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四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四 第 x 页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四
 录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四 第 259H 页
天圣日录
  [丁未]
丁未四月初三日。达夫,百源,伯游。将往松京。以迎平壤大夫人之行。(时锦溪君。为西伯。)因赏朴渊瀑布。余亦素有此志。遂并辔同行。踰沙岘少憩。经理碑屋。秣马于瓮岩。夕宿东坡。初四日。浚晨起程。食时。到松京。夫人之行。已来到矣。我等之初发也。约曰。夫人之行未到。则直往朴渊。还待于松京。虽已到。若留一日。则驰往观之。追及于翌日宿所。今日适留不发。而朴正(吉州令公)止诸伴不送。余欲独往。而山路不熟。恐有迷失之患。有本府儒生张弘度者。曾于洛下相见。遂挽与同行。渡枫友桥。登东城上。俯见文忠堂。出东大门。少憩于成均馆。庙庑堂斋皆近年新创。而儒生无一人守者。踰炭岘。过归法寺遗墟。踰莫啼岘。入种子洞。有山村五六家。缘涧边细路。深入六七里。踰碑门岘。俯见灵通寺。寺前林木间。广石平铺。水流其上。下作澄潭。山花幽草。红碧交辉。亦一奇绝处也。僧言此处名土桥。古有水阁。而今但有筑石馀基而已。遂赤脚洗垢。入寺坐方丈中。寺在五冠山下。左有甑峰。右有木鸡峰。兴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四 第 259L 页
圣东庵,北庵,麻庵,西庵。列在北东西三面。寺门前有碑。金富轼之所撰。而吴彦候之笔也。申恜谨叔。来栖于兴圣庵。余就见叙阔。夕饭后。与僧义庵步向知足。留奴马于此。使明日。向城中主张生家。又明日。来待于华藏。遂入北谷。绿涧直上。萦林络石。十步九折。行十馀里。登欢喜岭。东望大野。三角为际。西临众山。大海环之。寂照,文殊,普贤诸庵。皆可俯见。遂下岭。又攀崖抱石。入知足寺。寺在百丈悬岩之下。丹青炳焕。金碧炫曜。东有清凉峰,文殊峰,天磨峰。南有萝月峰。西有普贤峰。皆高峻撑天。天磨,萝月之间。露出松岳。望之。杳若儿孙。寺西岩隙。有罗汉殿。石梯甚高。殿后绵竹离披。寺东有台。俯见泰安。如在地底。汉水,临津,碧澜三江。若视掌纹。寺前庭宇广净。一尘不到。筑阶几十馀丈。阶下。有鸭脚一株。蔽遮当前。地势之高。眼界之远。最于一山。余今朝与诸伴作别。而夕已登最高之巅。俯视朝来所历。不啻若蚁垤。而诸伴犹在其间。有若拘絷而不得随。思之不觉失笑也。少焉。缺月西沈。空山寂寥。云窗高枕。骨冷魂清。始信古人无梦寐之语之非虚也。五日。饭后。与僧敬熙踰寺后大岭。俯见寂灭庵。庵在弥勒峰下。径路稍枉。且欲速见朴渊。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四 第 260H 页
径向大兴。深林一径。松柏参天。百道飞泉。岩花映水。洞壑之美。曾所未见。少憩于岩上。逢僧细话。遂入大兴寺。望见开圣庵。庵在开圣岭腰。极高而虚无僧。与僧文玉。出寺徐行。行未二十步。有盘石横崖。可坐数百人。下有澄潭。名石门潭。潭上有两石。夹路为门。又行一里许。有瀑流喧豗。飞下石壁者仅二三丈。下有石湫。广三四间。碧波凝清。湾环洄洑。僧言此中有龙马。故名马潭。行到 太宗台。在涧谷之中。磐石之上。前临飞涧。左右有岩。右岩之端。有古松一株。杜宇一丛。结根石隙。莓笞覆之。僧言此 太宗所游之台。此松。 太宗时松也。长不满四尺。而结子甚多。可知其生之久也。遂入观音窟。寺后有窟。石佛坐其中。法堂。有成聃年,成梦井,安尧明,成寿益诗文。刻为二极。置在卓子上矣。老僧浮云。请乘蓝舆。余挥手谢之。盖此山之中。游人络绎。无赖之徒。侵暴山僧。寺之太半空虚者以此。余固为眼。而不计脚矣。忍以所不欲者。施于人乎。遂与浮云出寺。寺下涧中。有大石。状类龟形。有若刻造而非自成也。其下有潭。名龟潭。又行一里许。有山神坐处。两边相对。过祭龙坛。府见朴渊。渊在天圣两山之合处。千寻碧湫。万丈青壁。心神飞越。瞪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四 第 260L 页
目竖发。不可近前而狎视也。渊口如瓮。有若凿磨。中有大石。所谓鞭龙之岩也。僧言渊水镜净。不著纤芥。飞花落叶。亦不敢浮其上云。遂下姑姆潭。仰望悬瀑。则空中飞下者约三十馀丈。白鍊横空。明珠散落。风雷动地。冰雪耀天。只可目接心赏。而难以语他人也。潭中石砾上。有四株长松。落落垂阴。根盘水石之中。而长成如许者。非松之性也。无乃神物使之然耶。坐玩移时。遂入云居。此寺有 光庙御笔。而居僧不言。未得见也。与僧妙明。由吉城洞。向遮日岩。行五里许。有流瀑。走泻石壁。虽不飞空。亦是可观处。直上水岭。岭路峻急。甚于欢喜。将近遮日岩。妙明盛言危险之状。张生坐而不起曰。人生可惜。何必涉险。吾当从此直下。向圆通寺。决不登遮日岩。余笑曰。君何怯也。实若危险。吾亦不跻。当前往观势。知难而退可也。何至于闻风而恇怯耶。挽手而起。缘两石间。夹身仅出。前有倾危之石崖。果是危险。上无所攀。下无所凭。欹斜石栈。仅二间馀。而下临千仞之壁。石上凿臼。仅令容足。褰衣脱袜。匍匐疾度。妙明先之。余次之。张生最后。遂登遮日岩。平临四野。极目无际。群江若带。众山如皱。岩上。凿石为冗者四处。僧言古有五圣僧。来游此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四 第 261H 页
山。分处于北圣居,南圣居,西圣居,南商岭,北商岭五庵。夜则各归庵中。昼则共聚岩上。国王为张遮日。岩之得名以此。石冗。乃遮日竿所植处也。五庵。只馀北圣居。馀皆废坏无遗矣。从北边石梯。手攀铁锁而下。过南圣居遗墟。又登石岭。极峻且险。遂上印号台。台上。有岩如印。故以此为号云。有僧师俊者。来迎。癸卯冬。于首阳山药师庵中。相见者也。余谓张生曰。今日所经。心寒胆掉。可一过而不可再也。有子则戒以勿往可也。张生曰。今日之路。何难之有。吾则了无怖心。非徒教子往。亦且教孙往。余笑曰。君方在危栈。面青声颤。如将就死。既出夷涂。舒颜攘臂。大言矜誇。何前怯而后勇也。言讫。皆拍手大笑。遂入北圣居。庵在法达峰下。石屏环抱。有若闺房。前有须弥峰。直上千尺。尖峭险壮。后有二石窟。上曰法达窟。西域僧法达所住也。下曰弟子窟。法达弟子所住也。上窟。以石墙塞之。不可入见。下窟则可入。有一石佛。乃弟子之等身也。有泉出其中。清洌湛绿。抔而漱之。不觉齿牙之爽快也。六日。食讫。与僧师云。向圆通寺。寺空无僧。殿宇寥落。庭草积翠而已。出洞徐行。望见洪福寺遗墟。有二石塔。立于榛莽之中。踰岭。入玄化后上庵。有儒生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四 第 261L 页
二人读书。乃余同年进士金得辉之弟重辉,益辉也。话罢。遂入玄化寺。寺在灵鹫山下。野而不山。别无奇景。但屋宇广大。颇有古迹。乃高丽王所幸处也。寺前有碑。具载事迹。周伫之文。而蔡忠顺之书也。又有石磨,石池。皆风水家压胜之法也。与僧上闵。踰广岩岭。入华藏寺。山名宝凤。九峰环抱。琴台敞豁。楼阁华侈。真两山中一巨刹也。有恭悯王影子,西域僧指空等身,具叶经,旃檀香。皆奇异之物也。寺东。有浮图。乃藏指空舍利处也。总之。天圣之山。本为一山。而以朴渊之水。分而二之。东为圣居。西号天磨。瀑布之壮。则朴渊无其对。眼界之广。则遮日为第一。寺刹则知足,华藏之高爽。高禅,寂灭之幽静。北圣居之萧洒。观音窟之洞壑。可以淹留而忘返也。游观之处。则灵通之土桥。大兴之磐石,马潭,太宗台。观音窟之龟潭。云居之流瀑。亦可赏玩而终夕也。道里则松京至灵通二十里。灵通至知足十五里。知足至大兴六七里。大兴至观音窟四五里。观音至朴渊三四里。朴渊至云居六七里。云居至遮日十五里。遮日至北圣居二三里。北圣至圆通五里。圆通至玄化十里。玄化至华藏十里也。余之此行。领略而归。虽不得搜奇历险。无处不到。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四 第 262H 页
