游行观看。
见一天女形貌端正光明照曜与众超绝。目
连见已。即问天女。汝本前身种何福缘。今受
此报奇妙无量。天女答曰。我本前身时作瓶
沙王宫中使人。时王宫中有佛精舍。我时夜
入见佛塔中。暗无光明。我即然灯著精舍中。
由是因缘今受此身光明殊妙。天堂受福快
乐无极。
又譬喻经云。昔佛在世时。诸弟子中德各不
同。如舍利弗智慧第一。大目连神通第一。如
法服篇此有六部(此有六部)¶ 第 567a 页 T53-0567.png
阿那律天眼第一。能见三千大千世界。乃至
微细无幽不睹。阿难见已而白佛言。此阿那
律。宿有何业。天眼乃尔。佛告阿难。乃往过
去九十一劫。毗婆尸佛入涅槃后。此人尔时
身行劫贼。入佛塔中欲盗塔物。时佛塔中佛
前然灯。其灯欲灭。贼即以箭正灯使明。见佛
威光。㱇然毛竖。即自念言。他人尚能舍物
求福。我云何盗便舍而去。缘正灯炷福德
因缘。从是以来九十一劫。常生善处。渐舍
诸恶福祐日增。今得值我出家修道得阿罗
汉。于众人中天眼彻视最为第一。何况有人
至心割舍。然灯佛前所获福德难可称量。又
智度论云。若人盗佛塔中珠及盗灯明死堕
地狱。若出为人世世生盲。
又灌顶经云。救脱菩萨白佛言。若族姓男女。
其有尪羸著床痛恼无救护者。我今当劝请
诸众僧。七日七夜斋戒一心。受持八禁六时
行道。四十九遍读是经典。劝然七层之灯。
悬五色续命神幡。阿难问言。续命幡灯法则
云何。神幡五色四十九尺。灯亦复尔。七层之
灯一层七灯。灯如车轮。若遭厄难闭在牢狱
枷锁著身。亦应造立幡灯放诸杂类众生。至
四十九。可得过度危厄之难。不为诸横恶
鬼所持。
又超日明三昧经云。日天王与无数天人。来
诣佛所稽首言。以何等行得为日天照四天
下。复以何缘而为月天照除夜冥。佛言。有四
事。一常喜布施。二修身慎行。三奉戒不犯。
四然灯于佛寺。若于父母沙门道人皆殖光
微细无幽不睹。阿难见已而白佛言。此阿那
律。宿有何业。天眼乃尔。佛告阿难。乃往过
去九十一劫。毗婆尸佛入涅槃后。此人尔时
身行劫贼。入佛塔中欲盗塔物。时佛塔中佛
前然灯。其灯欲灭。贼即以箭正灯使明。见佛
威光。㱇然毛竖。即自念言。他人尚能舍物
求福。我云何盗便舍而去。缘正灯炷福德
因缘。从是以来九十一劫。常生善处。渐舍
诸恶福祐日增。今得值我出家修道得阿罗
汉。于众人中天眼彻视最为第一。何况有人
至心割舍。然灯佛前所获福德难可称量。又
智度论云。若人盗佛塔中珠及盗灯明死堕
地狱。若出为人世世生盲。
又灌顶经云。救脱菩萨白佛言。若族姓男女。
其有尪羸著床痛恼无救护者。我今当劝请
诸众僧。七日七夜斋戒一心。受持八禁六时
行道。四十九遍读是经典。劝然七层之灯。
悬五色续命神幡。阿难问言。续命幡灯法则
云何。神幡五色四十九尺。灯亦复尔。七层之
灯一层七灯。灯如车轮。若遭厄难闭在牢狱
枷锁著身。亦应造立幡灯放诸杂类众生。至
四十九。可得过度危厄之难。不为诸横恶
鬼所持。
又超日明三昧经云。日天王与无数天人。来
诣佛所稽首言。以何等行得为日天照四天
下。复以何缘而为月天照除夜冥。佛言。有四
事。一常喜布施。二修身慎行。三奉戒不犯。
四然灯于佛寺。若于父母沙门道人皆殖光
法服篇此有六部(此有六部)¶ 第 567b 页 T53-0567.png
明。又身口意行不杀等十善。佛言。又有四事
得为月王。一布施贫匮。二奉持五戒。三恭事
三尊。四冥设灯光于君父师等。
又僧祇律云。佛言。从今日听然灯。时当置火
一边渐次然之。当先然照金刹及佛形像。先
礼拜已。当出次然馀处。灭时不得卒灭。当言
诸大德欲灭灯。不听用口吹灭(义云为有食火虫恐人口气损虫所
以不听口吹也)听以手扇灭及衣扇灭。当羁折头燋去
入时不得卒入。当唱言诸大德灯欲入始得
