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涧松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x 页
涧松先生别集卷之一
[录]
[录]
涧松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12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27A/ITKC_MO_0327A_A089_128H.gif)
庚子岁。随家大人寓居于义城之舍谷村。一日。陪大人访堂姊夫梧峰申公之悌于下川里。归路过道旁林亭。一洞少长多会。梧峰公亦侍其尊人在座。其中一大人颜如渥丹。目容端正。视瞻无回。言动有则。从容和毅。冲澹凝远。窃观其温厚平易之中有确乎不可拔之操。恭逊谦虚之中有截然不可犯之象。任道虽在童稚之年。未有知识。而心实异之。归而问诸大人。答曰。是张报恩也。曾以学行遗逸。擢拜报恩县监。汝尚识之哉。任道获接先生道德辉光。盖始于此。
辛丑壬寅年间。移寓仁同嘉乐洞。仁同即先生所居之邑也。时陪先人往来游从于先生之门。一日。先生来过嘉乐洞。任道于是时累改名未定。方以几道呼之。先生戏笑曰。几者近辞。人能近于道。亦不偶然。但以学者立志言之。则似乎未尽。便当求造其至极之地。何可止于近而已哉。先君闻而是之。即以任字易之。盖以先生之训为重也。
丁未初春。先生从寒冈郑先生来游道兴江上。因与忘忧郭右尹相会同。泛于龙华山下。邻乡士友之来
涧松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12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27A/ITKC_MO_0327A_A089_128L.gif)
龙华同泛之日。忘忧公笑谓郑先生曰。以吾所见。旅轩贤于寒冈。寒冈答曰。令公之见。也是也是。因盛称先生。乡丈鹊溪成公年齿最高。时在座中。以手麾之曰。姑舍是姑舍是。吾但知有吾师而已。灵山李斯文畏斋丈顾谓郭公曰。令公之论有同西河人。相与一场剧谈而罢。由今思之。忘忧之言。质朴无边幅。寒冈之答。廓然无私吝。鹊溪之姑舍是。畏斋之斥西河。亦出于尊师。意各有在。斯文盛会。其可再得乎。
癸丑抄秋。任道省墓于善山迎香。渡江拜先生于远怀堂。先生颇有接引拳拳之意。令嗣子未冠者行酒。即今之注书君也。任道避席苦辞。请使婢仆代之。先生不许。从容与语。稳叙阻阔之怀。语及先人。致不幸早世之叹。且谕以移居卜邻之好。辞意甚恳。任道起谢曰。择地处仁。固所愿也。但念慈父既没。松槚隔远。以此为忧耳。先生曰。此地滨江而先垄亦在水涯。若办一只轻舟。春秋省墓。往来甚便。何不可之有。任道起拜唯诺。终不能决。到老思之。常以为平生之悔。甘居下流。未免聋瞽。白首纷如。悲叹何及。
涧松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12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27A/ITKC_MO_0327A_A089_129H.gif)
癸亥。任道既免丧。省墓迎香。往候先生于不知岩。留二日乃还。任道时方患头风。先生闷之。临别。以黪布边掩与之。盖先生前日服中所著云。
甲子秋。谒先生于不知岩。任道阕服逾年。而有迁墓改窆之计。尚未脱素。先生曰。昔闵子丧毕。见于孔子。援琴而弦。切切而哀曰。先王制礼。不敢过也。孔子曰。君子哉。先王制礼。安敢越也。迁墓改窆。则临时变常自有规例。不可因此逾制。且此等苦节。在我则出于至诚。而在外则人或起疑。此亦不可不念也。去岁相见。曾欲说破。而感君馀哀未尽。不敢开口。今日则亦已过矣。相爱之间。不得不告。任道闻命惕若。归与妻妹一时变通。上书回报。又闻先生累被 召命。兼陈愚见。
甲子候谒之日。从容请曰。范兰溪心箴中有堪舆二字。俗训为天地。妄料舆则是载物之具。训为地无疑。
涧松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12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27A/ITKC_MO_0327A_A089_129L.gif)
景闵以心经附注疑晦处质问于先生。先生既为之论说。又曰。吾于心经。亦颇有未晓处。语录之类是也。中国之有语录。犹东方之有俚语也。先儒谚释语录者或多行世。然初非校正于中国而知之。直因文势归趣向背。而为之训解。未必其衬合本义。蒙学之士未易读也。而世儒好高。非心经,近思录则耻问于人。只为别人耳目。初不知修身大法。入德规模。不出四子小学之外。甚可叹也。然学要切近。不贵泛远。如尔晚学。熟读论语,孟子可也。
一日。任道问于先生曰。尝观大学衍义。皆所以劝戒时君之语。似非衍大学之本义者。何也。先生曰。天地之内万事万物。皆在大学范围中。大学之外。无他事物。而衍义中许多条贯。无非包括众理。则安见其非衍大学之义也。且西山之著是书。本为格君心地耳。何得不以劝戒为主。
先生问任道年齿几何。对曰。今年四十岁。盖古人不
涧松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13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27A/ITKC_MO_0327A_A089_130H.gif)
先生谓任道曰。吾闻论语二十篇。并辑注读之精熟。则于进学。得力尽多。盖先生自以其平日体验收功处为后生诏之。而先生谦德。犹不欲自为主张。故止曰吾闻。古人所谓将赤心片片说与人者。此也。
