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x 页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墓志铭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25H 页
领议政,升平府院君, 赠谥文忠金公墓志铭。
我 圣上龙飞之初。贤豪英俊之士。云合雾集。攀鳞附翼。赞中兴大业者。固不可一二计。而丰功伟烈。赫赫照人耳目。无愧于古之纪太常铭彝鼎者。唯领议政北渚金文忠而已。公讳瑬。字冠玉。系出于顺天。罗济之间。已有名人。入我 朝。有讳承霔。初名乙宝。祷雨辄得。故 太宗锡以嘉名。策佐命勋。封平阳府院君。卒谥襄景。数世而公之曾祖讳粹濂。以武官牧定州。 赠兵曹判书。祖讳埙。察访。 赠左赞成。考讳汝岉。擢 宣祖朝谒 圣科第一名。才兼文武。尉荐为义州牧使。壬辰之乱。死事于忠州。 赠领议政。三世之封。以公贵也。妣 赠贞敬夫人咸阳朴氏。以隆庆五年辛未八月。生公。晬犹未语。一日。见蝶悬蛛网。惊而发言曰。蛛食蝶。憎哉。七八岁。作诗曰。军声动天地。识者异之。其济物威众。已兆于幼稚时。乙未。魁别科解额。 宣祖览公制。谓筵臣曰。年少书生。用兵家语。无乃知兵者耶。赴殿试不利。除康陵参奉。丙申。擢文科第二名。才入槐院。旋遭具锦。玉堂,翰苑。连值狼狈。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25L 页
沈于郎僚。斥于州府。而功绩益著。声名益大。盖爱公者。鳌城,庆林,汉阴诸名相。而害公者。必亨,尔瞻,仁弘辈也。岂天将降任于公。拂其心志。增益其所不能者耶。壬子。赴任江界。甲寅。还 朝。升嘉善。丙辰。以节使赴京。不取一物而来。译辈敬服。以之青天白日。戊午春。贼臣许筠投檄 庆运宫。目以三清结义。三清。公所居洞名也。会(一作曾)有知筠贼奸谋者疏陈之。以故事皆已。是时。郑造,尹讱首倡废母之论。相臣孝纯,承宗,弘耇,挺等率百官廷请。两司合启。请窜不参廷请者。公亦在遣中。待 命于郭外。申公景禛适来访。公素知其为人。话间。汪然出涕曰。古今天下。安有无母之国。彝伦斁绝。天地闭塞。李氏社稷。终必移于莽,卓之手。吾辈以世禄之臣。奈何畏族灭之诛。坐视危亡而不救乎。况吾二父同死于国事。将何以见二父于地下乎。申公慷慨扼腕而进曰。此吾志也。方蓄积于中而未发也。公有言。敢不同死。公曰。欲举大事。当以定策为先。令公其有思乎。申公应声曰。 先王诸孙。唯某位。神圣文武。天其将建诸。公曰。此 宗社臣民之福也。唯当竭力尽忠。死而后已。遂定大计。辛酉。光海以西鄙之耸。谋出元帅。公名在第二。公虽罪弃。素负威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26H 页
望故也。是年。李公曙守长湍。公使子庆徵。再往长湍。以定期会。至壬戌。始与李延平,崔完城,张新丰诸公合谋。势益张。延平为平山府使。引申公为中军。人有疑延平者。泄其谋。两司俱发请鞫。延平待命于 阙门外。忠义之士。惶骇涣散。而申公又为晓星岭别将。具公仁厚之任珍岛。公日夜忧愤。赖有宫掖之结者。卒以无事。癸亥三月。公会诸公于城西。申儆约誓。十二日夜。义旅齐会于藏义门外。公登坛受礼。使力士申汝豪等。持铁椎撞破城门。鼓噪入昌德宫。奉 圣上践祚。公请亲诣庆运宫。备仪卫迎 大妃。以慈教下谕臣僚。分捕尔瞻,造,讱等诸党。论以大逆。皆诛之。释被罪诸臣。收召贤俊。布列于朝。都民欢呼鼓舞。若出于水火之中矣。公竭心焦思。夜以达朝。数日之间。鬓发无一茎黑者。即拜兵曹参判。不数日。升判书。俄兼艺文馆提学。制进 王妃教命文。进阶正宪。兼弘文馆艺文馆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成均馆事。冬策勋为第一。赐奋忠赞谟立纪明伦靖 社功臣号。超拜辅国崇禄大夫,升平府院君,判义禁府事。他职如故。甲子正月。副元帅李适叛于宁边。兵逼京城。 大驾南巡。公以本兵之长。又兼军门。常寝处于 行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26L 页
宫门外。未尝暂离。二月。 扈驾还都。积劳成病。请递本兵。 上许之。俄拜议政府右赞成。病少间。 上引见慰谕。仍赐锦段。乙丑春。拜吏曹判书。公尝谓人曰。吾辈出万死 反正。为 宗社计。岂可扶植私党。以利吾身哉。虽平日挤公者。随其才用之。年少辈已多有不平者。及用南以恭为都宪。玉堂劄劾。 上曰。玉堂之官。狙击宪长。党同伐异。渐不可长。朴炡等不可仍在论思之地。并补外。由是公不安其位。七月。辞递。拜赞成。丙寅正月。复拜吏判。时翰林姜曰广,给事王梦尹奉诏东来。公受傧相之 命。迎于境上。诏使极其敬重。酬唱之作。必曰绝妙。丁卯二月。金兵长驱到平山。都体察使李公元翼。以公为副使。先往江都。经纪守御之具。奉 大驾入保。完平护东宫南下。 上命公都察。四月。 扈驾还都。进拜右议政。仍带体察文衡之任。公八上劄。始递大提学。戊辰夏。升 左揆。兼 世子傅。时金公尚容为吏判。拟李景稷于谏长之望。年少辈甚不平。公于 筵中启曰。金尚容持论和平。亦失年少之心。至有动摇者云。举罗万甲以对。 上命窜万甲。公呈病引入。 上遣承旨谕之曰。进贤退邪。大臣之职。彰善瘅恶。人君之任。身为君相。不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27H 页
