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晚云集卷之二
晚云集卷之二 第 x 页
晚云集卷之二
 疏
  
晚云集卷之二 第 324H 页
奉使虏庭。请奏闻 天朝。移咨毛镇疏。(辛酉。在满浦时。)
伏以建虏射 天。至僭年号。既以荐食 上国。又欲东吠。或要信使相聘。或请关上开市。试我捭阖。无所不用其极。乃者天兵失律。退舍颇远。既不能赖 上国之援。又不为羁縻之计。则出于无策。 圣虑所在。亦出于此。不知臣无状。以臣为虏庭之使。臣唯当闻 命即行。夙夜匪懈。以舒目前之急而已。至于廊庙之事。非使人之所知。然而嫠妇不恤其纬。惟宗周是忧。臣亦岂无区区犬马之诚。窃念天下事。言之则一致。而有疑信不同者存。宋富民之筑墙。是也。今臣之行。既非刺客奸人。理难匿迹。全辽一地。岂无一二思汉者。走漏消息。以及于毛将也。即今文龙压在吾境。日以不称其所欲。望我方深。若变幻其辞说。传误于 中朝听闻。则以不专之心。听忌者之说。必智其子而疑邻翁。参母之杼。不待三至而投也。今臣到彼。若以 国家之灵。伊虏能降心而相听也。臣先言其终始不可背 天朝之义。勉以亲仁善邻之道。或激或说。低昂辞说。随机应变。务得其欢心。如其狼怒加暴于臣身。臣益激忠义之气。若将为 天朝计
晚云集卷之二 第 324L 页
者。而使 圣上至诚事大之忠贞。终若日月之昭揭者。此臣区区报答之万一。伏愿 圣明亟将送臣侦探之意。一边敷奏 天朝。一边移揭于毛文龙。事须有光明正大。无一毫遗悔。以免他日 天朝颊舌焉。臣亦知庙堂成算必不出此。而窃见赞臣以 有旨事意。行会于臣者曰。毛将若知郑忠信入往之事。或不无阻梗生事之患。卿其十分秘机。潜形而送。臣之愚虑。不能无疑于心。乃敢冒陈危恳。君不言于毛将。而必欲以臣潜形而送。则臣虽万被诛戮。终不敢奉 命焉。臣不胜伏质引颈以待斧钺之至。谨昧死以 闻。
辞平安兵使疏(甲子八月)
伏以臣前后蒙 恩。天地罔量。寤寐感激。报答无路。常思一任驱使。不避艰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幸水土不服。重得痼疾。肌血焦皯。观者变容。然而一缕未绝之前。不敢乞退一步。只从监司讨暇调治。以待溘然自尽之日。监司臣李尚吉。悯臣如此。具上病状。转渎 天听。至 遣内医以尽心救疗为 教。臣益自感泣。东望拭涕。恐涓露未效。抱恨泉壤。不意今者。节度新 命。又及于臣身。惊怛震越。罔知攸措。臣之病不能荷负重寄。已不暇论。窃以本道事势言之。自经逆乱之后。人心溃裂。
晚云集卷之二 第 325H 页
气像萧索。军伍无形。不相统属。加以因乱减戍。边无见卒。而虏情叵测。显然有伺河冰之意。大小摇摇。无所终薄。此时。虽以位望素著。智虑超绝者当之。亦难收拾整顿以保彊事之无虞。况如臣庸驽万不近似者乎。且臣本出寒微。不压重望。猝然仗钺。一军皆惊。其何能镇服军情。号令一道乎。凡禀受类万不同。技能有长短。局量有大小。使臣受一遍师。听大将节制。或乘机出战。或坚守一隅。则是臣之小可。而至若专制阃外。援枹登坛。指挥三军。则决非臣所堪。易戒负乘。诗刺不称。臣何敢不自量。居然冒据。以至于他日偾事辱 国而后。