乙丑秋。任道随从兄熙道拜先生于远怀堂。先生语从兄曰。寻常遇景焕。未尝不喜。今日之喜倍却前日者。携致远(先生旧字)来故也。任道侍话移时。先生顾从兄曰。致远言出于天理。每听之。未尝不为之倾心。任道辞谢逊避。他日。以先生言质诸磻渚张丈则曰。先生所谓出于天理者。语皆实的。无回互矫饰之谓也。(是行。陪杖屦于尾凤寺。四寒堂金公昌一善山府伯沈公惀皆会。经数夜乃别。)
庚午秋八月。任道在不知岩。修岩柳季华适至滞雨。同侍先生。任道语及中朝丧礼大坏。贪风大炽。其弊难救。仍曰。窃恐其祸出于陆禅怀襄天下之馀烈。先生正色曰。吾人力量。讵能忧及中国。但当为吾所当为底职分而已。盖先生为学。专用力于反躬守约。而以泛问远思为学者大病。故其言如此。任道瞿然愧
涧松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13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27A/ITKC_MO_0327A_A089_130L.gif)
任道与季华连枕者五夜。季华语任道曰。昔我先君于乱离中遇先生。谛观其所为。爱之曰。此人凝定浑厚。对之令人心醉。异日为名世大儒。主盟斯道者必此人也。乃命袗受学于先生。袗受论语若干篇。但未卒业耳。任道曰。以余观于先生。德行忠信之实。可质诸鬼神而无疑。大中至正之学。可百世以俟而不惑。外人之不知者。或以先生不露圭角为疑。此论如何。季华曰。外人谁敢窥其襟量哉。英气甚害事。何用圭角为。知几其神。著于易。明哲保身。咏于诗。其默足以容。处衰世之智也。窃观西厓父子两贤数语。庶几断尽先生。而季华之论。尤明快亲切。
季华一日请问先生曰。岭中士夫改葬父母时。于父则服缌。于母则只用素带素巾。习俗已成。不可卒变。未知如何。先生答曰。在人之事。吾不敢与知。设以身当此事。则于母亦用缌服。柳君唯而退。异日又问曰。徐乐斋尝释中庸二字曰。中便是庸。此论是欤。先生曰。非也。正道与定理虽未尝相离。而亦岂无些子差别。而鹘囵说了也。折之曰。中也庸也。似乎无病。
涧松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13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27A/ITKC_MO_0327A_A089_131H.gif)
辛未夏六月。任道出吊于奉化。归路历谒先生。先生以疏章 御批付于任道。使之传致于李参议润雨丈。盖于是时 国有追崇之举。先生上章力争。而李丈求见其批答。故先生送之。
甲戌冬。任道省墓迎香。取道河滨。往来再谒先生。先生曰。似闻君近有除授斋郎之报。谢 恩之行。恐不可已。何以处之。对曰。分外 恩命。感惧罔极。而家贫无马。又当祈寒。决不能运致病躯。况齿暮无儿。一身之外无他摄祀者。宁得罪于 圣朝。不欲羁宦远方。久阙先人香火。以重不孝之罪。愚意欲上一疏陈情辞职。因献一言以替献身。为谢 恩之地。未知于义理如何。先生手取案上花潭集与之。跪受披阅则集中有拟上 靖陵疏一篇。盖花潭为 厚陵参奉时
涧松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13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27A/ITKC_MO_0327A_A089_131L.gif)
丙子冬。任道侍先生于仁同黉舍。张上舍泰来请于先生曰。此友适来。愿先生出示宇宙说,答童问经纬太极等说如何。又曰。先生平日立言。一向深藏。使外人不得窥见。门人小子亦莫有得闻绪馀者。何先生藏闭之固也。先生曰。我之深藏。岂有他意。方在暮境。犹不自信。唯思所见或长。所得或新。则欲有所点化。故未敢轻出。泰来曰。吾乃今日。得先生微旨也。昔伊川易传既成。久而不出曰。尚冀有少进。先生不出著述之意。盖亦如此。是日。任道问于先生曰。曾子以鲁见称于圣门。鲁字之义。朱子释之曰钝也。愚意孔子之丧。曾子年仅廿六。一贯之旨。已得闻焉。则安见其钝也。质钝之人。而能有是乎。先生笑曰。吾恐钝字之义。非今驽钝之钝。特不能纯粹明睿如颜子之闻一知十云尔耶。且曰。今日与君论及孔颜事。岂偶然哉。安得每日如此慰悦我心哉。任道以桧原书院春秋告文为请。临别再及之。先生令外孙朴㥠书以付之。其词曰。祥云一过。瑞气靡歇。泂酌时荐。永尚馀馥。任道归报院长李君
涧松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13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27A/ITKC_MO_0327A_A089_132H.gif)
任道一日侍先生于不知岩。从容请曰。孟子谓人皆可以为尧舜。又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都是勉人为善之意。愚意下所论则恰恰的当。上所论则似乎太过。今夫文章一小技耳。古人比之雕虫篆刻。犹未见家家而有之。人人而学之。况此大圣人事业。荡荡巍巍。直与天地日月同其广大高明者乎。先生曰。好资质难得。而气质之变化尤难。孟子所论。不过曰其理如此耳。自非天赋之美。学力之至。何能容易入圣人阃域也。
任道一日侍先生于不知岩。语及汉唐绝学之弊曰。人心危动而不安。道心微妙而难见。唯其不安。故易流于恶。唯其难见。故易至于亡。非至明。不能择而精之。非至刚。不能执而一之。汉唐七百年间。非无贤臣良子节义廉退忠信愿悫不为非义之士。而特不能察危微之际。加精一之功。其所以为学者。不出记诵文词之间而已。故质美者。不过为善人而止。可人而止。先儒所谓美质易得。至道难闻者。政为此也。况高谈大言于白日之下易。戒惧省察于幽暗之地难。君子小人。于此焉分。道之明不明。学之成不成。于此焉
