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月塘先生集卷之六
月塘先生集卷之六 第 x 页
月塘先生集卷之六
 附录(上)
  
月塘先生集卷之六 第 372H 页
行状[金 集]
姜氏籍始兴。新罗时有曰馀清。肇居之。即今之衿川也。逮高丽壁上功臣弓珍。始显。子侍中邯赞。大有将相业。谥曰仁宪。入我 朝。汉城尹扬。生山阴县监匪熊。山阴生吏曹正郎曦。寔公五世祖也。高祖讳叔突。以司谏直言。燕山时坐谪。后以清白。褒升通政阶。曾祖讳赉。昭格署参奉。不仕。 赠吏曹判书。祖讳惟庆。三登县令。 赠议政府左赞成。两世推 恩。以公贵也。考讳灿。清名雅望。迥出一代。见重李文成公。早世。官止吏曹参议。追 赠本曹参判。用原从勋也。妣贞夫人金氏。光州名族。佥知讳殷辉之女。左议政光山府院君讳国光之后也。庚辰三月初九日。生公。参判之兄别提 赠领议政讳(火旁享字。)鞠而子之。议政之配。曰安东金氏。宗簿寺正讳德鹍女也。公讳硕期。字复而。少岐嶷有器量。举止异于常。五岁。丧本生妣金氏。悲慕致伤。几不救。七岁。偕群儿陟家后冈。适一儿误落深坑。众皆骇散。公乃谕而聚之。连结诸儿带。俾得攀援以出。识者谓暗合击瓮故事云。翌年秋。值赞成
月塘先生集卷之六 第 372L 页
夫人丧。号恸如成人。随众进退。终不离位次。及议政参判公守制外舍。尝夜失火。公独取衰服径出。既还。二公欲试其意。反辞诘之。对曰。丧服不可再制。故先救。二公惊喜。既长。端庄持己。沈默慎交游。蔚有老成之风。时参判公屡镇海西州府。皆繁华地。公时往省觐。其于声色外物泊如也。就学于先君子。专心为己。日孜孜讲礼。癸卯。参判公下世。越明年。议政夫人卒。又二年。议政公继卒。戊申。始外除。壬子。升上庠。丙辰。捷大科。选补承文院权知正字。见贼臣专权。国事日非。方冬。挈家决归松楸下。筑室凿池。自号月塘。以寓怀。戊午。庭请废 母后。仍收大小官议。以公终始不与。朝夕将窜矣。一日。公往外舅申公所。时相韩孝纯。勘定 西宫贬损节目。适过申家。求见公甚恳。公终不应。韩既去。傍人怪问之。公逌然曰。偶看书不暇耳。己未。拜副正字。庚申。升著作博士。例也。皆不仕被殿。尔瞻蓄怒。乃去例升规。公得自放田野间。若无意于当世。癸亥 反正初。即荐翰苑。以亲嫌不就。由博士升成均馆典籍。秋拜兵曹佐郎。进授弘文馆修撰。讲谕经义。规切时务。不但分析章句。俄递为司谏院正言。首严科举法。以革昏朝宿弊。追论贼臣凶党之已
月塘先生集卷之六 第 373H 页
死而网漏者。杜勋戚冒占之习。物情快之。既转授理,献纳。一救正不吐茹。事无遗佚。甲子适变。扈 驾南下。有欲引釜倭御贼。公入对。极陈拒虎逆狼之非计。议乃止。 驾次公州。移拜修撰。及贼平 回銮。乃授吏曹佐郎。持衡平正。不以官长而有所挠夺。夏选知制 教。赐靖 社振武两原从功券。乙丑。兼侍讲院司书。升拜吏曹正郎。进兼文学。夏为远接使金尚容从事官。七月。复 命。自是出入三司春坊副应教。至应教弼善。升辅德。间为成均馆直讲司艺。转拜执义,司谏。会检阅睦性善等。上疏交构上下。党论复起。公因辞避。痛斥朋邪倾轧之状。且曰。人主之心。必大公至正。然后是非好恶。咸得其宜。不挠于私意。不惑乎邪说。而窃瞯 殿下接下之际。不以贤愚为取舍。惟以色目为区别。抑扬予夺。或未必尽出于公正之道。后又论政曹不择人。乃汰去庶僚不称者六七人。不悦者众。丙寅。递为司艺。还拜执义者再。司谏者一。应教者四。移授议政府舍人。或为宗簿寺正,成均馆司成。其在三司。 上欲为 启运宫服三年。一二勋贵臣赞助之。公与诸僚。引古礼力争。仍劾迎合之人。及其虞也。 上又欲行初献礼。公以为绫原既为丧主。
月塘先生集卷之六 第 373L 页
则自 上不可主其祭。连上三劄争之。其间裁损华使接待浮费。请停公主家舍缮修。皆当时祛弊之切务也。俄升典翰。以号牌御史往岭南。旋有胡变 召还。丁卯。 上幸江都未几。而和事作矣。降俘姜弘立。引虏使来要盟。公上劄历陈金元人愚宋故事。请斩姜弘立。条启备御之策。因请优容司谏尹煌斥和之说。暨虏使再来。又上劄极争。前后凡七上。辞益加切。特出杨根郡守。相臣言官救解乃已。俄拜礼宾寺正。兼辅德。复出入执义应教。寻递为掌乐院正。还拜执义。举劾 国舅韩浚谦,府院君李好闵之循私滥疏。病递为济用监正。旋拜司谏。仍擢授承政院同副承旨,兵曹参知等职。时公女入选 世子嫔。冬文定厥祥。中外颂庆。而公窃忧惧。婚具并为省约。辞堂宇之自官改缮。绝州县求请。行礼之俭。古所罕闻。戊辰。除大司谏。伸论事同僚之枉。忤 旨递。俄拜右副承旨。转至左承旨。入侍陈 上心不能坚定。且不诚实之失。仍 启时习奢滥之弊。请减省冗费。专力军需。毋忘在莒之心。 上颇纳之。递就西班。寻授兵曹参议。录昭武宁 社两原从勋。己巳。复拜大司谏。论吏曹用人。一循资级。无难慎之意。 上疑其排轧特递之。
月塘先生集卷之六 第 374H 页
旋授成均馆大司成弘文馆副提学。病递。又为大司谏参知。移吏曹参议。复入银台。升都承旨。 筵白待大臣失体。其他覆逆。颇有匡救之益。以迁 陵侍卫恩例加嘉善。又以内医副提调。侍药 慈殿恩例加嘉义。皆辞不获。拜吏曹参判。如典牲署提调,都总府副总管同知义禁府。皆一时兼带者也。暨递铨。又兼同知春秋馆。既拜司宪府大司宪。适有 命递铨曹堂上。盖以李行远等前日在玉堂。劄争大礼被罪。未久而遽拟清选也。公以曾忝铨官。即引咎辞避。累 启而后递。复拜大司宪。间为兵曹参判副提学。壬申春。又为大司宪。见 追崇之议日盛。谠言摧沮。气象不佳。乃因病辞。上一劄曰。当今在延臣僚。孰非 殿下肱股。其所格王之意。咸愿 殿下追踵三代。而不谅本心。谴责过情。或疑其报憾立功。或斥其立名希爵。初非私相排击。迭为消长之比。而直以将顺者谓之忠。违忤者谓之非忠。则将来之弊。不但已也。古人有言曰。孟孙之爱我。疾疢也。季孙之恶我。药石也。美疢不如药石。此善喻也。递授西职。旋由副提学。再为大司宪。递拜都承旨。 仁穆王后山陵礼讫。赏加资宪。递为知敦宁。兼同知 经筵。癸酉正月。复拜大司
月塘先生集卷之六 第 374L 页
宪。俄迁礼曹判书。临事制变。允合礼意。二月。兼 世子左副宾客。即辞以形迹之嫌。下该曹。覆 启曰。姜某清慎。士论所重。 朝家用人。只问人器。不许。无何。递授知敦宁。连拜大司宪。以 正殿雷变 面对。力陈灾不虚生反躬自省之意。有以疏放尔瞻馀党为言者。公进曰。此非答天谴之道。党逆罪关纲常。得保首领幸矣。岂以此辈在谪而致有此变。及退。又进修省劄。 上皆虚受。既因论劾用事大臣所亲武夫。大见忤。因疾请免而不得。后竟递。俄累授大司宪。论搢绅家牟利。宦侍纵恣之弊。痛断宫奴作挐之害。汰骑省郎荐之私滥者。因劾专擅郎官。朝纲稍肃。寻递就西。秋复长宪府。而当 元宗祔庙之日。公与大司谏赵廷虎合 启曰。 宗庙之礼。至严且重。不践其位。不入其庙。此不易之常经也。 元宗大王虽诞育 圣躬。而未尝亲履宝位。何可与 列圣同飨。有若继序之当然哉。 祧迁一节。亦极难便。 不省。特命两司多官并削出门外。公即出衿川墓下。一室萧然。若将终身焉。乙亥六月。蒙释。丙子。元孙诞生颁庆始叙。寻拜礼曹判书。 启请教养童蒙。为育才之权舆。京中。更励见任教官。外则别设教养官。严立规条。责其
月塘先生集卷之六 第 375H 页
