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玄洲集卷之十五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x 页
玄洲集卷之十五(上○门人慎天翊 考)
 序(二十三首○文集)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395H 页
赠慎童子序(天翊,海翊。○两人下南时。赠之。)
师之道有三。而事师之道有三焉。何则。有句读之师。有文章之师。有道义之师。句读之师。通一卷一编者当之。文章之师。学问审博者当之。道义之师。才全德备者当之。是以。事句读之师。止于习服敬谨而已。事道义之师。犹事君也事父也。用其诚。无不至焉。礼所谓事之如一者是耳。若事文章之师之道。则虽与事道义之师之道有间。而唯其明我蒙也。智我愚也。才我不才也。如是则其为悦服。亦无所不用其极矣。是故。使其生致其诚。就于学者。师也。使其师致其诚。进其业者。生也。师与生之诚。必交孚相感。而后可以得师生之道矣。然则为师难。生亦不易者。若是其难诬。如吾蔑蔑者。其可忝是位辱是名。而犯好为之诛耶。慎氏子兄弟十一岁而失所怙。以母命。走余为学。余既哀其孤且蒙。而又感其母训之丁宁。始以口读。用其诚而诲之。生又用其诚而受之。故往来矻矻三四年间。蒙启而学稍进。余又嘉其启且进也。由口读。励以文章者又数年。而其文若几浩焉。其学若几邃焉。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395L 页
苟如是不已焉。则几乎向文章之方而不远矣。慎生勉乎哉。虽然。如吾蔑蔑者。其可冒师名而责事师之道乎。顾吾两童子服母训。从我千里者今已六年。而未敢以师位自居。唯诱导训迪之诚。则犹慈父之护稚子者。非为尔童子颛蒙而然也。唯是重母训发于至诚而以至今日。则自今至于成就树立。皆尔等用诚不息之秋。而向所谓师生之道。几乎责其成矣。苟能诚之又诚。勉而加勉。一日二日。如有所得。翻然自悟于心。则事我以口读之师亦宜。事我以文章之师亦宜。事我以道义之师亦宜。又他日悟而益悟。则不曰道义之师亦宜。不曰文章之师亦宜。不曰口读之师亦宜。又不曰道义文章之师。而曰口读之师亦宜。在吾子自择之。今以亢寒。宁觐远举。于其别也。不可以无辞。故终始言之。慎生勉乎哉。
赠湖南方伯尹静春序(晖)
我东之以富强文物繁华。名中州。闻外夷者盖久。以其有八路之委输而湖南之利半之也。夫湖之为道。地方几至千里。大小郡邑。棋布而绣错者五十馀区。如罗如光。如全府,潭府,南顺之为州。物钜地雄。城峻野辟。醇士艳女之所都会。歌钟笙竽管弦之所融洽。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396H 页
而南以横海为际。故国漕由是而通。骏良由是而攻。以之壮军旅。而齿革,皮币,竹箭之所资。以之奉宗庙社稷而芡菱,橘柚,苞茅,粳稻之所贡。则我国之有湖南。不啻若中国之有江南也。赖此而文物繁华二百有馀载。而始刳于壬,丁之乱。再烂于癸,甲之饥。重困累瘁于守宰剥割之政。竟至于凋瘵板荡之极者。非唯兵戎恶岁聚敛之者相乘。岂观风察俗。任黜陟之责者匪人而有以致之耶。于是我殿下祔礼才毕。咸与维新。思所以苏残复古之术。采廊庙之师锡而得我公焉。公于是受命而按节。登车而南骛。簪士之拥雕轩踔文马。填噎于南门外者不知其几千。而某之于我公。有忝托孩童之旧。则可无一言以相赠于岐路耶。噫。以公之文。而倡学校明人伦。则乡修而井理矣。变厖归淳之道。不在是欤。以公之武。而缮甲兵修城池。则士铳而卒舅矣。挫敌摧凶之策。不在是欤。以忠孝而敦俗。则其俗无不淑矣。以信义而威敌。则其敌无不服矣。语曰。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又曰。忠孝信义。国之四维。如是而国不能富强。治不臻文物繁华。则天之生我公畀是任。欲将奚以哉。虽然。使他日居三公之位。阐太平之基。亦无非我公。则岂使我公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396L 页
久于南服。徒责其富强文物繁华而止哉。遂以诗系之曰。
 额额湖界。疆逾千里。岛寇猝猘。馀黎疮劓。暴夷踵恇。毒逋徵毙。多州多县。日就凋惫。良由疆伯。不明褒斥。兹擢我公。岳牧攸锡。南口罢喁。仰乳于母。收涕息颦。笑谑栏户。奸遁蠹祛。革餮慕洁。公去勿迟。苦饥苦渴。以哺以乳。活我横目。公来勿迟。有铨有枢。以提以握。赞我洪猷。公来公去。是休是戚。去兮来兮。勿迟而速。
赠岭南方伯序
湖岭于国为根基。而岭之大倍之。非唯地右土爽。民物之殷充也。洋海左汩。崇山四环。竹箭,橘柚,皮革,金锡产焉。名都钜邑。绣错棋布于中。而俗习纯悫。有新罗赫居氏之遗风焉。黉庠院校。相望于境。而庄脩守道之士。往往出焉。有前修先哲之遗化焉。兹所以为根为基而国能为国也。虽然。必须承宣观察者得其人。然后乃可淳美其风化。而巩固其根基也。余于新按使之行也。勉之以三款曰。崇忠孝而右斯文。兹非振其颓波欤。省浮费于夷馆。察奸坏机。兹非缮其边圉欤。发囷赈饥。急于星火。非所以济活流穴欤。以之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397H 页
而黜赃蠹而尚廉峭。则其为风化淳且美。而其为巩固根基。得承宣观察之责者。不外是矣。然则余之勉按使之责者。亦得其勉之之责耶。吁。其勉之哉。
送奇幕府序
我殿下之覃化越四十载。北西二界以老胡颉顽事。飞状踵闻。国人大汹焉。老者瞿而颦。壮者趡而呶。妇人童子。舚默而相藏。若相负戴而窜者。于是廷议。以群策进曰。日国之刳于夷也。猝被猘突。致七路迎刃竹破。以此疮馀横目。惊弹孽落。迄于今惴惴恇惑。盖此贼云翔于忽巢。只欲吞类自肥。而先敌预谋。在我今日。则盍若蚤拣才略称位者。授以都体察之任。务要候情。以坏机牙之未动乎。遂以左议政许公允其抡。于是老者罢颦而欣。壮者息呶而跃。妇人童子呀口出。贺曰。许公帅矣。我无走矣。遂相与入其门。若相安堵而处者。于是许公启请从事三人。俾赞经略。而修撰奇公。亦在选中。将以某月。先帅启行。按视海西。是其衔 殿下之命。而宣元帅之令者。其举不亦盛乎。于是老者壮者妇人童子又相疑曰。惟吾修撰奇公。以明经邃学。处我王论思之地。我王之德。公实亮之。我王之学。公实广之。今其出矣。王孰访之。俄又继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397L 页
而喜曰。猗我从事奇公。以其明而赞我相。以其断而助我相。文武以佐之。勇智以资之。鞭挞西戎。在此一麾。而出征入辅。王猷益壮。则今此之行。不其喜耶。以某亦在喜者之中。遂作歌而歌曰。
 处幄之内。王德之益。从阃而外。王忾之敌。纳猷蛇蛇。王沃▣▣。檄毫电霍。虏魂破颡。乍出而入。笳以鼓随。汝不吾信。将视麟图。
送洪翼之赴遂安郡序(瑞翼)
吾友翼之。读书著文。矻矻力科业。几四十载。累举而累不中。人皆以穷士目之。余独谓翼之之力科业。非以进取名利为事。特以荥(一作荣)奉大夫人为心。而考考不倦者也。其忠孝恺悌之闻于世者。几四十载。天无报施善人之理则已矣。如有之则岂使翼之。终于穷者耶。言未既。翼之果中甲科。特以先功跻通政。俄又得遂安郡。郡介岭海也。滑甘丰脆。于是乎出。则其于荣奉大夫人。何如也。其为报施之理果然否乎。吾与翼之友素矣。弱而失所怙恃。长而益迍邅。垂老而滞下品。与翼之相悬。不啻若霄高而壤卑。则余之无忠孝恺悌之实。于此可见。而天之报施善不善之理益昭昭矣。虽然。翼之方富于年。苟能推忠孝恺悌之实。而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398H 页
益勉其所不及。则天之报翼之。岂特一邑而止哉。于其行也。索余语甚急。遂为序以勉焉。噫。忠孝恺悌。其临民之本欤。
送朴百源赴端州序(孝诚)
端于吾东。为名州最。以其有白金,珠,碧琳珉也。世之责白金,珠,碧琳珉者。皆走于端。吾东之称至货。必皆曰端。端之吏以此而诛也。端之民以此而穷焉。金,珠愈聚而民愈散。将金,珠一世而空一州。为端州者。宁散其民而聚金,珠乎。宁散金与珠而聚其民乎。今朝廷特以公为端之意。我知之矣。以其忠而劝其民。以其孝而砺其民。以廉介恺悌而保慈之。则民将曰吾侯之宝。非金珠也。乃忠孝也。吾侯之宝。非琳珉也。乃廉介恺悌也。遂相与抵金于山。投珠于渊。莫不以忠孝廉介恺悌焉相率。而昔之散之者。于是乎聚。昔之聚之者。于是乎散。非特端之民为然也。将邻比举世。莫不效而匹之。宝忠孝而泥金珠。其始自今。称吾东之忠孝廉介恺悌者。必皆曰端州端州。则端之名吾东。不金珠而忠孝矣。以金珠而易忠孝。其不在于今日。而抑忠孝廉介恺悌。非吾友之事欤。噫。勉乎哉。方有所悲。不以诗而以序。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398L 页
赠崔燕岐序
吾于公之先大夫之诗。有所感矣。其韵清而高。其格和而严。其词淡而华。读之使人兴起。蔼然有感发惩创之端。非得乎天而合于神者。其能之乎。信唐后之希音也。尝击节叹曰。清高者。雅也。和严者。典也。淡而华者。质文称也。人之从是政者。苟以孤竹公之得于诗者施之。则其亦庶乎其近矣。既而。人有以吾公之试于邑者告之曰。不猛而民自戢。非雅欤。不纠而民自服。非典欤。既莅而职办。既去而民怀。非质文称者欤。俄又以公之试度支者告之曰。不务简而不烦者。得乎雅者也。不损下而致足。则得乎典者也。僚友吏胥服其公而称其能。则得乎文质而不相悖者也。噫。试诸县而既如彼历于郎而又如此斯可谓以先公之得于诗者施之者欤。父作子述。其崔氏之谓矣。谈未卒。公又得兹县。于其行也。索余语甚勤。余谨应之曰。公之理是邦。更可以他求者哉。试以公之试于县者。足矣。试以公之试于郎者。足矣。今之为政。其如斯而已乎。虽然。先君子之鸣于诗若是其宏大。则夫岂以一县官一郎佐之政。而足述其万一也哉。其或试之于通都大邑。试之于方伯阃帅。试之于三公之位。而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399H 页
而赞一国之政。然后方可谓唱和而酬酢矣。噫。崔子其亦勉乎哉。
赠吴槐山序(䎘)
发于中而著于外者。莫敏乎政。其中正则其政无不正。其中不正则其政不得正。然则吾于子之政。无间然矣。何者。以其所正乎心者。质诸所学之正。则其发者无不正而政自举矣。今之所谓政者反是。所发者非其正。而以之程督刻酷。又从而刑暴之。几何其民不散而邑不虚耶。今槐之地。有校焉。有社焉。有民人焉。兹亦足以为政也。以其平素之蕴诸中而抱负者。发施而为政。其不在于此举耶。虽然。损下益上之政。亦非自我。而有不得已者存焉。则虽吾子之发于正。于是乎殆。而遂以其所得乎学者正之。则虽不为政。而浩然赋归。是亦为政也。奚必为政。然后可谓为政也哉。
赠吴骊州序(䎘)
夫匠石之未试于大厦也。不以耒耜,砧杵之微而鄙其艺。随所遇而尽其能。蒿(一作篙)师之未航于洋海也。不以舴艋,桴筏之小而薄其技。随所御而尽其术。及夫建高宫。浮大舰。然后斧斤绳墨剞劂之用。各极其妙。帆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399L 页
