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紫岩集卷之四
紫岩集卷之四 第 x 页
紫岩集卷之四
 杂著
  
紫岩集卷之四 第 104H 页
祭品定式
凡人家报本追远之谊。祭礼为大。先儒定式。非不明白。而末俗惟以多品为贵。骨董陈设。半是屈茇之私。殊非事神严敬之道。余欲釐而正之。不无嫌于从先祖之意。郑重而未果。尝窃慨叹。余今老矣。朝夕入地。若复因仍不变。则永无革正之日。玆敢取古设之宜于今者与新物之无害于义者。永为定式。不侈不俭。务令得中。惟在备之有素。用之有式。可以永久而无废矣。若其俗节。则献以时食。有先儒定论。非如正祭之设。荐之无害。惟我子孙。必诚必敬。尽心奉行。祖先安有不歆乎。若复乍行乍废。归于因循。我祖先其肯曰予有后。
 祭物○油果(举国所重。每位用药果。)○果 柏子 栗子大枣 榛子 乾柹 胡桃 山葡萄 预为备藏。每位正实五合。乾柹三串。○时果 樱桃覆盆子 来禽 葡萄 梨 红柹 石榴○菜。用桔。蔘。 菹。用菰,萝。○乾鱼。用大口去头尾及皮。每位一尾。作两片。多不过二尾。小不下一
紫岩集卷之四 第 104L 页
尾。文鱼全鳆之加设。去之。○脯。用牛,鹿。方正裁乾。每位。用四条。○醢。用川鱼。每位。用六合。○饼米。每位一斗。○面末。每位二升。○饭米。每位二升。○面有散炙,沈菜。饼有上饼,蜂蜜饼。炙。生人之食去之。○古人以炙肝为贵。而非常得之物。以肉炙代之。鱼汤不时难得。则代以鸡雉。○祭酒一瓶○山神祭。一体精备。就墓左近地洁处。令子弟三人。设行如礼。○祭毕后。子弟一人。监收祭器。洗涤拭巾。盛匮锁钥。以授典守者。藏置。
对或问(癸亥反正后。 朝廷惩昏朝烦苛。有裁省事目。而无举行之实。且不切于救弊之本务。故公述此以辨之。)
或问于余曰。(头辞数行缺)答曰。 祖宗朝法典。非不详尽。而到今日。一切废弛颓坠。岂是法之不善哉。若其政由俗革。法久弊生者。不可不变通。而经乱之后。事亡其旧。及其昏朝。荡无纪律。当此 更化之日。救弊之政。诚宜汲汲讲求矣。但此裁省事目。殆不可行。而必欲行之。则东南民力。尤有所不堪矣。或曰。可得闻其详欤。答曰。凡事有本有末。若遗其本而图其末。则愚未知其可矣。今欲依田结收米布。而不问田结之不均。玆岂非遗本而图末者乎。
紫岩集卷之四 第 105H 页
大典内。田结分六等。每二十年改量成籍。诚以或陈或垦。陵谷之变迁。不可不数十年一改量也。曩在丁丑年间。 宣祖锐意量田。而中外胥动浮言。竟至停废。平时田制固已不均。及至壬辰之后。人民死亡。田亩陈荒。癸卯年。从时起打量。尤甚疏漏。姑以岭南言之。左道数十邑。稍免兵燹。一时科敛专靠于此。故打量结卜。务从优数。至如安东。则平日田案。仍而遵行。右道则焚荡尤甚。孑遗无几。极目芃苇。故打量太歇。是以左道数结之地。右道则未满十卜。数十年来徭役极重。左道之民。太半流散。聚集于田结轻歇之处。故右道列邑。几尽开垦。而尚因癸卯之量。左道则癸卯量后陈荒。犹不得免税。左右道之间。苦歇悬殊。且如书员等用情隐漏之处。则左右道之间。亦岂无之。以此推之。则非但岭南为然。两湖,江原之间。诚不知其何限也。大槩豪右之民。隐其结卜。故顷在椎剥之日。尚无催督之苦。今若依前田结。尽作米布。则所大喜者。豪势之人。最不堪者。下户之民。此吾所谓不问田结之不均。而欲收米布。则是遗本而图末者也。经界正。然后可以议变通矣。○或问。经界定。然后可以