而可观之处。则已无遗矣。第恨张生惮于行役。以路枉瞒我。使不得见花潭。此今行之大欠也。后之游者。当先入花潭。以探昔贤乐道幽栖之地。而神交尚友于百年之上。然后徘徊土桥。休息灵通。由泰安而入寂照。历文殊而上知足。振衣于天磨,萝月之巅。烧香于寂灭高禅之夜。大兴磐石濯足而卧。观音窟中。见佛而归。访古事于 太宗台上。探奇迹于龟马潭中。极壮观于朴渊。纵远目于遮日。圣居之台。可以发长啸矣。圆通之亭。可以赋新诗矣。二山奇赏。此外无馀。而华藏之胜。最后之奇观也。他日。归来尘土。静坐蓬庐。则数百里层峦叠嶂。飞瀑澄潭。笼罗于方寸之中。岂不快哉。余既下山。遂记山水奇观。道里远近。以为此录。归誇于诸伴。倘有同志而踵往者。以此示之。余亦待商飙之起。枫叶之丹。再寻前盟于朴渊,遮日之间。而负荆花潭之上。以谢前日之罪于徐先生之灵也。朴扬,崔命元来华藏读书。与之相见。因与张生叙别。是夕。宿东坡。初七日。冒雨入京。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四 第 262L 页
朝京日录
  [丙子]
崇祯丙子六月十五日戊子。晴。与书状官李晚荣。往议政府。参封裹方物。左议政洪瑞凤,右议政李弘胄,左参赞韩汝溭,右参赞朴东善,吏曹判书金尚宪,户曹判书金荩国,礼曹判书姜硕期,工曹判书具宏,户曹参判李溟,礼曹参判闵馨男,刑曹参判尹晖,大司宪徐景雨,左承旨金尚来参。
十六日。晴。开坐本曹。与判书姜硕期,参判闵馨男,吏曹判书金尚宪,参议尹煌,弘文馆修撰李时梅。同议先贤事迹。自崔冲以下至郑逑。凡五十六人。高丽崔冲,安裕,李穑,郑梦周,李存吾,吉再,金澍。本朝金宗直,金宏弼,郑汝昌,赵光祖,李彦迪,李滉,郑诚谨,金驲孙,赵之瑞,南孝温,朱溪君深源,郑光弼,金净,安塘,金安国,李耔,权橃,金正国,金(先祖大司成公),奇遵,金絿,曹植,成运,成守琛,李恒,徐敬德,金麟厚,赵昱,宋麟寿,卢禛,李浚庆,白仁杰,朴淳,奇大升,李珥,成浑,郑逑。
十七日。晴。乘晓诣 阙。微雨洒地。极以为虑。拜辞之时。云收雨止。天朗日照。辰时。 上出明政殿。传表笺。百官陪位。随表而出。到西郊查对。左右相,左右参赞,吏户礼判兵曹判书李圣求,刑议洪灵,工议崔莚来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四 第 263H 页
参。徐都宪,洪景望(霙),李思彦(尚伋),任子净(絖),吴汝櫎(端),赵日章(絅),李子和(时梅),金云瑞(霁),黄翼就(一皓),尹仲素(履之),金晦汝(光炫)来别而去。午后。踰沙岘。到弘济院。乐全携酒来待。李明叔(星男),李士谦达夫在坐。敦诗,诚甫,泽之,伯游,德基,顺兴追到。日斜。辞别而散。到佛光村。与达夫,大而,佐明,李儆同宿。佑明,尹杬。到此先归。是月。自初生。雨无虚日。而自十五日至今日。开霁明快。封裹拜表。皆得成礼。诚为大幸也。一行译官堂上尹庆龙,韩瑗,上通事崔元立,次上通事李春炜․押物及杂学通事金应渊,洪贵一,玄灿,金大嵘,韩之献,朴仁厚,朴尚直,朴而巀,金义忠,尹弘佐,李澈,全有后,金贵仁,秦梦贤,康元吉,医员康大立,尹信立,学官赵典,写字官刘义立,军官朴信生,李大仁,尹以显,雀悌立,权悦,打角金荣,别破阵朴义龙,宪府书吏刘仁,奴语孙祥世等从行。堂上军官柳敬友。凡十次赴京。惯于水路。前月初生。以治船事。先往石多山。
二十五日。晴。早早。起程。到中和。中火。未时。到平壤。监司洪命耇,管饷使李袨来见。黄昏。都元帅金自点自清北入府。夕。书状追到。
二十六日。晴。朝。元帅从事郑雷卿来见。食后。往见子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四 第 263L 页
章及元帅。见元老于望日轩。元帅别将李浣,郑从事在座。又见都事金宗一于清华馆。宁远郡守姜翯适来。鼎坐共话而还。以登州开路事。驰 启。
七月初一日癸卯。晴。黄昏。洒雨。朝。江东老吏金应世率金龙湫,边义立,韩义等来谒。龙湫者。鹤寿之子。义立。边福之子。义。一宝之子。余昨以牌字招之。而此人等适于今日来谒。尤不胜悲感。泣下沾襟。各馈酒食。各给笔,墨,刀,扇,大口二尾,红蛤五升而送。龙湫,义立。皆旧主人之子。特给木一疋。慈山郡守李仁健来见。往见子章。又见元帅。夜话而还。(王父曾莅江东。捐馆。今日。乃讳日也。)
初五日。晴。出外郭。观箕子井。深可五六丈。冗石盖之。泉味甚甘。因往苍光山。谒仁贤书院。庙中。奉安箕子画像。题其上曰殷太师箕子之像。且有箕子笔。由西门入观武烈祠。只有石星,李如柏二人之像。因上中营。游览而还。登快哉亭。避暑。夕。子章来见。
十三日。晴。夕。雨。食后。发行。过甑山县。直到石多山。兵使柳琳遣军官来问。且送路资。甑山县令孙必大,咸从县令金哲鸣,文化县令洪稙来见。咸从,文化。以装船差使员。五月初。来此云。次野。自永柔来。
十五日丁巳。晴。椎牛酾酒。犒馈一行员役,梢工,格军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四 第 264H 页
于海汀。凡一百六十人。
十六日。晴。晓。祭海神于海边坛上。书状亚献。译官韩瑗终献。刘义立读祝。祭后。乘船。风势甚顺。而搜检。 御史蔡裕后。尚不来。不能发行。仍留以待。酉时。 御史始到。夜深入船。来见而去。盖误闻以十七日。为乘船定日。缓缓而来。余送一人。通乘船事。始自江西驰来云。以发船事。驰 启。
十七日。晴。朝。甑山县令,文化县令及金坰告别以去。早奴上京。辰时。挂帆行船。未时。到郁美岛停舫。此去石多山几八十里云。黄昏。移住减石门。
十八日。晓。风雨。天明。开霁。北风终日。仍留不发。
十九日。朝阴。午后晴。风向东北。巳时。发船。未时。到云从岛北堂后住船。此去郁美六十里云。
二十日。晴。午时。发船。行未十馀里。潮。回船阁。三船亦住。二船,四船。先行甚远。月上潮来。东风又起。挂帆而行。二更。到皮岛前洋。二船,四船。迂由远浦。随后而至。此去堂后三十馀里。
二十一日。阴。东风大吹。食后。登陆。送名帖于都督。都督答以气不平。明日。请见云。宿于接伴使馆所。历见三官庙。盖岛中。有二寺。皆谓之庙堂。三官者。天官,地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四 第 264L 页
官,水官云。有僧十馀人。设茶果相待。千总韩福者。本姓金。年戊寅。岭南庇安人也。十六。入辽东。为韩姓人养子。冒姓袭爵。方为都督军官。来见款语。夕。再来。中军沈志祥,旗鼓官吕碧,巡海官赵之屏处。并送名帖。皆送帖回谢。岛中形势。回抱东西南三面。只开一面北向。中有一峰。特立西向。都督开营于其下。村家罗络谷中峰头。大约三千馀户。横凿山腰为路。分十二营。岭上。各立旗竿。周围一岛。岛兵凡一万二千。一营各领一千。而数或未满云。岛中大治宫室。极其宏侈。破岩凿崖。筑墙作砌。将官等亦各治第舍。皆役所属军兵。军兵不得休息。颇有怨讟。近来人多病死。死则烧之。烟气不绝。而都督久不坐堂。罕接将官。军情颇失望云。留岛译官朴而峻,金汝礼等来见。译官李馨白。亦来见。
二十二日。晴。东风大吹。早食。诣督府。行见官礼。都督礼待甚厚。设茶稳话。良久而罢。因辞上船。送馔榼酒樽。盖见官时。欲为设宴。余等以 国恤固辞。故委送酒馔。以问答事。驰 启。
二十三日。晴。都督护送票文未到。伴送杨参将怀佐。亦未出来。不得发船。接伴使李必荣。遣军官书问。时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四 第 265H 页
在铁山云。是日。见雁阵南飞。
二十四日。晴。辰时。杨参将出来。来见于船上。上四船去。遂发行。夕到车牛岛。去皮岛五十里。夜向晓。北风起。移船住岛东牛毛渊。我国地方止岛西薪岛云。此处。石理横叠如积书。故谓之册岛。书状及伴送。下去游观。
二十五日。晴。潮退沙浅。风势不顺。仍留。舟人下海。徒手捉得洪鱼十馀尾而来。
二十六日。阴。东风大吹。四更。祭于五神及船神。祭后。月出已高。近五更初矣。挂帆行船。风势甚顺。终日不止。巳时。过鹿岛。酉时。过石城岛。二更初。到长山岛。舟人以为今日所径。几千馀里。海行以来。无如今日之利涉。金判书(清阴)自车牛岛。仅至石城岛云。以余思之。车牛去鹿岛三百里。鹿岛去石城岛四百馀里。石城去长山岛又百馀里。盖八百馀里也。落帆之后。风定雨作。达夜不歇。鹿岛。属镇江。石城。属盖州。长山(以西)至旅顺口。属金州云。
二十七日。大雨北风。仍留不发。有唐船七八只住岛边。使译官全有后,金大嵘等。往问之。乃黄监军船也。监军名孙茂。以奖谕我国事。加一品服。出来。使译官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四 第 265L 页
崔元立,朴仁厚叩头。言陪臣到此之意。监军因日暮不见。使明日再来云。
二十八日。雨。复遣两译。言尊严不敢呈名帖之意。监军遣答应官。求见姜王碑文。即出送之。见而即还。中军冯廷用送西果一个,栌果五个。如林檎而稍大。杨参将。亦送西果及栌果,真瓜,茄子等菜。以焇黄转奏许贸事。呈文于监军。监军批回曰。复命之后。具疏题请云。以此等事意。驰 启。付监军之行。午后。晴。