涧松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13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27A/ITKC_MO_0327A_A089_132L.gif)
壬寅年间。先生与乡邑士友二三子。泛舟游于不知岩下。酒半。先生作六言小诗曰。上有天下无地。是何界超世閒。世间几般消息。云外一鸿自閒。云外一鸿。盖先生自况。此先生豪气呈露处也。任道少时。甚爱此诗。书于道兴船舷。吟哦咏叹。先生丁未之游。偶见此诗于船上。初意不知岩所乘之舟或是道兴商船。而诗则一时同游之士所书也。任道于十馀年后。具白其由。先生闻而奇之。
任道一日率尔请曰。近闻时事大平无朕。先生虽出。恐无著手处矣。先生默然久之曰。时事余莫之闻也。老病不能出则已决矣。追而绎思。以先生高识远见。岂有莫闻时事之理。此正所谓其默足以容也。
任道问曰。近世知礼之家。或于墓祭。不设饭羹。未知如何。先生曰。家礼墓祭条。无侑食一节。故知礼家不设饭羹。致有君疑问。然墓祭用饭羹。亦有何妨。礼亦无禁用之语。任道曰。尝观家礼墓祭注。朱子书戒子塾曰。比见墓祭。土神之礼全然灭裂。吾甚惧焉。既为先公托体山林。而事其主者岂可如此。今后可与墓
涧松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13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27A/ITKC_MO_0327A_A089_133H.gif)
任道游先生门许多年。未尝见疾言遽色忿厉之容。且未见酒前酒后言貌之变。亦未见因酒引饮。或于微醺之后有些豪气发于外。出些上蔡精采。陈说古今。引谕义理。听之甚乐。旋复收敛。凝然寂然。瞑目端拱而坐。先生定力之有常。于此可见矣。昔有僧见尹和靖严整有常曰。吾不知儒家所谓周孔为如何。恐亦只如此也。任道于先生。亦云。
先生平生不服药饵。不用针灸。一以存心养性。节饮食慎言语。断嗜欲整思虑。为终身摄养节度。故和气充满。真元不渴。一日侍食于先生。问先生食量多少。答曰。少时不过半升。衰境亦不减半升。任道曰。半升之外未可增加一匙乎。先生曰。欲加则非不能。而半升之外不复增减。以此观之。则先生于饮食。亦有工程。
任道尝问曰。愿闻先生入道次第与为学之要。先生曰。吾于学问上。全未有得。或于观书时粗有所见。而随得随失。焉能为有无。因曰。学云学云。口耳云乎哉。
涧松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13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27A/ITKC_MO_0327A_A089_133L.gif)
先生十七八岁时。已有志大事业。便以古圣贤自期。不欲以一善一艺成名。手撰宇宙要括。帖其目凡十条。书于其末曰。能做天下第一事业。方为天下第一人物。至于晚年。又以古语自警。书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温良恭俭让等字。置诸几案。目寓而心思焉。任道尝窥见而得之。可见先生主意所在。
先生年八岁时。先府君判书公没。服丧如成人。事偏亲至孝。壬辰之乱。方在母夫人忧。背负神主。流离窜伏。执丧唯谨。至于朝夕朔望。奠祭未备。则虽餰粥菜果之微。随所得祗荐之。必哭尽哀。闻者感叹云。
先生于饥饿困顿之际。容貌不枯。颜色润泽。终日读周易。声未尝间断。气未尝馁乏。识者目为神人。盖先生禀气厚而充养得极好。义理为主于内。不被饥火所恼。故能如此。朱子称延平先生曰。睟面盎背。自然
涧松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13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27A/ITKC_MO_0327A_A089_134H.gif)
先生于乱离中尝过宿青松地山谷间。主人村翁以蜂蜜来献曰。请补药用。先生不受。主人固请。则姑受之。良久招主人与之曰。此物已为吾有。以客所有。还赠主人。不亦可乎。官供杂物。油清最贵。汝其藏之。一充官纳。主人无辞而退。先生辞受取与之不苟。亦可见矣。
先生平日厌烦喜静。安俭素。绝奢靡。凡绢帛之属。华美之饰。不加于体。所居之室。无扁额图画。庭无花木杂卉。只见丌上有书若干卷。阶下有梅两三株。淡然相对而已。出游则有轻装三四担。到处相随。不离座侧。盖先生平日著述文稿及古今书籍之紧于考證者云。
先生膂力过人。而身若不胜衣。识虑超世。而言若不出口。温恭简默。唯日钦钦。闻人誉己则敛然辞逊。虽小善不居。学已成矣。而常若不及。德已尊矣。而逾自谦抑。林居八十年。不言朝廷是非。时政得失。人物长短。韬光铲彩。沈晦内修。人莫能知其所蕴。平生所见所得。尽在所著文字中。玩究详味则庶或窥其所蓄矣。
涧松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13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27A/ITKC_MO_0327A_A089_134L.gif)
先生天禀甚高。气质无疵。语默动静。自然中理。隐见行藏。虽义与比。视富贵爵禄如浮云之过空。德量不可窥其涯涘。律己严而待人则恕。于人必察其有可取之实。然后与之。不以人之毁誉而轻为与夺。其胸中泾渭之分。盖不可以浅见测识。