成就。又 启家礼小学。切于日用。令监试入格考讲时。小学质问旨义。家礼并讲注说。且陈汉城试冒赴之弊。明查圆点。以杜滥伪。 上皆嘉纳。既转拜吏曹判书。即上劄恳辞。暨入对。再陈情悃。而又 不许。优旨丁宁。不获已黾勉行公。冬猝中风痿痹。 上惊虑赐医药。公仍连章获递。未几。而西警卒急。三日。而兵及郊畿。于是定 出幸江都计。命老病宰先往。十二月十四日。 庙社及嫔宫已启行。 乘兴随出。而势转急。度不得达。乃径入南汉。公舁疾早发行已远。从嫔殿于江都病益甚。不能有为于分司。丁丑正月。城陷。公欲自裁者三。辄为 嫔宫所持。虽不得遂。而亦不失己焉。既行成。奉 嫔宫还。值 上出城。伏道左痛哭。 上慰论恳至。二月。 世子及嫔宫北迁。公以一子从行。出郊外哭送之。自是忧恼疾愈笃矣。夏复长天官。特兼司仆寺提调。固辞 不许。时承大难之后。庶僚无久近之次。而便宜 禀启。迁补无缺。又慎择清班。分别臧否。裁抑躁竞。不为唇舌动。秋递为知中枢兼惠民署提调。有挟憾伺衅者。乘举劾江都误事之人。巧生株累及公之计。然公之心迹。国人所知。非之无举。竟不得售。戊寅。连拜吏礼曹判书。皆辞不
月塘先生集卷之六 第 375L 页
就。四月。兼知 经筵。大臣以旱灾审理。请择司寇宽平刚正人。佥望归于公。病递西授。秋重患眩塞。 上屡遣医药。至问寝食。少间。拜礼曹判书,右参赞者再。皆不拜。庚辰。 擢拜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右议政兼领 经筵事监春秋馆事。公身既有病。爵位又崇。惧不承当。愈自退让。而感 上眷顾之隆。不敢一向牢辞。期以尽瘁殉 国。为报效之地。一心奉公。知无不言。每请频接臣邻。讲论时务。眷眷以恤民固本反躬消灾。为祈天永命之基。至其应接边事。虽时有皮币难免者而必欲制义处变。不失经权之宜。卒能周旋其间。弭祸机于既萌者。固不可一二言。是冬。复值湾上诘责之举。大臣诸宰。疲于应对。金公尚宪等。以异议被究。祸将不测。继以三件刷还。督促日急。公谓金尚宪事。是凶人所嗾。渐不可长。必须初头辨释善处。以绝其根。再三枚 启。欲其勿送。而竟不获。上以为听许情所不忍。不从事涉轻挑。莫如至诚开谕。以冀万一之幸。特 命公往。公即冒寒驰进。人皆危公。病甚。寻有 旨召还。以彼促遣他相故也。公独任其难。若恫乃身。入对退劄。百方营救。或遣间使辨释。或报诸宰弥缝。所以惜忠贤拯民庶者。无所不用
月塘先生集卷之六 第 376H 页
其极。辛巳春。以病乞退。章凡二十五上。 温谕不允。以公痿甚。每上 殿。令内侍扶掖升降。公惧不自安。求退之意愈切矣。四月。因旱灾。备达弭灾异交上下之道。因请罪乞免。又 不允。八月。病益剧。复陈情请递十三章。终 不允。及十二月。公病猝重。未参内局问安之列。上劄待罪。因复力辞。 上再三敦谕曰。卿病今虽如此。日暖自当差愈。暨二十五呈。乃始勉副。判中枢府。医问交涂。久而不替。竟以癸未六月十三日。卒于正寝。临终。语不及私。命纸笔欲草遗疏。神昏未就。前夕。栉靧澡洗。谓家人曰。明日殆不兴。至期整衣冠。翛然而逝。享年六十四。讣闻。 上震悼。赐赙祭有加。官庀襄事。廪其家终三年。朝野咸相吊曰。贤相亡矣。太常易名文贞。用是年九月初五日甲午。葬衿川治南鹅房里寅坐之原。从先兆也。公资禀纯粹。操履敦确。宽而有制。和而不流。蕴之深厚。发之裕如。居常寡默。若无辨别。而遇事刚果。可见操执。内外固斩斩也。为官举职。守正不苟。无所顾前后。暨升揆席。未堪多难。只手颓波。势穷力竭。而亦未尝规利计功。以变其素守。唯于平生思尽吾义而已。当锦州舟师之日。虽势有所迫。而犹不忘大义。建请使林庆业通告
月塘先生集卷之六 第 376L 页
于陈都督。后复与僚相及数三宰臣。密议侯问 南朝。未几。为被拘谋脱者所引。人皆曲径图免。或有为公忧者。公笑曰。以此被祸。虽死无愧。况死生有命。吾不忍为此态。至五臣逮去而终不动。若夫夙夜匪躬。谋猷殚虑。一人倚赖。百僚矜式。生死无愧。则不知古宰相何如耳。居家孝友。人无异辞。死丧尽礼。孺慕终身。每日晨兴谒庙。凡祭必宿斋。躬莅视办。惟务精洁。尝于乡居。遇参判公讳日。滞再阻市。无以供祭。适有家犬咬一雉来。寘诸阶上。孝感惊人。季父耆老。犹事严父。朝夕省视。极其诚敬。得一美味。必失致之。或时未及。即不自食。姊氏早寡。奉养于家。友爱笃至。务悦其心。及其子女。皆视己出。至于宗戚之抚恤子弟之训诲。各有条理。曲尽其意。好贤爱士。不啻口出。见人不善。若将浼焉。亦能清而容物。归怨者希。性喜清素。绝不营求。如扇历微物。亦常贸用。及居通显。俭约犹前。连姻 王室。畏谨愈加。祖业之外。无所增益。人不见其贵盛也。再掌铨柄。一循公道。或涉自衒。辄不举用。门庭肃然。无敢干以私者。尤谨于辞受。非义之物。毫毛不曾有所近。虽些少馈遗无辞。一皆却之。一时皆服其清慎。首选清白。以 国婚家旋沮。物议嗛之。
月塘先生集卷之六 第 377H 页
平生不事词章。常读心经,近思录。手抄圣贤格言。揭诸座右。出入观省。而于所谓进以礼退以义者。尤致意焉。早嗜礼学。精究服行。虽年位已高。疾病沈剧。而犹不欲斯须离也。有所录疑礼问解一卷藏于家。公配贞敬夫人高灵申氏。大司宪湜之女。男曰文星。县监。曰文明。县监。继公伯兄后曰文斗。进士。曰文壁。监役。曰文井。进士。女长适应教郑秦齐。次即我 世子嫔。次适进士李弘相。文星娶领议政申钦女。生五女。长婿吕颜齐。次金震粹。次吕圣齐。馀幼。文明娶大司宪金光炫女。生二男二女。文斗娶东阳尉申翊圣女。生一男二女。文壁娶监役李秤女。生一男一女。文井娶丰宁君洪宝女。无子女。先公夭。 世子嫔首诞元孙。次一别孙三郡主。李弘相生一男一女。皆幼。噫。积善之家。必有馀庆。姜实大姓也。绵绵累代。至公始发。其业家衍庆。岂无自而然也。窃见姜之远世。既多闻人。而司谏之清直。参奉三登之隐德。实有裕后之业。若参判公则有大焉。钟美嗜善。多积而不大施。久则必徵。福庆宜有归矣。况我公袭闻承宗。将多前烈。为家能子。为国名臣。其善之著于家国者。夫岂浅鲜哉。既耕而获。惟理之常。盈庭兰玉。不足为公休。而保育
月塘先生集卷之六 第 377L 页
储壸。振振麟趾。培 国家亿万年无疆之基。岂但一家之福庆而已哉。吁。源深者流长。根固者枝茂。吾知姜氏之庆。将与国并昌。而福善之理。信不爽矣。兹不惟得之家乘。盖取诸国言而为之状。谨状。
谥状[李明汉]
公姓姜。讳硕期。字复而。号月塘。系出始兴。新罗时。有讳馀清。来居始兴郡。遂为始兴人。始兴即今衿川也。至高丽。有讳弓珍。事太祖。为三韩壁上功臣。讳邯赞。事显宗。官至门下侍中。谥仁宪。位将相。有大勋业。仁宪之后。代有显人。入我 朝。有讳扬。检校汉城尹。生讳匪熊。山阴县监。生讳曦。吏曹正郎。即公五代祖也。高祖讳叔突。有直节。燕山时。以司谏言事坐谪。至。中庙朝。历官判校。以清白褒升资。曾祖讳赉。有隐德。荐授昭格署参奉。不仕。 赠吏曹判书。祖讳惟庆。名显士林。登嘉靖壬子司马。晚以泮荐。仕至三登县令。赠左赞成。考讳灿。 赠吏曹参判。天性清高。操履正直。言行载申文贞公所制碑文。妣光州金氏。 赠贞夫人。佥知殷辉之女。左议政光山府院君国光之后也。以万历庚辰三月初九日。生公。甫二岁。出为参判公伯兄 赠领议政讳(火旁享字)之后。 赠议政公配。曰
月塘先生集卷之六 第 378H 页
赠贞敬夫人安东金氏。宗簿寺正德鹍之女。 赠议政公学业精通。孝友笃实。为侪类所推许。屡举不中。晚授造纸署别提。不仕。自 赠判书公以下三代推恩。皆以公贵也。公生而神秀。沈厚寡言异凡儿。五岁。遭光州金夫人之丧。哀慕毁伤。仍得大病几不救。卜人言此命当作宰相。虽病不足忧。某甲当瘳。至其日果验。六岁。赞成公在果川任所。议政公往觐。公亦随之。路遇大风猝起。人马辟易。公于轿上背坐。用厚衣覆后。免风直触。观者咸奇之。七岁。与群儿游。一儿坠深坑中。群儿皆惊散。公独悯之。谕群儿曰。吾辈若散。此见将不得出。仍令各解衣带。连结而投之。使儿得攀出。其爱人济物之心。自幼已如此。有轻薄儿因游戏。以亵语加公。公闻之悔恨。不出户庭旬有馀。自后虽或出游。如有人妄言者。必徐言切责。低颜正色。屏立而不与语。儿辈莫不敬惮。八岁。始读书。祖妣权氏。卒于果川县。在京宗族。会本家为位而哭。公不离位次。号痛如成人。议政公与参判公。守制居外舍。一日夜失火。公持衰服避园中。火灭。家人求得。公始下来。参判公大奇之。设问曰。如书册及汝衣衾皆在。而独持吾衰绖以避。何意也。公对曰。书册等物虽可惜。衰
