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白江先生集卷之十五
白江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x 页
白江先生集卷之十五
 行状
  
白江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93H 页
先考 赠领议政骊州牧使府君行状
公讳绥禄。字绥之。 世宗庄宪大王六代孙也。 庄宪有后宫金氏。位亚中壸而门户齐焉。是生密城君讳琛。夙著行谊。再参勋籍。蔚有维城之望。密城生云山君讳诫。亦录靖国勋。位显禄。父子继美。为一时宗英。云山生匡城正讳铨。匡城生广原守讳耇寿。皆以淳谨有家法。称当世佳公子。广原后以曾孙贵 赠承宪阶封君。秩视正卿。广原生讳克纲。聪明有才。文藻笔法俱妙。有声誉章甫间。明经释褐。官不达。终止于太常贰官。性刚不能容人过。门庶有负时望者。公曰公朝取公族。宗法严嫡庶。相接不少假。有事家庙。不许入室行礼。其人视如雠。极力挤排。坐此陆沈。人皆惜之。后 赠议政府左赞成兼两馆大提学。娶温阳望族士人郑公讳琡之女。以嘉靖甲子生公。公生而颖悟。眉目炯然。在襁褓。已知其非凡儿。年七八岁。闻人读书史。能略知其意。辄诵其文字。人益奇之。十三四。文辞大进。发动翰墨场。十五战艺得中。考官称诵其文。时月沙李相公声华藉甚。公与之相先后。当
白江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93L 页
时以三甲称焉。二十二中司马。翌年登第。选入槐院。闭户读书如布衣时。无一毫进取意。戊子赞成公捐馆舍。公庐墓三年。哀有过而礼不逾。邻居有洪教官至诚笃学君子。朝夕来见公曰。人孰无父母。如子然后始可谓执亲之丧矣。壬辰之难。奉大夫人避兵山谷间。身负米采樵。以供朝夕。癸巳。间道诣 行在。陪驾还京师。例迁六品职。移拜兵曹佐郎。甲午兼知制教。益城府院君洪公圣民卒。公代撰 致祭文。词意俱到。得词臣体。荐绅传诵。洪家以为箧笥宝。俄升正郎。朝廷将以台省处之。公为亲老养急。且无荣进志。力求外。除瑞山郡守。瑞新刳于兵。民饥且病。道殣相望。公若恫瘝在身。抚摩如保赤子。翳桑匍匐。待官廪望哺者日以百数。仍劝谕邑民。广设屯田。经纪区昼如家事。暨秋大获。公私赖以济。乙未事有不如意者。投绂北归。邑民环城遮道。积十数日。乘夜径出。匹马归来。装橐萧然。亦无琴鹤之随。瑞民立石诵清德善政。戊戌为郭山郡守。公约已便民。民信不忍欺。周旋指顾。事无不办。方伯报政。特赐表里。盖异数也。庚子递还。道拜司谏院正言兼带知制教如故。迁讲院文学。辛丑入玉堂。为副修撰,副校理,应教。引经义随事
白江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94H 页
格非。启沃弘多。李相国元翼受命体察西北四道。专制阃外。所辟幕佐皆极一时之望。公及郑公弘翼与其选。开府于成川。治法征谋。启牍文牒。皆出公手。协赞幕筹。动契 宸里。有闻必从。其时平安兵使。公之门族也。送酒馔寒具修问。公却不受。移书责之。自是人莫敢干以私。墨吏或有解绶去者。相公语人曰。吾得李某而幕府始尊矣。公因事卜洛。在直庐遘急病。势甚危。曳疾还家。 宣庙遣御医金英国,许任。轮往看救。自内局剂送药物。其恩遇如此。壬寅有奸人上疏。构诬士林。一时名流相继贬逐。公亦左迁大同察访。不以谪降为意。当官尽职。奉法无私。爱恤邮卒。整理马政。驿路始苏。而大小冠盖西南渡浿水者。始奉法无敢犯。未几弃归。癸卯内资寺正,通礼院相礼。出为广州牧使。乙巳凤山郡守。丙午除尚州牧使。尚地踰百里。户且几数千。冠儒冠者亦且数百。公以剖决之暇。岸巾聚多士。讲论经史。劝勉行义。郑愚伏经世乡大夫也。常叹曰。为政似公固不易。爱士如公尤所难。戊申累迁尚衣院正,奉常寺正,司宪府掌令,议政府舍人兼春秋馆编修官。移疾递拜承文院判校,弘文馆应教。己酉宗簿寺正。庚戌奉 命按岭狱未还。
白江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94L 页
大夫人从伯氏任所有不安节。拜疏乞往省视。不待报而行。坐此责罢。辛亥拜司仆正。壬子原州牧使。甲寅拜修撰。即辞递。乙卯尚衣院正。又拜修撰,舍人,判校。丙辰尚衣院正。丁巳又拜舍人,判校。公自癸丑狱起。无意仕宦。虽累有除拜。而皆托疾不出。供职之日盖少。及戊午废论大发。世道益变。公遂挈家归杨根江上。与完平李相公,守梦郑公。杖屦从游。自放于山水间。庚申拜骊州牧使。升堂上。以病辞。闭户半年。病日进。竟至易箦。呜呼痛哉。享年五十七。葬于杨根白云峰下艮坐之原。乃新卜也。公资禀纯美。器局峻整。和柔刚果。表里交济。孝友清白。皆出自然。奉大夫人三十年。侍膝下怡愉。诚笃爱深一如婴儿时。温清膳服。必躬自点检。未尝委诸人手。值赞成公讳日。必易冠服。静处默坐。涕泣终日。大夫人或有微恙。公辄达朝不寐。亲煎药物。子弟请代行则公曰。使我有病。尔等可恝视而使他人救之耶。子弟不敢复言。出入时如见山野间果菜时物之可供者。或手取而献之。虽骇俗人耳目。亦不为嫌。大未人性通达如男子。好施与。虽亲身服用。见亲属贫窭者。辄与之。诸子弟或以难继为忧。公曰。竭力供奉。吾辈职耳。亲志其可伤乎。
白江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95H 页
处兄弟间。笃和爱之诚。而亦有切磋之益。亲戚之穷乏无依者。必尽力顾恤。诸侄之无父兄失教者。必劝诱训诲。期使有成。历试中外。常以奉公尽职为报国之地。在讲筵。稽古證今。开发导迪。处台席。謇谔不挠。持论不随时苟合。 先朝末年。三南方伯俱未得人。藩政大紊。且腾簠簋之诮。而皆一代大官。亦有宫掖姻戚之援。莫敢言。公曰。国置宪臣。将何为哉。含默为身计。是负国也。遂论罢之。三道人民始解倒悬。亦知朝廷有人矣。有一人攀附孽臣。骤占吏部郎。公慨然曰。碗盛狗矢。其此之谓乎。发言将劾。同席救之甚力。公曰。古云无是非之心非人也。诸公宜反求于心。此论果非耶。右之者莫敢复言。竟论递。公议韪之。公闻大邑倅有剥民以自封者。公欲论之。座上有救者曰此某相之亲。公曰。子欲以人主耳目。为执政私人耶。其人惭而退。其管西邮也。有一大宰送马求纳。其直倍常价。公复书却之曰。令公以名宰相。纳马图利。为士大夫倡。恐非拔园葵之意也。其人大以为憾。后日竟以货败。屡典州郡。政先鳏寡。抑豪右通下情。吏戢民便。皆有去后思。且长于吏才。治剧剸烦。案无留牍。至于好士崇学。务本抑末。无愧古良吏。律己简严。淡
