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敬佛篇第六之五¶
敬佛篇第六之五¶ 第 408b 页


法苑珠林卷第十七

西明寺沙门释道世撰

** 敬佛篇第六之五
敬法篇第七
普贤验(今入末法作观者希故经不录且述四验)


* 宋路昭太后
* 宋沙门释道温
* 宋沙门释道璟
* 齐沙门释普明
敬佛篇第六之五¶ 第 408c 页 T53-0408.png

宋路昭太后。大明四年。造普贤菩萨乘宝舆
白象。安于中兴禅房。因设讲于寺。其年十
月八日斋毕解坐。会僧二百人于时寺宇始
构。帝甚留心。辇跸临幸旬必数四。僧徒勤
整禁卫严肃。尔日僧名有定就席。久之忽有
一僧豫于座次。风貌秀举阖堂惊瞩。斋主与
语往还百馀言。忽不复见。列筵同睹识其神
人矣。

宋大明年中。有寺统法师名道温。居在秣陵
县。既见皇太后。睿鉴冲明圣符幽洽。涤思净
场研襟至境。固以声藻震中事灵梵表。乃创
思镕斲抽写神华。模造普贤来仪盛像。宝
倾宙珍妙尽天饰。所设讲斋讫。今月八日嚫
会有限名簿素定。引次就席数无盈减。转
经将半景及昆吾。忽睹异僧豫于座内。容止
端严气貌秀发。举众瞩目莫有识者。斋主问
曰。上人何名。答曰。名慧明。问住何寺。答云。
来自天安。言对之间倏然不见。阖堂惊魂遍
筵肃虑。以为明祥所贲幽应攸阐。紫山可觌
华台不远。盖闻至诚所感还景移纬。澄心所
殉发石开泉。况帝德涵运皇功懋洽。仁洞乾
遐理畅冥外。故上王盛士。剋表大明之朝。劝
发妙身。躬见龙飞之室。意若曰陛下慧烛海
县明华日月。故以慧明为人名。继天兴祚式
垂无疆。故以天安为寺称神基弥远道政方
凝。九服识泰万汇齐悦。谨列言属县以诠
天休。

宋沙门释道璟。扶风好畤人也。本姓马氏。
学业淳粹弱龄有声。元嘉二年九月在雒阳
敬佛篇第六之五¶ 第 409a 页 T53-0409.png
为人作普贤斋。道俗四十许人。已经七日正
就中食。忽有一人裤褶乘马入至堂前下马
礼佛。璟谓常人不加礼异。此人登马挥鞭
忽失所在。便见赤光赫然竟天。良久而灭。后
三年十二月。在白衣家复作普贤斋。将竟之
日有二沙门。容服如凡直来礼佛。众中谓是
常僧不甚尊仰。聊问何居。答曰。住在前村。
时众白衣有张道。觉其有异至心礼拜。沙门
出门行可数十步。忽有飞尘直上冲天。追
目此僧不复知所。璟以七年与同学来游京
师。时司空何尚之始构南涧精舍。璟寓居
焉。夜中忽见四人乘一新车从四传教。来在
屋内呼与共载道。璟惊其夜至疑而未言。因
眼闇不觉升车。俄而至郡后沈桥见一贵人。
著𢂿被笺布单衣。坐床纛伞形似华盖。卤
簿从卫可数百人悉服黄衣。见璟惊曰。行
般舟道人精心远诣旨。欲知其处耳。何故将
来即遣人引送。璟还至精舍门外失所送人。
门闭如故。扣唤久之。寺内诸僧咸惊相报告。
开门内之。视所住房。户犹故关之(右三验出冥祥记)

斋上定林寺有释普明。姓张。临渭人。少出
家禀性清纯蔬食布衣。以忏诵为业。诵法华
维摩二经。及讽诵之时。有别衣别座。未尝秽
杂。每至劝发品辄见普贤乘象立在其前。诵
维摩经亦闻空中唱乐。又善神咒所救皆愈。
有乡人王道真妻病。请明来咒。明入门妇便
闷绝。俄见一物如狸。身长数尺许。从狗窦
出。因此而愈。明尝行水傍祠。巫觋自云。神
见之皆奔走。以宋孝建中卒。春秋八十有五
敬佛篇第六之五¶ 第 409b 页 T53-0409.png
(右此一验出唐高僧传)

** 观音验(略引二十验)


* 秦尚书徐义
* 秦居士毕览
* 晋沙门竺法义
* 晋沙门竺法纯
* 晋沙门释开达
* 晋居士郭宣
* 晋居士潘道秀
* 晋居士栾荀
* 晋沙门释法智
* 晋南公子
* 晋沙门道
* 泰晋居士孙道德
* 晋居士刘度
* 晋居士窦传
* 晋沙门竺法纯
* 宋居士张兴
* 宋居士宋琰
* 魏沙门释道泰
* 魏居士孙敬德
* 魏沙门释法力

秦徐义者。高陆人也。少奉法。为苻坚尚书。
坚末兵革锋起。贼获义将加戮害。乃埋其
两足编发于树。夜中专念观世音。有顷得眠。
梦人谓之曰。今事亟矣。何暇眠乎。义便惊
起见守防之士。并疲而寝。乃试自奋动。手发
既解足亦得脱。因而遁去。百馀步隐小丛草。
便闻追者交驰火炬星陈。互绕此丛而竟无
见者。天明贼散。归投邺寺遂得免云。