得黜一浮薄之人。何以为国。卿勿固辞。其后。李命俊上疏。请黜宫人私进者。公自备局回 启曰。嫔御之选。必以法家名族者。重侍御严壸政也。既非以礼选入。是由曲径而入也。请亟斥之。罪其媒进之人。 上屡下严旨。公与僚相引入。 上曰。因予言辞不中。大臣不安厥位。心甚悔恨。勿以忿懥之言介怀。辛未三月。 上招公及延平于便殿。待以家人之礼。仍赐小宴。顾谓东宫,大君曰。汝辈视此两人。如视父兄。此古今未有之 恩宠。而公以匡救为心。不以顺旨为忠。故不能久于位。 元宗大王追崇之议始发。 上引见大臣。公引古为證。极谏不可之意。且曰。臣之所见如此。一定之后。不得更改。虽被严谴。亦所甘心。翊日。连下 严旨。公即出往江上。陈疏待罪。呈辞三度而递。癸酉。还入阁。甲戌。 上下教曰。皇朝封典已降。令礼官考礼举行。公遂进劄。其略曰。汉宣帝之于昭帝。以孙继祖。而不列戾,悼二园于昭穆。光武初立四亲庙于洛阳。从张纯,朱浮之议。迁之舂陵。元之泰定,武宗。各附其私亲于七庙。胡元之事。不足深责。而明儒胡粹中以君臣同食讥之。前代得失。可不为今日之明證耶。劄留中不下。翊日。 下严教。公惊惶出城。辞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27L 页
再上而递。丙子四月。绝和于金。起公为都体察使。七月。拜领议政。而国事已无可为之势。十二月。边书告急。 上将入江都。未出崇礼门。而哨骑已到沙岘外。遂 幸南汉城。各营兵仅一万三千。受围四十日。粮草已竭。 朝廷始有请成之议。居无何。江都败报至。 上曰。计将安出。公曰。君臣上下同死 社稷。实是古今之格言。而君臣父子之间。何忍为此。崔公鸣吉曰。今日早决。明日急通。然后庶有万一之望。当时惨痛。岂可胜言哉。 还都之后。公引咎待罪。陈情乞免非止一再。而 上不许。时有陈疏斥公以误事者。盖因释憾而发。两司又从而论 启。至于削夺。 上念公家食之艰。自内司计朔颁廪。是冬。其人为宪长。又请安置。 上曰。今番守城。金某之功为多。以予揆之。似非公言。台论阅月不停。不得已加以门黜。戊寅。 中殿正位。大赦覃恩。公始得蒙宥特叙。公自己卯以来。杜门谢客。奉朝请而已。甲申三月。沈贼造反。公先事指挥。剪其羽翼。卒擒巨魁。四月。拜领议政。引咎乞解。 上曰。卿功高德厚。舆望素重。弘济之任。舍卿其谁。策勋一等。赐效忠奋义炳机决策宁国功臣号。公八上劄辞免。 上曰。担当指挥之功。极重且大。今此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28H 页
录勋。少无不可。终不 允。冬。公以疾辞位。 上遣承旨敦谕曰。予中夜无寝。忧闷俱极。卿勿困我。速出论道。两司恐公复出。发简为一会。而论议不一。屡会还罢。终以请递论 启即停。宪府又请削勋。公出往江上。章凡二十上。 上知公意已决。勉副之。乙酉二月。复拜领议政。四月。昭显 世子卒。诸孙幼弱。人皆忧虑。六月。 上引见大臣,六卿,三司长官曰。予之所患。作歇无常。时事日渐艰危。国有长君。 社稷之福。予欲择储而立之。公对曰。 圣上之计。出于 宗社大计。请广询于群臣。 上曰。领相决之。大臣虽多。谁能任之。公曰。臣奉 圣上。拨乱 反正者。为 宗社也。决策于山城。为 宗社也。今日之事。亦系 宗社。臣何敢异议。 上曰。予有二子而有优劣。大臣定之。公曰。此非臣等所敢定。然立嫡以长。古之道也。 上曰。卿言是矣。是冬。前察访李重馨上疏劾公。 上震怒曰。领相以元勋大臣。为国尽瘁。顷于择嗣之日。终始担当。可谓有大臣气像。失志奸凶。教诱此辈。作此无状之举。窜重馨于庆兴。公杜门席藁。五上章待罪。 上批。有曰。因予不辟。谗说殄行。卿勿介怀。相其惟终。三遣近侍 谕之。公感激 天恩。起而视事。丙戌春。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28L 页
 昭显宫人五六有罪。自内治之。外人莫知也。谏院请下禁府鞫问。 依允。二月。 命招三公,六卿。 传曰。内间之变。至于今日而极矣。卿等俱以世禄之臣。位在卿相。似不可默无一言。恝视度日也。即 下教。暴扬昭显嫔罪恶。令禁府考律以启。公与诸宰。陈曲全之道。翊日。又再启。 上震怒曰。以今日之事观之。则李重馨似无大罪。放送。公起出待命。 上特递内局提调。以台论有错毒之说。而内局不为问 安也。公陈疏自劾曰。主张论议者。臣也。不为问 安者。臣也。构出启草者。臣也。臣即罪之首也。五辞而递。未几湖西逆狱起。公闻变诣 阙。再陈疏乞解兼带。 上不许。丁亥冬。疾作。戊子。益笃。 上遣医给药。候问交道。闰三月初五日。卒于正寝。春秋七十八。临殁前数日。口授遗疏曰。朝暮入地之臣。更无酬报之路。抚躬悲咽。泣涕如雨。区区爱 君之诚。抵死不泯。唯愿 圣上。敬天怒以祈永命。恤民隐以固邦本。抑私意以纳忠谏。进贤才以重名器而已。 上答曰。省卿上劄。予极惊悼。训戒之辞。无非至论。予虽不敏。当书绅力行。以副卿之至意。讣闻。 上震悼。辍朝。素膳五日。赐衣衾以敛。遣官致祭。 世子亦致襚。亲临哭吊。官庀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29H 页
