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慎独斋先生遗稿卷之五 第 x 页
慎独斋先生遗稿卷之五
杂著
杂著
慎独斋先生遗稿卷之五 第 308H 页

呜呼哀哉。汝今去世也耶。自汝干吾亲之丧。奔走于襄事。告归不十日。而凶闻忽至。何平日眷眷相依。而弃之若无情耶。何昔者往来不拘时日。而奄一去不回耶。以汝之年少彊刚。而遽至于斯乎。以汝之良善醇厚。而不克蒙其福乎。呜呼。其然乎。其不然乎。曩汝之归。寔吾未卒哭之日也。荒迷罔极。不暇接一语。以为虽暂相离。而终当源源也。诚知其村里之不宁。吾岂不痛止而力挽也。汝之在此。疠气固已炽矣。汝归而即染。染而不早告者。必虑吾之延及也。汝虑延及而不吾告。吾坐不知而不汝伻。彼此相阻。病剧而知。始送迷子。闻讣于中道。可胜痛哉。呜呼。疠气。人所畏也。而初不早避。疾病。圣所慎也。而亦不相告。展转诖误。终至于此。时耶命耶。谁所怨尤。吾赋命奇衅。祸厄偏重。往年哭子妇。前秋遭大故。襄毕而汝又亡。无非吾不孝不慈之故。宁欲灭身而不自得也。汝之入吾家十有八年矣。谨厚信实。知有家庭之得。不但吾器之。虽他人之知之也亦然。吾与汝居相近也。将相从
慎独斋先生遗稿卷之五 第 308L 页

祭尹大谏德耀文
惟灵天资纯悫。秉心渊塞。家庭擩染。聿遵其则。暨得依归。循循雅饬。发轫以正。繄远之即。杨于 王朝。所在举职。中年抹摋。未搏鹏翼。栖遑县邑。抚恤伤䀌。天日重明。载蒙拂拭。霜台秉笔。乃分浊湜。行宫叫閤。万匀其力。敌其少挫。正气难抑。升沈靡常。横议互逼。逮至南城。时事孔棘。人无死志。伦纪几熄。谓公祸首。反以为刻。本欲忠君。讵是作慝。不谅时势。人或有惑。倘从公言。早知自克。庶无颠隮。岂云误国。竟迁南纪。孰劝为直。滔滔浊流。九死靡忒。公耳一念。不忘食息。 王鉴余衷。俾返丘洫。赋鵩其徵。离日遽昃。人谋既乖。
慎独斋先生遗稿卷之五 第 309H 页

告先庙文(乙未十一月)
云云。孝曾孙崇政大夫判中枢府事集。敢昭告于显曾祖考某官府君显曾祖妣某封某氏。(显祖考妣显考妣并仿此)今为集年踰八十。筋力已尽。屈伸拜起。不得任意。晨谒墓祭。废而不参者有年。至于庙庭大小祀事。亦多未参之时。虽是生存。无复人道。七十老传。古有其礼。而集无适嗣。又难容易处之。柢堪悲叹而已。仍念病未参祭。固无奈焉。虽或参祭。而力有不逮。不能逐节尽礼。则随时量力。只自俯伏于位前。而使执事者代摄行礼。未知如何。礼虽不言。而犹愈于元不与祭者。继自今欲依此行之。以少伸追远之诚。敢循情势。用伸虔告谨告。
重峰先生改葬祠宇移建通文(丙子九月)
窃以君子之道入人者深。故流风馀韵历世而不斩。
慎独斋先生遗稿卷之五 第 309L 页