二十九日。晴。西风起。平明。黄监军挂帆东去。杨参将送画梅金扇一柄求诗。作短律送之。已时。北风吹。挂帆而行。监军之船。风逆而回泊于故处。一行发船。向广鹿岛。风势不利。下碇于洋中。二船在前。三船,四船在后。夜半。西北风甚急。三,四船移向二船所泊处。上船亦举碇挂帆。同向诸船处。立于洋中。
八月初一日壬申。晴。朝北风仍吹。挂帆而行。过广鹿岛。午时。到福子山。风恬波静。万里一镜。遂落帆停桡。舟人下陆。往村落故墟。摘桃而来。墙垣础砌。宛然依旧。且有石磨等物。水田,陆田。皆乾陈荒秽。无人物踪迹。盖沿海数十百里之间。荡无居民。为空虚之地。念之怆然矣。此去长山岛。仅七十里。皆金州地方。去金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四 第 266H 页
州治所九十里云。唐船一只东去。(福子山。舟人谓之神仙岛。)
初二日。晴。夕阴。西风终日。不得发船。唐船二只东去。
初三日。阴。西风吹。夕晴。未时。南边海天之间。黑云骤集。雨脚漫空。中有一龙飞腾上天。
初四日。晴。西北风吹。横帆而行。未及三山岛。风势甚急。泊于亭子山。二,三,四船落后。唐船五只东去。(亭子山。舟人谓之锦仙岛。)
初五日。晴。风势如昨。朝。落后三船追来。遂同发。过三山岛。宿龙王堂。唐船一只东去。
初六日。晴。西风吹。四更。祭龙王。辰时。横帆而行。夕到平岛。舟人多摘生鳆而来。夜半。南风甚紧。波浪汹涌。回船入羚角湾。(舟人谓之海城岛。)
初七日。晴。南风终日。仍留不发。采薪汲水。
初八日。晴。朝北风起。发船出浦。诸船以为风势不好。留而不出。出浦之后。东南风吹。扬帆而行。诸船皆随而发。过旅顺口,铁山觜。黄昏。到双岛。岛边。有火把。似是唐船。而夜暗难辨。不敢同泊。住船洋中。待诸船齐到。达夜顺潮而行。平明。过猪岛。仍行。三船落后。
初九日。雨。未末。到泊南汛口。自羚角湾至此。几四百里。有唐船一只泊汛中。乃陈都督标下巡哨官张智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四 第 266L 页
也。来言奴贼。六月西犯。方屯昌平州。距 皇城四十里。都督送我。使哨探于山海关等地。今月初一日。离宁远出来云。问都督在何处。答云。在双岛。始知昨日船火。乃都督之船也。张官送西果,猪肉。以纸笔,鱼物。回谢。
初十日。四更。祭谢五神。一阵雨过。东北风大吹。
十一日。大风。如昨。
十二日。晴。北风。
十三日。晴。西风大吹。二更初。三船入来。
十四日。晴。唐船二十馀只来泊汛中。陈都督领兵一万。将赴三叉河。因往宁远云。参将楚继功送鸡,酒,香,茶,扇。封以纸,席,笔,墨,鱼物。回谢。
十五日丙戌。晴。参将贾士奇来见。与书状往谢。目见杨伴送而来。夕。参将楚继功同伴徐如周与扬伴送。来见而去。都督领兵船二十馀只。从南汛后浦。泊于汛中。船樯如簇。遣译官全有后,金大嵘。呈名帖。
十六日。晴。西南风大吹。与书状往见都督。行见官礼。都督令脱冠带以便服。鼎坐稳话。茶罢。设馔行酒。三爵之后。屡辞不止。改盏而饮。几至十馀巡。又设午饭。极其款厚而送之。楚参将邀至其船。亦设茶酒馔品。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四 第 267H 页
都督送扇二柄。各题一小诗。赠余及书状。又各送靴一,金扇二,香囊,扇坠各二。送译官。谢之而还。都督兵船列泊汛中者八十馀只。船樯森立。旗帜飘扬。鹅鸭鸡犬。并在各船。俨然如村落。夜则摆列为一字阵。明灯逻警。他船不敢入。余等请得兵船之东去者。付送状 启。都督许之。
十七日。晴。西南风吹。晓。雷雨一阵而过。送全有后。问安于都督。次昨日赠扇之韵。书于漆别扇送之。都督大喜。令诸将传观。赐全译百钱以送。都督率兵下岸。猎于野中云。
十八日。晴。北风吹。与书状下岸。坐于岩下。少憩。上年。冬至使崔惠吉一行到此。留十五日。八月十六日。书名石上。余等。亦书名记之。因遵海而行。上北山最高峰。峰上。有甓浮屠。高可七八丈。极其精妙。而太半破坏。出其中宝藏。似是奴贼之所为。山腰。有贼兵结阵处。筑墙。积柴环绕。如营垒状。或云。孔,耿两贼之所为也。西北望觉华岛。杳然若一点弹丸。宁远卫,山海关等处。暸然在目中。西南铁山,双岛,猪岛等处。如在眼底。广宁诸山缥缈露出于东北间矣。由东北麓而下。入于谷中。则有古寺。皆颓毁。仅馀五六间。石佛。皆露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四 第 267L 页
坐矣。南北汛口之间。此为一岛。名长行岛云。今日往还几二十馀里。而丛榛乱石。绝无蹊径。同行之人。困于饥渴。摘麦实及山葡萄。食之。遇水辄饮。朴信生虚惫特甚。仅仅追到。
十九日。晴。北风大吹。雁阵乱飞。舟人夜钓。得民鱼,双鱼,洪鱼,道味等鱼二十馀尾而来。银鳞满于船栏矣。
二十日。晴。闻都督欲得白粒。送四袋。即二十斗也。都督回帖喜谢。
二十一日。阴。东风。四更。将祭五神。出而观之。则北风微吹。月星明穊。心以为祭。亦无应矣。祭罢回见。则旗脚西转。东风忽起。天亦阴晦。令篙工发船。篙工以为此风不长。行船无益。余以为虽出汛口而复还。亦无所妨。遂令举帆。潮水方急。船行甚迟。平明。始到海口。风势转紧。放船而行。向夕。风转而南。船去如飞。二更。过觉华岛。到泊宁远前洋。二船先泊。三,四船继来。此海大约八百馀里矣。是夕。有飞鹘坐于樯头。舟人宋甘金。缘索而上。获之而下。
二十二日。阴。西南风终日。夕。大雨。闻奴贼大阵在武清。武清在北京东南百三十里。贼封孔,耿两贼及尚可喜为王。三贼乡导而行。又有万馀兵。方到锦州卫。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四 第 268H 页
去此百二十里。宁远,山海等处。皆戒严。海边铺子。皆令捲入城里云。
二十六日。晴。闻关内之贼到永平府。炮声。自关内而来。连续不绝。
二十七日。晴。余病。不能见官。令书状呈咨。揭礼单于军门。炮声。今日亦不绝。军门。兵部左侍郎方一藻也。
二十八日。晴。申时。大雷雨。即晴。酉时。下陆。到观音寺。僧辈牢拒。久而后许之。仍宿。初更。大雷电以雨。夜深。大风。贼兵一枝到沙河所。天顺辛巳。东宁伯焦礼重修此寺。立碑记事。刻其名。并刻其妻及子女之名矣。
三十日。阴风。兵备道送差官徐秀觅。给馆舍安顿。午后。移寓村阎黄文忠家。主人子黄调鼎。年六岁。能读中庸。亦能书字。容貌端妙可爱。给纸,笔,墨。傍有学舍。有学长王纳谏。聚五六童子讲学。皆授中庸,大学。弟子杜应举,杨世勋,胡尚龙,蒋万兰,苏玉玺,黄调鼎六人。而世勋最有才。夕。书状官下来。同寓。岛中居人。几至三百户。寺观六处矣。
九月初一日壬寅。阴。夕晴。军门送差官。告示安顿之意。闻锦州之贼。尚未退。分兵向前屯卫。锦州城中。有内应者。现捉被诛。宁远城中。亦捉得四人。囚之。自言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四 第 268L 页
是海州人。前屯卫沙河等处。渠辈皆已分往云。
初二日。阴风。
初四日。晴。主人家傍。有篙工。自关内出来。言贼之大阵在永平府。收合抢掠之物。一车。驾骡十二者八百馀两。欲出北关。而关隘处处把守。不得出去。高太监,祖总兵率天下兵十五六万。环绕贼营。天子使勿透漏一獭。以此相持云。
十四日。晴。医生张承胤来自城中。都司送之也。诊脉而言脉道润长。病不足虞。过霜降节则自愈云。且言关内之贼。自今月初一日至初四日。由冷口关。尽出北去。兵部尚书张凤翼饮药死。密云都御史。亦自缢死。盖以走透獭贼。恐被诛也。夕。张医回去。张本昌黎县人。来此仅十馀年。闻昨夜。贼焚粮船九只于六州河。河在中后所前洋。
十八日。晴。炮声。犹不止。顷日锦州卫伏路军。捉得真獭一名。自云四王子之婿也。金汗送三万兵于关外。使攻打八城。必得一城。然后乃归。八城谓锦州,杏山,松山,宁远,沙河,中后,中前,前屯也。团练使受料米钱十二万七百五十文而来。都司张文昌送荔支,龙眼,榛子,生梨等果。回帖谢之。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四 第 269H 页
十九日。晴。分给一行料钱。员役三十八。各一千一百二十五文。水手一百二十九。各五百二十五文。人情之用六千四百四十文。合十一万六千九百十五文。馀三千八百三十五文。属厨房。夕。獭兵来焚曹家庄。
二十日。朝大雾。因阴晦而风。书状以请回登路事。持呈文礼单。向宁远城。夕闻贼兵进薄城下。午后。祖大寿,祖大乐,赵宦,吴翔,孟道等率马军八千。随后而来。贼过宁远而走。诸将皆入宁远城中。
二十三日。晴。下霜。五更。闻放炮三声。鸣金一巡。问之则今日。乃霜降节也。天下各处将官。皆祭旗云。宁远城中。炮声亦大震。午后。高太监入宁远城。(太监。名起潜。)