月塘先生集卷之六 第 378L 页
绖则不可再制。闻者惊异。壬辰。避兵岭西。癸巳。还凤山庄舍。丁酉。随参判公上京。始就学于沙溪金先生。时公年十八也。笃志性理之书。兼治礼家言。学业日以益就。人知终必大成也。庚子。举监试,别试,初试及讲试。冬议政公患风病。昼夜侍侧。癸卯。参判公在延安捐馆舍。公方侍议政公病。自京奔丧。七月。返葬衿川先茔。仍居庐。朝夕上墓哭拜。雨雪不废。甲辰。遭安东金夫人之丧。丙午。议政公又捐馆舍。六年遭三丧。葬祭一遵礼制。戊申。始服阕。壬子。中司马。癸丑。游清平山。遍赏秽貊古迹而还。乙卯。中汉城初试。时光海政乱。贼臣尔瞻擅国。专以科举植党。讲经有字标相应之说。公愤甚就讲席。自书不字而出。丙辰。登增广文科。选承文院。凶党谋废 母后。构成逆狱。屠戮异己。公挈家决归衿川墓下。筑室数间。庭凿方塘。月夕。杖屦逍遥。有独乐之趣。号月塘以此也。戊午。废 母之论益倡。至百僚庭请。又令大小官。皆议可废不可废。公终始不参。台谏将论窜不果发。己未。循四馆旧例。序升副正字。夏考居中。十月升正字。冬考居中。庚申。升著作博士。冬考又居下。皆以不仕故也。尔瞻愤槐院有不仕员。刱令计仕乃迁。自后四馆例升之规
月塘先生集卷之六 第 379H 页
废。癸亥三月。 圣上反正。四月。还授承文博士。旋荐翰苑。有相避不应讲。五月。升典籍。七月。拜兵曹佐郎。八月。拜弘文修撰。时本馆上劄请立大志务圣学。重宗统尽孝敬。纳谏诤公视听。严宫禁镇人心。 圣批特优。又于 经筵。进讲论语。论旨义多格言。 上嘉纳。十月。拜正言。时两司合 启言科举不公为痼弊。反正后。此习犹未尽除。增广别试。外方场屋尤不严。物议颇喧。请罢榜。且开 筵视事。渐不如初。请依 祖宗朝故事。日接臣僚。勉尽不息之功。公皆力主其论。 上嘉纳。俄移修撰。又拜正言。 启言贼臣凶党。次第被罪。而讨恶之典。犹不及于已死之辈。殊非诛奸既骨之意。举首罪四人。请追夺官爵。且昏朝时。戚里权势家。夺占土田。聚集民丁。免其税役。为叛主逃役者渊薮。 反正后。勋戚家。渐踵前习。请令诸道监司禁断。十一月。还拜副修撰。连日入侍。讲论语足食足兵民信。哀公问有若年饥用不足等章。多格言。讲讫。又言近来奢侈渐盛。堂下官僭侈衣服。不可不严禁。 上皆嘉纳。升校理兼文宣传官。十二月。移拜献纳。甲子正月。适贼举兵叛。京都汹惧。诸臣各自献策。朝廷命令。朝更夕变。莫适所从。设御营使。召募都民。
月塘先生集卷之六 第 379L 页
又设赞昼(一作画),赞理等使。事无统绪。公 启罢赞画,赞理等任。备局诸臣所陈。皆关由大臣然后行之。 上南幸。夜出崇礼门。未明渡汉。 驻跸于沙汀。贼锋渐迫。人心溃散。上下苍黄。日高丈馀。 大驾犹未发。公进诣 御前。请速动驾。言甚激切。 上动容温谕。夜半。到水原府。 庙社主担舁军多道亡。公曰。事势至此。他无善策。除出湖南军之上来者。使之担舁。则此皆思归之卒。必无中道溃散之患。庙堂依公言为之。二月。拜修撰。 上还都。公上劄极论挽衰改纪之策。俄授吏曹佐郎。有一堂上。荐引公议所不许者。必欲拟台谏望。公据理力排之。又有一名官。以刚直不挠忤当路。才递宪官。欲遽拟守令。公力陈无端补外之不可。相持移时。堂上有不平色。同僚目止之。罢政。公即呈病不出。六月。选知制 教。参靖 社振武两功臣原从。乙丑。兼校书校理。 世子正位东宫。公兼侍讲院司书。二月。升正郎。文学又荐。中书太监王敏政,胡良辅奉 诏出来。远接使金公尚容辟公从事。四月辞 朝。七月复 命。八月。拜副应教兼弼善。俄递拜直讲。兼职如旧。九月。拜辅德执义。递拜应教。又拜兼辅德。十月。入侍昼 筵。讲孟子。公进言曰。人性本善。
月塘先生集卷之六 第 380H 页
为尧舜所为之事。则是亦尧舜而已。又曰。圣学工夫。笃实为大。治国之本。舍此何以哉。试以近事言之。或有欲行某事而中止者。或有欲为某事而未行者。此无他。不能笃实故也。近日应 旨进言。多有可采者。若能行之着实。则有何不能为之事乎。十月。又入侍朝 讲。论孟子小弁小人诗问答之章。又论矶字谚解似未莹。宜改释。多格言。递拜司艺。又拜司谏。 王子珙。在昏朝请废 母后。 反正后。屡出诸贼之招。朝廷曲为保全之地。出置于外才半年。旋有放还之命。睦性善,柳硕等。联名上疏论大臣三司罪珙之失。因此三司陈 启辨白。公引避。略曰。近来 朝著景象。日益不佳。在廷诸臣。皆求引退。此皆睦性善,柳硕等乘机倾轧之致也。性善等疏。怪妄无伦。危巧太甚。其心所在。实欲假公售私。排击异己。而 殿下初不谛察。反赐优奖。迎合之辈。雀跃而起。黄㦿之章。不日踵至。掀动 朝廷。略无顾忌。大臣以下。皆不安其位。其偷隙交乱之态。可忍言哉。两司之 启。玉堂之劄。明白陈辨。言甚直截。而 圣批极严。至以自称君子不事污君等语斥之。 圣明之言至此。为臣子者。岂不惶惑闷蹙。夫人臣事君。孰不以君子自期其身。陈
月塘先生集卷之六 第 380L 页
善闭邪。难进易退者。兹实立朝诸臣所常自勉者。而今以为国防患之举。遽加不测之恶名。其为机计。固非偶然。则当时参论之臣。相顾狼狈。不乐在朝。情势之不得自己者也。 殿下不谅于此。而屡降峻旨。有同驱策束縳者然。使群下无所措其手足。其亦有乖于礼遇臣邻之道。臣窃为 殿下惜之。 殿下自临御以来。每以破明党和朝廷为务。大小臣僚。孰不感动。竱心一力。恪勤职事。寅协之效。拭目以待。而以 殿下今日举措观之。则非惟不能打破。反助乖激之势。使众心疑惑。莫适所从。其所以不成和睦者。实 殿下之过也。大抵人主之心。必大公至正。然后是非好恶。咸得其宜。不挠于私意。无惑乎邪说。而窃瞯 殿下接下之际。不以贤愚为取舍。惟以色目为区别。抑扬予夺。或未必尽出于公正之道。若不痛革病源平心一视。则上下阻隔。情不相孚。士论涣散。终无归宿之期。臣恐将来之患不止于此。而国不能为国也。以 殿下之明圣。宁不惕然于斯乎。启入。 圣批以勿辞为答。公又论政曹殊无为官择人之意。百司庶务。多有不能举者。 启汰六七人。皆权要亲戚家属也。后递拜司艺。还拜执义。又论延平府院君李贵,副
月塘先生集卷之六 第 381H 页
提学崔鸣吉议礼之失。丙寅二月。递拜宗簿正。五月。拜应教。 仁献王后虞祭。自 上欲行初献礼。公以为绫原君既为丧主。自 上降为期服。则不可主其祭。礼意明甚。一夜之间。连上三劄。六月。翰林编修姜曰广,工科给事中王梦尹。奉 皇太子诞生诏出来。公为延接都监。都厅接待之物。务为裁损。事办而费省。是月。移拜司谏。贞明公主出閤已久。而自 上特令该曹修缮其家。自 祖宗朝出閤宫家。无再修之规。公与同僚论之。七月。递拜司成。俄拜应教。九月。移拜执义。又拜舍人。兼带如前。十一月。自应教移拜执义。时西学儒生。有妄作之罪。汰定军保。公 启言士族章甫之人。一朝降为徒隶。非 圣朝美事。请令四馆量施他罚。司艺许𥛚(示+啇)疏论 追崇。公 启言𥛚(示+啇)有希望心。请罢职不叙。未久。递付护军。十二月。拜典翰。朝廷将行号牌。分遣各道御史。公膺庆尚右道之 命。拜辞日。 上引见御史十人。教曰。尔等必有所思。事目中未尽者。其各悉陈。十人各陈所见。 命宣酝赐药物。下备忘责勉送之。到闻庆。因胡变承 召。诸御史皆罢还。复 命前数日。 慈殿,内殿已幸江都。世子南下。公随 大驾至通津。时虏差称讲和将到。
月塘先生集卷之六 第 381L 页
