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龙洲先生遗稿卷之八
龙洲先生遗稿卷之八 第 x 页
龙洲先生遗稿卷之八
 疏
  
龙洲先生遗稿卷之八 第 126H 页
辞大提学疏
伏以臣衰朽驽劣。无一事一为可比于人。而遭遇 圣明。滥跻列卿。寤寐怵惕。靡所底綦。况冒据文衡。今已三载乎。窃人之一钱者犹谓之盗。则窃 国家莫重之名器。若固有之者。其为无耻。岂不为攫金之所笑哉。臣之前后控辞非不至矣。语拙诚微。终未动 天。黾勉至今。有腼面目。衅随事生。罪与日积。加以积年痼疾乘老更添。今年尤惫败。所馀牙齿日就脱落。昔之眼眚。今化为眵昏。昔之耳鸣。今渐为全聋。躯壳如是。肝血之枯渴。神识之销亡。不足言矣。乃者史局将设。脩史日急。如臣聋瞽不卞物不闻人语者。敢当太史之职乎。一人尸素废职。实关千古之是非。伏愿圣明俯察微臣肝鬲之恳。亟 递臣大提学。以重 国史。公私幸甚。臣不胜祈祝之至。谨昧死以 闻。
褒忠节疏
伏以匹士之立一节。似无与于为国之道。而古之帝王必褒其美扬其名。汲汲然犹恐天下后世之不得闻其事。何哉。盖君臣父子。天植之性也。当危急存亡
龙洲先生遗稿卷之八 第 126L 页
之日。臣不得不舍生以报其君。子不得不忘身以报其父。此古今天下之达道也。然而臣而后其君者有之。子而遗其亲者有之。则人主沮劝之道。恶可不行于其间乎。顷者臣猥从备局堂上。登对之后不揆拙讷。敢陈 褒赠郑蕴以劝来世之说。 殿下不唯不入臣言。大加峻斥于郑蕴。臣实惶恐不汗而栗。惝恍如醉者屡日。臣于丙子之难。不在羁靮之列。得免逋播之诛幸矣。何敢树颐颔为郑蕴游说乎。秪以蕴之事不明于此世。则 圣上无以诏后世主辱臣死之义。而前古帝王褒表节义之道。至 殿下而绝矣。将见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贾生所谓见便则夺。见利则逝者。滔滔不可止也。此臣之所大惧也。臣曾闻从臣目见郑蕴事者之说。和事始决之日。郑蕴晨起而哭慷慨。拔所佩刀自剚其腹。同舍人及相识者闻而奔救。则刃没腹矣。血满寝席。气绝者良久。赖 圣明命内医操药。遂得回生。不知当时之为郑蕴者。有兵在其颈之逼乎。有干戈赴敌之事乎。何故处万生不一危之地。独出伏剑之计。戕父母之遗体乎。执郑蕴平生所树立者论之。主辱臣死之义。素所蓄于胸中。而一朝当丙子之事。自
龙洲先生遗稿卷之八 第 127H 页
不觉不知而发也。若以为伪死要名。则恐郑蕴之目虽百世不瞑于泉下也。若以既决死而终焉无死为蕴之罪。则蕴亦无辞矣。然苏武之节。非汉代之一人乎。在匈奴。及虞常,张胜事发。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气绝半日复息。亦不终死也。其可以是为苏武大节之累乎。方其引刀自刺之时。必无一分念及于有生之心。至今百世之下。亦可想矣。郑蕴之心即苏武之心也。伪死要名。岂郑蕴之心哉。郑蕴一出南汉之后。一切以罪人自处。不敢自安妻子之奉。巢居草茇。常若席藁待罪者然。是则章子已矣。且其时终始一节不渝者。唯郑蕴,金尚宪二人也。 殿下于尚宪。褒之以壁立千仞。宠之以三公之位。于郑蕴。待之如此。臣实未晓 圣明显忠之道也。昔甄济噤闭死执。不污禄山而已。代宗为之动色。至拜秘书郎。及其殁也。又赠秘书少监。有诏曰。存树风节。谓之立名。殁加褒赠。所以诱善。彼甄济之号标自衒者。犹被时君之嘉奖如此。况郑蕴之事表表犹韪者哉。鲁仲连不死于东海。鲍焦死于周时。张叔夜死于白沟。河洪皓不死于冷山。古之忠臣义上或死或不死者何限。而归适于义而已。故虽良史之
龙洲先生遗稿卷之八 第 127L 页
笔。不以死生异其褒贬。 朝家赠锡亦不以生死有间。方今 圣上在上。如日月之照临。而忠如郑蕴。不蒙 褒表之典。则岂非明时之一大欠事也。且念郑蕴其在昏朝。不以勋爵富贵婴其心。甘心死于绝岛。遭遇 圣明。宠禄异常。而每执易退之节。安有重泉之下反要 朝家之褒美。润其枯骨哉。臣之所虑者。独恐 殿下沮劝之道有歉于前古帝王。而天下后世谓 殿下有所褊心也。 圣明如以臣言不信。请 下臣此疏于庙堂。俾核其虚实。疏中如有一语饰虚者。请治臣党蕴之罪。以定国是焉。臣不胜云云。
宪府修省劄
伏以天之示警我东国。可谓至矣。日月之蚀。星文之变。雷震之失其常。不说前年旱水之并灾前古所罕。而唯独两南之被害不至甚酷矣。今年则当百谷长养之节。两南水灾之报。相继而至。岭东,咸镜,关西,洪清亦皆有报。终也黄海道大水之报又至。则今年虽无旱魃之虐。洪水之汎滥。有过于前年。而遍我八路。前年之所无也。何天之示警愈往愈甚也。岂 殿下遇灾修省之道有所未至而然耶。抑东方之民逆于伦爽于德。得罪于天而天降是殃耶。自正月至五月
龙洲先生遗稿卷之八 第 128H 页