止哉。臣虽感遇。愿竭微诚。思所以克副万一。以臣地望才力。方臣所授。是责尪羸。负重超险。不唯臣蹒跚颠陪。相识者亦已寒心矣。伏以 圣明天地父母俯察微悃。亟 许镌改。使臣得免代斲血指。则臣当犹在道内。暂就闲地。静意调病。若以馀波复得生道。亦当从事于元戎幕府。听其调用。庶尽心力。终始图报。此臣区区之至愿。臣危悰恳迫。干冒 宸严。不胜屏惧之至。谨昧死以 闻。(上答曰。卿有才有智。奴首虽来。犹可以谈笑当之。卿宜勿辞。益加尽心察职。)
为张玉城辨谤疏(丙寅。与南公以兴联名。)
伏以臣功微赏钜。福过灾生。疾病为殃。半身不遂。废伏
晚云集卷之二 第 325L 页
一年。 恩赐便蕃。感激鸿私。祗自流涕。已而至于陈 贺,问 安之班。一未从诸臣之后。自馀他事。不复随人数自处矣。第于病伏中。窃闻有昌宁县监赵稷。封 进一疏。原疏虽未下。道路已传其大槩矣。其中一款。即论体臣张晚事也。或云将身以避。纵贼入城。与伊贼无异。或云论功不均。将士痛叹。或云退卧碧蹄。有若为贼继援者。或云若非老将奋义先登。国事未可知也。指拟惨切。无所不至云。详其主意。似乎专罪帅臣扶上老将者。而与夺谬妄。不觉自陷于诬罔之地也。 邦运不幸。逆竖起于藩阃。当此之时。一国精锐。尽入贼手。虽以元戎阵下留兵。不过数千。众寡强弱。已悬绝矣。变甚仓猝。人甚惊扰。方其出兵也。或以日犯七杀。为兵家所忌。帅臣慨然即决曰。师直为壮。岂有赴难应急。择方而行者乎。激砺诸将。语切忠愤。莫不收泪以听。出兵三日。遇贼于黄州境。缘臣无状。官军失利。犹以杀获相当贷之。仍领兵如旧。收拾散亡之馀。已后贼一日。臣即取麒麟路。蹑贼后。张晚取平山路。以为掎角之势。时副元帅臣李守一。驻在瑞兴。而无带兵。张晚即割部下兵一千馀。与之同进前路。不料马滩阵没。临津弃守。此时众心危惧。摇若悬旌。帅臣益奋忠义。激勉士卒。坡州途上。会诸将议
晚云集卷之二 第 326H 页
军事。臣南以兴,臣边潝,臣申景瑗,臣柳孝杰,臣金完及臣忠信。即赴军前。共听约誓。及是日未星。进据鞍岭。帅臣亦随而进。在陈后。号令如臂使指焉。翌日。贼驱兵大出。敢抗 王师。方战之始也。副元帅臣李守一。亦自岭下进阵西支。以助军势。帅臣张晚。先遣军官申东。持剑督陈。继遣从事官臣金起宗。察其功罪。幸赖 宗社威灵。贼乃就歼。其时事。只此而已。以在阵后号令之帅臣。为退卧碧蹄。不曾见奋义先登者。指为老将。见闻各异。好恶随之。夫言贵实。舍实何称。万目所在。不足多辨。臣以前部大将。一军之事。臣实与焉。滥蒙 渥宥。舍罪而录功。功则列于第二。罪则独归于上将。臣何敢以名不在疏中。晏然默默而已也。若当其罪。臣宜首受。伏愿 圣明亟正臣罪。免致人言。不胜幸甚。臣无任俯伏惶恐待罪之至。谨昧死以 闻。(上答曰。省疏具悉。为将诉冤。分义之所当为。被诬欲辨。人情之所不已也。但振武功劳。朝野无不识之。自上既以深烛。怪妄之言于张大功。何伤之有。区区相较。不如置而不言之为愈也。且此时濆扰。亦涉过滥。卿等并为安心。勿烦。)
辞副元帅疏(戊辰五月)
伏以臣病风蹇滞。不敢行役。已是 圣明之所烛。闻变之日。臣舆疾从军。非为有一毫筋力以补涓埃。只缘当时事机。不图复有今日。臣感激 国恩。宁欲朝就道而