任道一日侍先生于不知岩。先生语及南冥先生高处曰。高处不但在辞爵禄树风节。议论出人意表。识见加人数等。其资器学力。超绝卓越。任道对曰。先生之命则幸甚。一边人欿然于高字。向者高风正脉之辨是已。先生曰。高之为义。不为不好。但以正脉字较之。则有些分别。故论者云然。然此爷高处。谁能跂及。任道问曰。小生谬被士友妄推。冒忝新山山长之任。欲以金东冈配享书院。且欲刊布经筵讲义等书。为斯道羽翼。未知如何。先生曰。甚好甚好。又问曰。东冈之于南冥。亲炙最早。赘为孙婿。非他泛泛出入者比。配食一庙。于礼亦宜。第念申松溪在联享之位。士论若曰。东冈之于南冥。孙婿也门人也。配而享之宜矣。
涧松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13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27A/ITKC_MO_0327A_A089_135H.gif)
先生劝人以酒曰。酒之为物。使人和畅血气。血气和畅。则脉不壅遏。而病无由作。饮以德将则莫良之药也。用之不节则莫大之病也。只在人斟酌之如何耳。此理人鲜知之。
先生晚年。尝语及人物邪正之难辨曰。年少时。或于眸子辨人邪正。及今衰境。两目眵昏。不分黑白。况能辨别人眸子瞭眊乎。且语任道曰。平生每以不见头流为恨。至今梦想来往不已。反而思之。吾衰已甚。虽获登览。莫由望远。见之无益。因为之慨然。
先生平日喜闻人长处。其短处则置而不论。客有称人之善者。则喜动颜色。亹亹忘倦。訾毁讥谤之语。则听若不闻。以笑答之而已。一日。任道与景闵侍先生于不知岩。语及乡生黄精一为叔父七岁服丧之事。景闵亦言之。先生嘉叹之。顾谓外孙辈曰。尔等识之不忘。
梧峰申公尝语先生德美于任道曰。德行内腴之实。
涧松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13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27A/ITKC_MO_0327A_A089_135L.gif)
人有难处事就问。则先生开陈利害。叩竭两端。明白痛快。根据义理。平易著实。虽无奇谈异论惊天动地耸服人处。而使人疑解惑祛恚消忿释。事皆平顺。尤悔不生。兹岂非冲和之气信顺之德。充积于中而发见于外者乎。
先生在 宣庙朝。尝再为守宰。皆未满一考而归。废朝时不应徵辟。亦无陈谢疏章。 圣明临御以后。虽暂到京师。而义各有在。曾不濡滞。此先生出处之大略。而一于义而不苟。位跻正卿。而实未尝受禄供职。脱然无一毫系累。其去就进退之际。绰绰有馀裕。隐然若颓波之砥柱。翔千仞底凤凰也。
任道于先生。虽未尝执经请业。出入门墙。观感则有之。见先生语默动静。则验先生体道之妙。见先生气貌容色。则验先生养德之实。见先生存养省察。则验先生持敬之熟。见先生辞受取与。则验先生裁义之精。在困穷流离之际而操履之贞可见。处名利爵禄之际而风节之毅可见。当波荡风靡之际而脚力之
涧松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13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27A/ITKC_MO_0327A_A089_136H.gif)
涧松先生别集卷之一
[序○说○录○记]
龙华山下同泛录后序
皇明万历丁未初春。寒冈郑先生来游道兴步。道兴即龙华山之东麓也。始至之初。先到苍岩。宿忘忧精舍。其主人则前右尹郭相公也。明日。溯流而上。历景酿登柰内。以周览上下山川之胜。然后乃止于道兴村而休焉。盖先生尝得石之可碣者留置江滨。因失其所在者二十年矣。或虑其沈埋沙水。欲倩海夫搜剔而出之。故有是行云。任道时方读书于漆原之长春寺。家严到上浦江墅。驰书命召曰。二贤住近。盍往拜之。任道即夕来宿江墅。即吾季父别业。而与道兴通望处也。平朝。陪家严,季父。登小艇抵道兴。先生已于龙华山下系舟监搜矣。进谒先生。退叙左右。从之游者。旅轩张先生及寒冈门徒也。闻而会者。忘忧郭右尹,咸守朴令公也。咸安来者十四。灵山来者十人。昌宁来者一人。玄风来者一人。高灵来者一人。星山来者四人。舟窄不能容。盖先生于咸郡曾有遗爱。而道兴村又在咸境。故会客之中咸人最多。是日。家严与季父设壶觞慰群贤。继而行酒者。灵山前郡守辛丈础与咸安之校生也。杯盘简洁。礼仪和敬。肃如也。
涧松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13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27A/ITKC_MO_0327A_A089_136L.gif)
涧松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13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27A/ITKC_MO_0327A_A089_137H.gif)
柰内新居说
盖尝闻巴邛人得异橘剖之。有四老叟相对围棋如
涧松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13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27A/ITKC_MO_0327A_A089_137L.gif)