二十四日。晴温。遣译官金贵仁等。叩头于太监,总兵等处。因言病未即来之意。祖总兵领兵向锦州。
二十七日。晴。水始冰。
三十日。晴温。南风微吹。与书状往观觉华寺,朝阳寺而还。朝阳寺。在海岸高处。眼界通阔甚好。寺僧言日气清朗。则南汛口诸山可见。问此去南汛几何。曰。八百里。皇城岛一千二百里。问水路远近。何以知之。曰。一度摇橹为一步。以此知之云。此亦有理。夕。店主设饯杯。店主王家栋。本山西保定府人。与其弟家宾及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四 第 269L 页
其从弟王三贵,三成,火伴薛玉,齐济民等来此。以卖酒为业。颇良善可语者也。
十月初一日壬申。晴。
初二日。晴。平明。乘船。将向城中。潮退船阁。住于洋中。夕。潮回风顺。挂席过海。船上。祭神。黄昏。下陆。宿铺子陈姓人家。
初三日。晴夕。北风大吹。食后。书状下船来。郭邦谋来见。申时。由南门入城。城距海岸十五里。尽输方物及一行行李。寓北门内刘副总家。副总死于大凌河之战。家舍极其宏侈。有同官廨。此城在于大野之中。地面。以熟石筑丈许。其上。皆以甓含石灰而筑之。壁立如削。外无海子。内城自南门至北门。仅二马场。东西亦如之。内外城之间。相去半马场。城内正中。有钟楼。下有十字街。作四门通行。扁曰恩宁阁。南门之内。有南京兵部尚书陈寿牌楼。又有祖大寿牌楼。祖楼则以石为之。刻镂作三层高阁。上层内外。书玉音二字。金涂之。中层内书廓清之烈。外书忠贞胆智。下层内外。书四世元戎少傅。其下。书祖镇,祖仁,祖承训,祖大寿,大乐四代之名。而具官职名。则以金涂之。最为高大。又有一牌楼。不知其名。年久将颓矣。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四 第 270H 页
初五日。晴。朝早。往太监衙门。太监令先往军门。往待门下。军门往天平寺。与太监及诸将官。烧香。乘晚乃还。仅得行礼。太监则日晚罢衙。不得见而还。军门前呈礼单。只受纸,笔,海鱼数种,妆刀,贴扇,油芚。而参与油扇,文鱼,真墨。不受。夕。送银二十两,彩段四疋。回礼。
初六日。晴。朝早。往太监衙门。太监有故。使明早更来。遂还。使译官呈文于军门。请转奏改贡路。许焇黄及许买一行冬衣路资。军门皆准许。
初七日。晴。朝往太监衙门。旗鼓官等言老爷以不能却贼。上辞本。以此不得见。然陪臣既累次来待。我等当周旋云。盖欲索赂也。遂给参斤土产而归。招相者冯瑞。明命者阮有志。与之谈话。军门旗鼓官则潘延明。太监旗鼓官则朱之镇,王进科也。
初八日。朝阴晚睛。郭邦谋入见。且致鱼物,酒果而去。早往太监衙门。太监始引入。行见官礼。问答慇勤。呈上 御帖礼单。礼单中。参,席,䌷,苧,不受。陪臣礼单。参与油扇,真墨,文鱼。皆不受。夕。送银彩如军门。未时。察院杨四知入城。又见刘太监。国王礼单。皆受之。送白绫,白绢各二匹。为谢。
初九日。朝大雾。永平推官耿始然。随察院来此。送馔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四 第 270L 页
榼。耿在永平。徼贼归路。埋轰雷,铁蒺藜,火箭,走兔等炮于七家岭西。杀贼兵千馀。大头目一人。头目之尸。贼以软床布幔抬去。其馀。尽焚之而去。初昏。大雷电雨下。
初十日。晴。朝往兵备道衙门。察院早出教场。故兵备先行。不得见而还。食后。与书状官出西门外。观阅兵马步约万馀。鎗刀耀日。盔甲鲜明。结阵大野。为接战之状。铁骑驰突。炮声动地。真壮观也。夕。军门差官张丕振持鱼,肉,酒,果等物。来见而去。盖皆欲回礼也。此人。母死仅过七日。而冠带来见。出则白衣白巾而行。可骇也。
十二日。晴寒。察院向锦州去。有人持猿来。能著假面。为百戏。受钱而去。自其父时畜此猿。将近四十年。猿有雌雄。生产甚多。皆卖之。其雌则厥妻持之巡戏得钱。以此为生云。给钱五十。甚少之。又给一扇,二刀而送之。
十四日。晴。风寒。张医承胤来见。总兵赵宦在邻。余送礼单。赵送馔榼。回谢。都司言太监欲见使臣所食盘床及器皿云。做饭具馔而送之。太监以匕筋食之过半。甚喜。都司使并留盘器。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四 第 271H 页
十五日丙戌。晴。风寒。兵备道初给车五两。使译官等。援例呈文于军门。军门移文兵备。加给三两。雇骡人皆来。而刘太监有十五。十都司有骡五。皆请雇去。相争不已。可怪。闻有东去之人。封送状 启。
十六日。晴。风寒。午后。发宁远。伴送王昌二人偕行。过曹家庄,沙河所,曲流河堡。夕宿东关驿。凡行六十里。此驿新经贼兵。城中人家太半烧毁。余问主人。汝等何处避贼。答曰。皆入沙河所城里云。
十七日。朝阴。午后。大风。渡六州河。入中后所。少憩。到沙河驿。点心。夕宿前屯卫。凡行六十里。贼兵到此。不得入。焚城外庐舍而去云。
十八日。晴寒。大风。到中前所。点心。夕到山海关罗城。凡行六十里。到此闻之。则关外之贼仅四千。分作二阵。或攻沙河,中后。或攻中前,山海关。到罗城外三里许。尽焚庐舍。留十馀日而去。盖此贼深于兵者。来侵关外者。非欲有所得也。本冗空虚。虑有宁锦直捣之患。略出一枝游骑以防之也。故未尝近城。或往或来。虚为声势。闻关内之兵出去。即撤而回矣。罗城者。东门外小城也。行旅出入之时。兵部主事坐于关门内。一一点视。晚出者及暮来而未入者。无所止宿。故筑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四 第 271L 页
此城而处之。居民三千户云。
十九日。晴。风。早入关门。见主事魏肯构行礼。主事答拜。夕。送嗄程。自宁远至此。沿路北边。筑堤掘堑。每五里。立烟台三处。台前设二大炮。卒有贼变。则行人皆避于台上。传炮报边。急则连放二炮。谓之连珠炮。每台。置守卒五人。月给廪米。且各给银二两二钱云。
二十二日。晴。风寒。今日将发行。伴送王国安来。言山海关骡子主等皆不去。更得北京顺归骡替送。此人皆不可信。必告主事。更为合通。然后可去。合通者。立约之文也。遂告主事。更为合通。
二十三日。晴温。平明。发行。点心于范家庄。夕宿榆关。凡行七十里。榆关。乃一大村庄。别无关防。盖古树榆为塞之地。秦之长城止于此。 皇朝中山王徐达增筑。至山海关望海楼。榆关之北。有黄次山。极高大。分出两支。一支东去为角山。即山海关之镇山也。又西支北走为回龙。作永平府镇山。盖北京之第一缠护角山也。第二兔耳山也。第三蓟州景忠山也。景忠山。自白头山而来。白头在沙流河正北。石山如雪。故谓之白头。此山一支南走为空同,景忠山。一支西走为盘山。南回为玉泉山。环绕北京之西矣。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四 第 272H 页
二十四日。晴。过抚宁县。点心于双望堡。夕到永平府南门外。凡行七十五里。车子先来者尚在此矣。永平东十八里站路傍。立破虏碑。题曰提督祖公大破奴酋于此。府东五六里许。有李广射虎石。未知其真赝也。此府。即古之右北平也。广尝为北平太守。射此石。东门外。有万柳庄。故光禄卿李瑗退老于此。庚午年。贼尽斫其柳。无一株馀存。只有故宅高楼。遂往登览。光禄之孙李燝来见设茶。园中。只有栗木数十株。落叶满庭。荒废不修矣。
二十五日。乍阴乍晴。午后。洒雨。昧爽。先送卜驮与书状。驰往孤竹城。谒夷齐庙。庙在府西北十里许滦河之上。景致殊绝。二子皆塑像。庙后。有高楼。谓之清风楼。俯临澄潭。县崖百尺。北有小岛。岛中。有孤竹君墨台庙。城南数里许。有首阳山。乃一峰孤山也。行到野鸡墩点心。过沙河驿新店。夕宿针子店。凡行九十里。路过七家岭。见耿推官藏炮之处。立木碑记之矣。
二十六日。晴。点心于板桥店。早到丰润县。凡行四十里。有士人。见译官等谓曰。我自北京来。见九月通报沈都督题本。奴贼劫朝鲜使入贡。朝鲜不答云。
二十七日。晴。行过高丽村。点心于沙流河堡。过梁家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四 第 272L 页
店。夕宿玉田县。凡行七十里。路中。有荷担携儿者。问之则推得掳去之儿而还。同行者甚多。而或得或不得。含泪而归者相接。且路傍城门店璧。处处挂榜。列书失儿之姓名。购以银两者不可胜计。沿路之人。皆言官军几二十万。而在贼后百里而来。终不交锋。抢掠村庄。污辱妇女。甚于獭贼。不胜愤愤云。
二十九日。晴。过罗山店。点心于别山堡。夕到蓟州。凡行六十里。城中。有独乐寺。起楼三层。立观音佛于其中。高可十五六丈。金碧照耀。又有卧佛在中层。此乃辽时所建。州前有河。河有桥。名渔阳桥。蓟。即古之渔阳郡也。城池甚壮。极其雄富。有高斗墟者。推演禽数。招之谈命。
十一月初二日。晴。点心于夏店玉皇庙。夕到通州江。乘船以渡河。水比三河而稍大。宿西门店舍。