紫岩集卷之四 第 105L 页
议变通者。诚如子之说矣。经界若正。则合作米布之法。当如何乎。答曰。四民之中。惟农最苦。而我 国之法。凡干赋役。专出于农。是以农民日瘁。而逐末之徒游手而食者。殆十分之七。以三养七。固已病矣。今复依田结。重敛米布。则几何不胥而流散乎。大典内。诸邑楮,莞,漆。以培养所出纳贡。至于铁场,药田。各有其条。而近来贡物。秋毫皆出于田结者。殊非 祖宗之法也。然各种贡物。民间措备者甚多。而今若尽弃其本色。专责米布。则尤有所不堪矣。且防纳私主人之弊。实不过守令各司之非其人。 朝纲不振之致耳。盖民间措备贡物以纳。而为守令者。精择以捧。差定勤干色吏。输送京中。而为色吏者。图得权势家关节。传于该司之官。则该司不留一日。便即捧纳。若其守令慢不致察。所定色吏。且复迷劣。不得一关节。而该司之官。一从下人之言。则留京四五朔。终不得纳。竟归于防纳之人。是则 朝廷纪纲。不及权势家关节者。有自来矣。且守今之贪污者。则例与防纳者。分其利耳。今欲杜防纳之弊。尽取贡物以下杂役。合作米布。输之京中。宣惠厅计给各司主人。使纳其纳。若宣
紫岩集卷之四 第 106H 页
惠厅得人。则诚不无一分之惠矣。若非其人。则宣惠厅大为奸府。而各司私主人辈。必倍利于己。然后方始备纳。其于请托号诉之间。不得不加给其价。则是无一物不付防纳人之手耳。且事目内。沿路运价及人夫刷马价。皆以元数计给云者。尤所难行。盖京畿列邑。去京不过一二日程。夫马之用。本厅可以照管。而公差出入者。不敢滥索于郡县。故京畿之民。固已免夫马之告矣。至于下三道之远。则夫马之用。罔有纪极。本厅势难详覈。而奉使之人。滥数要索。鞭扑先行。则列邑其将以裁省事目拒之乎。势不得不加及于民矣。且事目内。远方所产。京中难贸之物。定价计给。以本色上纳云。划定给价之后。民间措备某色物。每见点退。罚责日至。则民间其将以裁省所定。为守乎。势不得不加出其价矣。至于药材贡物之弊。尤不可胜言。如葛根,桔梗。至贱物也。而必纳人情。稍涉稀罕。则行赂极夥。然后方始捧纳。内院之纳。必以为 御供之药。不可不精择。故提调之员。熟视其操纵。而噤不敢言。是以药材之贡。无物不若。愚曾于 宣祖朝。陈达其弊。有曰神农氏医病之物。反为后世病民
紫岩集卷之四 第 106L 页
之物。自 上特令该司。申明法禁。而竟不得行。今者事目。两医司奉常寺所贡。皆令本色入纳者。岂不以 御供之药。 祭享之需。事系重大。而莫之敢议耶。事系重大。而弊痼至此。其将置之不问乎。且事目内。使 命之行。多率下人。厨传太丰。则列邑难支。务从简略之意。悬板客舍。告谕知敕云。大典内。大小使 命带率人马。饮食器楪。皆有其数。而绝无奉行之人。人马成群。饮食若流。则今欲以客舍悬板。告谕知敕者。不亦难乎。今此事目。不可殚论。姑以岭南田税一事言之。下下四斗之税。举国同然。而下中出税。不过若干结者。是流来旧制也。仁弘平生。憎疾左道。痛入骨髓。故丙辰年间左道敬差官姜璘。乃仁弘之间党也。承望其旨。左道列邑。皆以下中出税。加以据定。自觉其数太滥。故左道出税一结七斗。而右道则不过四斗。一道左右之间。苦歇悬殊。而其后户曹以姜璘所定。视同金石之典。至今遵用。此何意也。且三手粮,别收米之规。实非旧制。顷在庚子年间。 宣祖于引对之日。言及于训鍊三手继饷之难。户曹判书韩应寅请加赋以继之。自 上答曰。加赋。决不可为。筵中
紫岩集卷之四 第 107H 页