涧松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13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27A/ITKC_MO_0327A_A089_138H.gif)
涧松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13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27A/ITKC_MO_0327A_A089_138L.gif)
涧松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13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27A/ITKC_MO_0327A_A089_139H.gif)
寻贤录
丙寅秋七月。余在柰内江舍。慨然有远游之志。临流叹曰。此洛江之上道东,吴山。寒暄,冶隐之祠庙在焉。不知岩。旅轩先生之所居也。乘舟溯流。谒庙宇拜先生。则一举而兼得矣。适有邻居船贾徐山水者溯江而行。余闻而喜。与之相期。且曰。韩子变,朴一之。吾友也。亦尝钦慕先生。闻吾此行。必乐从之矣。裁书走伻以通之。两君欣然应之。子变直到柰内。一之期以蔚津。意者天假其便。遂吾侪平生之宿愿欤。十二日壬午。余既驰谒于墓下。夕食讫。又告于祠堂。盖远行将启。礼不得不尔也。是夜以远行择吉。出宿于船上。与韩君联枕。李秀才而清亦来共宿。秀才名澄。李上舍益之之胤子。而曾问业于余者也。知吾作行。故来与为别矣。十三日昧爽。而清辞去。余与韩君发船。或撑
涧松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13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27A/ITKC_MO_0327A_A089_139L.gif)
涧松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14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27A/ITKC_MO_0327A_A089_140H.gif)
涧松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14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27A/ITKC_MO_0327A_A089_140L.gif)
涧松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14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27A/ITKC_MO_0327A_A089_141H.gif)
过从录
己巳暮春十有八日。德恩林上舍乐翁访余于江上。从之游者。李秀才老泉其人也。不惮跋涉之劳。来寻
涧松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14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27A/ITKC_MO_0327A_A089_141L.gif)
涧松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14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27A/ITKC_MO_0327A_A089_142H.gif)
涧松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14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27A/ITKC_MO_0327A_A089_142L.gif)
涧松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14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27A/ITKC_MO_0327A_A089_143H.gif)
远行录
[六月]
辛未六月初六日戊申。作奉化吊问之行。盖故承旨盘泉金丈。余少时受学者也。晚闻凶讣于练期之后。服缌麻为位而哭。致赙状于其孤。而路远身病。不克躬进于几筵之下。寻常饮恨。今闻祥日在旬三。不计暑雨作行。宿于玄风。
七日己酉。冒雨而行。宿于河阳地。
八日庚戌。早发。驰到新宁县。日将午矣。县宰成君栎。乃堂叔父主簿公之外孙也。大夫人赵氏于吾为再从姊。年踰七旬。齿发未衰。成君迎我入衙。从容拜叙。姊氏历举先世故事。了了若眼前事。虽年少彊记者。殆莫能及也。成君引出东轩。促进朝饭。先之以酒。曲致诚款。余以奉化之行告之。助以路资。又使一皂隶
涧松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14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27A/ITKC_MO_0327A_A089_143L.gif)
九日辛亥。与主人别。宿于义城邑底。
十日壬子。早发。当路而炊。宿于安东城内。族孙徵唐(大笑公之孙)以军官陪使相。方留于府。见吾欣然出拜。觅给马草。又惠鞍赤。