白江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95L 页
泊无嗜好。纷华玩物声色货财。不使近前。若将浼焉。冰檗之操。得于天性。不为惊世异俗之行。而家无䃫石。四壁徒立。陋室菜食。人不堪其苦而处之晏如也。羸骖弊鞍。布衣博带。寒士如也。刚方洞快。好善恶恶。任真不假饰。贼臣缵男。公之族属而叔行也。遇于族亲家醮子处。公冠帽少欹。缵男呼公字曰君帽危矣。公答曰吾帽一正则即安矣。以我观之。叔之头甚危。尤可慎也。缵男错愕无以应。尔瞻当轴时。以公有姻娅之分。曲为致意。一日移书于公。有绝杯觞慎枢机回头来等语。盖托以相戒而实诱之也。公以书复之曰。虽千钟之禄。未敌一杯酒。不盈眦之福。宁当溢世祸。公无我忧。我为公危。各从所好。恐回头无日耳。尔瞻大以为憾。公视功名利达如泥涂。避权势如汤火。不设机关。直性而行。以此官不大显。而亦不至陷于祸机。自弱冠暨立朝。所与善皆一时闻人。而咸推公一头地。其后故人侪辈皆显用。率致卿相。而公以高世之才。绝人之行。独沈百僚底。不肯屈意自下。终无积薪之憾耳。馀事文章。才格甚高。未尝着功铅椠。随意放笔。不拘矩律。长短合度。汪洋泛博。如长河注海。平铺喷薄。随地异态。格律苍然。具眼者谓深得韩,杜
白江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96H 页
法。久劳簿领。未得专治文字间。不能与主盟诸公。并驾齐驱。以大鸣于世。斯文诸老皆惜焉。所著诸文甚多。癸丑以来诬狱屡起。上下猜疑益深。一时士夫连以文字中奇祸。会有狱事。辞连公少子。举家苍黄。悉取诗文投之火。片言只字无有存者。此亦不肖孤之责也。公性清旷。素无宦情。尤不乐荣显。栖迟郡邑十馀年。特以大夫人禄养故也。暨 圣陟昏承。国势日趋危乱。至有金墉之变。士林将鱼肉。公不胜忧郁。遂托迹于曲孽间。沈冥度日。愤世嫉邪。放言无所避。人始闻咸骇怒。既久谓公病酒而然。遂不以为意。此其所以免也。过饮成癖。益放于形骸之外。然其素心罔不在斯世。每家居。或闭户流涕。或骑马独往。久不知返。手书诸葛武侯出师表,陶靖节归去来辞,胡澹庵斥和疏。粘付壁上。讽诵日数遍。悲叹慷慨。有时不自任。子弟恐忧愤成疾。常谏曰。国家安危。非一人所能挽回。大人又非当事之臣。唯当隐晦自靖而已。至于伤时纵酒。以害吾身。恐非中道。公曰。尔言亦是也。古人亦有怀沙投水。诚不忍见其宗国之亡也。饮酒取醉。固伤生之道。亦聊以适吾意而已。汨罗之死。先儒不以为非。况我把杯忘忧耶。死生命也。蝉蜕浊世。从
白江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96L 页
先人于九原。吾无憾矣。废食累月。羸毁渐剧。不肯近药求治。一日执不肖孤手曰。得正而死。吾目瞑矣。但汝他日将不免亡国大夫。不宜苟活以辱先。寻而弃诸孤。呜呼痛哉。累 赠议政府领议政。呜呼。以公之才之德。坎轲半世。不见知于人。寿靳周甲。位才上大夫。天之于报施。其何如哉。然以不肖孤庸陋碌碌无寸长。而叨遇昌辰。历扬荣显。卒至大拜。庸非馀庆之及而食报之效也夫。先妣 赠贞敬夫人宋氏。系出镇川。 赠兵曹参议行宣传官讳济臣之女。生于丙寅。殁于庚辰。有二男二女。长敬舆。不肖孤也。次正舆。妙年志学。学日就。乙卯司马一等。不幸早卒。长女亦未笄而殁。次女适县监韩楙。不肖孤初娶故议政尹公承勋女无后。再娶西河任氏监役景莘女。生四男二女。长曰敏章。次曰敏迪。出继亡弟后。其馀幼。贱畜子二人。韩楙生三男三女。长男曰五相。长女适幼学辛暄。次男五就。馀幼。敏章娶察访李楚老之女。生二男皆幼。五相再娶郡守郑基崇之女。生一男亦幼。夫人幼有淑质。十岁学女训。不事妆奁。不喜华饰。外王母劝以修容洁服。夫人曰面无垢衣不弊可矣。王母大奇之。自归议政公。事舅姑尽爱敬。未明盥栉。诣寝
白江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97H 页
所问起居。日勤无惰容。执事周旋。不离舅姑之侧。赞成公喜曰。吾佳妇也。仍戒诸妇以为法。赞成公家有四妇四女。婢仆亦且数十人。异门同室。长短群起。往来之言一不及于夫人。门阑之誉归焉。赞成公病。夫人亲汤药。寝房外顷刻不易处。饮啜必躬进。赞成公曰口苦不欲食。为吾妇强饮。及奉大夫人。敬谨一如执枣栗时。白首不少衰。大夫人爱人喜施。夫人先意承顺。一日夫人新造寒衣才上身。有一门庶老寡妇衣弊缊来见。大夫人意欲以夫人所着给之。夫人辄解与。大夫人悦曰。此男子所难。吾妇能之。其必享福于后也。夫人家素有产业。其田宅臧获归夫人者亦可以润屋。议政公无意生产作业。不肯收拾。仆日散田日荒。家业终与下户等也。夫人经纪内事。亲执织纴针丝。日孜孜不息。手调酒浆饮食以供。上下内外无所缺。议政公性喜客。每有客至。夫人以清坐相看为慊。必具酒杯以进。未尝用市脯沽酒也。性勤俭庄悫。抚子女御僮仆。和而严。子女有过。警责不假借。常以憘游惰慢为戒。丁议政公丧。年已高矣。哀毁哭泣如少壮人。朝夕祭奠必亲执。甲子逆帅举兵叛。 上将出避南土。都城士女奔波。夫人欲往忠,骊间。出在
白江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97L 页
江上。不肖孤将随驾。往拜不忍诀。夫人泣谓曰。汝误出世路。悔何及也。临患难。不可后君。亟归扈 驾。死生以之。勿以我为念。丁卯西寇猝至。不肖孤奉使湖南。闻变驰还。遇夫人于道中。亦如甲子之劝戒。不肖孤忝按湖西。夫人方寓道内。夫人戒之曰。乱离中汝建节归宁。国恩罔极。汝宜奉职愈谨。虽有为我济乏之事。务简无少踰。毋使未亡人招怨一道。今汝何监。非汝父居官时耶。不肖孤为养乞郡。 上不许。特赐以米豆。夫人感泣曰。汝将何以报此恩也。以其半遍赐穷族。侈 恩赐也。其后更申前请。得除清州牧使。邑大而饶。供奉不至薄略。夫人不悦曰。民力竭矣。民间亦必有奉亲而糟糠不继者。吾不忍独享兼味。况滥觞以自奉耶。宜访邑中年八九十者量给食物。吾心安矣。不肖孤承乏待罪南服。夫人寓居白马江上。江通湖西南只限衣带水耳。为设小酌于边江县邑。舟迎为寿。道内邑宰或有亲属或素相亲者亦来会。以若干土产奉夫人。俗礼也。邑非一二。物亦颇优。夫人招不肖孤曰。今日之事。莫非君赐。悲喜荣感。无以为心。列邑所赠。处之尤难。吾欲却之。既以礼遗为辞。辞之却涉未安。何以为处。不肖孤亦无以对。翌日夫