秦毕览。东平人也。少奉法。随慕容垂北征没
虏。单马逃窜。虏追骑将及。览至心诵念观世
音。既得免脱。因入深山迷惑失道。又专心归
念。中夜见一道人法服持锡。示以途径。遂得
还路安隐至家。

晋始宁山有竺法义。晋兴宁中沙门。游刃众
典尤善法华。受业弟子常有百馀。至咸安二
年。忽感心气疾病。常存念观世音。乃梦见
一人破腹洗肠。寤便病愈。傅亮每云。吾先君
与义公游处无间。说观世音神异莫不大小
肃然。
敬佛篇第六之五¶ 第 409c 页 T53-0409.png

晋沙门竺法纯。山阴显义寺主也。晋元兴中
起寺行墙。至上兰渚买材。路经湖道。材主
是妇人。而应共至材所。准许价直。遂与同船
俱行。既入大湖。日暮暴风波浪如山。纯船
小水入。命在瞬息。念值行无福忽遇斯灾。又
与妇人俱行其以罔惧。乃一心诵观世音经。
俄有大舟流趣纯。适时既入夜。行旅已绝。
纯自惟念。不应有此流船。疑是神力。既而共
度乘之。而此小船应时即没。大舟随波鼓
荡。俄得达岸也。

晋沙门释开达。隆安二年登垄采甘草。为羌
所执。时年大饥羌胡相啖。乃置达栅中将食
之。先在栅者十有馀人。羌曰夕烹俎。唯达
尚存。自达被执便潜诵观世音经。不懈乎心。
及明日当见啖。其晨始曙。忽有大虎径逼
群羌奋怒号吼。羌各骇怖迸走。虎乃前咬
栅木。得成小阙可容人过。已而徐去。达初
见虎咬栅必谓见害。既栅穿而不入心疑其
异。将是观世音力。计度诸羌未应便及。即
穿栅逃走。夜行昼伏遂得免脱。

晋郭宣之。太原人也。义熙四年为杨思平梁
州府司马。杨以辄害范元之等彼法宣亦同
执在狱。唯一心归向观世音菩萨。后夕将眠
之际。忽亲睹菩萨光明照狱。宣瞻觌礼拜祈
敬佛篇第六之五¶ 第 410a 页 T53-0410.png
请誓愿。久之乃没。俄而宣之独被恩放。既
释依所见形制造图像。又立精舍焉。后为
零陵衡阳卒官。

晋潘道秀。吴郡人。年二十馀。为军乱主。北
为征固。既而军小失利。秀窜逸被掠。经数处
作奴俘虏异域。欲归无因。少信佛法常至
心念观世音。每梦寐辄见像。后既南奔迷
不知道。于穷山中忽睹真形。如今行像。因作
礼。礼竟豁然不觉失之。乃得还路。遂归本
土。后精进弥笃。年垂六十而亡。

晋栾荀不知何许人也。少奉法。尝作福富平
令。先从征虏循值小失利。舫遭火垂尽贼亦
交逼。正在中江风浪骇目。荀恐怖分尽。犹
诵念观世音。俄见江中有一人挺然孤立腰
与水齐。荀心知祈念有感。火贼已切。便投
水就之。体既浮涌脚以履地。寻而大军遣
船迎椄败者。遂得免济。

晋沙门释法智。为白衣时。尝独行至大泽中。
忽遇猛火四方俱起。走路已绝。便至心礼诵
观世音。俄然火过。一泽之草无有遗茎者。唯
法智所处容身不烧。于是始乃敬奉大法。后
为姚兴将从征索虏。军退失马落在围里。乃
隐沟边荆棘丛中正得蔽头。复念观世音心
甚勤至。隔沟人遥唤后军指令杀之。而军遏
搜觅辄无见者。径得免济。后遂出家。

晋南公子[敖-十+土]。始平人也。戍新平城为乞伏
虏儿长乐公所破。合城数千人皆被诛害。子
[敖-十+土]虽分必死。而犹至心念观世音。既而次至
于敖。群刃交下或高或低。持刀之人忽疲
敬佛篇第六之五¶ 第 410b 页 T53-0410.png
懈四支不随。尔时长乐公亲自临刑。惊问之。
子敖聊尔答云。能作马鞍。乃令原释。子敖亦
不知所以作此言。时后遂得遁逸。造小形像。
贮以香函。行则顶戴云。

晋沙门释道泰。常山衡唐精舍僧也。晋义熙中尝梦人云。君之年命当终六七。泰年至四十二。便=更【宋】【元】【宫】便遇笃病。虑必不济。悉=委【宫】悉以衣钵之资。厚为福施。又归诚属念称诵观世音。昼夜四日勤心不替。时所坐床前垂帷=惟【宫】帷。忽于帷下见人跨户而入。足趺金色光明照屋。泰乃褰帷遽视。奄然而灭。惊欣交萃。因大流汗。即觉体轻。所患平差=瘥【宋】【元】【宫】差便遇笃病。虑必不济。悉以衣钵
之资。厚为福施。又归诚属念称诵观世音。昼
夜四日勤心不替。时所坐床前垂帷。忽于
帷下见人跨户而入。足趺金色光明照屋。泰
乃褰帷遽视。奄然而灭。惊欣交萃。因大流
汗。即觉体轻。所患平差。