葬事。以其年五月二十四日。葬于安山先兆。 赠谥曰文忠。公气度严毅。仪貌豪爽。少时。牛溪成先生。一见知其为远大之器。公早丧怙恃。终身茹痛。日必谒庙。祭必尽诚。非有疾病。不使代行。虽值隆寒。不废澡浴。初度设酒。必退行于后日。先议政公哀友人姜宗庆穷而早死。养其子晋㫥于家。使公视为弟。公爱之无异同气。分给臧获。与共衣食。相呼以兄弟。子弟以叔侄称之。人不知其姓不同也。公不好奢靡。章服之外。未尝以绫段近体。贼臣财宝分给功臣者。无所干预。惟以收拾人才。打破朋党为心。久秉两铨。一无酬德报怨之事。人皆敬惮。不敢干以私。常以为大臣体面尊重。体面已坏。何事可做。朝著之间。如有失误于礼法者。虽权贵人。不少假借。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俨然人望而畏之。平居端拱危坐。虽郎属军校。必正衣冠而见。不喜杂术。痛加诋斥。晚年读易。逐日课诵。八帙之岁。伊吾不辍。及门者每闻琅琅之音。无不叹服。为文章。专尚气力。规度森严。诗律精鍊清健。笔法亦奇妙法古。多书贤公卿碑版。丙午年间。有湖堂之选。时公舅柳公为大提学。谓人曰。吾家有真学士。而以吾阻于此选。可惜也。公所著诗文甚多。而失于乱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29L 页
中。孙震标收拾闻见。仅得五六卷行世。夫人晋州柳氏。左赞成,晋原府院君根之女也。天姿颖悟。懿行纯备。未笄。已读小学,丙训。如丧祭礼,祭仪,医书,药方。亦皆惯涉。晋原尝曰。使吾女而男。则其所成就。不可量也。 反正之时。终始预闻其议。举事之日。公父子将赴军前。庆徵临去色变。夫人厉声曰。勿以我为念。设使大事不成。尔父子当死于忠。死亦何恨。送于中门。身著新衣。持短刀。上园中以待。 反正之后。 上进丰呈于 慈殿。夫人以命妇入侍。 慈殿下问举义时事。诸功臣夫人莫能对。夫人再拜进前。备悉颠末。 慈殿甚奇之。丙子之变。夫人入江都。闻山城危急。昼夜号哭。侄柳颋来问去向。夫人持短刀而答曰。吾将焉往。唯有此刀耳。顾谓孙震标曰。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鸿毛之掷。其不在于此时乎。为抵公书付之曰。若离此一步地。则吾与子妇,孙妇。当自决于此。卒如其言。享年六十五。 朝廷棹楔其门而旌之。公有一男。即庆徵。登科策勋。官至判尹。封顺兴君。侧室有一女。适宗室丹城令。顺兴娶府使朴孝诚之女。生一男。曰震标。癸酉进士壮元。侧室男国标。女适司果李揆。丹城一男。荣业。二女幼。进士前娶观察使郑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30H 页
百昌之女。生二男一女。后娶洗马尹敬之之女。生一女。皆不育。国标娶军资判官李晔之女。无子。李揆生二男四女。皆幼。葬有日。进士以余尝从事于公幕。而且有联戚之分。使国标持家状来曰。知亡祖父事。莫如公。敢请一言之赐。余之不文。固不敢当此。而再三让不获。遂摭状中之辞。序次其年月日。而为之铭。铭曰。
 往在昏朝。群凶逞妖。如獍如枭。 幽闭 先后。不以为母。千古未有。 三纲已绝。公计大决。 圣人首出。 亲扶日毂。再正 社稷。阿衡博陆。 进登台司。论道出治。欲致雍熙。 廊庙都俞。体察边隅。相乎将乎。时耶命耶。变故何多。岂惟干戈。 交偏谪我。下烛非过。 主恩天大。 百忧成疾。骑箕指日。酸辛呕血。 遗疏惓惓。出其言善。药之瞑眩。 讣 闻辍朝。黄阁寥寥。鼎鼐谁调。 隐卒崇终。赙禭 恩隆。瞑目地中。刻铭幽堂。以表公藏。怅望龙骧。
麟坪大君墓志铭
臣闻自昔公子王孙。处金玉贵介之地。承锡爵封邑之宠。而于国家安危休戚。若不相干。终身逸乐。富厚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30L 页
累世者何限。未有苦心竭力。殚忠 王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如我麟坪大君公也。自庚辰以后。三赴沈。九赴燕。十八年之间。跋涉往返于三千里之路。经寒署。历险阻。为 国家解纷纾患。何可胜言。乙酉。在燕馆。闻 昭显之讣。朝夕设位而哭。清人慰谕。许其遄归。丁亥。又往请减岁米千斛,绵布二千匹,弓角,顺刀等物。庚寅。敕使入京者六。欲令大君。主义顺之婚。 上以 仁祖大王小祥未过。不忍远遣。而诸使不许。时清国将置我大臣于极律。公躬诣九王门外。陈辨甚悉。降以栫棘。公还朝。敕使继至。事机有大可忧者。是冬。公又再往。呈于衙门。二臣得释。而只不许复用。辛卯冬。以谢恩入往。户部传命曰。方物粗劣。误书尊号。主管之人当被重罚。而为大君姑赦之。公言于阁老曰。尊崇大后。庆莫大焉。死罪咸宥。而三臣独未蒙旷荡之恩。恐非率土同庆之意。阁老曰。一人得罪先帝。二人误事当朝。得免重典幸矣。公曰。先帝既许叙用。其时敕书方在袖中。何谓得罪。阁老不答。事虽不成。而其为 国周旋。每如此。癸巳。又以边民采蔘。敕责甚紧。 庙堂请遣公。公入燕。闻将有敕行曰。岁饥民困。何以堪命。乃陈恳衙门。遂许并付敕书于公行。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31H 页