初四日。晴。夕与书状步往城北。观漕河通之。河在城东。自城北凿地。引水通于北京。水路几五十里。诸省税粮。尽入通州。通州漕船。无虑千馀艘。昼夜漕运于北京。一往一来。未尝止息。地势稍高处。则筑石为阶堰。停水使深。谓之闸。船到闸下。则闸上他船。替受载运而去云。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四 第 273H 页
初五日。阴。早朝。发行。渡大通桥。桥在通州西十里许。极高广。下有三虹门。漕船由桥下而过。到东岳庙。少憩。东岳。即泰山之神也。有道士数十人。守之。曲曲有房。极其奢丽。书画,椅床,香炉,经卓之类。整齐洁净。又有梅盆,兰盂。如画图中物也。到朝阳门。宦者守门。以赂银少。既入而还逐之出。书示银十两而后许入。到玉河馆。提督主事何三省日没后。始来开门。黄昏。入宿馆东房。
初六日。晴。呈报单于鸿胪寺。是夜。始雪。晓即晴。自宁远至曹家庄十五里。沙河所又十五里。曲流河堡十五里。东关驿十五里。中后所十八里。沙河驿十八里。狗儿堡十五里。前屯卫十五里。高岭驿十五里。中前所十五里。山海关三十里。范家庄三十里。深河驿三十里。榆关二十里。抚宁县十五里。双望堡三十里。永平府三十里。沙河驿四十里。新店三十里。针子店二十里。丰润县四十里。沙流河堡三十五里。玉田三十五里。别山堡四十里。蓟州三十里。邦均店三十里。三河县三十里。夏店三十里。通州四十里。北京四十里。凡七百馀里。山海关以西所经州县。贼兵皆不入。只见村落野店。或有焚掠处。而亦不多也。居民旋皆收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四 第 273L 页
葺。宛然如旧。永平府以东至北京。只是一野。村阎连络。烟火相接。山无寸木。而原野则树木蓊郁成林。皆是。杨柳白杨枣栗之类。而枣栗则列植田中。成行绳直无尺寸荒地。而全无水田。只高丽村前。有似水田者一处。路上商旅络绎不绝。十数为群。所骑所驮。非驴则骡。大车则驾十馀。或五六头。小车则或牛或驴二三头。挽辂则独轮而一人推之。所载则一马之驮也。载重则前有一人挽之。加重则驾以驴骡。前挽者执鞭以驱。室屋则皆以土厚覆上。又平坦而雨下不漏云。贼虽焚烧。火不易焫。且无连烧之患矣。贼兵得于内地者甚多。故急于归冗。不顾诸城而去。然去通州只三四里。去 皇城只七八里。而不入亦危甚矣哉。 中朝最尚异教淫祀。每村必有一寺。或有三四者。谓之庙堂。每朔望焚香礼拜。城中亦有庙堂数处。宁远则所谓天平寺者。乃祖总兵之愿堂也。最大而丽。军门,太监以下皆往烧香礼拜。所过路旁城堡村庄。皆有庙堂。僧徒,道士与村人相半而行。关王庙谓之敕封三界伏魔大帝庙。无处不有。又有玉皇庙,玄帝庙,碧霞君庙,天妃圣母庙,西王母庙,火神庙,马神庙,马明王庙,泰山行宫三官庙等。名号不可胜记。皆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四 第 274H 页
以金字扁额。过者入则必拜。无贵贱皆然。登科显职之人。必建牌楼于大道中。古以木为之。近来则以石为之。中立正门。左右有夹。上有三层楼。题其名姓。填以泥金。五采丹青。石上。亦施彩色。画以异兽奇花。乡宦之家。则各书职名。扁额门首。若尚书,太史,天官青锁。祭酒铜章之类。不可胜计。皆以金碧填之。各驿各堡。皆有城。大村庄则亦有城。至于太监农庄。亦筑方城者有之。皆以甓筑之。以甓为虹门矣。人死则不葬于山。葬于野田中。或路旁平地。坟形锐甚如艾炷。年年取土一锸。加于其上。谓之加土。以此益高益锐。不用莎覆。士大夫则四面筑墙。前开一门。此所谓神道墓门也。墙内坟如立葱。多者数十。少者六七。树以白杨老柯。门额。题曰某官某人之先茔。自通州至北京。夹路左右。皆墓门也。与村阎相杂。不在路旁者。又何可胜计哉。祭则必烧纸钱。坟面多被焫。且以红纸为小旗。插于坟顶。纸钱者。或以金或以银。涂在纸上。造如杯盂状。塞其上面而空其中。我国所谓金钱纸银钱纸者。即此也。
初七日。睛。以见朝事。早起诣阙。见朝者。如我国之肃拜也。至东长安门。尚早。坐而待开门。平明始入。火者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四 第 274L 页
在门内索赂。不纳。给白贴扇五柄,油扇六柄,刀子十柄。然后许入。过禁川桥。桥前左右。立石柱各一。高可六七丈。刻画龙。形缠绕其上。上立小龙。谓之擎天白玉柱。桥之南北。各有石狮子一双甚大。坐于左右。入承天门端门。承天门内。亦有玉柱。至午门前立班。午门。即五凤楼也。门上左右。各有二楼。并门楼。为五矣。他门扉皆圆。唯午门方扉。象六头。牵出过去后。即胪传拜起。四拜三叩头。 命宣酒饭于光禄寺庭中。列卓设馔。各司下人环立以待。未到十馀步。一人攫取一卓之馔而走。诸人争先攫取。片时而空。遂还出门。到午门前。谢 恩一拜。四叩头而出。虚谢 恩命。极可笑也。今日阁老三人,驸马一人,庶官数十人。同肃谢。阁老等大官谢恩。故胪唱。无此则不唱云。
初八日。晴。往礼部。见堂尚书姜逢元坐堂。初入庭跪。传咨文。四拜作揖跪。又起作揖而出。往仪制司。见郎中姚恭。两拜作揖。郎中答拜。往主客司。见主事何三省。如仪制之礼。还到玉河馆。主事坐提督厅。将行见官礼。招之。遂入往。即许免礼。还出来。
初十日。晴。尚书姜逢元乘轿来到。坐于中大厅。招余等。余与书状官冠带。出见行礼。尚书招余使前。谓曰。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四 第 275H 页
陪臣远来劳苦。对曰。臣子职分之事。何敢言劳。尚书曰。 皇朝恩典甚隆。法制亦严。宜恪遵宪度。毋敢违越。遂出去。余使译官。求见书册于提督。提督曰。行中无书册乎。译官曰。无矣。提督曰。岂无一卷之书乎。我欲先见。余送近思录,陶韦集。提督曰。陶韦集。曾见之矣。近思录未之见也。遂持去。三日而还之。
十二日。晴。验谢恩,冬至方物于礼部。余等请亲进。礼部不许。遂冠带送之于门内。
十四日。晴。呈谢 恩,冬至表于仪制司。提督送入嗄程大米,猪肉,红萝葍等物。暹罗国使臣来。入于东馆。一行。凡二十四人。尚书以咨文皮封。不书件数。且以为擅自开封。归罪于本部下人。呈文以明之。
十五日乙卯。晓阴。天明。晴。往灵济宫。参冬至演仪。东西班分行。相向而立。击鼓。即相揖趋班。北向立。阶上唱鸣鞭。东西庭下各二人。鸣鞭三声。东序唱四拜平身跪。俯伏起平身。又跪伏兴四拜跪。搢笏。俯伏兴。三舞蹈。出笏跪。山呼。又四拜兴平身。又鸣鞭礼毕。僧官,道士。亦参班列矣。
二十四日。晴温。明日。是冬至。而有郊天之祭。贺礼。退行于二十六日云。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四 第 275L 页
二十六日。晴温。晓起诣 阙。待开于东长安门。暹罗国使臣。亦往。上使头著金丝帽。状如僧巾。穿青金线锦衣。次者。著金冠如梁冠。穿红鹿皮袍,白锦领。次者。著红锦帽。红鹿皮衣。次者。著红冠长如蕉叶。尖直上指。穿红衣。衣皆掩膝。剪发无网巾。从者。皆剪发露顶。发长二三寸。髼松如蓬。面皆不洗。使以下皆步行。天明。入门诣午门前。行权停礼。只五拜三叩头。诣光禄寺。宣酒饭如前。只酒一杯,菜羹一器。无他物。然无攫取纷扰之事。可喜也。还诣午门前。一拜三叩头。谢 恩而出。立仗之辇。皆以象驾。在承天门外者四矣。
十二月初九日。晴温。今日。乃 国母祥期。设位于大厅。率一行员役。以白团领,乌帽,乌带。焚香哭四拜。
十五日乙酉。晴。大风寒。礼部尚书姜逢元。渎货无厌。顷以咨文事。归罪小甲于文。累次杖之。仍为拘系冷堡。盖索贿也。于文每来恐吓云。尚书贪甚。不可不行赂。以免我罪。译官等书示人参三斤。于文抵地曰。必三十斤。乃可。余以为虽杀于文。于我不关。切勿给之。若生此例。则后日之患。不可胜言。三呈文以明之。尚书不得已赦之。又以改贡路焇黄事。呈文。尚书曰。此事皆重大。虽国王奏请。犹或难成。况以陪臣一纸呈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四 第 276H 页
文。何以题请。以书册事。呈文于主事。主事曰。此皆题本已定之事。决难更改。盖皆欲贿也。近来搢绅之间。贪风益炽。行赂者。以黄金。作书镇。挟于册中而进之。金价甚高云。
十六日。晴。风寒。自前提督礼单。人参不过二三斤。时或有不受者。五六年来。加至五斤。上年之行。又加十五斤。余以为五斤犹过。况至十五斤乎。五斤则累年已定之规。似难更减。昨年新定十五斤之规。决不可从以开滥觞无穷之弊。相持未决。尚不得送礼。提督因此衔怒。事事阻当。今日又打馆夫。译官等皆以为不送礼单之致。
十七日。晴。风止解寒。嗄程来。序班王国梴送诗稿,诗扇。且送馔榼。和韵送之。王国安入来。相见而去。今日给提督礼单。参五斤及他土产之物。译官等又别给十斤。副使亦给参二斤。序班二人各给一斤。
