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鹤沙先生文集附录
鹤沙先生文集附录 第 x 页
鹤沙先生文集附录
  
鹤沙先生文集附录 第 225H 页
行状[李光庭]
本贯庆尚道安东府丰山县。
  曾祖讳义贞。弘文馆修撰 赠本馆直提学。号潜庵。妣淑人安东金氏。平壤庶尹璠之女。祖讳农。掌隶院司议 赠承政院左承旨。号华南。妣 赠淑夫人安东权氏。军资监佥正镒之女。考讳大贤。山阴县监 赠吏曹参判。号悠然堂。妣 赠贞夫人全州李氏。修义副尉缵金之女。全州府尹楫之孙。
先生讳应祖。字孝徵。中世。自丰山徙居松都。八代祖安鼎。高丽末。仕至三司左尹。子直长子纯。迁于汉阳。居壮义洞。至曾孙杨震。号虚白堂。有重名。尝长谏院。论驸马金禧第宅踰制。为其父安老所挤。卒官工曹参判。先生高祖也。自京复还丰山。居五美洞。潜庵公继有文章。性高简。不悦于当路。不果大用。承旨参判二公。亦不屑进取。蹇滞下位。而士大夫高其文行。先生以万历丁亥十二月二十六日。生于荣川郡之奉香里第。幼有异质。五六岁。已知敬亲从兄。耻与群儿游戏。七岁。同五兄正字公受小学。一日自截去襳带。母夫人异问之。对曰。礼。不
鹤沙先生文集附录 第 225L 页
宜束带如厕。母夫人善之。为具带与之。及就外傅。受业于南川权公斗文。又从陶隐权公虎臣学。刻意读书。言动有常。二公亟称许之。十六岁。丁参判公忧于山阴任所。随诸兄归葬。庐于墓次。执丧如成人礼。既服阕。益励志为学。为文词。侪流皆自以不及。癸丑。中生员试。见时象乖乱。不复应举。从旅轩张先生游。质疑问难。甚见敬重。癸亥 仁庙改纪。五月。中 谒圣丙科。释褐权知承文院副正字。甲子。逌正字为承政院注书。乙丑。升授兵曹佐郎。丙寅。丁母夫人忧于伯兄益山任所。先生晨夜奔丧。哀毁致损。既归葬。病不视物者累年。服阕。拜兵曹正郎。翌年。除成均馆直讲。庚午。复拜兵曹正郎。先生为就医趋 肃。未几谢还。辛未。除兴德县监。踰年弃归。癸酉。复兵正。受 命掌试湖西。九月。除善山都护府使。府多先贤遗迹。先生亲祭七先生墓。以时省候不知岩。倩摹真像。讲论益亲切。翌年弃归。就所居葛山南厓岩上。搆小斋曰瞑。轩曰哑。沈潜义理。间以吟咏。有终焉之志。乙亥。拜司宪府持平。丙子冬。有北寇。同仲兄忘窝公奔问。明年春。有城下之盟。先生耻之谢归。即社门。凡有日用文字。不书北号。颁历。必截去首板而后寓目焉。连除成均馆司艺司宪府掌令司谏院献纳。俱不就。庚辰。始
鹤沙先生文集附录 第 226H 页
 肃献纳之 命。出为仁同都护府使。时旅轩先生丧期已毕。与诸生议立祠不知岩。安遗像。刊行文集。既又并享于冶隐书院。明年。因事罢还。初先生于沙川北岸。购得人家亭子。其南即鹤驾也。先生爱其景致幽绝。以为上流山水无胜于此者。修治墙壁。益树以花竹松柏。因自号鹤沙翁。癸未。逌掌令。移宗簿正。还献纳。十一月。拜弘文馆副修撰知制 教。丙戌。升修撰。移副校理。丁亥。逌副校理。拜 世子侍讲院辅德。时 孝庙在东宫。 上问书筵官有了经义者。 孝庙以先生对。麟坪尝昵侍 东宫。举止违忤。 戒毋令辅德知之。其见敬礼如此。四月。还拜副校理。 上以天旱求言。先生应旨上封事极论。因言当今之弊。其大有三。宫家势家之渔夺民利也。衙门营门之贩卖兴利也。列邑守令之浚剥膏血也。 殿下天出睿智。日跻圣敬。不患不明。不患不察。不患不断。不患不勤。其所以致此者。恐 殿下于制心发政之间。或有未能打去一私字而然也。古人云。百姓皆民。府库皆财。今日之黎庶。孰非 殿下之民。今日之府库。孰非 殿下之财。而其独眷眷于内需司。举国争之而不从者。何哉。又曰。虽不能革罢此司。以廷臣兼提调郎厅之任。使之釐革其痼弊。撙节其浮费。防闲其奸
鹤沙先生文集附录 第 226L 页
滥。而时出其羡馀。以为军国之需。躬先节俭。以为群下之倡。亟下哀痛之教。深陈既往之失。且谕以一切革罢臣所陈数者之弊。如是而民心不悦。天意不回。甘雨不下者。无是理也。虽然。勉从于言。不若真悟于心。事为之私。虽或镌改心中之私。犹有存者。则未必不今日罢之。明日复然。尚何足以感天心而弭天灾乎。 上优批奖叹。筹司请一依儒臣所言施行。 从之。六月。还副修撰。逌辅德。迁司宪府执义。戊子。以司谏院司谏还朝。逌辅德。转副校理执义修撰,司谏。还拜执义。己丑以副修撰 召。升副应教。移执义。递付直讲。五月。 仁庙升遐。 孝庙即位。先生以司谏上疏辞。因陈继述之道曰。夫孝莫大于继述。哀疚之孝小。继述之孝大。继述于事为之间。不若继述于本原之地。又曰。 殿下在贰宫时。锐意于学。日再开筵。奈何丁亥怠于丙戌。戊子怠于丁亥。曾未数年。已有不承权舆之叹。况今一日万机。其何能保无作辍。古之学者。有居丧读礼之文。帝王之孝。与匹夫不同。自 祖宗以来。公除之后。例有开筵之规。今 殿下虽不许谏院之请。而谅闇之中。宜常存精一之法。日将圣贤格言圣王行事。浇灌胸中。而存之于心。发之于行。无徒以径情逾礼为孝焉。又曰。国家数十年来。兵丧
鹤沙先生文集附录 第 227H 页
相继。水旱连仍。烝黎失业。怨讟沸天。幸赖 大行大王圣断赫然。以遗大投艰于我 殿下。殿下受命。无疆惟休。亦无疆惟恤。此正国家 宗社危急存亡之秋。天命人心去就离合之机。 殿下其可忽于远大而狃于近小乎。又曰。 殿下自即祚以来。从谏如流。凡有台评。一启即 允。而沈大孚之被责。金弘郁之特递。出于众望之外。近日两司之论。久不 允从。识者皆忧其为拒谏之渐。 圣上读书万卷。亦尝见有拒谏而不亡者乎。 上答曰。使予得闻其所未闻。当书绅以记之。八月。逌副校理。转辅德。升应教。庚寅。复以应教还朝。移司谏。复还应教兼弼善。 上以沈大孚讥谤 先王。俞棨阿纵。并 命远窜。三司争执。乃释之。 下教谕以快舆人不逞之心。举朝惶惧。先生上疏。力言大孚,棨无他。且曰。先儒言人当于怒时。遽忘其怒。而观理之是非。 殿下倘于燕閒之中。试思前日之原情而置之者为非乎。今日之有激而罪之者为是乎。以及于从群下之论启而放释之者为非乎。既释其人而仍罪论启其人之谏官者为是乎。以是数者。平心与气而反复焉。则其理之是非。自然呈露矣。 上赐批优纳焉。五月。逌执义还应教。递付军职。十一月。复还应教。时朝论携贰。转相猜疑。将有不