甲午。又以谢恩赴燕。乙未春。还。丙申秋。又差陈奏谢恩使。未发前四日。遭小子殇。 上为之恻然。命副使先发。公上劄曰。私情虽切。 国事至重。请偕行。 上怜而遣之。丁酉夏。敕使来责从者违禁。公遂请亲往谢罪。巴将迎笑曰。辛苦远来。必蒙恩贯。俄而事皆已。公每成事而还。 上驰送 御札于凤城。继以内膳宫酝。既复 命。赐鞍马臧获。或升秩一子。戊戌正月。公感疾弥留。至于入夏。 上亲临其第。公扶疾强起。整衣下庭。 上执手而上。见公容色憔悴。不觉涕下。 世子诸公主毕至。相慰蔼然。若家人礼。日昃乃还。锡赉便蕃。公皆颁于亲旧。使男栯。奉笺以谢。自制一律。以伸感祝之情。 上欲置公阙中。躬自救护。公辞不敢。五月十三日。病猝剧。 上大惊。以肩舆径行。侍臣皆徒步。 上到其门。促步而入。再三长号。公已不能应。 上凭尸哭擗。躬视袭敛。自朝至晡。粥饮不下。世子亦扶持诸孤而哭。左右悲恸。不能仰视。至第三日。 上又冒雨而临。凡系送终诸具暨祭奠之物。皆自内而备。 教护丧中官曰。大君平日。每以省费除弊为言。凡事务从简约。以副其心。即远之日已定。 上欲亲临致祭。适值 玉候未宁。遣中使 亲制文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31L 页
以祭。历叙少小同游之乐。中年离合之情。词旨恳切。见之者莫不感泣。初绫昌大君遘祸于光海时。葬于广州治之西南。 仁祖大王命公后。公于节日。必亲自上墓。享祀尽诚。数年前自卜寿藏于其傍。益树松柏。尽具石物曰。后日不必劳子孙也。以是年七月十三日。祖发于城东。将以十七日。窆于其兆。圹有水害。 命移卜新冗。 令该官更庀葬事。以八月初二日。克襄而返。情文极备。无馀憾矣。公讳㴭。字用涵。幼警异凡儿。学语。已诵千言之文。资禀英敏。简默寡言笑。孝友之心。出于天性。恻隐之发。有同成人。七岁封爵。八岁受孝经,小学。学业日进。十三行吉礼。容仪丰伟。气度俊爽。俨然人望而异之。 仁祖四嗣。昭显最长。居储位。龙城季也。因疫而夭。 上与公。自少同处。昼则共学。夜必联枕。及 上吉礼之后。涕泣思慕。终宵不寐。 上怜之。招与同寝。 御祭文。谁无兄弟。岂有如吾兄弟之语。尤可想见如剡之至痛也。乙亥。 仁烈王后升遐。公年未志学。居忧尽礼。丁丑。昭显与 上俱北辕。公相别于 昌陵之坡。当时日夕难离之惨。何可忍道哉。庚辰。 仁祖违豫。清人许昭显归宁。使公来替。公与夫人偕行。是年冬。与夫人还。壬午夏。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32H 页
以进贺赴沈。清将使先诣世子馆。公辞曰。未行公礼。先见私亲。非敬大国之道。清将心是之。癸未。又以进香,陈慰赴沈。清人留之。又令夫人入来。甲申。同还。乙酉。拜都总管。或递或带。又兼司饔院,宗簿寺都提调。吏胥束手。诸宗畏爱。丙申五月。有徐忭者上变。言甚不测。诬陷诸臣。辞及于公。 上烛其诈。出 御正殿门。谓诸大臣曰。予惟一弟甚爱重。凶徒敢欲离我骨肉。岂予友于之诚。不能孚于外人也。谋危予弟。是予过也。且进被诬诸臣于前。慰谕之。 命严鞫忭及洪万始等。皆辞穷而毙。其传说浮言者。投诸四裔。于是群疑涣释。中外相庆。公于朝谒。不废风雨。朝入暮退。时或有故。则 上辄命召承颜。无数日旷也。公上奉 慈殿。诚孝备至。一以 上心为心。丁酉冬。 上进宴于万寿殿。三宫迭侍上寿。 上命公以次进爵。尽欢。至夜而罢。此近世之所罕闻也。公雅好山水。遍游金刚,天磨诸山。吟咏成章。 御制诗及公所和进。缮写妆䌙。常置案上。聚群书数千卷。左右插架。不厌涉猎。最爱曹溪松石。别构岩亭。以观瀑布。因以松溪自号。先是。 仁祖大王撤旧殿材。使作江亭于汉滨而未成也。 上聿追 先志。命讫前工。公兴哀 初命。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32L 页
而侈 上之赐。扁以戴恩。居第在城东骆峰下。泉石之胜。甲于长安。多植异花奇卉。群芳交映。别构小堂于园中。有映波,清漪,最乐,四宜之号。四宜之额。即 恩赐之笔也。公迁于正寝前一日。亲属有来问者。公曰。今日吾气力颇苏。可以谈话。所言皆久旷朝谒。不堪恋 阙之情。因涕泣曰。人生斯世。忠于君。孝于亲。友于兄弟。信于朋友。不欺心。不为不义。则虽死何憾。昭烈之勿以恶少而为之。勿以善少而不为者。真格言也。且言前后燕行之辛苦。枫岳之壮游。戴恩之胜槩。曹溪之幽趣。亹亹不已。而翊日未及崇朝。而复已皋。呜呼异哉。公以天启壬戌降。至今岁而观化。春秋三十七。谥曰忠敬。夫人同福吴氏。观察使, 赠右议政端之女。吏曹参判, 赠领议政百龄之孙。吏曹判书,青松君沈詻之外孙也。生六男四女。男长福宁君栯。次福昌君禛。 仁祖大王念义昌君主 仁嫔祀而无其嗣。 命福昌君后焉。次十二岁。次十一岁。二男二女夭。二女亦幼。其一。 上养在阙中。又有儿遗在腹。福宁娶持平许悦女。生一女一男。福昌娶郡守黄道明女。 殿下以臣获习于公。知公之德业事迹者。无踰于老臣。付之以玄堂之掩。臣承 命悸恐。欲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33H 页
