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浦渚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浦渚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x 页
浦渚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墓碣铭(九首)
  
浦渚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567H 页
长水县监龙门先生赵公墓碣铭(并序)
静庵先生生于偏荒学术未明之时。能以古圣贤之学。卓然树立。以兴起斯文。挽回世道为己任。举世颙然。庶几见三代之治也。不幸谗搆窃发。遂罹奇祸。为士林至痛。方其倡明正学。从而学者众矣。而其能守以终身名于世者有数人。龙门先生赵公是其一也。公生有异质。儿时受书。一再读即成诵。作句语辄惊人。年十馀。才名已远播。而未成童。以孝友闻。邻里称之为孝儿。年十九登生进两试。远近闻者莫不慕其才。而乃慊然谓人之生世。岂但以功名为事。遂有求道之志。闻赵静庵及金大司成湜讲古人义理之学。乃从之学。闻大学,中庸之旨。扁其居曰愚庵。日沈潜研究。至忘寝食。静庵尝曰。诸子中求道之笃。无如赵某云。己卯春。读书于静庵龙仁别墅。一日。梦见朱子。寤而作两绝以寓其志。及祸作。欲上疏辨理。搆草未上。坐门生系狱。以年最少脱祸。使其疏上。祸将不测。而以未及上为恨。自此有隐居之计。绝意科举。与兄养心堂。筑室于朔宁旧业。同处讲磨。兄弟自为师友。人比二程焉。养心讳晟。亦志学多闻。与先生
浦渚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567L 页
并有重名。公作中庸大易图。改号为葆真。是时时论。仇视正士益甚。而公常在指目中。大夫人深以为惧。力劝赴举。不得已一赴。得举第二。及庭对。以格致诚正为言。考官意是己卯之党而黜之。自是力陈于大夫人。不复就试。其后党禁稍解。以廷荐除 浚源殿参奉。为亲老就之。居一年。换 顺陵。未久递。后又除 英陵。未久辞疾而归。及大夫人下世。遂卜居于龙门山中。世称龙门先生。学者多归之。日与讲论经旨。夜深灯尽则独坐沈思。至于疑义有自得处。则必呼门人子弟。抽出经传以验之。一夜至二三。或达曙不寐。其究心经传如此。及 明庙下求贤之教。朝廷荐成公守琛,曹公植,李公希颜。成公悌元及公德行以闻。特授宣务郎,内瞻寺主簿。以明庙砺精之初。被不世之遇。不辞而就之。出知长水县。为治。以新民善俗为务。去苛扰存大体。静而不烦。吏顺民安。择士子之秀者。聚而教之。遂始知为学之方。至于旁邑之士。亦多闻风而至者。乙卯。倭寇猝至陷巨镇。主帅苍黄失措。唯以杀戮立威。人皆股慄。公独以理争之。帅感悟止其杀。稍得御寇之策。贼退。即解印归龙门以隐。因与世绝。唯以穷理教人为事。丁巳十二月庚寅。以疾卒于京城青坡里第。明年二月丙申。葬于砥平龙门
浦渚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568H 页
山南支丑坐未向之原。即旧居之后也。其所为诗文甚多。抄其可传者为十卷。又其门人所记言行可法者为一卷。未及锓梓。失于壬辰兵火。今所存只绝句若干首而已。其诗文脍炙一时。笔画之妙。又称独步。然此皆其馀事也。性好山水。每匹马游览名山。不问远近。及晚而入深山。游泉石间以终。其雅尚高洁。绝出尘俗。然在公非为盛节也。唯其能早自得师。委己于义理之学。临祸难而不挫。处穷困而不变。孜孜一生。死而后已。此其所守之正。所得之深。所养之厚。为世所至鲜。而人不可及者也。所交皆当世贤士。听松,花潭,退溪,慕斋。皆其执友也。诸贤之称之有曰。笃志道学。期造圣域。有曰。得路着工。进进不已。有曰。识得儒家工程。唯公而已。可见当时朋友间推许之盛也。公讳昱。字景阳。其先平壤人。九世祖仁规。佐高丽忠烈王有功。封平壤伯。谥贞肃。子孙世为大官。曾祖讳得仁。掌隶院判决事。妣某邑安氏。祖讳杨门。成均馆典籍。妣某邑崔氏。考讳守諴。判官。妣宗室李氏。考春阳君徕也。配青松沈氏。汉城府左尹青城君顺经之女也。有四男一女。元宾,孔宾,仁宾,鸿宾。元宾,鸿宾皆夭。孔宾。县监。仁宾。奉事。女适某人而夭。孔宾有三子一女。仁宾有三子二女。今皆已死。有曾孙若干人。其
浦渚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568L 页
曾孙门衡以墓碣来请。翼夙闻龙门先生为学道隐居君子。而未得其详。今见其门人所为状。窃深景慕。谨摭其学问行义大略及世㳄子孙以遗之。俾揭诸墓。庶传于久远云。铭曰。
人生受气。清浊万殊。由其清浊。而有贤愚。于惟先生。禀赋自美。青年泮璧。誉动群士。不自为足。学慕为己。真儒挺世。倡明义理。归依函丈。日闻要旨。方冀善诱。思竭其才。谗人罔极。遂成祸胎。群贤罹网。玉碎兰摧。愤惋悲悼。其辞孔哀。飘飘远逝。朔野之隈。群阴剥阳。天地其否。贤人之隐。时固然尔。绝迹世间。入山愈深。洋洋汝水。苍苍云林。不怨不闷。穷困是甘。惟事简编。一意沈潜。远希洙泗。近慕洛濂。孜孜忘老。老至骎骎。高山仰止。学者云集。勤勤教育。群饮充腹。早亲有道。笃信诚服。穷不能移。祸不能夺。洁身高蹈。守道俟死。百世之下。贪廉懦起。龙门之山。嵂崒峦冈。生于是隐。死于是藏。刻石于兹。可识千霜。
赠左参赞洗马权公墓碣铭(并序)
自程朱倡明绝学之后。此学大明于世。后之学者皆可以得其用力之方。而皆可以为贤人君子矣。然世犹同然。以力文词趋禄利为俗。而为此学者绝少。至
浦渚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569H 页