间。雨旸顺时。率土鼓舞。孰不以为吾 王严恭寅畏之诚上通于天。而转灾为祥也。不意秋成未半。洪水之灾出于理外。天难谌斯有如是矣。人之自南来者皆言平衍之野边江之地。无不漂失两麦。流荡屋庐。惟其水至之时幸而白昼。故人得而避之。而然亦渰死者处处有之云。久远菑畬田土。或变为沙石。或变为污池。不但今年失其农业。此后虽十年。难复耕种之地。此实乙巳所无之事也。海西水灾。只以状 启观之。殆有过于岭南者。何天之降割于我东。数千里不遗方耶。大凡人君所畏者天。虽在阴阳和风雨时。世运隆泰之时。犹且兢兢业业。祇敬对越。况逢天瘅怒灾沴并作之日乎。桑谷雉鸣。灾之至微者也。高宗,中宗所以恐惧修德。不敢荒宁者何如也。举一国怀襄之灾。其可忽哉。 九重深严。丙枕乙夜之间。恭默渊冲。非外臣所可窥测。窃以政令施为之发于外者言之。恐 殿下恐惧修省之道不及前代圣王。而怠荒继之也。往年 法宫营造。终非其时。人皆知 圣明之出于不得已也。今此两处宫家之及时营造。独不可已乎。群下之则而象之。皆欲美其室而踰制者。固无足怪。工斲积习。满城木妖。废朝之所以亡也。殷
龙洲先生遗稿卷之八 第 128L 页
鉴夫岂远哉。至若奢丽侈靡。则 圣明之素所厌斥而痛嫉者。大小臣民孰不瞻仰。而近来尚方织组。专务奢丽云。其与卫文公之大布之衣大帛之冠。不亦远乎。奢侈之祸甚于水火。先儒之言也。我 国本羸国。所称财货不过米布。而人人皆欲丽都衣服。丰侈饮食。则其害之及于外方蔀屋之民。盖可知矣。玩细娱而不图大患。贾生之言也。臣等窃闻汉人孟姓者。以能画寝近 阙中。与李澄辈数人。日以绘事为事云。其为玩物丧志之具孰大于是。唐玄宗,宋徽宗驯致乱亡者非一道。而酷好书画。未必不先荡其心也。 殿下何不戒此二君。而甘心复蹈其辙。言路通塞。 国家之兴亡系焉。无愚智皆言之事也。臣等不知今日言路通欤塞欤。进言者无一人被斥。或时被 圣批之褒扬者有之。则言路不可谓不通。而要其归。则终无一言之见施于事也。如此则虽使千百辈日进忠言于 冕旒之前。于 国何益哉。臣等窃观近日所论辛生一事。即诛乱臣讨贼子之义也。孟子所谓国人皆曰可杀者也。 殿下有何一分藉心此贼。必欲容息于覆载间哉。春秋之义。深治党与者。使为恶者孤之之意也。若言党与。则辛生非党与之魁也
龙洲先生遗稿卷之八 第 129H 页
哉。 殿下不顾一国共公之论。徒欲守区区之小信。诚不可使闻于天下后世也。自古国家政刑人事之失于下者。莫不应于上而为灾为异。则臣等恐今日之灾。不可谓无其应也。臣等又闻古人之言曰。水阴也。兵亦阴也。宋仁宗时有大水灾。其时言事者。以元昊为忧。况我国三边之忧有大于元昊者乎。方今天下大乱。衣冠礼乐之地。变为锋镝之场。韩梁之目未尝乾也。而一寸乾净之地。唯独吾东一域耳。丙子以后十馀年。得免兵革之患者。殆皇天 宗社之灵默佑于其间。奚但皮币珠玉之力耶。当此之时。君臣上下各自兢奋。洗濯其心。内而修政事。外而严武备。上而畏天威。下而字元元。亦难必迓续已绝之天命。再张既弱之国势。矧惟不念雕墙之训。不念燕安之鸩毒。使一国气象自然流入于怠惰委靡之中。而曾不悟楚之铁剑利而倡优拙也。虽谓之安其危而乐其亡。不为过言。昔。楚狃萧而见败。齐事秦而为禽。曹,郑左右媾晋,楚。而终未免吞噬。大都为国之道。无有所挟。无有所恃。无以弱自小。无以大自夸。为吾所当为。行吾所当行。畏吾民岩。固吾邦本。夕惕若厉。无怠无荒。危可安矣。乱可治矣。今我 殿下一经大乱之后。
龙洲先生遗稿卷之八 第 129L 页
无一分振作之气。侥倖一日之无事。是何异厝火积薪之下而安寝其上者哉。阴雨之备。置之相忘之域。故两西城池废坏殆尽。江都,南汉。徒事峙粮而已。如有柴世宗者出为中国主。则其不以完城郭缮甲兵守要害。为子孙计者告我东方乎。为我 国保障者。只有江都,南汉。而南汉则外援易绝之地。江都则舟楫三南无所不通。环以大海。津路亦险。真所谓天堑也。丙子之失守。非地之罪。人谋之不臧也。乌可以一噎之故废餐也哉。此正惩前毖后。专意晋阳之日。而甲兵未闻有加于前。战舡未闻有治于旧。火炮弓矢未闻疏通而选鍊。要害防备。万不及于丽季之为者。如是而称为保障。不亦虚乎。宋孝宗问于周葵曰。今战虽不足。守则有馀。葵对曰。若措置未得。器械不足。虽守亦难。江都虽曰必守之地。措置器械如此。脱有缓急。 社稷宗庙。将税驾何地。言之可为于邑。今此水灾至大也。天谴至深也。一年之内。至再至三至数也。非因一事一政之失而致之也明矣。则暂时修省。小小所为文具之末。乃能消弛此灾乎。臣等又闻尚州以下七月七日灾风大作。百年丘木。无不摧拔。黄海道亦然云。此亦乙亥之灾也。不知有何祸乱伏于
龙洲先生遗稿卷之八 第 130H 页
冥冥之中。而闯然欲发耶。董仲舒有言曰。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使仲舒无识庸人也。则此言不足信。如谓汉之醇儒。则今此风水之灾。岂不大可惧哉。臣等之所陈数事。实有犯于专攻 上躬之罪。而箴规阙失。臣之职也。进言不讳。臣之责也。 殿下如不以臣等之言为鄙卑。少加意焉。翻然觉悟。则大可以回天怒。小可以服人心。远可以防祸乱。近可以息燕安禁奢侈矣。臣等俱以无似。待罪言地。目见天灾时变之极。不胜私忧过计之至。敢进狂瞽之说。臣等之罪万死。取 进止。
请册封元孙劄
国家之有世孙。 宗社之庆也。世孙而年及册封。庆之尤大者也。 殿下始下 成命之日。一国臣民孰不延颈举踵。思见旷代之盛礼也。不意兹者以明年举行未为不可。答大臣之启为 教。岂惟 辇毂之下观听疑惑。抑恐四方之人求其故而不得。举皆不乐乎心也。礼官之再请。大臣之反覆申恳。亦是听舆人之诵也。 殿下侯不察焉。古者人生八岁。则虽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矧惟元孙生而岐嶷。骨