循东閤门之故事。而严不敢请。遂撰次其状而系以铭。铭曰。
  是惟大君之茔。山如画而水如镜。 积本者善。流末之庆。 麟之定。振振公姓。 子孙千亿。其必昌而盛。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墓表
  
姑宜人清风金氏墓表
呜呼哀哉。此为杨州治东天宝山之麓。我姑氏夫妇同藏之所也。姑清风金氏。曾祖讳湜。己卯名贤大司成。 赠吏曹参判兼弘文馆提学艺文馆提学。祖讳德秀。 赠承政院左承旨兼经 筵参赞官。考讳棐。判官。 赠吏曹参判兼同知义禁府事。妣 赠贞夫人密阳朴氏。以隆庆三年己巳正月。生姑氏。九月而弃世。姑氏育于继母。辛勤长成。天性至孝。警悟超伦。友兄弟尤笃。好施与。涉文史。自少喜读谚解小学,列女传。诸兄弟读书。必旁听而问难。一闻其说。终身不忘。故博通古今。过于男子。参判公钟爱之。及笄。归于西河任公。入门而姑嫜悦喜。族党称贺。任公讳庆弘。字子裕。郡守兑之子。判校辅臣之孙。观察使枢之曾孙。恬静寡欲。安贫固穷。雅志山林。不乐仕宦。晚得一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33L 页
命之官。生于庚午。殁于辛酉。寿仅过半百。姑氏曾居父母舅姑之丧。哭泣祭奠。尽诚尽礼。及遭此丧。以死自处。而再期之间。幸延缕命。弊衣蔬食。凡二十八年而终。享年八十。堉赋命奇衅。早丧怙恃。依于姑氏。八年衰经。病在必死。姑氏抚余而泣曰。汝乃我家宗孙。汝死则吾门替矣。保养治疗。无所不用其极。春秋霜露。荐敬蘋蘩。如韩氏之六嫂。至余有家而后已。不惟为姑侄之情。盖出于奉先思孝之至诚也。余幸赖祖考之冥佑。姑氏之抚育。终得生全。而又窃位于朝。滥厕卿列。姑常谓余曰。汝早失父母而成立。唯我独见。我死当下报于吾父母及尔父母矣。且曰。我夫妻既无子。死则一丘荒土。谁能识者。汝必竖石坟前。以记我良人之名。言之悲切。何敢忘诸。余奉养姑氏如父母。庶几尽反哺之诚。而姑氏遽以天年终于堂。适余受 命西出。不得扶侍于属纩之日。此终天之至痛也。呜呼哀哉。夫以姑氏妇德之美。得贤人为配。宜膺荣贵之享。以壸范于斯世。而生有穷厄之苦。殁无匕鬯之托。天之报施。若是其爽。何哉。姑氏以戊子正月二日殁。以其年二月十九日。祔葬于监役墓之左。盖姑氏合卺。在万历戊子。至今甲子一终而同玄宅。亦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34H 页
异哉。余敬从姑氏之命。立此短碣而为之记。呜呼哀哉。
大司宪 赠左议政李公墓表
崇政大夫司宪府大司宪, 赠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左议政李公殁既葬。近五十年。尚未有墓道文。公之孙来请甚恳。而事远不可详。略记世系,历官,寿葬年月。俾刻于碑阴。公讳齐闵。字景訚。 庄宪大王之后。曾祖讳寀。谊城君。祖讳怡。永新君。考讳颙。咸原君。妣平康蔡氏。以嘉靖戊子生公。年十六。魁学堂课试。所制介山赋。人至今传诵。中壬子司马。戊午。文科。丙寅。重试。由槐院荐入史局。迁注书。升典籍佐郎。以书状官朝京。六曹则刑,礼,工,户,兵,吏皆为佐郎。而兵,吏又为正郎。两司则正言持平献纳执义。玉堂则修撰校理应教典翰直提学。政府则检详舍人。正则掌乐太仆。自直学士。拜同副承旨至都承旨。兵礼户参议参判。六拜大司谏。再除副提学大司宪此公之内职也。辛未。递承旨为庆州府尹。甲戌。牧杨州。丙子。任水原府。因降号而递。旋牧晋州。丁丑。丁忧。辛巳。服阕。出按关东。壬午。递知申按湖南。病不赴。甲申。观察京畿。辛卯。除成川府使。壬辰之乱。坚守不动。特加嘉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34L 页
义。此公之外职也。甲申。以畿伯升嘉善。壬辰。嘉义。甲午。治逆升资宪。戊戌。入耆老所。己亥。升正宪。丁未。以八十升崇政。此公之品秩也。万历戊申七月。以疾卒于城西。春秋八十一。以从勋。 赠左议政。九月。葬于龙仁光教山下向午之原。公天资乐易。德量恢弘。孝悌出于至诚。廉简由其素心。外似宽裕。而内实耿介。敦于宗族。信于朋友。屡典州府。政先所务。革弊以苏民。兴学以造士。庆州时。创玉山书院。杨州时。完道峰之役。皆捐俸供费。不劳于民。士子之居是院者。莫不感叹而追思。公凡再娶。皆无子。前夫人朴氏。生一女。适别提李廷华。后夫人赵氏。亦生一女。侧室生二男。长楯。文科县监。生四男。时茂,时蕃,时芬,时华。次栏。生三男。时薰,时荇,时苾。楯醇谨明经。得小大两科而官不遂。竟不免方朔之饥。天之报公厚德。果何如哉。我高祖大成公。惨遭己卯之祸。门户凋零。祖父兄弟在家。无人来问。余童子时。见高轩之过。只有公与睦判尹詹。判尹。高祖慈夫人之侄。公。高祖夫人之侄也。当时。只知二公之为贵人而已。岂知可贵者在于尊贤敦睦有非他人所可及者乎。今将染翰而书。两公容范。森然在目。不自胜悲感于中。某年月日。谨识。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墓碣铭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35H 页