鹤沙先生文集附录 第 227L 页
靖之端。而各司收布。专委吏胥。贿赂公行。州县俱困。方且增设衙门。贩卖徼利。商贾不行。百姓嗷嗷。先生因辞疏极言。 上优批。谓首陈之事。敢言人所不敢言。实是药石之论。条陈之事。当令该曹议处。仍令调理上来。辛卯春。拜应教。夏。复以司谏 召。初。先生以兵祸之馀。储峙罄竭。无以供北使责应。而州郡粜籴所收耗。不领于军国之费。请收三分以补经用。转贸之际。吏缘为奸。弊复不赀。先生深以为恨。至是 肃谢讫。上疏辞。因言三分耗作木之令一出。而小民之号呼怨讟。罔有纪极。以此谷会付之说。始出于臣。识字者则称之曰应祖木。小民称之曰义祖木。盖小民误认应为义。此皆疾苦之言。悲痛之辞也。一邑如此。一国可知。谤臣如此。谤国可知。窃闻该厅分遣别将于外方。抑勒定价。民间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昏朝时调度别将复来矣。曾谓 圣明在上而有此乎。三分耗。元非国家所用。而列邑守令所行用者。今虽不得已移之以补民役。当令列邑守令。依汉时增价以利民之意。从便善处可也。何必使市井无赖。横行列邑。抑勒定价。分给八夫。以重民怨哉。 上优批答之。翌日。擢拜承政院同副承旨。转右副。先是。朝廷以州县教授官有名无实。罢之。先生尝于 经筵。言国家
鹤沙先生文集附录 第 228H 页
废教授官。文教不行。为士子者。不知读书之为何事。又言孝子当赏职者。只就本职加一阶太薄。 上谕该曹令复教授官。孝子表著者。赠堂上职。时议多枝梧。至是。先生上疏辞职。因申前事曰。臣不揆愚陋。顷者猥陈右文褒孝两款事。 天颜温粹。酬酢如响。继而因该曹回 启。断然行之。臣惊喜过望。以至感泣。何者。右文兴学。固为国第一件事。而作成之方。权废已久。人心已狃。闻见习熟。臣言一出。未免为众嘲笑。 殿下深居九重。春秋鼎盛。何由知 祖宗旧章。而一闻刍荛之言。从之不疑。乃知 殿下生知之资。声入心通。不思而得。岂资于愚臣忘论而然也。壬辰丁酉之乱。人民歼尽。国内空虚。列邑守令。称贷民间。以食。比之今时丰约何如。而乃先汲汲于提督训导设立之举。诚以有国一日。不可一日无教化也。窃观近日中外所为。靡靡近于申商。设令真致富强之治。亦非天命人心之所以去就而向背。况未必然乎。从古富强之治。宜莫如大明。而未免一败而涂地。我 圣朝武略不竞。有同儿戏。而祚历绵于无穷。天命之所以不替。人心之所以固结。不在彼而在此者。断可见矣。目今士不知学。弦诵寂寥。人才之不作。未有甚于此时。雕篆小技。已不如昔。科场之文。不成文理。况望
鹤沙先生文集附录 第 228L 页
典文衡掌词命乎。又况望向上事业乎。士习不正。人心日败。世道极于浇漓。冠裳变于禽犊。是孰使之然哉。虽然。变化污习。贵得其要。只设教养之官。不加申饬。任其怠慢如曩日。则徒为言者之口实耳。愿 殿下常常申饬监司及教养之官。依大典严明殿最之法。而时遣暗行御史。摘其不职。绳以重律。则举国弦诵之盛。庶几可见。不过十年。必有显效矣。 上深嘉之。令该曹议处。议竟不行。十月。为密阳都护府使。兴学校革弊政。民大苏。先生以人奴之背主逃避。有关风化。听人推治。被台弹罢。民闻当罢。哭曰。天夺我父母矣。刻其碑曰。为政五月。流惠千年。先生为吏。廉明仁恕。奉己甚约。而爱民如子。凡其所至。必以教化为先。选集邑子。躬亲教导。凡系儒宫事。必尽心为之。为民兴利除害若不及。其有弊政。力可改革。无不立变。如不可擅便。陈疏请罢。不以事久而持难。故所莅民皆歌咏之。而屡为上司所持。先生亦不贬道苟容。故前后五出为吏。无逮瓜者。癸巳。为潭阳都护府使。设养老礼。民以为复睹太平故事也。翌年弃归。乙未。以右副承旨 召。升左承旨。丙申。以礼曹参议还朝。未几谢归。六月。复拜礼曹。戊戌。移刑曹参议。俱不赴。己亥四月。以工曹参议赴 召。在道闻 孝庙升遐。奔
鹤沙先生文集附录 第 229H 页
哭 因山后。谢病归。遂不复还朝。初先生出身。功臣当国用事。不喜经术之士。先生谨于进退之义。深自韬屏。故登朝十馀年。其所除拜。常屈于声望。丙子以后。益不喜仕进。屡除官。辄辞不出。 仁庙晚年。稍稍知先生。眷遇渐隆。而 孝庙雅敬先生。先生感激知遇。有怀必达。奏议明白剀切。忠诚俱到。故凡有陈白。辄见 允俞。或排众议。从之。以先生言。革罢施行。而裨益 圣德者多矣。先生亦不敢以老而守必退之志。僶勉趋 召。罄竭衷赤。凡所除拜。或进或否。而愿忠一念。无间于内外。及 二圣继陟。先生益自伤悼。悲慕之怀。累发于吟咏焉。壬寅。拜司谏院大司谏。引年辞不赴。甲辰。言者论潭阳籴米色渐下。前后官被拿者十馀人。先生亦在其中。有重臣言 三朝经幄之臣。理宜优容。于是还收拿 命。而犹尽夺告身。丙午。领左相交口陈达。 上特下叙命。加嘉善阶。丁未二月。授同知中枢府事。先生上疏辞。因言复教授官。罢三分耗事。十月。拜汉城府右尹。先生复上疏辞。申前事言治莫要于文教。自汉以来。未有全废文教之时。虽以熙宁变法伪学禁严之际。未闻并与文教而变通之。至于我 祖宗时八年兵革公私赤立之日。未尝革罢提督教授之官。若以不职靡廪而革废。则