龙洲先生遗稿卷之八 第 130L 页
格夙成。令闻休畅。非恒人八岁之比。则何可少迟入学。而且缓册礼乎。旨哉 太宗大王之教曰。 世子之子。宜定名位以一人心。当 献庙之世封世孙也。犹以一人心为第一义。 殿下试观今日之人心。千万人各自为心久矣。一众人心。畴出于早建世孙外哉。若乃服色冠冕之节不见于实录中者。有说焉。文孝公尹孝孙在 成庙朝。始建议以为 世子章服无等。与臣僚同。失贵贵之义。遂定七梁远游冠之制。岂非乐朝熙代未遑服章之末乎。 世子如此则不及于世孙服章。是固然矣。然大明会典中有皇太孙冠袍之制。今日之斟酌损益。采而行之。有司存焉。乌可拘于是而欲寝已降之 成命乎。今秋与明春。日月不甚相远。而违 祖宗已行之盛典。缺一国人心之颙望则不细。伏愿 殿下亟 命礼官。及时涓吉。举行世孙典礼。以鸿 宗社之庆。不胜幸甚。
辞礼判疏
伏以臣弱于才而腐于力。滥跻二品。历试诸曹。无一事可观。有百衅难掩。秪以彰 两朝官人之失。臣罪万死。何敢自恕。福过之灾。与老为祟。耳目全锢。腰脚痿弱。虽步武之间。非扶掖则难行。前日 閤门外失
龙洲先生遗稿卷之八 第 131H 页
足颠堕。乃隔日常有之患。臣之强颜陈力。岂非无耻之甚乎。不意兹者。宗伯之 命。猥及于呻痛之中。垂散魂魄。惊悸万状。以 殿下日月之明。照临群臣已逾一年。贤与不肖。有能不能。壮老疾疾。不翅若黑白之分明。而乃以莫重大任。授诸已试无用老病之不肖臣。何哉。洪范锡福之道。恐不如是之误也。臣虽蒙蔽。自知则不可谓不审。而一端廉耻之心。亦尝不泯于方寸之间矣。前年。 徵士李惟泰上疏数臣之罪。至曰傅会经训。文致奸言。此乃朱晦庵斥侂胄奸党之辞也。臣之被此诬于人。臣虽不能自解其何事。而人必有以见臣之不是也。臣于是时自反愧慄。不敢举颜于天地之间。惟思奉身而退。以赎臣过。而 因山事殷。七虞未毕之前。臣子分义。有不敢辞职者存。故泯默随行。有若平人者然。臣之夙夜靡安。谁复知之。自是以后誓不复更践清班。已定于心矣。此非臣之褊性挟中。有所不能惩念。盖由廉耻之心人所同有也。屡拜台职。不得行公者。纵缘可递之故。而廉耻一端。实不敢忘于中也。当今 圣政之初。上之责励。群下之淬砺行身。无非廉耻之道。庶几污俗之一变。而臣若全忘徵色发声之喻。顽钝无耻。奊诟无节。贪
龙洲先生遗稿卷之八 第 131L 页
做美官。不知辙足。则行道之人。皆将贱污臣矣。同朝之臣。亦必羞与臣伍矣。宋儒程颐有言曰。士大夫之辞受取舍。关国家风俗之污隆。臣常读书至此。未尝不汗发背而沾衣也。且臣堕伤之馀。骨节酸疼。痔肛之症。近日添苦。不能暂时安坐。虽前推后挽。决不可一日供职。伏愿 圣明天地父母。察臣至恳。亟 赐递免。俾臣得免没廉耻。而俾臣得以救药狗马之疾。不胜幸甚。臣无任云云。
辞内医司宰提调疏
伏以狗马之疾。上渎 天听。一年之内。每至数三。人皆为猥。臣亦自悚。第臣婴疾。越自少日。尚保顽喘。非臣所料。特以数年以来感激 鸿私。不敢以疾为解。奔走供务。不知颠仆之在前矣。顷者入直总府。重感暑风。头腹交痛。服药发汗。昏眩愈甚。当 圣躬受针之日。待罪药房之臣。公然不参问 安。至于再度。人臣之罪。孰加于是。臣实惶恐。无地自容。屏伏数日。痛势转苦。旧时所患诸症。次第复作。旬月之间。断无运动形体。趋诣 阙下之望。伏愿 圣明察臣无他之肠。怜臣难医之疾。递臣难堪之务。则庶几迓续蝼蚁之命。涵泳 圣泽中矣。回生起死。曷足喻 天地父
龙洲先生遗稿卷之八 第 132H 页
母之仁。且臣兼带之中司宰监。近立新规。必使提调逐朔亲捧外贡鱼物。如臣癃病之人。筋力尤有所不可堪者。司宰监提调并为镌改。以便公私。臣不胜吁天祈恳之至。谨昧死以 闻。
辞兼任疏
伏以臣禀赋虚弱。百疾丛身。一经丙难。遂成沈痼。屡违除命。屏伏乡曲。数年以来。 误恩稠叠。徒怀感激。忍死冒进。未卞参朮而猥提药房。全昧策略而备员备局。竭蹶奔走二年于兹。精神内铄。筋骨外销。齿之摇者日就脱落。眼之昏者几不卞物。脚力痿薾。腰脊酸疼。 殿陛咫尺。扶掖而行。汗颜慑心。何可尽喻。日者入直总府。重得风眩。扶舁还家。昏倒呻痛。自料犬马之齿七十非远。而以癃病之身。供兼局之务。枵然空壳。有何裨补。孤 恩而已。瘝官而已。臣虽昏愦。岂无廉耻之心乎。况药房为任。非通晓医方。精力方强者。莫宜居之。故前后受任之臣。绝无如臣之劣者。而至其夙夜之劳。则虽年富之人。鲜有能耐一年者。况臣之衰病如前所陈者乎。伏愿 圣明垂怜蝼蚁之臣。亟先赐递内局提调之任焉。仍窃惟念。文衡之任。于 国最重。而适会无所事文之日。如臣不才。久窃
龙洲先生遗稿卷之八 第 132L 页
匪据。若固有之。固可羞矣。而且我之官方清漫。彼能区别。故可否其心而缓急其责。已然事也。臣之失彼之欢。已不细矣。如有托以文书事而见察臣名。其不逞愠于 国家之宠用臣乎。臣之辱祸。固不足恤。其于 国事。必有所不便。伏愿 圣明并解臣文衡备局之任。以便公私。臣不胜恳迫之至。谨昧死以 闻。
辞大司宪疏