朝廷莫定接待之所。 引见大臣备局堂上及三司长官。公以玉堂亚长。入侍进言曰。群议皆言江都虚实。不可使贼窥觇。接待于通津。少无所妨云。此言似有理矣。闻甲串战船只数三云。天堑虽可恃。岂以数三船。张我军容。能使贼畏慑而不敢近哉。必将谓我穷蹙孤岛。益肆长驱矣。自古夷狄之要和于中国者何限。而未有如今日之无据。一自义州之陷。如入无人之境。贼势方张。而今乃送差请和。其计正如金人之愚宋。岂不痛哉。 朝廷不自觉悟。无意战守。甘心讲好。苟冀目前无事。臣恐难从之请日至。而庙算将不能善其后矣。堂堂 盛朝。岂忍陷于彼计。固当严辞而斥绝也。言未毕。诸臣罢对。公亦随出。下卯二月。姜弘立等。称和好率虏差。诣 行宫。要质 王子。公上劄请斩弘立等。悬之军门。又与舍人李敬舆联名上疏。极陈备御之策。 上嘉纳。司谏尹煌抗疏言不可讲和。语多过激。 上下未安之教。公上劄极陈优容言者。使直气不至推沮。虏差又胁以斥绝 天朝不书年号。公又与同僚上劄斥之。前后劄凡七度上。及公 特授杨根郡守。相臣 启言儒臣不可无故补外。两司亦请还成命。 上从之。其后领中枢府事
月塘先生集卷之六 第 382H 页
李元翼,副提学郑经世入侍言顷日玉堂之 批语甚未安。 上曰。到今思之。予亦不能无悔。两臣又言姜某不胜忧愤。自不觉言辞过激。心岂有他。不可不如前 眷遇。复置近密。三月。礼宾寺正。四月。兼辅德。旋拜执义。五月。弘文应教。以病递本职兼带。拜掌乐正。旋拜执义。又兼弼善。 启言闾阎间服美日甚。堂上官毋得衣纱段。堂下官毋得衣䌷帛。七月。递拜济用正。旋拜司谏。俄升同副承旨。九月。 世子嫔三拣择。 国家旧例。国婚三拣择后。该司必添缮本家。以为行礼之所。该官引例来告。公以为此时不可用太平旧规。墙壁一无所改。六礼时需用。例必求助外方。务其丰备。公皆略之。资请只于若干知旧。俄递拜兵曹参知。十二月。嘉礼成。戊辰三月。大司谏。四月。递付军职。五月。右副承旨。八月。升左承旨。入侍进言曰。臣伏睹 下政院备忘。辞旨恳恻。大小臣庶。孰不感激。近观诸臣章奏。皆言 上心不能坚定。且无诚实。臣愚以为此等说最为切实。若心不坚定。意无诚实。则寻常事。犹患不能成。况能济国事乎。顷日。有国虽亡刷送逃还人决不可忍之 教。而厥后渐挠于利害之说。此等事似不诚实。自 上必立志坚固。每事诚
月塘先生集卷之六 第 382L 页
实感动人心。然后国事庶可为也。又进曰。近来以省减浮费。庙堂该司屡日陈 启。若果减省。似亦有补于经费之用。而不治根本。徒区区于末节不可也。君臣上下。皆以危亡之祸迫在朝夕为心。无一时玩愒。无一事怠忽。则虽减其不可减者。自 上无未安之心。而臣庶亦承顺之不暇矣。臣以一家事言之。上年扈入江都时。妻子离散。不能相顾。遑遑汲汲。若不保躯命。而及其时事稍定之后。便生安佚之心。今则至欲美衣服好饮食。人心之操舍。乃至于此。臣以家长。常常戒饬。而亦不能卒变。在私家尚然。况于国乎。自上必为感动人心之举。而以壬辰丁酉甲子及上年为心。则国其庶几矣。十月。递付军职。俄拜兵曹参议。参昭武宁 社功臣原从。又拜大司谏。 启言政官专不择人。都承旨乃一院之长。地望清切。为任极重。而该曹一遵资级。无所取舍。请推堂上郎厅。 圣批未安。公避递。己巳四月。大司成。七月。副提学。八月。请暇加土父母坟。 特给浇奠。因寒病未即还朝。再疏。递付军职。俄又拜大司谏。又递付军职。十月。拜参知。庚午三月。拜吏曹参议。四月辞递。五月右承旨。七月左承旨。八月。升都承旨。入侍陈文义。多格言。又言顷
月塘先生集卷之六 第 383H 页
因李命俊疏。大臣台谏。皆不得安于位。其时景像甚不佳。伏见左相两劄。可想其心之不安。而 批答无缱绻之语。似非待大臣之道。三公一时呈告。自 上命招出仕。臣意以为既以 命招诣阙。则须 引见面谕其时之事。实合事体。而只命承旨传言。此亦未安。 上曰。若如承旨所言而为之。则果好矣。而予未及思之矣。十二月。以迁 陵时 殡殿侍卫承旨之劳。升嘉善。辛未。 大妃违豫复常。以承旨侍药厅。赏加嘉义。二月。 集庆殿火。公上章请惕然改图。转灾为祥。三月。拜吏曹参判。四月。典牲署提调副总管。八月。请暇浴椒公州。九月。兼同知义禁。十月。递付军职。又兼同知春秋。俄拜大司宪。先是李行远等。在玉堂论 追崇被罪。既叙。铨曹复拟清望。 上以营护植党。特罢铨曹堂上。公递铨未久。即引避曰。李行远等。俱以 经幄近臣。凡有所怀。冒犯于咫尺之 威者。徒恃 圣朝曾无讳言之戒故也。今若律之以谄附胁制之罪。则彼行远等。虽万被诛戮。犹有憾于天地之大也。 雷霆既霁之后。似不当遽尔废置。故循例备拟于清显。实非营护植党之私。而不料 大圣人廓然之胸次。尚有所介滞也。臣曾忝铨曹。久与洪瑞
月塘先生集卷之六 第 383L 页
凤同席注拟之际。可否相济。瑞凤保无丝毫专擅之事。而即今继瑞凤者。犹以遵其馀习。俱被 严谴。则臣以当时同事之人。独安得偃然而已乎。仍窃惟念自古人臣之植党胁君。邦有常刑。小而御魑魅。大而伏斧锧。历数古今。若此之类。世不多出。而今 殿下每以此举疑。朝臣少有违忤 圣旨。辄发于声气之间。由是朝野危惧。忠谠摧沮。上下否隔。渐不如旧。此愚臣夙夜忧闷。欲有所言而嗫嚅者也。三避。递付护军。十一月。大司宪。递拜兵曹参判。十二月。兼同义禁。俄拜副提学。壬申正月。递付护军。二月。又拜大司宪。时因 追崇之议。三司官多辞避。公上劄曰。病中得闻 朝廷方以追崇。有所争辨。而 圣教极严。臣不胜瞿然竦惕。食息不安。惟我 殿下以高世之智察言之聪。凡有猷为。不能独断。必须谋及卿士。博采群言。矧兹 国家变礼。前古无徵。其为不轻而重。无过于此。若以偏系之私。或主先入之言。则其何以厌服人心而有辞于后世乎。 殿下欲伸至情。方议大礼。而未免为多言所挠。上下否隔。纶綍异常。雷霆所加。无不摧折。人怀忧竦。气象惨沮。当今在廷臣僚。孰非殿下股肱耳目。其所格王之意。愿忠之诚。咸愿 殿
月塘先生集卷之六 第 384H 页
下追踵三代。驾轶汉唐。而 殿下不谅其本心所在。谴责过情。束缚太急。或疑其报憾立功。或斥其得名希爵。噫。 殿下于平日。俯临群下。无微不烛。真知诸臣用心如彼。不忠如彼。而犹且隐忍而待之耶。抑因今日意见之相左。而骤发于辞气如许耶。敬大臣体群臣。列于中庸九经之目。而致意丁宁。垂训后世。 殿下亦尝体认而躬行之矣。岂料今者忿懥所发。无所顾藉乃至于斯乎。今夫力主 追崇之论。劝 殿下以必行者。 殿下之臣也。以 追崇为非礼。欲 殿下之毋踵过举者。亦 殿下之臣也。初非私相倾轧。迭为消长之比。而直以将顺者谓之忠。违忤者谓之非忠。则将来之弊。不但己也。古人有言曰。孟孙之爱我。疾疢也。季孙之恶我。药石也。美疢不如药石。此善喻也。伏愿 殿下平心和气。公听并观。于其好恶。必加察焉。无或有所偏倚。使人人有以窥 殿下之浅深也。仍辞免。递付护军。四月。副提学。病递。旋拜大司宪。五月。递付护军。又拜大司宪。八月。都承旨兼同知成均。唐将宋游击。将致祭于 魂殿。礼曹仪注。有百官陪祭之议。公 启古无可据。不可轻行。十一月。用 山陵赏加升资宪。十二月。递拜知敦宁。兼同知
月塘先生集卷之六 第 384L 页
经筵。癸酉。大司宪。俄拜礼曹判书。时虏有东抢之形。上将进驻松京。为备御计。 上方在忧服。服色命以缟素磨鍊。公引衣墨临戎古制以启。既而进驻之议。寝不行。二月。兼 世子左副宾客。公以踪迹之嫌。陈劄乞免。该曹回 启曰。姜某一生清慎。士论甚重。实合此任。 朝家用人。只问人器。不以形迹为拘。遂不许递。三月。递付护军。四月。知敦宁。五月。大司宪。六月。递付同中枢。七月。复拜大司宪。时 仁政殿有雷变。上引见大臣及判尹以上三司长官。令各陈所怀。公进言曰。皇天之示警。必是仁爱人君。使之有为。而至于 正殿雷震。前所未有之大变也。所以致此之由。臣不敢历举。而变不虚生。必有所召。 殿下所当反躬自省。应之以实。不以文具。则 殿下所为。宁有不合天心者乎。遇此无前之变。 上心岂不惊惧。然久则惧心渐弛。恐无应天之实也。毋敢少忽。念玆在玆。终使天人交孚。不相违悖。则转灾为祥。理之常也。不然而徒闻臣等今日之言。罔或惕念。无所猷为。则皇天之怒。必有甚于今日矣。古人以敬天勤民。应天以实不以文等语。惓惓于其君遇灾之日。此言虽似陈腐。体认以行。可见实效矣。 上曰。卿言是矣。诸宰中。