我东益甚。盖或有为之者。察其所为。大抵多慕名耳。其实为者至少也。夫以学自名。而其所为犹在于利。则是岂真为学者哉。惟能舍置世俗所奔趋。耳目所熟习。常情所重者。而独为千百世以前圣贤所为之事。槁枯穷困是甘。乃见其实为也。宜其至少也。若故翊卫司洗马权公其实为者欤。公少聪悟。自年十六七。文词已大进。十九。读论语。见为己之语。即兴感焉。闻坡山牛溪先生为为己之学。往从之学。先生与之处。甚悦之。所闻皆切要之语。将还。语之曰。年少之士。虽云有志于学。鲜有端的用功之人。君宜以真实心地。刻苦工夫勉焉。公自是委己从事。专于其所受。而于科举之业。不屑为也。虽时为亲。勉入科场。而非其本心也。先观察公。宋圭庵之妻弟也。实亲炙而有闻焉。盖其家训之正异于凡人。故牛溪之教易入也。国法。馆学儒生必圆点数足。乃许试。圆点者。每会食而点之。其制欲其多居学。而实利诱也。儒生为此者。非为讲学也。为科也。公耻为之。以是常不得试。适戊子之科。罢圆点。公于是年中司马。此后因不复试矣。除官前后凡五。礼宾,禁火两别提。在观察公无恙时。皆不仕。观察公亦不强之也。其后除司圃别坐。又不仕。
浦渚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569L 页
尝一日。补王子师傅。内侍教官两阙。 宣庙命极择有学行者。铨曹皆以公拟。而为内侍教官。又不欲仕。诸公以不仕无义。交口劝之。乃勉出焉。未几。岭南人文景虎受郑仁弘风旨。上疏陷牛溪先生。台谏相应继之。极其诋诬。公即日解官归乡。当时牛溪门人在朝者亦多矣。挂冠而去。惟公一人而已。自是益无意人世。绝迹城市矣。光海初。又除翊卫司洗马。又勉出旬日而去之。由是观之。则公于名利。如何也。非其学诚于为己者。安能视外物如是轻乎。性孤洁恬静。不衣华服。不与宴乐。静居一室。沈潜经籍。终日无惰容。无恶言。与人交。久而能敬。平生无尔汝之友。其事牛溪。一心信服。而以亲老多病。终至大故。继以兵祸。阻离函丈。谓异日当移居近地。更亲依门下。终闻微言。而先生遽亡。每称先生德谊。必以此为恨。常谓吾所以守拙田园。安于贫穷。实先生之赐。而吾亦不敢不勉于先生所望尔。其于家极其孝。生事病忧丧哀祭敬。皆有可观者。倭变。一家伏匿于杨根山谷草莽。贼至。有一贼将及先夫人所伏。公挺身出。经贼前而走。令贼见之。贼果拔剑追之。击公仆地。先夫人用是得免。而公所伤亦幸不至太甚。得不死。男儆己。司马。尽
浦渚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570H 页
己。及第。及公之存。公随俗为文券给奴婢。而其文以为士之当为者。不在于科举。在于立志修身诚心向善。务为己之学。而兼为科举以显父母。其诚心常在于善。故其发于言论。必依于此。而其平日教子弟。可知也。公讳克中。字择甫。以甲寅四月十七日卒。享年五十五。其年六月。葬于杨根禾大谷观察公墓下丑坐未向之原。夫人宜宁南氏祔。以男尽己。恩例 赠资宪大夫议政府左参赞。观察公讳德舆。观察海西。祖讳博。尚州牧使。 赠吏曹参判。曾祖讳龄。工曹参议。权氏安东大姓。其先世官位。有谱传于世。故不著。夫人。清州判官南琯之女。五男一女。长尽己。刑曹参判。㳄责己,直己,儆己。郡守。为己亦进士监察。女适主簿李敏开。儆己录公之行。造余请碣于墓曰。先君之亡。儆己甚少。家兄参判又已亡。先君少日学行之详。今无知者。师门答问之语。亦皆放失。仅录其睹闻所及耳。余谓公之详虽不得而知。观此亦可以知其薄于外而笃于内。世所至鲜也。其可传岂有过于此哉。铭曰。
学绝千载。至宋有继。惟其民鲜。载明载晦。况我陋邦。学者尤寡。纷纷利名。孰志于道。坡山讲学。是惟先知。
浦渚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570L 页
自其早岁。即知依归。立心之初。外内甚明。真苦一语。惟服惟诚。息科去官。浮云弊屣。亨于困穷。味人不味。兹非笃信好古者与。观乎一世。宁复有诸。我闻其人。敬叹不忘。刻诗墓前。发此幽光。
茂朱县监成公墓碣铭
翼昔与故相崔鸣吉子谦,张维持国游。三人同在洛中。常相与来往讲论。所讲实古人之学也。是时翼与子谦。槐院卑官也。持国未第。年皆未三十也。茂朱成公。年实倍之。辈行悬殊。古所谓父行也。然喜与吾三人者游。常与之往还。盖公尝从事于古人之学。深有所自得。而举世寥寥。绝未有为此学者。闷无可与语。见后生有志于学。忘其年辈而乐与之游也。吾三人者亦皆以丈人事之。见公之为人。慈良平易信实。与人交。诚心恻怛。少无隐僻之行。虚伪之念。而多识先儒言语。盖其闻见博洽。议论平正。令后生敬而信之。久而不能忘也。至昏朝。翼在湖西。公在岭南。邈然不得相闻也。及闻讣。寄挽诗及祭文以哀之。今三十年馀矣。崔,张皆已死。独翼未死。而衰朽甚矣。公之胤汝松等三人。遣其子震丙。请墓道之文。呜呼。向之知翼者莫如公。今世知公者莫如翼。其敢辞焉。公讳浃。字
浦渚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571H 页
某。癸丑狱囚有同名者。改名曰滥。其先出昌宁。高丽侍中松国。其鼻祖也。曾祖讳玩。某曹佐郎。 赠某曹参判。祖讳希周。承文判校。 赠某曹参判。考讳世平。通政。某道监司。 赠左赞成。外祖卢公佐。通政。某邑府使。公之堂兄浩。号省庵。深于义理之学。公自少从而学焉。遂废举业。又与省庵同受学于东冈南先生彦经。年弱冠。作持敬指南图。安东权应寅以学术名。见而奇之曰。退溪后谁能作此。其后师事栗谷先生。又往拜牛溪先生于坡山。惟其好德悦学。得游于先觉之门。所以夙闻儒者规模。义理向方。而不屑于世俗之所为也。又深究医理。其精秀微妙。非俗医所及。济人甚多。其诗不常作。有时遇兴吟咏。奇古警拔。无尘俗气。其妻家在尚州。壬辰后。就食因居焉。蓬荜萧然。箪瓢屡绝。泊如也。乱前。尝因求言。陈疏数千言。体素斋李公春英为史官。见之曰。当世公论。无右于此。且其文辞富丽如此。而不事科业。诚真儒也。有愿交之意。其后宰醴泉。遂从之游。相得甚欢。在尚州。与赵掌令翊,郑愚伏经世,李苍石埈。常相从。初补 孝陵参奉。又除掌苑别坐,司仆主簿,工曹佐郎,茂朱县监。庚申七月某日。以疾终。临绝。略无悲悼之色。从容不乱。
浦渚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571L 页