伏以狗马之疾。非今斯今。所由积者久矣。气血虚损。脏胃不调。暂有劳动。辄痛数日。加以年迫七十。百病之发。有倍于五六十时。前年因夙夜药房之任。猝得脱颔之症。几死幸生。今春受由扫坟。宿病又发。不得应 召命。卧痛墓下者旬有馀日。前月。不意复拜内局提调。忍死供职。自钜创初以至今日。则臣之病闯然欲发者数矣。一参本府坐起。背后暑风乘汗气而动。归伏私室。百骸九窍无有不痛处。精神慌惘。心腹绞痛。不能俯仰。馀存五六齿牙动摇欲落。语不成音。两眼浮肿。几于不能卞物。此臣之万不得已冒昧疏陈于 茕疚之中者也。昨日伏承调理察职之 命。感激战越。不知所喻。臣之病根。如右所陈。此岂旬月间可已之疾乎。臣虽蒙蔽。岂不知当此 丧事纵纵
龙洲先生遗稿卷之八 第 133H 页
之日。身为法府之长。不先百僚骏奔走。乃言私病为大罪乎。诚恐病遂因是而渐。殆不得小伸臣子无涯之痛于 即远之日。而先朝露也。伏愿 圣明俯察蝼蚁微恳。 亟赐递免本职及内医提调。公私幸甚。
辞吏判疏
伏以臣以至愚极陋之质。抱长年沈痼之病。屏伏乡曲。无计陈力。猥蒙 先王弗鄙。 擢置二品之列。感激 恩遇。时且多事。不敢退休。而一月之内。移疾请急。每至数三。伛偻痿薾之状。同朝之所共见也。精神日就耗竭。筋力日就澌败。一事不能办。一职不能举。徒窃大夫之禄。未答 国恩之万一。以不识羞耻事笑臣者。固已驱一世矣。不意 新化之初。授臣以法府之长。今又 命臣以掌铨之任。臣实惊惶陨越。不知所出也。不识 殿下何有于老病几死之臣。而乃于 龙飞九五登崇俊良之日。轻举莫重名器。畀之已试无用之人乎。以臣为曾经是职。则糊涂之诮。大播于当时。以臣为积劳久次。则贤于臣者不翅十辈。大臣以人事若为职。而歇看进退人物之地。不于当世之贤良。而顾于无似之臣而备拟之。不亦异乎。冢宰为任。主一时陶甄人物之柄。荐进良士。较短量长。
龙洲先生遗稿卷之八 第 133L 页
唯器是适。乃其职之第一义。苟失此道。其贻害于 国家必矣。如臣者。素乏鉴裁。且无学术。虽在强年之日。当事亦且茫然。况今年迫七十。耳目之用。全然茅塞。闻人名姓。转头辄忘。与人相对。不记谁某。如此而敢当铨衡之称量乎。臣之由是而得大戾。固不足道。其误 朝廷用人之道何如也。其累 始初清明之政又何如也。四方贤士之韫椟而待价者。如闻聋瞽者当选曹。则亦必戢其幡然之心矣。其不能副一国之望为何如哉。此非臣执虚辞以崇谦退也。伏愿 圣明俯谅臣愦愦之实状。还 收成命。以明 新化。以安愚分。不胜幸甚。臣无任激切祈恳之至。
辞吏判疏
伏以官非其任不处。禄非其功不受。古人之明戒也。臣以驽劣最下之品。无一分可纪之功。而沐浴优渥。 两朝于兹。秩跻六卿。再秉铨衡。为人鹄的。理所必至。李惟泰之攻臣。臣何敢尤。臣曾忝宪长时论元斗杓之事。遂及赵锡胤之名者无他。斗杓平生喜慕荣名。故其所施与而纳交者率皆有名之士。而独于赵锡胤。不敢与之。则锡胤之为人。于此可见也。席上发论斗杓也。言及不敢与之之语。而遣辞之际。剩一多
龙洲先生遗稿卷之八 第 134H 页
字。然于弹文之中。只举斗杓陈疏之非而已。不及此等言语。安有一毫有意于累锡胤乎。不意今者。惟泰乃以是为攻臣之嚆矢也。曾在 先朝时。锡胤被 严旨。臣至于陈疏飏其美。臣虽无状。何可猝变初见。随俗毁誉也。臣年近七十。痼疾婴身。而贪恋濡滞。乃至于此。李惟泰之所谓醉心名场者。臣将何辞以避。其他多小说话。臣虽疲劣。不欲与惟泰相较也。然惟泰以贤者被徵。臣既被贤者之丑诋。则何敢晏然于秉铨之地乎。伏愿 圣明亟命镌削臣职。且治臣傅会文饰之罪。以答公议。不胜幸甚。臣无任惶蹙祈恳之至。谨昧死以 闻。
辞吏判疏
伏以昏愦如臣。亦有羞恶之心。被人诋斥。不得不一鸣于 天日之下。思释重任。咋指惩愆。而再陈危恳。再承 温批。伏见 辞旨。皆非近似于臣身者。益惧益惭。不知所出。庸非蝼蚁微衷不能动 天而然也。 大行即远之期。不隔多日。大小臣民无不奔走率职。 圣上孺慕之痛。朝夕罔极。臣虽愚昧。亦非狂惑失性之人。若非万不得已。何敢日日渎扰不知止也。古语曰。事急不可规步。心痛不能缓声。伏愿 殿下
龙洲先生遗稿卷之八 第 134L 页
试垂察焉。大抵居铨官之位者。虽些少瑕颣。苟有人言。亦不敢晏然行公。况徵辟连茹之士抗疏斥臣。则此何等人之言。而疏中所论。抑何等罪案也。臣虽蒙蔽。何敢不有公议。忍而不舍铨柄。有腼面目于六卿之首乎。不独士大夫鄙之。台胥之徒亦必嗤点臣而唾臣背矣。其使臣丧失廉耻何如哉。即今犬马肝膈之地。唯在于一伸攀弓之痛。而带此职名。偃然班行。实所不敢。臣之徊惶狼狈。于是极矣。伏惟 圣明天地父母。 俯鉴愚衷。勿拘寻常事体。 亟赐镌削臣职。俾臣从事于散班之后。以展奉辞之诚。则臣之分愿。千万满足。臣无任兢惶战灼之至。谨昧死以 闻。
辞吏判疏
伏以臣昨日冒陈危恳。恭俟 允下。而入夜之后。反承 温批。感激则有之。然恐 殿下以犬马畜臣。不以廉耻待臣也。大凡廉耻。孟子所谓四端之一。管子所谓四维之一。臣而无廉耻。何以事君。子而无廉耻。何以事父。兄弟朋友之间。居官莅事之际。苟无廉耻。何事可为。况冢宰为任。陶甄人物。进退贤邪。千指所集。百寮所瞻之地。其可一日没廉耻而居之哉。李惟泰疏中。以傅会经训。文饰奸言斥臣。则其罪之轻重