二十日。晴温。进方物于内府。今日礼部选宦官三千。部门填咽云。宦官等驰马试剑。作为队伍者几五万馀人。而犹以为不足。又为加抄。必行赂于主选太监。然后与选。贫者虽有才。不得参。至有涕泣而退者。每三年。选三千为式。多男者。必宫其一二云。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四 第 276L 页
二十二日。晴温。夕阴。方物已进于内府。今日提督来。言水獭皮毛损不好。次知太监退送矣。持来示之。余以为此自本国极择以来。且无副件。还送本国则后年改备。今无可改之路矣。盖太监等索赂操弄。而一开此路。则后弊无穷。故遂坚拒送之。
二十五日。晴。晓风寒。早起诣 阙。参 圣节贺班。如冬至仪。小甲于文。密言于译官全有后曰。奴贼已发兵东向。边报已来云。更为详问则不言。暹罗使臣四人。通官樊懋己等来见。致礼单而去。设酒以待。
二十六日。风寒。夕。提督使译官等问我 国声息。则别无警报云。
二十七日。晴寒。提督入送毛寅。言东江绝无声息。慎勿惊忧。安心好在云。
三十日。晴风。闻钟声。 皇上小朝视朝之日。则五凤楼上击钟三百度。百官参朝者。闻钟自来。文官相公,武官国公及六部尚书皆入侍云。夜闻炮声乱动。彻晓不止。盖驱鬼也。
  [丁丑]
丁丑正月初一日辛丑。阴。夕暂晴。将晓。小甲来。叫见朝。即颠倒衣裳而出。诣 阙。参贺班。如 圣节仪。又参光禄寺酒饭。谢 恩而出。自前使臣。未尝参正朝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四 第 277H 页
贺礼。故提督,序班等不曾言及。昨日。礼部尚书以为当参。令光禄寺题禀。蒙允许参云。此异数也。
初三日。晴温。馆中以瓮贮水。水冻瓮破。状如银瓮。凿以为灯。明二烛于其中。光满一庭。洞然如昼。亦一奇观也。
初四日。晴。日晕。提督以尚书之意。致钱八贯。求红白纸各一百张。自家又求如其数。
初五日。阴。以桃花纸五十七张,雪花纸七卷。应提督之求。还给其钱。提督不受钱。不满其意。恚恨而去。
初六日。大风。闻钟声报朝。提督含怒晚来。又挂告示于中门。严其出入之限而去。
十一日。晴。毛寅入来问病。陆国相。亦来问。赠梅苏丸一封,绣画一轴而去。
十二日。阴风。陆医又来问病。且示论病小录。
十八日。晴温。千秋方物表笺于礼部。陆医入来。剂药算命。雷国伦来见虎少斋。年七十五。业于星命。已十一代。其子又能之云。但索价甚高。每一命。受银三两云。
二十六日。晴。钟声报朝。午后。阴风。陆医来问病。余泣谓曰。今日。是亡母忌日。君子有终身之丧。忌日之谓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四 第 277L 页
也。闻国中有乱。恐不得行祭也。陆曰。伤怀则病益增。切勿如是。持其所书而去。
二十九日。天阴飘雪。余次毛韵送之。毛示提督。提督即截其韵。作一绝曰。有酒能消旅馆雪。闻莺得见上林花。莫愁故国多惆怅。屈指相将已及瓜。
三十日。晴。以焇黄催行代买白丝等事。呈文于礼部。进千秋方物于内府。陆医来见。赠以香梨四介,地黄八两,白茯苓一两,朱榼一对而去。画者。亦来见。
二月初二日。晴。毛寅来见。余作咏雪八韵赠之。寅示提督。提督截次四韵。送之曰。瞻云依北阙。就日正东来。四照连阶映。千琼遍地堆。吹绵疑弱柳。妆蕊趁新梅。葭管东风启。吹律动飞灰。
初九日。晴温。毛,陆来见。今日。是大比会试。十三省举子。总五千三百人。初场。经义四篇,书义三篇。中场。策论七道。终场。表五道。取三百人。贡院在城东隅云。送韩瑗等。呈事完通状于通政司则不受。使于十三日来呈云。
十一日。晴温。毛寅来见。言贼犯我国边界。大败而还云。
十五日乙酉。阴风。午后。下雪。余扶病出门。见提督。请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四 第 278H 页
速还。提督瞿然下床。出立门外。慰谕甚恳。速令还入。又送谕帖。言致力之意。令毛,陆入见。
十七日。晴。呈事完通状。呈文提督。以谢谕帖。陆医来见。余问 天朝命妇服色如何。曰。戴珠翠凤冠。穿大红段佩。(朝服也)一品。玉带。二品。犀带。三,四品。金带。五品。银带。比男子带。略小云。
二十六日。晴风。会试出榜。夜。余甚病。不得寐。三,四更间。仅睡即觉。
二十九日。阴。提督以职事有失。将罢。入庙堂。击钟焚香。抽签而去。毛寅来见。
三月初一日庚子。晴温。始午饭。服清心补血汤。三服。见会试榜。南直隶宜兴县学生吴贞启为壮元。凡三百人。孔,颜子孙有中式者。陆医来见。赠酸枣仁十五两,香梨二介而去。
初五日。朝大雾。晴风。提督夺俸三月云。陆医来示会元科文。嗄程来。
初六日。朝阴。辰时。洒雨。巳后。快晴而风。陆医来见。
初八日。晴温。日晕。毛寅来见。余曰。十三省文人才士云集京师。盛矣哉。邹鲁之乡。尚有殂豆诗书之教。濂洛之间。犹存讲习讨论之学乎。山东,山西。必有将相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四 第 278L 页
之才。西蜀,东吴。固多豪杰之士。闽,广之儒。能继朱,张之绪。云,贵之人。亦知孔孟之道乎。恨不得周行邸店。抵掌剧谈。问礼闻乐论诗说赋。质其所疑。而闻所未闻也。寅持其所书而去。毛寅。明日。将向山陵。过十二日回来云。盖以清明,霜降祭于陵所。故一年陵祭。只二巡。今十二日。乃清明节也。多官进去。渠以鸿胪寺官。进去云。
十二日。阴。晚而晴风。陆医来见大堂。求油芚十浮。竭索行中。仅得七丈而送。提督又言。各衙门请贸人参。尔等每二人。各出半斤。减价二三两而卖之云。
十三日。晴风。胡炳。写真而去。
十五日甲寅。晴。今日 殿试。 皇上亲策五凤楼。辰初。击钟。
十六日。晴温。夕风。往国子监。谒 圣。在阙东北隅。庙额题曰先师庙。街曰成贤街。大门曰集贤门。中门曰持敬门。门内北厢。列竖进士题名碑。神门上。有石鼓十个。分置左右。有印鬻者。买取而来。欲因往天坛。余伤风头痛。遂径还。
十七日。晴温。夕风。尚书使小甲来。求银妆刀白贴扇各十柄,镜面纸十卷。收合一行。得妆刀十二柄,扇十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四 第 279H 页
柄,白纸十二卷。送之。
十八日。阴。 殿试。胪传。江西人刘同升为元。
二十日。阴霾。新进士谢恩谒圣。而止游街。放榜不别择日。殿试出榜之日。以次胪传。赐花一枝。小如我国劝花。壮元银花。赐银瓜越斧一对。榜眼探花以下。皆纸花。游街无倡乐。先生见之。只举手而过。三日后亦不敢还乡。待四月。各部考选观政。授知县推官而去。探花以上三人。直入翰院云。暹罗人二名。来传二贡使之书。且送香筒杂画。
二十二日。阴风。毛寅来见。礼部左堂刘宇亮。送银三十两。要买官参二斤。刘贪与大堂一样云。夕。暹人来去。
二十三日。晴风。毛寅来见。赠篆韵一件而去。
二十四日。阴。复晴。大堂。送银三十两。求参二斤。并银持去。嗄程来。
二十六日。晴风。闻虏贼犯我国。大败于岛中云。
二十七日。晴。巳时。诣 阙。领赏使臣绿段,黑段,红段,蓝段各五疋。红纱二十疋。绿团领四。黑团领一。红帖里十。靴青具五。书状以下正官。无文黑段十疋。红绡十疋。黑团领五。帖里五。半臂五。从人。红绡衣十五。其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四 第 279L 页
馀黄绡,黑段未及备。随后给之云。大堂又送银七十两。求买人参。又求席四,砚四,大口鱼五十。提督且起且坐。促之。不得已收参十二斤。给之。还送其银。且给席,鱼。提督喜而去。毛寅来见。
二十八日。阴晦。雨土纷纷。提督又求柏子七斤。尚书还推其银云。
二十九日。阴风。夕晴。提督送银六十两。求参六斤。官赐员役靴价银五十两。陆医来见稳话。余曰。旱气如此。而不为祈雨乎。曰。初二日。为始祈雨。余曰。祈于何处。曰。各衙门拜牌吃素。(拜牌者。设雨师之牌。诸官皆斋素拜之也。)前岁祈雨。旱更甚。京中虽旱。山东,河南。亦不旱。一处收。一处不收。六七年连年如此。余曰。外有奴贼。内有流贼。天旱如此。而朝廷大官。只是爱钱。天朝之事。亦可忧也。曰。是也。于大官爱钱四字上。贯珠而笑。余曰。大堂以银百两。求参十四斤。通官等收合送之。并与其银而持去。此参以银折之。则四百二十两。此事如何。笑曰。固有此等事。余曰。提督一听馆夫之言。坐于后堂。迟速。问于馆夫而出。似失体面。曰。大堂之流也。余曰。礼部。有主客清吏司。主客之义。谓典属国也。清吏之名。何义也。曰。要吏先清自己。余曰。何不见官名而思其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四 第 280H 页