白江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98H 页
人使邑妓稍解文字者执书单。一一分给参宴女客。下逮执事人。其馀使侄子陪往者记其名数。送于一家宗族。回还时行中无一物。其时上下几近千。远近聚会来观者亦倾数邑。闻者莫不啧啧叹服。丁丑自山城省谒于湖西。夫人乘舟避海岛。仅得安全。母子相逢于万死之馀。自此灰心世事。唯思奉老食息。以毕馀生。适有岭节之命。不肖孤拟辞递。夫人曰。平常食厚禄占高位。受恩深重。国事至此。义不可便为身计。促使赴任。夫人通事理识大义类如此。夫人诚孝友爱。到老弥笃。值先忌。必改衣块处。涕泗不已。亲自备祭需。送于宗家。不以远近废。有一兄长夫人三岁。事之如严父。有族侄分宅而同居者。夫人抚恤若子女。绝甘分少。朝夕共之。招其子女置左右。顾复视诸孙。庚辰春。患风眩。疾遂笃。药饵无效。谓不肖孤曰。吾为汝家妇。未曾闻高曾以下大贵者。汝远不逮乃祖乃父。而名位独显。恐为他日忧也。况恩深则难报。位高则易踬。汝益加谨慎。毋忝所生。是未亡人至愿也。又曰。汝年三十不子。家祀几无托。今幸有子若孙。使未亡人有含饴之乐。兹实祖先之积庆。汝宜念裕后之计。务以忠孝仁厚自勉。余疾不可为矣。以是为托。
白江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98L 页
数日竟不起。呜呼痛哉。享年七十五。四月祔葬于先墓。不肖孤恐惧策砺。不敢坠失。虽不能克体慈训。亦不至自犯凶德获罪明时者。莫非谆谆教饬之致也。及今颠沛。辱身丧名。拘囚异域。重贻泉下之忧。此不肖孤之罪也。然追思先妣眷眷临殁之言。则益叹其高识远见。有非愚騃子孙所能及也。泣血自省。悔恨曷追。凡先君子特行全德暨先妣淑范懿迹。皆不肖孤所得于家庭亲见。非有一毫溢辞。以欺诬神明。但情溢文浅。不能阐杨万一。不朽之托。其不在先君子知已而老于文学者乎。不肖孤某泣血顿首再拜谨书。
白江先生集卷之十五
 策问
  
白江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99H 页
殿策题(十一首)
  [谏]
王若曰。自古平治之君。莫不以纳谏而兴。乱昏之主。亦莫不拒谏而亡。历代人辟。孰不知治平之可欲。而乱亡之可恶哉。然从谏而兴者少。而拒谏而亡者多。何也。尧舜禹汤之际。德为圣人。治臻雍熙。亦有舍己从人。慢游傲虐。昌言相戒。从谏弗咈之语。圣人亦有过耶。旅獒之谏。在于武王之际。鳆鱼不进。戒于成王之时。圣人之不贵远物。圣人之戒饮食。抑有其道欤。自汉以后。从谏而兴者谁。拒谏而亡者谁也。从谏之中。亦有悦豫勉疆之浅深耶。拒谏之中。亦有色拒罪谏杀谏之轻重耶。古人曰悦谏者。王面从者霸。罪谏者危。杀谏者亡。质之前古。果不诬耶。臣之事君。忠直阿邪自在其人。而谓之君明臣直何。忠唐佞隋何也。惟我 国家 圣神继承。忠良辈出。犯颜谏诤表表著称者谁欤。惟予寡昧叨承艰大之业。夙夜祗惧。旁求俊乂。置诸左右。思闻直言。乐取诸人。唯恐草野之攸伏。屡下求言之教。而士无蹇谔之风。朝乏瞑眩之益。上自寡躬遗阙。朝政得失。生民利病。未尝有直言极谏者。以致谄谀成风。几乎言路杜塞。抑亦乐闻之
白江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499L 页
诚未至而然耶。或以为寡德不足与有为而然耶。子大夫。爱君忧国素所蓄积。藿食之忧。亦必慨叹于畎亩。如欲尽言大庭。今日此其时也。其各悉陈于篇。
  [仁]
王若曰。孟子曰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天下可运于掌。所谓不忍人之心。仁也。然则人主体天理物。无出于斯仁而已。然仁或致乱。不仁者或致小康。何也。唐虞三代尚矣。至于后代。宋襄之仁终致覆败。偃王之仁至于灭亡。此皆有不忍人之心。而其效相反。何耶。汉高号称宽仁。而以一时谗言。命斩大臣功臣。因一念猜忌。夷灭韩,彭。文帝仁厚为治。而忍于渭阳。迎立元勋亦被收系。亦可谓仁乎。元帝之称仁而忍于师傅。光武之仁柔而忍于直臣。抑何故耶。梁武史称慈仁而饿死台城。仁宗为宋仁君而不贷遗直。亦可谓能推不忍人之仁心者耶。惟予寡昧。叨承丕绪。求仁于己。施仁于政。罔敢或怠几三十年。而民不爱戴。俗渐浇薄。其视假仁之主。亦多惭德。将与叔季之乱辟同归一辙。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子大夫其于古今之得失。当代之病源。必有灼知而能言之者。其各悉著于篇。
  [师古]
王若曰。书曰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然
白江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500H 页
则帝王之于前代得失。皆可师也。往古得失。犹可监戒。况耳目所逮成败了然者乎。然而先王成宪一朝颠覆。乱亡前辙躬驾而随者。接迹于往牒。何也。神禹配天之功。再传而以盘游底亡。成汤享天之德。至孙而以纵欲败度。若非小康之中兴。元圣之匡救。四百六百之业。不过一二世而告讫矣。射天之后。有牧野之祸。奔彘之后。有骊山之变。其忽不远之监。蹈必至之灾。何也。孝宣之理为汉中宗。而元帝反其治。贞观之盛在唐隆平。而高宗几至亡国。皆谓祖宗不足法而然耶。建和,建灵亲自授受。而以昏继昏。不自知戒。永徽嗣圣。身遭内难。而以乱承乱。如出一辙。谓其先烈可法而然耶。屈指前代。难以枚举。至有前后昏明。终始治乱。有若二人者然。抑何故也。试以我朝之事言也。先王盛德卓冠古今。巍乎卓乎。难以议为。而圣陟昏继。一败涂地。求之前代。亦罕其比。岂不异哉。予用是惧。即祚以来。一以先王成宪为监。后嗣荒坠为戒。用人必先 先朝耆旧。典章则一遵王府金科。号令赏罚刑政法度。惟先训是则。后嗣是惩。克肖克类。虽不敢望其万一。而图治近三十年焉。继述之效。宜亦有庶几者焉。而日与 先朝背驰。而反与曩时相