月塘先生集卷之六 第 385H 页
有请释尔瞻馀党窜谪者。公进曰。此言似非答天谴之道也。党附凶逆。罪关纲常。则此古人所谓人得以诛之者也。 国家特用宽典。迸诸远外。 殿下生生之德。可谓至矣。岂以此辈久谪。感伤和气。而致今日之变也。退与同僚。又上修省之劄。 上皆嘉纳。因雷变命放珙三子。公启虑患保全之策。八月。陈劄乞焚黄。 命给马赐浇奠。俄递拜同枢。九月。大司宪。十月。递拜西枢。旋拜大司宪。病递。甲戌正月。以知枢复拜大司宪。二月。递拜知敦宁。俄又拜大司宪。请禁宰相势家防纳三名日进上马者。请拿鞫内官之骄横横驰大臣马前者。请汰骑省郎荐循私者。仍劾专擅郎官。又杖杀作弊宫奴之尤甚者。六月。递拜西枢。七月。又拜大司宪。 备忘记。 元宗大王入 庙。令礼官照例举行。公与大司谏赵廷虎合 启。帝王之孝。虽以尊亲为贵。而其于圣人无违之戒。尤不可少忽也。惟我 圣上诚孝出天。其欲致隆于所生之亲者。无所不用其极。而至于典礼所系。诚不可蔽于至情。有所差失也明矣。 追崇大礼。成事不说。而不意玆者又下入 庙之教。凡在瞻聆。孰不惊叹。夫 宗庙昭穆之制。至严且重。不践其位。不入其庙。此截然不可
月塘先生集卷之六 第 385L 页
易之常经也。 元宗大王。虽有诞育 圣躬。毓祉启庆之盛。而未尝亲履宝位。则何可与 列圣同飨于太庙。有若继序之当然者哉。国有二庙。庙无祢位。实出今日之变礼。而失礼之中。亦有轻重。别庙权宜之制。不犹愈于入 庙之大段违礼者乎。 祧迁一节。亦极难便。揆以情理。不亦未安之甚乎。稽诸往牒。而无可法。质之礼经。而无所据。不可徒循至情。遽行非礼之礼。重贻天下后世之讥。请还 成命。再启。皆以勿烦为 批。因 备忘记辞旨极严。公与两司多官引避。执义沈之源等。 启请出仕。 特命递差。继下备忘记。两司多官。姑从轻典。并削官爵。门外黜送。公即日出衿川墓下。乙亥六月。 特命放释。十二月。还给职牒。丙子三月。因元孙诞生。颁赦别叙。四月。副护军。五月。礼曹判书。公以为成就人才。莫先于教养童蒙。京中则令教官各书所属童蒙姓名为一案。一朔。再讲于该曹。或论难礼节。或试以才艺。有成效者。褒升其教官。外方则州牧大处。置教养官。吏礼曹同议。择三品以下闲散文官有文行者差送。重其体面。使之巡历所属列邑而教训之。监司考其勤慢殿最。各邑。各择一乡中有才行者为学长。劝学习礼试艺。能
月塘先生集卷之六 第 386H 页
举其职者。监司 启闻升叙。学长亦授相当职。俾知朝家崇奖饬励之意。仍请议大臣行之。定事目十七条。宣之京外。七月监试。二所举子作挐罢场。大提学金尚宪上劄。令一所加取两试各百人。以满其额。公意不可。上劄请趁一所未出榜前。一体罢榜。外方试取者。亦令尽罢。改日退行。以重国试。不报。翌日。 命首倡儒生决杖充军。公即构劄言首倡者固有罪。决杖充军。非惩治士子之律。 国家之优待士子。非为其人。为斯文也。古之官府学校之用刑不同以此也。劄未上。幼学权大庆等疏。下该曹。公以劄语覆 启之。公又启家礼,小学。年少士子不可不读之书。会试录名。必以此两书考讲。其意实非偶然。而只讲句读。专昧小注。岂能详其旨义。考讲官必择差。以质问旨义为主。并讲小注。 批曰。启辞甚当。并依此行之。又启生进赴式年初试者。必满三百点。然后赴馆试。百五十点者。赴乡,汉城试。法典也。近来废弛不行。图出公文。未满点数。而赴乡,汉城试者甚多。以此居泮者。只应赴馆试者。若干而已。事极寒心。令成均馆一一查准。以杜滥伪。且生进依旧例。必恒居东西两斋做业。又生进之未满百五十点者。有称有代加。书某郎
月塘先生集卷之六 第 386L 页
于名纸。比朝官直试乡,汉城者。代加岂可与朝官同也。生进中。以 恩赐得分数者。亦必准百五十点然后赴试。用其赐画。乃故事也。而今者有赐画者。不问有点无点。并许录名。亦可骇。 上曰。年少之人。不足深责。其家父兄。不为禁抑。极为非也。士子辈。如是冒法。台谏何不纠检耶。礼曹郎官。姑先推考。八月。拜吏曹判书。上劄辞。 批以卿之才望。允合此任。宜勿控辞。九月。入侍陈不敢当之意。 上曰。予知卿秉心公平。故择授重任。宜勿控辞。尽心察职。十一月。患中风。上遣御医。不离看病。又 命内局日送所用药物。十二月。三劄。始递付军职。十二月十二日。西报猝至。十四日。 庙社嫔宫及大君。先向江都。差晚。 大驾随出。自南大门。转次南汉。前一日。闻有老病宰臣先入江都之 命。公时病沈剧不省事。编藁为窠。担舁而去。第四日。始入江都。病势转剧。 大朝声闻阻绝。公日夜忧郁。日令儿辈探问。丁丑正月二十二日。贼兵大阵。担船夜泊甲串津。公闻变强起。使人扶掖诣分司备局。尹相国昉,金相国尚容,朴四宰东善,李判书尚吉及诸朝士数十人来会。日未午。贼已屯结西城外。城内外溃乱。公知事无可为。谓儿辈曰。今将陷没
月塘先生集卷之六 第 387H 页
于锋刃之下。若死于所寓。他日收尸亦难。宁入 阙内。同死于 嫔宫之侧。遂率家眷入阙。 嫔宫三刎而苏。公将自尽。 嫔宫下临执手痛哭曰。我今三刎而顽命不死。父若先死。置我何地。我死后自决未为晚也。公不敢径死。贼亦称以讲和事。不即进陷。翌日。大阵入城。人心复溃乱。公谓贼情凶狡难测。欲自决者数。 嫔宫发声号哭。公不得自由。亦不往贼所行礼。翌日。贼将捲城往南汉。催行甚急。 嫔宫使公不离驾轿侧。盖以径死为虑也。至广州定金坪。贼将令一行皆换着华服。又闻公连姻 王室。位且高显。有驱迫意。公据义答之曰。 主上在围城中。消息难真。出城之说。只凭汝口传。义不可轻动。有死而已。贼咆哮而去。公谓一行诸人曰。吾辈忍死至今。盖为 嫔宫。而事势至此。无复可为。何可一从贼言。行礼于贼阵乎。吾意已决。只有一死。谓儿辈曰。吾死已晚。汝辈不必从我死。 嫔宫闻之。又发声号哭。急使人止之。遂令携至驻轿之所。公欲自尽者至三。而终不得遂。以 嫔宫故也。正月晦日。至南汉十里许。俯伏 嫔宫驾轿侧痛哭。 上使人扶公而起。仍赐劳问。及 上还京都。公随 驾入城。三公六卿。将送质子。而其
月塘先生集卷之六 第 387L 页
送者。只工曹判书具宏孽子而已。公次子文明。欲陪嫔宫往。贼将不许杂人随行。 上特除文明洗马。铨长闻文明入往。欲充质子之数。举公为礼判。以单望启下。公谓铨长崔鸣吉曰。六卿单望差除。前所未有。只为质子之故。做此苟简之举乎。国事至此。而皆不欲送质。国亡宜矣。铨长有惭色。公病重不能供职。四月。拜吏曹判书。又 特命兼司仆提调。时都目大政。公陈 启曰。七品以下官扈从人。皆以承 传。当出六品。落后人则已为罢职。乱后新授之员。仕满之期尚远。奉事直长。虽有窠阙。将无以填差。臣反覆参商。则凡参奉奉事直长。皆以十五朔。为仕满之限。三阶朔数。通计四十五朔也。今依翊卫司参下官升迁例。参奉奉事及别检。不拘仕满。直以除授久近。次次升迁至直长。而通计前仕满四十五朔后。升出六品。虽不可永为后例。似合一时便宜。请议大臣。大臣不察启本意。初相违忤。后因备局启辞。更议行之。七月。递拜知中枢府事。又兼惠民署提调。公每以前主铨者。毋论公议许否。荐用非人。人所贱恶者。多占清班。政体日乖。名器日轻。为慨发言僚席曰。铨衡之责。莫急于甄别贤邪。苟有利害之心。或撼公平之道。不免用
月塘先生集卷之六 第 388H 页
舍颠倒。则岂 圣上委任吾辈之意也。 国家之隆替。实系铨曹用人之得失。在平时尚然。况此大乱之馀乎。清显之班。尤当必循公议而慎择之。颇与前主铨者相反。年少辈。嫉公最甚。而未有以发。至是掌令黄㦿。欲挤公而难其辞。同僚有知㦿有宿嫌于公者。峻斥而不从之。㦿乃以戚畹偷生等语。避递。后权涛为执义。涛素称喜峻论者。亦言姜某事势自别。㦿之所论。极无据云。其后相臣启辞。亦有姜某无径死之理等语。戊寅二月。复拜吏曹判书。陈劄乞解。 圣批以前日台官之言。实涉过当。宜勿相较为教。四劄始递。三月。礼曹判书。递付护军。四月。兼知 经筵。时因旱灾有审理之举。大臣 启请择宽平公正人。为秋部长。遂以公为刑曹判书。病递。拜知敦宁。五月。递付护军。八月。忽眩窒。 上遣内医看病。又遣掖庭下人。问病势轻重食饮多少。仍命内医连续诊證上闻。优赐药物。俄拜礼曹判书。以病辞递。九月。沈报甚急。至有查官出来之说。祸将不测。人心危惧。公上劄请急遣大臣一人。备陈我国情势。且令引咎自当。则查官不必出来。 国家燃眉之急。亦或少弛。 圣批以劄辞甚是为教。仍 命送领议政崔鸣吉于沈阳。十一