十一日癸丑。早发。饭于野次。行到礼安乌川境上。遇一士人。问金教官以志所居则曰。教官乃吾伯兄。而吾姓名则金光岳云。余以奉化之行告之。金君亦于明日。以致奠事向晚退云。余谓金君曰。归路当历访尊伯氏。愿公道达此意。金君曰诺。是夕。冒雨乘昏得达晚退。丧主四昆季明烛设席。叙立以俟。余入哭灵筵。退吊诸孤。皆各尽哀。头风路囷。一时交攻。不堪久坐。主人闷余病甚。送安于外寝。令权君晦卿慰之。权君名赫。乃第三孤正郎公姨兄也。余废食惫卧。不能
涧松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14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27A/ITKC_MO_0327A_A089_144H.gif)
十二日甲寅。力疾而兴。盥洗加上服。就拜于几筵。因与诸孤叙于丧次。诸孤皆喟然曰。公抱病。当此暑月。跋涉五百里。非情之至。何以及此。生员公又曰。昔子之致赙状也。不觉执书感泣。况今又见真面目乎。正郎公出示一册子。盖皆朝野知旧挽章祭文杂录也。余写出槃泉丈赠别吾父子二绝句示之。己亥冬末。吾家自奉化移向义城时事也。其诗曰。我爱赵老子。休休长者风。别来思表范。耿耿此心中。不亦乐乎朋自远。一年寒榻好开襟。临岐为赠平生语。莫把良珠委棘林。主人受而藏之。午后。礼安,荣川本县人士之来会者众。齐会中旧面目。琴援,朴炜,南复初,权庆兰数人而已。又有金郡守友益,朴都事桧荗,金正字鍌来自荣川。荣川亦我昔日之并州也。戊戌。寓荣川。己亥。移奉化。当是时。吾齿仅十四五。而忽忽于今三十有三载矣。容颜换尽。毛发已衰。双亲俱不在世。念之令人伤感也。又有礼安人金耀亨。掌令坽之长子。权参判泰一之女婿云。掌令公虽无雅分。饱闻香名。想望风致。故见其胤。如对其大人焉。
十三日乙卯。观祥祭。撤几筵祔庙等礼文。则用丘琼
涧松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14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27A/ITKC_MO_0327A_A089_144L.gif)
十四日丙辰。夙兴盥栉。借著巾服。入庙庭焚香展碣。赵月川配享位板在东序。出就典教堂。载姓名于寻院录。饭后与金,琴,黄三君散步天云台上。又登天渊台。俯瞰濯缨潭盘陀石。石在越边。潭变为滩。余怪而问之曰。曾见陶山记。盘陀石在濯缨潭中。可以系舟传觞。而今若此何也。佥曰。乙巳洪水之灾。近古所无。山崩木拔。陵谷变迁。庐江书院养浩楼尽为漂没。潭
涧松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14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27A/ITKC_MO_0327A_A089_145H.gif)
涧松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14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27A/ITKC_MO_0327A_A089_145L.gif)
十五日丁巳。欲早发。而主人入家庙行参谒。不敢径退。坐而待之。既出。请誊濯清亭题咏则主人令嗣子𥖝携纸笔书之。乃七言四韵二首。而次退溪先生韵者也。其诗曰。丹碧辉煌照一亭。风随竹簟晚凉生。抱村匹练溪光转。隔槛危棚岳色倾。领略胜区应自詑。优游佳趣有谁争。携君共对当檐月。夜静诗怀久益清。双鬓如蓬又草亭。到头吾得作么生。手中孤剑终何用。脚底穷途秖自倾。天地有情知我分。江山无货没人争。登临陡觉尘机息。意思苍茫兴转清。退溪本韵则曰。山拥溪回抱一亭。主人非是冷书生。珍羞八百叱奴取。美酒十千投辖倾。斫树奇谋人未识。穿杨妙技客谁争。濯清尽有风流在。竹簟冰肌到骨清。堪笑乾坤一草亭。杜陵诗句我平生。种来湖橘应成长。留得囊钱任倒倾。梦里每寻溪友约。席间行见野人争。何当结屋清泉上。不使君家独占清。余谢主人曰。
涧松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14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27A/ITKC_MO_0327A_A089_146H.gif)
十六日戊午。夜半失马旋得。早发。饭干野外。夕宿于义城青路驿。是夜闻西报之急。
十七日己未。午后驰到新宁。稳叙成君。又拜大夫人。
十八日庚申。有怪梦。欲留不得。早动而行。成君又令一皂隶护行。夕宿于善山蒙台从兄家。历访崔监司
涧松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14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27A/ITKC_MO_0327A_A089_146L.gif)
十九日辛酉。困病不能动。且有跟捉奴子之故。留在于此。裁书致谢于新宁倅。送还早隶。
廿日壬戌。朝饭。奴乙男者久匿始见。忍怒不杖。带率而行。谒张先生于仁善本宅。从兄随之。遂与偕行。先生嗣子正字公亦在丧次。方持先生内子贞夫人宋氏之服。与之拜叙。夕宿于张进士泰来家。从兄亦日暮未还。
廿一日癸亥。大雨翻盆。溪谷涨溢。咫尺难动。先生再送学徒存问。而拘于雨不能就谢。默坐终晷。是日。倩主人之胤张秀才宗亨(改名泶)誊出先生疏草及宾厅劄子二道。又宿于此。