相臣李宪国等。深斥加赋之说。户判赧然而退。及乎废朝之日。始创三手粮一结二斗别收米之规。而今欲不革者。何也。大槩作法非难。行法为难。行法非难。乎法为尤难。我 国之俗。乐因循而厌改作。少有改作。群议争起。旋复停废。是以高丽公事三日云者。是村巷间侮法之语也。今欲改法。而不深究本末先后难易之序。容易变更。若未免旋废。则反不如勿改之为愈也。○或问。然则其将因循旧贯。而莫之变通乎。答曰。方今 明良相遇。留意便民。必欲刬涤宿弊。甚盛举也。愚岂敢以因循旧贯为是哉。孟子曰。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者。正为今日道也。○或问。变今之务。可得闻其详欤。答曰。愚非识务之士。顾何足以知之。然姑以平日所怀者言之。曰正经界也。曰改贡案也。曰行租庸也。曰用钱货也。曰修军制也。曰换私奴也。曰筑边城也。曰治马政也。○或问。何谓正经界乎。答曰。仁政必自经界始。诚以经界不正。则赋役不均。虽欲为政。皆文具也。今日经界之不正。固不可胜言。而量田大举也。诚不可容易行之。闾里之骚扰。鞭扑之狼藉。在所难免。是以自 
紫岩集卷之四 第 107L 页
祖宗朝。皆重此举矣。然若任之得人。行之有渐。则可以除此弊而有成效矣。昔。汉光武诏。检覈垦田。河南守宰十馀人。坐度田不实被诛。而子朱子纲目。皆特书有罪下狱死。则必不以淫刑讥之也明矣。盖一邑土地之饶瘠。菑畬之美恶。非守令则难以详察。如欲量田。所当委诸守宰。责其成效。而赏罚之法。则固不可不严也。为今之计。慎择列邑之宰。定以三年之限。务令详覈。以完其籍。初年则视其邑境土之广狭。择定监官书员若干人。守令亲率习学算法。监都事。春秋巡试。严加勤慢。该曹亦择朝臣之严明公正慈祥勤干可合敬差者若干员。习学算法。期于成就。翌年则守令分定监官书员。打量境内之田。凡于五结字号所起之处。必立石标。刻曰某字号田几区几结卜。畓几区几结卜。又明年则分遣敬差。而一员所管。不过数三邑。从其石标。覈审五结。而一从事目。略不饶贷。则不至于闾里之骚扰。鞭扑之狼藉。而可以完籍矣。大槩 祖宗朝田制。畿甸,两界,海西,岭东则皆以六等为定。下三道则无非以一二三等为规。想必以下三道人民稠密。非如他道之土广人稀。故有此优
紫岩集卷之四 第 108H 页
等矣。至如下三道之内山谷瘠确之地。反不如两界而亦以一二等为式者。不亦冤乎。今宜详定等数。务令均平。切勿以赋税多入为念。惟以便民均役为式。则损上益下之间。民必鼓舞之不暇矣。且石标之刻。虽非旧制。自古书员等指东换西。使莫适所从。虽欲摘发。有同捕风。标刻若立。审覈有据。则可以杜奸伪隐漏之弊矣。然守令敬差之不得其人。而欲举量田。则虽假十年之限。亦安能除弊端而底成籍也哉。○或问。何谓改贡案乎。答曰。任土作贡。惟正之供。是以九州之贡。各有其物。如兖之漆,丝。杨之三品。青之海物。各以其土产为贡者也。我 国制贡。多非土产。而一邑所纳。无虑数十种。是以民间难尽措办。不得已贸换于有处。因成防纳之弊。若以平安道之茧䌷。咸镜道之麻布。林韩郡之苧布。庆尚道之木绵。报恩之枣。居昌之柹。密阳之栗。为其所贡。则岂有难办之患乎。为今之计。详定列邑土产。而一邑所纳。不过一二种。使其民知所以种植措备。以之纳官。而每年二月。别定差员。领其所管贡物。输纳于京中。各司若有一毫防纳之事。守令该司及防纳者。寘之重典。少不饶
紫岩集卷之四 第 108L 页