鹤沙先生文集附录 第 229L 页
目今中外之官可以革罢者何限。何独废 祖宗朝金石之典乎。设官分职。固当存名而责实。名之不存。实于何有。又言三分耗。为今日民间之弊。窃闻筵臣启辞。限三年姑罢。如知其不可。则斯速已矣。何必限三年哉。呜呼。文教之不可废。三分耗之不可不废明矣。 圣旨温谕。不啻丁宁。而终归于一番行会而止。臣之不识时宜妄论时政之罪。所当诛殛。而反有宠擢之典。臣惊惶陨越。直欲钻地而入。以十一月四日。封章上进。未几而病。以十二月一日。考终于正寝。寿八十一。遗戒勿以华美随体。虽瞑目握手。勿用锦绮。葬勿用石物。以明年二月三日。葬于鹤驾山北岩廊洞巳坐之原。去精舍五里。先生尝作自铭曰。业文而未识天机。居官而不达时政。孺慕固根于民彝。葵藿倾阳者物性。一梦罢于南柯。万计同于捉影。瞻彼鹤沙兮水绿山青。千秋万岁兮魂魄耿耿。先生天品甚高。操行端洁。自在髫龀。已知读书。而早承诗礼之训。日有征迈之功。刻意劬业。进进不已。及其就正于有道而资学于四方。知渊源之有自而斯文之不可以终辞也。虽致身 王朝。除命频繁。而尝有退修之志。初就南厓精舍。静居探讨。虽以目疾不能加工如初。而经书靡不亲切服习。观象玩占。其功尤在于易也。
鹤沙先生文集附录 第 230H 页
及得鹤沙山水。以为惬于雅怀。或挈家往栖。或携朋游赏。静閒之趣。自得之乐。殆不可以言语形容者。先生容仪清癯。翛然如不胜衣。而襟韵飘洒。无一点尘土气。远近游者望之如鹤上仙人。于精舍南沙岸上。别搆茅斋二间。名之曰不夜。沙水皓皛。明照窗户。虽夜如昼。而坌翳净尽。灵襟迥澈。如在玉界琼田。先生之雅致。可知也。尝作鹤沙三曲歌而序之曰。老人目盲矣。耳聋矣。死亡无日矣。无以酬父师诏勉之意。天地覆载之恩。而悲愁一味郁结而未解。此歌之所以作也。始焉学道。中焉恋阙。终焉伤时。吾人事业次第然也。其不言山水之乐者。志有在而不暇及也。又记精舍曰。余才拙而性滞。与世多龃龉。立朝二十年。无丝毫裨益于时。无宁退处江湖。歌咏 圣德。以为酬恩之地乎。盖尝讷于言而发口则多失中。钝于行而措手则皆背义。无宁处静断事。以自省愆而寡其过乎。平生有爱书之癖。而盲于目。病于身。奔忙于世路。弛废职事久矣。无宁处别区谢尘事。时或窥闯其一斑。口咏心惟。以寄兴于千载之上乎。苟能办此矣。彼山之峙。水之流。云霞之变态。草木之生意。禽鸟之好音。无非为清心养性之助。岂徒然哉。先生在家。非甚病与祭祀宾客。未尝废书。每晨起。栉盥正衣冠。净扫一
鹤沙先生文集附录 第 230L 页
室。危坐终日。如对严师友。日暮入内。整襟默存。涵养德性。夜分方寝。常置古梅一盆。配植乌竹数丛。以为调息之玩。其或气困思睡。不凭几不设枕。瞑目端拱。无晷刻解衣弛放之时。尝有睡后诗云。静里元无外累交。瞑馀真味当平朝。目盲抛却閒书史。万虑都输一敬消。尝作心统性情说曰。无极之真。钟于人而性具焉。其体也静而微。外物之来触其形而情发焉。其用也动而危。苟不一一照管于动静之际。而使微者著危者安。则其不至于愈微愈危而晦且荡者几希矣。然则有以操存于静而涵养之。有以省察于动而节制之。使斯二者。不至于晦而荡者。其谁之责欤。虽然。苟无道以统之。则其所谓涵泳者。未必不归于慌忽茫昧之域。其所谓节制者。未必不归于汩乱间断之地。其可不行之以诚。守之以敬而为二者之枢纽乎。呜呼。惟诚故不息。惟敬故不贰。奈何不勖。先生之学。精于物理。辨于义利。一剑两段。切己加工。高而不堕于玄冥。卑而不溺于功利。故深穷性情之妙。而其用又不外于彝伦日用之间。入而事君。则必以格非绳违为忠。而不以趋走承顺为恭。出而治民。则常以革弊善俗为政。而不以簿书期会为务。当官任职。各求其则。而未尝违道而徇人。是以孚诚格于 天听。
鹤沙先生文集附录 第 231H 页
而未免同进之忌。惠化洽于民心。而多遭沮格之患。使平生致泽之志。不终究于世也。然赵龙洲絅。见先生家状疏劄。题其面曰。尝闻此老十年读书。其功于此著矣。所莅五郡。俱有遗爱碑。其民久而不忘。或见先生子孙。语及流涕。先生早抱风树之痛。凡父母平日所嗜。终身不御。仲姊早寡无嗣。迎致官舍。事之如母。先生兄弟九人。有八莲五桂之盛。以文学才谞。望倾朝野。不幸皆先先生卒。先生每伤贫不能同居共被。其遇丧。哀痛不自胜。葬前不御内。伯兄持平公卒于京师。扶榇归肂。经纪襄事。卒哭始归。累代先墓。无祭田守奴。竭诚措画。志碣床砌。俱无所憾。 仁孝两庙之丧。先生身涖 廞列。至卒哭食素。而犹恨年衰不能尽方丧之义。 国忌虽在家。必设素。其遇先讳。或在外不得与祭。必斋宿于外。闻知旧凶音。亦必舍肉。清慎俭约。动循绳尺。一去一就。必度礼义。有小不可于心。必奉身而退。故筮仕五十年。立朝之日无几。虽在官之日。如处斋阁。萧然无累。被服饮食。无异寒士。而独以朝士章服。不可以不明洁。自丙子以后。不复留意。既登下大夫。品带品服。一无所具。及终。子孙用遗命。不用文䌽。而袭敛所须。惟新进秩卑时所服也。其在宫。不蓄家资。耕稼所入。辄出以酬债赒穷族。
鹤沙先生文集附录 第 231L 页
不为后日毫发计。留解归之日。资于称贷以举火。然居家。亦尽心穑事。撙节为用。虽橐饘不给。而祭供宾需。必称诚款。不以窘乏而有所阙略。故人或不知其甚贫也。或问老爷神观胜似平日。先生曰。尝闻白粥能补人气力。近因家匮。逐日煮白粥。岂得其力耶。性喜客。一日无客。如有所失。朝起必洒扫以待客。客去尘秽满席。不扫也。平生不近声色。不喜宴饮。凡人家宴集。丝竹满坐。辄谢不往。或临溪而渔。即山而蔬。虽溪翁野叟之邀。无不乐赴。至如先贤所游赏泉石。必约同人杖屦逍遥。士友闻风而至。与之唱酬题名。以存胜迹。安东甘泉县。去府远无学舍。先生激劝县人。立勿溪精舍。祀金忠烈公方庆。而令诸生讲习其中。又就义山立精舍。祀李栎峰介立。二处去先生家不远。先生为之教导生徒。稍稍作振。作勿溪,义山志。尝裒集先贤文集中冠昏丧祭变礼问答。分类为编。名之曰四礼问答。疑礼者有所考焉。尝追述先代派系事迹。具粹先志遗文。以及兄弟所著诗文。名之曰追远录。思孝者知所效焉。尝跋赵月川先生集。见月川误听倾轧之说。疑柳文忠公主和误国。而郑桐溪所撰碑文。亦载其语。先生贻书宣城士友。使之镌改。而宣城不从。先生惧其一时误闻误撰之有累于先正