义乎。曰。义者。气也。有银子。即有气。因大笑。盖提督。方为主客清吏司郎中也。余曰。我国有台谏之官。凡士大夫贪污者。皆劾击之。天朝无此官乎。曰。有科道两衙门。但其人自己亦贪。何暇纠他人。夕。毛寅来见。提督受赂于馆夫参六十斤。以故一听其言云。
三十日。朝晴。晚阴风。诣 阙谢恩。午后。开市。兵部主事吴鼎。亦来参。毛寅,王国梴来问暹人往来事。
四月初一日庚午。晴。钟声报朝。毛寅来见。礼部题钦赏事。 圣旨知道。题开市事。 圣旨该国参货。既明开咨内。准照例免换。兵部主事。愿见土产。送大口,海参,纸,米等物。见而即还。又欲见刀子,银妆刀。以妆刀一。青鞘刀一送之。见而亦还。
初八日。朝。洒雨即止。大风。中国不观灯。只以青,黄,黑豆煮熟盛盘。托于街上曰。吃豆来。吃豆来。谓之舍豆儿。提督等又验包。陆医来见。余问彼验包役使之人。何等人也。曰。并雇闲人也。曰。化子乎。曰。然。化子不作农。何以为生。曰。此人等家业有殷实者。因嫖赌。落于此。不会耕种。立于大街。以此为生。余曰。此等事。岂每有之。曰。京都之事。何日不忙。此等人也有千万。余曰。嫖者。何也。曰。嫖妇人。盖谓奸娼也。无赖之徒。以奸娼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四 第 280L 页
赌博为事。败其家业。而为化子。公私役使之时。皆用此人。
初九日。晴。尽服地黄元。提督等仍为验包。招赵典前。问曰。你秀才乎。曰。然。乃以早夏归舟为题。使赋诗。即为一绝曰。此生何幸玉京游。万里行装一叶舟。纵使吾东归去早。辞朝其奈 圣恩优。提督称善。与兵部主事。传看。
初十日。晴。始服玄兔丹。提督验包已完。问曰。使臣铺盖几只。译官对曰。来时四只。去时亦四只。曰。无书册乎。曰。本国所持来近思录等若干卷。无他书册。曰。临罢之时。当略见。夕。抬出暂见。即还入送。提督求黄笔十柄。即给之。
十一日。阴风。胡炳写真来。尚书使人求礼单参十斤云。毛寅又言。鸿胪寺丞。亦当有礼单。余曰。曲礼三千。何以尽知。毛不悦。
十二日。阴。萧云峰入来。盖以通宫等问卜而不给价故。以收银事来也。年七十六髦荒。不知人事。且示 御造庚戌十二月二十四日卯时。以辛亥庚寅乙未己卯推之云。余略问休咎。赠纸束,扇,刀。
十五日甲申。朝阴。晚晴。胡炳写小真来。赠羊一,鹅一,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四 第 281H 页
参三两,扇三柄。毛寅来见。刻自家诗。名曰清啸集。赠之。明日将发。闻 皇上将有特赏。且差武官护送渡海。 天恩罔极。而行期渐迟矣。夜又不寐。
十六日。晴风。上下马宴折银五十六两来。提督送名帖馔榼。使通官叩头谢之。此前所无也。毛寅来见。示开市题草。且曰。 皇上极怜来使。有好旨矣。陆医来见。给二羊一鹅。送之。
十七日。晴。 皇上命照一起例加赏。又给路费银一百两云。
十八日。阴。复晴。有人馈青瓜樱桃。樱桃如郁李。我国想未出。故不尝而退。
十九日。阴风洒雨。毛寅来言我国边将降虏。多杀汉拨云。
二十日。晴。提督来后堂。招余等颁赏。且示兵部题奏。兵部尚书杨嗣昌奏。臣因本部车驾司主事吴鼎告假四夷馆。监看开市。得知朝鲜贡使将次起程。窃念彼国降奴至今已踰一月。音问寂然。未知竟作何状。使臣之去。正好乘便侦询。臣愚欲请 天恩比常倍加赏赉。特赐敕使。伴送其行。诚恐前径海岛将吏兵民。不知天朝字小之意。维系属国之心。或称铁山既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四 第 281L 页
戕我拨。我今亦当杀之。又或利其所有。明欺暗害。便指使臣为贼塘报捏功。乃令使臣气不得伸。从此甘心永绝。失著不小。臣谨谬陈愚见可否。如臣所请。伏候 圣裁。 圣旨曰。属国世称忠义。力屈降奴。情殊可悯。据奏加赏伴送。用昭朝廷字小之恩。具见深虑。依议。著即选廉能武官一员。导护出海。一面移会所在官司。如有侵侮欺害的。即便严拿究治。仍指实来参重处赏数。著礼部开列。即日。具奏该部知道。(十四日奉旨)余等见此题本。即出中门。率一行东向痛哭。入见提督。言降奴之冤。提督亦言此传报之言。不足信也。使之呈文以明之。暹罗使出去。
二十一日。阴风。毛寅来言。提督使我来慰二陪臣。使之安心。余曰。主辱而臣未死。何得安心。寅曰。国之安危。关于气数。奈何。余曰。人臣忧国之诚。岂可委之于气数而已乎。寅又言 世子北行。已过鸭江。余涕泣曰。自登科以来六七年。为春坊官。日侍 讲筵。今闻此言。痛哭欲死。寅曰。虽痛。奈何。且言鲜将降奴杀拨者。乃林庆业也。又言护送参将傅姓者。已差出。领兵三千同去云。以卞诬事。呈文礼部。
二十二日。晴。晓。诣 阙谢恩。午后。尚书使人来言。明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四 第 282H 页
日。月忌。今须发程。遂束装出门。见提督垂泪告别。提督出户作揖。慇勤寄语。且面给赏银一百两。余跪而受之。于文求辛苦钱。余脱绿衣给之。应同告辞。给纻衣。宿哈达门外庙堂。有一老僧。待之甚款。趺坐一方床。倚壁而眠。傍有蟠桃殿。奉安西王母塑像。员役等未得雇骡。太半不发。
二十四日。晴风。朴尚直,郑继生等尚未来。少留待之。毛寅来见。盖以伴送。昨夕追来也。午后。发行。少歇迎圭店。夕宿三河。毛寅又来见。朴尚直等追到。
二十八日。晴。发行。未到七家岭十里许。骡仆而颠。中火于沙河驿。船渡滦河。宿永平府。 皇上敕召耿推官。入朝诸官。出饯于河上。
闰四月初一日己亥。晴。中火于深河驿。少歇于范家庄。夕宿山海关。高太监自宁远移驻于此。近以赈民往昌黎。冯军门亦往迁安未还。盖以边关大饥。 皇上发内帑银八千两。以济饥民。太监等以此分往诸县云。今日所过店上。有人卖其女。年可十五六。受银四两于山西客商。即送之。惨不忍闻。
初五日。晴。余病苦。令书状往见太监。呈文请军粮兵器。太监将亲往宁远。与军门相议许之云。服华盖散。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四 第 282L 页
初六日。晴。先送车子出关去。毛寅来见。言关南海上。有辽船百馀号。或云避乱丽民。或云贼船发兵防海云。
十八日。雨。高太监还往关上。来此闻之。则二月念间。太监军门。与祖总兵。率关外铁骑六七万。渡三叉河。不见虏兵而退。三月旬间。还镇云。盖祖大寿之子被掳在贼中。潜通于厥爷曰。奴兵东枪。正好乘虚捣冗。祖总兵锐意进兵。而诸将皆畏怯。论议不一。遂还云。午。毛寅来见。言抚台已委龙武营千总张成功。带领兵船四只护送云。抚台。谓军门也。傅参将漠无声息。我行欲于廿二乘船。曾见军门时言之。故定送此处将官也。
二十日。雨。午后霁。军门给一行船粮。人各一石。又给水手冬衣资银八十两。又送我国弓一,箭十五于我。盖请买兵器。而难于自断。不能许。送此而示其意也。使通官叩头谢之。米壹石给徐通事。书状买董其昌笔法二帖于毛寅。赠余其一。
二十二日。晴。朝。相者姜姓人来见。言贵相。敦厚安重。取形于土。面色微赤。赤为火。火能生土。且掌中玉柱文。直透中指。颜角丰隆。种种贵格。不可胜言。五十八。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四 第 283H 页
虎耳管事部伍。正临旺地。至六十岁。水星司令。十年中。作王喉舌。克昌厥后。但髯分,鱼尾,龙宫深陷。恐难早息。妻宫有灾。目今气色甚明。喜气重重。毫无惉滞。归路无忧。又何疑哉云。晓。送人。催城内员役崔元立等。受回咨而来。早食后。即乘船。陈都督参谋官诸葛晋明。乃瑾之二十四代孙也。住船洋中。余初欲往见。而不知船所在处。误为过来。晋明闻之。送幕客李为荩邀余。遂往见之。乃年少耿介人也。能文章。有计虑。以纸笔。问答说话。良久未已。为设酒馔甚盛。毛寅适来。鼎坐相话而罢。夕。西北风暂起。挂帆行船。移泊觉华岛浦口。余以礼单绫绢九疋。分给舟人。又送九匹于二船。令书状分给。
二十三日。阴风。晨起。祭五神,船神。护送将千总张成功来见。言军门分付。率兵船四只。将同往。夕。率兵船来住一处。余作卞诬呈文。付毛寅之回。呈于大堂。又揭帖于何提督曰。玉河相别以来。今已换一蓂矣。缅惟夏月。向热起居珍玉。区区瞻慕。卑职抱病不死。来到宁卫。故国声息。尚无好音。东临大海。痛哭而已。在馆之日。款接之勤。往来之苦。思之如昨。何敢忘诸。体面有碍。不得陪侍后堂。从容展话。闻所不闻。以开聋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四 第 283L 页
瞽。是所尝恨者。老爷岂知我抱此怀耶。兵部吴爷为职等留念。向小邦致力。其感如何。观其所施为。必他日之伟器。沈疴忧恼之中。恨不得一识荆州而来。周行相遇。幸及此意于话间。不胜恳祈。