晚云集卷之二 第 326L 页
夕死。效万一填海微诚。以臣疾病。至今得保缕命。犹在行间。实臣梦寐所不期者。而惟是 圣恩所赐耳。臣帅师以来。一未能折馘执俘。大负 简命。久逭 严诛。天殃先及。自春开。所患宿疾复剧。手脚痿躄。蹶然委席。已近三个月。神精已脱。无复有人事。对人酬言。观者改容。属有通关许市。诸道之已罢。唯臣一介行李。独在边垣。亦无所事。臣闻人穷反本复始。疾痛倦极。必呼天地父母。今臣奄奄。朝暮且尽。乃敢大声疾呼。伏愿 圣明天地父母。怜臣病剧将死。许臣以生渡浿水。复近京帅。济之以医药。得须臾母死。则区区犬马之诚。期益尽于馀年。危悰恳迫。干冒 宸严。臣不胜屏营陨越之至。谨昧死以 闻。(上答曰。观卿上疏。以病。请上京调理矣。今姑上来。及时调治。待秋还下去。未为不可。兹遣宣传官。持标信密符下去。卿其知悉 有旨。)
辞元帅及备局堂上疏(十一月)
伏以臣因乱之使。猥膺专钺。丝毫未效。徒积罪戾。  圣恩如天。生入脩门。寤寐感泣。不知死所。自西而还。拟以陈情待罪。乞递职名。旋因虏书悖慢。边声甚耸。迹嫌辞难。闷默不敢。以至于今日。幸而事出机宜。虏亦效顺。边无警急。且撤冬防。今日之计。只出于转粟赈饥。修设山砦。羁縻虏书。母激狼怒。休民养士。待时而动而已。至
晚云集卷之二 第 327H 页
于收拾烬馀。慎保疆埸。特其本道之能事。臣之元帅。只见其疣赘。揆以事体。 允宜递罢。日后有军事。须议其人矣。仍窃惟臣之忝叨备局堂上。极是猥滥。而惟以副元帅之号。与闻边筹。黾勉随参。已经三个月。属今玄威凛冽。斗觉冬深。臣所患夙疾复剧。手脚麻痹。缓不收经。疾凝心窍。精神恍惚。如坐舟本而旋运。有时不觉昏仆于地。种种危戾。显有再中之渐。门庭出入。咫尺犹艰。寻常公务。末由趋进。伏愿 圣明天地父母。 俯谅臣危恳。 许递臣备局堂上及副元帅。俾以三冬静伏调治。终始 恩造。得须臾母死。则他日东西驱使。庶尽犬马微诚。缘臣病剧。干冒 宸严。不胜屏营陨越之至。谨昧死以 闻。(上答曰。省疏。具悉卿恳。边报虽缓。此时元帅之任。决不可递罢。宜勿辞察职。)
辞副元帅疏
伏以臣猥膺元戎。万不近似。再陈微恳。乞递职名。而及承 温旨。圣谕丁宁。感激流涕。更不敢辞。黾勉虚带。又至半年馀。窃念臣仓卒之使。单骑受 命。及至还京。亦一介行李。非有建牙开府。规画边筹者。其递不递。犹在京师。倘不幸边陲有事。又责以军士。臣当闻 命即行。死生以之。只尽寸草微诚而已。属今边兵已撤。 国无门庭之寇。久带虚衔。适足为凶徒之借资。 圣恩如天。
晚云集卷之二 第 327L 页
虽贷而不 问。臣之情事。亦甚戚戚无措。伏愿 圣明天地父母。 俯谅臣至恳。 许递副元帅之任。以全公私。不胜幸甚。危悰恳迫。三冒 宸严。臣无任惶惧陨越之至。谨昧死以 闻。(上答曰。省疏。具悉卿恳。予意已谕。卿勿固辞。)
辞副元帅疏(庚午九月)