鹤沙先生文集附录 第 232H 页
也。具述本末。为辨诬录。平日所著诗文凡几卷。名之曰 山中录。一时名辈事迹碣铭志状。多出先生手。文章明白简严。清而不迂。切而不愧。说者谓与先生平日行事相类云。先生内子闻韶金氏。从仕郎浤之女。而鹤峰先生文忠公诚一之孙。淑惠习家训。与先生偕老六十馀年。敬共不怠。先生之丧。犹执素。哀戚逾制。后先生五岁年八十四而卒。别葬甘泉甫里洞坤坐之原。有二男四女。男长曰时行。通德郎。次曰时止。从仕郎。女适士人金钻,权轼,金益重,权寿夏。通德公有三男二女。男辉道。辉凤备边郎 赠左承旨。辉黼。女适士人郑鐄,张以龙。从仕公有一男一女。男辉璧。 宁陵参奉。女适士人金瑞星。金钻有一子。宗灏进士。二女。李彬汉,金斗望奉事。权轼无后。金益重有三子。,沆,凑。三女。李櫰,李寿民,李再真。权寿夏有二子。愭进士。懩。一女。赵德邻。及第。曾孙男偮,信,价,■(亻政)济州牧使。俰,侣,佸。内外曾玄孙。仅数百人。先生之丧。通德公述行治疏劄。请铭于龙洲公。龙洲公以老病不果就。未几而龙洲卒。今先生曾孙价。以先生遗集未及校正。为净稿。而历官日录记德之状。俱未及就。属光庭有所撰次。光庭自惟愚陋老耄。知识最下。安敢妄揣县想。有所论列。既辞之不得。则又窃惟先生去此
鹤沙先生文集附录 第 232L 页
世八十年馀。遗德遗事。日就曭昧。而士林间。尊诵先生不衰。子孙之所裒集遗文。无有阙失。家状所载备具行治本末。若不待外索而有所徵信者。盖岭南古。称为文献之邦。而自退陶以来。斯文之传。世有其人。先生早承音旨于西厓先生。往来愚,旅二老之门。而讲质问辨。得于旅翁者。实专且久。见道既早而门路甚正。及其德成行立而见于言语行事之间者。无不粹然一出于正。学可以牖后。行可以范俗。忠足以格君心。道足以济一世。而未能试蓄积之一二。天之所为。谓之何哉。呜呼。自我祖宗。仿中朝故制。设州郡教授官。选择明经有道术者。以专教养之职。吾东方礼义之化。于是大行。文章经术之士。蔚然辈出。一变夷陋之俗。及其法久教弛。官不择人。名存实蔑。谋国者以为冗官费廪而罢之。教道大坏。士习偷败。先生以为教授官不复。则 先王之治。终不可回也。累累陈白。至于末年而未已。而群臣才识不逮。不能建白行之。至今百有馀年之间。士不知教。义理晦灭。而 先王作人之盛。不可复得见之矣。三复遗疏。不能无慨恨于斯也。柳拙斋元之。与先生齿视兄。而事之甚敬。及闻先生卒。率宗人为位而哭曰。南中惟此一老。今亡矣。吾将奈何。士林并享先生于勿溪,义山二院。以
鹤沙先生文集附录 第 233H 页
先生遗躅之在是也。谨依家牒。叙次出处言行大槩如右。以俟秉笔之君子有所取舍云尔。谨状。
上之二十三年丁卯正月甲寅。后学平原李光庭。状。
状后识[李象靖]
先生行状。成于八十年之后。掇拾遗闻。间或有阙误。盖万历丙午。先生始请业于西厓先生。翌年而遭山颓之痛。虽未得久被导诱之化。而发端启要。已肇于此矣。癸丑。拜旅轩先生。癸亥。拜愚伏先生。盖先生游于三先生之门。而于旅轩实专且久。故状中据而为言。至末端并举三先生。使读者未知其从游之先后。岁年之早晚。兹实渊源授受之所系。略识其颠委于后。以补状文之阙云。韩山李象靖。谨识。
墓志铭(并序)[李世泽]
我 显宗纯文大王八年丁未春。鹤沙金先生疏辞同中枢新 命。兼陈典学勤政之方。十月。又以京兆右尹 召。不赴。复因辞章。论文教政术。剀切千百言。无非大人格君之猷谟也。十二月一日。先生卒。享年八十一。遗戒治丧母得用锦缎。葬用灰三寸。勿寘石物。讣 闻。命赐赙祭。视典礼。远近士林。无不赍咨相吊。越明年二月三日。葬于鹤驾山北岩廊洞负巳之原。去精舍仅数里。
鹤沙先生文集附录 第 233L 页
初先生作自铭曰。业文而未识天机。居官而不达时政。孺慕固根于民彝。葵藿倾阳者物性。一梦罢于南柯。万计同于捉影。瞻彼鹤沙兮水绿山青。千秋万岁兮魂魄耿耿。此虽先生所自道冲谦之辞。而犹可想见其德业志行之大槩矣。赵龙洲絅论撰先生诔文。而委重斯文。乃曰。郑愚伏殁后诱掖后进之责。专归于公。又曰。蕴而博发。刍豢程朱。龙洲先生之知己也。亦吾后学之所同尊信者。其言讵不为百世之定案也。先生讳应祖。字孝徵。尝卜筑藏修于鹤山沙川之间。自号鹤沙。其先丰山人。八世祖安鼎。仕丽末。三司左尹。世居松都。子子纯入我 朝。官军器寺直长。迁于汉阳壮义洞。至曾孙杨震。号虚白堂。尝长谏院。驳驸马金禧。为其父安老所挤。位止工曹参判。始还丰山五美洞。是先生高祖也。曾祖讳义贞。弘文馆修撰 赠本馆直提学。号潜庵。文章风节高一世。忤权奸不大显。祖讳农。掌隶院司议 赠承政院左承旨。号华南。考讳大贤。山阴县监 赠吏曹参判。号悠然堂。自丰山徙居荣川。妣 赠贞夫人全州李氏。修义副尉钻金之女。以万历丁亥十二月二十六日生先生。先生兄弟九人。皆有文学行义。次第登大小科。著显于世。先生序居第六。自幼聪明端悫。不喜狎弄。七岁。
鹤沙先生文集附录 第 234H 页