礼曹正郎金君墓碣铭
近代西洛文行之士。无过金认斋右者。余少时。闻其名而慕之。万历乙巳。与认斋子同莲榜。即正郎君也。倾盖而情若旧。东西行过是都。未尝不相笑而莫逆。今来居守。君墓之木拱矣。其胤子进士泳。状君之行。请所以镵于石者。呜呼。思元宾而不见。使元宾而不朽者。余何敢不力。君讳静厚。字士畏。姓出于礼安。高丽密直副使钮之八代孙也。旧居坡州。至祖司宰直长讳汝鼎。始迁于兹。直长生讳玄度。少而志学。游牛溪门下。先生深器之。早登文科。官至军资监正。认斋。其号也。有双雕落鱼之异。人皆服其忠孝。娶花潭表侄朴允俭女。以丙子四月。生君。十岁。通小学,论语。稍长。学益进。升庠之年。即阐乙科。癸丑。由典籍。宰保宁县。有积年逋租。君括私船漕于京。适按道者邑人船在括中。以此见斥。时延兴府院君金悌男以 先朝国舅为群凶所诬。以逆论死。中外陈贺。府官使制笺文。君不从。怒而囚絷。君不少挠。自号东篱散人以见志。今 上初。君即昼锦于礼安。治为御史褒。以不进试场罢归。后迁典籍直讲。应宿于水部,春官。又宰瓮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35L 页
津。忤勋贵去官。其后。改号破屋陈人。连遭丧明之惨。伤恸疾𠫷。庚辰十二月二十五日。终于家。享年六十五。葬在长湍三水洞坐辛之原。先兆也。君温恭疏雅。身若不胜衣。其自守之确。虽贲,育不能夺。君其特立君子哉。清阴金相公每爱公为同调。崔东皋岦称许其文曰。地步不可量。观于二公。知君继认斋无愧也。君娶生员金忠范女。生四男二女。泳。其长也。次潜,次湛,次涤。潜与湛。皆先失。女长。适曹鉴。次适生员金燮。泳子二人。有穰,有穗。潜子有穑。馀无后。有穰年少而善为文。亦能继其祖业者。铭曰。
 
于戏我友。维执不猗。 有文有行。胡不逢时。 屈迹县邑。未普其施。 玉川破屋。元亮东篱。 戒子戒孙。母从诡随。 不长其年。乡里皆悲。 其存者长。抑又何悲。 一片贞珉。千古名垂。
敦宁都正朴公墓碣铭
自古贤人君子。不遇于时。抱冤而没。则其后必大显于世。此理之常也。古人所谓天可必云者。诚非诬矣。观于朴氏之门尤信。在昔丽季。判典校事兼右文馆直提学朴公尚衷。稼亭之玉润也。系出新罗。籍于潘南。以文章节义伏一世。时朝议欲事北元。而金义杀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36H 页
大明使。公再疏直斥。忤于主。受刑远谪。才出都门而殁。即葬于其地。余尝往燕子洞。其中盖有典校冢。余钦吊而疚心也。入 我朝。典校子訔。相 太宗有勋劳。封锦川府院君。锦川后数世。有佥知林宗。 赠吏曹判书。是生吏曹正郎 赠左赞成兆年。正郎生司谏 赠领议政绍。巍科重望。领袖士林。公正发愤。为权凶所陷。一斥不复。竟卒于岭外。人皆痛惜之。公司谏之季子也。讳应寅。字元仲。上有四兄。宗兄应川。牧使。 赠领议政。次应顺。潘城府院君。次应南。大司宪。次应福。兵曹参判。潘城诞 懿仁王后。追荣三代。牧使。四子二孙。大宪之孙参判。三子二孙。皆阐大科。多为名臣。一时数名门右族者。以朴为先。倘所谓不遇抱冤而大显于后世者非耶。公庄重寡言。器度峻整。内承诸兄之教。外受贤傅之训。捷戊午司马。补金吾郎。循资迁转。历职内外。皆有声绩。内则郎于秋部。守于丰储。佥正于太仆,司宰。庶尹于汉城。正于尚方。由相礼升佥知都正。外则为开城都事。守一县二郡三府。湖西之鸿山,温阳。岭南之金山。海西之延安。畿甸之长湍,南阳也。公严于律己。明以临下。听讼谳狱。不为吐茹。关节不通。赈恤有法。以此政清事简。百废俱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36L 页
兴。具公凤龄按湖西。观公之为。叹曰。恨不得如使君数辈。置诸剧地。金御史诚一巡按畿内。举杯称贺曰。君悃愊无华。不求声誉。无愧于古之循吏。若二人者。皆可谓知公也。初。司谏公与二弟绾,缉。受学于朴松堂英。松堂称为一家三杰。缉好学笃行。卒早夭无子。松堂镵其说墓前石而寓恸焉。司谏临终。泣谓诸子曰。吾有子而不能后吾弟。吾死目不瞑矣。牧使公追先志白大夫人。以公为其后。后公参从勋。 赠官至户曹参判。大夫人南阳洪氏。寺正士俯之女。大司宪某之曾孙。备极荣养。享年八十五而终。牧使公年六十馀。率诸弟庐墓于杨州金村。公以诸兄皆老。事无大小。实经纪之。祭器必亲涤。蔬果皆自盛。祥而脱衰。以心制终三年。孝悌之笃。根于天性。惇叙之义。及于九族。壬辰丁酉之乱。扈 中宫。终始勤劳。以此升堂上。丙午九月。以敦宁都正。卒于城南里第。春秋七十五。其年十二月。葬于金村。癸亥。夫人卞氏卒。新卜于坡山。迁而同葬。戊子。并迁于杨州罗城坐壬之原。夫人察访希讷之女。生三男五女。曰东纪。生员。曰东绩。曰东纬。掌乐佥正。女长适司议赵玎。次权益庆。次李英白。次佐郎柳洬。次崔永源。东纪娶府使李公佐女。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37H 页