为遗书训子孙。享年六十五。某年某月某日。葬于州西十里地名临岩子坐午向之原。配南阳洪氏。进士秀民之女。生三男一女。长汝松。司赡寺主簿。次汝柏。次汝櫄。郡守。女适礼曹正郎朴文后。侧室生二男二女。汝松生几男几女。汝柏生二男一女。汝櫄生四男二女。又各有孽子女。内外男女嫡庶诸孙多至百馀人。而汝松子震丙。文科礼曹佐郎。汝柏子震兴,震恒。皆进士。汝櫄子震长。主簿。其为儒业。才秀可望者凡有六七人。其可谓盛矣。世称善人宜有后。天道其可信也。铭曰。
众人无算。为善至罕。如或有焉。其贵莫先。嗟惟成丈。禀赋自美。早从先觉。有闻此理。昔者圣人。谓可夕死。世间穷通。何足忧喜。我铭墓石。以晓来者。嗟惟成丈。其无憾也。
牧使金公墓碣铭
故牧使金公讳行。字某。以清高豪迈。为朋辈所重。而负其高才奇气。不肯苟合当世。当世亦弃之。以是卒栖栖州郡。龃龉以穷。而寿又不及耆年。卒五十年。男忠淹始克树其墓碣。求余文以刻。余生后未及趋公之下风。而时窃从先辈。闻公之事颇熟。谨诺而铭之。
浦渚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572H 页
其先。新罗君之后也。新罗享国千年。金氏与朴,昔迭王。武烈王后传五王。有子周元。当立而不得立。惧祸避居江陵。仍封溟源郡王。入丽朝。连世焕赫。太傅,门下侍中,平章事文贞公上琦。大匡开府仪同三司,判吏部事,上柱国文成公仁存仍父子最著。而及一弟三子俱登平章。 本朝有讳锤。官至判书。曾祖讳某。司马第一。官至参校。祖讳某。某郡守。考讳某。未仕而夭。妣居昌慎氏。年十九。魁监试初试。盖诗固工。而尤以笔画见取也。其后登谒圣科。以天灾罢榜。中嘉靖戊午司马两试。登丙寅文科。分馆成均。出为北评事。京官则为成均馆典籍,刑户曹佐郎,礼曹正郎,汉城府庶尹,成均馆司成,内赡司赡司䆃寺正。外官则为茂长县监。高阳,舒川郡守。杨州,光州牧使。万历戊子二月七日。卒于某地。享年五十七。某年某月日。葬于坡州治之七里长浦之边先兆之侧。公少孤。未冠。受业于参赞白公。又事听松先生。白公直声振世。听松逸民宿德。公少游于两公之门。两公皆奇爱之。听松谓牛溪先生曰。吾家后事。必与金某议之。故与牛溪终身如骨肉。请益之暇。兼效其笔迹。得意处。人莫能辨。倜傥不羁。不肯随俗俯仰。又刚直慷慨。疾恶如雠。
浦渚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572L 页
不能容人之过。自知不免于世。一诙调放迹以自混。观其言笑。该谑若无所拘捡。而察其行则实无愧屋漏。所历州郡。秋毫无所取。事大夫人尽孝。家财及俸禄。皆入于大夫人。虽微细之物。不为私有。一娣早孀。教养其子如己子。分财。娣所欲。尽与之。亲旧之穷乏者。随力所及。无不周之。平生以清苦自励。而不令人知。人亦不甚知之。及家火。邻里来救。空虚无所有。及卒。无以敛。宾客各解衣以敛之。文词绝高。而不欲传于人。有作。辄以浓墨涂而弃之。笔法豪壮活动。一时名笔。皆以为莫及。宰茂长时。刊刻安平大君證道歌。元本刓缺者半。公自书以充之。印以行世。人不知异也。巡边使申砬到光州。与公射数日。终莫能及。 上问守令中可为将者。对曰。光州牧使金某。射艺无敌。智略过人矣。 宣庙欲拜其道节度使。未及而卒。与清江李公友善。公家火。清江撤别堂瓦馈之。输积于庭。公不以盖屋。人劝之盖。公曰。古人有不蔽风雨者。此屋已草覆矣。何必瓦为。清江之没。贫不能丧。公以所骑马赙之。盖其清节气槩相类。故相好也。先娶宗室顺平令女。生一男二女。男某。穆陵参奉。女长适某人。次适某人。皆无后。后夫人。赠兵曹判书尹某之女。
浦渚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573H 页
生一女二男。女适学生李昊英。男某某官。某某官。孙男三人女二人。铭曰。
卓荦惟公。清节高风。放浪其外。确尔其中。耻彼脂韦。安于不容。冗官外职。卒困以终。惟其内省。无愧昊穹。沾沾鄙夫。靡不登庸。扬扬志满。自誇其工。哀其心死。唯免其躬。君子视之。孰通孰穷。坡山之西。长浦之东。荒原萋萋。是惟公宫。刻此片石。以志其封。
杨根郡守尹君墓碣铭
故杨根郡守尹君讳应之。字时卿。既亡之二年秋。其妻洪氏以书走湖西之新昌。告于君之异姓兄前判书赵某曰。吾夫亡。且再期矣。吾独悲其才与行非下于人者。既不得显荣于时。晚而得下位。仅至郡县。而又不能久于其官。卒困以死。其生世可谓不遇。而年又不至老寿。无兄弟无子。取同宗为后。是其平生无一幸焉。惟念得名人笔碣于墓。庶识于后世。而如得亲者。尤可信。惟公视吾夫如亲兄弟。吾夫常所恋慕。敢以告。呜呼。余虽非名文章者。于吾弟身后计。何忍忽焉。亦不计其文之能否也。顾自有家祸。连丧子女孙。悲伤病心。无意笔砚。盖诺而不能就者久之。惟我外族。本出于岭南之海平。丽朝。累世至大官。为东方望
浦渚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573L 页
族。曾祖讳忭。文科仕止军资监正。 赠领议政,海澄府院君。生五男。吾外祖。牙山县监。 赠左赞成。讳春寿。其第三子也。领议政,海原府院君文靖公讳斗寿。为第四。海平府院君文贞公讳根寿。其季也。公兄弟自少登朝。出入华显。位俱至崇秩。文靖公以相业。文贞公以文行。皆为世所尊。而文靖公四男。又皆至达官。其长讳昉。又位上相。父子仍大拜。当世数盛门。在一二。而文贞公文章。直学西汉。为高古。主盟词坛。论文者皆谓世所莫及。君。文贞公之长孙也。考讳皖。佥知中枢府事。君为人端方良顺。生长于公卿家。而略无骄傲奢华之习。在家为良子弟。在士类为良友。其于文。熟家庭耳目。不刻苦而能之。盖取举者累。而竟无所成。年四十。始为缮工监监役。以 章陵董役。升司导寺主簿。迁司宪府监察。为怀德县监。其后又为监察。转军资监判官。丙子乱。以汉城判官。扈驾南汉。还都。升军器寺佥正。为杨根郡守。逾年罢。辛巳十一月五日。以疾卒。年六十。妣。某州李氏。父成均生员磐。洪氏。父进士淹。其堂弟县监说之子垿为后。君少吾五岁。自表叔佥知府君爱我异于他亲戚。而与君特相爱思。累日相与留连。饮酒谈谑。穷日夜相乐。森然