龙洲先生遗稿卷之八 第 135H 页
大小又何如也。伏愿 圣明亟赐镌削臣职。以砺廉耻。 下臣司败。以治臣罪。不胜幸甚。臣无任悚仄祈恳之至。谨昧死以 闻。
谏巫事劄
伏以臣于昨日。药房问 安后往撰集厅。行过建阳门外。有帐幕诸具布列于道傍。问诸下吏则答以自内为 大行大王作巫事于昭格洞。故预输此诸具云。臣闻来不觉惊叹疑惑交于肝鬲也。巫是三风之一。而先王之政。假鬼神以疑众者皆必诛。则今当 新化之日。其可一事之不遵 先王之法乎。臣虽愚昧。固知如此等事必无毫发有概于 紸纩之下。而直缘宦官宫妾辈耳染闾阎间污俗之事。以为当然。妄欲施之于 礼陟之后也。臣窃惟念。我 祖宗家法至严且正。佛教道教暨灵坛淫祀。并皆痛斥廓如也。况我 大行大王临御二十有馀载。一心履正。一不作受禧祈祝之事。四方兆庶之所共闻也。今若使巫觋操其桃茢。肆其诳诞。以为为 先王除不祥。且以为宫中故事不可废也云尔。则其不几于诬 先王之大者乎。大凡人主之所当嫉者。莫如壅蔽聪明。而正始之道。又在于明义理绝神奸。岂非 殿下之
龙洲先生遗稿卷之八 第 135L 页
所当兢兢者乎。近习之人。乘 殿下谅阴之日。不复知 禀畏。而敢逞非道之事。其渐之长。安保其必无。而亦足寒心。伏愿 殿下勿以此事为小。亟下 明教。痛绝此巫事。以昭始初之义理焉。臣待罪药房。出入 禁闼。非不知虽尺疏片言仰烦 茕疚之中为惶恐。而兹事实关于汲汲救正。不可以后时者在。敢忘猥渎之罪。取 进止。
长陵志文撰进劄
伏以臣本痴鲁。于文业伥伥如也。加以衰朽且病。神思茫然。寻常间酬酢文簿。十字忘九。与陈人相去几何。窃伏惟念。备述 先王盛德大业。庄诸 幽宅。取信来世。是何等文字。而如臣无状。乃敢出手当之哉。总护之臣。徒执臣太史之虚衔。分排 志文。猥及于臣。不亦误乎。臣宜即引分自列。而不惟避事是惧。实不敢渎扰 哀疚中也。闷默趑趄之间。日月易得。都监催趣文移不啻繁鼓。不得已媮借卯酉之隙。依样 行状。若画葫芦。臣实惶恐。死罪死罪。谨以草本黾勉缮写。斋沐而奉上。尤不胜陨越之至。取 进止。
为治墓石辞职疏
伏以臣祖先三世葬在抱川地。而立朝以后不幸家
龙洲先生遗稿卷之八 第 136H 页
中丧祸连仍。且值时变。不得树一石于墓道。不肖不孝之罪。臣实多矣。曾在春间。蒙 恩受由。得治片石。倩工刻字。几乎断手。惟其日者▒日在远。未克立石。迁延之间。 召命再下。颠倒入城才阅月。奄遭 天崩之痛。分不敢念及于私事。今者 卒哭已过。客使亦去。臣工奔走之事亦似得间。小臣追远微诚。可以获伸。正在今日。第念臣之兼带大提学。即太史之任也。曾在 先朝。臣猥以不敢当之意陈恳者数矣。又于 榻前。因修史事罄尽危衷。辞以非其人者亦至矣。乃者 实录纂修。不日开局。而臣之衰病。比前年不翅倍剧。耳目之用全锢。如此废疾之人。岂敢一日尸居史职乎。伏愿 圣明深念 先王实录之重。俯察微臣之寸诚。 亟递臣太史之任。以便公私焉。且递臣本职及他兼带。以便往来焉。臣所昼夜耿耿者。臣之衰病如许。人事喜左。恐不得小完先墓事而溘然先朝露。终抱无涯之恨也。臣不胜祈恳切迫之至。谨昧死以 闻。
辞大提学疏
伏以知其不可。而苟荣目前之 宠禄。而不让重任者。是自欺其心者也。不量才之短长。而贪名贪位。强
龙洲先生遗稿卷之八 第 136L 页
当不堪当之事。不念后日之败露者。是甘心负 国家者也。二者俱非人臣事君之义。臣虽不能一毫补益 国家。其不欲自欺其心而不负 国家。则至死欲勉者也。臣之前后祈免文衡之任。强聒吁呼。耿耿一心。专在于是而不知其他。臣请只以修史一事更烦 天听。伏愿 殿下垂察焉。古人言作史必待三长。才识学也。臣于是三者。无一少近焉。不唯臣自知之。虽举国之人。谁不知之。古人又言作史有五难。烦而不整一也。俗而不典二也。书不实录三也。赏罚不中四也。文不胜质五也。古人实有三长。而犹以此五者为难。如使臣当之。则其难岂特百而止哉。大抵修正 国史。何等大事也。前代慎简其人何如也。臣窃观历代修史之人。皆在聪明方盛筋力方强之时。自非胸中包括故典而不失。指下剂量权度而不差者。不可为之。故年考至于四五十为之者亦且少也。韩愈答刘轲论史书曰。年志已就衰退。不可敦率。是时韩愈之年才过四十。而其言如此。则况万不近似如臣。过韩愈之年倍之。而敢当韩愈所难之事乎。臣之衰朽。年添一年。日添一日。精神筋力。什丧八九。闻人名字。转头辄忘。看阅文簿。未及后行。已昧前行。加以
龙洲先生遗稿卷之八 第 137H 页
耳聋入冬尤甚。眼疾朝暮作苦。频以煖汤洗涤而后方得开睫。以此忽忽。蝢无留意于做事上。此臣之常自怜悼。恐未得报效涓埃而先朝露也。天下万古。安有如臣衰惫垂死之人。敢当修史之重任乎。当今虽乏人。其才力十倍于臣者。则朝臣之中。难以一二数。不识 圣明何惮而不责史事于此等人。顾乃责之于无状之老臣乎。昨承 圣批。以安心察职为 教。臣之不敢安于非分之任。三年如一日也。未递此任之前。虽承 圣诲之勤恳。恐终不得少须臾安心也。伏愿 圣明天地父母。 俯察蝼蚁之衷。亟 赐递免大提学之任。以重史事。以安愚分。公私幸甚。臣不胜激切祈恳之至。谨昧死以 闻。
辞大提学疏