慎独斋先生遗稿卷之五 第 310H 页

题先世坟庵遗籍后
高庵寺。本为守墓而设也。先祖议政府君与诸弟参赞暨牧使公。丁忧居庐之馀。思久远不废之计。既设此寺。使禁樵伐。又录其什物米谷田畴之数。备四时祭祀之用。铁券而藏之。欲示于永永奉先垂后之意。吁其至矣。二百年来。遵守不失。及至今日。再经兵燹。诸物荡然。旧规不举。见存之器。至或流转于村舍。荒废之田。未免为人人所占。可胜言哉。惟幸当时之所录尚存而不泯。得有所考。以还夫将失之物。得有所据。以复其垂废之规。先祖铁券之计。盖为今日发也。
慎独斋先生遗稿卷之五 第 310L 页

题先世坟庵遗籍后
我先祖之葬于斯。盖将二百有馀年矣。享祀之礼。罔愆乎其式。供用之需。不乏于临时。岂非定计于先代。成规于后裔。经历久远。得而不废也欤。第以世代渐远。子孙分派。葬之各异其山。居之未同其里。每当祀时。地远势分。各祭近亲。不能致诚于远祖。只是葬近先祖者若干末裔。拜奠而罢。许多诸孙。未参拜扫之列。春而夏焉。秋又冬焉。一年二年。或至累岁。不拜者有之。祭尚言哉。此虽事势之所使。而抑岂无善处之举也。兹与门亲相议定规。涓吉具馔。少长咸聚。群昭群穆。不失其伦。使欲祭未祭者。得展追慕之诚。怠慢不肖者。皆有以企及之。亦岁率一祭之遗意。而不远乎报本之义者也。是日也。巡历诸冈。审视林木。退考
慎独斋先生遗稿卷之五 第 311H 页

复题先世坟庵遗籍后
呜呼。先祖为先之意。至矣尽矣。铁券垂后。若是其勤。而即今见存。百不及一二。则其可谓肯堂搆乎哉。向无铁券。则吾知其无所寻逐矣。噫。樵火之禁。比于享祀。固有轻重矣。于其轻者。周旋固护。为久远计者如许其密。则其于各位墓祭四时之田。宜其具备。而犹此零星者。何欤。尝闻某水田换为某水田。某物转作某田。出于常汉故老之口。传者固不可尽信。而亦不能无疑也。又安知后此一二代。零星者复荡然失之。使后裔莫之推乎哉。此万历丁巳所以开录田畴之数。分为四时祭田。次录寺位与诸物。以为永世之观。
慎独斋先生遗稿卷之五 第 311L 页

先祖墓守护立议序
吾先祖议政府君墓。在连山治之东旺代里。自成化庚子。迄崇祯辛卯。首尾百六十馀年。四时香火。奉之如一日。可见先祖之遗风馀泽久而不斩。岂非后嗣之所以加谨无怠于永久者乎。盖尝思之。先祖官居台鼎。名参两勋。 国家之优待也如彼。子孙之蕃衍也如此。宜其享祀累世。无缺于既往也。然而窃就其
慎独斋先生遗稿卷之五 第 312H 页

门契立议序
契非古也。其作于后世乎。古人所以亲亲者。出于天性。睦姻之意。蔼然自行于吉凶之际。奚事于契乎。降而后也。伦彝日偷。物我相形。居常蔑雍和之意。死葬无匍匐之厚。于是乎有立契之风焉。然而众志不一。
慎独斋先生遗稿卷之五 第 312L 页

慎独斋先生遗稿卷之五 第 313H 页

右申公义庆氏所纂述。先君子修润而弁之者。行于世有年。惜其书早出。间或添删。有未尽者。后生浅见。犹不免临事而迷。先君子尝以是病之。仍不住修改。凡节文度数之周详而切实者。变礼疑文之衡决而难断者。参较称停。逐节补入。毫分缕柝。如指诸掌。盖其所追录。视旧殆十二三。庶冥途之摘埴者。有所受而持循。藏之箧笥。且以行之一家。适兹旧本板刓。谋所以改锓。乡之章甫咸一辞言。先生之惠后人甚大。均是刻也。盍刻所改定者。集不敢私。乃付诸剞劂氏。仍为之识云。岁戊子季冬。不肖孤集。泣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