浦渚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574H 页
如昨日事。而计已数十年。君又已古人矣。悲夫。铭曰。卿相之门。文章之胤。奈何至君。厥绪不振。端良和逊。宜福于神。奈何不然。困而莫伸。生无一儿。寿止于耆。天耶人耶。我将尤谁。茕茕贤妇。独念永久。刻铭墓前。可识万年。
监察赵公墓碣铭
我赵出丰壤。丽初。统合三韩。壁上开国功臣,三重大匡。门下侍中,平章事讳孟。其始祖也。其后世有讳臣赫。复为平章事。平章后八代。为丰壤君府君。其间世谱。具丰壤君墓碑。吾祖考兄弟三人。伯夭无后。丰壤君其季也。丰壤君讳儆。癸巳幸州大捷。其力也。国中数中兴战功。幸州之捷。在二三焉。以其功赐号功臣。封君阶资宪。卒赠兵曹判书。公。丰壤君之季子也。讳时中。字某。于翼为从叔父。长翼四岁。年相近。相长于一家。故其亲爱异于他族亲。而及长。气味亦相近。故在亲戚中相好又特深。公生七岁而失所恃。先府君怜之。且其气貌明爽异凡儿。最钟爱。他子多异居。而公独常侍不离。公少时。意开朗。喜施与。于物不爱吝。性聪敏。读书不甚刻苦。而文义通达。多识古事。为举业。亦不甚勤劳。盖于得失。不甚重也。举于有司累。而至会围
浦渚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574L 页
辄不利。至光海时。群凶用事。凡朝廷进退。科举取舍。皆出于私。专用趋附者。公遂废举业。不复就科试。所居与尔瞻家同洞。是时朝士及儒士。辏集尔瞻诸子家如趋市。公在至近。未尝见其面。非但尔瞻诸子。凡有时望者。皆深避之。若无意于世者。其天资恬淡如此。而见人不善。闷然如不能堪。其好恶之正又如此。反正后。铨曹选士子。昏朝废科绝迹者调用。公与焉。补獒树察访。踰年弃归。后又除麒麟察访。又为引仪。转监察。由监察出为和顺县监。三年而罢。此后遂不复仕。丙子乱后。归鸱浦旧庄。穷困殆甚。不能自存。辛巳某月日。以疾卒。享年六十六。其年二月二十五日。葬于先府君墓下坤向之原。妣贞夫人宁越严氏。某官某之女。娶原州元氏某官某之女。有子四人。长绩。文科典籍。次纯。次䋫。次绪。孙若干。女适士子李命耆。呜呼。吾叔慈良介洁。议论平正。实善士也。而平生奇穷。年又不至甚老。命也夫。忆少年亲旧辈流。一时相随饮酒谈谑欢然者。今凋落且尽。吾叔亡已十年有馀。而吾尚不死。追思往事。可悲也。铭曰。
雅怀少累。慈性爱人。与之处者。皆知可亲。何善之优。而命之奇。平生龃龉。寿未至稀。唯是其生。可愧者鲜。
浦渚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575H 页
泉下冥冥。想是安焉。归依亲侧。万世之远。孝子之心。斯其所愿。
昌平县令李君墓碣铭
余少也。娶妇于新昌。因赘居久。乡曲无可为友者。独与李方叔而立兄弟。相从最数。而情好为尤深也。其后而立夭折。则其最相好者。唯方叔一人而已。方叔为人简洁端良。与人有诚信实。所谓一乡之善士也。以是余心悦之。与之亲善。久而益笃也。且非独心所爱好者唯是人。吾与方叔俱至白首。曩时以杯酒相从者皆已零落。唯吾两人在矣。其情安得不相亲重也。第恨年老居远。无由数相见也。顷年闻其死。则哀故人之不可复见。而怜吾生之益孤也。悲不能自止也。今年夏。其孤前唐津九渊既免丧。来以碣铭请。余既悲吾旧友之先逝。又惧其名泯没于后也。其墓道之文。非余谁当作之。君讳荣义。方叔。字也。丽季门下侍中牧隐先生八代孙也。牧隐文章节义。为百代所尊慕。其子逊多善士。高祖讳淳。成均生员。曾祖讳寿昌。祖讳庭兰。考讳蓊。省岘察访。妣尚州金氏。某人之女。某人之后。配光州金氏。某人之女。己卯名贤球之曾孙。中某年生员。初授童蒙教官。岁满升六品。除长
浦渚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575L 页
兴库主簿。迁司宪府监察。辛酉秋。除龙潭县令。癸亥秋。罢归。甲子。除 社稷令。其秋。除昌平县令。丙寅。以疾弃归。自此绝意仕宦矣。有宅在京中。新昌其庄舍也。唯仕宦时居京家。非仕宦。常居新昌。见其居乡里。衣食仅继。而见人窘乏。周之无所爱。计其莅县。必多可观者矣。自年近七十。得风疾。两膝疼痛不仁。医治无效。至庚寅。以年满八十。加通政资。而辛卯正月二日。以微疾终焉。享年八十一。夫人金氏先卒。葬于公州金郎里艮坐坤向之原。某月某日。九渊奉丧至公州合葬焉。君兄弟三人。兄荣仁。弟荣礼。字而立。皆早死无子。荣礼有一女。独君寿而有后。九渊以独子生一男二女。男廷稷。方力举子学。婿。平安都事尹飞卿。进士李光翼也。而皆有男女数人。铭曰。
易直为心。恬静持己。其于为人。可谓良士。年高耄耋。有孙有曾。其于生世。福禄是膺。金郎之里。山深土美。归葬于此。其安万祀。
赠吏曹参判金公墓碣铭
洪清观察使金君弘郁。状其先人参判公之行。以书来请曰。先人仁厚之德。恬淡之操。高于人远矣。而埋光隐迹。终于林下。世鲜有知之者。恐遂沈没无闻。唯
浦渚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576H 页
得当世名人纪述碣于墓。可冀不朽。敢以请。予老病昏瞀。文又鄙。刊石以传远。非其任也。顾公之德义实可慕。而观察交游久。情义已深。其可辞焉。公讳某。字某。新罗国君金氏之后裔也。丽朝有讳仁。官至检校太子太师。丽末有讳自粹。家安东。以孝行旌闾。文科状元。官至都观察使。 本朝受命。以刑曹判书徵。不欲事二姓。行至广州自裁。厥后冠冕世袭。高祖讳僖。王子德宁君之婿。文科长湍府使。曾祖讳良彦。青松府使。祖讳堧。安州牧使。考讳好尹。 赠左承旨。妣罗州朴氏。左议政訔之后。司评谨之女也。公幼孤。大夫人念无以教。夫人之舅李公𡹘。月沙相公之考也。能文章有名。命公受业焉。既长。又从南窗金公玄成学。累举不利。晚而中己酉司马。其明年。补安奇察访。光海政乱。贼臣尔瞻谋废 母后。许筠谋作乱。公在京叹曰。彝伦斁矣。其可居乎。遂挈家归瑞山旧庐。劝子孙学业。课僮仆耕耘曰。此可以终吾生矣。构一堂。扁以养性。多植花竹。客来。无贵贱皆欣然相待。其居有溪山岩石之胜。盖异境也。有亭名曰丹丘。因自号丹丘子。常杖屦逍遥其间。有以自乐。每良辰美景。率子弟亲戚及乡人耆旧儒士。置酒会于亭上。竟日谈