樯衣袽碇楫之备。各奏其功。于是乎知其匠石,篙师之为匠石,篙师焉耳。今吾子试台府。试郡邑。试方面州牧之任者。又奚异夫耒耜,砧杵,舴艋,桴筏之小也。异日。跻枢极。蹑台铉。大试其经纶之手。然后始称其大才。大才方其治咫尺之木。游洲港之间也。乌能知夫匠石之工。篙师之功也哉。余之忝君邻素也。少尝从我游。甚知君平生。莫我为最。其文章才艺之称。特其文豹之一班耳。岂敢以不类者推引。以为誇谀也哉。今且为慈亲。急于便养。辞近密而出牧畿州。岂但未之色而举之欤。语曰。蛟龙移窟。宅于其在处而安。奉板舆。携诸弟。仰孝俯友而乐在其中。则此非在处而安乎。不以耒耜,舴艋之贱且小而废能者。其不在于今日欤。噫。知君之所固有。而勉匠石,篙师之责焉。抑不知时之或有早晚而天果欲平治否乎。余方目构厦济川也。惜其行而有云焉耳。
送金子中赴燕京序(时让)
余窃悲生乎今而不生乎古。未睹夫唐虞三代文冶之隆。生乎夷而不生乎夏。未观夫礼乐文物威仪之盛。盖今之于古已矣。无所企而及者。夷之于夏。则虽界植有限。伊道里不隔。男儿生世。岂无遍游之路乎。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00H 页
此吾素所蓄积。而努力取科第首。非特为功名事业地耳。唯以衔命奉使为荣而遂其志矣。兹者。友人金子中以其年之妙才之俊气之倜傥。而擢诸彦纡圣命。特以副价。聘贺阳至。昂昂逐队乎中朝之大庭。彼千官万国之环佩于大庭者。得不见子中之年之妙才之俊气之倜傥。而动目相惊耶。以子中之年之妙才之俊气之倜傥。而历遍山川之纡直。都邑之宏敞。城市闬闳之兼匝。宗庙朝廷礼乐文物威仪之洋洋乎沨沨乎。而得不畅然自得乎心。益广其所倜傥者乎。昔季札观周而学益博。子长远游而文益奇。今子中之所博而奇者。岂独下于数子耶。噫。子中之去是邦也。直取燕而北矣。于其过旧燕也。为吊昭王之墓曰。使千载可作而筑其台者。则今天下四海岂少。如乐君乎云尔。则天下四海幸甚。别子中不日。而踵子中而赴燕者。是余同气兄也。方有鸰原远别之怀。兹不暇尽言。
送友人赴燕京序
宗庙朝庭礼乐之沨沨郁郁之盛。市廛阛阓货穟之繁。都居垒堡烟台斥侯之壮。山川原隰田野之纡直。长城大漠之逶迤闶廓。不劳探讨。而在行鞭指顾之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00L 页
间。则虽使佣隶厮役当之。亦足以荡胸旷怀。出平素十倍。况吾子之聪明英妙专对之才出等而绝夷者哉。以吾子之聪明英妙专对之才出等而绝夷者。历闶廓而涉纡直。阅其壮且繁。而收取其沨沨郁郁之盛者。则岂特其聪明英妙专对之才出等绝夷而止哉。季子之所以博雅。子长之所以奇壮。其不在于此举。而抑屈专对而为副者。特以职有秩耳。若其应对以诗书。则不当以职之甲乙而后其先明矣。于其使乎之称。乌择其真副也哉。虽然。此其不勉而中者。非吾所以勉子也。唯其慎眠食戒虏梗。寔今日亲爱之望。而仆方抱鸰原之恸。不遑哦诗出岐。终不以默默者。重其索而不敢虚也。是为序。
送谢恩使诗序(李弘胄)
拥湛卢,巨阙之锐者。舍犀象之革而遇朽株。则无以售其利。誇騕袅骐骥之捷者。背聊浪之野而涉阛阓。则无以逞其才。今公抱王霸经纶之志。缩爪敛手。殆数十馀年。其所历试于中外者。特朽株与阛阓。而今之衔命陈奏也。有应对周旋事机之难。凶胡之猘于辽又不时。则非特行者忧之。并与其送之者之忧。在所不已。而某独送之而不为公忧。非唯某之送之而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01H 页
不为公忧。公亦怡然。不以其行而为忧者。非以应对周旋为易。又不以凶胡猘辽为不足忧也。盖随事机遇不虞。莫不有是义。则兹陈奏之举。亦一朽株阛阓之易易矣。岂足以遂其利尽其才者欤。若使遇其时。展王霸经纶之策。果如剸犀象越聊浪。然后方可遂其利尽其才。而知湛卢,骐骥之为利且才也。此公之所以不忧于行。而某亦不以公为忧者欤。
赠别回答副使朴公序
专对奉使之难。莫甚于外国。而外国之险绝不测。亦莫甚于日本。自前代奉使日本者。殆不可胜数。迄于今。见称于日本。著声于对马。在丽朝。唯圃隐先生。在我朝。唯参赞权公。而今副价朴公。非唯圃隐之裔。实乃参赞之后也。其介立刻厉。不挠于外暴者。素所蓄积。则一朝衔命专对。独不如参赞。而进退中节。独后于圃隐欤。能趾美前烈。而扬乃祖之风。踵其二而为三者。其不在于今日欤。噫。两朝三价。皆出一家。而班班先后。祖孙相望。则风声之远流。气脉之相传。岂唯水长而火久哉。噫。勉乎哉。踵二祖以为三。并三节于一家。其不在于今日欤。其不在于今日欤。
送回答副使姜公序(弘重)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01L 页
吾友姜君任甫。以回答副使。赴日本。其亲旧皆危之。不惟亲旧危之。姜君之色。亦不敷腴者。以日本在东洋渺茫之中也。余独不以其行为危。喜且慰曰。日本为国。虽在东洋渺茫之中。候长风而建大帆。日踔千里。则不旬日而已登夫所届矣。竣事西还。只在数月之间。而犹以为危。则今吾人之所共游而忘返者。独非无穷之大海乎。其为海也不甚汩也。涉之似无难也。剧风有时而作。则惊涛骇浪。已连山而泊天矣。虽以舟人渔子之善于水者。亦未免乎失色。矧行商过贾之足说哉。犹尚携拖理楫。不知所泊。浮浮㲹㲹于百年之内。则其与子之安行利涉于东洋渺茫之中。不数月而旋返者。不亦悬远乎哉。终已不离夫涛波汹涌之中。犹以东洋一带海。往返于数月之间为危者。恶知其安危夷险之分耶。此吾之不以为危而喜且慰者。吾子其行矣。
溪友册序
岁在辛丑之六月初二。会饮于白云亭。赴德晦招也。酒将尽。吾执卮于子温席。遂以语子温曰。世益末交。道益不古。蜜口而笑刀。反眼而下石者皆是也。然非逐逐争名利于宦海。则不至若是其甚。唯面输背笑。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02H 页
潝潝訾訾而止耳。至若山林表薄之际。云石溪潭之间。则固净散闲旷。所与狎者。禽鱼虫兽而已。所与近者。草木花竹而已。故灵台浻然。随境日广。体又随广而胖焉。机巧之迹。自然消去。古之狎鸥驯鹿者是耳。敬姜所谓处瘠土。善心生者。岂欺我哉。今我与子俱枕一溪而住。所相狎者。非禽鱼虫兽耶。所相近者。非草木花竹耶。彼名也利也爵禄之纷纷者。非枕槐可相接。则吾与子之灵台。非随境而广者耶。若然则吾与子何争焉。争名耶。争利耶。抑所争者。非席与隈耶。如是而于于相往。颀颀相来。以至终吾生而倘佯。则斯交之道不期古而古矣。朱陈黄绮不足称也。且疾病患难之相救。婚丧水火之相济。固其不谋中一事。而亦不可不相勉励。若以一月而再相会。杯斝以娱。或春秋大设一场。以之投壸(一作壶)观射。如三代乡饮酒之礼。或聚米给民而长其子。以拯活死亡无告。亦君子劳心之一义也。况道同则百世相感。志合则千里命驾。而吾子及诸贤。沿溪水五里十里而居。或骑牛策驴。或携杖步屧。以相脩禊若兰亭古事。仍名之以溪友。其于义。可乎否乎。子温于是掷杯。握手而前。呿口叹曰。吾于吾子之言。无间然矣。左右齐应曰。唯唯。遂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02L 页
成禊册。是为序。
白玉峰家藏小屏金司圃山水图序
金司圃之圣于画。不啻若由,夷之圣于清。管,晏之圣于霸。孙,吴之圣于兵。秋与蒙之圣于奕射而已。惟彼延寿之于人物。虎头之于山水。聂之于龙。干之于马。坡之于竹。成之于雨也。咸莫非工于一偏。而唯司圃之画。兼而无不工。备而集大成。其笔力所及人物也。山水也。马牛禽鱼蠢动之类。草木花卉植物之族。盈溢于中国。遍满于夷裔。家珍人宝于天下者不可胜数。其一点一画。无不曲极其妙。而乃于白玉峰之小屏。尤费其精神。巧合于天机。其缣不满一尺。而人烟山水舟楫之像。飒爽飞动。分寸殊致。而毫末千里。则司圃之平生用力。尽于是矣。其以玉峰为侪友而致其诚者。则当世之与司圃交如玉峰者不少。岂独极其精力。岂至于此乎。盖其意以为诗与书与画。均是枝而异其致者也。司圃之圣。圣于画而已。玉峰之圣。圣于诗与书。则三分其枝而有其二者。玉峰也。岂以吾之有一。而加诸彼之有二哉。必须尽其工。极其妙。然后方与彼之二者。合而为三绝矣。于是焉致其诚而笃之者欤。若尔则玉峰之屏。有其画而无诗与书。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03H 页
不令并其枝而齐其名者。抑何意欤。盖尧之让天下于许由者。屈其己而著许由之高也。夫子之问礼于老子者。谦其圣而彰老子之德也。然则玉峰之不以诗与书于画者。屈己道而著其高欤。谦己圣而彰其德欤。然则微司圃之画之圣。则不知玉峰之诗与书之圣也。微玉峰之不诗与书之为圣。则不知司圃之画至于斯之圣也。虽然。知司圃之画之圣与玉峰之诗与书之圣。而言其妙者。亦必与司圃玉峰之圣等。然后方可谓知言之圣。而不知言而言不止。则其不为知言之圣。而终于妄言之归。明矣。乌能知夫画与诗与书之圣不圣如何欤。
沙溪精舍诗册序
溪以沙为名。而舍以溪为号。溪非得沙而精者。舍非借溪而胜也。乃祖所构者舍也。所扁于舍者。名贤数诗而已。君乃以至诚索一时之名诗。以敞其舍名也。于是乎溪若增其清。舍若增其胜。信乎肯堂之工。不及述志之孝远矣。既以其所敞者。名于东冠于南也如此。又必欲得吾说而益名。抑恐畴昔之名于东冠于南者。得吾说而磨灭矣。虽然。或有以至巧而磨灭。至拙以名世。则庸讵知得吾说而益名。以傅于不朽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03L 页
欤。
北窗,古玉诗序。
世之论北窗者。率举其奇踪异迹曰。如是如是。岂神仙中人欤。论古玉者。率举其高风遐致曰。如是如是。岂道家者流欤。由是言之。仙与道流。仅伯仲间耳。余应之曰。伯与仲俱仙也。非一仙而一流。则虽伯仲。而非伯仲也。论之者曰。何据而知之乎。曰。以其诗而知之耳。伯诗淡雅。若无蹈袭而调格自高。仲诗清和。若无碍滞而声律自高。盖俱入盛唐。同音而异致者也。何则。清故淡。和故雅。调格者。诗之体也。声律者。诗之用也。体用俱高。则无间然矣。岂以调律之有异。而疑其仙与流之有差乎。余少时。得拜古玉于友生家。已老矣。虽游于酒人。翩翩好谑浪。托诗酒以自晦者。一见已薰其仙风矣。今其表孙蓁知县亨后。搜辑两家诗若干篇。方锓梓。欲寿其传。其姓侄郑斯文斗卿。吃吃索余语不已。余曰。伯,仲两先生之诗传于世者止于是。此特文豹之一班(一作斑)耳。以如是之风标。虽混于一世。俱非有意于述作者。岂以是规测其所工也。虽然。欲知两先生之风标者。就斯诗而究之。则其亦庶乎有得矣。然则诗虽小。不其多矣乎。郑斯文然之。于是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04H 页
乎云。
晚省斋序
子曾子。圣门之鲁者也。而日所省至三而后得卒传道树业无穷。矧后于此。而非圣门之徒而鲁于曾百倍者乎。吾宗侄腆。无师友之助。而鲁且怠。殆四十馀年。惧无以振而有得矣。去年秋。构一斋。请额于余曰。某之筑此。厥有志哉。余即以晚省号之。踵而勉之曰。今腆之齿。少伯玉知非之年且五岁。则吾所谓晚者。庸知非太早。而今吾之以省而勉之者。又庸知非师友之助欤。噫。腆乎省乎哉。苟能省而又省。人一而己百之。人三而己累百之。日而月。月而年。年而至于老死。则毕竟得乎己者何如。而独不能传道树业无穷欤。噫。腆乎省乎哉。曾何人也。予何人也。遂以省之一字。警省之。而终以自省焉。
畸窝序