伏以臣始蒙 恩暇。一出国门。奄涉三朔。宿昔痼病。又添新症。四度控辞。犹不得请。逋慢之罪。日积一日。臣之惶恐闷迫。曷有其已。今月初四日。伏承 下谕。以自 先朝处此任者已久。诚难轻递为 教。臣尤不胜熨昏焉。庸陋谫劣之人。久处难堪之任。而晏然不惧不避者。必是狂诞失性之人也。臣虽不肖。人知无是疾也。臣请仰陈冒受此任之曲折。惟 圣明财
龙洲先生遗稿卷之八 第 137L 页
察焉。当初李植被罪。郑弘溟代之。又以病辞递。于时馆阁先辈大段失着。乃以臣姓名混诸圈点中。若苟充其数者然。至于拟望受点。同朝之人苟非重怨臣者。孰不为臣忧之。况四方瞻聆。其不掩口而失笑乎。臣之前后哀吁非不数矣。而不但语言无味。不能动 天听。窃想圣人微意。盖此非用文之时。冗官虚套。何人不可故耳。以此尸居重任。至于四年之久。其为名器之辱何如哉。臣每见两馆下吏抱文书当关呼之。不觉颜重铁甲也。凡朝廷百执事。虽小吏末官。当一事受一令不能办。则非谴罚随之。必居下考。而小臣所掌文书事。一年之内不啻十错八九。则四载之中可知也。而大臣不为白而黜退。台谏亦不纠劾。不知国家何有于无状一老臣。而必欲死于是职而后已乎。臣尝闻长老言。 祖宗朝最重此任。如得洪匠巨擘望实俱隆。如徐居正,李荇者。则授之累年以责其效。如其不然则就一时词臣中轮移换差。以为试可之地。亦一故规云。今日词臣中储才翘楚。耻为轮移者何限。而臣独何人。乃敢久窃文柄。不归诸人乎。伏愿 圣明俯察犬马之衷。 亟赐递免大提学之任。以重国事。以安臣分。且臣本职及药房提调 世
龙洲先生遗稿卷之八 第 138H 页
子宾客。俱是重任。而旷阙日久。臣罪万死。亦愿并为镌免。臣无任祈恳战灼之至。谨昧死以 闻。
辞文衡五疏
伏以臣今月初三日。伏奉 下谕。俾臣速为上来者。臣惶恐瑟缩。口呿而不知所达。臣以驽劣无状。猥蒙 先王误恩。处以文衡之地。沥血控辞不知其几。以 先王之明。岂不知臣之不合此任。窃想 圣人微意。正为当今之时。无所用文。虚套冗官。何人不可故耳。阘茸如臣。尸居之罪日增岁积。自一年入于二年。则积罪自然多于一年。自二年至于三年。则积罪又多于二年。自三年入于四年。则积罪又多于三年。此臣之昼夜忧悯。如在针毡之上。四载如一日者。盖为不免此职之前。无非罪日与年。然此非臣之私心。实恐国事之败由臣罪之积也。无能者不敢当职。有才者不敢蔽隐。臣之欲免此职。何异痿人不忘起。饥人不忘食也。矧今实录撰修。不日开局。则丙子以后茅塞文途今且辟矣。量能而任之。度才而使之。古之制也。臣实何人。不念前日之积罪。而腼颜于万不一堪之地。而重辱维新之名器乎。不特此也。臣尝闻长老言。自 祖宗朝最重此任。如得洪匠钜擘望实俱隆
龙洲先生遗稿卷之八 第 138L 页
者而授之。则亦或积年任之。如其不然。则就一时词臣中输移填差。以为试可之地。亦一故规云。如臣老病阘茸者。弥年侥冒而不舍。则今词臣中如年富才俊之赵锡胤。让臣前糠久矣。储才者何罪而袖手不试。奄过盛年乎。抑恐有伤于鸣鸠平均之德也。 圣明何不将此任授其人乎。目今群贤满朝。济济相让之风。仿佛唐虞。而臣独甘心名宦。顽钝无耻。恬不知让。则不但为伯夷之罪人。实今日士大夫之罪人也。且臣目盲耳聋之状。已尽于前日之疏。不敢更陈。而脚痿腰痛。日渐危笃。自昏达朝。呻痛不已。寸步不得自运。此冬之前。决无供职之望。伏愿 圣明俯察犬马之衷。亟赐递免本职及兼带大提学,药房提调, 世子左宾客。以便国事。以安臣分。不胜幸甚。臣无任惶悚战灼之至。谨昧死以 闻。
辞职疏
伏以庸陋小臣。年迫七十。本来痼病。到老添剧。尚不填壑。臣亦自怪。 国恤以来忍死奔走。精神日就耗竭。筋力日就委薾。赞礼之时。昏忘颠错。 圣明之所洞烛也。失礼之罪。臣何敢辞。况北使入京期日已定。其间行礼节目。不胜烦数。如臣疲躄聋喑。决难周旋
龙洲先生遗稿卷之八 第 139H 页
于其间。且闻谢恩之入燕也。郑敕谈间提起臣姓名。愠臣之色犹在云。今来见臣犹在六卿之列。则生梗必矣。臣之辱祸不足言。实恐有害于国事也。仍窃伏念。文衡之任。百责所萃。所关甚重。不才如臣。忝窃尸居。已过四载。从前教命之文。全失体格。俗下鄙陋。不成貌样。不唯臣之追思愧慄。一国笑骂。固已多矣。方当新化之初。远猷辰告。岂可使垂死俚伧当之哉。伏愿 圣明少垂日月之明。俯察蝼蚁之衷。 亟赐递免臣本职及兼带大提学。以便国事。以安臣分。不胜幸甚。且带药房之官而不得兼带金吾。 国家故事。今臣滥带二局。事实有相妨而不便者。伏愿 圣明递臣兼带。无坠旧例焉。臣无任吁呼祈恳之至。谨昧死以 闻。
辞礼判初疏
伏以臣顷日 閤门之外。失足堕伤。不得入参药房问 安之后。惶蹙之极。敢将尺疏。上烦 天听。不意 圣慈加矜。至 遣内医看病。且 垂药物。臣实何人。蒙被 两朝恩遇至于此也。危衷感激。涕泪自零。兹者又承宗伯之 命。臣虽蒙蔽。岂不欲策励晚途。奔走率职。以效涓埃之报。而顾臣今日病势。实有不
龙洲先生遗稿卷之八 第 139L 页
能万有一分可以自力出仕者。伏愿 殿下少宽逋慢之诛。试 垂日月之照焉。小臣颠堕之痛。不但尚在肩胁间。加以痔肛之症植根甚固。发作无常。数日来症势辄剧。坐卧俱碍。昼夜为苦。小动则小发。大动则大痛。凡人以水谷为命。而水谷入口。亦皆助痛。千方百药。亦无少效。岂非命物者憎臣无用。而故欲困臣于未死之前也。此时宗伯。于六卿之中所关甚重。狗马之疾。决无痊可之望。伏乞 圣明俯察微臣闷迫之情。 亟赐递免。以便公私。臣不胜切迫祈恳之至。谨昧死以 闻。