伏以臣得见刘兴治所答于臣者。许多凶悖之说。有不忍见。如其两席椒岛之事。已有夏尚进陈琜等并入岛中。此为明證。不足多辨。而至若昌城之杀死。义州之拨儿。安州溺船。顺天之拘囚。未免其口藉之资。而其所致怨怀毒者。专任于声罪讨叛。一大款耳。臣既与彼为怨耦仇匹。势不可相容。臣待罪戎行。非必为在京料理者。倘边陲有事。职当前驱。执鞭驰弭。而与怨同忧。祸必先及于臣身。臣自见其回书。即拟上章乞骸。而顾念兴治受职一节。不至十分明白。如孤如鬼。情迹难测。且嫌迹涉辞难。姑息闷默。以至于今日。乃者。窃见李见赉来揭辞中。臣名又出浪藉。其未尝须臾忘怨于臣。亦可见矣。且闻任道奄自登州将回。若得准请来。则兴治气像。复益张矣。臣于此时。尤所难容。伏愿 圣明俯谅臣危迫之状。 许递臣副元帅之任。以全公私。不胜幸甚。取进止。(上答曰。省劄具悉。彼虽怀怨。决不可因此辞递。且无可虑之事。安心察任。)
晚云集卷之二 第 328H 页
辞平安兵使疏(壬申正月)
伏以臣六月饮水。严寒暴露。加以再伤于安州水土。病势剧。未及罢防。退肃宁。以为一日之调治矣。臣病伏中。窃见 邸报。以为臣平安兵使者。一见政目。则心魂惊越。罔知攸措。窃念 拜命之辱。有事即行者。非以臣才气力。有所一毫可堪而然也。只为臣最承 恩遇。天地罔量。生无以为报。但愿僵卧于道上。一死于 君命而后已。前年出师。请以入守安州。而 圣教不许。柳琳之代。该司又为之首拟。而 圣意犹惜之。臣益自感泣。私心窃幸之曰。安州。是吾伤鳌之地。而有 圣上在。吾其免土疾之经毙。对人矜罢。辄复挥涕矣。不意今者。节度新 命。竟及于臣身。臣为 圣上。以拚一死。死于水土。有不足暇念。而顾惟臣一自妄论湾城之役。大见斥于本道。或以为割弃清北。或以为猜功剑山。群疏叠起。拟议惨切。至有六月身死之朴仁俭。犹上九月之疏。是鬼亦阴诛。臣之眇少一身。亦何以能堪。清西列邑。各筑山城。以保遗民。本来臣见得。庚午八月之劄。已阵管见。虽其外人之不知。伏想 圣鉴则已彻之矣。臣早拟封疏。陈情乞免。犹念臣分外之 宠。不但优渥于臣身。臣豚犬之雏。滥窃科第。 曲念臣家贫远征。至 赐内需之
晚云集卷之二 第 328L 页
资以 宠之。父子相携。日夜涕泣。死不知其所。惟期碎身填海。斫首补 天耳。时当信使入辽不还。继有岛乱。未靖西路。危机遽如许。臣于此时。不屑去已。痴聋度日。不复以廉耻自况。被人嗤点。亦已久矣。意有以冰泮解严。无甚紧情。则或望有 恩召之下。心如土牛。万打不动。以至于今日之顽然矣。臣一朝移阃本道。则其间事势。非如副元帅有事则来。无事则还。不相干于伪名疏生之比。今若冒耻强颜。从它笑骂。则自丧威声。以慢军心。终必偾事而止矣。此外又有节节难便者。非特一二。伏愿 圣明天地父母。俯谅臣危迫难堪之状。特下还收臣节度使之 命。以全公私。不胜幸甚。危悰恳迫。言不知裁。且念安州事务。一日犹急。臣不暇容 下旨之待。经先拜疏。益增惶惧滥越之至。
与体察联名疏(癸酉。体察金公时让制。)
伏以臣等俱以无状。待罪阃外。古人所谓介胄之士。言战而已。不当于和字上掉舌。而当此边彊事急。 国家安危。系于呼吸之时。不容心有所怀。含默不言。以负我圣明。故敢陈蟊管之见。伏愿 圣明试垂察焉。窃念酋奴恐喝言辞。虽极凶悖。其意似专在于欲准取所定之数而已。此是骄虏常态。汉后,唐宗所不较者。其曰借船
晚云集卷之二 第 329H 页