浦渚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576L 页
笑尽欢。又乘月掉小艇。沿洄潭渚间。至夜深乃罢。尝见仲长统乐志论,韩昌黎送李愿序。每想隐者物外之乐。清高闲逸。非世俗得志者所可比。公可谓得此乐也。 反正后。除平陵察访。月沙相公以书招隐。公答曰。相公非与我同庚乎。今甲子已周。安能趋走少年间。仰鼻息求斗禄乎。竟不就。唯喜静居。以老绝出入。虽地主来访。只以书谢。未尝入城府。平生与人无忿争。接人尝温谨。见乡人后辈。礼貌甚敬。子弟或言待卑幼太过。答曰。是何言也。待人之礼当如是也。居常悦豫。虽有不如意事。亦未见有忧闷之色。未尝有所干请。至于周恤穷乏。如恐不及。尝谓求丐于人。甚苦事。唯施与为可乐耳。壬辰乱。自京城下乡时。有谷数千石。及癸甲饥馑。饿死者相枕。而有谷者皆闭而不出。利以贱直买器物宝货。公白大夫人。倾囷散给。告之曰。他日欲偿者持去。不能偿者亦持去。来者云集。守奴请录其名。公笑曰。第书之。后遇丰年。一无所问。亲旧流离粮绝。来至者相续。或载或负。无不满望而归。以是家赀遂空匮。不以为意。守奴请更蓄谷以求息。公不许曰。凡赀产。才足宜矣。若谋赢利。乃乡俗鄙人之事。吾不为也。观察登朝通清路。公戒之曰。事君
浦渚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577H 页
之道。惟义与比。持身不可不谨也。台谏论劾。摘人过恶。如或失实。不但结怨于人。必有后殃。尤当戒慎也。子弘弼得小科。将归荣。观察时在玉堂。陈疏愿一时归觐。 仁祖大王命本道给宴需。乃异恩也。公泣且言曰。我穷乡一老人。 主上安得以知之。缘汝职在近密。蒙此荣光。吾今老且死。无以上报。图报万一。其责在汝。汝其勉之。丙戌正月十六日。以疾卒。享年八十三。夫人先四岁卒。葬于瑞山北里大山墨水池壬坐丙向之原。某月某日。葬公于夫人之右。夫人姓崔氏。同知中枢府事远之女也。柔顺闲静。事舅姑以孝。事夫子以敬。待宗族以厚。爱子女以均一。抚婢使以仁恕。家中内外和悦油油也。与公同年生。岁在戊寅。夫妇俱至七十五。而其牢礼之年再回也。观察上疏乞县。得唐津。其秋设寿筵。观者皆称叹之。以观察位二品。 赠公吏曹参判及夫人贞夫人。生五男一女。长弘翼。连山县监。丙子。死 王事。 赠承旨。弘亮。将仕郎。弘遇夭。弘弼。内侍教官。观察其季也。女适学生李信舆。四男一女皆有子女。内外孙曾三十馀人。铭曰。新罗之王。金姓三传。君国子民。遥遥千年。状元死义。忠孝俱全。善人之后。宜其绵延。公其裔孙。其禀粹然。
浦渚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577L 页
避世好遁。归来海滨。千石之富。散尽周贫。爵命之荣。弃如烟尘。婆娑林丘。乐以终身。邈焉物表。是谓逸民。夫妇偕老。儿孙满前。较其享福。孰为之先。大山之原。墨水其奔。公宫其问。万岁之安。
通训大夫瓮津县令。 赠兵曹判书坡宁君尹公墓碣铭。
公讳廷俊。字秀伯。姓尹氏。其先坡平人也。始祖莘达。佐高丽太祖。册统合三韩功臣。其后瓘有开拓朔方大功。官至太保,门下侍中,上柱国。自是世有显人。七代祖璠。 贞熹王后考。坡平府院君。六代祖士均。靖难佐翼功臣。判工曹事,宝文阁大提学,铃平君。五代祖甫。工曹参判。 赠领议政,坡陵府院君。高祖讳汝弼。 章敬王后考。靖国功臣。领敦宁府事,坡原府院君。曾祖讳任。议政府左赞成。 赠领议政。祖讳兴仁。武科正郎。乙巳士祸。赞成父子俱死。其后伸雪。而国人至今冤之。考讳琼。同知中枢府事。妣李氏。宗室明松守芸女也。公以同知母弟讳𪼠之子为同知后。妣柳氏。生员璜女也。公身长九尺。状貌魁伟。望之知其为丈夫也。爱人而疾奸佞。好饮而不欢哗。所与游皆豪侠气节之士。金将军应河,朴丰川荣臣最亲爱。以
浦渚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578H 页
气槩相许。中戊申武科。拜宣传官。时朴承宗父子称有世分招之。人或庆之。公曰。我祸家之后。心常恐惧。朴相权势极盛。何敢迹于其门。终不往。及仕满当升迁。朴以兵判。不与实职而付司果。鳌城李相公之北迁也。以恋阙之意作歌十馀章。公书传之。使婢妾唱之。或自歌之。其族兄安俭。尔瞻客也。因会饮闻其歌。曰。君何敢教儿此曲耶。公曰。兄知广昌。我慕鳌城。各其志也。又命歌之。俭怒起去。其守正不动于祸福如此。丙辰。升通政。戊午。拜碧潼郡守。是时 天朝徵兵。公与往。渡辽以运刍之任在后。不及于败。居官以廉勤仁爱。为一境所颂。忤朴烨贬归。自是因下湖庄。绝迹都下者累年。癸亥 反正之后。除瓮津县令。甲子正月。李适叛。公闻变即领兵赴巡察。营平山山城。副元帅李守一以公为中营将。令与丰川府使朴荣臣守马滩。平山府使李廓以左营将来岐滩。要与合兵。公谓马滩最浅流。贼必由此渡。此最要害处。不可去。往复再三。廓怒强之。公恶临难相违异。不能固守己见。谓荣臣曰。吾两人有死而已。握手与相誓而往。其明日未明。贼由马滩渡来袭之。众军方设战备。廓遽打金走。军中溃乱。左防御使李重老赴水死。右防御
浦渚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578L 页
使李圣符及诸将李师朱,权浩源等皆死于贼锋。公与朴被执至贼阵。适与韩明琏据胡床谓曰。汝以孤军敢拒我耶。吾贷汝命。汝安敢不从。公与朴公大声曰。大义所在。众寡何论。吾不从汝。汝其速杀。兵多者叛逆。势弱者降贼。臣子道耶。且汝以武夫。受国厚恩。副元帅,府院君。于汝不足耶。何故叛也。明琏厉声曰。汝身为俘虏。敢尔唐突乎。公又大声曰。明琏文化水军。位至巡边。于汝极矣。敢负国乎。我以世禄之人。忍拜逆竖乎。公之言方奋于口。而贼刃已断右臂矣。朴公见之。瞋目大声曰。适贼。既负国恩。又杀义士耶。苍天在上。何若是乎。适不甚怒。而李守白,奇益献。皆素慕二公者。初则喜得二公也。及见其不屈。遂与明琏力请杀之。二公怒骂愈厉。至遇害而犹不绝口。公奴玦伊有胆力。公爱之常不离侧。见公死。以公所骑马托瓮津官人曰。吾有此马。足以逃生。而我公至此。吾何忍独活。归以此马纳于夫人。遂痛哭赴水死。夫人。王子敬宁君四世孙仲庆女也。自瓮津收公尸至京。呈备局白其死节。 赠兵曹参判,坡宁君。遣官 赐祭。 赐葬需恤家给复。瓮之人士又陈疏以白之。甲戌春。李防御重老之子文雄兄弟。朴丰川之子之屏