白江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500L 页
近。适越适秦。已分其路。千里之远。同归之势。骎骎而将驯致矣。中宵永叹。不得吾心。如欲及今回头。来终免乱亡同事。其道何由。子大夫。皆是闻而知之。或见而知之。其各悉陈于篇。
  [帝王之德]
王若曰。凡人主受祖宗付托之重。有生民君师之责。自非大无道之君。孰不欲国治民安。永享天禄。然若稽古昔。明君谊辟。旷世一出。乱阶覆辙。接踵相继。其故何欤。抑因气数之使然。而不系于人事之得失耶。人有恒言曰。祖宗深仁厚泽。浃人肌骨。则后嗣虽有失德。国不危亡。夏禹氏德为圣人。功存万世。而才及其孙。配天祀绝。一旅中兴。特其幸耳。文,武相承。成,康继作。至治之极。囹圄空虚。而传绪及子。胶舟不返。八百之祀。几至忽焉。乌在乎先烈之不泯而后嗣之可赖也。英武之资。无出建元。而几续亡秦。恭俭之德。莫过孝元。而汉业始衰。综覈名实。品式周备。而不及文帝之宽厚。聪明小慧。右文兴学。而有愧建武之治平。然则帝王之德。亦有取舍本末之可论欤。予以否德。叨守丕基。夙夜兢业。惧获戾于上下。于今八年。治邈乱兆。天怒于上。民怨于下。灾异荐臻。怨咨朋兴。危亡之祸。实迫燃眉。岂可徒恃 祖宗之遗泽。而不思颠
白江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501H 页
覆之近患也。静思厥故。罪实在予。而反求诸心。则敬天非不至也。恤民非不勤也。贤才非不用也。俭德非不欲昭也。纪纲非不欲立也。赏罚非不欲信也。弊瘼非不欲袪也。谏诤非不欲听也。而天怒如此。民怨如此。贤愚杂进。奢侈无度。颓纲弥弛。劝惩无章。病民多端。言路已塞。至于诘戎治兵。将以卫国而御暴。非厉民也。刷出贱口。将以均役。而非征利也。千里骚然。万姓蹙额。抑信义未孚。上下否塞。未得要领。措置失宜而然耶。如欲尽变前为。偕至大道。使天心格民怨解。俊乂登弊化熄。纲纪振刑赏中。百害去謇谔著。兵役整顿而民不苦。其道何由。子大夫幼学壮行。此其时也。修之于家者。勿为蕴椟。悉陈无隐。
  [兵]
王若曰。兵者。内壮国威。外御其侮。从古为国。必先兵政。唐虞三代尚矣。田赋出兵。古制犹存。分别兵农。昉于何代欤。技击锐卒。斗士节制。古之人有以胜负论者。然则齐不可以敌三晋。而庞涓有马陵之败。韩魏不可以敌秦。而信陵有河外之胜。无常胜之兵而然耶。使桓,文当战国楚,汉之世。与孙,吴,颇,牧,刘,项,韩,白争衡并驱。则其可以节制之师。而决胜于斗力之时耶。仁义之师。无敌于天下。制挺之兵。可挞于坚甲。而
白江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501L 页
夏征周誓。有左攻右攻七伐六伐之戒。抑何也。西京南北军。东汉五校尉。晋之置兵于征镇。唐之别设于府兵。其于卫国之道。孰得孰失。赵宋之武略不竞。皇明之临发募兵。亦有得失之可言欤。惟我东方地方数千。比诸中原。亦非小腆。是以百济处三分之一。能具水陆七十万之众。高丽据一隅之地。能敌隋,唐百万之师。姜邯赞,金得培却敌之士亦皆数十万众。以古况今。封疆非蹙。人众宜加。式至我朝。大司马所职反不及于三分有一之时。其故何也。 祖宗朝承平豫大之际。上不问阵。人不言兵。亦有爰征之盛。值壬辰大难之际。 圣武布昭。克恢前烈。甲兵之问。日及庙堂。而内设 辇毂亲兵。外团州县束伍。其他诸色。不废旧典。逮予践阼。尤重军政。简一国之精锐。隶籍御营。聚八方之武士。皆归扈卫。总戎别总于畿乘。守御委责于山城。此于镇卫之道。尽心焉耳。欲追先志。将多前功。而尺簿拥虚。军伍半空。日就消弱。终为无兵之国。时有急难。不能自树。出师命将。望风奔溃。三罹播越。竟至今日。茫如涉海。欲振无策。或以为签丁括民。大加蒐阅。或以为兵家贵精。不必务多。若由前之说则民心鸟骇。反致骚屑。由后之说则临急调用。
白江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502H 页
常患不足。揆诸二者。何以折衷。子大夫读书讲求之馀。亦必有留意于斯者。无以非俎豆之事而有所隐焉。其各悉陈于篇。
  [山林川泽之产]
王若曰。山林川泽。与民共之。王政之一端。古圣王分土之制。亦不以封。将利于国耶。抑厚于民乎。虞衡盐铁之官。三代之所设耶。秦汉之所昉耶。斧斤以时。数罟不入。其意安在。文王之囿七十里。雉免者往焉。汉武之苑数百里。禽兽充其中。多欲禽纵。固不须言。与民同乐。何待广囿。铸山煮海。资以不轨之诸侯。舟车六蓄。亦入太农之心计。其得失何如也。盐池禁罢。代各不同。铁冶利害。论亦有异。何者为得也。惟我东方。山居国半。海匝三垂。山海之产。为生民送死养生之具者。宜无让于天下。而公私俱乏。物不流通。抑何故也。其在壬辰以前。数千里之内。鸣吠达于四境。黎庶之繁。比今日不啻十倍。民生日用。谣俗所被服。出于山海者皆有馀裕。民不告病。及至今日。周馀民黎。皆是死秦之孤。编户版籍。仅存一二。域内山海固自若也。百物踊贵。直常倍蓰。白屋贫民。已不须言。廉介士夫。未免咬根。时无权利之弊。亦弛山林之禁。而民困若此者。何也。天之生物。自有所泄。不在国不在民。而
白江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502L 页
终归于何地也。试以微细之事。日用之不可阙者言之。樵苏刍草。用敌菽粟。其在平昔。京师豪贵不下临淄七万。田舍庐庑之数。曾无所刍牧。固其宜也。今则王城之内。半为草莱之场。颓垣破墙。满目萧然。比诸全盛。既是滕楚。户口多少。因此可占。持斧折薪。穷日不返。腰镰刈草。或待信宿。如桂之艰。束金之患。不幸近之。民多而昔裕。人小而今乏。抑何故欤。无论大小。亦系病民。问及于此。实欲闻民间疾苦。欲为更张之地。子大夫以平昔之所慨然。其各悉陈于篇。
  [敬天恤民]