东绩娶监司洪仁宪女。皆无后。东纬娶察访崔孝源女。生三子四女。曰梠。涟川县监。曰彬。为东纪后。季曰搢。女长适韩骏发。次曹敬玮。次柳伣。次进士郑晚世。早卒无后。司议一女。适绫城府院君具宏。生一子二女。曰仁塈。绫丰君。今为京畿水使。女长适李立身。次晋川君柳䪷。权益庆有一子。曰暹。涟川有四子四女。曰世燮,世赫,世煜,世㷪。女长适金硕明。次生员金曘。馀幼。彬生五子四女。曰世熙,世煌,世烻,世烇,世兼。女皆幼。榗二子。曰世荣,世莹。三女皆幼。骏发有韩三子。曹敬玮有二子二女。柳伣有一子。公于兄弟中。位不满其德。而子孙之众多如此。其必有积而未发者。朴氏之福。盖未艾也。余聘君之外祖母。公之姊也。余以此知朴氏事甚悉。且及公之床而拜乎下。佥正以其堂兄锦溪君之状。徵余铭。余让不获。据其状辞而撰次之。铭曰。
 天道无亲与善人。虽前之屈必后伸。 高大其门盖有因。惟公寿考亦以仁。 屡典名府泽斯民。瑶环兰茁宜振振。 公侯必复搢而绅。铭以明之勒贞珉。
都承旨 赠吏曹判书药圃李公墓碣铭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37L 页
昔余成童之岁。在海州。将先君命。起居于牛溪先生。座上客独有药圃李公。望之俨然。知其为君子人也。先生指余谓公曰。此儿可教。终必有成。命写进近所为诗若干。公见之。亟加称奖。因曰。异日必访我来。余礼谢而退。是后五六年而公已捐馆。恨不得一登龙门。更承警㰰也。及到京城。与公之孙今礼部侍郎省身。同博士弟子业。侍郎先登第。余亦随后窃科。同入玉堂,中书而陟銮坡。甚相得也。视古人思识其子孙者。实远过之。今侍郎以公之家状。请为墓道计于余。余何敢当。然余夙蒙公奖许。而又与侍郎游。虽其文不足以不朽公。而余所铭感于平生者。此可以酬其志矣。又何敢固为毛皮之让。而不尽心中之所欲乐道者乎。谨叙其世系历官而为之铭。公全义人。讳海寿。字大中。药圃。其号。高丽太师棹之后也。十一传而有讳龟。始入我 朝。仕为汉城尹。是生刑曹正郎讳直干。正郎生求礼县监讳宏植。求礼生光阳县监讳孟禧。光阳生信川郡守讳昌亨。信川生公皇考讳铎。佐 宣祖为领议政。封 赠三世。信川如已爵。光阳左赞成。求礼吏曹判书。恩例也。皇妣 赠贞敬夫人龙仁李氏。以嘉靖丙申。生公。公生而不凡。早自力学。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38H 页
二十中乙卯司马。癸亥。擢第于临雍之日。直入翰院。移春坊。乙丑。以奉教升典籍。历工礼兵三曹佐郎,正言,知制教。丙寅。入玉堂。由修撰升校理。迁持平献纳。赐暇湖堂。戊辰。朴相公淳傧接华使成宪。辟公为从事。还拜吏曹佐郎。适议政公判铨。公避递。为直讲。己巳。升正郎。又避递如前。辛未。升应教。历司谏,执义,舍人,司成典翰。癸酉。以应教擢拜同副承旨。甲戌。至左副而递。乙亥。迁户曹参议。再为大司谏。丙子。丁议政忧。服阕。拜大司谏。己卯。历工,兵参议。出按海西。辛巳。入为承旨。壬午。以圣节使赴京。癸未春。还拜都承旨。时栗谷李先生为宋应溉等所讦。公亦被递。是冬。复为大谏。甲申。再为吏曹参议。乙酉。出骊州。丁亥。罢归。戊子。按湖西。庚寅。历兵曹参议,大成,大谏。辛卯春。时论大变。 特命再任于骊。七月。削官职。九月。窜于钟城。壬辰。倭变起。 大驾西幸。释被罪诸臣。公由薛罕岭达于龙湾 行在。即拜大谏。癸巳。递为户曹参议。又迁工曹。陪 中殿留海州。至于甲午。是余拜公时也。是年冬。以大司成入京。丙申。递授礼曹参议。提举承文院。坐微事罢。丁酉。复前职。戊戌。以天将迎慰使。留待于松京。时公之子劢客于白川而死。公奔往哭。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38L 页
未及返。天将已过。以此置对金吾。己亥。叙西班。是年十一月。以病卒于正寝。春秋六十四。讣闻。 上命别赙赐棺椁。遣礼官致祭。以其年某月日。葬于积城县南坐子之原。从先兆也。公事亲孝。友于弟妹。睦于宗族。亲有癠。侍坐达夜。虽或假寐。不离于侧。未第时。丁外艰。守墓哀毁。几至灭性。议政公即令还家。仅以得苏。议政临终治命。使之依礼返哭。故后丧不得庐于墓。公守制在家。非丧制不言。洪大宪圣民与公同里闬。退食之暇。辄日一造公。欲议朝家事。而到口不敢发。盖敬公之执礼也。公禀性刚正。而持论和平。言事之际。不避忌讳。而至于进退取舍。则一任大公至正之道。故人多心服而敬之者。先朝中。二三奸凶缔结宫掖。交通内外。虽投窜遐裔。而根株未断。公在薇垣。以为此路不塞。将祸士林。追论剀切。大拂 天听。公之坎壈。盖由于此。屡遭颠踬。终无变易。故立朝四十年。官不过三品。相门之相。人所期待而不副。有识之士莫不痛惜。金公应南每与公言。叹其无偏系之心。及判东诠。事必就议。后虽变其志。而敬公犹如初。公举止端重。人不见其惰容。虽仓卒未尝疾言遽色。雅不喜声色技艺。家业清贫。绝无营产。教子弟唯以清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39H 页