晋孙道德益州人也奉道祭酒。年过五十未
有子息。居近精舍。景平中沙门谓德。必愿有
儿。当至心礼诵观世音经。此可冀也。德遂罢
不事道。单心投诚归观世音。少日之中而有
梦应。妇即有孕。遂以产男云。

晋刘度。平原辽城人也。乡里有一千馀家。并
奉大法。造立形像供养僧尼。值虏主木未时。
此县尝有逋逃。未大怒欲尽灭一城。众并凶
惧分必殄尽。度乃洁诚率众归命观世音。顷
之未见物从空中下绕其所住屋柱惊视乃
观世音经。使人读之。未大欢喜用省刑戮。于
是此城即得免害。

晋窦传者。河内人也。永和中。并州刺史高昌
冀州刺史吕护。各权部曲相与不和。传为昌
所用作宫长。护遣骑抄击为所俘执。同伴
六七人共系一狱。锁械甚严。剋日当杀之。
沙门支道山。时在护营中。先与传相识。闻其
敬佛篇第六之五¶ 第 410c 页 T53-0410.png
执厄出至狱所候视之。隔户共语。传谓山曰
今日困厄命在漏刻。何方相救。山曰。若能至
心归请必有感应。传先亦颇闻观世音及得
山语遂专心属念。昼夜三日至诚自归。观其
锁械如觉缓解有异于常。聊试推荡𤗯然离
体。传乃复至心日蒙哀。祐已令桎梏自解。
而同伴尚多无心独去。观世音神力普济当
令俱免。言毕复牵挽馀人皆以次解落。若有
割剔之者。遂开户走出于警激之间。莫有觉
者。便踰城径去。时夜已向晓行四五里。天明
不敢复进。共逃隐一榛中。须臾觉失囚。人
马骆驿四出寻捕。焚草践林无不至遍。唯
传所隐一亩许地。终无至者。遂得免还乡里。
敬信异常成佳奉法。道山后过江。为谢居士
敷具说其事(右十四验出冥祥记)

晋山阴显义寺。时有竺法纯。未详何人。少出家止山阴显义寺。苦行有德。善诵古维摩经。晋元兴中为寺上兰渚买故屋。暮还于湖中。遇风而船小将没。纯唯一心凭观世音。口诵不辍。俄见一大流船。乘之获免。至岸访船无主。须臾不见。道俗咸叹神感。后不知所终右一验出梁高僧传(右一验出梁高僧传)

宋张兴者。新兴人也。颇信佛法。尝从沙门僧
昙翼时受八戒。兴尝为劫所引。夫得走
逃妻坐系狱。掠笞积日。时县失火出囚路侧。
会融翼同行经过囚边。妻惊呼阇梨何以赐
救。融曰。贫道力弱无救如何。唯宜勤念观
世音。庶获免耳。妻便昼夜祈念。经十许日。于
夜梦一沙门以脚蹈之曰。咄咄可起。妻即惊
敬佛篇第六之五¶ 第 411a 页 T53-0411.png
起。钳锁桎桔𤗯然俱解。便走趣户。户时犹
闭警防殊严。既无由出。虑有觉者乃还著械。
寻复得眠。又梦向沙门曰。户已开矣。妻觉而
驰出。守备者并已惛睡。妻安步而去。时夜甚
闇。行可数里。卒值一人。妻惧躄地。已而相
讯。乃其夫也。相符悲喜。夜投僧翼。翼藏匿
之。因遂获免。时元嘉初也。

宋琰。稚年在交阯。彼土有贤法师者。道德僧
也。见授五戒。以观世音金像一躯见与供养。
形制异今又非甚古类。元嘉中作镕镌。殊工
似有真好。琰奉以还都。时年在龆龀。与二弟
常尽勤至专精不倦。后治改弊庐无屋安设。
寄 京师南涧寺中。于时百姓竞铸钱。亦有
盗毁金像以充铸者。时像在寺已经数月。琰
昼寝梦见立于座隅。意甚异之。时日已暮即
驰迎还。其夕南涧十馀躯像。悉遇盗亡。其后
久之像于矄暮间放光。显照三尺许地。金辉
秀起焕然夺目。琰兄弟及仆役。同睹者十
馀人。于时幼小不即题记。比加撰录忘其日
月。是宋大明七年秋也。至泰始末。琰移居
乌衣周旋。僧以此像权寓多宝寺。琰时暂游
江都。此僧仍适荆楚。不知像处。垂将十载。
常恐神宝与因俱绝。宋升明末。游踬峡表径
过江陵。见此沙门乃知像所。其年琰还京师。
即造多宝寺访焉。寺主爱公云。无此寄像。琰
退虑此僧孟浪将遂失此像。深以惆怅。其夜
梦人见语云。像在多宝。爱公忘耳。当为得
之。见将至寺。此人手自开殿见像。在殿之东
众小像中。的的分明诘旦造寺具以所梦请
敬佛篇第六之五¶ 第 411b 页 T53-0411.png
爱公。爱公乃为开殿。果见此像在殿之东。如
梦所睹。遂得像还。时建元元年七月十三日
也。像今常自供养。庶必永作津梁。修复其事
有感深怀。沿此徵觌缀成斯记。夫镜接近情
莫踰仪像。瑞验之发多自此兴。经云。镕斲图
缋类形相者。爰能行动及放光明。今西域
释迦弥勒二像辉用若冥。盖得相乎。今华
夏景揩神应亟著。亦或当年群生因会所感。
假凭木石以见幽异。不必剋由容好而能然
也。故沈石浮深。寔阐闽吴之化。尘金泻液。
用纾彭宋之祸。其馀铨示繁方虽难曲辩。率
其大哲允归目从。若夫经塔显效。旨證亦
同。事非殊贯。故继其末(右二验出冥祥记)