二十四日。雨。参将王家楫来泊相近处。邀余相见。余移船就见。为设小酌。余辞不饮。其人甚騃。朴仁厚,尹以显,朴以𡽱。以收债事入城。昏。诸葛参谋送李为荩。致书曰。昨叨驾枉临。更辱琳琅之教。殊开积思。深幸。生平缘舟次萍踪。亵为歉。且正拟细聆大计。因客至。未便罄衷。倥偬别尊行。良多缱绻。聊具不腆之仪。幸惟留纳。荣籍益深。想仙舟不远到长山。不佞候台旌。共图抒赤。敢借全筹金石一言。海山千古。临楮。曷胜驰恋之至。且送礼单蟒段二匹,绉纱二匹,牙笏,牙带,诗扇,感应经一卷。又送猪羊各一于从行人处。余受牙笏等物。段纱皆还之。
二十五日。晴。南风终日大吹。朴仁厚等还。仁厚之往。余送礼单于诸葛。仁厚回时。始到其船。呈礼单。参谋言我亦送人矣。只受色纸,笔,墨,妆刀。不受茶,参。余次扇韵欲送。而风乱不果。
二十六日。阴风。余送李承训于诸葛船。还上茶,参。且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四 第 284H 页
以次韵诗送之。参谋受之。又次陈都督韵送之。夕。又送李为荩。致书曰。承雅注殷殷。不拟复惠。且贵练使述尊意谆切。又不能终却盛情。徒令人拜领。增汗甲耳。不佞愚忱。缱绻莫罄。统俟将来图效也。辱示前遗敝督主华函。言言金石。诚劻时至计。行将侧聆教益。共济时艰。尚当密图细酌耳。承赐佳章。真清新雅秀之名言。但鄙人何以当此过誉耶。谨述俚语。以复知己之雅爱。希为郢政之。如何如何。余又次韵送之。昏。西风起。挂帆出浦。同张游击。达夜而行。
二十七日。晓。大雾。西风转紧。早朝。望见南汛诸山。终日横帆。酉时。到泊北汛口北赤岸湾。四船及唐船。落后。
二十八日。朝晴。晚阴。夕雷雨。早潮移船。住立石湾。水中怪石。离立如人。或丛如聚首者。几数十馀。围抱如屏。甚奇异。四船及唐船二只追到。
二十九日。晓。雷雨因阴。夕大雨。夜深而止。横帆夕到南汛北湾。去赤岸百馀里。
五月初一日戊辰。朝阴雾洒雨。卯时。晴。五更。祭五神。平明。北风起。遂行到铁山觜。遇雨。四船齐立。二更。书状船暗暗举碇先走。三,四船随之。上船不得已追起。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四 第 284L 页
达夜而行。唐船不来。
初二日。晴。东北风大吹。平明。到平岛。风紧。不得行。立于洋中。风势甚紧。避入羚角外湾。采樵舟人。得生鳆五十馀而来。二船,四船先向三山。日落风定。遂行夜过三山岛。未及福子山数里。停舫而宿。二船,四船。亦同立洋中。
初三日。晴。北风大吹。平明。挂帆。午时。到长山岛。即下船。请见于陈都督。都督与刘太监,黄监军同坐。太监居中。都督在左首。监军在右首。统行见官礼。引余坐东壁。书状坐西。余涕泣言国家之事。都督曰。今则贼兵尽退。 国王还都。勿为忧虑。余曰。职等之回国。甚难。幸蒙 天恩护送。且老爷在此。职等庶得生还矣。都督曰。我当送船护行。且助船粮。明日。姑留此。有从容相议之事矣。余曰。归见寡君一刻为急。何敢迟留。若有下教之事。即席可教矣。都督固请留。遂出就外幕。皮岛旗鼓官吕碧逃难来此。言贼兵。上年十二月十一日。渡江。十五日。先锋到王京。 国王避于南汉。及贼大掠江都。 国王不得已讲好。因此退回。四月初九日。贼劫丽兵。攻皮岛。皮岛失守。沈都督被害。岛民半死半逃。俺亦乘船走出。将官逃免者仅五六人。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四 第 285H 页
平安方伯战死于金化。大槩如斯云。都督令余往白副将家少话。遂往其家。副将与吴赞画廷忠共坐。设酒相待。极其款洽。言及我国之事。赞画流涕。因请留宿。遂宿其家。副将以哨探事。往义州等地。获我人二名而来。一名尹进。一名玉末男。皆甑山人。护送贼兵。至私站而还。到中江。将往本县。未及下船。适值白将之船。同船三十馀人。十人被掳。白将即放六人于弥串。又到薪岛。放二人。各给段一匹而送。只率渠二人而还云。余问于白将则曰。我岂有杀贵国人之心乎。但尽放则无以归报主将。且欲问情由而率来耳。余请率还本国。白将曰。已报登州抚院。待回报送去耳。余问于尹进。则进之所言。与吕碧之言相同。贼分三路。长驱直到京城。所过城邑。全不顾见。贼过之后。监兵使各率兵二千。勤王而直路。则贼兵充塞。不能前进。自中和由遂安,谷山之路。至金化遇贼。正月二十八日。战于县前山上。贼先犯监营。再战再败。遂踰山掩后。军遂溃。方伯遇害云。闻来涕泣交下。夕。白将设酒馔。相待。余曰。到此闻本国溃败之状。且闻亲友之讣。何忍把酒。固辞之。白将强劝数杯。余吃素少饮。请出外吃晚饭。饭后。更坐暂话。令余宿于客厅床上。余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四 第 285L 页
使译官言。病不能宿冷地。请就他有炕处止宿。白将遂空所宿之房馆我。自家宿于外床。余使译传未安之意。白曰。我无病。且习于露宿水宿。无妨也。余遂宿于其房。
初四日。晴。西南风吹。朝。白将又请余出。设酒相待。且出歌童。为张乐相慰之状。余固辞之。遂麾歌童曰。欲以少慰尊怀耳。且事已稍定。何必忧虑。徒自伤身耳。当益笃报雠之义而已。遂罢出。食后。都督使人来请。遂往。三人同坐如昨。将行见官礼。都督止之。只一拜三揖而坐。都督盛设酒馔。因曰。 国王今已还京。勿为忧虑。出一帖示之曰。此中之事。启于 国王。速为回报。中有五件事。余对曰。当依命。都督曰。行中必多窘乏。我送四十石大米。百疋青布。须即领纳。余起而谢之曰。本国被兵。公私赤立。饿死者甚众云。得此厚贶。可以归救。当启知 国王。以达老爷之恩意。都督等三人皆起立曰。我已赠陪臣。陪臣当任意为之。勿谢。还坐。都督曰。我送哨船。则贵国之人。皆惊惶避匿。切不可如此。我岂有相害之理哉。余曰。老爷之意。职岂不知。当归本国。行文边上列邑。使勿相避云云耳。都督曰。闻 国王失印云。若为移咨。则当奏闻。请改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四 第 286H 页
铸以送。余对曰。贼兵猝入京中。典印之官。必不及赍持而去矣。都督曰。不然。贼令 世子。作书于 国王。请见国印。遂取不还云矣。且曰。 国王冠带。亦必见失。我送玉带,段锦。以为章服之资矣。余又起立谢之。都督亦起而止之。余还坐曰。闻我国二人来此云。请率去。都督曰。我送人于贵国。则贵国人皆避匿。欲留置此人。哨船出往之时。使此人传言勿避。若欲率去。则更留行中一二人而去。余曰。此人见职等之去。归心转切。来请甚恳。以此烦禀。此人离乡不久。犹且思归。故欲率去。况行中经年别家之人。何忍更舍。且职等既知老爷之意。传谕列邑。则此后更不避匿。老爷亦何致疑于此耶。都督乃许之。遂辞出。历见白,吴两将。告别乘船。都督送米布及玉带,红段,绿段各一匹。余送礼单于白,吴。二人亦回礼。余留书于诸葛参谋曰。舟中倾盖。良晤未洽。方待移船。以尽卑怀。一夜便风。飞帆出海。归心虽惬。离恨难堪。今到长山。特蒙大老爷怜恤。周救护行之恩。迥出寻常。此岂非左右为之先容耶。感激垂泣。图报茫然。欲留数日。以待仙舟之至。而故国声息。闻来益惨。归见寡君。一日为急。兹敢开头而去。临风怅黯。无以为怀。东归之后。便信必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四 第 286L 页
数。时惠德音。以慰下情。行忙走草。不复一一。护送张千总今始追到。遂书谢。呈于军门,两太监,赵总兵,兵备道五处而送之。
初五日。朝阴小雨。东南风吹。横帆西行。到石城岛。护送船六只。皆不及。
初七日。阴。南风微吹。挂帆而行。风势不猛。船行甚迟。达夜而行。平明。始到鹿岛南洋。
初八日。晴。无风。仅过鹿岛。宿于洋中。
初九日。晴。泊大华岛南。夕。骤雨。
初十日。阴。南风大吹。午后。西风起。挂席而行。到石多山前洋。潮退水浅。宿于洋中。
十一日。阴。四更。乘潮放船。过上望牙。潮退立船。晚潮。发船。酉时。到泊石多山。甑山县令边大中来见。以到泊事。先送朴信生,金大嵘等。驰 启。
十二日。朝阴晚晴。早起。行下陆祭。烧五神位版。夕宿甑山县。见方伯书。知一家无事避乱。大同察访金宗振。以差使员来见。
十三日。晴。夕阴风。昏下雨。到江西县。五男来谒言。家中奴仆皆被掳云。黄监察胤先来见。兵使柳琳送军官。书问。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四 第 287H 页
六月初一日戊戌。晴。中火于高阳。尹杬兄弟来迎。易服于弘济院。诣阙复 命。 传教明朝来待。
初二日。晴。朝诣 阙。 上引见于文政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