王若曰。灾异荐臻。国随以危亡。终古一辙。罔或小差。夫人君受祖宗付托之重。岂欲安其危利其灾哉。遇灾修德者少。忽灾取亡者多。何也。人有恒言。人事失于下。天变应于上。放勋格于上下而致九年之水。成汤克享天心而有七年之旱。气数之相应。无容人力于其间欤。雊雉祥桑。殷道复兴。山崩川竭。姬箓告终。灾异一也。兴废不同。何也。春秋书异。日食为重。地有分野。天无二日。而列国休咎。各有不同。何也。贤君治世。灾或屡警。暗主乱世。变或不作。其故何也。汉儒有说。灾异各以类应。此果的论耶。惟予寡昧。叨承丕绪。忧勤愿治。敬天恤民。虽不敢以古圣王为期。思欲免
白江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503H 页
叔季乱亡之同归者。二十六年于兹矣。天心未豫。灾害并至。乾文地理山川草木人妖物怪。至于昆虫蠢动之微。皆失常道。及乎今日。史靡殚记。人不为异。不以异为异。异之大者。是皆由予失德违理。获戾于上下。如欲天收威怒。民许自新。虽不能转灾为祥。终免家国颠隮。其道何由。子大夫或世禄子弟。草野俊杰。仰观俯察。亦尝慨然于君父之遗失。朝廷之举措。而不能自达者。其各悉心以对。
  [设官分职]
王若曰。人主体天理物。不能独成。必设官分职。以代天工。一代之兴。自有一代之制。先王所建。后嗣鲜有改革。而祖先以之而兴。后嗣以之而亡。然则国家隆替。不在此而有他道耶。龙官凤师。亦皆致治。尧舜继之。有二十四官之畴咨。至于夏商。建官惟倍。周官之制。圣人经纶之大法。而三师三孤六官之外。大夫士宰属之类不啻千百。前圣后圣其揆一也。而五帝三王俱以圣人之德。各成一时之至治。而沿革损益。若是不同。何也。诸侯上卿。命于天子。齐桓之管仲。晋文之六卿。皆周室所置耶。楚之令尹。秦之丞相。在古未闻。而或以称霸。或成帝业。抑有合于先王之法欤。令尹不传于后。丞相以至于今。二国设置。亦有得失而
白江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503L 页
然耶。西京官号。大抵皆袭秦故。列郡二千石。三十六郡之守尉监耶。九卿大司马,大司空,大司徒,太尉。在秦亦有此官耶。文,景时。比高,惠不过一二增益。而至于孝武。天下内外官十三万员。数十年之内。烦简若是径庭。何也。尊位重权。莫如匀轴之臣。征和托孤。皆加将军之号。然则大将军反尊于丞相耶。东汉之不袭秦。不用成宪。独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抑取法于何代欤。郡守,刺史尊卑不同。而以贱压贵。何也。九州牧革置无常。人执利害。义各不同。何者为得也。魏晋之际。官方乱矣。藩维千乘之尊。皆兼刺史之任。亦得高下之序耶。以及南北朝。无可论者。然或有髣髴姬周之遗制耶。李唐之世。仆射中书令尚书令侍中。皆三公之职耶。中年不计官资。取一时注意之人。称以平章。专委枢务。以及五代宋元。莫不皆然。非先王之制。乖两汉之规。而亦或有致治于一代。何也。枢密之设。昉于何代。而五代及宋。权重于宰相。亦可法欤。皇明建极。三代是则。而逆相败后。特罢相职。使侍从之臣入阁论事。文渊等五阁太学士秩才五品。宣德以后。权位宠任。居然真相。以五品之官。当天下之事。与天子论道出治。果合于古而宜于今欤。古有方伯
白江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504H 页
连帅之臣。以镇方岳。而布政司特主民政。巡按主刺举。巡抚总戎政。儒学专教养。分司户部管粮饷。有异于古。维持数百年。 圣祖神算。抑有深意于其间欤。维我东方。三国之阿餐,莫支离无异于戎狄之号。固不足论。丽朝之都评议使,三重壁上大匡,侍中,政堂文学,代言,知申,宝文等职。何者为相。何者为侍从耶。可得详言之耶。我朝 艺祖开基。列圣相承。金科玉条。灿然大备。模拟成周。议政即周之三公也。赞成即周之三孤也。六卿分统庶务。亦周之制也。百司仰承六曹。亦周之制也。至于有秉宪之官。有补衮之职。有论思之官。有词命之官。即汉之御史大夫,谏议大夫。唐之翰林,知制诰等职也。外设州府郡县。以方伯总治之。有水陆镇将。以节度使管束之。此亦汉唐宋之制也。惟后嗣王唯当遵守继述。罔敢失坠而已。然政由俗革。事与时异。或有不便于今者。何妨改弦而更张。三公日坐朝堂。六卿率职。大则禀裁。小则专决。名曰署事。此乃 祖宗之制也。是以论道之臣。得行其道。庶事之康。百工之熙。职此之由。到今中废。心腹无寄。或以为宜复旧制。以重相职。或以为相权大重。必有后弊。二者之说。何者为得也。玉堂之官。专以劝讲
白江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504L 页
为责。而国家是非。两司论议。一体与闻。何也。铨部郎官特一六品微官。艺苑参下。不过新进少年。而进退人物。升沈在手。独秉衮钺。传信百世。官轻任重。不病治道欤。政院古尚书之任也。循例出纳。望轻三司。艺苑所主。唯在分排。与法典之意。何刺谬也。备局为边事也。而大事糊涂。百务丛集。亦不失设立之本意欤。或云罢归中书。以复 祖宗之法。或云权设既久。不可轻议于今日。何者为得也。其他各衙门新立者。或以为并为革罢。或以为因存责效。何者为得也。六道监司。或以为挈眷久任如西北之制。或以为不如仍旧。何者为得也。子大夫必有识时务之俊杰。其各悉陈于篇。
  [将]
王若曰。将者。卫国而御暴。顾不重耶。古人曰君不择将。以国予敌。非虚语也。古有风沙之感。抑有是理耶。唐,虞建官。无以将为号者。治臻雍熙。无所事于置将而然耶。至于汤,武。戎衣大定。有异揖逊。而亦无以将显者。鸣条造攻。只称元圣。牧野鹰扬。唯有太公。则有其人而后世无传耶。抑圣人用兵。不必求将耶。斩嫔杀妻。刖足锐头。优劣何居。赵有廉,李。秦甲不动。汉得韩,彭。楚猴授首。邯郸兴废。赤帝成败。独由于一二名
白江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505H 页