辞礼判再疏
伏以臣有难医之疾。而新 授之职。非病人所能堪。且不可暂旷。故冒死陈疏矣。 圣批以调理察职为 教。臣诚惶感。罔知所喻。然疾痛痾痒。必呼父母。古人之言也。臣病如是之甚。则何敢自疏于 体下之天。而以再呼为嫌乎。臣本技短黔驴。年踰绛县。筋力精神。有若垂绝之纤丝。扶掖趋班。其何无耻如之。而不敢告休者。诚以 新化之德。疲癃残疾兀足支离。并皆有容而蓄也。年前叨受是任于 因山未封之日。赞礼献仪俱不成模羕(一作样)。而幸而及于 宽典。臣常
龙洲先生遗稿卷之八 第 140H 页
感激。糜粉为期。由是不顾一时之丑诋。傍人之笑骂。没廉耻而出入周卫之中矣。乃者狗马之疾实出于积劳之馀。其为症之秽恶。诚不敢尽溷 天听也。一日之内。作痛无数。方其痛时。则于坐于立。俱不能堪。出谢 恩命。不过终朝间事。而亦不能为。况 亲祭赞引。郊外 举动时。当作何状也。趋跄进退。决难为力。五步之内。三四颠蹶。势所必然。虽 圣明恕而不罪。彼之鄙我。不但以为无人也而已。则庸非国家之羞乎。臣曾在 先王朝。忝冒都承旨。有敕使先声。臣于是时有脚痿之疾。猥上控辞。即蒙 恩递。即今臣所患之症。有倍于脚痿。而脚痿无减于前。年且加老。则臣之徊徨闷迫之状。庶几 圣明之垂察也。兹不得不再申前恳。伏愿 圣明天地父母。亟赐递免臣职。以便国事。以安臣分。不胜幸甚。谨昧死以 闻。
还朝后疏
伏以臣当查之日。坐老讷无气节。不能效臣死之义。数十年立朝愿忠之志。于是扫地矣。国家于如臣无用一视肉。如弃涕唾。无一分顾惜。谁曰不可。而 圣上好生之德。无物不及。临朝叹息。丙夜焦思。终始诚意。有以感动。又使贵介大君疲于奔命。瘅热祈寒。再
龙洲先生遗稿卷之八 第 140L 页
赴燕山。卑辞重币。必欲拯济垂鼎之命而后已。夫岂知一微臣贪生恶死之害。上贻君父之忧劳乃至此也。臣诚寤寐感泣。直欲齑粉臣身以报殊恩之万一。而实未得其当也。且臣贱妇之丧。特昆虫之微耳。至垂哀怜。命致赙物。又命调给役夫。此非国家之常典。而旷世之异数也。臣独何人。一家之内涵泳 恩泽。死生靡间哉。臣恐陨越于下也。七十之年。远谪生还。求之于古。秪有范纯仁一人而已。无状如臣犬马之齿几与纯仁等。而蒙被乾坤斡旋之化。脱身圜土。归见老母。又非纯仁所敢拟也。瞻天双阙之下。九顿而退。是臣耿耿于中者。顾彼之科罪尚在臣身。无常职者。于礼且无肃谢之事。臣所不敢入国门而径归乡土。子牟恋阙之怀。臣何能自抑。抑臣墓木拱矣。今将屏伏于野。而不少伸忧国之忱。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请略陈西土之事。盖臣栫棘西土。岁已周矣。西土之人心风俗。窃有概焉。人似椎鲁而内实淳朴。俗无巧诈而专尚笃厚。比之诸道。最为近古。品官则不待官令。尽力官事如其家。小民则奔走服役。不以饥寒少解。以此观之。亲上死长。不待一变而优为也。且西土比之于人。国家之肩背也。安有病入肩背而能
龙洲先生遗稿卷之八 第 141H 页
为人者乎。西土今日之病。非特躄且痱也。良可寒心。噫。目今西土之民。骨髓乾矣。十数年来。送迎客使不知其几。而至于去年今年。则客使五六七八辈。交贯于数月之内。膏血尽于宴享。筋力澌于站上。其疏布掩体。手足皲瘃。面无人色。忍冻忍饥之状。虽使盭夫见之。亦且下泪。加以酷被凶荒。因饥而动。负抱老弱。流离载路。靡所底止。不过旬月之间。饿莩枕籍于沟壑必矣。窃闻西关列邑仓谷尚有十馀万石。发仓赈饥。不可一日少缓也。然若以粜籴为名。则恐惠之不能遍而无异罔民。古之值荒岁。尽弃仓实与民者。果望秋成之报不报乎。且臣见西土之人。不能无汗颜者。臣在 先朝。亦尝待罪选曹矣。不能甄拔西土之一贤士。及居谪而后闻之。则铁山有郑麟寿者。为人刚果。最为一道之望。宰一县而归。闲居者十有馀年。今虽老。精力不衰。博川有韩翼文者。孝友出天。兄弟五人同居一室。和乐之色。见者无不悦服。且有才学。如此人等。朝廷若宠擢而用之。西土之人必能砥砺兴起。而一心王室。有倍于前矣。臣之此言。诚不免冯妇下车之讥。而习见关西风俗人心。真实无伪。在国家导率之如何。故于赐环之日。以暴献芹之诚。伏愿
龙洲先生遗稿卷之八 第 141L 页
 殿下留神焉。臣不胜瞻天望日踧踖屏营之至。
答曰。省疏具悉。曩事不测。只自焦虑。赖 先王默佑之灵。以有今日。予之喜幸。固已难言。其为国家之幸。可胜道哉。所陈之事。当令该曹着实举行矣。
辞月俸疏
伏以臣于前年。蒙被 圣恩。得出圜土之后。屏伏垄下。宿病沈痼。虽老母在京。亦旷来觐矣。顷以私忌。堇能自力入城。则地部下吏以料标来示臣。臣惝恍惊惧。不省所以也。有职然后有禄。古今之通谊也。臣实何人。乃敢无常职而食于上乎。臣本庸愚谫劣。盗窃 误恩。立朝三十年。历职最多。徒哺大仓之粟。未效涓埃之报。前日触彼之怒而陷入死地者。莫非由于宠禄之过也。古人有言曰。官非其任不居也。禄非其功不受也。臣每诵此语。自不觉颜忸怩而心不宁也。顷日实录厅全不谅臣之老病已至十分地头。欲驱使臣于修史之末。岂非大误乎。臣之因是而横挑狼狈。固不足道。诚恐更诒烦言之责于 朝廷也。伏睹更观之教。圣虑深远。奚但为一微臣地哉。臣实感叹。且念 启辞中依相臣例给俸。此于事体。尤为不可。 国家待大臣。与诸臣绝等。则如臣返服私门者。何