魏常山衡唐精舍释道泰。元魏末人。梦人谓
曰。尔至某年当终于四十二矣。泰寤惧之。及
至其年遇病甚忧悉以身资为福。有友人曰。
余闻供养六十二亿菩萨。与一称观音福同
无异。君何不至心归依。可必增寿。泰乃感
悟。遂四日四夜专精不绝。所坐帷下忽见光
明从户外而入。见观音足趺踝间金色朗照。
语泰曰。汝念观世音耶。比泰褰帷顷。便不复
见。悲喜流汗。便觉体轻所患悉愈。圣力所加
后终延年。

魏天平年中。定州募士孙敬德。造观音像。自
加礼敬。后为劫贼所引不胜栲楚。妄招其死
将加斩决。梦一沙门令诵救生观世音经千
遍得脱。有司执缚向市且行且诵。临刑满千。
刀斫自折以为三段。皮肉不伤。三换其刀
终折如故。视像项上有刀三迹。以状奏闻。丞
敬佛篇第六之五¶ 第 411c 页 T53-0411.png
相高欢表请免死。敕写其经广布于世。今谓
高王观世音经。自晋宋梁陈秦赵国。国分十
六。时经四百。观音地藏弥勒弥陀。称名念
诵。获得救者不可胜纪。具诸传录。故不备
载。

魏末鲁郡释法力。未详何人。精苦有志勤营
塔寺。欲于鲁郡立精舍。而材不足。与沙弥明
琛往上谷乞麻。一载将还。行空泽中忽遇野
火。车在下风恐无得免。法力倦眠。比寤而火
势已及。因举声称观。未遑称世音。应声风转
火焰寻灭。安隐还寺。又有沙门法智。本为白
衣独行大泽。猛火四面一时同至。自知必死。
乃合面于地专称观音。怪无火烧举头看之。
一泽之草纤毫并烬。唯智所伏仅容身耳。因
此感悟舍俗出家。又沙门道集。于寿阳西山
游行为二劫所得。缚系在树将欲杀之。唯
念观音守死不辍。引刀屡斫皆无伤损。劫贼
怖走集因得脱。又沙门法禅。山行逢贼。危欲
害之。唯念观音。挽弓射之放箭不得。贼遂归
诚投弓于地。知是神人。怖舍逃逝(右三验出唐高僧传)
颂曰。

「 释化能仁
 观机降天
 众圣之上
 寔惟帝先
 交养怡和
 濯粹冲渊
 慈诲含识
 善诱中玄
 恩舒慧炬
 烛我霄征
 随机变化
 孰识其年
 望之霞举
 即亦云津
 慇之以形
 悼之以神
 三乘既弘
 双林遗身
 假唱泥洹
 正法常真」


* 敬法篇第七(此有六部)
敬佛篇第六之五¶ 第 412a 页 T53-0412.png


* 述意部
* 听法部
* 求法部
* 感福部
* 法师部
* 谤罪部

盖闻。寂灭不动。是则无象无言。感而遂通。
所以有名有教。是以一四之句难闻。三千之
火易入。庶使凝寒静夜。朗月长宵独处空
闲。吟诵经典吐纳宫商。文字分明言味流美。
词韵相属适众人心。利生物善足使幽灵欣
曜精神悦豫。久习纯熟文义洞晓。敬心殷诵
至诚冥感。信知受持一偈福利弘深。书写一
言功超数劫。是以迦叶顶受靡吝剥皮。萨陀
心乐无辞洒血。此是甘露之初门。入道之终
德也。

** 听法部第二

如付法藏经云。佛言。一切众生欲出三界生
死大海。必假法船方得度脱。法为清凉除烦
恼热。法是妙药能愈结病。法是众生真善知
识。作大利益济诸苦恼。所以然者。一切众
生。志性无定。随所染习。近善则善。近恶则
恶。若近恶友便造恶业。流转生死无有边际。
若近善友起信敬心。听受妙法必能令离三
涂苦恼。由此功德受最胜乐。华氏国王。有
一白象能灭怨敌。若人犯罪令象蹋杀。后时
象厩为火所烧。移象近寺。象闻比丘诵法句
经偈云。为善生天。为恶入渊。象闻法已心便
柔和起慈悲心。后付罪人但以鼻嗅舌舐而
去。都不肯杀。王见斯已心大惶怖。即召诸
臣共谋此事。智臣白王。此象近寺必闻妙法。
是致然耳。今可移近屠肆处系。王用其言。
象见屠杀恶心猛炽残害更增。是以当知。一
敬佛篇第六之五¶ 第 412b 页 T53-0412.png
切众生志性无定。畜生尚尔。闻法生慈见杀
增害。岂况于人而不染习。是故智者宜应觉
知。见恶须弃。睹善宜近。勤听经法。又于往
昔有婆罗门。持人髑髅其数甚多。诣华氏城
中遍行衒卖。经历多时都无买者。时婆罗门
极大瞋恚。高声骂言。此城中人愚痴闇钝。若
不就我买髑髅者。我当与作恶名闻也。尔时
城中诸优婆塞。闻畏毁谤便将钱买。即以铜
箸贯穿其耳。若彻过者便与多价。其半彻者
与价渐少。都不通者全不与直。婆罗门言。我
此髑髅皆悉无异。何故与价差别不等。优婆
塞言。前彻过者。此人生时听受妙法智慧高
胜。贵其如此相与多价。其半彻者。虽听经法
未善分别。故与少直。全不通者。此人往昔
都不听法。故不与价。时优婆塞持此髑髅。往
至城外起塔供养。命终之后悉得生天。以是
因缘。当知妙法有大功德。此优婆塞以听法
人髑髅起塔而供养之。尚得生天。况能至心
听受经法。供养恭敬持经人者。此之福报实
难穷尽。未来必当成无上道。是故智者。欲得
无上安隐快乐。应当至心勤听经法。