受小学。动必遵法。及就外傅。劬书励志。刻苦成就。为侪流眉目。十六岁。丁参判公忧。随诸兄庐墓。执丧如成人。甲辰。服阕。往拜西厓柳先生。质业。癸丑。中生员。时当昏朝政乱。不复应举。专心为己之学。遂从旅轩张先生游。难疑答问。甚见敬重。癸亥 仁庙改玉。始赴试。登 谒圣丙科。为承文院副正字。甲子。西飞堂后注书。乙丑。升授兵曹佐郎。丙寅。丁贞夫人忧。哀毁。病不视物者数年。忧吉。拜兵曹正郎。辛未。除兴德县监。未几投绂。历拜郑愚伏先生。癸酉。牵复兵郎。试士湖西。旋除善山府使。善近仁同。因得从容讲学于旅轩门下。以暇日操文。祭冶隐,笼岩,丹溪,耕隐,佔毕,新堂,松堂七先生墓。甲戌。弃官归。乙亥。拜司宪府持平。丙子冬。虏骑猝逼。南汉受围。先生时休官在乡。与仲兄忘庵公。星夜奔问。及至下城。先生耻之。即谢归。杜门自守。兄日用文字。不书北号。颁历。必截去首板而见之。累除成均司艺。宪府掌令。谏院献纳。宗簿寺正。并不就。庚辰。复拜掌令。再除献纳。始勉膺。寻出仁同府使。时旅轩丧期已毕。率诸生议立祠于不知岩。开刊文集。又并享吴山书院。辛巳在官。作鹤沙亭记。以寓归去之意。明年弃还。癸未。由掌令为宗簿正。还献纳。十一月。拜弘文馆副修撰知制 教。丙戌。升修撰。
鹤沙先生文集附录 第 234L 页
丁亥。由副校理。拜侍讲院辅德。 孝庙在东宫。深奖先生。讲明经义。奏达 大殿。又以麟坪大君昵侍有失仪。戒无令先生知。其见敬惮如此。四月。拜校理。因灾陈修省封事。承 优批。六月。还修撰。历辅德。迁司宪府执义。戊子。以司谏院司谏。移辅德副校理执义修撰。复还司谏,执义。递归。己丑。以副校理 召。升副应教。移执义。递付直讲。五月。 仁庙升遐。 孝庙嗣服。以司谏上疏。言继述之道。勉戒初政。八月。由副校理。转辅德。升应教。寻递。庚寅。复以应教还朝。移司谏。还应教兼弼善。时沈大孚,俞棨论 尊号事。 上震怒。并令远窜。严旨连下。举朝惶惧无敢言。先生独抗章力辨。乃蒙 嘉纳。五月。以执义还应教。辞不赴。十一月。以应教 召。又辞不赴。上疏首论朝象携贰。物色猜疑。继言各司衙门之弊。辛卯春。拜应教。又移司谏承 召。论启粜籴三分耗作木之弊。 上特赐优批。翌日。升资拜承政院同副承旨。疏请复设州县教授官。以教养人才。十月。除密阳府使。兴学戢奸。修举弊政。壬辰。因事罢归。癸巳。除潭阳府使。设行养老礼。教民敦化。乙未。以右副承旨赴 召。升至左。丙申。拜礼曹参议。旋递归。六月。复拜。戊戌。移刑曹参议。俱不赴。己亥四月。 孝庙升遐。以工曹参议。奔哭 因山。
鹤沙先生文集附录 第 235H 页
后辞归。庚子。因旱应旨。疏言修省蠲役等事。语极剀切。壬寅。拜司谏院大司谏。引年辞不赴。甲辰。以潭阳籴米事。前后官混被拿处。夺告身。丙申。因大臣伸白。 命叙用优老典。特升嘉善。此先生践历进退之终始也。若其学问之精醇。德业之盛美。固非后生末学所敢容议。而试取其著显者言之。先生之学。本之彝伦日用之则。而见到道义昭旷之域。正大公明。该洽周遍。内而修身正心。外而应事接物。近而居家处乡。远而立朝需世。无不一以诚信笃敬。大而至于义精仁熟。伟然为儒林之师表。盖先生天资既美。充养有道。始尝濡染于西厓,愚伏诸先正之门。而终得亲切。传受于旅轩先生。渊源有在。门路不差。学之既博而业自广。行之既笃而德自崇。仪容粹盎。襟韵清洒。癯然如不胜衣。而操履之确。自有壁立底气像。教迪后进。谆谆善诱。其所成就者亦多。而谦冲退让。不以自有。出而仕于朝。必谨其进退之义。小有不安于心。则辄奉身引退。不俟终日。当论议分争之时。心公眼明。无一毫偏系之私。又未尝翕翕于朋辈之徵逐。故前后官职。常屈于声望。丙子以后。益不喜仕进。累除辄辞。 仁庙晚年。深知先生之贤。眷遇渐隆。 孝庙亦雅敬先生。留意进用。先生感激知遇。随事陈规。殚诚
鹤沙先生文集附录 第 235L 页
尽言。不避忌讳。盖欲以所自抱负者。裨补 圣德。赞成治化。而无奈同朝物色之猜。动遭排抵。终不得展布其致泽之志。通籍五十馀年之间。旅进旅退。不曾经年。在朝尝累低徊于下邑。亦不以为卑。尽心民事。苏残祛弊。冰檗之操。质神人而无怍。所莅五郡。俱有清德善政之碑。其民每见先生乡人子孙。语及必流涕云。己亥退归之后。先生已决休致。屏居寂寞之滨。益专进修之工。净扫一室。危坐终日。看书讲业。孜孜不倦。日暮入内。正襟默存。涵养其德性。或遇良辰佳节。携朋知游历林泉胜境。徜徉吟赏。飘然有遗世独立之意。藏修精舍之傍。别搆茆斋数楹。名曰不夜。沙水浩皛。明照窗栊。虽夜如昼。坌翳净尽。灵襟迥澈。往来行过者。见先生以葛巾野服处于其间。恍如玉界仙人焉。先生家本清寒。疏粝有时不继。而怡然不为念。或问先生神观胜似前日。先生答曰。闻白粥能补气。岂得其力耶。笃于伦理。奉先之诚。友爱之情。至老不小衰。有人不可及者。 国忌之日。虽在家必食素。闻知旧凶音。亦必舍肉。待人诚愊。蔼然交孚。无间内外。尝以训诲生徒为己任。远近人士有来质疑请学者。各随其人。教谕详切。虽甚钝根蒙学。皆得晓解。于书无所不读。而尤致力于羲易。观象玩占。极尽其洁
鹤沙先生文集附录 第 236H 页
净精微之旨。讲习礼书。裒粹先贤论说冠昏丧祭疑文变节。编成四礼问答。尝因退溪先生心统性情之图。演其义著说以自省。西厓先生久被壬辰主和之诬。先生惧其惑后人累师门。具述本末。作辨诬录。平日所著诗文甚多。名之曰山中录。先生文章。明白简严。自有体法。皆出性情之正。论者以为与先生行事相类云。先生尝议建勿溪精舍于甘泉。祀金忠烈方庆。为诸生讲业之所。又就义山立书堂。祀李栎峰介立。作勿溪,义山志。后并升为书院。追享先生焉。贞夫人闻韶金氏。鹤峰先生之孙女也。淑惠习家训。与先生偕老。殁后先生五年。别葬甘泉甫里洞坤坐之原。有二子。长时行。 赠吏曹参议。次时止。从仕郎。四女。适士人金钻,权轼,金益重,权寿夏。参议公生三男。辉道。辉凤 赠左承旨。辉黼 赠吏曹参判。二女。适士人郑鐄,张以龙。从仕公生一子辉璧。 宁陵参奉。一女。适士人金瑞星。金钻生一子宗灏。进士。二女。适李彬汉,金斗望奉事。权轼无后。金益重生三子。,沆,凑。三女。适李櫰,李寿民,李再真。权寿夏生二子。愭进士。懩。一女适赵德邻及第。曾玄以下。多不尽录。先生之葬。阙圹铭文。稿亦久未刊行。乃者义山士林营庀锓梓于书院。而先生玄孙瑞必。与其弟上舍瑞吉。赍家