助兵之说。不过设为是辞。使我辞其难而取其易。不然则如申得渊言也。何以曰欲准此数。则留置礼单。而随后备来乎。今之声罪绝和。出于不计成败。宁以国毙。则臣等姑不敢容议。若有姑示绝和之意。使彼惧而从之之意。则虏虽仁义不足。凶狡有馀。岂为此言所动得哉。设或得动谋国之道。恐不宜行此危计。如此之计。是一将之用奇。只可行两阵交锋之际也。目今西粮。头会而计之。不支二万兵半年之食。使虏声言渝盟。欲来不来。待我师老粮匮而始来。则未知何以应之。况一国绎骚。农夫抛锄。舟师亦动。无食自溃之患。在所必至。虽使贼来就歼。 国势将自此不支矣。譬如气弱之人。尽力相斗。纵得一胜。元气萎苶。不得复起。亦理之常。况未必然者乎。臣时让前日之劄。乃是有备无患之意。虑其贼必来也。赢粮跃马。固敌是求。不幸而近之。臣等窃危之。若非好大喜功之时。岂有召敌之理乎。孙武所言。百战百胜。非计之善者。全国为上。全军次之。岂非今日之所当留念者乎。此非臣等受钺在外。畏贼徒怯之言也。凡天下之事。快意则必有后悔。他事可悔。此事独不悔也。金大乾所持 国书。略改其语。善为措辞。如黄金非土产者外。姑从其意。试观其所答。然后绝之。未晚也。 朝廷
晚云集卷之二 第 329L 页
之意。实出于绝和。则大乾之行。亦不必若是其汲汲也。辽宋之势。宋重而辽轻。犹有增币之举。韩琦,富弼等。专主遣使报聘之议。国家赖以为安。后世不以为非。况今日之事乎。姑以利害言之。一年用兵之费。岂至于数年礼单而已乎。自申得渊出来之后。此路之民。到处呼诉。自愿计口出布。以充万匹之数。民情所在。亦可戚也。臣等姑留金大乾于湾上。以待 朝廷处分。就使臣等所见谬妄。不能感回 天听。而犹可及送于三月初一日开市之前。故使义州小译。先报回答使入来之意于虏中。臣等固知檀留使价之诛。罪合万死。席藁伏地。恭俟斧钺。臣等不胜惶恐屏营陨越之至。
乞递总管及捕盗大将疏(甲戌六月)
伏以臣今月二十八日。在 阙中。卒患痰厥头痛。又兼中暑。症势极重。扶曳还家。昏不省事。日向危剧。 诏使在馆。连有 举动。臣病势一二日之内。恐难差复。臣切闷迫。臣兼带总管及捕盗大将。并 许递改。以全调治。不胜幸甚。病势危剧。干冒 宸严。不胜惶惧屏营陨越之至。
庆尚道右兵使时。乞生还京师疏。(乙亥五月。判官代制。)
伏以臣自四月。前症复作。初谓痰厥头痛。又发于气血
晚云集卷之二 第 330H 页
俱虚之后。曾莫之治也。及到本月。危重之势。日加一日。而犹冀其少愈。不敢言病。至于十五日。痰火益盛。窒塞膈上。怔忡惝恍。心神昏乱。欲言而不能言。视物而不见其形。委顿床席。尸寝终日。呼吸不通。朝夕难保。只是未入地之鬼耳。臣之一死。有不暇念。而军政重事。亦甚疏虚。臣尤不胜闷虑。伏愿 圣明天地父母。怜 察垂死。亟递臣职。臣或不至中路溘然。则生还京师。得以医药。庶有图报之路。臣病已至十分地。头倩草辞章。已失危恳。恐不足以感动 天听。然其言不外假。而由危迫之至情。则 圣明或有以 洞烛之矣。臣不胜屏营陨越之至。
晚云集卷之二
 劄
  
论军务劄(庚午八月。在广梁时。)
伏以臣猥以无状。待罪专钺。四年于兹。前后辱 命。蔑效涓埃。臣罪万陨。何敢言事。然而顾名思分。荷负不浅。每一念至。忽然忘生。窃念丁卯之变。虏不敢深入。受盟而退者。非吾兵力有以能制其命。只缘狂奴意在射 天。政如逐麋之狗不狼顾。乘我羁縻。反以我牵掣耳。彼既肆然骄骞。振惊 皇城。未闻有赫然斯怒。干戈戚扬。忽然弃关捲甲而还。凶谋所在。固未可测。盗贼群居。无