贤愚经云。昔佛在世时。舍卫国中须达长者。
信敬佛法为僧檀越。众僧所须一切供给。须
达家内有二鹦䳇。一名律提。二名赊律提。
禀性黠慧解人言语。见比丘来。先告家内令
出迎逆。阿难后时到长者家。见鸟聪黠为
说四谛苦集灭道。门前有树。二鸟闻法飞向
树上。欢喜诵持。夜在树宿。野狸所食。缘此善
根生四天王。尽彼天寿生忉利天。忉利寿
敬佛篇第六之五¶ 第 412c 页 T53-0412.png
尽生夜摩天。夜摩寿尽生兜率天。兜率寿尽
生化乐天。化乐寿尽生于第六他化自在天。
他化寿尽还生化乐。如是次第还复下至四
天王天。四天寿尽还复上至他化自在天。如
是上下经于七返生六欲天。自恣受乐。极天
之寿而无中夭。后时命终来生人中。出家修
道得辟支佛。一名昙摩。二名修昙摩。

贤愚经云。昔佛在世时有一比丘。林中诵经
音声雅好。时有一鸟闻法敬爱在树而听。时
为猎师所射命终。缘此善根生忉利天。面貌
端正光相炳然。无有伦匹。自识宿命。知因
比丘诵经听法得生此中。即持天华到比丘
所。礼敬问讯以天香华供养比丘。比丘具问
知其委曲。即命令坐为其说法得须陀洹。既
得果已还归天上。禽鸟听法尚获福报无边。
岂况于人信心听法。宁无善报。

善见律论云。昔佛在世时。到瞻婆罗国迦罗
池边为众说法。时彼池中有其一蛤。闻佛池
边说法之声。即从池出入草根下听佛说法。
时有一人持杖放牛。见佛在坐为众说法。即
往佛所欲闻法故。以杖刺地误著蛤头。即便
命终生忉利天。以福报故宫殿纵广十二由
旬。与诸天女娱乐受乐。即乘宫殿往至佛所
头顶礼足。佛知故问。汝是何人。忽礼我足。神
通光明相好无比照彻此间。蛤天人以偈而
答。

「 往昔为蛤身
 于水中觅食
 闻佛说法声
 出至草根下
 有一牧牛人
 持杖来听法
敬佛篇第六之五¶ 第 413a 页 T53-0413.png
 杖劖刺我头
 命终生天上」


佛以蛤天人所说偈为四众说法。是时众中
八万四千人皆得道迹。蛤天人得须陀洹果。
合掌而去。

** 求法部第三

如杂宝藏经云。昔有一女人。聪明智慧深信
三宝。常于僧次请二比丘就舍供养。后时便
有一老比丘。次到其舍。年老根昧素无知晓。
斋食讫已女人至心求请说法。敷坐头前闭
目静坐。比丘自知不解说法。趣其泯眼弃走
还寺。然此女人至心思惟有为之法无常苦
空不得自在。深心观察。即时获得须陀洹果。
既得果已向寺求觅欲报其恩。然此比丘自
审无知。弃他逃走。倍生惭耻。转复藏避。而
此女人苦求不已。方自出现。女人见已具说
蒙得道果因缘。赍供报恩。老比丘闻甚大惭
愧。深自剋责亦复获得须陀洹果。是故行者
应当至心精诚求法。若至心者所求必获。

涅槃经云。佛言。我念过去作婆罗门。在雪山
中修菩萨行。时世无佛亦无经法。时天帝释
观见菩萨独在山中修诸苦行。即下试之。自
变其身作罗刹像。甚可怖畏。住菩萨前口说
半偈。

「 诸行无常
 是生灭法」


说是偈已遍观四方。菩萨闻偈心生欢喜。即
从坐起以手举发。四向顾视不见馀人。唯见
罗刹。即便往问。大士何处得是半偈。此半偈
义乃是三世诸佛正道。罗刹答言。汝不须问。
我不食来已经多日。处处求索了不能得。饥
敬佛篇第六之五¶ 第 413b 页 T53-0413.png
渴苦恼心乱谬语。非我本心之所知也。菩萨
复语。若为我说是偈竟。我当终身为汝弟
子。罗刹答言。汝智太过。但自忧身都不见念。
我今饥逼实不能说。菩萨复语。汝食何食。罗
刹答言。我所食者唯人暖肉。其所饮者唯人
热血。菩萨闻已即语罗刹。但能具足说是偈
竟。我当以身奉施供养。罗刹答言。谁当信
汝。为八字故弃所爱身。菩萨答言。我今有
證。梵释四王诸佛菩萨能为我證。罗刹闻已
敕听许说。菩萨欢喜即脱皮衣为敷法坐。白
言。和上愿坐此座善为我说。罗刹即说。