月塘先生集卷之六 第 388L 页
月。右参赞。递付护军。己卯正月。又拜右参赞。庚辰正月。兼内医院提调。病递。拜礼曹判书。又以病递。闰正月。由右参赞。升拜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右议政兼领 经筵事监春秋馆事。即上劄辞。 批曰。卿德望俱重。允合斯任。宜勿控辞。卧閤论道。以副上下之望。三劄不许。时有舟师调送之举。公以为不可不因便报知于陈都督。将上劄。适 引对备陈劄意。又进曰。 圣上违豫经年。臣僚不得入侍。下情莫不郁悯。今日有此 引见。不胜幸甚。君臣犹父子。宜取家人礼。或于 卧内。或于便殿。不时 召对。讲究时政得失。讨论古今治乱。仍察诸臣邪正贤愚。则不但神气舒畅。其于修省之道。亦必大有益焉。岂必拘于礼法如是然后 引见哉。又进曰。臣于病伏中。窃闻 殿下待大臣之道渐薄。顷日当事大臣。相继许递。虽未知大臣果有可递之事。而群情窃自叹息矣。时烈风连日大作。南船相继覆没。死者多至八十馀人。加以雨雪惨烈。灾异非常。公即陈启劝 上益加兢业。上格天心。仍乞策免。 上优批答之。 王世子自沈回辕。师傅中一人。将往迎中路。以公为 世子傅。六月。因灾异劄陈修省之道。仍请策免。八月。奉 命改
月塘先生集卷之六 第 389H 页
章陵莎草。仍乞历扫先茔。复 命。陈所经各邑民事。命皆给灾。九月。上密劄论舟师交替军事。十一月。胡将龙骨大等。忽来驻湾上。急招大臣诸宰诘责。领议政洪瑞凤,吏曹判书李显英,接伴使尹晖等。被龙胡胁迫。联名驰 启催送前判书金尚宪。满朝失色。公言于左议政申景禛曰。 国家存亡。人心去就。在此一举。处之之道。不可不十分商确。仍 启言彼指名求索。而我无所辨别。则此后因嫌诬嗾之患。有不可言。今虽不计其罪之有无。不顾其身之生死。强使之入往。老病之人。决难得达。请令留湾相臣更为措辞开谕。领中枢府事李圣求上劄请以金尚宪。除赞成兼贰师。入送沈阳。以明尚宪无不受官爵事。 批以不无所见。公上密劄陈其不可。又言彼以尚宪为言者。非彼耳闻目睹。必奸细之徒。潜通交构。此路一开。一代之人。谁能保其善终。请广询在家大臣。参究利害。采用长算。俾无后悔。龙胡又令急刷我民及汉人走回与向化等。公 启请别样犒馈。衣薄者特给衣资。外方一体施行。又启言今日之事。比诸山城时有异。且与斥和不同。 朝廷必有哀伤恻怛爱惜持难之举。然后人心少慰。国体得宜。左相新往湾上。素见
月塘先生集卷之六 第 389L 页
重于彼。酬应之际。庶有方便。请并行会于左相。时汗久病新愈。赦一切犯罪人。且减本国币米至九千包。备局有因此颁赦。以悦龙胡之议。公笑曰。目今人心解散。镇定无策。若又如此。则彼意虽可悦。而独不顾我国人心乎。议者惭而退。公当 国事罔极之时。昼夜思度。殚竭弥缝。如入送金尚宪。刷还走回及汉胡等事。或露章或密劄。或 榻前陈达。替送怀恩君。称以陈奏使。更遣中使。防金银器侍童善炮之请。又请罪三南守令之勒送不当刷者。前后启劄。俱在公议韪之。辛巳正月。呈告至十度。 上遣承旨敦谕。翊日。进辞劄。 答以卿忠良辅弼。身佩安危。卧閤论道。以济时艰。宜勿控辞。十二度十五度二十度。皆 遣承旨。呈告凡二十五上。而 遣承旨至四。温谕备至。公感激 恩眷。黾勉出仕。俄有大臣备局 引见之命。公上劄陈脚病不能趋跄殿陛。 批曰。卿之脚力虽如此。不可不入来。令内官挟扶可也。公不得已入侍。其倚重眷遇如此。四月。因旱灾上劄。略曰。 国家不幸。灾异连仍。今岁之旱。甚于上年。民事罔极。拯济无策。审理冤狱。祈祷山川。而仁爱之天。听我愈邈。臣不敢知厥咎安在。尝闻古人之言曰。皇天感物。不为伪
月塘先生集卷之六 第 390H 页
动。感天弭灾之道。不在于徒循故常只袭文具而已。自古明王遇灾。必以恐惧修省。为第一件事。此无他。天人一理。感应无间。转移之机。诚在于人君所为之如何耳。伏愿 殿下毋事虚文备数。益勉乎享天以诚。以桑林之六责。省躬反求。以云汉之八章。侧身修德。仍念 殿下之所以待遇群臣者。未能旷然无疑。凡其言语作为。 殿下必先忖度。虽非本情所在。 圣心一或坚定。则终不复容而恕之。至发于辞气之间。故群臣所以事 殿下者。亦不免往往自疑。纵或有可进之说。率未能尽情而吐。此上下情意不相通之大者也。岂非可虑之甚乎。 殿下于此不可不深思体念而痛袪病源也。久病垂死之臣。更无入侍之望。而特蒙旷世 异数。至命内官挟扶出入 威颜咫尺之地。不以丧失体貌为罪。 恩眷之隆。何至此极。生陨死结。不知所以仰报。且臣以谫劣。久叨鼎席。不能协赞治化。连值旱魃肆虐。忍使民庶饥困。重贻圣上忧勤。策免之举。宜及臣身。 批曰。省卿上劄。予知所修而敬闻过矣。比来灾异。无非否德所召。卿宜安心勿辞。七月。礼曹因光海丧礼。自 上内庭一次举哀。百官变服。衙门会哭等项。请议大臣。公议曰。该
月塘先生集卷之六 第 390L 页
曹启辞。视他内宗有间云者。或不无所见。但念光海得罪伦纪。自绝于天。 宗社臣民之所共弃。而 殿下笃念亲亲之意。竟终其天年。 特遣礼官中使。护丧以来。 圣上之待光海。终始无所憾矣。 殿下若非违豫之时。则以骨肉之情。自内一次举哀。容或一道。而至于百官变服等节目。大义所在。恐难轻议。八月。公病益剧。呈告十度。三 遣承旨敦谕。又特遣史官谕之。连赐药物。 传于御医曰。右相之病。似为非轻。即刻出去。仔细看病以来。 眷遇特优。九月。出仕。兼内医都提调。时有药房问 安。公病不得参。上劄待罪。仍呈告十五度。 遣承旨敦谕。公即上辞劄。 批曰。卿之病势。今虽如此。日气温暖。自当差愈。须念同休共戚之义。毋忘扶颠持危之心。十八度二十三度。皆 遣承旨。二十五度。 遣史官谕曰。卿辞至此。不得已勉从。并辞递内局都提调。拜判中枢府事。壬午七月。旧病添重。 上遣御医不离看病。药物交道。癸未三月。證势尤剧。四月。授领中枢府事。六月十三日。卒于正寝。春秋六十四。讣闻。 上震悼。辍朝三日。特遣承旨中使吊孤。又遣礼官致祭。赙赠有加。且命三年给料。公配高灵申氏。 赠吏曹判书湜之女。生
月塘先生集卷之六 第 391H 页
五男三女。男长文星。次文明。皆县监。次文斗。进士。次文壁。监役。次文井。进士。女长适吏曹正郎郑泰齐。次册为 世子嫔。次适进士李弘相。文星娶领议政申钦女。生五女。文明娶大司宪金光炫女。生二男三女。文斗娶东阳尉申翊圣女。生一男二女。文壁娶监役李秤女。生一男一女。文井娶丰宁君洪宝女。先公殁。无后。 嫔宫诞生元孙。诸孙一。郡主三。李弘相生一男一女。公天分甚高。德器早成。貌伟而气完。质厚而材良。安和而庄重。淳实而华雅。望之知其为盛德君子。早从沙溪金先生学。潜心性理之书。克有践履之实。饬躬制事。动遵绳墨。尤好礼学。其有疑于四礼之变者。条为问目。论辨取舍。探其源而考其委。搜罗贯穿。极其精研。人有以变礼来问者。必据经传證定。而亦未尝以知礼者自居。惟日孜孜讲劘。得之心而行之身。至老如一日也。孝友之行。出于天性。六年守制。不脱衰绖。不离丧次。庐于墓下。朝夕省扫。不以寒暑风雨废焉。葬事皆亲自经纪。一于礼无缺。平居晨起盥栉。深衣大带。参拜家庙。奉祭祀。精白斋敬。必具冠带坐静室。手执粢醴。六月初九日。参判公忌辰也。公在衿川。适当霖雨。京布路阻。将无以办祭需。心甚闷
月塘先生集卷之六 第 391L 页