晚云集卷之二 第 330L 页
终日之计。若不收拾馀骑。再肆于关。必不寂寥。辽左甘送残年。此政失马之家。修厩之秋。一自变生以来。 宵旰之忧。尽减 内膳。绝意芬华。苦心修省。上天默感。下眷于东。仍年大稔。西戍已苏。理宜不惮征缮。以戒不虞。不可一向媕娿。徒事抚摩为也。粤自从海 朝京。急于格卒之难辨。且谓以毛将。开镇东江。海防无虞。如宣沙,老江,广梁诸镇。并皆撤罢。一带海门。出入无禁。椒席两岛。久作汉人之所据。马圉已空。船材且尽。向使海镇仍存。岂至于恣意作害。至此之甚也。广梁一镇。西冲外海。东接浿水。一极形势之地。本镇水军。移属为盐营所役者。亦不下数百馀名云。城郭公廨。宛然依旧。及此时复设。则功役或能一分省费。海防无虞。不独今日为然也。早晚椵岛撤回。则遗丁逃卒。散处诸岛。异时沿海之虞。必有甚于向日海浪之患矣。椒席两岛。介于大海之中。与白翎。形势遥连。席岛则泉甘土沃。正堪人居。许沙一堡。僻在内岸。无甚控扼。若移城于席岛。升号择人。许令广募流民。免税恳耕。一如当初白翎之为。则海傍居民。视此岛为第一避兵地。必乐趋矣。两西遗民。一经兵火。惊魂未定。摇若悬旌。皆愿各筑山城。以为父母妻子所。其情戚矣。其愿至矣。如龙冈之多米。使三和合筑。咸从
晚云集卷之二 第 331H 页
之鹰岩甑山合筑。则亦一形胜地。如永柔之鱼波。使肃川合筑。慈山之慈母,顺川,殷山合守。宁边之药山博川熙川合守。昌城之青山,云山,朔州合守。嘉山之晓城,龟城合守。定州之慈圣,郭山合筑。宣川之剑山,铁山合筑。义州之白马,龙川合筑。以守则政当虏冲。形势俱为奇绝。无事则出耕。有事则入保。千里清野。四无所掠。则不敢肆意深入。因愿起役。令顺民心。功不倍矣。安州一城。为西门一都会。幸赖申景瑗竭心殚力。大加改筑。屹然难犯。唯其东城之外。烽燧压临。最可忌。若于六十步之外。因势起筑。作为罗城。高建将台。挟设武库。大将居其所而号令。则政为扼项拊背之势耳。且因疮痍之馀。难于厨供两办。便革判官。节度大将。奔走于顿差接应。大损威名。揆以事体。不亦伤乎。抑又不幸。前路有变。节度使领兵出战。则本城句管无人。借使客将。临乱入守。岂能仓卒镇服民心。得其死力乎。以此以彼判官。尤宜复设宁边为二百年开府之地。人民之众。城池之广。甲于一道。正与安州控对。信作唇齿之势。如使望称节度使者。择授本任。一如北道之会宁旧例。则临急可有备矣。至于黄海道。则殷栗之九月。载宁之长寿。海州之首阳。瑞兴之古邑。平山之东城。已成完壁。固无所事。近与本
晚云集卷之二 第 331L 页
道兵使申景禋。久处一阵。语及本城事。辄复嚬蹙。意甚无赖。盖其本城城郭。次第崩坏。东北二面。碎城低甚。外无炮楼。难制蚁附之患也。臣之妄想。幸而今冬如无急警。姑停安,黄两城之冬防。程功计物。畚锸预俱。稍待春开日长。以五营之兵。一时赴役。则不过两个月而毕。至于安州。则功减二分馀矣。然后 命一上将。开府中黄之间。畀以重权。使之悉心料理。等弃两西。专事防胡。则六道晏然。民乐渔樵。岂不逾于边烽一举。八路俱骚。荷担而立者哉。如许布置大计。非臣所敢容议。而然犹嫠妇不恤其纬。惟宗周是忧。则臣亦岂无区区犬马之诚。乃敢冒进妄见。不胜惶恐陨越之至。敢进 止。( 上答曰。省劄具悉。劄陈之事。诚有所见。令庙堂议处焉。)