「 生灭灭已
 寂灭为乐」


说是偈已菩萨深思。然后处处石壁道树书
写此偈。竟上高树投身而下。未至地时虚
空中出种种声。尔时罗刹还帝释身。接取
菩萨安置平地。忏悔辞谢顶礼而去。缘为半
偈舍身因缘超十二劫。在弥勒前成无上道。

涅槃经云。佛言。我念过去无量无边那由他
劫。此娑婆世界有佛出世。号释迦牟尼。为众
生宣说大涅槃经。我于尔时从善友所。转
闻佛说大涅槃经。心中欢喜。即欲供养贫无
财物。遂行卖身福薄不售。即欲还家。路见
一人而复语言。吾欲卖身。君能买不。其人
答言。我家作业人无堪者。吾有恶病良医处
药。应当日服人肉三两。卿若能以身肉三两
日日见给。便当与汝金钱五枚。我时闻已欢
喜语言。惠我七日须我事讫便还相就。其人
答言。听汝一日。我即取钱往至佛所。礼已
奉献。然后诚心听受是经。我时闇钝唯受一
敬佛篇第六之五¶ 第 413c 页 T53-0413.png
偈。

「 如来證涅槃
 永断于生死
 若有至心听
 常得无量乐」


受是偈已至病人家。虽复日日与肉三两。以
念偈故不以为痛。日日不废足满一月。其人
病差疮亦平复。我时见身具足平复。即发
菩提愿求来世成佛之时亦愿号字释迦牟
尼。以是因缘今得成佛。

又集一切福德三昧经云。昔过去久远阿僧
祇劫有一仙人。名曰最胜。住山林中具五神
通。常行慈心。后作是念。非但慈心能济众生。
唯集多闻能灭众生烦恼邪见能生正见。念
已便诣城邑聚落。处处推求说法之师。时有
天魔。来语仙言。我今有佛所说一偈。汝今
若能剥皮为纸刺血为墨折骨为笔书写此
偈。当为汝说。最胜仙人闻已念言。我于无量
百千劫中。常以无事为他割截。受苦无量都
无利益。我今当舍不坚之身易坚实法。欢
喜踊跃。即以利刀剥皮为纸刺血为墨折骨
为笔。合掌向天请说佛偈。时魔见已愁忧憔
悴。即便隐去。仙人见已作如是言。我今为法
不惜身命。剥皮为纸刺血为墨折骨为笔为
众生故至诚不虚。馀方世界有大慈悲。能说
法者当现我前。作是语时。东方去此三十二
刹有佛国土。名普无垢。其国有佛。号净名
王。忽住其前放大光明照最胜身。苦痛即除。
平复如故。佛即广为说集一切福德三昧。最
胜闻法得无碍辩。佛说法已还没不现。最胜
仙人得辩才已。为诸众生广说妙法。令无量
敬佛篇第六之五¶ 第 414a 页 T53-0414.png
众生住三乘道。经千岁后乃命终生净名王
普无垢国。由敬法故今得成佛。佛告净威。昔
最胜者今我身是。是以当知。若有人能恭敬
求法。佛于其人不入涅槃。法亦不灭。虽在异
土常面睹佛得闻正法。

** 感福部第四

如普曜经云。若有贤人闻是经典叉手自归。
即舍八事懈怠之本成八功勋。何谓为八。一
得端正好色。二得力势强盛。三得眷属滋茂。
四逮得辩才无量。五学疾得出家。六所行清
净。七得三昧定。八得智慧明无所不照。若有
法师布坐讽诵是经得八座福。何谓为八。一
得长者座。二得转轮王座。三得天帝座。四
得自在天座。五得罗汉座。六得菩萨座。七得
如来座。八得转法轮度脱一切众生座。若有
法师颁宣是法。有赞叹善哉者。当得八清净
行。何谓为八。一言行相应无所违失。二口
言至诚而无虚妄。三在于众会真谛无欺。四
所言人信不舍远之。五所言柔软初无粗犷。
六其声悲和犹如哀鸾。七身心随时音声如
梵。会中人闻莫不咨受。八音响如佛可众生
心。若有书是经典得八大藏。何谓为八。一得
意藏未曾妄舍。二所得心藏无所不解分别
经法。三得往来藏普解一切诸佛经法。四得
总持藏一切所闻皆能识念。五得辩才藏为
诸众生颁宣经典皆欢喜受。六甚深法藏未
曾断绝三宝法教。八奉行法藏则辄逮得无
所从生忍。

又华严经云。善男子。假使有人以大海等墨
敬佛篇第六之五¶ 第 414b 页 T53-0414.png
须弥聚笔。书写此经一一品一一法门一一
方便一一法门。一一句中义味犹不能尽。