鹤沙先生文集附录 第 236L 页
牒。谬属志文世泽。辞以非其人。不获。遂就状记。略加檃括排缵如是。既又用龙洲诔词之意。以为铭曰。
南纪峤岭。东偏邹鲁。英贤岳降。乾文奎聚。冈厓既殂。愚旅嗣兴。显允鹤沙。正脉传承。性理渊源。敬义门路。鸿逵渐仪。笋班展步。剀切章劄。密勿经猷。行废亦命。致泽难由。公朝旅退。宁极遐思。返寻初服。脱略世惎。鹤山峨峨。沙水源源。藏修有所。观玩无谖。讲我旧闻。乐此新得。惠嘉诱掖。望尊楷式。林泉日长。庠塾歌洋。昔梦起起。遗绪茫茫。先生已远。斯文靡托。夐俟百世。有谁继作。岩廊之洞。冠履是藏。追铭幽石。无或毁伤。
诔词[赵絅]
故礼部右侍郎金君孝徵甫。大明永历丁未。考终于安东府鹤驾山之旧居。享年八十有一。有子二人。今年二月。 朝廷用优老典。加公嘉善阶。职同知中枢府事。病不造朝谢 恩。盖公素无宦情。中年以后。敛退之志益坚。故一不得意于郡符。即归其家。虽拜大司成。辞不进。人皆曰师儒之长实合夫。夫 朝廷之举。固非偶然。让而不至。岂公无意于世者耶。抑志士不忘丘壑之志。老而愈笃耶。公姓金。名应祖。孝徵其字。凡兄弟九人。登龙榜者五人。馀亦由上舍入仕。有名称父赠。公游西厓,鹤
鹤沙先生文集附录 第 237H 页
峰之门。高步文学之科云。嘻。位至亚卿。年过中寿。进退合于义。人生于世。如此足矣。而及公之亡。中外大夫士。莫不咨嗟叹惜。何。岭南。我国邹鲁也。自愚伏郑先生之殁后。皋比之坐。旷而且绝。诱掖后进之责。专归于公。而一朝交臂而失之。鼓箧者伥伥瞠也。云亡之叹。无论识公与不识公。所共惜也。况仆自谓知公之深。而玉署春坊。步武上下。盖有年。其间丽泽之益。难以更仆。盖公。吾畏友也。昔我妄出手论事。则公贻我书千里外。攻其短不少饶。订以退陶先生之事。其为爱人以德之道。七十年唯于公见之也。其他责善。恶可一二数。急流之勇。吾既推而与公。而一死一生。一朝判焉。岂徒以百岁在后。万岁在前。为无涯之痛而已哉。痛之不足。诔可已耶。辞曰。
和松昂霄。受命独正。叔波千顷。涯涘孰绠。 圣人中兴。急毣毣贤。公名大阐。题墨未乾。开口凤凰。被腹琅玕。风期有时。大辟进涂。蕴而博发。刍豢程朱。经幄论思。肝血是输。前后封章。凡几千言。言言格君。语语元元。 圣聪多仁。呀然九阍。柏悦吾侪。如挹贾董。庶几国瘳。阿阁有凤。孰谓难进。傍多侧目。岁不我留。送七踰八。弓招虽数。奈老冯唐。鹤沙皛皛。鹤山苍苍。更有何人。其声金石。我
鹤沙先生文集附录 第 237L 页
先一饭。后死何乐。我金谁断。我阙谁箴。山高水深。白雪闭音。闻说畏垒。俎豆贤人。公虽长逝。公道不磷。渍绵路阻。脱剑非真。乌于哀哉。
挽词[洪汝河]
山林廊庙总相宜。自是萧然瘦鹤姿。千古遗篇看自得。一生清操畏人知。晚从水石陪樽赏。曾向银台载笔随。更拟沙庄亲绪论。山颓此日不胜悲。
旅老门庭立雪年。横渠诲勖礼居先。饬躬庄恪功全积。晚节优闲学益专。躐秩腰金 宸眷特。摛翰拱璧士林传。忽惊梦协康成谶。朝野同悲殄瘁篇。
挽词[李徽逸]
东鲁仁贤远。南州古道衰。先生存轨范。后辈作蓍龟。洒落襟期静。从容进退宜。荷恩吾且厚。恸哭为公私。
挽词[姜柏年]
联璧芳名早迈伦。菟裘幽致晚全真。德门传业贤郎在。京尹升班 宠渥新。鸟岭以南惟此老。鹤沙今后更何人。可怜平昔岩廊器。虚锁岩廊洞里春。
挽词[李尚彦]
不知岩古锁寒烟。消息虹桥渐渺然。近道天资能默契。回头晚节益精专。忠言每自忧 明主。绝笔如何阻 
鹤沙先生文集附录 第 238H 页
细毡。只有遗文传不朽。青荧碑碣照南堧。
挽词[罗以俊]
三朝宿德耸儒林。奎璧英华玉雪襟。人爵自随天爵至。退忧还与进忧深。节文精义书中发。师友渊源绘上寻。惆怅冠童风咏地。秖今寒月印溪心。
挽词[严鼎耇]
一代推先辈。风标迥出尘。贰卿那称德。遐寿果宜仁。进退能全操。芬华不污身。生离仍死别。南望倍沾巾。
挽词[赵寿益]
峤南千里是君乡。洛下分离已十霜。白首田园甘屏迹。丹墀药石几封章。神扶共说高年健。天夺还惊一老亡。从此斯文转寂寞。掩门衰病独沾裳。
挽词[李灿汉]
玉蕴金精文在兹。一生规范后人师。行藏随遇身何与。义理逢源乐自知。静爱溪山看物态。闲怜梅竹共心期。鹤沙亭畔仙无迹。明月空留万古辉。
挽词[金启光]
远志斋前发轫初。春风楼上咏归馀。冰壶秋月无尘滓。廊庙山林任卷舒。齿爵偶尊非自致。渊源重丧欲何如。十年门下偏承诲。千里题词泪湿裾。
鹤沙先生文集附录 第 238L 页
赐祭文[权迪]
维康熙七年岁次戊申三月己亥朔二十二日庚申。
 国王遣臣礼曹正郎权迪。谕祭于卒右尹金应祖之灵。尝闻峤南。士林之薮。硕儒耆哲。恨不亲觏。卿家昆弟。华闻并茂。种学绩文。其蓄也富。五桂联芳。人称后窦。蜚英法从。玉立无垢。謇謇台省。竭诚绳纠。时备顾问。应之如扣。历试郡邑。留爱去后。外内俱宜。晋贰两部。长于谏议。望实允副。益励雅操。进退无苟。研穷弥力。惟静是守。家立四壁。晏如处寠。一念忧国。剀切章奏。迨予初服。念笃求旧。卿已告老。朝莫能簉。任其优闲。天畀以寿。尚齿增秩。宠命非偶。才除京尹。遽闻凶讣。大耋之嗟。而不鼓缶。乞言靡及。予怀实疚。载申悯章。替奠菲具。我诚非假。灵其知否。
祭文[柳元之]