又论军务劄(辛未六月)
伏以臣闻强国战智。弱国图存。居高者。自处不可以不安。履危者。任杖不可以不固。窃惟当今之势。政宜于图存固杖之秋也。 国家不幸。一自虏据辽上。门庭便对。意有所至。朝发夕到。清川之西。浿水之南。未有定也。不啻若秦,魏之急。而兵后两西荡残已极。议欲大发兵屯守。则邑无储粮。饷道不继。自来悠悠姑息。以至于今日之寂寥者。出于无计也。窃念此奴之先试于东。而后事
晚云集卷之二 第 332H 页
于西者。政出于燕人慕容翰所谓欲向于西。必须先事于高丽。以致议后者。是也。彼既肆然骄骞。入犯 中朝。犹未大肆焉。狼心未悔。何尝一日忘南牧而窥易水耶。及今有万馀之兵。潜渡鸭水。声言袭岛。借船于我。一步不渡大定江。抢取民船。综泊于铁山西岸者。此岂真有意于切岛者也。抑无乃兵欲于西。而掣吾东者耶。但有黄都督龙。适及于此际。略有折馘执俘之献。其欲固意留东江者。适售其谋。恐自此西民。且苦兵矣。然而以时推之。虏之渝盟。尚有一关岭耳。臣窃闻。 朝廷方且大调三南兵。陆续入来。以为诸城之外援。兵未至而虏将退矣。及今两西酷经兵火。邑无见粮。假使兵至。饷道何以继之耶。且念此奴铁骑凭陵长于野战。虽有累万援兵。亦何能交兵原野。战而后求胜耶。只宜婴城固守。静而待之耳。新安程骥尝于九边议曰。虏自火筛乜先之后。益轻中国。往往深入。风雨飘忽。动辄数万。我能依险结营。不为冲突扰乱。即为万全。敢为其堂堂一战乎。此言深知御虏之长策也。近来袁都帅崇焕。以一时英妙之才。坚守宁远。累折虏冲。及其退归。戒卒而不出城。关上重兵。坐观宁远之围。亦不敢跬左足出关门一步而救之。此岂非知彼知己。不强其所不能者耶。以天下累
晚云集卷之二 第 332L 页
万精兵。尚不能为外援。况我以疲兵数千。敢望解围城之急耶。置重兵坚守。简精骑外援。虽是兵家之常事。以吾形势料之。则只归于虚声假势。无甚利益于其间。臣之妄意以为。调发三南兵。每年每道。只调二千五百。京畿,江原并二千五百。咸镜南道及巡营并二千五百。作为五番。添以京营兵五百。合计三千。期以每年三月初一日。入守安州。至月初一日。放还。勿论有警无警。岁以为常。则五年一守。亦非为诸道之苦矣。至于冬春四朔。则专用本道兵七千。添以监营兵二千。准九千之数。则兵使手下。亦有若干兵。足可以冬防。而不患兵寡矣。安,黄两城。悉力坚守。两道遗民。并许入保。山城千里。清野以待之。则不几乎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至者欤。三南大兵。如未出境。犹可以及止之。只调二千五百。入为安州之守。恐为便益矣。此去清川,大定两江之间二十馀里地。有良田数千顷。而素称沃土。如用二千丁夫。五六日之役。足能以大筑堤堰。岁可得万斛之谷。安州之兵。有事则入守。无事则出耕。亦出于古人且守且耕之意也。仍令臣勿出安州。责以专意酬应。则死无所辞。且接金差。察言观邑。外虽阳顺。内颇有憾恨之意。其所望似在乎差官入送。既与修盟结和。则犬羊何足责也。亦令
晚云集卷之二 第 333H 页