将欤。长平骠骑。出于奴虏。建武功臣。率自南阳。势籍椒房。非公举耶。功成佐命。岂恩泽耶。孔明不克陈仓。周瑜能鏖赤壁。郝昭非曹瞒之比。公瑾非卧龙之俦。事功相左。何也。吴有陆逊。魏有典午。亦可比肩乎。东西晋南北朝。亦皆历年累百。孰为之最欤。英,卫,李,郭。造唐复唐。其后继之者何人。北宋之曹,彬,狄,青。南渡之张,韩,刘,岳。谁为真将军欤。 皇明应运。徐,常辈出。丽朝统一。申,卜垂名。抑无愧于前所称者乎。 圣祖开基。列圣相承。亦有佐命之将。固圉之人乎。宣庙中兴。群英效力。云台之画。孰居其首。惟予寡昧。武定祸乱。注意斯偏。文武中可备推毂者。前后登庸。既非一二。畴咨廊庙。留意培养。敌忾克敌。在昔亦难。保边守障。即今无人。有难必溃。出师无功。以至今日。无可言者。设科取才则特试一技。徇名举用则有同羊质。南警方殷。忧深暮夜。鼓鼙之思方切。列镇授钺。皆因庙堂之荐。果有国士无双。可与计天下事。不负丞相之知者耶。坐运筹策。可堪登坛之任。斩将搴旗。可为执锐之先者。已令大臣兵官预为精择。欲免所用非所养之患。草泽之中。周卫之间。可得其人耶。如欲干城之士。出为腹心。锁钥之壮。能镇四方。受命师垣则决
白江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505L 页
胜千里。使守方隅则永绝南牧。国势日壮。边圉无警。则其道何由。子大夫学古通今。其于营田水利。亦且讲求。况处兵革之世。不思得良将而奠安生民耶。素所蓄积。其各悉陈于篇。
  [儒术]
王若曰。儒术之于国家。兴衰治乱系焉。轩羲之世。道非不明。而画卦阐图。流入术数。衣裳度律。作圣刑名。其故何也。尧舜禹汤文武以圣继圣。文运蔚兴。亦因儒术而然耶。皋夔稷契伊傅吕召之佐。皆以儒术而赞化耶。梁惠得孟子而不能王。齐桓有伊吾而能成霸。不事诗书。溲溺儒冠。马上翁也。而创业垂统。济世庇民。专尚黄老。清净无为。后元治也。而海内富康。几致刑措。武帝表章六经。名儒辈出。而四海虚耗。未免秦续。宣帝诗书法律。刻薄为治。而民安吏称。号称中宗。崇儒好文。有古风烈者。为基祸之主。南阳任侠。尺剑成业者。成中兴之烈。临雍拜老。屈己隆师者。未免急弦之病。跃马临戎。提戈建基者。得致聚奎之运。神宗爱士重道。求贤如渴。而熙丰之治。实启靖康之祸。仁宗仁厚有馀。道学无闻。庆历之盛。无与为竞。濂,洛诸贤。一时并出。不能救新法之害。韩,富,吕,范。不是真儒。而能致治平之化。何也。学尚虚无。首开伪学之禁。
白江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506H 页
考其治效。可谓南渡第一。旌贤礼士。迥出列辟之上。究厥所终。几为亡国之主。儒术之系国家兴衰治乱。果安在哉。惟我 国家。 列圣崇儒。真儒继出。比诸中华盛际。亦无让焉。不能挽回世道于三代之上者。何也。惟予否德。即祚以来。求贤如不及。望道如饥渴。日开 经筵。讲论经义。旁招博闻之士。置诸左右。至于岩穴之才。玉帛交驰。内置学校。外督州县。使之倡率章甫。劝勉学业。似无慊于古昔好学之君。道未积于躬。诚未孚于朝。功未效于士。泽未究于下。若论人才。如水益下。以至今日。贸贸若丽氏之前。明经出身。未记姓名。劝讲儒臣。或昧鱼鲁。不但启沃无人。并其文辞日乏。以致搢绅以荣身利禄为心。韦布以冒进决科为务。律无挟书而道无执册。予甚惴惴焉。如欲鸿儒硕士拔茅汇征。上辅寡德。下式百僚。风俗丕变。教化大行。士皆诵法孔子。人皆礼让自勉。培养人才。蔚为世用。以臻至治。其道何由。子大夫思古商今。必有慨然于胸中者。其各悉著于篇。
  [御史]
王若曰。御史之号。昉于何代。学者载籍虽博。当考信于诗书六艺。唐虞夏商之际。若有可徵。而不出于典谟。周礼。圣人经世之书。自公卿至下士中士。靡不毕
白江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506L 页
记焉。至于梓匠轮舆亦与焉。而此独阙。何也。至于秦。始有谒者之号。汉有绣衣,直指之称。丞相,长史巡行郡国之规。唐有分遣八使之时。降及宋。持节按事者纷然交道矣。暨 皇明为常置之官。殷周以上。只总九服有方岳之臣。而致庶绩咸熙之效。汉唐以下。既有承宣方面之臣。又有分遣之使。操束似密于古。治日常少。乱日常多。其得失安在。惟我国亦常用汉唐宋之制矣。暗行而察其不法。巡按而委以黜陟。巡抚而畀以兵政。亦有关于治道耶。即今庙堂以戎事不敕。请遣御史。以检察各道之城池器械粮饷卒乘。以为劝惩之地。或以为既有司臬,制阃之臣。得其人则可以整顿督察。而自可裕为。不宜特遣使臣。添一骚屑。又乖专任不贰之意。各执长短之论。终岁不决。惟予不明。亦未得利害之端。子诸生。博古通今。必有能言是者。其各悉陈于篇。
  [钱币]
王若曰。钱币之兴。昉于何代。天之生物。虽出自然。裁成辅相。必赖人力。历代帝王。何尝不铸铜为钱。以利民生乎。菽粟丝麻。衣食生民。此外钱币。流行通货。此三者。似不可阙一。然有用之而富国者。亦有用之而民不便者。抑因轻重大小之别而然耶。夏商以前。且
白江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507H 页
有钱货耶。周之泉府。近于均输。汉之铸法。变改无常。其故何也。逮于六朝。禄俸以此。其在唐宋。军国是资。有得失之可言耶。惟我东方。新罗一千丽代五百。以至我朝。亦殆三百年于兹矣。职官田赋凡百经制。摸拟中华。靡不毕具。而惟钱币不行。有无相通。不出于菽粟麻丝之外。通货之路不广。公私之用未裕。议者咸以为足国裕民。莫如铸钱。或以为铜非土产。取资邻国。非如即山铸钱之比。终必中废。二者之说。何者为得。松京一城之内。亦用铜货。世传以利。以此而推。通行一国。亦岂无道。亦有谣俗好恶。世道污隆。不可行者存欤。盐铁之议询及文学。古之制也。子大夫虽不学言利之术。亦素抱经世之策。自三代通行之货。系一国公私之用者。必尝讲究于中。其各悉陈于篇。
执事策题(馆试)
  [心]
问。万物皆备于人。而主宰一身。只是一个心而已。则胡然而谓之命也。胡然而谓之理也。胡然而谓之性与情也。志与意也。名义既别。则各有所主。而无管摄本末之殊欤。源委贯通。枢纽变化之妙。可得闻其详欤。诰敕职事。何以取譬。施设卒伍。何以为喻。日时风云之说。舟车使用之言。果为精确完备。无欠缺渗漏
白江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507L 页
之病欤。体用动静。互为相乘。公私刚柔。既有分界。而纷纶交错。随感呈露。亦有卓然特立。建极而统会者欤。如欲明理而知命。尽性而约情。以至志自立而意自诚。使吾方寸之中。虚灵不昧。全其天赋之本然。万殊一贯。体立用行。鉴空衡平。物来顺应。其道何由。诸生其于格致诚正之学。讲之有素。莫谓以不知问于知。其各悉心以对。