惟公家学。厥有渊源。伯仲交兴。公克后先。英声夙振。令质幼彰。积厚弥光。源远益长。文章立身。经训菑畬。人不我舍。何福不除。出抚孤嫠。入奉 经幄。论思其职。惠鲜之泽。才惟适用。道自不屈。不有君子。其何能国。卷而怀之。反遂初服。随遇而安。亦无不得。冰操肃物。正论匡俗。世道有赖。元气攸托。恺悌神劳。庶其无疾。胡不憖遗。而
鹤沙先生文集附录 第 239H 页
夺斯亟。鹤汀清风。明月沙鸥。千秋魂魄。此焉来游。遗琴辍响。壁书埋尘。君子无与。考德谁因。余以无似。每蒙提掖。自视空疏。望公增惕。单辞代酹。曷任兴戚。冀垂歆尤。鉴此心曲。
祭文[权省吾]
呜呼。公生丁亥。万历年中。余同甲子。心事亦同。同门丽泽。曰自训蒙。蒙以养正。有志圣功。蒹葭倚玉。麻圃生蓬。余实鲁钝。公则明聪。鳞纵游鱼。翼长飞鸿。学优则仕。移孝为忠。秉笔三司。分符五官。赤子乳沾。奸谀骨寒。演纶银台。讲礼春闱。卷舒在我。乐行忧违。年未乃老。早卜菟裘。鹤山南峙。沙水西流。二乐佳趣。默契前修。有经满案。无金在籯。考德问业。小子后生。大夫贤者。屡回干旌。个中独处。谁解闲情。傍花随柳。吟过前川。玉溪瑶琴。清夜琅然。平生真性。好懿秉彝。功高卫道。志切隆师。残膏剩馥。收拾无遗。发光潜德。几处新祠。闷看洗垢。力排索瘢。白璧匿瑕。金盏复完。与人为善。如佩芝兰。南中俊髦。孰非故人。最怜拙薄。童稚情亲。中岁出处。虽隔东西。桑榆缱绻。动辄提携。赏秋赤壁。寻春伊山。梦寺星岩。乘兴往还。感公信友。认公爱 君。忧国江湖。纡 眷华勋。京兆 新宠。荣极亚卿。老违躬谢。诚笃葵倾。封章朝奏。云幌
鹤沙先生文集附录 第 239L 页
俄空。神何不扶。药何无功。国无隆栋。学失儒宗。矧余世交。讵堪伤神。仙游一录。手泽犹新。腊前尺札。羃尘书床。春还葛山。风冷岩廊。尚可宽怀。不朽者存。一身众善。自有渊源。斯文正脉。远接溪门。闻风厓相。寻绪旅轩。齿踰八旬。仁者之寿。望重 三朝。圣恩之厚。竹史流芳。家集传后。公名不埋。惟北有斗。公心可见。明月在水。第念摧颓。辜负知己。病违执手。葬未进柩。代奠单柸。辞以为侑。
祭文[李尚彦]
伏惟尊灵。端方之质。笃实之学。金精玉洁。蕴而不发。积之既厚。馀事科目。暂试馆阁。讵展其志。回翔州县。太古百里。晚入银台。文教为先。 天颜屡颔。众咻哗然。归来故山。卷中圣贤。沈潜盖久。妙契真诠。箪瓢屡空。其乐不改。末俗贸贸。趋向渐昧。乃倡后学。俾率先正。溪庙山祠。皆所讲定。俎豆有俨。儒风斯盛。旁辑群言。指掌四礼。士有依归。家习旧制。忠贤被诬。传述非真。苦言辨释。恐误后人。小学一书。俗化枢纽。言以献芹。庶裨立教。松楸展省。人老则代。公乃固往。九旬不废。南厓松菊。鹤沙风烟。杖屦徜徉。望若神仙。念我王父。知公最早。不华之笔。竟出公手。惟我兄弟。继敦世好。寒泉四编。公所印赠。惭余鲁钝。感公郑重。七老修契。馀存有几。伊昔少年。今已七
鹤沙先生文集附录 第 240H 页
二。自哭家兄。宿痾转剧。闭户沈呻。人事都绝。鹤骨无𧏮。累许枉驾。山堂静夜。几承情话。或投琼玖。要我相和。往岁仲冬。余始进谢。盆梅糁雪。暗香已浓。公坐其下。满室春风。三杯请退。公示一诗。退步其韵。拟待后期。孰意此日。便是长辞。物外宰相。 圣世完人。功参教化。道光师门。真元虽返。典刑犹存。龙亡大泽。䲡鳝争舞。束手傍观。奈此世道。支离一病。已过三腊。公今即远。又违临穴。代酹一觞。冀歆衷赤。
祭文[柳宗之]
呜呼惟公。天有淑气。公禀其英。星有老寿。公应其精。德以学立。志以道贞。律己以庄。若冰之寒。接物有容。如玉之温。夙振英声。文章立身。桂苑霜台。棠棣联芳。退而讲学。范我一邦。玉山正脉。其不在兹。允矣先生。展也有师。得展所蕴。庶苏元元。公岂果忘。世不求贤。鹤山之下。我所爰得。君子固穷。岂改其乐。修我初服。于焉将息。池莲庭草。雪月花风。今人与居。古人为朋。日以为常。乐且无央。嗟我疏庸。最荷提掖。分义之厚。不以菰葛。仰如父兄。信如神明。云胡不憖。夺我斯亟。琴徽永秘。謦欬靡接。鹤山峨峨。沙水泠泠。百代芳名。山高水长。修我薄具。荐我微诚。公如有知。庶格昭明。
鹤沙先生文集附录 第 240L 页
祭文[琴圣徽]
惟灵。降奎璧精。钟清淑气。家传诗礼。燀赫德门之簪缨。学有渊源。授受旅轩之衣钵。襟怀浻澈。霜明月湛之姿。器度端严。雪白冰清之槩。文章特其馀事。学行实是本原。艺苑驰名。联翩鸿雁之序。云程布武。羽仪鹓鹭之班。薇垣伏蒲。凛秋霜之爽气。花砖视草。近天日之耿光。久掌玉堂丝纶。仍登银台喉舌。独持一时之风裁。历试五郡而讴歌。致事归来。投分陇亩。颜子陋巷。乐不改于箪瓢。范公江湖。忧亦深于廊庙。童颜华发。挹地上之神仙。韵水佳山。享人间之清福。稽疑考德。望隆一代。蓍龟崇爵。尊贤礼优。三朝耆老。年弥高而德弥邵。知益明而行益敦。领袖江左斯文。启佑峤南末学。精力尚健。拟百年之抠衣。疾病遽婴。奄一朝之易箦。国其殄瘁。痛哲人之云亡。天不憖遗。嗟后生之安仿。于何就正解惑。从此擿埴冥行。泱泱沙水。苍苍鹤山。宛似当时物色。洒洒风神。岩岩气像。无复此生追陪。一哭单杯。万古长恸。
祭文[伊山书院儒生罗以俊等]
敬惟先生。气禀光岳。如金之精。如玉之洁。师事旅翁。存心问学。着力实地。馀事文章。专功敬字。不息自疆。盛服端坐。燕居如齐。刍豢经籍。风咏襟怀。学优穷养。道可达
鹤沙先生文集附录 第 241H 页
施。历仕三朝。进难退易。不移不淫。素位终始。持循绳墨。接应和冲。编书述礼。诏我群蒙。斯文以赖。后学山仰。婆娑晚节。杖屦无𧏮。 宠典既优。畴福是飨。天胡不憖。启手斯遽。小子安仿。考德靡所。矧兹山院。藏修旧地。羹墙慕切。典刑宛尔。长夜已迫。吁呼何及。敬奠薄具。聊寓微愊。不昧者存。庶几歆格。
祭文[义山书院儒生金相夏等]