贷。则可以革其弊矣。谚曰。进上则握持。人情则驮载。此民间怨苦之辞也。今则人情之说。公然行用于文案。有同元贡之物。其何以禁吏胥之作弊者乎。且其人炭烧木防纳之弊。极可滥觞。宜于水上十馀邑。蠲减他贡。备纳柴炭输积。江监详审出纳。则足可饶用矣。且各道朔膳亵物居多。输载络绎。古人曰。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者。正谓此也。世无唐羌,孔戣之辈。莫肯为 明主发言者。可胜叹哉。大槩量入而为出者。经用之常道。而惟我 国之制。不察出入之数。取办目前。牵补度日。是以取民无制而民益困瘁。用度太滥而常患匮乏。玆岂非有司之责耶。今若敛之甚薄。而用之甚节。则公私之间。庶可少裕矣。○或问。何谓行租庸乎。答曰。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诚良法也。我 国独有田租。而无庸调之法。凡诸徭役。皆出于田。是以游手者美衣丰食。而视农夫之蓬头龟手。不啻若奴隶。其与赐农民半租。抑逐末者异矣。且九等出税。非不详密。而差等之间。实难分辨。终不过付之书员之手而已。为今之计。田租则畓一结出大米十斗。田一结出黄豆一石。或
紫岩集卷之四 第 109H 页
小米则十斗。若有水旱风霜之被损。则依其所灾。减其分数。身庸则凡男子年十七八成丁者。勿论士族世家。下至公私贱。皆令纳木。而无身役者。则纳二疋。有身役者。则纳一疋。计所纳准三十五年。则免。而其间谋避隐漏者。尽迁之边。少不饶贷。则所纳者至轻。所罚者至重。安有漏籍之人乎。各道所捧。不知其几千万疋。则可以周经费。可以厚养兵。可以雇力役矣。若是则民数可得以详。而游手者不至于全然无役矣。盖近日军役极苦。几尽逃亡。族属邻里。无不流散。议者欲行户牌。固良法矣。而然人皆谓一入牌籍。则必不免军役。是以莫不思避匿。汹汹嚣嚣。将有土崩之患。今若定以每人只收木二疋。则不必行户牌。而民不至骇散矣。至于户调。则户有大小贫富之不同。固难以差等。必须五家为轨。十轨为里。四里为连。四连为乡之制行。然后可以出户之调。今则恐未可轻议也。○或问。何谓用钱货乎。答曰。周官泉府之法。钱货居先。齐桓问富国之术。管仲请谨铁官。自古以来。钱货之利。公私俱济。奚待愚一二谈也哉。我 国屡尝用钱。而不能持久。旋即停废。深可叹也。前朝银瓶
紫岩集卷之四 第 109L 页
之货。直布五十疋。则重难行用。殊非制也。自文益渐后。我 朝以木绵为通行之货。而其不及钱货则明矣。何以言之。盖织造不易。而衣服是资。则生之者固已不敷矣。一疋直米四五斗。则用之似重。一驮之载未满百疋。则运之亦难。而朽腐磨破。殊非耐久之物。岂若钱货之寒不可衣。饥不可食。而箪食壶浆。亦可易办。则用之甚便矣。百千万缗。可载一驮。则运之不难矣。积贮不蠹。沾湿不腐。而常为通行之物。有同泉源之流。此古今所以重是货也。为今之计。收聚铜铁。设局铸钱。一文重四分。是五铢之旧制也。民有愿铸者。纳铜二斤。则铸给一斤。是公私两便矣。积贮度支。分派州郡。视米之贵贱。以上下其价。而且以为租,庸,贡物之所输。则民争贸之矣。上自 官禁。外至州郡。至于巨室世家。皆以钱为用。则上之所好。民安有不趋之理乎。当今开城则以铜铁为货。平壤则以粗木为用。皆非自官令之。而行用无碍。况乎 朝家之所令哉。且铜铁。虽非我 国贱采之物。倭人之赍来者。不知其几。则优价偿之。立致其盛。顾何患乎铜之不敷哉。昔昭烈入成都。财货竭乏。刘巴请铸大钱。行之