白江先生集卷之十五
 表笺
  
白江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508H 页
解还漂汉人降 敕赐银谢恩表
海不扬波。重译咸仰于有圣。天其申命。异恩特加于罔功。席宠深惭。拜嘉增惕。伏念臣遇时多难。绵业偏荒。荷父母之生成。幸叨藩服。效祖先之忠顺。思述旧章。兹属流播之解还。复承涣渥之鼎至。兼金三品。袭蜀锦而交辉。细书十行。颁汉札而诞告。粗修职分。过沐便蕃。伏遇厚往薄来。博施济众。若保之德。洽万姓而归仁。爰举斯心。暨八蛮而率化。遂令鲽域。曲被鸿私。敢不益勤包茅。常怀结草。辰居星拱。虽阻玉帛之班。月恒日升。倍殚冈陵之祝。
谢 赐米豆笺
将毋未遑。冒陈乞外之恳。授子之粲。滥蒙体下之恩。荣隆所生。感极欲死。伏念臣昌辰际会。法从联翩。粉米九章。敢冀山龙之有补。刍豆三品。还惭仗马之无鸣。徒积素餐之讥。莫慰甘旨之望。不待季路之负。虽足代耕。每念子平之悲。自然流涕。妄希列鼎之养。僭干 重宸之严。何图周急之仁。特继鲁廪之粟。加公西之五秉。已觉盈囷。过怀慎之两瓯。宁忧半菽。喜动慈颜之色。光增萱背之春。恒轸稼穑之艰。粒粒辛苦。
白江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508L 页
奚取斗筲之贱。惓惓矜怜。实惟广舜孝于八方。是以先晋锡于一介。伏遇备物长乐。推食迩英。犹己之饥。恐匹夫之失所。及人之老。举四海而加诸。至令窃禄之臣。亦免尸饔之叹。臣敢不一饭饱德。长日事君。乌鸟反哺之情。更无馀感。葵藿倾阳之性。庶竭微忠。
东宫嘉礼贺笺
其惟无忧。早定家国之本。愿为有室。此实父母之心。庆协三宫。欢腾四宇。恭惟功缵禹服。礼从姬文。讴歌狱讼之归。天与与子。河洲钟鼓之化。自新新民。兹当聿来之辰。更膺滋至之福。伏念臣心飞渭北。迹滞周南。久陪胄筵。倍切延颈之望。遥瞻 宸极。莫效舞手之诚。
冬至贺笺(丁丑岭伯时)
阴阳迭运。聿值阳复之期。否泰相承。载膺泰来之庆。天心可见。邦命斯新。恭惟无乐乎君。有为之主。忍言今日之事。正属殷忧。图恢古人之功。方悬越胆。兹当履长之节。益致兴衰之休。伏念臣任重负山。忠惭蹈海。朝京路断。 圣情益切于西悲。祝华诚深。微衷倍殚于北望。
诞日贺笺
白江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509H 页
阳生圣启。一理无间于天人。否极泰来。重恢有赖于祸乱。必得其寿。永孚于休。恭惟惟德罔愆。值时不造。文谟武烈。将多乎前功。越胆吴薪。复见于今日。兹当诞弥之节。益恢匡复之图。伏念臣主辱偷生。臣罪当死。褰帷揽辔。羞对南国之士民。祝华呼嵩。徒凭北归之魂梦。
正朝贺笺
多难兴邦。方恢克复之绩。三阳协庆。载抚回泰之期。悔祸之延。何福不降。恭惟禹服缵旧。姬命维新。无忘在莒之心。去年今日。益笃尊周之义。夏时王春。兹致天意之眷绥。是以瑞祥之来集。伏念臣当死未死。此生偷生。满目艰虞。空惊节序之屡变。悬胆事业。尚祝圣志之弥坚。
贺逆魁正刑笺
滔天之逆。几贻 宗社之忧。不日而平。实快神人之愤。国之大庆。众所共欢。恭惟有道文孙。无竞武烈。箕封数千里。幸免禽兽之归。周命八百年。诞膺凤历之永。兹值丕艰之底定。益验泰运之方亨。伏念梦绕长杨。营分细柳。既得韩信。怅阻未央之朝。徒与齐民。共听山东之诏。
正朝贺笺
羲轮升震。仰大明之无私。斗柄回寅。欣一人之有庆。丛霄瑞色。匝地欢声。恭惟命服维新。功光缵旧。在舜衡而参化。山河效珍。颁汉诏而布仁。父老扶杖。兹当履端之会。益膺泰亨之休。伏念一出春明。再变夏正。尧天就日。举头即近于长安。禹甸观风。拜手倍殚于华祝。
白江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509L 页
冬至贺笺
星躔会斗。聿回雷复之辰。福履方升。载集鼎来之庆。天心可见。邦命维新。恭惟玉烛调均。金瓯安处。则天之大。荡荡巍巍。与物皆春。熙熙皞皞。兹当令节。益膺纯禧。伏念身佩左符。心悬右介。从周行夏。未暏献岁之仪。以殷仲冬。期赞授时之化。
白江先生集卷之十五
 教书
  
白江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510H 页
教靖 社功臣完丰府院君李曙书
王若曰。惟皇天惟 祖宗。永念我骏命。为生民为 社稷。用赉予虎臣。遂启中兴。宜膺上赏。徂兹 圣陟而昏继。终焉神怒而人雠。粤自十有六年以来。无复三纲五常之理。罪浮有夏。奚但琼室之灾。诬及长秋。忍言金墉之变。皆知汉祚之将尽。孰谓殷道之复昌。惟卿楚将世家。周宗懿戚。学万人敌。犹事诗书。非百里才。久劳州县。遭时多难。含智若愚。受国厚恩。誓死期效。刘子政之念轸宗朝。至于流涕。李多祚之思报大帝。奋不顾身。旁招草野之英。更结桃源之义。风云之会惨憺。契合昭融。雷雨之动满盈。谋深缔构。出为历阳之援。暂镇京口之冲。临江垒而置薪。非穿地脉。辑畿乘而坐甲。即待天时。平明鼓旗。及半夜之星落。昧爽旄钺。致会朝之尘清。躬迎渭水之銮。导扬未央之诏。万品攸奠。七庙再安。同德三千。勋庸既归于武定。元功十八。位次才下于文终。曾在放牛之初。拟申刑马之典。四方迪乱。未克敉功。三阶甫夷。爰方叙爵。从带金之秩。特超加三。执屏树之谦。犹升第一。不腆筐篚。惭晋锡之便蕃。空指山河。异鲁侯之大启。辍驭
白江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510L 页
非在厩之绿耳。赐仆备应门之苍头。秉义忘生。初何心于富贵。崇名备物。尚有慊于懋嘉。于戏。东京佐王之才。常恨不任。初服掌邦之赋。今果能谐。然必宽绰其身心。寔能保乂于家国。无疆惟休。无疆惟恤。罔敢知于吉凶。克艰厥后。克艰厥臣。庶共勉于上下。
中宫册封后颁教书(拟作不用)