入之。若不如是越威仪法也。又三千威仪云。
然灯有五事。一当持净巾拭中外令净。二当
作净炷。三当自作麻油。四著膏不得令满亦
不得令少。五当护令坚莫悬妨人道。又五百
问事云。续佛光明昼不得灭。佛无明闇以本
无言。念齐限故灭有罪。又大唐三藏波颇师
云。佛前灯无处取灯。以物傍取不损光者得
颂曰。
「 藕树交无极
华云衣数重
织竹能为象
缚荻巧成龙
落灰然蕤盛
垂油湿画峰
天宫傥若照
灯王复可逢」
*** 感应缘(略引三验)
* 宋沙门释道囧
* 隋沙门释法纯
* 唐简州三学山寺神灯
宋京师南涧寺。有释道囧。姓马。扶风人。初出
家为道懿弟子。懿病常遣囧等四人。至河南
霍山采钟乳。入穴数里跨木度水三人溺死。
炬火又亡。囧判无济理。囧素诵法华。唯凭诚
此业。又存念观音。有项见一光如荧光。追
得为月王。一布施贫匮。二奉持五戒。三恭事
三尊。四冥设灯光于君父师等。
又僧祇律云。佛言。从今日听然灯。时当置火
一边渐次然之。当先然照金刹及佛形像。先
礼拜已。当出次然馀处。灭时不得卒灭。当言
诸大德欲灭灯。不听用口吹灭(义云为有食火虫恐人口气损虫所
以不听口吹也)听以手扇灭及衣扇灭。当羁折头燋去
入时不得卒入。当唱言诸大德灯欲入始得
入之。若不如是越威仪法也。又三千威仪云。
然灯有五事。一当持净巾拭中外令净。二当
作净炷。三当自作麻油。四著膏不得令满亦
不得令少。五当护令坚莫悬妨人道。又五百
问事云。续佛光明昼不得灭。佛无明闇以本
无言。念齐限故灭有罪。又大唐三藏波颇师
云。佛前灯无处取灯。以物傍取不损光者得
颂曰。
「 藕树交无极
华云衣数重
织竹能为象
缚荻巧成龙
落灰然蕤盛
垂油湿画峰
天宫傥若照
灯王复可逢」
*** 感应缘(略引三验)
* 宋沙门释道囧
* 隋沙门释法纯
* 唐简州三学山寺神灯
宋京师南涧寺。有释道囧。姓马。扶风人。初出
家为道懿弟子。懿病常遣囧等四人。至河南
霍山采钟乳。入穴数里跨木度水三人溺死。
炬火又亡。囧判无济理。囧素诵法华。唯凭诚
此业。又存念观音。有项见一光如荧光。追
法服篇此有六部(此有六部)¶ 第 567c 页 T53-0567.png
之不及。遂得出穴。于是进修禅业节行弥新。
频作数度普贤斋。并有瑞应。或见胡僧入坐。
或见骑马人至。并未叙暄凉。倏忽不见。后
与同学人南游上京观瞩风化。夜乘冰度河。
中道冰破三人没死。囧又归诚观音。乃觉脚
下如有一物臲卼复见赤光在前。乘光至
岸。达都止南涧寺。常以般舟为业。尝中夜
入禅忽见四人。御车至房呼令上乘。囧欻不
自觉。已见身在郡后沈桥间。见一人在路坐
胡床。侍者数百人。见囧惊起曰。坐禅人耳。彼
人因语左右曰。向止令知处而已。何忽劳屈
法师。于是礼拜执别。令人送囧。还寺扣门。良
久方开。入寺见房犹闭。众咸莫测其然。宋元
嘉二十年。临川康王义庆携往广陵。终于彼
也(右此一验出梁高僧传)。
隋西京净住寺释法纯。姓祝氏。扶风始平人
也。性爱定林情兼拯溺。尝于道场然灯。遂感
灯明续焰经于一七夜。不添油炷而光曜倍
常。私密异之。为灭累之嘉相也。又油瓮所止
在佛堂内。忽然不见。乃经再宿还来本处。而
油满如故。每于夜静闻有说法教授之声。异
香寻隙气冲于外。就而视之一无所见。识者
以为幽祇所集故也。至仁寿三年遂觉不
愈。闭室静坐而无痛所。白衣童子手捧光明
立侍于右。弟子慧进入问。此是何人。答曰。是
第六欲天频来命我。但以诸天著乐竟不许
之。由妨修道故也。常愿生无佛法处教化众
生。慎勿彰言。死后门徒为建斋修福。道俗凑
集并在纯前。有双鸽飞来入纯房内。在衣桁
频作数度普贤斋。并有瑞应。或见胡僧入坐。
或见骑马人至。并未叙暄凉。倏忽不见。后