畸额窝者。以吾子之道之穷。人不容而窝容之也。然则窝未尝变乎常。而子之道不常。以今日之穷而畸者。变而达施。达施而人乂国康。则窝之变其额必不常。于是焉不曰畸而曰显。可也。曰达曰济曰平治。亦可。乌其额之有常。而又必其曰显曰济曰平治而可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04L 页
也哉。虽然。畸者。奇也。非唯窝之枅桷之离奇。以其岩洞烟霞水石之奇。足以及之。则子之道虽变乎畸。而窝未尝变其畸。及不曰显不曰济不曰平治。而终始守一畸。亦可。唯其额之变不变。在吾子自择之耳。
星岩精舍序
有知台之高者。有知人之高者。知台之高者。非谓地势之高也。知人之高者。非谓世代之高耳。世之称是邑者。必皆曰龟台龟台。台之闻于世盖久。余尝闻而序之矣。自得兹郡。窃自以赏是台为幸。既数日。往拜閤下于龟台。台之胜果然。而犹未称夫閤下之高也。益信世之知台而不知人也。后数日。又拜閤下于星岩。然后始知龟台之外。又有加一层。而世之知龟台。不知星岩者。亦如今之知台而不知人也。人固难知。知台。亦未易也如是夫。何则。穹林遽谷。人迹不及。而遗其胜槩者。非灵异也。近邑郭当村蹊。车舆步骑。朝过而夕视。自檀君迄于今。几千万年。未闻有一人之得。而閤下一过而便得之。天其或者潜藏默秘于几千万年。俟閤下之出而发之者欤。此所以迷璞于砾。失珠于沙也。圣人之于人。非有异也。得其位。行其道。然后方知其为圣人。则近邑郭当村蹊。人日过而不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05H 页
知。视之为寻常者。庸知其大异于常。而遇与不遇之有数欤。以岩名舍者。以其舍之峙于岩也。以星称岩者。以其岩之有七星也。背山面水而槛半于池。池从石沟而沟源于石窦。旱之而不竭。水之而不积。其亦异哉。若其白沙之平铺。翠岩之错列。长桥高树之幻景于远迩。比如构精舍而丹雘枅桷之美。花卉松石之奇。无不具焉。则朝暮阴晴之候。四序炎凉之态。非所尽言。而抑不可以言语文字。形容其万一。则兹足以比龟台加一层。称閤下之高。而如某者。亦可谓知台。而不可谓不知人也夫。是为记。
伴鸥亭序
鸥善阅人。其所阅人之阅鸥。如鸥之阅人。阅其外则人。而阅其心之无机。与鸥无别。然后鸥始狎焉。列氏之称汉阴是耳。今吾子额其亭曰伴鸥。则子之无机之心。于是乎著矣。不以世之荣辱为心。处江湖。游其亭。日与狎者。鸥而已。鸥之日与徒者子而已。则子非鸥之徒。而鸥非子之伴耶。方其相狎而相忘也。子之视鸥也。非鸥也。乃人也。鸥之视子也。非子也。乃鸥也。昔庄周之梦为蝶也。觉而不知周之梦与蝶之梦。今子之伴鸥也。抑不知鸥为子耶。子为鸥耶。鸥之伴子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05L 页
耶。子之伴鸥耶。古所谓入鸥不乱者。其子之谓欤。虽然。吾子无机之心。或有时而变。则鸥之日来者遂日去而不来。子虽欲伴鸥。而鸥不为子伴矣。然则非唯鸥绝子而已。吾于是亦绝子之交矣。吾子其无悔。
肯构堂序
入其堂。见其额。足以知其人之所志矣。或以其所目。或以其所耳。或以其所寓于怀者。故其为额也不一。今是堂之为额也。非所目也。非所耳也。唯其所寓于怀者。继先志而述先事也。盖相方视地而创是堂者。公之先公也。坐是堂。望是景。为溪山风月之王者。亦公之先公。而先公既已没矣。邑刳于乱。而堂夷于兵火矣。使是堂为蓬蒿荆棘之墟者凡几年。而公之慕先公也久而弥笃。又构是堂于堂之墟。其枅桷栋宇之高低。窗栊庭砌之阔狭。犹夫前也。公之坐是堂也。左眄右瞩。则山岚峰翠烟霞云雾之色。四时寒暄阴晴风月之候。皆先公之所常目而寓兴者。非特人之见公于是堂者。如视先公焉耳。公之处是堂。触是景。而慕先公愈久不衰者。为如何哉。父作子述。而肯构肯堂者。公之谓矣。斯其所以额是堂。而使知公之构堂之意者观之。则虽不见是额。而已知其名之为肯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06H 页
构矣。有其实而名从者。其谓是欤。其谓是欤。
玄洲集卷之十五(上○门人慎天翊 考)
 记
  
蜃楼记
龙兴元年夏四月甲子。广利王御于南海之法宫。阳侯,河伯,海若,马衔之国。参军臣鼋,主簿臣鳖。曰鲸曰鲲曰鳣曰鲔,鲂,鲤,䲡,鰋之属。莫不奔走而来王。王既受群臣朝。顾谓左右曰。予之有海宇若是其大也。而所处卑隘。无可以望氛而出治者。畴若予采。而构是楼哉。于是四渎咸荐曰。有蜃在下。厥惟工哉。王曰。俞。咨汝蜃。惟汝谐。蜃乃拜手稽首。唯唯而出。俄而。工告讫功。虹其梁也。晕其甍也。排虚者。彤柱也。点波者。粉础也。飞空者。荥也。出云者。霤也。如霞者。欂栌也。如雾者。椐楔也。画于壁者。丹青金碧之葳蕤也。列于庭者。珊瑚玉树之青葱也。珠帘以捲之者。西山之雨候透也。玉栏以凭之者。东峰之月华近也。飞纤垂髾者。长姬之要冶也。辇金檐珠者。大贾之售货也。马骑者。牛牵者。男而负者。女而戴者。行者息者。度桥者倚门者。歌舞者笑语者。喜者怒者。有若呶呶者。有若嘿嘿者。有若聚而散者。有若往而复者。如画非画。如真非真者。殆千万状。一日之内。不可类识。王乃望而讶之。登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06L 页
而异之曰。土阶则过啬。琼宫则过丽。而侈俭莫不自由。灵台则不日。阿房则逾年。而迟速咸归役民。孰若吾蜃不土不木。不动众役民。而呼吸转眄之间。倏成空中之楼。若是其轮奂也哉。萧何之治未央。子建之起铜雀。未足为今日道。则盍为文以记吾之德与蜃之功哉。于是水部郎中臣琴高。谨拜跪以记。
山雨亭记
雨以名亭则古也。雨非山有。曷以山为。夫雨之为物也。阴阳之气升降而润之者也。或骤或暴。为澍为霖者。龙行之也。盖友风母云泛空而下。则山非有干于雨者明矣。然公之构兹亭也。非唯眺望风景而已。前临大野。所常勉者农功。则农之所望者雨也。雨之所由者云。而云从山出。则兹两(一作雨)之祈祈。非山而何。屈子所谓山峻高而多雨。非今之山雨耶。于是湖风满楼。暮帘方捲。春畦夏亩。我稼如云。而与客细酌。詹花夜落。则亭之得名。乌可已哉。然则古之所喜者。为州刺使而为民喜也。名近而意露。今之名亭。不以喜而以山者。言远而意包。惟其志喜则一也。如使坡老。登兹亭。览兹景听。兹雨于兹山。则不曰喜而曰山。如今日无疑矣。兹其所以名亭者欤。是为记。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07H 页
枫亭记
亭之胜以枫。而涧之爽以石也。其源发于山腹。势远而流浅。不土而石。石皆色苍。或窳或缺。或湛滑。或参差。低昂纡曲者五六里。至于亭而益奇。若剑若齿。若刀削。若斧斸。龙嵷嵯峨。逐石状而成瀑。瀑高半丈。泻石觜而益激。琤琮㶁㶁。而停为小潭。潭底皆石而无一沙。广可六尺。长可十尺。深可半尺。据亭而唾。水清若空。从潭作岸者。左右皆岩。而有突高者。有低平者。竦者俯者。欹侧而不颇者。可坐可踞。可枕可倚。而无一不可者。从潭而下落。为瀑者有四。从潭东陟。有两小池。俱不满一亩。地高而水深。菡萏在焉。池之外。即村也。从地复潭。短松疏竹。列而成阴。潭之漘。有石井。井有小矮松覆之。傍潭而散影者。小乌竹三数条。瘦而不脩。从潭而上。着涧面而立者。小枫一树。不满一尺而叶甚丹。又其上。有小枫亦如之。又有踯躅一丛在瀑下。从潭而西。乃其台而台之衍敞。可坐数十人。枫枝蚴蟉。张伞偃盖。叶密不见天日。台有春柏二树。腊梅二树。碧梧一树。台傍有三级石砌。砌在曲墙之外。墙之内。即其堂也。当砌而秀者。冬春柏四五树。木莲二树。梅一树。枝青四季,石榴各一树。牧丹又一树。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07L 页
枸杞数丛。桃一树。竹十馀树。皆乌疏植而希挺。从砌而东。有菊一丛。菊后即梧。梧后有梧。梧凡两树。皆碧色。梧傍有大枫两树。相樛蓊蔚。亚亭枫而青红。枫下即壑。而壑有长松高可百尺。此乃亭之槩也。实玉峰之所卜。而其子善鸣述志而肯堂。主其堂者。善鸣之婿李上舍复吉也。游而记者。太守赵也。其年月日。癸丑季秋初六夕也。是为记。
双松堂记
泉就洼为池。池四旁及底。皆石而如凿焉。松两株盖池。所托根者皆石。而石各人立焉。池之胜以石。而石之奇以松也。松之于此池。可谓异矣。公之构堂者。以斯池也。堂揭而难其额。强名之曰友莲。以其池之莲可相友也。额虽成。犹有未惬。忽一日。池之神梦公曰。子难子之堂之额耶。盍额之以双松哉。因忽不见。省之则梦也。即以神之所额者额之。请余为记。余受其梦而解之曰。莲虽可爱而有荣悴。况非自出而由人种之欤。斯之有此双松。非人力所及。而又况以松之贞之至。得石之坚之至。以为树立者耶。以余究之。双松之卫斯堂。非持公之志操。而他日。公之两子学成而得所树立。如斯松之立斯石。持节拥盖。达不变操。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08H 页
如斯松之得斯石者。其不负神之赍矣。神之梦公而额之。其以此哉。其以此哉。是为记。
用拙堂记
夫能焉之谓工。不能焉之谓拙。能者用而不能者屏。则拙固工之奴也。虽然。工者常劳。拙者常逸。劳之道。似小人。逸之道。似君子。小人之服役于君子。固也。庸讵知工为拙之奴。而拙为工之君也哉。何则。莫工且劳者。匠石陶冶。而服役于宰相。莫工且劳者。万物之生生。而听命于造化。然则心劳而身逸者。宰相也。用劳而体逸者。造化也。又庸知至拙之为大工。至劳之谓大逸也哉。然则公之所谓拙者。不其大工。而既已养之于先公。然后方且用之于我。公是知岩之有舍人有检详者。又岂非以堂之拙。为宰相之逸。而或天先定其号。以显其迹欤。虽然。出而为宰相。不能退处于堂。则是徒用其拙。而不能处拙也。其所谓用。特用之于世。而不用之于江湖也。其鱼鸟花卉风月之乐。亦不得以供拙也。其所谓拙而逸者。乃大工而劳于心也明矣。用拙名堂之义。抑未知工耶拙耶。然则夫孰知至拙之为至工。至工之为至拙也。夫如是则虽谓之用拙。亦可。虽谓之用工。亦可。吾于工拙乎。何办(一作辨)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08L 页
焉。是为记。
重修竹树书院记(绫城静庵先生书院)
我东之偏且荒久。得箕子人始人。而箕子之没二千有馀年矣。遗化几尽索矣。斯文几尽熄矣。天乃瞿然眷顾。遂生先生以振作之。先生生而殉道自任。方 中庙励治之日。以朝夕启沃。尧舜我君民为己责。而奸孽傍伺。构织罔极。骇机一发。祸网滔天。竟窜于兹土。不数月而赐死。呜呼。先生之被祸。其先生之不幸欤。其一国一世之不幸欤。非先生之不幸。乃一国一世之不幸。非一国一世之不幸。乃我东千万世无穷之不幸也。始天之生先生。如有意于我东。而竟天之祸先生。亦有意于我东。生之者何意。而祸之者何意欤。苍苍乎昧昧乎。而不可问而知者。非天欤。苟天之佑我东。展之以其才。享之以其年。则所渐者益深。所化者益远矣。其为治化虽不逮于唐虞。必不止于今日无疑。而非唯不克施。竟使不得年。非唯不得年。竟使不得其死。则环我东数千里。慕而悲者何限。而竟谪于兹土。竟没于兹土。则兹土之悲且慕。又不啻一国之悲慕。既悲且慕。而筑斯院以享之。则斯院之筑。非他州郡筑院之可方。非乡先生殁而可祭者比。直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09H 页