然。日夕。家有狗忽口衔一雉。来自后麓。置阶上。毛羽无损伤。邻里惊异以为孝感所致。有外弟早丧其父母。公馆畜而教训之。弟忽患病甚重。公迎医问药。夫人亲自汤煎。及死。敛葬备至。一姊早寡。同居一家。友爱笃至。事叔父都正公。克尽诚敬。得一味。虽少必分送。临食。辄问送否。否则公亦不食。内外疏族。或有穷不能自存者。皆收养成长。为求婚嫁。令无失时。其敦睦如此。家世清贫。常有屡空之患。而绝不留意营产。当昏朝政乱。退居乡庐。山蔬脱粟。有时而绝。夫人至于躬炊爨。公自守犹确。处之晏如。晚节。爵位隆显。田宅不广一区。臧获不增一指。雅尚俭素。自幼耻服新衣。位至台司。而华靡之服。不加于身。平生未尝折简请嘱。人亦不敢干以私。凡有馈遗。非其义。一介不取。常曰。 国事日益艰危。而朝臣惟以殖利营产循私灭公为事。敢望协心共济耶。提调太仆也。只留意马政。修举废坠。虽炬烛之微。亦无取用。廉简出于素性。非作为也。其出处必以义。释褐初。见贼臣擅国。遂屏迹不仕。迹不到城韨。人或劝之仕。不答。终以不参廷论几不免。亦不恤。一日。公到公舅申判书湜家。时相韩孝纯方勘定 西宫贬损节目。自政府过申公。盖
月塘先生集卷之六 第 392H 页
于申公为外兄也。一家子弟皆迎谒。孝纯闻公适来。求见甚切。申公亦劝公出见。公终不肯。其嫉恶如此。及际 圣朝。历扬华显。常有盈满之惧。进一阶拜一官。必屡辞而后乃出。出则恪勤奉公。夙夜匪懈。在经筵。或讲论文义。或指陈时事。證据古今。引喻明白。上亦为之倾听。在台阁。遇事必言。言无不尽。丁卯甲戌。大议论大是非。公皆一力担当。专务激扬清浊。振肃颓废。长银台。纲纪百司。出纳惟允。宗伯掌礼。兢兢节文典章。兴劝学校。养育人材。铨衡藻鉴。志恢公道。凡注拟。必问人器如何。不以私请间之。扶植士论。遏绝干谒。公退静坐。萧然若寒士家。门无一客。大拜之日。瞿焉怵惕不乐者久之。辞不获已。黾勉乃出。虽癃病在身。而日坐备局。必早往晚罢。常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心。及引疾就闲。爱君忧国之诚。不以去位暂弛。临绝。谆谆如梦中语。皆 国事。若将为遗表者。令子弟执笔。而精神已不逮矣。前一日。栉发盥面。更衣正冠。扶而坐正寝曰。吾死当在明日。吾平生无自愧于心者。不幸得浮胀病。形体已变。将不得全而归之。此为恨耳。其从容不乱如此。训子弟。严而有法。子弟有过。未尝诃责。徐言温谕。使之自觉。待人不事表
月塘先生集卷之六 第 392L 页
襮。望之俨若不可犯。即之和气袭人。事有可怒。不形于色辞。见人不善。略无假借。常语子弟。吾始遭溷浊。无意仕宦。一朝际遇。位极人臣。皆自然而致。非假左右游扬之助。士当藏器待用可矣。自布衣。饬心砥行。已有盛名。常置心经,近思录于几案间。不暂释手。先儒格言。揭诸左右。朝夕观省。盖公言论事行。得之学力者为尤多。有所著疑礼问解一部藏于家。为文专主畅达。理胜情尽。婉而有馀。观其章劄。可见也。殁之日。中外嗟惜。大夫士相吊于家曰。 朝廷无复矜式。舆儓之贱。赍咨街巷曰。贤相亡矣。国其如何。呜呼。此可以观公之平生也。公立朝数十年。清慎贞确。为世所重。朝著仰其德量。倚如柱石。士论钦其雅望。推以典刑。福禄兼享。终始无憾。履顺居正。独全名位以卒。吁。其可敬也。谨摭家状。敢请易名之典。
墓志铭[李 植]
上之二十一年癸未五月。原任议政府右议政月塘姜公。寝疾于城东里第。植以公事就谒。公倚枕与语。良久。仍执手与诀曰。吾病已殆。当不复相见。未几。而植奉使湖南。闻公讣于逆旅。由湖抵畿。宾主草次。无不迸涕相吊曰。良相亡矣。既返 命。闻葬已戒期。而
月塘先生集卷之六 第 393H 页
子甥诸君。以状授植曰。墓而追志。非礼也。愿及其隧而文之。呜呼。公之德义。朝野,所共识。而植方叨史职。其敢以词拙辞。谨按公讳硕期。字复而。姜氏本始兴人。自高丽壁上功臣弓珍始大。子门下侍中仁宪公邯赞。将相勋烈最盛。入我 朝。历汉城尹扬,山阴县监匪熊,吏曹正郎曦。至司谏院司谏讳叔突。以清直显名。寔公高祖。曾祖讳赉。荐授参奉。不仕。祖讳惟庆。三登县令。考讳灿。吏曹参议。追 赠参判。为 宣庙朝名臣。妣光州金氏。佥知讳殷辉女。万历庚辰三月九日。生公。伯父造纸署别提 赠领议政讳(火旁享字。)育为嗣子。妣安东金氏。寺正德鹍女也。自幼神秀庄重。虽游于童稚。绝无慢辞相狎。七岁。与群儿上山冈。有一儿跌堕深坑。群儿惊走。公独不动。复聚群儿。解衣带联结。牵援以出。观者惊嗟。比之洓水破瓮。八岁。有祖母丧。议政参判同处倚庐。家夜失火。公取衰服先避。火灭乃还。二公问何以只取衰服。对曰。他物虽可惜。衰服不可再制故也。二公大奇之。就塾受业。寡言慎交。卓然有成人器度。长者见必以公辅期之。从学沙溪金先生。研究经传。尤勤于礼学。方绩文应举。既中格矣。癸卯。丁参判公忧。甲辰。丁妣金夫人忧。丙午。
月塘先生集卷之六 第 393L 页
议政公又卒。六年守制。戊申。始阕服。中壬子司马。是时权奸当国。伪嬖冒科。大比讲经。亦用沽鬻。公耻之。就席自退。丙辰春。登增广词科。权知承文院正字。俄而废 母后议大起。公屏居墓所。终不参廷论。两司争攻异己者。将次第窜戮。公名亦在理会中。适废论有未究。故公得免。以久次例。升正字至博士。而公故不赴考。坐连被贬罢。李尔瞻怒其偃蹇。请停例迁之格。公益自便于园野。若将终身。月塘之号始此。癸亥春。 圣上反正。始荐名翰苑。以史局有亲嫌不就。以博士升成均典籍。秋拜兵曹佐郎。旋擢私文馆修撰,知制 教兼 经筵检讨官。迁司谏院正言。复为修撰,正言。升献纳校理。在 经筵。剖析文义。传以时事。规益深切。在谏院。以 新服取士之科。有不免昏政馀习者。论罢生进两榜。追论权奸腹心已故者四人。削夺官爵。谏 上省觐私邸。亲属交谒不便。 上多优纳焉。自是出入三司。秉直不挠。人皆敬惮。不敢以后进易之。兼文臣宣传官。翌年。李适反。 上南幸。驾次水原。时议欲招釜馆留倭以助战。公愕然直诣 御前。力言其失策害义事。遂寝。至公州。复为修撰。贼平。从 驾还都。拜吏曹佐郎。力持公议。数与长官相
月塘先生集卷之六 第 394H 页
难。必得正乃已。夏选带外制。 赐靖 社振武两原从功倦。乙丑正月。兼侍讲院司书。春坊初选也。兼校书馆校理。升拜吏曹正郎。进兼文学。升议政府舍人。以远接使金公尚容从事官。迎送 敕使。又进兼弼善至辅德。暂为直讲。迁司宪府执义。复以应教。兼辅德转司谏。会检阅睦性善等。上疏专攻朝廷。 上骤加奖引。于是党论复起。大臣三司相继引入。公因避嫌。极言朋邪交乱之害。丙寅。 仁献之丧。礼官定以私丧降制。而 上意不然。公与同僚连章争论。仍劾异议贵臣二人。是年。屡为执义,应教,司谏,舍人。间为司艺,司成,宗簿寺正,兼春秋馆编修官,兼 诏使延接都监郎官。节省浮费。事率以办。有司赖之。冬升典翰。选为号牌御史。既行。以胡变 召还。丁卯正月。从幸江都。和议之决。与同僚力争。又请斩姜弘立。兼陈备御之策。论救谏官尹煌斥和获罪。辞语特峻。坐贬杨根郡守。大臣两司救解乃止。未久。复礼宾寺正兼辅德。复为执义应教兼弼善。间为掌乐院济用监正。在台。劾韩西平规外上章乞递其子外任。李好闵从而效尤。请其子如法罢职。以司谏擢升同副承旨。递授西班。拜兵曹参知。是年九月。 命拣世子嫔。公女
月塘先生集卷之六 第 394L 页