与同学人南游上京观瞩风化。夜乘冰度河。
中道冰破三人没死。囧又归诚观音。乃觉脚
下如有一物臲卼复见赤光在前。乘光至
岸。达都止南涧寺。常以般舟为业。尝中夜
入禅忽见四人。御车至房呼令上乘。囧欻不
自觉。已见身在郡后沈桥间。见一人在路坐
胡床。侍者数百人。见囧惊起曰。坐禅人耳。彼
人因语左右曰。向止令知处而已。何忽劳屈
法师。于是礼拜执别。令人送囧。还寺扣门。良
久方开。入寺见房犹闭。众咸莫测其然。宋元
嘉二十年。临川康王义庆携往广陵。终于彼
也(右此一验出梁高僧传)。
隋西京净住寺释法纯。姓祝氏。扶风始平人
也。性爱定林情兼拯溺。尝于道场然灯。遂感
灯明续焰经于一七夜。不添油炷而光曜倍
常。私密异之。为灭累之嘉相也。又油瓮所止
在佛堂内。忽然不见。乃经再宿还来本处。而
油满如故。每于夜静闻有说法教授之声。异
香寻隙气冲于外。就而视之一无所见。识者
以为幽祇所集故也。至仁寿三年遂觉不
愈。闭室静坐而无痛所。白衣童子手捧光明
立侍于右。弟子慧进入问。此是何人。答曰。是
第六欲天频来命我。但以诸天著乐竟不许
之。由妨修道故也。常愿生无佛法处教化众
生。慎勿彰言。死后门徒为建斋修福。道俗凑
集并在纯前。有双鸽飞来入纯房内。在衣桁
法服篇此有六部(此有六部)¶ 第 568a 页 T53-0568.png
上注目看纯。虽人触捉都无有惧。纯云。任之
勿捉至暮方逝。与众辞别。不觉馀想。卒于净
住。春秋八十有五。即仁寿三年五月十二日
也。
唐蜀川简州三学山寺。至隋开皇十二年。
寺东壁有佛迹现。长尺八寸阔七寸。兼有神
灯自空而现。每夕常尔。斋日则多。有州宰意
欲寻之。乘马来寺。十里已外空灯列见渐近
渐昧。遂并失之。返还十里如前还见。至今
不绝。初出一灯至大。从此大灯流散四空千
有馀现。遇大风起吹此小灯还灭。灭已大灯
还出。小灯流散四空迄至天明始灭。每月于六斋日常出如此。至贞观末。有僧法藏。以
乞为心不护细行。夜宿寺中。有大神衣甲羽
冑。从门中拔出掷于寺外七里。伤足馀无所
损。夜还返寺。重门皆闭。后遂改励精勤道
业(右此一验出高僧传)。
依道宣律师感通记云。律师问天人曰。其蜀
地简州三学山寺空灯常照因何而有。答曰。
山有菩萨寺。迦叶佛正法时初立。有欢喜王
菩萨造之。寺名法灯。自彼至今常明空表有
小菩萨三百人断粒遐龄常住此。山此灯又
是山神李特续后供养(特旧蜀主)故至正月处处然
灯以供佛寺。
法苑珠林卷第三十五
勿捉至暮方逝。与众辞别。不觉馀想。卒于净
住。春秋八十有五。即仁寿三年五月十二日
也。
唐蜀川简州三学山寺。至隋开皇十二年。
寺东壁有佛迹现。长尺八寸阔七寸。兼有神
灯自空而现。每夕常尔。斋日则多。有州宰意
欲寻之。乘马来寺。十里已外空灯列见渐近
渐昧。遂并失之。返还十里如前还见。至今
不绝。初出一灯至大。从此大灯流散四空千
有馀现。遇大风起吹此小灯还灭。灭已大灯
还出。小灯流散四空迄至天明始灭。每月于六斋日常出如此。至贞观末。有僧法藏。以
乞为心不护细行。夜宿寺中。有大神衣甲羽
冑。从门中拔出掷于寺外七里。伤足馀无所
损。夜还返寺。重门皆闭。后遂改励精勤道
业(右此一验出高僧传)。
依道宣律师感通记云。律师问天人曰。其蜀
地简州三学山寺空灯常照因何而有。答曰。
山有菩萨寺。迦叶佛正法时初立。有欢喜王
菩萨造之。寺名法灯。自彼至今常明空表有
小菩萨三百人断粒遐龄常住此。山此灯又
是山神李特续后供养(特旧蜀主)故至正月处处然
灯以供佛寺。
法苑珠林卷第三十五
法服篇此有六部(此有六部)¶ 第 568b 页 T53-0568.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