与文宣之祀。亘万世而同血矣。自 仁庙克述先志。逮 宣庙而痛涤其冤。斯院之创。已有年纪。而自火于丁酉之乱。厢庑斋庐。权创卑略。无以肃祀妥灵者十五馀年。任其芜没而不振。暨我侯尹公燧临民之初。慨然以右文为事。思克重敞而未有遂。余兄南平县监赵公维韩。面尹侯曰。先生之院若是其陋侧。非吾与君之羞乎。君为倅而我为邻。尚未克显侈者。人谓公何。人谓我何哉。即与通文道内。构工缮修。而南平实干之。于是旁州列邑。无不向风委财。以董其役。而余之得灵邑也后。不及豫于执事之列。惟彼凡人下士。尚且悲慕先生。况吾兄弟。乃先生之姓孙。而向学悲慕之诚。又出寻常万万者乎。以主倅之勤。得南平干而能助也。不日而功讫。盖其背山面水而纡馀敞赫者。先生之盛德遗泽。瞻前而在后也。荣桷枅楣不侈不隘。丹雘斸刻合规依度者。先生之威容动静。无不中礼也。尊彝垒勺。笾荆豆簦。各得其品者。先生之遗教循序也。济济多士。循除鞠躬。居常讲习。祀即虔惕者。先生之馀化感发也。兹足以薰先生之德而沐先生之泽欤。遵先生之教而袭先生之化欤。虽然。先生之灵。如水在地。无往而不届。则其感而兴起者。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09L 页
岂独兹院之士而已。岂独兹土之民而已乎。灵岩郡守赵某记。万历四十一年八月日。
伊山书院兴废记(退溪先生书院)
伊山院长金止善。属余作记曰。不记院之兴废之迹。顾无以揭今而诏后。盍为籍以贲之哉。余谨应之曰。我东之为名贤设院盖久。自圃隐以后。以心学事功而设者不可尽数。若其首出于诸儒。大成于群贤。则二百年来唯先生一人而已。先生之院。宜甲于我东。而世之尊先生之道学。仰先生之光辉者。举皆以陶山为宗。却不知伊山之趣。胜陶山一倍。夫所谓胜者。非谓湖山泉石之趣胜也。陶山之设。在先生既没之后。其遗泽不远。伊山之创。自先生始。而既躬自训迪,倡率,提撕,磨砻,浸灌,薰染作成者十有五年。而后终奉先生而飨之。其馀膏遗馥濡渍也盖久。其与陶山并视。不啻若伯仲之差而已。以余之鲁卤颛蒙。其何以赜迹而显实哉。遂辞谢不获。谨叙其兴废终始而为之言曰。郡旧无院。以先生之意。郡守安公瑺始构焉。自岭以下。莫不风唱而云涌。日以讲劘相长。先生记其事定其规。又名其堂。斋门诸额。皆自书以与之。其导率诱掖之诚。至矣尽矣。先生既没。郡守许公忠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10H 页
吉与院长前参判金公玏。始立祠宇而享之。自是诸生益自感发。相聚隶业。而由其相非其址。处非得地也。卑湫洿下。湿射水齧。榱桡桷圮。漫溃颓塌。岁修月葺。费钜而功鲜。迨不可以求妥也。于是搢绅父老。率邑子而相勉。遂以移筑之意。书告于方伯。乃于甲寅之秋。移卜于东距十五里地。斯固阴阳之奥区。高燥之爽垲也。龙翔虎踦。形互势盘。水之环绕也如带。山之控列也如袖。前俯若当案。后背若负嵎。其根脉宗于凤凰。支于白月。蓄精孕灵。开阐斯丘。天陶地甄而鬼秘之。于以阴赍我儒而不悭。俾巩斯院而新之。足以见斯文之不丧而吾道之南矣。所以举境齐力。不日而庙斋成也。遂卜日移安。而道内列邑之儒望风委集。俨冠服而拥后者数百馀人。暨邑中父老子弟。无论老少贵贱。咸萃毕会。有若前参判金公玏。有若前府尹吴公沄。皆以大耋宿德。首班而植。其他朝列士林之林立者。又不知其几何。余亦以忝厕于谒庙之列。亲望穆如之遗风。呜呼其盛哉。翌年春。明伦堂又成。堂成而工告讫功。盖院之兴废而斯文之隆替系之。则彬彬作兴之美。其不在于今日欤。然则旧院之起。在嘉靖戊午之秋。先生倡而太守安创之也。旧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10L 页
祠之建。在万历祭(一作癸)酉之冬。多士慕而太守许成之也。万历甲戌。特赐扁额。额以伊山者。以其里即山伊故。因里名而别之也。丁丑秋。赐书。冬又赐书。己卯庚辰。连赐书。书凡十七帙也。万历乙仰(一作卯)春。始筑新院。院长前牧使成安义独当。构役毕。修其斋庙。以其年九月日。始移奉安。尝与二三长老。议诸院中曰。院虽改而道犹旧。里虽殊而山有伊。仍旧名而新之。义无不可。齐应曰唯。遂以旧额仍之。会成公有故。以众望。差前都事朴善长为院长。将造明伦。役未毕而免。又以众望。差前都事金。乃参判公之子。于余为同年壮元。是毕造明伦。而劝余作记者也。父子俱为院长。斯已难矣。或先建祠宇于旧院。或后毕讲堂于新院。公家之于斯院。亦云勤矣。自戊午迄于今。五十有馀年。志学慕道之士。不为不多。而迁延姑息。未尝光宅。幸赖数子之力。乃克有成焉。一兴一废。庸非数欤。若其斋寮之洁肃。堂甲之闶廓。固尘世间所稀有。难品题其一二。至如飨祀之仪。笾铏豆簦之品。则朝家之秩礼彰然。约条之详。温讲洒扫之节。则先生之训戒在焉。吾何敢妄谕揣称。以烦后来者之听乎。万历丙辰四月日。郡守赵某。谨记。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11H 页
房氏书贴遗失记
南中多名州。名州多世家。世家多经籍。南原为名州最。而房氏特为世家之尤。故奇书异籍。流播于人者。多从房氏出。余之逐于倭而落南也。从房氏得一贴。贴非古本。又非刊而出者。乃倪天使谦自书诗三十馀篇。张天使寰自书文与诗五十馀篇。国朝卢苏斋自书诗与简百馀篇。白玉峰所书苏斋诗又百馀篇。集三诗四笔总二百八十馀篇为一卷。倪之诗务雄浑。长篇古诗。如长江大河。近体绝句。如洪钟钜鼓。笔务草圣。而浏浏如蛇蛇结蟠。张之文与诗。务精白清嫩。长诗短律。如逸凤孤鸾。而笔势婀娜。如珊瑚碧树之交柯。庐(一作卢)诗健倔。语奇而字重。笔画如铁钩。白书典雅。动逼钟,王。兹三诗四笔。实天下之至希。而集为一贴于南州之一巷。藏而为宝于一人之家者。何也。盖房之先。有与倪,张两价善之于傧接之间者。既书以赠之矣。又有沙溪公与卢,白相友也。果得其诗与笔而合焉。于此。益信房氏之先闻于华。名于东。而迹房氏者。咸于是贴焉求之。余欲广其闻益其名。笈是贴而归罗州。丁酉之乱。载之舟而避焉。竟与贼遌。尽室俱陷。而独以赤身走免。房氏之贴。于是乎沦灭矣。是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11L 页
何至宝之难得而易失也。余既悲尽室之沦。而益悲四贴之没者。只为房氏之架自此而无颜矣。俄又悔其悲而解之曰。倪,张之诗与笔。既已耀于华矣。卢,白之诗与笔。又已著于我东矣。天其或者纵丹人而取去。使之遍传于日本之东。炫熀分布于扶桑折木之间欤。不然则泛浮于惊波骇涛之中。挂罥于岩嶅岛屿之侧。而流入于龙王河伯之国。使之惊传于幽冥恍惚之际欤。不然则飙风之所簸荡。雷电之所取将。或坠于蓬壸(一作壶)三岛之远。或升于阊阖九天之高。俾四人者之诗与笔。旷播于清都汗漫之外。而益彰房氏之为之耶欤。然则向所谓沦灭者庸知其益昭。而其与欲传于吾东之一隅如光,罗数州之间者。不亦悬远乎哉。然则其失也非失。而乃大得也。何则。若使房氏之后。秘藏而不之发。终不欲使人知其为至宝则已矣。如欲旷播远布而寿其传于无穷。则曷若失于此而得于彼。以传于天地幽明高且深之不测。使造物者。知有重宝于房氏。而因赵某而得之耶。于是记其得失之终始。一以解吾惑。而重以慰房氏之憾焉。
月沙相国诗板后记
余之出淮也。月沙李相国抵书言曰。淮有拙诗。又有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12H 页
诸公和章。为我和示而扁其壁。则当忝帖卷云。入淮翌日。即取考相国诗与跋。则云云。又悉视所谓和章。则云云。于是诘其颠末于邑人则果然。吁其异哉。昔。唐御史王仁裕入兴元斗山馆。以片板题诗而去。后三年。入蜀大面山岩真馆。则斗山所题诗板在焉。王怪甚问远迩。则二千馀里。以其斗山之洞。西通于青城大面山岩真馆之一井也。诗板之出于井。挂诸壁卒与王氏遇。可谓奇且怪矣。然其洞穴之夷险脩直。有难测知。随其水力之所及而通焉。则虽远而或可致矣。方天之水淮也。大风雨而雷电之。变化晦冥。凡三日夜。漂山汩陵。泽其邑而鱼其人。冲莲松抉。飞愁骛法。水突黄柄。蹴杨跋狼。而喷薄乎昭阳之口。荡斗渚劈月峡。腾踔奋迅乎龙津广陵之腰。轶三江而迫海门以臻夫𤊄岛之草泽首尾上下总一千二百馀里矣。噫。公之诗板。不屑没于鼋鼍鳣鲔蛟龙之窟。不挂罥于岩嶅岛屿木末石齿之间。汎汎浙浙于高江急湍之下。而终不奔放于归虚折木无穷之海。必近相国之所驻节而落焉。媒太仆而归相国。竟返之于淮之新馆而挂焉。地之相距也虽略有远近之差。三年之内。隐见得失之迹。视王板洽同而尤奇。然则知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12L 页
兹诗之为至宝。忽夺之而去。知至宝之为终不可泯而还与之者。其谁欤。其果阳侯,龙伯,水怪之所为欤。抑非阳侯,龙伯,水怪之所能擅。而天故使阳侯,龙伯,水怪而为之欤。其未可知也。虽然。一夺一与而愈著相国之迹。一失一得而益彰淮州之名。则当日之水。非特宠相国也。乃所以宠淮邑也。非灾也明矣。记之而不足。申以序而系之诗。是曷足以扁诸壁而忝卷末也哉。
蜂卫记
虫而飞者百族。而蜂之类寔繁焉。不可殚记。而惟业蜜者。狎人可养。余乃植筒于庭。日目其所为。其始入也。有如君人者。有如臣僚者。有如士卒者。又有如守阍伺出入者。又有如出户谨候望者。于是日出。则君发号臣施令。而董士卒作役焉。其作役也。出先者。入先而不敢后。出后者。入后而不敢先。一出一入。相继不绝。凡其花蕊也。香臭也。沈液也。氤氲也。无不衔拾。而期合次至。若相符契。或有后时乖限而不用命者。则即肆户外而戮之。日方亭午。则群出百千。若衙若市。遂喧聒一场而罢。罢又次茅(一作第)而入。入而即静。静又出役如初焉。日入则役停而不出。各营其窠。吹嘘鼓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13H 页
翼。群动薨薨。以昏彻朝。朝又如前。日复一日。迄春徂夏。而无不如初。以致窠役几毕。蜜功几成。而忽一夕有一蜂。不知何自而来者。其大如栗而色赤黄。其声如雷而嘴剑利。绕筒百匝而飞。嗅蜜香入门者三。而遂为守阍者所挤不得入。此时。已有以其急告者。果有十馀徒。出门逆战。鏖拒颉顽而死之。又有数十徒。力战颉顽而死之。又有五六十徒逆战。而大蜂北而遁。于是君臣也。父子也。士卒之众也。莫不安堵如旧。而朝昏衙市不变焉。噫。恤众御下。力业成功非仁欤。令行禁止。次茅(一作第)出入。非礼欤。朝昏衙市。不失其时。一往一来。各以其期。非信欤。作窠以为室。化蜜以为粮。以之御寒卒岁。非智欤。恪守封疆。敌至而死战。不以贼而遗君父。非义欤。人之有是五者。尚能霸一世而王天下。以享其令名于千亿。况虫而飞天。么而蠢蠢者乎。人之有良性秉彝者。尚不能修五者之一。而蜂之幺么蠢蠢者。乃能有其五耶。世之衣食于其君。而贼至不能死。乃反臣于贼而卖其君者。抑何人哉。可(一作何)以人而不如蜂乎。余目其事而异之。遂记之。
嵬崙核记
嵬崙之外。有山焉。其高等也。其广齐也。其延邪(一作袤)不异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13L 页
也。人之望之者如昆崙焉。以为山也。近而视之。则非山也。乃核也。怪而问诸一人。曰。此乃吾师食实之馀。而实乃沧海之蟠桃八千岁而一熟者也。吾师尝岁取其一而食之。既食而遗其核一二三四。而积至此。兹乃为山之槩。而吾师之所以后天不老者也。世之不能百岁。耋耄以为期者。朝菌乎。醢鸡乎。其视此山之高。何如也。虽然。世固不足哀。核固不足荣也。何则。自其无穷无尽者而言之。则朝菌耳。醢鸡耳。亦已久矣。核固不足多明矣。所以记之者。非乐诞而希久于核者。聊欲斥其妄而饬世之求长年者。是为记。