坤仪重正。载启万福之原。解泽旁流。爰推一人之庆。兹非得已。此诚何时。若稽王化攸基。造端乎夫妇。是以人道赖立。成教于家邦。矧兹多难之秋。尤资内治之助。周官制度。亦本关雎。汉业兴隆。终赖马邓。必得忠贤之族。方收协赞之功。长秋久空。窹寐思服。王室如燬。钟鼓未遑。眷惟乔木之世家。幸出葛蔂之淑德。愿为有室。庶少慰于在天。无乐乎君。顾何心于胥宇。肆当缛礼之举。益切予怀之悲。会朝鸡鸣。纵幸脱簪之戒。通宵鹤驾。谁是问寝之人。朝右臣工。唯宜改贺而为慰。山东父老。亦必流涕而往听。然风火正始之在兹。岂雷水覃恩之独阙。云云。呜呼。夏服缵旧。周命维新。警戒相成。期雪三北之耻。仁化丕变。庶见二南之风。
教统制使具宏书(缺一句)
白江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511H 页
王若曰。若稽古昔帝王。咸以私昵而为戒。间有豪杰才能。未免形迹而或遗。虽避膴仕之嫌。亦乖至公之道。维兹海帅之选。遂归渭阳之亲。予无与焉。允副佥曰惟卿。▣▣▣▣▣▣▣▣不专弓马之能。学万人敌。累授牧御之寄。腾百里誉。顷值缔构之辰。密赞匡复之业。山河带砺之誓。国人受封。衣冠钟鼎之荣。相门出将。弥坚屏树之让。益效循墙之恭。流水游龙。常思濯龙之戒。高门甲第。未遂辞第之心。善处外舅之尊。在两京亦罕。足为近属之式。予一人用嘉。是以廷议之称多。皆言阃职之宜试。兹授卿云云。必有胸甲之数万。能将水犀之三千。节度之权既专一面。统制之任兼总三边。粤自壬辰以来。尤重戊巳之戍。重溟作带。自据地势之雄。环海开营。奚论天堑之险。久绝北渡之患。少弛南顾之忧。驯致河外之将骄。颇类棘门之儿戏。控御之方。得人为最。缓急可属。舍卿其谁。苟能威惠之并行。宁忧纪律之不振。金城方略。固难遥度而指挥。桑土绸缪。惟在远省而经理。何事非事。念兹在兹。青雀楼船。载张横海之势。朱鸟铜柱。勉树伏波之勋。于戏。犹虎牙之临吴。若龙骧之镇蜀。昔我宣祖朝名将。有若李舜臣孤忠。恨不同时。几兴叹于
白江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511L 页
今日。想其遗烈。毋专美于前人。
白江先生集卷之十五
 杂著
  
白江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512H 页
月桂庵劝缘文
招提兜率。莫非藤萝外诸天。宝刹琳宫。率占水云间胜地。是以九域之净土。半为千佛之道场。贫道杖锡行装。烟霞痼疾。天下万国。疆域虽限于华夷。海上三山。足迹殆遍于远迩。思得鹿门之幽境。以追虎溪之高踪。眷彼白马之旧邦。允合青牛之新筑。三江五湖之浩渺。吞吐乾坤。千峰万壑之峥嵘。蔽亏日月。香传灵隐之桂。海润玉泉之珠。兹营甘露之禅宫。拟作苦雪之法宅。仍念必赖馀波之及。可免一篑之亏。恒沙众生。孰无求福之愿。八钱因业。亦为积德之基。量力可行。为善是乐。福田利益。倘捐九牛之毛。灵宇空明。共跻双虎之脊。
赠别善文上人诗序
若乃诵几千篇天竺僧之清净。留十数日太颠师之聪明。是以谪仙江湖。仍吟罕遇之句。昌黎岭海。以为难得之才。岂如情不替于再三。今世素鲜。年方至于七十。古来犹稀者乎。姓名初传。俗人知大小之朗。悲欢转促。远客惊聚散之怀。上人种杏为家。刻莲成漏。龙泉爽气。近明河之列星。虎溪幽居。卜庐山之叠嶂。
白江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512L 页
柴扉出岫。接白云共分半间。兰若在岩。去青天不盈一尺。层峦直上。磨剑铓而裂三。静室闲开。扫瑶席而礼六。揖辞故国。过细柳之屯营。零落他乡。更诛茅于名境。卷舒手底三十六之云霞。领略胸中万二千之形胜。仙房耸翠。遥逼玉绳之辉。道契谈玄。直偷金篦之术。行垂两耳。衣草非左衽之僧。坐露双脚。憩松疑右袒之老。林端冷磬。破下界之梦魂。城外寒钟。落中峰之晚响。截蓝田之玉。挥麈鞭蝇。采杨州之金。鍊精成象。而我烟波浪迹。山泽臞儒。吾道已穷。哀孔孟之既没。斯文不在。痛杨墨之方张。借风便于汉滨。停棹鹫岭。挂云帆于锦水。系缆龙藏。北极当霄。俟丹鹊之书至。西湖满地。惭白鸥之盟寒。楚地六千。经五岭之瘴疠。周天三百。感四序之炎凉。流水澄音。谁为伯牙之伴。阳山穷处。未见区册之来。曾赖远公之相寻。暂慰太史之久滞。正值三春。昔振云间之锡。那知半夜。复叩月下之门。默语逃喧。识道机之已熟。清谈比座。欣法侣之重逢。灵宇空明。岂求福田之利益。环篱寂寞。思豁旅榻之郁陶。外物无牵。最怜客子之同苦。中心有得。奚嫌儒释之异门。联襟之欢未洽。分袂之忧遽催。东窗旧枝。归期轸寒松之长。南涧新杪。愁肠碎
白江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513H 页
露竹之声。岳镇东西。奄星离而雨散。岐分南北。忽眼抬而心驰。浮杯缥渺。御泠然而难追。临路苍茫。怅邈矣兮何及。是日也。白帝奏功。玄冥按节。苍苍古桂。影笼吴质之芳根。采采幽兰。香馀楚泽之杂佩。深锁棘户。爱透隙之容光。徙倚琼林。看遍山之黛色。斋厨晚饭。愿观三代之仪。梵殿残灯。幸窥千佛之盛。樯乌万里。淼不知其所之。庄蝶三更。倘相思之可托。既有言矣。虽有愧于新诗。何以赠之。盍申情于旧笔。
漏器序
若夫钦天授时。圣王所以参赞。夙兴夜寐。君子所以操存。是以玉衡转枢。虞庭均七政之运。葭烬吹琯。齐民辨六气之调。虽有大小之殊。实无功用之异。若余一授汉玦。再变尧蓂。梦里君王。恍疑贾对之夜半。卷中师友。窃慕曾省之日三。而庄蝶嫌宵。卫蕃易夕。环溟匝地。翼轸迷朱鸟之躔。坐井观天。羲轮失黄道之次。常叹羊胛之乍烂。转觉驹隙之偏催。草堂午眠。岂待桃花之暖。杏坛昼寝。将归朽木之捐。迹遰鬼门之阴幽。心昧灵台之澄澈。白石几歌于漫漫。瑞岩思唤于惺惺。兹仿书云之旧规。遂创侧晷之新制。截湘岸之竹。银箭惭贞。铸首阳之铜。金壶让色。璇虬吐雾。蒸
白江先生集卷之十五 第 513L 页
成仙掌之凝华。琼萼承珠。洒添鲛人之迸泪。出险当坎上之丛棘。疏源接蒙下之山泉。丹凤门前。似分清禁之馀响。苍龙阙下。宛报高阁之稀闻。风彻丁东。拟作同安之戒。星回斗北。还惊长乐之音。暗数寒更。颓龄共逐于勺水。直待昧爽。众人宜惜于分阴。较愁浅深。远客犹咏于量海。关心多少。羁臣可堪于书灰。赖此昏明之靡差。嬴得郁陶之暂豁。三百六旬之代序。象纬呈形。二十五点之短长。鸡晨辍唱。谁知覆盆之底。亦照容光。尚冀寒谷之中。更回阳律。粗述起事之梗槩。复继言志之钩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