又大乘庄严论云。诸菩萨于大乘法有十种
正行。一书写。二供养。三流传。四听受。五转
读。六教他。十习诵。八解说。九思择。十修
习。此十正行能生无量功德。

又中边分别论云。大乘修有十。一书写。二
供养。三施与他。四若他读诵一心听闻。五自
读。六自如理取名味句及义。七如道理及名
句味显说。八正心闻诵。九空处如理思量。十
已入意为不退失故。

又菩萨藏经云。复次舍利子。是善男子善女
人等受持是经。殷重听闻读诵解义。乃至为
他广分别说。当知是人复得如是十种功德
称赞利益。何等为十。一者成就机速慧。二
者成就捷辩慧。三者成就猛利慧。四者成就
迅疾慧。五者成就广博慧。六者成就甚深慧。
七者成就通达慧。八者成就无著慧。九者常
现前见一切如来。既得见已以清美颂而为
赞叹。十者善能如理请问如来。又能如理开
释疑难。舍利子。是名获得十种功德称赞利
益。

复次舍利子。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受持是经
读诵解义。乃至为他广分别说。当知是人复
获如是十种功德称赞利益。何等为十。一者
常乐远离诸不善友。二者常乐亲近诸善知
识。三者能缓诸魔所有系缚。四者摧殄诸魔
所有军阵。五者善能诃厌一切烦恼。六者于
一切行心常捐舍。七者违背一切向恶趣
敬佛篇第六之五¶ 第 414c 页 T53-0414.png
道。八者归向一切趣涅槃道。九者善说一切
越度生死清净之施。十者巧能随学一切菩
萨所行轨则。又能奉行诸佛教敕。如是名为
十种功德称赞利益。又涅槃经云。法是佛母。
佛从法生。三世如来皆供养法也。

又度无极集经云。昔有比丘精进守法。所可
讽诵是般若波罗蜜。其有闻者莫不欢喜。有
一小儿厥年七岁。城外牧羊。遥闻比丘诵经
声。即诣精舍礼拜听其经言。时说色空闻即
悟解。便问比丘。应答不可。小儿反为比丘解
说其义昔所希闻。怪此小儿智慧非凡。时小
儿即去。逐牛至山。值一虎害。此小儿命终
生长者家。夫人怀妊口便能说般若波罗蜜。
从朝至夜初不懈息。其长者家怪此夫人谓
呼鬼病。有比丘至舍。闻声甚喜。比丘报言。此
非鬼病但说尊经。夫人出礼比丘复为说法。
诸有疑难不能及者。尽为解说。众僧欢喜。日
月满足产得男儿。适生叉手长跪说波罗蜜。
夫人产已还复如本。比丘言。真佛弟子。好养
护之。此儿后大当为一切众人作师。吾等悉
当从其启受。时儿七岁道法悉备。举众超绝
智度无极。经中误脱皆为删定。儿母所至辄
开化人。长者室家大小五百人众。皆从儿学。
八万四千人皆发无上正真道意。五百比丘
闻儿所说尽漏意解。志求大乘得法眼净。是
时儿者则吾身是。比丘者迦叶佛是。

又舍利弗处胎经云。母怀舍利弗母亦聪明。

高僧传云。母怀罗什令母聪明。旧诵千偈。
怀胎已日得二千偈。初成须陀洹果。后得斯
敬佛篇第六之五¶ 第 415a 页 T53-0415.png
陀含果。

** 法师部第五

如胜天王经云。若有法师流通此经处。此
地即是如来所行。于彼法师当生善知识心
尊重之心。犹如佛心见是法师恭敬欢喜尊
重赞叹。又云。我若住世一劫若减一劫。说是
流通此经法师功德不能究尽。若此法师所
行之处。善男子善女人。宜应刺血洒地令尘
不起。如是供养未足为多。如来法轮难受持
故。

又华严经云。譬如金翅鸟王飞行虚空安住
虚空。以清净眼观察大海龙王宫殿。奋勇猛
力以左右翅。博开海水悉令两辟。知龙男
女有命尽者而撮取之。如来应供等正觉金
翅鸟王亦复如是。安住无碍虚空之中。以清
净眼观察法界诸宫殿中一切众生若有善根
已成熟者。奋勇猛十力。止观两翅博开生
死大爱海水。随其应出生死海。除灭一切妄
想颠倒。安立如来无碍之行。

又涅槃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名
生四恶趣者。无有是处。若有众生一经耳者。
悉能灭除一切诸恶无间罪业。又云。若有众
生一经耳者。却后七劫不堕恶道。又云。若有
能知如来常住无有变异。或闻常住二字音
声。一经于耳即生天上。后解脱时乃能證知
如来常住无有变易。又华严经云。若闻一句
未曾闻法。胜得三千大千世界珍宝。是菩萨
得闻一偈正法。生上财想胜得转轮圣王位。
又法华经云。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华
敬佛篇第六之五¶ 第 415b 页 T53-0415.png
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是人当得八百
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
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