嵬崙核记
广成子游于西极之野。望见一山焉。隆嵩峍崒。与昆崙齐其高。迤逦博敞。与昆崙比其大。无峰峦岩洞之峭。无松椮林莽之茂。不土而积。不石而坚。若木翳其左。橙林耸其右。信乎其瑰且异矣。将欲登陟而望之。途未半而忽遇三人焉。就而问焉。则其一曰。吾乃友盘古而远游焉。犹未尝届于是矣。其一曰。吾乃视沧海之亿变。而犹未尝造乎是矣。又其一者乃曰。此乃吾师之所会之核而积而至于此者也。桃之名曰洪。又其名曰蟠。乃在沧海之阳。三千岁而一花之。又三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14H 页
千而子之。又三千而熟之。每一熟于万年之内。而吾师岁食其一。以其核而掷之。此核之积而比其大于昆崙者也。言讫。就而视之。则果然。于是广成子拜乎三人者之后曰。吾以久称于世。乃今见此核之如昆崙。然后始知彭殇之不等。而朝菌大枫之相悬也。小年之不及大年。吾其与三老之谓乎。三人者忽不见。遂异而记之。
游剑湖记
咸宁倅以忤上使下考。余之治兼咸也。承关文驰察。仍邀咸宰于剑湖。登舟而游。慰且饯之。时淫潦既霁。湖水盛积。泓澄漫涆。浩若无涯渚。即以轻浆(一作桨)短棹。任其所如。举酒相属之际。忽闻荷香。溢越于席上。顾眄左右。则翠盖林立。天葩峰茁。舟行其上。碾然有声。而千竿万叶。偃而还直。磨红戛碧。香泛为风。夷犹之际。笛声渐高。夕阳已收。山月正圆。恍若乘槎银汉。遇太乙于莲叶之上。殷勤离别之怀。到此而益惝矣。慌乎忽乎。其不可久留也。遂惘然将散。诸客愿记其迹。余应之曰。他日尘埃中。想兹游而怀此别。不啻若仙游蓬岛。梦升月宫。不分真赝于然疑间矣。于是虽欲再。遂不可易得。籍令得之。亦不可便会此人。则虽无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14L 页
兹记。其可忘兹游耶。然不可以不忘而不记。以孤左右之请。故遂记之。记不忘于不忘耳。
天王峰祈再同行记
中五月而尽六月。举郡境无一雨。谷果几尽枯损。愁毒之气感伤天和。余惧政之悖而有召。恒惴惴不宁。遂祷于月出之九井。翌日得小雨。越数日。又差员。往祷于务安之驻龙渡及月出天王峰之普济。其得益少。未润数里。以此稼愈枯而民愈怨。余益震惕悈恐。即以月之晦日。将再祷于月出天王峰之普济。期于必致。时文友松涧公适至也。忧吾之忧民之忧。而许以偕祷。其偕出城而南也。松涧以舆取路。余则马。五里而舆之。登陟历险。寸进尺退。僧皆汗蹶。未百步而替担。至诘朝而税九峰之新庵。未上岭而迎拜侧路者。化主僧一真也。仅上岭而裒缁俨拜者。老丈僧灵彦也。及寺门而被衲顶礼者。石南高僧智宪也。寺在天王之左普济之下。三面皆山。而岩石林列。弥勒立和尚坐。佛趺而僧向者。逐石状而成质。殆不可胜记。其北则面天无际。目尽其力。云霞之往来。山与水之绣错。杳若架空。浮若点虚。而特呈培塿者。锦城佛甲之逦迤也。龙腰屈绕。隐见旷野者。会津之一曲。竹浦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15H 页
之半面也。坐定。即与执事诸生者礼。礼毕而虔默作文。执其文。斋沐就写者。松涧公之代祝。事之谨也。夜四更。偕舆上上而止祀所。先事陈设者。黄戬也。终始执礼者。李希荣也。谒者文瓘。引余而入。遂鞠躬睢盱而进。崔应岘为奉炉。而奉香左右者。李沃也。读祝于左者。松涧公之端拱也。胪呼拜兴者。李赅之通谒也。祭毕。还憩九峰。于是老僧智宪,灵彦之徒。即合掌告曰。昨日吾太守之始到也。天即雨。夜未半而又雨。祭毕而又雨。雨虽少而三应焉。岂吾太守之诚之至而有以致之欤。余谨应之曰。若以诚之浅深。而致雨之多少者。则自到此得三雨。皆不鸣瓦。唯涓滴如雾露。岂余之诚之浅。而山灵之所以报之者。亦浅欤。虽然。松涧公忧太守忧民之忧。而屈己代祝。益虔不懈之诚若是其恺悌。则岂终默于松涧。而不答以霶霈之深欤。抑自今而待三日者。非其文之语意欤。僧于是齐口对曰。然。吾太守之言是矣。自今至于三日。果如其霶霈者。则虽谓之报太守之诚可也。虽谓之报松涧之诚。亦可也。民之乐是霶霈也。何择于彼此哉。遂与松涧。笑而同归。其年月日。癸丑七月初一日也。是为记。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15L 页
游天磨,圣居,两山记。(权石洲评曰。劲悍泬㵳深得古雅之法。)
莫高且大。物莫与并之谓天。莫神且化。与天比功之谓圣。天与圣。莫尊乎天下。而两山者得为号焉。两山之与众山别。不待办(一作辨)而明矣。夫游兹山者。莫不由是路。览兹山者。莫不究是景。而趣有多少。兴有浅深。岂非所乐者在我而不在彼。在心而不在目乎。以其乐之如何。而验其人之如何。则亦可谓知人也夫。始来也。宿于云居。云居。古寺也。法殿隆丽。东西有两室。阶下有横室。又有别殿。俱甚焕炳可观。由云居西入仅五里。爰有朴渊。而渊有上下焉。盖渊之胜。壮天下而魁四海。则非一事一言可褒记而显称。以彰其形势也。下渊则苍壁翠崖。剑剸刀割。霞襞而雾裂。墙耸而屏立。高可数百丈。广可数百步。而瀑之垂。政从磨嘴。嘴之悬。政当崖中。飞射喷薄。雷吼电激。壮若天开而霞落。云霁而龙垂。遂洼而为渊。渊之广。仅数十步。满而不溢。停而不进。其深不可测。意者。是之谓无底。直达九泉之幽。旁及四海之远欤。渊之外。白沙净石。铺列瀰漫。翠松碧树。疏植荫洞。俯仰未既而神爽骨莹。若与神仙者。登清都而游嬉焉。上渊则疏石泻涧。涧若镜柄。遂窳而为渊。渊之广邪(一作袤)。逐石状而圆方。盖其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16H 页
圆如盘。而平若削成。中深如钵。外轮如磨。又有石表。正立钵中。而水循表若环。凝湛绿净。鬼潴神蓄。其深虽可测。而魄骇胆掉。不可俯临。时有脱叶飘泛。则鸟衔去而风摆出。未尝少留焉。民遘水旱。齐饬虔祈。则无不响应其晴雨。岂所谓神龙者巢其中而为窟欤。其盈科馀沫。着于磨嘴注而为瀑。是其逞奇于下渊者也。其傍诡岩怪崖。错峙而互蹲。脩松短枫。盖翠而伞红。于是洞壑之绮丽。峰峦之绣彩。咸凌乱倒影于其中。坐未转眄而毛骨已习习。恍若羽化乘蹻。排寒门而望群帝也。眛乎栗乎。其不可留矣。即舍渊。沿涧而上。则岩石之旁挺侧竦。若怒若斗者。殆不可数。而如龟如羊。如熊豹狮子者间之。从石之高低。而水有浅深焉。可坐可玩。可抚摩倚睨者。十步而得八九。左右从者。未尝以前途相迫。则坐忘起。起忘步。步忘其前进于途矣。深探仅五里。有庵曰观音。小而古。庵左有窟。甚奇峻。名曰观音窟。窟之高广。可容十馀人坐立。而上下三面。皆石也。窟北有二佛。跏趺面南。皆镌石刻状。而石之精白。如玉可珍。斸之巧妙。若神可怪。又有石罗汉八九。列于左右。而其壁多名贤手迹。从庵西仅数里。有石曰太宗台。广可坐百馀人。面平如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16L 页
场。而中有一窍。乃龙旗所竖之迹。前有大岩。特踞若虎。爽濑琮琤被石而泻。深为潭而浅为涧。从台府临。可斟流觞。其清绝净洒。恰若丹丘积石之缥缈。而景致杳然。难以模写其万一焉。盖高丽太宗好此石来游。而石仍为号焉。探玩未竟。有感慨兴亡之怀。殆不可久居。即下台觅路。不数里有马潭焉。潭之奇可异焉。有大石铺亘三四十步。从高渐下。危滑湛润。若涂脂泻膏。立不定武。而水由上经中而下。仍喷注为瀑。瀑高可八九丈。落为一潭。深不可窥。其为雄特奇绝。与朴渊相伯仲。无朴渊则如朴渊矣。层岩危石罗列逞美于前后者。不可殚谕。由潭而上仅数里。有曰妓潭。有石削成屏。开障拥水。㶁㶁循崖而下。潴为深潭。厚可一二丈。尝有美娥游此石。忽隳溺而死。仍有是名云。仿像之际。要冶可念。由潭而上仅数里。有广石平铺。倾而不危。滑而不澾。可坐四五十人。有浅濑旁泻。可饮可漱可濯浣。而旁有老查倒卧当蹊。鳞鬣奋张。蜿若古龙矫首起陆。从石面未百步。有庵曰大兴。清爽可爱。出庵直上三四里。有庵曰寂灭。累砖筑墙而砖轴。纵横为画。列成梵字真言。奇古可玩。墙外有老桧。直上云霄。高可数百寻而其大称之。非他山凡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17H 页
木之可方焉。其墙与桧。盖懒翁之所种筑云。其庵则乱后始重构。特绝爽越。甲于诸庵。而佛殿则金碧眩熀。照烂龙鳞。移足靖步。若蹋琉璃。佛后一室。静比仙栊。逍遥坐作之际。斗觉尘虑烟灭。有褒缁老禅。拥经而眠。此外无馀僧矣。庵有东台。台之旷绝岌豁尤最。登眺之快。爽于飞仙。其千峰万壑之罗布于四方者。若云若霞。若锦绣。若螺髻。人拱鸟畟。兽讹禽息。虎豹伏鱼龙立者。争奇阙巧于一矉之间。恍惚惝惘。魂与神飘。浩不可指点。而挺起特出。最于群峰者。东有开圣。南有智藏,仁达。北有定光峰。三岐齐立。又有普善峰。峰下有庵。是谓普善庵。庵在半空。杳不可寻。由寂灭西升而下。有曰知足庵。兹庵之绝。难以形容。盖其势东背诸峰。西临大海。升堂快瞰。眼无所碍。唯有日东投穴。金柱万仞。云光海色。变态无穷而已。凭瞻俯视。迥若身升法天。道贯佛心焉。广庭如砥。𢥠临无地。而有文杏一树高可百寻广可百步围可十包者。卫砌护崖而立。枝梢之间。冷飔常浏浏。不风而寒。可谓爽矣。佛宇金碧之玲珑。别殿阶除之嵽嵲。岌若神施鬼设而不可象。直与寂灭。相雌雄互甲乙。而清旷高绝则过之。峰之多少错秀者。不可尽载。而东则曰知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17L 页
足。曰普贤。北则曰弥鞠。南则曰铁马。曰清泠。曰松岳。曰法王。西则曰落月。当案而笔尖。只有一僧居焉。盖天磨之势。尽于兹矣。翌日。由庵东攀缘上上。历险恶透深奥。艰难索路。陟降半日。林薄织密。上不见天者十五里。仅达玄化寺。寺为贼火所荡而馀基芜没。有一老僧。重构一殿。未克讫功而方鸠工。拟蹠前址者。僧可谓没量矣。外有石龟负碑而伏。乃前朝学士周伫所撰文也。庭有石塔残缺。乃化主寿坚所树植也。由玄化东走五里。石岭巉屹倚天。飞走之所隳垫。闻其险岌。使人白头。而搪突攀援。蚁附蠖着。翻汗眩眼。十步九颠。踰时而始陟绝顶。由顶直下。以通于花藏寺。寺盖西域僧指空所创。而历兵火。犹独巍然。可谓灵且壮矣。法殿敞赫宏谲。丹雘懿濞。肃若上界。俨若鬼神。㦜悸不可久立。东有先王画像所御容殿。殿东又有罗汉殿。西有僧堂。广可百馀间。堂有指空法像。又有诸寮。叠置间列。悬钟一楼。高爽特揭。登临四望。眼尽其力。由楼而下。槐庭广衍。骋睎益旷。周览未毕。有僧跪进一函。即开矿视之。则有贝叶梵经,栴檀瑞香。皆产于西天。而指空所手而置者。信乎其奇且玄矣。由寺从古道。复还于玄化。止宿。翌日。由玄化五里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18H 页