浦渚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579H 页
兄弟。斩守白于都中。持其首诣 阙自请罪。夫人在隋城闻之。即驰至京城。舍于金吾门外。备酒馔以供之。既出。待之如亲戚曰。雪吾极天之痛。讵忘入地之前。二家子弟升堂拜候如子弟。丙戌。所后子隮为连山县监。以讨逆功录原从。又 赠公兵曹判书。癸巳春。因 筵臣陈 启。 命竖旌门。隮生三男二女。之宪,之翰,之翊。女适进士金益炅。其一幼。之宪生三男。皆幼。公有侧室子。曰升。女适万户金汝俊。有一女。佥使柳焕然。其婿也。公死时年四十五。其年十一月九日。葬于高阳香洞巽坐乾向之原。即坡平府院君夫人墓侧也。隮尝以郎僚相识。一日。以参议金侯益熙之状请碑文。余未及知公。而观其状。窃壮义之。不敢辞。谨次其事。而系以铭。铭曰。
人有秉彝。受之于天。原夫厥初。谁则不然。惟为利汩。从物以迁。故循乎义。身命可捐。唯利是重。弑逆从焉。其分在此。其归天渊。烈烈尹公。天挺豪英。鱼熊取舍。素辨甚明。叛兵卒起。举国震惊。风靡刃迎。兵不留行。公一县吏。百十残兵。强弱之势。孟贲儿婴。军溃而止。攒刃云横。数贼之罪。视死毛轻。昔唐杲卿。骂贼身戕。竹帛千年。咸仰馨香。观公志节。异世同方。甘于一死。
浦渚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579L 页
万古纲常。 赠官表闾。已极 恩光。事迹声名。天壤俱亡。我闻其人。敬叹不忘。刻诗墓前。以示茫茫。
浦渚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墓志铭(四首)
  
户曹佐郎李君墓志铭
辛亥冬。余以高山察访始北来。踰岭即问文川李君明叔无恙。亡已有日矣。即以书吊于其兄时甫。踰年。时甫以书请曰。吾弟贤而夭。诚不忍使其名湮灭。惟子知吾弟。又哀其死。愿有以志之。呜呼。余与明叔地相去殆千里。相识晚。相从未久。非有平生之旧。独知其为善人无疑。故心爱之不能忘也。今其亡。岂忍辞其铭。始明叔上疏请诛金宗得,高敬民等。余闻而奇之。意其非庸人。而未之知也。其后得见明叔于四馆会中。明叔兄弟亦数过余。与之言。见其端良介洁。欲善出于诚。甚悦之。屡称于朋友间。及来此。见此地人称明叔不已。且闷其以哀死。于是益知向之知明叔不谬。而明叔已亡矣。其可痛惜也已。君讳诚立。明叔。字也。一字季实。其先本庆尚之高灵县人。自五世祖讳世生徙文川。为文川人。曾祖讳承亨。加设军资监奉事。祖讳郁。奉直郎。父讳应千。嘉善大夫。妣贞夫人汉阳赵氏。开国定 社功臣汉川府院君讳温之六世孙也。君少聪慧。称奇童。及长。力举子业。有文声岭
浦渚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580H 页
北。万历辛丑。与时甫俱中司马。癸卯。又俱登科。岭北俗不事文学。鲜为儒业者。虽业之鲜有成。一朝。君昆弟连联名取科第。人以为奇。分馆成均。以次历学谕,录正。至博士。由博士转司宪府监察。后再为监察。迁户曹佐郎。闻先夫人疾革驰归。未至闻丧。居忧哀毁踰制。既葬犹歠粥。日羸瘁成疾。竟以辛亥十一月乙卯卒。年三十九。娶开宁文氏兴德县监德教之女。有一子廷荩。学为文。兴德亦有学善人也。其明年正月己未。葬于同郡黄州洞先茔之侧。君秉心以直。行己不苟。非其义。一物不取。平居恭逊温雅。未尝有忿言疾色。而至临事。有不可夺之操。见不善人。不忍与之言。居家孝友甚至。交朋友有信义。于乡党逊悌。为岭北人所推服。尝聚古圣贤嘉言善行可师法者。名曰自警明鉴。日省览焉。其以善自治如此。年十八九时。博士韩戭窜洪原。从受书。君文词能成就。至登科。盖戭力也。戭死。心丧期年。我国人为师服。盖吉冶隐后未闻也。岁乙卯(一作巳)。潼关陷。时佥使全白玉力战拒之。以无救败死。钟城府使高敬民拥兵不救。反造为引贼入城之语。为自免计。北兵使金宗得为贼所诱。举兵深入敌境。卒见卖。军皆没。独身走还。边人皆丧气。举
浦渚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580L 页
国震惊。闻者莫不愤。而莫有言者。君眇然以一微官。上疏请斩之。不报。廷议以君新进妄指挥朝廷。非之。君乃解官而归。于此二事。亦可以见君之为人也。君生于岭北荒僻之地。能以文艺发身亦难矣。又能植志饬躬。以行义自励。非资质之美出于人远者。如是乎。使假之年。其进又可量哉。此其夭尤可惜也。宜时甫求以志。而余所以不辞也。君兄弟二人。时甫讳中立。前刑曹佐郎。铭曰。
惟北地僻。俗不喜学。君在文乡。实破天荒。志纯而坚。行修而笃。其进未已。不幸短折。颜夭蹠寿。天道难究。在天何为。在我无疚。吁嗟明叔。死亦何悲。我又铭之。不患不知。
典狱署参奉李公墓志铭
阳城有孝子。曰李公。公之孝称自宗族乡党。至闻于上。命旌门复户。授官以褒美之。盖以一寒布衣。老于草野以终。人敬之过于贵仕者。其卒以某年月日。年七十五。葬以某年月日。其孝自儿时。嬉游得菰果甘。辄归奉亲。以亲之口先于己。及长。奉养无违行。父母老多病。数至困笃。公侍不少去侧。起居饮食及便旋。皆手扶持之。家火。父母不能出。冒烈焰负出。毛发尽燋。
浦渚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581H 页