素勉之。亲戚故旧莫敢干以私。牧骊之日。盗贼大炽。行劫杀越。在处相报。而公能安集抚摩。不专剿捕。一境晏然。麦有两岐之瑞。民来献而欲其上 闻。公笑却之。倭变之未作也。重峰赵公宪上疏以为大乱将作。必须选用贤俊。使不至于危亡。以公及李山甫,洪圣民等数人为言。 朝廷以东事为妄。并与其言而黜之。夫以重峰之明智。灼知倭变之必作。果验于其后。则举公名请用者。亦必有见而卒莫之省。岂非天哉。公与栗谷,牛溪两先生为知己之友。人皆尊敬而并称之。公每谦卑自牧。文翰笔札。亦殊绝。未尝以小技自多。故人莫知其实有过于人者。公殁之后。贼臣奇自献为宪长。以公参再鞫崔永庆之论。追夺公官爵。今 上初。郑公晔于 筵中。称公之见陷。请复其爵。而相臣李公元翼,尹公昉,申公钦同声暴白。遂复公原职。又以 扈圣从勋。命 赠公吏曹判书。公委禽于监察郑惟义之门。己卯贤相文翼公光弼之孙。生三子。长佥知劝。累 赠至右议政。次奉事劢。幼。㔦早夭。佥知娶郡守曹胤禧女。生三子。省身即侍郎。次敬身,致身。侍郎娶某官某之女。生二子。曰梓。曰杭。皆登第为翰林。梓出入两司。今为开城府经历。侍郎再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39L 页
娶某官某之女。生子桓。敬身归后于奉事。有二子。曰枢。进士。杓。幼。致身无后。以桓为继。余方忝居留于旧都。经历即同寮也。以此传侍郎之言而请铭。亦世好之一奇也。铭曰。
 天生大材。本为斯民。有圣有贤。 时或不遇。赍而没地。自古而然。 嗟哉我公。若有以为。胡止斯焉。 台躔炳耀。公继其光。蕴而未宣。 爵位岂多。仅跻三级。屡踬而颠。 苍苍绀岳。镇北神京。峻极于天。 敛公英姿。藏于其下。遗恨重泉。 劬躬焘后。必有馀庆。簪组蝉联。 南宫佐贰。翰苑连壁。繄公青毡。 匡君击奸。直节刚肠。恐泯其传。 美溢囊箱。谈何容易。笔未如椽。 言非谀墓。无愧有道。乐石千年。
节慎君墓碣铭
万历壬辰岁。东寇阑入。我 宣祖大王仓卒去邠。朝臣执羁靮随者。仅若而人。宗室节慎正。家在城西门外。闻 驾行。即与子忠吉。束装而从。到松京。 上命埋安 庙社主于穆清殿。公奔往诸宰所。泣告曰。我等随 主上而来。为 庙社也。若埋安于此。则我等何所望。贼锋到此。则可保其无他虞乎。因失声而哭。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40H 页
宗室海丰君。追到而叱之曰。 朝廷已定之事。何所知而妄言。公开陈义理。且泣且言。大臣以公意入启。 上曰。某言是也。予未及思也。即 命宗庙提调。奉陪而来。未久。松京陷。 庙社主之再安。公之力也。 上到博川。为分朝计。时光海为世子。公以司饔提调。承 上命从光海。驻于伊川。备经险阻。不避艰苦。光海每事咨于公。呼以进赐而不名。进赐。宗室之称呼也。会关东贼由玉洞而入。将袭伊川。光海急趋成川。时公之子忠吉。病不能行。将弃而去。光海闻之。特出厩马。卸其所载而骑之。癸巳。皇朝大将李如松扫荡西京贼。贼皆南走。光海抚军两湖而还。贼屯聚岭南海上。相持未决。公忧愤成疾。甲午正月。发背而卒。春秋四十九。临终。谓诸子曰。不能有为于国事。将抱恨于地下。言讫而逝。宰臣李恒福,李好闵,李齐闵等。与公同里闬。服公行义。以为居丧。慎送终之礼。临乱。效忠贞之节。不可使其无传焉。倡于一洞。呈礼曹而启于 上。以忠臣孝子旌其门。若公。可谓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者非耶。公讳寿昆。字景老。 世宗大王嗣临瀛大君璆之曾孙。祖讳濯。轮山君。考讳梅。 赠新成君。公长身美须髯。真率而笃于行。自幼好读书。孜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40L 页
孜不怠。言语必慎。动遵礼法。居家孝于亲友于兄。三十四。遭新城之丧。居庐啜粥。朝夕上冢。终三年。一不到家。服才阕。连遭后丧。亦如之。宗人莫不称叹。兄德兴都正早卒。幼稚满室。公长养而嫁娶之如己子。宗家在远。每得新物。送而荐之。 国忌之日。斋素以诚。家中小儿。亦不敢食肉。二十三。为正。四十三。升明善。皆以试艺。公既卒十年。 宣祖策功。赠忠勤贞亮。 扈圣功臣,昭德大夫。封节慎君。光海即位。又录卫圣功。反正后罢之。夫人清风金氏。参奉讳樗之女。参奉一女怜之。择对无可者。适过塾而 与师言。跹跹学子中见公而奇之。遂使委禽焉。生二女四男。女长。适司议李文著。次适郑基绪。皆无后。男长。曰忠彦。为利仁参判察访以其子惟一之从勋。 赠户曹完陵君。次忠吉。武科察访。即从公西者也。先公而没。次忠显。武科县监。末忠达。完陵有四子。曰惟一。武科佥知。曰惟新。今为 显陵参奉。曰惟植。部将。末惟恒。六女婿。长朴由己。次武科郡守成震熻。次闵淟。次吴嶷。次尹琇。次金振沈。忠显无子。以弟之子惟郁继。忠达三男。曰惟继,惟直,惟郁。郁继松禾者。以武科为百夫长。二女婿。崔天厚,韩公愈也。夫人于余为从伯姑。余小时。居
潜谷先生遗稿卷之十二 第 241H 页
同一家。获习于公。从游中表兄弟间。乐闻公之为善稔矣。今来请铭。安敢以耄且无文辞。铭曰。
 惟人禀性。受天降哀。 子职宜孝。臣道当忠。 能尽者鲜。我见于公。 玉叶金枝。分派王宫。 绩文种学。早岁劬躬。 多艺而试。爵位日隆。 遭时屯蹇。关路西东。 铁倦丹书。麟阁高功。 门阑光动。棹楔崇崇。 荣侈身后。流恨泉中。 山在惟杨。谷名为蓬。 作谏镵石。垂永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