许。冒险触峥。蹒跚𨁝踤。愊塞眩狂。有甚于花藏石岭。登陟未半。怖剽愁闷。进退狼狈者良久。勇敢悬上爪钩石齿。膝行崖面。寸进尺度之际。历望北圣居小庵。庵在千峰半顶。云窗窈窕。雾閤静深。彤柱粉础。隐映岩窦。延颈一望。彷佛仙庄焉。辛勤尽日。仅上一岩。其名曰遮日。迥拆天罅。崒凭云表。举头挥手。可扪星斗。六合八垓。无不洞临。盖圣居之势尽于兹矣。缘岩西下仅五里。有倾崖铺地百馀步。顽岩猛石。错分通波。水聚崖口。浅不悍流。而无数落木。沈积塞断。仍与诸僧手决而指疏。以通其湍。则水急泻崖。倒若建瓴。而红叶之纷纷者逐波趁沫。珠贯鱼联。次茅(一作第)悬溜而下。仍相与笑玩。可谓无事中奇致也。沿缘直下仅数里。有一大岩。前方后锐。状若万斛之舟。陆沈于洞门。俨若天隳地出。而鬼护神呵。以阅终古焉。方觉造物者之所施为。愈出愈奇。藏至巧于无穷无尽也。历舟岩数里。有老僧一人。率诸僧十馀辈。整服巾而立。侦伺而候。实皆所知面。而所与返者。实云居其寺也。噫。始焉。未登乎山而宿于兹。终焉。既登乎山而宿于兹。兹可谓始终之门而本末之路矣。其未始登也。斋志嘿祷。澄虑肃虔。寤寐之间。髣髴与山灵。相接于窅冥者。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18L 页
兹寺也。其既登而降也。心与目营。意与神谋。灏灏与山灵地祗。浮游于方内。冷冷与仙翁释子。娱嬉于物表者兹寺也。然则所尊而慕者。莫天与圣。而自余之游览兹山。灵台洞澈。不隔圣人之胸而澹泊恬静。嘿与天游。则余之触于目而得乎心者。非两山之助欤。然则山之得是名。非独自别于众山。而亦有以劝励企及乎人哉。人之由是路览是山者。古今何限。而其胸襟之洒落清旷。与山趣同味。亦有如我者欤。呜呼。天与圣。可法而学焉。则从兹山返兹山。探山之趣。而究山之名。则其亦不远矣。从余游者。阿侄腆,侙二人。朴生兄弟二人。牛峰少士崔某一人。而前导指挥者。牛峰衙吏李希珠其人也。终始肩余舆不怠者。云居居法瓒其僧也。曰大成。曰持敬。曰惠一。曰信惠。曰海仁。曰法行。曰双允。曰能印。曰智真。曰信准。实从焉。是年月日。万历乙巳九月初七也。是为记。
玄洲集卷之十五(上○门人慎天翊 考)
 说(四首)
  
伯夷死名说
客有难余者曰。一主一宾。而名与实随之。故尚主而黜宾者。圣人之教也。贵实而贱名者。达士之论也。彼所谓伯夷者。尚其主耶。贵其实耶。当纣之暴乱也。以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19H 页
八百不期之诸侯。顺天命而诛独夫。天地之所不容。神人之所大快也。有气有血噍哓之类。莫不延颈而宗周。彼伯夷者。乃独何人。而以不食其粟为义。登西山饿且死。而作其歌以悲之。是其死也。非所谓死于名者耶。黜其实而殉其名。若是其章章。而犹且冒义士之名焉。如伯夷者。可谓殉名黜实者非欤。余谨应之曰。客之难是也。客之说然矣。虽然。宾主者二位也。名实者一物也。岂以一物之同者。贵其二位之异哉。客曰。何谓其一物耶。曰。有其实者。名固从之。则名与实特一而二。二而一者也。何以明其然也。尧与舜之为天下也。有巍巍荡荡。无为以化之实。故于是有巍巍荡荡无为以化之名焉。禹汤也。文武也。暨周公与孔子也。有俭勤寅畏元圣将圣之实。故于是有俭勤寅畏元圣将圣之名焉。然则谓尧舜死无为之名。可乎。谓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以死俭勤寅畏元圣将圣之名。可乎。然则伯夷之死于义。而不死于名。从可知也。噫。伯夷之死如是其义也。而吾子强责之以死名。苟充子之说而责之不已。则彼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圣。皆死于名而背其实耶。客所谓名。吾所谓实者。庸知其宾主。又庸知其真伪哉。客无以庄生之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19L 页
名。而乱我实可乎。客笑而谢。
大隐隐心说
名可隐而迹不可隐。迹可隐而心不可隐。大隐者。何以隐心欤。惟被巢,许,卞,武。隐其名而名益高。沮,溺,师,襄。隐其迹而迹益著。然则名固不可隐也。迹固不可隐也。所谓隐者。显而已矣。隐心不显。以为大隐者。抑何人哉。如或隐智若愚。则以愚而显。隐巧若拙。则以拙而显。隐圣若狂。则以狂而显。何则。百里奚之居虞也。以愚而名。大匠之缩手也。以拙而名。箕子之避世也。以狂而名。是皆欲隐其心而名益显。人莫不知其隐心。是果隐心乎哉。是果隐心而为大隐乎哉。必也不知其智而愚。不知其巧而拙。不知其圣而狂也。然后方可谓隐心之大隐也。若尔则不智不愚不巧不拙不圣不狂。生不知为何人。死不知为何人者。方可谓隐心。天下古今如此者何限。而世不记。史不书。后不能闻而知。则何以知其隐与不隐哉。苟充其类而责之。则服田力穑。老死其乡。而人不知者。庶乎近矣。悯之蚩蚩者。皆可谓隐心乎。故曰隐心者。显心者也。子曰。吾无隐乎耳。又曰。危行言逊。又曰。其默足以容。若其无隐乎心而言益逊。逊又不可。则又从而默。斯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20H 页
可已矣。是岂隐其心者哉。夫龙之隐乎渊也。隐其迹而已。变化雷雨之心。则固未尝隐也。君子隐见。非犹龙乎。然则隐心云者。非隐心也。乃欺心也。焉有君子而欺其心者乎。
舌织说
织之为业。巧且劳。有机有杼焉。有丝麻纺续之具。然后红女始乘而役焉。手扬而足抑之。以梭以襄。为布为帛。为罗纨锦绣而匹之。功讫而剪割焉。以为衣而衣之。其为劳有若是。而子安之织。异乎是。不机不杼。不手扬足抑。晨夕之所掉。早夜之所鼓。唯其舌之三寸。而布也。帛也。罗纨也。锦绣也。自衣体而有馀。是何所劳至约而所资至广欤。由此观之。士之工于织。贤于红女远矣。虽然。子安之劳。专于舌。犹有其迹。而衣食而已。圣人之劳。专于心。经纬天地。而天下四海万钟之禄随之。衣食之微。不足云尔。余故曰。手之工。不如舌之工。舌之工。不如心之工。
圈豚说
畜于家者有六。而豚亦与焉。豚之性。善用鼻。劓土求食。而最喜不洁。沙石之外。无不啖嚼。唯以弸肠为务。其脐腹必彭亨满溢。而后偃地颓睡。俄又遑遑如初。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20L 页
昼则喙园吻圃。夜则窥瓮翻盘。禁而不止。且其性少郤多进。钝退锐前。必择人之所不欲而为之。其为憎愤孰甚焉。又力而勇。脚短而走疾。喙长而善突。其所触也。穴篱破障。如贯札焉。家僮邻老。厌苦而莫能制。余乃命奴人数辈。穿室庭之西隅。仍缚栅为圈。圈如斗样。甚窄而牢。遂罗其族而纳之。其始入也。呼孔如吹角。闹甚不忍闻者。良久而豚之害即日祛。于是家少邻里聚首相贺曰。豚倘既入圈。吾属可无患矣。即缀其篱而樊其圃。噫。豚之知识机警。倘在犬羊之间。则人之苦之岂若是。而圈之牢固。岂至此乎。牛马犬羊鸡。物之至蠢者也。而豚之冥顽不灵。反居五者之下。以致此祸。哀哉。昔。饕餮生而天下愁。混沌在而天下苦。以天下之愁苦。必去此二者。而后始安乐而遂其生。人之无厌者。尚不保如此。况兽乎。世之逐逐争利。不知罟阱之在前者。盍视我圈中也哉。
玄洲集卷之十五(上○门人慎天翊 考)
 辩(一首)
  
竹不如肉办
或问于余曰。孟嘉之对桓温有曰。竹不如肉。渐近之也。渐近也者。何谓也。余应之曰。夫五音六律。出于性情。而形容其声。气者也。何则。有斯人则有斯气。有斯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21H 页
气则有斯声。有斯声则有斯乐。乐与礼皆备于已。而有通有塞者。物欲之蔽不蔽耳。上古无不通者。圣人者出。然后虑后世之蔽也。故始作律吕焉。以为乐器而傅之。盖金石丝竹之类是也。曰。然则何谓远。而何谓近欤。曰。金石与丝。听于手指。而手指之动。听于声气。声气之发。听于性情。故其傅也益远。竹则异于是。听于声气而本于性情。故其发也益近。至于肉也。以其声气。听于性情而已。故其应也益近。此所以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远与渐近之有别也。由是观之。闻五弦之琴。而不尽解愠者。听南风之歌。则无不解矣。弹之不已。加之咏叹者。其以此欤。其以此欤。或者拜手谢曰。沨沨乎。至矣尽矣。子之言。孟嘉不如。
玄洲集卷之十五(上○门人慎天翊 考)
 对(一首)
  
玄夫对
岁庚子之春三月一日。赵子改其号曰玄夫。是夜有一丈夫梦赵子而告之曰。有其实而有其名。固其宣也。今我玄衣玄巾裤襦靺鞈之色。无不尚玄。则自号玄夫无愧于实。故彼自外者有以玄夫呼。则余即应之而不倦。于是呼者应者。莫不快足焉。何则。以其呼以其名。而名以其实故也。吾子则不然。衣白而为山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21L 页
人。面白而为书生。且年几四十。无所成就。头之未白者无多。全触讳忌。眛冒讪谤痴之。已白者不少。虽名之曰白夫可也。今乃妄称僭加。逼余为号。使之混错其虚实。此余之所以为惑而不能无辨于左右者也。抑不知有其说乎。赵子揖而与之座。谨应之曰。客之言宜矣。客之诮是矣。然而客之知我者徒其一而失于其二。则敢不折其二而较其一。以塞夫客之责耶。今世之人。举皆蒿目张喙。明白是非。而余则嘐嘐然异于俗。一彼此同好恶。唯以玄虚无为。而以为尚则其志。不几玄乎。今世之人。举皆剪拂搔洗。粉饰媚洗。而余则昧昧焉。处于野。尘垢满面。而不知颒濯。泥土满衣。而不知污浣。唯以玄静无机。以为质则其体不几玄乎。且负图超河之世。不可跂及。则不营营于利欲之境。而藏六运气。以远网独之祸。不亦宜乎。与其入庙而死。孰若涂中之生乎。宁以支怵之役。可易叶上之巢哉。然则体既玄。志又玄。又得玄夫之道。以为道号而称之。岂僭而妄乎。以此推之。吾非逼客。客实逼我者也。客所谓玄者。无乃尚白。而吾所谓白者。无乃尚玄乎。虽然。客与我既已玄矣。则庸知其真伪。庸知其宾主。又庸知其彼我之分乎。客无以坚白之说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22H 页
乱我玄可乎。吾将玄而又玄。默守吾太玄矣。客笑而谢曰。玄夫乎。玄夫乎。夫之玄杨子不如。遂觉而记其说。
玄洲集卷之十五(上○门人慎天翊 考)
 论(二首)
  
四岳荐鲧论
论曰。四岳。尧之冢宰也。为尧之所冢宰。与尧治天下。非圣智则莫可。而其使治水也。止于荐鲧。四岳之不明欤。抑尧之知人之难欤。曰。否。其难云尔者。非以为难而不能知人也。乃其难其慎之意也。岂以四岳之贤。而不知鲧之为恶而荐之。岂以尧之圣。而不尽明其为恶。终至于试可哉。当尧之朝有拔茅晕征之颂。岂乏其人材。如鲧之嚚讼而终荐鲧用鲧而止哉。盖尧之意。以为天之水天下已九年。非一朝一夕之可治。蚕麻九野之功。必须神圣俭勤之德。而神圣俭勤者。唯禹而已。此所以试鲧之才。而责禹之功。以盖其父愆。而彰懋烈于天下万世。使舜得其传。如己之受其傅也无疑矣。何则。彼鲧者。才有馀而诚意不足。绩九载而弗集。终被殛于羽山。以神禹之孝之至德之大。诚无所不极。而唯以继父志述父事。拯济其万方为心者。何所导而不导。何所治而不治哉。此尧之知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22L 页
治导之功。在十有六年之后。非鲧之不成功。则无以激禹之成功故也。四岳之荐鲧而不已者。亦知尧之知鲧之不成功而禹之果能成功也。微尧则不知鲧之不成功而禹之果能成功也。微四岳则不知尧之知鲧之不成功。禹之果能成功。而必荐鲧而不已也。此尧之所以有四岳。而四岳之所以遇尧也。何以明其然也。记曰。上圣。知天地之终始。尧果非上圣而知天地之终始者。曾不知鲧之所以不成功。禹之所以能成功乎。故曰。四岳非荐鲧也。乃荐禹也。尧非用鲧也。乃用禹也。