廿二日甲子。雨势暂歇。就谒先生。因辞别。先生出示星山书。得西报缓急。又以疏 批付吾行。使之传致于李潭阳令公。不得已取道梅院。历访张院长于潘渚。点心后驰到梅院。潭阳公接之甚款。余以先生所送 御批致之。先是。先生以追崇不可之意上章力陈。而自 上批答云云。潭阳公欲览其 批。故送之矣。潭阳公欲留我宿之。余告以忙甚。乃酌秋露三杯乃起。夕宿于大丘妙洞朴君锡家。君锡见其长子。颇
涧松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14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27A/ITKC_MO_0327A_A089_147H.gif)
廿三日乙丑。饭后作行。适遇玄风嘉泰人。乃君锡子妇家奴也。护涉江浦。获免颠沛陷溺之虞。夕宿于双山驿。
廿四日丙寅。朝饭于川内。(一名耐寒亭)冒雨跋涉。行过昌宁,池浦,灵山,山旨。江浦涨阻。避水迁登。身且病困。间关得达柰内则天已昏黑矣。
望慕庵记
庵以望慕名。望慕我先人也。吾父之没。廿有七岁。吾母之亡。十有三年。面目不可复见。声音不可复闻。其可瞻望而想慕者。松楸与丘垄。草树与烟云也。不复见不复闻者势也。吾无如之何矣。可望而可慕者。吾犹致力焉。此吾之所以名吾庵。而为终身寓慕之地者也。噫。万历戊午秋。始自咸移柰内。崇祯癸酉春。再迁于岐江。岐江。灵山也。柰内。漆原也。柰内之去松楸十里许。岐江之去丘垄一牛鸣。柰戌与岐江。皆非我桑梓也。而不灵漆其心。而心乎丘垄者。为望慕故也。况戊午之居柰内也。父虽没而母犹在。或有时而宽怀。癸酉之来岐江也。母亦归于泉下。在今日。望慕之怀无亦切于昔年乎。空山阒寂。与世隔绝。宿草芜没。
涧松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14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27A/ITKC_MO_0327A_A089_147L.gif)
游观录
[三月]
崇祯八年乙亥暮春二日壬子。余与金山吕果彦,宜宁姜子霖,灵山宋退哉乘舟下海。盖于癸酉秋。余被七林谬推。为新山山长。新山在金海境上。南冥曹先生妥灵之所也。书院之设。粤自畴昔。而岁己酉。升为
涧松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14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27A/ITKC_MO_0327A_A089_148H.gif)
涧松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14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27A/ITKC_MO_0327A_A089_148L.gif)
三日癸丑。未明而起。解缆临发。各饮秋露数杯。瞥然之顷。已过离宫台,揽秀亭等处。离宫台。新罗王游衍之地。揽秀亭。密阳府馆客之所也。想其一时。亭台楼观雄杰诡丽。莫之与京。而今皆荒废。只存遗墟。人世之成毁兴亡。一泡幻耳。晓星寥落。海色苍茫。殊不得领略形胜。但见天际遥山尽数百里。足以想地势之广远矣。是日。吃朝饭于船中。回瞰江之左。有竹里茅檐隐映岩角。地名觅礼。故县监李大源旧居也。其人已逝。物色依然。览之令人悽感。前去十里许。有三郎亭旧基。渔舟贾舶。簇于岩下。世所传三郎亭作五郎游者此也。岭南楼下流之水汇于其前。三郎之下十馀里。一线危栈。沿江绕山。达于梁山界。号为鹊院迁。东莱,密阳往来之要冲也。形胜之阻狭。不啻井陉。真天设之绝险。而龙蛇岛夷之乱。终莫之能御。使贼长
涧松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14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27A/ITKC_MO_0327A_A089_149H.gif)
四日甲寅。夙兴盥栉。与同来四友著程子冠红团领。
涧松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14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27A/ITKC_MO_0327A_A089_149L.gif)
五日乙卯。本府人入齐者。李如璧父子。宋君望兄弟。曹平甫,柳君瑞,郭弘坤。并许,金两有司为九人。而郭赘而柳寓。其实七人而已。是时各邑士夫汩于量田书写之役。皆在官府。不得自由。故会者无多云。午后。率诸生澡浴于幕次。
六日丙辰。雨下终日。各以巾服致齐。献官则用玄端。馀皆著红。祗迎祭物于大门内。省牲于神厨门外。执事则余为首献。其次李敦复。又其次吕果彦。许静甫为赞者。姜子霖为大祝。
七日丁巳。鸡鸣雨霁。率诸执事就位行祀。礼既毕。退
涧松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15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27A/ITKC_MO_0327A_A089_150H.gif)
涧松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15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27A/ITKC_MO_0327A_A089_150L.gif)