病革。尝粪断指。和血药以进。父病即閒。后一月乃终。居忧。庐墓歠粥。绝饭食果蔬。衰麻未尝离体。前后竟六年然也。丧已祔。犹朝暮见至老。公之事亲始终。尤异者如是。其细不可尽记也。呜呼。孝本人子所宜然。然人之能然者少。以阳一县。如公者未前闻也。非独阳。虽傍数邑。亦未闻也。此公之孝所以为异。宜其为宗族乡党所敬服。而国家之所褒美也。其他行大者。明宗大王之丧。行心丧三年。 仁圣,仁顺两王后丧。亦不食肉期年。国忌不肉。自少然。友爱甚至。家故多赀。从兄弟自取。不求分。以是。其兄及弟皆以富豪一乡。而公悬鹑蔬食不给。公讳介白。字某。其先本阳城人。古贵显。其尤著者。丽朝侍中春富。有为麻田郡守讳某。是公五代祖。郡守生讳某。参奉。参奉生讳某。生员。生员生公皇考讳某。不仕。数世不达。然生员以才学行治。藉甚京都士友间。不幸而夭。公皇考亦称善人乡里。然则公之行如是。其来亦有自也。妣昌宁曹氏。娶星州玄氏。翼妻父之娣也。早卒。再娶某郡某氏。子男三。光馨,淏馨,尔馨。其二。玄出也。淏馨夭。光馨。生员。尔馨。有子幼。公少为举业。亲殁遂废。年六十。始得拜参奉。至 阙谢即归。平生不取一物非义。又不营生产。
浦渚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581L 页
其贫人所不能堪。处之安焉。其色常若有馀者。其貌若无所能。然人知其皆悃诚也。与人言。常依理是非。其言皆由中。无一毫修饰。光馨亦以孝见称。葬公奔走迎术者。积二年得吉兆。既诚信无遗悔。又为不朽计。以翼知公详。求以志。亦可谓肖子矣。铭曰。
孝子之藏。孝子是事。文以铭之。其孝万祀。
礼曹佐郎权君墓志铭
有朝鲜善士。曰权君讳得己。字重之。卒五年。其孤𧧌,訦,諰,状君之行。来请志于翼。盖以翼或知君也。翼亦不敢辞者。以其知君之贤。诚慕用之。而恨不及见。幸书其善以传于世。而忘其文之鄙也。当光海悖乱。纲常灭绝。群凶擅威福。自君骨肉以下。臣民无罪夷灭者相继。 先朝旧臣名流。皆流窜斥逐。当是时。士之有志而洁身者多不欲仕。而其尤著者。君及任叔英茂叔。余时论当世清士。常以此两人为第一。君自光海失道甚。退居乡村。及 大妃降号。自是不与宴。虽家婚嫁会亲族。已则不与筵。非求医药吊丧不获已者。不入国。戊午冬。除高山察访。其兄佥正劝之出。君谓今纲常灭矣。不仕则不必言。仕则虽小官。不可一日嘿。遂草疏数千言。其略曰。凡人处事。惟当顺天理
浦渚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582H 页
合人心。况帝王所为。天与民所视听。尤不可一毫不顺天理。不合人心。今西宫之议。以为顺天理也。何自有此议以来。变异之出。不胜其多。以为合人心也。以异议得罪者几人。乡曲妄传。朝廷亦令外方陈疏以请。士民多欲避去。都中坊民之疏。皆主民者驱而为之耳。孰不知坊民之疏非其本心也。虽其以为顺天理合人心者。其口虽然。于心岂不愧乎。是虽欲以是为公论。而欺当时与后世。然何能以欺人。而适自欺耳。又曰。朝廷号令政事之间。每似欲暴扬西宫之恶者。故观者以窥朝廷之意。而有所不心服也。人不心服而强为之。臣未能保其无后患也。殿下之遇西宫。虽谓之失道可矣。而臣固知圣心有所不忍于此。而特为奸臣所胁持。见百僚同辞。疑其或公论耳。故尚此迟回。不下节目。是殿下本心之天尚有未暗者。而西宫尚在。殿下尚有改过之地也。倘此说不止。而殿下或不能遂其不忍之本心。不免隐忍闷默以从其所为。而西宫之身一朝不在。则殿下终无改过之地。而天地万物。无不改视。人人皆得有辞于殿下。殿下终何以自解也。奸凶利主昏。诬搆逆狱。恣意残灭。诈为主除患。以固宠立威。而其凶虐至于上及 国母。
浦渚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582L 页
当时之事。岂非天下万世之大变也。君之疏所以扶植既灭之纲常。其言皆人所不敢言。无不凛烈如鈇钺。真可与日月争光。而佥正以疏上祸不测止之。不果上。因闭不出。其后再为兵曹佐郎。皆不就。见时事不悛日以极。愤闷成疾。而不欲居近京。乃入忠清道泰安海滨隐焉。而疾日深。竟以其年九月癸丑卒。乃天启二年壬戌岁也。享年五十三。呜呼。君其所谓恶恶如浼焉者与。其冬。𧧌等以丧归。卜兆得广州南面乐生里亥坐巳向之原。以明年正月丁未葬焉。其三月。今 上反正。群凶伏辜。其时士类罪斥及不仕者皆召用。而君已逝矣。茂叔以翰林召。至持平。其冬。亦死。天之与善。何若是哉。权氏。安东大姓。本新罗金氏之后。至丽朝。赐姓权。其系谱世多传。故不详著。曾祖尚州牧使。 赠吏曹参判。讳博。祖宗庙署令。 赠议政府左参赞。讳德裕。资宪大夫吏曹判书。 赠正宪大夫,议政府左参赞。讳克礼。实生君。而为叔父缮工监监役讳克宽之后。年二十。中进士。其后为缮工监监役。监隶户曹。户曹郎官诟辱之。同官皆不为怪。君独谓不可冒居。遂弃去。盖其为官。有不可。辄弃。无所顾惜。以是。居官未尝久。庚戌夏。登及第第一。授礼曹
浦渚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583H 页
佐郎。丁母忧去。壬子。又为礼曹佐郎。又丁监役府君忧去。因不复仕矣。其平生仕宦践历。只如此。君自幼事亲无少违。及为监役府君后。事所后父母如所生。于财利淡然。不以经意。亲在。私财不蓄毫发。其内外皆公卿族。家产本甚饶。后日益贫。衣服饮食。人所不堪忧者。或至乏绝。然未尝取一物非义。饥岁绝粒。邑宰与君有故。节帅亦族人。皆欲周之。君谓馈则不敢受。必以贷。至秋偿之。常谓官吏以物与人为非。于亲旧为官者。未尝有求。虽笔墨扇历书之微。至于婚丧炬烛等物。世俗例求之各司者。皆市以用之。不求之。朝廷自分党来。士大夫无不有党。亲疏与夺。各以其类。动多不公。君独于是非。一视诸公无所私。又不喜追逐。以是。彼此俱不亲重之。于事知其非。不复为之。生日设宴。其来自昔。人以是宴请。虽比邻不往。与人言。未尝违心苟同。人有问。必告以实。不可语者不应。未尝观渔猎曰。虽蠢生。自悯死矣。人顾玩之乎。于此数事。亦可以见其心之所存矣。少精敏出群。年十三四。已尽诵四书诗书。于书殆无所不窥。亦皆记。其博洽贯穿。鲜与为比。为文。一下千百言。不点改。其辞赡给。常尽其所欲言。然只明其意而已。不拘拘于文人
浦渚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583L 页