又涅槃经云。我涅槃后若有得闻如是大乘
微妙经典生信敬心。当知是等于未来世。百
千亿劫不堕恶道。又云。若有于一河沙佛所
发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不谤是法。爱乐是
典。不能为人分别广说。若有于二河沙佛所
发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不谤是法。正解信
乐受持读诵。亦不能为他人广说。若有于三
河沙佛所发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不谤是
法。乃至书写经卷。虽为他说未解深义。若有
于四河沙佛所发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不
谤是典。乃至书写经卷为他广说十六分中
一分之义。若有于五河沙佛所发心。乃至于
恶世中为人广说十六分中八分之义。若有
于六河沙佛所发心。乃至于恶世中为他广
说十六分中十二分义。若有于七河沙佛所
发心。乃至于恶世中为他广说十六分中十
四分义。若有于八河沙佛所发心。乃至于
恶世中书写经卷。亦劝他人令得书写。自能
听受亦劝他人。令解听受如说修行。具足能
解尽其义味。

** 谤罪部第六

惟今末世法逐人讹。道俗相滥。传谬背真。混
杂同行。不修内典专事俗书。纵有抄写心不
至殷。既不护净又多舛错。共同止宿。或处
在门檐。风雨虫宇都无惊惧。致使经无灵
验之功。诵无救苦之益。寔由造作不殷。亦由
敬佛篇第六之五¶ 第 415c 页 T53-0415.png
我人逾慢也。故敬福经云。善男子。经生之法
不得颠倒。二字重点五百世中。堕迷惑道中
不闻正法。

又大集经云。若有众生于过去世作诸恶业。
或毁于法。或谤圣人。于说法者为作障碍。
或抄写经法洗脱文字。或损坏他法。或闇藏
他经。由此业缘令得盲报。

又大般若经(第四百四十卷云)佛言。诸善男子善女人
等。书写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时。频申欠呿
无端戏笑。互相轻𣣋身心躁扰。文句倒错。
迷惑义理。不得滋味。横事欻起书写不终。当
知是为菩萨魔事。

又大乘莲华藏经云。受佛禁戒不护将来。各
言我是于大乘法亦如冥夜。各自说言我得
佛法。受铁枪地狱苦事难述。从地狱出瘖哑
聋盲不见正法。阿难请戒律论云。僧尼白衣
等因读经律论等。行语手执翻卷者。依忉利
天岁数犯重突吉罗。傍报二亿岁堕獐鹿中。
常被拉脊苦痛难忍。无记戏言捉经律论。
亦招前报。或安经像房堂檐前者。依忉利天
岁数八百岁犯重突吉罗。傍报二亿岁堕猪
狗中。生若得人身。一亿岁身常作客栖屑
不得自在。

又大品经云。是人毁呰三世诸佛一切智。起
破法业因缘集故。无量百千万亿岁堕大地
狱中。是破法人辈。从一大地狱至一大地狱。
若火劫起时至他方大地狱中。生在彼间。从
一大地狱至一大地狱。彼间若火劫起时。复
至他方大地狱中。生在彼间。从一大地狱至
敬佛篇第六之五¶ 第 416a 页 T53-0416.png
一大地狱。如是遍十方狱。彼间若火劫起。故
从彼死。破法业因缘未尽故。还来是间大地
狱中。生在此间。亦从一大地狱至一大地狱。
受无量苦。此间火劫故复至十方他国土生
畜生中。受破法罪业苦如地狱中说。重罪转
薄。或得人身。生盲人家。生旃陀罗家。生除
厕担死人种种下贱家。生若无眼。若一眼。若
瞎眼。无舌无耳无手。所生之处无佛无法无
佛弟子处生。何以故。种破法业积集厚故。

又涅槃经云。若有不信是经典者。现世当为
无量病苦之所恼害。多为众生所见骂辱。命
终之后人所轻贱。颜貌丑陋。资生艰难。常不
供足。虽复少得粗涩弊恶。常处贫穷下贱诽
谤正法邪见之家。若临终时或值荒乱。刀兵
竞起帝王暴虐。怨家雠隙之所侵逼。虽有
善友而不遭遇。资生所须求不能得。虽少
得利常为饥渴。唯为凡下之所顾识。国王大
臣悉不齿录。设复闻其有所宣说。正使是理
终不信受。如是之人如折翼鸟不能飞行。是
人亦尔。于未来世不能得至人天善处。若复
有人能信如是大乘经典。本所受形虽复粗
陋。以经功德即便端正。威颜色力日更增多。
常为人天之所乐见。恭敬爱恋情无舍离。国
王大臣及家亲属。闻其所说悉皆敬信。若我
声闻弟子之中。欲行第一希有事者。当为世
间广宣如是大乘经典。善男子。譬如雾露势
虽欲住不过日出。日既出已消灭无馀。善男
子。是诸众生所有恶业亦复如是。住世势力
不过得见大涅槃日。是日既出悉能除灭一
敬佛篇第六之五¶ 第 416b 页 T53-0416.png
切恶业。

又法华经云。若佛在世。若灭度后。其有诽谤
如斯经典。见有读诵书持经者。轻贱憎嫉而
怀结恨。此人罪报汝今复听。其人命终入阿
鼻狱。具足一劫。劫尽更生。如是展转至无数
劫。从地狱出当堕畜生。于无数劫生辄聋
哑诸根不具。告舍利弗。谤斯经者。若说其
罪穷劫不尽。

颂曰。

「 教传三藏
 慈训八因
 含情普洽
 机悟玄津
 威阳夏烈
 温柔晞春
 枯槁日久
 光涧爽神
 卷即纳福
 舒即慧申
 思之不已
 惟益惟新
 实称慈父
 巧号能仁
 周孔老教
 孰与陶均」

法苑珠林卷第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