无外论
至大者。无外之谓也。以天地为至大可乎哉。曰恶。恶可也哉。夫天地有四方焉。有八极焉。有方有极者。恶乎大之至也。然则天地之外。亦有大于天地者乎。曰至大之大。以无上为上。以无下为下。以无涯为四方。以无外为八极者。是乃至大之基。而天地之乡也。夫天地之处是乡也。奚异夫一鸟卵之寄乎其间也。然则一卵之外。又有何物欤。曰卵外有卵。一而千万。其卵之众如人焉。又奚异人众之处乎其间也。曰。然则卵之下有卵。卵之上有卵。立立矗矗。直如其卵外有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23H 页
卵之累累耶。曰。不然。人上无人。人下无人。则卵上无卵。卵下无卵之实。可槩也耳。是以无无氏之处于至大之乡也。视众卵之混沦开阖千百易而不已。又奚异夫造物者之观化于其卵之内。而自以为无穷无尽无涯无极之大也。然则一卵之中。有日月星辰焉。有山岳河海焉。有草木昆虫禽兽夷狄万物之林林焉。有王伯治乱兴亡三教五常善恶是非焉。是奚异夫瓮之鸡磨之蚁。而反自以为小大。规规焉喜怒之。相谩相轹而残之。以至澌尽磨灭而后已。吁其可悲也哉。或乃矍然退曰。微夫子之言。何以知夫至大之世也。今而后。乃知天地之至小。而无外之至大也。
玄洲集卷之十五(上○门人慎天翊 考)
 传(四首)
  
宋生传
宋生希甲。怀德人也。年既十五六。未有学。乡里视凡儿。久益轻之。忽奋曰士生世。患无师。不患学不立。吾闻石洲权先生。学博而行峻。志洁而道高。不以其皦皦章明者。俯仰于溷浊。托诗酒优游湖海。以自晦匿者。是可以为吾师也。即日。蹑侨负笈。徒步入江华。舛其门而拜之。石洲一见辄奇之。遂授汉书。始甚捍格。若不能解者。唯其聪锐绝等也。朝进而暯益就。不数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23L 页
旬日。诵数十篇。无一字讹漏。其徒十馀辈。帖帖竞后先。人各殊学。生常退坐默听。并记兼诵。通条贯节。习于其所自业者。日试之无不然。尝构书斋。躬执役不以为怠。斲坚运重。常兼数人之力。木工之所未及治者。就而伐之。剞劂之功。与素攻者无别。缮之镘之。不数日而功讫。木工吐舌曰。力艺俱绝。不可及矣。其与诸生处也。日未出而读书。诘朝则汲水拨火以自爨。与之共食。既食则臂担带镰。斫山负薪而返。返而又读。热松明继其晷。以之达夜。诸生之懒且慢者。无不激而恪勤。久之。石洲遘厉疫。几不起。诸相与往来者绝不通。生常夜坐不寐。未鸡而往。止于舍外。侯家人出。谨诘其如何。昼又往治药。夕又往问寝。夜分乃还。自书斋抵其舍。几十里。一日之内。三往三还。如是者凡四十馀日。及其小间。则罗雀捕鱼。日备其匙著。而生果继其病。几死而苏。又尝绝粮。切松叶和雪咽之。其友闻之。里饭往食之曰。何不以告。曰。不欲烦人耳。凡两遭兄丧。皆步走以葬之。闻其疾则啼泣不食。闻其讣则设位号哭。哀动邻里。邻里老少涕出叹曰。宋生孝友出于天。无不爱敬。为文以健倔。不同俗为务。所著诗。往往逼古。气力所在。石洲亦称不及。既而读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24H 页
周子太极图说,张子西铭等书。慨然有求道之志。不复以瑰词丽藻为意。砥砺刻苦。益以成就为期。一日如有不乐。其夕寝得梦。自写形字于空圈几数百圈。觉且梦。辄如是者迨数日。以此自卜其死。然不以死生挠其中。其后病稍已。辞归其家。既归而疾革。走书于其师石洲。盖其言。不以己之疾痛为念。愈以其师穷苦为虑。竟以其疾终。非信道笃事之如一者而能之乎。呜呼。士之斋志就湮没者。古今何限。而其所树立笃确。亦有如宋生者乎。假其年而充其业。则圣贤不难到。而天于宋生。既生之而又夭之。天其有意乎哉。天其无意乎哉。吁其可悲也夫。倘所谓将来果且可畏。则后之如宋生者。亦不少。吾又何悲哉。虽然。籍令宋生假其年充其业。而世无知宋生之贤如今日。则虽使宋生犹生。不过为一穷士而止耳。吾虽欲不悲。得乎。然则其生也。其死也。俱可悲而无一不悲者。吾安得不为宋生悲。而抑吾之悲宋生。其独悲宋生也欤。
大夫松传
大夫讳松。少字木公。以其质之木强也。系出徂徕。或曰。其先亦柏翳之后。居山林以高尚见称。至秦时。兄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24L 页
弟五人俱隐居于泰山之阳。始皇帝东巡而还。猝遇大风雨。依五公而止息。为其所荫庥。得免沽湿之患。遂大喜。特以大夫爵之。仍以有号焉。大夫之于秦。可谓屈节者非耶。如使大夫有知。当秦之为帝。直与鲁连。蹈东海而死矣。卒不得辞禄逃世。如商山之四老。桃源之主人。如大夫者。可谓贞乎否耶。其后。汉果灭秦。使萧何治未央。尽赤大夫之族而刀钜焉。大夫之于秦。名小屈而蒙大僇。吁。其可悲也夫。
太史公曰。余登太山。其上尚有五大夫村。五公之于大夫。非有所干。而彼自外至。则公何屈于秦哉。虽与孤竹二子让国称贞者小间。不耻污官。其柳下惠之徒乎。虽然。子曰。岁寒然后知其后凋。其亦有所取哉。
汤婆传
汤婆。铜山人也。以圣王之裔。世居临汝之汤泉。其兄孔方有功。封白水。大用于世。唯婆也。口小腹膰。色丑质刚。器甚浅而性甚温。于人无所不容。每隆冬盛寒。则吸沸热体。以媚于人。知与不知。邀辄往从。虽帷薄床第之内。不以亵狎为嫌。一见即开心见诚。连被而卧。手拍其肩而不为避。足加其腹而不为怒。唯以婉顺弗咈为务。于其所招。不为冷热熊。老少贵贱。无所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25H 页
取舍。而唯命之趋。磨肌戛骨而犹固其贞。暗不欺心。无愧无怍。妇道忌佞。而尤长于默。人或不谨其独。而视若不见。闭口不泄。其体乍寒。则不为小留。虽遇三黜。亦无愠色。以此无不爱近。其卫足之功。煖脚之劳。虽黄香之孝其亲。莫能及焉。唯其貌不称德而恬退自守也。少不嫁老无子。以煖求容。只卜其夜而废其三时。寡居无徒。竟为茶僮爨婢所轹蹙以漏疮。终于家婆。可谓薄命也夫。
太史公曰。婆非以色事人者。未尝干人而有容人之量。未尝谄人而有悦人之才。和而不流。狎而不亵。进退唯其命。如其贞如其义也。世之粉饰狐媚。事一人而二心者。盍以婆为鉴也哉。
海上钓鳌客传
客。不知何许人也。尝闻古之渔者。钓得大鲔焉。以其钓。钓之。果得大鲔焉。大而无可食者。即舍其钓而去之。闻古之任公者。钓得大鱼焉。以其钓。钓之。果得大鱼焉。大而无可食者。即舍其钓而去之。闻古之太公者。钓得王者。以集鹰扬之功焉。遂执其钓而叹曰。如太公之钓者。可谓善矣。然风云莫致。王者不常有。则吾宁舍是钓而大之。以日月为钩。以虹蜺为竽。以天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25L 页
子之无义宰相为饵。钓东海之巨鳌如龙伯焉。以快吾志足矣。遂以其钓。造东海。猝遇横海之鲸。仅以身免焉。鳌竟不得钓。误提钩而死于水。悲夫。
太史公曰。如客者。可谓志大而才不充者欤。鳌虽遇。而其可钓乎。鳌固不可钓。则王者其可钩乎。只足以慑宰相之心。而终无所树立。客可谓大言无忌而无所成就者欤。
玄洲集卷之十五(上○门人慎天翊 考)
 书(二首)
  
答李泽风书
即承华牍。满纸辞意。浏浏涆涆。使人爽朗心目。今世岂有是哉。老夫平生。眼孔过高。意谓斯世少邃博。乃今得足下。天之眷斯文于我东。岂偶然哉。唯其珠玑满箧。弃置于山薮寂寞之滨也。无乃山魑水魅。默诉于上苍。瞰足下之无而急使回禄而取将耶。虽然。足下齿未暮。神血方壮。删三百著五千。仙圣尚趁其末年。则其吐奇摛华。辉映四海之日。亦绰绰然有半百。自令以后须勿自珍其骊珠暗藏于深渊之一泓而广照其通都大邑之眼。以树千载之大声。区区老生之望也。所憾者。溢褒鄙作。近于孟浪。窃为足下不取也。今生之无半辞及于清稿者。以足下之溢褒。为戒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26H 页
同归于不确之论。故舍而嘿焉。足下其知之耶。数日谈讨。尘鄙豁祛。陶陶之乐。暂偷于夙夜之暇。以为浮世之一幸。天又戏之。即成弦矢而不欲使双鸟啾啾。吁其可悒也耳。方坐厅文簿囊伧。非但压公。酬酢之际。手目不遑。兹不得尽言。端午日。玄夫。顿。
  [附元书]
 令珍藁一卷。奉阅一昼夜。字核章详。心目俱劳。窃见藻思动荡。撰法工密。引之杳然无涯。约之森然可象。岂惟当代作者有所退舍。其传为不朽之光。又断然矣。植少不殖学。长又多难。未尝端坐读一卷书。其于词令可知矣。顾有区区微尚。老而不衰。一班之窥。心窃自喜。顷来忧患聪明销锢。自知不能少进于是也。尽胠少作得句语数千百数。着意用工。非今日怠废散漫之比。而较诸昨所呈览数篇。差免丑谬也。仍闭之箧中。自戊午至今日。非有所迫。则懒不能作。自不满意。亦不复置册。但求经文数百卷。辍耕之暇。聊尔遮眼。又作缿筒可容数斗。有所耳目心思。辄书小纸投之。合之亦可得一二卷。庶几村谈杂剧。不至覆瓿也。不意回录之灾。举为灰土。使人勃然不能自释。仍窃念秦政以前。柱下名山之藏。非不多也。其不随火而免者。独经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26L 页
傅诸子游者之说。而厥后兵燹之惨。代有之。然举不若秦火之以法也。而考诸汉,晋,隋,唐艺文所录名目。今之存者百不一二焉。则知其卓然杰然者。虽千百劫。可有也。涓然炯然者。虽一二世。可无也。由其诵之者广。藏之者众。则固不能家搜而人灭也。故植尝谓有万岁之文章。六经是已。有千岁之文章。诸子是已。有百岁之文章。鸣于一代小家者流是已。有十岁之文章。作为科制。随即变体者是已。有一岁之文章。随意拾句。蹇劣无傅。如吾辈者是已。况如所谓数千百首一二卷文字者。又甚么眇拙塞。不足当古人之一毛末。则其不能使人傅之一岁必矣。今以此身主藏而使所爱者护之。一烬之馀。更无馀本。即身没之后可卜已。虽使不为今烬。不过为前来数十年照影自娱之资。又奚足惜。抑造物者哀其劳而闷其愚。或使之荡然无遗也欤。即植虽惛。其自今悔是哉。但念畴昔之夜。辱令公一言之褒。其于评骘。若有相契一二者。虽非其实。亦不可不谓之知己也。以令公之文章。其传于后世。必在千百岁间无疑矣。如蒙予之一语。若珍藁所谓房氏书遗失记之类。则植数十年勤苦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27H 页
而未就者。不若令公一举手之光芒也。是植所以勃然不释者。将必愉然自快小人腹而君子虑矣。令公其无意哉。植道力不固。想妻少山中号咷之状。晓寝不寐。呼灯作草。忙乱不及改写。辄冒呈。伏惟令裁。不宣。己未端阳。李植再拜。(附元书)
拟嫦娥与织女书
侧闻左右以纺绩微过。重被皇谴。遽有生离异室之叹。夫妇至情。曷有极哉。第牵君足下尚且无恙。灵缘仙寿与天方毕。则一年一日。犹足万古。岂以会少别多。憾皇恩之轻重。戚戚嗟嗟。有所怨尤于其间哉。此妾所以长哀极悲而羡左右之无穷也。如妾尚何言哉。尚何言哉。妾于帝药。坐犯危宪罪。合万死。自分糜粉而鸿私曲全。尚延缕息。一殒之外。更何望哉。深居广殿今几星霜。而瞻前顾后。抱杵挥斧。丹桂益繁。朱颜益凋。孀魂寡魄。长逝无期。地老天荒。此生良苦。是独郁邑而谁与语。倘机杼之暇。相会有路。则庶拭泪迎幰。和血吐辞。而星宫月閤。呵禁孔严。相望落落。只增脉脉。凭蟾兔而寄言。望乌鹊之报喜。区区所怀。千万不尽。惟下女之留意焉。