川岳酿灵。笃生硕人。冰壶秋月。洒落精神。下帷读书。益穷其微。克积既厚。游刃恢恢。静默无言。孰窥其际。及登云路。志在经济。入赞文教。出抚民瘵。世不我与。寸进尺退。从师择友。既闻又辨。戢成四礼。群言一贯。人知折衷。家习旧仪。每叹遐僻。士无依归。倡开书室。文以为会。以正趋向。以勖孝悌。惟此义山。地胜西南。当其废弃。几年松杉。白鹿重修。必待晦庵。窃覵悬板。仰公神功。尊贤立庙。丕阐儒风。杖屦所过。草木留芳。兹陈薄具。歆我一觞。
祭文[金乌书院儒生金厦梴等]
呜呼先生。山河钟灵。姿惟玉润。气则籣馨。师友仁贤。学有渊源。貌如其心。行顾其言。人归信让。世许刚明。律己以约。待人之诚。腾英科甲。朝有鸿硕。历飏台阁。言皆药石。出佩郡符。所到治绩。俗回弦诵。遗爱去后。阶登顶玉。
鹤沙先生文集附录 第 241L 页
闻望愈茂。期公鼎轴。以大厥施。呜呼先生。奈何今时。十年置散。名利外人。图书乐志。琴酒怡神。身闲心静。益有所得。如金脱矿。如玉去泐。绷中彪外。辉光日新。士林皆愿。薰炙之亲。迷道准的。疑事蓍龟。今其已矣。如公复谁。举世伥伥。瞽而无相。痛矣吾侪。安仰安仿。呜呼我公。而止于斯。云亡之叹。朝野同悲。况我旧民。其情曷其。屈指来莅。馀三十龄。何忘旧惠。心镂骨铭。首兴儒学。士知向方。先除民瘼。户腾颂声。归意遽决。惜去者氓。当时守衙。皆吾父兄。今兹来哭。泪与河倾。
祭文[仁同乡校儒生申命祉等]
河洛润精。太白钟英。仁贤地灵。才德天成。闻香袭馨。溪门旅庭。居敬持诚。玉振金声。幼而穷经。达焉可行。翱翔帝京。君子汇征。际会之丁。几澈凤鸣。百里专城。一邦治平。宿计澄清。末路径庭。龙卧山扃。鹤沙名亭。分甘郊垌。佔毕自荣。雕金琢琼。节濩调韺。药石时呈。念轸黎氓。功茂衿青。望尊月卿。迄用康宁。吾道方亨。曷不百龄。大命已倾。邦家失衡。士林摧桢。菁莪旧生。忝育螟蛉。能免觭骍。赖公仪刑。惠泽心铭。诠诲耳盈。今拜轩楹。只瞻丹旌。我怀之茕。我涕之横。伊物之轻。伊齐之明。庶鉴舆情。歆此薄醽。
鹤沙先生文集附录 第 242H 页
祭文[勿溪书院儒生金煃,权扩,辛硕炫,李成汉等。]
显允先生。道尊德方。鸣鹤在阴。棣萼联芳。兰馨竹茂。玉洁冰清。志以介立。行亦修洁。望实俱隆。华闻蔼蔚。进需明时。际遭千一。薇垣柏府。凤池红药。出纳惟允。论思尽责。玉瓒黄流。清庙宝瑟。孰云玄黄。不为黼黻。或辍侍经。往牧癃疲。敛惠专施。莫不俱宜。行藏以义。卷舒随时。国有桢干。士有仪则。清风立懦。正论匡俗。尤重化源。寤寐前哲。立庙阐扬。俾有矜式。念兹经纪。寔禀公命。于烈有光。是亦为政。颛蒙何知。亲炙有日。薰德饮和。冀蒙启发。云胡不幸。而夺斯亟。远近咸嗟。矧在吾党。迷道失相。倍切追仰。修我薄具。荐我哀诚。灵其降鉴。庶假昭明。
祭文[镜光儒生裴好谦,张铁坚,裴世兴,洪道翼等]
惟灵。春风气像。秋月精神。禀既温粹。志又贞纯。诗承严训。业传明师。忠孝宅心。善恶察几。真知实践。敬义交至。闻风诚服。觌德心醉。进扬于庭。国有蓍龟。退修于家。士有宗师。天实相文。吾道是托。曷不憖遗。遽有今日。国悼鉴亡。士吊山颓。沙汀月冷。鹤麓风悲。仪刑永隔。后学何依。虔诚哭奠。公也非私。
祭文[大祥时○张应一]
端方之资。峻洁之行。济以文学。士友趋风。天赋既高。俯
鹤沙先生文集附录 第 242L 页
视一世。介乎有立。操守不移。羽仪 王庭。休有令闻。华贯峻秩。自至匪求。早自依归。于我先子。心悦诚服。白首弥隆。来宰善邦。界连仁邑。翩翩匹马。一月无虚。倩画传神。俾有观感。百里奔讣。东海之滨。晚佩仁符。羹墙如见。遗文锓梓。实由主张。列院告辞。壹是真切。如愚不佞。亦被眷私。幸而同朝。视公师友。迨公家食。久未相寻。水阻山长。肝肺犹照。寤寐倾向。喜到遐龄。道之穷耶。云胡不淑。百身难赎。典刑何因。四礼杂疑。编类成秩。有关世教。岂曰小裨。长夜昏昏。群嚣难起。俗偷至此。祇益我悲。伊始承凶。既阙匍匐。再期已迫。又未躬临。顾义揆情。惭负曷已。盖缘衰病。筋骸难强。替遣豚儿。敬荐菲礼。惟此一酌。祇是斟心。伏惟英灵。庶赐歆鉴。
勿溪书院奉安文[洪汝河]
懿悫之资。既庄而贞。克养之学。则邃而精。进陪 经帷。章奏勤恳。历典州郡。政懋廉谨。晚节栖迟。一丘一壑。俯视纷纷。宁博此乐。夙世志道。为己工程。居闲体验。见理愈明。旅老门庭。立雪多年。关中授学。礼居其先。归来服膺。有俨恭恪。佩规遵绳。功全俭约。惟世丧道。士趋靡宗。厓门路脉。畴慕以隆。寔赖维持。遗绪弥尊。卫道之功。有裨斯文。显允上洛。爰兹创祠。同堂妥侑。德将在斯。属兹
鹤沙先生文集附录 第 243H 页
令辰。衿绅济济。肇祀自今。其永无替。
常享祝文[洪汝河]
资禀刚毅。操履坚确。显允令闻。克配前哲。
义山书院奉安文[金]
滔滔清洛。南国之纪。淑气钟精。有蔚斯起。厓鹤并世。愚旅媲美。中间绝响。继者谁是。惟我先生。游谢一致。原其立脚。庭训式始。器度端方。资禀英粹。积累既深。文藻馀事。饬其躬心。左右宫徵。孝友于家。懿行纯备。移忠于国。直道行已。剀切之诚。明正之议。测其所存。绰乎大试。随时消息。如潦则止。忘世非果。林泉是志。鹤麓沙涯。始破悭秘。小窝萧然。自家乐地。研穷经史。探讨义理。婆娑物表。脱略尘累。由初迄终。爝其无愧。清风振俗。牖我蒙士。曷不劝勉。而受其赐。斯文不幸。竟失皋比。没世愈久。慕德弥至。眷兹义山。寔惟畏垒。刱设明宫。曾所经理。侯谁始享。鲁有君子。合堂并尊。公论不贰。兹焉捐吉。播告远迩。衿佩坌集。陈以礼簋。松萝带芬。云岳增翠。陟降不孤。洋洋在位。尚其昭格。以呼我寐。永世尊亲。其始自此。
常享祝文[金]
博学修行。诚心乐道。牖我后人。式永有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