紫岩集卷之四 第 110H 页
未几。府库充溢。史策以为美谈。当此兵兴财匮之日。若行钱货。其所补益。岂可量哉。其与空名告身。诱胁募粟者。不可同日而语矣。○或问。何谓修兵制乎。答曰。兵。务精不务多。诚以兵不精。则不可以制敌。必也精择厚养。以当缓急之日。若其多而不精。鲜不偾败。矧今日不精不多之至此极者乎。我 国兵制。驱出农民。苟充队伍之列。只给奉足。更无厚养之实。欲以此御敌。不格明矣。乱后。效习束伍之法。法非不善。而民卒流亡。只存空额。 国之无兵。到今尤极。其故何哉。盖合境内民丁为一籍。付之将官之手。托称操鍊。渔猎百端。公私贱流。既有身上本役。而又被束伍之苦。骑保之兵。出而赴边。为边将之吞噬。入而束伍。为将官之剥割。终岁勤动。无一日閒。束伍之不堪其苦。日就无形者。无足怪矣。盖近年来军伍之苦。人皆厌避。百计图免。校生,三医生徒,纳粟京炮,保驿,率丁,书吏,奉足,店匠人,内需司各司奴。其他名色科臼。不可胜数。皆是避军伍之渊薮也。甚者。投入形势之家。托称私贱。至或入属校院各所者。诚不知其何限也。每年岁抄。无以塞责。皆以乳下之儿。苟充其数。而物故
紫岩集卷之四 第 110L 页
之军。未得本定。则侵督番布。积年不免。古今天下安有身死而犹侵其役者乎。是以一定军伍。无不逃散。阙番之布。侵于一族。一族逃亡。及于切邻。切邻亦不得保存。转转侵责。十室九空。至于军士之家生女则喜。生男则戚。使民如此。而可以谓之兵乎。且西边赴防之卒。千里远戍。既不免饥冻。而其妻则侵于科徭。长在囚系。无不流散。其与采薇之遣戍役者异矣。昔。赵孝成王。问兵要。荀况对曰。要在附民。夫仁人之兵。上下一心。三军同力。若子弟之事父兄。手臂之捍头目也。况是曲儒。尚知附民之道。而今之议者独不及此。何也。今之民散。可谓极矣。自古土崩之患。未必不起于民散之日。抑愚之所大惧者。不特在于军伍之无形而已也。且今之有司每言。豪右之人。隐其私属。不入抄军。盖今日私贱之弊。固不可胜言矣。然一边毒其军伍。烈于涂炭。而又一边搜括人丁。投之其中。彼其所以跳出避免者。宜无所不用其极矣。盍亦反其本哉。轻徭薄赋。使斯民。皆知所以仰事俯育。而凡诸戍边之卒。复其征徭。以安其妻子。厚给衣粮。但事击刺。则彼安有厌避之理乎。且近日出身。其丽不万。
紫岩集卷之四 第 111H 页
无非残劣庸疲之辈。至有全不知操兮。而倩人代射者。或有公私贱隶而冒参者。或有以初试未及录名而给红牌者。昏朝之事。固不足言。今欲罢削。则或虑其怨生。仍存科名。使之赴防。非但 更化之日。苟且莫甚。而渠亦知其绝无仕进之路。频数戍边。无以赖活。则岂不至生怨乎。顷于 反正之初。民皆欢悦。咸以谓流散者庶皆安集。至今十个月。尚无一大号令。变通军民之政。少纾邻族之苦。莫不愔愔缺望。而孑遗者。皆欲散而之他。愚恐救焚拯溺之不可不汲汲也。为今之计。极择详明勤干公正晓事之员。明立事目。巡行列邑。查覈逃亡之军。视其年貌。阅其壮弱。可存者存之。可除者除之。将诸色人。不问其某役。必取其壮实材力之人。以填队伍。勿以苟充广数为念。惟当精择骁健为式。邑分大小。民视众寡。而多不过三四百名。以是为差等。骑兵复田二结。步兵复田一结半。而骑兵则官给马价。或给牧场之马。甲冑器械。务令精利。而列邑之军。分为三番。赴防则当以一年为限。是三年一戍边也。戍边则俱免租庸。以恤其家。优给米布。使之温饱。勿以厮役待之。惟以驰骋击刺为