玄洲集卷之十五(上○门人慎天翊 考)
 跋(一首)
  
权石泉游山录跋
以公之财之富。得关东游览之富。斯已难矣。又其发于词藻者若是其富丽。天于公。可谓笃其富矣。有一于此。亦足以言富。况兼其三而并有者。况不以多财而侈其心。不以远观而大其眼。不以工文而恃其才欤。斯所以树其业宏。远其器识。以享其富益富也哉。世之得一财一艺一偏之见。而便自骄溢而取败者。盍以公为鉴也哉。
玄洲集卷之十五(上○门人慎天翊 考)
 志铭(四首)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27L 页
林君习静墓志铭
前君友非不多而皆面也。后君友亦不少而皆面也。友不外于其中者唯吾君。而君之滔滔已六载。唯我独在。则微君为为悲。而谁为悲哉。悲乎。尚忍叙君事志君墓。以盖幽而揭明哉。君眉广眼如星。丰颊长身。善射御。吃酒不量。醉辄诙谑。悉座无不驩洽。忠孝友爱实天出。而义所在。勇蹈忘己。贲,育不能遏。壬辰之乱。君以白面。迫于招起。佐倡义使金千镒。虽以倡义之强。屈首信服。秉忠绳义。纲挈而目举者。皆其力也。时 王世子驻遂安。君自江华奉书入朝。留二日。三上章。固请南下以树中兴之基。即拜司圃署别提。遂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28H 页
带职还。一日。以微服徒步入京城。于乱贼中。跟旧舍搜得其庙主。背负以归。方倡羲之东也。君及尚州。疾笃舁归其乡。后闻矗城之陷。尝饮泣恚曰。男儿与人起事。彼死而此生哉。以不得偕没为平生恸。逮两湖尽磔。为乡兵所推。踵义提钤。奋然志在剿膊。遂傅檄奉疏。疏上。特除工曹佐郎。倭桥之役。环冠之师不数见。贼出皆靡。君独勒孤仰坚不为动。天将吐舌曰。莫强者。进士军也。竟为官军所轹。不得大集焉。兵罢。即除茂朱县监。居判年。如有不乐。弃去。明年。为天将吴宗道所奏起。以接伴官至海州。闻兄恂以江界府使卒官。号哭欲赴。吴不许。哭昼夜凡六日。吴亦感而哭送。明年。以工曹佐郎。除稷山县监。无何。以公事抵京。时朝议蹙牛溪先生甚。君慨然曰。牛溪儒所师。而斥于时如此。儒而不救其斥。岂儒哉。儒于是持君议抗疏。当路者怒驳君。君迹屈而志伸。既又得文化。以不能媚权贵被劾。病城南未医。舆下南乡。竟以其病卒。年四十八。讣传。远近知与不知。莫不惊恫曰。义士死矣。君性仁且毅。亲属向学者。必收诲之。苟饥寒。虽路人。必赈贷如不及。苟不礼。虽壮侄大孙。犹笞责不饶。裒衣大寇。俨坐终日。一室之内严若朝廷。家小莫敢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28L 页
仰视。所处无不摄惮。临事必相戒曰。某在此。得无闻知。尝居海庄。储谷别峙。以周知旧婚丧之急。闻李统制舜臣在鸣梁食少。即鏧储数百石以资曰。有贼则有食而无食。无贼则无食而有食。闻者义之。天将吴宗道一见。许以死生曰。某义士。及还。托其遗儿。天将李义在顺天。亦托其爱妾曰。知君诚信耳。倡义使之子象伸临死。亦以书托其妻子。君终始保持不为怠。呜呼。君之所尝许与在一时何限。而韩之齿少君十一岁。才识不逮又万万。相见即许以心。礼待不啻丈友。其举义事。要我察机。无大小。无不讲磨。忽一日辞去。君惜不得留。追随数日。不忍别。相视辄抆泪。一军为之感泣曰。将军之诚。不独忠孝友爱。于交道亦然。每与我相遇则必相乐。相别则必相悲。方其悲乐而不知其所以悲乐者凡几度。而一悲而更不乐。悲夫悲夫。君志宏器钜而不大施。官止六秩。力学工文而又不第成进士。又不寿而无子。天于公。所偏笃者。孝悌忠义志与器。而所独啬者。禄与寿与子耳。所谓天者其终可恃。而不可谓不可恃乎否欤。吁其可悲也夫。君姓林氏。世居罗州之会津。高丽判司宰寺事讳庇。是君始祖。十三世而全罗兵虞侯赠兵曹参判讳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29H 页
枰。是君曾祖。庆州府尹赠礼曹参判讳鹏。是君祖也。是生嘉善大夫。平安道节度使讳晋。于君为皇考。娶宣传官尹觊女。生君。君兄弟五人皆闻士。其长曰正郎讳某。号枫江。以诗鸣。早卒。次曰进士讳某。亦工诗。又其次曰江界。武而文。第四。即君。而讳某。字子定。号沧浪者。其季也。才益高。隐而早世。皆后君卒。进士与子定。亦吾友也。君讳某。字某。号习静。妻林氏。司饔直长浩之女。自君卒。哀毁期死。翌年竟死。妾二人。其一。进士梁山龙之女。丁酉乱。逢贼死节。其一。某人之女。二女一子。长女曰胜无。君尝膝而语我曰。良胜无者。非欤。其季幼。男曰某。尹卒而生。以正郎第四子垍为后。垍亦善士。克家将有就者。铭曰。忠口信腹。义梁肉忠。耳信目义。声色趣苟。义决河奔。驷縻非御。堤而圮舍。苟义由蹈。光避禄莫。啖让不致。嗜而不施。名止干此。非义之匮。雅所遇耳。饿于山者。独义士欤。
故佐郎慎君墓碣铭
丁巳春正月。承文博士慎天翊。自湖南越千里。访我于荣川。伏哭请其亡第铭。余泣曰。吾老不死。尚忍铭君弟耶。又泣曰。吾幸不死。尚忍辞君弟铭耶。遂撰曰。君讳某。字某。远祖讳翼。仕高丽。官至大子太傅。历累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29L 页
世多闻孙。高祖讳某。某官。曾祖讳某。某官。祖讳某。某官。皇考讳某。先卒。母夫人德水李氏。考讳某。某官。左议政容斋先生讳荇之孙也。君与其兄博士。同年月日而生。君乃后之故为弟。自幼端秀若一。虽亲属。必熟视然后辨焉。早孤。以母夫人命。俱学于余。长益励。词藻日进。年二十二。赴 谒圣科居魁。唱出 辇前。仪采缥缈。望之若飞仙。观听者莫不耸叹。以成均典籍归荣母夫人曰。吾志不过如此。遂解职闲居。寻遘疾。迁次者数年。以医药事抵京。拜礼曹佐郎兼春秋馆记事官。已而病革。竟死于旅寓。寿二十五。讣传。知与不知无不嗟惜。娶兴阳柳氏。生一子。曰圣夔。甫六岁。君寡言不戏。行止中度。性又至孝。母夫人亦尝动容。以贫不能供甘旨为疚。尝曰。得一县则足矣。其力疾就仕。无非为亲计。犹不能俯仰随俗。方治行而疾大病。每计程南望。既属纩而有母夫人行。吁其可悲也夫。君之父母祷而得孕。既生而梦果验。遂名之以所梦。其死也。母夫人亦梦。后果然。其生与死。果有异哉。尝闻道家。有尸解放光之说。倘所谓死者。亦有所不泯者欤。是未可知也。遂系之以铭。铭曰。彼不才不贤者。天且以谓不才不贤而不之收。使得尽其年欤。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30H 页
彼才而贤者。天且以为才而贤而急收之。使不得尽其年欤。彼不才不贤而尽其年者。是果寿于人而夭于天者欤。彼才而贤而不得尽其年者。是果夭于人而寿于天者欤。嘻吾非天之人。乃人之人。庸足喜其寿于天。而不为悲其夭于人也欤。
房公墓碣铭
公姓房氏。讳德驎。字季云。业儒。登丙午司马。竟不第。优游恬旷。老于家。戊戌春。从次子复龄于康翎县。其冬十二月。以疾终。年七十三。考讳应清。通政大夫行古阜郡守。祖讳汉长。御侮将军行忠武卫副司直。曾祖讳贵和。通训大夫行户曹佐郎。其先十馀代联显于丽朝。盖唐太师玄龄之裔也。娶南原梁氏。参奉贵源之女也。先公卒。生男三人女二人。长曰得龄。生一子。曰瑚。登武科。次曰复龄。是尝为康翎者。曾以宣传官。误彼台驳。 宣祖大王取览其所书宣传官厅四字。嘉叹其笔法。批兵曹。即除守门将。以此名闻朝廷。生三男。曰明建。曰明述。曰明达。次曰后龄。早死。生二男。曰明选。曰明适。女适学生崔敬止。次适参奉晋起祯。公身几九尺而须过腹。杰魁长者。尝净好其床第。列莳以花卉。揭其亭曰瞻依。眺望所豁。景象咸萃。使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30L 页
节之抵南原者。必先问公名。次问公亭。往来相踵。杯斝日属者。非直为溪山风致酒食之乐也。唯以接公眉宇为喜。唐将沈惟敬。自日本往还天朝。驻节于南原。自以雄侠通游天下。眼空海宇。视无豪举。一就公亭。而见公于亭。则须眉皓白。风仪偃蹇。知非尘臼中人也。即起敬轮悃。遂以道士衣冠履带之具。礼而赠之。公尝服而起处。人之望之。比若仙老。平生好射。射辄中鹄。至老不衰。丁酉之乱。流冗迁次。从食子邑而卒。翌年春。返葬于南原黑城里群秀洞外祖先茔之侧。合祔于梁氏卯坐酉向之原。赠通政大夫,承政院左承旨兼经筵参赞官。以子复龄参于原从故也。后十六年。康翎访我于灵岩曰。子非吾父之族侄而从游吾父之永年者乎。吾父之谢天将衣履之赐。非子之文欤。知吾父之风而文不溢者。唯吾子耳。盍为铭以彰揭其幽冥哉。余辞谢不得。谨序次族世干左。续之以铭。铭曰。伟貌长身。好须之白。今其漠矣。坟草之积。有欲求之。盍稽于石。
奇聘君墓表阴记
公讳孝曾。字伯鲁。早服先训。长益励。逮先时。成进士。以名家子。声名甚籍。既孤。侍慈闱尽孝敬。饬弟妹以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31H 页
礼。唯其屡荐不第也。以荫除迎恩殿参奉,造纸署别提等官。寻迁掌乐院直长。罢归未久。遭壬辰之乱。时七道陷为贼巢。唯南涯独免。公感愤募兵粮。用盛冬航海。得以时达 行在。济卫士及天兵之乏食者。上面奖忠劳。即授军器寺佥正兼行同福县监。猝被诬诋。旋罢免。丙申。丁外忧。丁酉之乱。弟妹皆没于贼。而奉先稿独免者。以先机远举故也。俄以风痿不任右。服药避地者几十馀年。返筑卢于先垄之下。备六载以疾终。享年六十七。曾祖讳禶。弘文馆应教。祖讳进。庆基殿参奉。仲子大司谏 赠光国功臣德阳君号高峰先生讳大升。娶咸平李氏。实生公。夫人金氏。性仁悫。事育无违德。先公卒。葬在公之右茔。考讳某。某官。祖讳某。某官。曾祖讳某。某官。高丽某官某之后也。生一子二女。男曰廷献。遵荫阶。除玄风县监。有一如。适士人。长女。即余妻也。生二男三女。女皆幼。男曰休。进士。其季。在襁褓。次女适韩履谦。以文科。仍为德山县监。时无子。 万历丁巳正月日。长女婿通训大夫行荥川郡守赵某。谨记。
玄洲集卷之十五(上○门人慎天翊 考)
 通文(一首)
  
淮阳乡校重修通文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31L 页
弊治之残而不邑。必不待条布而灼揣矣。枫岳千万峰外。邑境俱墟。喘喘焉莫保朝夕者。乃不佞之所大闷。而又有大于此者。乡校之将倾。因仍不修者积有年矣。覆压之患迫在顷刻。吾夫予安放之叹。不幸近之。以如许之物力。非不知无可柰何。苟一日在官。不尽一日之责。而圣庙崩塌之患。出于一日之内。则不佞之重被谴于朝家。重得罪于斯文。有不足恤。其为圣门之羞辱。顾何如哉。邺侯之锐意重建。子产之不敢毁校。良以此也。兹不量势力之无形。构役有日。而供亿之出。百无其路。庸敷告于友邦诸兄。盖所急者。盐米。其次则鱼藿也。倘不吝庾釜之惠。丕济功役之钜。则非特同邻周急之义而已也。抑吾之所宗而为圣者。非诸兄之所共宗而独吾圣也哉。然则非所以救邻邦也。乃所以救吾圣于将废之域矣。其为急孰甚焉。见凡夫之蹈水火。尚不惮沾焦而救之。况圣庙之颠覆也哉。如是而莫肯救者。吾夫子陟降之灵。其不曰汝不能救耶欤。如是而肯救而有济者。其又不曰鲁无君子。斯焉取斯乎哉。其扶植吾道之根基。未必不由于诸兄今日之举矣。此非淮州一邑之幸。环东土数千里济济儒林之一大幸。而莫非我 圣上
玄洲集卷之十五 第 432H 页
右文兴学之化有以致之也。惟左右之恕察焉。