尺度也。盖其学初不免随众为科举业。然读书有所感发。知有圣贤之学。自十五六已然。其天资颖悟。固异于人也。及长。经壬辰乱。居乡曲。读书益多。感发益深。而至入官。又不久去。及世混浊。遂绝迹于世。则益专力究圣贤之旨矣。其于书。未尝释手。其在泰安方病。读书考校思索记述不废也。夫以颖异之资。专其半生。力于此学。其所造可想矣。所著有读书僭疑四卷。遗文杂著书札又二卷。教子令先读圣贤书。以古人之学为学。不使学时文为举业。常戒之曰。吾日夜望于汝等者。不在科第宦达。但欲汝为善人。无毫发不善事耳。又曰。胸中须存善心。无一毫不善心。身须行善事。不可为一毫不善事。又曰。所谓善。是而已。凡事未到极是。便是不善。才求次善。便陷不义。又曰。切要工夫。日用间求其是非之所在而已。遗命治丧不过为坚固久远之计。勿用帷帐等物。凡华饰浮文为道路观美者。一皆去之。勿借官力。勿求助于知旧。君配。宗室龟城都正女。子男五人。长𧧌。次訅。次訦。次譄。次諰。訅,譄早夭。女二人。长适弘文校理沈之源。次适韩彬。又有庶子一女一男。皆幼。孙某某皆幼。君兄弟三人。君为季。佥正。伯也。讳守己。君所居常与余近。是
浦渚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584H 页
时余未甚知君及知可慕。君徙居。余亦往来他处。未得见。独朴宁越仁之示与君论格物书。余浅见论其得失。君又以书答之。亦未及更往复也。嗟夫。生一时居又近。又慕悦之。而卒不得见。此诚余之不敏。而亦岂意夫君之遽亡。而为平生之恨也。铭曰。
世羡光宠。子甘槁枯。众喜丰馀。子安空无。文章炳烺。人所矜骄。多识赡辞。耻为琢雕。彼勤一生以求。而或得或不在。子皆所坐致。而绝意不为。独追古人。是勉是依。汶汶滓秽。闷不可近。邈然海滨。至死奚怨。乐生之冈。万世之藏。清风留世。顽者可起。有孤守训。庶嗣其美。
刑曹参判曹公墓志铭
护军曹君明勖。状其先人 赠议政公之行。来请铭曰。先人亡十有馀年。而尚不克志其墓。盖月沙相公知先人。曾许之。公进用于时。国家多事。不暇治文字。而今老且病。其作不可期。而吾又衰病沈痼。恐朝暮死而此事遂已。将不得瞑也。今世名文章人。未有与先人知者。惟先人昔家广州。子时少。实同乡里。今为铭。莫如子宜。当倭乱之后。都中士大夫流落。就食乡曲。而公之庄近翼旧庐。翼侍先祖考得拜公。而是时
浦渚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584L 页
去乱未久。书籍散亡。欲见宋贤书。而无有者。始从公借心经及朱子书得之。盖公独能多有书也。翼读先贤书。盖自此始。今卜居先墓之侧地。又与公旧居相接。则公实又吾乡里之丈也。翼虽不能文。其可辞公铭。公讳倬。字大而。其先昌宁人。远祖谦。尚高丽太祖德宫公主。官大乐丞。其后连八世门下侍中,平章事。高祖讳璒。佥知中枢府事。 赠兵曹参判。曾祖讳汉弼。江原道观察使。祖讳彦博。户曹佐郎。 赠弘文馆副提学。副学本观察从兄左承旨继衡之子。而为观察后。考讳梦祯。不仕。 赠某官。妣某郡洪氏。 赠某夫人。庆州府尹慎之女。公幼颖悟。从舅观察使渊学。学日就。出群儿。渊谓曹氏必再兴矣。及长。文辞益有声。中万历戊子司马。及举科试。屡高等。乙未。补义禁府都事。未几。丁父忧。服除。以兵祸之馀。庶事溃裂。上疏陈兴复之策。条十事。辞旨恳恳馀万言。 宣祖嘉叹之。己亥。除翊卫司卫率。其秋。登文科第一。拜礼曹佐郎,司谏院正言。庚子。迁侍讲院司书。天兵撤回。遣使乞留兵三千。而公充下价。辞朝凡百十七日。复 命。 上嘉其疾。赐内厩马以赏之。迁兵曹佐郎,正郎。出为庆尚都事。时汉阴李公为体察使。委公以道内
浦渚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585H 页
军务事。公所规画辄合意。李公自喜得人。以语人。历成均馆直讲,司艺。弘文馆修撰,副校理,校理,知制 教。侍讲院文学,弼善。司饔院正。司宪府掌令,执义。司谏院司谏。丙午。由司谏升通政同副承旨。迁至左副。戊申。为黄海道观察使。病不赴。其秋。为江陵府使。府有贡参积欠。民计累岁。难以办而责不已。公为立一仓。名曰济民。凡官所入物。秋毫皆归之仓。府地多大山。大雪。禽兽没不能动。大发民取之。贩谷得数千斛。以其半尽偿前所负。而其半留之仓为本。岁取其息充贡。一境不复忧参弊。满岁归。民为立碑。而其制行之至今。复为右承旨,佥知中枢府事,汉城府右左尹,刑曹参判。天启辛酉八月十日。以疾卒。享年七十。以扈圣宣武靖难三功臣原从。 赠领议政。初葬广州治南景岘。乙丑十二月十六日。移葬于公州东面九则里葛山之原。公为人恺悌。接人言笑琅然。见者皆亲之。孝于亲爱同气。弱冠。丧母夫人。哀毁致伤。得气胀。医言薏苡可治。公念母夫人临绝未及进。终身不食。事继母权氏无违志。尝病瘟疫。侍药不离侧。权氏卒。弟妹幼稚。抚养如己子。教训嫁娶。皆尽其意。弟倜,佶皆登第。而妹孀。挈孤稚无所依。公迎养于家。儿甥长。
浦渚先生集卷之三十二 第 585L 页
为婚嫁之。亲戚到门。无远近贵贱。待之一以诚。穷不能婚者。悉力助之。每公退。还家养痾。不事交游。常谓伊川先生所谓吾以忘生徇欲为深耻者。乃养心养生之要也。号所居书室为二养堂。又号耻斋。图书满壁。终日潜玩。常语人曰。书虽不能读。以时披阅。亦足以娱残龄。植松竹于庭。颇有幽邃之趣。自戊午以后。杜门绝迹。自言衰病。无复有当世念。盖自是不复为实职。是时群凶满朝。伦纪斁灭。公虽不显言。其心不欲与世接也。娶竹山朴氏。敦宁府正兰英之女。有贞淑之行。年三十二。先公三十六岁卒。 赠贞夫人。初亦葬广州。丁卯八月二十一日。移祔公墓。子男一人。即护军。文科通政大夫。少登清路。晚历典郡邑。女一人。适佐郎柳允昌。孙男一人。实久。翊卫司副率。女四人。一尚 王子庆昌君珘。铭曰。
曹氏旧族。著望吾东。至公再兴。攻业自躬。才夙有闻。晚魁大对。班清于朝。惠留于外。秩岂不高。六部之贰。寿岂不多。亦稀于世。惟孝且友。怡然户门。嘿嘿自敛。远彼世纷。护军嗣志。勤勤不怠。远从吉卜。既安幽堂。又铭其行。以图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