庙堂。悉意讲究。勿论文武。极择能言之士。火急入送。开陈利害。以息狼怒。亦出权宜缓兵之道也。臣以一介微贱。滥蒙 恩遇。蔑效涓埃。徒以葵藿寸心。受 命于危乱之际。不胜区区犬马之诚。渴陈危恳。亦甚滥越之至。
又论军务劄(八月)
伏以臣庸无知识。视听迷当。妄论湾城入守之难。大见斥于本道。攻臣之疏。攘臂而起。臣唯当噤口结舌。不敢复言事。而然而谬膺专钺。受 命出彊。则其事体与局外傍观者不同。亦何伤各言其志也。即今本道之必欲收复湾城者。实出于巩固藩篱。以安堂奥之至意。事理之当然。孰有逾于此乎。第惟料以事势。有苦苦难便者。非但一二矣。谋在众。断在独。惟 圣明之裁择焉。窃念经营筑事者。必先虑事。分财用。平板干。称畚锸。程土物。略基址。具糇粮。度有司。量功名。日不愆于素。盖蔿艾猎之城沂者。是也。不然而以一时之见。率尔起役。则终归于一篑之亏。而多见其败也。臣辛酉,壬戌之间。以本道虞候。入守湾城。忝预军筹。臣病后神耗。虽不能得其商略。而或有一二可记者。本城周回二千二百六十馀步。炮楼十三。城门五。仓谷九万斛。而实食米五万。至于大炮。则除十三炮楼。四大门上下层随面排设者外。又有
晚云集卷之二 第 333L 页
四百九十四垛。间垛而架焉。千丈之城。万人守之。言其战卒。则客兵七千。本兵七千赢。且有宣,铁,龙三邑之叠入。言其守将。则府尹之外。有巡边使焉。防御使焉。又有臣焉。至今追忆其当时兵将器械之盛。不觉痛惜而气塞焉。以如许兵械之盛。犹患其城卑。贼臣明琏。每主西城一面加筑之议。府尹郑遵难于起役。苟度时月。防御使臣柳斐病其矮甚。内实女墙。而补其高。此特一时之备。而非久远计。丁卯之变。贼润。果导贼踰西而入。盖深知本城形势之故也。今欲修筑湾城。大举入守。则城郭炮楼。曲城垛堞。体城崩夷毁颓之可改者外。本城之上。亦复当加筑一二丈。使贼有截然不可犯之势。然后始可与言守。计其功役。则须用五千丁夫。五六个月役矣。今若只缮修其旧时残城败堞。而谓之完功云。则不几乎揠苗而助其长者乎。隔江对垒。备其四时之缓急。须有恒防万馀兵。万兵一年之食。须畜五万斛米。湾城入守。则昌城又不可不守。贼若知湾城之有备。自堵墙,叆阳,宽奠,哵咧。泊于滩。渡于汀。则昌又急于湾。二路缓急。不可岐而看。然则守昌之卒。亦不下三千。三千兵一年食。必须用一万四千四百米矣。此正兵家所谓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者也。是以臣每主安,黄两城。悉力守之。
晚云集卷之二 第 334H 页
一路郡邑。各保山砦之论。是缘知吾兵众事力。不能遍及而能全之故耳。 国家如欲必守昌义。则须令先治兵机。一如是而备。足可矣。不然而动于一时慷慨之论。不自量而徒务空城。则其不近乎置薪而筑蒲城曰。寇雠之保。又何慎焉云者乎。况今奴酋大领兵甲。已向于西。置伏凤凰间。以俟我动静。此正实实虚虚。静而待之之秋。而今乃以五六百疲兵困卒。浪役于湾城一水隔。劳歌杖杜。引惹狼顾之疑。以招移兵之患。有何利焉。伏愿 圣明宵旰之馀。揣摩事势。如不能大调兵粮。悉贼而守。则暂且停止。以俟时焉。臣区区过虑。不惮人言。乃敢冒陈愚见。不胜危悰激切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