应选。十二月。嘉礼成。朝野相庆。旧例 国婚之家。官为添构堂宇。以容行礼。公不许。婚席百需。例求请州郡。务为丰侈。而公只发简若干知旧。任其自助。行礼之俭。至今宫人病之。而国人归美。戊辰。拜大司谏。辞就西班。复为右副承旨。转至左承旨。常入侍。极陈时习奢滥之弊。有曰。近观上下人心。皆以太平为心。事无诚实。或有裁损。则下辈皆怨之。君臣上下。果以危亡迫在朝夕为心。无一时玩愒。无一事怠忽。则虽大减省。上无不安。而下亦承顺矣。臣于上年。扈入江都。妻子忧遑。若不保朝夕。事定之后。便思安逸。美好衣服。人心操舍无常如是。在私家尚尔。况于国乎。 上为之倾听。递拜兵曹参议。 赐昭武宁 社两原从功倦。己巳。复为大谏。因驳启忤 旨西授。旋拜大司成。转副提学。乞暇省墓。病递。复为大谏参知。转吏曹参议。复为承旨。缴奏非违之 旨。又论待大臣失体。上皆虚受。以迁 陵侍卫。赏加嘉善。又以内医局副提调侍药 慈殿。赏加嘉义。皆疏辞不获。递拜吏曹参判。兼典牲提调都总府副总管同知义禁府。俄辞铨就西。同知春秋馆。拜大司宪。会 上责铨曹以前日争大礼被罪之臣遽拟清望。而特罢堂上。公以为
月塘先生集卷之六 第 395H 页
曾于铨曹。与同此事。引咎请罢。三启得递。俄复为大宪,兵曹参判副提学。壬申。复为大宪。以脚病累辞不拜。又上劄论 追崇争执之臣得罪之枉。递为副提学不拜。复为大宪即辞。拜承政院都承旨。兼同知成均。 仁穆山陵礼毕。赏阶资宪。迁知敦宁府兼同知经筵。癸酉。复为大宪。转拜礼曹判书兼 世子左副宾客。即以迹嫌难安乞递。 启下该曹。覆议曰。姜某一生清慎。士论甚重。实合此任。不可以形迹为拘。不许。寻辞礼判知敦宁。再为大宪。因 正寝雷震之变。榻前陈戒应天以实之意。有以尔瞻同党疏释事上达者。公 启曰。此辈党附凶逆。罪关纲常。置诸远外。已是宽典。岂以此等感伤和气。退与同僚上修省之劄。 上皆纳焉。有武官悖行彰著。累授阃帅者。公列数其罪罢之。因此忤大臣意。引咎乞递。不 许。俄复辞就西枢。是后连拜大宪。或辞或就。论宰相家牟利防纳之弊。内官横恣之习。又系始 王子宫奴作弊者。颇见惩戢。辞递西授。秋复拜大宪。而 元宗大王祔庙命下。公自初力主降杀之论。前后启劄。特异诸僚。至是两司皆以论争被 谴。削黜门外。而公首焉。即归衿川墓所。隐约如布衣时。乙亥六月。 特命放
月塘先生集卷之六 第 395L 页
释。丙子。元孙诞生颁庆。叙复西班。久之拜礼曹判书。启论童蒙教养弗端。请别立学规。以励教官。外方特设教养官。教训儒生。大臣覆议称善。仍条上事目。颁行中外。 启请监试举子入格者。考讲小学时。质问旨义。讲家礼时。并讲小注。又论汉试圆点之法。因循弛废。冒赴成习。请一切复旧。 上皆嘉纳。虽以时艰而止。然公之任职不苟。皆此类也。秋拜吏曹判书。再三控辞。 优旨不许。有知卿秉心公平。择授重任之语。冬感风疾痿痹甚。 上遣内医。连降御药救治。公犹连劄乞罢。得解铨柄。十二月。西报猝至。上下惶扰。上命老病宰臣先入江都。十四日朝。 庙主嫔宫先行。 大驾继出。而獭骑已逼。转 幸南汉。是朝。公担舁就道已远。遂从 嫔宫于江都。疾势转剧。不得与闻留筦举措。翌年正月。獭兵蓦渡。守臣,从臣。迸脱乘船。江都遂陷。公曰。吾当死于 嫔宫之侧。即扶曳入阙。公欲自尽者三。辄为 嫔宫故不遂。山城决和。公随 嫔宫趋 行在。迎 上于路左。伏地痛哭。 上命扶掖近前。悯劳者久之。是日。 车驾还都。俄而 东宫北行。公使次子扈从。哭送于畿西路。夏复判吏曹。兼司宰监司仆寺提调。时百僚离次。宫府萧条。公
月塘先生集卷之六 第 396H 页
不敢辞退。黾勉供职。行都目大政。铨注迁叙用。便宜填补。 朝著稍定矣。秋辞就西枢。兼惠民署提调。时朝廷有变局之论。铨选混杂。公以为用人邪正。系国安危。大乱之后。尤当致谨清班。不可苟充。每语同僚。务在持正。以此不悦者众。有欲以江都事。株累及公者。然公实无所预。颠沛之际。心迹明白。无可指摘。其论大沮。复判吏,礼,刑三曹。皆力辞不拜。重感眩塞之證。 上命医救如前。连问起居饮食。疾稍苏。又再判礼曹,右参赞。皆辞。庚辰闰正月。超拜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右议政兼领 经筵事监春秋馆事。舆望允惬。公三劄乞辞。 温旨不许。有德望俱优。宜卧閤论道之语。公大拜于板荡之馀。事无可为。而竭诚维匡。每劄奏面对。深劝 上以引接臣僚。延访求益。恤民固本。消弭灾沴。其于西事。虽势有所逼。而志扶大义。参酌经权。弥缝彼此。所以扶国体杜祸源者多。有非外人所尽知者。庚辰冬。猝值湾上刷究之举。国内大振。而重臣金公尚宪等。以异议被追。俱陷不测。上以所遣大臣不能善对。 特命公往。公不敢言病。冒寒就道。人皆危之。俄以彼意更要他相。故 召还。公独在庙堂。闷见忠贤受祸。民庶被刷。日夕悲忧。秘
月塘先生集卷之六 第 396L 页
劄再上。言便宜甚悉。又入对议遣间使赍文辨理。乃后事机稍转。诸人讫无恙。则公之密赞效也。然公益不安于位。辛巳春。引疾陈情。章二十五上。 上屡遣承旨。特批勉谕不许。公病痿甚。趋走不良。每上殿。 上命内侍扶掖出入。公益恐惧。入侍必涕泣恳辞求退。不许。至秋病加。复连十三章乞递。不许。兼内医都提调。以病不能问 安。上劄待罪。复呈辞至二十五度。至冬末。乃 允。判中枢府。 上惜公之退。前后 敦谕勉留。至不得已而许之。又忧公病不起。医问相续。终始缱绻。 恩礼之重。未曾有也。六月十三日。终于正寝。当病革日。语不及家事。惟谆谆如梦中语云。国事至此。吾死不瞑目。欲草遗疏。呼纸笔来。神思已昏。不果。前夕。盥栉澡洗。谓家人曰。明日吾当逝。果如其言。呜呼异哉。公魁颜脩干。德厚气充。望之俨然肃括。接之薰如和易。居常论议平恕。惟恐伤人。及至用舍予夺之间。确有内守。人知其规则素定也。当官应务。简而不繁。人不敢干以私。逮登大位。遭时屯艰。虽竭诚殚力。而未尝横机枉尺。以趋近效。惟于理之可为者。为之而已。若其雍容庙堂。恳勤章奏。开导 四聪。仪刑百辟。隐然古大臣风度。则公其人也。至性孝
月塘先生集卷之六 第 397H 页
友。五岁。丧本生金夫人。已能哀慕致伤。几死而苏。后遭三丧。庐墓上冢。不避雨雪。晨暮不脱衰绖。柴棘殆尽。葬役诸具。皆躬亲莅之。居家必晨兴。深衣大带。参拜祠堂。凡遇祭祀。清斋洁馔。一槩诸体。尝遇参判公忌祭。适霖潦阻路。殽羞缺乏。正忧闷间。家有一犬。口衔死雉。置诸阶上。肉鲜不败。邻里惊叹。以为孝感灼然。有早寡姊氏,孤茕外弟。皆率育于家。外弟又不幸而夭。救病送丧。情礼备至。叔父都正炜。耆耋在世。公事之如亲父。日致滋味。即未及致。辄不自食。家人承意。亦为之尽。其他睦任之逮疏族。义方之训子弟。无不以至诚推衍。雅尚俭素。绝意生产。 国婚之后。家益贫窭。盖由畏谨有加而接应多烦也。丙子夏。大臣抄 启清白朝臣。议者首举公及新丰相。而或以为国婚之家。难于素履以行。议竟不果。物论非之。其为铨判。务抑奔竞。稍犯自求者。即不荐拟。由是门庭肃然。宾友虽甚亲厚。缩缩不敢开口。亦无怨尤。咸服其公正无私。以为自 上即位以来。判铨名臣。举不及也。常以非其义一芥不取为心。故凡馈遗之无辞者皆却之。每叹国事日艰。而朝士惟营私是务。即欲协济振拔难矣。凡其饬行砺节。皆人所难能。而处之沛
月塘先生集卷之六 第 397L 页
然。不显声色。盖本其天资近道而辅以学问。故习熟自然。而人亦鲜克知之矣。尝读近思心经等书。未尝释手。早从师门。讲究四礼。探讨服行。有疑礼问解一秩藏于家。配贞敬夫人高灵申氏。大司宪湜之女。有五男三女。长文星。县监。次文明。县监。次文斗。进士。次文壁。监役。次文井。进士。女长适应教郑泰齐。我 世子嫔为第二。次适进士李弘相。文星五女。长婿吕颜齐。次金震粹。次吕圣齐。馀未笄。文明二男二女。文斗一男二女。文壁一男。皆幼。文井先公没。无子。 世子首诞元孙。别孙一。郡主三。世称积善之报。于公无爽。家国之庆。方大而未艾也。铭曰。
始兴之姜。炳灵海东。埒彼营丘。丽有侍中。既始必复。爰挺我公。我公之兴。惟以孝忠。岩岩廊庙。异代齐隆。同符者德。殊势者功。积善有羡。配庆 春宫。 宗社之休。岂惟外庸。烈烈兹阜。先兆是从。文以告幽。式昭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