紫岩集卷之四 第 111L 页
习。每年遣官边上。巡试军兵。定为初试。罢防上京。即行会试。以为激劝之地。计其防戍若干朔。或免贱。或许通。或加资。明立法制。勿容滥伪。武科之免身许参及转出六品者。皆计防戍之朔。而铨曹视其才局。内而卫士。外而边将。随器除授。武人仕进。非赴边戍。则他无岐路。昔。汉宰相之子。皆令戍边。盖所以重边备也。凡军士准役。三十年即免。而奉足之规。一切革罢。盖官给米布。极其优厚。则不必奉足也。凡属奉足者。为正军所侵。皆致流散。不可不革罢也。近年出身。严加试阅。务择壮健。以通仕路。其馀则不须赴防。徒费军饷也。列邑束伍。尽为革罢。只依平时队旅之法而赴防待变。时团结束伍。以之操鍊。可矣。京畿之军。专数上番。以为扈卫。勿令赴边。下三道沿海之邑。尽蠲贡物杂徭。专立格军。而分番轮回。厚给衣粮。痛禁边将侵刻之事。且衣食不赡。不顾廉耻。中人以下者皆然。我 国边将之设。只给粮料外。更无所赖之资。何以责其廉耻乎。莫若优给米布。足以聊赖后。如有一钱之侵。即可论赃矣。大槩军兵流散。怨讟朋兴。实由于守令,边将之非人。而若非一番变通整顿。殆无以
紫岩集卷之四 第 112H 页
收拾。如使人知所以必入军伍。然后身享饶足。妻子安养。而且有科举之荣。仕宦之路。则民将争赴之不暇矣。尚安有流离逃散之苦哉。夫如是则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可以卫国。可以御敌。守之则固。战之则克。顾何患乎南北之边哉。古人曰。教士三万。横行天下。八道壮勇。虽极精择。岂特止三万而已哉。○或问。何谓换私奴乎。答曰。古者奴婢。或因作罪没入。或于敌国所掳获。然止其身服役而已。未闻生子生孙。世为奴婢者也。我 国之法。世传奴婢。辄谓之民。国中人物。是 君上之民。岂乃私家之民乎。惟国君诛杀人。而奴婢主之诛杀任意。则是私家而操生杀之柄也。役使奴婢。而安享轻肥者。不知其几千万家。则是一国之中。几千万君。分占其民。 国家之势如何不贫且弱耶。法典内贱人从母役。岂不以贱女所产。未详其父。故欲息争讼。而定以从母之法乎。然独于良女之嫁私奴者所生。便为私属。是以良役者日缩。而举国尽为私属。若其士族家奴婢。则犹之可也。至于贱役之家。又役奴婢。此何等法制也。且非但私属之太滥也。如内需司及各司各官各驿奴婢。亦不知其何
紫岩集卷之四 第 112L 页
限。今以户籍观之。则军役者百分之一。而其馀无非奴婢。则军役之不堪其苦。几尽流散者。无足怪矣。兵势之日就削弱。无以自彊者。实由于奴婢之法误之也。且 王者无私。举国之人。谁非所属。而内需奴婢。私莫甚焉。何以禁私家之滥属乎。 宫中用度。酌量其数。令该曹进排。则岂必设内需司。收贡而后足用哉。且奴婢卖买。视同牛马。深乖天地间惟人最灵之义。先儒有言。奴婢卖买之禁。仁政所当先。不可以王莽所尝为而指以为非也。诚哉言乎。盖近年来 国纲解弛。私胜灭公。是以私室奴婢。至或有屡千百口。而公家日瘠。殆无以成形。当此 更化之日。不可不痛革。而弊痼至此。难可猝变。惟当换易私奴。以充军伍。明立法禁。渐以釐正。为今之计。公贱之壮实者。先为刷出。充定军伍。私奴之壮健者。尽定军伍。而以各司奴换给之。若有呵禁隐匿者。则严立刑章。虽巨室大族。少不饶贷。而其奴则尽为属公。奴婢卖买。永为禁断。违者。置之重典。而其奴婢。尽为属公。私奴之娶良女所生者。属于各司奴婢。士族外贱役之家。只役雇工。而其奴婢则尽为属公。擅杀奴婢者。论以杀人。