龙洲先生遗稿卷之八 第 142H 页
敢拟大臣同受月俸乎。伏愿 圣明亟收臣月俸之命。以存国体。以安愚分。臣不胜祈恳之至。谨昧死以 闻。
辞纂修堂上疏
伏以昨日禁军奉有旨来授臣。臣方病在寝席。不得冠带。而成祗受之礼。惊惶罔措。难以言喻。 实录纂修之事。至严且重。非臣衰朽才识耗尽者所敢承当。然此则于臣。第二件事也。臣本受气虚弱。自少多病。伏枕呻痛者。一月之内恒居其半。中身之寿。臣实素所不料。岂意奄迫七十乎。筋力消磨于冒居之职务。精神惊散于塞外之栫棘。狗马之疾。日添一日。理势之固然。其无足怪。臣之诸病中。眼眚耳聋最痼。不闭眼以度一日。则旋即昏翳。几不卞黑白。耳聋虽当盛暑。暂有触风则辄塞不通。世安有有如此疾病者乃敢从事于纂修之后乎。顷者为在京老母。有避病之事。扶舁入城。暑感又作。昼夜苦痛。医药调治卜有馀日。堇保如丝之命。而下乡之后展转沈痼。饮啄减少。四肢阙弱。委顿焚次。不能运动。只待盖帷而已。且念臣之蒙被 两朝恩渥。不但生死而肉骨也。虽磨顶放踵。苟可以一毫利益国家。有所不辞。况抽金匮石
龙洲先生遗稿卷之八 第 142L 页
室之书。编 先王盛德大业。是人臣何等荣宠也。顾臣衰迈如此。疾病如此。虽欲一致身于 象魏之下。以暴肝鬲。亦末由也。垂死之中。承此异数之命。臣不胜感泣之至。伏愿 圣明垂怜臣老病之状。 亟收实录纂修之命。公私幸甚。臣无任祈恳之至。谨昧死以 闻。
辞纂修堂上再疏
伏以日者猥蒙 恩召。揆臣涯分。 荣宠至矣。臣虽蒙闭。岂不欲奔走入城。以效蝼蚁之衷于 魏阙之下哉。病势沈痼。动一步则辄至奄奄。不得已冒上尺疏。庶几 天地父母有所矜怜而俯察焉。今者伏读道臣传谕之 旨。 天听漠然。反趣上来。古人所谓吁 天而天无阶。控人而人不信者。不幸于臣近之矣。自前 实录纂修之事。总裁之外。笔削决定。一委太史。馀人虽有才识。实无所裨。而大臣之白用废弃如臣者。不过备数堂上而已。劳费精神。主管雌黄。实非臣忧。然检过日录。听其可否则亦不可谓必无。而微臣眼疾已痼。聋病亦甚。谁肯代臣检过所录。谁肯为臣大声传语乎。与文章于瞽者。责钟鼓于聋者。犹且不可。况莫重 先王实录。付诸聋瞽如臣乎。纵使
龙洲先生遗稿卷之八 第 143H 页
臣今日所患之病少愈。而后维絷驱策。致之纂修厅。枵然空壳。徒取人目笑。实与土偶人无异。其不得吐一言赞一辞。亦甚明矣。今日朝廷之上。年富才俊者何限。顾乃强起一土偶人欲付重任。臣所未晓也。臣若饰虚辞以负 君命。则人臣之大罪也。臣若讳老病而苟幸 恩宠。则亦人臣之大罪也。进退皆罪。 天日在上。臣何敢有一毫执虚让怀自便之心乎。炎夏感冒。弥留不歇。入秋转剧。咳喘无数。流汗如浆。皮肉骨节无处不痛。七十之人因此疾而先朝露。决不难矣。伏愿 圣明俯谅危迫之恳。 亟寝纂修之 命。以安愚分。以重史事。臣不胜兢惶战慄之至。谨昧死以 闻。
辞纂修堂上五疏
伏以臣昨承 圣批。委曲开谕。臣虽病昏。岂无感激。然窃惟念。臣之军职。固不敢比拟于大臣西枢。而向时逢彼之怒。则臣实有加于李相。其后科以永不叙用者。亦与李相均焉。则今独于臣。付以军职。兼带纂修堂上。于李相。许递西枢。以坚惩毖之计。臣之褊心。不能无惑焉。无翼而飞者语也。用一聋瞽老物于史局之后。而致后日责言之烦者。恐非国家之长算也。
龙洲先生遗稿卷之八 第 143L 页
伏愿 圣明亟赐递臣纂修之任。无使本无事之地横挑一番挠之也。堂堂国家。柰何倾听猾奴之貌言。而收用屏置之臣。臣窃羞之。臣不胜惶汗之至。谨昧死以 闻。
辞纂修堂上第六疏
伏以臣病伏抱川时。五承 圣谕。至以调理上来为 教者再。惊惶陨越。感涕自零。不顾生往死归之计。扶舁残骸。黾勉登道。行到松山村舍。夜被寒雨。痢症复作。感冒交发。胸腹溃乱。恶心昏眩。入城之日。以此不得直诣 阙下。泥首席藁。退而僵仆私室。达夜呻痛。饮啄专废。生意渐少。委顿渐剧。趋赴史局。恐难此生期也。伏愿 圣上少垂哀怜臣实病之状焉。且闻前领议政臣李景奭陈疏辞免西枢云。臣虽不得见其疏本。想必以彼国之尚无解释。而 朝廷径用失体为言。此岂但为一身计。实虑日后贻辱于 国家也。臣与李相。进退通塞。宜无异同。况当初查问时。彼之甘心于臣者。有多于李相也。专赖 圣明拯济之力。免为白马枯死之鬼。 天地父母之恩。何可量也。彼之于往年我使之行。纵有依违之说。安知非诈也。彼之贼深狡黠。窥拈一端。弄手于无事之地。以为射
龙洲先生遗稿卷之八 第 144H 页
利之图者凡几年矣。况闻我国擅调白马两臣。则岂不耽耽而流涎乎。馨长虽死。继而漏泄我事者。安可谓必无其人乎。臣之前日疏中恐有烦言之责者。盖与李相意同也。李相犹避西枢。况臣纂修堂上之衔。清贯何如也。彼之闻而藏怒欲售者。不翅西枢之闲漫。伏愿 圣明丕恢容光之照。 察臣危迫之衷。免臣纂修之任。且 收护军之资。俾臣病死于牖下。不胜幸甚。臣病势危笃。精神昏乱。言不知裁。谨昧死以 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