八日戊午。治任将还。因雨停行。柳江告归。劳而送之。余谓士友曰。吾辈今日既不得登舟启行。通读一书。不犹愈于閒话终晷乎。皆应曰诺。于是设讲席于堂中环坐。取孝经大义一部。并大小注序跋文而读之。或正句读。或讨文义。或耳听讲说。或目阅字训。初欲令每人读过一遍。而日暮未果可恨。终始受读而文理通明。语音响亮者。姜子霖其尤也。是夕。柳君瑞亦以官令辞去。
九日己未。宿雨初收。好风徐起。仆夫告行。余与诸君乘马而出。篙师舣船待之矣。宋小翁来叙别。曹平甫追别船头。本府人从我同舟者。两有司及宋君望也。舟至蒜津。望见岩麓遇水而蹙。状如蚕头。异而问之。乃故水使柳公墉之旧庄云。公即外门先世旁亲也。俯仰陈迹。感慨系之。维舟暂登。骋目遐观。江连大海。
涧松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15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27A/ITKC_MO_0327A_A089_151H.gif)
十日庚申。雨脚如麻。大风又作。不能行舟。余自是日
涧松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15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27A/ITKC_MO_0327A_A089_151L.gif)
十一日辛酉。云驳日漏。舟子告行。余与诸友促食而出。游沙请与同舟。许之。兀坐船头。弄琵琶三两曲。一坐人皆属耳听之。到三郎亭。宋君望,金润伯辞别而去。余嘱子霖作诗赠别。子霖走笔曰。春江晚泊别离舟。恨托长波咽不流。此后相逢何处是。秋莲共折凤池头。静甫次韵曰。三郎亭下系离舟。恨逐烟波万里流。一曲琵琶相别后。地分南北各回头。行至觅礼。琵琶僧又辞下舟。伫立岩头。遥拜再三。有惜别之意。余嘱果彦录同舟人姓名。虽棹夫山僧仆隶之贱。靡有遗者。欲不忘也。行中唯静甫终始同舟。灵山李上舍乃其妇翁。故欲候谒而归也。是日午后。江风彻骨。尽日不休。余畏感冒。彊饮汗酒六盏。颓然而醉。不觉天暝。夜泊秀山仓前。始被人唤醒。投宿村氓家。余醉且
涧松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15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27A/ITKC_MO_0327A_A089_152H.gif)
十二日壬戌。未明而出。炊饭于船上。直抵大山。逍遥风咏台下。访明甫消息则往灵山未归。沿流溯流。再致巧违。岂一会合亦皆有数也。风咏台三字。乃吾之所命名也。去秋。与辛君子重登览此台。主人明甫公请余名台。明甫内子于老荆布有族分。以枯鱼一笥。美酒一壶。送女仆致语干余。余逊辞谢之。行到灵浦。西望冈峦临水耸出。若仓庾之崇崇。上有亭台废基。高丽侍中漆原君尹桓之遗墟也。今有昌宁人前万户成君岦爱山水。弃旧业结茅舍于其东。先走一奴致问。万户方与客设帿争的。闻吾至。舍弓矢步出江浒。决拾之具犹在左右手。上船叙阻。固要挽去。盖欲与之饮射也。余谢曰。六人同舟。不可独留。日且欲没。柰何。万户乃别去。自此以上。江流湍急。运船甚窘。劳费百倍。仅得抵泊苍岩。因宿忘忧亭。郭主人供夕饭。
十三日癸亥。闻主妇病急。不待朝饭。撑船早发。临行。退哉以三亥酒三大器饮之。遂与吕,宋,曹别。携许,姜共载。引索而上。日向午。止系于鸢鱼台下越江之边。台在龙华山麓青松寺之西北隅。乃吾所自名而寓兴处也。李上舍闻之。出送鞍马。子霖亦乘其季父马。
涧松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15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27A/ITKC_MO_0327A_A089_152L.gif)
开津期会录
昭阳协洽之岁姑洗之月十有七日。余与藤庵裴丈会于高阳之开津步。践宿约也。盖去年冬。余省墓于
涧松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15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27A/ITKC_MO_0327A_A089_153H.gif)
涧松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15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27A/ITKC_MO_0327A_A089_153L.gif)
涧松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15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27A/ITKC_MO_0327A_A089_154H.gif)
附许熙和跋语
十六年春。穆居海上。藤庵丈人寄书数百里。约与龙华赵德勇丈共为江上之期。穆相别二十年。得书甚喜。又乐江山之游。即复书许诺。及期。穆病不偕。而赵丈果与藤庵翁泛舟开山渡口。相乐数日而归。八月。穆乘舟访赵丈于龙华山中。赵丈出三月开津期会录示之。穿深松出沙岸。泛春江举觞相属。相与欢甚。冒雨上金山。因共留书院。阅先师遗籍。讲说礼义。于是士大夫诸生学子相从而至
涧松先生别集卷之一 第 15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327A/ITKC_MO_0327A_A089_154L.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