紫岩集卷之四 第 113H 页
而其被杀者之子孙。尽为属公无后者之奴婢。尽为属公。而痛革使孙应得之法。夫如是则军伍壮盛。外侮可御。而私贱之弊。庶不至于滥觞矣。然此法之立。不悦者众。而巨家世族。必不欲行。若非吾 君吾相不惑浮议。断然行之。则终末如之何也已。○或问。何谓筑边城乎。答曰城彼朔方。猃狁于襄。自古御戎之策。要莫过于城池。近来阴雨之戒。筹边之略。何尝不以城池为急。中外修筑。殆无遗算矣。然或弃边上而筑内地。寘要害而修不急者。是何异乎舍门墙而守堂奥也哉。今奴贼岛夷朝夕伺隙。姑以关西,岭南之最急者言之。义州,昌城之城。曾已修筑。而时挭,云山之路。大朔州,龟城之路。麟山,龙川之路。实为要冲。全不设险。而用力于安州,慈母等城。安州虽曰大路。实内地也。慈母虽曰天险。非要冲也。况龟城在三路之间。形势极好。前朝朴犀开保障之地。尤不可不修筑也。时梗,龙川之间。亦宜审择形势。当此军兵聚会之日。汲汲修筑可矣。釜山,晋州之城。曾已修筑。而蔚山,东莱。金海,昌原等地。实为要冲。而全不设险。必于金乌,天生而修筑者。诚何意也。天生,金乌。皆是内地。而
紫岩集卷之四 第 113L 页
天生则无一点井泉。可以谓之能守乎。东莱等四邑旧治。皆非形势。今宜审择地利。及时修筑。而庆州。故都也。岭南左路一大都会。而去海无三十里。贼若猝犯。一方崩溃。不可不设险。而城尽复隍。棘篱为门。岂不寒心。故都旧址。功力必省。任事之若得其人。则役不逾时而可以就矣。然近来民生涂炭之馀。喘息未定。若起大役。必不堪命。惟在量时度势而为之。不失人和。且得地利。则庶乎其可矣。○或问。何谓治马政乎。答曰。中国之不能与胡虏敌者。彼骑而我步也。自古御戎。皆以守险为良策。然贼谋难测。兵机万端。贼若长驱。睨过边城。冲犯内地。倏往倏来。则临机观势。或遮截。或尾击。或掩袭。在不可已。而以步当骑。不格明矣。昔。赵武灵王。招骑射以破东胡。宋臣李纲。建议买马。欲以御女真。是非其明效大验耶。我 国非不产骏逸。而但调养寻方。且不作骟。是以不合战阵也。且健实之足。尽归于豪势之家。商贾之类。而军士所畜。羸瘠不备。名虽骑兵。无骑可乘。欲以此御胡虏者。不亦误乎。八道牧场之内。駉駉之牡。初非不夥。而日就消耗。几尽空废。此不过监牧之非人。因循颓弛。以
紫岩集卷之四 第 114H 页
至于此耳。昔。唐大仆,张万岁。得牡牝三千匹于赤岸泽。牧养四十年。蓄息之多至七十万匹。岂古能如是而今独不如是乎。为今之计。尽取民间雌马。放之牧场。而以场内牡马偿之。则必将争纳之不暇矣。选择监牧之员。责其孳息。而雄驹则即驱出作骟。颁给甲士。养饲调习。务合战阵。则不出十年。甲骑之盛。足以御外寇矣。○或问。八条之外。更无可言之务乎。如欲行八条。则其道将何由乎。答曰。当今之弊。何啻乎百千万端。姑以其燃眉最急者言之。前四条。是养民理财之本也。后四条。是治兵御敌之要也。其所以行之者。不过曰在得人。人苟得矣。则开诚心布公道。而令出惟行。苟不得人。则诬上行私。而百令不从矣。此愚所谓有治人。无治法者也。然则得人之责。其不在于吾 君吾相乎。方今赋敛烦重而民尽流散。兵食俱乏而强虏狺然。前头之事。实未知税驾之所。妄怀狂瞽之见。粗陈刍荛之说。非敢曰有一得也。区区漆室之忧。幸吾子有以谅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